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08 17:00:14

河道治理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篇(1)

〔关键词〕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体会

1工程概况

西旱河属英金河的二级支流,下游段穿赤峰市中心城区而过,后于赤峰市城区松洲大桥下游700m汇入锡泊河。西旱河位于赤峰市城区南侧,由城南南山山洪沟多年发育形成的穿城河道,汇入锡泊河,洪水来源于赤峰市城区南部的文钟村和黑沟门村的瓢家杖子沟、马架子沟、三眼井沟。由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旱河上游瓢家杖子附近修建的3座塘坝,受塘坝的滞蓄作用,近些年西旱河从塘坝下游至十五里铺的中上游河段基本没有泄洪;西旱河中段河道在21世纪初期,赤峰市市政相关部门在十五里铺附近沿路修建2孔直径为2.0m的地下圆涵,使西旱河上游的洪水经涵管汇入西旱河下游城区段,导致目前西旱河中游河道已基本没有痕迹,已经被城市开发利用;西旱河下段现状从老城区穿过,现状沟道深1.0~2.5m,沟道宽度不一致,开口宽3~15m。河道两岸为城市道路和居民房屋,部分段落楼房林立,扩宽河道及新建堤防难度很大。现状西旱河沿岸无防洪堤或防洪堤级别很低,防洪能力大都不足10年一遇,远远低于赤峰市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的要求。

2工程设计

2.1工程等级和标准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心城区防洪规划》、《防洪标准》(GB50201-201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750805-2012)等相关规范、文件,根据城市社会地位的重要性、非农业人口、重要工业设施等指标,确定本次西旱河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工程级别为2级,主要建筑物为2级。西旱河上游改河段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63.6m3/s,西旱河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90.7m3/s。

2.2工程总体布置

本次设计考虑到西旱河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果继续疏通西旱河上游段和中游段河道,存在很大困难,一是原河道已经被开发利用,需要大量的征地和拆迁;二是疏通西旱河后河道设计洪水会加大,需要加大西旱河下游的老城区段河道断面,涉及大量的拆迁,社会矛盾较大,投资巨大;三是赤峰市棚户区改造铁南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小新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原西旱河城区内目前未下泄洪水的河段位置已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依据上述情况,确定本次西旱河治理工程的总体布置如下:(1)对原西旱河上游段进行改河,将西旱河上游洪水就近引入到柳条沟中,减轻西旱河城区段的防洪压力。将西旱河十五里铺以西河道沿现有沟道向西至铁路专用线的铁路桥下(桩号1+650),然后向西北改河,河道穿过《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规划绿地,就近汇入柳条沟内。西旱河上游改河段全长2.68km。(2)西旱河治理工程的起点为赤峰市规划中心城区外环道路与西旱河交叉桥,终点为西旱河入锡泊河的汇入口(松洲大桥下游700m处)。西旱河从治理段落的起点沿现状河道至桩号0+500处,继续向西北方向直线延伸0.33km至铁路专用线,并向右转在铁路专用线的保护范围外与铁路专用线平行向东北方向布置,长度为1.37km,然后回归到原西旱河与铁路专用线的交汇铁路桥处(桩号2+200)。过铁路桥后继续平行铁路专用线至京通铁路处(桩号3+520),利用现已新建的跨西旱河的交叉方涵,过铁路涵洞后在红山区站前街附近(桩号3+730处)汇入原西旱河,最终汇入锡泊河。为了使河道行洪通畅,拓宽河道的行洪断面,并与赤峰市红山区棚户区改造总体规划相适应,本次将西旱河治理范围内的河道局部段落进行改河,改河段长度为3.23km,河道桩号为0+500~3+730。西旱河河道整治段全长5.18km。(3)修建截洪沟。十五里铺以南西旱河上段(即本次西旱河上游改河段)和下段之间及原西旱河中游河段的坡面洪水,由于南山公园的植被状况良好,暴雨来临时洪水不会集中下泄,因此,沿赤峰市规划城区西南侧的中心城区外环道路,修建一条截洪沟,向北汇入西旱河内,长度为0.88km。(4)考虑到西旱河上游3座塘坝目前基本淤积填满,坝体薄弱,泄洪设施不完善,为严重病险塘坝,属于无人管理的塘坝,防洪能力较差,且其位于赤峰市中心城区上游,一旦溃坝,将对城市造成不可估量的灾害。如果下游城市防洪考虑其溃坝流量则会造成防洪工程规模巨大,投资巨大。本次设计建议对其进行拆除,彻底消除西旱河沿河两岸的防洪隐患。

2.3工程设计方案

西旱河及其上游改河段治理工程根据现状河道地形及相关的一系列规划等进行河道疏浚工程,河道主要采用下挖式,疏浚后堤顶高程基本与城市地面保持齐平。根据相关水力计算得:西旱河及西旱河上游改河段的河道底宽为10.0m。西旱河上游改河段全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西旱河桩号0+000~2+200及3+520~5+180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桩号2+200~3+520采用复式断面。其中,西旱河河道桩号2+200~3+520采用复式断面,这主要是依据《赤峰市棚户区改造铁南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改河后河道左侧为绿地和广场用地,右侧为防护绿地,修建复式断面,可以在河道进行整治的同时,增加市民与水的亲和性,使河道整治更好的符合城市规划。复式断面的左岸钢筋混凝土的护砌高度以20年一遇常见洪水的设计水深控制,高度为1.0m,左岸钢筋混凝土的护砌高度以上采用舒布洛克护坡植草砖,边坡为1∶3.0。河道底部及右岸采用钢筋混凝土护砌。截洪沟采用格宾网石笼护砌的梯形断面,在截洪沟尾端设置陡坡缓冲段至西旱河汇入口,陡坡采用台阶式加糙。陡坡后布置消力池,消力池后接西旱河上游段(钢筋混凝土护砌)。

3结语

3.1河道治理方案与相关规划的一致性

本次工程设计方案符合赤峰市中心城区防洪规划、赤峰市总体城市规划、赤峰市棚户区改造铁南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小新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规划。

3.2河道治理方案与工程占地的协调性

工程区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河道两岸为城市道路和居民房屋,部分段落楼房林立,扩宽河道及新建堤防难度很大,本次工程设计到考虑城市用地紧张,尽量少占地。

河道治理工程篇(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emphasis on river training and bank protection work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iver training and bank protection works.Keywords river; governance; revetment; works; design; technology; remediation;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护岸工程是河道整治工程的一部份,而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水运、工业和农业,护岸工程设计不仅要尊重河床演变规律,更要认真考虑各有关方面的要求和利益。工程设计之前要进行经济调查,充分体现综合治理的价值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护岸工程

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就其应用范围来讲,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防洪为主要目的,如荆江大堤,无为大堤等护岸工程,其资金来源由国家投资。一类以岸线或水域开发利用为主要目的,如八封洲汇流段左岸西坝头护岸工程,是为减轻右岸炼油厂深水码头淤积而兴建的,其资金来源以企业集资为主。这里主要讨论后一种护岸工程设计。

在企业兴建的初期,企业一般都不太关注护岸工程,甚至看成额外的负担,如江阴澄西船厂,在江阴河段右岸黄田港高滩围滩建厂,当时沿岸水深岸稳,港池条件较好,但左岸靖江县一侧崩岸严重。若崩岸引起河床展宽,有可能影响右岸的深水港池,企业不愿意对左岸护岸工程投资。八卦洲尾西坝头护岸也是在右岸炼油厂港池发生了淤积之后,才投资兴建的。马鞍山钢铁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小黄洲右汉岸边兴建发电厂,建厂后发生崩岸,严重影响了电厂安全。马钢投资在岸边兴建矶头、丁坝各一座,抛石护岸1 km,抛石53.6万m',沉排16.8万mz,历时八年始终都未能改变崩岸形势。河床演变分析资料说明,电厂崩岸是由于水流顶冲小黄洲头,使洲头大幅度崩退,导致了右汉内水流对右岸的顶冲点不断下移。不首先止住洲头崩势,只考虑电厂护岸,那么其护岸段随小黄洲头的崩退,水流顶冲点的不断下移,护岸段亦不断加长,护不胜护。1969-1971年马钢又投资兴建小黄洲头守护工程,抛石50万m',守护段长4 km,稳定了洲头,控制了电厂崩岸险情,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小黄洲头守护后,河床下切,同时左汉口门进流断面有所发展,左汉分流比有增大趋势,影响了右汉的稳定,由于分流区左岸崩岸段不断下移,分流点的下移和上深槽尾端不断下延,对左汉形成了正面引流的有利河势。1973--1977年在分流区左岸太阳河口至新河口一带进行护岸(包括加固),又抛石66.4万m'。上述三段护岸工程共抛石170万m' ,稳定了河势,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如果在工程初期,马钢能从全河段人手进行护岸工程设计,那么就可以以较小的工程投人取得同样的工程效果。和畅洲右汉谏壁发电厂,为了改善煤码头的淤积环境,投资兴建了和畅洲头的护岸工程,却未能及时投资兴建上游分流区左岸沙道河口崩岸段的护岸工程,贻误了时机,使右汉(主汉)分流比由52%下降到48%,致使需要采取更大的工程措施才能稳住右汉的主汉地位,以保证右汉港池和取水口的完全运行。由以上工程实践清楚看出,以江河开发利用为服务对象的护岸工程设计,必须在河床演变特点和规律的指导下,服从规律、尊重科学,制订出全河段的主体整治方案。河流资源是无价的,但利用这些资源必须付出代价。虽然这些护岸工程是因岸线开发利用提出的,但无疑也给防洪带来了较大益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并为其工程实施提供最大方便。

