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32-1214/S 国内刊号
  • 1002-1302 国际刊号
  • 0.7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江苏农业科学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江苏农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作物栽培与育种、农业产业化、植物保护、园艺、畜牧兽医、特种种养、水产养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江苏农业科学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专论
江苏省水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建议1-4

摘要:从审定的品种(组合)数量、产量,两系杂交稻的推广应用,优质品种(组合)的品质指标、抗病性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水稻育种研究的主要成绩,并就进一步提升江苏省水稻育种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油菜轻简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5-8

摘要:油菜轻简栽培是油菜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阐明了几种轻简栽培方式的特点及技术关键,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作物栽培与育种
硫酸铈铵对玉米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研究9-12

摘要:通过不同梯度质量浓度的叠氮化钠与硫酸铈铵对玉米根尖进行处理,研究其对玉米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硫酸铈铵对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和有丝分裂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剂量关系。当用叠氮化钠处理玉米根尖时,微核率先升后降,迭氮化钠为20 mg/L时微核率最高,有丝分裂指数随质量浓度升高递减;当用硫酸铈铵处理玉米根尖时,微核率随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浓度为20 mg/L时微核率显著升高,有丝分裂指数随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说明硫酸铈铵对玉米根尖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但毒性比叠氮化钠要缓和一些。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抛秧稻生产技术规范13-15

摘要: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抛秧稻生产技术是一项农田保育型轻简稻作新技术,是杜绝麦草焚烧、实现循环利用资源、发展可持续农业、培肥土壤、节本高效、省工简便、优化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活跃和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3~2005年江苏省20多个县(市、区)试验示范,普遍获得成功,2006年示范面积达1.5万hm^2。一般增产5%~8%,增收节支效益100元/667m^2以上。

南粳43产量800 kg/667m^2的氮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16-17

摘要:利用晚粳稻品种南粳43在南京市江宁区淳化镇种植百亩示范方,根据Stanford公式确定氮肥的精确用量,采取基蘖肥∶穗肥为5.5∶4.5的肥料运筹比例和相关的栽培技术的应用,高产田块达到了806.9kg/667m^2的实收产量。

粳稻武粳15机插秧生育动态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18-20

摘要:早熟晚粳稻武粳15穗型大,高产稳产,作小麦茬塑盘育秧机插栽培,基本苗6.5万-8.0万/667m^2,10-11叶期够苗,高峰苗28万/667m^2左右,成穗率75%左右,一生总叶片18张,播种至齐穗107 d,全生育期159d。产量构成中有效穗20万-22万/667m^2,每穗总粒135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7 g以上。高产精确栽培应抓好培育壮秧、大田沟系配套、整地平实、优化群体起点、精确定量施肥、科学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等。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窗纱旱育苗抛秧稻栽培技术探讨21-23

摘要: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窗纱旱育苗抛秧稻栽培技术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研制的窗纱铺垫、旱育秧苗、麦草旋耕还田、带土抛秧的一项轻简稻作技术,2006年试验示范省工节本、增产增效优势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其栽培技术为窗纱铺垫旱育壮秧、麦草旋耕还田、带土抛秧;每667m^2抛植1.8万-2.0万穴,基本茎蘖苗6万-7万,成穗数22万-23万,成穗率达75%以上,每穗粒数125粒,结实率90%,产量650kg/667m^2。施肥策略:施纯氮16-18 kg/667m^2,N∶P2O5∶K2O为1∶0.5∶0.8,氮素中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40∶30∶15∶15,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基肥和穗肥各占50%。水浆管理措施:泥浆薄水抛秧,湿润促分蘖,适时搁好田,后期间歇灌溉。

中粳稻南粳41在金湖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24-25

摘要:介绍了中粳稻品种南粳41在江苏省金湖县的示范推广情况,分析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提出了南粳41产量650 kg/667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粳稻南粳42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6-27

摘要:南粳42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粳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006年江苏省丹阳市示范种植南粳42667hm^2,表现米质优、产量高、稳产性好、高抗条纹叶枯病等特点。

杂交粳稻常优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28-28

摘要:常优2号(区试代号常优02-6)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运粳7号A×C23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全国新品种审定。该组合熟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湖北、安徽的稻瘟病轻发的晚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009高产制种技术29-30

摘要:根据特优009父母本特征特性及3年来的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在江苏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江苏水稻中间试验参试品种现状及育种建议31-33

摘要:对江苏省水稻中间试验参试品种(组合)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江苏省水稻中间试验参试品种中新组合大量涌现,杂交稻发展较快,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稻米品质明显改善,优质高产初步协调。在此基础上,对江苏水稻育种提出了建议:要加强抗病性育种和优质育种,同时指出高产仍将是江苏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抗性育种和优质育种应当在高产的基础上不断突破。

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及配套技术研究34-37

摘要:以优质油菜史力丰、扬油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机条播油菜生育特性、产量等有关性状以及机收割技术,以探索适合油菜机械化生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机条播油菜产量与移栽油菜相近,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移栽油菜;与移栽油菜相比,机条播油菜生育期缩短,总叶片数减少,主根深,生长量偏小,单株角果数少,总角果数、产量与移栽油菜相近;机条播油菜机械化收割与机械装置、油菜品种、籽粒含水量、成熟期等密切相关。

长宽法测定作物叶面积的校正系数研究37-39

摘要:在分析作物的叶面积和叶长宽积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玉米、水稻、大豆和甘薯4种作物利用长宽法计算叶面积的修正系数,并用实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玉米、水稻、大豆和甘薯叶面积计算的修正系数分别为0.734 8、0.774 6、0.729 6和0.731 1,与通常采用的0.75相比,玉米的修正系数有所减小,而水稻的修正系数有所增加;玉米和水稻狭长形叶片的修正系数比较大,大豆和甘薯圆形叶片修正系数较小;对于狭长形叶片,长宽比较大的水稻的修正系数大于长宽比较小的玉米的修正系数,圆形的大豆叶片和甘薯叶片的修正系数比较接近;采用长宽法计算的结果与叶面积仪测定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对狭长形叶片的计算结果优于圆形叶片。

褐藻胶寡糖浸种对高粱幼苗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40-42

摘要:用不同浓度褐藻胶寡糖处理高粱种子,研究褐藻胶寡糖对高粱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25%浓度的褐藻胶寡糖有利于高粱叶片叶绿素的合成;低于2.5%浓度的褐藻胶寡糖能够增强SOD活性;不同浓度的褐藻胶寡糖均能提高CAT活性,浓度间差异不显著;低于0.125%浓度的褐藻胶寡糖有利于提高POD活性;低于1%浓度的褐藻胶寡糖能够降低MDA含量。因此,低浓度的褐藻胶寡糖有利于提高高粱叶片的抗性。

江苏农业科学杂志新品种
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南粳44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43-44

摘要:南粳44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8 d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 g左右。稻米品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感稻瘟病、穗颈瘟和纹枯病。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

高产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华粳6号的选育与应用45-46

摘要: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近年,华粳6号在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盐城市、淮安市和泰州市等地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表现出产量潜力大、农艺性状好、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特别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较强的田间抗性。该品种适宜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栽培种植,并可作麦后直播稻品种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示范种植。

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0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46-47

摘要:淮稻10号(原品系名为淮983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淮984180(丙850/广陵香糯//早丰9号)×武运粳8号(9516)杂交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茎秆坚韧,分蘖性强,穗粒协调,适应性好,生长清秀,米质较优,抗条纹叶枯病,高产稳产等特点。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适于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