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32-1214/S 国内刊号
  • 1002-1302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江苏农业科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江苏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与综述
内参基因在昆虫qRT-PCR中的研究进展1-7

摘要: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是昆虫目标基因表达和转录分析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然而,为了消除样本在RNA产量、质量及逆转录效率上存在的差异,在进行qRT-PCR分析目标基因表达量时必须选择合适的“管家基因”作为内参基因。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昆虫和不同试验条件选择的内参基因也不尽相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正确判断qRT-PCR结果分析的关键。从内参基因的选择、昆虫内参基因的研究和内参基因稳定性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者在将来的昆虫试验中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韭蛆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8-13

摘要:韭蛆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地下害虫,全国范围均有发生,危害6科30多种蔬菜,尤其喜欢取食百合科的韭菜,严重制约韭菜的正常生长,每年给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菜农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韭蛆,尤其是高毒农药的盲目使用,导致食用韭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促进韭菜产业的良性生产,本文综述韭蛆发生的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及目前的各种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韭蛆的防控工作提出展望,并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

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菌研究进展13-19

摘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物种多样性、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生物转化和菌株石杉碱甲高产策略5个方面对蛇足石杉内生菌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蛇足石杉内生菌应用前景广阔,其价值有待于深入研究与开发。本文总结的研究方法亦可为其他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纤维素乙醇的生产工艺及其应用前景20-22

摘要:地球上纤维素原料丰富,又是可再生资源,利用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获得乙醇是发展新能源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大的潜力。在阐述我国发展纤维素乙醇必要性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纤维素乙醇原料预处理、水解、发酵、精馏脱水及废醪液处理等生产单元。同时,产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面临耗物耗高、废水处理难度大等难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纤维素乙醇的研究开发历程与最新进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纤维素乙醇产业化发展的因素以及纤维素乙醇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生物技术
玉米FLA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23-28

摘要:类成束阿拉伯半乳糖蛋白(fasciclin—like arabinogalactan proteins,简称FLA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的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已公布的玉米蛋白数据库确定了26个FLA蛋白,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生树、蛋白结构和功能域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LA蛋白氨基酸长度在249-682个之间,理论等电点在4.99~10.76之间,主要定位在质膜上,多数为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等元件组成;部分蛋白空间结构具有较强保守性。

锯末牛粪堆肥微生物多样性的宏基因组学分析28-32

摘要:运用宏基因组技术研究不同比例锯末牛粪堆肥产物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分布。结果表明,牛粪与锯末质量比为2:1、3:1、4:1的3个堆肥样本中微生物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含量最高的3个门的微生物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在不同样本中它们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异。从属水平分析,含量最高的是甲基单胞菌属、噬氢菌属、固氮菌属和寡养单胞菌等营养转化和合成的菌属。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也有一定的含量,特别是假单胞菌属含量较高。经过对堆肥产物基本性质及其微生物的分析发现,当牛粪与锯末的比例为2:1时,堆肥样品中的营养转化和合成菌属以及去除污染菌属都高于其他2个样品,堆肥效果较好。

穿心莲染色体制片优化及核型分析33-36

摘要: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穿心莲染色体制片方法及其染色体数量和核型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08:00—8:30取材较佳,以0.10%秋水仙素溶液作为预处理液,预处理2h,在1.0mol/L盐酸溶液中于60℃恒温解离8min,低渗15min后,卡宝品红溶液染色25min压片镜检,所得穿心莲染色体制片效果良好。穿心莲体细胞染色体数量为2n:2x=48。首次报道了穿心莲核型公式为2n=2x=48=14m+22sm+12st,其中中部染色体(m)为7对,近中部着色点染色体(sm)为11对,近端部着色点染色体(st)为6对,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7.61%,核型属3B型。

