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实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6 11:03:02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篇(1)

《汽车维修实训教材》是面向中等职业教师车辆工程(职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实训课程。该课程的学习需《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维修工初、中实训教程》等前续课程的支持,为后续汽车维修高级工考证(职业资格三级)打下基础。教材必须严格按照按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编写。

目前,职师本车辆工程专业在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等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虽然汽车维修实训类教材目前版本较多,有些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较琐碎,教学效果不明显,没能很好体现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胜任该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应以职教师资能够胜任这样的培养为目标的新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本符合职教师资教育特点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专业课程教材。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技术不断创新,新的概念和新的汽车结构不断涌现。教材应根据当前职教师资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采用了项目、任务驱动等编写模式,以任务为载体,按结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检测等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应该涵盖了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车电控系统、汽车底盘、汽车检测与诊断等内容。

一、教材编写的原则

本着"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职教师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职教师资教育的特色

职师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中职师资为主要目的的,根据车辆工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对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要求:专业教师应掌握扎实的车辆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相关专业教学的操作技能,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管理知识、汽车维修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电控汽车各电控总成控制原理、各总成控制电路图识读和控制电路分析现代、发动机新结构及控制原理、底盘新结构及控制原理、电控发动机传感器和控制信号波形分析、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数值分析、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数值分析、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分析、电控悬挂控制电路与故障分析、电控柴油机控制电路和故障分析、环保汽车(LPG、CNG)常见故障分析、电控发动机控制方式等专业知识。

因此需要整合理论、实验、实训等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采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职教师资教育教学课程"的实现方式,使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既具备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又具备崇高的职业教育教师师德素养,既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因此突出职教师资特色是本教材之所以能满足职教师资教学要求的必要条件。

2、遵循实用性

本教材的编写,既要满足职教师资要求,也要满足目前社会汽车维修行业高级工的要求,所以在对以前编写的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对汽车维修高级实训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改进、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在编写时,可遵循"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职教师资教育特色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探讨、交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计划,同时也要根据汽车修理行业实际情况编写实训内容。这样,不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操作性强,也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职业性、实践性

根据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高级工课程基本内容应包括:应知部分(基本要求)和应会部分(工作要求)。教材编写必须严格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来制定,同时也是并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教材的内容必须体现出先进性、实践性。 实训的内容应加入目前大部分修理厂采用的维修技术,保证学生实训效果与市场需求同步;同时也要开了到大多数中职学校多数的实训项目。因此学生即可以适应市场上的修理、检测等岗位,也可以满足中职师资的要求。

4、体现师范性

在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争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师范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应努力实现"三个融合":(1)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融合;(2)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3)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融合。以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编写的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教材,应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按照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利用汽车实训现场教学室,部分地再现中职学校教师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形成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丰富了教材内涵,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教材编写导入方式

1、任务驱动式

让学生在比较贴近实际的实践环境中,"学,用"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又能解决任务的问题,这样学生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会使"学,用"有一个良性循环。

2、案例式

在案例处理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式

实训的项目与企业实际的操作衔接,使学生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需求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也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课程观,使教学能随着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的变化而改进,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艺型人才。

三、总结

职师本科车辆工程实训教材开发需要考虑到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择、改编和教学方案的设计,都要围绕课程学习者将来教师岗位工作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目标,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强化。职教师资教育的办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载体--教材开发对于职教师资教育端正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特殊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篇(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了,加之汽车行业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得汽车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其质优价廉得到更多人的亲睐。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汽车总量已经排在世界前三位,各种进口车的比重也达到了新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汽车维修问题也困扰着人们,维修市场急需高素质的汽修人才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维修市场。所以,在总结前人技能训练的经验上,积极参考其他工种的教授方法,找出现代汽修的培养方向和技能训练是提升整个汽修行业质量和声誉的必由之路。

1.汽车维修技能的培养方向

1.1把准汽车市场的脉搏

中国加入世界世贸组织之前,中国的汽车主要以国产汽车品牌为主,例如长春一汽、武汉二汽、天津夏利、一汽大众和广州本田,这些汽车品牌占据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贯彻“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政策,大量的进口汽车涌入了中国市场,一方面给中国市场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给汽车修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我国在进行汽车维修技能培训时,首先需要冷静的面对汽车市场,以主导产品为导向,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及时把维修的感性认识进行实践并升华为理性认识,制定主要车型的维修培训教材。与此同时,要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购进现代化的培训器材和检测维修设备,把眼光放长远,瞄准国际先进的汽车维修技术,做到张弛有度,有的放矢。

1.2努力跟上汽车发展的脉搏

六十年代的汽车主要着重于动力性研究,七十年代的汽车主要着重于经济型研究,八十年代只要侧重于安全性研究,九十年代重点关注汽车的环保、舒适度以及美观性,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汽车已经成为高科技和高智慧的结合体,侧重于科技性的研究,汽车进入了智能化的高级阶段。动力系统通常采用电控点火系统、电控尾气排放、电控故障诊断等;汽车的通信系统通常靠车在计算机、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手段;采用空气悬挂、自动座椅、中央控制门锁等技术来加强汽车的舒适度;采用先进的自动防抱死系统、轮胎监控以及安全气囊等手段提高汽车的安全性;采用双燃料、电力为主要能源供给的方式来提升汽车的环保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汽车行业是在快速发展的,并且电子控制技术已经成为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的汽修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的汽车维修技能,而且还需要拥有过硬的电子、电工技术。在对汽修人员进行培训时,应加大对学员电子元件的维修技能的传授。

