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 11-5257/R 国内刊号
  • 2096-4811 国际刊号
  • 1.8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健康心理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_精神卫生、论著_心身疾病、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心理评估、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学生心理研究
学校行为适应、个人应对策略和心理控制能力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85-389

摘要:目的 研究学校行为适应、个人应对策略和心理控制能力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312名大学新生在入学2月后进行,心理健康状态、学校行为适应,个人应对策略和内在一外在心理控制源测评。结果 ①独生子女、来自城市、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讲普通话、艺术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学校行为适应要好于非独生子女、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讲方言和理工科、文科的新生(心理健康均达到P〈0.05,学校行为适应均达到P〈0.001);②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消极应对策略(P〈0.01,男生均值1.03;女生1.23);艺术专业比理工科和文科更具内控倾向(P〈0.001,艺术专业均值为11.02,其他专业12.99);③心理健康状态与学校行为适应(r=0.544,P〈0.001),个人应对策略(积极应对r=-0.200,P〈0.001,消极应对r=0.228,P〈0.001),心理控制源(r=0.218,P〈0.001)和个体社会条件存在相关(P〈0.05)。结论 学校行为适应,消极应对和心理控制源是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而个人应对策略和心理控制源在,心理健康状态和学校行为适应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

174例高考复读生考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389-392

摘要:目的 了解高考前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CL-90对174名某校复读生进行调查,并与同一学校277名高中生和刘氏常模比较。结果 有125例(71.8%)复读生可能存在轻度和明显的心理异常,除强迫症状外,SCL~90各因子异常(≥2分)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组和刘氏常模(P〈0.01~0.05,OR=(3.57~1.62)和(1.91~1.47),主要袁现为强迫、人际关系、偏执、抑郁、敌对、焦虑等症状。复读生心理异常各种症状检出率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别,但在某些症状方面高于高中生和常模。logistic回归仅显示学习成绩与心理异常存在联系。结论 高考前复读生存在较普遍和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应重视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教育。

16种个性因素问卷高分与低分军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392-394

摘要:目的 研究军校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用卡特尔16PF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测量427名军校大学生,按照人格维度的分数将被试分为低分组(≤3)和高分组(≥8),检验两组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 军校大学生乐群性6.32±1.64、恃强性6.26±1.76、兴奋性6.65±3.07、敢为性6.07±1.95得分较高,怀疑性4.60±1.87、忧虑性4.95±1.72得分偏低;除幻想性、世故性以外,16PF的其它14个因子的高、低分两组均在不同的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不良人格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值得重视,要加强对军校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394-396

摘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196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积极应对(1.94±0.45)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消极应对(1.34±0.53)处中等偏下水平。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对积极应对影响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P〈0.05)。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呈显著性相关。家内支持、家外支持因子均进入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回归方程。结论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受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是否独生因素的影响,家内与家外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综述
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概况397-400

摘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阳性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针对大学生自杀意念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包括性别、年级、所学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家庭类型、人格特征、对自杀态度、受生活事件和其他因素影响以及所采用的心理测量量表,分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发现测定自杀意念阳性率的方法以及影响自杀慈念的因素不尽相同。结论 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对自杀的早期预防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学生心理研究
大学生与同龄社会青年抑郁情绪的比较研究400-402

摘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和同龄社会青年的抑郁情绪状况。方法 选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随机选取大学生和同龄社会青年共23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群体中,大学生中肯定有抑郁的人数为:28人,占总数的25.9%;社会青年中肯定有抑郁的人数为30人,占总数的22.9%。大学生与同龄社会青年押郁情绪得分的差并无统计学意义。肯定有抑郁的群体中大学生和同龄社会青年的抑郁情绪得分差异显著(t=2.12,P〈0.05)。结论 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比同龄社会青年严重。

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的工作记忆研究402-404

摘要:目的 考察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的工作记忆广度发展情况。方法 从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中分别挑选被试各80人,进行工作记忆广度测量。结果 ①工作记忆广度与学业成绩有高相关,即双优生2种工作记忆广度测试成绩最好;相反双差生2种工作记忆广度测试成绩最差,二者差并非常显著。②2种偏科的学生工作记忆广度测试成绩处于中等,二者差并不显著,但偏数学科的学生比偏语文科的学生工作记忆广度测试成绩稍好。③双优学生与2种偏科生相比,2种工作记忆广度测试成绩差畀十分显著,而2种偏科的学生与双差生相比有差畀,但表现在2种工作记忆广度上程度不一样。结论 工作记忆广度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关系密切,即工作记忆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艺术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405-407

