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 35-1266/G4 国内刊号
  • 1672-4720 国际刊号
  • 0.6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外国语言文学是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师范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外国语言文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择研究、文学研究、国家社科最终成果专栏、书刊评介

外国语言文学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功能的衍生73-78

摘要: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现象为,将来时标记又进一步发展出表达各种认识情态的用法,具有估计、预测等主观估价功能。本文论证,这一发展来自将来时标记的概念内容,将来时所指的都是未发生的事件,人们对其判断往往具有很高的主观性。本文讨论的重点是英语和汉语的有关现象,尝试对表面上看起来纷纭复杂的现象作出简单一致的解释。

从隐喻的角度看英语将来时的归属86-89

摘要:从认知隐喻的角度看英语将来时,将英语基本时态一分为二,更符合设立语法范畴时的对立统一规律,也使得英语时态观更加科学和灵活。英语里表达将来意义的语法手段中,一部分实质上是现在时态的隐喻延伸用法;be going to,be(about/due)to等结构原本也是现在时的表达,它们都经过语法化而隐喻性地虚化为表达将来意义的手段;而will/shall由实意动词变为情态助动词后,在使用过程中继续通过隐喻化使其初始意义得以扩张,获得了表将来的意义。

幽默言语解读新探:语境假设整合认知机制90-95

摘要:分析解读言语幽默的“认知语用工作模型”是在对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进行互补性研究并将二者加以整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借鉴并改进这一模型的基础上,最新研究又推出了“言语幽默的关联整合模式”。本文指出了这两种模式的不足,阐释了幽默言语的语境假设整合认知机制。笔者认为,言语幽默是语境假设在概念整合过程中,经历结合、完善和扩充三个认知工作程序后形成新显概念结构时,与新信息相互强调、相互矛盾或融合而激发出的一系列的幽默火花。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教学研究
自我提问:衡量在线理解的工具——二语阅读中叙述文与说明文的语篇推理102-108

摘要:作者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阅读中叙述文和说明文语篇推理心理模式的不同。78名在校大学生接受了测试。被试阅读一篇叙述文和一篇说明文并在关键处进行自我提问。所提问题按其答案类型分为6种,即脚本隐性问题、文本隐性问题、文本显性问题、语言问题、错误理解问题及其它问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自我提问,被试对叙述语篇生成了更多的文本隐性问题和语言问题,对说明文则生成了更多的文本显性问题。此结果与国外的同类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对此,作者提出了三种解释。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翻译研究
从翻译美学视角探析《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109-116

摘要:本文探讨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以翻译美学为视角的汉语散文英译问题。译者在汉语散文英译中通常会发现汉语散文的美学特点或美质,但往往对美质没有予以足够重视。本文对具有美学价值观的译者怎样重新发现汉语散文美质的问题进行探析,同时对美质转化中在不排斥目的语读者审美欣赏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译者的审美选择进行探析。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补白
“信”哉斯言116-116

摘要:《参考消息》不久前以“表达爱国情感要理性”为题,发表了该报驻纽约记者就卡弗蒂辱华事件对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的专访。在访谈中,余先生告诫国人“不能搞13亿人一哄而上对付一个人”,强调爱国情感的“有效表达就是给《纽约时报》写一篇很好的英文信,看卡弗蒂怎么答复”。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翻译研究
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117-120

摘要:框架理论对隐喻翻译极具指导意义。根据框架理论,个体对概念的响应主要存在两种情形:处于同一框架中的个体,被同一概念所激活的情景是相似的:处于不同框架下的个体,被同一概念所激活的情景则可能大相径庭。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注重喻体的重要地位,以喻体为本,并遵循上述两种情形:在相同框架中,隐喻翻译可采用“移植喻体形象”的翻译方法;在不同框架中,可采用“寻求相应的喻体形象”、“为喻体形象加注”、“略去喻体形象”或“添加喻体形象”等方法.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文学研究
拯救的谶言:艾略特《阿丽尔组诗》的内在主题分析121-128

摘要:阿丽尔组诗中反映出的新救赎思想是诗人历经创作枯竭后的诗学转变,其意义不啻于对现代荒原的拯救,包含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人的朝圣之旅,以及神恩的决定性作用等三个方面。其目的是恢复人与上帝的关系,使“活死人”走出精神荒原,同时强调了在恐怖和罪恶的年代重建道德秩序或信仰的必要性。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书讯
〈语音经验对儿童第二语言发展的影响——来自方言儿童的证据》128-128

摘要:作者李荣宝,由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这是一本以研究儿童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学术专著。通过对比双语者和单语儿童语音意识发展变化的趋势,作者回答双语儿童在语音意识的发展方面是否比单语者更具优势的问题。研究以方言为第一语言,以普通话为第二语言,以普通话单语者(只会说普通话者),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文学研究
寻找女巫的声音——论《暴风雨》中女巫形象的缺失与再现135-139

摘要:后殖民理论为分析莎士比亚的浪漫传奇剧《暴风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殖民统治者普洛斯彼罗对原住民凯列班的压迫成为本文分析的重点。但是,凯列班的母亲西考拉克斯却往往被人忽略。通过分析巫师分类中的性别歧视及普洛斯彼罗对不在场的西考拉克斯形象的再现,可以看出普洛斯彼罗在给自己法术正名的同时对西考拉克斯进行了污蔑与诽谤,从而揭示普洛斯彼罗在殖民时代所代表的性别殖民话语,洞悉其宗主国的殖民心态,透视其殖民者的霸权本质。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书讯
《优选论》139-139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书刊评介
认知语言学的多维思考——《隐喻、借代和经验主义哲学——挑战认知语义学》述评140-143

摘要:《隐喻、借代和经验主义哲学:挑战认知语义学》(Haser,2005)包括九章内容,对Lakoff和Johnson(简称L/J)(1980)为代表的认知理论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批判,涉及借代观、论证方式、经验主义与客观主义、认知语义学的基础、概念隐喻。

Selected Abstracts144-144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书讯
书讯征稿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