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事迹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04 11:34:42

读书事迹材料

读书事迹材料篇(1)

班主任:邵xx

为了培养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促进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鼓励他们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班开展了以下读书活动:

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书架开始

1

定期进“书材”,保证“吃饱”

班级的书架为四排长条形的格子,容量比较大,无疑是孩子们课外读书的宝库。我每学期都定期让家委会为孩子们购买几十本适宜本年级段的“套餐书”,满足孩子们对新鲜“书材”的渴求。每次购买的“套餐书”涉及文学类、文史类、科普类、思维类,力求为孩子们带来更多读书的体验。书单有些是由名师推荐的,有些则是根据家长和孩子们的大力推荐筛选而出。如本学期购买的“数学西游记”、“科学探索者”、“小学生名家读本”系列收到了孩子们热烈的追捧,许多孩子都在“我的上书房”(借阅登记单)上排起了借阅长队,好一饱眼福。

2

编排图书“身份证”,培养良好借阅习惯

孩子们热爱看书是好事,可是不久我就发现了一个甜蜜的烦恼。许多孩子借来书看完后就随意把书放在书架的某个角落,没过多久这刚整理好的书架又变得一片狼藉。我后来发现,孩子们并不是有意把书随便放置,在每天“借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实在是不知道这本书的“窝”在哪里。怎么才能使借书还书制度规范起来呢?图书馆的借阅制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图书馆的借阅系统,借助分类和排序的思路,与孩子们讨论决定,将我们班目前所有的书分为四大类:A(文学类)、B(科普类)、C(历史地理类)D其他类,每类图书都拥有一排属于自己的格子作为“领地”。每本图书都有一张特殊的“身份证”,如“A1”、“A2”依次下排,若有新书进门,则继续下排。每次孩子看完书,都可以按照“身份证”号码讲书放回原来的位置,做到有序借阅,有序归还。我还设置了“图书公安局”,配置“警员”两名,专门负责定期寻找“失踪”的图书,并将其物归原主。在这样有趣的制度下,孩子们对书架的使用明显变得有序多了,警员处理失踪书本的案件也越来越少。一方面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懂得了图书馆搜索书籍的方式,另一方面也规范了他们借书的习惯。

3

柜子变身特殊书架,让书的供应成为源头活水

孩子们的看书速度很快,仅仅靠班级的书架供应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每个孩子家里都有一个书的小金库,怎么实现资源的共享呢?于是,我给我们班后面的“VIP”个人专属柜赋予了一个新的任务,让它们华丽变身成38个班级读书金库。

许多书放在家里,孩子们读过一次就束之高阁,未免可惜。于是,我让每个孩子都定期带来自己在本阶段读过的好书放在个人专柜里,并把书本的信息做成“阅读推荐单”贴在柜子外面,让同学们了解到近期又有哪些好书上架了,可以相互借阅。有创意的图文编排很快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其中,一个叫陈一诺的孩子已经更新了7版“阅读推荐单”,许多孩子都成为她家书柜的忠实小粉丝,只有已有新的“阅读推荐单”出来,她的借阅表上就会排起长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书进入大家的视野,推荐书的孩子收获了其他孩子对他的尊重和崇拜,也收获了对书内容的回顾和整理,借书的孩子更是拥有了一个免费的书吧,在书与书的交换阅读中,形成一种共读的氛围,在课间也能听到孩子们对书中内容产生不同意见后的激烈讨论,较好地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长久的阅读兴趣,从读书活动开始

1

“阅读报”恒久远,“交流会”永流传

“阅读报”和“交流会”是针对每学期班级指定的四本“必读书目”而开展的共读活动。看完每本书目后,孩子们自行绘制“阅读报”,内容可涉及书本内容简介,好词好句摘录以及对书本内容、人物的评论,形成四个各具特色的“阅读专刊”系列,每个系列都将展示孩子们优秀的读写绘作品,并在班级进行展出。如本学期已制成的《夏洛的网》系列、《小王子》系列、《鲁宾逊漂流记》系列、《草原上的小木屋》系列,都较好地呈现了孩子们的阅读成果。

“交流会”一般放在班主任课程上进行,孩子们分为8个小组,每组4-5人,利用周末时间到同学家里制作交流会PPT,学做小主持人与班级同学分享自己小组的阅读感受。孩子们在PPT上融入了书本简介、问题抢答、人物情节表演等各具特色的环节,在活跃的氛围中再一次回顾了书上的内容,甚至是很小的细节,同时也在表演、辩论中形成了自己对书本内容的思辨性认识。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PPT制作水平越来越高,主持人当得越来越溜,对读书的感悟也越来越深刻。

