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 35-1266/G4 国内刊号
  • 1672-4720 国际刊号
  • 0.6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外国语言文学是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师范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外国语言文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择研究、文学研究、国家社科最终成果专栏、书刊评介

外国语言文学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汉语“眼、目”的转喻与隐喻153-158

摘要:本文以汉语中含“眼、目”的复合词、成语为语料,从转喻和隐喻互动的视角探讨其中的转喻和隐喻本质。研究发现,这些复合词、成语包含概念转喻“感觉器官指代感觉”,和概念隐喻“看见就是触及”、“思、知、懂就是看见”。本文重点研究“眼指代视力”和“眼指代心智”这两个概念转喻,并以此为起点,探讨转喻和隐喻之间的互动。结果表明,这些转喻和隐喻表达都需要一定的想象力,都是基于身体体验,而这些身体经验又是身体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论隐喻在克雷格·雷恩诗歌中的语篇功能159-164

摘要:由奇特的比喻创造的经验异常化是“火星派”诗人最大的特点。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语篇衔接角度来分析和研究“火星派”代表诗人克雷格·雷恩的诗歌《一个火星人寄一张明信片回家》(A Martian Sends a Postcard Home)的语篇衔接特征。文章主要探讨了隐喻在诗歌的语篇衔接和连贯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文本的深层意义和美学价值。

Thanks to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165-170

摘要:传统英语教学中关于将短语thanks to对译为汉语“幸亏、多亏”,这种简单的对译流弊之一即导致了学习者夸大其积极语义倾向。根据构式语法理论,短语thanks to已经语法化为一个功能构式:在这个语法化过程中,thanks to经历了句法再析,由“[V thanks][to NP]”的临时句法组合逐渐演变为“[thanks to] NP”的常规构式;并且在这个演变过程中,thanksto原先受thank的词汇语义影响而体现的褒义语用渐渐与整个构式脱离,构式语义逐渐中性化,呈现一个由致谢义向受益义最终向究因义渐变的语义级阶。

Lolita:冬天里的浪漫传奇——基于二元对立原则的文本分析176-180

摘要:尽管Nabokov、wilde等唯美主义作家一再声称小说艺术与道德无关,可事实上他们的作品却又往往涉及会触动人们道德神经的题材。通过对Lolita进行深层结构分析。发现作者Nabokov正是利用了艺术与道德、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元对立关系,在作品中刻意使艺术与道德发生激烈碰撞,使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互相映衬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在道德的刺激下感受到艺术的震撼,从而更能深刻理解作家渴望、追求与捍卫纯美艺术的严肃情感。这一分析能够解释唯姜主义艺术家们在其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中表现出的矛盾.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教学研究
外语专业学生目的语社会文化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的相关分析181-184

摘要:学习者目的语社会文化能力影响其语言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社会文化测试卷》对某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目的语社会文化能力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之间密切相关;(2)被试的社会文化能力远远落后于语言能力;(3)被试的社会文化能力发展不均衡;(4)被试的社会文化能力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关不显著。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翻译研究
论《红楼梦》颜色词翻译185-190

摘要:文章分析汉英颜色词联想意义之异同,通过《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红楼梦》颜色词的翻译。针对汉英颜色词的情感意义和社会文化涵义的异同,提出采用归化、异化、异化加注、拼音加注等多种翻译方法。

关于翻译的困惑191-195

摘要:不同的语言就是不同的文化,彼此是作为异质的他者而存在。翻译的定位,首先应该是译介,也就是引进一种不同于我们本土的语言文化形态。过分的将翻译文本本土化,会使翻译对象丧失其原来的文化特征,即丧失其他者性,起不到与本土文化交流、碰撞的作用;而过分保持翻译文本的异质性,则会使翻译作品曲折绕口,丧失其基本的形式美和可读性。对译本的本土化处理和保持译本的异质性这两者之间应该保持一种恰好的平衡。

婚姻和翻译的隐喻196-201

摘要: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通过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实现对目标域的认知。翻译是对差异性的认知体验,人们经常借助隐喻的方式来描述这个复杂的过程。婚姻包含多重内涵,为解释翻译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通过实例,揭示了翻译理论话语中婚姻对翻译的映射和隐喻认知方式,提出翻译和婚姻一样,是一种来自双方的考验,其本质在于调和与互惠。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文学研究
《羚羊与秧鸡》的生态审丑解读202-208

摘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2003年出版了《羚羊与秧鸡》,阿特伍德正是带着对生态环境的忧惠和对科技文明的追问创造了《羚羊与秧鸡》,她通过对噩梦般的生存背景描写、丑角的刻画和真实的荒诞性揭露,充分阐述了她的生态理念:人类只有在尊重自然生命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利用科技为人类社会谋求福利,科技文明发展才有出路。阿特伍德以她热情的心灵和勇敢的笔墨通过对丑的描绘和审视,表达了她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热爱,让读者分享她的梦魇、激情和理想。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书评
妙笔绘园林,诗史思美神——读胡家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园林传统》209-211

摘要:传统的外国文学研究多以时代和流派为纲,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对作品和作家单向度的本体挖掘;二是对国外热烈纷繁的文学理论概念的炒作和翻修。如此势必降低对文学本身的阐释深度,因为读书的最高境界不是解意、不是领悟、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对文化的深层诠释,既是钱钟书先生所谓之“打通”,也是王国维先生所谓之“灯火阑珊处”的第三种境界。北京大学胡家峦教授《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园林传统》则是这样一部作品。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学术动态
Selected Abstracts2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