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布艺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6 08:10:01

拼布艺术论文

拼布艺术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1拼布的分类和特色

1.1拼布的分类

论起拼布的种类,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技法还是现代技法,每一款拼布都充满了它独特的色彩。如何将拼布分类,还是要从拼布的本质来探讨它的基本属性。拼布艺术大致可分为实用性拼布和艺术性拼布两类。拼布由最初的使用功能成为纯欣赏的艺术品。它的使用和生产更多是为了满足于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从而逐渐从功能上演变为艺术性为主,实用性为辅。

1.2拼布的特色

拼布的特色关键在于“拼”。拼在汉语字典中有“合在一起;连合;连缀”之意。这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观念,同时还是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拼布不但是一种形态上的结构,同样也是一种理念的传达。拼布的特色不单单是一种废弃面料的再次利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把不同质地、风格、色彩的面料重新整合起来,以设计原理为来源和依据,同时结合设计者自己的审美和创作需要,最终设计出符合形式美发展的具有独特美感、视觉效果和自然美的作品。把握了拼布的特色,就可以更好地将其元素运用于服装研究和服装设计中,从而将拼布这种艺术形式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与民族风采的中国元素拼布艺术。

2现代服装设计中拼布的基本表现形式

我们所探讨的现代服装设计中拼布的基本表现形式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即拼布在服装中面积的使用大小、拼布的形状基本分类和拼布的工艺手法。在服装中使用不同面积大小的拼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大体可以分为在整体服装中运用拼布元素和在局部服装中运用拼布元素。在服装中全部运用拼布元素即服装上装或下装都由拼布面料组成,使全身在上下、内外、肌理、图案中都形成鲜明的风格和造型。而局部使用拼布艺术则是在服装中有少量的拼布元素的出现,以一种装饰手法出现在服装的领、袖、口袋、腰部中。在服装中局部使用拼布元素会增加服装的层次感和肌理变化。

现代服装设计中,拼布艺术的使用并不再像从前般需要裁剪出规则的布片来进行组合。设计师们可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是否按几何规律组合布片。所以可分为规则图案和没有规律可循的不规则图案。有规则的图案显示出一种排列的美感,而无规则图案则更显得自由与随性。从制作方法上讲,除了传统的基本拼布针法外,补花和镶也属于服饰设计中拼的范畴。数码印染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大大降低了服装制作的成本,迎合了市场批量生产的需求。用印染基础来模仿拼布面料,除了是一种设计理念的表达外,更是一种设计师怀旧的心理表达,或者单纯的为了创作出混搭的视觉效果。

3拼布服装在流行趋势中的拼布形式

拼布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拼布艺术在不同的服装风格中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拼布服装的风格五花八门,它们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审美要求的日渐增长而变化着。拼布中比较常见的风格有民族风格中的拼布艺术、小丑装中的拼布艺术和田园风格中的拼布艺术。这三种风格在拼布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将进行意义阐述和举例。

3.1民族风格中的拼布艺术

在拼布艺术中的民族风格服装,不同的民族其风格差别也非常大。其中最明显的在于其面料的不同选择,色彩搭配的不同方式和布片重组后的不同规律。例如俄罗斯喜欢用色相丰富且高纯度对比,显得色彩丰富且具有变化。而日本风格服装则纯度低但是明度高,有一种清新淡雅的视觉效果。非洲的民族服装则常运用对比色,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风格更为粗犷。2012 年伦敦春夏时装周的一系列关于民族拼布为主题的时装秀。作品精彩纷呈,颜色艳丽,图案多样,一度成为时尚焦点。

3.2拼布形式下的小丑装

在西方服装史中,拼布形式的服装曾一度被视为某些群体特殊身份的标志。如今这种拼布形式的服装已经不再是从前邪恶的代名词,但是它却以一种特定的形式留存下来,那就是小丑服装。在近年的时装会中,小丑为灵感来源的服装时有出现,常常带给很多设计师新的灵感和源泉。小丑类型的拼布服装,通常是以正方形或菱形为主要组合形式。而色彩搭配上,表现邪恶主题的小丑通常为黑、白、灰三色为主,用来表达其孤独邪恶的气质。而表达出喜庆欢快主题的小丑则有高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进行组合搭配。

3.3田园风格中的拼布服装

提到田园风格,首先让人们想到的就是其碎花图案,恬静素雅,鸟语花香的独特气质。也只有在了解了这些特性之后,才能对田园服装有整体的把控,从而设计出符合田园风格的意境的拼布服装。田园风格很重要的代表就是英式风格的格纹主义。在朴素的格纹面料下,大部分服装都以淡雅、宽松、随性为主。棉麻面料的舒适感搭配细小的碎褶,具有层次感的花边装饰还有精美的蕾丝,这些无不都展示出浪漫的田园风光。

参考文献

拼布艺术论文篇(2)

正是这样一位已经67岁的朝鲜族艺术家,用她的一双巧手将一块块布头变成了实用的生活品,更是通过她独特的审美、独到的见识以及对拼布艺术的坚持和执着,将一块块布头变成了可供收藏的艺术品,并不断将中国的拼布文化传播到国内外。

“少数民族前辈是我最好的老师”

关于拼布的起源,一直都有争议,但金媛善坚持中国是传统拼布的起源。一次在上海的一个拼布论坛,一位来自日本的知名专家演讲时说拼布的起源是美国,亚洲拼布的起源是日本,当时金媛善就给予了礼貌而有力的反驳:传统拼布在中国唐代就有作品出现,在乌鲁木齐的库车博物馆,展示有一个唐代出土的盖脸布,用的就是拼布技艺,纹样是中国铜钱纹样,叫“钱形纹”,具有“福在眼前”的意味,国外称这种纹样叫“教堂之窗”。“我认为传统拼布的起源在中国,现代拼布的起源在美国。”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金媛善都坚持这一观点,并向更多的人传递着她对中国拼布的热爱,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捍卫和传承。

“我给学生们上课,第一堂课也始终是讲这个纹样,‘钱形纹’结合了平针、倒针、缭针等拼布的基本针法,把这个纹样巩固了,基本的拼布就都能够做出来,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拼布的初始阶段就比较有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钱形纹’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之一,这样也就是在告诉大家拼布的起源是在中国。”同时,现在国外很多都是用棉布来进行拼布的教学和制作,中国很多人也是用棉布,金媛善却提倡用真丝作为原材料,通过植物印染来做。她说,中国是丝绸之国,用中国的元素来做,独具特色的拼布能够更好地代表中国文化。

不仅如此,金媛善最为著名的“倒三针”手法也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金媛善说,“我现在使用的针法并非惯用针法,而是使用了‘倒三针’。原本是没有‘倒三针’这一说法的,我是希望有中国的独特风格。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我退了一针,退了一针,再退一针,总共退了三针,然后大跨步走一步,这个就是‘以退为进’‘三思而后行’的理念,我认为这个针法完全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

许多人看过金媛善的作品后,都会为精美的图案和大胆的配色啧啧称赞。殊不知她从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能够打造出如此绚丽的拼布艺术品,金媛善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我的母亲是裁缝,我是家里老大,总是帮着母亲做活,当时看到母亲用做衣服剩下的布头拼被子,这样不仅节约而且最大化地使用布料,这也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拼布做出的包袱皮还带有吉祥的意味”,金媛善说,跟着母亲学会了技法,而色彩和图案的灵感则源于对少数民族的采风。“1994年,我到云南、贵州、四川三个省份转了三个月。每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色彩都打动着我。采风中跟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请教,她们毫不保留地都教给了我。所以每当有人问谁教会了我拼布,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少数民族前辈是我的老师!”

