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30 21:52:12

水墨画教学

水墨画教学篇(1)

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人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人们在不断追求自身价值的完善。在今天,“人文”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强烈呼唤和主流。美术已不仅仅是技能教育,而应是文化教育。在这样一个文化渲染中,通过含有特殊意义的儿童水墨画教学,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那么在小学美术课程里如何进行水墨画的教学呢?

一、水墨画在美术中的独特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列夫·托尔斯泰将艺术视为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手段,就像人们用语言传达思想一样,人们也用艺术在交流情感。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

新课标指出:“要以人为本,挖掘学生自身的个性,体现人的价值,完善人的品质。”而社会正呼唤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美术教育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其作用不言而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水墨画简练概括的造型,出神入化的运笔,富于变化的墨色,不仅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而且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水墨画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和传承的作用无可替代。水墨画已成为新时代的人文情操教育手段,它的笔墨既能协调手部肌群,促进儿童大脑发展,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因而,在当代美术教育中应更加重视水墨画的教育教学。

二、水墨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主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对于这一新生画种也一知半解,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一些优秀的传统作品中学习学好水墨画,学会欣赏、感悟是必要的。

在欣赏齐白石的虾时,我给学生讲齐白石老爷爷为了画好虾就亲自养了一些虾经常进行观察,所以他画的虾特别生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发现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美术公开课,课题叫《水墨游戏》。课始我以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交流会用怎样的方法画鸡蛋,学生说出了许多方法,如:用铅笔画、用水彩笔、用蜡笔等。师小结过渡: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老师今天不许你们用这些方法来画,老师要介绍一种新的画画方法给你们。很自然地过渡到要学习的内容《水墨游戏》。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学着用水和墨来表现事物,画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同学们可以大胆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画,纵观整个教学,教师通过对水墨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每个学生的点滴创造不单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三、水墨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目前,小学水墨画教学过多采用临摩,使学生产生单向的审美和思维定势,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造成思维闭塞,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主题情感创造意识的失落。黄宾虹曾说:“艺术之事,所贵于古人者,非为拘守旧法,固定不变者也。”因此,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应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与行为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有创造性地进行水墨画教学呢?

(1)游戏激发兴趣。古人云:书画同源。书法讲究的是用笔用墨,水墨画讲究的是线条,线条是水墨画的生命线。因而,在水墨画教学中,要让学生做线条游戏,在宣纸上随意拖出一根线条,在不经意间让线条游离在纸上,在此过程中,体验使用毛笔作画的感受。不知不觉中,儿童就会在饶有兴趣当中发现隐形的变化,感受到线的柔韧与墨的干湿,顺理成章地掌握水墨画的常识。

水墨画教学篇(2)

一、引言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画最重要的莫过于笔上水分的掌握,同时,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达成,学生面对的不只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而是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提高,从而就会更加热爱中国画。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及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为主,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学生也将在课后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快忘记干净,这是什么原因呢?不外乎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些教师因此而不愿涉足其中。(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4)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改变现有的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应改进传统的方法,努力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二、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做课堂的主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现代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唤起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引导和激发儿童用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感受自然的美感,陶冶情操,学习用真情去表达和创造美的乐趣。在生活的乐趣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好奇心、创造性的和不断探求的人。在各种教育活动中都应如此,而艺术教育在这方面更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游戏激趣,引发学生“创造性”学习。

在水墨画教学中,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直被教师沿袭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以临摹为主、注重笔墨技巧的教育教学方法。固然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积淀的产物,如不能熟练地运用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传统技法及传统文化”,则无“国画”可谈。但是,只注重传统笔墨技法,脱离儿童的生活,儿童无感受,无触动,何谈创造性思维呢?我在水墨画教学中既注重传统技法、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注重在学生学习的同时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审美能力,把弘扬传统之精华,树立创新的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我教学的追求。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刚开设国画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刚接触《国画》,学生对国画很陌生,不知道毛笔、水、色,墨在国画中的不同用途和使用方法。如我在教中国画用笔用墨时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我画出的线条怎么那么花?”学生A拿出毛笔兴奋地在纸上练着线条。这时学生B急切地叫道:“老师,我怎么画出的线条那么干枯,像焦掉一样”没等我发话,号称小画家的学生C慢条斯理地答道:“简单,一个毛笔上的水分太多,一个毛笔上的水分太少。”说话时特地把两个“太”字加重了语气,简直像长者在对孩子说教。

教学中我通过学生运用毛笔的游戏实验,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得“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游戏结束后,互相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的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及提高运用、表现能力。使其明白了:太花是因为笔上水太多,太干是因为毛笔蘸水太少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并不具体教学生“按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即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总体要求自己探索实践,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即“不教而教、”“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思路。

(二)采用多渠道的教学方法,引发儿童对水墨画的兴趣。

为唤起儿童对水墨画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三方面加以探索。

1.选择作画内容

传统的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画故事》、《戏剧人物》、《动物的脸》等,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梅兰菊竹、花草虫鱼等。

