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1 08:19:00

小型农田水利

小型农田水利篇(1)

基于县级及以下资金实际落实情况各异且所占比例较小的实际,笔者仅从中央、省级及省级以下财政资金进行分析,农民自筹及投劳折资不作分析对象。

1.1投资结构分析根据表1,从全省投资结构看,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投资分别占55.05%、36.49%,省级以下财政占8.46%。从投资地域受益方面,各地州投资受益最大为黔东南州的11.36亿元,占20.24%,最小为六盘水市的2.12亿元(3.79%)。从各地区各种渠道投资所占比例看,中央财政资金所占比例最大地区为安顺市(58.51%),最低的为六盘水市(50.57%);省级财政资金所占比例最大地区为黔南州(38.91%),最低为贵阳市(33.01%);省级以下财政配套资金所占比例最大地区为贵阳市(16.03%),最低为黔西南州(4.41%)。

1.2统计数据分析根据表1,结合《贵州省统计年鉴(2012)》中贵州年末常用耕地面积数据推算各地区单位耕地面积投资收益情况,图1为单位面积耕地受益图,根据图1可以看出,单位耕地面积平均受益最高的是黔东南州(6360.13元/hm2),最低的是毕节市(1303.35元/hm2)。从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06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9.70%。超出预期的5%。但从地区分布看,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总实施面积比例最高的是贵阳市(25.37%),最低的是遵义市(2.75%)。贵阳市各项指标占绝对优势,而六盘水、黔东南的相对属于传统、保守发展模式下。由图2灌溉比例变化图可以看出,从节水灌溉面积占耕面积的提升比例来看,最高的是黔东南(39.95%),最低的是六盘水(8.08%);从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提升比例来看,最高的是毕节(43.77%),最低的是铜仁(16.8%)。全省总体达到31.14%,远远超出预期的15%,但仍存在不均衡发展现象,如铜仁、六盘水只能是略达到预期(分别为16.80%、18.92%)而毕节、安顺则远远超出预期(分别为43.77%、38.52%)。从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提升比例指标方面来看,近几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毕,规划建设任务中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将提高17.07%,超过预期要求10%~15%的考核标准,但仍存在极不均衡问题,主要体现在黔东南(39.95%)、黔南(25.54%)、贵阳(22.09%)等地水平较高,而毕节(8.13%)、六盘水(8.08%)水平相对较低方面。表2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统计表。其中低压管道灌溉、喷灌面积最大的均为是贵阳市(分别为0.357、0.114万hm2),最小的均为六盘水市(分别为0.357、0.003万hm2);微灌面积最大的是铜仁市(0.127万hm2),最小的是黔东南州(0.002万hm2)。从高效节水中各种灌水模式的横向比较看,低压管道灌溉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最高的是贵阳市(12.28%),最低的是六盘水市(5.80%);喷灌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最高的是贵阳市(3.91%),最低的亦为六盘水市(0.11%);微灌则以铜仁最高、黔东南最低,分别为4.38%、0.08%。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于工程状态、使用对象不同以及产权归属不同,治理效果差异较大。工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行为,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管理。

2建设优势分析

(1)近些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编制在贯彻落实《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DB52/T725-2011)等地方标准以及国家、行业有关促进节水灌溉、提倡高效节水灌溉方面的规程规范情况总体较好。应加强节水灌溉方式适应性的评价工作,因地制宜的选择符合农业实际情况的节水灌溉方式。(2)各地区投资受益不均衡现象尤其是省级以下配套资金不均衡现象尤为突出。地、县级财政较好的地区资金匹配到位率高,而财政条件差的地区资金匹配无法保障。如:贵阳市财政条件相对较好,在总体投资收益不具优势的情况下各方面指标可观,但六盘水地区在总体资金受益、单位耕地面积投资等方面均劣势突出,相应的节水灌溉指标、高效节水灌溉指标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总体来讲,投资效率较高,效果较为明显。(3)近年来,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的高度重视,采取了较为有力的措施,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工作来抓,提供了良好的优惠条件和政策环境,不断加大专项资金扶持的力度,以及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农户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积极主动参与等方面都为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2]。

3劣势分析与对策

纵观贵州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发展及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形势,仍存在诸多不足。(1)建设规划前期调研工作不足,导致规划方案决策定位缺失,规划变动频繁。今后应加强建设规划工作的前期调研,紧密结合已有的各行业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发展规划编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实施过程中的方案变动。建设方案编制市场混乱,导致方案水平参差不齐。为保证高质量开展规划设计工作,降低设计方案的错误、变更等计划外程序,建设主管部门宜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尤其是设计单位的资质管理[3]。(2)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弱质性仍然较为明显。一方面,目前,贵州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女性和中老年居多、年龄偏大、受教育年限偏低、文盲比例偏高;另一方面,农户家庭种植业纯收入与务工纯收入差距悬殊。单个劳动力的非农收入远超过农户整个家庭的种植业收入;最后,县乡政府和村委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切入点均在努力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上。农业弱质性的凸显,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政府和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4]。(3)针对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发展不均衡现象,水利主管部门应在今后的资金投入方面向地方财政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倾斜。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的地区,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需求较大,但其建设成本较高,中央财政应加大对该类地区的支持力度,使其均衡发展。全面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实现农村长期稳定[5]。(4)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基层管理人员、设计单位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强化在今后建设规划、方案设计中的理念提升。搞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提高节水灌溉效益[6]。

