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成本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05 11:59:39

存货成本管理

存货成本管理篇(1)

成本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日趋重视,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无穷无尽,它是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成本控制――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两种基本思想,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业务过程,综合工程方法、组织实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而实施的成本控制。

控制存货成本出于以下原因: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在流动资产甚至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存货影响到当期的损益;减少存货可以有效减少资金占用和降低经营风险,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目前存货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存货成本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并不符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1、存货不是资产。一般企业认为存货是资产,乐观地认为其一定能变现。DELL公司总裁迈克・戴尔认为,“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因为拥有过多的存货,必须为之支付大量的储存成本。且当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存货占用且不能及时变现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2、财务管理的疏漏。只注重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即注重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忽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

3、存货信息缺乏共享。库存管理谈不上什么技术手段,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载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货品基本资料的其他方面很不健全。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各部门之间无法共享真实可靠的信息。

4、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整合。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而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全过程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

综上所述,各企业应该寻求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存货成本之路,提高企业利润。

三、加强存货成本管理的方法

1、采购环节成本管理,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浪费

(1)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公开透明;选择好供应商,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所需物料协议,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2)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①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②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求获得最大批量折扣。③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系统连接在一起实时订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管理。④实现库存、订购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损失。⑤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增加库存产品。⑥求购信息和“实时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让全球的供应商报价与竞价,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2、存储环节成本管理

存储环节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储存空间成本。储存空间成本包括把产品运进和运出仓库所发生的搬运成本以及租金、取暖和照明等仓库成本。这些费用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变化很大,储存空间成本随库存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公司在估算空间成本和资本的时候,不仅要计算固定成本,还包括变动成本。第二,库存服务成本,包括保险和税收带来的成本。第三,库存风险成本,它反映了存货的现金价值下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远远超出公司的控制范围。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存储保管环节可采用ABC管理法,实施有重点的存货管理,降低保管成本;存货优化,指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数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合理需要;控制存货水平,要平衡存货采购与生产投入的数量与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与存储成本,以形成最低存货成本。

3、物流环节成本管理

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包括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动力资源等。物流资源的利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仓储成本。

(1)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实现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到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目的。

(2)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减少推销和采购差旅费用;形成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加快企业产品的流转速度,提升产品服务形象。

(3)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物流设施投资费和物流人员管理费、减少流通环节、减少在产品质量和货款上的被欺诈行为;使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

4、把握内控制度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从广义来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有效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保证对资产的记录和处理均经过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

存货成本管理篇(2)

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由利润最大化这一短期性的直接动因决定,而是定位在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战略层面上。从广度上看,已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深度上看,已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发展到精益成本管理。

一、存货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关注成本,成本管理方法也必须更加科学。然而,传统成本管理由于存在诸多缺陷,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虽然理论界一直在倡导新的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但收效不大。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在实际操作上的缺陷,尤其是对于存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这在会计实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存货是负债。一部分企业仍然固执地认为存货是企业的资产,是财富的标志。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企业存货的大量积压,存货成本过大。其实,这已经是过时了的陈旧观念,DWLL公司总裁迈克。戴尔认为,“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这句话道出了存货管理的深刻内涵。从性质上说,存货确实是资产而不是负债,但是拥有过多的存货,必须为之支付大量的储存成本。而且当企业的资金大量被存货占用且不能及时变现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存货就像是一种负债。

2.对ERP技术的疏漏。目前企业对资金效益管理意识、水平没有提高到一定高度,对存货的管理要求也就不高;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混乱、存货信息不准,因而也无法实现为资金管理提供依据。近几年ERP技术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但鲜有企业真正用得上,其深刻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实际管理水平达不到这套系统的管理思想。只是注重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即注重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忽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在实际操作方面,无论是订货的选择、订货数量,还是货品的分类验收与储存,或者是清货、退货,都是为了降低存储成本,然而实际上是悖向运行。

3.存货信息缺乏共享。注重了运用数学模型和会计账簿等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经济批量和最佳进货时间,但忽视了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存货管理。对存货管理还是仅仅靠一台秤和一支笔。库存管理谈不上有什么技术手段可言,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载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货品其他方面的基本资料很不建全,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虽然在对存货的核算上,我们也可能采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它毕竟只能满足核算的需要。自动识别技术、监控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卫星传输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使我们无法实时、动态、高效地了解各种存货信息,并实现存货信息资源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员工间、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共享。

4.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整合。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而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全过程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

究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对存货成本缺乏系统技术控制,以求能更好地为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利润。

二、存货成本控制路径的技术

为了使存货管理达到理想的管理境界,建立能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数据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存货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

1.采购环节成本管理。采购成本管理正是以采购为切入点,通过规范企业的采购行动,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采购需要的物资,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一切浪费。具体措施有:

(1)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采购成本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使隐蔽的信息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开的原则,来选择好供应商,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即对每一种所需的物料,按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几方面的竞争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2)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①企业的采购如果管理不善,采购的原料价格过于昂贵或者质量低下,无论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管理和控制,其产品都将直接受到影响。而采购过程中之所以经常出现问题,是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和信息闭塞造成的,通过互联网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②利用互联网可以将采购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求获得最大批量折扣。如美国的Wal-mart就是通过其零售管理信息系统将需要采购的信息统一汇集到总部,然后由总部再通过网络统一向供应商批量订购,获得最大限度实惠。③利用互联网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系统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实时订购,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订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管理。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减少资金占用和减少仓储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价格波动对产品的影响。如美国的Dell公司通过其灵活的网上采购系统,将其零部件库存时间压缩到一周以内,而其他电脑公司则用一个月甚至三个月,这对计算机硬件产品一天一价而且不断下降的行业来说,积压库存意味着你的产品的零部件价格总是比现在价格高,这也是Dell公司为什么能以比同行低15%的价格进行优惠销售的重要原因所在。④通过互联网实现库存、订购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可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同时能以较高效率进行采购,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损失。⑤通过互联网可以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增加库存产品。如美国的波音公司为满足世界各地航空公司对公司零部件的需求,在互联网设立零部件网页,各地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其网页与零部件供应商直接联系获取支持,这一方面提高了波音公司对用户的服务速度和降低成本,同时用户可以以最快速度获得需要支持,避免过多的中间环节,实现零周转。⑥通过在互联网上求购信息和“实时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让全球的供应商报价与竞价,从而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供应商。比如我国温州的一位个体户,免费在网上了求购鲨鱼皮的消息后,3天内,就收到了韩国、日本、秘鲁的多家水产商的报价,最低价格到温州为50元1公斤,而当时温州的价格为150元~200元1公斤。⑦利用互联网实现采购成本降低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系统,特别是库存系统和生产系统(商业部门是销售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使得采购部门能及时了解信息在网上订购信息。二是企业站点要设立专门网页提供企业需要产品的种类、型号、数量和供货时间,以及联系方式等。三是与少数几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实现采购信息与供应商共享,加强双方的互惠互利合作,获得长期商业利益,因为80%的利润来自20%产生利润地方。

