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示范创建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26 01:10:08

网格化示范创建

网格化示范创建篇(1)

市委提出三年内将建设成为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我区按照“夯实基础立长远、狠抓规范促发展、示范引领创特色”的整体思路,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局面。2015年,在城区率先成立6个基层食药监管所,监管重心下层到街乡和三峡物流园;全年共受理食品经营许可1860家;处理投诉194起;食品案件64起;监督抽检550批次;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率90%以上;30家学校幼儿园食堂(全区共32家)量化分级评定B级以上;采用批发市场个性版和零售市场通用版的方式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一票通”;完成视频式、橱窗式、隔断式等“阳光厨房”150家。通过开展各项示范创建工作,成功打造了3条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5家省级示范店、1个省级示范农贸市场,2条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4家市级示范店,14家量化评级A级单位,3家“最佳阳光厨房”;万达社区食药监管网格化“两网两员对接”工作代表市迎接了全国人大陈竺副委员长和政协刘晓峰副主席的调研;2015年,三峡物流园监管所被省食药监局授予“2015年基层执法规范化示范创建合格单位”;三峡物流园和宝塔河菜市场通过了省级示范农贸市场的考核验收;三峡物流园“双向四层次”的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模式在全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现场会上推广,三峡物流园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受任副省长点名表扬;参加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9个省(直辖市)的近600名执法人员观摩,现场反响热烈。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保障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领导小组。各街乡和区直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全区形成了上下贯通、组织严密的食品安全工作体系。

2、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了《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周密部署。4月27日,区委书记张鹏亲自组织召开了高规格创建推进会,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切实担负责任,全力推动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3、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区政府分别与各街乡和区直有关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将创建工作纳入考核内容,食品安全工作考核面达到100%。各街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落实了责任,分解了任务。

4、加大投入,财力支撑。区财政落实2015年食品药品监管经费331万余元,其中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监督抽检、应急演练、基层所建设等专项经费176万余元。

(二)构建网底,提升素质,务求实效

1、深化体制改革,夯实基层监管基础。2015年,我们进一步深化食药监体制改革,强调监管关口前移、监管力量下沉,充实基层监管力量、落实办公场所、明确事权划分,顺利完成四办一乡和三峡物流园6个基层监管所的组建任务,实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搭建起了“局+大队+监管所”的食药监管工作框架,形成了区、街道(乡)、社区(村)三级联动、专兼结合的监管网络,实现了监管工作的无缝对接。

2、依托网格监管,延伸基层监管触角。加强基层监管所和社区网格化工作衔接,做好两网两员对接工作,充分发挥网格员在食药监管、信息上报方面的作用,鼓励网格员在“一日双巡”中发现问题,上报信息,逐步建立完善网格员日常巡查、信息摸排及上报工作评价考核体系。

3、强化素质建设,提升监管队伍能力。区食药监局执法队伍主要由卫生、工商划转人员、新进人员组成,我们把培训作为加快队伍融合、提升人员素质的切入点,积极打造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监管干部队伍。一年多来,先后选派人员参与市级以上业务培训46批次182人次,有5名同志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国家注册审查员资格,在城区名列第一;邀请专家进行新《食品安全法》等集中培训5场次,召开案件交流分析会4场次,着力解决好一线执法人员“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有效提升了监管队伍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使改革后的新机构、新队伍迅速适应了新形势需要。

(三)宣传引导,强化培训,实现共治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完成了66个覆盖全社区(村)的食药科普宣传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在BRT沿线、夷陵大道沿线设置创建宣传栏100多处,组织开展12331食药投诉举报宣传日活动,提高了公众自我保护和参与监管的能力。区食药监局与区教育局合力开展开学第一课食药安全进校园和“五毛食品”警示宣传教育活动;在街乡联合开展食药安全进村居活动,区食药监局自编自演“食药安全伴我行”小品在四办一乡进行巡演,食药安全“五进”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以会代训,关口前移。先后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学校食堂、“四小”经营户食药安全法律法规培训1249人次。对重点环节实行预警在先,约谈三峡物流园冷冻食品批发业主24名,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引导落实主体责任。

3、广泛参与,社会共治。拓展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控路径,先后组建了胜利四路的离退休老人、万寿桥街办的团员青年、区直机关在职党员、杨岔路小学的学生等4支食药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延伸食药监管触角,这项工作在生活圈栏目和《中国医药报》上进行了报道。

(四)主动作为,强化监管,规范市场

1、严格审批,加强管控。严格按照行政审批流程和验收标准,严把“准入关”,筑牢第一道“防火墙”。2015年,区食药监局共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1350家,《餐饮服务许可证》510家。

2、投诉处置,规范及时。2015年,受理来自市长热线、行风热线、上门投诉、电话投诉等各类举报194起,其中生产环节11起,流通环节150起,餐饮环节33起。执法人员严格按照举报投诉案件处置规程全部进行查处,举报投诉人满意率100%。

3、监督抽检,提能增效。为了提高监管效能,我们将监督抽检作为重要的监管手段,以批发市场、超市菜场、城郊结合部等为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不断强化食品抽检在日常监管中的运用,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2015年全年流通、餐饮环节抽检计划合计542批次,截止目前完成550批次,不合格报告34份,针对不合格食品已全部开展后处理工作。

(五)专项整治,严格执法,铁腕亮剑

1、规范引领,“四小”见效。今年初,我区被定为全市“四小”整治试点区,我们以此为契机,加大整规提升力度,按照“一个街乡一条示范街、一个社区一个示范点、一个行业一个特色店”的创建格局,进一步明确大公桥街道打造妇幼周边婴幼儿奶粉销售特色街;万寿桥街道在万达金街开展省级示范创建;宝塔河街道着力促进面馆一条街的提档升级;街道打造白沙路餐饮一条街争创省级示范;伍家乡在小作坊的监管上取得突破;三峡物流园全力争创省级示范农贸市场。按照上述目标,我们在小餐饮整规环节“九个变换”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后厨“五个必查”,以示范街为重点,定制1000份外置化公示牌进行推广,引导消费者寻找笑脸就餐。在小摊贩整规环节,引进华丰美公司组建中央厨房,统一标准化餐车,统一配送食品,定点定时经营。在小作坊整规环节,将全区24家面条和8家固态化白酒小作坊作为重点加以管控,目前,已有1家小作坊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和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升级为面条生产企业,5家通过现场检查核发了《小作坊基本合格告知单》。在小食品整规环节,强化溯源管理,印制下发了5000本进出货台账,监管所和网格员加大日常巡查和监督抽检的户次、频次,实施更严格的监管,确保索证索票制度在我区落实到位。

2、严格执法,震慑一方。围绕重点时段、重点食品和重点区域,严厉打击食品经营违法行为,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食药安全、保健食品、肉及肉制品、面条加工、散装白酒、春季秋季学校食品安全、食用油、“五毛食品”、现场制售、重点品种等专项整治,检查食品经营单位2436家次,下达监督意见书922份。全年食品方面立案64起,结案55起,罚款到账50余万元,有效地净化了辖区食品市场秩序,树立了监管部门权威,保障了全区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城区食品安全工作必看伍家的良好态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基层监管所监管人员少,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业务用房和执法装备有待进一步完善。