4建设与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指灌溉面积666.7hm2、除涝面积2000hm2、库容10万m3、渠道流量1m3/s以下的水利工程。具有辐射范围较窄,规模小,建设成本较低,但回报率较高等特点,主要包括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与小型灌区、小型灌溉片、小型排涝工程、小型泵站和包括雨水集蓄利用在内的小型水源工程等都属于其范畴[7]。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奥斯特罗姆夫妇的观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物品分类如表3所示。由表3不难看出,小型农田水利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产权的非排他性,即虽然是为特定范围的农民服务,但其效益并不仅仅是增加特定农户的收入,还同时承担着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性特征。二是效益享受的非竞争性,即“受益者的增加不会引起其他受益者所享受到的效益的减少”[8]。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属于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政府应成为投资的主体。同时,在小型农田水利资金投入时,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政府应加大投入,以政府为主导,投入渠道的多元化。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建立政府引导、民办公助的投资机制。二是调动农民投入,增加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9]。三是建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办水利的激励机制。完善现行的政府主导型、政府引导型、社会投入型、资产盘活型、农民自主型等5种资金投入方式。进一步明确产权,落实“明晰工程产权”政策,以农户自愿为基础,落实“自建、自有、自管和自用”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根据工程性质不同,产权的归属主要为:国家所有或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联户或单个农户;投资人投资,归投资人所有[10]。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图3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路径示意图,可以看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解决方式有市场化方式、收费(经营方式)、自组织方式、政府管理方式等;治理模式集中体现为:集权治理模式、合作治理模式、参与治理模式和私人治理模式;实现形式有:农户拍卖(个体),承包、租赁、拍卖(集体)、股份制,农民用水户协会(WUA)、村组织、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委托管理、直接管理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制度模式有以下几种:①现有集体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权的承包(租赁)、拍卖经营;②农户独资兴建农田水利设施;③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引进业主兴建农田水利设施;④股份制集资兴建农田水利设施。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应采取多种治理模式并存,并根据其不同类别的物品(经济)属性、工程、社会文化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相应的治理模式和多种实现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差异化与因地制宜的多模式并存的多元建设管理模式[11]。

小型农田水利篇(2)

1存在的主要问题

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灌区工程老化严重,急需配套改造。获嘉县水利工程大部分始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对干、支渠进行了多次整修维护,但是许多斗、农、毛渠普遍标准低,配套率低,配套率仅占到40%。渠道老化失修,严重影响灌区效益的充分发挥,不能满足灌溉要求,直接威胁农业生产。灌区除涝工程建筑物配套老化失修,每遇局部暴雨,排水不畅,内涝成灾,农田被淹,损失严重。另外,由于60%灌区渠道没有实施衬砌或已毁坏,增加了取用水过程中的消耗和损失,加之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极大的降低了水的利用效率。

2建设目标

通过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区建设,基本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改造问题,提高农田抗御旱涝灾害能力,以发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充分整合农田建设相关项目资金,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3组织保障

3.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是一项强基础、惠民众的民生工程。在项目实施时,获嘉县政府批准成立了“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局。建设管理局由县水利局、县财政局共同组成。管理局下设办公室、财务室、管理股等科室负责项目的设计、实施、资金管理等工作,并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着力打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整合平台,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政府在筹集资金、建立机制、组织发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3.2部门协调联动。获嘉县水利局是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与办法,组织工程实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等;并抽调工程技术人员,成立技术督导组,分片包干,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财政部门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和监管。3.3资金保障措施。努力打造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台,综合利用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千亿斤粮食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涉农项目,整合其资金,提高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积极引导更多的涉农资金投入,提高涉农资金整合效益,集中打造“田地平整、排灌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3.4引导农民投工投劳。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的意见》精神,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4制度保障措施

4.1管理制度。4.1.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获嘉县水利局、获嘉县财政局组织成立项目法人机构,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局为项目法人单位。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项目实施必须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主管部门领导下的逐级负责制。4.1.2实行项目工程招标投标制。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根据《招投标法》的规定将分标段向社会公开招标,做到公开、公正、合理地选择施工单位,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工期、施工安全。投标方按照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提交工期、报价和质量标准等,按照公告-报名-资格审查-施工图交底-投标-开标-评标-决标-签订合同的顺序择优选定中标单位。4.1.3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所有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合同管理进行全程监理。4.1.4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局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签订监理合同、工程施工合同,明确相互各方的权、责。合同由专人管理,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解处理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4.1.5项目公告制。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实行项目公告制,项目公告采取整个项目区公告和各项目村公告,将建设范围、面积、建设内容、开竣工时间、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督电话等内容进行公告,以接受社会监督。4.1.6实行工程竣工验收制。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程实行单元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制。施工单位对单元工程进行自验,自验合格后报监理单位进行初验,初验应对每个单元工程进行验收。初验通过后,由监理单位上报建设单位进行单元工程抽验及单位工程验收。建设单位组织单元工程抽验及单位工程验收,验收组成员单位由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局、检察院、监察局、审计局、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乡政府组成。验收组对工程进行单元工程抽验及单位工程验收,保证交付合格工程。4.2资金管理制度。4.2.1建立资金审批机制。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资金拨付按照工程施工进度拨付,完成合同工程量的50%时拨付工程款的30%;完成合同工程量的70%时拨付工程款的50%;完成合同工程量的100%时拨付工程款的70%;工程经审计后,工程余款方可结清。工程资金拨付中由监理单位、乡镇政府负责工程量的审核,审核后报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局批准,由水利局出具齐全的申报资料,县财政局严格按照审批的进度款直接支付到项目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4.2.2建立资金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水利基建会计核算办法等各项财务制度,按照“预拨、验收、审计、报账”的拨款程序,结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完善项目监督体系,实行项目公示制,对项目立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情况在项目区进行公示,增加项目资金使用透明度。4.3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全面推行绩效考评,着力建立“用好钱、办成事、出效益”的工作机制,实行边实施、边检查、边考评,采取分阶段考核,分阶段打分,及时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严格的绩效考评。