2.开放艺术理念

即以多元化的艺术理念来指导学生的国画学习活动,而不仅单一地以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理念进行艺术创作,如《有趣的文字》一课,即是以现代构成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对文字与符号文化的认识与探讨中,感受抽象艺术与画面构成的独特美感,并努力尝试用中国画的勾、写、点、染等各种手法进行表现,体验中国画艺术的独特美感,学生的作品也显示出了种种不同的文化气质和审美趣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3.丰富表现形式

以更加自由多样的方式进行创作活动,而不仅仅用传统的笔墨技法,鼓励学生尝试一切可以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多样化的创作实践。如我让学生创作《春天的花》的主题,就鼓励学生结合油画棒与水彩色在宣纸上进行了大胆的表现,由于油画棒的不融水性和可操作性,最后的作品不但各种细节丰富,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因此,教学的实践中,我体会到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其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作为儿童的一种美术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应以一种开放的理念来加以把握,既能很好地植根于传统的土壤,又能海纳百川,以现代的各种艺术理念来丰富其营养,只有这样,儿童的国画学习才会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不断地壮实粗大。

三、利用范例,提高学生观察力、表现力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大小不同、显现及未显现而已。为了给学生提供挖掘自身潜能的环境与机会,我提出以观察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因为观察能力是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的基础,人们观察事物,不只是用眼睛,更重要的是用脑子。潘天寿在画论中谈到:“要到生活中去写生。关在房间里闭门造车,是画不好画的。要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所谓‘读书万卷,行万里路’,指的就是要加强学识修养,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我在教学中长期实施的教学目标,而通过水墨画教学在观察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对创造性地运用笔墨技巧起重要作用。在水墨画教学中,学生在尝试“各种笔墨技巧”的练习后,对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观察为主线,搜集创作素材,探究笔墨技法。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熊猫”这一课,老师对熊猫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熊猫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熊猫各不相同,发火的熊猫用红色。也可用各种颜色,如在画熊猫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技巧等,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国画的基本知识。总而言之,我认为儿童的国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又要帮助儿童从各种现代艺术的思想、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与风格中领悟一些新的艺术规律,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进行表现,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只有这样,儿童的国画学习才富有积极的发展性意义。

四、引导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又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如“老师,我的枇杷蓝画画得太偏右了,那可怎么办?”学生D急着把目光投向我,没等我发话,学生E抢着说:“可以在空的地方补画上一些东西。”“枇杷”、“樱桃”,其余的学生也纷纷抢着说。学生A抬了一下头,望着我神秘地说:“我就和他们画得不一样。”学生们听到马上凑到她的桌前,我也跟了过去,低头一看,她在篮子的把上添加了红红的蝴蝶飘带,我当即表扬了她……这是我在上《枇杷的画法》一课。为了摆脱国画课一味的技能训练,我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创作,哪怕一个小的细节也好,尽可能不要和老师的范样雷同,也一定不要与同学一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的添加枇杷、有的添加樱桃、也有的添加小鸡和小金鱼,有的还添加了彩带。学生眼中的中国画开拓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变单一为丰富,它的丰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国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不止于此,这就是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活跃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五、搭设情意之路,抒发内心真情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便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意抒发出来。“情意性”展现才是学生内心深处思想、意愿的真正表达。因此,水墨绘画融入“情意性”教学相当重要,我运用水墨画配诗句,水墨画配故事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抒意提供方便。

(一)运用诗意,绘出真情。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挖掘,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画诗是为了懂诗、赏诗,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诗画出来,不但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反馈,更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也使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到了“诗中有画”的道理。水墨画具有诗歌的语言特点,也兼具视觉造型艺术心理直接反馈的表现深度,更重要的是深藏不露的心灵倾诉。其表述方式往往超越视觉极限,将思维层次推展至更加深广的界域,达至经典的完美境界,这是对水墨画应有的历史定位。既然它具有诗歌的语言特点,那么与诗歌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联系与共同点,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早已接触或熟悉的诗歌来充分表现他们的绘画意境。有许多孩子早在幼儿时期就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始尝试背诵简洁上口的古诗,还有些孩子在平时的语文知识及课外汲取中,早已有相当多的古诗存放在自己的记忆当中。要让学生根据完成的作品添上自己熟悉并且与之相适应的诗词,这就需要他们对作品有相当程度的体悟,倾入自己的情意。如我在教授《猫头鹰》该课内容时,将主体放入一定情境之中,引发学生思考。有位学生将猫头鹰当作了一位思乡的朋友,独自蹲坐枝头,看似精神抖擞,殊不知他的内心满是思乡之情,故以一首《静夜思》加以表达。还有很多学生为了能拓宽自己的绘画思路,以诗句引出绘画的题材,通过诗句原有的含义,阐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孩子们用画笔和心灵把古诗的含义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充满童趣。创作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水墨作品。

