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 11-1984/S 国内刊号
  • 1000-6850 国际刊号
  • 0.9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农学通报是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农学通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中国农学通报 200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畜牧兽医科学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地方株的分离及RT-PCR鉴定1-4

摘要:自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中分离得到一株不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及RT-PCR扩增进一步证实该病毒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

猪病诊治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5-8

摘要:为了有效地向养殖户提供猪病诊治技术,将人工智能、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基于PAID4.0开发平台的猪病诊治专家系统.该系统包括了知识浏览型的猪病介绍和智能推理的临床诊断等功能,对主要猪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远程在线决策,涉及70余种猪病种类,140余幅相关图片,本文对系统的功能和应用也作了介绍.

生长抑素主动和被动免疫及基因免疫研究进展9-13

摘要: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是下丘脑释放的14肽激素,在动物体内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生长及免疫反应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耗竭或免疫中和体内的SS水平相应提高生长激素(GH)等水平促进动物生长.文中简要介绍了生长抑素主动和被动免疫的研究进展及基因免疫的作用机理、特点及增强基因免疫的途径;阐述了生长抑素基因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前景.

EG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14-17

摘要: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含FSH)中分别添加10,30,5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24h后检查成熟率,并进行孤雌激活.结果表明:添加10ng/ml、30ng/ml EGF组牛卵母细胞成熟率较对照组(未添加EGF)无显著差异(79.8%vs 71.5%vs 70.4%,p>0.05),但EGF添加至50ng/ml时牛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提高,达85.4%(P<0.01);在实验1的基础上,比较培养液中添加10ng/ml、30ng/ml、50ng/mlEGF对牛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液中添加EGF并不能显著提高牛卵母细胞体外孤雌发育囊胚率(P>0.05),但可显著提高其囊胚孵化率(P<0.01).

微卫星座位数目对家禽遗传距离估测精确度的影响18-21

摘要:以实际测定的29个微卫星座位的基因频率为基础,分析了4个中国地方家禽品种在5、10、15、20、25个微卫星座位情况下的遗传距离估测精确度,结果表明:随着微卫星数目的增多,遗传距离估测精确度精度也随着升高.对5个水平上的遗传距离标准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25个座位水平对5、10、15、20个座位水平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初步得出在分析群体间遗传关系时应选用较多的座位.

牛肉安全生产可追溯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22-25

摘要:为适应牛肉外贸和出口需要,保障国内牛肉安全消费,应对牛肉安全突发事件,研发本系统.系统采用Visual Basic6.0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及耳标、分割肉产品号及对应的EAN/UCC条码号等动物标识技术进行设计,建立了涵盖繁育、饲养、屠宰加工与销售整个链条的质量追溯体系,设计了信息查询、信息采集、帮助等5个主要功能模块.该系统结合中国牛肉安全生产现实,设置了保质期与药物残留两个安全预警机制,为促进中国牛肉安全系统建设提供了研究思路.

戊型肝炎病毒之研究进展26-29

摘要: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RNA病毒,引起一种急性传染性肝炎-戊型肝炎(HE),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通常是由于饮用被HEV污染的水而引起.其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人群中发生比较普遍,在一些地区可占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50%,是导致发病和病死的重要因素.中国是戊肝高流行区,发病数、发病率均呈现连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人类对HEV普遍易感,在孕妇中可导致流产或死亡,病死率高达到20%~30%,易感人群以大龄儿童和青壮年为主,幼儿少见.HEV不仅可以侵犯人类,而且可以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和传播,戊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在此,从病原学、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其疫苗的研制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绿脓杆菌ATCC27853外毒素PE40基因的扩增与测序30-32

摘要:目的扩增绿脓杆菌ATCC27853外毒素基因PE40,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鉴定,为获得用于构建分子导向药物的毒素弹头基因PE40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以绿脓杆菌ATCC27853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E40基因并测序.用DNASTAR软件将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国际标准产毒株PA103的PE40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断,长度为1231bp.测序表明,ATCC27853与PA103核苷酸同源性为98%,产生了7个碱基的突变,突变碱基导致第364位的天冬酰胺变成丝氨酸,第506位的丝氨酸变成色氨酸,第515位的丝氨酸变成甘氨酸.但产生变化的3个氨基酸均不是文献报道中的重要活性位点.结论产生变化的3个氨基酸不会对PEA的酶活性及细胞毒性产生很大影响,绿脓杆菌ATCC27853的PE40基因可用作分子导向药物的弹头.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PCR检测33-35

摘要:笔者实验分别建立了用于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的RT-PCR方法,通过该方法对52份疑似病料进行了检测,以调查猪群中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情况.实验结果表明,17份样品表现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28.8%.