2.存储环节成本管理。(1)在存储保管环节。可采用ABC管理法,实施有重点的存货管理,降低保管成本。(2)存货优化。指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数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合理需要。为此,必须确定经济批量,就是要加强存货实物管理,降低存货存储成本。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的销售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库存系统、财务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模式,采用科学方法,实时监控存货的物流,并根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最佳库存模型,以最优的价格、最合理的数量、批次进行采购,使库存成本最小化。(3)控制存货水平。要平衡存货采购与生产投入的数量与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与存储成本,以形成最低存货成本。因此,存货控制模型,就是研究如何根据材料需求量、材料价格、材料单次采购费用、材料单次采购批量、材料变动存储费用、材料固定存储费用、订货提前期,计算得出存货经济定货量、安全库存量。在以上变数中,最难取得的数据就是材料需求量。一般而言,企业以销定产,根据销售预测、销售订单决定生产数量,进而决定材料的需求量。在销售预测处于混乱的情况下,不能直接根据销售预测决定材料的需求量,那么,就要根据销售订单,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规模、生产模式、历史销售情况、替代产品销售预测、竞争对手的销售生产情况、行业平均销售预测、市场动态,得出生产计划,从而计算生产数量,得出材料需求量。近期库存还可以采用最大库存、最小库存模型;长期库存也可以采用或参照历史平均数、历史加权平均数、行业平均数、替代产品库存等。同时,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还应密切注意销售情况、生产情况、市场动态,作存货模型的敏感性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对存货策略作出调整。

3.物流环节成本管理。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包括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动力资源等。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否,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仓储成本。(1)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利用,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实现了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到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目的。(2)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减少推销和采购差旅费用;形成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加快企业产品的流转速度,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提升产品服务形象。(3)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物流设施投资费和物流人员管理费;可以减少流通环节;可以减少在产品质量和货款上的被欺诈行为;使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

4.内部管理制度环节。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从广义来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有效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保证对资产的记录和处理均经过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

三、存货成本控制的深度技术

存货内部控制涉及的部门较多,一般会涉及到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所以其控制点也多,主要包括计划控制、合同订立、材料验收、付款、审核、账账核对、清理、领料、发料、复核、分析等多个控制点。根据存货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采购、库管、领用、盘存等多方面,其中采购和领用两个方面是重点。建立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应重点抓好采购和领用:

1.存货采购内部控制。(1)存货采购审批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业务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2)签订存货采购合同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要求主管领导对采购人员进行授权委托,授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内容;采购人员按计划签订合同,无权在授权之外签订合同和变更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副本应送会计和计划部门审核价格与留存。(3)存货验收和入库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4)存货采购资金支付结算内部控制。要保证货款支付正确、合法。财会部门接库房通知承付货款,应审核合同的签订是否符合规定;验收单、入库单是否真实可靠,是否与合同一致;进货发票是否合法,是否与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单的品名、数量和价格相符。审核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进行货款支付结算。(5)存货核算内部控制。应通过采购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保证存货采购业务资料准确、真实。采购部门和库房保管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库房应登记材料卡片,采购部门登记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明细账,定期将收料单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验收单、付款通知单、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存货账簿及有关账簿,月末与采购部门和库房管理部门进行核对。(6)存货内部稽核内部控制。应保证采购业务的记录正确,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月末将收料单与材料明细账核对,清理在途料,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同时材料明细账还应同财务部门的材料分类账、总账核对,由内部稽核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7)存货内部审计。应保证存货业务合同有效,保管安全,付款正确,会计核算准确,各部门资料反映真实可靠。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采购合同,审查合同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效,同时审查在途存货,审核各部门核算是否正确,各部门反映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的内控措施进行评价。

2.存货领用内部控制。(1)存货领用审批内部控制。存货领用应制定定额,同时以批准才能进行。领用的材料应有工艺部门核定消耗定额,属于间接费用的消耗、修理用料等,应编制计划或核定费用定额,生产部门根据计划、定额填制限额领料单向库房领料。存货领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2)存货发出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领用无误,手续齐全。仓库保管要审核领料单。双方要检查数量和质量,并签字或盖章。材料发出后,保管人员要按计划价格标明金额,登记材料卡片,并转材料记账员记账后随发料汇总表定期送往财务部门。(3)存货领用核算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领用业务记录真实,领发无误。要求仓库保管员发货后及时登记存货台账;财会部门根据材料记账员的发料汇总表按用途汇总分配,汇总领料单,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分类制证,登记有关账务。(4)存货领用内部稽核。应保证存货安全,记录正确。由内部稽核人员审核领料单,核对收发凭证和存货台账,检查收发记录和结存余额,查看存货的领用会计核算是否准确。(5)存货盘点及处理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账实相符。仓库保管员应定期盘点库存存货,编制存货盘点表,并提出处理意见。财会人员年底应抽查存货盘点表,对于生产中已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及其他足以证明已无实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根据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批准的处理意见,同仓库保管员共同调整存货账务,以确保账实相符。(6)存货领用内部审计。应保证存货安全、账实相符、核算准确。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盘点表,监督存货盘点,审核保管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是否准确,各部门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领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总之,深化成本管理改革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宋传联。对我国目前物流存货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原进兴。论“后进先出法”对确定存货成本的必要性。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存货成本管理篇(3)

近年来,我国对于工程建设的投资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而其中对民生工程的投资更是不断增加。这些工程项目消耗的物资数量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如何有效进行施工存货成本管理已经成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要介绍了施工存货成本管理的意义,并就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措施。

一、施工存货成本管理概述

工程施工中的存货指的就是企业持有的以保障日常施工所需的各种物资,包括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等。在工程施工的成本中,存货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在进行工程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它也是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的直接反映之一。

如果正确有效的进行了工程施工存货成本的管理,不仅会使得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还能在施

工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尽量降低施工的能耗,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使其更加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二、施工存货管理中的问题

(一)对存货管理的意识不足

在对施工存货管理的问题上,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不足现象。物资的仓管和财务记账是与存货管理有着最直接关系的工作,可是除此之外,其它的部门也都与存货管理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同样应该对存货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可事实上,其它岗位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对存货管理基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在对存货管理的认识上,大多数人都停留在只要完整记录了存货的数量以及金额就行了的认识程度上,但是对其它相关程序,例如进出库的手续等方面根本不关心。

(二)采购、存贮和物流环节的脱节现象

虽然现在的施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总的来说,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是较低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实行的纸笔化管理方式,在库存的技术方面也比较落后。对于存货的记录方面通常采取账簿的形式,只有存货的收发信息,相关的采购、物流等信息并不健全,这就使得相关的信息交换程度比较滞后,存货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化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造成了采购和存贮、物流三个环节之间的脱节现象。相关的新型监控技术以及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也不太广泛。

(三)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记录存货情况的财务人员要做好存货管理的工作,不仅要对相关的物资的存储情况进行详细认真的核查和保管,还要对物资的价格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编制成详细的报表,为决策层提供信息参考。事实上,现在大多数的企业财务人员因为本身的职业素质不够而没有办法提供此类的会计信息,或者因为不是企业正式的财务员工,所以不能做此类要求较高的会计工作。

三、施工存货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增强存货成本管理意识

要转变全体员工对于存货成本管理的观念,积极鼓励员工进行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由少数人进行管理的状况转变为大多数人自觉参与并有效落实的局面。特别注意的是要提高领导层对于存货成本管理的意识,采取有效降低存货成本的管理方式,并将存货成本管理的意识不断推广到各个部门,使全体职工都认识到存货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投入到成本控制管理的工作中,使得企业成本得到真正的降低。在成本控制的目标上,要进行细化分析,层层落实,做到权责分明,考核公正。

(二)加强采购、存贮和物流环节的联系

要使企业的存货信息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畅通交流,以及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使得采购和存贮、物流之间实现高效的链接。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整个过程的控制和决策,并且按照实际施工所需采购相关的物资和技术服务等。在存贮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存货优化管理,尽量减少存贮产生的成本。在物流环节中,要充分利用各企业的资源,仔细分析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此外,第三方物流近年来不断发展,在减少企业仓储费用,提高物资运转效率方面较有优势。

