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睡前故事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3 00:14:18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篇(1)

3、接着,小兔子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打了个滚倒立起来,把脚伸到树干上,说:“我爱你,直到我的脚趾尖。”大兔子把小兔子甩过头顶:“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尖。”小兔子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它不停地跳上跳下。大兔子笑了,说:“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它跳得真高,它的耳朵都碰到了树枝。小兔子想,这真是跳得太棒了,我希望我也能跳得这么高。

4、小兔子叫喊起来:“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大兔子说:“我爱你远到跨过小河再翻过山丘。”小兔子想,那真是很远。它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来。这时,它看见了黑沉沉的夜空,没有什么比天更远了。它说:“我爱你一直远到月亮那里。”说完它闭上了眼睛。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篇(2)

电影 《沉睡魔咒》 和 《睡美人》 都取材于格林童话 《睡美人》, 两部电影都扩充了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 增加了公主与王子相爱等人物的行动元素。 但作为一部以颠覆 1959 年 《睡美人》 为目标的电影, 《沉睡魔咒》 对这个前文本进行了多方面改写。

1.重构故事框架。 1959 年迪斯尼 《睡美人》 的故事框架与格林童话的 《睡美人》 大体相符。 作为对格林童话的呼应, 电影以说书人讲述童话书的方式展开。 其情节设置与原作基本相符: 公主出生被祝福 (诅咒) 诅咒实现王子救公主婚礼。 在这部电影中, 公主是叙事的核心人物。 而 《沉睡魔咒》 的叙事核心则围绕反派玛琳菲森展开。 电影重新设置了故事框架, 将 1959 年电影说书人的叙述框架改为人类王国与精灵王国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 从而突出了精灵王国女王玛琳菲森在电影中的核心地位。 电影还在原有公主与王子的主线之外增加了玛琳菲森和史提芬之间的爱情故事, 为玛琳菲森性格的转变埋下伏笔。

2.修正人物性格。 《沉睡魔咒》 中的人物在外形上与 1959 年的 《睡美人》 保持了最大限度的相似, 安吉丽娜朱莉扮演的玛琳菲森冷艳妖魅, 艾丽范宁饰演的奥罗拉公主清纯可人。 但 《睡美人》中单纯的人物性格, 在 《沉睡魔咒》 中被复杂化,甚至被颠覆。

电影 《睡美人》 (1959) 中玛琳菲森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反派, 她行为乖张, 仅仅因为没有得到邀请就诅咒了奥罗拉。 她自称是邪恶的化身, 不惜绑架王子阻止公主苏醒。 但在 《沉睡魔咒》 中玛琳菲森则复杂得多。 她的性格经历了从单纯轻信、 被仇恨扭曲疯狂, 最终成熟稳重的变化。 但不论在她成长的哪个阶段, 玛琳菲森的主导性格仍是善良, 正因如此, 她才能从疯狂的复仇中清醒过来, 找到幸福。 这样的性格设定让 《沉睡魔咒》 中的玛琳菲森显得更加丰满完整。

除了玛琳菲森的形象之外, 《沉睡魔咒》 中的人物较之 1959 年的电影还有很多性格修正, 如国王史提芬从善变成了恶, 三个仙女从善良热心变成了鼓噪讨厌, 等等。

3.改 写价值观 。 美国学者杰克齐普斯 (JackZipes) 认为迪斯尼给童话下了咒语, 使童话成为传达其意识形态的工具。而 《沉睡魔咒》 似乎打破了这个魔咒, 这部电影对前文本的改编抛弃了迪斯尼童话电影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的价值观, 尤其是性别观念。

1959 年的 《睡美人》 体现了迪斯尼童话电影中刻板的性别观念。 电影中男性作为家长 (国王) 与拯救者 (王子), 代表了权威、 力量和秩序; 女性则被分成了两类, 以玛琳菲森为代表的女巫是需要被清除的不安定因素, 而以奥罗拉和好仙女为代表的好女人则以臣服于男性权威的方式得以存在。 电影的最后王子用真爱之吻救醒公主, 宣扬了真爱等于异性恋婚姻的价值取向。

《沉睡魔咒》 则让女性成为了力量和秩序的代表。 玛琳菲森是精灵王国的女王、 她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善良的内心, 最终促使两个国家走向和平; 奥罗拉选择帮助女巫战胜父亲, 更有行动力。 这部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则较为逊色。 国王史提芬自私贪婪, 堕入仇恨中无法自拔; 王子则沦为花瓶, 连真爱之吻都不起作用。 这部电影反讽地让女巫吻醒公主, 颠覆了迪斯尼童话电影传统的真爱之吻, 瓦解了真爱等于异性恋婚姻的价值取向, 代之以更广泛的真爱内涵。

通过对电影 《睡美人》 的叛逆性再造, 《沉睡魔咒》 在迪斯尼电影中建构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乔纳森库勒指出: 互文性与其说是指一部作品与特定前文本的关系, 不如说是指一部作品在一种文化的话语空间之中的参与, 一个文本与各种语言或一种文化的表意实践之间的关系, 以及这个文本与为它表达出那种文化的种种可能性的那些文本之间的关系。迪斯尼改编的童话电影不仅仅与童话相关, 更体现出电影与各种话语的对话。

相较于迪斯尼之前的两部童话改编电影 《白雪公 主 与 七 个 小 矮 人 》 ( 1937) 和 《 灰 姑 娘 》(1950), 电影 《睡美人》 (1959) 增加了王子的戏份, 王子拯救公主的戏码成为全片的高潮。 其中男性=施救者, 女性=被救者的人物设计, 既呼应了格林童话中的男权意识, 也体现了二战后美国社会的思想。 二战时期, 美国政府鼓励中产阶级妇女走出家庭, 生产战时物资。 战后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危机, 加之美国妇女的就业冲击了传统妇女的性别角色, 保守派开始要求妇女回家。 当时的杂志甚至宣称 做个好妻子, 好母亲, 简而言之, 做个好家庭主妇是世界上一切工作中最重要的。 迪斯尼电影中塑造的被动等待、 主动回归家庭生活 (奥罗拉和3 个仙女) 的好女人形象, 正符合这种保守的意识形态。

杰克齐普斯指出, 从 1937 年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开始, 迪斯尼的童话改编电影就垄断了童话的话语权, 只要提起著名的经典童话, 不论是 《白雪公主》 《睡美人》 还是 《灰姑娘》, 今天的孩子和成人们都会想到沃尔特迪斯尼。 由于迪斯尼电影的巨大影响力, 加上其潜在的儿童 教育者 的身份, 使这些电影中的意识形态备受人们的诟病。质疑声主要针对其中的白人种族主义倾向、 性别刻板印象, 尤其是其公主形象和真爱之吻的神话对下一代 (特别是女孩) 产生的巨大影响。面对这些批评, 迪斯尼也在不断调整。 在 《公主与青蛙》 (2009) 中, 迪斯尼让公主变身为希望闯出一 番 事 业 的 黑 人 姑 娘 蒂 亚 纳 ; 在 《长 发 公 主 》(2010) 中, 公主变成了富有行动力的拯救者 ; 在《冰雪奇缘》 (2013) 中, 迪斯尼则颠覆了自己生产的真爱之吻的神话。

