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06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瘤胃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1-5

摘要:目前如何获得完整的瘤胃微生物总DNA是对瘤胃微生物在分子水平研究中关键的一步.瘤胃微生物总DNA分子片段很大,大概在15kb~20kb,因此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提取方法来获得完整的总DN段.笔者研究采用物理方法如玻璃珠研磨震荡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波破碎法、液氮研磨法等,化学方法如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等),酶解法(溶菌酶、蛋白酶K等)相结合,并对其进行比较,选择最佳的提取方法,使其符合以后PCR扩增要求以及其它后续研究工作.试验结果表明用玻璃珠研磨震荡加CTAB提取液的方法、反复冻融加SDS提取液的方法提取的瘤胃微生物总DNA的效果高于其它方法,并且通过电泳以及PCR检测,所提取的DNA的量适于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木聚糖酶对肉仔鸡消化道食糜停留时间和营养消化率的影响6-9

摘要:通过在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国产酶(E Ⅰ)和进口酶(EⅡ)两种木聚糖酶制剂,研究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各段消化道食糜停留时间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将7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小麦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E Ⅰ(A1组)、0.02%E Ⅰ(A2组)、0.02%EⅡ(B1组)、0.05%EⅡ(B2组)、0%(C组),饲喂至21日龄.结果表明:在所有组中,食糜在空肠和回肠的停留时间最长.加酶组使腺胃、结肠、盲肠的停留时间延长,使其它消化道停留时间缩短(P>0.05),A1组、A2组、B1组、B2组使总停留时间分别比对照组减少15.2%、6.4%、13.6%、13.8%.与对照组相比,加酶组可显著提高干物质和粗蛋白的粪消化率.所有组中嗉囊、腺胃、十二指肠和盲肠消化率表现为负值,肌胃、空肠、回肠和结肠各段消化率为正值,且从空肠到结肠消化率有升高的趋势.

导入外源GRF基因质粒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10-13

摘要:为了研究导入GRF基因质粒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36头体重为约102kg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成四组每组9头,分别注射含有0mg,3.37mg,6.74mg,10.11mg质粒的5ml生理盐水.在试验过程中,定期进行增重,饲料采食量和生长激素水平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动物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其中6.74mg处理组效果最好,日增重比对照组高出17.33%(P<0.01),饲料转化率提高18.05%(P<0.01).屠宰后进行组织质粒残留检测,未发现有残留.

东北虎巴氏杆菌毒力基因toxA的克隆及同源性分析14-16

摘要:通过对吉林市江南公园送检东北虎病例的病原分离鉴定,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为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依据,实验对该株巴氏杆菌毒力基因toxA进行了研究.根据巴氏杆菌毒力基因toxA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临床分离的虎源巴氏杆菌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出toxA基因片段.将长约526bp的toxA目的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上,通过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toxA基因序列与发表序列(X51512)的同源性为10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东北虎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可能来自其食物(牛、羊肉等).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加强检疫,切断巴氏杆菌病食源性传播途径.

非洲马瘟研究进展17-22

摘要:非洲马瘟病毒引起的非洲马瘟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虫媒传染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是地方性流行病.传播媒介是库蠓的某些种类,其中最重要的是拟蚊库蠓(Culioides.Imicola).本文概括了非洲马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疫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该病提供依据.

泌乳牛蛋白质利用效率的研究23-26

摘要:试验选用日产奶量相近、泌乳60~100d、平均体重650±10kg、3~5胎的中国荷斯坦奶牛76头,应用营养模型对日粮蛋白质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探讨限制IDCP利用率的因素.结果表明:①日粮RDP的利用效率67.7%;NY/T34-2004与NRC(2001)估测的IDCP分别为2338.1与2505.4.8g/(头·d),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是,NY/T34-2004是假定所有原料的RUP的消化系数为0.65.这一假定值不适合选用RUP消化率高的原料配合的高产奶牛日粮;②依据NRC(2001)的营养需要模型,试牛IDCP的需要量为2143.8g/(头·d),而日粮供给的IDCP为2505.4g/(头·d),IDCP利用效率只有85.6%.选用乳蛋白质中EAA含量作参照,利用理想蛋白质理论,进一步对IDCP中EAA与蛋氨酸含量分析显示,两者降低了IDCP利用效率的12.3%.结果提示,对成年泌乳牛,适宜的IDCP中EAA含量应接近乳蛋白质中EAA含量.

影响山羊超排效果的因素研究27-30

摘要:为探讨最佳的超数排卵方案,提高胚胎移植效率,试验以波尔山羊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超排方法、超排次数、超排季节、授精方式及生育状况等因素对供体超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超排方法对超排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经两次超排处理的供体所得可用胚数显著的高于未经过超排过的羊只(P<0.05);经一次超排处理的供体可用胚比例显著高于未经过超排过的羊只(P<0.05);而授精方式、超排季节、生育情况等因素对超排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

猪MAPK12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31-34

摘要:目的克隆新的猪MAPK12基因全长ORF,分析其生物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该酶的功能提供信息资料.方法:以已报道的人及小鼠MAPK12基因cDNA序列为依据,利用电脑克隆策略获得的ESTs设计引物,RT-PCR技术扩增新的猪MAPK12基因ORF序列,将PCR产物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分析此蛋白的特性并预测其结构.结果分离的ORF全长1101bp,编码367个氨基酸,与人鼠氨基酸序列92%同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出此蛋白的理化特性并预测了其一级、二级和高级结构.结论研究分离的基因片段可命名为猪ERK6,通过分析,获取了该酶的基本信息特征,并与现有的报道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猪MAPK12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丹系长白母猪繁殖性状通径分析及最优回归方程的建立35-38