5宣传发动措施

5.1事前的宣传发动。获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最终受益的是农村、农民,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但由于涉及村组、村民多,施工场面大,施工周期长,农民虽然盼望着进行小型农田水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增加耕地面积,但又顾及眼前利益,往往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全大局,这样,项目建设前的宣传发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就要把项目区群众思想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采取召开群众会、动员会的形式面对面地宣传有关政策,分析县情、村情,有针对性地排除群众思想疑虑,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民心工程,积极投身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行列。5.2建设期间及建成后的宣传报道。典型带动是必要的宣传工作手段。采取分类试点,狠抓重点,效益观摩等方法,大力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建设期间及时向县级、市级、省级新闻媒体报道重点县的建设情况,及时推广一些突出的做法,组织各项目点施工单位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要求,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稳步推向深入。

小型农田水利篇(3)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自年中央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民办公助”方式支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来,我市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问题,对农民投工投劳积极性高且灌溉矛盾突出的部分末级渠道进行了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受益区群众的高度肯定。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破损严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必须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整体推进,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把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确保顺利完成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目的,遵循“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优先的原则,以工程配套改造和管护机制改革为手段,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财政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确保“建一片,成一片,效益一片”,迅速提升我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管护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保障。

(二)建设原则。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创新“民办公助”机制,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发展可能,由市水利局组织专班编制松滋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科学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2、集中连片、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发挥工程的集体效益,重点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优先安排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

3、尊重民意、民办公助。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有关要求,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筹资、投劳、建设、运行、管护的全过程,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

4、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积极整合资金、技术等资源,加强部门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继续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效投入机制,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

三、主要任务与目标

(一)主要任务。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为主,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各地要结合实际,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增强示范效应。建设适度规模的现代化灌排渠系示范片、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结合水价改革)示范片。

(二)主要目标。通过若干年的建设,基本完成全市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任务,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目的。使项目区内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60%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为切实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和建设管理办公室(名单附后),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乡镇要大力宣传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大张旗鼓地宣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真正让农民成为“政策的明白者、项目的建设者、工程的受益者”。要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工程规划、建设、运行、管护。财政、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审查申报、建设管理、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公安、广播电视、国土资源、林业、农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二)科学编制方案。以《松滋市农田水利综合规划》为指导,依据立项指南的各项具体要求,按照“轻重缓急、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编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按照“领导重视的优先、成片推进的优先、农民用水者协会真正发挥了作用的优先、有项目捆绑的优先、农民积极性高的优先、灌区下游优先、提灌渠道优先”的原则,结合筹资情况、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等情况,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合理确定年度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实施方案。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小型农田水利篇(4)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通过承包集体所有土地开展农业生产与经营,并以此获取收入。这一时期的小型农田水利等村级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农户向集体组织缴纳公积金等村提留和水费,劳动投入来源于农户每年完成一定量的积累工[2]。2003年,税费改革的实施以及“两工”制度取消之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筹资与筹劳开始出现问题。细碎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对水利修建的制约逐渐显现,很多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出现有人使用却无人修建和维护的状况,投资主体缺失和管理效率低下成为阻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其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农户和社会资金投资兴建水利设施。因此,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的投资与管理,发展多元化投资成为小型农田水利的改革方向。关于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的多元化投资发展现状,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县、乡政府和大部分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持肯定态度,但意愿投资比例较低。影响农户投资的相关因素包括人均耕地面积、家庭收入结构、家庭财产、户主年龄[3]以及农民的心理认知状况等[4]。不同地区在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贫困地区多依靠上级投资,而富裕地区能够较好地实现自主投资[5]。

水利产权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改革的效率与水利设施排他性、成本与收益以及地区种植结构有关[6]。因此,推动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有效吸收社会资金建设和管理水利设施需要创新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7]、加大政府投入和确定农业水权[8]以及发挥村社组织的作用[9]。尽管在小型农田水利的多元化投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的低效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现实。皖北地区地处安徽省北部,包括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和淮南市,2011年,粮食生产总量占安徽省的62%,是安徽省主要的粮食产区。但由于旱灾和洪涝灾害频发,给当地的粮食生产带来极大挑战。2011年,皖北地区受灾面积为927.2千公顷,其中阜阳市的受灾面积达到457.58千公顷(数据来自2012年《安徽统计年鉴》)。本文通过对地处皖北地区的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展开实地调研,考察当地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与管理现状以及农户投资农田水利的途径和趋势,以期对皖北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相关发展途径与对策,以促进皖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

2阜阳市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2.1阜阳市农业种植和生产状况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面积为9775平方千米,人口为1014万人,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农业是阜阳市的支柱产业,其粮食生产总量约占安徽省粮食总量的1/6(数据来自《安徽统计年鉴》、阜阳市农业信息网、阜阳市水务局)。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红薯等。2009-2011年,阜阳市粮食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中,小麦和玉米产量所占比例较高,稻谷、豆类和薯类次之,其中稻谷种植主要分布在颍上县和阜南县部分区域。

2.2阜阳市农业耕地灌溉现状

阜阳市辖区和各县的有效灌溉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0%~80%之间,旱涝保收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30%~60%之间,其中颍上县和阜南县的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较高,耕地灌溉状况较好。

2.3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与建设现状

阜阳市辖颍州、颖泉、颍东三区以及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和界首市。从2009年开始,颍上县和太和县、临泉县和界首市以及阜南县和颍泉区分别被列为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近几年来,在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大力投入下,地方政府给予相应配套以及群众自筹,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颍上县为例,当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与建设的发展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颍上县新建、恢复和维修了一大批小型水利工程,农业灌溉受益面积逐年增加。在水利整体投资结构方面,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投入逐年加大,在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结构中依然占据重要比例。近三年来,群众自筹部分在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结构中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所占比例仍然偏小。

