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杂志社
分享到:

山东医药杂志

《山东医药》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7年,公开发行的旬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经验交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个案报告、医院管理、临床病例讨论等。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山东省立医院
  • 国际刊号:1002-266X
  • 国内刊号:37-1156/R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8
  • 创刊时间:1957
  • 发行周期:旬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8
  • 综合影响因子:1.031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医药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医药杂志论著

DC—CIK共培养在AL化疗后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NKG2D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用于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其对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活化受体NKG2D表达的影响。方法31例AL患者经诱导治疗骨髓达完全缓解后,给予DC—CIK共培养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表达、血清IL-2、IL-12、TNF-α、IFN-γ水平及外周血中NKG2D的表达。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骨髓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DC—CIK共培养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CD16+高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IL-2、IL-12、TNF—α、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KG2D阳性表达率为25.41%±8.47%,高于治疗前的8.07%±2.02%(P〈0.05)。结论DC—CIK共培养用于AL化疗后的免疫治疗效果较好,能更有效地清除微小残留病灶,提高外周血中NKG2D的表达,纠正AL细胞对自体NK细胞的免疫编辑作用。
1-3

ABCD2评分对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价值

摘要:目的采用ABCD2评分法结合颅内外血管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d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为早期防治TIA、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14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65例(44.0%)行主动脉弓-颅内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发病7d内行头颅MRI检查,结合临床体征诊断脑梗死。计算7d内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对ABCD2评分≥4分的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TIA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48例TIA患者中,低、中、高危者分别为53、68、27例,20.3%的患者7d内进展为脑梗死,低、中、高危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9%(1/53)、27.9%(19/68)、37.0%(10/27),三者相比,P均〈0.叭。脑梗死发生率与TIA的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712,P〈0.05);ABCD2评分≥4分者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者TIA7d内脑梗死发生率为46.9%(15/32),明显高于正常及轻度者的16.7%(4/24),P〈0.05。结论ABCD2评分在TIA7d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合颅内血管检查,可提高对TIA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4-6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丘脑组织中BNDF、Trk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丘脑组织中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卒中组及PSD组各8只。正常组不干预;抑郁组采用孤养法制作抑郁模型;卒中组及PSD组采用线栓法致局灶性脑缺血(卒中);PSD组加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和孤养法制作PSD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脑海马及丘脑组织中的BNDF mRNA和TrkB mRNA。结果PSD组海马BNDF mRNA、丘脑TrkB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余各组海马BNDF mRNA表达、丘脑TrkB mRNA表达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SD大鼠海马、丘脑组织中BDNF及TrkB表达降低,二者可能参与了PSD的发病。
7-9

降压治疗后续效应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后续效应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老老年高血压患者194例,5年降压治疗期间治疗组(105例)单用吲达帕胺或合用培哚普利降压治疗,对照组(89例)单用吲达帕胺安慰剂或合用培哚普利安慰剂。主试验结束后进行2年开放治疗,患者自主服药,不对其进行干预,定期随访。开放治疗始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开放治疗期间治疗组死亡18例(16.67%),对照组14例(15.73%),两组病死率相比,P〉0.05。开放治疗起始,治疗组MMSE总分、定向力、即刻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开放治疗末,两组MMSE总分、定向力、即刻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评分均低于开放治疗始(P均〈0.01)。治疗组MMSE总分、定向力、即刻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评分变化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其后续效应可以延缓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
10-12

N-乙酰半胱氨酸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0只家兔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I/R)组和NAC组。NAC组和I/R组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前者在血流灌注后阻断主动脉和肺动脉血管10S,同时于心尖部注入NAC溶液0.5mL;I/R组在再灌注开始即刻给予生理盐水0.5mL。假手术组家兔开胸后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再灌注3h后,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AD)水平。三组各取缺血区心肌组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缺血心肌组织中的Fas蛋白,计算Fas蛋白阳性表达指数(PI)。结果I/R组的MDA水平高于、SOD活性低于NAC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I/R组缺血区心肌细胞AI、心肌细胞中Fas蛋白PI明显高于NAC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NAC可减少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及下调Fas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13-15

