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2 14:09:30

波普艺术论文

波普艺术论文篇(1)

矛盾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变成了一个大的实验室,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得到产生、检验、重生和升华的,广告艺术文化也不例外。它借助社会发展出现的审美矛盾冲突,为时代的潮流要求,不断地把艺术和设计,甚至是多种语言形式融合在一起,试图寻求它独特的社会美学风格。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广告艺术文化要以不同的精神姿态表现、影射时代的审美特征,就必需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时代设计表现语言,才能求得它的社会商业出路;波普艺术的诞生发展,给广告设计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借助波普表现语言发展起来的广告艺术文化,我们暂且称之为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跟其他的广告一样,也是要不断地进行试验和尝试才能更好地寻求社会商业出路的,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是实验室里的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的发展,知识爆炸的社会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所难免,传统的美学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验和历练。事实证明,传统的绘画已很难满足所有人的精神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20世纪50年代,在社会这个实验室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应运而生,并且成为那个时代时尚的代名词。广告艺术往往是通过把握艺术文化潮流来把握流行的商业文化的,当波普艺术冲击着传统绘画领域并试图打碎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时,作为大众文化实用艺术的广告艺术也同样被“波普”风潮所波及。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口味,也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广告设计者把波普艺术的观念和其大胆的表现手法尝试引用到广告设计中来,使得广告艺术几乎在一夜之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时尚的大街小巷上时,让那些追求“酷”生活的现代年轻人喷发出了对它火一样的热情。这种不循规蹈矩的广告艺术实验,它粗糙却很是标新立异,它抽象但又个性鲜明,它平面但意会的简洁图案、随性但隐喻的诉求文字、抽象但张扬艳丽的色彩,还有纯粹舞动的表现线条,所有这些都恰恰象征着青春的一种挥霍,一种潮流年轻人的自由自在的写照。这次广告艺术与波普艺术的混合反应,不管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的实验结果,都暂时迎合了具有复杂审美倾向的年轻新一代的口味,抓住这样的一种口味倾向,设计者更是相信了安迪·沃霍尔说过的一句话:“Everythingisbeautiful.Popiseverything.”(所有的事物都是美丽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因此,任何事物都成了设计者尝试用来设计广告艺术的构成元素,所有的构成元素都被试图在实验过程中求证它们的存在价值,或许是浮躁的现代年轻人喜欢新奇的艺术视觉冲击力,或许是毫无禁忌的表达游戏更能体现时尚气息和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年轻人喜欢借助这种文化潮流来宣泄情感,标榜自己的个性,同时证明自己跟艺术文化走得最近;虽然广告艺术的这种波普实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人的审美倾向,但波普广告艺术毕竟是踩着年轻的步子而来,它在一点点地逼近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淋漓尽致的波普广告艺术,也诱发了我们对广告艺术领域的更多期待。但通俗、趣味、大众和即时的时尚之风,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行为方法上,它们都是有待于人们的发掘和发展求证的。因此,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仍然需要设计者们不断地探索和把握,仍然需要时间、空间对它的考验,仍然被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所左右,它注定要带着实验室的味道一路走去,这样,它才能把准流行文化的脉搏,才能更具时代的时尚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商业市场。

波普广告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又产生在观念艺术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在一定嬗变的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义,需要一定的实验求证过程。波普艺术是踏着工业的尘埃而来的,是后现代美术的征兆。一开始,波普艺术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的、自然的、直白的、嘲讽的、矛盾的等这样一种复合姿态出现的。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理论家们关于“波普”的定义最初也曾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那么,在艺术文化多元化的新观念激发下,借助“波普”来刺激和推动广告艺术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波普广告艺术文化应怎样来定义,这是人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当科技不断地被运用到艺术领域里来时,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解,纯艺术的波普艺术和大众艺术的波普广告艺术,它们无论是在手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交集,更何况它们还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里。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它们的含义界定是不同的,正如“……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增加。因此……例如广告、电影和电视等,也要求我们对其作出新的文化阐释。”①那么,怎样把握波普艺术和波普广告艺术之间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当的求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社会的肯定和人们的认可。什么是波普艺术,什么是波普广告艺术,这要由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这个决定需要时间和空间的验证,况且,概念又是一个抽象物,要想正确地把握一种新生事物的概念,需要人们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证明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概念也一样,在多元化的艺术文化概念遍地开花的社会时期里,在一定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位注定是要在社会实验室里来等待着最终的最佳结论。

广告艺术要想借鉴和融会波普艺术来实现它的不一样的社会价值,就得寻找两者之间的艺术交汇点,寻找就是不断地尝试和实验。要想波普广告创造出最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再精明的广告设计者也要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学会怎样去把握波普艺术的内在魅力,消化并有效地利用其积极因素,这样,波普艺术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广告艺术,最大限度地为广告艺术带来商业卖点。达尔文的《进化论》里说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波普广告艺术也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发展、要立足于市场,甚至要渗透到商业的各个领域去,这需要波普广告艺术既要恪守传达信息的职责,又要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欣赏需求;既要对审美潮流“见风使舵”,又要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潮流。当波普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扩张到广告设计领域时,要个性化、要全球化品位的广告艺术设计,当然不能对波普艺术进行简单的复制、移用或是全盘照搬,而是要设计者不断地探索和寻求设计艺术与波普艺术的切入点。考虑时代、人文、时间、空间的不同,尝试运用、投放市场、总结经验,最终找到更能赢得人心、深入人心,更能保持鲜活生命力的经典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发展思路。所有这些,都是设计者们绞尽脑汁地去尝试、去研究的结果。有研究就有设计实验的可能,设计者的设计实验行为,其实就是波普广告艺术在社会实验室里的实验行为过程。

波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矛盾曲折的道路历程,通过把脉文化潮流而发生发展的广告艺术,受波普潮流起落的影响,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随时经历着市场的考验。流行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的某个时代、某个阶段都有它相应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流行,就算是同一种风格,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解释技巧等现象出现,并且,波普经历的盛衰也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也随着在发生变化,怀着想做现代先锋设计师雄心的广告设计者,密切关注波普艺术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变化动态,随时准备尝试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以便使自己的思路能赶上潮流、引领潮流。如:当波普喊着“颠覆”或盛行或混沌于人们的生活时,设计师就在审视波普元素在设计中的地位,领会波普的实在精神意义和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种种。以此企图形成鲜明个性风格,独占市场,因为,毕竟广告艺术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艺术行为,而是社会对商业信息的视觉艺术要求的行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商业信息,信息又在观众读取时经过消化形成“加式”的信息艺术内涵,观众的参与使波普广告艺术受时尚文化思潮的影响很大,波普广告艺术要不断地迎合和引领人们的审美时尚。它需要学会怎样精致地去言明他物,需要随着时尚文化、艺术思潮的浪头,调整和挑战自己的艺术领域极限,让设计更加具有品位,以求社会、商业市场对它最大限度地接纳。调整和挑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实施试验的过程。

我们不难看出,当人们试图要给波普广告艺术定义时,当设计者们不动声色地把波普的精神引领到广告艺术中来时,实际上,他们在做着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文化实验活动,他们真正地使“波普艺术”的“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生活化”的宗旨得以实现,从而也使广告设计艺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表现、视觉效果境界,波普广告设计艺术文化的社会生活化,正是关注大众文化的艺术思潮的结果“……通俗的、大众的、可消费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诡秘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②是它的本色,它的视觉符号通过与“波普”的日益撞击与交融,使现代的街头表现得异常的活跃,易于辨别的公共图像使冰冷的街道多了几分调侃和浪漫。大众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时刻影响着设计文化的发展,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更有意义的是,大众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作用也从此成为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③既然是课题,就不会没有试验,波普广告艺术就是一个要有试验的设计艺术课题,所以我们说,它是社会实验室里的产物。

注释:

①(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第24页。

②门小勇主编.平面设计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55页。

③同②,第156页。

参考文献:

[1](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

[2]李世丁,袁乐清著.沟通秘境:广告文案之道.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

波普艺术论文篇(2)

