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杂志社
分享到:

山东医药杂志

《山东医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7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经验交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个案报告、医院管理、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立医院
  • 国际刊号:1002-266X
  • 国内刊号:37-115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8
  • 创刊时间:1957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8
  • 综合影响因子:1.03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医药 2014年第2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医药杂志论著

守宫硫酸糖肽对人乳腺癌细胞 SKBR3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摘要:目的:观察守宫硫酸糖肽( GSPP)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KBR3细胞,分别加入GSPP 100μ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5 ng/mL、GSPP 100μg/mL联合bFGF 5 ng/mL,并设PBS阴性对照组。72 h后分别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ELISA法检测CyclinD1。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GSPP对SKBR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1),bFGF对SK-BR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P<0.01),二者合用细胞数目与PBS阴性对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GSPP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抑制CyclinD1分泌(P均<0.05);bFGF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并促进CyclinD1分泌(P均<0.05);GSPP同bFGF合用的G0/G1期细胞比例及CyclinD1分泌均与PBS阴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SPP 通过抑制CyclinD1分泌抑制SKBR3细胞增殖;GSPP 可拮抗bFGF 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1-3

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G对慢性不可预料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G(IgG)对慢性不可预料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慢性不可预料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分别给予静脉输注人IgG+应激( IgG组)和单纯应激( CUS组)处理,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分别采用悬尾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自主活动实验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检测神经元再生情况。结果 IgG组及对照组糖水偏好消耗显著大于 CUS 组( P均<0.01);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不动时间IgG组及对照组显著小于CUS组(P均<0.01);IgG组海马区域BrdU阳性细胞数与CU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静脉输注人IgG对慢性不可预料应激造成的大鼠抑郁样行为具有改善作用;可保护海马的神经元再生功能。
4-6

超声诊断婴儿睾丸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合并大量鞘膜积液1例

摘要:患儿男,11月龄,半年前患儿家长发现其左侧阴囊肿大,近一个月左侧阴囊肿胀明显,无明显触痛及其他不适表现。在本院查血清AFP (-)。超声:右侧睾丸约1.6 cm ×0.7 cm ×0.9 cm,内部回声未见异常;左侧阴囊内探及大量液性暗区,前后径约2.8 cm,内透声差,可见细密光点回声漂浮,上述液区内可见一囊实性包块,约2.7 cm ×2.0 cm×2.4 cm,边界清,囊性部分可见多条强回声分隔,呈网格样。诊断为左侧睾丸囊实性肿物,不除外畸胎瘤;左侧大量睾丸鞘膜积液。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囊实性包块内部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遂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睾丸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睾丸鞘膜积液。术后随访半年,患儿无复发。
6-6

NLRP3炎性体加重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体(NLRP3蛋白、IL-1β、IL-8)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格列本脲( NLRP3抑制剂)组各20只,每组中一半小鼠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法构建缺血再灌注( IR)模型,其余接受假手术处理。格列本脲组术前30 min腹腔注射500 mg/kg格列本脲。造模成功后对小鼠进行神经学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并计算缺血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各组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NLRP3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中IL-1β、IL-18浓度。结果各组IR小鼠脑损伤程度均重于假手术小鼠,但是对照组IR小鼠脑损伤程度比格列本脲组严重。 HE染色和TUNEL染色显示,IR小鼠脑组织出现明显损伤,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增多,格列本脲可减轻IR造成的病理损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格列本脲组的脑组织NLRP3蛋白表达及IL-1β、IL-18升高程度明显降低( P均<0.05)。结论 NLRP3炎性体可促进小鼠脑IR损伤,主要通过增加细胞因子释放和促进神经元凋亡实现的。
7-9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骨质疏松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密度( BMD )及血清瘦素( LP )、碱性磷酸酶( ALP )、骨钙素(BGP)、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FT)对其肢体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NFT治疗。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两组入院第2天及治疗6个月后的BM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LP、ALP、BGP、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肢BMD、对照组健肢与患肢B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清LP、ALP、BG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NFT能影响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骨代谢指标,增加偏瘫肢体BMD;NFT对防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骨质疏松有效。
10-12

胸腺素β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胸腺素β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胸腺素β4组各2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用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通过检测伊文蓝渗透到缺血侧脑组织的含量观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应用RT-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5( Claudin-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缺血侧脑含水量、伊文蓝含量、MMP-9 mRNA表达明显增加,Claudin-5 mRNA表达显著减少( 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胸腺素β4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缺血侧伊文蓝含量、MMP-9 mRNA明显降低,Claudin-5 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胸腺素β4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Claudin-5 mRNA表达和抑制MMP-9 mRNA表达实现的。
13-15

Toll 样受体在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TLR2、TLR4)在新生儿败血症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不同胎龄(31~42周)新生儿分为败血症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败血症组感染后第1天、第7~10天和非感染组第1天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TLR2、TLR4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血CRP、WBC、血小板。结果感染后第1天,败血症组TLR2蛋白在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表达水平及CRP均高于非感染组( P均<0.05);第7~10天,TLR2在粒细胞的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而在单核细胞中则持续高表达( P<0.05)。败血症组TLR4在粒细胞表面持续低表达,在单核细胞表达高于粒细胞( P<0.05);第7~10天,TLR4在单核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但与第1天比P<0.05。两组治疗前后WBC、血小板均变化不明显。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TLR2、TLR4蛋白表达异常增高,提示TLR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新生儿的抗感染免疫机制,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6-18