“作品如人品,先有德后有美”

从事拼布艺术,金媛善结识了国内外众多的拼布艺术家和从业人员,“因布结缘”的人很多,在与大家的沟通中,金媛善也在不断感悟“作品如人品”的涵义。“每年过年很多学生打来电话,发来短信说,在老师的身上不但学到了拼布的历史、技巧,但更多地学到了如何做人,以及人格的魅力”,金媛善谈到这一点十分欣慰,她始终强调“人品做不好,作品也不会美”,先有德,再有美。每当遇到拼布爱好者,金媛善总是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给别人。“我以前跟别人学的时候,别人总是有所保留,让人心里很难受,我不想给别人这样的感受。记得之前学习‘钱形纹’时,韩国老师让先交一年35000元的学费。后来在新疆库车博物馆看到中国的‘钱形纹’,掌握了一些新的技巧,比韩国老师做得还板正儿,后来我连怎么窝边、怎么熨烫都告诉了对方。”

金媛善的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2007年,金媛善参加日本东京“国际拼布大赛”的一副作品叫“姹紫嫣红”,2012年根据该作品图案做的桌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这幅颇有影响力的作品其实原名叫“承诺”,为了参赛而改名。“原来的名字是源于当时的一个想法。当年的1月7日,我写下了日记:‘今年一定要给孙女做一个拼布床单’。因为这个床单一共是由311块不同形状的拼布四方块组成,我就暗下决心每天必须拼出一块。我的日记中写着‘金媛善一生当中对别人的承诺都会实现,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当这个作品在当年12月20日完成时,我对别人的承诺和对自己的约束都实现了,我在日记中写道‘金媛善,真棒’。”

“让传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谈到近年拼布在服装服饰上的更多使用,金媛善表达了她的看法。从2010年开始,她注意到一些国外品牌的新一季作品中采用拼布技艺,有的是直接采用拼布手法,有的采用印染的方式使图案呈现拼布效果,增强服装的风格化特点。“很喜欢这种融合和再生;我今年就想主要研究这个方向,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照搬,要再创造,使传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拼布不仅能够运用于服装设计,还可以和家居、家具、汽车等行业结合,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对于拼布艺术的未来,金媛善希望国内爱好者们能够更进一步用中国少数民族元素来进行创作,做出“中国式拼布”,不要一味去模仿,这点非常关键。“针法技巧都很容易,但将元素融入进来是需要动脑筋琢磨。中国文化中可用创意的元素特别多,值得好好挖掘。拼布在中国29个民族中都有出现,比如侗族、拉祜族、白族等都有应用,我是以朝鲜族为载体表现,其他民族的配色、图案、手法也各有不同。”金媛善表示,她一个人的能力有限,现在长期教授了13名学生,希望能够将各个少数民族的拼布特色与生活中的用品相结合。比如近期她到海南去就订购了当地的特色黎锦,将拼布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一个拼布作品讲述一个民族的爱情故事或是祖先故事,制作的人也怀着一种美好和崇敬的心境,让每个作品都是有故事的拼布。“我的愿望就是希望我的拼布会说话。”

后记

在一个活动的现场偶识金媛善,深深地被她的直率和活力打动,为她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感叹和折服,萌生探究她的拼布世界的念头,今天这个想法已经化为文字,作为我们了解拼布艺术、拼布艺术家金媛善的一扇窗、一道门。正如金媛善说言:“我热爱拼布,也爱那些热爱拼布事业的可爱的人们,我希望中国拼布多出优秀的人才和优美的作品。同时,也更希望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重视和扶持,让中国的拼布之美闪耀世界。”

值得欣慰的是,在金媛善多年的努力和呼吁下,部级的拼布组织已经在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了,聘请她为拼布色彩与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的首席专家委员,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她不再是以个人名义参加的艺术家,中国拼布艺术也有望得到进一步地推广和传播。

相关链接

拼布,英文为Patchwork(又称Piecine,Qullting),是,一种将裁剪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布片按照设计者意图进行连接缝合的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拼布经常被人们用于服饰和家居用品之中。

拼布艺术论文篇(3)

崇尚慢生活与文化

服饰学会特别推荐的上海本土品牌企业皇室蒙娜丽莎格外吸引人眼球,长方形店门柔和地镶嵌在深红的底色里,虽然不显眼,但色彩之间艺术地融合出文化与艺术的深沉。于方寸布格间,崇尚人人都是艺术家,崇尚在快时尚里找到慢生活真谛以及可弘扬的传统文化。皇家蒙娜丽莎总经理申大峰介绍道:“我们坚持‘人人都是艺术家’,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让消费者在得到帮助的情况下,轻易地实现自己的创意与手工拼布作品。”正是这样的理念,皇室蒙娜丽莎十字绣、家居、拼布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成为中国手工DIY行业的中流砥柱与明星品牌。

上海国际拼布节在上海服饰的匠心培育下,已经一枝独秀地举办多年了,每年都会创新与突破。拼布早已从废物利用转变为艺术创作,超出了实用的日常生活品的内涵,成了一件极具观赏和审美价值的“生活艺术品”,通过拼缝各种各样的布片,并随意结合各种刺绣、编织、钩编等手工艺,可以做手提包、靠垫、挂毯、玩偶等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生活用品。如今,拼布艺术品受到广泛青睐并成了都市时尚新贵们对时尚生活认知的新方向。皇室蒙娜丽莎的拼布,从生活拼布到艺术拼布,应有尽有,创意的理念也从古到今,追求有文化特色,例如为了契合节日、纪念日或某个特别的主题而特别设计的应景拼布艺术作品是典型的慢生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色。

拼布艺术论文篇(4)

拼布设计艺术

拼布及其艺术特色:

拼布(PATCHWORK)又称:PIECINE 、QUILTING,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古典唯美主义手工艺,把布料按照图谱或图案一块块拼接起来做成实用性或艺术性的布艺作品的过程。拼布分为艺术拼布和生活拼布。

“拼布”源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物资缺乏的欧洲先民的“修旧利废”,所以本文利用这一点,将拼布的特点进行了延伸。17世纪随移民潮传到美洲新大陆,拼布因其功能化、个性化、趣味化和易制作整理等而深受大众的欢迎。现在拼布艺术风潮已席卷欧美、南亚,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成为世界各地艺术创作者用来表达对个人、家庭、社会及理念的一种独特工具。拼布已不再是家庭中简单使用的家居饰品了,越来越多的人把拼布这种理念融入到了商业用途中,价值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拼布的认识也越来越广泛了。

拼布艺术的特色,即在于“拼”,其目的不仅仅限于废物利用,更在于通过把不同材料、花型、颜色的布“拼”起来,创造出一种在秩序、肌理、色彩等方面特殊的视、触觉效果,体现简洁的机械美和纯朴的自然美。

拼布在家居饰品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传统的百纳被与拼布具有相同的意义。中国早期农业社会,物资缺乏,当家中有小孩过满月时,亲朋好友都会送来一片手掌大的布,由小孩的母亲将这些零碎布头缝缀起来,然后给小孩做成衣服或被子。用这种拼布做成的衣服称为“百衲衣”,被子则称为“百纳被”,希望这个小孩穿各家的衣服、盖各家的被子长大,将来抚养过程平安顺利,性格不娇贵更能长命百岁。从这个时候开始,拼布就已经在家居用品中流行开来了。但这里的拼布,只是简单地将各种零碎布相拼,适用于家庭。不同的面料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性,当风格各异的面料拼到一起时,构成的整体效果也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1.市场调研

通过对拼布大量的资料检索,我们对拼布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拼布以及拼布设计的含义。其中,拼布的定义,拼布的种类与拼布的制作工艺技术引导了我们对创新项目实施的方向。也为我们以后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在了解拼布的定义、历史起源、拼布艺术等后,项目小组成员一起去了苏州一家名为“开开绣艺”的实体店进行了调研,从市场上进行了解拼布的商业用途及市场前景。

2.设计与制作

经过市场调研,我们对拼布有了更深的认知与了解。通过我们对拼布以及自己专业的了解与图案搜索,最终确定了设计图案草图。紧接通过老师的指导与建议,我们对草图进行了初次修改,然后对已经完成的设计图进行了打板与制作。首先,在打板的时候,我们测量了作品所需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再在牛皮纸上画出结构制图,最后按照画好的结构图,一一裁剪下来,并开始使用白坯布进行假缝制作。假缝样品制作出后,整体效果并不是我们所预想的样子,于是我们对设计稿进行了二次修改。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后,意见达成一致,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决定选择将毛线针织面料与普通拼布面料相结合,从而达到意义上的创新。经过三次对设计稿的修改与对面料的筛选,我们再一次进行成品制作前的样品制作,采用真实的面料,结合机缝与手缝的工艺,完成样品制作,从而就能看出整个系列是否有整体感,并且是否能达到当初我们设计所要表达的效果,来体现出拼布的含义。

经过三次的设计稿修改与两次假缝制作,我们对最后成品的实现有了把握,于是开始进行最后的成品制作。为了将毛线针织更好的体现在作品中,我们采用手摇横机进行毛线针织制作,编织出理想中的花型。

3.几何图案在家居饰品中的运用

几何图案来源于远古,具有寓意象征以及深远的含义与内容,它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几何图案,总能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几何图案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再简单的款式都不会显得单调。几何图案是将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三角形、方 形、菱形、多边形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的装饰性纹样。几何形纹因其简洁、明朗、装饰性强的特征, 从古至今就深受人们的青睐。不同时代、民族和地域的人们都赋予几何图案不同的个性与内涵。将几何图案运用在家居饰品中,使拼布家居更柔和,更加具有视觉感(图一)。这款几何图案学名叫德累斯顿盘子,是因德国德雷斯特顿市盛产的美丽盘子为设计原型制作而得名。将几何图案构成一个系列,更突出了几何图案的机械美(图二)。

4.面料拼接形式

面料拼接形式有同种异色面料拼接、同质异色面料拼接、同色异质面料拼接、异色异质面料拼接4种:同种异色面料拼接多使用素色面料,强调的是拼接线或贴的边缘线的线条美感;同质异色面料拼接指素色与花色、花色与花色面料的拼接,质地统一,色彩根据风格可采用近似色、对比色等;同色异质面料拼接可在质地、肌理上形成对比,如针织面料与机织面料拼接、针机织面料与毛皮拼接等;异色异质面料拼接在面料质地和色泽上形成对比,形象鲜明,但是要把握好主色调,以免过于混乱。

其中,将课程所学的针织技术融入到拼布中,采用不同针织面料进行拼接,结合当今流行的元素,不仅在设计理念上有了突破,更能让人眼前一亮,使人有一种新鲜感。在毛线织成的针织面料上,加上其他毛线的点缀,使拼布系列更加突出。这样,毛线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更是贯穿整个系列的主体。

5.图案拼接形式

家居饰品上的的拼布图案主要有缝合式拼接图案和分离式拼接图案2种。缝合式拼接图案是指布块经过以拼接或补贴的方式进行缝合而形成的图案;分离式拼接图案是指非缝合的服装各部位按块方便地分离和拼接组合所形成的图案,其可采用多种拼接件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采用拉链、绳带、粘接、尼龙粘接扣、挂钩等连接方式。从制作方法上讲,补花和镶也属于服饰设计中拼的范畴。根据布块的组合是否按几何形规律组合与否,可分规则图案和没有任何规律的无规则图案。规则图案一般按正方形、菱形或三角形秩序进行排列组合,具有简洁的机械美;无规则图案则显示了一种自由、随意、亲和的魅力。

通过各种图案设计方案的筛选,小组成员共同决定将几何图形作为统一这次拼布家居饰品系列的基本图形。成员基于拼布图案本身的规则性,选择不同的面料进行拼接,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将拼布进行设计改造与工艺技术创新。

在制作工艺技术方面,我们采用了手缝和机缝的相互结合以及附加针织编织方法,在具体拼布上展现制作工艺技术,从而使拼布设计作品呈现出完美面貌。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的面料进行拼接、组合图案,从而达到不同的效果,给人视觉上的冲击、突破。主要将零碎的面料进行再利用,将不同颜色、不同质感的面料,进行拼接、重组。打破了平时人们对拼布家居的陈旧认知,让人们了解到,拼布家居并不只是可以用同种面料进行拼接制作,还可以利用不同的面料,不同的几何形状根据自己的设计创新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效应,来表现在色彩、肌理、针法、秩序等方面的重构之美。