(二)结合故事,表达真情。

儿童从小就爱听故事,特别爱看有图画的书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延伸活动来描绘静止的画面,把“故事”与“画”结合起来,在学生看来是入情入理的,而且能很快接受并投入绘画的创作中。画故事的整个过程都是对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想别出心裁、构思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情节。所以将故事与想象力作结合可产生无限的创意空间。这种水墨表现的题材很多,但在选择上也必须符合儿童特点,如《小蝌蚪找妈妈》、《比比谁最美》等,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情节,都是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和回顾,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得到感染,并激发其作画的愿望。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异,通过互相描述,可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给学生以一定的表象,再以补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意画。这样结合故事,层层过渡的绘画形式,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理解,也更能体现他们的内心感受。

六、结语

总之,我认为儿童的国画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了解特点、学习规律、吸取营养,来建构自己的审美思想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进行表现,表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这样对拓宽儿童知识面、丰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能力都有好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水墨画教学篇(3)

在水墨画作品中,画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审美评价,总是通过生动的笔墨语言自然流露出来的,并以此感染人、教育人。

面对作品中的物象所运用的笔墨语言,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赏、辨析,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展现笔墨世界,从而感受笔墨是包罗万象的,笔墨的魅力是无穷的。课本中有不少范图,如齐白石的《虾》《蟹》、徐悲鸿的《马》、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对于这些富有韵味的水墨画,要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墨有浓淡、重焦、干湿之分,笔法有中锋、侧锋、拖锋之别等,让学生明白:水分控制非常重要,水分把握恰当与笔法的巧妙结合,构成了富有韵味的水墨世界。这样,学生在欣赏感受过程中,经历了从了解到理解,从尊重到敬仰,从模仿到有意识的学习,就能从水墨画作品中吸取养料,受到美的熏陶,形成审美意识。

二、创作练习———体验创造美

为了能让水墨画像美的使者,吸引着学生,也为了让学生能积极地调动各种感观,对吸收到的诸多美的因素,进行内化和提升,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尽情地展现美、创造美。

1.泼墨练习———想象美。泼墨是水墨画的技法之一,是将水与墨调好后,挥洒在宣纸上或绢上,随其形状进行绘画,具有自然淋漓、气韵生动的独特风格。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个特点,把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通过泼墨表达出来。如上课时,有学生泼了一大块墨块,由于水与墨的自然融合、渗透,有深浅、浓淡效果,这时,教师就可引导:“这具有丰富韵味的水墨块,在爱想象的你们的眼中,一定能想象出与自然界有关的事物。”学生想象着,其中有山崖的一块石头,有岸边的山脉,有汹涌澎湃的大海…… 教师接着引导:“根据你们的想象,能不能再进行局部的泼墨和局部的添画,完成一幅漂亮的泼墨画呢?”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画出了许多富有韵味的水墨画。如有个学生泼了一层淡墨,接着等纸面欲干时又泼了一层浓墨,再用浓墨泼细节部分,表现远山的树木,最后作品的下方空白处添画上一艘小船,一幅《出航》的泼墨画便跃然纸上……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在作品中交流思路感受,使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高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

2.吹墨——展现美。吹墨就是调好墨,滴在纸面上,用气流吹出水墨韵味来。上这课之前,教师可安排一课时进行校园树木写生,引导学生观察树枝的大小、粗细、疏密的穿插变化,感受节奏、韵律的变化带来的美感,教会学生先用墨水吹画树木,在学生对树枝造型较熟悉的基础上,再用墨色吹出树枝造型,使学生更深地认识墨色的表现力。一个学生用墨色在画面上先用嘴巴的气流吹树干以及粗枝后,又用笔芯管吹画树的细枝部分。但是,怎样把树与树以及枝与枝之间的空间感吹出来呢?很多学生疑惑了。这时,教师就要展示上节课示范的树木作品和学生的树木作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探讨,很多学生都能从教师作品中用笔的浓淡、轻重来表现空间,受到了启发:前面的树用浓墨吹,后面的树用浓墨加水吹,越后面的树吹的时候加水越多。这些具有空间感的吹墨作品,表达了学生对美的感悟,激发了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

水墨画教学篇(4)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87-01

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低、中、高年级都有“水墨游戏”内容,新课标将其归入“造型・表现”领域。它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要求:低年级要能够大胆地把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的事物自由地表达出来,从而体会造型的快乐;中年级要在活动中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高年级要能够培养美术构思和创作能力,并通过活动传递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知识与技能技巧的讲授,学生只是跟随教师一笔一画地学习,离开教师就不知如何下笔。可见,少儿“水墨画”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存在根本不同,不能像成年人那样讲授水墨画技法,它更多强调的是“感性、想象、情绪、个性和体验”。

一、继承传统艺术,培养创新能力

少儿美术教育不是单纯地教授专业绘画技巧的培训,而是启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水墨画教学也是如此。与其他美术分类相比,无论是绘画工具还是意识观念上,水墨画对儿童的吸引力都远远不够。而水墨画教学旨在推动儿童传承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只有使少儿的率真天性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让他们稚嫩的感情融入其中,把少儿的童趣和水墨画的高雅通过游戏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既传承艺术,又尊重孩子的天性。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在水墨画教学中既能体现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二、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取舍和表现