虽然在此没有研究者对“波普艺术”的内涵进行严格而科学的界定,但这些为研究者认可的、修饰波普艺术的定语却为我们界定它的内涵提供了参考。因此,结合自己对波普艺术实践的反思,参考其他研究者的理论阐释,可以这样界定所谓的波普艺术:是一种以普及为目的,以年轻人为主要对象,以流行元素作为创作媒介而进行的一种流行艺术。

极具生命力和现代美学意蕴的波普艺术诞生于英国后,随即受到了美国艺术研究者的关注并迅速在美国达到了鼎盛,从而引起了各国艺术家对其相关艺术实践与创作理论的关注。特别是各国艺术家基于波普艺术在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对其美学问题的关注更具双重的研究价值。这也就是说,对于“波谱艺术理论对传统美学理论的颠覆”及其相关问题的关注,既可以在理论上探讨波普艺术对传统美学理论的拓展,又可以在实践中为本国波普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供美学上的指导。

一、艺术创作媒介的更新

所谓的艺术创作媒介是指波普艺术家进行作品创作时凭借的各种物质。对于“媒介”一词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即“媒介”是指使波普艺术作品在其应用过程中联系艺术家与鉴赏者之间的各种各样物质因素。

在以往的艺术创作中,能够联系艺术家与作品鉴赏者之间的创作媒介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媒介,另一种是颜色。前者主要存在于文学艺术领域,后者主要存在于绘画艺术作品之中。然而随着波普艺术的诞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作媒介进入了艺术创作领域之中。例如,在1971年一款名为“扶手椅”的波普艺术作品出现在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在这款椅子的设计过程中,著名的设计家J·德·帕斯和其领导的设计小组运用动物的皮革作为椅子的面料,运用新兴的泡沫材料作为填充物,利用人手叉开的五指形完成了艺术作品的创作,从而使这款特殊的椅子作品迅速地赢得了市场,达到了普及的目的。

二、艺术应用范围的拓展

波普艺术对于传统美学理论的颠覆还表现在艺术作品的运用过程中。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不仅不可能像现代波普艺术这样使其作品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性地应用,而且也不可能把传统的艺术美像波普艺术这样传播得如此广泛。因为在现代生活所有的领域里都可以见到波普艺术作品的影子,在现代所有生活的领域里都可以感受到波普艺术作品带来的艺术美感。

首先,波普艺术作品把艺术的美感带到了普通生活之中,波普艺术自诞生开始,就狂热地关注着消费文化。在传统的艺术领域里,艺术的美感只有出现在特有的阶层中。即使有某件传统艺术美的作品流落在民间,也会因为众人不能欣赏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而使其失去了自己的美感。无论是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清明河上图》,还是那些具有雕刻术之美的古檀家具,都不可能像现代波普艺术这样把艺术之美传递给所有的普通人。诸如上边提到的扶手椅,诸如上边没有提到的利用波普艺术创作的纸质服饰作品,都可以在现代传媒艺术的帮助下进入平常百姓家。因为这些波普作品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还具有普通人能够感受到的艺术之美。

其次,波普艺术作品在起到广告宣传作用的同时,把艺术之美感传递给了每一位消费者。可以这样说,现代波普艺术商業广告作品的出现,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又促进了艺术普及,这是传统艺术作品不可比拟的。例如,在时装展览会上,模特的衣着不仅代表着时装的流行款式,而且他们衣着的设计也体现着波普艺术对于生活的影响。再例如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可乐品作品,无疑是美国商品经济和广告产业发展的产物。

再次,波普艺术作品拓展了传统艺术品的生存空间。从理论的层面上分析,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是基于一定的生活基础的,当这种生活基础发生变化的时候,也就是当这种艺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改变的时候,这种艺术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波普艺术理论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却使传统艺术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再生。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融入了流行元素的波普艺术使其具体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波普艺术因为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而使自己最终战胜了传统艺术而在现实生活中赢得了更为阔的生存空间。

波普艺术对于艺术品应用空间的拓展,必然会引起传统美学理论的更新。因为,波普艺术赖以实现艺术品应用空间拓展的手段,不仅革新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媒介,而且还取代了传统的创作思路。

三、传统艺术鉴赏的创新

波普艺术对于传统美学理论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鉴赏领域。在艺术鉴赏领域,波普艺术对传统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通过艺术创作知识的普及提升了观赏者的审美水平。现代主义对波普艺术有重大影响,但波普艺术的表现方式,打破了现代主义的紧张感和严肃感,从而使波普艺术完成了对传统艺术鉴赏的创新。波普艺术在鉴赏领域对于艺术审美的贡献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在第一个层面上,波普艺术作品通过现代流行元素的参与,使具体的艺术品的美感得以通俗化的展现在众人的眼前。因为它不像古代绘画艺术那样需要专业人员的讲解才能使观众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在第二个层面上,波普艺术通过艺术品的普及过程把现实生活中那种原生态的美感直接转述给了所有的观众。特别是那些直接受生活启发而创作的波普作品更是如此,如上边提到的那款扶手椅就是如此。

其次,波普艺术通过创作造型的更新完成了艺术品的时代化。传统艺术合作以语言作为表现美感的艺术媒介,以颜色及其代表的生活意蕴作为传递美感的依据,然而波普艺术与其不同,它不仅继承性运用这些表现美感的媒介,而且通过创作材料的更新顺利地完成了艺术品造型的时代化。例如随着动画片米老鼠的播映,米老鼠的卡通形象深入人心,于是波普艺术家就把米老鼠与电话机相结合,设计了充满米老鼠情趣的电话机。虽然这个例子简单,但它却体现了一个这样的结论,即波普艺术设计通过作品造型化的变化完成了艺术品对时代性特点的体现。而波普艺术作品这种时代性特点的体现又更能使艺术品的美感更容易得到普通民众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波普艺术理论的普及,既带来了艺术界的革命,也带来了传统美学理论的变迁。在波普艺术创作与应用的实践中,波普艺术对传统美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艺术创作媒介的更新上,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应用拓展中,而且還表现在艺术鉴赏方法的与时俱进上。波普艺术不是以“作品”的形式来确证自己的存在,至少,它不是被审美性的欣赏,它也用不着有以往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必须的绘画或造型技艺,它不可作为某种范本供学习者临摹,它经过大批量印刷丝毫不会造成效果的衰减,它的原件收藏也不具有艺术价值,甚至它作为一种行为瞬间就消逝来了。事实上,波普艺术只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智慧的向人们传达了某种意义,而这个意义只是更集中更强烈的加深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已经存在的某种观念或道理罢了。

参考文献:

[1]王福魁,张春单.波普艺术与建筑印.山西建筑,2008(05).

[2]王惠.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关系探略比艺术研究,2013(02).

[3]岳姑雅.波普艺术与现代商业插画艺术关系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沦),2011(05).

波普艺术论文篇(3)

波普艺术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国际性流行文化流派,同时也是将大众文化与传统艺术直接联系起来的艺术活动。起源于英国伦敦,盛行于美国,影响波及全世界。它的出现打破了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将绘画从现代主义狭窄的圈子里解放出来,其欲意表现的大众文化,消解了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区别,将艺术还原于现实生活,让艺术接近人民大众,因此,再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中。波普艺术是一个征兆,由此,迈开了后现代艺术奔放的步伐。

一 ,波普艺术的产生

波普艺术也叫“普普”艺术。就词义而言,波普是大众的意思,同时也具有流行的含义,所以有人也将波普艺术翻译成流行艺术。波普是一词源于“pop”,即棒棒糖的简化口语。而波普艺术是 Popular art的简写,即流行文化。因此在波普艺术中的“POP”译为流行的,通俗的。

波普艺术的名称首先是由英国艺术评论家L.阿洛威于1954年酌定的,是对大众宣传媒介所创造出来的大众艺术的简称。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用图片拼贴手法完成的《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标志着波普艺术的诞生。

波普艺术所欲表现和歌颂的是大众文化,因此,要了解波普艺术就必须探讨何谓“大众文化”。所谓“大众文化”,是工业革命以及其后一系列科技革命的产物,是把流行、民主和机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文化,即商品电视画、广告宣传画、流行款式等大众宣传媒介。那么,波普艺术何以要鲜明地表现“大众文化”并一致努力要把“大众文化”从娱乐消遣、商品意识的圈子中挖掘出来,从而引入到美学领域中来加以研究讨论并热情歌颂呢?