在工程实施中,对施工段的确定、工程进度和工程量,都必须严格尊重科学,有紧迫感。20世纪70年代末在进行和畅洲头守护工程时,由于经费不足,工程量少,守护长度短,工程不但未达到设计效果,反而被水流抄了后路,守护工程完全失去作用。小黄洲头守护工程,也是由于经费不足,第一年做了留有空档的护岸设计,当年汛期就被水流在护岸空白段抄了后路。第二年虽然作了全线的护岸工程设计,但由于工程进度慢,大水到来之前未能按设计完成抛石工程,一个汛期80%的抛石坠人江中。第三年早动手,严格按设计施工,该工程至今仍发挥着较好的工程效果。由此可见,在严重崩岸段,护岸工程设计不能留空档,必须赶在汛期之前一气呵成。

在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经验交流会上,许多人都放弃了丁坝护岸,以平顺护岸为主。主要是由于丁坝干扰了水流流态,加强了水流对河床的局部冲刷,使河床下切,导致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但在为岸线利用或航道畅通综合治理工程中,丁坝有时发挥着较好的作用。如西江小塘洲分汉河道整治工程,在30 km长的河道上,两岸共建丁坝45座,这些丁坝或是建在边滩或是建在倒套内,起到了稳定航道效果。小塘洲工程实践获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所以设计者应根据工程服务对象,分析工程在河道中的部位和与夹沙水流的关系,确定最优工程形式和工程方案。

2、河道险工治理技术

2.1护险新技术

2.1.1链锁混凝土板防护

为加强混凝土护坡的整体性和抗冲抗风浪能力,可采用链锁混凝土板防护措施,即将预制好的链锁混凝土板相互联结,形成柔性排体,既可抗冲、护基,又可适应变形,强固的铰接联锁允许板块有一定程度的位移,以适应地基变形。这种板块不用任何支撑可铺设在1:2的斜坡上。板块底部铺设无纺土工布,防止基土流失。表层特殊的构型具有吸收波浪和水流运动能量的作用。这种新型结构已在永定河上运用。

2.1.2土工模袋防护

土工模袋是上下两层土工织物制成的大面积连续袋状材料,模袋内充填混凝土或水泥沙浆,充填料凝固后即形成防护体模袋混凝土护坡。土工模袋防护技术具有地形适应性强、整体性好、抗冲刷能力强和施工快捷、经久耐用、价格合理和可以水下施工等优点,防护效果好。但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是水深流急情况下的施工问题,包括施工机械、充灌和沉放工艺等。1987年引滦工程应用了模袋护坡。

2.1.3水泥土护坡

水泥土应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历史,但我国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的推广,水泥土是水泥与土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具有取材容易,施工简单,较经济,维修方便等优点。

水泥土护坡要求筑在稳定岸坡上,同时原则上要求岸坡为原状土,填方土坡必须夯实,以防止填方土坡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破坏。水泥土护坡的设计并不十分复杂,而施工质量至关重要。要严格把好清基削坡,配料拌和,分层填筑,及时养护这几道工序。注意两层水泥土铺筑时间间隔不能太长,结合面应打毛处理,保证结合紧密。水泥土护坡的经济效益明显,与干砌石护坡(厚30cm)相比较,可节省投资60%以上。

2.1.4土工织物软体排防护

土工织物软体排是以土工织物为基本材料做成大片排体形式的防冲结构,所用土工织物多为织造土工织物。目前所用的软体排分压载软体排和充砂管袋软体排两种。

2.1.5钢筋混凝土井柱导流排

钢筋混凝土井柱导流排是由钢筋混凝土所构成的形状为栅栏状的透水建筑物。对于重要的险工,主流顶冲堤岸,威胁堤防安全,用混凝土导流排做的顺坝,丁坝可起到滞留落淤、护滩保堤、控导水流、削弱水势的作用。钢筋混凝土井柱导流排在河北省滹沱河、潴龙河等多条河流上都有采用。它吸收了木桩编柳、厢埽、透水石笼工程的特点,是一种软硬结合的护岸工程。与一般土石相比,具有省工、省料和不需要经常维修的优点。从结构上讲,它的耐久性将优于其他土石类护险工程。

2.1.6钢筋混凝土管桩透水丁坝

两节管接头处用钢筋和硫磺胶泥粘接牢固,形成一个整体。钢筋混凝土管桩透水丁坝的主要作用是控导水流、稳定河槽、缓流落淤、造滩保堤,这种坝型结构较简单,工期短,造价低,是一种可在海河流域应用的新型河工建筑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护岸工程设计应当纳人河段总体治理规划之内,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工程效果。若崩到哪里护到哪里,就会护不胜护,不仅投资大、效果小,有时还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河流在为沿江经济建设提供优越的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的同时,也对愈来愈繁盛的经济建设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护岸工程是稳定河势和保证堤防安全的基本工程,因而护岸工程不仅是江河防洪的需要,更是岸线利用、航道治理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所以江河治理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必不可缺少的一环。

河道治理工程篇(3)

Keywords: river sand; seepag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工程概况

1.1滹沱河现状

滹沱河是子牙河流域的两大水系之一,上游已建有岗南、黄壁庄两座大(Ⅰ)型水库和张河湾、郭庄等11座中型水库工程。滹沱河自黄壁庄水库以下流经石家庄市区北部,是省会石家庄市的主要河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石家庄市区河段陆续修建了多处护岸工程,河势已得到基本控制,但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滞后,河道整体防洪标准偏低,遇50年一遇洪水时行洪水面宽度可达2~5km,过去的部分滩地槽蓄区早已陆续发展为城区,其防洪需求与现有防洪工程措施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1.2 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河床特点

滹沱河河床以中细砂为主,渗透性较强。平时没有生态基流,加上近年来水资源量的减少,滹沱河以下区间基本形不成有效径流,因此滹沱河全年几乎都是干涸状态。为形成有效的水面景观,必须采取适当的人工防渗措施才能保证滹沱河河道内的蓄水水面。

1.3 工程实施的特点与难点

河道整治的目的:通过河槽整治、防渗、河岸防护等综合措施,逐步修复河流自然生态系统,促进河道两岸防洪保护区土地开发利用的有序进行,改善石家庄市区水生态环境。

滹沱河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中河道防渗工程,存在总面积达142万m2深度和范围不等的采砂坑,沙坑内不同程度的回填有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沙坑底坑洼不平。沙坑深度大,沙坑平均深度在20m以上,最大深度达到30多m。本次对该河段统一进行整治,对砂坑进行填埋,对河槽进行调坡规整治理,治理后总体河道比降为0.33‰。2、沙坑沉陷区防渗设计要点沙坑区防渗区要求防渗材料具有以下特点:防渗功能好、对地形及沉降变形适应性强、自愈能力强 ,容易修复等特点。3、沙坑防渗材料的选择

3.1传统的人工防渗措施一般包括:

3.1.1混凝土防渗:

这种防渗措施比较适用于水体规则、水面区域面积较小的人工湖工程。混凝土防渗主要型式可分为现浇混凝土和混凝土预制块拼装,使用年限一般可达30~50年。混凝土防渗的优点是防渗防冲性较好,耐久性较强,但大范围应用的缺点是工程造价高。

3.1.2粘性土防渗:

粘土防渗属于传统的防渗方法,对于有优质粘土的地区具有投资省、工艺简便的特点,并且有利于生态的交换,有效使用年限一般为25年左右。粘土防渗所需的厚度较大,因而总工程量大,因此较适宜能就地取材的情况。滹沱河沿岸地区合格土源较为缺乏,可结合南水北调石家庄市区段的弃土用于非沙坑区防渗。除上述两种传统的工程防渗型式外,浆砌石、沥青混凝土等都可作为防渗材料,但其应用范围和效果一般不适应大范围河湖防渗。

3.2新型人工湖防渗措施包括:

3.2.1土工膜防渗:

土工膜防渗具有渗透系数小、施工简便、工程造价低的特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曾广泛用于水利工程防渗。由于土工膜属于非降解材料,将完全隔断水力联系,属生态不友好型防渗措施,在近年来的河湖水面防渗应用中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一旦土工膜的连接不牢或施工过程中形成破损,防渗效果也难以保证。