俗话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画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画,就必须让他们去用心体会生活。而孩子都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但是他们往往只是注意事物的表面。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要表现的事物,启发孩子展开想象,学会取舍。少儿时期正是各个感觉器官协调发展的时期,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和观察力都很强,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正在快速发展。此时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只要老师能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他们就会勇于释放自己,在水墨画里自由翱翔,画出心中最美的画卷。

三、把水墨画教学变成水墨游戏

水墨游戏就是指学生通过参与教师安排的游戏,去体会各种造型活动的乐趣,最后实现在造型过程中释放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水墨游戏来完成水墨画教学,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班集体的凝聚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要让水墨画教学真正成为水墨游戏,教师必须做好以下的准备与思考。首先,工具的多样化。传统的水墨画工具一般只会用到毛笔,而在水墨游戏中,可以用一些身边常见的东西来代替毛笔,比如柔软的树枝、羽毛、棉棒,甚至直接用手指来作画。孩子们在用到这些新鲜工具时,都会很好奇,并且迫切地想要去尝试。其次,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合作学习是被人们所提倡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孩子独立作画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作画。在水墨游戏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感觉像在“过家家”。大家在一起先讨论,再分工,然后各自完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你画小鸟,我画大树;你画人物,我补外景;你画小河,我添远山……这样,孩子们通过游戏,在合作中寻找快乐的感觉,在合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把对水墨画的兴趣激发出来。再次,适龄教学,因材施教。小学阶段的水墨画教学重点是引导孩子去感受、体验,教师要根据少儿的特点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将看、玩、画融为一体,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进一步了解孩子,观察他们的思维动向,才能在教学中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在低年级时不宜过早地介绍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必须给他们增设适度的这方面的训练,并且在创作中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张扬个性。

四、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创造潜能

毕加索曾说过:“人们都听不懂鸟鸣是什么意思,但却都喜欢听它的声音。” 在少儿进行水墨画游戏时,教师和家长不要过多地关注孩子画得像不像,而是要保护他们的天真与灵感。尊重孩子天性,保护他们的创造灵感,激发孩子潜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少儿水墨画因为没有绘画模式的限制,在表现事物时往往没有细节刻画,比如他们所画的人物可能没有耳朵和眉毛,只有眼睛、鼻子和嘴,所画的事物比例不协调等等,这都是他们思维活跃,幼稚童真的表现。所以,在水墨游戏中,要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去创造。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颗童心,一片纯真的情感写照。教师要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色彩的追求。

五、结束语

虽然水墨画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长,但是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不断尝试,终会找出一条更加适合少儿天性之路,从而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课堂更加灵动、和谐、有个性、充满活力。

水墨画教学篇(5)

古往今来,松、梅、竹、被称为“岁寒三友”,被历代文人画家歌颂和赞美,今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画梅花,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枝干遒劲,花朵飘香。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凌冬不败,傲霜斗雪,血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寓意高洁不屈的精神。有好多的画家喜画梅花,以各种方式赞美它,追求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在这节课堂里,我们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学习运用传统国画表现方法来画梅花,体会传统绘画表现的乐趣。

二、示范引导,探索创作的方法

水墨画传统上有“墨分五色”之说,主要是说明黑的浓淡干湿的差别。墨是通过水解,渗化,渲染,积破等的方法达到浓淡,厚薄,干湿,苍润的无穷变化。墨离不开水,我们学习研究讨论用水,讨论水墨与宣纸相互作用的因素,从中掌握它们的特性。可以说精通了用水也就有助于用墨。

中国画用笔讲究书法的意味,中锋,侧峰用于不同线条的表现。一般来说,用笔快慢,行笔速度变化对宣纸的吸水性影响很大。行笔速度越快,宣纸的吸水量就越小,行笔速度越慢,吸水量就越大。如画梅水平,太快线条浮滑,墨色也薄,太慢则墨迹庸漫无章。不能见笔,因此用比速度变化,要掌握在有快有慢,不快不慢的尺度内。这就要用笔沉稳,心中有数,用笔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或线或点或面,或长或短,或勾或X,也就是“忽干忽墨,忽浓忽淡:墨迹以不堙漫,不庸胖,不浮躁为宜。也就是行笔快慢时墨色忌飘,忌淡:行笔慢时墨忌滞。

在画梅花枝干粗干或出枝时,要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一笔之中无浓淡为死笔,数笔之间无浓淡为死墨。那么怎样才能把枝干画的有浓有淡呢?这除了首先熟悉所使用笔,即大小,粗细,软硬,含水量和纸的质地,吸水性能,还要具有一定的调墨功夫,和得到的方法。一般调墨的方法是,先以笔蘸清水,把水分抹到所需的程度,然后蘸墨调开成为淡墨,之后再蘸黑墨调,第二次调墨就只调笔肚下的一部分(以保持一笔中的墨色过渡)。如画的是重墨,在落笔前还要在笔的尖部在蘸一次重墨(略调或不再调也可)然后落笔。这样落下的笔中就有浓有淡。讲解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学生可边看边拿毛笔在小纸上试墨。在空中模仿教师的运笔。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一定很完整地画完一幅画,可以只是对画中的组成部分,如枝干画法,树枝和花瓣的画法,单独示范即可。最后是落款,它是一幅国画的组成部分,不可忽视。

