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17 17:41:17

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

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篇(1)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这是写在《傲慢与偏见》之初的第一个句子,从小说中我们能了解到良好的婚姻对女性的重要性,婚姻与女性的社会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世纪的英国存在着性别歧视,人们认为女人的天是男人,女人以男人唯命是从,那个时候很多年轻的中产阶级女子要么迈入婚姻的殿堂要么成为老姑娘。奥斯丁在小说中剖析了她的婚姻观:为钱财而婚是错误的,但无钱而婚是愚蠢的。爱情、婚姻和家庭财富紧密相关。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理想丈夫都是相貌与财富兼具,她也赋予品行不良的女子糟糕的婚姻或将她们排除在婚姻家庭之外。

奥斯丁以细腻的笔触,女性独特的情感视角深入描绘了爱情与婚姻;她的小说风格是幽默的、轻松的,也充斥着矛盾的喜剧特色;整部小说都伴随着讽刺的韵味和富有内涵的对话。如Darcy 与Elizabeth之间由最初的傲慢与偏见喜剧性地转变为互相爱慕,进而创造了幸福美满的婚姻。除此写作风格,奥斯丁还善于用对话来塑造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运用说话人的不同语音语调在听者和读者之间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来达到对爱情、婚姻、金钱这一主题的深刻诠释和领悟。

一、资产阶级婚姻的本质

因为历史与社会等诸多原因,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被剥夺了遗产的继承权,为了更好地生活,她们不得不寄希望于婚姻,于是很多人的爱情成为了物质世界的牺牲品。但在奥斯丁的小说中爱情与“面包”兼有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现实主义贯穿了奥斯丁的整部小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婚姻的主题,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婚姻的本质:婚姻是金钱交易和利益的结合。小说中Collins和Charlotte的婚姻是体现金钱交易的典型。他们的婚姻无关乎爱情,对男人是一种责任;对女人是生活的根本。当 Collins追求伊丽莎白遭到拒绝后又马上向Charlotte展开了追求的攻势。而Charlotte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行为举止端庄,但也只能依靠婚姻来摆脱贫困。他们的婚姻根植于现实生活,也尽情地暴露了资本主义婚姻的本质。奥斯丁创设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婚姻:因爱而结合的婚姻、金钱交易的婚姻、年少轻狂而饱含欲望的婚姻、有生活保障的婚姻等;不过她仍一直坚持只有金钱而缺乏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也是不道德的。

二、四种不同婚姻的不同境界

在小说中,有四种不同的婚姻因为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交易和利益构筑的婚姻生活。

(一)Collins与Charlotte的婚姻

金钱给予了柯斯林和夏洛特婚姻的基础更是婚姻的支撑,在他们的婚姻中清晰明白地表达了金钱与婚姻的不可分割性。小说的第一个句子就指出了金钱是决定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在谈论婚姻的同时也在谈论着钱财。柯斯林和夏洛特的婚姻是金钱交易结合的典型,财产和地位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那个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里婚姻的代表,婚姻的结合完全依赖于对物质的考量。而结婚是象夏洛特这样没钱但受过教育长相平凡的女孩唯一的选择,她们不在意丈夫会是谁,婚后的生活会是怎样,她只考虑到柯林斯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将可能给自己带来的舒适生活。

柯林斯能迅速地转换结婚对象是奥斯丁对他迫切物质生活欲望的描写,通过他们的婚姻更充分地表达了柯林斯肤浅的爱情观。柯林斯的婚姻是为了树立所管辖教区一个良好的形象,为了改善物质的丰富程度,找到一个能善于持家、适合牧师太太身份的女人;而夏洛特正是这不二人选。他们的婚姻态度也突显了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们的婚姻观念——婚姻是利益的结合体。

(二)Lydia 与Wickham的婚姻

莉迪亚与威克姆是为追求欲望而结婚,这种婚姻受到了奥斯丁的批判。爱情和道德很显然是婚姻幸福的重要因素,莉迪亚因威克姆的和诱惑而不顾家庭的名誉与之私奔,这样的爱情是虚假的,并非真爱,最终没有爱情的婚姻也将走向了毁灭。在这段婚姻里,生理的欲望战胜了理智、良好的品行和道德的标准。莉迪亚奢求社会地位的欲望和威克姆的钱财贪求导致了婚姻观的扭曲。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威克姆能继承拥有的财产非常有限,但他游手好闲、享乐于酒肉之中,对钱财更多的需求成为了其孜孜以求的目标,经由婚姻来达成目的似乎是一种捷径。于是,因金钱而婚便应运而生了。奥斯丁在小说中也交代了威克姆夫妇婚后不得不靠借贷生活,是对钱财交易婚姻的无情鞭挞。

(三)Jane 与Bingley的婚姻

对简和宾利之间的关系,争论一直是非常激烈的。既然他们互相都一见钟情,那结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他们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则和限制让他们的结合过程变得曲折蜿蜒。一段标准的婚姻程序需要经历相识、相爱、求婚、订婚,然后结婚,人们必须按照步骤一一走过,就像进行的某一种仪式。宾利和简的婚姻就是基于这种仪式之上,同时也是满足资产阶级道德婚姻的范例。

简是《傲慢与偏见》中美德的化身,她性格沉稳、温柔贤淑、渴望幸福,但是在面对爱情时,她是被动的,也因为她对爱情的不积极主动导致了与宾利之间的重重误会。虽然与伊丽莎白的婚姻相比,简的婚姻似乎缺乏点什么,不过也算是一段完美的姻缘了。

(四)Darcy 与Elizabeth的婚姻

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婚姻是小说的重中之重,它展现了完美婚姻是以相同的物质需求和怀有平常生活的信念为基础的。在达西和伊丽莎白爱情滋生的过程中,知识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尽管每次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对很多问题相互间的争论是无法避免的,也是知识的辩论让达西逐渐地爱上了伊丽莎白,这就是奥斯丁理想中的知识性的女性人物。

伊丽莎白不赞成母亲安排的婚姻,坚持婚姻生活必定包含爱情,也认定只为了爱情而结婚,达西第一次的求婚遭到拒绝是因为伊丽莎白没有感觉到这种做法是因为爱。奥斯丁在小说中精心设计了达西求婚的计划,在第二次求婚时说道:“My beauty you had early withstood, and as for my behavior to you was at least always bordering on the uncivil, and I never spoke to you without rather wishing to give you pain than not. Now be sincere; did you admire me for my impertinence.”达西通过这些话语对事物以往的认知向伊丽莎白表达了抱歉之意和遗憾之情,与此同时也怀着可能会再次遭到拒绝的心情;当伊丽莎白听到这番告白时,发现了自己内心对达西的看法早已改变并且爱上了他,因此接受了求婚。

这段婚姻在整本书中流露出了良好的教育是甜蜜婚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伊丽莎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地评估达西先生的言行举止和品行。生于小资家庭的伊丽莎白与富家子弟的达西相爱了,达西不理会家庭背景与财富的悬殊毅然决然求婚,两人从傲慢与偏见到误会冰释,从不愉快的相识到深深地相爱,从爱情的拒绝到婚姻的幸福,反映了女性对思想独立和平等权利的渴望与追求。高贵的品格和自我意识在男女主角之间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它们又属于教育的范畴。

三、小说对现代社会婚姻的影响

简·奥斯丁用不同的婚姻揭露和讽刺了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对女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婚姻价值,剖析了理想的婚姻,刻画了真爱婚姻的幸福度。小说里除了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婚姻而外,其它的都似乎缺少构成幸福婚姻的价值观念。奥斯丁认同爱情和婚姻是男女和谐关系的延伸,但无可否认金钱也是婚姻里的重要条件。从小说的细枝末节中随处可见爱情是婚姻的首要因素,是婚姻之根本。

爱情之余,性和道德也是现代社会婚姻的评判标准。性是人类生理的本能需求,是爱情另一层面的体现和维系,拥抱和亲吻常常是人们表达深深爱意的直接方式。尽管性不是全部的婚姻生活,但是它维持着婚姻的稳定,是爱情的生理因素。道德却从另一方面诠释着婚姻的条件。人们的言语行为总是遵循着社会的纪律。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婚姻都受着社会道德的管制。首先,爱发展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其次,人们的情感也必然受到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的影响。婚姻既得到道德的限制也享受道德给予的保护,这是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果。

傲慢与偏见是故事中爱情的阻碍物,是人们进行人际交往和正确待人接物的绊脚石。人无完人,若想取得成功,就要与自己内心各种各样的困难作斗争,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变得更加开朗和自由。在对的时间遇上正确的人是人生一大难事,人与人互相交流时发生摩擦是无比的正常,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放大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事事和谐。小说陈述的达西与伊丽莎白之间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思想是没有时代的局限,人性和情感的关怀深深影响着现代社会。迥异的婚姻形式源于人类本身的缺陷,也铸就了不可能存在绝对完美的婚姻。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扭曲的物质观念,类似夏洛特和莉迪亚的婚姻比比皆是,离婚的现象已是见惯不惊。达西和伊丽莎白却给现代人树立了良好的婚姻形象,将现代人际关系和人类道德价值引向了更健康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傲慢与偏见》中,金钱贯穿了整本小说和四段不同的婚姻。女主角伊丽莎白是女性争相追捧的对象,以女性为主体的发展被认为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本文简单分析了经济对爱与婚姻的影响,伊丽莎白具有显著的文学特征:她寻求与男性平等权利的过程十分生动形象;她的聪慧、精确的判断力、自我认识、勇气和独立勾勒了奥斯丁理想中完美女性的雏形,是不同于对社会完美女性认知的概念,给人们以新的启示。

四种婚姻映照出不同背景和地位下不同的人物。奥斯丁微妙有效地将女性主义观点糅合在小说的角色里,为了突出伊丽莎白的主体地位,还创建了富有喜剧性的男性人物--柯林斯的出现带有戏剧性地讽刺,批判了婚姻中的性别主义;透过伊丽莎白对追求者的断然拒绝,奥斯丁也表达了男女平等的女性主义意识。

四种婚姻形成的不同原因和人物关系不同的发展趋势更进一步显现了经济在婚姻与爱情中的分量;女性对自身权利的追求和维护彰显了小说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M].Beijing: Central Translation Press,2008.

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篇(2)

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人说,婚姻是无奈的围城、扼杀爱情的凶手,好像是说婚姻和爱情对立了,而韦夫人却在婚姻中加进爱情,是幸福的宫殿。所以,他们有了相濡以沫的美好时光。真好!