电影 《沉睡魔咒》 的出现, 可以视为对 《冰雪奇缘》 的呼应。 在 《冰雪奇缘》 中, 迪斯尼的童话电影第一次将结局落在女性同盟的达成, 而非异性恋的婚姻之上。 从这个层面上看, 半年后上映的《沉睡魔咒》 相当于 《冰雪奇缘》 的姊妹篇。 迪斯尼通过这两部电影回答了学界对于自己的批评。 尤其是在 《沉睡魔咒》 中, 我们能看到迪斯尼的自我调侃: 王子公主被边缘化, 反派玛琳菲森逆袭成为女主角; 真爱之吻出现在同性之间, 且需要建立在长期相处的基础之上; 3 个仙女的毛手毛脚说明女性不一定都适合家庭生活; 皇室身份并非与生俱来不容置疑从这些富有自我批判精神的改编来看, 迪斯尼在 《沉睡魔咒》 中不仅颠覆了 1959 年的 《睡美人》, 也在尝试颠覆迪斯尼童话电影的经典叙事手段。 这样的自我戏谑让这部电影叫好又叫座, 迪斯尼童话电影的传统变更看来已不可避免。但以 《沉睡魔咒》 为代表的迪斯尼的童话电影是否真的颠覆了迪斯尼童话电影的传统, 开启了迪斯尼童话电影的新时代呢?

杰克齐普斯曾系统研究过迪斯尼童话电影,他认为从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开始, 迪斯尼童话电影模式就已形成并不断被复制, 这一模式包含以下元素: (1) 女孩爱上了男人 (常常是一个王子), 或者想要追逐自己的梦想; (2) 邪恶的女巫、 后母, 或者某种邪恶力量想要贬低女孩的身份, 或者杀死她; (3) 这个被迫害的女孩被诱拐,或者被撵出去; (4) 这个被迫害的女孩奇迹般地被某个王子或者男性气质的帮助者拯救; (5) 圆满的结局, 表现为婚礼、 财富、 社会地位上升或者对皇室身份的确认。

从故事模式看, 《沉睡魔咒》 的故事并不新颖。具体而言, 可以归纳为这样的对应关系: (1) 玛琳菲森爱上了史提芬 (未来的国王), 奥罗拉公主爱上了菲利普王子; (2) 史提芬的贪欲伤害了玛琳菲森; 3 个仙女的漫不经心差点害死年幼的奥罗拉; (3) 玛琳菲森被隔绝在精灵王国痛斥爱人的背叛, 奥罗拉被诅咒引诱陷入沉睡; (4) 奥罗拉的纯真让玛琳菲森幡然醒悟, 玛琳菲森的真爱之吻救醒了奥罗拉; (5) 玛琳菲森重新获得精灵王国和人类王国的认可, 奥罗拉成为两个王国的新主人, 并收获了爱情。

从这一系列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到, 《沉睡魔咒》 仍遵循了迪斯尼童话电影的经典模式。 虽然相较于前文本, 《沉睡魔咒》 更加复杂, 它使用了双线索结构, 让玛琳菲森和奥罗拉两代人的经历形成对照关系并且时时交错, 这使得它能在传统的王子公主的故事框架之外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但它之所以能够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是因为这部电影巧妙地偷换了一些成分, 从而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中最成功的转换就在于其将迪斯尼经典模式中的性别身份反转: 邪恶的女巫被贪婪的国王取代; 男性气质的拯救者转变为女性同盟的自救。 通过这两种身份的转化, 迪斯尼在这部电影中彰显了女性的力量, 获得了好评。 然而这部电影在其看似激进的性别观念之下, 仍有一些保守的地方。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篇(3)

电影《沉睡魔咒》(Maleficent, 2014)是迪斯尼童话电影《睡美人》(1959)的衍生外传。同为迪斯尼的童话改编电影,这两部电影在故事情节、人物、气氛和音乐等方面都具有互文关系。但《沉睡魔咒》致力于讲述一个与《睡美人》不一样的故事,它将叙事视角放在反派女巫玛琳菲森的身上,目的是为女巫翻案。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在研究诗人的时候提出了“影响的焦虑”这一理论,他认为:“当强力诗人面对前辈伟大传统时,他必须通过进入这个传统来解除它的武装,通过对前文本进行修正、位移和重构,来为自己的创造想象力开辟空间。”[1]同理,当一个艺术家在改编前辈作品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推陈出新,开拓自己的创作空间。电影《沉睡魔咒》的拍摄在向迪斯尼1959年的《睡美人》致敬的同时,也力图突破前人的影响,创造一个全新文本。

电影《沉睡魔咒》和《睡美人》都取材于格林童话《睡美人》,两部电影都扩充了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增加了公主与王子相爱等人物的行动元素。但作为一部以颠覆1959年《睡美人》为目标的电影,《沉睡魔咒》对这个前文本进行了多方面改写。

1.重构故事框架。1959年迪斯尼《睡美人》的故事框架与格林童话的《睡美人》大体相符。作为对格林童话的呼应,电影以说书人讲述童话书的方式展开。其情节设置与原作基本相符:公主出生――被祝福(诅咒)――诅咒实现――王子救公主――婚礼。在这部电影中,公主是叙事的核心人物。而《沉睡魔咒》的叙事核心则围绕反派玛琳菲森展开。电影重新设置了故事框架,将1959年电影说书人的叙述框架改为人类王国与精灵王国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从而突出了精灵王国女王玛琳菲森在电影中的核心地位。电影还在原有公主与王子的主线之外增加了玛琳菲森和史提芬之间的爱情故事,为玛琳菲森性格的转变埋下伏笔。

2.修正人物性格。《沉睡魔咒》中的人物在外形上与1959年的《睡美人》保持了最大限度的相似,安吉丽娜・朱莉扮演的玛琳菲森冷艳妖魅,艾丽・范宁饰演的奥罗拉公主清纯可人。但《睡美人》中单纯的人物性格,在《沉睡魔咒》中被复杂化,甚至被颠覆。

电影《睡美人》(1959)中玛琳菲森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反派,她行为乖张,仅仅因为没有得到邀请就诅咒了奥罗拉。她自称是邪恶的化身,不惜绑架王子阻止公主苏醒。但在《沉睡魔咒》中玛琳菲森则复杂得多。她的性格经历了从单纯轻信、被仇恨扭曲疯狂,最终成熟稳重的变化。但不论在她成长的哪个阶段,玛琳菲森的主导性格仍是善良,正因如此,她才能从疯狂的复仇中清醒过来,找到幸福。这样的性格设定让《沉睡魔咒》中的玛琳菲森显得更加丰满完整。