2

“阅读存折”大PK,今天你赚“书”了吗

读书事迹材料篇(2)

他认为读书怡情而且益智。非宁静无以致远,当他心情不好时,他最爱做的事就是捧着一本书静静品读,忘却人世间一切纷杂琐碎之事;心情好时他更会遨游书海,尽享人生,感悟哲理,汲取智慧。读了文章以后他还会挥毫泼墨,抒写心情,读书带给他快乐,赋予他生命的意义,启发他思考人生,鼓舞他执着目标,为他注入了面对困难的勇气......书是他的良师益友,默默地见证了他的成长。

读书事迹材料篇(3)

同志在今年的中华魂“颂歌献给党”读书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读书,要求学生认清形势,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信息竞相涌流,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形势下,我们学生的学习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而紧迫,一定要珍惜大好时光,发愤读书。在读书中,要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学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通过学习,促进自己成长成才,将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他订书4000册,满足了学生的读书需要。

二、努力创新读书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载体

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到学以增智,学以长才,同志努力创新读书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载体。一是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品德。二是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歌颂祖国的美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三是组织学生进行红歌大赛,歌颂共产党,唱响社会主义好,坚定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四是组织学生举行演讲比赛,抒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立志勤奋读书,长大报效祖国。五是在全校发起征文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参加征文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三、认真组织参加县级比赛,努力为校争光

读书事迹材料篇(4)

XXX同志是XX市湖里区殿前街道兴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她积极响应国家民政部、中央文明办的号召,广泛组织社区居民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XX会精神,大力开展以“建文明社区、做合格居民”为主题的社区居民读书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社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社区先后被省、市、区授予“文明社区”荣誉称号,有63人次在省、市、区组织的读书知识竞赛和读书演讲中获奖。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大力加强社区读书活动的组织领导。社区在全市最早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社区、做学习型居民”的活动。为加强社区居民读书活动组织领导,又成立了社区居民读书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她担任组长,并聘请了15名中、小学领导和退休老教师担任“社区读书活动”顾问,定期研究和协调社区居民读书活动工作,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她与顾问们认真研究制定了“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区、做文明居民”的意见,对读书活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保障措施等都提出了具体意见。社区居民读书活动启动时的前半年时间,她带领社区干部每周利用三个晚上和双休日时间深入社区居民家庭,向社区居民宣传“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活动在居民中入心入脑。

三、大力构建社区读书活动的平台。构建读书指向平台,她与领导小组成员一道共同研究,以社区法律、社区科教、社区卫生、社区体育、社区健康等知识为重点,每月向社区居民推荐一次“百本好书”;构建读书报告平台,她与驻社区的5家大公司取得联系,共同出资,每季度在社区文化广场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居民读书心得体会报告会,除组织安排的10位同志必须上台演说外,每次都有数十名读书爱好者主动上台谈学习体会;构建读书交流平台,她创办了全省第一份《社区报》,每期都有社区读书活动专版,选登优秀文章,成为社区读书爱好者抒发感想的舞台;构建读书互动平台,她在社区设立了“小巷讲坛”、“居民谈心亭”、和“读者互动室”、“自助餐广场文化”等场所,为读书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五、大力推进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抓好社区读书活动的同时,她对社区的人才资源进行摸底,根据社区的人才状况,先后成立了时装表演队、腰鼓队、舞蹈队、合唱团、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和书法绘画班等群众文艺团体20多支,成为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的主力军,这些队伍经常与社区企事业单位联欢和进行各种比赛,深受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她亲自策划,社区定期组织居民“消夏纳凉晚会”、“家庭风采展示”、“趣味运动会”活动,尤其是去年以来,社区每月在“大唐广场”举行一场大家乐活动,由群众自编自演、自唱自乐,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呈现了一个全民健身活动的高潮,出现“四多”景象,晨练、晚练网点多,群众比赛内容多,健身活动形式多,参加活动人数多,健身活动走向了系列化、多样化。

读书事迹材料篇(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部分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享有“中国茶都”之誉,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地方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如历史人物李光地、詹敦仁,爱国华侨施金城、陈沼涛、林梧桐,名人王永庆、李光大、李陆大,等等。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安溪的历史人物、本土伟人和民族英雄的事迹等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探寻本土文化之路,有效地帮助幼儿开启早期阅读之门。

