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3 10:52:37

七年级地理总结

七年级地理总结篇(1)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 (一)、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堂课的效果,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刻苦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由于第一次参与地理教学工作,第一次接触新的教材,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握不够,所以,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

(二)、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炼,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

七年级地理总结篇(2)

一、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1、认真钻研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目标、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

采用多种方法(谜语、诗歌、谚语、小故事、顺口溜等)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鲜活的,就在身边。

3、强化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训练。

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要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从一开题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就是让学生明白,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必须学会识图。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

4、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

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

五、几点体会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重视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精、细”,教师备课要精,知识点要抓细。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融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1-4班的地理课,一周16节课。七年级下册共五章内容,20周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考虑到地理是小科目,我认为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不能占用学生课外时间。为了迎接期末考试,我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期末复习,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开学初,我总结了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情况,分析了学生成绩偏低的原因,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学期第一节地理课,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习要求和任务,并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

二、以新课改理念教学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是死记硬背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而是要传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生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并经常督促检查,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让学生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三联阅读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七年级地理总结篇(3)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15、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17、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

18、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9、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0、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1、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22、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3、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4、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5、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6、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X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8、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 特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29、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30、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1、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32、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总结篇(4)

二、努力钻研教材,积极投身课改。

课前除了投入大量的时间对教材进行钻研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做到了课前扫清教材及其涉及问题的所有障碍,每一节课均感到了得心应手的轻松。然而,本人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法,必定会导致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及教法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为了寻求较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学法,本人阅读了《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理念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新课标》等书,实施了讨论法和设置对手法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自读教材,做好笔记,在小组中讨论,然后随机分配,把学生分成两个对手组,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感觉到了自己就是课堂中的主人,这两个班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运用现代教具,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

充分利用地理挂图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具,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四、注重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七年级地理总结篇(5)

1、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儿。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铅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哨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归属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归属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扭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钟头,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六、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南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磁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南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磁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力明显。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一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八、地面高度的计较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铅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外一地点的铅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9、等高线把海有意抬高度不异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占了71,而陆地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仅占29。大陆和它相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罗巴洲、北美洲。大部分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罗巴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磁极洲主要位于南磁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11、陆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外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欧罗巴洲和非洲的地形比力简略,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力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12、促推地形变化的气力地球内部所产生的效用称为内力效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效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力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效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13、气候和气候气候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气候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14、空气温度的变化一天当中,空气温度有时高,有时低。陆地空气温度一般出现在日中过后(约14时);最低空气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空气温度,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空气温度,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空气温度值同月平均空气温度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空气温度年较差。15、世界空气温度的分布世界空气温度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空气温度并纷歧样。夏季陆地空气温度高,海洋空气温度低。冬季相反。空气温度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跟着海拔的升高,空气温度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空气温度约降低0.6℃。1六、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规律:赤道相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17、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区:在赤道相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相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神州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相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潮湿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潮湿,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1八、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相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相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空气温度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空气温度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4、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罗巴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空气温度和降水的年变化比力小。19、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汗青期间,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20、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21、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潮湿的平原地的坦缓,气候温暖,适宜成长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南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广漠,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效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24、铁、煤、石油的分布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目前世界上大的国家。这七个国度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活着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最前一列的有神州、目前世界上大的国家、俄罗斯等国。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罗巴洲和北美洲等地。25、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速率活着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率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罗巴洲的人口增长速率最慢。欧罗巴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2六、世界人口的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材由成长神州度移向发达国度。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成长神州度流向发达国度,由贫穷国度流向敷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度。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27、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欧罗巴洲和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内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南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和地势高大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2八、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一个国度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度成长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度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成长神州度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点儿。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成长神州度。29、世界的人种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她们主要分布在欧罗巴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玄色,头发黑直,脸蛋扁平,体毛中等。她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乌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她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目前世界上大的国家境内。30、世界上的国度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度,名国的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大小纷歧,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神州的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31、国界和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目前世界上大的国家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32、世界地埋地区范围的划分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33、东亚概述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神州、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度。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度。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有力,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空气温度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空气温度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空气温度在0℃以上,雨季较长。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今朝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性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比力狭窄,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备海洋性特性,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力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七年级地理总结篇(6)

1、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伤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已达65亿。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都是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相反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则是人口稀疏地区。(图4.5p66)

3、人口数量过多和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影响,如交通阻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为了解决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增长的同时,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会产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等。

5、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有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实行生育控制政策;有些发达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如俄罗斯和日本,采取措施鼓励生育。

