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录井工程杂志

《录井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工艺技术、工程监测、解释评价、信息集成、信息集成、地质研究、研究与探讨、市场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 国际刊号:1672-9803
  • 国内刊号:12-1371/TE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1
  • 综合影响因子:0.344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录井工程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录井工程杂志研究与探讨

风化壳预测误差数学地质模型与循环方案优化

摘要:虽然前人已总结了一些在录井现场卡取风化壳的方法,但由于勘探区域地质构造存在的差别,风化壳的卡取仍是塔河油田地质施工的一个难点.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以托甫台区和艾丁区为依托,建立风化壳实钻深度与设计深度、现场预测深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数学模型,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已建的正态分布函数数学模型,针对现场地层对比情况,结合实例分析基于风化壳在预留情况下的卡取和循环方案的优化,形成了一套适合该油田的风化壳卡取方法.试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地质风险的量化,提高了风化壳卡准率.
1-6

云计算技术在录井领域的应用探讨

摘要:云计算基于一种大规模资源整合理念,改变了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的能力,将云计算的这种理念应用于录井领域就形成了“云录井”系统的概念.在这一系统中,各录井设备作为数据源的提供者,均可被视为已通过虚拟化整合纳入“云”中的资源池,其自动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按照云架构的方式,充分调用现有的硬件资源,在各种虚拟机上进行运算、分配和存储,不仅减少了死机或计算效率低下的风险,且降低了成本费用,也便于用户通过台式机、笔记本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的二次应用.“云录井”系统在体现其独特优点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其中数据安全是最值得注意的一方面,基于录井行业的特点,可以先建立录井私有云,供企业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确保数据不会被其他人窃取.“云录井”系统的建立对于录井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7-9

随钻钻柱振动声波技术对塔北地区风化壳的识别

摘要:随钻钻柱振动声波技术(Vibro-acoustic While Drilling-VWD)自2010年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应用以来,已经录取完成了近30口井的任务,对岩性和地层界面的识别有了较深的认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重大突破.特别是振动声波频谱图的变化规律在多井风化壳界面的识别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钻柱振动声波谱图的分析研究发现:VWD谱图能有效地识别风化壳地层,岩性变化主要反映在谱图的主频、频率分布、频矩曲线以及谱图颜色上.
10-14
录井工程杂志工艺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苏里格气田苏76区块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以苏里格气田苏76区块三维地震区为例,综合应用地震属性提取及分析技术,结合地质、测录井等多种资料,在层位精细标定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提取40多种地震属性,从中优选出与研究目标有关的最敏感的均方根振幅、平均瞬时频率、最大波峰振幅、总能量4种地震属性,并依据这4种地震属性的分布特征,对储集层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钻井的动、静态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S55、S76-6、S76-18等井区的强振幅、低频反射区为有利储集层发育带.
15-18

耐高温超低浓度瓜胶压裂液体系研究与应用

摘要:中国石油海南福山探区某油田复杂断块凝析油气藏具有断块结构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层间可对比性差、薄互层发育、油气水关系复杂、地层温度高等特点,采用常规压裂液体系对储集层压裂改造效果不明显.为提高压裂效果而研发的耐高温性能好、携砂能力强、破胶彻底、对储集层损害小、成本低的超低浓度瓜胶压裂液体系,其稠化剂使用质量浓度为3.5~5 kg/m3,较常规瓜胶用量降低30%~50%,耐温能力最高可达150℃,液体残渣含量较相同温度常规体系配方降低30%~40%,解决了高温凝析油气藏深井压裂加砂困难、压后液体返排率低、对储集层损害大的难题.现场应用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对储集层压裂改造增产效果明显.
19-22

录井水淹层评价技术用于朝阳沟油田低渗透油层的射孔选层

摘要:朝阳沟油田属大庆低渗透油藏,经过几十年注水开发,含水逐渐升高,油水关系复杂,储集层剩余油挖潜难度日趋增大.在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解释评价水淹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归纳近两年来朝阳沟油田所钻的两口密闭取心井资料以及其他投产井资料,总结低渗透油层剩余油的录井资料特征,可以较准确地认定低渗透储集层剩余油富集部位,较好地判断储集层剩余油分布情况及潜力,进而建立朝阳沟油田剩余油射孔选层依据为:①剩余油饱和度应该大于37%的油层;②热解气相色谱主峰碳响应值大于1.2 mY,且解释为中水淹以下的油层;③厚度一般大于1.5m的油层.实践证明,该方法在朝阳沟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26

随钻地层压力监测在渤海A油田开发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渤海A油田生产层位为馆陶组,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气藏,于2003年1月投产.由于边底水不发育,2003年8月开始注水开发.为了获得该油田目前的地层压力数据,在后期实施的调整井随钻过程中使用了哈里伯顿公司的随钻地层压力测试器GeoTap,在钻开储集层的同时进行地层压力测量.GeoTap测试器测量位置靠近钻头,且测量时钻井液滤液尚未侵入地层,因此可以获取精确的地层压力值.运用这些地层压力数据实现了现场快速准确判断主力油层压力的变化及其连通性,同时分析断层开启和层间注采不均衡情况,不但可在钻井期间根据主力油层压力变化情况及时改变井别,调整和完善注采井网,缩短决策时间,而且其丰富的随钻地层压力资料也为优化注水提供了可靠依据.
30-35
录井工程杂志解释评价