二,波普艺术对大众文化的歌颂

在20世纪五十年代,西方艺术还是以现代主义占主要地位,战后的艺术仍然沉静在严肃、规范的现代主义语汇中,艺术剩下的仅仅是对形式语言无穷尽的纯粹性上,形式主义达到了极致,而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实际上也是欧洲现代派绘画在美国的延续,其形式越来越单调、语言泛滥、内容贫乏,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而波普艺术正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叛逆。年轻的艺术家开始脱离抽象表现主义的道路,标新立异,关注大众,着重表现对现实的认识和情感的表达。

从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分析,波普艺术反抗权威文化和架上艺术,即体现出对传统学院派的逆反,同时具也大胆地否定现代主义艺术。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成为波普艺术的精神核心之一。波普艺术家往往具有随心所欲的创作态度,正符合当时人们要求解放艺术,展示自我的心理。这都使波普艺术成为60年代西方风行一时的反文化浪潮的有机组成部分。“60年代波普艺术的发展,是在越南战争和西方广泛的反战示威运动,美国黑人为中心的民权运动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反对美国政府和整个资本主义体制的上层建筑的动机,因此,波普艺术从一定程度上看是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在视觉艺术上的体现,有特殊的反传统文化色彩。”①

二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复兴和发展,许多享乐方式进入日常生活、新的意识形态的出现,到处充斥着高尔夫球场、汽车影院、咖啡店和现代化的设施,成为典型的后工业化社会,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开始觉醒,提出“我们成天生活在这个充满汽车、可乐瓶子、广告、电视等大众文化的先进国家中,为什么不去表现它们呢?”②的反思。适逢50年代中期,英国的波普艺术家运用了许多来自美国的影视剧、大众崇拜的偶像、漫画、标志牌等大众文化形象进行创作。这大大地激发了美国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加以美国特有的文化背景,美国艺术家更加大胆和活跃地搞起以大众文化为主要语汇的波普艺术作品。

著名的波普艺术作品《到底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在这幅不大的拼贴画中,汉密尔顿表现了现代人被大众文化所围绕的生活场景:一个健美先生拿着一个写有“POP”字样的棒棒糖,正在向人们展示着他那发达的肌肉。房间内是大量的现代文化产品,如:出现美女镜头的电视、台式录音机、连环图书上的一个放大的封面、福特徽章和真空吸尘器广告等;在画面一角的红色沙发上放着报纸,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正在放映着的电影《爵士歌手》里艾尔・乔尔森特写的镜头。作者采取拼贴手法将现代大众文化的娱乐产品集于室内,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其作品借用大众文化的公共图像,以具像写实的艺术手法,来反判现代艺术的纯粹性,正如艺术史家H・H阿纳森所说,波普艺术不是格罗兹那样的表现主义者,也不是本世纪30年代的社会现实主义者,对城市文明的丑恶和不平发起进攻。

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大潮的充斥,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中国人也开始玩味大众文化。受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劳申伯的影响,1985年波普艺术也在中国发展起来。谷文达、吴山专等较早接触波普的艺术家开始采用“模仿”波普的方式进行创作。席卷中国画坛的波普画风形成于90年代以后,这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消费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与大众文化相符合的审美需求。当这个席卷全球的流行文化传人中国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波普艺术。中国的波普艺术家更强调对各种具有历史与政治含义符号的借用,从而揶揄历史与政治的神话。虽然波普艺术的大时代在当代中国以不复存在,但波普式的创作思维方式与对待文化的态度和自我的表现力却遗留给了许多艺术家,在擅长技术的东方绘画将这种概念化的复制创作发展成另一风格的波普艺术。

由此可见,波普艺术是艺术家对大众文化抱着兼收并蓄的态度,是对大众文化的一种赞美和思考,其声称所从事的大众文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发展,是一种没有折扣地道的美国艺术,它使美国艺术家摆脱欧洲文化殖民的梦想得以实现,是美国本土文化意识和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胜利,是对大众文化的一种全面赞美。可以这样说20世纪70年代前,大众文化跟着艺术走,那么70年代后,艺术就跟着大众文化走。由此在由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换中,波普艺术所赞美的大众文化,开启了后现代主义前进的脚步。(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5

[2] 陈建军:编著《沃霍尔论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12

[3] [德]提尔曼・欧斯特沃德:《波普艺术》[M],纽约:塔森出版社,1999.2

[4] 约翰・多克著 吴松江 张天飞译:《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9

[5] 苏伟光:后现代文化倾向下的西方绘画[J],中国美术家网,2008.10.28

[6] 王受之:当地艺术对话―第一次:新波普运动 价值中国 2009.2.25

波普艺术论文篇(4)

矛盾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变成了一个大的实验室,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得到产生、检验、重生和升华的,广告艺术文化也不例外。它借助社会发展出现的审美矛盾冲突,为时代的潮流要求,不断地把艺术和设计,甚至是多种语言形式融合在一起,试图寻求它独特的社会美学风格。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广告艺术文化要以不同的精神姿态表现、影射时代的审美特征,就必需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时代设计表现语言,才能求得它的社会商业出路;波普艺术的诞生发展,给广告设计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借助波普表现语言发展起来的广告艺术文化,我们暂且称之为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跟其他的广告一样,也是要不断地进行试验和尝试才能更好地寻求社会商业出路的,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是实验室里的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的发展,知识爆炸的社会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所难免,传统的美学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验和历练。事实证明,传统的绘画已很难满足所有人的精神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20世纪50年代,在社会这个实验室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应运而生,并且成为那个时代时尚的代名词。广告艺术往往是通过把握艺术文化潮流来把握流行的商业文化的,当波普艺术冲击着传统绘画领域并试图打碎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时,作为大众文化实用艺术的广告艺术也同样被“波普”风潮所波及。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口味,也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广告设计者把波普艺术的观念和其大胆的表现手法尝试引用到广告设计中来,使得广告艺术几乎在一夜之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时尚的大街小巷上时,让那些追求“酷”生活的现代年轻人喷发出了对它火一样的热情。这种不循规蹈矩的广告艺术实验,它粗糙却很是标新立异,它抽象但又个性鲜明,它平面但意会的简洁图案、随性但隐喻的诉求文字、抽象但张扬艳丽的色彩,还有纯粹舞动的表现线条,所有这些都恰恰象征着青春的一种挥霍,一种潮流年轻人的自由自在的写照。这次广告艺术与波普艺术的混合反应,不管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的实验结果,都暂时迎合了具有复杂审美倾向的年轻新一代的口味,抓住这样的一种口味倾向,设计者更是相信了安迪·沃霍尔说过的一句话:“everything is beautiful.pop is everything.”(所有的事物都是美丽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因此,任何事物都成了设计者尝试用来设计广告艺术的构成元素,所有的构成元素都被试图在实验过程中求证它们的存在价值,或许是浮躁的现代年轻人喜欢新奇的艺术视觉冲击力,或许是毫无禁忌的表达游戏更能体现时尚气息和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年轻人喜欢借助这种文化潮流来宣泄情感,标榜自己的个性,同时证明自己跟艺术文化走得最近;虽然广告艺术的这种波普实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人的审美倾向,但波普广告艺术毕竟是踩着年轻的步子而来,它在一点点地逼近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淋漓尽致的波普广告艺术,也诱发了我们对广告艺术领域的更多期待。但通俗、趣味、大众和即时的时尚之风,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行为方法上,它们都是有待于人们的发掘和发展求证的。因此,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仍然需要设计者们不断地探索和把握,仍然需要时间、空间对它的考验,仍然被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所左右,它注定要带着实验室的味道一路走去,这样,它才能把准流行文化的脉搏,才能更具时代的时尚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商业市场。