除了玛琳菲森的形象之外,《沉睡魔咒》中的人物较之1959年的电影还有很多性格修正,如国王史提芬从善变成了恶,三个仙女从善良热心变成了鼓噪讨厌,等等。

3.改写价值观。美国学者杰克・齐普斯(Jack Zipes)认为迪斯尼给童话下了咒语,使童话成为传达其意识形态的工具。[2] 而《沉睡魔咒》似乎打破了这个魔咒,这部电影对前文本的改编抛弃了迪斯尼童话电影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的价值观,尤其是性别观念。

1959年的《睡美人》体现了迪斯尼童话电影中刻板的性别观念。电影中男性作为家长(国王)与拯救者(王子),代表了权威、力量和秩序;女性则被分成了两类,以玛琳菲森为代表的女巫是需要被清除的不安定因素,而以奥罗拉和好仙女为代表的好女人则以臣服于男性权威的方式得以存在。电影的最后王子用真爱之吻救醒公主,宣扬了真爱等于异性恋婚姻的价值取向。

《沉睡魔咒》则让女性成为了力量和秩序的代表。玛琳菲森是精灵王国的女王、她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善良的内心,最终促使两个国家走向和平;奥罗拉选择帮助女巫战胜父亲,更有行动力。这部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则较为逊色。国王史提芬自私贪婪,堕入仇恨中无法自拔;王子则沦为花瓶,连真爱之吻都不起作用。这部电影反讽地让女巫吻醒公主,颠覆了迪斯尼童话电影传统的真爱之吻,瓦解了真爱等于异性恋婚姻的价值取向,代之以更广泛的真爱内涵。

通过对电影《睡美人》的叛逆性再造,《沉睡魔咒》在迪斯尼电影中建构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乔纳森・库勒指出:“互文性与其说是指一部作品与特定前文本的关系,不如说是指一部作品在一种文化的话语空间之中的参与,一个文本与各种语言或一种文化的表意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个文本与为它表达出那种文化的种种可能性的那些文本之间的关系。”[3] 迪斯尼改编的童话电影不仅仅与童话相关,更体现出电影与各种话语的对话。

相较于迪斯尼之前的两部童话改编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1937)和《灰姑娘》(1950),电影《睡美人》(1959)增加了王子的戏份,王子拯救公主的戏码成为全片的高潮。其中男性=施救者,女性=被救者的人物设计,既呼应了格林童话中的男权意识,也体现了二战后美国社会的思想。二战时期,美国政府鼓励中产阶级妇女走出家庭,生产战时物资。战后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危机,加之美国妇女的就业冲击了传统妇女的性别角色,保守派开始要求妇女回家。当时的杂志甚至宣称“做个好妻子,好母亲,简而言之,做个好家庭主妇是世界上一切工作中最重要的”[4]。迪斯尼电影中塑造的被动等待、主动回归家庭生活(奥罗拉和3个仙女)的好女人形象,正符合这种保守的意识形态。

杰克・齐普斯指出,从1937年《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开始,迪斯尼的童话改编电影就垄断了童话的话语权,“只要提起著名的经典童话,不论是《白雪公主》《睡美人》还是《灰姑娘》,今天的孩子和成人们都会想到沃尔特・迪斯尼”[2]66。由于迪斯尼电影的巨大影响力,加上其潜在的儿童“教育者”的身份,使这些电影中的意识形态备受人们的诟病。[5] 质疑声主要针对其中的白人种族主义倾向、性别刻板印象,尤其是其公主形象和真爱之吻的神话对下一代(特别是女孩)产生的巨大影响。面对这些批评,迪斯尼也在不断调整。在《公主与青蛙》(2009)中,迪斯尼让公主变身为希望闯出一番事业的黑人姑娘蒂亚纳;在《长发公主》(2010)中,公主变成了富有行动力的拯救者;在《冰雪奇缘》(2013)中,迪斯尼则颠覆了自己生产的真爱之吻的神话。

电影《沉睡魔咒》的出现,可以视为对《冰雪奇缘》的呼应。在《冰雪奇缘》中,迪斯尼的童话电影第一次将结局落在女性同盟的达成,而非异性恋的婚姻之上。从这个层面上看,半年后上映的《沉睡魔咒》相当于《冰雪奇缘》的姊妹篇。迪斯尼通过这两部电影回答了学界对于自己的批评。尤其是在《沉睡魔咒》中,我们能看到迪斯尼的自我调侃:王子公主被边缘化,反派玛琳菲森逆袭成为女主角;真爱之吻出现在同性之间,且需要建立在长期相处的基础之上;3个仙女的毛手毛脚说明女性不一定都适合家庭生活;皇室身份并非与生俱来不容置疑……从这些富有自我批判精神的改编来看,迪斯尼在《沉睡魔咒》中不仅颠覆了1959年的《睡美人》,也在尝试颠覆迪斯尼童话电影的经典叙事手段。这样的自我戏谑让这部电影叫好又叫座,迪斯尼童话电影的传统变更看来已不可避免。但以《沉睡魔咒》为代表的迪斯尼的童话电影是否真的颠覆了迪斯尼童话电影的传统,开启了迪斯尼童话电影的新时代呢?

杰克・齐普斯曾系统研究过迪斯尼童话电影,他认为从《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开始,迪斯尼童话电影模式就已形成并不断被复制,这一模式包含以下元素:“(1)女孩爱上了男人(常常是一个王子),或者想要追逐自己的梦想;(2)邪恶的女巫、后母,或者某种邪恶力量想要贬低女孩的身份,或者杀死她;(3)这个被迫害的女孩被诱拐,或者被撵出去;(4)这个被迫害的女孩奇迹般地被某个王子或者男性气质的帮助者拯救;(5)圆满的结局,表现为婚礼、财富、社会地位上升或者对皇室身份的确认。”[6]

从故事模式看,《沉睡魔咒》的故事并不新颖。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这样的对应关系:(1)玛

琳菲森爱上了史提芬(未来的国王),奥罗拉公主爱上了菲利普王子;(2)史提芬的贪欲伤害了玛琳菲森;3个仙女的漫不经心差点害死年幼的奥罗拉;(3)玛琳菲森被隔绝在精灵王国痛斥爱人的背叛,奥罗拉被诅咒引诱陷入沉睡;(4)奥罗拉的纯真让玛琳菲森幡然醒悟,玛琳菲森的真爱之吻救醒了奥罗拉;(5)玛琳菲森重新获得精灵王国和人类王国的认可,奥罗拉成为两个王国的新主人,并收获了爱情。

从这一系列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到,《沉睡魔咒》仍遵循了迪斯尼童话电影的经典模式。虽然相较于前文本,《沉睡魔咒》更加复杂,它使用了双线索结构,让玛琳菲森和奥罗拉两代人的经历形成对照关系并且时时交错,这使得它能在传统的王子公主的故事框架之外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但它之所以能够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是因为这部电影巧妙地偷换了一些成分,从而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最成功的转换就在于其将迪斯尼经典模式中的性别身份反转:邪恶的女巫被贪婪的国王取代;男性气质的拯救者转变为女性同盟的自救。通过这两种身份的转化,迪斯尼在这部电影中彰显了女性的力量,获得了好评。然而这部电影在其看似激进的性别观念之下,仍有一些保守的地方。

