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杂志社
分享到:

山东医药杂志

《山东医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7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经验交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个案报告、医院管理、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立医院
  • 国际刊号:1002-266X
  • 国内刊号:37-115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8
  • 创刊时间:1957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8
  • 综合影响因子:1.03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医药 2013年第2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医药杂志论著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佐剂免疫途径及效果的动物实验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以表面展示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功能域(FDIBP)的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制备的黏膜佐剂不同途径免疫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将表面展示FDIBP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及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LT)与人IgG(hIgG)作为佐剂共孵育制备疫苗,通过灌胃、滴鼻途径免疫BALB/c小鼠,5周后收集外周血、肺泡、小肠及阴道冲洗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2、IL-4、IL-5、IFN-1、抗hIgG特异性IgG抗体,同时检测血清及肺泡、小肠、阴道冲洗液中抗hIgG特异性IgA抗体水平。结果与无佐剂免疫者比较,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佐剂滴鼻能有效提高小鼠体液免疫产生的抗原特异性抗体IgA及IgG水平(P〈0.01),但未能有效刺激细胞免疫上调血清IL-2、IL4、IL-5、IFN-γ水平;通过灌胃途径免疫者上述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结论展示FDIBP的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可用作滴鼻途径黏膜疫苗佐剂,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黏膜免疫反应。
1-3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对BALB/c乳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BALB/e乳鼠感染肠道病毒7l型(EV71)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1日龄BALB/e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组和实验2组,分别颅内注射20止灭活EV71200804株、EV71200804株和EV71200803株;感染后7d后引颈处死小鼠,取胸腺和脾脏,分离淋巴细胞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胸腺淋巴细胞中CD3+CD4+、CD3+CD8+和CD3+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均〈0.05),实验2组各T淋巴细胞百分比略有升高(P均〉0.05);实验1组脾脏淋巴细胞中CD;CD4、CD;CD;和CD;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均〈0.01),实验2组CD3+CD4+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3+CD8+和CD3+细胞百分比无显著变化(P均〉0.05);实验1组和实验2组胸腺CD4+T细胞/CD8+T细胞均略低(P均〉0.05),实验1组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略高、实验2组略低(P均〉0.05)。结论EV71感染可引起BALB/e乳鼠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且其程度与病毒株有关。
4-6

《山东医药》对医学名词及术语的一般要求

摘要: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穴部位、耳穴名称与部位等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在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
6-6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后患者体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因素。方法对71例CHC患者予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随访48周,观察疗效;分别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年龄、性别、HCV基因型、基线血清HCV—RNA定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CV-RNA表达、肝纤维化程度、肝脂肪变性、肝组织瘦素表达及治疗过程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等因素与SVR的关系。结果71例均完成48周疗程,其中59例(83.1%)获得RVR,64例(90.1%)获得EVR、67例(94.3%)获得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4例无病毒学应答,67例获得ETVR患者的SVR率随访24周时为82.1%、48周时为73.1%。年龄≥50岁、HCV基因I型、基线血清HCV—RNA高载量、PBMC内HCV—RNA表达阳性、肝纤维化≥s2及肝组织瘦素表达阳性患者的SVR率明显降低,而性别、传播途径、肝脂肪变性及治疗过程中RVR、EVR与治疗后SVR率无明显相关;HCV基因I型是影响停药24周SV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CHCV基因I型、PBMC内HCV.RNA阳性及外周血HCV—RNA高载量是影响停药48周SV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V基因I型、PBMC内HCV.RNA表达阳性、基线血清HCV.RNA高载量是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停药48周后SVR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7-10

原花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EH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原花青素(PC)对人肝癌细胞株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表达及活性的影响,为研发sEH抑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肝癌细胞株Huh7,分别予0.1%的DMSO、10μmol/L的sEH抑制剂12-(3-金刚烷-脲基)月桂酸衍生物(AUDA)及25—100μmol/L的Pc处理,培养30min和24h后分别采用酶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内sEH活性;培养后24h,采用RT—PCR检测sEH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sEH蛋白表达。结果25~100μmol/L的Pc处理后24h,sEH活性明显受抑,且呈浓度依赖性;100μmol/L的Pc处理后30min,sEH活性无明显受抑;100μmol/L的PC处理后24h,sEH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受抑。结论PC对sEH的直接活性无明显影响,其可能主要通过抑制sEH表达、降低细胞sEH的酶量发挥作用;本实验为从天然药物中开发sEH抑制剂提供了新线索。
11-13