3、诚信体系建设尚未完善,食品经营门槛不高,经营者素质不高,诚信度低,监管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6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这一主线,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指导、落实和督查,确保全年不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现状总体满意度在70%以上。

1、夯实网底,切实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抓好基层监管所规范化建设,努力三峡物流园所打造为部级“样板所”。加强基层监管所和社区网格化工作衔接,做好两网两员对接工作,不断完善网格员评价考核体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技能和监管水平。

2、加大宣教,切实提高全社会参与创建热情。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充分调动街办(乡)、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利用科普宣传站、LED屏、宣传栏、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大局,增进社会了解,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创建氛围,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重点,加强对基层监管人员、协管员、食品从业人员等的培训工作,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

网格化示范创建篇(2)

(一)全面抓实主体责任,层层抓好党建主业

一是落实管党职责。

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落实责任制是搞好党建工作的关键。自觉强化管党意识,认真履行管党职责,强化乡党委主体责任,每月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明确党建“三张清单”,细化责任分工,分解落实责任,今年乡党委书记领衔主抓的村级办公场所提升和“五小”工程、徐以新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党建项目已完成。全面抓实“三大主体工程”,紧紧聚焦大整风活动主题,认真开展村社组织换届“回头看”,落实村干部“红黄灰”三色管理考评,4名黄色村干部参加了“歇职教育”集中培训有效转化并恢复任职。

二是注重两项工作。

把意识形态和人才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今年乡党委书记主持乡党委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精心研究制定了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抓全年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积极做好人才工作,特别注重与乡土人才和乡贤人员的沟通,并做好人才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圆满召开了首届乡贤会,努力发挥各类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强乡壮村”行动,强化与卫生医疗专家对接,近年来,已对接6次,开展医务人员素质提升项目。

三是加大考核力度。

我们把村级共性工作基本分中基层党建工作分值提高到了15分。有效运用“三大指数”,紧密结合基层治理制定村党组织“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考核,印发“五项量化考核”规范各村基层党建抓落实。按要求开展村级党组织“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真考实考,以绩效考核促进基层党建层层抓,考评结果运用到村主职干部的绩效考核中。

(二)全面落实“三个全覆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组团联村全覆盖。

建立了“1+5+N”联村战团机制,全乡22名机关干部全部联系11个村、20个网格,担任村和网格的工作指导员。将“周二无会日”活动与组团联村服务紧密结合,联村成员深入农户、深入田间、深入工作,开展精准服务。二是网格支部全覆盖。将党建与全科网格进一步融合,重新调整网格划分,20个网格全部建立党小组,配齐一长三员,实行网格党小组长负责制,将信访维稳、邪教人员管控、社区矫正等综治工作及低保户、低收入农户等涉及民生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当中,达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团”的目标。三是党员联户全覆盖。全面落实党员联户制度,根据各村实际,科学安排党员联系4—10户农户,对于年长多病的老党员,不予安排联户,由村干部联系。通过四项措施切实压实党员联户责任,确保党员和群众“双知晓”,即:①由村支委会根据党员的便利情况安排联系农户,通知到每位党员;②每户家门口悬挂党员联户牌;③党员电话联系或上门走访;④由驻村干部和乡组织办以“电话+实地”抽查。在区级层面电话抽查中,我乡党员联户工作排名前列。

(三)抓工作创新,注入基层党建新活力

1、高质量推动了“两全”示范创建。分别谋划创建了“红色引岭”党建示范带、“茶香小镇”党建示范带这两条党建示范带以及对11个村下达了创建“双全”示范达标任务。乡党委结合实际分别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创建计划,建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围绕以“传承红色精神,建设秀美乡村”和“悠悠茶香,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产业富民”为创建主题,从人文、生态、产业等方面充分挖掘乡域内的红色传承和绿色发展的独特优势,创新推进“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示范创建工作。

2、改革创新优化了营商环境。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基础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升级“网格代办”,实行“全员代办”,各村一支“村小二”队伍,把村书记、村主任、村报账员、护林员、网格员全员纳入“村小二”队伍,方便百姓办事,为民服务零距离;推广浙江政务服务APP。充分利用全科网格员队伍,对后台审批人员、村级代办员开展业务培训,升级“网格代办”为“全员代办”统一协调、各方联动、统一督办、评价反馈,集民情,办民事,努力实现“无窗也办”。

3、党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有序推进了农房整体风貌。借助全科网格,以“村支部书记、村民主任必先拆,机关党员干部、财政供养人员及直系亲属带头拆,‘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成员及其他村级组织成员主动拆”的自拆模式为切入点,开展全域环境大整治、“一户多宅”整治工作,全面实现既定目标。二是火热开展了厕所革命。针对我乡简易厕所多,卫生状况差的现状,乡党委、政府狠下决心开展厕所革命,上半年全乡共拆除简易厕所500余座,彻底告别了露天粪坑和旱厕。并迅速规划补缺,设计建设“六美公厕”12座,对不达标的5座公厕进行改造提升。三是全面推行了垃圾分类履约承诺制度。乡镇乡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为抓手,利用网格管理和党员联户为手段,积极在全市率先推行“三定”模式力促垃圾分类“履约保证金”制度执行。通过“三定”模式有效助推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全面实现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目标。四是积极探索了当地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借助我乡传统茶叶产业既有优势,以“茶文化+茶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理念,通过茶园改造、茶文化推广、品牌提升等项目的实施,成立“茶香乡镇,康养福地”项目建设工作专班,成立茶叶协会,以抱珠龙村为基点,以政府投建和村民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做大做强乡镇茶产业。

二、存在问题

1、落实党建职责还不够到位。有时侧重于具体业务,虽然制定了责任清单,部署基层党建工作停留在一般号召和要求上,深入推进力度还不够。由于乡镇位于山区库区,部分村主职干部是住在城里的,两地走动的流动性就导致他们不能时时在村里,静心处理村级的事务。虽然今年组团联村工作有较大成效,但村主职党建职责落实层面还存在不够。

2、开拓创新不够存在短板。对部分党建工作习惯于照搬照抄、机械执行,党建工作思路还不够宽广,“拳头产品”还比较少,对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新问题思考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虽然这两年经过党建“双整”“两全”攻坚、“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的有力实施,党建工作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运行都比较规范有序。但是由于受历史、村经济实力不平衡等因素,制度执行方面、党员活动开展等存在薄弱环节,都亟待下一步健全完善。

3、党员品牌还不够响亮。虽然我们近年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积累了一些新经验,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形式单一,主要采取开会教育,活动载体还不够,从严管理的力度还不够,部分外出党员的管理还有所欠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缺乏有效引导,党员的品牌效应还没有得到很大发挥。如外出党员管理这张金名片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4、党员联户制度成效运用深度还不够。党员联户制度在2019年贯彻落实达到了一定的成效,每名党员都能较好地联系群众,

日常走访到位,积极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全域环境大整治、治危拆违等重点行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项目、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群众提供帮助还不够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还要向更深度纵深。在党员联户制度落实成果运用方面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党支部每半年通报一次联系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作为年终评议党员和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等。