3.2.2膨润土防水毯[1](gcl)防渗:

膨润防水毯是一种土工合成材料,由高膨胀性的钠基膨润土填充在特制的复合土工布和无纺布之间,近年来广泛用于人工湖泊水景、垃圾填埋场等防渗工程中。防水毯是用针刺法制成的膨润土防渗垫,形成许多小的纤维空间,遇水时在垫内形成均匀高密度的胶状防水层,有效的防止水的渗漏。gcl的防渗性能介于粘土防渗和高分子材料(土工膜)之间。gcl使用钠基膨润土,遇水时吸附自身重量五倍的水,体积膨胀到原来的15~17倍以上,将钠基膨润土锁在两层土工合成材料中间,起保护和加固的作用,使gcl具有一定的整体抗剪强度。

gcl防渗的特点是:(1)密实性:

钠基膨润土在水压状态下形成高密度横隔膜,厚度3mm时,它的透水性为8×10-9cm/s以下,既满足了防渗要求,又具有微渗性。(2)持久性:

因为钠基膨润土系天然无机材料,即使经过很长时间或周围环境发生变化,也不会发生老化或腐蚀现象,因此防水性能持久。(3)柔软性:

gcl可随不同地形、不同基础进行变形,与其他防渗材料相比抗不均匀沉降和抗张应变能力强。(4)施工简便:

与其他防水材料比较,gcl施工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加热和粘贴。只需用膨润土粉末和钉子、垫圈等进行连接和固定。(5)适应性强:

gcl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也不会脆断,可耐零下32度寒冷气温;在高温受热干缩复水后裂缝可自动完备合。(6)自我修复性:

由于膨润土遇水膨胀的特点,对于直径小于2mm的植物根系穿刺后可自我修复。(7)绿色环保性:

膨润土为天然无机材料,对人体无害无毒,对环境没有特别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

滹沱河河道防渗工程具有工程范围大、地形条件复杂的特点。部分河段原有的采砂坑深度达10m以上,回填材料除河床沙外还有部分建筑碴土,砂坑填埋后的密实度与其他段相比较小。综合各种防渗措施的优缺点,本次设计中推荐采用膨润土防水毯防渗与粘性土防渗相结合的方法。

防渗单价比较见表3-2-1。

表3-2-1不同防渗型式单价比较表

从单价上进行分析,膨润土防水毯单价虽比复合土工膜方案高,但低于传统的粘土防渗。考虑到复合土工膜的非降解性、粘土材料存在的占地等因素,从经济上膨润土防水毯也具有一定优势。

滹沱河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市区段因本身需承担南水北调石家庄市段弃土,因此可结合弃土利用全部采用粘土防渗方案。防渗层置换出的沙性土用于填埋沙坑。原砂坑较深的区域采用膨润土防水毯防渗方案。

4、设计要点

根据滹沱河河道砂层透水严重和湿陷性的特点,防渗采用基层、防渗层、防冲保护层和生态砂保护层四部分。

(1)基层

对现有沙坑利用清理平整的河床开挖料进行回填,分层碾压并经大水自然沉降,使得砂土原基相对密度达到0.65以上,砂土填筑区相对密度达到0.70以上。

(2)防渗层

基层上面铺设满足质量要求的膨润土防水毯。在铺设中,如遇防水毯发生破损,应用大于破损缺口周围300mm的防水毯覆盖在上面后再作固定处理。此外,膨润土防水毯的保存的铺设应保障其干燥性,严禁雨天铺设,铺设后的防水毯则须尽快实施保护层。

(3)防冲保护层

滹沱河河道防渗工程位于行洪河道内,因此保护层除起到保护防渗体外,还应具有防冲作用。根据滹沱河水力计算,主河槽内50年一遇平均流速一般为2~2.5m/s,按照50年一遇不破坏防冲层的原则确定防护措施。

胶结砂为结合滹沱河河道内单一中细砂采取的一种新工艺,通过掺加一定比例的水泥、粉煤灰按照碾压施工工艺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

(4)生态砂保护层

在防冲保护层上设置厚0.3~0.35m的生态砂保护层,砂料采用滹沱河河砂。其作用一方面是增加河道整治后的自然特性,此外对保护胶结砂层和净化水质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5)防渗效果分析

滹沱河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沙坑防渗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技术的要求,经现场试验,各分项工程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该工程于2010年蓄水,经过两年的运行,沙坑区未出现任何的沉陷和裂缝等现象,沙坑区蓄水位降深满足设计要求,防渗效果理想。对于北方沙性河道生态恢复工程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河道治理工程篇(4)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

二、治理措施

1.山溪性河道治理

(1)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2)复式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如滩地较宽阔,一般可开发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大型或综合运动场;河滩相对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

(3)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坝设计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高水位历时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对沿河堤坝、农田冲刷严重:通过规划,采用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设计,保护区下游堤段开口.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允许低频率洪水漫坝过水,确保堤坝冲而不垮,农田冲而不毁。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农村河道,堤防基础冲刷严重,可采用松木桩基础,投资省、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以提高堤防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4)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对于乡村田间河道,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应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

2.平原河网治理

(1)生态护堤

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平原河网水位一般变幅不大,对于没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在河道断面设计时,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干砌石挡土墙,正常水位以上采用缓于1:4的毛石堆砌斜坡,以增加水生动物生存空间,削减船行波对河道冲刷的影响,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提倡缓坡、减少直立式护坡

梯形断面一般适用于城镇乡村等人居密集地周边的河道,结构简单实用,是农村中小河道常用的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河道两岸保护范围内用地采用征用或借田租用等方式,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防止周边农户耕作,确保堤防安全。平原河道堤防高度一般不高,设计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和造型的挡土墙,突出水景设计,掩盖堤防特征,使人走在堤边而又无堤之感觉。要从当地的风土民情、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出发,降低河道的护岸高度,建设亲水平台,塑造以石、水、绿、物、路等要素结合的园林式滨水景观。

(3)保护湿地,保留水面,避免围河湖造地

湿地是指天然、人工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滩涂、水库、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要保留独具特色又珍贵、被视为荒滩荒地的植物和生物的栖息地,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对维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水生动植物是水体的净化器,湿地是城市环境的肾.湿地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又有众多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并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在具有

生物多样性的河网湿地,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留水域面积,避免围河湖造地,防止湿地面积减少,为鸟类的迁移、湿地动植物生长繁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也为人类生存改善环境。(4)修筑人工鱼巢,营造水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环境

在满足行洪、排涝、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修建人工异型块鱼巢,尽量采用毛石护坡,正常水位以下的护岸衬砌采用空心异型块、预制鱼巢等结构形式,提供鱼类等水生动物安身栖息的地方。在河道中用堰坝拦蓄河水时,应留有一定宽度的辅陡坡输水道,以便水生动物上下游交流,有利于鱼类生长。局部河段设置两栖动物上下岸的通道,为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条件,从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条件。

3.城镇村集居地河道治理

(1)建立“水景观体系”概念

水景观体系是集水资源综合调度、景观和观景、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水系。城区河道两岸以及旅游景点的河流,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需充分考虑城市对河道景观和环境和谐的要求,构造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城镇建设与规划要突出亲水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使河道防洪工程与河道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风格、历史、人文相协调。

(2)在达到防洪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休闲、亲水、生态功能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在江南水乡城镇建筑布局规划和整治方案中必须坚持“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突出亲水和生态。对于绿化工程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结合城镇绿化和园林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种植、植被保护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穿越城市繁华地段而且水质较好的河道,可以采取双层断面的箱涵结构,下层暗河主要是泄洪、排涝的功能,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一般控制0.2m左右的水深,河中放养各种鱼类,河道周边建造戏水池、喷水池、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城镇区域内建双层河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亲水性,可提高河道两岸环境和街道的品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水理念的体现。

(3)要具有人类活动安全保障

矩形断面由于离水面较高,需设置扩栏等保护措施,同时沿直立护墙设置两岸交错上下台阶,满足上岸和下水的要求。梯形断面的河道边坡要考虑游人行走安全要求,留足马道宽度,并采用草坪缓坡或错落有序的毛石堆砌等方式以达到亲水要求。亲水平台或亲水台阶的护岸,需根据水位变幅,在亲水平台中设置水下平台,水下平台应有足够宽度,以保护游人在亲水、戏水过程中的安全。设计时允许小洪水淹没某些岸边设施,使河道的常水位尽量贴近人们,让人能走到水边则更好,长时间保持一定水深,洪水来时让其上滩。

(4)沿岸古迹开发与保护

河道治理中,文物保护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浙扛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些河道沿岸文物古迹众多,整治中,应通过开发、保护,挖掘这些古迹的内涵韵味,恢复古迹,并将其融合到工程之中,设计成风格各异,却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处一景。如绍兴市正在进行的对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运河的整治,从整条古运河文化特色考虑,运河之间布置了纤道石塘、缘木古渡、贺循塑像、浪桨风帆等内容。通过对古纤道等景观遗迹的保护开发与运河环境的综合治理,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再现了绍兴古运河悠久历史文化,把古运河建成碧水长河、生态绿园、文化走廊,充分显示江南水乡、历史名城的无限风光。