三、课堂练习,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在教师精彩的示范和生动简练的讲解下,部分学生已跃跃欲试了,此时此刻教师再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有没有兴趣完成“已幅好竹图?”“想不想画的比老师好?”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画好!”等等。在教师肯定,温和,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教师尊重和信任他们,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也达到了很好的调动。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布置课堂练习,并要求学生按教师示范的方法,步骤,结合课本画梅,画竹的有关技法,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完成一幅梅竹图。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之间进行比赛,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在教师的白板上放一些名家作品并放音乐。伴随着舒缓的古典名乐,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知道。教师只在大的方面予以指导,不必要太细,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创作思路。因为初中学生对中国画并没有太高的素养。但先天的禀赋却不比成人差。大部分学生平时并不进行专门练习,心中也没有承认的那种范式,那聪颖,质朴的禀赋,就会在画面上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适度地表扬和鼓励学生,如梅花的花朵聚和散点的不错。在用笔上,画枝干由上而下,一气呵成:用墨上能用浓墨和淡漠表现出竹竿的圆浑体积和走势。树干竹枝画的有干湿,浓淡的变化。快速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学生的优点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表扬。针对一些学生在技能上的不足,教师予以启发,提示,或适度降低,改变要求,换角度,改变方法,换作业互相交流尝试。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发现体验,感悟,获得新的知识。

水墨画教学篇(6)

如《熊猫》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就给予了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创作的空间。

2 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自己分析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了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3 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4 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在传统的儿童画教学中,大多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从整体到局部,太过理性,不适合针对儿童这种年龄层较小的对象。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由于儿童特殊年龄段的独特心理,他们的注意力注定不会坚持太长时间。因此,有必要让儿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象或画题进行描绘,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还要经常让儿童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摄影、绘画、雕塑……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这将对以后的儿童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水墨画教学篇(7)

水墨山水画的绘画学习在高中美术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水墨山水画又以其自身的清丽隽永、清新脱俗倍受学生、教师的喜爱,那么,老师在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教学,才能保存山水画的韵味,而不让其变成僵硬的理论灌输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简要的探析,希望有抛砖引玉之效。

1欣赏山水画之美

水墨山水画的绘画纯用墨水、不设颜色,以山石为主,平淡素雅,以意境见长,而正是这种平淡使山水画绚烂一世。而教师在教学生绘山水画之前就可以凭借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向学生展示山水画的隽美,让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一睹国画的绚烂与静美。如下图:

从这个典雅的水墨山水画中就可见我国山水画以“水墨至上,山水为大”,意境悠远,清澈澄明,有“洗尽铅华尘埃定,吹尽黄沙始见金”(南山乐山先生曾在其《南山画缋随笔》)之妙趣。而老师就可以让学生静心赏析山水画的含蓄与悠远,让学生以享受的心态来感受山水画的美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2领悟山水画之精

石涛在题画中写道:笔如削墨如冰,冷透须眉看小乘,若贵眼前些子热,依然非法不足凭。其意指在说,水墨山水画用笔讲究骨法,要干净利落;用墨讲究气韵,要冰清玉洁;用气讲究畅达,要心无挂碍。如此作画便自可远俗。如满纸昏黑之气,实乃恶俗之象,非水墨之韵。石涛一语可谓道出了水墨山水画的精髓,而学生学习的就是画中散发出来的大家气度。

高中水墨山水画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在领悟基础上能对水墨山水画的绘画技巧有一定掌握,并最终能绘出一幅有模有样的山水画。而为了让高中生具备这样的艺术修养,教师就应该精讲、细讲水墨山水画的绘画技巧,让学生有所感悟。而比较完整的水墨画表现技法包括笔法和墨法。其笔法以勾斫、皴擦、点染为主,旨在表现结构和质感;其墨法主要指调墨的浓淡干湿。以泼破积烘为主,使其呈现出“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山水画的绘画的笔法运用展开阐述。

2.1笔法的教学

水墨山水画的起步便是用笔勾勒出心中景致的轮廓,然后再对其进行细致地处理。绘制水墨山水画需要笔法刚劲,笔技纯熟,笔气娴静。笔法掌握不同,所绘之画固然不同,而高中生在学习绘画时就不能只停留于表面,而要对绘画的要领有深入地了解。而水墨山水画笔法如下:

1)勾斫。勾斫主要是指用线的两种方式。勾为细、长线,斫为短、粗线。而在对水墨山水画进行勾斫时多用中锋笔来表现景物的轮廓和结构。如树木、山石皆用线来勾。用线勾勒山石,可使其轮廓分明。而在勾勒之时也要注意用线技巧,即粗细相间、轻重相随、深浅相依,由近而远,愈见轻淡。这样可以增强图像的立体感,使欣赏者眼前的大山有压顶之势,呈现出较好的勾斫效果。而老师在教学生进行勾斫时要注意学生的用笔,提醒学生要用中锋进行勾斫。如学生对中锋概念陌生,老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给学生讲解与毛笔有关的知识,为水墨画的绘制做好准备。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用笔方式也要加以重视,而这又可以借助口诀来让学生了解如何用笔,如:快笔生飞白,慢笔现墨韵。行笔用臂不用指,执笔要高不要低。当然,老师可以边说边做示范,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经过老师这样的精讲,学生对用笔勾斫定能有较好地掌握。

2)点。点法主要是用墨对景物进行点缀,使景物更显风致。而在水墨山水画中,墨点多用来涂点树叶或是石头上的苔点,以丰富景致,增强山水画的韵味和生动性。一幅光秃秃的石画上如果用墨点出几许杂木或是花草,定可使该画生气顿生。可见,简单的几点在山水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教学生掌握简单的点笔,为绘画增添生气。

3)皴擦。皴擦分为皴和擦,其中皴是指用渴笔(笔枯墨少)和侧锋来描绘点、线,使其变化多端、组合紧密,以表现出山石、树木的质地和结构。而加皴要以山石的纹理为线索,用笔轻起重落同时留有空白。而擦是用笔对山石的下部或凹处进行擦拭,以凸显出山石的起伏和光感。在对山石进行皴擦时,除了掌握笔法外,还需注意墨法的运用。老师应该传授学生一些调墨的知识,告诉学生墨有浓淡干湿之分,而皴擦山石正是用淡墨对画进行擦拭,这个细节十分重要。所以,为了使学生在绘制山石时,达到起伏有致,层次分明,点线杂合,变化多样的效果,教师就应该多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画并详加讲解,使学生听懂、学透,并能运用于实践之中。

4)染。染即用淡墨对绘画初稿进行染色,以增强绘画的厚重感。染种类很多,高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几种简单的渲染、烘染、涂染、勾染即可。我国水墨山水画中的远山和江水分别是用淡墨涂染和勾染而成,这样一来,两者相交辉映,融为一体,创造出悠远空灵的意境,以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而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运用染笔时,就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染品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在讲解之后能运用一些简单的染笔来美化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绘制水墨山水画时就可以展图与说理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美学化,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山水画知识,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喜爱之情。

2.2技法的运用

经过教师的实物展示、精心讲解,学生对水墨山水画的绘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这时,教师就应该乘热打铁,让学生即兴画一幅水墨山水画,以考察学生对山水画技法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指出学生不足,让其加以改进。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亲自操作,并给与现场指导,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3弘扬山水画之文化

水墨画教学篇(8)

美术这门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其中,水墨画属于小学中高段的美术教学内容,也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画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水墨画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够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但在当下的小学水墨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让学生临摹作品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深入探究美术水墨画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水墨画的概述与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意义