1.3适应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

1.3.1维修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汽车维修方式主要为修车师傅“手艺修车”,所谓的“手艺修车”,就是以修车师傅的修车经验,靠“耳听、手摸、眼看”的方式来进行手工作业,通常使用大拆大解的解体方法去寻找故障原因,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传统的车辆维修,随着汽车质量的提升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这种方式已经不能解决车辆的故障,并逐渐被先进的汽修工艺所淘汰。

1.3.2维修观念的改变

传统的维修观念是“通过经验来诊断故障”,以零部件的修复为主要手段,是总成拆装调整工艺与零件修理工艺的总和,这种方式通常耗时长,效率低下,不能适应现代汽修。而现代汽修则是在科学仪器的帮助下,更换总成及零部件已达到恢复汽车各项性能的目的,在这种维修方式下,耗时短、效率高,质量也高。

1.3.3汽修技术人才的变化

传统的汽修人员只需凭借好手艺和丰富的经验便可以适应市场需要,但是现代汽修需要两个层次的人才:汽车维修工程师和普通修理人员。首先,汽车维修工程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汽车离乱基础知识,需要懂得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能操作新型的设备和仪器,是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型人才;其次,普通修理工,能够熟练地更换和拆卸零件。只有这两个层次的人才进行组合才能适应现代汽修行业的竞争,才能成为现代汽修维修企业中的中流砥柱。

2.汽车维修技能训练方法

2.1基本功训练

汽车维修的最重要的训练阶段就是基本功的训练。首先,可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将课题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训练课题,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操练,一个课题全组成员都达标之后再进行下个课题,如此反复完成这一阶段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边讲边做,讲做结合,将技术要领、技术要求教授给学生,对易犯的错误多花时间讲解,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进度和不同的方法,争取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真技术。在这一阶段的训练完成之后,老师应及时进行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2.2技巧性训练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将第一阶段的课题扩展到不同的车型,使学生针对不同的车型、不同的车种使用不同的检测仪器和维修工具以达到最佳的维修效果,既经济又环保;同时,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和实际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训练意识。

2.3综合性训练

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根据汽车通常的故障表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故障进行诊断和维修。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检测手法,同时还有机会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2.4强化训练

这个阶段是对前面几个阶段的重复和延伸,学生重新将前面的课题操作几次,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并进行重点训练;老师总结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多花时间进行详细讲解和操作,如果学生出现个别的问题时,应给与该生私下辅导,进行重点照顾;最后,加强考查力度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使学生不敢懈怠。

3.总结

技能训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只有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才能被日益激烈的汽车维修行业所接纳,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更大的成功。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篇(3)

0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维修从机械与电器的简单维修发展到电、机、光、液一体化的复杂高科技维修,而这些都是基于信息电子技术之上的;二是从过去的国有汽修企业单一经营到以股份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现代汽修企业经营;三是在用工与报酬上已经改为择优招聘、多劳多得的方式。面对以上变化,汽修技工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汽修行业的维修技术需求与发展水平,找出关键——强化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维修领域的应用——解决汽修实际问题,成为自己的专长;企业择优录用,实现顾客、企业、员工的三赢。因此,在汽车修理行业应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1 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目前,汽车信息电子技术化已经被公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信息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信息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8年,平均每辆车上信息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53个甚至更多,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中来。

汽车信息电子产品可为两大类:①汽车信息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动力总成控制、底盘和车身电子控制、舒适和防盗系统;②车载汽车信息电子装置,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导航系统、汽车视听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网络等。具体汽车电子各分系统的构成如下示意图。

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讯线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设计思路,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信息电子技术尤其是总线结构的发展。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向集中综合控制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行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

由以上事实分析可知,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已经大量使用,作为新时代的汽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新兴的信息电子技术才能在未来的汽车维修领域发挥更大力量。

2 对汽修技工进行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汽修技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不同车型故障不同;同一车型不同时期的故障不同;同一故障在不同的路面上的反映不同。要诊断和排除故障,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汽车的设计,制造是经过很多专家共同研究试制改进到定型制造出厂的,是集体指挥的结晶;而维修时则是一个人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体行为。加上维修单位,没有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要在简陋的环境下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相当过硬。针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就成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现在就以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进行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可行性的讨论。

首先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为主的高科技术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多。电控汽车是汽车的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因此,汽修技工必须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会用电子计算机查找维修资料、检测故障代码、寻找故障排除的手段、网上技术咨询和网上修车等。而这一切均依赖于新兴信息技术培训。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尤其是结合修车查找资料等网上作业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这样迅速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实际维修效果。比如下载某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相关程序。可见,对汽修技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次要掌握好较为全面的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这些都依赖于电子技术培训。

ECU是英文单词组合缩写,意为“电子控制单元”,简要的说就是车载电脑。现在很多轿车发动机大都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其中有一个形似方盒子的控制元件就叫“ECU”,简单地说,ECU由微机和电路组成。而微机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单元。所以ECU就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发动机管理系统就是以单片机为核心,把各种检测器或者传感器采集来的各种信号(比如进气量,项位角等)进行相应的模拟/数字技术处理通过总线传送到单片机(或ECU)里,然后在经过相应的程序控制与数据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指定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操作(加大节气门开度)。

现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发动机上应用ECU,在其它许多设备上都可发现ECU的踪影。例如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4轮驱动模式转换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调节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以及多向可调电控座椅等都配置有各自的ECU模块对其进行控制。运用修车的现场实例加以指导与讲解,经过事实检验,学习效果相当好。