(三)提高财务人员技能水平

提高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的技能技术水平对于加强企业的存货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工作外,还要针对工程的特点,结合先进的物流知识和财务水平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措施。财务人员不仅要做好办公室内的工作,还要经常深入施工一线,就工程的存货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分析的工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采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方式,提高处理财务问题的能力,不堆积问题,防止问题由小变大,从而给工程施工造成更大的麻烦。

(四)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针对存货管理方面,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的制度,使得企业内部之间可以互相牵制,从而使得存货收发等方面可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也是施工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存货的内部控制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存货成本管理可以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也是一个保证存货成本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手段。加强存货的内部控制除了可以有效降低存储成本外,也是避免产生缺货成本的有效方式。施工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物资的实际价值和市场价值建立起内部控制的有效机制。

三、结语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成本控制管理的工作就不能忽视对存货成本进行有效管理,而存货成本管理的过程也并不是简单的记录就可以做好的。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企业进行存货成本管理的水平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以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存货成本管理篇(4)

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由利润最大化这一短期性的直接动因决定,而是定位在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战略层面上。从广度上看,已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深度上看,已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发展到精益成本管理。

一、存货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关注成本,成本管理方法也必须更加科学。然而,传统成本管理由于存在诸多缺陷,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虽然理论界一直在倡导新的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但收效不大。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在实际操作上的缺陷,尤其是对于存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这在会计实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存货是负债。一部分企业仍然固执地认为存货是企业的资产,是财富的标志。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企业存货的大量积压,存货成本过大。其实,这已经是过时了的陈旧观念,dwll公司总裁迈克。戴尔认为,“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这句话道出了存货管理的深刻内涵。从性质上说,存货确实是资产而不是负债,但是拥有过多的存货,必须为之支付大量的储存成本。而且当企业的资金大量被存货占用且不能及时变现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存货就像是一种负债。

2.对erp技术的疏漏。目前企业对资金效益管理意识、水平没有提高到一定高度,对存货的管理要求也就不高;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混乱、存货信息不准,因而也无法实现为资金管理提供依据。近几年erp技术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但鲜有企业真正用得上,其深刻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实际管理水平达不到这套系统的管理思想。只是注重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即注重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忽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在实际操作方面,无论是订货的选择、订货数量,还是货品的分类验收与储存,或者是清货、退货,都是为了降低存储成本,然而实际上是悖向运行。

3.存货信息缺乏共享。注重了运用数学模型和会计账簿等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经济批量和最佳进货时间,但忽视了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存货管理。对存货管理还是仅仅靠一台秤和一支笔。库存管理谈不上有什么技术手段可言,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载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货品其他方面的基本资料很不建全,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虽然在对存货的核算上,我们也可能采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它毕竟只能满足核算的需要。自动识别技术、监控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卫星传输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使我们无法实时、动态、高效地了解各种存货信息,并实现存货信息资源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员工间、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共享。

4.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整合。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而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全过程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

究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对存货成本缺乏系统技术控制,以求能更好地为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利润。

二、存货成本控制路径的技术

为了使存货管理达到理想的管理境界,建立能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数据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存货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

1.采购环节成本管理。采购成本管理正是以采购为切入点,通过规范企业的采购行动,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采购需要的物资,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一切浪费。具体措施有:

(1)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采购成本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使隐蔽的信息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开的原则,来选择好供应商,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即对每一种所需的物料,按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几方面的竞争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2)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①企业的采购如果管理不善,采购的原料价格过于昂贵或者质量低下,无论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管理和控制,其产品都将直接受到影响。而采购过程中之所以经常出现问题,是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和信息闭塞造成的,通过互联网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②利用互联网可以将采购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求获得最大批量折扣。如美国的wal-mart就是通过其零售管理信息系统将需要采购的信息统一汇集到总部,然后由总部再通过网络统一向供应商批量订购,获得最大限度实惠。③利用互联网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系统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实时订购,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订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管理。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减少资金占用和减少仓储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价格波动对产品的影响。如美国的dell公司通过其灵活的网上采购系统,将其零部件库存时间压缩到一周以内,而其他电脑公司则用一个月甚至三个月,这对计算机硬件产品一天一价而且不断下降的行业来说,积压库存意味着你的产品的零部件价格总是比现在价格高,这也是dell公司为什么能以比同行低15%的价格进行优惠销售的重要原因所在。④通过互联网实现库存、订购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可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同时能以较高效率进行采购,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损失。⑤通过互联网可以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增加库存产品。如美国的波音公司为满足世界各地航空公司对公司零部件的需求,在互联网设立零部件网页,各地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其网页与零部件供应商直接联系获取支持,这一方面提高了波音公司对用户的服务速度和降低成本,同时用户可以以最快速度获得需要支持,避免过多的中间环节,实现零周转。⑥通过在互联网上求购信息和“实时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让全球的供应商报价与竞价,从而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供应商。比如我国温州的一位个体户,免费在网上了求购鲨鱼皮的消息后,3天内,就收到了韩国、日本、秘鲁的多家水产商的报价,最低价格到温州为50元1公斤,而当时温州的价格为150元~200元1公斤。⑦利用互联网实现采购成本降低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系统,特别是库存系统和生产系统(商业部门是销售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使得采购部门能及时了解信息在网上订购信息。二是企业站点要设立专门网页提供企业需要产品的种类、型号、数量和供货时间,以及联系方式等。三是与少数几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实现采购信息与供应商共享,加强双方的互惠互利合作,获得长期商业利益,因为80%的利润来自20%产生利润地方。

2.存储环节成本管理。(1)在存储保管环节。可采用abc管理法,实施有重点的存货管理,降低保管成本。(2)存货优化。指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数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合理需要。为此,必须确定经济批量,就是要加强存货实物管理,降低存货存储成本。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的销售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库存系统、财务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模式,采用科学方法,实时监控存货的物流,并根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最佳库存模型,以最优的价格、最合理的数量、批次进行采购,使库存成本最小化。(3)控制存货水平。要平衡存货采购与生产投入的数量与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与存储成本,以形成最低存货成本。因此,存货控制模型,就是研究如何根据材料需求量、材料价格、材料单次采购费用、材料单次采购批量、材料变动存储费用、材料固定存储费用、订货提前期,计算得出存货经济定货量、安全库存量。在以上变数中,最难取得的数据就是材料需求量。一般而言,企业以销定产,根据销售预测、销售订单决定生产数量,进而决定材料的需求量。在销售预测处于混乱的情况下,不能直接根据销售预测决定材料的需求量,那么,就要根据销售订单,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规模、生产模式、历史销售情况、替代产品销售预测、竞争对手的销售生产情况、行业平均销售预测、市场动态,得出生产计划,从而计算生产数量,得出材料需求量。近期库存还可以采用最大库存、最小库存模型;长期库存也可以采用或参照历史平均数、历史加权平均数、行业平均数、替代产品库存等。同时,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还应密切注意销售情况、生产情况、市场动态,作存货模型的敏感性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对存货策略作出调整。

3.物流环节成本管理。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包括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动力资源等。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否,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仓储成本。(1)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利用,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实现了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到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目的。(2)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减少推销和采购差旅费用;形成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加快企业产品的流转速度,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提升产品服务形象。(3)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物流设施投资费和物流人员管理费;可以减少流通环节;可以减少在产品质量和货款上的被欺诈行为;使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