RV肠炎伴肠外脏器损害患儿血清PCT、IL-6、TNF-α水平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轮状病毒(RV)肠炎伴肠外脏器损害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一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根据肠外脏器损害的情况将117例RV肠炎患儿分为肝脏损害组(21例)、心脏损害组(16例)、呼吸系统损害组(15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组(12例)、多脏器损害组(20例)及无肠外脏器损害组(33例),检测各组患儿血清PCT、IL-6、TNF-α水平。结果多脏器损害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其他单脏器损害组,肝脏损害组、心脏损害组、多脏器损害组血清PCT水平高于无肠外脏器损害组(P均〈0.01)。肝脏损害组、心脏损害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组、多脏器损害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无肠外脏器损害组(P均〈0.01)。肝脏损害组、心脏损害组、多脏器损害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无肠外脏器损害组(P均〈0.01)。结论RV肠炎伴肠外脏器损害患儿血清PCT、IL-6、TNF—α水平增高,三者与肠外脏器损害的发生有关,共同参与了RV肠炎的发生发展。
16-18

内窥镜器械鞘改良腹腔镜手术在右半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内窥镜器械鞘改良腹腔镜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325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10例,行内窥镜器械鞘改良腹腔镜手术;传统组108例,行传统腹腔镜手术;开腹组107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清扫淋巴结总数、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天数。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三组3年累计生存率。结果改良组和传统组分别有1、3例中转开腹治疗。手术时间开腹组〈改良组〈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改良组和传统组少于开腹组(P均〈0.05)。改良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均〈0.05),且改良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较传统组显著缩短(P均〈0.05)。三组患者住院期间切口感染、肠瘘、肠粘连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相近(P均〉0.05)。改良组、传统组、开腹组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2.48%、70.47%、67.56%(P均〉0.05)。结论采用内窥镜器械鞘改良腹腔镜行下右半结肠根治术效果好,创伤小、应用安全,患者长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似。
19-21

基于活体成像的裸小鼠肺癌移植瘤模型建立及意义

摘要:目的建立可供生物学功能研究或药物评价的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肺癌移植瘤模型。方法用脂质体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转染至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358,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NCI—H358-GFP细胞,接种至裸小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采用活体成像系统连续5周监测小鼠皮下NCI—H358-GFP细胞的动态生长情况。结果获得了在体外及裸小鼠体内均能够长期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NCI—H358-GFP细胞。其接种后裸小鼠皮下全部成瘤,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发现,随着NCI—H358-GFP细胞接种时间延长,移植瘤体积逐渐增大,荧光光子数逐渐增加。结论成功构建可用于活体成像的裸小鼠肺癌移植瘤模型;该模型可作研究肺癌发生发展机制及抗肿瘤药物的重要工具。
22-24
山东医药杂志基础研究

提高O-糖基化水平对CHO—K1细胞突变型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提高O-糖基化水平对CHO—K1细胞中突变型R406W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细胞轴突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将突变型PSG-5 R406W tau质粒和PSG-5空载体质粒转染CHO—K1细胞。将成功转染PSG-5 R406W tau质粒的CHO-K1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加入20μM的NAG—Ae及等量的DMEM/F12培养基,转染PSG-5空载体的细胞为空载体组,培养12h。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au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tau蛋白的糖基化及磷酸化水平;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FRAP)检测三组细胞漂白后荧光恢复的速度以表示细胞轴突转运速度。结果转染空载体的细胞未见tau蛋白表达,转染PSG-5 tau R406W的细胞tau蛋白呈高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O-糖基化水平分别为1.30±0.09、0.59±0.04(P〈0.05)。实验组tauThr205、tauS-er396、tauThr212位点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44±0.21、0.98±0.01、0.44±0.19,对照组分别为1.11±0.38、1.34±0.22、0.79±0.05,两组相比,P均〈0.05。10、40、70s时实验组荧光强度分别为262.00±12.50、300.00±10.00、461.66±10.40,对照组分别58.33±10.40、131.66±11.54、208.33±14.43,空载体组分别为514.00±10.14、888.33±11.06、1188.00±10.60,三组相比,P均〈0.05。结论提高CHO-K1细胞的O-糖基化水平有助于减轻突变型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水平,改善细胞轴突转运功能。
25-28