再次要具有对故障的综合诊断与排除的能力。汽车电控技术设计人员,在进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的同时,增加了故障自诊断功能模块。它能够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不断监测电子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下来,同时起动相应故障运行模块功能,使有故障的汽车能够被驾驶到修理厂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汽车故障自诊断功能调出故障码,快速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因此,从安全性和维修便利的角度来看,汽车电控系统都应配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依据故障自诊断功能配合相应的解码器,方便的查找出故障的原因所在而不在单单依赖原始经验积累。因此,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可以大大提高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经由邯郸北方汽车维修总校教具模型开发部提供自主研发的BF8系列智能电控汽车模型40套(涵盖欧、美、日各大主流车系),又有完好的汽车整车30余台供学生实践所用,学员的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大大提高。

3 追踪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

以汽车安全系统电子技术改进汽车安全性能的发展为例,看看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强劲的需求之一,年平均增幅达到25%以上。杜邦汽车最新调查表明,大部分用户认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汽车的安全性,它比汽车性能、车载娱乐和燃油效率都更重要,安全气囊和ABS有望成为标准配置。Visteon的研究也表明:安全性是汽车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Renesas对中档轿车的研究揭示:国外1996年就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置,从2002年起国际上已经将两个乘客测知座椅、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与安全气囊一起作为标准配置,到2006年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将增加到4个,传感器系统更是大幅度增加以提高冲撞检测能力并提高乘车的稳定性,从而有可能构成统一的安全气囊网络。

由此可见,以信息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已经甚至更快的步伐在改变着传统的汽车行业,已经大大提升了汽车的各个方面的性能。

综合以上分析,信息电子技术目前已经在汽车领域大面积推广使用,未来会发展更快,针对汽车维修人员技术含量不高的现实,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以追踪高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为了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汽车维修企业的整体实力,为了实现更好的个人理想,努力实现顾客、企业、人员的三赢局面都依赖于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因此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参考资料:

[1]天津大学.姚春德.何邦全.《车用发动机气门间隙的确定与调整》.《岩土工程》.2004.6.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篇(4)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维修从机械与电器的简单维修发展到电、机、光、液一体化的复杂高科技维修,而这些都是基于信息电子技术之上的;二是从过去的国有汽修企业单一经营到以股份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现代汽修企业经营;三是在用工与报酬上已经改为择优招聘、多劳多得的方式。面对以上变化,汽修技工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汽修行业的维修技术需求与发展水平,找出关键――强化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维修领域的应用――解决汽修实际问题,成为自己的专长;企业择优录用,实现顾客、企业、员工的三赢。因此,在汽车修理行业应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1 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目前,汽车信息电子技术化已经被公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信息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信息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8年,平均每辆车上信息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53个甚至更多,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中来。

汽车信息电子产品可为两大类:①汽车信息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动力总成控制、底盘和车身电子控制、舒适和防盗系统;②车载汽车信息电子装置,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导航系统、汽车视听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网络等。

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讯线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设计思路,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信息电子技术尤其是总线结构的发展。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向集中综合控制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行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

由以上事实分析可知,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已经大量使用,作为新时代的汽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新兴的信息电子技术才能在未来的汽车维修领域发挥更大力量。

2 对汽修技工进行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汽修技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不同车型故障不同;同一车型不同时期的故障不同;同一故障在不同的路面上的反映不同。要诊断和排除故障,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汽车的设计,制造是经过很多专家共同研究试制改进到定型制造出厂的,是集体指挥的结晶;而维修时则是一个人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体行为。加上维修单位,没有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要在简陋的环境下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相当过硬。针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就成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现在就以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进行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可行性的讨论。

首先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为主的高科技术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多。电控汽车是汽车的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因此,汽修技工必须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会用电子计算机查找维修资料、检测故障代码、寻找故障排除的手段、网上技术咨询和网上修车等。而这一切均依赖于新兴信息技术培训。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尤其是结合修车查找资料等网上作业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这样迅速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实际维修效果。比如下载某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相关程序。可见,对汽修技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次要掌握好较为全面的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这些都依赖于电子技术培训。

ECU是英文单词组合缩写,意为“电子控制单元”,简要的说就是车载电脑。现在很多轿车发动机大都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其中有一个形似方盒子的控制元件就叫“ECU”,简单地说,ECU由微机和电路组成。而微机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单元。所以ECU就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发动机管理系统就是以单片机为核心,把各种检测器或者传感器采集来的各种信号(比如进气量,项位角等)进行相应的模拟/数字技术处理通过总线传送到单片机(或ECU)里,然后在经过相应的程序控制与数据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指定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操作(加大节气门开度)。

现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发动机上应用ECU,在其它许多设备上都可发现ECU的踪影。例如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4轮驱动模式转换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调节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以及多向可调电控座椅等都配置有各自的ECU模块对其进行控制。运用修车的现场实例加以指导与讲解,经过事实检验,学习效果相当好。

再次要具有对故障的综合诊断与排除的能力。汽车电控技术设计人员,在进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的同时,增加了故障自诊断功能模块。它能够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不断监测电子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下来,同时起动相应故障运行模块功能,使有故障的汽车能够被驾驶到修理厂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汽车故障自诊断功能调出故障码,快速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因此,从安全性和维修便利的角度来看,汽车电控系统都应配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依据故障自诊断功能配合相应的解码器,方便的查找出故障的原因所在而不在单单依赖原始经验积累。因此,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可以大大提高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经由邯郸北方汽车维修总校教具模型开发部提供自主研发的BF8系列智能电控汽车模型40套(涵盖欧、美、日各大主流车系),又有完好的汽车整车30余台供学生实践所用,学员的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大大提高。