从不了解到了解,整个认知的过程,我们经历了很多理论性的“绑架”,从而使我们在对拼布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比如到底是用几何图形还是抽象图案,到底是使用各种面料拼接还是统一的纯色面料等问题,不知该如何下手。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对图案进行了筛选,最后选用了几何图形来作为拼布系列作品的基本图形来进行统一整体。

将毛线针织融入拼布是系列的一大亮点,也是贯穿整个系列的一条主线。利用所学的针织技术,将毛线织成有纹理的针织面料,再进行针织面料拼接,与拼布面料相融合,毫无违和感,反而营造了一种柔和美。

拼布艺术论文篇(5)

拼布最初是应补足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而产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的艺术界逐渐将美国传统的拼布创作视为视觉艺术。1971年,具有标志性的现代艺术重镇——纽约的惠特尼美国艺术美术馆展出19世纪及20世纪初期的美国早期拼布,促使拼布的艺术地位大为提升,拼布的艺术风潮开始于世界各地展开。在拼布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欧洲的蕾丝编织、绣花等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得以继承,并且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图案。

如今,拼布艺术在日本、韩国等地广泛流行,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欢迎和好评。在国内,拼布艺术也渐渐为人们所熟悉,在上海就先后举办过多次拼布艺术展和各种拼布交流会,轰动世界的巨幅拼布壁挂《文鸟》,是日本爱知世博会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办方赠送的特殊礼物,高 5 m、宽 8 m,上半幅由日本拼布者制作,下半幅由中国拼布者制作,用了超过10万块布片,以其有语言分辨能力的文鸟来寓意人类的彼此理解和谅解。

2 我国传统服饰中的拼布艺术

以拼布的方式作为服装缝制或装饰的手段在我国的历史上由来已久,主要用于服装、鞋子等的制作,其图案、色彩和拼接方式等主要根据宗教或民俗的需要制成,较为人所熟知的有明代的水田衣、百衲衣、儿童的百家衣等。

水田衣是明代流行的一种“时装”,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而成。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据说在唐代就有人用这种方法拼制衣服,王维诗中就有“裁衣学水田”的描述。水田衣的制作,在开始时还比较注意匀称,各种锦缎料都事先裁成长方形,然后再有规律地编排缝制成衣,到了后来就不再那样拘泥,织锦料子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形状也各不相同。

百衲衣又称袈裟,因用许多方形小块布片拼缀制成而得名,泛指补丁很多的衣服。但是,中国又称僧衣为“百衲衣”,因为汉族地区有的僧人为了表示苦修,常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杂碎的布片,洗涤干净后,加以密缝拼缀而成衣,通称为“衲衣”,也称功德衣、无畏衣等。

中国的儿童百家衣可谓一种典型的民俗服装。它的来源是一种民俗讲究,就是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穿百家衣自然是一种象征,只需从各家取一块布片,将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装也就成了百家衣。儿童百家衣坎肩做工复杂,不同色彩、质料、形状的布片经过精心选择、折叠、缝合,最后做成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整件衣服色彩鲜明,风格质朴,令人备觉温馨。

3 民族服饰中的拼布艺术

3.1 利用拼布艺术装饰整体面料

我国传统的民族服装主要是采用手工制作,手工纺纱、织布、染布、刺绣,这就决定了所制作出来的面料颜色、图案单一。因此,人们为了丰富面料的颜色及图案,通常采用刺绣、蜡染和饰缀银饰等方法来改变单调的手染面料,同时,还通过拼接缝制不同的面料来达到面料改造的目的。云南彝族姑娘的上衣采用三角形彩布拼贴,使得该服装在色彩设计上极具个性,上装绚烂,下装凝重,红缨缀饰包头,与三角形彩布拼贴上衣的搭配,产生了艳丽缤纷的效果(图 1)。云南省大姚县的彝族女装采用多层色布拼接而成的百褶裙,色彩非常艳丽,彝族崇拜虎,此套服装上的图纹,传说就是模仿虎纹而制(图 2)。

3.2 利用拼布艺术塑造整套服装的层次感

3.2.1 利用不同材质的面料进行拼接

昌都地区的藏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康巴服饰的特点,即厚重、华贵等,但相比在色彩上更趋于较重的素色调,大多采用蓝、黑色或灰色的氆氇等制作。氆氇是藏族人民手工制作而成的优质毛纺织品,细密平整,质软光滑,但色调单一,如配以色调鲜艳的碎花棉布在领袖部位加以装饰,则大大改善了整套服装的效果(图 3)。

3.2.2 利用不同肌理的面料进行拼接

所底式彝族青年妇女上着蓝色长衫,外套右衽半袖短上衣,下着百褶长裙,该裙采用从裙脚有褶到裙身其它部分少褶或无褶,利用拼布实现肌理的渐变,使得此裙穿着后显出女性优雅迷人的风姿(图 4)。

3.2.3 利用不同工艺制作的面料进行拼接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一带的彝族蜡染衣,采用蜡染面料和刺绣面料相结合,把衣身和袖子及衣摆清楚的勾勒出来(图 5)。

3.3 利用拼布艺术搭配服装色彩

3.3.1 利用对比色面料进行拼接

云南文山地区的彝族女装在款式上相对简洁,衣身采用两种或 3 种对比色面料进行拼接,以求丰富服装的色调(图 6)。

3.3.2 利用不同颜色的面料结合结构线进行拼接

清代鄂尔多斯蒙古族女袍为圆领、右衽、马蹄袖,此袍在领口和袖口处拼接饰以纹样的面料,具有简洁明快的装饰效果(图 7)。

3.4 利用拼布艺术制作服装图案

除了可以利用拼布的方法改造整体面料之外,还可以用不同颜色及形状的布块组合成具体的局部图案。如云南省文山地区壮族女上衣,在其背部及胸前用各色彩布拼接成四方形图案(图 8),其纹饰独特,这与该民族的历史及传统道德有关。还有云南省富宁县彝族女裤,在黑布裤的裤腿部位镶三角形彩色布拼接的宽边(图 9),使得此服饰色彩古艳雅致,别具一格。

拼布艺术论文篇(6)