5、村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受交通因素制约,从市区出发到集镇所在地开车要一个半小时,到各村普遍形成要半小时以上,最远的白岩村距离市区三小时路程。交通不便造成了“里面出不去,外面进不来”的发展瓶颈,资源出不去,项目进不来,以及人口老龄化、人才外流、水源保护制约产业等因素导致各村级集体经济底子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步伐不够快。如村企结对成效不明显。

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既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理论武装还不够、抓落实钉钉子的精神不够严格、以及村干部素质有参差工作创新意识不够等。

三、下步思路

1、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坚持抓党建的第一主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升党建水平。我将从自身做起,带头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定期召开党建专题会议,严格落实“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及议事制度。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职责,狠抓党员干部廉政警示管理教育。坚持党建示范。强化督促检查,对党建工作落实情况实行定期督查、定期通报。强化抓队伍,确保党建工作持续发力。

网格化示范创建篇(3)

(一)全面抓实主体责任,层层抓好党建主业

一是落实管党职责。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落实责任制是搞好党建工作的关键。自觉强化管党意识,认真履行管党职责,强化乡党委主体责任,每月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明确党建“三张清单”,细化责任分工,分解落实责任,今年乡党委书记领衔主抓的村级办公场所提升和“五小”工程、徐以新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党建项目已完成。全面抓实“三大主体工程”,紧紧聚焦大整风活动主题,认真开展村社组织换届“回头看”,落实村干部“红黄灰”三色管理考评,4名黄色村干部参加了“歇职教育”集中培训有效转化并恢复任职。

二是注重两项工作。把意识形态和人才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今年乡党委书记主持乡党委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精心研究制定了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抓全年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积极做好人才工作,特别注重与乡土人才和乡贤人员的沟通,并做好人才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圆满召开了首届乡贤会,努力发挥各类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强乡壮村”行动,强化与卫生医疗专家对接,近年来,已对接6次,开展医务人员素质提升项目。

三是加大考核力度。我们把村级共性工作基本分中基层党建工作分值提高到了15分。有效运用“三大指数”,紧密结合基层治理制定村党组织“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考核,印发“五项量化考核”规范各村基层党建抓落实。按要求开展村级党组织“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真考实考,以绩效考核促进基层党建层层抓,考评结果运用到村主职干部的绩效考核中。

(二)全面落实“三个全覆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组团联村全覆盖。建立了“1+5+N”联村战团机制,全乡22名机关干部全部联系11个村、20个网格,担任村和网格的工作指导员。将“周二无会日”活动与组团联村服务紧密结合,联村成员深入农户、深入田间、深入工作,开展精准服务。二是网格支部全覆盖。将党建与全科网格进一步融合,重新调整网格划分,20个网格全部建立党小组,配齐一长三员,实行网格党小组长负责制,将信访维稳、邪教人员管控、社区矫正等综治工作及低保户、低收入农户等涉及民生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当中,达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团”的目标。三是党员联户全覆盖。全面落实党员联户制度,根据各村实际,科学安排党员联系4—10户农户,对于年长多病的老党员,不予安排联户,由村干部联系。通过四项措施切实压实党员联户责任,确保党员和群众“双知晓”,即:①由村支委会根据党员的便利情况安排联系农户,通知到每位党员;②每户家门口悬挂党员联户牌;③党员电话联系或上门走访;④由驻村干部和乡组织办以“电话+实地”抽查。在区级层面电话抽查中,我乡党员联户工作排名前列。

(三)抓工作创新,注入基层党建新活力

1、高质量推动了“两全”示范创建。分别谋划创建了“红色引岭”党建示范带、“茶香小镇”党建示范带这两条党建示范带以及对11个村下达了创建“双全”示范达标任务。乡党委结合实际分别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创建计划,建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围绕以“传承红色精神,建设秀美乡村”和“悠悠茶香,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产业富民”为创建主题,从人文、生态、产业等方面充分挖掘乡域内的红色传承和绿色发展的独特优势,创新推进“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示范创建工作。

2、改革创新优化了营商环境。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基础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升级“网格代办”,实行“全员代办”,各村一支“村小二”队伍,把村书记、村主任、村报账员、护林员、网格员全员纳入“村小二”队伍,方便百姓办事,为民服务零距离;推广浙江政务服务APP。充分利用全科网格员队伍,对后台审批人员、村级代办员开展业务培训,升级“网格代办”为“全员代办”统一协调、各方联动、统一督办、评价反馈,集民情,办民事,努力实现“无窗也办”。

3、党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有序推进了农房整体风貌。借助全科网格,以“村支部书记、村民主任必先拆,机关党员干部、财政供养人员及直系亲属带头拆,‘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成员及其他村级组织成员主动拆”的自拆模式为切入点,开展全域环境大整治、“一户多宅”整治工作,全面实现既定目标。二是火热开展了厕所革命。针对我乡简易厕所多,卫生状况差的现状,乡党委、政府狠下决心开展厕所革命,上半年全乡共拆除简易厕所500余座,彻底告别了露天粪坑和旱厕。并迅速规划补缺,设计建设“六美公厕”12座,对不达标的5座公厕进行改造提升。三是全面推行了垃圾分类履约承诺制度。乡镇乡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为抓手,利用网格管理和党员联户为手段,积极在全市率先推行“三定”模式力促垃圾分类“履约保证金”制度执行。通过“三定”模式有效助推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全面实现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目标。四是积极探索了当地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借助我乡传统茶叶产业既有优势,以“茶文化+茶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理念,通过茶园改造、茶文化推广、品牌提升等项目的实施,成立“茶香乡镇,康养福地”项目建设工作专班,成立茶叶协会,以抱珠龙村为基点,以政府投建和村民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做大做强乡镇茶产业。

二、存在问题

1、落实党建职责还不够到位。有时侧重于具体业务,虽然制定了责任清单,部署基层党建工作停留在一般号召和要求上,深入推进力度还不够。由于乡镇位于山区库区,部分村主职干部是住在城里的,两地走动的流动性就导致他们不能时时在村里,静心处理村级的事务。虽然今年组团联村工作有较大成效,但村主职党建职责落实层面还存在不够。

2、开拓创新不够存在短板。对部分党建工作习惯于照搬照抄、机械执行,党建工作思路还不够宽广,“拳头产品”还比较少,对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新问题思考还不够深刻不够全面。虽然这两年经过党建“双整”“两全”攻坚、“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的有力实施,党建工作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运行都比较规范有序。但是由于受历史、村经济实力不平衡等因素,制度执行方面、党员活动开展等存在薄弱环节,都亟待下一步健全完善。

3、党员品牌还不够响亮。虽然我们近年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积累了一些新经验,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形式单一,主要采取开会教育,活动载体还不够,从严管理的力度还不够,部分外出党员的管理还有所欠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缺乏有效引导,党员的品牌效应还没有得到很大发挥。如外出党员管理这张金名片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4、党员联户制度成效运用深度还不够。党员联户制度在2019年贯彻落实达到了一定的成效,每名党员都能较好地联系群众, 日常走访到位,积极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全域环境大整治、治危拆违等重点行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项目、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群众提供帮助还不够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还要向更深度纵深。在党员联户制度落实成果运用方面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党支部每半年通报一次联系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作为年终评议党员和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等。