3 追踪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

以汽车安全系统电子技术改进汽车安全性能的发展为例,看看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强劲的需求之一,年平均增幅达到25%以上。杜邦汽车最新调查表明,大部分用户认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汽车的安全性,它比汽车性能、车载娱乐和燃油效率都更重要,安全气囊和ABS有望成为标准配置。Visteon的研究也表明:安全性是汽车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Renesas对中档轿车的研究揭示:国外1996年就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置,从2002年起国际上已经将两个乘客测知座椅、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与安全气囊一起作为标准配置,到2006年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将增加到4个,传感器系统更是大幅度增加以提高冲撞检测能力并提高乘车的稳定性,从而有可能构成统一的安全气囊网络。

由此可见,以信息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已经甚至更快的步伐在改变着传统的汽车行业,已经大大提升了汽车的各个方面的性能。

综合以上分析,信息电子技术目前已经在汽车领域大面积推广使用,未来会发展更快,针对汽车维修人员技术含量不高的现实,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以追踪高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为了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汽车维修企业的整体实力,为了实现更好的个人理想,努力实现顾客、企业、人员的三赢局面都依赖于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因此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天津大学.姚春德.何邦全.《车用发动机气门间隙的确定与调整》.《岩土工程》.2004.6.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篇(5)

一、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埋头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如今电子控制技术已经应用在汽车车身的各个部分,如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电子转向助力、定速巡行自动控制、防抱死制动等,动辄拥有数百个电子元件、数以捆计的汽车线路,这就涉及如何选择和应用单片机和车载网络,使汽车的各个零部件能够协调工作,电控系统更加优化。对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各大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这门课程。

二、主要问题

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这门专业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训练。根据目前课程推行现状,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自身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宽进严出”的政策实施和职业教育社会化,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源质量差的情况。学生知识基础差、学习意识淡薄,而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综合了计算机原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控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等重难点的专业知识,即使本着“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想让高职院校学生将本门课程知识掌握起来也并非易事。

2.教材的内容及选择问题

基于学生现状,高职院校选择教材出现一定的难度。纵观目前市场上本门课程的教材,有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有的单片机和车载网络两部分内容分配不合理,大部分热菀MCS-51系列单片机为基础,但大量篇幅的讲解,使得教材缺乏与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相结合的新内容;还有的将单片机和车载网络分成两本书进行讲解,可能会出现一门课程要选两本教材的现象,给教学带来不便。与此同时,课时的限制和教材内容的滞后,使学生难以掌握最新的知识。

3.实训设备与教材的匹配问题

在选择实训设备的时候同样存在问题。目前开发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教学实训设备的厂家较少,高职院校的选择余地小,选择了教材后再来选择实训设备就更加具有局限性,因为能和所选教材完全匹配的实训设备几乎没有,因此存在实训设备与教材不匹配的问题。

4.教学的创新性问题

虽然本门课程最终向着一体化课程的目标前进,但由于课程性质问题,需要先将理论讲透,再进行实训,因此,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训教学为辅。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往往似懂非懂,而受限于自身综合素质及教材内容的教师,也没有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开发,导致学生在实训环节处于模仿状态,很难真正理解知识。

三、教学改革的思路

学生自身问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问题不是理由,教师要正视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去实行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利于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知识,做合格的职业人才。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精讲细讲,结合大量的实训项目进行训练,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上课状况,结合现在汽车行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修正,逐步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如果现有教材不符合要求,一定要敢于改革,编写符合本校本专业的教材。

2.实训设备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实训环节的设计,以便于和现有实训设备结合起来,使实训设备发挥最大效用。同时,各高校应充分支持相关专业,购买或开发最适合专业需求的实训设备。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特点,不断创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理论课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设计有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实训课上,根据实训设备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人数进行合理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足够机会和时间进行实训。教师应在一旁及时辅导,发现有偷懒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发现实训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使学生能扎实地学知识。

总之,一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应与时俱进,不断深入进行。因此,各高校应利用多元化、多层级的教学模式培养现代汽车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新磊.车载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6(2).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篇(6)

引言

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生接触最早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汽车构造的教学得到所有设课学校的重视。该课程为学生提供后续各专业课的学习,参加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习以及从事有关汽车行业各项工作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该课程的学时受到大量压缩。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目前日益增加的汽车新结构讲解清楚、到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上加以研究探讨,和同行讨论,希望得到指点。

一、以典型整车为平台组织教学内容

我院汽车构造实训实验室是学院建设最早,教学方面投入最大,设备最为齐全的实训实习基地。针对目前两周拆装实习的实际状况,我们将拆装实习减少为一周,另外一周分散到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拆装内容紧跟教学进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拆装实习安排在授课之前还是授课之后。如果结构较为抽象较难通过图形使学生理解透彻,则将实习安排在授课之前。将拆装安排在授课之后是为了对教学内容进一步加以巩固。同时,针对目前汽车结构多样化,但基本理论相对一致的状况,我们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即以乘用车、商用车(货车、客车)各一个典型车型为例讲解汽车的构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汽车有个较为直观的认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实验室除拥有各类发动机和底盘的拆装台架外,还拥有多部整车和三类汽车底盘,其中就有大众某车型乘用车一部(见图1、2)。大型客车底盘2台(见图3、4),货车二类底盘一台。这些车上所具有的结构基本涵盖了汽车构造中从发动机到底盘中各项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教材内容框架为基础,结合实际编写相应的讲义。如以乘用车所用电控汽油机为例讲解汽油发动机的构造,以客车底盘的电控柴油机为例讲解柴油发动机的构造。