爱情如花需浇灌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很多人都在苦恼保持家庭幸福不易,困惑于夫妻之间无法避免的口舌之战。至此,很多夫妻随着结婚年限的增长,反而是越来越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夫妻之间的温情,还有的夫妻更是难以逃脱婚姻“七年之痒”的魔咒,让期望中的夫妻恩爱和家庭幸福逐渐变成了不堪重负的精神枷锁,让恋爱的美好悄然离开……

爱情如花,需要我们按时的浇水,需要我们按时的让它接受阳光的照耀,才会茁壮成长。正如小时候的自己爱极了花,一有闲暇,就在它们跟前驻足,所以,它们一直娇艳!因为,那时的自己是用心去养。等自己慢慢长大,被外面的精彩世界所吸引,渐渐失去了养花的耐心,以至于仙人掌在自己手里也变得半死不活。其实,爱情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用尽了耐心和激情去浇灌它,爱护它。所以,它在我们手里越开越娇艳!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把它移到了婚姻这座温室里,渐渐的忽略了它的存在,总以为只要有了水,有了养分的存在,它就能好好的生长!殊不知,没有了阳光的照耀,再美好的花也会渐渐枯萎。

所以,在婚姻的城堡里,我们时刻要记得给爱情留个位置,让它的位置向着阳光!按时接受阳光的照耀,这样它才能健康生长。

婚姻中的爱情更美

许多的人认为,既然已经结婚了,还要那么多的爱情干什么?毕竟生活还是平平凡凡的好,可是我们独独忘记了,没有了爱情的婚姻,也如同一个闷沉沉的坟墓,没有了一点活力。长期的婚姻生活,使我们失去了激情的耐心,总以为爱情迟早会被亲情所代替,所以任由着爱情死亡。还美其名曰:亲情是我们的唯一!殊不知没有了爱情的位置,婚姻也会变成一座死城!

无论生活如何变迁,无论婚姻走到哪个阶段,只要有爱的存在,就会生机勃勃。所以,我们要时刻记得给爱情留个位置。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爱情的存在!毕竟婚姻和爱情是一个整体,有爱的婚姻才能是最完整的婚姻。

婚姻要用心去经营

婚姻,它既不是坟墓也不是围城,是爱情的结晶,是爱情的继续,是爱情的归宿。怎样让爱情不要走入坟墓?怎样让围城风景更迷人?怎样让爱情之花在围城里开得更美?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去经营婚姻了。说到经营婚姻,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要靠婚姻中人在生活中不断地去领悟,去发现,去总结,去付出。每一段幸福的婚姻,都有他们不同的经营模式,但经营中离不开爱心,情意。婚姻要用心去经营,用爱去呵护,用情去浇灌,用意去维护。经营婚姻是夫妻双方的责任,既然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就注定两人一起一辈子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在生活中,要互相理解,信任,包容,扶持,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婚姻需要爱情来维系,需要自由的空间和彼此的理解,还需要互相的包容和信任。婚姻,更是两个人的责任。

韦夫人说,她嫁给王老这几十年,不管是在一起的日子,还是聚少离多的战争年代,她始终记得婚姻是两个人的责任。

用心铸就婚姻殿堂

婚姻需要爱情来维系,但婚姻里的爱情稍不留神就会枯萎,它会在生活琐事中消磨,在洗衣做饭间溜走,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变味。爱情走了,婚姻生活平淡无味,成了一滩死水,像白开水一样的,令人乏味,这样,美丽的殿堂就成为了爱情的坟墓。怎样经营好婚姻中的爱呢?不让爱走向坟墓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用心就能做好。比如:女人向往浪漫而温馨的生活,她渴望得到男人的爱,渴望得到男人重视,只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温柔的亲吻,也会让她感动不已。而男人呢?向往稳定而安逸的生活,男人渴望得到女人的理解与包容,忙碌了一天到家后,女人的一个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就足以让他感激不尽。这就是婚姻中的爱情,没有玫瑰花的浪漫,更没有巴黎香水的迷惑,有的只是一份暖暖的温情和一份细心体贴。

让爱在婚姻里有足够的空间

婚姻中,爱需要自由的空间,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爱,如果失去适当的距离和足够的空间,也会变得令人厌倦,令人窒息。婚姻中的爱更是如此,有人说婚姻就像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风筝一样,夫妻的爱是牵系的线,夫妻的信任是把持的手。风筝要想起飞,需要风和日丽,广阔的天空,更需要坚固而绵长的线和始终把持线的手。夫妻间的爱越深,彼此的信任就越是稳固,婚姻就越是幸福。我想,只要夫妻的爱绵绵不断,彼此的信任永远坚持,婚姻的风筝一定会在空中飞得更加自由,更加绚丽多彩!所以,让我们学会给婚姻中的爱自由呼吸的空间,不要把风筝的线抓得太紧,不要让放飞的梦想只是童话,把线放松一点,让爱飞得更高更远。

彼此理解和相互信任

婚姻需要彼此理解和相互的信任,理解和信任是婚姻幸福的主要因素和保障。理解,从意义上来说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和想法,在婚姻中,无论我们是否在婚姻中得到快乐和烦恼,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宽容理解对方的思想,是婚姻生活完美的一个重要保证,是将爱情进行到底的一个筹码。当我们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甜蜜憧憬,走进婚姻时,才发现在婚姻生活中,原来更多的是平淡。而在平淡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摩擦与冲突,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理解。婚姻中一对陌路相逢的男女,要在同一屋檐下风风雨雨几十年,而且又有着各自的性格。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文化、思想、行为等不同,在婚姻生活中,给理解带来了沟通上的障碍,不少夫妻,出现了沟通上的失败,个性冲突,造成了不幸的婚姻,此时,更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包容。结婚后两个人从不同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惯中走到了一起,我们要学会理解、尊重和接受对方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而不能无条件地要求对方进入到你的生活模式之中。理解,包容对方的缺点和不同,使婚姻生活走向幸福。

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信任

当我们选择和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证明我们完全的信任他,把自己完全的交给了他。谁又愿意和一个不相信自己的人呆在一起呢?当然不会。所以说信任在婚姻中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信任,它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人心的纽带,是震荡感情之波的琴弦。人与人交往需要信任,婚姻也同样需要夫妻双方的信任,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信任,就会少一分隔阂,夫妻之间,多一份信任,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可以说,婚姻中没有了信任,就没有幸福可言,所以夫妻必须相互扶持,彼此信任,生活才会更加的甜蜜,婚姻才会幸福。

包容和担待

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篇(3)

当前我国的经济不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个人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社会价值观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与此同时对婚姻生活的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在此基础上婚姻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说来,当前我国婚姻伦理关系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当前我国婚姻伦理的变化

1.1 注重婚姻自由和婚姻质量

过去我国婚姻的缔结多以父母操办为主,男女双方较少有或甚至没有婚姻自由。而当前我国婚姻的缔结或解体多以男女双方自愿为基础,男女双方自己决定或与父母共同商量的婚姻已越来越普遍。现代婚姻注重追求婚姻关系中的爱情,衡量婚姻质量的标准在于夫妻之间的爱情。爱情不一定会有婚姻,但一个美满的婚姻必须要有爱情的支撑,否则这个婚姻将不完善。以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是社会的进步,是婚姻与家庭质量提高的表现,它说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没有爱情的婚姻将如一潭死水,它会令夫妻双方感到室息,这样的婚姻是不幸的。爱情、婚姻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婚姻的质量、状况也与道德相关,以是否有爱情来判断婚姻是否道德,这是人类进化发展到近代以来才有的事。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同时过分追求婚姻自由和所谓的“爱情”,极易导致对婚姻缺乏责任,忽视婚姻家庭的社会意义。

1.2 离婚观念的变化

离婚伦理是婚姻伦理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婚姻自由平等的实现。对于离婚伦理,在改革开放之前是避之不谈或少谈,而且在制度上对离婚自由有较大的限制,只有当婚姻双方中的一方在政治或性道德上出现问题时才允许离婚。而且对离婚的人也予以道德的负面评价。尤其是对离异女子常常被疑为行为不检点或缺乏传统美德被贬。而当前我国强调婚姻自主自由,把离婚自由视为婚姻自由的一部分,认为婚姻双方感情破裂就应该离婚。现在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性在下降,离婚再婚已不再被人当成丑事,多数人认为实在合不来就该离婚,不再奉行传统的“从一而终”。同时也有一些年轻人对婚姻严肃性淡化,视婚姻为儿戏,草率结婚,轻率离婚。在离婚方式上,讲求好合好散、文明离婚,协议离婚已成为离婚的最主要方式。这使人们可以不必再为一次错误的婚姻而付出终生的代价。但是它也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其中包括心灵的创伤、母爱或父爱的丧失、教育的困难等方面的问题。

1.3 性观念的开放

性伦理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婚姻伦理研究中必须解决且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婚姻关系中的性伦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过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起来的男女,其主要是为了种族繁衍和传宗接代,即所谓“为后也,非为色也”,说明性的价值主要是生育,性的目的也等同于生育目的。而追求性快乐、性欢愉被看作淫恶邪念而受到抑制,传统的性压抑使人们对性讳莫如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随着全面改革的逐渐深入,尤其是思想变迁中人们个体意识的觉醒,使最具有个体色彩和自我感受的性意识被迅速唤醒。性观念迅速由封闭、压抑走向开放。就整个社会而言,人们对性的态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开放,社会舆论对当前出现的非婚也表现了较大的宽容态度。但是与此同时性领域的各种道德失范现象使很多人陷入了错误的性活动和性道德的泥沼,尤其是网络的虚拟性,滋长了两性关系中的性混乱的现象。

2 当前我国婚姻伦理存在的问题

2.1 择偶标准的物质化、功利化和表面化

择偶标准的物质化、功利化和表面化行为在婚姻家庭生话中越来越普遍。这些物质、功利化和表面化的表现在找对象时总先看重有房、有车、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好的人脉、男的要高富帅、女的要百富美等。有一些人把金钱或权力看成婚姻成立的标准,把爱情当成金钱或权力的附属物。无论我们对物质化、功利化和表面化的标准看法多么不同。但作为缔结婚姻的前提――爱情是不能丢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从道德层面来看,这种择偶标准的物质化、功利化和表面化的婚姻观的出现严重地阻碍了婚姻健康发展,扭曲了人们对真爱向往的心理。

2.2 婚姻中忠诚、信用和责任感降低

婚内忠诚、信用和责任感降低的现象较严重,婚姻稳定率下降。近年来离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婚外恋、情人潮、家庭暴力等现象增多。尤其在发达城市,现象尤为明显,“素食爱情”、“闪婚”、网恋、试婚、傍大款、未婚同居等现象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然而习以为常并不等同于正常。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内忠诚、信用和责任感降低必然造成家庭以及社会的不稳定,阻碍社会的和谐进程,扰乱社会生活秩序。在婚姻关系中,权利义务是相统一的,然而当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泛滥时,就易导致重婚和婚外情等现象。一些人过分强调自己在婚姻中的权利,缺乏责任感,而拒绝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从而导致婚姻关系中义务与权利背离。

2.3 爱情、婚姻和的分化或步骤颠倒

合理的婚姻应该是以爱情为前提的,而婚姻是的保证。爱情应该是男女双方之间真挚诚实的、相互爱悦的,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最强烈、最深沉的专一感情。然而当前有些爱情表现为:爱情产生的随机性,爱情标准的多元性,爱情体验的放纵性,爱情地位的主导性,爱情过错的短暂性,爱情结果的非婚性。这些特征致使婚姻与爱情脱节,一些人把物质利益当成了选择婚姻的标准,婚姻与脱节,性成了某些人达到目的工具。当前也有许多年轻人把爱情、婚姻和的步骤颠倒过来,从而导致自身不幸的婚姻。这样不仅对婚姻伦理道德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而且会使越来越多的子女因父母不幸的婚姻而得不到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之相应的婚姻伦理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婚姻伦理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利于提高婚姻生活的质量,才有对于保证婚姻家庭的和谐。

【参考文献】

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篇(4)

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一些爱情与婚姻中重大问题,这已经不是一件特别新鲜的事情了。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把经济学引入到对婚姻行为的分析中,并著有《家庭论》一书。书中指出,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婚姻就是一种交易。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

在国内,同样已有一些专家将爱情婚姻纳入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北京大学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刘正山新出版专著《爱情婚姻经济学》,认为传统的结婚模式暗合经济规律。他日前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时说,婚姻中仅“跟着感觉走”是很容易迷路的,而经济学是理性的指南针,是“糊涂爱”的清醒剂,“盲目爱”的自觉方,“危险爱”的保护伞……

钞票让女人更有安全感

在电视剧《蜗居》里,郭海萍对妹妹说了这样一段掏心掏肺的话:“一个男的爱一个女的,什么都先别说,先送上一沓钞票,让这女的有安全感,然后奉上一幢房子,至少在你伤了这个女人以后,虽然她的心失落了,可是身体有着落。” 郭海萍可能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是这种对待爱情与婚姻的现实态度,多多少少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这是为什么呢?