一种适用于准噶尔盆地X油田的新型气测解释方法

摘要:准噶尔盆地X油田油藏类型多样,油水关系较复杂.老井复查过程中发现,少数气测井储集层烃组分出峰不全,有的仅出至C1,而且同是油层或油气层气测烃组分特征却差异较大,传统气测解释图板无能为力.为开发一种新的气测解释图板解决该油田的气测解释评价问题,以该油田试油井段气测录井资料为基础进行了探索,利用显示段“累积全烃”与钻时组合定义相对含油指数,并结合灌满系数进行分析,据此开发气测解释新图板,建立了油气水判别标准.对该油田新近完钻的部分探井应用该标准进行解释评价效果较好,总体符合率可达89.5%.
36-40

苏北盆地致密砂岩油藏气测录井评价方法

摘要:致密砂岩油藏气测录井测量结果只与烃类物质丰度有关,受储集层四性关系的影响较小,在致密砂岩油藏评价解释中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展开了对苏北盆地致密砂岩油藏气测录井解释方法的研究.针对致密砂岩油藏,结合苏北盆地地质特征,首先运用钻时法、全烃曲线特征法及纵向趋势判别法进行油藏的定性评价;然后统计研究区12口井100余层气测录井资料,结合试油结果,分析建立了气体轻重比值法和能量系数法的定量解释图板,认为两种图板能有效地划分出油层、干层,并与定性解释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研究区已试油的5口井的验证结果表明,该综合评价方法与试油资料吻合较好.
41-45

稠油储集层热解气相色谱谱图特征及其综合解释评价方法

摘要: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用于常规油质储集层的解释评价主要是依据其谱图形态特征来实现,对于稠油油质储集层而言尚不适用,必须针对稠油储集层分析其谱图特征及其他录井手段相结合综合解释,才能实现有效评价.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稠油储集层为例,在详述热解气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并对比分析常规储集层与稠油储集层热解气相色谱不同表现特征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13口井25个试油层的谱图形态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了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的谱图形态特征,结合岩石热解含油气总量、轻烃分析谱图、荧光显微图像实现了稠油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综合解释评价法得出的结论与试油结果吻合,同时对于其他稠油区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6-50

循环钻井液气测录井资料校正方法及应用

摘要:循环钻井液气测录井资料即后效气测录井资料在录井资料的解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计算油气上窜高度和上窜速度是循环钻井液资料解释应用的关键.由于传统的循环钻井液气测录井资料解释应用时忽视了钻井施工起下钻钻具对静止钻井液的排替影响和起下钻过程中全井段钻井液静止时间的不同,以致不能客观反映油气上窜高度和油气上窜速度,也就不能客观地反映地层的原始油气信息,甚至会起到误导作用——当油气层对应的静止钻井液因排替作用上返时可能被误认或者夸大为油气上窜.为发挥该项资料在气测解释和井控指导中的应用价值,从分析传统的解释和应用方法入手,首先分析被排替的钻井液在井筒环空内的上返情况,通过计算等体积钻井液在井筒内静止时的等量深度,还原钻井液静止时气侵顶部深度位置;其次通过分析起下钻作业的井下状态,得到不同深度静止钻井液的实际静止时间,进而结合实钻气测录井资料,求得准确油气上窜高度和上窜速度,认识不同深度静止钻井液所受地层气侵程度.大庆油田13口井校正前后数据对比与应用分析表明,校正后的数据可靠性好,解释符合率高.
51-55

让字井地区泉四段轻烃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摘要:吉林探区让字井地区水平井录井作业捞取的岩屑细小、混杂,加之钻井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润滑剂,造成部分井录井过程中岩性和油气显示识别困难,储集层流体性质解释评价符合率低.针对该地区水平井录井的局限性,结合水平井试油井段测井、录井综合解释和试油结论,分析了油水同层、差油层和干层(水层)的轻烃分析谱图特征,并在轻烃录井解释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15个轻烃解释评价图板的可行性(其中相当一部分图板属于拓展性尝试),从中优选得到4个适合该地区泉四段扶杨油层的轻烃分析解释评价图板,其解释符合率为80.56%~88.90%.虽然轻烃谱图特征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将其与图板法结合进行综合解释仍可实现准确识别.新钻水平井RP 2井的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不但解释结果与试油井段试油结论相符,而且对较长试油井段内不同储集层的识别效果较好.
56-59