秘鲁番茄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37-39

摘要:以秘鲁番茄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植体种类、激素配比对秘鲁番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不定芽生根的影响,以期建立秘鲁番茄组织培养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秘鲁番茄的叶片较茎段更适宜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以叶片为外植体时,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0mg/LZT+0.2mg/LIAA,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100.0%;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ZT+0.2mg/LIAA,不定芽的分化率高达92.4%。以茎段为外植体时,最佳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2.0mg/LZT+0.1mg/LIAA,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95.8%;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ZT+0.2mg/LIAA,不定芽的分化率高达86.5%。不定芽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1.0mg/LNAA,生根率达100.0%。采用草炭土+珍珠岩(体积比1:1)的混合基质作为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匕。

枸杞棉蚜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40-44

摘要:采用单因素法和L25(5^5)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简单重复系列PCR(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并对引物退火温度进行筛选,以建立适宜枸杞棉蚜的SS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结果表明,枸杞棉蚜SSR—PCR的优化体系总体积为25μL,包括50ng模板DNA,1.5UTaqDNA聚合酶,150μmol/LMg^2+,300μmol/LdNTPs,0.4pmol/μL引物,优化后的检测体系更为经济有效;Ago66引物PCR适宜退火温度为58℃。

紫花苜蓿的抗菌肽基因Rev4遗传转化44-46

摘要:抗菌肽是机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许多生物体抵抗外来致病菌侵袭的第1道屏障。Indolicidin是一个13氨基酸残基肽,从牛的嗜中性粒细胞的胞浆小颗粒分离而来,具有广谱抗菌性,Rev4是其人工设计的反向序列。利用经典叶盘法,以根癌农杆菌A.GV3850介导紫花苜蓿遗传转化,GUS瞬时表达检测转化体系建立成功;压力筛选后叶片基因组DNA的PCR成功检测到抗菌肽基因条带,PCR产物回收测序得到13株转化紫花苜蓿。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
基于模型的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安全齐穗期推算47-52

摘要:长江中下游稻区一季稻在抽穗开花期时常遭受低温冷害,因此确定一季稻安全齐穗期对于优化农事活动安排和降低灾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水稻安全齐穗期指标的研究基础上,拟结合水稻障碍型冷害损失评估模型,以长江中下游一季稻为例,通过模拟推算1981-2014年逐年水稻空壳率,并以多年80%保证率下超过生理空壳率的起始日期作为水稻安全齐穗期的确立依据,获得4种不同耐寒性水稻安全齐穗期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耐寒性最弱的籼稻安全齐穗期平均在8月30日,耐寒性较弱的粳稻为9月10日,耐寒性较强的粳稻为9月12日,耐寒性强的粳稻则为9月20日。模型推算的安全齐穗期普遍早于传统安全齐穗期指标的推算结果,平均约为14d;相差最小的是耐寒性强的粳稻,模型推算约提前7d,相差最大的是耐寒性最弱的籼稻,模型推算约提前23d。由结果可见,从温度、空壳率2个方面约束水稻安全齐穗期,比仅从温度角度确定的安全齐穗期更有利于降低抽穗开花期遭遇障碍型冷害的风险,为研究区一季稻安全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混栽对中熟中粳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52-54

摘要:通过将中熟中粳稻品种按不同比例混栽,统计其高峰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穗长、总粒数、空粒数、千粒质量等,研究不同比例条件下混栽的分蘖成穗规律及对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混栽,对占比较少品种分蘖的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品种之间按照1:1混栽,对弱分蘖品种分蘖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不同比例的混栽能够明显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增加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并提高结实率、生物学产量。