波普广告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又产生在观念艺术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在一定嬗变的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义,需要一定的实验求证过程。波普艺术是踏着工业的尘埃而来的,是后现代美术的征兆。一开始,波普艺术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的、自然的、直白的、嘲讽的、矛盾的等这样一种复合姿态出现的。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理论家们关于“波普”的定义最初也曾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那么,在艺术文化多元化的新观念激发下,借助“波普”来刺激和推动广告艺术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波普广告艺术文化应怎样来定义,这是人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当科技不断地被运用到艺术领域里来时,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解,纯艺术的波普艺术和大众艺术的波普广告艺术,它们无论是在手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交集,更何况它们还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里。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它们的含义界定是不同的,正如“……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增加。因此……例如广告、电影和电视等,也要求我们对其作出新的文化阐释。”①那么,怎样把握波普艺术和波普广告艺术之间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当的求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社会的肯定和人们的认可。什么是波普艺术,什么是波普广告艺术,这要由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这个决定需要时间和空间的验证,况且,概念又是一个抽象物,要想正确地把握一种新生事物的概念,需要人们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证明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概念也一样,在多元化的艺术文化概念遍地开花的社会时期里,在一定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位注定是要在社会实验室里来等待着最终的最佳结论。

广告艺术要想借鉴和融会波普艺术来实现它的不一样的社会价值,就得寻找两者之间的艺术交汇点,寻找就是不断地尝试和实验。要想波普广告创造出最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再精明的广告设计者也要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学会怎样去把握波普艺术的内在魅力,消化并有效地利用其积极因素,这样,波普艺术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广告艺术,最大限度地为广告艺术带来商业卖点。达尔文的《进化论》里说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波普广告艺术也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发展、要立足于市场,甚至要渗透到商业的各个领域去,这需要波普广告艺术既要恪守传达信息的职责,又要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欣赏需求;既要对审美潮流“见风使舵”,又要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潮流。当波普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扩张到广告设计领域时,要个性化、要全球化品位的广告艺术设计,当然不能对波普艺术进行简单的复制、移用或是全盘照搬,而是要设计者不断地探索和寻求设计艺术与波普艺术的切入点。考虑时代、人文、时间、空间的不同,尝试运用、投放市场、总结经验,最终找到更能赢得人心、深入人心,更能保持鲜活生命力的经典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发展思路。所有这些,都是设计者们绞尽脑汁地去尝试、去研究的结果。有研究就有设计实验的可能,设计者的设计实验行为,其实就是波普广告艺术在社会实验室里的实验行为过程。

波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矛盾曲折的道路历程,通过把脉文化潮流而发生发展的广告艺术,受波普潮流起落的影响,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随时经历着市场的考验。流行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的某个时代、某个阶段都有它相应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流行,就算是同一种风格,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解释技巧等现象出现,并且,波普经历的盛衰也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也随着在发生变化,怀着想做现代先锋设计师雄心的广告设计者,密切关注波普艺术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变化动态,随时准备尝试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以便使自己的思路能赶上潮流、引领潮流。如:当波普喊着“颠覆”或盛行或混沌于人们的生活时,设计师就在审视波普元素在设计中的地位,领会波普的实在精神意义和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种种。以此企图形成鲜明个性风格,独占市场,因为,毕竟广告艺术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艺术行为,而是社会对商业信息的视觉艺术要求的行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商业信息,信息又在观众读取时经过消化形成“加式”的信息艺术内涵,观众的参与使波普广告艺术受时尚文化思潮的影响很大,波普广告艺术要不断地迎合和引领人们的审美时尚。它需要学会怎样精致地去言明他物,需要随着时尚文化、艺术思潮的浪头,调整和挑战自己的艺术领域极限,让设计更加具有品位,以求社会、商业市场对它最大限度地接纳。调整和挑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实施试验的过程。

我们不难看出,当人们试图要给波普广告艺术定义时,当设计者们不动声色地把波普的精神引领到广告艺术中来时,实际上,他们在做着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文化实验活动,他们真正地使“波普艺术”的“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生活化”的宗旨得以实现,从而也使广告设计艺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表现、视觉效果境界,波普广告设计艺术文化的社会生活化,正是关注大众文化的艺术思潮的结果“……通俗的、大众的、可消费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诡秘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②是它的本色,它的视觉符号通过与“波普”的日益撞击与交融,使现代的街头表现得异常的活跃,易于辨别的公共图像使冰冷的街道多了几分调侃和浪漫。大众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时刻影响着设计文化的发展,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更有意义的是,大众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作用也从此成为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③既然是课题,就不会没有试验,波普广告艺术就是一个要有试验的设计艺术课题,所以我们说,它是社会实验室里的产物。

注释 :

①(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第24页。

②门小勇主编.平面设计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55页。

③同②,第156页。

参考文献 :

[1](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

[2]李世丁,袁乐清著.沟通秘境:广告文案之道.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

波普艺术论文篇(5)

在迪迪埃·埃里邦(didier eribon)对贡布里希长达18个月的访谈录《艺术与科学》中,贡布里希明确回答了他对现代艺术的态度:“在文艺复兴时期有差的艺术,但现在差的艺术更多。” [1]

1909年,贡布里希生在一个有着犹太血统的维也纳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名优秀的律师,母亲则是对古典音乐有着极高造诣的钢琴家。在这样的家庭中,贡布里希深受古典文化熏陶,他早期建立的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偏爱奠定了一生的价值取向。这种取向从来没有改变过,即使后来,在《我们时代的艺术》中,他用一本书具体阐述了他欣赏的现代艺术家及作品,但是,这样的欣赏也是建立在作品在“图式”发展历程中所作贡献的基础上。

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的评价标准依旧延续其一直以来的“图式-修正”理论。经过这一理论检验,即在图式发展史中在前人基础上做出贡献的现代艺术就是好艺术,反之,则是坏艺术。被贡布里希承认的现代艺术家有:毕加索、波拉克、保罗·克里、瓦萨雷里、莫兰迪、曼祖、马里诺·马里尼等;那么,可想而知,在现代艺术的庞然大军中更多艺术家是遭到否定的,更别说后现代艺术在贡布里希艺术史理论中的地位了。否定的态度自然源自他们没有对图式发展做出贡献。但是,与贡布里希的态度正相反,他所否认的艺术流派在当时的活动、展览却是轰轰烈烈。如此热闹的现代艺术氛围更加衬托了贡布里希对其否定态度的尖锐。

究其原因,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现代艺术观念”。他认为正是这些源自黑格尔“时代精神”的观念,让很多在艺术图式上毫无贡献,甚至只能被他归类为没有受过教育的儿童所为登上了艺术的大雅之堂。 这样,在图式上不能囊括进“图式-修正”理论框架中的现代艺术,便被排斥出贡布里希艺术史范围。贡布里希借助对黑格尔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否定了这些现代艺术的价值。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

随着后现代艺术的兴起,艺术史学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研究对象到研究范围、方法,遭到了普遍质疑,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更多艺术史学家为艺术史的研究贡献了不同的方法。在当代艺术史理论发展的背景中,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理论更多以“知觉主义”著称,面对早已脱离架上绘画媒介的众多当代艺术,贡布里希的“图式-修正”理论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直到2002年贡布里希去世后盖棺定论之作《对原始性偏爱》的出版,也没有为诠释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提出更有效的方法。贝尔廷认为贡布里希的图式-修正理论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史,“被构成为一个学习的过程,其中对现实的再现被作为一个永恒的问题提了出来。然而,把艺术形式的整个问题简化成一种模仿的行为将会是一个错误。模仿只有在艺术模仿自然之处才是可测定的。但是,当艺术模仿(社会的、宗教的、个人的)现实生活时,对照现实的常数,模仿的结果必然会显得非常失真。因为现实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其转达或模仿能够被评估之前,它必定总是在被不断地重新界定。但是另一方面,每一种人文的学科(社会史、思想史,等等)必然会坚持以自己的方式来界定历史的现实。这样,艺术史家就会发现自己面对着一种方法论上的争执,这将会提醒他在自己研究的领域中要更加谦虚谨慎。”[2]