2.4阜阳市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方式与特点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笔者对阜阳市颍上县王岗镇等部分乡镇和颍泉区的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当地农户、区和镇政府工作人员分别进行座谈,对当地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主要方式与途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相关数据收集。文中对农户投资的考察包含各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以及后期管理、维护和保养的资金投入。从当地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方式与途径来看,分为单个农户投资、“一事一议”筹资、承包或租赁水利工程、种粮大户投资、成立水利合作社、抗旱服务队和农民用水协会组织等。其中,“一事一议”筹资、种粮大户投资、水利合作社和抗旱服务队是主要形式。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措施实施过程中,农户每人每年筹资15元,国家财政补贴35元,筹集的资金用于村级公共事业包括道路修筑、农田水利的建设与发展等;种粮大户在政府给予一定补助下投入部分资金和人力或者组织成立水利合作社,对小型水利设施进行修建和维护。调查结果显示,界首市、颖东区和颍泉区成立了多个水利合作社。以颖东区为例,正午镇马振民水利合作社于2012年8月成立,注册资金15万元,管理水利工程51处;冉庙乡谢军水利合作社注册资金10万元,管理水利工程40处。在颍泉区和太和县分别成立了多个抗旱服务队。以太和县为例,马集乡抗旱服务队工作人员为8人,服务农户1000户,管理农田面积133公顷;清浅镇抗旱服务队服务农户1100户,管理农田140公顷。除此之外,临泉县和界首市成立了部分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其中,临泉县陶老乡陶老自留灌区用水户协会参与农户2580人,管理农田面积610公顷;部分农户承包或租赁水利工程,负责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并向用水农户收取基本水费和电费获取收入;单个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的情况较少。在当地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众多方式中,有的投资方式源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推动,如种粮大户投资或组织成立水利合作社,这类投资下的水利设施运行和农业灌溉状况良好;有的投资方式则源于政策推动,如农民用水协会的成立,这类投资下的水利设施运行状况一般,在农业灌溉中作用发挥有限。从当地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现状与特点来看,首先,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户反映粮食种植利润较低,而农业生产与灌溉则需要一定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使得农户缺乏投资修建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在太和县部分乡镇,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白芍等中药材,而不是小麦等粮食作物;其次,农户对政府投入依赖性较高。当地现有的一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多由政府投入和各种项目补助修建,但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农户依然存在依赖政府的心理,认为维护费用较高,希望政府加大投入维护资金;最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业灌溉缺少人力和物力。阜阳市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口在240万人左右,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年龄较大,缺少参与农业灌溉的精力、体力和资金。鉴于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与建设现状以及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方式与特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发挥农户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中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农田水利的多元化投资结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阜阳市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面临的困境

基于以上关于阜阳市农业生产与灌溉以及农户投资水利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当地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与管理面临以下问题。

3.1农户缺少农业灌溉意识

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阜阳市农业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大豆、稻谷和玉米等,其中小麦种植居于主要地位。由于小麦等粮食作物属于旱作物,在降雨量较少的干旱时期对灌溉用水的需求量才相对较大。尽管阜阳市降雨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为906mm,且一半以上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量较少,导致夏季易涝,其他季节易旱,旱涝灾害严重[10],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但极为干旱缺水的时期并非年年出现,因此,导致当地农户对小麦灌溉的重视程度较低,当地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处于“靠天收”的状态。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田间沟渠布满杂草和淤泥,机井也基本上处于废弃状态。有农户表示,对机井和沟渠的管理和维护基本上每年都要进行,成本较高,但只有在极为干旱时期才对小麦进行灌溉,因此,无需灌溉的年份就不愿对其进行维护。同时,由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农地面积,长久不用的水利设施极易遭到农户的废弃和损毁,遇到干旱年份农户也只能以减少粮食产量作罢。此外,由农业保险引发的道德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灌溉产生阻碍作用。在保险市场中,由于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保险公司容易面临道德风险,在农业保险市场也存在类似行为。对于已经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来说,个人承担旱涝灾害、粮食减产的风险就相对较小。即便遇到自然灾害,出现粮食减产的情况,也有农业保险作为保障,因此,农户对于投资修建和维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动力不足,农业灌溉的积极性不高。

3.2“一事一议”运行效果不佳

税费改革之后,原有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农村积累工取消,代之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来建设村级公益事业。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事一议”的运行效果并未达到预期。首先,由农户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多用于道路修建,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部分较少。究其原因,当地农户已经意识到道路修建对于个人出行和村庄发展的重要性,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存在“外部性”特征,往往一条灌溉水沟的受益对象就包括众多农户,农户之间受益程度不等,对灌溉的认识程度不同,筹资也就难以达成一致。其次,“一事一议”通常指对于村内道路修筑、农田水利和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进行协商筹资,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特殊性,经常会遇到涉及多个村庄的水利工程,如大、中型水沟的修建与疏浚问题,议事参与人数众多、工程规模大,导致议事难以有效实现。对于此类情况,颍上县部分乡镇将“一事一议”转变为“一沟一议”,例如,曾经在一个受益范围涉及8个村的大沟修筑议事中采取此种形式,最后筹资结果是县财政承担一半,“一事一议”承担一半。需要提及的是,作为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成绩较为显著的地区之一,颍上县“一事一议”政策之所以运行效率较高,与当地农户种植水稻,对灌溉需求大且需求易于统一不无关系。而对于其他对灌溉需求较小的粮食作物,农户对灌溉需求不一,沟渠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则难以议成,遇到旱涝灾害农户也只能消极应对。最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也给“一事一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困难。在“一事一议”过程中,农户人数难以凑齐、农户之间利益不同,导致议事程序复杂、议事效率低下。