刘正山认为,凡是婚姻,必定功利。婚姻是一种合约,双方签订这个合约,无非是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如果双方觉得不合算,就不会自主选择结婚――林妹妹不会选择焦大,潘金莲也不会选择武大郎。

2010年4月,广州市妇联等机构联合组成调查小组,以中山大学等10所高校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价值观问卷调查表明,59.2%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以少奋斗很多年。女大学生们的选择,受到了不少“正人君子”的攻击。不少批评文章给女孩子们贴上标签,扯到了“现代文明”与“人的尊严”上。

事实上,“女怕嫁错郎”,婚姻可以说是女人一辈子的核心利益所在,所以,女人们的选择,往往更加慎重、更加接近婚姻的实质。婚姻不是福利,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同情与怜悯,用道德压迫女人屈服的时代早已过去,女人们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进行自主现实选择,没有什么好指责的。毕竟,道德不能当饭吃,婚姻的日子却得一天一天掰着指头过下去。所以,郭海萍的话说得虽然显得很,让有些人难以接受,但并非没有依据。

婚姻“买卖”古已有之

人类的婚姻,往往并不是“着落”在爱情上,而是“着落”在一沓钞票、一幢房子上。这一点在人类历史上从不鲜见。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对中国经济史进行过多年的研究,他认为被人歌颂得美好神圣的爱情,其实长期毫无地位。

陈志武在他的《金融的逻辑》一书中说,“爱情到中国来得很晚,最多也就是几十年”。“爱情、浪漫”之类的字眼,直到1920年左右才进入中文。婚姻长期以来具有明显的交易特征,比如买卖婚姻,比如童养媳等等。所以,过去,人们普遍将婚姻之事叫做“说亲家”,像是别人在帮你谈生意,而不是“谈恋爱”。

贝克尔说,“上帝目光所及,均可交易”。在国外,在资本主义世界,买卖婚姻一直存在,这一问题在不少文艺作品中都有反应。1993年的好莱坞电影《不道德的交易》中,黛咪.摩尔的老公拿她换了一百万美元,事后十分痛苦,觉得这生意不划算。因为它成了一笔“大亏”的交易。

爱情也有价格

有人反驳说,经济学上的交易,其主体是有价的,而情义无价,爱情与婚姻并不具备交易的条件,说婚姻是一种交易显然有些牵强。

不过在经济学家看来,爱情虽然不易定价,但并不是完全不能定价。爱情不仅能定价,而且爱情与婚姻都有不同的市场,所以,婚姻具备交易条件。

首先要承认,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务之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斐认为,爱情比生命更可贵。所以很多人有爱情至上的观念,认为金钱对于爱情而言,只是铜臭与玷污,“交易婚姻”――没有爱情的婚姻,就都是不道德的婚姻。

不过,美好的东西往往并不容易到手。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真正能感受到可以用生命交换的爱情呢?在婚姻当中,如果爱情与利益都能得到,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普通的婚姻里,往往很难实现美满爱情与现实利益的完全统一。

如果美满爱情往往不可求,不可感受,不能长久,那人们在婚姻中理性地选择利益优先,又有什么不行呢?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这毕竟只是一种纯理论上的判断,现实中是不必当真的,这如同真空或者纯氧状态只是一种理论存在,而现实中人们每天呼吸的都是带有“杂质”的空气一样,选择呼吸空气又有什么好指责的呢?

现代人思想解放程度较大,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更深入,选择更理性。所以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符合传统习惯的事情与潮流。比如,当今富豪征婚,未必有感情,但总有人趋之若鹜,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即便是爱情,也没有必要把它看得太高,不必神圣化、宗教化。因为爱情至上主义一直就是稀有之物,何必当真呢?可以苛求自己却无法苛求别人啊。所以,刘正山说,笼统说情义“无价”没有多少现实意义,爱情其实也并不是“无价”之物,而是可以定价的。

刘正山说,爱情是一种有互补效用的非耐用消费品,是“易碎”的私用品,遵循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以爱情有价。至于具体定价方法,可以采用“门格尔法则”。奥地利经济学派创始人卡尔.门格尔认为,发现一件财物价值最有效的方法,是假定失掉这件财物,这样就可以由它来确定它的边际效用。换句话说,假设失去这件东西可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可以用来确定它的价值。

曾有人在国内进行过这样的社会调查: “假设你很爱你老公,给你多少钱,你会背叛他一次?”这“背叛一次”显然可作为为爱情定价的砝码。因为它一旦被公开,其机会成本很可能不仅是失去爱情,而且会失去婚姻财产。而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心里,都有一个可以接受的价码。这说明,这些人对爱情的追求,有一个利益最大化的“价格”。

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篇(5)

有这样一个神话:在很早的时候,男女是合体的,但是由于触犯了天上的神灵,被天雷劈成了两半,所以人的一生都在寻找他(她)的另

>> 在婚姻里梦游 在婚姻里吃饭 在15年的婚姻里,我为什么找不到爱 幸福婚姻的密码:婚姻里不能丢了爱 在婚姻里寻找“初恋” 在婚姻里继续成长 在婚姻里做自己 在婚姻里做个大人 在婚姻里忘掉亏欠 在婚姻里植株花 走吧,去“蹭爱团”里蹭点爱 简单爱,让婚姻里的性充满芳香 胡适:困在无爱婚姻里的名人 婚姻的目光里到处都是爱的影子 婚姻里最长的路,是爱的套路 在婚姻里以退为进 莫在婚姻里谈恋爱 在婚姻危机里重拾爱情 在婚姻里“较劲儿” 年龄,在婚姻里站什么位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在婚姻里去爱 在婚姻里去爱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丽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有这样一个神话:在很早的时候,男女是合体的,但是由于触犯了天上的神灵,被天雷劈成了两半,所以人的一生都在寻找他(她)的另一半,尽管路途遥远而艰辛,尽管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没有找到。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在另一半不曾出现时,也同样在苦苦寻觅。感谢上苍制造了丘比特神箭,在某时某刻的某个地方,我们与自己的另一半不期而遇,彼此心仪,不需要太多言语,就像另一半的浑然回归。于是,我们开始了久别重逢的热恋,当相互感觉离不开对方的时候,我们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从此,我们开始了围城内的生活,婚姻带给我们快乐,也加重了我们的责任感。我们再也不能像恋爱时那样随心所欲,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们需要承担起家庭的义务;我们还会有孩子,我们需要承担起培养孩子的责任;我们还有自己的工作。这―切的一切,让我们觉得疲惫不堪,天长日久,最初那种令人心动的感觉荡然无存,有时,我们以为对方对自己失去感觉,不再在乎自己,于是我们为时光的流逝悲哀,为现在的物是人非感伤,在婚姻近乎麻木的状态下,家庭矛盾应运而生……  有朋友说:恋爱就如发高烧,婚姻则成了恒温。  有人说:爱情与婚姻无关。我说这只是大脑思考时的一种极端。其实,在婚姻里,在忙碌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爱情的存在,只要爱情还在,我们的婚姻就会坚如磐石。有时,我们并不是对对方失去了感觉,而是因为我们太忙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来展示对方的心灵,或者是简单地认为自己已经不需要表白了,其实爱是需要表白的,是需要说出来的,恋爱时我们可以每天说“我爱你”,然而在婚姻里,我们却很少听到,因为隔得太近的缘故;往往我们觉得没有必要说,于是干脆就不说。“近之则不逊”,这几乎是一个规律,任何人距离过近了都无君子可言。夫妻也一样,一旦没有距离和独立,分寸感丧失,随之丧失的是美感、自由感、彼此的宽容和尊重,最后便是爱情。由此可见,结了婚后不应成为一体,而应是两个独立完整的人携手共走人生路。好的爱情应该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这是我们对爱情、对自己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却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的表现。爱是一门艺术,婚姻里的爱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艺术,我们不能有了婚姻而忽视了爱情,想要巩固自己的婚姻,想让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层楼,那么,请学会在婚姻里去爱!

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篇(6)

《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把四对男女的爱情与婚姻进行了详尽描述,简・奥斯汀以其女性的独特视角揭示了19世纪社会的价值观与年轻人的婚姻观与价值观,同时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描述揭示了简・奥斯汀自己对婚姻观的理解。简・奥斯汀在书中描写的四种婚姻,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的婚姻现状,金钱和利益相结合成为了当时婚姻的普遍现象。这些婚姻现状的事实既与简・奥斯汀的婚姻观有出入,同时又有些类似。简・奥斯汀本质上认为婚姻的美满与否其关键在于爱情和互相的尊重,但金钱作为婚姻的基础物质保障,对婚姻的美满与幸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傲慢与偏见》中不同类型的婚姻所表达的婚姻观

1.盲目的婚姻体现出的婚姻现实。在《傲慢与偏见》中,威科姆和莉迪亚的婚姻让人看到了盲目的婚姻、混乱的生活以及悲剧的现状。莉迪亚在简・奥斯汀的笔下是一名性格轻浮多变、内心空虚、肆意妄为而且生活混乱的女孩,简・奥斯汀甚至用下流来形容莉迪亚。莉迪亚尽管愚昧无知,但仗着自己年轻,颇有几分姿色,才得以不断追求被人爱慕的虚荣感觉之中。而威科姆正是一名纨绔子弟,他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曾经为了还欠下的巨额赌债,而追求金小姐和达西小姐,同时他满嘴谎言,处处想着通过婚姻发一笔大财。正是威科姆这种肤浅、虚伪的人投中了莉迪亚的胃口,最后金钱在威科姆和莉迪亚的婚姻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二人结为夫妻,但他们的婚姻毫无情感和理智,纯粹是裸的金钱交易。[1]威科姆和莉迪亚的这种毫无道德的婚姻,简・奥斯汀呈批判的态度。