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的否定同时也暴露了“图式-修正”理论面临的困境。

二、科学哲学视野中的贡布里希艺术史理论

1936年,贡布里希在伦敦第一次见到哲学家波普尔。对黑格尔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又奠定了两人相似的历史观。受到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影响,贡布里希完成了两部重要艺术心理学著作《艺术与错觉》、《秩序感》。从而,波普尔的著作成为贡布里希的主要理论参照。这样,对“图式-修正”理论症结的研究势必转移到对波普尔“证伪主义”在科学哲学背景中状态的研究。

波普尔证伪主义有其自身的局限,这一点,在他之后的科学哲学家(如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都不同程度的指出了。前面我们已经证明,证伪主义与“图式与修正”理论的密切关系。但是,贡布里希在运用这一图式理论解释现代艺术时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笔者认为,贡布里希这种困境的产生必然不能脱离与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关系。

根据证伪主义理论,无论出现多少观察陈述都不能证明一个理论是真实的,但是如果出现一个观察陈述与理论不符,那么这个理论就必定被证伪。证伪主义逻辑前提是“观察陈述是真实的”,但是归纳主义逻辑被证伪的原因正是“观察陈述中渗透着理论、观察陈述易谬”。所以,单凭一个观察陈述是不能证伪理论。再有,证伪主义有其历史局限:证伪条件的复杂性,运用证伪主义来编撰科学史时遇到了很多麻烦,例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现等,这些理论在提出之初,人们就已经发现出现了这些理论本身没有办法解释的现象,但是,坚持这些理论的科学家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了“科学革命”的胜利。

如果严格按照证伪主义原则,被证伪的理论必须予以抛弃,那么我们现在也许就不会看到那些富有智慧的新理论了。证伪主义之后的很多科学哲学已经清晰的指出了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局限。

波普尔哲学由两个重要部分组成,一是试错法,即证伪主义原则;二是情景逻辑。这两个原则同时适用于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波普尔认为,这也是作为“批判理性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向真理无限靠近(尽管永远无法实现)。贡布里希的“图式-修正”与“名利场逻辑”直接在波普尔哲学的影响下产生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科学哲学视野中,波普尔证伪主义理论之后,有库恩的“科学革命”、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以及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颠覆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原则。

托马斯·库恩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他是西方科学哲学中历史-社会学派最主要的代表,提出了“科学革命”的新概念。把科学看作一定的科学共同体按照一套共有的“范式”所进行的专业活动,并描绘了一种常规时期和革命时期相互交替的科学发展模式。库恩认为“科学界推翻一种盛极一时的科学理论,以支持另一种与之不相容的理论。每一次革命都必然会改变科学所要探讨的问题,也会改变同行们据以确定什么是可以采纳的或怎样才算是合理解决问题的标准。每一次革命都彻底改变了科学的形象,以致于最后我们不得不说,那个人们在里面进行科学研究的世界也根本变了。” 这样,科学革命之后出现的新理论,“永远也不会只是已知事实的累加”,而是对旧理论的重新构思,对原来事实的重新评价。而这样一个过程更不是一个人一夜之间能够轻松完成的。

伊姆雷·拉卡托斯是著名的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是现代科学哲学“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卡托斯发现作为自己学说基础的波普尔证伪主义并不完善,而且不符合科学史。1962年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发表,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观,不仅否定了逻辑经验主义,也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热烈讨论。在这场战争中,拉卡托斯是站在波普尔一边的。拉卡托斯在发展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础上,从而避免了库恩的批判,“在科学发现逻辑的范围内把科学的发展重建为合理的。”拉卡托斯认为“库恩在反对朴素证伪主义(指波普尔证伪主义)方面,以及在强调科学增长的连续性、某些科学理论的坚韧性方面,都是正确的。”但他“摒弃了朴素证伪主义,也就摒弃了一切种类的证伪主义,则是错误的。库恩反对波普尔的整个研究纲领,他排除了合理重建科学增长的任何可能性。” 库恩甚至认为“科学革命是非理性的,是一个暴民心理学的问题”,库恩将“科学哲学降低为科学心理学”。拉卡托斯认为,库恩“忽视了波普尔的精致证伪主义及由波普尔创始的研究纲领”,“波普尔用可错-批评增长的新问题取代了古典合理性的中心问题即关于基础的老问题,并开始阐述这一增长的客观标准”。拉卡托斯正是在波普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科学纲领方法论,“描述重大科学成就的单位不是孤立的假说,而是一个研究纲领。科学绝不是试错法、一系列的猜测与反驳。”这样的研究纲领由“一些方法论规则构成:一些规则告诉我们要避免哪些研究道路(反面启发法),另一些告诉我们要寻求哪些道路(正面启发法)”

费耶阿本德是科学相对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坚决捍卫者。在《告别理性》一书中,他用了一章的内容从三个方面批驳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与实在论、量子论。费耶阿本德认为,波普尔的思想精髓是“批判理性主义”(这种传统希望通过与其他人的争论认知并理解世界)。但是,“这种争论与其说是对知识混合资源的比较,不如说是对相互矛盾观点的远离,因而是多样性的。”费耶阿本德认为波普尔证伪主义具有严重的局限性,波普尔是实在论者。费耶阿本德认为:“波普尔的贡献在于证实理论而不是科学实践。”“波普尔重复了前人所说的东西,但是他的重复很糟糕而且没有对他的先驱进行历史透视。”费耶阿本德通过对理性的历史性研究,坚持科学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观点,并提出我们应该“告别理性”。从而为非西方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环境。

三、贡布里希——历史学家?

贡布里希艺术史理论为艺术史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明确的路线,只有那些符合这一理论的艺术作品才能进入这条路线的序列中,而那些“没有被照亮”的部分则因其没有对图式的发展作出任何贡献遭到遗弃。不可否认这一理论在解释再现性艺术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但是,它却否认大多数现代艺术存在的合理性。

现代艺术家受到“时代精神”的鼓舞,希望在艺术中再现他们感受到的“真实”,为了这样的目的,艺术家借用了古往今来任何可行的风格,甚至发明新的方式,这一点,我们在现代、后现代艺术的众多流派中已经体会尤深。艺术在“精神性”的感召下似乎恢复了活力,就像回到了“前科学时期”(来自库恩的理论),“众多矛盾观点并存”,百家争鸣。此时,由于评价标准的松弛(指没有唯一的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艺术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艺术领域出现的这种状况不正与人们对科学看法的改变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吗?

波普尔之后,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了“科学革命”的理论,这种理论使科学的绝对理性权威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从对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批判中,我们不难发现其理论的局限性。而波普尔的局限深深地影响了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理论模式。

在波普尔证伪主义原则的影响下,贡布里希形成了“图示-修正”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再现性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当他运用这一理论解释现代艺术时,却遇到了困难。情景逻辑是波普尔证伪主义原则的补充,依据证伪主义原则,波普尔在历史中拣选了符合他证伪主义标准的理论,而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的现象,波普尔则用情景逻辑排斥掉。这种解释历史现象的两个具有互补功能的原则,贡布里希在艺术领域中如法炮制,当运用图示-修正理论解释现代艺术面临困境时,贡布里希启用了名利场逻辑。

但是,更让贡布里希“不安”的是,黑格尔“鼓吹”的“时代精神”不仅没有让艺术家看到自己成为身处“名利场逻辑”中的受害者,反而变本加厉,艺术家甚至把自己追逐名利的作品看成是对“时代精神”的阐释。贡布里希认为,这样,现代艺术家将更难看到自己的问题。难怪,波普尔支持贡布里希与“时代精神”理论“干一仗”。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能够看到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的看法直接源自波普尔理论。前面已经提到,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在解释历史现象中暴露了它的局限。在这样的意义上说,如果我们从波普尔之后科学哲学视野回看贡布里希艺术史理论,相信会对现代艺术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如果从库恩的角度回看现代艺术的发展,不难得出结论:现代艺术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带来的“新世界”,它有着自己不同于已往的“新范式”。而这个“范式”是什么?即与传统艺术彻底断裂而另起炉灶的“时代精神”,以及其他更多的东西(这些留给我们时代的艺术史家去探索)。现代艺术家正是在时代精神的鼓励下,用“神旨”一样的热情投入到“疯狂”的创作中,在这样的意义上说,“时代精神”的作用不能被抹煞。