5、村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受交通因素制约,从市区出发到集镇所在地开车要一个半小时,到各村普遍形成要半小时以上,最远的白岩村距离市区三小时路程。交通不便造成了“里面出不去,外面进不来”的发展瓶颈,资源出不去,项目进不来,以及人口老龄化、人才外流、水源保护制约产业等因素导致各村级集体经济底子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步伐不够快。如村企结对成效不明显。

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既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理论武装还不够、抓落实钉钉子的精神不够严格、以及村干部素质有参差工作创新意识不够等。

三、下步思路

1、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坚持抓党建的第一主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升党建水平。我将从自身做起,带头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定期召开党建专题会议,严格落实“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及议事制度。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职责,狠抓党员干部廉政警示管理教育。坚持党建示范。强化督促检查,对党建工作落实情况实行定期督查、定期通报。强化抓队伍,确保党建工作持续发力。

网格化示范创建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农村、惠及农民为宗旨,坚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巩固、规范、提高、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监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涉药单位参与”的“两网”建设工作机制,确保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二、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整合药品监管资源,提升网络运行功能,使农村群众用药安全得到根本保障。实现100%的农村药品监管网络覆盖率,乡(镇)有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行政村有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为全县农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规范的购药环境,实现农村药品有效配送“进县到乡(镇)”覆盖率达100%,97%以上的行政村实现药品配送进村;药品配送质量保证签约率达100%;农村药品零售价格不断下降,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促进农村药品质量随机抽检合格率明显提高,农村假劣药品案件以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四)强化对农村药品购、销、存管理与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工作,乡镇药店全部安装药品购、销、存实时监控系统。

(五)对涉药单位监管和抽验覆盖率达100%,确保农村药品质量安全。

(六)积极配合医改工作,100%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70%以上的药品零售企业均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

(七)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监管,制定并落实药品使用质量管理制度,加大乡镇“规范药房”和村级“合格药房”建设,确保建设或改造验收合格率达70%以上。

(八)建立完善药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开展药品应急处置演练,提高药品应急处置水平,确保我县不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故。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1月15日—12月10日)。成立“两网”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两网”建设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开展“两网”示范县建设的各项工作,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2月11日—12月底)。开展“两员”培训,完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运行机制,对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的“规范药房”建设进行验收、复查巩固,对所有乡镇药品经营企业开展一次GSP跟踪检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开展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部署并开展全县药品安全状况调查,制发年度药品安全白皮书,安装动态信息监测网络,制作药品安全电子地图,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组织信用等级评估,建立涉药单位诚信档案,结合日常监管开展药品快检和随机抽验。

(三)督导验收阶段(2011年1月1日—3月31日)。对照省检查验收标准和目标责任状,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督导验收,对未达标单位限期整改。

(四)迎接评估阶段(2011年4月1日—4月底)。总结“两网”建设的经验,对“两网”建设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制定长效机制,巩固“两网”建设的成效,迎接省农村药品“两网”检查评估组的现场检查。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两网”建设高效工作协调机制

1、成立全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暨“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公安、工商、宣传、物价、监察、财政、质监、经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各乡镇也要成立“两网”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沟通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具体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如下: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乡镇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暨创建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工作;建立健全有关工作机构,加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和乡镇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落实好办公场所、相应设备、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暨创建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具体牵头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暨示范县创建工作,负责对全县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县卫生部门:负责开展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规范化建设,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取缔黑诊所;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将正规渠道销售的国家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县工商部门:积极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等部门,对非法行医卖药、药品不正当竞争、药品违法广告等行为进行查处。

县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暴力抗法案件,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等部门打击非法行医卖药行为,负责维护重大事件现场秩序,保护公共安全。

县物价部门:负责对全县涉药单位的药品价格进行监督管理,依法对涉药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案件进行查处。

县财政部门: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规定做好有关创建资金安排。

县监察部门:协调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县效能投诉中心抓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和创建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工作的督查。

县委宣传部:负责做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暨创建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

县质监、经贸等其他部门和单位也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2、各乡镇要将“两网”建设总体要求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统筹规划“两网”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政府将对各乡镇“两网”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管理。

3、各乡镇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并做到“八个有”: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基本的办公设施、有工作人员、有机构牌子、有制度、有工作手册、有记录本、有资料档案。

(二)强化功能建设,充分发挥农村药品监管网络作用

农村药品监管网络要从形态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突出“一网多能”、“一网多用”,将药品监管和食品安全监管结合起来,强化协管、宣传、协调,重点发挥协管员作用,着力构建以乡镇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村级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以下简称“两员”)为主体的农村药品监管长效工作机制。

1、强化队伍建设机制,优化“两员”结构。每个乡镇明确1名乡镇分管领导主要负责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工作;每个行政村明确1名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员主要负责日常药品监管信息工作。

2、强化教育培训机制,高效系统组织“两员”培训。制定“两员”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现场示范、交流学习等方式指导“两员”开展日常协管,切实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3、强化互动工作机制,实现专业监管人员与“两员”的互动。定期组织“两员”以各种形式开展活动,参加日常监督执法,药监执法人员分片负责与“两员”定期联系,促使其真正发挥协管作用。

4、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两员”动态管理。各乡镇要对“两网”建设给予工作经费支持,协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和完善“两员”工作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制度,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对成绩显著的协管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能发挥作用的人员及时调整,充分调动“两员”的积极性,使其有动力、有活力、有效果。

5、强化电子化监管机制,初步达到对涉药单位有效的电子网络化动态监管。乡镇药店全部安装药品购、销、存实时监控系统,形成覆盖全县药品动态信息监测网络。

6、强化无缝监管机制,实现监管无盲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制作县内涉药单位数据库和电子地图,每年对涉药单位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要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对经核实后的举报投诉事项的查处率达100%;要提升执法人员的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三)实施科学监管,进一步强化农村药品供应网络配送功能

1、明确配送主体。积极引进药品质量体系完善、信誉良好、管理规范、药品价格合理、新农合药品目录品种供应保障有力、配送及时的药品批发企业参与我县农村药品供应。

2、鼓励和引导药品集中配送向农村延伸。药品批发企业与农村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签订药品质量保证协议率达100%,确保农村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采购药品行为规范、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3、认真开展农村药品购销渠道清理检查。结合实施药品放心工程,依法查处违法购销行为,对向我县配送供应药品的企业及其销售人员登记建档。认真开展药品经营企业GSP跟踪检查工作,提高药品管理水平,确保药品经营企业100%符合GSP要求。

(四)实施惠农工程,推进“规范药房”建设

1、农村医疗机构药房建设要做到“七个规范”,即:涉药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制度统一、药橱药柜卫生整洁、药品摆放分类规范整齐、购进票据保存完好、验收记录规范完整、一次性用具规范处理,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农民群众就医用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各乡镇“规范药房”建设要以一村一个新农合医疗点为重点,每个行政村要因地制宜,优先将新农合定点村卫生室作为“规范药房”达标样板进行建设。新建和改造的村卫生室(所)在设计上要有所超前,达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值班室“五室”分离。具备条件的新农合医疗点和诊所的“规范药房”有计划逐步安装空调,实行电脑化管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与药品监管信息网络对接,实现全县药品网络信息化动态监管。