3.3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难以实施

2003年,水利部颁布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提出,以明晰产权为方向,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有效引导农户和社会资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和管理。2011年,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政府也印发了《关于阜阳市颍泉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通过民办公助的原则,引导受益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和管理。然而,在产权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承包、租赁、拍卖以及股份合作却鲜有实现。究其原因:经济效益低下成为制约产权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承包过程中,在承包期内,承包人要对其进行定期管理和维护,而承包的收益仅仅来源于水费以及灌溉运行电费、人工等成本的收取。并且,当地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主要类型包括机井、桥涵、灌溉水沟等,经营管理中其他形式的盈利途径较少。基于成本-收益比较的经济效益低下,使得农户缺乏承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热情。同时,水利工程对农地的占用、当地农户对灌溉的需求低下以及水费的收缴困难等都成为阻碍产权改革的相关因素。

4阜阳市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阜阳市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笔者认为,影响农户投资水利建设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外部性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因此,促进农户投资应当遵循以下思路:转变农村土地经营方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解决农田水利灌溉范围的受益户众多、难以协调的局面,提高农户投资水利的积极性以及合作投资和管理水利的可能性;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户投资水利的内在动力。

4.1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户灌溉意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灌溉意识的缺失成为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阻碍因素。由于缺乏灌溉意识,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宁愿损失部分粮食产量也不愿投入水利设施建设。同时,农户也有自己应对旱涝灾害的方式,比如,通过增加播种数量以提高粮食产出率,结果导致农作物生长良莠不齐,长此以往,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作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农户的小农生产意识以及生产经营的短期,俨然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当通过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农户的现代化农业种植理念,让农户意识到农业灌溉以及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于粮食增产和收入增长的重要性,摆脱依赖政府投资的心理和农业生产短期,发挥农户投资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4.2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小型农田水利篇(5)

1前言

现在的农田水利工程发展,多是以小型水利工程为主。此项目的推广应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更是抗旱、防涝、给水、浇灌的重要基础。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多是以公益性的性质参与,以河道的拓宽、疏通、排涝、降低水污染的防治工程等为主,这些工程不能得到直接的经济回报,但是可以保障农村的水利使用的稳定性。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变化,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渠道,现阶段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未来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必须得到有效的改革,要向着工程市场化的方向改革,符合当前新农村的发展现状,确保农村水利工程的顺利、安全运行,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化效益,提高社会价值。

2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色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本身不同其他惠明工程,具有如下特色:第一,一定的维修性。为确保民众的公共利益,确保社会发展的稳定性,防治洪水的侵扰,减少洪涝灾害对公共资产的威胁。对农田小型水利,务必要定期维护,真切体现体公共服务的特色,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第二,经济的保护性,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小型水利的建设,往往不需要民众自掏腰包,不影响民众的个人利益。但是,却保护民众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第三,建设的公益性,由于公共品性项目的非竞争性和外部性,价格机制在纯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的需求与供给方面无效。同时这类工程由于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投资规模又较大,且由于灾情的随机性,使得减灾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本身财务效益没有或很小,很难有投资者修建这类工程,只能由政府来投资修建、运行管理。

3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长久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下,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需要我们去改革创新。现在笔者就相关改革措施,做要点阐述。

3.1追溯小型农田水利责任管理制

考虑到现行小型农田水利的管理现状,健全小型水利责任管理制,有其现实的必要性。通过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责任化管理细则,将管理工作落实到责任到部门到人,确保水利运行的安全高效。同时,以责任制改革为契机,注意水利工程运行的高效监督,逐渐实现政企管理的分离,提升水利工作的高效力,将农田水利的发展提升到应有的经济效益。投资运行与企业管理的水利工程要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出现事故要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水利管理单位以及当地政府的责任。

3.2做好现有农田水利管护工作

第一,安全管理是首位。重视《水法》的宣传,防洪水自然灾害的侵扰。同时,注意惩处部分人为破坏的违法分子。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配套设施应有主次之分,确保每个环节工作到位,尤其是保障配套设施的质量,比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就为很重要和关键的环节。第二,设专人管理农田水利设施,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务必登记造册,绘制具体的工程分布图,做到重点工程重点挂牌,而且要安排专人看护,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工程项目尤其是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安全。第三,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3加强在建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

确保在建水利工程的高质高效,务必做到施工有质、管理有度,配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整体上,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工程建设透明制度,确保质量过得硬。在此,第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涉及内容广泛,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效性,务必要形成统一管理体制,进行合理有效规划,不断完善建设程序。本着先审批,后施工,而后交付验收的原则,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向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3.4推行小型农田水利的管养分离

核定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人员编制,本着科学定岗定编的原则,建议将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养护工作,逐渐自投资运行主体中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渐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的剥离,地方财政应拨款专门的养护资金,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管护资质标准,各方面尽最大的可能积极培育水利养护市场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姜波,王新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分析与探讨[J].水利天地,2009,(7):36-37.

[2]张跟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3.

[3]王云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出资人及资产管理研究[J].海河水利,2010,(3):51-53.