1.水墨画的概述水墨画属于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作画的工具通常包括笔墨纸砚,其创作讲究气韵。水墨画总体的基调是黑色和白色,画面具有自然性、象征性以及单纯性。2.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水墨画属于中国画的一种,通过学习水墨画,学生可以增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同时,水墨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传统艺术的风貌与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通过学习、欣赏水墨画,学生可以逐步提升对美的认知,发展审美能力[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备创造能力是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未来学生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小学中高年龄阶段开展水墨画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使学生对美产生一定的感悟,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让学生在掌握水墨画创作技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符合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其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部分教师受以往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对于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成果的重视度不高。加之水墨画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美术课堂时间较少,学生难以有充足的练习时间。这也导致一些教师不愿意在美术课堂中开展水墨画教学。因此,落后的教学理念会影响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2]。2.水墨画教学方式单一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技能出发。然而,部分教师未基于水墨画与学生的特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仍然采用教师教、学生临摹的模式。最终,教师将学生临摹的效果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这种缺乏课堂互动的水墨画教学方式,难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技能与核心素养。3.美术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受以往教学思维的影响,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水墨画教学时以知识与技能的讲解为主,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未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导致部分学生被动地学习水墨画。在这种模式之下,一些学生对水墨画学习产生了不良情绪,这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对于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该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更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够将相对枯燥的水墨画训练变成具有趣味性的教学与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其对技能的掌握也能够得到深化。2.互动性原则高效的美术水墨画课堂往往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的。在以往的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占据主体地位。部分教师多注重传授学生绘画的技巧,却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这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因此,在优化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互动性原则,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欣赏、创作水墨画[3]。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让学生欣赏水墨画、创作水墨画,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学生了解水墨画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落实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优化小学中高段美术水墨画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水墨画属于我国的传统艺术,其不仅展现了自然美,而且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意识与人文精神。在引导学生学习水墨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水墨画的背景资料,创设相应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水墨画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如,《水墨人物》一课要求学生了解欣赏水墨画的方式,学会从水墨画的背景、人物等入手赏析作品,同时掌握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水墨画之前,可以先向学生阐述水墨人物画的相关背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刘国辉的《曲木家的小客人》为例,教师可以将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学生在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后赏析作品,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法,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对比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式。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基于自身学习、掌握的方法开展创作。这样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4]。2.融入合作探讨模式,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水墨画的特征,在课堂中引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启发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想法,增强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探讨作品,在此过程中提升欣赏能力,深入学习并掌握水墨画技巧。如,在《水墨画鱼》一课教学中,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水墨画表现鱼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调节墨色的浓淡,体会水墨画中鱼的灵动、清新。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探讨国画大师的水墨画作品具有良好画面效果的原因。有的学生说,因为大师创作所用的纸张特别;有的学生说,因为大师创作所用的颜料特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在宣纸和普通纸上滴墨、滴水,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宣纸的特殊之处。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墨色调配、笔墨技法、晕染、勾线等方面赏析水墨画作品,并让小组派代表阐述赏析结果,其他学生加以补充。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水墨画鱼的方法,提升创作水墨画的能力。3.融入绘画游戏,增强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在水墨画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欣赏、了解水墨画,还需要让学生积极开展创作训练。创作的前提是掌握绘画的技巧,水墨画创作中会运用到各种工具,如笔、墨、宣纸等。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技巧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其水墨画创作的质量。以往,部分教师在开展水墨画教学时,会让学生学习教师的绘画方式,临摹教师的作品,后期让学生自主训练水墨画技巧。然而,部分学生在自主训练技巧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较为枯燥,难以集中注意力,也难以提升训练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融入绘画技巧训练,避免使训练变得枯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把握水墨画创作训练的精髓。如,《花鸟小品》教学需要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和自主欣赏,了解花鸟小品的基本知识,体会花鸟小品的艺术情趣,提升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同时,通过绘画练习,掌握花鸟小品的绘画方法,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花鸟小品。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花卉之美是如何在笔墨的变化中展现的,在视频播放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并概括中国画的特点。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技法,让学生了解“墨分五色”的理念和墨色的变化对整幅画的重要性。在充分了解花鸟小品绘画的技巧后,教师就可以引入训练环节,让学生在观察吴昌硕的《菊石图》后绘画。在绘画时,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创作思路。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快速作画的游戏,让学生快速绘画作品,并为学生讲解绘画的技巧。通过游戏,学生增强了自信心、积极性,提升了对水墨画技巧训练的参与度。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对水墨画会逐步产生兴趣,甚至会将其发展成个人的爱好,这也有效解决了课堂上训练时间不足的问题[5]。4.融入生活联想,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水墨画的教学是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开展美术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让学生模仿或开展技巧训练,而要融入不同的方法,如融入生活联想,充分地开发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促进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全面提升。如,在《毛茸茸的动物》教学时,学生需要利用贴、剪、撕等方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纸张、废布片等进行平面造型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拼贴的方式,创作喜爱的动物,表现其特征。这能让学生在创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同时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让学生创作水墨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结合水墨画的绘画技法开展创作。在创作结束之后,教师也要合理评价学生,通过展示的方式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提升学生对水墨画学习的信心。结语水墨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特点,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水墨画的基础上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融入小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对水墨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另外,教师在训练环节也可以融入游戏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增强学生在训练环节的主动性,构建高效的水墨画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焱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趣味水墨画教学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162.

[2]贾鑫.小学水墨画创作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教育界,2020(36):43.

[3]蒋爱萍.小学美术课程中传统水墨画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4):2.

水墨画教学篇(9)

水墨画融和了诗、书、画、印等多种元素,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小学中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水墨,应当怎样开展水墨画教学呢?要使学生喜欢水墨画,画好水墨画,首先得从欣赏教学开始,通过欣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水墨画,水墨画要如何表现才算好。从而提高学生对水墨画的认识,培养起对水墨画特有的审美情趣,

要让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困难。

第一、水墨画的技法比较复杂,小学生的造型能力还比较差,要控制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同时注意对象的形态比例,对小学生来说很难。

第二、绝大多数水墨画作品都是成人对生活题材的提炼,或者是学习一些前辈大师的固定模式,这很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困难,久而久之对传统的水墨画感到索然寡味。

我在水墨画欣赏教学中,有时让看水墨动画片来,使学生迅速进入水墨的氛围之中。有时通过对实物和水墨作品的对比,让学生找到墨色变化所产生的美。如画竹子时,我先在教室中组织学生欣赏竹子的照片和不同的绘画作品,又带着学生到学校后的竹林中感受不同时段的竹子的特点,还让学生欣赏水墨画的创作过程。我常常现场示范,让学生亲眼目睹水、墨在宣纸上的渗透及变化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用焦、浓、重、淡、清构成水墨画独特的风格,才能让学生得到美的启迪和无穷的乐趣。

通过对水墨画的欣赏教学,我校3年级学生很快就喜欢上水墨欣赏,在欣赏中更深刻地了解了水墨画,喜欢上了水墨画,水墨画作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教师示范,教法灵活

