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21 14:54:54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篇(1)

2010年是湖南省高中进入新课改的第一年,近三年湖南高考英语的命题强调语言的基础性及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体现能力、方法和知识的相互渗透,基础和深度并举,使考生能够充分展示个性和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同时注重高考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引领作用及积极的反拨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笔者就近三年湖南高考英语试题总体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

一、立足基础,注重运用

湖南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单项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习惯用语和常用表达法的掌握情况。虽然它考查的是语言知识, 但并不是单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而是通过各种语境的设置, 灵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能力, 使词汇和语法等内容的考查体现语用功能。试题对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考查很充分,知识的覆盖面广,以考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尤其涉及到了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介词、连词、主从复合句、倒装句、主谓一致、强调句型等。试题题干简洁、语境自然,要求考生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语言的真实性和实践性,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原则。高考英语试卷非常注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这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导向。因此,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上, 而不是单单抓单词的拼写和背诵, 或者是句型和语法知识的机械记忆和脱离语境的重复练习。

二、利用语境,综合运用

近三年湖南英语完形填空的文章大部分是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以记叙为主、夹叙夹议,篇章与语句结构变化丰富多样。完形填空一直被各种语言测试当作综合语言能力考查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李筱菊(1997)把完形填空考点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单词层次、词组层次、句子层次和语篇层次。考点层次直接影响到考点效度,层次越高,考点效度越高,对能力要求越高。

近三年湖南高考英语卷完形填空测试对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的结合,它不同于单纯的语法和词汇搭配考试。因此笔者建议在语言教学中应该把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上下文意识,让学生在阅读时真正做到“瞻前顾后”,避免孤立地看待某个语言现象。

三、培养思维,启迪智慧

近三年湖南高考卷的阅读部分由三篇阅读理解和二篇任务型阅读构成,合计50分,占试题总分的三分之一。五篇短文的选材广泛,涉及到社会和生活的不同方面,同时也介绍了许多不同国家的风土文化和生活习俗。此题体裁丰富多样,多以记叙文、运用文和说明文为主。所选文章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与学生关心的话题密切相关。试题比较侧重考查学生从一些实用性的语言素材和新闻报道、广告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基于语言知识和阅读微技能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词义猜测能力;主旨或段意概括能力;推理和逻辑判断能力等。

四、感悟生活,开拓创新

书面表达是通过文字传递信息的一种交际活动。书面表达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三年湖南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均为指导性写作,命题形式以汉语提示为主,以英语和图文提示为辅。试题通过提纲方式限定内容、人称、时态、字数等。试题要点明确、具体,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真实性,话题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表达水平。

近三年湖南高考书面表达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在特定情景中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并把所学英语真正运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再次强调了语言的应用性。试题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考查在特定情景中以写作的形式来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它不但考查考生词汇、语法、语篇能力,还测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合适性等。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绝非一日之功,需要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记,为流利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08-01

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导”,在于“指”,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切当的精力投放和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我认为在复习中应侧重于做到对考点的知己知彼;注重回归基础,摒弃好高骛远;梳理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系统;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重视阅读和积累,提高写作能力;后期复习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几个方面。

一、高三语文复习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

“知己”,指的是能清楚自己的备战情况,哪些知识点已经成竹在胸,哪些知识点还需再加强化,哪些知识点至今还不甚明了。比如,病句的六种类型是否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判断?文言阅读中的常见虚词是否完全掌握?根据上下文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是否完全具备?诗歌鉴赏中的常见表达技巧是否牢记在心?现代文阅读中的几种题型是否能够应对自如?等等。只有做到了“知己”,才能在复习中有所针对,有所指向,也才能将复习的效率最高化。这里的“彼”有两层含义,一是《考试大纲》;二是高考考点。所谓“知彼”,就是要求大家对大纲和考点十分熟悉。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在解读《考试大纲》时,除了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还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试卷的长度、题型的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因此,对《考试大纲》一定要做到仔细研读、透彻领会,把语文高考复习的过程,变成透彻理解和扎实落实《考试大纲》的过程。

二、注重回归基础,摒弃好高骛远

很多学生在高三期末复习当中的一个误区就是一头扎在难题的题海当中,希望通过与“高手”过招提高自己的考试能力。殊不知期末复习是一种颗粒归仓似的基础复习,在期末复习阶段,最终要的是回归教材,回归基础,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扎实,这样就急于与难题过招,这无异于空中楼阁。这种复习方式,既无益于建立全面的知识系统,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回归基础,首先要做到回归教材。掌握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明确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并且能够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在回归教材的同时,是要回归试卷。试卷既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源于教材同时又高于教材,学生可以通过试卷进一步扩展基础知识的范围,同时课内课外相互联系,建立知识之间的网络。