小型农田水利篇(6)

目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以用于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减少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在农村,农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业发展状况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这也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重点。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投资运行的特点

(一)提供公共服务

通过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防洪工程等,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并且外部效应较强,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护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不具有消费排他性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的好处将会扩散到整个影响区域,群众在享受到防洪保护的益处之后,也不会对他人的收益产生影响。因此,每个受益者都可以得到应得的利益,而且互不干扰。

(三)非价格性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公益性的项目,因此,价格机制在该项目中的需求和供给无法发挥作用。这类工程也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其投资的规模较大,带来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间接的经济效益回收周期比价长,而且灾情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在减灾的效益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投资者不愿意进行这类工程的修建,一些工程全靠政府来修建,并负责管理。

二、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建设。但是,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农业生产中,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重大。在建设的过程中,通常会有有关部门为其提供技术监管和服务。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工之后,建设工程部门通常会全部撤离,从而导致无人监管的情况发生,在发生一些问题时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修正,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饮水、输水、配水等部分组成,对于农民来说,一般利用到的部分主要是配水工程,剩下的几个部分为农民集体公用;而在饮水、输水等环节中更容易面对一些技术问题,若出现损坏,通常无法修缮。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公益性工程。因此,通常承包给个人建造商。但是,承包商不负责维修这个部分,所以导致这个部分的缺失,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管理职责不明确

在农村,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职责不明确,没有在制度上规定责任主体,因此导致责任的缺失。而且,在对工程进行技术维修时,由于一些工程是多个村庄公用,从而发生责任推卸的情况,导致无人维护。所以,这就影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持续使用。另外,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和保养的效果不明显,从而在饮水和供水环节产生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导致了农民的不满。

(三)农民的观念有待改善

很多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习惯靠天吃饭,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持质疑态度。不了解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究竟会带来何种效果,也无法衡量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也表现了农民务实的心态,他们更愿意固守传统,保持安稳。因此,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认可度不高,甚至在心理上比较排斥。所以,要发展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要注重技术上的改进,还要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若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持高度认可的态度,就会积极参与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来,并支持其发展。所以,要让农民参与到工程中来,从而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

三、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对策

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逐渐形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这种体制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很难适应新农村建设。因此,要对其进行改革,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一)坚定改革原则

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因此要保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上,要坚持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另外,还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农田小型水利工程是其重要的基础,因此,既要减少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又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提高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体制要在盈利性和公益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责任要发展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就要明确管理制度和一些相关的责任。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责任尚不明确,从而导致未能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并由此引发技术上的问题。因此,要落实好相关的责任,将每一个自然村作为单位,若多个自然村共用一个农田水利工程,则可以施行轮流负责制。再或者将一个自然村作为中心,其他自然村需要定期缴纳一定的维修和保养费用,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另外,在明确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责任之后,要提出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并派遣专门人员负责对工程的维护和保养,从而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的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普及节水灌溉理念,提高农民节水灌溉意识

目前,很多农村和农民在农业生产上过于重视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影响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因此,要普及节水灌溉理念,提高农民节水灌溉意识。要从农民的自身情况出发,使他们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好处,并积极参与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来,从而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地区兴建了很多小型水利工程。但是,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职责不明确,农民的观念有待改善等。因此,要坚定改革原则;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责任明确;普及节水灌溉理念,提高农民节水灌溉意识,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裕.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J].科技视界,2015(13):283.

小型农田水利篇(7)

当前,对一些小型农田,我国已经投入新型节水技术及设备的使用,并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在一些地区这些新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节水效果。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节水新技术并没有真正得到有效的推广,致使节水灌溉技术在小型农田灌溉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节水效果。加上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部门管理制度还未健全,导致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使用中缺乏其相应的监督机制。农业人员的思想未达到技术层次,使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措施停滞不前。

1.2投入资金力度不够

国家财政对农田的节水灌溉措施所投入的资金是有限的。由于很多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相对较早,到目前为止这些水利工程已经出现老化现象,加上水利工程缺乏相应的资金维护,使原有工程灌溉功能受损,节水灌溉新技术不能达到相应的节水效果,有效灌溉范围在不断减小。财政方面的资金不足或是不加快资金落实的步伐,导致农业灌溉工程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制约。因此,需要国家财政对有关水利部门加大资金金额以及加强对节水措施的推广,因地制宜制定当地相应的节水灌溉计划,使节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小型农田节水措施得到相应的改善。

2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口的急剧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虽然我国水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近几年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导致可用的水资源相对缺乏。我国身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大部分,其他途径用水量的不断增加使农业用水量相对使用不足,导致一些地区农业处于缺水的状态。而且在一些地区,农业用水还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因此,水利工程应加大小型农田灌溉过程中对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使农业有效利用水资源,降低用水量,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有效地降低投入,促进农业和经济共同发展。针对目前来说,我国小型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加强喷灌节水技术措施

所谓喷灌技术是使用喷头将水流变细的灌溉技术。在小型农田中,常用的喷灌设备可分为移动式喷灌、半移动式喷灌以及固定式喷灌三种。其中,移动式喷灌设备的喷射管件及其连接设备可以直接进行移动。而半移动式喷灌设备只有喷射系统可以进行移动。固定式喷灌设备采用的是整体式水利系统,其密封性较好,但它的整体部件是不能进行移动的。喷灌技术的技术原理是水泵制造水压差,通过外接管线进行水的输送,当水被输送到农田后,再通过喷头将水流变细,均匀地洒水灌溉农田。

2.2加入防渗水渠的研究

据有关专家研究,土质水渠的渗水率最大限度可以达到50%。所以,加强水渠的防渗技术是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需要进行重点研究的。新型的渠道灌溉技术是将水泥、沥青、三合土这些防水材料加入到灌溉渠道的建设中,针对农田灌溉渠道的抗渗性,利用这些材料加以改进,不仅可以提高供水效率,还减少了水的损失量。

2.3滴灌的使用

滴灌对于我国干旱缺水地区的农田来说,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灌溉效果。它利用塑料管道通过半径约5毫米毛管上的孔或滴头把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实现了农作物的局部灌溉。这种滴灌还可以配合施肥一起进行,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农田的节约用水,还提高了农田的肥效。对我国干旱缺水地区的小型农田来说,这种灌溉方式最为有效。此种灌溉方法既提高了水利用率,又实现了农作物增产的效果。滴灌的使用使得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得以有效的改善。