3、农村药品经营企业要以新农合为契机,积极改善经营条件,严格按照GSP要求规范操作,降低药品价格,提升药品质量。

(五)加大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农村药品市场健康发展

1、建立涉药单位电子监管档案(数据库),健全涉药单位信用信息征集、信用分类评价、信用管理、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实行不良行为记录、警示、公示制度。

2、建立和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建立涉药单位诚信档案和数据库,将涉药单位纳入安全信用分类登记管理,切实增强管理人员的守法诚信意识,引导并推动涉药单位信用体系健康稳步发展。

(六)强化“两网”建设宣传,大力营造示范县创建氛围

网格化示范创建篇(5)

截止目前,全市40546家“十小”单位,整规覆盖面达到100%,累计完成整规40537家,规范率99.98%,实现了全市总体规范率98%以上的目标要求;全市119个乡镇(街道)的“十小”行业规范率全部达到98%以上的工作目标要求,乡镇(街道)整规任务完成率为100%;已顺利完成省政府确定的“两个100%,两个98%以上”的目标工作任务。经过整规,全市“十小”行业的规范率已达到98%以上,其中“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药店”、“小音像/网吧”、“小农资”、“小菜场”、“小客运”、“小美容美发”、“小液化气供应点”等9个行业规范率达到100%;“小餐饮”行业为99.9%。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统筹协调,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责任体系

一是统筹组织领导。2014年全省部署开展整规后,我市成立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26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十小”行业整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10个专业整治组及宣传信息组;各县(市、区)政府、责任部门和综合试点乡镇也相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整规工作的领导,同时健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全面规范、长效巩固、转型发展”和“百镇百街”示范创先整规目标。

二是统筹工作机制。首先,落实责任机制。市政府及时出台文件,将“十小”工作内容列入各县(市、区)政府工作年度考核目标,将目标任务逐项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并落实“十小”整规的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新闻制度、投诉举报制度、联合执法制度、督查检查制度、考核考查制度等七项工作制度,以制度保障整规任务顺利进行。再次完善整规网络。建立市级-县级-乡镇-村居的整规组织网络和联系制度,真正把整规责任扎根落实到各村居和各“十小”经营单位。

三是统筹组织部署。做好动员部署。我市每年召开全市“十小”整规工作动员大会,学习传达省“十小”整规工作会议精神,总结通报上一年度整规工作情况,部署当年度的整规工作任务和要求。做好计划部署。每年都有“十小”整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要求开展整规工作。抓好层层落实。每年与各乡镇街道、部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内容,明确责任目标,把整规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重点推进,持之以恒,深化整规工作

一是结合重点工作抓整规。质监部门立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实行两个“小”一起抓(小作坊、小企业),推广五种模式(专业合作模式,龙头带动模式,协会推动模式,股份联合模式,区域集中模式),有力规范小作坊生产经营。工商部门通过“三个一批”抓示范:即打造一批示范街、扩面一批示范店、评定一批星级店,推进小食杂店整规;制定《农村放心店配送企业规范准则》,规范配送环节;建设“三网一制度”,开展市场名称登记和市场经营户主体资格登记“二项登记”,推行小菜场“商品准入、快速检测、信用记录和卫生保洁”四项制度,提高了整规工作的实效。卫生部门在全市小餐饮行业实施量化分级、分类管理,构建小餐饮诚信体系建设,从证照、人员、软、硬件设施等9个方面,对小餐饮店进行定期、全面的综合评价,作出卫生状况良好、一般或较差的评价结论,向消费者公示。农业部门大力推动“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统一服务”的“五统一”小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努力构建以“农资进货和销货发票、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为主要内容的“二票一卡”农资质量可追溯机制,形成全社会生产、销售、使用放心农资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药监部门免费为小药店安装系统软件,实现药品购、销管理的全程监控,开展“八小时外”巡查和不定期的暗查暗访,打击违法药械店堂广告。商贸部门努力探索“连锁经营”路子,推行小美容美发整规标准化;积极创新整规方式,开展龙头企业帮扶放心示范美容美发店连锁下乡活动,扩大整规效应。文广部门加强“文化执法”,开展“扫黄打非”集中整治行动,净化社会环境。公安、交通部门不断完善镇、村、企三级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加大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客运车辆更新,改善客运的硬件设施,改善候车环境,提高乘车条件,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建设部门突出“三抓三规范”,一抓经营许可规范源头,把好燃气市场准入关;二抓站点布局规范建设,大力实施“城区重新建,村镇重整合提升、所有站点重安全规范”的整规工作思路;三抓内部管理规范运行,制定《供应站建设标准规范》和“八个一”管理标准;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小液化行业整规。

二是利用重点平台抓整规。我市充分利用每年平安创建、文明创建等活动契机,着力推进整规,核心区域多次组织“十小”牵头部门开展“十小”行业联合检查、专题督查,并以“百镇百街”示范创建培育对象为核心,发出近500份倡议书,努力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城市环境。与此同时,还进行文化市场整治、“交通安全村”创建等相关活动,突出对“十小”整规相关内容的考核,以此提升行业形象,展示“十小”行业整规成果,提高“十小”整规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落实重点措施抓整规。一抓底数信息,动态建挡。建立起条块一致、完善清晰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监管档案,基本情况录入信息平台,实现了整规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对整规进度实行动态监控。二抓督查暗访,强化整改。我市每年定期开展全市性条块结合的督查,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巡查抽查、联合执法,三年来,市政府共组织开展督查暗访11次,督查乡镇154个/次,督查十小生产经营单位770余家。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45人/次参与检查,发现并整改落实问题600余个。三抓“回头看”,巩固成效。开展以“五查”(查行业标准规范执行、整规覆盖面、群众反映、长效机制建立运行、监管责任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回头看”工作,重点强化对三年整规成效巩固、“百镇百街”示范创先工作情况的检查,及时查纠整规后的“反弹”、“回潮”现象,促进业主边查边改,进一步巩固整规成效。

(三)整规创新,强化机制,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我市坚持整规创新,强化工作机制,制定政策帮扶措施,做到监管和服务相结合,鼓励、引导、支持“十小”业主自觉整规,着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整规创新中,小作坊创新发展了“四轮驱动、八制配套”的业主主体责任落实工作和“分片管线促企业”的“三基四化”(即:基本网、基础库、基层所,网格化、动态化、一体化、精细化)区域监管机制;小食杂店推行“经营有证照、管理有制度、销售有台帐、服务有承诺、日常有管理”的“五有”管理模式;小餐饮利用基层卫生监督协管网络,形成“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问题”三个重点进行分类整治的工作机制。小农资形成了“一套设备、两个数据库、三个平台”的农资监管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的四化整规机制。小药店严格落实了“执业有许可、从业有资质、购进有记录、场所有区分、储存有条件、管理有制度、无假劣药品、无违规经营、无违法广告”的“六有三无”工作制度。小美容美发形成“部门联动、区域互动”的工作机制,提高了规范化。小网吧/音像店通过整规提高了服务管理、技术和安全防范、处置水平。

