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金融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Finance

  • 11-1267/F 国内刊号
  • 0578-148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金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专题:金融系统LEI推广应用、专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家论坛、专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监管、绿色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视点、金融科技、评论、人物、全球瞭望、观察思考、史话、数据、基层声音、随笔

中国金融 2007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特稿
老工业基地的经济金融和谐发展问题8-10

摘要:当前,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经济与金融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阶段。如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经济金融生态环境,尽快适应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继续深化经济金融改革,努力促进老工业基地经济金融和谐发展,是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推进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
开辟区域金融合作新天地11-11

摘要:自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模式建立以来,各方认真落实框架协议,扎实推进交通、能源、流通、金融、旅游、产业投资等各领域的合作,成效十分明显,金融合作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几年来,各方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金融机构跨境经营和互相参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城际金融合作、建立异地客户服务中心和发放异地贷款,资金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在逐渐消除,金融合作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进一步推动泛珠三角区域金融交流与合作12-13

摘要: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的成员,近年来广东省结合本省实际,积极利用香港金融服务业优势,以粤港金融合作为主轴,在区域金融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推动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发挥央行在区域金融服务创新中的作用13-14

摘要:泛珠三角区域属于我国经济相对活跃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加快金融服务创新、促进区域金融合作提供了便利。近年来,区域内日趋紧密的经济合作与联系,对于跨地区的支付结算、投资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位居全社会金融服务体系核心的中央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创新的力度,以适应,推进和引领全社会的金融创新。

中国金融出版社新书14-14

以金融创新加强区域经济金融互动15-16

摘要: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合作的加强,对区域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金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区域各方才能实现共赢。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建立以来的情况看,各方都表达出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也达成了一些共识,收到了一些实效。但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与框架设立时的初衷相比,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潜力还远未得到发掘。目前只有通过大胆有效的创新,才能使区域合作实现突破,才能使区域经济金融实现良性互动。

加快金融创新 实现区域共赢——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金融论坛综述17-18

摘要:2007年6月9日,由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金融学会主办,《金融时报》社、“中国金融》杂志社协办,湖南省金融学会承办,香港、澳门金管局参与的“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金融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上述九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9+2”)的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及金融业界代表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解析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几点认识和一些国家的应对措施19-21

摘要: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把握流动性的内涵、了解世界各国在应对流动性过剩方面的做法,对于缓解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局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银行流动性过剩22-23

摘要:银行业资金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从经济全球化视角看银行流动性过剩,可能更有助于对问题的判断和把握。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货币多了,还是资金多了?24-25

摘要:对于当前热议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像是雾里看花,越来越来朦胧。尽管观点很多,可谓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基本的问题至今未能达成共识,那就是:流动性过剩,究竟是货币供应过多,还是资金的相对过剩,或是两者的混合?这个问题十分关键,若是误判,就好比给病人看病,把肠炎说成是胃炎,下错了药,那就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加剧病情,自然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与其忙着寻找对策,开处方,还不如冷静分析一下病情,找准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我国外贸顺差一定会引起流动性过剩吗?26-28

摘要: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直接诱因是,多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增加,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外汇占款迅速增加;同时,其深层次原因是内部经济结构性失衡。近两年情况有所变化,货物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增加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大;同时,由于吸收外资增长趋稳、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直接投资净流入对外汇储备增加贡献率明显下降,而间接投资和短期热钱流入的影响则显著加大。

警惕流动性过剩后遗症29-31

摘要: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和世界都面对的共性问题,全球经济学家们忧心忡忡,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经济理论能够充分解释这一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就中国来看,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其自身的特性,问题也表现得更加明显。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贯彻节能减排政策 合理配置信贷资金——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凤起32-33

摘要:记者:节能减排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国家就加大了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投资增长的控制,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情况。 周凤起;目前的政策应该是从2003年延续下来的。投资增长开始加速,高耗能产业生产能力快速增长的情况在2001年、2002年并不明显,可到了2003年数字上的表现就完全不一样了,与“十五”时期头几年完全不同。

民营资本进入再保险市场:可行性、路径选择与风险控制34-36

摘要: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保险资源在再保险和原保险之间的配置失当,资源过度向原保险倾斜,造成再保险发展滞后,再保险供给严重不足。这突出表现为中资再保险公司资本和承保能力相对不足。2005年8月,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完成增资扩股,资本金从8亿元增至14.5亿元,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仍然维持8tL元的注册资本金。

中国金融杂志专栏: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立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访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37-38

摘要:记者:黄副省长长期分管联系金融工作。请您谈谈地方政府在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黄小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四川省来讲,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实际上是着眼于打造四川对资金的吸纳能力。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需要一定的资金来满足流动性和逐利性的需求;同时,银行作为资金的供应方,吸纳的存款都是负债,资金有一定的成本,需要把存款转化为贷款才能取得利息收入,满足盈利性的要求。

寻找有效载体促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39-40

摘要:深刻理解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 “金融生态”概念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正式提出来的,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对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形象描述,通常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外部基础条件,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嬗变——绵阳市创建“金融生态模范城市”的实践与探索41-43

摘要:绵阳市地处四川省西北部,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惟一的工业科技城,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城市。现今,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规划蓝图上,她又多了一个新的称号——创建中的“金融生态模范城市”。

中国金融杂志商业银行
在华外资银行发展情况分析44-46

摘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资银行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项业务获得了较快发展,其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款业务稳步发展,盈利状况趋好,利润增长加快,但由于受网点较少,客户面较窄和一些业务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制约,市场份额仍然很小,甚至在有些业务领域因中资银行扩张更快,其市场份额有缩小的趋势。今后一段时期,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将成为外资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领域,并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