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金融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Finance

  • 11-1267/F 国内刊号
  • 0578-148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金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专题:金融系统LEI推广应用、专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家论坛、专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监管、绿色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视点、金融科技、评论、人物、全球瞭望、观察思考、史话、数据、基层声音、随笔

中国金融 200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特稿
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7-9

摘要:我国21世纪初进入新的阶段,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转到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进入新阶段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同时,在温饱阶段尚未出现或者并不突出的、不是那么紧迫或者来不及解决的问题,诸如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发展不平衡、社会转型期的矛盾,以及国内体制和外部环境中的新问题,开始集中地显露出来。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吗?这是我们应该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
中国发展金融期货正当其时——访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终身名誉主席利奥·梅拉梅德先生10-13

摘要:利奥·梅拉梅德(Leo Melamed),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终身名誉主席、高级政策顾问。梅拉梅德极富传奇色彩,他1932年出生于波兰,1939年德国占领波兰后.他随家人机智地躲过纳粹魔掌逃往立陶宛.穿过整个俄国,东渡日本,1941年抵达美国。1950年梅拉梅德进入伊利诺依州大学,毕业后当过律师,但很快对期货交易产生了浓厚兴趣。凭借其聪明才智、过人胆识和坚韧执着,从一名交易厅里的跑单员成为CME的掌门人。在他的领导下.CME从一家从事猪腩期货交易的场所转型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期货交易中心。他在1972年担任CME主席时,创建了国际货币市场(IMM),推出全球首个外汇期货合约。其后他带领CME开创了美国国债期货、欧洲美元期货、股指期货等一系列新的金融期货品种,并于1987年建立了第一个全球24小时电子交易系统,推动了美国金融期货市场的重要变革。鉴于他对金融期货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梅拉梅德先生被誉为全球“金融期货之父”。他被誉为20世纪商业领域中最重要的十位芝加哥人之一和20世纪最具影响的百名芝加哥人之一。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12月25日刊文把他称作“预见未来的人”。其自传《逃向期货》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述了美国金融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的发展过程。在中国即将推出金融期货之际,梅拉梅德先生在北京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加强期货公司监管推进金融期货发展13-14

摘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和加快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2005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2005年5月开始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经接近完成;二是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挂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首推的交易品种就是股指期货,交易结算细则正在征求意见。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市场流通性显著增强,融资能力大大提高,进一步具备了建设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扎实基础,那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建立则标志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诞生。

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对金融稳定的意义15-17

摘要:信用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虽然只有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其交易量迅速膨胀、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参与交易的机构众多,因此对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市场参与者与监管当局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如何?此类交易蕴含着哪些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

创新是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生命力——美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启示18-20

摘要:20世纪70年代早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解体,创造了对外汇期货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属下的国际货币市场(IMM)在1972年5月16号正式开始交易7种外汇——英镑,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意大利里拉,加拿大元和墨西哥比索——的期货产品。荷兰盾以及法国法郎期货稍后也开始正式交易。这标志着现代金融期货的产生。金融资产从此成为潜在的商品期货合约,其他金融期货合约如美国国债期货和其他的可易手证券期货也纷纷出炉。经过不到40年的发展,如今金融期货合约已被公认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种基本的投资工具。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经济功能和风险管理21-22

摘要: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认识 和所有其他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样,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成功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如何认识和使用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通常可以用以下五个术语来表述:投资、投机、、套利和对冲。这五种交易行为在投资理论和理念上具有明显的区别,但在实践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关系等原因又极其容易相互混淆和转化,因而引发困惑和争论。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在浮动汇率制下对汇率实施干预:智利的经验及其启示23-25

摘要: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之前,智利实行的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与此相应,那时智利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汇率目标制(exchange rate targeting)。这种制度的特征就是,货币政策的一切操作都以保持本币与所确定的目标货币(智利选择的是美元)保持钉住关系为出发点和归宿。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
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几个认识问题26-27

摘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大力发展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企业债券或公司债券,则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关键。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使发展公司债券成为当前金融改革的一大热点。为正确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有必要解决一些基础性的认识问题。这里,我想就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进一步强化银行间债券市场的OTC——基于融资格局变化的分析内柜28-29

摘要:在分析资本结构和融资模式的研究中,MM理论(Modigliani&Miller)强调在一定条件限制下,企业的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决定融资模式选择的真正因素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需求和金融环境的发展。反观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金融体系分业经营,企业高度依赖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主导的模式使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高度关联,系统性风险叠加。因此,为了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30-32

摘要:银行间债券市场是1997年6月16日正式开办的以金融机构为主要投资者的债券市场。当时商业银行部分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导致股价异常波动,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决定,要求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交易所,同时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应该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发展之初参与者仅局限于商业银行,目的仅在于为商业银行的现券和回购交易提供通道。

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司债券最理想的交易场所33-34

摘要: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金融改革和宏观调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社会融资中债券融资占比较低、债券各子市场中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且随着整个经济体系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变得愈发突出。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下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金融杂志观察思考
促进区域金融又好又快发展:对广东经验的理论思考35-37

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近年来广东率先实施金融强省战略,着力转变金融增长方式,不断提高金融发展质量,广东金融开始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研究广东金融发展“转轨”现象,对于更好地发挥广东作为金融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推动金融业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历史演变及中国的选择38-39

摘要: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历史演变 从1999年欧元推出以来,国际金融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意味着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传统发展模式,正在向银行、证券、保险相互融合、共享资金与服务资源平台的现代化综合金融模式转变,综合经营已逐渐成为国际金融业的主流发展模式。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40-42

摘要:我国消费需求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结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国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看,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消费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五个“过低”和一个“过高”。

中国金融出版社新书42-42

摘要:《金融深化新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价值创造》;《商业银行营销实例与评析》。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中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43-44

摘要: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放在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位置,显示了决策层对扩大消费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消费进行了新的定位,提出当前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还强调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扩大消费的新精神、新要求,以扩大居民消费为重点带动整个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对实现2007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45-46

摘要: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2003年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保持25%左右的高速增长,2006年投资率为44.6%,虽较上年略有下降,但偏高的事实仍不容忽视。虽然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阶段,偏高投资率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应看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投资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存一是虚高的投资回报率致使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投资主体盲目加大投资力度。二是高储蓄率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后盾。截至2006年底,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6.93万亿元,为2000年的2.63倍,年均增长15%。三是大量的外资流入助推投资率提高。由于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我国对外资一直保持较高的吸引力,2006年我国仍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630.21亿美元。

2007年消费驱动将更为强劲47-48

摘要:2006年,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对经济的强劲拉动力,居民消费增长速度创近几年的新高,电子通讯器材、家居商品、音像制品等继续旺销,汽车、住房等商品对相关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