4.内部管理制度环节。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从广义来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有效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保证对资产的记录和处理均经过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

三、存货成本控制的深度技术

存货内部控制涉及的部门较多,一般会涉及到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所以其控制点也多,主要包括计划控制、合同订立、材料验收、付款、审核、账账核对、清理、领料、发料、复核、分析等多个控制点。根据存货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采购、库管、领用、盘存等多方面,其中采购和领用两个方面是重点。建立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应重点抓好采购和领用:

1.存货采购内部控制。(1)存货采购审批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业务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2)签订存货采购合同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要求主管领导对采购人员进行授权委托,授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内容;采购人员按计划签订合同,无权在授权之外签订合同和变更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副本应送会计和计划部门审核价格与留存。(3)存货验收和入库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4)存货采购资金支付结算内部控制。要保证货款支付正确、合法。财会部门接库房通知承付货款,应审核合同的签订是否符合规定;验收单、入库单是否真实可靠,是否与合同一致;进货发票是否合法,是否与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单的品名、数量和价格相符。审核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进行货款支付结算。(5)存货核算内部控制。应通过采购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保证存货采购业务资料准确、真实。采购部门和库房保管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库房应登记材料卡片,采购部门登记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明细账,定期将收料单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验收单、付款通知单、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存货账簿及有关账簿,月末与采购部门和库房管理部门进行核对。(6)存货内部稽核内部控制。应保证采购业务的记录正确,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月末将收料单与材料明细账核对,清理在途料,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同时材料明细账还应同财务部门的材料分类账、总账核对,由内部稽核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7)存货内部审计。应保证存货业务合同有效,保管安全,付款正确,会计核算准确,各部门资料反映真实可靠。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采购合同,审查合同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效,同时审查在途存货,审核各部门核算是否正确,各部门反映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的内控措施进行评价。

2.存货领用内部控制。(1)存货领用审批内部控制。存货领用应制定定额,同时以批准才能进行。领用的材料应有工艺部门核定消耗定额,属于间接费用的消耗、修理用料等,应编制计划或核定费用定额,生产部门根据计划、定额填制限额领料单向库房领料。存货领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2)存货发出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领用无误,手续齐全。仓库保管要审核领料单。双方要检查数量和质量,并签字或盖章。材料发出后,保管人员要按计划价格标明金额,登记材料卡片,并转材料记账员记账后随发料汇总表定期送往财务部门。(3)存货领用核算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领用业务记录真实,领发无误。要求仓库保管员发货后及时登记存货台账;财会部门根据材料记账员的发料汇总表按用途汇总分配,汇总领料单,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分类制证,登记有关账务。(4)存货领用内部稽核。应保证存货安全,记录正确。由内部稽核人员审核领料单,核对收发凭证和存货台账,检查收发记录和结存余额,查看存货的领用会计核算是否准确。(5)存货盘点及处理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账实相符。仓库保管员应定期盘点库存存货,编制存货盘点表,并提出处理意见。财会人员年底应抽查存货盘点表,对于生产中已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及其他足以证明已无实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根据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批准的处理意见,同仓库保管员共同调整存货账务,以确保账实相符。(6)存货领用内部审计。应保证存货安全、账实相符、核算准确。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盘点表,监督存货盘点,审核保管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是否准确,各部门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领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总之,深化成本管理改革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宋传联。对我国目前物流存货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原进兴。论“后进先出法”对确定存货成本的必要性。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存货成本管理篇(5)

存货管理就是企业对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存货管理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采购管理和仓储管理。通过对以上两方面的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的供、产、销的协调,使存货保持最少的平衡状态,实现最少的存货资金占用,使企业更好的生存发展。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存货管理应当建立以完善合理的存货进销存系统为核心的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并且全面发挥财务人员在存货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岗位职能,全面改善企业存货管理系统,提高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产业利润下降,所以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棉纺织企业存货成本管理的现状

棉纺织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中国的棉花生产总量居全球第一,棉花纤维生产量、棉花纤维加工量、棉型纤维加工量、棉纺织染整产品国际贸易量等均居全球第一。同时,中国拥有广阔的棉纺织加工领域。中国棉纺织产业已经不仅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有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产业, 而且真正成为了世界不可或缺的产业。

但是随着近几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增加,经济波动频繁,通货膨胀因素增多,出现了一系列不利于纺织行业发展的因素。由于棉纺行业产品本身附加值较低,以及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带动棉花等农产品价格的联动上涨,导致纺织企业的存货管理成本上升。同时,纺织行业也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纺织产业规模化越来越明显,通过规模化优势,降低存货采购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例如广东省纺织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区域为依托,形成了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群体。这些纺织产业群通过专业化生产形成“块状”产业,在与相应的专业市场互动和劳动力资料有效供给的条件下,通过规模化,增强其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价能力和降低自身运输费用,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二、棉纺织企业存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棉纺织行业整体向好,在如今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许多棉纺织企业的存货成本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并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求相差甚远。

1、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岗位责权不明晰

由于企业人员较少,管理部门相互兼职较多,供产销关键环节缺乏市场的预测和有效的监控,往往都是一人说了算,负责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和办理出入库手续等全过程和清查盘点工作。以中小棉纺织企业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60%的中小企业只注重存货的购买环节,忽视存货的仓储与保管、领用与报废环节,造成大量的浪费。由于人力资源有限,采购价格往往通过采购员与供应商进行协商,而不是企业组织人员进行前期调查,企业在进行入库验收时,只根据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签订的有关发票进行入账,而不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监督,可能导致采购人员与供应商进行个人交易,可能引起企业采购成本增加,不能保证采购到高质量材料。另外由于仓库主管的知识有限性,在进行原材料验收时,只是根据数量上进行验收入库,对于材料质量问题很难进行辨别,只是在投产时发现质量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影响准时交货的时间。期末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时,缺乏监督,使存货盘盈、盘亏无法正确体现。

2、采购计划制定缺乏合理性

主要表现为原材料的采购缺乏周密、科学的采购计划,存货采购与否、采购多少、何时采购往往是公司的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主观感觉来操作的,影响存货采购的科学性。从棉纺织企业特点可以看出,棉纺织企业的生产流程较其它行业要长,制造周期长,以棉纱生产企业为例,一个棉纱品种少则经过七道工序加工,多则经过九道工序加工,一个棉布品种生产则要经过更多的工序制造才能完成,上道工序的生产计划、半制品质量与下道工序紧密相连。如果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但是往往因为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本部门的利益,彼此各自为政,缺少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公司经常出现存货过大或不足的情况。在采购时间方面,采购时间过早则增加了企业的存货数量,增加了企业存货的储存成本,采购时间过晚则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以棉纺织较为发达的浙江绍兴为例,调查中显示,其中绍兴大唐袜业中有 80%的中小企业存在因材料跟不上而导致停产的现象,而且这部分企业中有 65%是半个月采购一次的,因此可以看出,存货管理在这种原料导向型的企业中至关重要。

3、高库存成为普遍现象

过多的存货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部分企业的存货储备就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这种情况很严重的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不仅使公司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等各种开支增加,产品成本大幅上升,企业的利润急剧下降;而且,一般而言,流动资金的收益率小于固定资产的收益,如果流动资金占用过多,会降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最终会减少企业利润。如不做出调整则会导致企业因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解散。以美斯特邦威为例,2010年一季度,美邦的存货仅7亿元;2011年一季度,美邦的季末存货达到了31.6亿元,上升幅度超过300%。2012年一季度虽然稍有改善,但库存仍有23亿元,应收额为26亿元,库存量仍占应收额的88%以上(数据来自中国证券报官方网站)。