2.4采用低压管灌溉措施

这是采用低压管道来取替农田明渠,对农作物进行输水灌溉,从而达到节水效果的一种有效的灌溉方式。在这种低压管道中,水的压力一般要控制在0.2MPa以下,这种低压管道的承压能力比较低,在水利工程进行施工时,要采用专门的低压管,而且这种低压管的价格比较低。在小型农田中,常用的低压管有以下四种:塑料硬管、塑料软管、混凝土管、金属管。很多发达国家的农田灌溉大多都采用这种低压管灌溉方式进行农田的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在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应用也极为广泛。而且,低压管道在节水性能方面也很强,水在进行运送过程中与其他环境隔离,减少了运输水的渗漏,有效地防止了水蒸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运输水的损失。这种低压管的水渠与敞开式钢化玻璃水槽相比较,节水性能更强。对于同等水量,低压管的水渠能够更长效和持久地对农田进行供水。对于传统的水利输送管道来说,需要高压电力的支持。使小型农业用电量加大,提高了小型农业生产成本。采用这种低压管灌溉措施进行灌溉时,低压供水可以将水流变细,降低农田水资源的使用。这种低压供水灌溉正适于小型农田的作物灌溉,因为使用这种灌溉方式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不需要挖坑,使耕地的面积得到有效的保障。从经济角度来看,它的投资成本较低,可以通过一次投资来满足小型农田的灌溉需求,其实用性和实效性较为优越。

3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对策

3.1加强对再生水资源的利用

上文提到,我国的水资源相当丰富,只是近年来水污染比较严重,使得我国水资源匮乏。然而,我们可以加强再生水在小型农田灌溉方面的利用。再生水是经过水质处理之后合格的可用于灌溉的生活污水或是工业废水。但是,要对农田进行灌溉的再生水,一定要保证其符合农田灌溉用水的标准,相应部门要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确保其农田用水的灌溉标准。同时,防止污染物对灌溉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对污染物在田地内移动规律进行细致的研究,确保再生水的质量不会对所灌溉的农田产生不良的影响。

3.2加强对节水设备及技术的研究

目前,我国在农业中所使用的节水设备并未达到有效的节水效率,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加大对新节水设备研发的投入,研究出更加有效的节水设备,加强农业节水设备的节水效率和自动化技术,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要重点开发经济有效的节水灌溉农具。此外,还要对我国农业发展地区的地形及气候进行分析,并结合地区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研发出符合具有本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节水灌溉设备及节水技术。比如:对于一些经济作物的灌溉,可开发一种智能的节水灌溉控制系统,这种系统会自动分析空气湿度和温度,既能保证农作物产量,又能实现小型农田节水功能。

3.3有关水利部门要加强管理制度

有关水利部门加强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希望用最少的灌溉水获取最大的灌溉效益,这样不仅节省了国家的水资源,又降低了农作物的成本。所以,有关部门要建立严格有效的节水管理的制度,并加强农业管理水平。农业节水灌溉制度的内容应包含农作物育种时期和生产期以及在生产期对农作物的灌溉时间、次数、周期等进行严格的管理规定。对于不同的农作物,要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针对一些耗水量大的农作物,必须加大其灌溉力度,对这些农作物的耗水量进行仔细的研究,找到科学有效的合理灌溉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农作物制定出不同的灌溉节水方案。同时,加强气象、水温等管理,保证达到高效率的节水灌溉目的。有关水利部门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当地小型农田实现有效的节水灌溉能力。

3.4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小型农田体制改革

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来源大多是靠国家的补助建设或是通过集体出资或者农民筹资所获得的。就目前来说,对于农业水利工程而言,国家补助资金还是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很多农业地区还不富裕,无法出资建设新型农业节水工程。相关的水利设备不够先进,无法达到节水功能。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水利工程加大投入资金,并促进小型农田水利体制的改革,使我国小型农田节水措施得以完善发展。

小型农田水利篇(8)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民及牲畜的饮水问题。农民们在耕地用水过程中,只会对水资源进行不加限制的开发、使用,但是不懂得如何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久而久之导致了水资源的不断恶化,进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限制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

1.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我国农村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在兼顾性方面考虑的不是特别充分,例如进行水库修建的时候只是由和水库建设相关的人员单独进行设计、建设,没有将水库的建设放在一个水利系统中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设计。

1.3地方管理部门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投入资金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地区还是会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对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地方出资的,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投入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际需要的经费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资金不足可能导致一些对农民特别有益的农田水利工程无法按期开工,即使开工建设中途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终导致工程无法按时竣工进行验收。

1.4农村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与其他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我国农村的基层水利工程相关单位普遍存在非工程管理岗位偏多,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少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

1.5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

首先,我国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直接领导,缺乏独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其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还存在地形复杂等一些客观因素;这些最终导致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较混乱,从而出现上面提到的水利工程建设盲目性和随意性等问题。同时,由于没有独立的小型水利建设管理部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就会存在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这样就更加大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难度。

2、改善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大力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以实现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现状,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1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审批制度。

无论是集中在大城市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还是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它们的基础都是合理的规划。也就是说,只有前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才能规范、有序的发展、完成。我们应该根据西部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由政府带头进行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规划,有效解决目前农村水利建设方面对于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我们还可以通过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方法,加大处理污染的力度,同时提倡农民们在平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逐步形成一个节水型的大农村。

2.2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

对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现有或者叫已有工程的有效管理以及在建的小型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其中,通过对已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在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首先,我们应该根据《水法》的要求,尽量防止已有的小型水利工程遭受到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灾难的毁坏,同时还应防止人为因素的主观损坏;我们还应该知道水利工程不能区分重点环节和非重点环节,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同等重要的,与小型水利工程配套的设施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其次,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设计图纸、文件档案、检测信息、工程进度等记录都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保管。当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最终的解决办法等资料都应该进行很好的存档。

2.3设计严格的水利工程资质证制度和招投标制度。

依据审批工程的具体规模,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杜绝通过其他方式聘请无资质的个人和单位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农村任何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即使是一个水库的建设,都必须进过本地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招标。