4.污染源的控制处理与水体改善

(1)截污治污,加强管理

河道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环保、城建、规划、土地管理、航运、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在河网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对于城镇村集居地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同时提高居民的素质,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改变人们将垃圾往河道倾倒的陋习。

(2)水体置换,吐旧纳新

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排污等工程措施,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防止河网水体的恶化,但要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步改善水体质量,还需采取水体置换、引水配水工程,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并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滩地、水面(湿地),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吐旧纳新、流水不腐的效果。杭州市为了彻底改善西湖水质,实施控制上游环境和引水工程等措施,开展了西湖西进工程。由于湖西人口密集,水体保护受到威胁,采取疏散人口和建筑密度,完善基础设施,治理污染源,阻止污水进入溪流再流往西湖,新开挖水域千亩,将原先分散的水面互相贯通,并完善西湖引水设施等措施,使现在一年换2次水,达到每年换12次,基本解决丁西湖的水质污染问题。

(3)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通过采取疏浚、截污和引水等工程措施后,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湖水浑浊、透明度难以提高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西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50年前,西湖湖底水草丛生,水质清澈见底,之后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疏浚,水生维管束植物大面积灭绝,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湖泊从草型转变为藻型,浮游植物控制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对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应采用生态方法解决。湖泊的水生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学方法进行湖泊污染治理,利用各营养生物种群间的生态关系,控制(增加、减少或引入)某些种群,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节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种植一定面积的高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万寿菊等,在水陆交错带,配备其他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如芦苇)、浮水植物等,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自然恢复,使富营养湖泊的水体变清。

三、探讨性技术措施

1.超级堤坝

堤宽约在堤高的30倍以上,堤顶可建设交通道路及住宅、商业街等。由于堤身较宽,即使发生洪水漫溢也不致危及堤身安全。目前日本已在城市河段、沿海城市的诲塘推广超级堤坝建设。

2.利用河道滩地净化水质

河道治理工程篇(5)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30-01

1 滦河概况

滦河干流全长888km,流域面积44750km2。其中滦县以上为山区,流域面积43940km2,滦县以下平原区面积仅810km2。滦河自成体系,进入平原后通过干流河道渲泄入海。

解放以来滦河防洪工程不断建设,在滦河支流上修建了一些大、中、小水库,滦河干流中游修建了潘家口水库调蓄洪水,以减轻滦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滦河至滦县京山铁路桥后进入平原河段,由于平原河段较短,其间没有蓄滞洪区,修建了防洪大堤、防洪小埝和护岸丁坝作为主要防洪工程措施。

滦河防洪大堤始建于1951年,历经1960年延长和1962年平毁,滦河右岸防洪大堤现状自京山铁路桥至乐亭县袁庄,长45km。为减轻中小洪水对滦河行洪滩地村庄的威胁,河道右岸自滦南县大李庄始并沿二滦河右岸至乐亭县岗子庄修建防洪小埝长49.5km。防洪小埝采用5000m3/s设计,7000m3/s校核,设计洪水标准相当于3年一遇。滦河下游干流属于游荡型河流,为防止河岸坍塌,保护村庄、耕地及防洪堤埝的安全,先后在滦河下游两岸修建大量的护岸丁坝群,起到稳定流向、固定河床的作用。

根据滦河流域防洪规划,防洪大堤按照5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流量为25000m3/s;防洪小埝近期按照5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流量为8230m3/s。

2 乐亭县滦河河道治理的必要性

2.1 防洪小埝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防洪小埝现状设计洪水标准相当于3年一遇。小埝现状堤身、堤基大部分为粉细砂,堤高1~3m,顶宽3~5m,迎水坡与背水坡现状坡比1:2.5~1:3.0。防洪小埝建成后,历经了1978、1979、1984、1994、1995年较大洪水,洪峰流量6100~9340m3/s,洪水过程中防洪小埝多处出现险情,某些堤段洪水位几乎与堤顶持平,经抢险均未造成大范围决口漫溢。2012年8月滦县站最大洪峰流量4280m3/s,本次洪水中堤身砂化现象较严重,局部堤段发生洪水漫溢险情。由于筑堤材料主要为砂性土,多年运用中堤身受风吹、雨水冲刷剥蚀,致使堤顶高程降低,堤身缩窄,防洪小埝现状过流能力仅为3000~5000m3/s,不满足防洪规划中5年一遇洪水设计标准的要求。

2.2 护岸丁坝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护岸丁坝坝头原结构为铅丝石笼,坝身原结构分为抛石填筑和土工布包砂两种,干砌石护面。滦河乐亭县境内河段平均流速1~2m3/s,行洪高水位时流速更大。由于汛期洪水持续时间长,而且滦河粉细砂基础抗冲刷能力弱,尤其丁坝坝头基础原有水平防护段较短,防冲效果较差,水流淘蚀严重,导致大部分丁坝坝头塌陷损毁、坝身缺石,每年都形成新的险工险段。

由于乐亭县右岸防洪小埝和护岸丁坝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实施乐亭县滦河河道治理工程是必要的。

3 工程任务及规模

针对工程现状存在问题,从2012年开始分段对乐亭县滦河河道进行治理。本次2013年治理工程位于乐亭县中堡镇新庄子村东,滦河右岸桩号LHY36+ 500~LHY40+000段,长度共计3.5km,包括防洪小埝加高培厚、局部护砌、埝顶路面硬化、越堤道口治理以及勒流河丁坝群中6座丁坝的维修加固。

根据滦河流域防洪规划,确定右岸防洪小埝行洪标准按5年一遇洪水,相应设计流量为8230m3/s。护岸丁坝的防护标准以平槽为原则,滦河乐亭段主河槽平滩流量1750m3/s。

4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本段防洪小埝埝身填筑大部为粉砂,其渗透性较强、抗冲刷性能较差,高水位运行时易发生渗透变形破坏。埝基土大部为粉细砂,局部为壤土,粉细砂粘粒含量低,抗冲刷能力差,埝基透水性较强,产生渗漏及渗透破坏的可能性较大。丁坝工程场区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为粘砂多层结构或砂性土单一结构,做为丁坝地基能够满足承载力要求,承载力建议值120kPa。工程场区位于滦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层岩性主要为砂性土,仅在河滩表层覆盖有厚1.0~1.5m的壤土层,该壤土层是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耕植土。因此复堤粘土料建议使用滦县响R镇司家营铁矿露天开采的弃料(剥岩土)。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根据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确定右岸防洪小埝按5级建筑物设计,护岸丁坝参照5级建筑物设计。

5.1 右岸防洪小埝工程设计

防洪小埝依据现有堤防线路进行加高培厚,为尽量减少新增永久占地,以背水坡堤肩向内坡复堤。复堤后堤顶宽度4.5m,临水坡和背水坡坡比均为1:3。由于防洪小埝LHY36+500~LHY37+500段靠近主河槽,因此该段防洪小埝临水坡采用15cm混凝土连锁块+10cm碎石垫层+300g/m2土工布护坡,浆砌石护脚深2m,其余堤坡均采用植草护坡,堤顶设20cm厚泥结碎石路面。复堤材料采用滦县司家营矿区剥岩土,压实度不小于0.91。

5.2 丁坝维修加固工程设计

丁坝治理工程在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利益前提下,考虑河势变化,维修加固尽可能维持原丁坝长度与角度不变,避免改变业已形成的水流形态。

6座丁坝坝头均重建,采用格宾石笼结构。由于该段河道主槽靠近右岸,勘察期间LL32~LL36坝前水深1m左右,LL37丁坝坝前无水。施工期设计洪水位高出河底2m左右。考虑基坑排水困难,LL32~LL36坝头基础水平防护措施采用抛石+50cm厚格宾石笼形式,抛石顶部平台宽8.0m,抛填至出露水面,再砌筑6m宽50cm厚格宾石笼;LL37坝头基础水平防护措施采用直接砌筑8m宽50cm厚格宾石笼形式。格宾石笼坝头临水侧为圆弧形,LL32~LL35半径3.5m;LL36、LL37半径3.0m。根据坝头高度砌筑2~3层台阶,每阶高度0.5~1.0m,宽1.0~2.0m,坡比1:2。

坝身原结构分为抛石填筑和土工布包砂两种,LL32、LL33坝身为抛石结构,LL34~LL37坝身为土工布包河砂。紧邻坝头的坝身护面由干砌石翻修为50cm厚格宾石笼,翻修长度LL32~LL37分别13m(全长)、12.5m(全长)、15m、10m、15m和5m。首先清除表层松动的干砌石护面并清基,然后铺300g/m2土工布,再依次填筑堆石、10cm厚碎石垫层和50cm厚格宾石笼。坝根上、下游岸坡及淘刷坑,均采用40cm厚干砌石+10cm碎石垫层进行翻修或新建。坝身坡脚新建1m×1m格宾石笼护脚。坝身顶面坝根斜向坝头的纵坡为3%。