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IL-10、TGF—β1水平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子痫前期(P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T)细胞及IL-10、TGF-β1的表达,分析其在P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PE患者28例(PE组)及正常晚期妊娠者28例(对照组),均收集外周抗凝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计算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0、TGF-β1含量。结果PE组和对照组CD4CD2+5T细胞分别为1.80%±O.26%、3.65%±0.57%,CD;CD25T细胞/CD4+T细胞分别为0.12±0.03、0.16±0.02,PE组两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E组和对照组血清IL-10分别为(28.30±13.29)、(42.10±12.85)pg/mL,TGF-β1分别为(180.54±81.52)、(253.75±93.41)Pg/mL,PE组两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E组c阱cD刍T细胞/CD4+T细胞与血清IL-10、TGF-β1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0.62(P均〈0.05),对照组CD4+CD2+5T细胞/CD4+T细胞与血清IL-10、TGF-β1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E患者外周血中CDjCD25T细胞表达及IL-10、TGF-β1均显著下降,细胞免疫抑制功能减弱及母胎免疫耐受失衡可能在PE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14-16
山东医药杂志个案报告

输卵管壶腹部妊娠3月余破裂1例报告

摘要:患者20岁,未婚、未育,有性生活史。因停经3月余,下腹阵发性疼痛半个月、加剧1h,于2012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时间为2012年8月初,入院前半个月有间断发作的下腹痛,每次持续数小时,每天1—2次,伴腹胀,无恶心、呕吐,无阴道出血。门诊超声检查:子宫切面约5.2cm×5.2cm×5.0cm,腔内未见明显类胚芽结构;子宫后方偏右可见一混合性包块,
16-16
山东医药杂志论著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份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22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catenin异位表达率及CyclinD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P均〈0.05);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r1=0.538);β-catenin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CyclinD1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β-catenin异常表达所致CyclinD1激活表达上调可能是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联合检测两者表达有助于评估肿瘤恶性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及为预后分析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7-19

CGIMT在脑IR后BBB损伤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AQP4表达观察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CGIMT)在脑缺血-再灌注(IR)后血脑屏障(BBB)损伤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采用改良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方法建立局灶性IR模型,且电针组于MCAO造模成功后5min开始电针治疗;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采用CGIMT观察三组脑组织超微结构及AQP4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模型组脑组织超微结构基本正常、AQP4低表达;模型组胶质细胞萎缩,核蛋白和胞质蛋白成分松散、丢失,粗面内质网致密,AQP4表达增多。结论CGIMT能较好的保存细胞的超微结构和抗原活性、准确显示AQP4表达部位,可用于IR后脑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20-22
山东医药杂志基础研究

乌梅丸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脾脏组织β-arrestin1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乌梅丸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脾脏组织β-arrestin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乌梅丸组各14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均应用TNBS灌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成2d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以蒸馏水、美沙拉嗪组以美沙拉嗪混悬液(50g/L)、乌梅丸组以乌梅丸液(0.51g/L)灌胃,均为每只3mL,连续灌胃15d后取脾脏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β—arrestinlmRNA,Westernblot法检测β-arrestinl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β—arrestinlmR-NA、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组、美沙拉嗪组β-arrestinlmRNA、蛋白表达均下降(P均〈0.05)。结论乌梅丸可下调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脾脏组织β—arrestinlmRNA、蛋白表达。
23-25

两种乳酸菌发酵液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体外增殖及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乳酸菌(LAB)发酵液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及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并分别制备发酵液,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活性的影响,设PBS对照;用发酵液对小鼠连续灌胃给药,通过足垫厚度增加法观察绵羊红细胞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检测脾脏质量和脾脏指数、运用补体溶血实验检测特异性抗体形成能力,设生理盐水对照。结果与对照相比,两种发酵液及其混合液处理后BGC823细胞的增殖活性略有降低(P均〉0.05),小鼠足垫厚度差值、脾脏质量、脾脏指数、抗体溶血素水平均显著增高(P均〈0.05),以混合发酵液处理者为著。结论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液对胃癌细胞增殖的直接抑制效果不明显,但对小鼠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具有增强作用;本研究为肿瘤防治提供新了思路。
26-28

沙利度胺联合三氧化二砷腹腔注射对肝癌细胞SMMC7721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