首先,虽然《沉睡魔咒》用女性替换了男性拯救者,但这个故事的核心仍是迪斯尼童话电影的经典叙事中常用的善恶二元对立。从电影精灵王国和人类王国的故事背景设定来看,精灵王国代表了善,而人类因其贪婪而堕为邪恶的一方,最终是在被精灵抚养长大的公主奥罗拉接管之后,人类王国才开始转向善的一方。另外,虽然电影刻意想要塑造复杂的人性,但主人公仍是善恶分明的,玛琳菲森的善中带恶和史提芬的恶中带善很好地组成了一对二元对立的关系。

其次,虽然《沉睡魔咒》中真爱的内涵被扩大了,但电影的真爱主题仍然没有变化,这也是迪斯尼童话电影的经典叙事元素。相较于浅薄的一见钟情的真爱之吻,这部电影花了很多篇幅刻画玛琳菲森对奥罗拉的母爱,甚至启用安吉丽娜・朱莉的亲生女儿饰演幼年时期的奥罗拉。电影将外貌凶恶的女巫变成了温柔而具有保护欲望的母亲。在这部电影中,正是母爱让玛琳菲森从仇恨中清醒过来,转变为具备真爱之吻魔力的人。但这部电影预设了女性天生就有母爱这一前提,电影中玛琳菲森的母爱来得突然,缺乏铺垫。这一处理方式与以前迪斯尼童话电影中的一见钟情十分类似。通过真爱的名义,迪斯尼成功地让女巫被母爱收编,回归到正常的家庭模式中。

可见,在颠覆性的外衣之下,《沉睡魔咒》用更加隐秘的方式继承了迪斯尼童话电影的传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迪斯尼童话电影家族中的一员。

[课题项目]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典童话的好莱坞电影改编研究”(项目编号:13ZC087)。

[参考文献]

[1] 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13.

[2] [美]杰克・齐普斯.作为神话的童话/作为童话的神

话[M].赵霞,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8.

[3] 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1999(03).

[4] 王政.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女权运动[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47.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篇(4)

爸爸:刘先生业务主管

妈妈:祝女士人力资源总监

婚龄:6年孩子:9个月

由于太太身处公司的管理层,哄孩子睡觉的责任就落在了我的身上。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开始用唱歌的方法来哄她睡觉。开始的时候,唱歌还挺管用的,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她的要求也渐渐省级,经常伴随着我的歌声手舞足蹈,但就是不肯睡觉。寂静的夜晚,经常会从我们家里传出夜半歌声。

有一次,我唱歌唱到口干舌燥,由于在地上长时间地徘徊,腰腿也跟着生疼,心里不免有一点焦躁,便一屁股坐在床前的摇椅上。一边摇晃,一边哼哼唧唧用R&B的节奏叨念儿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谁知道女儿竟然安静下来,眼皮随着摇椅的晃动,一合一合的。凭着几个月下来的经验,我知道女儿马上就要睡着了。我把女儿亲密柔和地搂在怀里,让她感觉到来自父亲宽厚胸膛的温暖和安全。我们两个就这样坐在摇椅上,慢慢轻摇,很快女儿就进入了梦乡。

B 瑜伽音乐伴奏

爸爸:安先生 健身教练 妈妈:赵女士 护士 婚龄:4年 孩子:3岁

我和太太都喜欢运动,我们的爱情就是在健身中心开始的。在太太怀孕期间,她还按时去我们中心参加专门为孕妇开设的运动课程。可以说,我们的孩子就是在一个运动的环境中成长的,他很有运动天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吧,我的儿子十分好动。从能独行走之后,他每天都在不停地跑来跑去,没有一会儿消停时候。

儿子喜欢在睡觉的时候听大人讲故事。可能是男孩子的缘故,他只喜欢听那些大灰狼啊,外星人什么的。可是每次讲这些故事的时候,他又紧张又好奇,眼睛瞪得大大的,还不停地问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这些睡前故事反而让他更精神了。

后来我从健身中心的瑜伽课程中受到启发,心想,何不也给他放一些瑜伽音乐呢?于是我专门找了几盘瑜伽的音乐CD。

夜晚来临的时候,我拿出来一本宇宙探索方面的书,并且打开CD。一阵悠扬又充满神秘色彩,如梦似幻的音乐声渺渺传来。随着音乐声,我跟儿子开始了对浩瀚宇宙的“探索”。儿子也伴随着浩淼的音乐,进入他梦想中的宇宙。

C 手影童话剧

爸爸:姚先生 记者 妈妈:田女士 编辑 婚龄:7年 孩子:5岁

女儿活泼漂亮。她喜欢给小朋友讲故事,特别喜欢在舞台上表演。她的语言和表演能力,得益于我们家睡前的保留节目――手影童话剧。

在我们家卧室有一面很大的白墙,从女儿能听懂童话故事开始,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们就用一束灯光照射过去,然后用手和肢体在灯前摆出各种造型投射到墙面上。奇妙的光束有能把我们的手势变换成各种模样:鸽子、鸭子、大灰狼、小花狗、小红帽……我边给女儿讲故事,边用手势演绎故事中的主人公,影音结合。后来女儿也逐渐加入进来,并且还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手势。所有的事经过剪辑压缩,一般控制在30分钟之内,只要把这个时间量提前打出来,完全不会影响孩子接下来的睡眠。

手影童话剧在动脑的同时并动手表演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女儿的想象力,还增强了她的表演能力。

1.可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带着孩子坐在窗前,让宝宝看天上的星星,给他讲星座的故事和传说,并目可以进一步让他尝试数一数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多少。逐步对他进行天文学方面的早期教育。

2.现在流行国学教育,可以在睡前故事中加入这方面的培养,比如给孩子念一些四书五经。虽然宝宝很小,不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但这样正可以让他因为感觉枯燥无趣而昏昏欲睡,并且还能在不知不觉间将古诗文的韵律融化在血液中。

3.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爸爸妈妈的故事,还有宝宝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培养她的过程中一些有趣的故事。

4.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宝宝讲什么样的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爸爸妈妈要有耐心,不能由于手头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而显得心烦意乱。另外,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应该逐步培养他自己阅读和人睡的习惯。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篇(5)

哈瑙Hanau

童话梦开始的地方

在这个位于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仅30分钟车程的哈瑙,是格林兄弟出生的宁静城市。哈瑙是一个有着850多年历史的小城。作为格林兄弟出生地,哈瑙这座低调的城市,成为了格林童话之路的起点。

格林兄弟分别在这座宁静的城市出生,在这里他们度过了5年的童年时光,格林兄弟成为这座小城的骄傲和象征。1896年在格林兄弟逝世后,哈瑙市中心的市政广场上竖起了巨大的格林兄弟纪念碑,弟弟威廉坐着看书,哥哥雅各布关切地站在他的身旁。这个广场是哈瑙唯一最热闹的繁华地段,很多重大庆典活动都会在广场上举办,全欧洲最古老的市政厅就矗立在格林兄弟铜像身后。这尊铜像几乎成为哈瑙格林兄弟最有存在感的所在。