一、注重前期准备――打好阅读基础

《指南》中指出:“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在让幼儿阅读前,通过各种形式将内容提前展示出来,用前期经验,来打好阅读基础。比如,在阅读《魏荫的故事》前,我们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到“魏荫茶史馆”参观,并请工作人员为大家进行讲解、介绍,这样幼儿提前对魏荫的故事有所了解,通过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在我们开展早期阅读《魏荫的故事》时,幼儿才能更好发理解故事。当然,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相对复杂的阅读内容,我们还可以通过运用录音设备,将故事录音后,在不提供阅读材料的情况下,多次播放,使幼儿对整个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再将材料提供给幼儿,结合故事画面,熟悉故事。

二、激发阅读兴趣――精心选择教材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3~6岁幼儿虽然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仍然对成人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依赖成人的帮助与指导。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应该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现状和爱好,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并逐渐过渡到幼儿独立自主地完成简单的阅读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在选择阅读教材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材料必须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在内容的选择上,小班幼儿要以情感、认知教育为主;大班读物的科幻、想象成分就相应多些。小班幼儿喜欢故事情节单一,有一定重复内容的书籍;大班的故事情节要较为复杂,能使幼儿产生种种思考,作出推测,提出质疑等。小班的文字要句型短小,语意清楚,避免一句话中出现多个意思;大班的句型就可以适当加长,在一个句子中可以出现转折、递进等不同的语法表现形式,丰富幼儿对书面语言的阅读经验,培养其对语法的敏感性。

2.阅读材料必须是富有童趣的。阅读是幼儿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引起愉快情绪的重要手段。只有符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符合他们的认知想象特点的作品,才能让幼儿产生共鸣,让他们喜欢去阅读,在阅读中体会故事的精彩,产生自己的想法。例如,《铭选的故事》里面的大桥、医院、中学等,就是用幼儿生活里面的素材,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

三、讲究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早期阅读集体教学中,有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完整式阅读法,完整地展现作品内容

精彩的阅读材料,图画艺术性强,非常富有情感,故事的主题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共鸣。完整地阅读,能带给幼儿情感上的冲击、语言上的提升。

2.分解式阅读法,有机运用故事情节

分解式阅读法是将阅读内容分成几个段落,逐步进行教学的方法。阅读材料通常以较多连续的画面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对而言,故事的容量比较大,而且不少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每个转折的关键情节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例如,自制图书《安溪先生――李光地》,这样的读本就很适合进行分解式的阅读。在开展早期阅读《安溪先生――李光地》的教学时,我们抓住故事的转折点,将内容分几个段落进行,然后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行为习惯猜测故事的可能,再进入下一阶段的阅读,活动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3.综合式阅读法,帮助掌握故事内容

综合式阅读法是指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时,将各种阅读方法进行有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幼儿的阅读材料有的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例如,自制图画书《沼涛先生的故事》,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这才营造出阅读材料完美的感觉。

因此,我们在针对不同阅读材料展开教学时,应在深入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可以将各种阅读方法进行有机地组合,帮助幼儿读懂故事内容,读透故事主题,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书事迹材料篇(6)

一、何谓书籍装帧

何谓书籍装帧?有人说:是对书籍的结构与形态的设计。也有人说:书籍装帧是书的造型艺术,是出版过程中关于书籍各部分的结构、材料应用、印刷工艺等全部设计活动的总和。总之,书籍装帧艺术不仅是为书籍设计一张封面而是以书籍的整体形态为载体多层次、立体的、动态的系统工程。

二、书籍装帧的近现展

“书籍装帧”一词的历史不长,1909年《孽海花》等一些早期线装书的封面样式出现的时候,人们还称这种封面为“美术封面”。直到1928年丰子恺从日本引进“装帧”一词时,才被人们慢慢的接受。“书籍装帧”像所有的词汇一样,在几十年的使用中为公众所接受。索绪尔认为,能指(语言符号)与所指(概念意义)的连接方式是任意的,即非自然的联系。所以,尽管“装”有“装订”或“装裱”的意思。“帧”为量词,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符号。然而,任何一个词汇的意义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微妙的变化,“书籍装帧”也是如此。

20世纪30年代开始,鲁迅、陶元庆、丰子恺等先后涉及书籍设计领域,并开始革新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形式。20世纪60年代《书籍装帧艺术简史》问世,标志着“书籍装帧”作为一个学术名词运用到了我国书籍的美术设计史的研究中。但这时人们对“书籍装帧”的理解仅限于封面设计。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明确的提出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概念。如今“书籍装帧”已被升华为书籍从内到外、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书籍形态)到精神(文化内涵)的一系列艺术创造。