三、提高棉纺织企业存货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在全球金融波动剧烈、经济不稳、产业重组的大形势下, 中国棉纺织产业面临深刻的挑战。中国棉纺织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克服自身缺点,才能在与世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制定并完善存货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加强存货管理

首先增强对材料采购过程的控制,提高采购透明度,组织人员收集信息,对供货单位的产品的品质和价格进行对比。其次,建立健全部门规章制度,对各部门进行整合,做到职权分离,保证物资采购、验收、仓储以及领用过程中各部门进行制约和监督。最后,关于制度的执行,现在很多事都强调“一把手”工程,只有领导先重视了,其他人才会引起重视。存货管理也是如此,只有领导先把它当回事并推动下去,存货管理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2、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

一方面,信息化系统使车间自行上报计划转变为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计划。由于采购管理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集成,系统根据主生产计划,进行精确计算,可以很容易地生成一份采购计划,降低了采购成本。另一方面,由管理采购结果转变到控制采购过程。信息化系统对采购管理设置了严密的采购业务逻辑流程,每一项采购业务都必须按照规则进行,使采购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从采购计划、采购合同至采购到货、验收、分供方评价都可以实行有效控制,提高了采购工作质量,减少了因管理失误造成的跑、冒、滴、漏现象。

3、选择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存货管理模式

(1)针对近几年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可以采用零库存管理模式,即JIT法。通过及时生产系统,将存货维持在最低水平。从而大幅度减少因存货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这种存货模式要求企业具有严格的管理控制体系以及高度的信息共享,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2)存货经济批量(EOQ)模式。通过发展企业需求预测技术,组织预测小组,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根据市场变化,通过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预测最佳订货点。

(3)优化存货管理模式。实行存货ABC分类管理模式。存货ABC分类管理是库存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企业的存货可按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并对关键的少数A类存货进行重点管理,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用量较少,但价值高的新纤维,可以将其化为A类,实行减少库存,慎重购入的策略;对于棉花和涤纶,这种需求量大的原材料可以将其归为B类或C类,对B类实行定期采购,实现常规管理,对于C类,要实行集中采购,通过规模化优势,节约成本。

总之,存货成本管理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当前社会,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是企业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而有效管理存货成本又是降低企业成本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因此一个企业应该规范财务人员在提供关于存货成本方面的财务数据时,规范存货的进销存系统流程,来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

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追寻更好的管理方式,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志和.企业存货成本管理之道[J].当代经济,2008(11) 18-19.

[2]朱伟.企业存货成本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76) 47-48.

[3]汤雪静.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税法技术,2004(7) 16-17.

存货成本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

一、ERP下基于成本法的存货核算分析

一般企业存货有两种核算方式——标准成本制和实际成本制。对于标准成本制的结算模式,进出库存的单位成本均以标准成本入账,月中如遇标准成本更改,月底计价时,将追溯至月初的第一笔交易信息,保证标准成本的统一性。

在ERP系统中,与标准成本计算相关的单据主要包括领料单、退料单、入库单、进货单、退货单和调拨单等单据,最终均以同一价格核算。标准成本多用于生产入库模式计算,一般需要给定标准人工费、标准的制造费、标准材料费和标准加工费用等,通过逐级核算确定存货成本。

实际成本制的计价方法有如下几种:月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分批认定法等。月加权平均的目的是让本月份耗用的单位成本一致化。如果两次进货的进价不同,为了让同一月份的领料单位成本一致,那月底一般要对进货的材料重新统一计价,ERP系统会依照系统设置自动完成。

先进先出法是按照存货的流转顺序,采取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的原则,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或存货变质度的影响较大的企业,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来确定其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仓库实务上的先进先出和财务存货核算上的先进先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本文里的先进先出,指的是财务存货核算意义上的先进先出的计价方法。与加权平均法比较,先进先出法对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主要体现如下:当存货成本总体上升时,存货核算结果是最高的期末存货结存、最低的销货成本和最高的毛利;当存货成本下降时,存货核算结果得到最低的期末存货、最高的销货成本和最低的毛利。

分批认定法,又称个别计价法或具体辨认法,指对每次出库的物料进行个别辨认,看属于哪批或哪几批入库,然后分别按照所属各批的入库成本来确定出库成本。通常适用于体积大、成本高、数量较少的物料,或需要进行订单成本核算的业务背景(例如CTO)。在ERP系统中运用分批认定法,一般是结合“批号”来实现。由于同一批号可能存在多笔入库,分批认定法的出库成本就有多种计算方式以供选择:批内先进先出,批内加权平均等。批内先进先出,本质上仍是先进先出核算方法。只是在“品号+批号”两个维度,进行先进先出核算。

企业在日常采购活动中,暂时未收到结算发票,但已拥有所采购的生产原料或商品的主要报酬和风险,根据会计谨慎性等相关原则,必须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合理的估计。总体原则如下:

暂估的目的就是为了成本核算,使财务账和仓库账基本保持一致。

暂估的形式一般有三种:单到回冲、单到补差和月初回冲。

成本核算是以上月暂估为准,发票到差额调整到本期。

如果用先进先出法,在出库单价上是以估价(6元)还是以发票价(8元)来计算,企业处理方式会有一些差异,以单到回冲方式为例处理方式如下:

暂估凭证:

借:存货类科目 6

贷:应付账款-暂估 6

采购凭证:

借:应付账款-暂估 6

贷:存货类科目 6

借:存货类科目 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36

贷:应付账款-供应商 9.36

二、EPR下期末结账的采购核算处理

在期末结账时,将执行“收货/收发票”的自动科目清账,把已收货且已收发票的“收货/收发票”明细项目——清账核销。然后执行“收货/收发票”科目余额重组调整的操作把“收货/收发票”中间过渡待清账科目借方余额调整到资产负债表

“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项目中,反映收到发票尚未收货的金额,其自动产生的会计凭证为:

借: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

贷:“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

一般情况下,ERP系统不是直接调整“收货/收发票”科目的,而是记入另外一个性质相似的调整科目,即:“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这是因为做这样的调整主要是为了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而为,因此系统在期末做这样的调整的时候还同时自动产生了下一个期间期初的冲销凭证:

借:“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

贷: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

如果“收货/收发票”中间过渡待清账存在贷方科目余额则重组调整到相应的“应付暂估”科目中,反映已收货尚未收到发票的金额,其自动产生的会计凭证为:

借:“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

贷:应付暂估

同时也自动产生下一个期间期初的冲销凭证:

借:应付暂估

贷:“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

因此,实际上对于“收货/收发票”中间待清账科目和“收货/收发票调整”科目是不包含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而正常结账完成后,这两个科目的汇总余额应该为零。这样处理也便于下个期间正常的收货和收发票的校对,不至于影响到收货和收发票逐笔清账核销。

而对于“采购价差”科目,在ERP系统中一般是作为存货的备加/备抵科目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的。

一般在ERP系统中,无论在标准成本法下或是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存货科目的记账都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而且都和一定的存货数量对应的。因此,存货科目在系统中是不能手工记账,必须从物料管理部门的业务操作自动产生相应的会计凭证;而“采购价差”科目虽然有一部分也是由系统自动记账的,但该科目也同时也允许财务手工单独处理,并且该科目的余额是没有相应的存货数量来对应的。

三、ERP环境下存货的异动

根据上文所述,无论在标准成本法下或是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采购价差”科目在存货采购成本核算过程中都扮演了中间“协调者”的角色,是存货控制的关键点,需要特别关注。