医学论文中“隔”与“膈”、“瘘”与“漏”的正确使用

摘要:“隔”与“膈” 隔《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对其解释为“遮断;阻隔。如隔河相望、隔着一重山等”。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收缩时胸腔扩大,松弛时胸腔缩小。旧称横膈膜”。
28-28

棕榈酸对小鼠胰岛β细胞瘤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观察棕榈酸对小鼠胰岛β细胞瘤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于含0.5mM棕榈酸的培养基中的MIN6细胞为实验组,仅含5%BSA的培养基培养的MIN6细胞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两组MIN6细胞凋亡情况。实验组于培养12(实验1组)、24(实验2组)、36(实验3组)h后,对照组于培养36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IN6细胞中的凋亡诱导因子(AIF)及survivin。构建survivin过表达载体并转染实验组细胞,36h后,同前法检测转染及未转染survivin过表达载体的MIN6细胞在含棕榈酸培养基中的凋亡情况。结果培养36h后实验组MIN6细胞凋亡率为30.27%±3.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0.51%(P〈0.01)。实验1、2、3组MIN6细胞核中的AIF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survivin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棕榈酸培养36h后,转染survivin过表达载体的MIN6细胞凋亡率为11.6%±2.09%,低于未转染者的31.27%±2.97%(P〈0.01)。结论棕榈酸可诱导小鼠胰岛B细胞瘤MIN6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survivin表达和激活AIF凋亡信号通路有关;survivin表达上调可抑制棕榈酸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
29-31

H13D联合Alen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骨肽(OGP)衍生物H13D联合阿仑磷酸钠(Alen)对去卵巢(OVX)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13D组、Alen组、联合组、OVX组。其中假手术组手术取出卵巢再送回,余四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制作OVX大鼠模型。H13D组建模后皮下注射H13D10nmol/100g;Alen组皮下注射Alen 10μg/100g;联合组同时给予HBD、Alen;OVX组、假手术组注射与上述药物等体积的PBS,均17欠/d。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L1~4椎骨与左侧股骨骨密度、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IP)水平,取右侧股骨行股骨3点弯曲试验,L5椎骨行腰椎压缩试验。结果骨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联合组、假手术组、Alen组、H13D组、OVX组(P均〈0.05)。假手术组血清ALP水平低于余四组,联合组、H13D组、Alen组ALP低于OVX组(P均〈0.05);L1~4椎骨能量吸收H13D组、联合组优于假手术组及OVX组(P均〈0.05);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H13D组优于OVX组、Alen组、假手术组(P均〈0.05);股骨弯曲能量联合组高于Alen组(P〈0.05)。结论H13D联合Alen可明显增加OVX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指标,两药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32-34
山东医药杂志临床研究

GnRHa、HCG诱导卵泡成熟在来曲唑联合HMG促排卵治疗PCOS不孕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卵泡成熟在来曲唑联合HMG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GnRHa组和HCG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来曲唑联合HMG促排卵方案,当主导卵泡平均直径为18—20mm时,GnRHa组采用GnRHa(达必佳)0.1mg诱导卵泡成熟,HCG组采用HCG10000U诱导卵泡成熟。比较两组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和多胎妊娠、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发生情况。结果GnRHa组与HCG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和多胎妊娠、中重度OHSS、LUFS的发生例数比较,P均〉0.05。两组轻度OHSS发生例数相比,P〈0.05。结论用来曲唑联合HMG促排卵方案治疗PCOS不孕时,可用GnRHa替代HCG诱导卵泡成熟,同时适当补充黄体酮可增强黄体功能而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35-37

子宫腺肌病组织中SRC-3、MMP-9表达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AM)组织中受体辅活化因子-3(SRC-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AM异位病灶组织42例为AM组;选择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切除的非瘤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为对照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SRC-3和MMP-9。结果SRC-3、MMP-9在AM组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对照组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SRC-3、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分泌期(P均〈0.05);AM组增殖期与分泌期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SRC-3、MMP-9的表达水平相近(P均〉0.05),且均高于相应期别的对照组(P均〈0.05)。AM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SRC-3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720,P〈0.05)。结论SRC-3与MMP-9在AM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增高,二者可能在AM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37-39