三、书籍装帧的“迹象”

钟孺乾认为,绘画的基本元素是迹象,迹+象+x=画,然而迹象论并不局限于绘画艺术,它一门面向未来学科,如同物理界中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终结者――弦论,迹象论亦可以解释整个视觉艺术。那么,作为视觉艺术的书籍装帧亦有其迹象论的内涵与解读。

根据迹象论,绘画的迹象,即画的各个视觉因素的状态和质量。当分别谈迹与象时,“迹”即是画中“象”的质地;“象”即是画面的间架结构和画中表现对象的形状和态势。然而,迹象与视觉共存。凡是让人看到的,都是有迹有象的。这样一来,书籍装帧艺术也有其迹象。何为书籍之迹象?吕敬人认为书籍有其形态――形,则为造型;态,即是神态。杉浦康平认为书籍有“五感”――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如此一来,书籍装帧艺术的迹象大概是书籍从内容到形式,从外表形象到内心灵魂的塑造,是全面的书籍装帧设计。如要分开讨论,书籍的“迹”包含了书籍的纸张材料、印刷工艺、板式编排、字体、插图、色彩,肌理,质感等。“象”则包含了书籍的形状、开本、装订工艺等。

四、当代书籍装帧迹象的新变化

20世纪对于人类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代,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全球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使世界进入了传媒、信息的大爆炸时代。人类越来越以近乎持一种挑剔的态度去接受经济高度发达的物质性精神的享受。书籍装帧艺术的迹与象也呈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出现了迹的多元化和象的常量化。

1.工艺和材料的发展

书籍形态的形成也起源于作迹造象,书籍装帧的发展史也就是装帧材料与工艺的发展史。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100年,人们把文字符号记录在洞穴石壁、甲骨乃至青铜、竹简、帛上,逐渐形成了中国最原始的书籍形态。从西汉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的发明以来,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我国书籍依次经历了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装订工艺等“象”的变化。而今,现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纸张材料和印刷工艺的大爆炸。纸张材料,如铜版纸、哑粉纸、新闻纸、双胶纸等,层出不穷;印刷工艺,如丝网、胶印、上光、压光、烫金、烫银、“UV”等,层见叠出,造成了“迹”不断多元化。而“象”则在新装订工艺的进步和生产的国际合作分工下呈现出标准化的趋势,如常规书装有平装、精装、线装等形式,加工方法则有骑马钉、平订、有线订、和无线胶装四种类别。

2.书籍艺术审美价值的变化

书籍作为储存信息,文字、图片甚至影像等的容器,在向读者传递信息的同时,也通过视、触、嗅、听、味等为读者营造温馨与美丽,歌颂人类文化的灿烂与辉煌。70年代初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人们开始了对惯常审美方式的反叛,追求艺术语言的新颖化、标榜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主张改变和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和设计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设计艺术也逐步向着锐意求新的国际设计水准挺进,在传承与创新,民族化与国际化,标准化与多样化的探索中赋予书籍新的审美价值和生命力。这就更要求“迹”的不断多元化以适应人们对改变、差异、创新的要求;要求“象”的不断常量化以更好的适应书籍装帧设计的国际化、全球化。

3.商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如今,书籍的装帧设计被一些聪明的出版家看成是书籍增值、促进销售的催化剂。书籍这个特殊的商品,卖出的早已不仅仅是内容,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了一大趋势。要使受众充分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作为信息载体的书籍的文化内涵,要求“迹”的不断多元化,来以精美的材料、质感感染读者。要求“象”的不断常量化以适应现代工业流水化、标准化、的批量生产。然而,标准化,规模化的批量生产,并不意味着书籍装帧“象”的单一化、模式化而是在不断推陈出新、异化、个性的前提下拟定与建立国际化的生产标准,以节省劳动成本和生产时间。如从属于“象”因素的书籍开本设计中,789mm*1092mm规格的纸所切开的不同开本的书籍成品净尺寸国际标准如下:12开本245mm*250mm、16开本186mm*260mm、18开本175mm*254mm。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经济效益,促成了书籍装帧“迹”的多元化与“象”的常量化。

3.功能的实用性

书籍的诞生是出于传播文化的需要。书籍装帧的重要任务就是设计书籍的形态,以承载书籍的内容,它是为使用而产生的。书籍装帧的发展次序正是一个越来越适应需要、利于使用的过程。他需要“象”的不断常量化。因而,象的常量化下的迹的多元化是书籍装帧的艺术审美需要、经济价值最大化、功能的实用性三者的平衡发展的完美结合。