正值《格林童话》出版200周年之际,哈瑙5-7月间会举办菲利普斯鲁厄城堡的“格林兄弟童话节”,在这个黑森州的第二大露天戏剧节上,格林兄弟的童话剧被搬上了哈瑙的露天舞台,以菲利普斯鲁厄城堡和宫殿花园为天然背景,上演一出出由格林童话改编的剧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观览,观众中有孩子也有像我们这样怀揣一颗童心的大人,因为童话从来都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属。

施泰瑙Steinau

格林兄弟的童年小镇

作为格林童话之路上最小的一个镇,它被群山包围,城中有很多德国典型木质结构的老房子,这座中世纪的古老城镇到处布满了格林童话中的场景。古堡前广场上的“童话喷水池”中的圆柱上雕刻了许多美丽的格林童话故事。美丽的金齐河从小镇中缓缓流过,小镇宁静美好得仿佛童话故事中的某一段安逸的文字。也正是这座小镇给予了格林兄弟最宁静美好的童年。格林一家的故居至今仍有保留,成为当地可供游客参观的博物馆。在格林兄弟故居的花园里,一只还没有变成王子的青蛙在与“公主”对望,如果你愿意可以给青蛙一吻,也许就会有奇迹发生。

施泰瑙地处百年历史“法兰克福-莱比锡商贸通道”上,是商贾辗转留宿的必经之地,小城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堡有41米高的塔顶,传说中的吊桥虽然今天已经被固定,但置身吊桥上仍能感受古堡在一个世纪前的威严和神秘。

在这里最亲切的导游是从格林童话中走出的穿靴子的猫,它对这座城市了如指掌,在它的带领下你可以到最受欢迎的马隆内特剧场参观。这里常年上演木偶剧,每年8月的星期日被定为童话星期日,各种热闹的童话主题活动会在这里举办,宁静的小城顿时会因童话变得热闹起来。

阿尔斯菲尔德Alsfeld

小红帽的故乡

阿尔斯菲尔德是格林兄弟最爱逗留的城市,当年格林兄弟在创作《小红帽》的时候,曾从阿尔斯菲尔德的当地人—瓦尔姆人传统服饰的小红帽中受到启发,所以阿尔斯菲尔德被视作小红帽的故乡。阿尔斯菲尔德位于德国中部黑森州的中心地带,建城时间距离今天近800年的历史,城市建筑保持着中世纪风格,许多德国典型的桁架木屋结构的民居至今保存完好,成为阿尔斯菲尔德的特色景观。建于1512年的市政厅有500年历史的婚礼厅、古老的葡萄酒屋等全部远近闻名。在阿尔斯菲尔德有着许多童话主题的活动,在小红帽文化周和萨拉达吉尔节的时候,当地人会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表演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座和童话有关的城市里有大名鼎鼎的格林兄弟为你做导游,他们会带你遇见小红帽和大灰狼,会带你进入梦幻的阿尔斯菲尔德童话屋。

卡塞尔Kassel

童话之路的首都

雅各布 格林说:“在卡塞尔的生活是我们一声中最幸福的时光。”格林兄弟们在卡塞尔度过了最美好的30年光阴,在这里他们做语言、文学研究的同时,收集并整理出版了《格林童话》。这是一座迷人的文化城市,每个像格林兄弟一样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能找到适合的文化生活,这里有完美的宫殿、有植被繁茂的公园、有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博物馆。卡塞尔著名的中央大街是一条笔直的核心街道,笔直的穿越公园、城堡、城市,举目望去蔚为壮观。卡塞尔有欧洲最大的自然山坡公园—威廉高迪山地公园,在这里可以鸟瞰全城美景,童话剧《白雪公主》就在这里拍摄。卡塞尔是格林兄弟生活了近30年的美丽城市,在这里到处留下了格林兄弟的足迹,其中有可供游客参观的格林兄弟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兄弟俩的手稿真迹。今年的7月18日—8月18日,在Schonefeld公园的浮动舞台上,格林兄弟童话将被改编成音乐剧与观众见面。

沙巴堡Sababurg

睡美人城堡

沙巴堡位于威悉山区莱因哈特森林中部地带,威悉山区仿佛是格林兄弟的童话世界,格林童话中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威悉山区和莱因哈特森林里。格林兄弟的睡美人城堡隐藏在群山和绿树中,至今仍是提供17个房间住宿,以及童话般美食餐厅的地方。

格林童话中的睡美人,在一座中世纪古堡里沉睡了一百年,故事中睡美人城堡就是今天的沙巴堡—15世纪建造而成的浪漫古堡。在沙巴堡的地下室有着著名的沙巴堡剧场,旺季时每到周日下午4点装扮成王子和公主的“城堡主人”会向游客们演绎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夏季的露天剧《睡美人》也深受游客的喜欢,这里除了会上演格林童话的剧目还有爵士音乐会、玫瑰花展等丰富浪漫的文艺活动。这座睡美人城堡在15-18世纪时是统治者黑森公爵的狩猎城堡,现在这里成为了大型森林动物保护区,在距离城堡不远的森林里有很多野生动物,给爱自然爱动物的游客提供了另外一重选择。

哈默恩Hameln

有魔笛声的鼠城

早年的哈默恩拜流经此地的威悉河所赐,长期是一个兴盛的贸易集散地。载着各种货物的船只从遥远的城镇或村庄来到这里,然后又载着不同的货物离开。如今的威悉河上依然热闹,不过船只上装的早不是小麦和烟草,而是变成了手持数码相机的游客。在哈默恩不用担心迷路,因为有无处不在的老鼠引路。

当年,作为港口的哈默恩因为存储粮食的众多仓库而给老鼠栖身提供了条件,鼠患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苦不堪言,1284年发生在哈默恩的捕鼠人传说更是经过格林兄弟的童话故事让这个中世纪古城闻名于世。但事隔700多年后,这座城市的老鼠不仅没有绝迹,甚至成了城市标志,只是它变得更加充满功用,为城市人引路。老鼠也化身为这座城市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跟着老鼠就能进城”,只要脚踩着老鼠的标志,你就能顺利进入哈默恩的老城。在哈默恩随时会出现各种老鼠的可爱形象,为这个童话之城带来童趣。

在哈默恩格林童话《穿花衣的吹笛手》中,另一位主角吹笛手则显得更为华丽,这位能用迷幻的笛声消灭整个城市老鼠的乐师也成为哈默恩的另一个标志性人物。魔笛声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童话迷前往哈默恩,也许吹奏魔幻曲调的魔笛手就会出现在你的身旁。在市中心的哈默恩广场上,如果你运气好还可以碰到说书人,他们的保留节目当然是《穿花衣的吹笛手》。说书人这个职业在欧洲非常古老,在电视广播不发达的年代里,说书人的精彩故事就是大家信息的来源,更是欢乐的源泉。