2在拼布韵律和节奏中,装饰设计中具有个性色彩之美

韵律和节奏在视觉反映中,一个造型形态的内部构成元素,是由它呈现出来的风格表现出来的。而韵律和节奏在音乐中,具有轻柔和缓、激烈跃动的特点,主要体现了主旋律。音阶差距越大,节奏感就越强同时,在视觉上,各个元素之间的结构形式体现会出一定的韵律感。而在装饰艺术中,节奏感随着形态之间变化的大小,也进行相应的变化,如:色彩的节奏感随着形态的差距会有相应的变化,即:形态的差距越大,节奏感就越强。而拼布艺术具有不同的质地面料,一般情况下,会有丰富不同的花色。在色彩的表现上,各种色彩搭配的面料决定了拼布的色调,进而利用这些零碎的各种各样的花色的面料,重新组合形成了拼布艺术作品丰富的变化。如:有的作品分为神色和浅色两种色调。浅色具有清爽温婉的感觉,而深色则具有稳重大气的感觉。无论哪种色调,都有不同花色的选用,从而也具有不同身前的颜色变换,从整幅作品来看,在同一个色调里面,虽然它们的变化柔和舒缓,但是它的节奏是欢快跃动的,通过随意的拼贴后,这些不同颜色、形状的布片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再如:在一些编织包上,用裁刀把颜色自然多变的美式蜡染布才成等宽的布条,然后进行编织,能够使一种色彩变成层次清楚,花色明显的编织包,有了另外一种色彩感觉,各种花色和色调编织交错,花色隐晦,增强了色彩的饱满感,加强了编织包的整体感,同时又多了一层韵律和灵动感。

拼布艺术论文篇(7)

针脚中的艺术

大学时期的王银本是学习平面设计出身,但出于自身对手工艺制作的喜爱,她在各种DIY的布艺制作尝试后,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行业方向――手工艺拼布。“我从04年尝试着开始系统的拼布制作,一年后在网上开了网店售卖自己的作品,反响居然还不错。这时候,我才真正决定了希望将拼布艺术长期做下去的念头。”王银开始着手准备各项资料,终于在2007年的时候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作为她拼布事业的起点。除了制作拼布作品,在工作室教授学生,王银还代表了武昌地区积极参加武汉市工艺美术行业以及国内的各项艺术节,向外界推广拼布艺术。“目前,大陆内对手工艺市场未有足够重视,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而让拼布更加生活化,人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参与,这正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工作之一。”

从2007年到2010年,王银的“子午线拼布”在武汉市内各家独立画廊和艺术机构不间断地做过许多小型展览,她还带着学生一起筹办了“子午线师生拼布艺术展”,她的工作室在全国拼布艺术协会中也颇具名气。王银介绍到,拼布种类繁复,功用多样,但总体来说分生活拼布和艺术拼布两大类。“生活拼布是可融入个人日常生活的,均为实用的小物件制作。每个人都能动手做一个茶杯垫或者收纳包之类,小巧精致又美观,还能自用。而艺术拼布的应用范围相对来说更高端些,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品,精工细作甚至可以让博物馆收藏或在正规拍卖机构拍卖。”拼布艺术均是以日用生活中的小物件,但因装饰的个性化,更赋予了这门DIY艺术改善生活的本质。“拼布本身就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美化技艺,轻便柔软应该是最受欢迎的因素之一了。而且不存在什么门槛,无基础的人通过学习也能实践制作出作品;若方法得当,只需3小时左右就能制作出可爱的小型拼布作品。”

拼布手工虽为休闲爱好,但同时也在当下成为了产业。对普通大众来说,这门新兴艺术尚在初期阶段。王银说,自己从事此行业并非为了获利,而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调剂;追求返璞归真的精神是物质生活到了一定程度所必须达到的阶段。“拼布装饰画能体现自己的审美。虽然因为人工昂贵导致推广有限,但这种艺术生活化的形式在当代有极好的市场趋势。在满足物质生活后,人们一定会转身追随这样的精神需求。”

以布为画,装点生活

形式上看,拼布就是平民口中的“百衲衣”,利用剩余布料综合完成一个装饰性的作品。国内现状是趋向民族性,而更早的拼布艺术起源则能追溯到传统的服饰文化上。“少数民族服饰用到了很多拼布技术,这最初源于古人节俭的生活方式。然后随着移民潮,拼布在美洲流行,美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到了前面。”王银介绍,美国已经将拼布艺术形成了良性产业发展,材料、手工教学都有模式化规范。在日本,拼布制作甚至已经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培训,结合了行销,在日本境内推广极其成功,可谓执亚洲地区之牛耳。日本国家认证的研究所、博物馆比比皆是,这门艺术起源于民间,却在政府的引导下发展壮大。

拼布艺术论文篇(8)

在国际拼布作品展览会上,展出了许多国内外拼布大师、艺术专家的百余幅经典之作,还展示了国际上制作各类拼布的最新工具与设备。现场还有拼布的DIY实践区,有专职的拼布艺术教师进行指导。

展会结束后,上海市服饰学会秘书长宓忆琴在第一时间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中国服饰》杂志:继连续三年举办拼布展之后,今年首次举办“上海国际拼布节”,您如何评价本届拼布节?

宓忆琴:我觉得通过这次拼布节。让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拼布、关注拼布行业,同时也吸引了很多业外人士。以前我们办的拼布展,大家只是停留在对作品的表面认识,而这次拼布节举办后,更多的人开始了解拼布艺术、拼布文化,以及拼布产业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关注拼布产业在中国发展的前景。这次拼布节我们也盛情邀请了在台湾非常有影响力的拼布艺术大师陈曹倩女士。她这样评价这次拼布节:“这是真正反映我们中国文化的节日。”

《中国服饰》杂志:四年来,拼布展、拼布节发展的历程如何呢?举办这次“上海国际拼布节”的初衷和意义何在呢?

宓忆琴:这次拼布节是由之前每年一次的拼布展发展而来的。每年都在进步,在完善,它见证了中国拼布行业从小到大的历程。2007年第一次拼布展的规模很小,是和其他四个单位合起来办的,只有100平方米左右,虽然影响不大,但是让我们看到这个行业在中国发展的萌芽。2008年,上海富士克制线有限公司加入,让拼布展初具规模,参展商进一步增加。2009年的拼布展是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的,那个时候一些拼布企业已入驻世贸商城,出现了玩偶类的拼布,原来的玩偶类只是很小的一部允但却成为这次参展的亮点,此外,中国独创的、新兴的拼布艺术形式“丝绫堆秀”也大量出现。这次拼布展举办的效果非常好,来的客人远远超过预期,可以说2009拼布展的成功举办,为我们2010举办拼布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让我们看到拼布产业在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方面学院老师和学生的拼布技能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开始认可拼布产业,此外一些国内外的拼布工具商也开始关注中国拼布产业,例如日本阿部优株式会社、日本露香株式会社、台湾羽织创意美学有限公司,都开始看到中国市场的良好反响,因此一次国际性的拼布节呼之欲出。

《中国服饰》杂志: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您如何评价过去的总共四届拼布展、拼布节对国际时尚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作为本届国际拼布节的主办方。您如何评价拼布节各家承办单位或参展单位的实际工作?