摘要:目的 探讨艺术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分层整群抽样选出来的1~3年级的324名艺术大学生小团体施测得到有效问卷320份。结果 ①大学生的外控归因和主观幸福感都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学生更偏向于外控.而且幸福感普遍高于乡村学生。②大学生在外控归因和幸福感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偏于外控,但女生更多地感觉到幸福。③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结论 归因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自考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407-409

摘要:目的 探讨自考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南京市150名自考生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成就动机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自考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追求成功动机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时间价值感除外),与避免失败动机亦存在显著的相关(时间效能感除外);②自考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成就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可能是影响其成就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③自考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上具有非常显著的年龄差异。结论 自考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高中艺术生主观幸福感、自我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409-410

摘要:目的 研究高中艺术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 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我概念量表对494名高中艺术生进行了测量。结果 (1)高中艺术生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性别、独生与否的差异;(2)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成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关系密切。

不同家庭环境师范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研究411-412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300名师范生填写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果 来自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师范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学习成绩、参加社交活动情况与家庭经济状况无关,但与社会支持有关。结论 不同家庭环境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应加强心理卫生工作。

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413-415

摘要:目的 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个体人格特征、应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付方式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233名大学三年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 ①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三者之间存在相关;②不同性别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父母教养方式和应付方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③父母文化水平程度也会影响到其教养子女的方式。结论 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应付方式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有重要关系。

大学新生适应性与人格的研究415-417

摘要: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适应性与人格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和史森克个性问卷(EPQ)。结果 ①人格的内外倾向性(E)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②精神质(P)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③神经质(N)与大学新生适应的6个因素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④掩饰度(L)与新生适应的6个因素相关都很低;⑤大学新生中适应良好与适应不良学生在人格的4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重点关注不适应大学生群体,健叁大学生人格的培养。

认知方式与情绪唤醒对大学生从事宗教信仰决策的影响418-420

摘要:目的 探索个人的认知方式和情绪唤醒对从事宗教信仰决策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份自编阅读材料和镶嵌图形测验对19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认知方式对决策的主效应不显著;②情绪对决策的主效应非常显著,有消极情绪唤醒的被试与有积极情绪唤醒的被试,最终的决策结果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③情绪唤醒与认知方式对决策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当前大学生在做出决策行为时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干预研究420-423

摘要:目的 考察团体辅导对特定职业决策困难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筛选出具有特定职业决策困难的被试11名,对其进行8次团体辅导干预,用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进行实验组、对照组的前后测增值分数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和“缺乏自我的信息”2个困难类型上的前后测增值分数分别达到显著差异(P〈0.05),成员对团体辅导效果质的评估较好。结论 团体辅导方式对于特定职业决策困难干预的效果是有效和良好的。

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424-427

摘要:目的 全面的描述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为客观和务实的依据。方法 利用半结构问卷法对中专生目前心理健康的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①总体来看,中专学生最感兴趣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最不感兴趣的问题是异性关系。但是不同的学生对于“异性关系”问题的感兴趣程度差异最为明显;②以学习为目标的中专生更为关心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问题,以工作为目标的中专生更为感兴趣学习动机和兴趣以及人际交往的问题;③多元方差分析表明,以学习为目标的学生与以工作为目标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兴趣、职业选择和职业性向3个问题上的选择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问题上。同时针对目标不同的学生应该实行分层教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研究
现代电休克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427-428

摘要:目的 了解现代电休克治疗(MECT)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对在2004年11月~2005年12月住我院期间,符合CCMD-3诊断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123例患者,其中58例应用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设为研究组,65例为单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为对照组(研究组中1例因家属拒绝治疗中途脱落)。经8周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2、4、8周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在8周后做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在第2周、第4周末BPRS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及第1周、第8周末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而TESS的评定,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发生率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单纯杭精神病药物治疗起效快、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出院患者服药卡对抑郁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429-430

摘要:目的 探讨出院患者服药卡对抑郁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的22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实验组10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出院服药指导,实验组由护士向患者提供出院患者服药卡,出院患者服药卡标明药物名称、剂量、片数、服药时间、频次及科室联系电话。结果 实验组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出院患者服药卡能提高抑郁症出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论 出院患者服药卡能提高抑郁症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保证了有效的药物治疗,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