不来梅Bremen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篇(6)

迈普里斯创作《呀!屁股》一书的想法,其实是由来已久。她说:“当女儿们还是小女孩时,也曾经历过提到‘屁股’这个词就咯咯笑上半天,互相说着关于‘屎尿屁’悄悄话的阶段,这也是那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经常做的事。”而自己作为母亲和幼儿园的老师,当时知道孩子们对“屁股”这样的词感兴趣,因此,创作一本以屁股为主题的童书不仅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能在合适的时候恰当地引导他们的兴趣。

圣诞节最好的礼物

迈普里斯告诉我们,小时候每个月可以得到父亲带回来的一整箱书,那些书或许来自于古董市场,也可能来自于跳蚤市场,还有可能是来自于书店,但不管是新书还是旧书,在那个每家只有黑白电视、只能看两三个频道的年代里,读书对她来说是一项最大的娱乐活动。因此,她从小就非常非常热爱读书,一天可以读好几本童话书,直到现在还依然清晰记得当时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纳尼亚传奇》。迈普里斯回忆道:“圣诞节最期盼的礼物是一本书,因为大人们从早上就都在忙着准备过节的所有事务,如果有一本新书看,我就会觉得有事情做了,一整天都非常美妙。”

不同时期的特别相伴

大女儿出生后,迈普里斯开始从像玩具一样最简单的书和她读起,随着女儿的成长,她发现书可以在不同场合,以及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她告诉我们,从前给女儿读的很多书,现在还保存得非常好,因为她要留给未来的外孙子、外孙女读。

一些等待

大女儿出生后,会经常带她去医院打疫苗,去医院就需要排队等待,那时迈普里斯就会给孩子准备几本书,看到书,女儿就会迅速安静下来。带女儿去旅行时,旅行箱里也总会装几本她喜欢的书,成为她在旅途中打发时间的最好伙伴。

一种依恋

在做幼儿园老师时,迈普里斯曾见到一个小女孩因为太喜欢公主类的书,连午睡时都抱着那本讲睡美人的书,睡醒了还会带着书在活动室里来回走,手里从不松开那本书。那时候,孩子和书之间就是一种依恋,小女孩觉得书寄托着她的情感。

一个传统

为两个女儿读睡前故事成为了一种习惯,以至于有一天迈普里斯很忙,不能为她们讲睡前故事时,两个女儿都不要睡觉。就这样,爸爸或妈妈为孩子讲睡前故事,成为了迈普里斯家的一个传统。

找到那本适合的书

当初问及如何能让孩子爱上读书时,迈普里斯说:“我还没有碰到过一个孩子完全不爱读书的。孩子不爱读书,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书的问题。一本好的童书需要一点幽默感。”在迈普里斯任教的30年中,她读了很多童书,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她大致总结了3点: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篇(7)

《沉睡魔咒》颠覆经典童话,可谓对原作进行了彻底改写,正反派角色以及各自成长经历、人性情感都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影片重新设置了故事框架,从全新角度演绎观众家喻户晓的《睡美人》传奇,讲述经典反派不为人知的神秘往事。

玛琳菲森曾是一个美丽纯洁,能展翅飞翔的精灵,她生长于宁静祥和的森林王国。然而王国突遭人类军队侵袭,玛琳菲森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为这片森林的守护者,同时她爱上了贪婪的人类史提芬并遭受到他无情的背叛,失去翅膀的她心灵开始变得冷酷,充满仇恨。为了报复,她给人类国王史提芬的女儿爱洛公主施下恶咒;然而爱洛的纯真可爱逐渐暖化了玛琳菲森的心,她像母亲一般无微不至地默默陪伴着爱洛成长,并用真爱之吻唤醒爱洛,同时爱洛也将玛琳菲森从仇恨中唤醒,使她逐渐意识到这位小公主不仅能给两个世界带来和平,还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与温暖。影片就这样赋予了童话新的寓意,是成人对爱的思考,是女权主义的崛起,虽然故事背景还在《睡美人》的框架中,但展现给人们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新解。[1]

(二)人物塑造的逆袭

影片不再拘泥于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而是将《睡美人》中给公主施下咒语的经典反派女巫玛琳菲森作为切入电影灵魂的主要人物,并且为她的施咒行为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将其刻画为正面人物。她的形象在成长中不断地丰满,她不仅是为了保护魔法森林不被人类侵害而带领魔界生灵作战的统领者,还是满怀母爱的女性,玛琳菲森对爱洛公主施咒后,默默跟随着爱洛,给予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爱洛,她试图收回诅咒,但已无能为力,在公主沉睡后,她将王子送到公主床边,希望他能将公主吻醒。

《睡美人》中其他单纯的人物也在影片中被复杂化,甚至被颠覆――原本是正面人物的国王,为了权力背叛爱人,成为邪恶的大反派、野心勃勃的征服者,他为了获得王位的继承权,对玛琳菲森下药并取走她强有力的翅膀,当上国王后,为了防止玛琳菲森重获力量,将她的翅膀锁在铁链缠绕的玻璃柜中,他用玛琳菲森的力量与自由换取了自己的权力与财富;原本要英雄救美的王子变得毫无价值,偶然邂逅所生情愫与玛琳菲森长达16年的守护所给予的温情与爱意相比,就黯然失色了;就连公主本人也完全不是原著中的样子,原著中爱洛一直在沉睡,她留给人们的印象除了美貌以外就是没有心眼,而电影中的爱洛几乎全程保持清醒,沉睡魔咒的破解所占时间也很短,重要的是她勇敢而善良,在苏醒后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归还玛琳菲森的翅膀,并将她从父亲的王国解救。

(三)情感与主题的升华

童话故事变成真人电影,颠覆性变化出现最多的就是暗黑化,就是将童话改编成各种具有惊悚、恐怖、阴森气氛的剧情片,完全摒弃童话特征,甚至少儿不宜。《沉睡魔咒》虽然也是黑暗童话,其中也有毫不留情地把人类的贪婪、愚蠢、自私和虚伪投射在童话中,但依然是一部讲爱心的故事,影片的结局也回归了童话的本质,给人们带来希望、传递正能量的愿景。电影对《睡美人》反派正说的改编使其由一个睡前孩子的童话故事,变成了极具女权主义思潮和对爱有着真知灼见的成人童话,安吉丽娜・朱莉扮演的邪恶魔女在善与恶两级间的游走,使爱的命题在这部电影中不断升华,更能直击人心对爱真谛的诠释。不是只有王子和公主才能是真爱童话,魔女和公主也能是个绝佳的组合,影片跳出了爱情而着重在人心的善恶变换上,真爱之吻也得到了新的诠释,王子的爱情之吻不再能唤醒公主,而玛琳菲森的悔过与真爱之吻使得公主苏醒。