2.现实婚姻中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现实的婚姻中往往不乏对爱情和金钱的双重描述,夏洛蒂・卢卡斯和柯林斯牧师的婚姻是现实婚姻的真实写照。夏洛蒂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女孩,她对婚姻和现实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她对自己与柯林斯的婚姻看得很清楚。夏洛蒂认为在英国当时的婚姻本质是爱情和感情在婚姻中永远只是配角,婚姻某种程度上是保证家庭荣誉和家庭财产的策略。夏洛蒂的父亲表面上有着不错的社会地位,实际上是没落的家族,夏洛蒂知道父亲已经不能为她拿出一分钱的嫁妆。面对冷酷的现实,为了家族的荣誉以及未来生活的保障,夏洛蒂不得不接受与一个她不爱的人结婚。[2] 柯林斯牧师在夏洛蒂的眼里是一个无趣甚至品德不高的人,性格极傲慢、自负又谄媚谦卑,而他结婚的目的也很明确,是为了迎合他的恩主凯瑟琳夫人对他的期望,同时也为了通过自己的婚姻建立自己在教区内的威望。

3.幸福婚姻中的婚姻观。简是《傲慢与偏见》中善良与美德的化身,简在简・奥斯汀的笔下如同娴静的希腊女神。而宾利同样也被简・奥斯汀赋予了西方典型绅士的翩翩风度。简和宾利的婚姻是简・奥斯汀对美满婚姻的美好愿望与期待。简在晚会上遇到了宾利,并且双方一见钟情。后来,简生病了,宾利在简的庄园中不离不弃、关怀备至,两人日久生情。幸福美满的爱情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简和宾利之间的爱情同样也充满了曲折。由于简的性格温柔内敛,对情感轻易不流露,因此导致了宾利的误解,宾利带着对这份爱情的失望离开了尼日斐。善良内敛的简不得不独自忍受失恋的痛苦,认为宾利是情非得已。[3]最后,两人终于冰释前嫌,重归于好,获得了美满幸福的婚姻。在简与宾利的爱情中,通过简与宾利的描述,为伊丽莎白的爱情及婚姻作铺垫与比较是简・奥斯汀的真实目的。

4.简・奥斯汀的完美婚姻。尽管简・奥斯汀认为简与宾利的婚姻美满幸福令人羡慕,但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才是简・奥斯汀心目中的完美婚姻。伊丽莎白是简・奥斯汀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她美貌、聪明,而且拥有一般女子所不具备的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反抗意识。达西初次遇到伊丽莎白时认为伊丽莎白举止粗俗。伊丽莎白同样对达西这种出身名门、有钱有势的傲慢的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尤其是达西的傲慢使伊丽莎白对他有很深的偏见。在随后的接触中,达西越来越感觉到伊丽莎白身上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魅力,逐渐对伊丽莎白产生了爱慕之情,然而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依然存在,因此伊丽莎白拒绝了达西的初次求婚。达西并没有气馁,深刻地自我反省以实际行动消除伊丽莎白对自己的误会与偏见,二人最终成为了真正灵魂上的伴侣,是简・奥斯汀心目中的完美婚姻。

简・奥斯汀对婚姻的观点与态度

1.爱情与尊重是婚姻的出发点。简・奥斯汀对待婚姻的态度是明确的,她在《傲慢与偏见》中反复强调,婚姻尽管受到金钱、地位、生计所影响,但爱情与相互尊重是婚姻的出发点。这个观点在伊丽莎白身上体现得最为彻底。伊丽莎白出身一般,英国的中产阶级,家族并无过多财产,然而她依然拒绝了柯林斯牧师的求婚,后来又拒绝了贵族子弟达西的求婚,因为她觉得她与柯林斯之间没有爱情,而对于后者达西,她认为她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直到达西后来不断反省,并用实际行动来打动伊丽莎白,改变了伊丽莎白的偏见,他们才最终走到了一起。简・奥斯汀通过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爱情和个性表明了自己对爱情平等相爱的观点和态度。伊丽莎白的个性鲜明,强烈的女性自尊与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充分表达了新时代女性渴望自主的信念。通过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表达了简・奥斯汀的婚姻观点,表达了爱情与尊重是婚姻出发点的观念。

2.金钱与财富是婚姻的保障。尽管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表达了婚姻中爱情是必不可少的,尊重是婚姻存在的基础,但根据19世纪英国的现状,简・奥斯汀同时也认为金钱与财富是婚姻中最强有力的保障,是婚姻存在的充分条件。19世纪的英国,女性地位远比男性地位低下,女性没有合法的继承权,受到教育的机会也很少,女性在社会上获得地位和职业的机会很少,因此多数女性必须依附于男性才能在经济上和生活上得到有力的保障。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女性出嫁时,获得一份生活富足、经济有保障的婚姻几乎是所有女性的渴望。而女性出嫁时首先得准备一份客观的嫁妆,因此,当时许多家庭由于经济拮据,出现了女子由于嫁妆不足,无法出嫁的窘境。威科姆与莉迪亚的婚姻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威科姆接受了莉迪亚的经济援助。宾利和达西都出身贵族,收入不菲,因此他们才能和简、伊丽莎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这些不同的婚姻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婚姻要幸福,必须有经济作为基础和铺垫,这是简・奥斯汀通过几个不同的婚姻所表达的一个共同的观点。

3.简・奥斯汀的婚姻等级观念。如果将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念拿到现今社会里来看,可能存在一些与时代不符之处,但受限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简・奥斯汀的婚姻表达出某种程度上的等级观念。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表达了婚姻具有等级的观念,即等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门当户对的婚姻观。伊丽莎白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自主意识,但她骨子里同样存在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和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书中处处存在的中产阶级舞会、酒会中也充分表明了书中人物的身份与经济实力,更主要的是表达这些人物的身份和社会等级。简・奥斯汀对书中这些处处存在的等级观念并没有表达出批评或批判,因此简・奥斯汀对婚姻同样存在一定的等级观念。[4]

4.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念通过故事和人物鲜明地表达出来,包括爱情观、金钱观、等级观,但解析简・奥斯汀的婚姻观不应以偏概全,应当综合来看。首先,简・奥斯汀认为在婚姻中,金钱不是首要的。尽管书中的四对婚姻中,有两对是因为钱而结合,而伊丽莎白毅然拒绝达西的求婚表达了简・奥斯汀明确的婚姻观及金钱不是婚姻的决定性条件,号召女性应当像伊丽莎白一样面临金钱与爱情的选择时应当把爱情作为婚姻的首要选择。其次,简・奥斯汀认为婚姻并非爱情至上。面对夏洛蒂与柯林斯的婚姻,简・奥斯汀通过夏洛蒂的选择表达出了对婚姻观的另一个态度,尽管夏洛蒂与柯林斯之间根本毫无爱情可言,但简・奥斯汀还是默许了这段婚姻,因为面对现实,爱情总是苍白无力的。[5]

结 语

总之,简・奥斯汀通过对四对婚姻的叙述,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她认为幸福美满的婚姻是以爱情为出发点的,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门当户对的爱情,她坦率地表达了婚姻与爱情、金钱、地位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林博、王晓丽、李文婧:《浅析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山花》2010年第2期,第23-26页。

[2]任素丽:《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姻观》,《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年第11期,第125-127页。

[3]康晓玲:《从〈傲慢与偏见〉中看19世纪初英国婚恋观》,《外国文学》2010年第2期,第46-47页。

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篇(7)

2、六种“极端”男人嫁不得:极端自私自利的男人;极端花心好色的男人;极端男子主义的男人;极端吝啬小气的男人;极端松散懒惰的男人;极端恋母情结的男人。

3、男人最需要一位能与他水乳交融的知音伴侣,当男人为情色所惑之时,正是妻子自已把丈夫推向诱惑的最前沿,别的女人也就正好乘虚而入。让老公远离情色诱惑的最好法宝就是女人自已做好自已,抓住了老公的心就抓住了老公的人,所有的诱惑也就不堪一击。当然男人是否能抵住情色诱惑,关键在自已,男人自已得争气,明明娇妻在家却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的男人就无可救药。

4、爱情不能勉强,婚姻也无须强求,无论男人女人,对待爱情与婚姻都应慎重,情感婚姻都不能是随意的行为。

5、沟通是解决婚姻问题的第一把钥匙,也是最重要的钥匙之一,沟通可以解决大多数婚姻问题。

6、夫妻感情要持久,除了相互忠诚与真心这个前提外,更要牢记住两句话:恋爱可以短暂美丽如电光一闪,婚姻却必须切实平淡似细水长流。简单是最成熟的美丽,单纯是最丰富的高雅。浓缩成两个字就是:简单。

7、夫妻吵架后切忌长时间赌气保持沉默和冷漠。有两句话可以概括沉默和冷漠的杀伤力:沉默是无形的伤害;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冷漠。

8、婚姻之门,不要盲目跟进。婚姻是有责任的,随便进出必然会让你进退两难痛不欲生。

9、男人选择了怎样的女人作为终生的伴侣就等于选择了过怎样的生活。好妻子就是好日子,成功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好女人,幸福男人的身边必定有一个好女人。好女人是一所学校,母亲是男孩的学校,女人是男人的学校,男人的好坏全在女人的调教,调教不是管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男孩从母亲开始,男孩不出息,母亲有责任;男人从女人开始,男人不成气,女人有责任。

10、情爱淡化,性爱冷场,加上来自生活工作的疲劳与压力,内忧外患,必然产生婚外恋和离婚的后果,每对夫妻应该明确意识到这一点,加强主观能动性,不能勤于工作却懒于生活,找准“病”因并付出行动,打破不良夫妻关系的恶性循环,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寻找新的共同话题,尝试性生活新变化,克服懒散情绪,制造新的浪漫与惊喜,改善淡漠的感情,唤回夫妻激情,爱情就一定能再次升温。

11、当我们怨天忧人抱怨婚姻的乏味或不幸时,其实我们都在犯着同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我们将婚姻不幸的根源指向婚姻本身而非我们自已,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区,也是我们的可悲之处。是谁制造了不幸的婚姻?是我们自已,幸与不幸,全在自已。

12、面对不幸的婚姻,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是放弃战争,当然也不奢求马上回归甜蜜,而是要彼此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没有思考就没有行动,也就不可能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钥匙,因为自已想要的东西和婚姻的细节永远只有自已最清楚,解决问题的钥匙最终是握在自已手中。

13、没有一辈子从不吵嘴的夫妻,要切记的是,床头吵嘴床尾和,夫妻没有隔夜仇,唯如此,才能牵手到老相约白头恩爱一生。

14、婚姻从来不能用来挽救一段破碎的爱情,破碎的爱情只能得到破碎的婚姻。

15、走过爱情,走过激情,走进婚姻,走进平淡,经过七年之痒,迈过十年之坎,婚姻之路是进入死胡同还是越走越宽,全靠我们如何去呵护如何去经营。

16、无论是幸福还是不幸,其中必然有它的理由在里面,幸福不是天生的,不幸也不是天生的,在羡慕别人婚姻幸福、哀叹自已婚姻不幸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其中的缘由所在?除了一些你无法改变的外界因素和力量,婚姻不幸的苦酒绝大多数都是夫妻亲手酿成的,而我们往往只知抱怨却不知反思自已。