五.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分析了书籍的迹与象的研究范畴,并归纳总结和展望了现代书籍装帧迹与象在发展中呈现出的新变化以及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书籍装帧提出的新要求。钟孺乾先生说:“有什么样的材料就有什么样的迹象,进而就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同样,现代书籍装帧迹的多元化与象的常量化也会带给我们新的感官的享受。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参考文献:

[1] 钟孺乾《绘画迹象论》

[2] 毛德宝《书籍设计》

[3] 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

[4] 王珏《论书籍形态与现代装帧艺术的关系》

[5] 吕敬人《书的形态学探议》

[6] 刘辉煌《装帧艺术新论》

读书事迹材料篇(7)

精彩导读:志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次接待活动,确保让领导放心、让客人满意,短短半年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刘伟平省长、陆武成书记、袁占亭市长以及其他省市领导的调研接待任务,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男,汉族,现年46岁,中共党员。现为*****干部。到新区工作以来,他认真学习、勤于钻研、吃苦耐劳、忘我工作,在安全保卫、食宿保障、改善办公条件等机关后勤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好评,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和素质。

一、勤奋学习,提高素质。******同志注重加强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领会新区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认真书写读书笔记,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思想剖析,使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自身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从事后勤工作的决心和恒心更加坚定,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读书事迹材料篇(8)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史料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高中历史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1]虽然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提出史料教学,但是三维目标中的相关要求从显示了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一、概念界定

关于什么是史料,观念众多,列举一些主要观点如下:

史学家梁启超说:“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今日者也。”[2]何炳松说:“所谓史料,乃前人思想行为之遗迹。”[2]历史教育家白寿彝说:“史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3]也有人认为:“所谓史料,就是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今日所见,并能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这类痕迹有实物、有遗址、也有大量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简单地说,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的信息。”[4]

有以上的观点可知史料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当时的痕迹,而这种痕迹有许多种形式,即史料的类型。史料可以分为实物史料和口碑史料,实物史料又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和文物史料。

二、史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中外史学家对史料的表述虽然莫衷一是,但都基本认为史料是“过去留下的人工制品”,或“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5]现在我们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的来源就是史料。当代史学家胡厚宣曾写道:““史学若是房屋,那么,史观是工程师,史料是木材砖瓦只有工程师而没有木材砖瓦,和只有木材砖瓦而没有工程师,是同样盖不成房子的。只有正确的史观,没有正确的史料,和只有正确的史料,没有正确的史观,是同样写不出正确的历史来的。”[6]由此可知,史料对历史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是一去不复返的,因而,我们无法重新回到过去去了解史实,只有通过一些具体的历史资料(如史书、照片、书画、影响资料等等)来分析了解史实。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越发的应重视史料教学。作为历史教师也应具备史料教学的技能和方法。

三、史料教学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史料是研究历史和历史教学的基础条件。

(1)史料教学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7]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因此更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历史课堂将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史料是由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构成的,可以非常生动形象的将历史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高中生正是好奇心强的时期,史料教学恰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对历史问题的产生疑惑,让他们能够主动去查找史料,尝试去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比如讲述抗日战争时,通过播放当时的战争影像资料,激起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随处可见。

(2)史料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历史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分析、概括、归纳、阐释,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阅读史料,如给出北魏孝文帝曾经说过话:“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句话,即可要求学生总结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那些?像这样运用史料阅读,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这就大大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

(3)史料教学能够更好的体现历史学科特色

众所周知,“历史是回溯性的,它所关注的是业已消失的被时光掩埋的东西,它与它的交谈对象之间横亘者一条不可逾越的岁月的鸿沟,过去性是历史与生俱来的,无法选择不可拒绝的根本特性”[8]历史学的研究对象过去的,无法重现的,而不像生物、化学、社会等,主要是研究现实存在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感受到的。而学习历史却不能回到当时的情境,不可能让已经不在的古人说话,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史料来了解历史。因此,通过史料来了解和学习历史是非常必要的方式。由于研究对象的无法重现,我们只有通过史料对历史进行研究和分析。

现在高中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经过历史学专家进行整编后的,因为历史的内容含量是巨大的,如果将其全部写入教科书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现在的教学仅仅按照教科书中来讲,而不让学生了解第一手的史料,就会造成“死记硬背”的现象。因此,将史料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也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学科特色。

由于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历史的真实性问题也深受人们关注。那么教科书中,教师讲到的都是史实吗?在一线的历史教学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例如孟姜女真的把长城哭倒了吗?貂蝉真的那么漂亮吗?”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做出解释呢?我们只有查找相关史料,对史料进行分析来做出解释。