同时,我们从汽车维修企业收集维修拆装实例,将其整理编排成拆装项目,让学生从一个维修者的角度,去理解汽车的构造和拆装。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典型的工作任务既是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又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工作任务开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回归“工程”。

二、以汽车性能为切入讲解具体结构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单纯的从定义、功能到结构的讲解,虽然内容总体不难理解,但较为枯燥,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结合该结构在汽车运行中的性能讲解,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里并不是要大篇幅的讲解汽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而是简略点出,起到引子的作用。如在讲解发动机总体构造时会讲到外特性曲线的内容,可以结合汽车理论的动力性指标最高车速、爬坡能力和加速时间等简要加以说明。同时,告诉学生通过外特性曲线可以解读出该发动机的加速性能、爬坡能力等,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的查询,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起到一定的预习作用。再如讲解底盘制动系时,以制动系的性能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等为切入点展开内容。同时,结合以上性能对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的性能加以比较,这样学生对结构的理解才会深刻,因为毕竟结构、构造都是为性能服务的。通过理论与结构相结合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更能从根源上对构造加以认识。

教学中,针对汽车各项性能的不断提高,简介在汽车上不断涌现的新结构,学生往往对此非常有兴趣。借此从人们对车辆更高性能的追求出发,点出构造的不断改进,即性能要求带动结构的更新。同时,鼓励学生课下查阅相关内容,通过对新结构的认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三、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精简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汽车构造内容不断更新增多,而学时压缩的现实,另外车辆工程几门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基本相互独立,虽然考虑了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前后的衔接,但较少研究教学内容上的整体性,浪费了有限的资源,也影响教学的效果。我们以课程体系为基础,通过以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和汽车电子控制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整合教学资源。采取课程群各科教师集体备课,统编教学大纲,安排教学顺序,整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体系的进程和实际需要,增减调整教学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遗漏。首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课程群为基础编写教学大纲,再将大纲内容分解到各门课程中,每位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做出取舍。比如汽油发动机的电控部分,在汽车构造的教材中对电控系统的内容讲解比较详细,对各传感器的结构、功能都做了描述,但此部分内容在汽车电子控制中也有详细讲解。通过整合我们将电子控制相对专业部分的内容安排在汽车电控中讲解,汽车构造只从总体的组成和功能上进行讲解。如果个别部分必须要在构造课中讲解清楚,那么在电控课程中就可不讲或简略回顾。

另外,我院为学生开设汽车新技术的提高课,有些新技术、新结构在本课程中提及点出,但不讲解具体结构,而放在提高课中学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四、以教学软件为辅助巩固教学效果

利用虚拟实训平台,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为让学生人人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学院专门购置汽车构造教学软件,并有微机室等相应配套设施,学生可以在拆装和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在电脑上模拟拆装的过程,纠正错误操作,掌握更准确的操作步骤。

虚拟实训平台主要利用上海景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发动机(见图5)、底盘拆装调整实训软件,模拟拆装过程,规范学生的操作和拆装工艺,让学生熟悉拆装过程。本平台以技能训练为主,通过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获得“工作过程知识”的同时,强化技能训练。

虚拟实训是基于实践高于实践的“面向实际”教学理念;是专业理论、实验、实训教与学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实训既解决了“会做”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养成---用设备、使工器具、读数据、练工艺、熟规范,又可解决“为什么”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判断、验证、设计。

比如,发动机拆装模块(见图6)涵盖气缸盖、凸轮轴、活塞的拆装实训项目,每个项目按照标准的拆装流程包括零部件拆卸、清洗、测量、检修、安装、工具选择、工具调整等。实训项目中还包括测量环节(见图7),不仅能规范学生拆装的操作步骤,而且能使学生掌握零部件测量的基本方法(见图8)。

结语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篇(7)

1.前言

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汽车发动机,它相当于汽车的心脏部分,随着电控系统与发动机技术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汽车制造厂商对发动机新技术投入全部研发精力,促进了电控系统飞速的发展。2001年我国就要求所有汽车生产必须全部进行电喷系统的安装,所以,电喷系统的维修技能提升是所有维修人员的技能必备。在我国,所有的汽车维修人员都是从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培训出来的,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应当紧跟社会要求与企业要求,开设满足需求的所有课程。其中,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最为核心的课程就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它不仅是一门在汽车传感器、发动机构造以及电工电子基础上建立的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讲述工作原理和电控系统组成的课程,为此,就需要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排除能力、仪器检测能力、分析能力、电控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导致技能人员的好与坏,如果课程设计的内容脱离实践、方法轻实践重理论,会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所以,课程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目标实现。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始终在培养学生附近围绕,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来进行,文章通过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训进行分析。

2.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主要有构成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培养关键能力。目前所有的课程开发都是通过实现工程来进行的过程向导,比如,工作过程所对应的整合、归纳以及抽象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所对应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习情境、汽车应用类对应职业工作顺序。通过对一些汽车营销企业、汽车故障诊断岗位、汽车维修岗位、汽车专项技术服务岗位、汽车维修岗位以及汽车维护岗位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六种属于汽车机电维修领域的岗位,主要有整车性能检测的诊断、电气系统在汽车车身的检修、诊断与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发动机、汽车维护以及诊断与检修汽车电器系统。我国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学习课程是根据职业资格在汽车修理中的技能要求,进行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学习情境和行动现实化、具体化的课程体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排除的培养、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诊断的培养、检测设备熟练使用的培养、维修工具熟练使用的培养、技术资料相关英文和中文查找的培养、数据分析技能能力的培养、方法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关键能力是通过高技能人才、课程教学、汽车维修来进行设计的,并且,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教学、学习情境的工作过程化设计都是一种对专业能力进行强化的培养手段,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对具体问题能力、方法能力进行强调解决的培养手段,具体任务工作分工完成、具体任务工作小组讨论合作是一种对学生团结问题、协作问题、社会能力进行解决的培养手段。