17、女人改造男人,男人改造女人,说到底不过是男女之间的一种磨合,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谁改造谁的问题。如果大家都想改造对方,那就成了一场毫无结果而又永不止息的战争,想一想,爱本身就是改造,因为没有爱的改造只是徒劳,有了爱,改造就变得多此一举。

18、爱情不必亲密无间,婚姻无须夜夜春宵。爱情必须不断添温,婚姻需要持续保鲜。没有爱情的婚姻是错误,没有婚姻的爱情是缺憾。

19、幸福的前提与基础当然是爱与忠诚,而最终能否真正获得幸福则取决于夫妻之间良好的情感习惯。所以说,好习惯成就幸福婚姻。

20、夫妻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状况夫妻双方性格是否般配是否懂得有方法的经营婚姻,这些是决定婚姻幸福美满与否的三大关键要素,缺一不可。

21、现代夫妻有三大心理误区:只关注夫妻小世界而忽视彼此大家庭;总想对方按自已的思维和习惯模式行事;想当然的把对方当作是自已完全的私有财产。

22、没有不幸的婚姻,只有不幸的夫妻。一对对夫妻怀着对婚姻的无比美好的憧憬走入婚姻的殿堂,可最终他们却失望了,于是他们责怪婚姻,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其实真正要怪的是他们自已。

23、婚外情,意味着对婚姻的不忠与背叛,但婚外情的发生并非空穴来风,多少有它发生的内外环境,情感确实是极其复杂的事,无法简单地用好与坏来评判,也许理性的思考有助于更好地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既给自已和对方机会,也给婚姻家庭以机会,同时又不失做人的基本尊严。理性地去思考和面对,自信和有尊严地去处理。

24、什么样的夫妻最幸福?一句话,知道自已幸福的夫妻最幸福--身在福中而知福。最大的不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在别人看来再大的幸福他都看不见,因为他不知福,也就永远不幸福,至少不是最幸福;而最大的幸福是身在福中而知福,因为知福才能享福,知福才是有福人。所以,不要放过生活中每一个简单的细节,不要无视婚姻中每一次平凡的感动,做身在福中而知福的人。

25、什么是爱情最大的悲剧?也许有人会说,爱情最大的悲剧当然是爱到最后却分手了,因为不爱了所以分手,这当然令人伤心,但这是爱情的无奈而不是悲剧,从另一个角度看反而是爱情的幸运,不爱了却硬要在一起那才是悲剧。其实爱情最大的悲剧是,自已是否爱对方都搞不清楚,错把不爱当作爱。

26、当丈夫另有所爱,心已不可挽回时,真的不要你了,妻子无须一蹶不振,更不要从此终生潦倒,要不动声色继续活得好好的,要争气,不要将个人哀怨放到桌面上,不做祥林嫂,要敢于直面惨淡的婚姻,敢于正视残忍的分离。即使万般痛苦,也要静下心来,学会冷静的面对事态的发展。但永远要记住不要乞求,爱情不是乞来的,婚姻不是乞来的,幸福不是乞来的,自已永远是自已真正的主人,唯有自已才能救自已。

27、婚姻中付出与索取是相互的,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都要尽量避免做所谓的“奴仆”妻子或丈夫,互爱互助互相照顾互相关心才能携手到老。请记住:“侍奉”式婚姻注定是短命的婚姻。

28、尊重和自由是处理婚姻关系的最基本要则,不管夫妻间的爱有多深都不要忽视这两大原则,否则再深的爱也会消耗贻尽,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没有自由就没有爱,要想让婚姻长久,我们必须守住这两条基本的底线。

29、婚姻是夫妻一辈子的事业,要付出努力去经营,婚姻正是在夫妻携手跨越一次又一次的难坎之后才越发丰富有内涵,才越发显现白头到老的弥足珍贵,婚姻也才散发出她真正的魅力。

30、假如有幸找到你最爱的也是最爱你的人,这是上天对你的恩宠,莫要辜负,终其一生去好好珍惜。只有受得住各种诱惑考验和历经岁月磨励的爱情才够得上真正的爱情,也才会如陈酒般越发醇香怡人。

31、面对病态婚姻,我们既不能意气用事,或者只图一时痛快而动不动就离婚了事,也不能一味地忍气吞声忍辱负重让自已活在痛苦中,最好的做法就是先试着去医治修补。

32、夫妻不要滥用对方给自已的宽容和自由权力。夫妻双方当然有各自的生活圈子和交往的自由,但一定要知道在你享受这种自由和宽松氛围的同时,不要忘了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对方给自已以信任,要对得起对方的信任;对方给自已以宽容,要对得起对方的宽容;对方给自已以自由的空间,更要对得起这种自由。

33、女人需要什么?说到底,女人除了需要基本的物质保障让生活无忧,更需要的是男人的真心真意男人的真情真爱,还有那一份细心与关爱。细微之处见真情,爱她就行动起来,贯彻到生活每一个细节中去。

34、一切皆是缘份注定,谁也无法完全脱俗,但永远不要放弃对真爱的追求,那怕穷其一生直到生命的尽头。

35、猜忌是婚姻生活的一颗毒瘤,聪明的夫妻懂得如何一起努力去巧妙化解,被猜忌的一方要做好自已,猜忌的一方要多些信任与释然,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忠诚,减少误解,加强沟通,避免因为猜忌毁掉美好的感情和幸福的婚姻。

36、爱情婚姻不是独角戏,男人女人如果只是纯粹个人层面上的优秀并不能成就幸福婚姻的必然,无论是才子佳人式夫妻,还是相互欣赏式夫妻,其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互解风情,懂得生活,所谓夫妻“演双簧”--没有配合不行。

37、婚姻不幸福的根源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是婚姻没有爱情的基础,二是婚后不懂得经营。这道理其实谁都懂,关键是有没有认真去梳理,有没有好好去思考,有没有真正去把它落到实处。

38、当感情遭遇不幸婚姻出现危机,女人要慎重选择倾诉的对象,记住一句话:如果你不想有情人,尽量不要找异性倾诉。当然这只是从心理学角度对女人提出的警醒,而且也只是一种概率分析,做与不做全在你自已手中。

39、关于爱情婚姻的经典语录

40、婚姻必须切实平淡似细水长流,平淡才能长久,细水才能长流,但平淡不等于无味,细水不等于完全波澜不惊,否则就是走入婚姻的另一个极端,也是婚姻的另一个死角,淡而无味毫无新鲜感才是婚姻最大的致命伤。

41、分居两地的夫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经受更多的诱惑,有更多的情感候选对象,危机四伏,对夫妻感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夫妻既然由于不能克服的现实而分居两地,那么首先就要接受这个事实,其次要比其他夫妻更多些用心去经营婚姻。

42、婚姻就像一个魔盒,它改变着婚姻中的男人和女人,而这种改变倒不是婚姻本身起作用,恰恰是婚姻中夫妻自已在改变自已,也就是说男人女人通过婚姻这根纽带有意或无意地在改变着自已。

43、要想男人不变心,女人首先不变“脸”。要想男人不外跑,女人别做祥林嫂。结婚决不是女人变“黄脸婆”和“唠叨婆”的分水岭。

44、没有绝对正确的婚姻保鲜高招,没有对所有婚姻都管用的灵丹妙药,婚姻是否有活力,能否保鲜,最关键的不是寻求这些保鲜招数,而是心里常有这根弦,心中有了这根弦,你就会想出适合你自已婚姻的保鲜招数,夫妻就能常爱常新。

45、婚姻破裂的两大终极原因:相拥却并不相爱。相爱却不懂相处。婚姻里,夫妻间的相处比相爱还更重要。

46、夫妻间最常被忽视的一样东西就是友情,或者说是相互间基本的尊重,它与爱情亲情一起是维持良好夫妻关系的三个基本支点。恩爱夫妻有三情,即爱情亲情和友情,如此,夫妻和谐,婚姻幸福。

47、忠诚是婚姻关系的底线,一旦冲破,就有可能会打翻婚姻这条船,伤着爱人,伤着儿女,伤着亲人。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重要是要做到清醒心智,要学会反思自己,让自己成熟。

48、我们在爱情的甜蜜中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婚姻却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打碎了我们许多原本美好的憧憬,我们厌了,我们烦了,于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脑海中跳出面目狰狞的两个字“离婚”。离婚,真的那么可怕吗?想一想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合就有分,有结婚就有离婚,只是在离婚之前你至少应该把相关的问题想清楚,然后再向婚姻开刀也不迟,如此至少你不会后悔,毕竟离婚也是人生转折性的大事。结婚不能结得糊里糊涂,离婚当然也应离得明明白白。

49、感情是两个人的互动,一头热一头冷有个什么劲,现如今,谁离开了谁就不能活呢?心凉了,爱没了,婚姻也就只是一种形式罢了,要它做甚?曾经的美好也只是曾经,强拉是拉不回来的,就让它成为心底的美好回忆吧,何必硬要用新的痛苦去毁掉曾经的美好?

50、无论是幸福还是不幸,其中必然有它的理由在里面,幸福不是天生的,不幸也不是天生的,()在羡慕别人婚姻幸福哀叹自已婚姻不幸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其中的缘由所在?除了一些你无法改变的外界因素和力量,婚姻不幸的苦酒绝大多数都是夫妻亲手酿成的,而我们往往只知抱怨却不知反思自已。

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篇(8)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078-01

小说《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位魅力十足的女性,在婚恋上,勇于追求自由、独立、平等,注重婚恋双方的心心相印,主张爱情、婚姻的一体性。这种婚恋观有着简·爱个人和社会的原因。

一 简·爱的婚恋观

简·爱在爱情婚姻上追求自由、独立和平等,珍视婚恋双方心灵的相通和精神的共鸣,坚持爱情、婚姻是统一的。这从发生在其身上的婚恋事件可以看出。

简·爱去桑菲尔德府做家庭教师。府上的主人罗切斯特的爱情、婚姻是家族利益的牺牲品。为了满足父兄对钱财的贪欲,他不得已娶了一家种植园主的患有精神病的小姐,这无爱婚姻葬送了罗切斯特的青春和希望。后来虽继承了父兄的家业,但他痛恨上流社会的自私、虚伪、薄情,鄙视权势加金钱的势利婚姻观。简·爱坚强独立、自尊自爱、不慕名利,这如同一缕春风吹进了罗切斯特的心田,温暖了他的心,而罗切斯特虽外表忧伤、玩世不恭、桀骜不驯,内心却鄙弃世俗、待人诚挚、善良和平等,这也拨动了简·爱的心弦,两人终于倾心相爱。但罗切斯特疯妻的存在,让简·爱于纠结中作出了抉择,她认为她是有着独立人格并与罗切斯特平等的自由个体,不愿意做见不得人的情妇,主张爱情和婚姻的统一。她追求真心相爱,也期盼合法的夫妻关系,由此毅然离开了罗切斯特。后虽简·爱的圣·约翰表哥为了献身宗教事业反复劝说合适的伴侣人选——简·爱与其相伴成婚,但简·爱因两人并不相爱而拒绝了表哥。当罗切斯特的庄园被毁、身心重创、孤寂无依时,按照心灵和真爱的指引,简·爱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过上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二 简·爱婚恋观的成因

