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 11-5257/R 国内刊号
  • 2096-4811 国际刊号
  • 1.8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健康心理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_精神卫生、论著_心身疾病、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心理评估、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0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测量
中国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1064-1065

摘要:目的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方法通过对被试开放式问卷所作的回答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出包含69道题目的原始问卷,然后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问卷包含12个项目,4个维度(分量表),分别是身心满意度、人际满意度、价值/能力满意度、经济满意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63.66%,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0.46~0.7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编制的研究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理想的信效度,适合本国研究生使用。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1066-1067

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对河南某高校随机抽取的288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对其抑郁情绪有影响,其中,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抑郁情绪上有显著差异。结论成人依恋的类型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高校护生交流恐惧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1068-107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高校护生在交流情景中表现出的交流恐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对314名在校护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性别、年级、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作为单独因素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没有明显影响(P〉0.05),文理生与家庭经济状况对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在某些维度上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双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级因素分别与家庭经济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性别、年级、文理科、家庭经济状况、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影响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状况,本文结果可为进一步消除或缓解高校护生的交流恐惧提供相关的研究依据。

男大学生无气力症调查分析1070-1073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当代男大学生无气力症现状,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借鉴日本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男大学生无气力症调查问卷。对410名在校男大学生进行了初测,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大学生冷漠心理特征分量表由无朝气、无自我、无兴趣、强迫适应4个维度构成,共20个项目。大学生生活愿望低下分量表由学习热情低下、上课热情低下、生活热情低下3个维度构成,共15个项目。结论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构是合理的。回归分析说明,男大学生冷漠心理特征对其生活愿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我国研究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元分析1073-1075

摘要:目的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不一的情况,进行元分析研究,以获得更为客观、准确的研究结论。方法选取16篇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调查工具的有关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文献报告,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整合以往研究。结果16篇报告的SCL-90的8个因子(除精神病性)的效应值属于小效应;10篇报告的SCL-90的9个因子的效应值都属于小效应。结论与常模比较,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是如流行观点所说"非常严重";男女研究生对比,两性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和预防策略1075-1077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综述的方法,分别从社会角度、学校角度、家庭角度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其自杀的原因。结果从文献可以看出,自杀是导致大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人数呈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结论干预策略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应用积极心理学干预大学生心理应激方式的研究1078-1079

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应激方式的影响,提高当代大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心理素质。方法应用路西量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大学生心理应激指标:逆商指数平均70分左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逆商值,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经积极干预后,大学生逆商具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积极心理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应激能力,使之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

西南地区大学生归因方式研究1079-1081

摘要:目的了解西南地区大学生归因方式现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对西南地区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西南地区大学生存在问题,对于负性事件倾向于整体、不可控的归因;归因方式存在学科的显著差异。结论需要改进大学生归因方式,优化归因策略。

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1081-1083

摘要:目的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调查了2097名理工科大学生。结果1理工科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多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大学生综合样本,且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2应付方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3成熟型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与之显著正相关。4自责、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求助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理工科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影响其心理健康。

医科大学生毕业前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1083-1084

摘要: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毕业前夕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5名沪州医学院毕业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测试。结果应届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0.53%,SCL-90总分,各因子均分都低于国内常模。非临床专业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临床专业的学生。结论医科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状况与专业差异密切相关。

562名中小学生家庭互动状况及相关因素1085-1087

摘要:目的调查目前北京中小学生家庭互动状况及相关因素,以便家庭成员能够积极主动调整家庭的互动状况,使家庭环境更适合儿童的健康成长。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某学校二至九年级,每个年级随机两个班的学生作答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562份有效问卷的亲密度和矛盾性进行描述和相关分析。结果学生整体的家庭亲密度为7.17±2.13、矛盾性为2.53±2.12,与中国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分别为t=-5.937,P=0.000;t=3.674,P=0.000)。女生与男生相比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分别为t=3.261,P=0.001;t=-3.352,P=0.001);九年级女生家庭矛盾性出现高峰。四年级男女生均出现了家庭亲密度最高、矛盾性最低的结果。家庭环境与EPQ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相关。结论中国大城市家庭环境已发生改变,应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家庭环境中文版的问卷调查,以确立新的中国人常模;女生家庭更和睦,但父母应对九年级女生家庭矛盾高峰有心理准备;建议父母主动接受、适时推进“父母控制”向“儿童控制”的转化,使家庭更和睦和儿童健康成长,主动调整家庭环境以助于某些极端的个性特征向中间靠拢。

广州市高三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考试焦虑、考试元担忧的关系1088-1091

摘要:目的探讨高三学生的自我超越生命意义与考试焦虑、考试元担忧的关系。方法使用自我超越生命意义量表、考试焦虑问卷和考试元担忧问卷调查了广州市1142名高三学生。结果1不同类型学校的高三学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水平差异显著,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调节作用;2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属于中等偏高水平,男生比女生更焦虑;3考试过程、家庭冲突及前途命运是造成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元担忧因素;4家庭的元担忧对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影响最大。结论自我超越生命意义教育可作为缓解高考考试焦虑的重要策略。

淮北市区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状调查1091-1092

摘要:目的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中学生抑郁障碍发病状况。方法以淮北市区4所中学为抽样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171名中学生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2158份,筛选出抑郁症状156人(7.2%)。104人(4.8%)被确诊有抑郁障碍。结论抑郁障碍是青少年群体的常见精神疾病,应当引起卫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高中生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自我概念的影响1092-1094

摘要:目的探讨高中生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对247名高中生进行自我概念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生活支持量表测试。结果1高一学生的教师支持显著好于高二学生(t=2.09,P〈0.05),男同学的身体自我概念显著好于女同学(t=2.6,P〈0.01)。2生活事件与自我概念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概念显著正相关。3学习压力负向预测自我概念,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正向预测自我概念,朋友支持在学习压力和自我概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结论生活事件中的学习压力对自我概念有负面影响,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自我概念有正面影响,朋友支持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对自我概念的负面影响。

在赣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适应性比较研究1095-1097

摘要:目的探讨进入内地学习的藏族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南昌市17中藏班129名和汉班103名学生,使用MHT量表测查其学习生活适应性情况。结果得出预科班、藏班初一年级和汉班初一年级3个群体在恐怖倾向上的问题检出率最高,但其比率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的年级主效应、性别主效应显著,过敏倾向、总分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总分上年级性别交互效应显著。结论在赣学习的藏族学生在预科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状况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高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1097-1099

摘要:目的探讨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名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批评。结论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研究1100-1101

摘要:目的研究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方法采用自编主观幸福感量表(SSWBS)对580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聚类为高、中、低3种类型。2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成绩差异(t分别为1.721,2.420,1.890,3.057;P〈0.05)。结论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整体上显著偏低(P〈0.05)。

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1101-1103

摘要:目的探讨高三学生人格、应对方式、亲子沟通、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应付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496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格中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沟通均能显著预测高三学生抑郁。在抑郁的影响因素中,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神经质人格。结论培养健康人格和训练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缓解高三学生抑郁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