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 43-1214/R 国内刊号
  • 1005-3611 国际刊号
  • 1.8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临床心理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基础与实验研究、心理测量与评估、病理心理、健康心理、心理治疗与咨询

中国临床心理学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基础与实验研究
品行障碍青少年疼痛共情异常的脑激活特征771-774

摘要: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青少年和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在共情任务下大脑活动的差异。方法:通过磁共振扫描疼痛共情任务时被试的大脑活动,分析其在共情任务时大脑活动特点;提取感兴趣脑区的激活信号,分别与共情、冲动、攻击、冷漠无情特质的行为学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CD青少年冲动、攻击、冷漠无情特质得分显著高于HC组。观看疼痛视频时,CD组右侧岛叶、顶下小叶和左侧前扣带回的激活水平明显高于HC组。右侧岛叶、顶下小叶和左侧前扣带回的激活水平和两组青少年的攻击性、冲动性、冷漠无情特质得分存在正相关。结论:右侧岛叶、顶下小叶和左侧前扣带回的过度激活可能是CD青少年疼痛共情能力缺陷的神经机制。

中国母亲的孩子参照效应775-779

摘要:目的:采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探究中国母亲是否存在孩子参照效应。方法:采用五水平(自己、孩子、公众人物、简单任务和语义)的被试内设计,53位中国母亲(33.56±4.92岁,孩子的平均年龄3.94±2.50岁)参加了实验。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孩子参照的再认正确率(M=0.64,SD=0.23)比自己参照的再认正确率(M=0.70,SD=0.20)低,但是比参照大众人物的再认正确率(M=0.56,SD=0.21)高;F(4,208)=37.24,P〈0.01。孩子的年龄对孩子参照效应起调节作用,当孩子大于4岁的时候参照效应更加明显。结论:中国母亲在记忆上出现了孩子参照效应,将孩子认知为自我的一部分。且这种效应在拥有4岁以上孩子的母亲中更为明显。

男性不同性取向者面部表情识别的差异:来自眼动及行为数据的证据780-783

摘要:目的:研究男性不同性取向面部表情识别的差异。方法:采取自我报告方法选取男同性恋10名及男异性恋15名,实验一采用呈现-判断范式,让被试对四种表情(愤怒、厌恶、高兴、平静)进行判断,通过反应时和正确率比较两组被试加工差异。实验二,选取愤怒、高兴、平静三种表情,将表情划分为眉眼兴趣区和鼻子嘴巴兴趣区,通过眼动仪记录两组被试识别表情的视觉扫描特征,分析其认知加工过程。结果:实验一,面部表情判断存在性取向和表情类型效应。实验二,表情识别视觉扫描特征表明,男同性恋对眼睛线索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显著多于男异性恋,表情类型效应显著。结论:男同性恋表情判别敏感性优于男异性恋,表情加工主要表现为重视眼睛线索提取。表情加工由难到异依次为愤怒、高兴、平静表情。

厌恶启动后黑白颜色中性词加工的时间特征:来自ERPs的证据784-787

摘要: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和语义启动范式,探讨道德厌恶启动后对黑白颜色中性词加工的时间特征及其神经机制。方法:采用双字词启动范式,先呈现启动词(道德厌恶词、非道德厌恶词),然后再呈现目标词(黑颜色中性词、白颜色中性词),要求被试对目标词的字形结构作判断。通过探讨不同组合在脑电指标上的差异来探讨其加工特征。结果:与非道德厌恶刺激相比,道德厌恶启动后黑颜色中性词诱发了更大的N1和N350波幅。结论:与非道德厌恶相比,道德厌恶启动后与道德概念的隐喻相关黑白颜色的目标词获得了更多的认知资源,受到了更精细的加工。道德厌恶启动后个体通过更倾向于隐喻道德纯洁的白色,以缓解和释放厌恶感,保持良好的自我道德意象。

