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 43-1214/R 国内刊号
  • 1005-3611 国际刊号
  • 1.8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临床心理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与实验研究、心理测量与评估、病理心理、健康心理、心理治疗与咨询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基础与实验研究
不同症状类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任务态脑功能研究421-426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不同症状类型患者任务态下脑功能的异常。方法:5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包括阳性症状组35例及阴性症状组17例。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8例。对所有参与者进行N-back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并分析N-back任务态下三组间任务相关脑区活动差异。结果:给予N-back任务时,三组间激活差异脑区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前扣带皮质及后扣带皮质,阳性症状组及阴性症状组内侧前额叶/前扣带皮质及后扣带皮质受抑制程度低于健康对照组,阴性症状组背外侧前额叶激活显著高于阳性症状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论:结果提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功能障碍在认知功能及阴性症状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参与阴性症状的形成;而皮质中线结构则在阳性症状(幻觉妄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冰毒成瘾对工作记忆的影响427-431

摘要:目的:探讨冰毒成瘾对工作记忆不同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69名冰毒成瘾个体和健康个体,基于Baddeley的工作记忆多成分模型,采用数字倒背任务、视空广度任务、2-back任务、数字转换任务、数字Stroop任务分别测试言语工作记忆容量、视空间工作记忆容量和中央执行系统的刷新、转换、抑制能力。结果:冰毒成瘾组的工作记忆容量、刷新和转换能力与健康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抑制能力显著差于健康对照组。冰毒成瘾个体的抑制能力与成瘾时长和首次使用冰毒的年龄均没有显著相关。结论:冰毒成瘾个体工作记忆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抑制能力的不足。

网络游戏对抗分心物干扰能力的影响432-43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网络游戏卷入程度对抑制功能中抗分心物干扰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游戏基本情况调查表以及Young所编制的网络成瘾筛查量表与网络成瘾测试,筛选出游戏成瘾组、游戏非成瘾组以及无游戏经验组被试各18名,让其完成Ebbinghaus错觉任务,用以比较三组被试在抗分心物干扰能力上的差异。结果:(1)三组被试都表现出明显的Ebbinghaus错觉效应;(2)游戏成瘾组的错觉量显著高于非游戏成瘾组和无游戏经验组,非游戏成瘾组和无游戏经验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在知觉水平的抑制能力上,网络游戏经验对游戏玩家的影响受游戏卷入程度的调节,适当的游戏经验并不会影响游戏玩家的抗分心物干扰能力,但网络游戏成瘾则会损伤玩家的抗分心物干扰能力。

诈骗犯在风险情境下面对收益与损失的决策特点436-440

摘要:目的:犯罪行为是罪犯行为决策的结果,以往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罪犯在爱荷华任务中都具有决策功能缺陷,行为学与脑成像的研究均表明人面对收益与损失的决策涉及不同的机制,而诈骗犯面对收益与损失时是否表现出与普通人不同的决策特点尚不清楚。方法:使用收益和损失分开的杯子范式研究了31名男性诈骗犯和30名男性普通人的风险决策特点。结果:诈骗犯在决策中选择风险选项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在损失情境下,诈骗犯对价值预期的变化不敏感,选择更多的非适应性选项。结论:诈骗犯在做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在杯子任务中存在决策功能缺陷,这种缺陷可能与他们的冒险性和对价值预期值变化的敏感性不足有关。

内、外群体关系影响个体对核心厌恶刺激的行为反应倾向441-444

摘要:目的: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探讨内、外群体关系对核心厌恶刺激行为反应倾向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GNAT范式(The go/no-go association task)和主观评定方法探讨被试对内群体成员和外群体成员核心厌恶刺激的内隐和外显行为反应倾向。结果:实验一以血缘关系区分内、外群体,发现相对于外群体成员,被试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对内群体成员核心厌恶刺激表现出更弱的回避行为反应倾向。实验二以乡土关系区分内、外群体,发现相对于外群体成员,被试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对内群体成员核心厌恶刺激也表现出更弱的回避行为反应倾向。结论:内群体关系在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均显著减弱了个体对核心厌恶刺激的回避行为反应倾向。