宓忆琴:我越来越觉得这种文化的交流是无形的,中国古老的女红文化在现代生活隐隐地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能够把大家心连心地联系在一起。

比如台湾的参展单位曾说,我们中国的文化就要在自己民族的土壤上开花、结果、传播。此外这次拼布节也引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溯和挖掘。许多人说,拼布文化起源于欧洲,其实中国拼布文化历史更悠久,目前我们也正在着手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文化的魅力促使我们做这些事,文化的魅力可以把各种语言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让台湾和大陆联系更紧密,促使我们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探究。

《中国服饰》杂志:政府在支持拼布节的举办以及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您还希望政府加大在哪一个方面的支持力度?

宓忆琴:政府目前主要是影响力方面的支持,并没有财政方面的支持,政府会派人关注、参加我们的拼布节,并给出很好的建议。当然我们希望政府将来会给予更大的支持,比如场地支持、税费支持、建立专业拍卖场所等等,我觉得中国拼布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进一步的支持。

上海国际拼布节参展亮点荟萃

1 中国女红坊创办人、前台湾监察院长陈履安的夫人陈曹倩的作品;

拼布艺术论文篇(9)

传统百纳服装,通常承载了很多精神含义上的东西,又与民间习俗相对应,不免在形式上有一些限制。而在现今时尚界的概念中,百纳拼布形式应当是不受束缚的,特立独行的,可随意搭配的。百纳或者拼布的形式可以用来表达设计师更多地想法。它的自由随意的形式不符常规的特质,具有后现代主义的血统;以撕裂破碎的面貌重新被组合,有解构的手法;它又可以大融合各种元素,甚至是不同的文化。这些特质,都让这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在当今时尚界找到一席之地。它可以出现在服装的任何部位,为的不是功能,只是想要体现某种风格,它可以对材质进行更多样化的处理,它甚至可以不“纳”而只是取其图案来做印花,当然这样简单批量的东西会让它的趣味性消褪不少,毕竟百纳拼布的精髓正是来源于它随机性的拼接组合。

如今的年轻人非常热情地接纳了百纳拼布的手工外观,以追求复古的美感。各品牌从百纳服装中汲取灵感,以非常明显的手工缝补痕迹给拼布加入了新的感觉。材料同是牛仔布的拼布,层层叠叠用古典的手缝线迹打造出百纳的拼贴效果,带出同色系纹理碰撞的趣味,多重的补丁显示手工艺的魅力。日本Tokyo’s Kapital和Sasquatchfabrix率先推出了百纳拼布外观的设计,而后Unionmade等也迅速跟上这一潮流。

同样的材质,放在不同的时代用来做百纳拼接的理由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古希腊时期多用皮毛材质制作衣服,工艺手段的限制使得服装在款式上要做很多的分割以便于活动,然而现今发达的制皮工艺使得皮革的设计不再受限制,设计师仍然使用拼接的手法,不外乎有工艺上的易操作性,更多的是考虑到审美的需求,和多种元素的糅合。Moncler Gamme的皮草拼接,除了真皮,更运用上了影印的皮草,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百纳拼布最吸引人的所在:图案材质色彩之间的差异对比效果。用拼接的手法改变单一面料的单调乏味,排除了可能无法找到完全合适的面料的危险,快捷地得到想要的组合或融合效果,并且可随机改变组合,得到更多样的有趣的色彩搭配和全新的设计面貌。

百纳工艺在服装中的应用面积赋予服装不同的表情。整体运用的形式更多是出现在传统百纳服装之中,服装的主体面料都由拼接的方式完成。这样的方式更注重色彩和面料的铺排,避免出现呆板或者杂乱的效果。如图3伦敦时装学院毕业作品,采用整体的百纳工艺,以简单的廓形配合多种面料和不规则的拼接方式来设计,再加以绗缝的线迹和皮草做立体装饰,让服装看起来丰富又不杂乱。而局部应用则灵活得多,局部应用由最初的功能性设计转化为装饰性设计,起到强调局部的效果,拼接的方式使得服装能突出某部分重点来吸引视线。

除了各种手法的拼接外,上文提到百纳也可以不纳而取其造形作印花(图5),在现代设计中这种仿拼布设计应该也归类于广义的拼布服装中。这样的形式使得百纳拼布的效果以一种简便的方式达到可大量生产的目的,但就百纳拼布本身的特质会有所减弱。

现代设计中,服装的肌理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师更注重用不同的肌理去营造服装给人的视觉触觉双重的感受。百纳拼布的形式更适合这样一种融合,将更多差异巨大的不同工艺运用在同一件衣服上,给服装带来一种全新的观感。

时尚舞台也好,普通人的DIY手作也好,百纳拼布这种形式会流行,除了有趣、特别、怀旧等情绪外,更有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古代表现祝福祈愿的民俗含义,还是现今要表现的与众不同,它都述说着当时人们的内心诉求,它是一种合适的表现渠道。

2. 潮州垫绣和现代设计的交融

现代设计中装饰的运用不再拘泥于平面的形式,开始向着空间感发展,立体的装饰更让人印象深刻。各大品牌的设计师都不约而同推出立体花形装饰的设计。刺绣图案开始也趋向于浮凸造型。

上文讲述过百纳服装与刺绣的默契,区别于其他地区平面的刺绣方法,潮州垫绣以更清晰更凸显的方式将这种默契放大,配合现代设计中百纳拼接不再拘泥于平面的设计方式,将其独特张扬奔放表现得更加酣畅。

现代服装中运用到潮州垫绣,已经不同于传统潮绣或者纯装饰用的绣品的垫绣手法了,而是会采用潮汕抽纱工艺中的垫绣。这一类型的垫绣,集潮绣垫高绣的精髓,在平整的面料表面形成微凸立体又不突兀的效果,无论是抽纱也好,手绣服装也罢,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从制作方法而言,抽纱垫绣也没有照搬潮绣垫绣的做法,而是进行了改良和借鉴。传统潮绣从棉花填充垫高开始,经历纸钉、金银线绣、绒线勾边等多道复杂的工序,而抽纱垫绣的程序则简化的多,垫高的填充物是纱线,同样形成垫高突起的效果,然后再一针针绣上细密的绣线,遮挡住填充的纱线,形成精美的图案。这样精致却简化的制作手法,显然更适合讲求效率的现代企业。