由以上观点可知由于历史的过去性特征,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历史教学都需要运用史料。再者由于历史真实性问题,将史料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有利于避免教师给历史下结论,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经过自己查找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4)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所谓“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9]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史料。如果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教科书,那么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科书中已有的观点和结论,那么学习历史就成了记忆和背诵的过程。这样一来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都无法实现。

史料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情境。因为史料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查找充足相关史料,通过史料就会了解事件较完整的背景知识,通过对大量史料的阅读,学生可以自主分析历史,自己得出相关结论。例如对秦始皇评价,由于课本只有对秦始皇的一部分介绍,问及如何评价秦始皇,学生可能不知所措。这时我们便可运用史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摘自《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治,不信功臣,不信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通过这两则史料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材料一是对秦始皇的高度赞扬;材料二则是对秦始皇的批评。同样是评价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两则材料中的人则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由此学生能够形成辨证思维来看待历史问题。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会不同。另一方面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他的功绩,同样也要考虑他的不足。

(4)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史料,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自主分析史料,得出课本中的结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5)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专业化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将史料教学引入课堂教学,更新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史料、探索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史料教学对高考应试的重要性

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非常重视“高考”,都希望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高考命题趋势严重影响着历史课堂教学,可以说高考时历史教学的风向标。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考也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高考试卷中史料分析题的比重越来越大。

近二十多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日益呈现出以“史料分析题”为主要题型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表达能力、历史思辨能力等的命题趋势。具体来说,史料分析题占高考历史解析题的比重不断攀升。因此,面对这样的高考趋势,历史课堂教学必然要重视史料教学的实施和探索。

五、史料教学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提倡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从历史、社会或生活中选取专题进行研究,自主地了解与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培养材料处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评价等基本能力,从而孕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10]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只能通过史料实现。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史料,用史料来印证史实,从而解决历史问题。因此,历史研究性学习是要以史料的运用的前提的,没有史料是无法实现的。

在课程改革以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只是一味强调记忆和背诵来参加高考。而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培养历史性思维,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史料再现历史知识的发现过程,从中了解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本质,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通过筛选,将自己得出的结论记忆,便会形成牢固的记忆。

总之,史料教学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挑战。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只有重视对史料的研究和运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正确有效的实施史料教学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也是留给我们的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郑继借.《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探讨》.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2]李晓琳.《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首都师范大学.2001

[3]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历史教学》.2004年第7期

[4]杜奎英.《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年第10期

[5]陈玉荣:《论史实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历史教学》.2005年第2期

[6]彭红.《新课标下进行史料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考试(教研版)》.2007年第5期

[7]傅智慧.《利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年第8期

[8]邵日高.《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探究》.《文理导航(下)》.2010年第4期

读书事迹材料篇(9)

关于什么是史料,观念众多,列举一些主要观点如下:

史学家梁启超说:“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今日者也。”[2]何炳松说:“所谓史料,乃前人思想行为之遗迹。”[2]历史教育家白寿彝说:“史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3]也有人认为:“所谓史料,就是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今日所见,并能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这类痕迹有实物、有遗址、也有大量文字记录下来的东西。简单地说,史料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的信息。”[4]

有以上的观点可知史料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当时的痕迹,而这种痕迹有许多种形式,即史料的类型。史料可以分为实物史料和口碑史料,实物史料又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和文物史料。

二、史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中外史学家对史料的表述虽然莫衷一是,但都基本认为史料是“过去留下的人工制品”,或“以往人类所留下而为我们进行研究各种社会发展规律提供的痕迹”[5]现在我们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的来源就是史料。当代史学家胡厚宣曾写道:““史学若是房屋,那么,史观是工程师,史料是木材砖瓦只有工程师而没有木材砖瓦,和只有木材砖瓦而没有工程师,是同样盖不成房子的。只有正确的史观,没有正确的史料,和只有正确的史料,没有正确的史观,是同样写不出正确的历史来的。”[6]由此可知,史料对历史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是一去不复返的,因而,我们无法重新回到过去去了解史实,只有通过一些具体的历史资料(如史书、照片、书画、影响资料等等)来分析了解史实。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越发的应重视史料教学。作为历史教师也应具备史料教学的技能和方法。

三、史料教学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史料是研究历史和历史教学的基础条件。

(1)史料教学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7]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因此更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历史课堂将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史料是由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构成的,可以非常生动形象的将历史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高中生正是好奇心强的时期,史料教学恰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对历史问题的产生疑惑,让他们能够主动去查找史料,尝试去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比如讲述抗日战争时,通过播放当时的战争影像资料,激起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随处可见。