网络表情符号使用对热情和能力感知的影响:社会临场感的中介作用445-448

摘要:目的:考察网络表情符号使用对热情和能力感知的影响以及社会临场感的中介效应。方法:招募95名大学生被试,采用2(情境:社交导向情境vs.工作导向情境)×2(网络表情符号使用:使用vs.不使用)的组间实验设计考察了不同情境条件下网络表情符号使用对社会临场感以及热情和能力感知的影响。结果:(1)使用网络表情符号显著提高了对目标对象的热情评价。(2)使用和不使用网络表情符号对目标对象的能力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使用网络表情符号对热情评价的影响中,社会临场感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40%。结论:网络表情符号使用对能力感知的影响不显著,对热情感知的影响显著,这一效应受到社会临场感的部分中介。

强迫选择条件下性别刻板印象对行为信息注意加工的影响:个人理论的调节作用449-453

摘要:目的:考察在强迫选择条件下,个人理论对性别刻板印象相关信息注意加工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内隐个人理论测验挑选出63名动态论大学生和67名实体论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再认测验考察在强迫选择条件下,个人理论对性别刻板印象相关信息注意加工的调节作用。结果:高认知负荷条件下,实体论者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于与其刻板印象一致信息,而动态论者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于与其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低认知负荷条件下,实体论者对与其刻板印象一致信息分配了更多的注意资源,但两类被试对与其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及中性信息的注意资源分配均不存在差异。结论:刻板印象对行为信息注意加工的影响确实受到个人理论的调节。

爱环保还是爱流行?时间参照的作用454-457

摘要:目的:本研究试图探讨个体是如何根据时间参照的变化来权衡产品环保度和流行度的,从而揭示绿色消费究竟是环保驱动还是人际驱动。方法:实验1采用被试间设计,实验2采用混合设计。结果:实验1研究发现,低流行属性会严重降低近期购买情景下的产品评价,而高环保属性则能更好提升远期产品评价。这种心理偏好导致个体在近期购买情境下(相对于远期购买情境)对高环保-低流行产品评价更低(实验2)。结论:个体会策略性地在产品环保度和流行度间进行权衡,导致个体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现在实施绿色消费,从而出现绿色消费的不作为。

道德两难困境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使用:回顾与展望458-461

摘要:道德两难困境作为道德研究的经典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广泛使用。本文综述了道德两难困境范式使用的基本问题、个体和文化差异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其中个体差异包括性别、人格特质、情绪状态、认知负荷等;文化差异包括语言、宗教以及种族,特别是在语言差异上表现出外语效应。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回顾与总结,既有利于理解道德判断的内在机制,又有利于道德两难困境使用的规范化。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道德两难困境的标准化、使用道德两难问题应对新的伦理挑战以及探讨本土化的道德问题。

回避型依恋个体记忆缺损的行为特点及神经机制462-466

摘要:回避型依恋个体的记忆缺损源于对依恋相关信息的注意回避、编码不足、负性重构偏向及提取失败。文章基于回避型个体消极的他人表征及脆弱/积极的自我表征,展开论述了回避型依恋风格影响记忆加工的内部工作模式与去激活策略、记忆各阶段的加工特点以及自动-控制加工水平的神经机制,呈现出“警惕-抑制”的两阶段加工模型。去激活策略只有在控制加工水平才能在情绪和行为上发挥抑制作用,需要额外的认知资源来应对焦虑和自我调节,从而导致了记忆缺损。未来研究可以从丰富实验材料中的依恋关系类型、扩展回避型个体对记忆内容情绪的感知研究、进一步探讨回避型个体对多种情境事件和人际关系的记忆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安慰剂效应的心理机制及临床应用467-471