客体化媒体信息对女性自我客体化和身体羞耻感的影响788-794

摘要:目的:探讨客体化媒体信息对女性自我客体化和身体羞耻感的影响。方法:研究1中,228名大学生被试首先观看含客体化媒体信息的同性图片,然后完成自我客体化和身体羞耻感的测量;研究2以127名女性大学生为被试,采用E-prime进行媒体信息启动,以2(客体化媒体信息、中性媒体信息)×2(高自尊、低自尊)设计检验客体化媒体信息的影响以及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研究1发现被试在接触客体化媒体信息后,女性的自我客体化、身体监察和身体羞耻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研究2发现接受客体化媒体信息启动的实验组女性的自我客体化和身体监察水平显著高于接触中性媒体信息的控制组,受客体化媒体信息启动后的身体监察水平能够预测女性的身体羞耻感水平;自尊对自我客体化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高自尊组女性也会受到客体化媒体信息的影响。结论: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客体化媒体信息的影响,致使自我客体化和身体羞耻感升高;在客体化媒体信息对女性自我客体化和身体羞耻感的影响中,自尊未起到显著的保护性作用。

海洛因依赖者对相关线索的前注意偏向795-799

摘要:目的:考察海洛因依赖者是否存在对相关线索的前注意偏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5名来自某美沙酮门诊的海洛因依赖者和71名健康被试,要求被试完成掩蔽Stroop任务中对词汇和中性词汇的颜色命名,并通过成瘾严重程度指数(ASI)访谈工具评估海洛因依赖者的成瘾严重程度,运用冲动性量表(BIS-11)对两组被试的冲动性进行测量。结果:海洛因依赖者的冲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海洛因依赖者对词汇的颜色命名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汇;前注意偏向与成瘾严重程度和冲动性均无显著相关。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对线索的前注意偏向,但前注意偏向与成瘾严重程度和冲动性不相关。

学习困难儿童的事件性前瞻记忆:多项式加工树状模型的应用800-804

摘要:目的: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事件性前瞻记忆(EBPM)内部认知加工过程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方法:采用颜色匹配任务对筛选出的21名学习困难儿童和23名正常儿童进行EBPM测试,比较两组儿童的EBPM是否有差异;使用多项式加工树状(MPT)模型对两组儿童EBPM的内部成分进行建模分析。结果:学习困难儿童的EBPM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MPT模型的结果显示,学习困难儿童的前瞻成分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5),二者的回溯成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学习困难儿童的EBPM缺陷是由其内部的前瞻成分损伤引起的,即由于注意资源匮乏或无法将注意资源准确分配到目标事件上,导致其EBPM受损。

青年重性抑郁症静息态大脑低频振幅研究805-807

摘要: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fluctuation,ALFF)技术,研究青年重性抑郁症静息态自发脑活动情况。方法:选取首发未服药青年重性抑郁症27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ALFF方法分析静息态数据,并随之进行组分析,观察青年重性抑郁症ALFF的异常改变。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青年重性抑郁症右侧楔前叶、右侧舌回ALFF值降低(体素水平P〈0.03,簇大小〉31,Alpha Sim校正,对应校正后的P〈0.05),没有发现ALFF值升高的脑区。结论:青年重性抑郁症静息态自发脑神经活动呈降低趋势,这些异常的区域可能与抑郁症情感及认知功能障碍相关。

刷新功能的训练:内容、效果与机制808-813

摘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刷新功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研究者们以幼儿、儿童、成人、老年人为训练对象,采用活动记忆任务或n-back任务对个体的刷新功能进行训练。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训练,个体的刷新功能得到明显提升,并结合脑电以及脑成像等技术探索刷新功能提升背后的大脑机制。同时,训练效果可以迁移至个体的流体智力中。此外,有研究还发现训练效果可以保持3-6个月。然而,刷新功能的训练效果会受到训练间隔、个体差异、训练动机以及训练任务难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训练使个体的刷新能力提升,可能是因为训练促进了个体大脑形成特定脑区激活模式。训练导致激素分泌水平提升与血流增加,使相关脑区激活,随着训练任务从注意努力进入自动化加工模式,脑区激活程度明显减弱,说明训练提高了个体神经网络的效率。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应关注刷新训练的内在机制、训练效果的保持时间及影响效果的因素等问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病理心理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共情能力的研究814-818