3.课程设计过程

3.1 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基本教育特点为,从学生体系转化为工作体系,而学习过程就成为一种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一体化,并根据工作任务来进行具体工作、工作要求、工作对象以及工作内容,所以,现行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课程普遍呈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汽修厂要求的工程过程可以知道,要想教学内容实现有形化和具体化就必须采取教学所对应的情境,并以理实一体化来进行实训室教学,以此表现出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设计课程的重点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性的培养,学校利用教学情境的不同来不断让学生进行训练以及学习,以便让学生获得需要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在团队的协作合作中,训练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需要注重在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进行模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业里面实习顶岗,同时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去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来为学生进行讲课,以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来把学校学习过程导入企业最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去,并使两中过程相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课程。

3.2 课程设计原理

通过多年的岗位需求、培养目标、人才培训、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及企业的用工要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目前从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来进行从业人人员素质要求培训、能力要求培训、知识要求培训,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就业应变能力。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有五个,分别是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

4.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4.1 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企业专家、教师共同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的总结职业技能、归类职业技能、分析职业技能,最后剩下五个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都是从企业工作任务中产生出来的维修故障和实际需求,并且都具有相对完整的过程,能够比较好的把技能、知识点融合掌握,并且从简单到困难来进行循序渐进的设置任务。当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单元的教学时,老师则需要对学习单元进行任务工单、教学设计、学生手册、教学课件、演示录像和教学录像的拆分,并且,由教师把整个学习单元按照六步法来进行组织过程的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必须包括组织教学过程、任务名称、学时、任务目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以及客户任务描述等。

4.2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引入竞赛模式,不仅可以展示学校老师的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学校宣传的办学成果,还可以展示学校中学生的风采。根据各种技能大赛的数据可以知道,竞赛模式既需要参赛选手具备应对自如、心理素质好、配合明确、分工明确、逻辑思维清晰,也需要参赛选手具备仪器正确使用、记录完整、设备检测、分析准确、故障点确认。要想课堂教学的内容运用到技能竞赛中去,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一般在竞赛中的故障点通常是由企业技术维修总监进行的,并且对分工协作、逻辑分析、规范操作以及安全生产都要求比较高,这一点也是现实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多缺少的一点。

4.3 理实一体化实训

理实一体化为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为学生打造了作为真实的职业环境,通过现实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注意现在的身份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老师教导、指导学生,而现在则是由老师指引,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引入技术规范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工作责任书以及技术手册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采取的的生产性实训,是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在企业汽车维修团队进行教学模式的展开,让学生了解到汽车维修包括,预约—接待—车辆诊断—制作工单—车间派工—车辆检修—质检验收—清洗交车—服务跟踪。此外,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建立汽车美容设备,让学生为车辆进行美容,保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

5.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进行设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的五个原则进行设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从典型工作任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以及理实一体化实训三个方面进行的。

参考文献

[1]龚文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87-89.

[2]严景明,陈国庆,张新强,罗黎.汽车发动机组电控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电子世界,2012(15):170-173.

[3]孟国强,刘越琪,洪志杰,李军,王庆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92-96.

[4]苏广义.《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6):59-62.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篇(8)

随着我国汽车社会保有量的巨增,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都需要新增大量的维修工人,作为职业学校,如何才能更多更好地培养汽车高级维修工呢?笔者认为,培养汽修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汽修实训课教学模式的改进。

校内实训:突出设备先进性,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校内实训阶段是汽修实训课教学的基础阶段,实训项目主要是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等进行拆装、调试和检修,从而掌握其拆装工艺、调整和检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检测能力。

具体来讲,发动机实训设备应包括供拆装与检测用的发动机总成、电控汽油发动机实验台、柴油发动机实验台、解码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喷油泵试验台、喷油器检测清洗机、尾气分析仪和汽缸漏气检测仪等设备,从而用来实现对发动机拆装、检修、调整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等技能项目的训练;底盘实训设备应包括供传动系、行使系、转向系、制动系等系统拆装用的部件和检修用的车辆,以及自动变速器试验台、ABS制动实验台、动平衡机、四轮定位仪、制动检验台、侧滑检验台等教学设备,能够完成底盘各系统的拆装、调整、检修和故障诊断与排除等项目的训练,重点实现自动变速器、ABS系统、悬架电控系统的检修实训;汽车电气实训设备应包括汽车用的各种电气设备、车身电控系统等实物教具,以及汽车电气实验台、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万用表、自动空调实验台等设备,能完成电器部件、总成的拆装、检测以及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的训练。

校内实训项目的训练不仅要有实训设备,还应抓好三个实训环节。一是教师的示范操作,在实训中学生对刚接触的新课题会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讲解操作步骤、实训要领的同时,必须做好示范操作。示范操作是实训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学生顺利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榜样。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要着重示范,难以掌握的部分要反复示范,同时提示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必要时再讲些相关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实训中的巡回指导,教师在学生实训操作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指导,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根据学生中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与集中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三是实训中的技能考核,严格的技能考核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经过对学生严格的考核,会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升华,教师也能通过考核总结出实训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训质量提供依据。