FNAC 在腮腺肿瘤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评价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NAC)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术前行FNAC的腮腺肿瘤患者,将FNAC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NAC结果:56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诊断为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12例,未能明确6例。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相比,FNAC诊断良性肿瘤真阴性36例,假阴性2例。 FNAC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7%,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4.7%,准确度为92.3%。结论 FNAC是腮腺肿瘤性疾病经济、快速、安全和准确率高的诊断手段。
19-20

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临床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70.4%、39.3%,,不同分期间比较,P均<0.01;接受手术与未接受手术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40.5%,两者比较,P<0.01;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20.4%、84.1%,两者比较,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P<0.05或<0.01)。结论临床分期、手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的预后显著相关。
21-23
山东医药杂志基础研究

Notch1基因在调控人肝癌细胞HepG2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Notch1基因在调控人肝癌细胞HepG2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Notch1细胞内段( pc-NICD)、干扰RNA和pEGF-C1空载体转入到HepG2细胞中,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otch1 mRNA及蛋白;采用Transwell迁移及Matrigel侵袭实验鉴定HepG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上调Notch1受体表达,可使肝癌细胞HepG2迁移侵袭能力增强;反之,下调Notch1受体表达时,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均<0.05)。结论 Notch1基因对肝癌细胞HepG2的侵袭、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24-26

文献标志码的标识

摘要: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应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
26-26
山东医药杂志临床研究

血浆二十四碳烯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二十四碳烯酸( C24∶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病例组)及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例(对照组),收集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按照血浆C24∶1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等级作为自变量,以最低分位水平作为参照,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C24∶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浆C24∶1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较高的血浆C24∶1水平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进一步按血浆C24∶1水平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四等分位,以血浆C24∶1<5.96μg/mL为参照组,在调整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因素后,C24∶1水平在5.96~8.61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129(95%CI 0.010~1.644);C24∶1水平在>8.61~12.40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020(95%CI 0.001~0.509);C24∶1水平>12.40μg/mL时,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OR值为0.004(95%CI 0.000~0.271),且随着血浆C24∶1水平升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逐步降低(P=0.042)。结论高浓度的血浆C24∶1水平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27-29

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强制运动疗法( CIM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运用CIMT进行步行能力的恢复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6周后使用简式Fugl-Meyer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等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改善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30-31

20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学习班通知

摘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在连续举办2012、201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学习班》基础上,定于2014年8月22~24日继续主办20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14—10-00-065(国),部级Ⅰ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0分]。主要内容包括ARDS肺组织病理学特点、肺组织可复张性评估及干预、高频振荡机械通气的价值、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糖皮质激素剂量与应用时机、ARDS柏林诊断标准与分层治疗、血管外肺水含量与ARDS患者液体管理策略、ARDS患者输注血制品的利与弊、
31-31

原发性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与各危险因素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 LI)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根据是否合并LI将其分为两组,高血压并LI 45例( A组)、单纯高血压53例( B组)。观察两组临床指标,检测其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及血尿酸( UA)。分析颈动脉IMT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TC、TG、LDL、FINS、HOMA-IR及UA均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血UA、LDL、HO-MA-IR有显著相关性( P均<0.05)。结论高血压并LI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
32-33

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不同部位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不同部位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不同部位,3例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使用单纯弹簧圈闭塞椎动脉,2例行双支架置入,16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结果 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随访7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14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生再次出血。3例使用单纯弹簧圈闭塞椎动脉的患者未见动脉瘤显影,患侧椎动脉闭塞,对侧椎动脉显影良好,颅内血管代偿良好;2例行双支架置入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示夹层较术前明显缩小;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的16例患者中,11例致密填塞者夹层未见显影,另5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大部填塞患者中,3例夹层无改变、2例瘤体缩小。结论对出血性椎动脉不同部位夹层动脉瘤患者选择恰当的血管内治疗方法,疗效好而安全。
34-35

卒中后疲劳风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9月收治的26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76例发生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5岁、后循环卒中、糖尿病史、卒中史、卒中前疲劳、卒中后疼痛及营养障碍、情感障碍等是卒中后疲劳的高危因素(P均<0.05)。结论卒中后疲劳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女性、年龄≥65岁、后循环卒中、卒中前疲劳、睡眠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相关。
36-37

NKD1和β-catenin 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裸角质膜同源蛋白(NKD1)和β-连环素(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8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38例距肿癌10 cm外的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NKD1和β-catenin表达;对比NKD1和β-catenin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NKD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β-catenin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P均<0.01)。结直肠癌组织中,NKD1与β-catenin表达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而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有关( P 均<0.05)。结直肠癌组织中, NKD1阳性率与β-catenin 异常率呈负相关( r =-0.673,P<0.01)。结论 NKD1阳性率降低及β-catenin异常率升高可能是影响结直肠肿瘤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