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的特征。方法:纳入49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与患者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2名正常对照。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和失言识别测验(faux pas recognition)比较两组共情能力。采用疼痛共情范式比较两组疼痛共情能力。结果:1患者组在IRI-C的同情性关心因子得分小于对照组;2患者组在失言识别测验的识别失言问题、理解失言问题和失言相关问题的得分均小于对照组。3患者组判断疼痛图片和中性图片的正确率均低于对照组,判断疼痛和中性图片的反应时均大于对照组,在疼痛评级中对疼痛图片的等级评定得分低于对照组,对中性图片的等级评定两组无差异。4患者组在IRI-C的同情性关心和个人痛苦因子得分与病程成负相关。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降低。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水平及其与快感缺失间的关系819-822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水平及其与快感缺失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怜悯量表(SCS-C)、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C)、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Beck抑郁量表(BDI),对179例疾病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92名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者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SCS-C总分及其自我友善、普遍人性和正念因子得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RSAS-C和RPAS-C得分高于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患者SCS-C总分与RSAS-C得分(r=-0.440,P〈0.01)和RPAS-C得分(r=-0.422,P〈0.01)呈负相关,控制Beck抑郁量表得分后,自我怜悯与快感缺失之间的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对照者自我怜悯水平降低、快感缺失增高;患者自我怜悯水平与快感缺失间存在相关,并且这种关联独立于抑郁症状。

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抑郁: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链式中介作用823-827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自我概念清晰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70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社会比较倾向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和抑郁两两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与社交网站使用、社会比较和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2链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社交网站使用并不直接影响抑郁,但存在三条间接路径:社会网站使用通过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抑郁;社会网站使用通过社会比较的单独中介效应影响抑郁;社会网站使用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单独中介效应影响抑郁。结论: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行为抑制性、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828-832

摘要:目的:验证行为抑制性气质、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探索幼儿行为抑制性在父母特质焦虑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调查北京地区174名4-7岁学龄前儿童父母的自身特质焦虑水平、孩子行为抑制性和行为问题水平。结果:1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行为抑制性有显著正相关;2行为抑制性能够正向预测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问题和同伴问题,并对其亲社会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3父母特质焦虑能够正向预测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问题;4儿童行为抑制性部分中介了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结论:学龄前儿童的行为抑制性气质是其内向性行为问题的显著预测因子,并且部分中介了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

焦虑敏感认知关注、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833-836

摘要:目的:在大学生样本中探讨焦虑敏感认知关注、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问卷及焦虑敏感指数量表3版对102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用SPSS22.0、Lisrel8.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焦虑敏感认知关注与抑郁和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抑郁在焦虑敏感认知关注和自杀意念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焦虑敏感认知关注通过增强抑郁水平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父母教养方式对超重/肥胖青少年暴食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837-840

摘要:目的:了解超重/肥胖青少年暴食行为的现状,探索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暴食量表、自尊量表及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144名青少年进行集体施测。结果:1男生与女生在暴食行为上无显著差异(t=1.522,P〉0.05),而超重/肥胖组比正常体重组表现出更多的暴食行为(t=2.679,P〈0.01)。2暴食与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r=0.171-0.846,P〈0.01)。3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与暴食密切相关,自尊部分中介父母教养方式和暴食行为。

抑郁、焦虑、压力与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841-843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焦虑、压力、自我控制与情绪性进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荷兰人进食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湖南省长沙市5所中学的180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情绪性进食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压力)呈现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负性情绪对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对自我控制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自我控制对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负性预测作用显著。自我控制在负性情绪与青少年情绪性进食之间为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负性情绪不仅能够直接导致情绪性进食行为的产生,并且可以通过对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造成阻碍,进而导致更多的情绪性进食。

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行为问题的关系844-848

摘要:目的:考察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方法:以333名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EF-Touch(实验评估)和学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母亲报告)评估儿童的执行功能,采用儿童长处困难问卷(教师和母亲报告)评估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1实验评估与母亲报告的执行功能相关性较低;2在控制多动/注意缺陷后,实验评估的执行功能各成分与儿童品行问题的相关均不再显著;在控制品行问题后,实验评估的执行功能各成分与儿童多动/注意缺陷间的负相关仍显著;3与实验评估相比,母亲报告的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更强;4实验评估的工作记忆和注意转移与男孩多动/注意缺陷之间的相关显著或边缘显著高于女孩。结论:执行功能与行为问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其与多动/注意缺陷的关系上,且两者关系存在部分性别差异。

艾滋病儿童自我意识及相关因素研究849-851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儿的自我意识现状。方法:以河南省上蔡县319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我意识水平问卷调查。其中艾滋病患者159名,普通健康儿童160名。结果:1艾滋病患儿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满足感的因子得分及总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2艾滋病儿童中男生除了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其他因子得分均低于女生,且行为因子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3不同年龄段的艾滋病儿童,年龄较小的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年龄较大的儿童。4父母双亡的艾滋病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满足感因子上的得分及总分都显著低于父母至少一方存活的儿童。结论:艾滋病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