校外实践:紧密结合维修实践

校外实践阶段是汽修实训课教学的提高阶段,校外实践是学生在校内实训结束后,到校外汽修厂进行的顶岗实训。校外实践主要是对汽车进行故障分析、判断和修理,缩短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掌握对汽车故障点的判定方法和维修技巧,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性。另外,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还能及时掌握汽修行业的一些新技术,缩短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需求的差距。为此,学校可以与一些知名汽修厂广泛联系,开展联合办学,使得学校与汽修厂在沟通与交流中共同进步。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53-03

专业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行业现状与发展 汽车电子化、智能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汽车电子在车辆中所占的价值比重也越来越接近25%-30%这个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比例,豪华轿车甚至超过了50%。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汽车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已被国家教育部定为第一批急需和紧缺人才。我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 840万辆,市场规模超3万亿元,其汽车电子产品价值含量按25%~30%折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已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

专业人才需求 汽车电子产品主要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ABS、安全气囊、仪表、车载娱乐系统和汽车空调等,而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普遍认同现在市场上缺乏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掌握汽车电子技术,能够对汽车电控系统进行检测维修的人才更是不可多得。而目前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维修是企业的重点,企业急需这方面的人员。汽车维修企业对高级维修人员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现为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

(二)就业面向分析

就业领域 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与技术服务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汽车机电维修工、快修工、设备检修管理、整车电器装配调试工等;相近工作岗位:配件销售及管理、汽车电子企业售后技术支持、汽车维修接待、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汽车用户消费汽车电子改装等。

可升迁的职业岗位 技术主管、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汽车电子产品测试工程师、维修企业技术培训等。

(三)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3)掌握汽车构造原理和具备对汽车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4)具有汽车结构拆装调整及电器拆装能力;(5)具有汽车电子电路图的识读分析能力;(6)具有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能力;(7)具有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工具、检测仪器设备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的能力;(9)具有汽车驾驶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2)具有制定工作计划能力;(3)具有科技写作与表达能力(能够撰写技术报告、检测维修报告);(4)具有创新能力,独立学习能力;(5)具有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6)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社会能力 (1)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主动沟通能力;(3)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5)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6)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乐观、向上、宽容的态度,具备承受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汽车学科与电子技术学科的“交叉”专业,涉及汽车、电工、电子、电力等领域,知识范围广,学习难度大,如何改革和优化专业结构以及专业建设模式,有利于实现培养汽车电子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但面临行业标准不健全、关键技术保密、就业岗位不成熟等问题,如何突破技术壁垒,解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实训条件建设等问题成为新兴专业建设的关键。

根据突出职业能力为核心,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专业技术应用及教育教学的特点,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实施“两方向,五结合、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方向”是指汽车机电维修和新能源汽车维修两大方向,“五结合”是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实训与就业岗位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实习与过程仿真模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线培养”是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构建专业、系办企业、校企合作企业于一体的“系企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突出一个核心,依靠两种力量”,即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依托行业,融合企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及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三大建设;系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开发专业领域内应用研究课题。

课程体系建设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精简、够用、必需、适用。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 教学内容和汽车电子技术职业岗位能力互相整合,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中,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安排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

设置程序 围绕企业订单要求,逆序设置,即专门技能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支持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根据各层次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编排理论部分的内容。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

设置原则 多门课程之间按照特定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照应,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更加理性地实践,产生创新性实践成果。

设置依据 高职课程必须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

运行 校内、校外课堂联动;实践环节遵循项目的方法,模块运作,逐层递进。学生顶岗实习到汽车修理企业了解从事电器与电控方面的维修技能,熟知电器与电控方面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以获取汽车维修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实践方面的经验;为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设计过程

课程体系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本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实践专家与课程专家对工作岗位分析得到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并描述了对应的学习领域;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性质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设计对应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

将新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含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含专业方向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进行划分,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对应于培养目标中的专业核心能力部分。

(四)课程体系结构

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文化基础课平台化专业课程领域化教学训练情境化岗位实训任务化,专业技能进阶培养,即“四化”的进阶组合型课程体系。

构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将学习领域划分为初级模块(包括汽车零部件识图、现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维护、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公共学习领域)、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路和电气系统检修、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汽车专业英语、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汽车空调维修技术)、高级模块(车载网络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与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电脑维修技术、汽车发动机综合实训、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汽车电路与电气综合实训)和拓展模块(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汽车电子产品工艺、电子产品电路设计与仿真)。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完成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实训实习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网站打造为集专业示范平台、专业交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社会服务培训平台、在线实训与测试平台于一体的立体化、共享型、教学做考互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空间。重点加强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件、网络仿真实训、实践录像片、网络在线自测题库等建设,同时还将完善相关的教学文件和课程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设备是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必备硬件,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更新换代加快。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学生应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所以学校要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在传统汽车电工电子、汽车电器、汽车电控、车载网络、单片机等实验室的基础上,以学院为主、企业参与,建设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拆装、检测、维修、调试为核心任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以企业为主,建设汽车电子技术产品设计、制作、检测、调试为一体的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顶岗实习是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及环境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形式,共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期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需要对毕业实践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并精心组织实施。建立顶岗实习生的专业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监控与管理措施,实行学院、合作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双重监控与管理。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借助校内实训实习中心,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制定轮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第二,经常开展校内及有同类专业的兄弟院校之间的教学观摩活动,全面推广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第三,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

第四,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活动,在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互访互助,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提高教师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五,依托国外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培养理论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德国等汽车技术先进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进修培训,提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带回来,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六,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任兼职教师。分年度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领先、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专兼教师队伍。

结语

“节能、环保、安全”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三大主题,车载电子产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汽车电子技术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在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技术服务与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鹏.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1(6):121-123.