摘要:对丹系长白(Danish Landrace,D-Landrace)母猪产活仔数,出生窝重,出生均重,断奶仔数,28日龄断奶均重,总产仔数,28日龄断奶窝重7个性状进行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繁殖性状在表型值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相关系数最大,而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出生窝重和28日龄断奶均重对28日龄断奶窝重有极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估计28日龄断奶窝重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40.2415+1.4332X1+1.1342X2+4.0760X4+5.4210X5

己烯雌酚人工抗原的合成和酶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39-42

摘要: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己烯雌酚单羧甲基醚,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进行鉴定;分别用混合酸酐法和碳二亚胺法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己烯雌酚人工抗原,经紫外扫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动物免疫试验证实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并制备了抗己烯雌酚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同时建立了己烯雌酚的酶免疫检测方法,这对动物性食品中己烯雌酚的残留检测有重要意义.

一株家蚕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试验43-46

摘要:从自然死亡家蚕分离得到一菌株zll-r,回复感染确定其为家蚕病原菌.对该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壮观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多粘菌素有很强的敏感性,对交沙霉素,青霉素,新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头孢唑啉,磺胺甲基异哑唑不敏感,对乙酰螺旋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片,有耐药性.

苜蓿品种的耐盐性鉴定及田间比较试验初报47-49

摘要:通过对9个引进的苜蓿品种进行两年的耐盐性鉴定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艾菲尼特、捷达、亮苜5号、皇冠耐盐性和综合性状最佳,表现出明显的耐盐强势,适宜在冀东盐碱地区广泛种植;阿尔冈金的耐盐性和综合性状最差,不宜在该地区选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甘薯G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50-55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一对特异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从甘薯病叶总RNA中克隆到了SPVG-CPSC1和SPVG-CPSC2两个约700bp的cDN段.该片段与pMD 18-T载体连接后转化Escherichia coli JM109,对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与已报道的甘薯G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证实获得的DN段是SPVG的外壳蛋白基因.两个克隆片段与埃及分离物EgyPt 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7%和89.1%,对应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和94.8%,与中国分离物CH2的序列同源性最低,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4%和87.0%,对应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和94.8%,而2个克隆片段之间的核苷酸以及对应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5%和96.1%,表明SPVG具有一定的多态性.

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和次生代谢物质的调控56-58

摘要:以茎尖、茎段、叶片、根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同时也对次生代谢物质的调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茎尖是最佳的外植体;培养基MS+6-BA1.0mg/L+NAA0.1mg/L对大花蕙兰愈伤组织和原球茎的诱导最好;培养基MS+6-BA1.0mg/L+NAA0.5mg/L对大花蕙兰原球茎的增殖较好;激素积累和温度都能增加次生代谢物质的分泌.

驱蚊香草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工厂化育苗主要影响因素研究59-62

摘要:以驱蚊香草的幼嫩叶片作外植体,在含不同激素的不同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的诱导、芽的继代增殖、芽生根与移栽研究,以快速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1mg/L较好,诱导率为96%;增殖培养基以MS(B5)+6-BA0.5mg/L+NAA0.1mg/L较好,增殖系数达8倍以上,且增殖芽生长好;壮苗培养基为MS(B5)+6-BA0.1mg/L+NAA0.2mg/L为好;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0.1 mg/L和MS+IBA0.2 mg/L为最佳,生根率达100%,幼苗生长势旺.影响工厂化育苗的主要因素有激素浓度、继代次数和移栽管理.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食品科学
HPLC法对苹果中多菌灵残留及其消解动态的测定63-65

摘要:通过试验,确定一种简洁有效的方法来测定苹果中多菌灵的残留量.试验表明,苹果样品中多菌灵添加回收率在86.2%~101.9%之间,最小检出量为1.5ng,满足测定要求.多菌灵在苹果果皮中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5.528e-0.1224d,半衰期为5.65d,果心中的消解方程为C=1.330e-01573d,半衰期为4.41d,果肉中的消解方程为C=1.255e-0.2970d,半衰期为2.33d.

外加酶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66-70

摘要:酶在烟叶调制、陈化和贮存期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如何利用外加酶改善烟叶内在品质已经成为烟草行业的热点话题.利用酶制剂可以降解烟叶中过量的淀粉、蛋白质、细胞壁物质和果胶质,增加香气和改善质量品质.另外,酶制剂在烟草添加剂、烟草香料、烟草薄片中的应用,酶制剂和微生物配合使用的研究也在增加.

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研究进展71-75

摘要:综述了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现状、原因、危害和控制等最新进展.兽药残留在每个国家都存在,区别仅在于兽药残留的量不同,发达国家对食品中兽药残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食品动物疫病防治用药、兽药添加剂的使用、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及兽药或饲料添加剂中混有污染物等,成为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主要原因.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主要危害包括毒性作用、耐药性、激素样作用、致敏作用及生态环境毒性.应从完善动物性食品安全法律和标准体系、强化食品动物兽药残留技术体系、重视畜牧兽医工作者在食品动物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加强食品动物生产环境监管、严把饲料及添加剂关、合理使用兽药,加大兽药残留监控力度、严把屠宰检疫关,净化动物性食品市场等方面进行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