6、世界的三个主要人种是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印度北部主要是白种人;亚洲和美洲黄种人较多;非洲中部、南部黑种人较多。(图4.10p71,4.11p72)

第二节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图4.13p75)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东南亚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等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的国家

俄语俄罗斯、中亚、欧洲东部

法语法国、非洲中部

阿拉伯语中东、非洲北部

2、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1)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

(3)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4)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维吾尔族和回族多信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3、认识各宗教代表性的建筑。(图4.15p77)

第三节聚落

1、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分为乡村和城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乡村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不同地方乡村差异很大,各地民居与环境密不可分。(图4.18p79)

七年级地理总结篇(7)

一、设计背景

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由来已久,一般都是一所学校内部分析为校长作决策之用。当数据统计分析扩大范围,涉及几个学校较多班级时,纯手工的成绩统计分析工作就变得复杂而繁多了。成绩统计的内容可分为:分校分年级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单校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分校分数段人数统计、前百名学生情况等。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利用大家常见的办公软件excel来实现,一个工作簿可以有多个工作表,默认为3个sheet,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工作表。设计此工作簿的目的是为达到录入学生成绩后立即能得到所有的统计数据,可以减少重复而繁杂的统计工作,更能减少因为误操作引起的错误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以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为例,叙述了excel软件的功能应用。

二、思路构建

假设甲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三个班,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四个班,以一校一年级段为单位(方便学校试场的安排以及成绩的录入),放在一个sheet中。制作工作表如下图1:

为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校各年级段分数段的分布情况,制作工作表如下图2:

“甲七”工作表结构如下图3-1、3-2:

图3说明:

假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四门,其他年级段工作表的设置依次类推。

字段设置:①学校,用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对比;②班级,数字格式,用于实现分班成绩的统计;③考号,用于考试的编排和成绩的录入校对。

统计项设:①各科及总分的合计,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②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即本校年级段平均分;③分班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④学生总数,亦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

“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设置如下图4:

八、九年级的统计依次类推。

“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设置如下图5-1、5-2:

各分数段的分数值设置可以根据各科总分值进行合理调整。

三、过程细化

1、常用函数

充分利用excel公式函数的功能以实现各类数据的统计,是选择excel软件的最初目的。常用函数有求和函数“sum( )”、平均值函数“average( )”、计数函数“count( )”、最大值函数“max( )”等等。如“甲七”工作表中在计算每个学生总分时用到了求和函数,设置i3单元格的值为“=sum(e3:h3)”,结果显示为431(见图3-1)。

2、函数嵌套

excel单元格中很多默认的数字格式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如“甲七”工作表中的e24单元格计算甲校七年级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4的值为“=round(average(e3:e22),2)”,结果显示为94.3(见图3-2),在用average函数进行平均值计算时默认的小数位数不止2位,一般在统计成绩时计算到2位小数即可,因此利用函数“round( )”按指定位数“2”对数值进行“四舍五入”。

3、巧用数组函数

在“甲七”工作表中记录着甲校七年级所有学生的成绩,现在要得到各班的各科平均分,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为了让计算机能自动筛选并统计出结果,字段设计时增加了“班级”这一项,数字格式,有两个目的,一是用来分班统计,二是用来进行学生人数的统计。在e25单元格中计算七1班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5的值为“=round(sumproduct(($b$3:$b$22=1)*e$3:e$22)/countif($b$3:$b$22,1),2)”,结果显示为90.4(见图3-2),其中用到了数组函数“sumproduct()”,当参数“($b$3:$b$22=1)”为逻辑“真true”时,对e3:e22区域的成绩累计求和,从而实现七1班语文成绩的求和统计,若是统计2班时则参数可修改为“($b$3:$b$22=2)”。

4、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

上述e25单元格公式中使用了“$”绝对引用,目的在于公式拖动时不产生变化,因为这些数据区域是固定的,在参数“e$3:e$22”(成绩区域)的e前没有使用“$”拖动公式时就会随公式位置变化相对引用。参数“countif($b$3:$b$22,1)”实现统计1班的学生人数时,区域是固定的,因此使用“$”;同理,统计2班的学生人数可改为“countif($b$3:$b$22,2)”。

5、表间关联

为了把三个学校的平均分以及各班的平均分情况汇总分析,在“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中关联各校各年段工作表计算好的数据,如“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中b3单元格的值设为“=甲七!e24”,就可以同步关联“甲七”工作表e24单元格的数值94.3(见图4),c3、……、f3依次类推,同样将b6单元格的值关联“乙七”工作表中相应的单元格,其他单元格也依次类推,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图4所示的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的成绩汇总表。