参考文献

[1] GB 50286-201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

河道治理工程篇(6)

三峡蓄水以来,虽然下荆江蜿蜒河型大的格局仍保持不变,但局部滩槽已存在一些趋势性变化,如一些通常被认为是优良航道的弯曲段或微弯段正逐渐出现不利变化,主要表现为凸岸边滩冲刷下切、岸线崩退。弯顶段因而存在河道展宽、窜沟发展、甚至形成双槽的不利变化态势。使得原优良河段因分流而有所淤浅,影响航道条件的稳定。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碾子湾水道上段就属于比较典型的微弯段,近期也出现了不利航道条件的变化。下面从航道治理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及初步的方案。

河道概况

碾子湾水道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上段,地处湖北省石首市境内,介于石首、金鱼沟两弯道之间,水道上起鱼尾洲,下止毕家台,全长约17km(航道里程381~364km),河道上段微弯,下段顺直,自上而下存在北门口-鱼尾洲、柴码头-寡妇夹两处过渡,有鱼尾洲、上边滩(南碾子湾边滩)、下边滩(柴码头护岸以下边滩)三个主要滩体,河道形势见图1。

碾子湾水道在上游石首弯道切滩前为一过于长直的顺直段,出浅碍航部位主要位于主流从左岸柴码头向右岸寡妇夹(南堤拐)一带的过渡段内。1994年,石首弯道切滩后,进口段主流顶冲点不断下移,上段趋弯;同时,大量泥沙下泄,航道条件急剧恶化。为了遏制下过渡段航道条件向不利方向转化,航道部门于2000~2003年实施了碾子湾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见前图1)。工程实施以来,航道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下过渡段基本保持稳定。

近期航道不利变化

碾子湾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紧接着迎来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在新的水沙条件下碾子湾水道大的河势保持稳定,不过,局部地形已发生了一些不利于航道条件维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碾子湾水道上段弯顶段河道不断展宽,左侧深槽变窄,而右侧滩体冲刷幅度加大,过流能力增强,凸岸侧窜沟发展明显,航行基面下3m线接近贯通,可以看出,南碾子湾凸岸边滩已存在切滩趋势,并有形成双槽分流而导致上过渡段出浅的可能性。

此外,随着凸岸边滩切滩形势的发展,北碾子湾一带主流顶冲点下移,柴码头一带深槽下窜发展,下过渡段有从目前的正常浅滩向交错浅滩转化的趋势。

变化原因分析

经分析,认为造成上述航道条件发生不利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南碾子湾边滩上段高滩的大幅崩退

碾子湾水道在土——沙二元结构的河岸边界条件下,河岸抗冲稳定性不强,河道有迂回曲折摆动的余地。而且,本段床沙主要由粉细砂组成,河道内洲滩稳定性较差。

碾子湾水道凸岸边滩(亦称为上边滩)上段高滩岸线不断崩退(见图2),自2001年8月至2003年7月,凸岸边滩上段高滩岸线崩退幅度一般100m左右;2003年7月至2012年3月,最大后退幅度近400m。而北碾子湾一带后随着护岸工程的实施,深泓相对稳定,但凸岸侧边滩存在明显下切,宽达700m左右的边滩平均冲刷幅度近4m,即从航行基面上2m冲刷至航行基面下2m左右,弯顶处河道枯水过流断面大幅展宽。

由上可以看出,随着北碾子湾一带护岸工程的实施,左岸边界相对稳定,但由于凸岸边滩上段高滩岸线的持续崩退,主流右摆,凸岸侧边滩冲淤变化幅度加大,不稳定性增加。

2、三峡蓄水后来沙减少、中低水位持续时间延长的影响

三峡水库运行以前,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90年代来沙量减少均引起荆江河段冲刷。

三峡水库运行以来,由于水库拦蓄了全部的推移质泥沙和悬移质中的大部分粗颗粒泥沙,来沙大幅减少。根据长江监利站实测水文资料统计,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监利站的来水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大幅减少,1950-2012年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58×108t,2003-2012年多年平均为0.8463.58×108t,减小幅度达75%以上。由于荆江河段河床主要由中细砂组成,且沙层较厚,因此,在来沙较小的情况下,本河段将以冲刷为主。从目前的实测资料看,荆江河段冲刷明显,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冲刷量为4.46亿m3,而且总体表现为“滩槽均冲”,洲滩普遍冲刷缩小。而且,三峡水库虽然并不改变荆江河段的年径流量大小,但水库的调蓄作用使10、11月份下泄流量大幅度减少,12月至次年6月份下泄流量增加,使得流量过程的改变也对河床演变产生影响,由于中低水持续时间延长,水流漫滩(指漫过高滩)时间缩短,对低滩冲刷能力增强。因此,来沙减少、中低水位持续时间延长亦导致上边滩中段存在切滩趋势。

3、上下游联动影响

由于本河段河床的可动性较强,对水沙条件变化较敏感,上下游河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影响河道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下荆江在历史上具有“一弯变、弯弯变”的演变特点,如1994年上游石首弯道切滩撇弯引起柴码头-寡妇矶过渡段超常淤积,导致严重碍航。

近年来,随着上游河道护岸工程的逐步完善,总体河势比较稳定,但局部岸滩仍在发生变化,长期作用会对下游河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上游藕池口右岸侧高滩崩退,有可能引起下游碾子湾水道进口过渡段再度上提;而碾子湾水道自身也存在上边滩不断崩退,柴码头-寡妇夹过渡段深泓左摆;甚至还会导致金鱼钩弯道顶冲点下移,进一步影响到调关弯道段深泓的变化。

由此可见,本河段岸滩的变化相互关联性较强,本河段上游及自身局部岸段的累积性崩退变化将会导致下游河道发生一系列变化。

治理思路及初步方案

碾子湾水道受上游藕池口水道变化及三峡工程的影响,南碾子湾凸岸滩体上段冲刷后退的形势严峻。目前,北门口以下张城垸一带有水利部门的拟建工程,但其下游弯顶进口段却没有护岸工程的建设计划,从近期岸线变化图可以看出,此段滩体目前也在不断后退,后退幅度也很大,右岸侧已形成不断下切的沿岸窜沟,从2012年3月测图看,弯顶段已呈切滩态势,3m线深槽接近贯通,一旦形成双槽分流,不仅恶化上过渡段航道条件,还将引起主流摆动,威胁已建碾子湾河段整治工程的稳定,甚至威胁下游河势的稳定。

因此,针对上述不利变化,碾子湾水道近期航道治理的思路为:通过工程措施稳定弯道进口段岸滩,抑制窜沟进口段的发展,以达到维持上过渡段较好航道条件的目的,防止出现凸岸边滩切滩撇弯,进而造成主流摆动,顶冲点下移的不利局面。

依前述情况,守护的范围为南碾子湾上段,其中,守护工程的上段与水利部门河势控制工程的无缝衔接,尾端则位于右岸侧窜沟上段,守护长度约为2.3km。见图3。而根据本水道地形、水位、土质土层和河岸动力作用特点,本护岸工程宜采用平顺式护岸结构型式。同时,针对右岸侧窜沟发展趋势已十分明显,为加强其抑制效果,更好的引导水流,在平面上扩大了守护工程下段水下护底范围(外边线按拐点护底外侧与下游侧心滩轴线的连线进行布置)。

结论

河道治理工程篇(7)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占压、扰动土地和植被的现象,使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降低或丧失,加重原有地表水土流失。河道治理工程一般里程较长,施工生产生活区、料场、弃渣场等主要沿河道两边布置,若不加以防护,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河道治理原则

河道治理原则主要有:多功能、多目标原则;景观河道、临水环境、多样化原则;多水面原则;标本兼治原则和多学科支持原则。

(一)多功能、多目标原则

根据促进人与水和谐相处的治水思路,在河流治理规划设计方面从单一目标治理逐步过渡到区域性多目标治理。在建设方面,强调在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大框架下,部署河道建设,其核心是以水利工程为载体,推动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或改善。在实现原有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恢复自然丰富的河流,确保清澈、丰富的水质和水,恢复当地特有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环境、提高河流的自净功能等生态目标。做到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三者的统一。

(二)景观河道、临水环境、多样化原则

在高度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工作的传统内容应随之扩展。由于河道既是城乡基础设施也是城乡景观组成的一个相关部分,所以,当河道流经有特殊开发需求地区时(如旅游、休闲地等),就应及时将河道景观设计融合在水利规划设计中。根据特定的河道形态,营造景观河道,建立滨水环境,以突出不同地区的不同功能要求,塑造各有千秋,各有特性的河道形象。