2.4在小型水利工程竣工后,承担工程建设的单位必须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与此同时,作为施工单位也要提供有甲乙双方签字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其他资料。地方水利单位可以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对工程进行全部验收;最后做出综合性的评定。

小型农田水利篇(9)

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建设盲目随机

目前,在许多农村地区,由于工程技术的缺乏,还没有合理的规划,所以存在很多盲目性、随意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效益存在很大的联系。例如,一个小水库灌溉涵管出现渗漏,因为没有得到有关专家的检验认证,政府只能盲目出维修资金,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资金不足,没有其他资金的支持。多年来,泄漏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在旱季的时候出现水量的不足,丰水期容易出现灾难。这些现象就会导致工程建设难以管理,而且危害农业经济的发展。

2.2项目重复建设,管理难度大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管理出现许多的困难。这很容易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出现障碍,过度和低技术含量的管理,将会为农业的发展埋下隐患。如建设一个乡(镇)渠道工程,这是属于农业开发项目,政府需要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导致这个项目完成60%项—70%,停工一年多也没人过问,不能够发挥出工程的应有价值。

2.3缺乏完善的管理标准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资金比较缺乏,导致工程建设的标准比较低,同时也会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标准。在工程施工后期,缺乏适当的管理,这样就会使得工程设施过早地失去了它的价值,同时,造成国有资产出现流失。对于一个县的农业发展是县里项目的一部分,每个部门和所在单位都要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管理的价值。

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建立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必须对工程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进行规划和布局,制合理的施工计划,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范围。对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在项目竣工以后,并且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序进行。

3.2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做好工程建设管理

在农村水利工程中,需要按照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投标制度进行管理。在原材料阶段、中间产品和施工质量都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并且需要做好复验和施工单位自检,对建设工程科学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制度,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政府部门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在一些农村地区,所以需要做到以县、乡、村三级管理,确保管理能够落实到实处。

3.3严格控制工程资质和招投标

做好水利工程建设资质和招投标的控制工作,根据项目的规模做好审查,建立和完善资格认证制度,以确保设计单位能够聘请具有一定的设计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这样就能够防止通过不正当的渠道获得从事水利工程的设计力量,设计图纸必须盖有资格证书的章可。所有的检查和中小型水利工程都需要进行验收,必须由招标投标行政部门进行批准。招标的建设单位组织需要有三家以上的竞争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招标,严格按照项目的招投标制度进行实施,引入竞争机制,有效规范施工管理,明确项目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的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按照签署合同进行施工。

3.4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工作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人才,所以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水利人才。并且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确保能够有一批批符合水利工程建设要求的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在工程建设的实践当中,需要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进行操作,加强锻炼,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还需要选择具有责任心和高素质的农民,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使农民能够真正成为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参与者,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小型农田水利篇(10)

a.完善灌溉网络,保障农田灌溉。已经建成了一个以大型灌区为主体,小型水库、机电井提水灌溉为辅助的农田灌溉体系。初步形成以水源工程建设为主体,田间渠系工程相配套的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支持系统。

b.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了加强水利设施管理主体建设,法库县积极组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主要负责渠道的建设、农田灌溉和水费收缴等事务。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使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有了明确的责任主体,良性循环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理态势初步形成。

二、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一直是农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法库县在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相关问题:

1原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先天不足

法库县原来所具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比较低,质量较差,并且老化和破损的情况较为严重。那时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是依靠农民群众投劳修建,设施的建设过程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没有统一的工程建设标准、质量标准,因此造成了农田水利设施的“先天不足”,同时也为后期的正常运行维护管理带来极大的障碍。

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法库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重建设、轻管理。在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而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和条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仍然是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管理模式,从而造成只用而不管的现象,权责不清,管理困难,水利设施老化破损而得不到及时修复的现象随处可见。

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资金短缺

自从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开始实行税费改革,农民可按规定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及附加税,这个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法库县村一级的筹集资金和调配劳力的能力缺乏,普遍存在农民们主动参与水利设施养护和维修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无法有效组织的情况。此时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仍属集体财产,维修资金短缺,设施覆盖面比较广,无专门人员管理,破坏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4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功能弱

自从农村租赁、承包等方式改革实施后,法库县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被一些团体和个人租赁或承包,使得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经营性变强,而服务功能却弱化。一方面,农村的水库、水塘、水利设施的承包,只拥有养殖权或使用权,无法实现有效的协调。另一方面,小型的泵站租赁、承包给个人后,由于单体灌溉的农田面积小,反而使灌溉成本上涨,农民的水费负担不断加大,抑制了农民农业生产和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三、法库县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对策建议

经过对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综合分析,依据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有效保障法库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设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事业化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对保障农田灌溉,以及促进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田水利设施受益面较广,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应该被列为公共服务事业。由于法库县水、土等农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各地区的农业生产对水利设施的依赖程度不同,市财政应该积极发挥调节作用,给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足够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使之实现公共事业化管理。

2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法库县政府应该建立稳定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财政投入机制,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归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并且保障地方财政投入及配套资金到位,保证持续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并持续进行有效的水利设施管理与维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专项资金应首先用于急需的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的灌溉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

3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

法库县应该不断完善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得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有章可循。并且同时要重视水资源战略规划,并与其他规划相互衔接。a.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切实解决“如何管”的问题。b.深化制度改革,资产清晰,切实解决“责任主体”的问题。c.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切实解决“管理方法”的问题。

4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发展

法库县应该推广农业水利技术,开拓市场的扶植力度,使农业水利技术有用武之地。要以专业技术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的工作力度,进而促进水利产业化进程。

5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上一篇: 单位扶贫总结报告 下一篇: 筛查医生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