人们总是对美好的童话世界怀揣憧憬、迷恋不已,而缺乏对残酷现实的思想准备,这部影片打破了人们童话般的幻想与记忆,颠覆了人们传统记忆中对爱的诠释,更多地阐释了何为真爱。

二、 《灰姑娘》的忠实与致敬

(一)内容的经典重现

《灰姑娘》打破了以往那些真人童话电影的创作模式,它终于不再是一部黑暗童话了。它完完整整地照搬了灰姑娘本身的所有故事,剧情平淡到没有一丝丝婉转起伏,几乎所有细节都完全忠于原著,一切的发展也皆如那往昔的童话般梦幻与华美交织,是好莱坞继黑暗童话后最原汁原味的童话回归,给观众带来了唯美梦幻的迷醉和“坚强而勇敢,仁慈而善良”的主题思考。观众可以轻轻松松地去致敬经典,无需对剧情的发展进行猜测,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美好本就是童话的本态。

(二)风格的童话式回归

《灰姑娘》的画面风格美轮美奂,将曾经看童话联想到的画面映入眼帘:瑞拉在森林中与王子初次邂逅,旋转的画面中两人在马上交谈,仿佛置身于旋转木马般浪漫,充斥着他们一见钟情的爱情;金碧辉煌的南瓜车和老鼠变身的骏马仿佛穿越了红尘,奔驰在黑暗的森林中,车上的挂灯成为黑夜中唯一的光亮;嘴巴还没有完全消退的鹅先生还有绿色皮肤的蜥蜴侍从变身的一刻像是在和命运展开着滑稽的挣扎,然而当他们脱胎换骨,却是那么的幽默和绅士,俨然成为高贵而美丽的生灵;粉色而陈旧的裙子在仙女教母的魔棒下轻轻一点,湛蓝的新代替了曾经的粉,在中景俯拍镜头下的灰姑娘,低垂的双手和细滑的指尖划过头顶,她闭着眼睛,享受着蜕变的美妙,她旋转着身躯,舞动着靓丽斑斓的晚礼服,再坚硬的心灵,看到这美丽的一幕时,也会是温柔的,瑞拉就这样从一个乡下的小丫头,变成了高贵美丽的公主,而唯一不变的,是妈妈留给她的礼服样式;闪闪发光的水晶鞋与灰姑娘的完美契合作为绝对的象征,水晶鞋的美丽和高贵自始至终都只属于灰姑娘一个人,纵使魔法褪去,午夜的钟声响起,南瓜还是南瓜,蜥蜴还是蜥蜴,但是那一双水晶鞋却依旧那么美丽,它就是那“一点点”的魔法,延展了灰姑娘的爱情梦想。

(三)重拾初心

每个女孩的心中都住着一个灰姑娘,一个美好而善良的童话,一双精致又闪亮的水晶鞋,等待着那个属于自己的王子到来,此次这个故事以真人的形式重现在了银幕之上,而且将水晶鞋制作的如同童话故事里那双水晶鞋般精致、耀眼。也许你在现实中还没有遇见自己的白马王子,但是电影可以带你去做一次梦,像儿时一样。就像这部电影在故事上成功与否,取决于观众小时候对《灰姑娘》这个故事的印象如何,与其说这部影片被大众喜欢是因为它的故事,倒不如说大众喜欢的是当初的那份情怀罢了。爱情,就是那“一点点魔法”,当完满的爱情和善良的内心占据了你的内心,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童话完美收官了。电影中支撑灰姑娘一路走来的是母亲临终前告诫自己的“坚强而勇敢,仁慈而善良”,温故拾心,面对这样一个不能再老套的美好童话,拾起的不仅是童心,更是那份面对生活心若朝阳的初心。在童话精神的指引下,做到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用儿童的心灵去体会。[2]

结语

总之,迪士尼电影公司从两种不同的方向将童话以真人电影的形式搬上大银幕,无论是《沉睡魔咒》对经典的颠覆还是《灰姑娘》对经典的致敬,都攫住了观众的眼球,唤回或加深了观众对童话的记忆。而《沉睡魔咒》或许会成为这类电影今后的一个改编模式,因为其虽然有着原版角色,但是人物早已面目全非,成为了一部全新的影片。而这种“旧瓶盛新酒”的尝试,才是真正的童话真人改编,也是未来童话真人化的趋势。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篇(8)

对 话

前不久,孩子们在午睡时听到一个新故事,名字叫《小母鸡之死》,这个故事出自《格林童话》,是其中篇幅较短的一则,但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篇幅算是长的,情节也算是复杂的了。我要求孩子们回去改编故事的结尾,有些孩子回家讲给家长听了,作业反馈回来,基本上都能够完整讲述,过程清楚。这说明孩子们在听故事时认真、专注,复述故事的能力有进步。

我们周周的家长不仅认真地记录了周周讲述的故事,并且对故事本身进行了审读,在作业的最后写了一段“家长的话”,是这样的:“该故事的结尾编得不好,动物们都死了,小公鸡因小母鸡之死也孤独地死去。过分悲观的态度不易介绍给儿童。”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篇(9)

近期语文教学改革,“儿童立场”备受关注。原国家督学成尚荣指出:所谓“儿童立场”,是指教育是为了儿童的发展,教育是依靠儿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从儿童的需求出发。快乐的童年,对于幸福的人生至关重要;快乐的语文学习,对孩子健康的成长意义深远。小学语文课堂学习,需要从儿童出发,以谋求儿童的发展为中心。

一、引入故事情节,增加童话色彩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可以说,缺乏故事的语文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学习。尤其是儿童,对于故事情节和故事形象具有与生俱来的兴趣。虽然教材选择了为数不少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但在教学时我们的处理常常会“剥皮抽筋”“剔骨取肉”,提取其中的所谓知识、技能训练点,置儿童对精彩情节的需要于不顾。因此,我们在适当关注文本故事情节的同时,应把学习自然引入儿童感兴趣的相应故事情境中,对儿童产生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富有童话色彩的学习过程,一定能赢得童心的青睐。

比如教学《恐龙》一课时,可以借助故事情境展开教学。

恐龙是孩子们极其感兴趣的事物形象,课文运用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几种恐龙及近亲的特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列表概括恐龙的特点,同时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培养整理信息的能力。但这是得益于儿童对恐龙的兴趣,科学说明类文本及解读文本过程在专业性偏强的剥离解析中,难以唤起儿童整个身心的兴奋状态。于是,可以创设为“我们一起穿越侏罗纪”的故事情境:

一次,借助霍金假想的超级列车,我们一起参与体验“穿越时空”的实验,来到了侏罗纪时代。霸王龙、剑龙、翼龙……恐龙的世界太精彩了。可是,我们被惊心动魄的场面所惊呆了,忘了及时按下回转按钮,一下子停在了“侏罗纪”时代,而我们并不知道停错了地点,认为回到了今天。于是,我们下车了……

接着,借助多媒体动画(来自电影《穿越侏罗纪》片段等),演示遭遇几种恐龙及其近亲的历险经历,引导学生在紧张、好奇、惊险的故事情节中,观察恐龙的外形动作,介绍恐龙的习性本领,向同伴询问、诉说这群史前动物们的方方面面。这样活用文本语言,超越阅读体验。