二、河道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本文以属于钱塘江流域的建德市为例,建德市境内大小河流202条,其中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三大河流为省级河道,县级河道39条,乡镇级及以下河道160条。受传统治河思路的影响,已经治理的河道普遍存在硬化、渠化的现象。自2009年浙江省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来,建德市寿昌江这条担负寿昌地区及更楼主要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得到治理,并在规划和实施中创造性的融入了生态理念。

(一)基础浇筑

在本工程河道的基础浇筑施工环节当中,需要首先做好施工放样方面的操作。由于本工程中的护岸结构为直立式,故而施工放线的难度较低。保障放线质量的关键在于:在被放样直线的两端及周边,通视条件较好的区域内设置导线点,在经纬仪的作用之下进行直线端点的放样工作,同时配合对断面桩的布设。但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河道整治工程而言,由于护岸线难以保持直线状态,受多方因素影响,护岸线多表现为圆曲线,故而不能够直接采取该方法进行放样。

(二)墙身砌筑

在本工程河道的墙身砌筑施工环节当中,首先需要做好立样架方面的工作。主要的操作技术为:以角铁为基本原材,形成L形态样架。期间,样架的坡度比取值应当与护岸工程所对应的前墙坡度保持一致。并且,在砌筑作业完成后,还需要实现对样架的及时拆除处理。然后,需要进行对墙身的砌筑作业。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河道工程而言,单层墙体结构的厚度取值在0.4~0.5m范围之内。砌筑中需要为每层墙体设置一定厚度的找平层。

三、河道治理工程中施工技术要点及河道治理的难点

(一)土方开采

土方开采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取料审核、采料试验、土料清除、制定开采形式和土料开采等。建筑土料必须按照招标书上的要求进行选择,所选的土料要满足不同建筑位置的物理力学指标,并且要求土料厂中的土料储存量较大、质量较高、便于运输。这些要求都要得到治理监理人的审核与批准。通过现场采样对土料进行比重、渗透系数、含水量等指数进行试验对比,检验这些指标是否满足要求,避免治理施工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土方填筑

土方填筑是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任务,具有较高的技术准则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其主要程序包括铺设料层、料层的压实、土料填筑、填筑质量检查等。在土料填筑前,要在堤上铺设50cm的细石料层,并对料层进行人工或者机械式的压实,确保层与层之间没有空隙。土料填筑过程中,每一层都要按着具体的参数进行,填筑后要对表面进行清理与浇水,保证实层表面没有残留物和过多的水分,避免层与层之间出现结合不实的现象,同时,也要注意土料的斜坡,便于清理表面上的积水。

(三)河道疏浚技术

河道疏浚技术是对河道内部储存容量、面积和防洪能力的一种评估,其主要目的是加深河流的低洼区域提高河道排洪或通航能力。目前河道疏浚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生态疏浚技术、环保疏浚技术和工程疏浚技术等,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加强,环保疏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四)河道治理的难点

近年来,随着建德市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和房地产开发与日俱增,人们亲近水、傍水而居的欲望也日趋强烈。沿河开发建设日新月异,河岸成为黄金宝地。而且,随着小区和人口向河边聚集,河道管理的任务日渐加重。一方面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人为活动也越来越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垦乱植、违章种植、固体废物抛弃就应因而生,并日渐扩大,成为人水和谐相处中不和谐的“音符”,成为城市中另一类“牛皮癣”。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的形象,破坏了管理的成果,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问题。如外港河两岸坡种菜浇粪,臭味严重干扰了两岸居民生活,投拆较多。

四、河道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河道水土保持除了要求行洪安全、生态适宜外,还要服务于不同行业,同时河道治理应遵循自然规律,生态治理河道,贯彻综合治理开发的原则。

(一)拦挡措施

弃渣应遵循“先拦后弃”的原则,避免弃渣向下坡侧滚落而引发新的水土流失。临时弃渣点应依地形设置临时拦挡措施。

(二)排水措施

应根据周围地形设置临时排水沟,临时排水沟应尽量设计为梯形,避免了汛期不被雨水冲刷破坏。

(三)植物措施

在草种的选择上,应以乡土草种为首选。但河道治理工程沿线主要为耕地,应考虑树草种根系对种植的影响。为了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设除应注重与主体工程设计结合,做到不重不漏外,还应根据工程地貌类型、气候条件、土壤植被等情况,充分听取施工单位和业主的意见。

(四)生态设计的措施

河道的生态措施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去掉或尽量减少人工硬质护岸、护底;2.恢复生物多样性,回归自然;3.试图修复本底河流的生物链;4.截断污水入河,还清河中的水质,扩大水面;5.生态修复要有利于景观配置。

结束语

总而言之,河道施工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加强河道治理与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施工水平,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施工,不断加强施工过程在技术和质量的监督管理。严格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标准的建设,使施工过程不断规范化、合理化以及标准化,而且加强河道的管理和建设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促进水利建设以及我国水利事业的进步,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并且,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范与设计要求展开作业,对各个关键环节与供需的施工质量进行系统控制,使护岸工程能够在高质量完成的基础之上,兼顾外形的美观,提高护岸工程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飞涟.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

[2]金德民.工程项目全寿命期风险管理系统理论及集成研究[D].天津大学,2004.

河道治理工程篇(8)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5-0262-02

经过研究和调查可以发现,河道两侧一般都是农田,每年的洪水期,农田会大量受灾,造成极大地经济损失。为了保障农田的利益和安全,需要及时治理河道,并且合理治理河道还能够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工程基本概述

西淝河上段起源于亳州市淝河集,流经太和县、谯城区、涡阳县,河道全长101.6km,总面积为1,871km2,。西淝河上段东南低、西北高,地面平缓,地面高程在28.5~25m范围内,局部区域比较低洼,长期在水中浸泡。河道治理中的基本范围就是王营站~孙水寨站,河道全长27.95km、堤顶宽3~50m、堤顶高程29.80~33.00m、边坡1:2~1:5,主要都是依据弃土完成的工程修筑,经过多年修整形成现在工程规模,部分河道已经符合二十年防洪标准,但是也有不少工程存在堤脚临塘、堤身单薄等现象,容易出现危险。

二、工程现状和问题

1.堤防工程本次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满足设计断面要求,但是实际施工的时候不能充分认识堤防工程的作用和意义,随意取土,降低堤顶高度,减少顶宽,边坡变得更加陡峭,促使工程变得危险。河道治理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高程比较低段背水侧,十分容易出现滑塌问题。工程存在比较长沿岸堤线,土路面堤顶,在汛期的时候,堤顶容易泥沼化,严重影响通行和巡查。2.建筑物河道治理工程中包括九个防洪涵闸,大部分防洪涵闸都属于病险涵闸,主要包括老化的涵洞结构、缺少启闭机房、洞身变形渗水、进出口段翼墙倾斜或者裂缝,促使提高汛期救援难度。3.主要支沟河道治理过程中主要包括杨湖沟、青龙沟、菜花港支沟,其中部分支沟没有五年一遇洪水的能力,并且河道上出现很多障碍物,提高河道受涝几率,需要尽快治理河道支沟。

三、工程规模以及任务

依据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来合理设计以及加固处理右岸老母猪港~孙水寨站13.7km堤防以及左岸冯楼站~姚庄14.25km堤防,适当处理沿线临塘堤段固基,建设5.8km的王市桥~东城大桥堤顶防汛道路。重建工程中冯寨北涵、刘土楼涵,加固处理其他涵闸。依据五年一遇洪涝标准来处理支沟,全长为51.63km。