3.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手法的汇通

3.1百纳与潮州垫绣的契合手法

在拼接布料上施垫绣,由来已久。拼接是潮汕抽纱中的特色种类,至于这种特色的产生,是由于布料的幅宽不够,而又要制作大尺寸的产品时的解决办法。潮汕地区并不是纺织品的生产基地,以前可供选择的原材料品种有限,并不一定能满足客户所有的规格要求,因此拼接手法就应运而生,有了拼接手法作为基础,抽纱中其他的工艺手法才能完成大件作品。有了这样的先例,今天将垫绣的工艺施行在百纳的布料上完全不成问题,而且垫绣既可以做大面积的高垫,又能做细腻精巧的微浮雕,形成多层次,变化丰富的效果,让材料与肌理碰撞、混搭,也会形成独特的风格,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素材手法的选择。

3.2服装企业生产中边角料的利用

当今社会,资源是不断被提起而又为全世界头疼的问题,资源的不断衰竭令全人类都在探讨节能环保这样的主题。今年12月份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确保十八亿亩耕地的农业保护线,并且要保证粮食作物的产量,“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就意味着中国会将更大比例的土地用于种植粮食以满足对粮食的需求,可供种植棉花等纺织原材料作物的土地数量会相应减少;作为石油副产品的化纤材料,也脱离不了世界石油储藏量的减少而逐步递减的现实。同时,服装行业也是环境污染相当厉害的行业,需要农药化学试剂,以及产生污水等。

现今的服装行业,原材料价格大幅提升,不断挤压着利润空间,若能在生产环节中将原本该废弃掉的资源重新再利用,既节约成本又环保,是一举两得的事情。通过设计师的设计,将生产中多余的边角料再利用,而边角料的种类、大小、色彩、材质,只要设计得当,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和融合,得到质感独特的服装产品。而本文讨论的百纳和垫绣就是这样可以利用的形式。服装企业生产时本着合理利用和节约成本的原则,当中产生的边角料面积不会太大,百纳的形式刚好符合小块面积拼合的要求,是再适合不过的表现手法。垫绣则是因为需要填充的垫料,并且可以把垫绣作为一个拼接缝合的手段,同样可以将合适的边角料或多余线材利用起来,这两种艺术形式和工艺手法,正契合了上述的环保命题。

3.3环保主题DIY与旧物改造

环保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点滴由个人来倡导施行,才更易见成效。近年非常时兴热门的话题――DIY和旧物改造,提倡利用家中旧物或手上现成的材料,自己设计、动手制作物品,响应环保行动。

现代社会发展如此快速,带来了便利也难免让人变得急功近利与浮躁,人们每天忙碌而又枯燥地工作。走在街上,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铺天盖地,更容易让人厌烦。而DIY为爱好它的人们提供了一举两得的好处: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和在专心手作中沉淀平静下来的心。DIY的形式很多,人气比较旺的当属拼布和刺绣,这两种类型材料比较易得,花费相对较低,且形式灵活,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拼布的作品多种多样,家居饰品、玩具摆设、服装饰品等等,都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现。拼布的限制小,没有缝纫机手缝也可制作;拼接效果随意变化,不容易与人雷同;材料可替代性也比较强,并不一定非某种布料不可,这就方便人们准备原料,随时可以把家中的旧物进行再利用。现在人们穿衣服,普遍没有破损,只有因为款式过时而被淘汰,但布料还是好好的,弃之可惜,可能旧衣物还承载着主人的某些记忆,将其用拼布的形式焕发新生,可能比新衣服更具有亲切感。

刺绣看起来比拼布难度大一些,而且DIY的人们通常属于爱好性质,并不会太专业,所以难以达到非常细腻的效果,所以在DIY时通常会选择一些简单的绣法,如十字绣之类,这一类绣法可能在线条勾勒和颜色过度上不会太准确,但稍远距离的装饰效果还是很强的,并且胜在有种趣味的情致。简化版本的潮州垫绣就很符合这样的条件,很容易出效果,笔者在制作毕业设计的时候也亲自绣制过,对于完全没有绣制经验的笔者而言,上手并不困难,运用这样的手法去改造衣物或装点家居,可以很出彩。

4. 结论

百纳和潮州垫绣,同样是流传已久的工艺技术,带着浓浓的传统习俗的味道,曾经极为辉煌过,留下许多精美的,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为世人欣赏、喜爱,一代又一代流传至今。但又同样面临着失落的境地,太过纯粹的传统元素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复杂的制作工序跟不上现代企业生产的步伐,掌握技艺的艺人逐渐老去,年青一代对这些传统工艺的陌生,让它们日渐式微。

但细细品析,它们其实与现代设计又有那么多的契合点,丰富的文化底蕴为设计提供充足的养分,如果转变一下表达的方法,就能让其多元的内在碰撞出的新的火花。

百纳以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身份代入现代的拼布艺术,垫绣在其辉煌过后 以新的姿态回归,在与时尚并肩的同时亦让大家重温经典,关注传统文化,让中国的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杜钰洲,缪云良. 中国衣经[M].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拼布艺术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14-02

民间美术是组成我国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民间美术与儿童教育的融合在美术教育界早已深入人心,在挖掘与传承本土民间美术元素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民间美术中还有很多技艺技能,比如让民间布艺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美学思想在学生精神世界实现有效延续,将更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美术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美术学习的客观规律,以探寻民间布艺进课堂的实施路径为契机,创造出鲜活而生动的儿童语言情境下的民间布艺,让民间布艺以“童态化”的姿态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民间布艺从“民情”到“学情”的转移

民间布艺来源于民间,是女红文化、民俗文化的产物,民间布艺素材被移植到小学美术课堂时,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何让布艺的制作手法及其内涵渗透于美术课堂呢?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传承与发扬民间布艺中积极向上的优秀艺术精髓,摒弃其糟粕,让民间布艺走进美术课堂。

(一)民间布艺与美术教学的语境差异及联系

离开传统生存语境的民间布艺走进学生的世界,需要以单元欣赏的形式分层推进,让民间布艺的由来、民间布艺的美、民间布艺的意义融入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感受不同地域民间布艺的特征和差异,为课程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比如《民间布艺》校本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民间布艺欣赏》合理选取了民间布艺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学习,分别是布贴、堆绣和布老虎,无论是制作方法、造型变化,还是艺术价值都是独一无二的。另外,欣赏单元教学中的《关中布贴风情》《陕西布堆剪影》《揭秘盐城布老虎》三节欣赏课,重点展示了民间布艺的地域风格,让学生体会民间布艺的多样性,使教学内容以鲜明的图像烙入学生的记忆。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挖掘身边的资源,将来自生活社区的民间艺人请到校园中,给社团学生作指导。如张奶奶问学生:“你们想剪什么?”女同学要剪花,男同学要剪动物。只见张奶奶拿着剪刀、红纸随心所欲地舞动起来,不一会儿,美丽的花、耕地的牛跃然纸上,学生们欢心雀跃,拉着张奶奶问东问西,张奶奶带着一口乡音和学生们互动交流,这气氛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截然不同,学生感受到了民间布艺丰富的人文性、鲜明的形象特征、独特的制作工艺,将民间布艺真真切切地带到校园,让学生获得强烈的直观感受,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从生活技术到艺术游戏的蜕变