6、综合应用

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与对比能很好地反映不同学校之间的成绩差异,毋庸置疑也可对一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进行对比,这是众多学校领导分析教学质量情况时采用的一个数据量化的方法。文中“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要将三个学校三个年级各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统计,作横向比较,将g3单元格中的值设置为“=countif(甲七!$i$3:$i$22,">=430")”,结果显示为5(见图5-1),表明甲校七年级学生中成绩达到430及以上的人数为5个,在g3单元格的公式中用到了统计函数、绝对引用和表间关联。

四、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七年级地理总结篇(8)

1.研究目的

本文对2010年我校《标准》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对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改进起到一定的帮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010年我校在校学生3834人,其中七年级1307人,八年级1311人,九年级1216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标准》文件和有关实施《标准》的论文论著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标准》的相关材料,为本文的选项和论述提供理论和客观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3834份,回收3812份,有效问卷3420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了解《标准》测试目的、对哪些《标准》测试项目感兴趣或不感兴趣、《标准》测试结果是否激励你参加体育锻炼等。

2.2.3数理统计法

对学生来源和《标准》测试后的成绩用国家数据上报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2.4比较分析法

对七、八、九年级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具体的结论与相关建议。

2.2.5测试法

我校实施《标准》测试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在校长室领导下成立测试考核小组,由教务处、体育教研组、医务室、班主任协调配合统一实施,测试结果客观公正。

3.结果与分析

3.1测得综合评定结果分析

七年级总体优秀率为6.73%,不及格率为34.74%。八年级总体优秀率为4.58%,不及格率为16.70%。九年级优秀率较低,为4.11%,但不及格率是最低的,只有13.90%。各年级总体良好率无显著差异。另外,七年级男生及格率为47.76%,女生及格率为81.35%,差异显著。八、九年级也有类似的现象。

3.2身体形态指标测得结果分析

总体上七、八、九年级学生正常体重率分别为33.66%、37.15%、39.06%,其中体重较轻率较高,分别为41.55%、37.30%、33.80%,其次是肥胖率分别为13.62%、14.87%、17.35%。另外,七年级男生正常体重率为23.16%,女生正常体重率为43.32%;八年级男生正常体重率为26.22%,女生正常体重率为47.35%;九年级男生正常体重率为27.85%,女生正常体重率为49.84%。三个年级男女生正常体重率比较可以看出女生都高出男生20个百分点以上。

3.3身体机能指标评定结果分析

七年级学生耐力类项目测得结果是,男生1000米不及格率为51.92%,女生800米不及格率为16.74%,相差了35个百分点。这正是造成男生总成绩不及格率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力量类项目测得结果是,实心球优秀率男女生分别为7.99%和1.76%,不及格率男女生分别为4.95%和34.21%,差异显著。

八年级学生耐力类项目测得结果是,男生1000米不及格率为40.60%,女生800米不及格率为5.75%,女生远远好于男生。力量类项目测得结果是,女生实心球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分别为0和51.92%,而男生分别为2.53%和2.21%,不及格率差异较大。

九年级学生耐力类项目测得结果是,男生1000米不及格率为16.78%,女生800米不及格率为4.36%。力量类项目测得结果是,女生实心球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分别为0.48%和86.45%,而男生分别为0.67%和4.36%。

3.4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是耐力类项目,是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分别占98.82%和80.80%,其次是实心球,男生占9.85%,在女生中占17.77%。在调查各测试项目是否激励学生参与该项体育锻炼的回答中,肯定回答:跳绳占88.13%,立定跳远占87.98%,女生800米占57.70%,男生1000米占40.88%,实心球占29.27%。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2010年我校学生《标准》测试优秀率较低,及格率也没有达到《标准》评价要求,七年级新生尤为突出。说明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体质体能状况不容乐观。同时显示,八、九年级学生体质状况有向好趋势,但与《标准》评价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4.1.2从身高标准、体重等级评价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七、八、九年级学生正常体重人数分别占33.66%、37.15%和39.06%,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身体形态状况都亟待改善。

4.1.3男女生比较来看,除实心球外,女生《标准》测试结果的优秀率和及格率普遍好于男生。这除与女生生理发育早于男生有关外,也反映出我校女生的自主锻炼的习惯好于男生。

4.2建议

七年级地理总结篇(9)