[2]杨俊林.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2(7):11-13.

[3]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4):30-32.

[4]蒋水秀.高职高专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165-166.

[5]袁霞.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24-126.

[6]苏庆列.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6):159-160.

汽车电控实训总结篇(10)

一、学校校企合作概况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双方合作的教学模式。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企业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让学校和企业就师资、设备及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既节约了教育成本,又达到“双赢”目的。

笔者学校校企合作的汽车品牌有:华晨宝马、一汽奥迪、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和北京现代等。以上汽车品牌厂家均在学校设立培训基地。具体做法是:由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去汽车厂家接受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成为某品牌汽车培训师。该培训师回校后,主要面对汽车4S店员工以及即将毕业准备上岗的定向班学生,开展有关技术、服务方面的培训。

学校汽车产业系专业分为:现代汽车维修、汽车电气与空调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应用与管理、汽车运动与改装等。培养层次为高级工和预备技师。学生经过4~5年的学习后,初步了解现代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锻炼了排除故障的能力,掌握了基本的汽车保养与维修技能。汽车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毕业生不了解企业文化、岗位要求,与同事相处存在困难,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等。

为了进一步促进汽车专业学生对汽车企业文化、岗位要求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提早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笔者学校将校企合作培训课程穿插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使汽车专业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汽车产业系(预备)技师班从第二学年、高级工班从第三学年开始学习。学生经过两年在校学习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其职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应用方法

1.前期准备

首先,汽车产业系筛选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借助汽车企业员工培训的教学标准和考核方案,制定符合高年级在校生的教学标准和考核方案。

其次,安排上课时间。由于每学年第二学期有定向班毕业生的培训,外加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造成师资、设备以及场地比较紧张。故此在校生的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大部分安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

第三,对学校各个培训基地的设备、工具、资料和场地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培训更多的学生。

2.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

学校2012级汽车维修(预备)技师01班在校期间已学完汽车文化、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和汽车车身电气等专业课程,初步掌握了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预备)技师所要求的汽车维修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东风标致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第一阶段:整体认知汽车企业,了解厂家生产的车型。

在此阶段,学生认真学习《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简介》PPT课件,观看有关介绍的视频。重新认识东风汽车公司和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两大股东,了解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与四地四厂布局。重点理解东风标致“同心同行,标新致远”品牌口号、“严谨、激情、致雅”品牌优势与“蓝色关爱”服务口号的含义,熟悉东风标致一系列车型的车内电气设备功能、操作方法,准确区分不同车型配置不同的动力总成和底盘结构。本阶段实行理论、实操一体化教学,学生通过现场实操之后加深对企业、车型的认知。

第二阶段:熟悉各车型总成结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专用仪器和网络资料。

东风标致的车型分为301、307、308、408、508和3008等,发动机型号有TU3AF、TU5JP4、EC5、EW10A和EW12A等,手动变速器型号有BE4、MA5,自动变速器型号有AL4、AT8。不同车型配置不同型号的发动机、手动或自动变速器。此阶段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包括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变速器及其他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学生能顺利使用东风标致汽车专用的DiagBox诊断仪,来读取故障码与数据流;能熟练地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提供的网站上查阅维修资料,能独立、正确地拆装不同型号的总成。

第三阶段:培养学生对标致汽车的故障检测技能,撰写技术总结。

在前期学生整体认识标致汽车的基础上,老师讲解各总成的电控系统、车身电气的电路图、原理图,设置一些电控系统、车身电气的故障点,让学生诊断、排除故障。学生要学会独立分析标致汽车的电路图,写出故障诊断的技术总结。其技术总结要充分体现出学生检测故障的思路,方为合格。此阶段安排的课程有:标致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专项训练、标致汽车底盘电控系统专项训练及标致汽车车身电气专项训练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专项训练课程,逐步提高自己对标致汽车的故障检测的实践能力。

三、应用效果

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社会培训人才。其培训课程应用目标是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采用校企合作培训课程与传统汽车专业课程交叉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夯实学生的基础,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汽车专业知识,增强多种品牌汽车的维修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客户服务与运营管理岗位工作。2012级汽车维修(预备)技师01班四位学生在2016年初成功应聘东风标致汽车维修、前台接待及汽车销售等职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得心应手,尽职尽责,受到领导、同事的好评。通过校企合作培训课程的应用,使学校的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015年12月,学校成功通过了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验收,汽车专业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校企合作模式在汽车专业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思考

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应用到日常的教学进程中,深受学生喜爱,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培训的人数多,有利于学生就业

根据学校以往校企合作的做法,接受培训对象仅限于企业员工和即将上岗的“定向班”毕业生,每年受训人数少,教学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自从学校的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后,受训人数增多,学生素质大幅度提高,企业挑选人才面广,多种岗位需求可满足。

2.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处理好校企合作关系

笔者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尽量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但企业本身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些关键知识点只能面对企业员工,不能对在校学生进行培训。企业侧重于员工培训,不希望受到在校生培训的影响。所以学校要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发排好培训时间和实践场地,以免发生冲突,并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3.课程安排要注重渐进与交替式,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校企合作培训课程安排采用渐进与交替式。在授课内容上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校企合作课程与传统专业课程交替,各品牌汽车培训课程之间相互交替,使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时刻处于实践活动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蔡福洲.探索“工学交替”培养模具专业(预备)技师学生实践能力之路[J].广州技工教育与培训,2013(5).

上一篇: 商务安全论文 下一篇: 输电设备防汛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