1.标准成本法下存货标准价的非正常频繁变动

正常情况下,一旦确定相应的存货标准价后,除非标准价和实际价存在较大差异,不应随意调整标准价。如果发现在ERP系统中存在存货标准价的非正常频繁变动,则需要特别关注。这种情况对于审计师对存货的审计也需要提高警惕,因为系统一般会提供改变标准价的功能,并自动产生相应的会计凭证:

借或贷:存货

贷或借:采购价差

而采购价差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在当期已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属于已消耗材料应分配的差异,应从该科目中转到相关科目;另一种是直接转入当期损益,从而影响财务状况和损益。

2.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采购价差科目存在较大科目余额

从上述介绍可知,与标准成本法不同,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的采购价差科目通常其科目余额应该为零,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才可能出现科目余额且相对来讲余额应该不大。采购价差的处理也同于标准成本法,为了简便,当科目余额不大时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相反的情况则表明存货控制存在较大的风险。

3.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负库存情况及其发生频率

一般来讲,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或是不应该存在负库存情况的。如果在实际成本法的移动平均法下出现负库存且发生频率较多,则需要进一步查明出现负库存的原因,加强存货控制。

4.移动平均法下存货和采购价差科目间的非正常转账

由于“存货”科目的余额是直接和一定的存货数量相关的,而“采购价差”科目余额是不和存货数量直接相关的,它只是存货的备加/抵项目。正常情况下的“采购价差”是通过分配转到消耗材料应分配的差异或直接转入损益的,而不能直接和存货转账,如果在存货和采购价差科目间进行转账,势必改变存货的移动平均价格。但有些系统也提供了存货和“采购价差”间的特殊转账操作,即:

借或贷:存货

贷或借:采购价差

但这种操作只是在那些由于误操作,如将每公斤的价格输入为每吨价格造成“采购价差”科目余额很大而无法更改错误或难于更改错误时才使用的特殊更正。因此,在移动平均法下一般不应出现存货和采购价差科目间的转账的。

参考文献:

[1]俞春玲.对存货审计的一些思考[J].西部财会,2011(03).

[2]李婉娥.存货的核算和管理[J].中国外资,2011(08).

[3]周平根.存货核算方法对会计利润的影响及其审计发现[J].商业经济,2011(22).

[4]张胜.成本核算前的几个关键问题[J].财会月刊,2012(01).

[5]万寿义,王红军.关于制定统一成本核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2(01).

存货成本管理篇(7)

随着新经济环境的出现,波特最初的价值链概念,在吸收各类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基础上形成了现代的价值链管理理论。在现代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影响下,成本的概念及成本管理理念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并形成了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观。由此,企业的存货成本管理也应建立在现代价值链成本观之上,以期形成适应新经济环境的现代存货管理模式。

一、现代价值链成本观的内涵

价值链概念最先是由波特在1985年提出的,被认为是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寻找竞争方法以增加企业竞争实力的基本工具。随着时代的变化,波特偏重于单个企业的价值链观点在吸收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后,形成了以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现代价值链理论。同时,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重要范畴之一的成本的概念及成本管理理念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传统会计认为,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而在现代价值链理论下企业的价值链有着两重性: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因此,基于现代价值链的成本观认为“成本是一种价值创造的需要和提供价值的资源耗费。对于企业,一方面为创造价值而发生的价值活动需要投入资源,才能创造顾客价值。另一方面,创造顾客价值也必须消耗资源才能提供顾客价值。”(韩沚清,《中国农业会计》)

现代价值链成本观在不同的视角下表述着不同内涵:从构建价值链角度看,成本是由最初产品的市场调研和设计而决定其所要创造的顾客价值(产品或服务)后,企业为达到生产状态前所投入的一系列资源。如企业为一条新的生产线而引进的专用固定资产。这个过程是企业为创造生产顾客价值的条件而预先投入的资源,可称之为投入观。从已经构建价值链的角度看,成本是企业为向社会提供一定的价值(产品或服务)而耗用的一定资源,如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为了提供价值―产品而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这个过程是企业为向社会提供价值而耗费的资源,可称之为耗费观。从整条价值链看,成本是企业为使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尽早的销售而尽量减少企业浪费在原材料采购、产品返修、包装运输上的时间资源。即从产品生产到交付顾客的整个过程而节约的时间资源。这个过程是企业为使所提供的价值尽早且最大实现而减少的时间资源,可称之为时间资源观。

综合上述现代价值链成本观三个角度的成本含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不仅可以从固定资产、人工材料入手,而且也可以并应该从节约整个价值链的时间资源方面入手。因此,借鉴价值链成本观的时间资源观,将企业存货管理的范围由存储阶段拓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可达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目标。

二、传统存货管理模式的缺陷

传统存货管理是以存货存在合理为前提的,其认为企业为了保证生产持续进行,必须准备足够的原材料以防止供应短缺影响生产;留有一定量的在制品以防止生产过程意外事故而引起的停工;储备相当适量的产成品以防止顾客的急需而影响企业的信誉,或为了调节市场对产品需求的不稳定性,为了获得折扣优惠以及避免存货未来价格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存货管理越来越显出局限性:

1.企业持有存货,占压流动资金。企业的流动资金是有限的,当企业持有大量存货时,相当数额的资金就暂时沉淀下来,直到产成品销售出去才能重新参加周转。如果企业能够大量减少存货,甚至是零存货,则企业可以减少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2.企业持有存货,会发生仓储成本。大量存货必然要占用仓储空间,要耗费企业人工进行管理,存货本身在仓储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一定的损耗。这种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将提高企业的成本水平。

3.企业持有存货,会掩盖一定的生产质量和生产的低效率问题,增加企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例如当企业后一道工序进行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在制品中有次品,则可以再从库中取出合格品,这时次品的出现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会立即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从而寻找次品出现的原因,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再如,假设企业生产效率低,当市场需要大量成品时,有库存成品起缓冲的作用,不利于督促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4.企业持有存货,会产生持有收益或持有亏损。传统的存货管理模式一般只注重存货的实物管理和存货的总量控制,重视采购环节,将保证供应、确保生产经营的连续性视为存货管理的关键,不重视或很少重视存货的成本管理问题。

如图,若在a时点购入大批原材料,价格为a1,可以确保生产及时供应。但却会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持有收益或持有亏损,如在b时点产生的持有收益为b1-a1。但是在日常的生产成本计算中却不考虑持有收益问题,从而导致产成品成本高估或低估。由此可见重视采购环节的传统存货管理模式不能使产品的成本得以精确反映。

三、基于现代价值链成本观的存货管理分析

(一)建立科学系统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的赢利空间越来越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成本的竞争。因此,是否拥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认为,成本管理只是专设的成本管理机构及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只是生产领域产品成本的控制,而忽视其他环节的成本分析研究,从而表现为成本管理的不完全性。因此,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有效的实施成本管理,必须加快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所谓系统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是指在新经济环境下,根据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设计最佳产品,在适时生产系统下,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以理想科学的作业链进行生产,以作业成本法核算生产成本,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方法提供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其不仅能对外部环境变化积极应对,而且它也是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面成本管理,对生产的各项经营策划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二)引进适时制存货管理方式

适时制存货管理方式要求企业按需求引进存货,而不是按照制定的计划引进存货。存货管理中的每一步都应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因此,适时制存货管理方式的最终目的是消灭存货,以达到成本最低。通过大幅度的缩减从接到订单到交货之间的时间,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经验表明,大多数使用适时制的公司至少可以使从接到订货到交货的时间缩短90%。