然后,老师发现时空错误,带领学生登上时间列车,回到今天人类时代。我们简要总结文本中介绍恐龙的方法,谈谈学生心中产生的奇思妙想,布置课外用上学到的方法和语言,虚构一个自己遭遇某种恐龙的故事,看谁的故事更精彩。因为学习过程富有故事情节,孩子们如同走进一个童话世界,主动地研读文本、展开想象,产生“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运用文本语言同时富有个性情感地表达交流。这堂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成了一个令儿童难忘的童话故事。故事情境,让童心在语文的世界里放飞。

二、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游戏色彩

传统的阅读强调“披文以入情”“读书有三到”,要求阅读者直面文本,心无旁骛;成人的阅读更是以“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追求“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主体是“儿童”,他们对文字的理性解读不具备足够的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要借助大量记忆中的直观表象和生活中的活动经历化为思维语言。因此,在阅读中组织适当的活动,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激活每一颗童心,打开每一条通道,共同走进语文学习的天地,阅读对话就成了快乐的经历。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谁知道“气势汹汹”的意思?(老师喊来几位举手的学生到讲台前)

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还不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学生把老师围住。笑声)

师:你们,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卡腰,大声,凶恶地)

师:我们刚搬到大田,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

师:(对全体同学)他们应该干什么?

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

“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垂下头。(学生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

生:厉害,凶。

师: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

生:野蛮。

师:讲不讲道理?

生:不讲道理。

师:这就叫“蛮不讲理”。各位“杂草”,杂草让小稻秧说话了吗?

生:不让。

师:这就叫“不由分说”,请回去。(笑声)

在这堂课上,阅读理解成了身临其境的表演,解读对话成了快乐的游戏,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语言,而且使教学过程趣味盎然,达到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的目的,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活泼。

三、开辟想象天地,增强诗意色彩

童话故事睡前故事篇(1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74-01

1 童话的教育功能

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童话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些故事有的是歌颂勤劳,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诚实。童话中的主人公,有的是普通人,有的是王子公主,更多的是动物形象。这些主人公形象特点就是正直和邪恶的一目了然。

在歌颂真善美方面,中国有《金斧子》,一个小孩将砍柴刀落进水里,神仙捞上来金斧子,银斧子,他都诚实地拒绝了,只要自己的铁斧子。外国童话方面在情节和人物方面要丰富得多,像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灰姑娘》《青蛙王子》《森林里的三个小仙人》,故事中有对立的人物,一正一邪,像《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和继母,一个代表善良,一个代表邪恶。而善良的人都是单纯、热情,与人为善。而邪恶的一方则是贪婪的,诡计多端的。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面对纯洁善良的人丝毫没有被感动。但经过种种努力,最后都是善良的一方战胜了邪恶的一方。

在歌颂勤劳与勇敢时,格林童话也是人物丰富,用对比的方式来描写,像《金鸟》《乌鸦》这些童话中,都是通过兄弟之间的对比,大哥二哥做事没有恒心,半途而废。但弟弟却不畏艰险,最终完成了使命,虽然遭到两个哥哥的掠夺和陷害,但最终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这些故事由于有曲折的情节,又有奇妙的幻想色彩,通俗易懂,因而深受幼儿的喜爱。通过对孩子讲述这些故事,可以将道德观念植入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知道懂礼貌、勤劳、诚实的重要性。除了有教育功能之外,通过讲童话故事,还可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同时通过讲述童话,也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有效利用童话的方法

利用童话教育幼儿,首先家长要明白语言交流对幼儿语言培养的重要作用,不能只顾自己享受休闲时光,将孩子放在电视机前,这样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有严重影响。

2.1 利用童话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利用童话教育幼儿,最好养成睡前讲故事的习惯,这样时间固定了,孩子在睡前就会有所期盼,大人忘了,孩子也会提醒。

家长应该是讲故事,而不是读故事。因为讲故事需要模拟各种神态,有绘声绘色之感,这样能加深故事的印象。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在讲述中停顿下来,向孩子提问,接下来会怎么样呢?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有漏洞,适时指出来,然后家长再说出下面的情节。这样的提问不能持续出现,一个故事只能问一两次,问多了就会影响故事的连贯性,反而让孩子感受不到听故事的乐趣。

2.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讲述童话故事时,不仅自己要会表达,还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刚开始接触童话故事,不可能一下子记住故事情节,因此只能让孩子进行局部记忆。

所谓的局部记忆,指的是童话故事中的儿歌部分。格林童话中,很多故事就有儿歌组成部分。像《狼和七只小山羊》中的“小羊乖乖,把门开开,你是谁?我是你妈妈!”《白雪公主》中的“小镜子,小镜子,世界上最美丽?”《莴苣》中的“莴苣莴苣,放下你的头发让我上去!”《灰姑娘》中的“回过头来瞧,回过头来瞧,新鞋子里血直冒,真正的新娘没找到!”这些儿歌语言质朴、短小易记,又朗朗上口,在故事中反复出现,推进了故事节的发展。很多幼儿往往通过记住儿歌,才能进一步记住故事情节的。因此,在讲述中,可以引导幼儿努力去记住儿歌,并且时时来拷问一下,这样来提高幼儿的记忆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3 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童话故事由于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可以藉此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具体方式是家长先讲述童话,第二天让孩子把听过的复述一遍,这样孩子在听故事时就会认真听,认真记。在复述时,对于遗漏的部分,家长可以装着不经心地样子问一下怎么过度的,这样孩子就会迅速记住。

在幼儿复述过程中,要培养幼儿模仿能力,像模仿动物的叫声,模仿不同年龄的语气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

如果每天复述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可以让幼儿将听过的童话讲给爷爷奶奶听,爷爷奶奶听后多夸奖几句,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家长讲过一遍之后,在复述时,故意漏掉重要的情节,让孩子来补充,这样也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总之,要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必须要不怕麻烦,不能每天讲个故事就算完成任务,对于那些处于低幼年龄的孩子,一个故事要反复讲几遍,他们才能明白大意。

3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利用童话时应注意的事项

利用童话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从幼儿牙牙学语开始,一直贯穿到小学一年级,这样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表达得到有力衔接,家长和教师要做好长期准备。

对于童话的选择也要和幼儿成长相匹配,在低幼龄阶段,要以动物主人公为主,故事要求短小;到了三岁之后,可以讲格林童话中故事情节复杂一些的故事,让孩子进行复述。到了幼儿园大班,除了童话,还可以讲一些传统文学中的选段,像《水浒》中的故事因为可以根据人物独立成章,可以作为故事讲给孩子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和教师首先要熟悉一些著名的童话故事,然后根据内容来进行安排,做到循序渐进。最重要的是在实施中要保持持续性,不能三天打~两天晒网,这种持之以恒的品德也能影响孩子的道德形成。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报告 下一篇: 公司商学院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