镉胁迫下超氧阴离子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和生长素分布动态变化的影响55-58

摘要:以DR5-GUS转基因水稻(以水稻中花11为背景)为试验材料,分析镉胁迫下超氧阴离子(O2^-·)介导的根系生长动态变化与生长素重新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镉胁迫与非胁迫条件下DDC(SOD抑制剂)处理明显促进了根系的生长。GUS活性检测显示DDC和Cd+DDC处理条件下根系生长的动态变化与生长素浓度和分布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显示,DDC+BFA(蛋白运输抑制剂)/MG132/(蛋白降解抑制剂)或Cd+DDC+BFA/MG132处理比DDC或Cd+DDC处理增强了GUS活性。这些结果证实O2^-·介导的生长素重新分布与蛋白转运/降解有密切关系,O2^-·与生长素信号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适量的O2^-·通过蛋白转运/降解介导的生长素重新分布是镉胁迫及非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特别是不定根和侧根生长所必需的。

叶面喷施不同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59-61

摘要:为了了解叶面喷施不同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在水稻齐穗期对各个处理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和螯合硒,研究对水稻籽粒含硒量、水稻茎叶含硒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硒肥后,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基本随喷硒浓度升高而增加;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的1组中,喷施2.0g/hm^2亚硒酸钠处理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达到了16.78%;喷施2.5g/hm^2亚硒酸钠处理中糙米含硒量最高,达到了0.142mg/kg,经方差分析,与CK相比差异显著;叶面喷施螯合硒的1组中,喷施2.5g/hm^2螯合硒处理产量和糙米含硒量均达到最高值,与CK相比增产达到了19.35%,含硒量达到了0.236mg/kg,经方差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可见叶面喷硒可明显提高水稻茎叶中的硒含量,对水稻的良好生长起促进作用。在叶面喷施硒含量相同的前提下,喷施螯合硒肥的处理产量明显高于喷施纯亚硒酸钠,差异达显著水平。

施氮处理对不同株型水稻叶片氮代谢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62-65

摘要:以2种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施氮处理对不同株型水稻叶片氮代谢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水稻叶片NO3^-含量、NO2^-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相似,保持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且均在一定生育期内随外源氮素水平提高而呈上升趋势,表明水稻生长初期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经时间诱导逐步积累增加。因此,水稻生育初期吸收氮素离子速率较低,随水稻生长发育及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吸收速率加快。NH4^+含量则表现为先降低再回升的趋势。NH4^+与NO3^-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作用,且这种现象在秋光上更为突出。

供氮浓度与时期对水稻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66-69

摘要:采用田间微区框试验,对水稻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设置0、30、60、90、120、150、180、210mg/kg的供氮浓度处理,研究不同供氮浓度与时期对水稻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无论是用作基肥、分蘖肥还是用作拔节肥,水稻产量均随供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供氮210mg/kg作基肥时水稻产量最高,为91.5g/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时期施氮浓度越大,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越低,其中用作拔节肥时不同浓度间的差异较小。3个时期供氮,籽粒、秸秆氮含量亦随供氮浓度的增加明显增加,用作拔节肥增幅最明显。拔节期供氮水稻籽粒氮积累量增幅最大,明显高于基肥和分蘖肥。基肥供氮浓度对水稻产量影响明显,拔节期施氮可提高水稻籽粒氮吸收量。

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70-73

摘要: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设置10个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处理,探讨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水稻茎蘖、叶面积、光合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时期光合速率和LAI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下降程度加剧;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有效穗数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分别减少了17.9%、25.7%、27.4%;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重度水分胁迫的结实率分别为91.6%、86.6%,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4%、8.6%;产量以常规灌溉最高,为10077.2kg/hm^2,其次是抽穗开花期轻度胁迫处理,为9549.1kg/hm^2。

脱落酸对涝渍条件下棉花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73-75

摘要:涝渍胁迫是长江中下游棉花产区面临的主要逆境之一。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5μmol/L脱落酸(ABA)喷施涝渍胁迫条件下的棉花幼苗叶片,检测涝渍处理期间棉花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叶绿素、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含量,并于涝渍处理后测量株高及生物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AB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涝渍条件下棉花幼苗的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及H2O2含量。由结果可知,外源喷施ABA可以提高棉花的耐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