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金融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Finance

  • 11-1267/F 国内刊号
  • 0578-148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金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专题:金融系统LEI推广应用、专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家论坛、专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监管、绿色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视点、金融科技、评论、人物、全球瞭望、观察思考、史话、数据、基层声音、随笔

中国金融 2017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
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业发展9-10

摘要:2017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APEC工商理事会于2017年4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

个人数据保护的制度安排11-13

摘要:数据资源已经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各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势在必行 信息化时代,数据收集和数据共享的规模急剧增长,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价值创造的源泉。

信息化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14-15

摘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是促进个人信息有序流动和合理应用的基础条件,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和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如何把握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合理应用之间的适度平衡,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征信业发展的一个焦点议题和共性难题,需要相关各方共同探索、协力解决。

个人信息保护与个人征信监管16-18

摘要:征信业应坚持的原则与共识 征信业是对个人信用信息依法进行产业化共享的行业。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构成个人征信监管的核心内容。因此,在个人征信市场准入和业务活动开展中。

严守征信信息安全大门19-21

摘要:保护好客户信息,有助于银行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更高效地服务客户,实现银行、客户、社会多方共赢 《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四年有余,已成为规范中国征信业管理与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做出明确规范的法律法规之一。

个人征信原则与大数据应用21-22

摘要:如果征信公司基于某一消费群体的平均行为特征来对单个消费者的行为作出判断,这对于单个消费者来说就是不公平的 美国征信业的基本原则 《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是美国征信体系最基础的法律。

中国金融杂志特稿
宏观审慎政策在中国的探索23-25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金融调控框架有了新的演进。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深化,在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时,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开始分化,金融体系自身的复杂性、脆弱性也明显增大,原有的以货币政策为主的金融调控框架面临挑战。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正确处理金融领域“七个关系”26-27

摘要:学习贯彻金融安全观,在理论和实践上要准确把握其重要内涵,正确处理好“七个关系” 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人民币汇率的挑战与走向28-30

摘要:人民币汇率新变化 2017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一改贬值势头,进入窄幅区间波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基本上在6.8/6.9窄幅区间波动,总体平稳。

中国金融杂志视点
宏观审慎管理的山东实践31-33

摘要:宏观审慎政策必须坚持公开透明,抓住核心约束,强化动态调整和监测预警,才能在地方上真正落地生根 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全面、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人民银行于2016年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业务风险、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七个方面引导银行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管理。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实施的认识33-35

摘要:在体制转轨和利率市场化过渡期,通过MPA评估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在分析本次危机成因的同时,于2009年重提“宏观审慎”M&croprudential这一概念。

双支柱金融调控政策框架探究36-38

摘要: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领域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多。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长和效益有所回升,但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强化,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并且去杠杆仍需不断推进;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处于弱复苏之中,但结构性问题与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仍存,“黑天鹅”事件亦有可能发生。

宏观审慎政策认识误区39-40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宏观审慎政策多方面的共识,也沉淀了一些认识误区与分歧 作为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改进监管的一种重要选择,宏观审慎政策被广泛用来防范和降低金融负外部性。

中国金融杂志金融监管
全面推进信托业转型41-42

摘要:信托业作为连接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子行业,以多元化方式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整体发展基础逐步夯实,风控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金融行为监管体系改革43-44

摘要:国际上金融行为监管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前后出现第一个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高峰,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高度重视,许多国家或地区对既有的监管理念和框架进行反思,并展开了一系列以加强行为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改革。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银行业去杠杆
银行业杠杆状况与政策建议45-48

摘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防控金融风险被放到了重要位置。在此政策基调下,金融业的去杠杆问题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下,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业去杠杆因此成为金融去杠杆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杠杆变化趋势48-50

摘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三去一降一补”等几个主要任务中,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都已取得明显成效,实体经济也出现了积极向好的信号。但在去杠杆方面,情况则稍显复杂。

银行同业业务去杠杆51-53

摘要:“资产荒”背景下的银行“创新”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进入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时,银行业不良率显著攀升,银行不良资产包袱加火,也使得银行的信贷投放意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