如果我们依旧固守“图示-修正”的藩篱,死守住知觉主义的分析不放,这样将很难理解现代艺术现象。

其实,贡布里希已经开始了探索“新范式”的努力(只是他自己还不自知),例如前面提到的,他已经注意到现代艺术为了达到情感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即作品标题与作品图式相互影响的作用(类似与中国艺术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含义)。但是,由于贡布里希还囿于波普尔的理论框架之内,依旧固守图示-修正对艺术价值的判定,从而出现了解释现代艺术的困境。再者,知觉主义的局限不仅体现在它解释现代艺术的问题上,而且,还体现在对传统时期某些艺术的不包容性,如贡布里希认为中世纪时期的艺术在图式上具有原始阶段的特征,这种原始的特征被他判定为图式发展的倒退。

波普艺术论文篇(6)

2平面设计中的波普风

设计师便会对这种艺术形式进行着一种更为实用化、具体化的拓展。正如艺术评论家DoSo布朗所言:“现在的我们可以从大众的、通俗的文化中得到很多教益。”波普代表着流行文化,因此在波普艺术盛行的时期,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出现波普艺术,包括平面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师无论是在题材元素的选择上,还是在图像的处理观念以及手法上,都体现出了强烈的视觉效果、绚丽的色彩搭配、夸张幽默的造型等波普艺术风格,如在包装、书籍装帧、广告和海报等平面设计上都大量运用了波普艺术风格。

3波普艺术在设计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3.1波普艺术与本土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打造特色波普风格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设计师在运用波普艺术设计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本土民族文化蕴涵,显示一定的地域特色,只有立足于传统,民族文化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更加欣欣向荣。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发展波普文化同样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波普艺术论文篇(7)

1 大众审美的产物――波普艺术

1.1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PopArt,又译为“普普艺术”或“通俗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联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抽象表现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

1.2 波普艺术的发展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沿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这也引起一些争议。

1.3 波普艺术的特点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浮华的和性感的。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

1.4 最成功的波普艺术家――村上隆和安迪・沃霍尔

近几年,日本一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多次出现在我们眼前,他那整幅小花布满的画布上,充满着视觉冲击和趣味性,那五彩斑斓的骷髅形象不仅出现在大型的拍卖行,甚至出现在年轻人的衣服、背包上。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便是村上隆(MurakamiTakashi)。

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8~1987)是美国20世纪60至80年代时最杰出的波普艺术家,被誉“波普领袖”。沃霍尔在1964年成名时还不到35岁,他把影视明星、政治人物、商业产品作为形象,运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用重复的方式,塑造出最直接、生动的情怀,来表达他的当代艺术作品。

两个时代、两种地域的不同艺术风格,无论是村上隆还是沃霍尔,都在当代艺术热潮的大军中名利双收。政治秩序让我们不得不遵循制度的步伐,而当代艺术正在改变着这种态度。在这样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下,波普艺术的特性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2 时尚选择了波普还是波普选择了时尚

2.1 时尚眼球看波普

作为一次艺术革命,波普艺术无论是从创造、制作还是作品的元素等方面,都是大众审美需求和当代环境下所产生的。如今,时尚已经慢慢融入日常生活中,从影视、服装等各个行业中站出来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异样打扮个性,刷新了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波普艺术也正利用自身的特点,融入其中,成为时尚元素的代表。

2.2 东西方的波普时尚

美国梦使得西方艺术思想得到完全解放,自由化、现代化等背景下选择热门流行题材是沃霍尔作品的一贯表达形式。在早期,他为了表达美国的市俗情怀,经常会将美钞、可乐瓶和明星等一起复制排列在画布上,营造一种趣味的视觉感受,打破了高雅和通俗的界限。

村上隆是日本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他生在日本,受到日本传统教育文化的熏陶。当时,日本文化艺术受到西方影响巨大,而村上隆则利用本国艺术优势去占据商业市场的顶端――漫画。19世纪末,村上隆“激战”凡尔赛宫。这并非村上隆的胜利,而是两者的双赢。首先,村上隆是法国在亚洲的代言人之一,很多亚洲人是通过他的漫画《凡尔赛的玫瑰》了解凡尔赛宫的,这种种的巧合也为他进入时尚界奠定了基础。

3 波普艺术的时尚商业

3.1 艺术走向商业化的“不归路”

谈到艺术和商业,每个人看法是不同的。有的人说艺术是心灵的净化,应该是纯洁的。而有些人则持反对意见。那么艺术该不该商业化呢?是什么原因让艺术走向商业化的道路?在今天的商业化社会,艺术家已经不再是一种“业余”职业,他们需要尊重自身的艺术信仰,同时也要获得商业市场的认可,这样才能走向人们的视线,获得关注。如果艺术家连生存需求都得不到满足,那是没有办法继续创作新作品的。

3.2 市场导向“非传统”形式

在社会化的背景下,大多数人习惯了市场细分,也就是越来越需要专业化思考。而艺术作品也细分到一个专业的市场之中,作品的价值直接影响到产业。随着大众消费需求的不断转变,更多人希望通过消费方式确立个人风格,从而导致设计领域产生多种截然不同且丰富多样的消费兴趣点。“声望经济”现象由此产生。

3.3 时尚“炒作”催生艺术商业模式的建立

艺术需要世界水平的营销策略。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艺术传播速度决定着艺术作品的一部分价值。艺术品本身是不存在价值的,只有在艺术市场进行销售时才能被认证。安迪・沃霍尔和村上隆的艺术成功案例,说明艺术与时尚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发生了微妙的化学反映。可以通过炒作消费热度最高的商品,刺激销量的大幅增涨,以达到回笼资金的目的。商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满足了大众对的需要,如梦想、欲望、情感等,体现了个人的“阶级身份象征”,消费也因此成了个人与社会沟通的工具。艺术通过设计战略与商业结合,成为提升品牌价值和注入品牌文化的最佳途径。当代艺术作为商业的闪光点,成为现代行销的一个手段,借着与艺术作品的结合,抬高艺术品的身价。许多国际品牌都通过与知名艺术家合作的形式,为其产品添加艺术与文化的概念。

4 结语

当代艺术是一个时代甚至一个文明对于社会现状最真实的反映。它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手段都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它。时尚作为当下最流行的代名词,本身也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可以说是艺术时代延伸的产物。因此,把时代艺术变为时尚产品变得就更加贴切。在商品时代的今天,时尚更是成为人们为满足欲望而消费的一种商业形式,其本身是不存在任何争议的。将艺术和时尚结合起来,不仅仅是升华艺术品本身,更是艺术价值和艺术创新的一次重要革命。通过这样的方式,时尚在艺术商业化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 崔庆忠.现代派美术史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 张承志.波普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 肯尼思戈德史密斯.安迪沃霍尔访谈精选[M].上海:三联书店,2007.

[4] 冯旭.跨界合作――涉及生命的延续性与设计血统的变异性研究[J].美苑,2008(6):90-92.

[5] 郑云,李昌菊,周春华.消费社会中艺术与时尚的对接――以村上隆与LV合作[J].艺术教育,2007.

[6] 章丹音.“超平面”:世纪末的日本新波普艺术[J].北京:艺术研究所,2007(4).

