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 35-1266/G4 国内刊号
  • 1672-4720 国际刊号
  • 0.6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外国语言文学是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师范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外国语言文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择研究、文学研究、国家社科最终成果专栏、书刊评介

外国语言文学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及物性短语与优势条件217-221

摘要:基于Bowers(2002),本文假定vP和VP之间存在一个带有可诠释性及物性特征的强势及物性短语TrP,Tr为一个具有EPP特征和赋格能力的功能中心词。介入于vP和VP之中的TrP能为多元wh问句wh成分的移位提供着陆点,从而为许多貌似违背实则遵循优势条件的多元wh问句给予合理的解释。

动名化构式V-ing of研究综观222-228

摘要:英语“行为动作名词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囊括动态动词的派生名词,后者专指动词实现名词化的主渠道——动名化构式Y-ing of;其产生具有多种动因,同时存在语法语义限制。它不同于一般动名词结构,其V-ing也有别于一般DN。

汉语“自己”一词的用法探源229-233

摘要:汉语“自己”一词在用法上出现的长距离约束,主语倾向性和阻断效应都表现出它与纯粹的反身代词不同。程工(1999)将其视为反身代词“自”与泛指代词“己”的复合词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自己”的特殊用法,但却忽略了“己”的反身代词特性。本文试图通过对“自己”的构成要素“自”和“己”的分析、比较来探究其用法的根源。即将“自己”分为“自己1”和“自己2”,在词性与用法上分别对应“自”和“己”。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补白
“后现代主义”与“单边主义”233-233

摘要:美国《纽约时报》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敌视态度是出了名的,甚至连德里达去世它都不忘在自己所发的讣闻中严厉斥责其“晦涩玄奥的理论”对西方“传统教育标准”造成的“破坏”,摆出一副不鞭其尸就不足以解心头之恨的架势。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语言研究
汉语领有名词提升的最简方案研究234-241

摘要:生成语法一直在讨论汉语领有名词提升现象,从管辖约束理论到最简方案,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是本文认为诸解释均有不妥之处。因此,在回顾和分析几位学者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Chomsky(1995)《最简方案》为理论框架,重新推导了汉语领有名词提升结构的生成。本文认为,解决此结构生成问题的关键是运用特征核查理论,保留宾语的格特征通过长距离一致操作得到核查,而“的”的问题和的字短语的生成有关。本文还认为颌有名词提升的动机是为了满足扩展投射原则(EPP)。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反思三题242-246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学理论研究中,权势关系还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因素。另外,在跨文化交际理论探讨中还存在着两个误区,即表征主义交际观和对文化差异进行本质性概括的倾向。本文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并加以反思,认为:人际交往是否有序和模式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表征主义交际观忽略了交际是说话人共同建构的一种社会行为这一事实,把交际假设成无权势和利益参与其中的“纯净”过程;对文化差异进行本质化概括的倾向有损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科学性。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教学研究
Learning Written English: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ESL Students247-253

英语学习者产出词汇的发展模式254-259

摘要:本文报告了对125名英语专业学生所做的一次定量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受试四年本科学习中英语产出词汇的发展模式。实验数据表明,学习者产出词汇的发展不具备线性增长的特点,而是呈现出一定的不规律性,即一二学年迅速增长(以LFP值计近15%),三四学年则几近停滞;与母语者相比,我国英语专业毕业生产出词汇的LFP值约低14%。实验结果说明低年级是产出词汇教学的黄金时期,而高年级则是学习者产出词汇的石化期。

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多元变量研究260-265

摘要:交际意愿是一个涵盖二语习得和二语交际领域的潜在结构,近年来受到语言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统计软件(Amos6.0),对影响我国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多元变量进行模型假设和数据验证,发现融合性动机对英语水平和英语交际信心产生直接影响,英语水平能够提升交际信心从而激发英语交际意愿。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翻译研究
翻译中的意义诠释与翻译“信”度266-270

摘要:本文将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基于这一翻译观,并结合诠释学的几种主要意义理论,本文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意义诠释,最终得出结论:译者由于无法达到对文本客观、全像的意义诠释,因而导致翻译“信”度的相对性。

助动词“会1+V”的日译271-274

摘要:汉语助动词“会1”翻译成日语时,存在“V+れる/られる”和“动名词(+ガ)+てきる”等表现形式。本文首先明确了助动词“会1”的语义和区分条件,接着通过对实例的考察,分析得出“会1+V”与日语可能表现的对译情况。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文学研究
《走出非洲》是殖民文学的盖棺石——驳万雪梅《〈走出非洲〉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275-279

摘要:丹麦英语作家迪内森依据其旅居肯尼亚期间的生活写出的《走出非洲》是遭到肯尼亚头号作家恩古吉严厉批判的作品。这桩世界文坛有名的公案反映了后殖民文学与殖民文学的对立。站在解放了的非洲人的立场上,本文重现恩古吉的批判,分析这场对立的性质,从而指出,万雪梅误用了后殖民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理论。

“沉默寡言”的女继承人——试析《华盛顿广场》中女性话语权的剥夺280-285

摘要:阅读亨利·詹姆斯的《华盛顿广场》之后,读者常常会感叹女主人公的命运多折,对身处矛盾际遇的凯瑟琳愈加同情。一直以来,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论述的文章极其有限,足见其中的蕴涵有待挖掘。本文将从女性话语权的剥夺和遮蔽这一视角结合相关理论探析这部小说,呈现凯瑟琳由逐渐被剥夺话语权、“沉默寡言”,到获得话语权后的“不言”这一过程中的主导因素,以求对此类丈本及其解读的维度引发更多的思考。

外国语言文学杂志补白
多丽丝·莱辛获奖给我们的启示286-287

摘要:莱辛今年10月11日以88岁高龄获得了2007年世界文学界的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令世人瞩目的同时,很多人也许会问她为什么获奖,为什么现在才获奖。是的,作为一极为多产(共创作50多部作品)、创作生涯跨越半个多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这是一个并不多见的事情。

Selected Abstracts288-288

欢迎订阅《外国语言文学》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