四、河道治理工程中的设计及施工技术

1.堤防加固工程设计设计堤防的基本原则就是维持原堤线,内侧加培。210~190m的王市~老母猪港、230~210m的刘土楼~王市、230m的孙水寨~后刘土楼堤距。设计堤防的时候应该满足《堤防工程设计规范》,高程一般为1.23~1.46m。依据设计规范并且有机结合河道实际情况来确定标准断面参数,29.86m的刘土楼、1:3的堤防内外边坡、6m的堤顶宽,治理河道的时候因为存在多处堤脚临塘,十分容易出现破坏渗透的现象,依据填塘固基的方式来处理,填塘固基平台以下为1:5,宽度为10m,设计中为了保障边坡稳定性,需要依据草皮护坡的方式加固处理堤坡。2.涵闸工程设计本次治理西淝河上段河道工程的时候,总共需要对五座涵闸进行加固,重建三座涵闸,设计河道工程中加固五座涵闸,皁阳沟闸、黄龙沟闸、阳沟闸、沈冲涵、黄龙沟闸,依据加固工程实际需求和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加固工程措施。(1)重建或者修补原河道上下游砌石护坡;(2)重建启闭机房、排架、启闭梁;(3)及时更换启闭机、闸门;(4)及时更换变压器、电气设备等;(5)处理洞身止水;(6)重建管理所房;(7)重建上下游翼墙栏杆、交通桥;设计重建刘土楼涵、马楼北涵、金李涵的时候,因为具备比较小设计流量,需要利用钢筋砼箱涵进行处理。3.施工组织设计在河道枯水期完成施工安排,在1~4月的时候实施建筑物导流。选择五级的建筑物导流级别,五年一遇的导流施工标准。支沟疏浚导流措施实际上就是利用人工调节的方式来在河道分支口合理设置围堰,支沟上大约2km的位置就需要设置围堰,对其进行多区段施工划分,截留来水段。依据河底开挖垄沟的方式来汇集水,并且适当排放到附近池塘,确保施工中是无水操作。建筑物工程导流措施实际上就是施工过程中开挖一侧建筑基坑的时候合理贯穿导流明渠来达到导流的作用。(1)堤防填筑利用74kW推土机进行堤身填筑,并且及时进行整平压实,一般具备25~30cm的铺土厚度。人工平整填筑面较窄段以及局部工程,夯实中使用蛙式打夯机,一般具备10~20cm的铺土厚度。压实已铺土料表面以前需要进行晒干,然后浸润以后再次进行压实,一般具备不低于0.92的填筑压实度。(2)涵闸工程一般情况下涵闸工程施工过程为,开挖土方、清除保护层、砼垫层、立模、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养护、回填土方等。填筑围堰基坑以后,需要及时处理基础和开挖土方,然后在混凝土建筑箱涵、洞身,依据隔板、墩墙、按底板来分层处理洞身结构,逐渐依次向上进行施工,一次性连续浇筑每段每层砼,依据底板、边墙、顶板来划分和浇筑箱涵。当堰流处于高淹没度时,对于平底来说闸孔总净宽依据《水闸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基本公式为:(3)支沟疏浚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开挖的时候合理使用1m3挖掘机,5m以外的弃土沿岸实施就近摊放,整修的时候合理使用74KW推土机。(4)桥梁工程桥梁砼工程包括预制砼、现浇砼两种。现浇砼主要使用在护栏、桥面铺装层、桥墩等部位。预制砼应用在桥面空心板上,现场预制构件,一般在桥梁行车方向轴线上来实施现场预制,以便于最大限度降低场内运输。桥梁砼工程施工中如果温度比较低,需要完全满足相关规定,并且做好防寒工作,以便于全面保证施工质量。安装桥梁的时候合理应用二十五吨汽车吊,安装在与水流方向垂直的工作平台上。桥梁砌石工程包括护坡、护底、侧墙、桥台,利用坐浆法对其进行施工。4.水土保持设计河道工程中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范围为直接影响区域和建设项目区域,7.36hm2的直接影响区域,85.33hm2的项目建设区。建设工程项目的时候经常破坏植被、改变地貌、地表,导致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依据水土流失特点以及工程设计特点,有机结合工程特点和预测水土流失结果来合理建设保持水土流失的策略。一般都是合理应用种植草皮、草垫防护、开挖排水沟等措施。本工程施工的时候需要0.4万m2的草垫拦护、11,440m3的排水沟土方、2.84万m2的种植草皮、11,637m3的取土区表土回填。5.环境保护设计施工影响是西淝河上段工程治理的主要影响环境的因素,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排放施工废水、施工噪音、破坏植被、员工生活生产垃圾和废水等都会严重影响周围环境,但是施工影响是暂时、短期影响,可以依据相应措施进行及时处理。本次工程治理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处理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生产废水有系统冲洗废水、混凝土搅拌废水、砂石料冲洗废水、机械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等。工程治理的时候需要开挖废水收集池来处理养护废水、砼浇筑废水、砂石料冲洗废水。建立隔油沉淀池来对机械冲洗产生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在生活区域建立合理的厌氧氧化池来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污水中停留一天就可以排放生活污水。完成施工以后,及时拆除污水收集池以及废水收集池,并且进行回填。此外,还可以合理建设砖砌垃圾箱等环保措施,每月都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全面保障施工人员的整体安全和健康。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噪音和长期扬尘污染,每日两次用洒水车来处理场地,并且给施工人员配备防尘面罩和耳塞。

五、结束语

综上,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现状,提出几种河道治理工程中的设计及施工技术的方式,全面促进河道的治理。

参考文献

[1]朱伟,姜谋余,蔡勇等.倡导“亲自然河道”治理模式——对我国农村河道治理的思考[J].水资源保护,2015,31,(1):1-7.

[2]朱建奎.沁河下游采砂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措施研究[J].人民黄河,2014,(11):39-41,137.

[3]鲁文俊,汪新文.乌溪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探讨[J].陕西水利,2015,(4):75-76.

[4]朱永贵.丁坝在新兴江腰古段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14,(6):42-44,55.

[5]池大锋.小流域河道治理技术方案的探讨—以晋安区小流域河道治理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1):24-26,30.

河道治理工程篇(9)

1工程概况

乌马河是汾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太谷与祁县交界的上下黑峰、通天沟一带,在祁县境内与昌源河汇流后于祁县苗家堡流入汾,河流总体流向为由东向西。该段河道平时无水,仅在汛期有洪水出流。本次治理段为太太路公路桥下游段,中心线桩号6+944~9+220,河道长2.276km,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后,治理段河道防洪能力可达20年一遇洪水标准。保护太谷县城10万人口,沿线5个乡镇17个村庄,3万人口,0.26万hm2耕地,108国道8km、县级公路和乡村公路12km。

2河道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群众对于提高中小河流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享有防洪安全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太谷县境内最大河流的乌马河,由于附近村民违规在河道内采沙、倾倒垃圾,造成河道出现局部阻水、改流等情况,影响了河流的正常流通,弱化了河道的主要作用,给防洪工作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太太路至南六门段,泥沙淤积,部分河床高于两岸农田,堤防损坏严重,一旦遇到较大的洪水,将直接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河道治理的目的

乌马河城区段河道工程治理目的是:“整治河床、规范断面;提高标准、满足行洪;美化环境、人水和谐”。主要任务是防洪。根据河道现状,河堤线走向基本维持现状,根据行洪需要对堤岸进行防护,并对河道进行疏浚,使河道断面满足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4河道工程的设计

太太路公路桥下游段河道纵坡为1.56‰。河道断面采用复式断面,主槽为梯形断面,边坡1∶2,底宽为20~40m,深度为0.5~1m。堤距为60~100m,堤顶距主河槽底4.5m,堤防临水面边坡为1∶2.5,背水面边坡为1∶2,顶宽3m。迎水面采用格宾石笼护坡,背水面采用草皮护坡,为保护堤岸稳定,基础埋深为1.5m,对弯道凹岸岸坡采用石笼护脚,石笼厚度0.5m,宽3m。主要建设内容:中心线桩号6+944~9+220范围内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河道疏浚、两岸堤坝及护坡修建工程等。

5河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乌马河河道治理工程的工程量大、战线长、工期短,考虑施工需要,采用多个工作面分段施工法,经济可行。堤坡防护是河道治理工程的主要工程技术,施工顺序为:清基—土方开挖—堤防土方回填—混合料填筑—格宾石笼砌筑等。根据平面设计图,先定出河道中心线,每20m一个桩,折点处加桩,并在两侧适当位置设护桩,用水泥包桩保护,然后按开挖轮廓定出边桩,洒出白灰线,同时进行高程测量,加密沿线水准点。1)土方开挖:首先进行施工区域的垃圾清理,清理边界在设计堤防边线外0.3m,土方开挖按设计开挖图控制开挖边坡及高程,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每20m测设出河道中线点在木桩上钉钉子控制,根据堤防设计堤脚线的坐标用石灰洒出堤基边线,用水准仪控制清表后高程,不出现欠挖,尽量不超挖,保证不破坏原基础土壤结构。2)堤防土方回填:堤防填筑土料利用开挖的合格的土料,不足的部分采用客土回填。堤防填筑前先用推土机或装载机直接推、铲清除表层,彻底清除表层杂草树根。同时进行回填土料试验,根据试验参数确定铺土厚度40cm、碾压遍数4~6遍、碾压机具为振动碾。现场施工中,根据压实土体现场压实试验情况,及时对施工参数作出相应调整。铺筑与碾压同步进行,每压完一层,测干密度并计算出相对密度、压实度,填筑完成后,挖掘机削坡,人工配合修整。3)混合料垫层:混合料垫层填筑严格按照施工详图中所示的层次、级配、厚度和范围进行。铺筑混合料时,检查基面平整度,需要填平的部位用混合料对基面进行填平找平。4)格宾石笼护砌:格宾石笼从厂家直接购买成品,格宾石笼基础填石料粒径控制在10~35cm、护坡填石料粒径控制在10~20cm,石料表层无风化、带土,且坚硬、新鲜、抗风化。堤防格宾石笼护坡施工自下而上垒筑。成品格宾石笼首先就位后再填充石料,格宾石笼在搬运和填充石料过程中小心轻放,以免损坏格宾网铝锌钢丝外表防腐涂层。网箱内石料填充密实、饱满,施工时为使网箱棱角分明,网箱外辅助立模支撑。网箱砌体完成后,将各个格宾石笼连接成为一体,双股铝锌钢丝绑拉接,绑丝间距1m×1m。封盖在顶部石料砌垒平整后,使用封盖夹固定每端相邻结点加以绑扎。封盖与网箱边框相交线,相隔25cm绑扎一道。5)河槽疏浚:河道内堆弃的废渣、垃圾等用推土机、装载机直接推、铲(跟踪测量)全面清除,平整理顺河槽滩面。河槽开挖的宽度和深度按设计断面和设计纵坡先进行测量、放样控制线,必须精准,符合设计要求,尽量不欠挖。清障疏浚时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对设计河底高程低于现状河底高程的,按设计河底工程进行清障、疏浚;对设计河底高程高于现状河底高程时,则只进行清障、疏浚,不予回填。