波普艺术论文篇(8)

1波普艺术的产生及发展

1.1波普艺术的产生。20世纪中期,波普艺术萌发于英国,一幅名为《到底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的招贴画,画面四处都是大量家电产品和异于传统的装饰,最明显的是从画报剪下肌肉发达的男子,明显拿着一支巨大的棒棒糖,糖上写着POP字母。波普艺术(POPART)一词在此产生。POP既是“棒棒糖”(Lollipop)的词尾,又可看作“流行”(popular)的缩写,因此波普艺术代表了一种流行文化。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这种新风格被社会逐步接受,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的理解更深入,并赋予它多种文化内涵。他将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通俗短暂的、大量生产并低廉、年轻的、诙谐的、性感的、大众的。1.2波普艺术的发展。著名波普艺术家格林伯格曾说:“文化不可能在没有社会基础,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发展。”这句话从侧面说明波普艺术的产生所必需的消费社会的特殊时代背景。波普艺术产生在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物质丰厚的环境下,波普艺术多数在探讨美国大众文化。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美国波普运动、艺术作品、思想文化流传到各处,并与不同地域的文化结合萌发更多的艺术方向和流派。

2波普艺术商业化和生活化的表现

商业化是相对艺术化而言的,艺术可以是非常有个性、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的东西,而商业是有明确目的地表现被设计对象的主体。不管是艺术化还是商业化,前提是符合最基本的大众审美观,如版式、颜色、元素等美学基础。只是艺术化可以有非常独特的表现方式,可以不被大众所接受,而商业主要是让大众能接受并明白。当然,商业和艺术一般都是结合起来的,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波普艺术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不同时期的大众文化为素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多反映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特征。例如,作为安迪•沃霍尔代表作的电影红星《玛丽莲•梦露》、谁喝都一样的《可口可乐》等作品,这些作品题材源于日常生活。罗伊•利希滕斯坦的《哇!忘记它,忘记我!》和《嘣》等连环漫画刊物,并体现出“美国人的生活哲学”。罗森奎斯特的巨型广告墙画充满了商业产品的形象。汤姆•韦塞尔曼的《浴室》,是使用电视机、冷气机、时钟、花瓶等实物运用集成的手法来完成作品,就是他营造的一组以真实景物环境,突出表现现代生活情调。在理论方面,彼得•班汉姆和独立团体提出一种新的审美标准,设计要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要,设计价值合理。因此,不少设计师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从波普艺术中获得灵感。波普设计的创作题材直接取材于商业化的日常用品,借助当时的科学技术、工业经济发展,奥登伯格的《软抽水马桶》和《毛皮包裹的杯、碟和汤匙》作品中既有设计的表现意图,也扩大了波普艺术的表现领域。

3波普艺术对消费文化发展的影响

3.1消费文化的含义。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消费文化包括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文化,它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及体制、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居民的整体素质等都对消费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文化包含了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与实现这种追求的资源的二者平衡点。3.2波普艺术对消费文化发展的影响。20世纪中期,消费物质空前繁荣,大量新鲜的消费品吸引大众,同时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成为商业中心的重要部分,而波普艺术推崇的是一种具有享乐主义和消费特征的感情生活。显而易见,波普艺术在消费文化中有重要的影响。安迪•沃霍尔曾说:“那些反文化、亚文化、超级巨星、药物、灯光、迪斯科——任何我们认为是‘年轻又热门’的事情——大概都在当时开始起步。在那些日子里,一切的一切都夸张、奢华。”波普艺术在消费社会中吸纳商业消费文化的各方面,其在消费社会中有颇高的实用价值,批量复制和拷贝的创作生产方式,以及直观快速、即兴传播速度快的特征,迅速刺激人的感官,精神层面的快餐文化、消费文化、生活形态的都市化、市民化,并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和广义市场经济文化紧密契合与呼应。安迪•沃霍尔曾说:“所有事物都是美丽的,而波普就是所有事物。”这就是说,不管它是否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波普总让人喜欢。在战后60年代,传媒力量强大,波普艺术是一种被人们热捧和喜欢的艺术文化,再结合多种传媒通过当代时装鞋包、空间装饰、广告传播、包装设计、商业摄影和插图、文化学术等形式融入消费链条中,让群众消费体验,随处看到有关波普艺术的广告。波普艺术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波普艺术的商业化和生活化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如2011年时尚大牌LisaPerry将罗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全搬到时尚周的裙子上。安迪•沃霍尔的代表作《坎贝尔罐头盒》等作品通过丝印手法挪用在T恤上作为潮流文化图案。通过各种商业产品的呈现方式,把誉为经典的波普艺术元素不断地融入新元素组合,但不变的是它总是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是年轻消费群体视为个性的文化。

4结语

波普艺术来源于消费文化,有别于传统艺术表现方式,拥有异于寻常的鲜活生命力,深受大众喜爱。波普艺术有挪用拼贴、重组、并置等表现手法,表现出反讽荒诞、嘲弄化模仿、矛盾叙述、中断等画面,表现出当代世界的不确定性。同时,题材手法表现出生活艺术化、强烈表达个人思想的特征。波普艺术的手法与历史承载着的波普文化对今天各方面的设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大众文化不可缺失的艺术时期。波普艺术紧扣消费社会的发展脉搏,善于融入消费物质中,受到日益追求个性化心理的消费者的喜爱,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消费文化,推动物质社会的发展延续至今。从对波普艺术的分析研究中,深信波普艺术和消费文化的未来有密不可分、交织依赖的发展关系,继续丰富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从消费文化中吸收艺术养分,在艺术修养中提高消费文化水平。

作者:赖伟成 李嘉欣 单位:1.广州商学院 2.广州大学

参考文献:

[1]凯瑟琳•麦克德莫特(英).设计:核心概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盖伊•朱利耶(英).设计的文化[M].译林出版社,2015.

[3]迈克•费瑟斯通(英).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

波普艺术论文篇(9)

一、波普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一)波普艺术的产生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的简称,因为波普艺术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被广义的定义引发为一种艺术的概念,类似于预先存在的符号系统包括而且不限制从商业渠道产生的这些符号。[1]

(二)波普艺术的发展

波普艺术本身带有一些讽刺,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这也引起一些争议。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

(三)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

罗伊・利希滕斯坦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漫画和广告风格结合的绘画,借用当时大众文化与媒体的意象,李奇登斯坦用标志性色调和标志性大圆点(Benday dots)的手法来表现“美国人的生活哲学”。

(四)波普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贡献不仅存在于狭窄的限制的题材,而且也包括艺术家临时标记和变换参照物的观念。作为一种态度和方式,波普的内涵和精神继续在美国和世界艺术中演变和延续。

二、现代商业插画的研究背景及其商业性

波普艺术开创了艺术与生活的对话,它突破了"为艺术而艺术",在生活方式、表现内容、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和形式美感等方面均与现代商业插画相契合。

现代商业插画是一种为了实现艺术消费者的审美要求,用来满足艺术鉴赏者的审美精神需求。现代商业插画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但是现代商业插画艺术与绘画最大的不同的的地方是商业插画它有着广泛的大众性和传播性,商业性质更强。关于商业插画的兴盛,要追溯到二战后,美国的商业设计开始发展。它是立足于普通民众与大众消费。精致已不再重要,变化的样式、夸张的表现手法与低价格才是人们追求的。

现代商业插画艺术产生于波普艺术的基础之上,它是视觉信息传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现代插画艺术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波普艺术的诞生与发展,给现代商业插画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波普艺术开拓并促进了现代商业插画艺术的多元化和互融性发展。[2]

倘若文化是一种消费品,则现代商业插画在艺术消费层面中可以作为流行文化的符号存在。因此,现代商业插画成为了当代社会流行文化的重要表征。

三、波普艺术对现代商业插画的影响

无论是生活方式、消费文化还是表现内容和审美形式上,波普艺术都对现代商业插画有着深远的影响。波普艺术赋予了商业插画经济利益以外的文化价值,使其融入了当今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商业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商业插画不断融入更多的新的方式。现代商业插画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丰富了它原有的表现方法,拓展了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得现代商业插画运用的范围广泛。

现代商业插画的产生,伴随着波普艺术的发展。时代造就了波普艺术与商业插画的成长,物质条件的丰腴,网络和多媒体的迅速发展等都为商业插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波普艺术与现代商业插画都是消费时代产生的。

在波普艺术使艺术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融入社会。波普艺术的商业性除了在其表达内容以及表现手法上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商业化形象,还体现出了波普艺术家们对商业利益的追求。