核磁共振及岩石热解录井在延长组长6-长8段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探索油层精细评价手段和方法,对于提高油层判识能力和实施精细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长8段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的现象,借助偏光显微镜和显微荧光镜观察等手段和方法,通过研究核磁共振录井、岩石热解录井在“三低”岩性油气藏油层评价上的应用,总结不同类型油层核磁t2谱特征,建立了热解分析谱图判识标准及核磁共振与岩石热解解释评价图板.应用结果表明:部分常规地质录井显示偏高,测井解释为油层-油水层的高显示储集层中有机质以胶质沥青、沥青质沥青或黏土-有机质复合体形式存在,油气处于不可流动的束缚状态,同时导致有效孔隙度、渗透率的降低;核磁共振及岩石热解录井综合应用能有效识别储集层中流体的性质、赋存状态、流体含量及其可动性信息,能够实现油层的精细评价.
60-64
录井工程杂志装备

SCW-530录井无线传感器采集系统功能与设计特点

摘要: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解决有线传感器存在的安装布线困难、易受外力破坏、扩充不便等问题的无线传感器采集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介绍SCW-530录井无线传感器采集系统架构、技术指标,从无线网络方案、传感器选型和低功耗技术3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特点.该系统在国内多个油田近30口井的现场推广应用证实,其多样化的输出接口便于与其他型号综合录井仪的挂接和传感器系统的升级,其独立前端采集特性使录井系统的架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其规模可灵活定制的特性适合不同用户的选择和多种场合的应用;其在钻井现场的成功应用表明,可以明显提高转场安装效率和工作时效、降低设备意外损坏风险、提高传感器采集系统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提高现场录井、钻井、甲方监督等专业岗位的工作效率都具有积极意义,因而成为综合录井、钻井参数监测、随钻地面测量选择传感器时的理想方案.
65-69

在线轻烃录井准确测量影响因素探讨

摘要:轻烃含量是现场储集层流体性质评价的基本参数,其含量测量的准确性成为进行正确评价的关键.为探讨不同类型载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轻烃测量结果的影响,在规范的室内模拟测试条件下,通过FID检测器的改进、室内模拟装置的制造,从氢焰色谱仪FID检测灵敏度、钻井液类型、钻井液温度、脱气器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在FID检测灵敏度达到1×10-6条件下、钻井液温度40℃时常规脱气器可以检测到其中以2.9×10-6含量配制的芳烃、环烷烃组分;②芳烃(Ben、Tol)受水的影响较大,分析其在钻井液中的含量,可以反映地层受水的作用情况;③钻井液对轻烃的吸附能力较强,现场检测需要考虑井内上部显示对邻层的影响;④常规脱气器尽管不能对钻井液加热,但由于处理钻井液量大可以弥补其缺点,在40℃条件下可以检测到10-6水平的轻烃组分;⑤钻井液温度对芳烃的测量影响较大,为便于比较,建议保持处理钻井液温度的一致性.
70-73
录井工程杂志软件

测录井图件非曲线类数字化软件设计与功能实现

摘要:针对老井资料中非曲线类图件内容数字化时,采用常规方法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进行人机交互式解决方案的研究,根据功能设计定位并使用微软.NET平台下的集成开发工具完成了“LogDigit数字化工具”软件的设计,为实现剖面、文字类、标记类、地化棒状图等图道的数字化提供了便捷的交互式数字化工具软件,提高了老井数字化工作的整体效率.该软件与Neuralog系统协同工作,以远程进程调用和UI自动化技术使用Neuralog系统的纠偏标定引擎作为辅助工具,通过在Neuralog进程空间内动态创建数据的接口获取定位数据,以此为基础实现系统的刻度标定、同步录入、成果数据同步跟踪检查等交互式数字化功能,并完成了最终成果数据的导出.
74-77

WITSML数据模式分析及应用

摘要:WITSML作为新一代井场信息传输标准,采用XML技术定义数据格式,在数据结构灵活性、跨平台兼容性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WITSML文档的数据格式同XML文档一样由相应的数据模式定义和验证,以此来保障数据传输与交换过程的顺利完成.通过对XML数据模式相关概念的介绍,分析了WITSML数据模式的组成部分和数据类型,并以面向录井信息应用的“mudLog”数据对象为例,介绍“mudLog”数据对象各个数据组件的树型层次关系,解析WITSML数据模式文档的元素、类型、嵌套包含关系及应用方式,就录井信息的WITSML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对WITSML数据模式的分析,制定企业对外数据接口和信息交换标准,简化数据交换中间环节,进而实现大范围的信息共享.
78-81
录井工程杂志地质研究

港中油田富油砂体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在港中油田含油面积和石油地质储量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富油砂体识别标准,对主力含油单砂层从顶面微构造、砂岩厚度、渗透砂岩厚度、地质储量等方面进行了刻画,识别出全区64个富油砂体的分布范围.详细阐明了富油砂体的分布主要受微构造、沉积相、断层及成岩相等主要因素的控制,认为富油砂体控油模式分别是:断层控油,局部小高点及砂体高部位控油,斜面构造控油3种.指出富油砂体分布规律为:平面上坝砂与湖岸线平行或斜交,砂体的形成受控于沉积旋回;垂向上受多物源的影响,形成多期水道叠置;砂体厚度受断阶控制的沟道发育型水道控制.认为该区砂体含油性受控于沉积微相,滩坝砂体的油层主要分布在坝主体、坝缘微相.
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