1.材料采购方面。传统存货管理要求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外购原材料,一般是确定最佳采购批量―联系供货商―分析比较交货条件―签订合同―材料检验―入库。这种模式会造成企业的存货积压,延长企业的生产周期,同时也增加了不增值作业的次数,如搬运、检验等。在适时制下,既要求企业持有尽可能低的存货,又不允许原材料供应中断,只在需要的时间购进需要的材料,这就需要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即优化本企业价值链与上游(供应商)价值链的关系,促进成本的降低,从而把握成本优势。这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供应商要少而精,并尽量保持稳定。例如克莱斯勒公司,从1989年开始削减供应商的数量,从原来的25 000家减至11 140家,节省了大量的开支,而且采购人员的数量也减少了30%(《价值链管理》第63页)。这样做一方面可缩短从订货到投入生产的时间,节约时间资源,增强企业在交货日交货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减少不增值作业次数,节约人工成本和存储成本。

2.生产流程方面。适时制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甚至消除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全过程中的存货,建立起平滑而更有效的生产流程。这就需要对车间进行重新布置与整理,建立起按产品对象布置的生产单元。在这其中,工人随着零件走,逐次操作多台不同的机器。其出口处放置本单元加工完毕的产品或在产品,出口处放置待加工的原料或在产品。因此,这种无库存的生产单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仓库的作用,从而减少产品的仓储成本,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单元内的工人数量使单元生产率与整个生产系统保持一致,避免生产出过多的剩余产品或在产品,从而实现零存货、零浪费、零废品、零误期为目标的最佳生产过程。

3.质量管理方面。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是依靠事后检验来保证质量,但是当库存很低甚至是零时,如果某道工序出现大量废品而没有检验出来,则会生产出大量的不合格产品,从而影响企业在交货日及时交货的能力。因此,必须从开始就把必要的工作做好,才能从根源上保证质量。这就需要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措施,把质量管理工作从事后检验变成事前的预防。所以,适时制需要全面质量管理的支持,同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也可避免事后返工现象出现,达到节约时间资源、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

4.生产系统方面。传统企业一般采用的都是推动式的生产系统,而现代企业是以销定产企业。若仍依靠规模经济将产品大量的生产出来再去推销,极有可能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产生存货。因此以销定产的现代企业的生产必须采用拉动式生产系统,每一工序的员工注重的只是补充后续员工耗用掉的存货。同时,拉动式生产系统可以进一步扩展到企业价值链中的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的合作,即订货和销售领域。根据订单确定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生产的数量一直倒推至第一道工序需要的原料需要量,从而发出订货指令。因此,采用拉动式生产系统的企业可以使企业保持非常低的存货水平,避免存货的积压。

(三) 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出现明显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后来其所提供的信息广泛的运用于生产管理、存货估价、产品决策、顾客盈利性分析等方面。因此作业成本法不仅是核算产品生产成本的方法,又是同适时制及全面质量管理紧密结合的成本管理方法。它提供了成本管理的新思维―作业成本管理,使企业成本核算不仅提高成本分配的准确性,而且有助于管理当局找出企业不增加价值但耗费资源的作业活动,也有助于企业成本控制起始于产品的设计阶段,历经中间若干环节,终止于产品的存货和销售阶段等产品全部生命周期。

为了进一步论述作业成本法对企业存货估价的影响,以下将对某一制笔公司进行成本分析:

1.案例前提:xyz公司是一家制笔公司,现有定编人员50人,共生产三种颜色的笔(代号分别为001、002、003)。本月产量分别为:001,100000支;002,80 000支;003,20000支。制造费用(表1),直接费用(表2)如下:

(1)传统法计算成本。在传统成本法下,对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进行分配:

分配率: 220 000/(8250+2100+1 1650)=10元/时

计算产品总成本及单位成本,如表3所示:

存货成本管理篇(8)

一、引言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主要是由于持续的高房价和低利率引起的。次贷危机直接导致了许多美国的大银行,投资公司纷纷倒闭,从而引起了一连窜的全球经济效应。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资本市场股价暴跌、房价猛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等,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重大影响就是,容易导致企业资金出现紧张,货物积压,从而带来企业管理成本上升,运营困难。如何有效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金融危机企业存货管理的策略分析

1、实施制度化的采购管理程序

(1)存货请购与询价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建立存货预算管理制度,结合企业业务特点编制存货年度、季度和月份的采购、生产、存储和销售预算。企业应根据预算或采购计划办理采购请购手续,预算外或计划外采购须经严格审批。所有的采购须进行询价制度,即供应商的选择和审批,货比三家,所有的询价留存归档,所有的供应商须进行授权批准,要保证存货采购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对存货实施ABC管理制度,其中的A类物资采购应采取招标方式采购。

(2)存货采购审批控制

要保证存货采购业务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严格控制超计划采购的行为。如遇生产经营计划调整,应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以免存货短缺或积压。

(3)退货与索赔控制

为避免的损失,采购回厂的物品由于质量、规格不符,采购部门须立即办理退货。无论货物是否退还给了供应商,均须立即书面通知财务部及时扣回相应款项。采购约定中必须明确索赔条款,对因供应商供货期间、数量、质量或相关原因未达到约定条件而产生的直接损失和因此面导致产生的其他损失,应由采购部门根据实际应由供应商负责的损失以正式公函向供应商索赔,并由财务部在货款中扣回相应款项或收取现款。

2、建立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流程

物流部门:是负责存货安全管理、定期实施存货盘点、编写盘点报告、盈亏差异报告审批报废物资清单、审核存货减值事项。财务部:对盘点差异、报废、减值等进行账务处理。月末、年末物流部门要与财务部门进行财务与库存物资实物账的核对,核对无误后经双方负责人在库存明细表上签字确认;对发现差异的应查明原因,出具差异报告,经负责人审批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金融危机下,企业一般会面临资金紧张、销售不畅的不利局面,在此形势下,控制和压缩存货库存很有必要。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消化呆滞库存的计划和步骤,采取清理库存、材料改用、让售淘汰改型材料、易货贸易等多种方式压缩库存,提高存货资产质量。

3、完善制度化的存货核算和稽核制度

(1)财务部门按照公司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正确核算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由董事会审批,对外披露后在下一年度实施。

(2)财务部门月末对在途存货、货到票未到的存货,复核采购部门提供的已校验未收获或已收获未校验的采购清单后,在ERP系统中暂估入账。

(3)财务部门每季末根据生产部、物流中心、采购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存货可变现净值与账面价值,计算存货跌价准备,重大的存货跌价需由董事会议核准同意并形成会议纪要后才能处置。

4、实行存货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在企业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公司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合并在一起,从一个统一的视角展示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把企业活动与合作伙伴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严密的有机体。不过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应注意实行供应链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企业必需拥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能力。

三、企业存货管理案例分析――“零库存”管理

沃尔玛是一家零售企业,在销售收入上超过世界能源核心的石油化工企业。其原因在于沃尔玛首创交叉配送的独特作业方式,没有入库储存与分拣作业,进货时直接装车出货。在竞争对手每五天配送一次商品的情况下,沃尔玛每天至少送货一次,意味着可以减少商店或者零售店里的库存,使得零售场地和人力管理成本都大大降低,库存管理的简化使其每年节省了数百万美元的费用。