小学生升入初中学习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较小学阶段发生一系列变化。而这一系列变化中,最让学生头痛的就是单词。以现阶段江苏使用的译林版教材为例,小学阶段每单元的单词量平均在15至20个左右,而初中每个单元平均在50至60个左右。因此,七年级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理解、归纳、深入记忆单词,为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词汇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任务。笔者就自己在英语单词教学中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1.教师应对七年级教材与小学教材进行系统地比对,有目的地教学单词。

七年级学生英语单词的学习是建立在小学四年英语学习基础上的,七年级的许多单词往往是小学阶段学过的。以译林版七年级上册Unit 2为例,Unit 2共有单词30个,其中小学阶段学过的是23个,实际需要学习的单词只有7个。但某些教师未对七年级教材与小学教材进行系统的比对,还按新课教所有单词,既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又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2.教师应分析学生学情,使学生分层分类记忆,让人人有所得。

七年级学生与小学阶段所学英语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农村初中,许多学生来自不同村小,受诸多条件的约束,大部分村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及镇中心小学学生英语水平。教师在教学单词时,应充分考虑学情,可以把单词分成基础单词、重点单词和拓展单词,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让他们掌握不同的单词,不搞一刀切,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词性的类别是初中学生需要重点区别的,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能根据词性的不同将单词进行分类,更有效地内化单词的用法,让学生了解不同单词、词性之间的变化,为练习语句、语篇打好基础。

3.教授单词的方法应多样化,不要照本宣科。

教师在教学单词时,不要沿用传统的老方法:教师教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抄写、背诵、默写。教师在教授单词时应适当延伸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孤立被动地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生词,应该提高单词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如果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模式中,只会觉得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对英语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与信心。

4.单词与读音相联系,进行有效记忆。

英语单词的拼写与发音有很大的关系,当我们看到一些生词时,会根据其拼写进行发音的猜测,反之,我们也可以根据发音来记单词。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七年级要进行系统的音标教学。在七年级单词教学中,可以将音标教学和单词教学融合在一起,刚开始时可将辅音和辅音字母组合比较多的单词着重强调,将词形和词音结合起来,例如发音为/t/对应的字母一定是t,再将元音及元音字母组合的词形和词音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坡度的设计,有利于单词的拼写和记忆。

另外,在记忆比较长的单词时,可以有意识地对单词的音标进行音节划分,再根据每个划分的音节对应的发音,将每个音节转化成字母组合,久而久之,学生拼读与记忆单词的能力自然会增强。

5.归纳、对比单词,拓展词意,增大记忆空间。

如果每个单词都需要一个孤立的记忆空间,那么只会让学生的记忆能力越来越弱。很多单词在构造上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对单词进行归纳总结,让单词在一个紧密相连的网状体系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达到最优,同时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提供可能。七年级学生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能注意和探索一些单词间联系的很少。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帮助学生对结构类似的单词进行归纳总结,增强记忆。例如在小学阶段就有“er”字母结合语音的介绍,如果在教学新的单词前,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像“mother,sister,teacher,winter”这类单词“er”位于单词结尾处,发音以/?藜/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master,player,member,letter,quarter这一类以“er”结尾的词语时就会更省力。

在教授单词时,除了字母的组合可做对比和例推之外,还要渗透构词法。七年级上册Unit 1中的dancing,swimming等生词,在课文中是以love/like/be good at doing这样的结构形式出现的,教师可以就V-ing形式作简单延伸,缓解学生正式学习进行时态的记忆压力。

英语单词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例如light这个词,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这样记忆:light是灯,打开它后能看到light(灯光)光,光照到物体上,让它的颜色变light(淡了)。这样的联系也许有点勉强,但能使学生在学习生词的第一时间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效果。学生在自学生词时,形成勇于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的实践能力。

6.注重在语境中教单词。

现行的英语教材内容丰富,能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教材中涌现的多彩世界有时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明显的脱节,怎样做好语境与实际生活的过渡,并创造现实语境教学单词,是值得每位英语教师深思的问题。例如笔者在向学生教授hamburger这个生词时,根据新沂地方生活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xinyi hamburger,并由hamburger引出ham是火腿,既教生词,又使农村学生了解汉堡实际就是面食里面加点火腿。学生在轻松掌握生词的同时,了解汉堡的构造,一举两得。

7.常用常新,多种方式巩固单词。

当学生对生词进行了初步的词形词意记忆后,怎样温故知新、常用常新呢?