绝经后子宫肌瘤、肌壁组织中TGF—β3、FN表达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绝经后萎缩性、非萎缩性子宫肌瘤及肌壁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3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患者(A组)及20例绝经后萎缩性子宫肌瘤患者(B组)子宫肌瘤、肌壁组织中的TGF-β3及FN。应用免疫反应评分对各指标在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性半定量测定,以评分积表示TGF-β3、NF的相对表达量。结果A组肌瘤中TGF-β3相对表达量为3.72±2.30,显著高于肌壁的2.19±1.57,P〈0.05。B组子宫肌瘤、肌壁组织中TGF-β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5±1.89、1.90±1.08(P〉0.05)。A组子宫肌瘤和肌壁中的TGF-β3表达均高于B组,但P均〉0.05。A组子宫肌瘤中FN相对表达量为5.25±2.88,显著高于肌壁的3.89±2.08,P〈0.05。B组子宫肌瘤、肌壁组织中FN相对表达量为4.75±2.65、4.30±2.77(P〉0.05)。A组子宫肌瘤和肌壁中的FN表达量与B组相比,P均〉0.05。结论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组织中TGF-β3及FN表达较肌壁组织增高,但与绝经后萎缩性子宫肌瘤组织和肌壁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F-β3、NF的高表达可能与绝经后子宫肌瘤增大有关。
40-41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SUI患者行TVT-O治疗,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12个月,对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min,平均出血量35mL,平均住院天数为4.5d。术后大腿内侧疼痛2例,尿频、尿急2例,经相应处理症状均消失。本组30例均无明显排尿困难,无膀胱损伤、神经损伤,无尿失禁复发,无慢性疼痛、吊带侵蚀及网片排异反应等远期并发症发生。治愈28例,改善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3.3%,有效率为100%。结论TVT—O治疗SUI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不损伤膀胱、疗效持久、不易复发等优点。
42-43

不同入径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血浆vWF、TM、D—D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径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及D-二聚体(D—D)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99例,其中36例采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TLH组),32例采用阴式子宫全切术(TVH组),31例采用经腹子宫全切术(TAH组)。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24h抽静脉血检测血浆vWF、TM和D—D。结果三组术前血浆vWF、TM、D-D比较,P均〉0.05。术毕血浆vWF、TM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TLH组升高幅度高于TVH、TAH组(P均〈0.05),TVH与TAH组相近。术后6h时,TLH组血浆TM水平仍高于TVH、TAH组(P均〈0.05),TVH与TAH组相近;而vWF水平三组相近。三组血浆D—D术毕时较术前升高(P均〈0.05),且TLH组高于TVH、TAH组(P均〈0.05),TVH组与TAH组相近(P〉0.05);TLH组术后6h血浆D—D继续升高,与术毕相比,P〈0.05;术后6h血浆D—D水平TLH组〉TAH组〉TVH组(P均〈0.05);TLH组术后24h血浆D—D较术后6h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TVH、TAH组(P均〈0.05);TVH、TAH组相近(P〉0.05)。结论TLH术后血浆vWF、TM升高较TVH及TAH更明显,行TLH者血管内皮损伤、机体高凝状态更为严重,但术后恢复较快,持续时间短暂。
44-46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肾下盏结石患者45例,结石直径8~35mm,按结石径线分为≤20mm组(A组)18例,〉20cm组(B组)27例,均在B超引导下行PCNL。结果45例手术均成功,其中一期碎石41例,二期碎石4例;术后泌尿系X线平片(KUB)发现4例结石残留,总无石率为91.1%,A组手术时间为(64.4±20.2)min,无石率为94.4%(17/18),B组分别为(90.7±22.9)min、88.9%(24/27),两组手术时间相比,P〈0.05,两组无石率相比,P〉0.05。术后发生持续血尿需输血者2例,高热3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恢复。A、B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2、3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肾周血肿、尿外渗、血气胸、结肠穿孔、肝脾等重要脏器损伤及死亡病例。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具有成功率高、安全、创伤小等特点,疗效不受结石大小影响。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