(四)示范创先,树立典型,扩大整规社会影响

一是搞试点带动。制定“十小”试点标准,分地区、分行业在试点乡镇确定“十小”示范点127个,以点带面加快全市整规工作。二是搞先进评比。每个乡镇(街道)建立一条示范街(路)和示范区(村/社区),先后确定20个示范乡镇(街道)、30个示范街(区)和201个示范点,给予授牌和通报表彰。三是搞示范创先。全市完成县级34个示范乡镇(街道)、44个示范村(社区);市级21个示范乡镇(街道)、23个示范村(社区)、商业街的考评工作,并完成了6个省级示范乡镇(街道)、6个示范村(社区)、商业街的推荐工作。

(五)营造氛围,强化宣传培训,提升公众质量意识

一是宣传整规成效。市政府每年召开十小整规新闻会,向社会通报“十小”工作整规情况,当前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安排;各级各部门大力开展“十小”整规宣传,使“十小”整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营造工作氛围。各地、各部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编发简报、印发资料进行广泛宣传,浓厚整规氛围。三是宣传标准规范。我市坚持整规与宣传培训同步实施,重点围绕“十小”行业质量安全形势要求和《食品安全法》实施开展培训,三年整规期间,全市各地累计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000余期,培训人数达91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

网格化示范创建篇(6)

1.构建监管长效机制。创新“三员一评”网格监管机制,强化工商所网格责任员、包靠科室网格协管员、分管领导网格督察员责任落实,加大班子成员点评促改力度,促进了监管到位。建立政府牵头、工商考核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放心社区、无传销街道创建机制,实行证照管理、高危行业治理、打击“两虚一逃”等部门联席会议和传销监管“一书一纸一帐两表”、农资监管“两帐两票、一书一卡一备案”等长效机制,实现了监管流程化、长效化。

2.实行食品“四化”监管。建立岗前、岗中、年检、违法四节点常态培训机制,推进教育引导常态化;建立一户三档机制,即每户食品业户各建一份登记、监管静态和动态档案,推进巡查监管痕迹化;建立红黄蓝三级风险监管机制,推进执法检查分类化;建立部门信息抄告机制,推进整治综治化。共培训业户2600户次,建立“一户三档”1800份,联合开展综治行动7次,市政府网站、市区食安办简报推广分局做法。

3.推进执法规范高效。以规范执法和提高办案质量为目标,多次召开规范执法和阶段调度会议,制定执法办案指导意见和下达各类型案件指导计划,与检察院、公安建立办案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大要案件领导小组,创新实行法制机构提前介入的“三段式”办案监督制度,提高了执法效能。所办案件未出现行政复议和诉讼。

二、强化质量提升,全力服务发展

1.打造高效维权服务。积极构建“一体多翼”网络维权格局,“一体”即分局“真情刘璐工作室”,今年与区法院实现了网上诉调对接;“多翼”即工商所基层网络维权工作室,与“真情刘璐工作室”联动协作,提供便捷网络维权服务。加强全区大维权建设,组织消费维权服务联盟开展维权活动22次,处结消费纠纷3600余件。中消协主要领导视察分局并题词“维权先锋”。

2.优化登记审批服务。实行窗口十项规范服务和集年检、走访、引导、解困“四位一体”的年检服务,针对不同主体提供相应“登记提交材料指南”,推出一机双屏、叫号等待、满意度评价等人性化措施,新设城区三个所合用的综合业务厅,做到统一受理、统一审批、统一发放证照。开通变更登记绿色通道,引导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公司转为股份制和集团发展。新登记业户4300户,引导99户转型升级,新发展股份公司和企业集团6家。

3.加强个性帮扶服务。牢固树立“主动、全员、需求、规范”服务理念,实行结对包靠、协调推介、走访帮扶等个性化服务。新创著名商标4件、“守重”企业9家,联合人民网开展了“守重”企业宣传活动,协助豪杰公司争创为全国先进民营企业,并获任中个协常务理事,协同市局、区里做好部级广告创意产业园招商服务和迎接了总局视察、全省广告会议。将个私协党总支升格为党委,新增10个企业党支部,组织开展“挂牌经营、反哺社会、亮诺践诺”和银企对接活动,助企解决难题520个、融资3亿元,为群众办实事800余件。

三、深化自身建设,外树良好形象

网格化示范创建篇(7)

2、“雪亮工程”。县“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乡内布点95处,目前视频监控已全面完成立杆、布线、监控盒、摄像头安装、取电、补光源安装等工作。因电信公司工作不力,我乡终端没有安装妥当,无法开展调试工作。我乡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40余万元将较场、虎形山二个村作为自主建设视频监控的试点村,两村共安装摄像头115个,采取村上筹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建设方式落实“雪亮工程”。目前两个村的“雪亮工程”已基本完成,已经进入网络接入调试阶段,预计9月上旬全面完成。3、网格化服务管理。我乡全面实行综治工作网格化管理,乡村建立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全乡按村常设干部职数划分了76个网格,各网格均建立了网格微信群,全乡共建立网格管理微信群77个,网格成员入群率80%以上。目前我乡网格信息基础数据采集已经完成,目前网格数据录入人口为38145人,房屋10142栋,但数据完整率不高,人口数据完整率为31.6%,房屋数据完整率为10.8%,8月22日我们对网格数据维护工作进行了再安排,要求到10月底,人口基础数据完整率达到90%以上,房屋数据完整率达到85%以上。后段将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台帐系统,将网格内各类动态情报信息录入网格化管理平台并交办至相关责任人,网格办事全面运行。

二、扫黑除恶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乡召开了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组织村干部、第一书记、全体机关干部参加分水乡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会,组织学习《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等法律知识,对全乡的扫黑除恶工作进行部署、落实,上半年各村均召开了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做详尽的贯彻落实。8月21日我乡召开党政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8月22日召开乡党政负责人、一书记、支部书记、驻乡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下半年扫黑除恶工作安排部署会议,要求各网格结合下半年民调大走访工作,将扫黑除恶基础知识资料发放、宣传到位。

我乡充分利用宣传标语、横幅、村村响、微信群等深入广泛宣传,全力做好“扫黑除恶”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氛围。上半年向全乡每户群众发放了一封信、宣传折页、举报信封等宣传资料共32000余份,下半年安排发放扫黑除恶基础知识11000份,在全乡主要道路和各村显著位置悬挂横幅35幅,设置LED宣传屏一个,对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工作的意义、打击重点进行宣传。

我乡设置了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畅通了信息渠道,安排专人登记处理涉黑涉恶线索,对线索收集登记处理有台账,对线索摸排到位、深入。同时依法严厉打击黑恶犯罪案件,今年以来我乡收集涉黑涉恶线索3条,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2人,一名犯罪嫌疑人在追逃中。

我乡对重点人群进行认真梳理检查,坚决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确保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分水乡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由党政负责人牵头,组织派出所人员、驻村干部、相关负责干部对所驻村、分管领域、重点群体开展“问题”和“苗头”的双重梳理和摸排,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清晰,切实为社会大局稳定“保驾护航”。

三、民调走访工作

县委会议后,我乡于8月21日召开党政负责人会议,8月22日召开党政负责人、一书记、支部书记、驻乡单位负责人参加的2018下半年民情大走访活动部署会议。会议要求全体机关干部按照网格,深入全乡开展大走访活动。一是实行挂牌走访。二是解读群众满意度问卷。三是进一步掌握群众家庭情况、反映诉求,如实的登记民情记录本。四是要遵守群众工作纪律,确保出勤到位、走访到位、宣传到位。9月10日前全面完成第一轮走访和“平安示范家庭”评选工作,将问题集中梳理交办,9月20日启动第二轮走访,将收集的问题、意见解决到位并开展好引导答题工作。