简·爱的婚恋观的形成,有个人、社会的原因。

简·爱的成长历程彰显了个人原因。在《简·爱》中,简·爱父母双亡后被舅舅收养,舅舅亡故后,她备受舅母一家虐待,之后被送进了孤儿院,在这个伪善的孤儿院受尽、摧残。这段悲惨的生活,磨炼了简·爱的性格,她独立坚强,不惧羁绊,敢于反抗,爱憎分明,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善。成年后,在面对罗切斯特和表哥圣·约翰并处理与前者的婚恋事情时,简·爱一如继往地坚持了自己的观念,坚持自由、独立、平等,既反对不合法的夫妻关系,也排斥无爱婚姻,追求真心相爱。因此,简·爱不愿为了爱情而委曲求全做罗切斯特的情人,宁愿为了人格的自由与平等而舍弃爱情,同样,简·爱因不愿为无爱的婚姻放弃对爱的追求和自身的自由独立,尤其是心灵的自由和独立,仅愿做表哥传道的同伴而非妻子。

简·爱婚恋观的形成,还与当时的社会婚恋观和新教观念尤其是清教观念有关。简·爱所在的社会,可以无视真爱,但多半讲究门第、财富的相当。另外,新教思想对家庭生活的最大影响是倡导婚姻的世俗化和自由、夫妻关系的和谐以及健康的婚姻立法的逐步兴起。简·爱那个时代的英国清教主义自由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这让简·爱为争取自由平等的爱情、婚姻而敢去反抗当时的社会陈腐观念,让她敢于追求真爱,她认为婚姻应建立在男女双方真诚相爱、心灵契合的基础上,而不应为金钱、财产、门第、权势、地位所左右。所以简·爱的婚姻观就是现实的写照,她认为只有两个相爱的灵魂才可以结合为神圣的婚姻,受到上帝的祝福和庇护。而她不爱表哥,表哥也不爱她,这样的婚姻不仅禁锢了她的身体,也束缚了她的心灵;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时毅然离开他,简·爱在罗切斯特穷困潦倒时反而心甘情愿地回到了他的身边再续情缘。

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篇(9)

中图分类号:B516.35;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3?0129?05

一、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

“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在黑格尔的精神哲学视域下,婚姻的实质不是个别性的男女个体之间自然的两性关系,不是他们之间任性的契约关系,亦非二者之间主观抽象的爱的关系,而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1](177),其实质是一种伦理关系。对伦理、伦理关系的把握,黑格尔坚持“从实体性出发”,即从个别性的个体与他们的实体之间的关系出发,也就是从“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的精神出发。黑格尔指出:“在考察伦理时永远只有两种观点可能:或者从实体性出发,或者原子式地进行探讨,即以单个的人为基础而逐渐提高。后一种观点是没有精神的,因为它只能做到集合并列,但是精神不是单一的东西,而是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1](173)他肯定“从实体性出发”的观点,否定“原子式地进行探讨”的观点,“原子式地进行探讨”的根本缺陷是“没有精神”,他使伦理丧失自身的“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的本性与能力,只能建立起“单个的人”的“集合并列”的无精神的、形式的普遍性,而非实体的普遍性。“实体是什么?实体即共体和公共本质。伦理实体即伦理性的共体和公共本质,其基本形态就是家庭与民族。”[2](序5)实体的本质规定是“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是精神,达到实体的精神的本质和现象形态就是伦理。伦理、伦理实体不是个别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个别性的人与他们的实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实体中最典型、最合理形态的伦理实体的最初环节——家庭伦理、家庭伦理实体,也不是家庭中个别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个别性的人与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黑格尔指出:“因为伦理是一种本性上普遍的东西,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不是情感关系或爱的关系。在这里,我们似乎必须把伦理设定为个别的家庭成员对其作为实体的家庭整体之间的关系,这样,个别家庭成员的行动和现实才能以家庭为目的和内容。”[3](9)黑格尔认为,伦理是一种本性上普遍的东西,考察伦理时应从实体性出发,否则是没有精神的。家庭是精神的自然、直接实体性的表现,以情感、爱为其规定,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或爱的关系,而是个别的家庭成员对其作为实体的家庭整体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而婚姻作为家庭建构的起点和基础,是以两性自然结合为直接实存形式的一种实体性关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黑格尔指出:“婚姻的主观出发点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缔结这种关系的当事人双方的特殊爱慕,或者出于父母的事先考虑和安排等等;”“婚姻的客观出发点则是当事人双方自愿同意组成为一个人,同意为那个统一体而抛弃自己自然的和单个的人格。”“在这一意义上,这种统一乃是作茧自缚,其实这正是他们的解放,因为他们在其中获得了自己实体性的自我意识。”[1](177)无论是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排除了财产、门第、政治目的等其他外在因素对婚姻本身的干扰,也无论是先爱后婚还是先婚后爱,婚姻都要以爱为规定、为基础组成一个统一体,“同意为那个统一体而抛弃自己自然的和单个的人格”,并在其中获得自己实体性的自我意识。因此,在考察婚姻伦理时也必须从其实体性出发,认识到婚姻伦理关系不是夫妻双方单纯个体之间性、任意契约和抽象的主观爱的关系,而是婚姻个体与婚姻伦理实体之间的“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婚姻当事人双方意识到婚姻是伦理实体,自己与对方的人格统一是实体性的目的,并在精神层面认同与坚守婚姻伦理实体的普遍本性,不是作为个体而行动,而是以婚姻伦理实体为目的和归宿,扬弃个体“单一物”行为的任性、冲动和偶然性,实现个体“单一物”与婚姻实体“普遍物”相统一的伦理关系。它以伦理性的爱为本质规定,体现了一种伦理性的情感,且离不开法的确认、约束,“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1](177)。

黑格尔考察婚姻伦理时坚持“从实体性出发”,反对“原子式地进行探讨”,反对以男女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自然与民事契约为婚姻的基础,也不赞成将婚姻仅仅理解为一种男女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抽象的、主观爱的关系,而是将婚姻的实质规定为具有精神的伦理关系。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基于“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的理解,批驳了关于婚姻的三种谬论。

虽然,自然性关系是婚姻的一个必要环节,没有这一环节,婚姻就不完整、不完美。但是,单纯的自然性关系就如同只有地基而不是房子一样,还是极不健全的婚姻,而且是近乎动物式的结合,是没有爱情的动物式的欲求,而不是真正的人的婚姻[4](260)。黑格尔批驳道:“以前,特别是大多数关于自然法的著述,只是从肉体方面,从婚姻的自然属性方面来看待婚姻,因此,它只被看成一种性的关系,而通向婚姻的其他规定的每一条路,一直都被阻塞着。”[1](177)这种仅从人与其它哺乳动物共有的自然属性来考察婚姻,以婚姻只是纯粹的男女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自然肉体关系、性关系的婚姻观,把人降格为动物,把婚姻中人的两性关系降格为动物式的性本能冲动,而没有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认识性关系与婚姻,是非常浅薄的,必然导致婚姻偶然、任意与不稳定、不牢固。黑格尔认为,尽管婚姻是两性的结合,以两性关系为生理基础,但人在这种两性的自然结合中,各自否定自身而成为一个统一体,并同意为那个统一体而抛弃自己自然的和单个的人格,赋予其内在的爱的规定性,使两性关系超越了动物的自然冲动而升华为具有伦理精神本性的属人的爱情。

民事契约是婚姻作为实体性存在的必要环节,它以法的形式对婚姻关系予以实体性确认,并明示双方一定的独立意志与所有权的放弃,同时承担相应的婚姻责任与义务,使婚姻成为现实。但不能把婚姻仅仅理解为一种无精神的民事契约。黑格尔指出:“至于把婚姻理解为仅仅是民事契约,这种在康德那里也能看到的观念,同样是粗鲁的,因为根据这种观念,双方彼此任意地以个人为订约的对象,婚姻也就降格为按照契约而互相利用的形式。”[1](177)“就其实质基础而言,婚姻不是契约关系,因为婚姻恰恰是这样的东西,即它从契约的观点、从当事人在他们单一性中是独立的人格这一观点出发来扬弃这个观点。由于双方人格的同一化,家庭成为一个人,而其成员则成为偶 性。”[1](179)婚姻作为一种实体性存在,虽需要契约形式的介入,但黑格尔认为,婚姻不能归结为民事契约。因为民事契约是建立在个体当事人“单一物”的任意、经济理性基础之上的,出于双方各自的功利考量,相互利用,有利则随意约定,无利则任意解除;而不是从伦理关系、婚姻家庭义务出发,没有了伦理的内容和爱的精神内核,使婚姻成为“原子式”“没有精神”的“集合并列”,无法建构起伦理性、实体性的婚姻。因而,婚姻的实质不在于外部契约,而在于内在的精神、爱情。

婚姻的基础是爱,爱的本质就是你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或自己的理想,渴望与其合为一体。黑格尔认为,所谓“爱”,“一般来说,就是意识到我和别一个人的统一,使我不专为自己而孤立起来;相反地,我只有抛弃我独立的存在,并且知道自己是同别一个人以及别一个人同自己之间的统一,才获得我的自我意识”。“爱是精神对自身统一的感觉”。[1](175)“爱”的本质规定就是自我与别一个人的统一,就是“不独立”,就是对各自“单一性”的“独立人格”加以扬弃,就是在自我与别一个人的统一中获得和确证自己。爱扬弃个别性,造就统一性、实体性。但“爱”所建立的统一性,是通过感觉,通过情绪完成的,是自然的。尽管爱是缔造伦理和伦理实体的基础,却是有局限性的,必须对其进行扬弃超越。[5](344?346)黑格尔将缔结婚姻关系的当事人双方的特殊爱慕看得尤为重要,反对将财产、门第、政治目的等外在因素纳入婚姻选择视阈,反对使婚姻成为图谋其他目的的手段。但黑格尔对主观爱的肯定并不是绝对的,反对将婚姻仅仅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注重爱的合理性限度。他批驳道:“认为婚姻仅仅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爱既是感觉,所以在一切方面都容许偶然性,而这正是伦理性的东西所不应采取的形态。”[1](177)因此,“婚姻当事人的爱情关系,是婚姻关系的内核。但是,又不能仅仅把爱作为婚姻关系的全部内涵,至少在人们的文化教养与伦理水准还不足以单独维持这种两性关系的时候。爱本身是一种感觉,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任意性。”[6](106)这种任意的、偶然性的、纯主观的爱若不能以统一为目的,与婚姻家庭义务相结合;若没有其伦理性的规定,没有得到理性的法的确认和约束,具有法的意义,就不具有客观性,就不能扬弃个别性,无法建构起伦理性、实体性、精神性、普遍性的婚姻。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下,作为直接的、实体性伦理关系的婚姻不仅仅单纯指两性的自然属性方面的关系,不仅仅单纯指任性的、裸的民事契约关系,也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主观爱,而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这样就可以消除爱中一切倏忽即逝的、反复无常的和裸主观的因素”。[1](177)这是总结了历史上婚姻观的片面性所做出的比较全面的规定。