摘要:目的观察沙利度胺(Tha)联合三氧化二砷(AsT)对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7组各5只,均于颈部皮下接种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悬液(密度为5×10’/mL)0.2mL,其后按如下方法处理:高、低剂量Tha组分别腹腔注射Tha25、2.5mg/kg,AsT组腹腔注射AsT2.5mg/kg,高、低剂量Tha联合AsT组分别同前联合给予Tha、AsT,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20mg/kg,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均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变化及裸鼠行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用药结束后处死裸鼠,取部分瘤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Bax、Caspase-3表达。结果裸鼠移植瘤成瘤率100%,瘤体积在高剂量Tha联合AsT组〈低剂量Tha联合AsT组〈高剂量Tha组〈低剂量Tha组〈AsT单药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瘤组织VEGFmRNA表达变化规律同上;移植瘤组织Bax、Caspase-3表达在高剂量Tha联合AsT组〉低剂量Tha联合AsT组〉AsT单药组〉高剂量Tha组〉低剂量Tha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ha联合AsT对SMMC7721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效果优于两单药;机制分别与通过下调VEGFmRNA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上调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29-32

胃癌组织中CD147和整合素α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CD147和整合素α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份正常胃黏膜组织及126例胃癌组织中CD147、整合素α3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CD147和整合素α3在胃癌组织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均〈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胃癌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在TNM分期Ⅲ~Ⅳ期者中明显高于I~Ⅱ期者(P均〈0.05),但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CD147与整合素α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67,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147,和整合素α3表达升高,两者可能协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有望成为评估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新指标及胃癌靶向治疗的新型分子靶点。
33-34

卡维地洛灌胃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摘要: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I/R)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5只,卡维地洛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卡维地洛30、60、90mg/kg灌胃,1次/d,连续5d,末次给药后60min采用Zhang等方法制备GI/R损伤模型;模型组仅夹闭腹腔动脉制备GI/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做特殊处理。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胃黏膜损伤指数(GMDI);采用比色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氧化酶(MPO)活性;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卡维地洛组胃黏膜组织GMDI显著降低,NO、MDA含量及MPO活性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卡维地洛可减轻大鼠GI/R所致胃黏膜损伤,其机制与减少胃黏膜组织NO过量生成、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胃黏膜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35-37

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摘要:“隔”与“膈” 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
37-37

人尸喉标本的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对完整喉标本进行解剖测量,探讨喉内、外重要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全喉截除较完整的喉标本,分别测量甲状软骨板上的“上、中、下”三个宽度及两甲状软骨板所夹角度,前联合与甲状软骨切迹、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距离(f、g)及前联合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距离(h);比较前联合与甲状软骨切迹至下缘连线的中点之间的关系,对前联合进行喉外定位;定位甲状软骨板下缘及后缘与环状软骨的两重叠点,分别测量下缘重叠点至两甲状软骨板下缘交角的水平距离(k)和甲状软骨板下缘至后缘重叠点的垂直距离(1),观察甲状软骨翼板后下部与环状软骨板在空间上发生重叠部分;测量杓状软骨声带突与肌突之间的距离(m),上述所测数值均取其均数。结果①男性甲状软骨板比女性甲状软骨板约宽1cm,两甲状软骨板之间的夹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②甲状软骨切迹与前联合之间的距离男性为8.6mm、女性为6.5mm,g值男性为9.5mm、女性为7mm,h值男性为16.5mm、女性为13.8mm,Z值为0mm者40例、0.5mm者20例、1mm者20例、1.5mm及-1mm者各10例。③m值集中在11—13mm。④杓状软骨声带突与肌突间的距离男性为14.1mm、女性为11.1mm。结论甲状软骨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其翼板大小及两翼板夹角等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其切迹至下缘连线之中点基本可以作为前联合在喉外定位的标志;甲状软骨成形术I型应避免开窗位置过于向后,嗓音手术中处理杓状软骨时应把握切除深度。
38-39
山东医药杂志临床研究

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结果,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创伤情况及诊治结果。结果33例闭合性外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分伴腹膜刺激征阳性、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休克,腹腔穿刺总阳性率为90.9%;X线检查提示有膈下游离气体20例,20例行CT检查者中15例示腹盆腔积液;3例开放性损伤患者腹部均有明确外伤史和刀刺伤口,爆炸伤者肠管外露。伤后6h内确诊20例,6—12h确诊12例,12—72h及72h后各确诊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治愈35例、因肠衰竭放弃治疗1例。结论外伤性小肠破裂多数有腹痛、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阳性等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腹腔穿刺等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40-42

改良快速顺序诱导用于快速康复外科全麻患者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快速顺序诱导用于快速康复外科全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接受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治疗模式的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改良快速顺序诱导及常规快速顺序诱导。记录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监测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胃内压和口咽部分泌物pH值,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1时点比较,T2时点观察组胃内压、口咽部分泌物pH值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对照组均升高(P分别〈0.05、〉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改良快速顺序诱导用于快速康复外科全麻患者,可促进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