我乡在2017年“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平安创建示范家庭”评选工作,对“平安创建示范家庭”进行贴牌和物质奖励。每个季度每个村民小组召开会议,投票评选出1户平安创建示范家庭,发放奖状;每个网格组织会议评选1户平安创建示范家庭,发放纪念品;每个村组织会议评选1户平安创建示范家庭,发放纪念品;乡组织会议评选4-5户平安创建示范家庭,发放纪念品。

四、信访维稳工作

今年我乡根据实际制定了《分水乡2018年信访维稳工作方案》,并下发到党政负责人及各单位负责人,要求各责任领导和单位必须密切配合,高度负责,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针对信访重点、涉军群体及重大突出不稳定个人均进行了严格的稳控交办措施,分别落实了责任领导、稳控责任人和具体的工作要求。通过全面摸排并对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化解,现阶段我乡比较稳定。

根据乡综治委的安排,我乡各单位紧密配合,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无缝工作格局。由联点干部分村对特别困难户、重点稳控对象上门进行慰问、探望,并做好疏导工作,对确实在生产生活上有困难的,及时、就地解决。

目前各类“维权”群体、重点事项、重点人员稳定情况:

1、涉军群体。我乡根据实际,对重点人员严格落实“五包一”措施,对挑头及重点人员赵德麟、彭安东、熊典坤、左德华、肖伶红、赵声海、肖经和、胡春初、朱先坤、颜佰元等实行多措施安抚和监控,坚决防止“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发生。

2、三线民兵群体。我乡涉及人员较多,目前没有牵头人员,暂时比较稳定,我们正在密切关注。

3、国土临雇人员。已经做好工作,比较稳定。

4、三师群体。基本做好工作,暂时稳定。

5、离职计生专干群体。卫计部门正在摸底调查,政策回复前比较稳定。

6、防疫员群体。基本做好工作,暂时稳定。

7、原电影放映员及农机退休人员群体。比较稳定。

8、分水乡城乡统筹示范小区。拖欠农民工工资及材料款一事,由于涉及的人员、事项较多,我乡正在积极组织调查,做好稳控工作,我乡内人员比较稳定。

网格化示范创建篇(8)

数字校园是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为手段,强调合作、分享、传承的精神,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教育环境。这种新型的开放式教育环境提供了适应学习者个性化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多种媒体组合的学习资源,能够创新地运用和创造资源。数字校园环境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的服务下,强调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开放。

2.数字校园的重要作用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以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校园数字化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建设数字化教学、科研与管理环境。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工作全过程中,运用宽带、交互性和专业性的局域网络实现数字化教学及学校办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3.数字校园的组成

数字校园的建设包括校园基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校园应用系统的建设。校园基础化信息环境包括校园网络化环境、基本的信息化终端建设、数字教室的建设。校园应用系统应包括基础应用系统和功能应用系统。

二、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背景和理念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和浙江省都曾实施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浙江省曾前后共开展了三批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实施工作,杭州市共有11所部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76所浙江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通过实验工作,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使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向兄弟学校和社会起到了较好的辐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物联网、泛在网络、微视频教学、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学习力等新概念、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新的阶段,这是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

根据《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导意见》的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我们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基本的理念为:通过实施《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来普遍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整体水平,以“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式来实施“数字校园示范工程”,让新技术、新理念在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率先实验研究,促进实验示范的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实现创新发展。

三、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总目标

1.指导思想

按照《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和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快杭州市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我市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设总目标

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形成数字校园示范建设体系,建成8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建成25所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学校引领、带动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设施的作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

四、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是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的重大探索与创新。为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下原则和要求: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在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市教育信息化实际情况,制定出中小学适用的《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依据《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统筹规划,合理创建,分类指导。学校应根据各自办学类型、办学定位和办学实际,根据省市两级有关数字校园创建指导意见,制定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计划和方案,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

2.突出应用,强化特色

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育人为本,以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数字校园建设应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统一设计和建设,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注重对学校核心和特色工作的支撑与引领,服务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优化整合,适度超前

数字校园建设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适度超前。依托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环境,努力实现对学校现有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建构一个以学校应用为中心的数字空间,实现校园内部、校园与区域、校园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数据和资源授权的共享与交流,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建设的投资效益。

五、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步骤

成立“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小组”和专家组,组织力量制定《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筹备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2年:根据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创建的进度,启动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筹备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3年:做好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中期督查,继续执行市级第一批示范学校的建设。启动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4年:完成第一批市级示范学校建设并进行验收,做好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中期督查,继续执行市级第二批示范学校的建设。

2015年:完成第二批市级示范学校建设并进行验收。做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创建的总结工作。

六、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遴选程序

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遴选采取学校申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核推荐、杭州市评审立项、学校实施、经市验收合格后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的方式进行。

1.申报

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建设由学校根据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及当地教育发展和教育信息化规划申报。申报学校根据学校类别,依据《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进行建设和自评,自评达到合格方可申报,填写《杭州市数字校示范校园建设申报表》和示范建设方案,并附自评报告,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核。

2.推荐

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申报材料,组织专家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建设方案进行检查、评估。根据分配的市级示范名额,推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

3.评审

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评审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各区、县(市)和直属学校申报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经审核初选、专家实地考察、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市教育局公布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

4.验收

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建设期满后,由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根据学校示范建设方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

七、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是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科学创新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1.加强领导,确保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顺利实施

市教育局成立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强对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创建过程中指导和落实情况的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专家组,研究落实本地区的数字校园示范创建方案,切实把数字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领导,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有效推进。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学校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目标工作责任制,切实担当起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2.加大投入,切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将数字校园建设、运行维护和创建工作经费纳入教育事业年度预算,并设立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3.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效益

各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数字校园”的管理和应用工作,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经验交流和考核评估等形式促进数字校园的应用,重大活动要求做好相关活动记录、工作台账、宣传报道等工作。

(1)建立工作年报制度。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要严格按照建设方案要求,落实项目,每年6月底前要将上一年度示范建设进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教育主管部门。

(2)建立督查制度。各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督查制度,督促学校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市教育主管部门将组织专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按计划实施,建设成效显著的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给予通报表扬;对于未按计划完成示范建设,或者成效不显著的,责令其整改,延期一年后仍未能完成整改、通过验收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资格。

(3)建立验收制度。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期满,市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时,将根据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学校申报的实施方案,重点检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实情况,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中所发挥的效益,以及经费使用等情况。市级示范学校验收合格后,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

网格化示范创建篇(9)

1、各县区统计局要积极指导基层创建单位对照创建标准,制定今年创建工作目标,分解创建任务,查漏补缺,制定并落实积极整改措施,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际成效。各县区统计局(含市开发区,下同)4月15日前制定本地区“双基”建设年活动计划并上报市局。

2、按照县级统计局“达标在今年”的统一要求,我市尚未达标的县级统计局(含部级开发区统计机构)必须加快创建进度,在今年9月份之前向市局提出预验收申请,市局将在接到申请后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现场预验收工作。预验收合格后由市局统一向省局申请现场考核验收。