二、婚姻伦理的确认及神圣性的彰显

婚姻伦理要通过庄严神圣的婚礼仪式进行确认并彰显其神圣性,婚礼仪式是婚姻伦理精神的定在,是男女双方完成婚姻的重要一环,只有经过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明确意识并公开承诺摆脱爱的任性、偶然性、个别性,获得亲朋好友及相关团体的普遍认可,把夫妇的结合确认为伦理性的东西,方才构成正式结婚和婚姻实体性的现实。黑格尔说:“只有举行了这种仪式之后,夫妇的结合在伦理上才告成立,因为在举行仪式时所使用的符号,即语言,是精神的东西中最富于精神的定在,从而使实体性的东西得以完 成。”[1](180) “缔结婚姻本身即婚礼把这种结合的本质明示和确认为一种伦理性的东西,凌驾于感觉和特殊倾向等偶然的东西之上。”[1](181)通过婚礼,男女双方“共同建立一个新的伦理实体,两个独立的个体合二为一,不独立不孤立,成为‘整个的个体’。借助婚礼,婚姻双方获得社会伦理秩序的接纳和认可,获得亲朋好友的祝福和认同”。“借助婚礼,婚姻双方完成社会伦理角色和伦理关系的转换,赋予双方新的婚姻伦理责任;借助婚礼,强化婚姻伦理法则,彰显婚姻伦理秩序,在婚姻双方内心深处烙下深刻的伦理印记,增强婚姻伦理的实体感、敬重感和敬畏感,接受婚姻伦理的制约,个体行为升华为伦理行为,个人成为家庭成员,构建和谐的婚姻伦理实体”。[7]因此,尽管婚礼仪式本身只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但它赋予婚姻以神圣性和庄重感,承载着重要内容。且“往往有着深刻的伦理价值:它们既是获得世俗合法化的方式,更是以一种严肃、庄重、隆重的方式表明一种伦理关系及其相应责任的确立,表明当事人对此的庄重承诺”。[8](411)

三、婚姻伦理以一夫一妻制为

绝对原则

婚姻以爱为基础,爱的本质规定就是自我与别一个人的统一,就是“不独立”,就是对各自“单一性”的“独立人格”加以扬弃,就是在自我与别一个人的统一中获得和确证自己。在此统一体中,“人格具有排他性,你把对方当作自己,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你只能是在一个人身上,而不能同时在好几个人身上看到自己,这是具有排他性的。”[9](217)因而婚姻不可能出于双方爱慕之外的其他某种考虑而委身于其他异性,应严格遵循婚姻双方相互爱慕、人格平等的道德要求,全身心地、排他性地相互委身。“抛弃自己自然的和单个的人格”而投入到那个“我不是我”的婚姻统一体中,享有各自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绝对排斥其他异性的参与,使婚姻具有排他性、单一性和神圣性。并且,通过庄严神圣的婚礼仪式以彰显婚姻伦理的排他性、单一性和神圣性。黑格尔指出,“大家都理会到必须等待, 以俟时机的到来, 并且每个人只能把他的爱情用在一个特定人身上。”[1](178) “婚姻本质上是一夫一妻制,因为置身在这个关系中并委身于这个关系的,乃是人格,是直接的排他的单一性。因此,只有从这种人格全心全意的相互委身中,才能产生婚姻关系的真理性和真挚性。”[1](183)而蓄妾与婚姻不同,它主要是满足男人单方面的性需求,违背了婚姻双方性生活的平等原则,也违背了双方人格平等的道德要求,不能产生婚姻关系的“真理性和真挚性”。黑格尔强调:“婚姻和蓄妾不同。蓄妾主要是满足自然冲动,而这在婚姻却是次要的。因此,在婚姻中提到性的事件,不会脸红害臊,而在非婚姻关系中就会引起羞怯。”[1](179)因此,“婚姻的真谛不在自然冲动的满足,而在婚姻伦理精神的认同与回归。一夫一妻制婚姻是婚姻伦理精神的理想范型,为婚姻伦理精神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7](55?59)

四、婚姻不应该离异并且应使离异

难以实现

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绝对原则,以爱为规定,从实质上说,它是排他的、单一性的、神圣的和不可离异的。但由于婚姻以爱为基础,而爱是感觉和感情的东西,具有偶然性,婚姻便包含着离异的可能性。但经过神圣的婚礼仪式确认和彰显的神圣的婚姻以义务、责任和理性为精神纽带,承载着重要的伦理内容,有着深刻的伦理价值。因而它不应该离异并且应使之难以实现,也就是说,不能因婚姻具有离异的可能而放任离异,而听凭任性,婚姻的离异只能通过伦理性的权威来决定,立法者应审慎地对待离婚问题。黑格尔指出:“婚姻本身应视为不能离异的,因为婚姻的目的是伦理性的,它是那样的崇高,以致其他一切都对它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受它支配。”[1](179?180) “因为婚姻所依存的只是主观的、偶然性的感觉,所以它是可以离异的。……又因为婚姻是伦理性的东西,所以离婚不能听凭任性来决定,而只能通过伦理性的权威来决定,不论是教堂或法院都好。”[1](190)

五、黑格尔婚姻伦理观的当代启示

尽管黑格尔的婚姻伦理观中存在一些消极落后因素,诸如对妇女地位一定程度的贬低,对父母安排子女婚姻大事合理性的绝对肯定,以及把婚姻看作是完全排斥经济基础的纯精神的、伦理的体现,这是其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在婚姻伦理观上的必然体现,是对剥削阶级社会婚姻关系的一种粉饰。这些婚姻伦理观中的消极落后因素具有一定的时代、阶级局限性,但黑格尔婚姻伦理观中的合理内核对树立正确的婚姻伦理观,解决当前婚姻领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建构和谐的婚姻家庭仍有着积极的启示。

其一,对解决当前爱与婚姻相分离问题有积极启示。当前,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和非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避免地侵入了婚恋关系这块神圣的领地,引起人们婚恋行为和婚恋观念的变化。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无论是有爱无婚姻还是无爱有婚姻都不违背婚姻道德。他们认为爱并非一定要指向婚姻,以婚姻为归宿;爱也不再是婚姻天经地义的基础,爱与婚姻可以分离。许多人以物欲享受、世俗功利作为他们缔结婚姻的首要考虑,物质代替了精神,功利代替了伦理。他们以所谓的“白、富、美”或“高、富、帅”的择偶标准为时尚,这种实用、功利、浅薄的婚姻观念和行为把婚姻的大厦建立在松软的沙滩上,不仅有悖于婚姻道德,也是极不牢靠的,极其危险的,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一些人奉行“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人生信条,相爱不以婚姻为目的和归宿,这本无可厚非,但其中也有人借此搞“婚外情”,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是法律的追究。黑格尔将缔结婚姻关系的当事人双方的特殊爱慕看得尤为重要,反对将财产、门第、政治目的等外在因素纳入婚姻选择视阈,反对使婚姻成为图谋其他目的的手段;并将爱统一于、服从于婚姻家庭整体、实体,以婚姻家庭整体、实体为目的,实现爱与婚姻的统一。这对我们当今思考爱与婚姻的关系,解决爱与婚姻相分离问题有积极启示。

其二,对解决当前性与爱相分离问题有积极启示。当今,一些人为了寻求感官刺激,满足本能的望;或为了从中获取不义之财,鼓吹性自由、性解放,造成性与爱相分离。他们不以两情相悦、两性相爱为条件,仅为了满足一己之、物欲,,搞所谓的“”;或者在恋爱的初级阶段提前品尝性滋味,这都造成了人的性关系动物化。尽管性是婚姻的自然、生理基础,但有人将其绝对化,把婚姻仅仅看成是自然的性关系,性与爱相分离。黑格尔反对这种仅从人与其它哺乳动物共有的自然属性来考察婚姻,以婚姻只是纯粹的自然肉体关系、性关系的婚姻观,把人降格为动物,把婚姻中人的两性关系降格为动物式的性本能冲动,而没有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认识性关系与婚姻,是非常浅薄的,必然导致婚姻偶然、任意与不稳定。黑格尔认为,尽管婚姻是两性的结合,以两性关系为生理基础,但人在这种两性的自然结合中,各自否定自身而成为一个统一体,并同意为那个统一体而抛弃自己自然的和单个的人格,赋予其内在的爱的规定性,使两性关系超越了动物的自然冲动而升华为具有伦理精神本性的属人的爱情。这一性与爱相统一的观点对于纠正性、爱分离的观念,消除性、爱分离的现象、问题具有积极启示。

其三,对解决当前婚姻神圣性的丧失有积极启示。婚姻是神圣的,其神圣性体现在缔结婚姻的审慎性和婚礼仪式的庄重性;体现在维持婚姻的责任性和对于离婚的谨慎性。然而,当今许多人视“闪婚”“网婚”“试婚”为时尚,实质上是视婚姻为儿戏。从表面看,也许“试婚”正是对缔结婚姻持审慎态度的表现,试验效果不好可以不结婚。但“试婚”含有游戏的成份,不受法的约束和保护,“试婚”期间,双方容易因权责不明而产生纠纷,给一方或双方造成伤害。婚姻是神圣的,一旦缔结就应该精心呵护,容不得背叛和第三者插足,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朝秦暮楚、朝三暮四、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对爱情婚姻的亵渎。然而一些人以性格不合、爱的感觉消失、缺少激情和浪漫为由,随意转移爱的对象,搞“婚外情”,还大言不惭地吹嘘“家里红旗不倒,外面红旗飘飘”,对婚姻采取轻率放荡和不负责任的态度。还有人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名利欲望的膨胀,借口婚姻自由和追求高质量婚姻的权利,置对方、子女感受、家庭责任、婚姻道德于不顾,轻率离婚,造成婚姻家庭破裂。黑格尔强调婚姻的神圣性,认为婚姻伦理的神圣要通过庄严神圣的婚礼仪式进行确认和彰显,只有经过婚礼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明确意识并公开承诺摆脱爱的任性、偶然性、个别性,获得亲朋好友及相关团体的普遍认可,把夫妇的结合确认为伦理性的东西,方才构成正式结婚和婚姻实体性的现实。由于通过婚礼仪式得以确认、彰显的婚姻是神圣的,因而需要双方尽心尽责,精心养护。并且认为,不能因婚姻具有离异的可能而放任离异。这一强调婚姻神圣性的观念对于维护婚姻的神圣性和稳定性,对于建构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启示。

其四,对解决当前婚姻关系伦理性的丧失有积极启示。“现代婚姻关系之所以不稳定,离婚率呈上升趋势,一个道德哲学上的重要原因在于:现代人往往只是将婚姻关系看成男女两个个体性存在之间的原子式关系,或者是两个单子之间的‘情感或爱的关系’,而不是看成婚姻中的个体性存在与婚姻所构成的家庭实体之间的关系。于是,离婚便成为两个单子之间的私事,其中任何一个单子都可以对婚姻行使否决权,甚至在此过程中可以不考虑婚姻关系中的第三相关者如子女的利益和命运,从而使婚姻关系逐渐丧失其伦理性。婚姻伦理观念中实体性意识的丧失,是现代家庭关系日趋脆弱的道德哲学根源。”[10]黑格尔关于婚姻家庭是一个伦理性的实体,婚姻关系是伦理关系的观点对于婚姻家庭责任心、义务心的强化,人们找回失落的伦理精神家园,建构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积极启示。

参考文献: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1.