(1)设计好巩固的活动是单词最终被学生内化的重中之重。

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单词,同时避免机械、枯燥无味地记单词,教师可以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句、语篇中练习单词,使他们从不同之处全方位了解单词的意思。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学过的单词设计在一些练习中,提高重点单词在学生面前出现的频率,减少单词被遗忘的次数。同时学生能从这些练习中找出自身欠缺,教师也能发现学生普遍性的错误,以便做好查漏补缺工作。这种合理语境的创造和练习,比教师花大力气讲解单词用法有效得多,学生更乐于接受。另外,教师还可通过一些活动如默单词比赛,强化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七年级地理总结篇(10)

1 七十七团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新疆农四师七十七团位于昭苏盆地中部偏北,海拔为1640~3678米,国境线长约26公里,东西长为18公里,南北宽43公里,总面积为384.89平方公里。团部距新疆伊犁昭苏县城为21公里,距伊宁市为224公里。

1.2 气象、气候条件

高寒半湿润冷凉气候是七十七团的气候类型,该气候冷季长,且寒冷多雾,暖季较短,并且潮湿多雨和多冰雹,天气变化无常。年平均日照2505.6小时,年平均温度1.3℃,全年无霜期为93天。年均降水量498.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194.2毫米。

1.3 社经济发展情况

2016年末七十七团总人口7832人,总户数2346户,汉族4794人,少数民族3038人,占总人口比例38.8%。全团共有15个基层单位,职工2583人,其中一线农牧业职工2223人。2016年,七十七团完成生产总值74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3899万元,比上年增长1%,第二产业完成33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4%,第三产业完成17765万元,比上年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44: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03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50万元,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36元。

七十七团是新疆粮食、油料作物的主产区,同时也是新疆的重要牧区,著名的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细毛羊生产基地就在这里,这里生产的萨帕乐牌羊毛品质可以和澳毛媲美,它是国内著名服装企业的首选原料之一,养殖业效益具有十分可观性。

2 职称工资优化

传统的工资体制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工资受职称左右:在平常工资体制中,职工认为职称高低就决定了工资高低,和业绩无关。

2.2 无限制加薪:当工资提升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加薪,而职工认为如果要继续提升工资就得上升到领导一类层面。

2.3 丧失奖励目的:工资与职工的业绩没有联系在一起,从而失去了激励员工的最初目的性。就以基本工资为例,在传统的工资制度中,工资通常与职工的工作结果、工作成就无多大关联,拿工资只不过是尽责尽职的理所应当。

新的工资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以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了职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的职工职称于工资有所挂钩,职工所获得奖励的多少和他们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以及公司业绩的上升有密切关联。确保每个元素如基础工资、可变工资和间接工资等都起重要作用。通过工资和福利,帮助建立公司和职工之间的相关联系,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职工利益直接挂钩。这种模式弥补了传统工资的不足之处。而它最本质上的改变则是,工资体制从以老板为中心转变为以职工为中心,实现了职工从一个工资的接受者转变为工资的创造者。

3 工资方案分析过程

团场职工职称与工资的联系在于每年所提交的养老金的变化,但是职称会影响在退休之后的养老工资。而企业职称和工资是有联系的,企业干部的职称与工资有挂钩,级别工资大于职称工资,拿级别工资,职称工资大于级别工资,拿职称工资。事业单位严格按职称工资。相应的职称就对应相应的工资,不对职称和工作说明书进行对照分析,就难以对初步工资进行有效定位。职称分析是工资的基础。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公司管理层要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称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和各部门主管合作编写工作说明书

下面是对工资方案分析的一些重要环节:

3.1 职称评价重在解决工资的对内公平问题。它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比较企业内部每个职称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称等级序列;二是为进行工资调查建立统一的职称评估标准,消除不同企业间由于职称名称不同或职称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称难度差异,使不同职称之间具有可比性,从而为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有科学依据的职称评价体系是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因素得出的工资级别。

3.2 工资调在解决工资的对内公平和对外竞争问题。企业在确定工资水平时,需要参考人力资源市场的工资水平。通过分析同行业的工资数据后,根据企业状况选用不同的工资水平,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因素有多种。

3.3 职称工资由职称等级决定,它是决定职工工资高低的主要因素。根据职称工资设置工资上下变化区间,来体现技能工资的差异,这增加了工资变动的灵活性,使职工在不变动职称的情况下,随着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增加而在同一职称等级内逐步提升工资等级。

上一篇: 技术职称专业技术工作 下一篇: 房地产公司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