(2)史料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历史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分析、概括、归纳、阐释,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阅读史料,如给出北魏孝文帝曾经说过话:“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句话,即可要求学生总结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那些?像这样运用史料阅读,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这就大大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概括分析能力。

(3)史料教学能够更好的体现历史学科特色

众所周知,“历史是回溯性的,它所关注的是业已消失的被时光掩埋的东西,它与它的交谈对象之间横亘者一条不可逾越的岁月的鸿沟,过去性是历史与生俱来的,无法选择不可拒绝的根本特性”[8]历史学的研究对象过去的,无法重现的,而不像生物、化学、社会等,主要是研究现实存在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感受到的。而学习历史却不能回到当时的情境,不可能让已经不在的古人说话,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史料来了解历史。因此,通过史料来了解和学习历史是非常必要的方式。由于研究对象的无法重现,我们只有通过史料对历史进行研究和分析。

现在高中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经过历史学专家进行整编后的,因为历史的内容含量是巨大的,如果将其全部写入教科书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现在的教学仅仅按照教科书中来讲,而不让学生了解第一手的史料,就会造成“死记硬背”的现象。因此,将史料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也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学科特色。

由于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历史的真实性问题也深受人们关注。那么教科书中,教师讲到的都是史实吗?在一线的历史教学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例如孟姜女真的把长城哭倒了吗?貂蝉真的那么漂亮吗?”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做出解释呢?我们只有查找相关史料,对史料进行分析来做出解释。

由以上观点可知由于历史的过去性特征,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历史教学都需要运用史料。再者由于历史真实性问题,将史料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有利于避免教师给历史下结论,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究,经过自己查找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4)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所谓“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9]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史料。如果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教科书,那么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科书中已有的观点和结论,那么学习历史就成了记忆和背诵的过程。这样一来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都无法实现。

史料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情境。因为史料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查找充足相关史料,通过史料就会了解事件较完整的背景知识,通过对大量史料的阅读,学生可以自主分析历史,自己得出相关结论。例如对秦始皇评价,由于课本只有对秦始皇的一部分介绍,问及如何评价秦始皇,学生可能不知所措。这时我们便可运用史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摘自《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治,不信功臣,不信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通过这两则史料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材料一是对秦始皇的高度赞扬;材料二则是对秦始皇的批评。同样是评价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两则材料中的人则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由此学生能够形成辨证思维来看待历史问题。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会不同。另一方面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他的功绩,同样也要考虑他的不足。

(4)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史料,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自主分析史料,得出课本中的结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5)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专业化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将史料教学引入课堂教学,更新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史料、探索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史料教学对高考应试的重要性

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非常重视“高考”,都希望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高考命题趋势严重影响着历史课堂教学,可以说高考时历史教学的风向标。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考也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高考试卷中史料分析题的比重越来越大。

近二十多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日益呈现出以“史料分析题”为主要题型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表达能力、历史思辨能力等的命题趋势。具体来说,史料分析题占高考历史解析题的比重不断攀升。因此,面对这样的高考趋势,历史课堂教学必然要重视史料教学的实施和探索。

五、史料教学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读书事迹材料篇(10)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事迹材料(文体局) 文章作者: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7日16:4 文体局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事迹材料 燃烧在工作中的* xxxx,女,汉族,现年30岁,中共党员。xxxx同志于1992年分配到图书馆工作至今,她思想进步,忠诚于党的图书文化事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2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党。尽管是只有着三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但她始终以党性为后盾,以*责任感为动力,以“增强党性、端正作风、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事事处处起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她自觉勇立潮头,用*谱写人生华美的乐章,用行动为党旗增添光彩。