6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堤基清理是堤防工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结构安全。施工时堤基范围内的淤泥、腐殖土、泥炭、树根等彻底清除,平整压实后测得土体干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堤防填筑。按照碾压试验确定的填筑施工参数、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以及检测方法,分层进行土方铺筑,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均衡上升,避免出现陡坎高差。下一层铺料前,作层面刨毛处理,铺筑与压实工序连续进行,每填筑2~3m即进行一次坡面整形,整个堤防填筑完成后,进行坡面整修,待护坡尺寸、高程、位置,满足堤防填筑设计要求后开始格宾石笼护砌。格宾石笼护坡可以有效控制和引导河流及洪水,减少洪水对堤坝的冲刷,保护河床。砌筑前,放样坡度控制线。先铺设20cm厚混合料垫层,采用挖机铺平并压实,然后组合石笼单元结构,按照设计图示平面位置和高程,摆放组合的网箱,并用同质钢丝将各单元结构连接起来,同时检查空网箱是否与放样控制线保持一致,网箱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选择石料铺装时,尽量避开锋利的石料口,以保证钢丝不受损伤,网箱填充完毕,用细碎石对网箱顶部平整度进行填塞修整后方可进行封盖,盖板绞合后,所有绞合边缘线条直顺,绞合点钢丝靠拢紧密。施工过程中按程序严格执行班组自检、施工员复检、项目专职质检员终检的三级检验制度,工序开工前,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签字确认,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标准。质量检测部位均具有代表性,且前一道工序完工后,由后一道工序的施工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并认真做好记录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格宾网材的物理性能、力学指标、钢丝镀层的组成以及网箱尺寸、孔径、镀锌量、外保护层质量等指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把原材料和单元工程质量关,原材料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坚持不合格原材料不进场,达到有效地控制关键工序,妥善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及质量,及时反映到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中,做到资料与工程进度一致,杜绝工程完成后再补资料的现象。

河道治理工程篇(10)

中图分类号:TE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11-01

1 工程概况

该河发源于成安乡,是一条自西向东流经全镇的河流,沿途有十多条长度在5千米以上的河流汇入,河流的总长度达到了40km,流域面积500km2,是当地最大的一条支流。工程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工作的区域环境是U形,河流基本都比较宽,堆积阶地地面一般高出河床2―5m,河谷的分布不对称,下游的最宽处为300米左右。此次工程治理范围内有五条支沟汇入,都属于小支流,本次治理工程起点为河的入口处,全长8.1千米。

2 工程治理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河道的治理和防汛工程建设的步伐加快,从而使得在河流防洪水灾害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型的河流在防汛的建设进度和施工的安排远远小于大河的程度。但是,做好中小型河道的防御工作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河道的工程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中小型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其防洪的作用,进而更好的完善预警机制,以便能够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河道施工控制。

在河道治理的初期,由于建设的资金比较缺乏,河道工程的防洪标准比较低,但能够防御三五年一遇的洪水,一旦遇到一些极端情况的时候,则就容易发生水灾。由于流域的气候条件的变化,该地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当发生洪水的时候,都伴随着泥石流等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监测设备缺乏,预测技术不足和技术人员不足,更使得在进行防洪处理时,加大了施工控制的难度。部分河段地区人民对该河流的保护不到位,出现拦截河道、乱采乱挖等现象,加速了自然灾害发生。

3 施工现场布置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工程的进度,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场地的进行布局上,考虑到施工污水和施工垃圾、施工临时建设用地的再利用,工地的调查人员需要携带专业的仪器,从而更好的去承担本工程的实验任务;施工材料的检验、施工后垃圾的检测工作和回收工作,应该由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实验室来完成,从而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在施工的时候,应该根据施工展现的长度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生活区应该尽可能的利用眼线的居民区。在施工的时候,如果能够租用当地的民房作为施工的临时住房,则可以减少一定的开支,如果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则需要搭建简易的活动房,从而更好的去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河堤附近应该搭建一个堆料场,并布置看管人员,以便能够更好的保护材料的安全。

施工场地的布置,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施工的需要,施工场地的布置和材料的堆放情况,都将会影响到施工进度,因此,施工材料和施工人间的居住环境和场地的安排,在施工开始的时候,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布局。

4 施工控制要点

4.1 施工导流

由于这个河流的地势比较平坦,河道较宽。因此,在工程施工的时候,可以采取束窄河道的方式来进行导流,在进行围堰的时候,应该选择在枯水期,再结合工程的施工特点,尽量采取就地取材的施工方法,在围堰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可以选择附近的可以利用的材料。在进行施工方案选择的时候,应该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在施工的时候,要对施工场地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等一系列的因素进行考虑,对疏导工程的效益性和施工的强度、技术的要求、设备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从而以便能够确保在施工之前,对河流的情况进行一个精确的计算和分析,对建筑的施工的尺度要进行一个合理的分析设计,在不同的河段、不同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出现不同的,因此,在导流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施工地段的实际情况来指定一系列的方案,对施工的进度也需要也要做一个合理的分析和控制,避免出现整个工期出现影响。本工程主要采用的是土石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围拢,在河水冲刷的一面采用编织袋装砂石的方法,防止因为冲刷出现垮塌的现象,当围堰建筑完成后,则可以在围堰的下游进行施工。

4.2 石方工程

在进行石方工程施工的时候,石料的摆放应该是有序的、合理的,严禁使用风化石来作为施工的石料,整体施工的石料的直径应该不小于1米,底部应该选着一些比较大的石料作为铺垫,然后在四周用格宾石笼装石头堆砌,然后中间,大石紧密挨着,小石头则主要是填严,大石在外,小石在内的施工原则,在工程的最上层,也应该选用一些比较大的石料进行铺垫。按照这样的施工方法,逐步的由下而上的施工,在逐步的向上,石方工程包括格宾石笼和碎石垫层。田庄后的石笼,应该尽量做到饱满,从而使得其外形方正,各个层次的石笼应该均匀的放置,放置出现箱体和箱体之间的错缝,箱体表面的凹凸的情况应该尽量调整。当垫层的石料铺设完成后,则需要对石料之间缝隙选用一些碎石来进行严合,在选用石料的时候,应该排除那些分尘比较小的石头,对于占有大量石粉的石头,应该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才能作为垫层,大碎石的破碎时间不应该太久。对石料的选择,应该能够满足施工渗透性的要求。碎石应该是耐磨、渗水好、清洁、韧性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的渗水性。施工的过程中,采用摊铺宽度、厚度、长度、平整度等等都该是人工施工和机械施工相结合的,从而使得工程的施工更加经久耐用。

4.3 土方工程

施工的主体包含了河道的疏浚、河堤的加实、土方的开挖填实。河道的清淤工作应该自上而下的循序来进行,开挖的时候应该先河道中央逐步向两侧循序来施工,清淤船施工时,挖掘机应该挺在清淤船的两侧,并且加以加固,挖掘机在对河堤开挖时,监理工程师应该对河道上开挖的机械进行监测,对施工开挖的尺寸进行测量。机械开挖的坡边和基高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在用人工进行整修,避免因为机械开挖过深,而造成下层的土方松动,从而破坏边坡和基高的平整度。机械开挖应该自上而下循序来施工。在高度超过3米或者不稳定的土体下进行施工作业,避免出现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人员受伤和机械损伤。

在下游土料挖掘的时候,可以采取河道运输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节约施工成本,但是土料的采样应该在填筑之前,并且和工程师进行很好的沟通,在获得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做好使用。对填土的质量要能够很好的控制,所以,土质都是经过严格的选取的。最要能够使用均质的同类的土壤进行填筑。石块的大小应该在20厘米以上,对于大石块,需要打碎后使用。土质的含水量应该比较均匀,对于含水量比较多的土质,应该拒绝使用。在填方的时候,淤泥等这些土质应该严禁使用。

上一篇: 公司费用报销制度 下一篇: 邀约工作思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