在商业插画的创新设计中,插画设计师们借助波普艺术的表现方式及技巧,用简单明快的人物形象和色彩,来表达日常生活等普通事物,通过各种媒体,更好的传递出所要表达的商业信息,吸引大众的视线。尽管现在仍然有人对艺术和商业的结合表示不满,但我们不可否认商业和艺术所结合而产生的商业插画在当今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现代,商业插画已经成为了我们想表达某种意识的重要手段。商业插画的技法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技术和表现形式上也做出了大胆的创新,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大众消费的心理。要求插画师的作品不仅仅是要满足市场,传递信息,同时也要满足形式美,激发大众的购买欲望。在波普艺术的影响下的消费市场,商业会变得更加大众化和普及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成为了发展核心,而消费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大众购买力的不断增强的同时,对审美也发生了变化。

波普艺术是20世纪艺术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艺术运动之一,对它的评价是任何一部当代艺术史所不能回避的任务。对于波普艺术,它不只是一种放纵不羁的创作态度,本质核心还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系的运动。

波普艺术的诞生不仅对当代艺术来说是个里程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个年代或许回头看当时的艺术家的作品觉得难以理解,但近一个世纪的变化,或许换一个角度来对待,我们会发现杜尚的小便池、丝网印刷的图案都是艺术家们为了自我表达的一种超前的形式。

波普艺术家们不仅仅是将艺术从职业的高雅变成大众的、流行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倡导的是如何更关注自我,是如何从铺天盖地的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体新闻所轰炸的时代中挣脱出来,得到自我身心的解放。波普艺术想告诉我们的是生活就要像波普艺术那样要去关注、去设计。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和需求也逐u发生变化。波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和艺术之间关系的运动,它的影响十分的广泛,对当代艺术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影响了之后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波普艺术的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创作。

波普艺术论文篇(10)

波普艺术风潮在诸多的新奇艺术表现形式上更为明显。中国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王受之先生在其所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一书中陈述了波普艺术运动产生的来由。“当时的英国青少年从美国的大众文化中得到启示,这些影响包括好莱坞电影、摇滚乐、消费文化等等。他们认为美国消费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符合自己的胃口,大众文化是对抗美国主流设计界推崇的国际主要风格最好的方式。因此,英国设计界顺应英国青少年的这种心理需求,而发起这场运动。产生了与当时主流的国际主义风格、理性主义、减少主义设计背道而驰的新产品、新平面设计,从而产生了‘波普’设计运动。”20世纪50年代至今,不管是在现代雕塑、广告、建筑、服装,还是在室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中,波普艺术则吸引了大众对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发展的关注。(一)波普艺术在英国20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波普艺术运动悄然而生,促使艺术和设计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无不受其影响。每一位设计家在多种多样的各式视觉装饰图案和强烈的色彩设计中寻找着代表自己的个性化视觉语言。新奇的造型、单一重复性的表现手法和对比强烈的色彩运用,使这一时代的波普艺术风格鲜明而奇特。英国的波普艺术特点以图案拼贴为主流,著名的波普艺术家——贾斯帕•约翰斯(JaperJohns)的代表作《旗帜》,综合手工艺中的布面蜡画和油彩的方式,以拼贴的主体表现方式展现,美国国旗在他的处理中,采用平面图形来再现,约翰斯浓重的艺术表现张力,使人们忽略了这仅仅只是一张描绘美国国旗的画。他在绘画中直接引用的装饰图案,通过对设计物品的装饰语言的设计再现,强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内涵品位。波普艺术风格越来越难维系其新奇的表现手法,在寻求更加怪异的风格当中已经力不从心。曾在伦敦举办过两次展览的两位画家阿尔封索•穆卡(AlphonseMucha)和奥柏利•比亚兹莱(AubreyBeardsley)的作品,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波普艺术风格中的英国服装设计极具代表性,其庸俗的表现手法带有一种肆无忌惮的放纵和自我的个性色彩。也正是因为波普艺术的口味较为贴近年轻人,所以这种带有戏谑、调侃和新奇的设计风格流行一时。年轻人大胆地宣扬自己的个性着装,享受在特立独行的快乐中。20世纪60年代波普服装设计的代表人物——玛丽•宽特(MaryQuant)的代表作“迷你裙”等其他的个性反传统的服饰,更加接近她的个性宣言“把你的裙子剪短!”。那些掺杂着东方传统纹样和波西米亚风格图案的嬉皮士服饰,时代性地深化了波普艺术运动。家具设计与服装设计风格的对比之下,波普艺术风格中所承袭下来的传统装饰语言更加耐用。特伦斯•科兰(TerenceConran)所设计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家具的图案与色彩强烈对比。彼得•穆多什(PeterMurdoch)所设计的纤维板材质制作的英文字母装饰的纸椅子,鲜明的色彩以及图案、造型的新奇特装饰语言,非常契合当时桀骜不驯的青少年。“复古风”的流行(即“怀旧运动”,源于新艺术装饰风格的复兴),在平面设计方面较为突出。设计家有马尔•夏柏等人,借鉴东方的传统装饰图案,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复古风格在平面杂志、饰品和器皿等形态中随处可见,较之早期波普艺术风格的生命力要长。(二)波普艺术在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盛行于美国。二战后的疮痍给整个欧美带来巨大的阴影,而此前流行于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在经历这场战争后已经无法让美国大众所接受,无法表达当时人们的心理需求,波普艺术运动的鲜明性格特征,满足了当时美国大众迷乱的状态。大众化的商业体制和流行事物的广告媒体较早地先于其他国家。其于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度,人们对待新奇事物的观念比较直接,不存在地域和传统文化的束缚,美国的设计家对待波普艺术风格的发展和传承就更为率真。1962年10月的纽约悉德尼•詹尼斯画展确立了美国的波普艺术正式开始。作为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流行显而易见,波普艺术的发展也就不为过的在商业中更为凸显。复古风随即波及美国,“当时,复兴运动(neoartnouveaugraphicmovement)在美国相当有影响力。这种风格,大量采用欧洲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平面设计的装饰动机,运用到各种平面设计和纺织品图案设计上,在美国西海岸非常流行。这种流行风到60年代末,成了美国出现的“嬉皮士”运动(HippieMovement)的重要风格。充满披头士乐队形象的装饰图案流行一时,年轻人趋趋若鹜。20世纪60至70年生在美国的性解放(sexualliberation)又称为性革命(sexualrevolution),由此衍生两种平面设计风格:一种以涂鸦的形式将19世纪带有政治讽刺色彩的漫画艺术形式和早期结构主义平面设计两者相结合的风格作品;一种与、摇滚和波普音乐结合为一体的设计风格。奥柏利•比亚兹莱德运用繁琐的波浪图形和字母所设计的作品,被认为是一种激活灵感的刺激人大脑神经的。地下先锋杂志——《黄根》借用此风格所喷射的涂鸦作品在1967年约翰•列侬的罗尔斯-罗伊斯汽车上有所体现。也就是说,这种复古风潮一直统治着60年代末与70年代初的装饰艺术。(三)波普艺术在其他国家波普艺术运动在英国、美国等国的引领下,波及其他国家,与英、美两国相比较,其对波普艺术的普及力度则逊色很多。法国MyDotDrops于2009年推出了一款DIY旅行箱,依据已设计好的波普风格装饰图案,由消费者自行选择所喜好的图案。此款旅行箱的推出,马上获得各界佳评。单个元素图案以单元重复性的组合排列成多个形态图案,比较适合年轻人个性风格的需求。20世纪60年代波普家具的典型代表——意大利艺术家盖当诺•佩西所设计的up5donna系列沙发,以其柔美的曲线装饰和人性化的深凹座位造型而闻名于世。田名网敬一是日本60年代波普艺术与前卫艺术的领军者,他于2010年4月10日在中国深圳举办的个展“游走•混沌界”,观者为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视觉感官以及色彩图形诡异的迷幻风格所撼动。

上一篇: 初三物理复习资料 下一篇: 研究生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