一提起xxxx,图书馆的干部职工们都要道出一声由衷的赞叹:真不知道她在工作中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劲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想法? 在图书馆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扎扎实实开展之际,图书馆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也在以“为基层群众办实事”为内容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进行着。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的最初,作为支部委员的xxxx以她一贯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昂扬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的信任,担任了图书馆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主任,在区委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指引下和支部领导的支持下,策划组织图书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和进行。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培训阶段,xxxx紧密结合图书馆的工作实际制订出内容详尽、安排周密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与安排。为了保证先进性教育活动没有死角,她对退休党员进行摸底调查,体弱多病的老党员就采取“送上门”,把学习资料不厌其烦的送到他们家中。 一直以来,就有着党组织内部的正面教育频频不断,收效却不甚显著的学习误区,为了避免出现象“审美疲劳”那样的“正面教育疲劳”,避免走过场,确保实效,从而使先进性教育更深入人心,她率先自学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阶段中的所有指定内容,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并结合图书馆“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群众”的主题,以丰富多彩、出奇制胜的学习方式开展支部*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因为区委的先进性教育要求中明确指出,为了保证先进性教育的学习成效,集体学习时间不得少于40小时,只这一点就让她铭思苦想,目的就是让大家既能深刻学习领会又不觉得枯燥乏味。在动员阶段举行“重温入党宣誓仪式”;在学习指定文件的过程中穿插观看牛玉儒、任长霞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党建辅导资料片;举办“永远的丰碑”主题讲座、讨论系列活动,引导大家以讲故事的形式回顾和缅怀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邀请区内有关领导做我区的形势分析报告,保证学习水平的提高;策划图书馆*党员挂牌上岗系列主题活动;带领大家走出去,瞻仰烈士纪念碑;为了保证学习的实效,开辟了“先进性教育学习园地”张贴一些重要的学习材料和大家的学习心得;诸如此类别具特色的活动举不胜举,正因为这些切合先进性教育主题而又富有特色的活动,使得图书馆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广大干部职工都先后加入到了学习的队伍中。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大家不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深的领会到*党员先进性的真正含义,而且也被她工作中的*所感染。在带领大家学习文件和讲话时,她*澎湃的声音吸引着大家的认真倾听;在重温入党宣誓仪式和*党员挂牌上岗的仪式上,她庄严肃穆的表情影响着大家;在集体讨论时,她发自内心的朴实语言感动着大家;而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创意和想法更是令大家信服;对于领导的信任和大家的高度评价,她只是说:“把生活中的*带到工作中,工作在心中,心中有工作,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党员的称号”。 其实对于她工作成绩背后辛勤的付出,很多人并不清楚。为了得到先进性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她利用晚上回家后的时间浏览各大新闻网,查找到最新的先进性教育动态和学习辅导材料并及时打印出来用于大家每天的学习参考;对于全国各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她更是了如指掌,所以才有了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却又别具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不论何时何地都会向请教她的同志耐心解答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在组织开展图书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对于她的本职——图书馆的办公室工作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漏和放松。因为图书馆的新馆址位于区委社区中心大楼内,所以为了响应和配合大形势(社区中心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的要求,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都严格按照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的标准执行,至

于人员的管理、馆内的事务、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即将开始的“小学图书室管理员业务培训”都在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着。工作中的她,严于律己,要求同志们做到的她自己必先做到。在先进性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她仍然象以往那样热情接待求助于她的每一位读者,对读者的要求她总是有求必应,有的读者因为查询文献资料而找她;有的读者因为在馆内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刊;有的读者想找她聊聊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问题;还有的读者在图书馆下班后还去借书,找到了她,那是因为很多读者都知道图书馆有个xxxx“爱加班”。之所以图书馆的读者有了事情会去找她并不是因为图书馆的其他工作人员失职,而是因为她就是喜欢帮助读者解决这些困难。 随着这些额外的工作,带给她的却是——每天不足6小时的睡眠;克服病痛折磨坚持带领大家学习;自费购买昂贵的打印机油墨和纸张;学习时间以外无休止的加班加点和家人的抱怨!尽管如此,她依然满怀*的为图书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和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忙碌并快乐着,在她迄今为止13年的工作经历中,无论工作压力怎样大,也无论工作任务怎样重,她始终怀着*和快乐去认真完成好每一份工作。在刚分配到图书馆工作不久,她的绘画作品就在区首届书画展上获银奖,她的图书馆专业论文曾先后两次刊登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并多次参加自治区的图书馆专业论文研讨;在任团支部书记期间,她曾连续三年获得区团委“青年岗位能手”和“优秀团干部”称号;在任新城区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期间,她被新城区妇联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在“非典”肆虐期间,她主动请缨去抗击“非典”的第一线,由于她的突出表现,被评为新城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中流过”。这是冰心的话,对于她,日子更是春天和熙的风,温暖而匆匆,一年又一年,xxxx始终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从没有在乎过付出所应得到的回报,在xxxx正式加入中国*党的那一天,她说:“入党不是追求时尚,长篇的理论我不知道该怎么讲,但我知道党员就是要比别人吃苦多,享乐少。”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虽然xxxx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的点点滴滴的工作都是不平凡的,展现了*党员的形象,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先进性标准!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繁星教案 下一篇: 企划年度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