汪怀君. 人伦传统与交往伦理[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下[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

宋希仁. 家庭伦理新论[C]//王小锡, 彭志斌. 伦理与社会.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

樊浩. 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龚群. 社会伦理十讲[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林心雨. 黑格尔精神哲学视域下的婚姻伦理思想探析[J]. 伦理学研究, 2012(4): 55?59.

爱情与婚姻心得体会篇(10)

交换,乍听之下是个生硬而冷漠的词汇。但这,恰是婚姻中最稳定的根基所在。

柯云路在《婚姻诊所》中阐述到,婚姻中存在着10种交换。这些交换从物质到精神,从生理到感受,弥漫着婚姻中几乎所有的细枝末节。在每一个细节处可以走到伴侣身边,交换彼此的需要。累积在一起,就交换了幸福。

婚姻交换爱

在给予爱的同时也获得对方的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交换。如果更深刻地补充,得到爱和给予爱都是一种收获,是一种情感需要。因此,爱的交换在婚姻中便具有了双重的含义。当然,这里所指的爱也包括。夫妻之间的亲昵和温存,也交换了信任和忠诚。

婚姻交换帮助

人与人之间就经常发生互助行为,更何况是婚姻这种长期稳定的相处模式。互助,有时与爱相联系,有时又不尽然。有时就要体现在金钱与物质上。两个人同住一套房子,共同生活和消费,这种贯穿了金钱的结合,降低了两个人独自生活的成本,难道不是一种实在意义上的互助?

婚姻交换保险

你失业了,我还在工作;我生病时,你很健康。到了老年,彼此的照顾更为重要。互相照顾、共担风险,这样的实际才能够真正体现圣经中誓约的场面:无论生老病死、贫穷或富有,我都与你不离不弃。

除去这些,婚姻中还需要交换的有性、金钱与物质、生育,甚至是生理支持、互相给予的安全感以及不可或缺的尊重。10种交换都存在的,是十全十美的婚姻;10种交换大多数存在的,是美好的婚姻;有半数存在的,是正常的婚姻;只有少量交换的,是破裂的婚姻;任何交换都已不存在的,是死亡的婚姻。

交换这个词,把阳春白雪变成了柴米油盐,把可有可无变成了必需的根本,这个看似生硬的词汇恰好可以支撑起婚姻中现实的沉重。

二、 走出婚恋观的误区

有些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能体会那种真实的痛感和不知所措的迷惘。就像一节脱轨的车厢,不受控制地冲向了陌生的地方。为什么爱情不是我想象的模样?还是说从一开始所认为的,就是个美丽的错误。

正确婚恋观之一:绝不能完全相信激情

所谓观念的错误,就是盲目相信。在爱情关系中,女性终究处于较脆弱的一方,而易犯这样的错误,对恋爱中迸发的激情,不是完全不信,而是不完全相信。既不能相信恋人在激情中做出的种种允诺,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承诺,那些海誓山盟。

所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水在阳光的照耀下眨眼即散,完全相信激情,对处于爱情婚姻中的自己来说,是一种致命之伤。

正确婚恋观之二:不能完全相信彼此的道德自律

很多的实际情况证明了,犯错误的人并不是没有道德自律的人,但他或她还是犯了错误。这就说明了道德自律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婚姻中的问题。对道德的作用只能有所相信,不能完全相信,因为自律从来都是有限度的。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任性的东西。婚姻也不见得能够被道德规律完全保护起来。那么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也不可以把一切都交给道德去自律。

正确婚恋观之三:能够完全相信的只有现实规律

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源于某种动力,做这些事会给自己带来享受、快乐、收获;人做任何事又会遇到阻力,要付出代价、损失,包括精神上的种种支出。

决定和一个人相爱,并且准备结婚,也是精心运算后得大于失的结果。感情的融合,实际的考虑,对未来的憧憬,组成动力。周边环境中必然也会出现反对的声音,当动力大于阻力,你会选择与之相爱并结婚。每个女人,甚至每个男人,都面临这样的选择。正确的婚恋观可以引导思维,但却不能替任何人做任何保证。天下没有完全的保证,爱情也不会毫无伤害。

三、 渴望幸福

做好准备去期待幸福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企业,除了创造金钱可以衡量的财富,还生产一种自产自销的东西,那就是幸福。我们不会把自己的爱情当成一个工作,是因为我们明白感情并非做买卖。感情是难以言喻的,幸福不能用金钱衡量。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感觉不到幸福,即使生产出再多的财富也没用。在期盼幸福的同时,我们还要做好心理准备,意识到内心的需要,需要的是怎样的婚恋模式,需要的那个人又有着什么必备条件。

我们爱一个人,不仅要连同他的穿着相貌一起爱,还会连同他的成功和光荣一起爱。女人选择男友或者男人选择女友,除了对通常说的身高、年龄、学历、金钱、人品等条件的考虑,还有一些因人而异的特殊之处。而决定这些因素的,就在于每个人的角色特征。

意识到自己的需要

一个女性通常有两重角色,有时候是女儿,有时候是母亲。

女儿的角色从小在父母面前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这个角色让女孩子撒娇、任性、争宠、依赖大人。她们的身上仿佛永远带着天真无邪的气质,这样的女性,在婚恋中就比较倾向于找父亲那样人格成熟的男人。还有一些女性,从小玩过家家的时候就要抱着洋娃娃,整个长大过程,都是模拟着母亲的角色。她们选择能够依赖自己的小男人成婚的几率就高很多。

没有一个女性是单一的角色,男人亦然。男人得意时,往往会展示他大男人的一面;失意时又容易流露小男人的一面。成功时是大男人;受挫就成了小男人。在婚恋中,需要承担责任时是个大男人,渴求保护安慰又变成小男人。其实女人也是一样的,在哺乳孩子的时候她就会成为大女人,沮丧的时候又会撒撒娇变成小女人。男人女人、是大是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看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需要的又是什么样的人。

寻找对等的恋爱和婚姻

最近网上有个热议的话题是“如何嫁个钻石王老五”,还有人给“王老五”总结了几个共同点:家世显赫、家底丰厚、身居要职、相貌俊朗、气质出众、处事低调。紧接着,就有人总结说,女孩要嫁的10大行业: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广告公司、律师事务所、化妆摄影师、记者编辑、演艺圈、运动员、公司高管。

这些总结很有特点,可惜钻石的数量太少而想戴的人太多。是否嫁个钻石王老五就是理想的婚姻?其实不是的,恋爱也好婚姻也好都是对等的。要找的并不是最贵的那个人,而是最对的那个人。每个人能够提供的婚姻资源都在渴望一种共鸣,某一个人能够与之匹配和对等,婚姻就带给彼此幸福和保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在对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成功的交换,也就是婚姻经济学里的等价交换。钻石王老王虽然有着耀眼的光芒,但是和你最配的那个人,一定有一样东西能带给你更美丽的色彩,那就是:幸福。

四、 打造长线婚姻

在《婚姻诊所》中有这么一句名言:爱情是理想,婚姻是现实。当现实迫使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这种选择往往会留下某种遗憾。遗憾会给未来的人生带来种种酸甜苦辣的回忆,那正是独属某个人的财富。

最美妙的婚恋,感情如花似玉;最悲剧的婚恋,感情撕心裂肺或者丑陋不堪。为什么同样是爱情,会走向两个极端?其实在爱情中,发展和递减都有着各自的规律。

爱情的发展就像一株花朵绽放的过程,需要阳光、空气和水,遇到微风而招展,滋润细雨而婀娜。爱情始于一见钟情,彼此亲切有好感,一切就有了开始。爱因为积累而增加,情到深处,越克制、越压抑、越分离、越难得而越强烈。

当爱情终于转化为婚姻,强烈归于平淡。平淡虽然没有那么多火花,但却细水长流。只是,美好的花朵不去保护就会枯萎,爱情亦然。厌倦、逼迫、利益摩擦都会让爱情受伤,猜忌和限制更是自掘爱情的坟墓。

长线婚姻就像一只优质股,拥有的时间越长体现的价值越大。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爱情是永远,自己的婚姻是长线。可是有时候,越是为婚姻倾注了全部努力,越看不到想要的结果。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优质股”渐渐跌落破裂,却无能为力。一个好的婚姻,除了要遵循爱情的发展与递减规律之外,必然有几个长线的项目要精心打理。而这正是走向“金婚、钻石婚”的唯一捷径:

共同的事业

共同的事业并不一定指双方在一个公司里打拼,也包括了帮助对方理家、打理他工作之外的种种事物。古人有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话虽然俗气易懂,但是道理却毫不粗糙。更何况,现在的社会对男性的细心程度、女性的工作能力有了相当高的要求。理家不再是女性的唯一职责,有些“师奶”工作起来精神焕发的样子,连她们的老公也比不上呢!相对地,现代的男性也更多地担当起照顾家里的责任。夫妻之间营造共同的事业同一个家,感情也会持续得更久。

相互的理解

要成为丈夫或妻子的第一谈话对象,无论是对事业人生的梦想,还是对家庭生活的具体规划。飞黄腾达要吹吹牛,跌入低谷要吐吐苦水。第一个想要倾诉的对象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但其实正体现了精神上的相互需求,一旦形成,才能成就伴随终生的长线。精神的东西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越是努力越失望。要找到真正的支撑点,才能做对方心灵永远的朋友。

共同的家庭认可

和谐的夫妻也常常表现在对双方父母的周到照顾上。有句老话说得好,婆媳的问题是几千年也解决不了的大问题。所谓“任何事物的发生就有其合理性”,婆媳问题的确真实地体现了两个家庭磨合的困难与伤害,但也正由它记载了从恋爱到婚姻这条漫漫长路上每一步走过的酸甜苦辣。长辈的反对或不满是婚姻的破坏因素之一,相对地,他们对婚姻的认可就是婚姻的重要稳定因素。

共同的社会认可

成功的婚姻不仅得到父母亲人的认可,还会在朋友同事以及更大范围内得到认可。想想看,周围全是肯定的声音,都认为你找到了一生挚爱,你的婚姻美满幸福,无形中就为婚姻加了分,成为了稳定的大背景。婚姻若从背景上失去了稳定,难免让人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试想,大伙儿都对你的婚姻窃窃私语,没几个人支持,这样的婚姻又怎么可能顺顺利利。

上一篇: 工程博士论文 下一篇: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