中国水墨画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独特象征,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水墨画在小学美术课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是课时少,二是教学方法不好把握。小学美术教学具有启蒙性、趣味性、游戏性和审美创造性并行的特点。如何兼顾水墨画的文化性与小学生的儿童性,这是当前教师进行水墨画教学中应该探究的问题。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水墨画教学往往以传统方法为主,主要是让学生临摹名家或教师的作品,学习内容较单一,学生学习起来很枯燥。

三、减少束缚,自由创作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总是教师先讲述,或者出示范画,然后再让学生按要求去画。这无疑对幼儿掌握绘画的技能与方法是有利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学生往往以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为标准进行单纯的模仿,即便鼓励他们去想象,也无非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添画,这显然会限制学生的想象,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对画画的兴趣,只是为完成画画而去画画。 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方式,通过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来激发了创作热情,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我们总是先提出了一些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选动作,大胆想象,自由构思,独立作画。不要求他们画得很好,只要画得高兴就行了。

根据北师大版教材的安排,三年级的美术课就开始接触水墨了。虽然水墨课上起来很吃力,但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慢慢地形成了这样的教学模式:首先介绍水墨画的基本材料,继而通过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掌握笔法和墨色(粗细、干湿、浓淡),然后欣赏大师作品和学生作品。接着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画面,不一定要求画出具体的物体。刚开始学水墨画就应该让学生感受一下水墨的乐趣,我们不应该像要求成年人那样要求小学生。如果一开始接触就没有兴趣地画,以后学生会连工具都不带,就更别提让学生感兴趣,感知水墨的乐趣了。

减少束缚,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的思想更活跃,画出来的画面就会形式多样,比平时的绘画课更显得生动活泼,每个学生都很认真的参与。一旦画好了一幅作品,学生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并且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于是,学生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在此基础上再循循善诱,肯定会事半功倍。

我在教学《水墨游戏》时,结合二年级下期的《绘画游戏》,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白由挥运,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游戏结束后,再让学生运用《绘画游戏》中的方法,根据已有的图形,加以想象,完成了一幅有趣的画。然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添加这些图形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在快乐的活动中学到了技巧,培养了能力。

水墨画教学篇(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1―0121―01

小W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其注意力经常会被外界的动态变化所吸引,一堂生硬、平淡的美术课堂已然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水墨画教学是重要的构成部分,理想的水墨画教学能引导学生放松大胆地表达感受,帮助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笔墨和风格语言,让他们接触、了解、继承民族的传统绘画形式,对他们体会水墨画的精神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此,以小学生水墨画教学为例,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结合生活实践以及教学活动,使学生提升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一、在小学开展水墨画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具有美好的心理愿望和丰富的情感,同时具有较强的塑造性,而水墨画是一种以水墨为主的绘画形式,且初学技法简易,是一种民族特色浓郁的文化艺术,所以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水墨画在创作过程中独有的意境会在无形当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情感内涵,是高素质教育中最被师生及家长看好的一门教学课程。

二、创新教学方法

1.建立有趣的课堂环境

小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同时兴趣也是他们积极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因此建立有趣的课堂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教师在讲解《水墨花鸟》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简单的水墨画和不同品种、类型的花鸟进行展示,利用颜色鲜艳的图片和舒缓的背景音乐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了正确的用笔姿势和相关水墨画技法等基础知识后,可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在宣纸上进行作画,此时有的学生会利用水果当做动物的身体结构,还有的学生利用吹墨滴或是揉纸的形式吹出或揉出小鸟羽毛的纹路等。在教师评比作品后,可选出最具有个性的作品并给予奖励,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绘画的积极性。

2.结合生活进行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靠教师的教学理解是满足不了小学生的艺术想象需求的,且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对此,教师可以将课堂转移到大自然中,让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通过观察、实践、测量或是体验等,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绘画理解力。

例如,教师在讲述《水墨风景》时,可以将学生领到山野中,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给学生足够观察和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通过事物对照进行构图。此时学生会利用所学的丈量技巧把握实物在画中的尺度,并结合自己的完美标准加以修饰。这时有的学生会描绘刚发芽的树苗,还有的学生会将天空、花朵整体画到纸上,还有的学生会联想动画的形式,在树上添加一些想象中的动物动作等。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画作,在了解学生视角的同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从而给予及时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纠正复杂的心理和错误的画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代小学生的水墨画教学已经完全摒弃了传统教学中重模仿的教学模式,转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致力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教学生绘画河水时,可以让学生积极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河水形象,并说出自己与河水之间的小故事等。此时需要教师将相关河水的渐变或是阴影等相关绘画的技法教授之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绘画。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于河水的古诗词、音乐甚至海洋世界的描述等,充实学生的想象。此时有的学生会画出小镇内的河水,有的学生会画出鱼儿世界的河水,还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历画出带有纸船的河水等。同时学生运用到的画法也不尽相同,像点染、勾勒等,这对于学生水墨画的创新意识都有显著的提高。

上一篇: 心理健康课论文 下一篇: 工程会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