艺术来源于游戏,是艺术起源说的一种。布艺游戏改变了传统布艺一针一线的制作工艺,用艺术创作的手段改变实用的观念,融游戏于美术教学中,这也是民间布艺走进课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民间布艺从生活技术到艺术创作的蜕变。例如,在现代民间布艺欣赏单元中,教师将现代拼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拼布基本的技法和用途。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如分组合作、小组竞赛游戏等,让学生感悟布艺不同的肌理和色彩,运用艺术的创作手法延伸与勾兑,使布成为创作的有效素材。由于拼布的要点在于图形的建构和色彩的运用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四季的表情》为创作主题体现拼布的要素。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拼布的现代元素,拓宽了对布艺的认识,认可布艺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本身所具有的诸多可塑性。

(三)关注儿童眼中的布艺世界

布艺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有穿的、用的,装点着生活,美化了环境。儿童眼中的布艺是家中漂亮的窗帘,是自己身上的新衣服,是睡觉时的床单、被子,是沙发上好看的座垫。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现代人生活中的布艺已经找不到传统人文的痕迹,这些远离现代生活的民间布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影响着学生对美的解读和认知,儿童对其熟悉、喜欢,却又感觉神秘。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看到传统民间布艺,感受民间布艺的美,体味传统人文的丰富内涵。在教学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收集自己家中民间布艺的物件与大家分享,就有学生带来了家中的旅游纪念品――布老虎,其艳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获得了全班学生的交口称赞“好可爱的布老虎”。有的学生非常自豪地说:“我奶奶会做各种各样的虎头鞋,小时候我穿的都是她做的鞋子。”还有留守儿童张××表示想学做一个布艺“长寿枕”送给爷爷,爷孙相依为命的生活积淀了儿童对爷爷的深厚情感,希望爷爷能长命百岁……表达内心世界是儿童绘画的主要特征,是学生绘画的原动力,教师尊重学生的布艺体验,营造民间布艺的教学情境,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孩子的热爱与祝福之情。可见,美好的作品不仅是高超的技能,更是传递爱的使者,布艺作品以其强大的实用性、巧妙的构思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反映了童真的告白。

(四)传统文化在童真世界的追溯与再造

民间布艺鲜艳的色彩、夸张而奇特的造型与民间风俗的暗喻,形成独特的图式,以图腾的概念存在于布艺创作中,让学生展开无尽的遐想。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双关、谐音等手法的运用,契合观念的传达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布艺文化。因此,探究观念是解读布艺作品的关键。要准确欣赏民间布艺作品,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民间布艺作品隐藏的观念内涵,正确解读布艺作品,以通过适当的思维抓手,挖掘民间艺术造型的方法,实现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巧妙融合,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比如,教师设问:“布艺作品中抓髻娃娃的头发有哪些不同?”学生有的回答发型不同,有的说像植物,有的说像动物。学生从中了解到抓髻娃娃的发型不仅是装饰,同时又是区分性别特征的符号。又如在讲解“麒麟送子”传统题材时,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善良仁兽麒麟的传说,以及人们对儿童的祝福与期盼,教师再引导学生依据麒麟的文字描绘进行造型设计,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

民间布艺复杂的工艺往往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布艺学习不是对传统技艺的照搬,而是个性化的创造,首先要汲取传统文化,在了解民间布艺存在的原因和劳动人民深厚的情感寄托这一前提下,才能进行技法的研究和主题的创作。学生只有熟悉民间布艺中隐藏的观念,才能真正对布艺进行活用和再造,形成具有现代儿童特征的民间布艺。

二、民间布艺“童态化”艺术手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基于“童态化”的学习与继承,将民间美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于儿童教学中,是探究民间布艺创作的主要形式。教师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儿童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民间美术创作。

(一)布艺集“碎”的融合

1.补花

“补花”是过去人们给破损的衣物补上图案,起到遮挡、美化的效果,是一种朴素的生活观念的体现。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了解“补”不仅是布艺的创作方法,更是在艰难岁月中父母辛勤持家的必备技能。在布艺创作中,“补”是装饰美化的手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布老虎的制作中,巧用花布图案补到布老虎身上进行装饰,既简单又漂亮,还可以针对作品的重点部位堆叠,增强作品的层次感。

2.凑整

布料在使用中总会余下一些边角料,这些看似零碎的边边角角,在人们创意的使用下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比如中国古代的百衲衣,还有鱼鳞座垫就是用碎布做成的。拼凑边角料不仅有着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更隐藏着美好的祝福。学生学习利用变废为美的融合,形成了对布艺独特情感相融的美感。

3.拼布

拼布区别于传统的布艺制作手法,是要把一块完整的布料扯碎,再根据创作需要一块块拼起来,这是现代艺术表达的独特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集体创作的方法,将布料剪成几何图形进行拼贴练习,让学生感受色彩与图形的变化,尝试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搭配表达,创新布艺创作的新形式,呈现融合中的现代美。

(二)借“图”达意的再造

劳动人民用智慧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向往,在自娱自乐的状态下,逐步形成一套吉祥图案和符号。传统民间布艺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劳作与生活,现代布艺的创作也应关注现代生活方式,呈现当下的风土人情,人们透过作品就可以了解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生活的变迁。学生在布艺创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技巧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比如,“马上封侯”――在布料上画马,再在马上画一只猴子,这种再造图形充分体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文化,表达了创作者美好的愿望。又如,儿童布艺作品《公交车上》《过节》分别表现了学生们坐车上学的情景,以及过节时的家庭场景,针对自己生活中的典型事物和特征进行提炼与创作,再现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幸福、和谐之美。可见,民间布艺创作的人物造型夸张生动,没有透视空间的要求,往往会以二维的表达方式试图表达三维的空间,表现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生活的憧憬。二者的创作手法如出一辙,是材料的合成,也是内涵的合成,更是形意的重组,其丰富性和综合性成为布艺画面美感的一道风景。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民间布艺“童态化”折射出学生视野下的当代风土民情,焕发出快乐而纯真、绚烂而热烈的生命力,民族精神和独特审美以文化的形式滋养师生的心灵,其在本源文化中追求生命、憧憬幸福的观念情感,透过民间布艺在儿童心灵深处复苏。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校内外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将民间布艺移植于现代学生生存语境当中,正被有个性、有创造性地传承着。

【参考文献】

[1]唐瑛.从传统布艺到现代软雕塑创作[J].当代艺术,2012(1).

上一篇: 防溺水演讲稿 下一篇: 拔河比赛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