不过在推行这个模型的企业因为要求每道工序都要按前一工序的需求来生产,为降低成本,每道工序都不备有存货。如果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再返工的话,所花的成本费用就会高出很多,这样就得不偿失。因而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用“零库存”来降低存货成本,很多企业仍需要利用传统的模型及其他方法来控制库存,降低成本费用。

四、结论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令全球经济形势日益恶化,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恶果将会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漫长的严冬。不过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存货管理模式,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存货管理方式。本文认为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实现永续发展是其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充满挑战性的现实命题。

存货成本管理篇(9)

二.存货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1)存货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资产经营管理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和非流动资产管理,存货管理是流动资产管理的一部分,但在流动资产管理和全部资产管理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资产是直接用于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的资产,除存货之外的其他流动资产,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为了保证存货库存与作业需要服务的。从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关系或结构优化角度看,实质上是指存货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关系或结构优化,存货的规模和结构影响着固定资产与存货的结构优化和产出效率。从企业全部资产运营效率看,关键取决于存货的周转速度,如果存货的周转效率低就会严重影响全部资产的周转效率。(2)存货管理与企业营销管理。存货管理与营销管理紧密相关。营销管理包括采购管理和销售管理两个环节,一方面,采购管理影响存货取得成本和资金占用,即影响存货管理;同时存货管理也影响或制约采购的数量和价格,即影响采购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存货管理特别是库存商品管理对销售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库存商品的数量、品种、质量等决定着销售规模和价格;同时销售管理水平如客户管理、市场预测等又决定着企业产品销售状况,影响着库存商品的状况与水平。因此,应明确存货管理所处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正确处理存货管理与营销管理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存货管理与企业生产管理。生产中的材料和在产品都属于企业的存货,他们与生产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存货管理与生产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存货管理水平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生产的规模、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持续性等。当然,生产管理水平对存货管理水平也有反作用,如生产计划的准确性、生产作业的科学性等都影响着存货管理的水平或效果。明确了存货管理与生产管理的关系,对提高存货管理水平,发挥存货管理对生产管理的积极作用指明了方向。

三.存货管理的思路与内容

1.存货管理的思路分析

(1)按存货种类进行管理。按存货种类进行管理涉及库存材料管理、在产品管理和库存商品管理。这种管理思路的优点是管理对象十分明确,存货管理特点体现充分,可针对不同种类存货的不同功能与作用进行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突出存货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与销管理容易脱节。另外,库存材料管理和库存商品管理从库存管理角度看基本一致,同时在产品管理的界限与职责难以划分。(2)按存货与供应、生产及销售关系进行管理。按存货与销的关系进行管理可直接分为存货与采购管理、存货与生产管理、存货与销售管理三部分。这种思路的优点是将存货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相连,突出了存货管理的地位与作用,存在的问题是容易将存货管理溶入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无法突出存货管理本身的特点与目标。(3)按存货管理职能进行管理。按存货管理职能进行管理可分为:存货预测、决策与预算,存货报告与分析,存货评价与审计。这种思路的优点是突出了存货管理控制的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将存货管理目标、存货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等融入在整个企业管理控制之中,很难体现存货管理的目标、特点和重点。另外,如果各项资产管理都按此思路,势必有所重复。

存货成本管理篇(10)

关键词 :企业;存货;计价核算;管理

一、引言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的计价核算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存货管理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存货购入、消耗。在存货的管理中,提高管理水平,随时掌握存货的状态,防范其缺失、腐烂、变质等问题,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降低生成成本,保证企业正常的盈利水平。因此,企业有必要加强存货的计价核算和管理。

二、企业存货计价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的计价核算不准确

企业存货应该按照成本入账,一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存货的取得途径不同,其实际成本的构成也不同。但是在企业的存货核算工作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应该包括买价和采购费用,但是有些企业会忽略采购费用中的运输费,在计量存货成本时,只考虑了买价,而忽略了采购费用,却将一些与采购相关费用如进货费、运输费、整理费等计入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这样导致存货的购进成本不准确。有的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而企业错误的选择加权平均法。除此之外,由于市场变化,期末部分存货的当前市场价值可能已经不能确定,也就无法确定可变现净值,从而使企业的减值准备无法正确提取,使企业的存货缺乏准确计量。

(二)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

目前,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认识到了存货管理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还有很多企业的存货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缺乏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甚至有个别企业内部根本未制定存货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乏明确规范有力的制度来约束日常的存货采购、领用等各种行为,造成企业存货管理的混乱无序,影响着企业资金正常运转,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企业还需要建立对存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但大部分企业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的现象,如不进行比选,缺乏完善的出入库制度,倒签原材料领料表等,从根本上缺乏存货计量与核算的准确基础。

(三)存货计价核算和管理水平较低,电算化管理难以实现

在存货计价核算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方面,很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健全的电算化核算体系,对存货未实施电算化管理。这样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更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相比较电算化的会计核算系统,手工核算比较容易影响存货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的数据和实际的存货信息不相符,使企业的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与公允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难以从报表中获得真实有用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相关信息。

三、企业加强存货计价核算和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存货的计价方法,加强存货的会计核算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需要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流转方式以及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和性质,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计价方式,以便于制定恰当合理的存货实际成本。当企业选择了适合自身的计价方式之后,财会部门需要根据各个部门的收发单据进行会计核算,合理确定存货的成本。企业需要根据存货的经济订货量模型,合理确定存货的适当订货量和恰当的订货时间,使存货的订货总成本达到最低,达到有效管理存货的管理目的。另外,企业需要根据存货的成本的结转核算资料,运用正确的存货计价核算办法,把成本正确的结转到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当中。对于期末存货成本的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要结合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大小,正确的决定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二)加强存货的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考核监督机制

加强存货管理制度建设,包括物资采购制度、仓库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在物资采购制度方面,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采购计划,严格规范物资的采购过程,制定标准化的存货定额管理制度、存货验收管理制度以及存货领发及退料管理制度。对于仓储管理制度,由于存货一经验收,所有的责任就会归属于采购方,企业的仓库保管人员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存货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制度。因此,存货的仓储管理对企业来说也是一项需要重视的活动。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财务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保证准确的存货核算,同时保证账实相符。

完善企业考核监督机制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建立有效的存货内部审计制度。在具体操作方面,应从存货的采购与领用两个方面着手。在采购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应检查合同是否按授权签订,合同是否完善,合同数据与入库单数据是否相符。在合同的入库、日常盘点方面是否手续完善,有无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在存货领用环节,内部审计人员要检查出库单(领料单)是否属实,是否与具体生产经营要求相匹配,同时要重点关注退料与边角料、下角料、报废料的处置是否合法合规。在日常管理环节,要检查保管部门和财会部门日常核算的数据是否准确、一致,检查财务部门与生产部门对于生产成本的计算是否准确,再对存货的收发部门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

(三)存货管理实行电算化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存货管理系统,实现存货管理的电算化,以便可以及时的获得与存货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存货的运行效率。如:企业可以引进erp系统,对存货经营管理的所有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其次,企业可以利用ERP系统对存货进行有效的盘点,增强核算的效率。再次,ERP系统能准确核算存货成本,便于获取最佳存货采购量与储存量,保留历史价格信息,提高了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成本计量的精确性。

四、结论

企业要加强存货采购与管理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采购、领用等相关工作流程,在计价与核算中保证其完整准确,使存货的数量、价值准确,同时也保证了企业成本的正确性。此外,企业还应完善自动化存货管理系统,如通过ERP 系统,跟踪存货的结存情况,制定合理的库存水平,减少积压,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上一篇: 酒店营销部周工作计划 下一篇: 统计职称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