3、本着随时达标随时提出申请验收的原则,各县区统计局要按照省级创建标准,做好对乡镇(街道、园区)规范化创建的指导和初步检查验收并上报,经市局验收后合格后由市局统一上报省局;各县区统计局和市局相关处室要按照省级创建标准,做好对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创建的指导和检查验收。争取今年累计完成验收不低于50%。省局按季度接收达标推荐名单,做好材料复审,对其中申报示范(由申报单位填写示范特色表提出申请)的单位进行抽查。

4、各县区统计局要建立乡镇(街道、园区)统计规范化建设实时台帐(附表一),并适时作出更新完善,制定创建计划序时进度表(附表二);各县区统计局、市局各相关处室建立联网直报企业统计规范化创建情况序时进度表(附表三),加强创建进度监测和督促。要及时监测评估基层统计机构规范化运作现状;做好对园区统计规范化的专题调研,对创建进展滞后的乡镇(街道、园区)制定推进措施。

二、组织好全员参与规范化创建工作

主要任务是:根据“我是规范统计岗”活动要求,深入推进规范化创建,改进业务流程,健全质量保证机制,规范统计管理行为,促进更多的专业岗位实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的要求。

1、各创建单位要以贯彻《省统计数据全程质量管理体系(2013)》为重点内容,认真分析现状,攻克薄弱环节,组织全员能力培训,深入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和业务制度,提升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以联网直报专业为重点,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争创统计质量管理先进科室,并将创建成果及时上报市局。

2、市局将在各地区、各单位开展岗位创建基础上,总结推广成效显著的做法,树立基层统计规范化管理示范群体;市局负责接收各地区、各单位开展岗位创建好的做法和经验介绍并负则推荐参加省局组织的“规范统计岗”创建成果评比活动,获奖的将列入县级统计规范化达标验收考核加分项,作为示范特色内容之一。

三、做好创建特色示范交流工作

主要任务是:根据“我的特色我展示”活动要求,发挥规范化创建典型示范作用,推广先进经验,带动面上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1、各县区局、市局相关专业要及时向市局政法处上报开展规范化创建的部署、动态、成果和经验,以便统一推荐到省网“统计双基建设年活动”专题栏目展示、交流、评优。

2、市局初步定于5、8月份组织举办2场基层规范化创建现场示范推进会(拟定于东海、灌南,详情另行通知)。经验介绍和示范特色展示内容包括:县级统计局组织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的部署和措施(局长专题报告)、乡镇(街道、园区)统计规范化创建成果和联网直报单位创建成果现场观摩。各县区统计局要积极培育规范化创建先进典型,总结、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形成学习示范争创示范的创建氛围。

3、市局组织评定2013年度县级规范化创建示范单位(4家)、乡镇(街道、园区)统计规范化创建示范点(15家)、企业统计规范化示范点(50家),总结交流规范化建设创新成果,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示范单位评选。市局还将重点加强对各类开发园区(省级及省级以下)统计规范化创建的指导帮助,促成全市园区成功申报省级示范点不少于5家。

四、做好统计规范化宣传工作

主要任务是:按照统计宣传“四进四有”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理念,形成全面推进统计规范化运作的声势和氛围,创造了解统计、关心统计、支持统计工作的社会环境。

1、各创建单位要制定全年宣传活动计划,落实以统计知识普及、统计法律法规、统计改革和统计规范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力争做到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页面。县、乡级统计部门要及时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统计规范化建设目标任务、本地区创建规划和进展情况,争取必要的支持。

2、市局在十月底前开展一次优秀基层统计宣传作品征集评比活动,并择优推荐参加省局评选活动。

五、组织为基层统计规范化创建提供服务

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统计局“加快建设服务型统计”的部署,认真落实“三解三促”要求,结合岗位职责指导规范化创建工作。

1、各县区统计局领导和业务人员,要结合岗位职责,找准对象,创新手段,深入乡镇(街道、园区)、社区、村落和企业统计人员中调研,了解基层统计工作现实困难,从调查对象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如作一次培训,办一件实事,改进一个环节,解决一个难题,发挥统计在管理中一个功能作用,等等)。局领导和各科室不少于1次,要有调研主题、调研报告和解决方案。

2、市局将在年内组织对有效服务调查对象的实践探索成果进行交流研讨,并负责向省局推荐优秀成果参加全省交流。

六、做好考核评价和总结表彰工作

主要任务是:对创建单位“双基”建设年组织工作进行专项全程考核,实行目标责任评价;认真总结推广基层规范化创建的创新工作思路、新鲜经验和重要成果,表彰先进,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网格化示范创建篇(10)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提升基层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完善监管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基层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创建目标及标准

按照试点先行、三级联创、逐步推开的要求,力争年内创建成为市级药品安全示范县,用2-3年时间,成为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全面提升我县用药安全水平。根据上级要求,药品安全示范县应符合以下标准:

(一)创建活动列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药品安全监管职责明确,经费保障到位,考评制度健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县、镇、村三级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对辖区相关部门和镇(街、区)政府(办事处、管委会)药品安全工作考核达到100%。

(二)创新药品安全监管手段,全面实施药品监管数据库管理。建立基本药物生产品种监管档案和经营企业数据库;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镇(街、区)政府(办事处、管委会)驻地以上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电子监管覆盖率达到100%。

(三)建立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药物滥用监测体系,广泛开展药物预警宣传。诚信体系和应急处理体系健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100%建立诚信档案。

(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县、镇、村三级农村药品监督网作用突出,农村药品保障体系完善。实现药品监管网和供应网覆盖所有行政村,群众对药品市场秩序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五)辖区内药品市场秩序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经营行为100%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药品使用单位药房100%符合规范化建设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辖区内无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无制售假药行为,无违法药品广告,无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六)群众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意识显著提高。药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进村到户,覆盖率达到100%,辖区群众能够初步掌握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基本常识,了解滥用药物的危害性,懂得从合法渠道购买药品。

三、创建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创建责任。县、镇两级分别成立创建工作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辖区实际的实施方案,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落实有力。按照“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的“五进”要求,通过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创建工作会议、新闻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营造良好氛围。对照上级制定的考核细则认真进行自查,符合条件后,以县政府名义向上级申报药品安全示范县。

(二)突出工作重点,提升监管能力。认真落实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继续将药品安全列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县、镇、村层层签订药品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实行重点督查考核,强化责任追究,逐级推进工作落实。各镇(街、区)政府(办事处、管委会)要将日常监管、药品“两网”建设等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对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的投入,特别要加大药品监管执法装备和经费保障力度,增添必要的执法装备,切实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三)突出镇街主体,开展示范创建。要充分发挥镇(街、区)政府(办事处、管委会)的创建主体作用,不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努力形成“十二个有、三个无”的工作格局,即:镇(街、区)有人管(配备专、兼职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有计划、有考核;村(社区)有人问(设兼职食品药品协管员和信息报告员)、有网络、有职责;被监管单位有信誉、有检测、有联网;宣传教育有阵地、有活动、有载体;实现辖区内无制售假劣药品、无非法渠道进货、无药品违法广告的目标,并以此引领带动全县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创格局。

上一篇: 财税法学论文 下一篇: 生产企业年度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