摘要:安慰剂效应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缓解患者的疼痛及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等。由于临床环境的复杂性,安慰剂效应的产生涉及到患者、医护人员和医疗环境等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为综合调节这些因素使得安慰剂效应最大化,有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本研究系统总结了安慰剂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包括预期、条件化、社会观察学习和个体因素的作用;讨论了安慰剂在临床镇痛中的有效性;从患者、医护人员和治疗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影响临床中安慰剂效应的因素及相应的调节策略;最后,针对当前安慰剂相关的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病理心理
自杀大学生中的应激事件472-476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前遭遇的应激事件及影响,识别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00例自杀死亡大学生个案为研究对象,在心理解剖研究基础上,采用讨论一致的质性方法,评定应激事件在个案中的检出率与影响。结果:(1)89%的个案遭遇过应激事件;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学业受挫、爱情受挫、严重家庭冲突;其中79%的应激事件发生在自杀前的3个月内。(2)74%的个案遭遇了转折性应激事件;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爱情受挫、学业受挫、严重家庭冲突;其中84.85%的转折性应激事件发生在3个月内。结论:自杀大学生遭遇的应激事件与转折性应激事件,呈现高集中度、高一致性的特点;检出率较高的事件预示着较高的自杀风险,可作为大学生自杀的危险因素或心理危机预警指标。

自尊异质性在心理一致感和C类人格障碍倾向间的中介效应477-48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一致感、自尊异质性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筛查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条件自尊和不稳定自尊量表对542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除意义感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倾向相关不显著外,心理一致感及其各维度与C类人格障碍倾向及其各分型存在负相关(P〈0.01);与条件自尊、不稳定自尊存在负相关(P〈0.01),与一般自尊存在正相关(P〈0.01)。(2)心理一致感、条件自尊及一般自尊能预测C类人格障碍倾向。(3)条件自尊、一般自尊在心理一致感与C类人格障碍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5.40%、22.16%。结论:心理一致感能直接影响C类人格障碍,同时也通过条件自尊、一般自尊影响C类人格障碍。

男性强制戒毒人员神经质人格对拒绝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482-484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强制戒毒人员的神经质人格、应对方式和拒绝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拒绝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57名男性强制戒毒人员施测。结果:(1)神经质人格、消极应对和拒绝自我效能感得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神经质人格、拒绝自我效能感无显著相关;(2)神经质人格可以通过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对拒绝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结论:消极应对在神经质人格与拒绝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青少年共同冗思对抑郁的影响:人际压力的中介作用485-489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共同冗思、人际压力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市两所中学55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共同冗思问卷(CRQ)、青少年人际压力量表(ISR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分别测量青少年的共同冗思、人际压力和抑郁水平。结果:(1)共同冗思与人际压力、抑郁均成显著正相关(r=0.09,P〈0.05;r=0.12,P〈0.01),人际压力及其各维度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27~0.40,均P〈0.01);(2)人际压力在共同冗思与抑郁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57%。结论:共同冗思不仅会直接影响抑郁,也会通过人际压力间接影响抑郁。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焦虑、反刍思维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490-493

摘要:目的: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焦虑、反刍思维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焦虑问卷、反刍思维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732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焦虑、抑郁两两之间均显著正相关;(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既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也可以通过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3)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及抑郁的关系均会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即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社交焦虑及抑郁的预测作用在反刍思维水平较高的被试中更大。结论:社交焦虑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会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的影响,即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对反刍思维水平较高的被试更加显著。

社交回避与苦恼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孤独感、安全感和沉浸的多重中介效应494-497

摘要:目的:以孤独感、安全感和沉浸为中介考察社交回避与苦恼对手机成瘾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孤独感量表、安全感量表、沉浸量表和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4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社交回避与苦恼、孤独感、沉浸、手机成瘾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且分别与安全感呈负相关;(2)孤独感、安全感、沉浸在社交回避与苦恼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个体社交回避与苦恼水平越高,孤独感越强,越容易缺乏安全感并体验到更强的沉浸感,导致个体更容易手机成瘾。

社交网站认知负载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498-501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交网站认知负载、自我控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社交网站认知负载问卷、自我控制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694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1)社交网站认知负载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认知负载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社交网站认知负载对抑郁的直接效应,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均受到性别的调节,具体而言,在女生群体中,社交网站认知负载对自我控制及抑郁的预测作用都更显著。结论:自我控制在社交网站认知负载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这一间接效应会受到性别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