舍饲青年杜泊公羊行为习性研究初报36-38

摘要:选用4只舍饲青年杜泊公羊连续进行3昼夜行为习性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羊昼夜采食193.3±35.5min,反刍409.4±40.3min,卧息541.6±23.2min,自由活动245.7±42.3min,其它行为50.0±4.7min,反刍与采食时间比为2.1:1.0.反刍、卧息多发生在夜间(p<0.01),采食多发生在白天(p<0.01),白天与黑夜排粪、排尿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

谷氨酰胺对肉仔鸡小肠发育及吸收功能的影响39-43

摘要: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1组为对照组,2~4组为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4%及0.8%的谷氨酰胺(Gln),研究Gln对肉鸡小肠发育、结构及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Gln可明显提高肉鸡小肠的长度、重量及指数,2周龄时高剂量组(0.8%)效果较好,3、4周龄时则低剂量组(0.2%)较好,其中,空肠受日粮Gln影响最大,回肠次之,十二指肠最小;对肠道形态、结构的组织学观察发现,日粮中添加0.2%的Gln可显著提高试验期间空肠绒毛的高度,降低绒毛的宽度和固有膜厚度;以D-木糖吸收率为代表的小肠主动吸收功能试验表明,试验组肉鸡血清木糖浓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肉鸡.上述结果显示,外源性Gln作为肠粘膜细胞的能量来源,对促进小肠发育、维持小肠粘膜的完整性以及提高小肠的主动吸收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不同处理方法对家兔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44-46

摘要:采用两种处理方法对家兔进行了超数排卵研究.结果表明:PMSG-HCG法处理的母兔卵巢上的平均排卵点数极显著(P<0.01)高于PMSG法,而PMSG-HCG法的平均囊肿卵泡数与平均卵泡数则显著(P<0.05)低于PMSG法;两种方法间的平均卵泡发育数则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PMSG-HCG法的超排效果明显优于PMSG法.试验还表明,母兔交配后28h采胚所获取的胚胎大多处于二细胞期,到交配后32h,胚胎多处于四细胞期.采用PMSG-HCG法进行超排处理,对家兔的胚胎发育无影响.

南阳牛超数排卵研究47-49

摘要:采用FSH共超排南阳牛60头次,共采卵258枚(头均4.87±3.69),其中可用胚153枚(头均2.89±2.58),育成牛超排反应有效率高于经产牛(86.2%:71.0%),经产牛采卵数多于育成牛(头均5.22±4.53:头均4.5±2.58),可用胚数也多于育成牛(头均3.07±3.06:头均2.69±2.02),FSH的适宜剂量经产牛为340mg/头,育成牛为300mg/头.季节对南阳牛超排没有明显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AFLP标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50-54

摘要: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AFLP技术由于具有众多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无法比拟的特点,近几年来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广泛应用,就其在植物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目的基因定位、遗传多态性检测、群体遗传结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AFLP的原理、特点及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55-59

摘要: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目前此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植物基因组研究中.#本文对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的基因表达检测、特异性相关基因分离、生长发育研究、杂种优势预测、种子纯度检测以及转基因植株检测与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60-64

摘要:主要介绍了HMW-GS与小麦烘烤品质的关系及电泳技术、免疫化学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HMW-GS研究中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在HMW GS研究中应用的各种材料及优缺点,同时论述了HMW-GS研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提出对HMW-GS进行定量分析及各HMW-GS质和量对品质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性.

拟南芥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启动子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特性分析65-68

摘要: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TMT)是维生素E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催化γ、δ-生育酚甲基化,生成活性较高的α、β-生育酚.研究构建了含有γ-TMT启动子和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筛选出PCR阳性植株,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γ-TMT启动子的驱动下,报告基因GUS在烟草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

虾青素合成关键酶基因bkt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玉米的遗传转化69-73

摘要:虾青素是一种具有极强抗氧化活性的类胡萝卜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β-胡萝卜素酮化酶(Bkt)是由玉米黄素合成虾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采用La Taq DNA聚合酶用PCR的方法从pET-28a(+)bkt中扩增得到bkt基因,用bkt基因替换pBI221中的GUS基因形成含有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bkt基因表达盒,然后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的多克隆位点,最终获得带有选择标记和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bkt.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将其转化进入玉米自交系齐319,转化后的愈伤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bkt基因已经转入玉米胚性愈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