三、梳理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系统

语文知识看似庞杂无序,没有体系可言,但语文学科同一切学科一样,均有自身的知识系统。理清这个系统,有利于同学们复习时明确目标,有利于复习时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答题时寻找解答依据。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在期末复习中,学生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四、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重视阅读和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如历年高考题)、创新性的试题。在讲评试题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即不仅要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更要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鼓励学生把目光伸向更为广阔的书籍和外面的精彩世界,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感悟人生,把握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品味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坚持作文训练,鼓励学生尽量以多种文体或表达方式来阐述观点,为写好考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篇(3)

一、高三语文复习课现状

目前,高三语文复习中或多或少存在四个主要问题:教学内容盲目化(脱离考点)、教学内容超纲化(超出考点)、教学内容烦琐化(肢解考点)、教学内容简单化(矮化考点)。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作为一名高三语文老师,每个班级语文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什么,每一个学生的强项弱点在哪里,每一阶段的复习应重点突出什么,应该心中有数。共性现状如下:

(一)推不动

背默不跟着走,布置的作业不能顺利完成,课外不学语文。

(二)读不懂

主要反映在阅读部分,诗词看不懂意思,现代文看不懂重点词句,读不懂文本的内涵。

(三)写不出

概括题漏掉信息,赏析题写不完整,延伸题观点例子两张皮,作文缺少鲜活的内容。

二、高三语文实效性课堂构建案例

下面是我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构建高效课堂设计一例:

课后,语文组长给出这样的评价:“这节课实效性很强,高三需要的就是这样实实在在的课堂。”高三的课程内容决定高三课程性质。以“鉴赏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为例,我是这样构建高三实效性课堂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人物形象类别,明确答题要点,规范答案语言。

(二)巧妙合理的导入

由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引出周瑜的形象和作者的形象,找出刻画二者形象的语句,作者通过对周瑜的仰慕与敬佩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难酬,进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人物形象。

(三)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紧扣教材,阅读教材,明确人物形象分类:诗人自己的形象,例如,杜甫《登高》中的作者,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作者;诗人之外的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木兰辞》中的花木兰等。

(四)高考对人物形象题的考查方式(设题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形象。

(五)读诗句,感知人物形象

选取高中教材中典型的诗句和人物,让学生读并感知一类人物形象,如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感知出一个傲岸不羁、豪放潇洒、不慕权贵的诗人形象;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知出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形象的诗人形象……类似的形象共有八类,他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六)如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以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例,分析诗人的形象。先大声读诗,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教师当堂点评学生的答案,肯定对的,否定错的。接着互换角色,让学生扮演阅卷老师,利用PPT展示三个不同答案,学生根据答案给出分值,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和培养得分意识。

(七)归纳答案要点

根据学生自己组织的答案和给出的答案,我总结了此类题答案包含三点:一是写了谁(特征+身份)?二是分析具有某种特征的依据;三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给出答案要点后,再做练习题巩固。

语文课堂的驾驭能力至关重要,一节课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完全在于老师的引导。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

三、高三语文复习课实效性策略

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意识: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效率意识。目标意识主要指考点目标要明确。只有明白了“考什么”,才能真正明白“怎么复习”。那么,怎么样的复习才是“货真价实”的、才是高效的。

(一)吃透考纲,把准考脉

新一届高三如何应战,首先要明确好复习课的两个基本标准:所讲――讲授的内容,学生一听就懂,就明白;所教――传授的方法,学生一学就会,就能用。

其次要明确好复习课两个基本前提:

1.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吃透命题精神:①命题不当,导致无效;②选题不精,导致无效。

2.研究复习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①不追求讲了什么,而重视学得怎样,复习指导科学化。②不追求知识系统,而重视答题规范,答题思路程序化。

(二)做好三个研究

首先是研究学生。通过分析试卷、个别谈话、自我小结等方面考查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能力、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对考点知识达到“四知”的程度:已知、熟知、基知、未知。

其次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考试大纲,看是否有题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着力研究“八考”:常考、已考、重考、轻考、轮考、不考、未考、将考,弄清主干知识点、能力层级及能力点、赋分特点等情况。针对“八考”,明确复习训练方向、重点、时间精力投入等。再者研究题型的变与不变规律,如新课标卷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近几年变化比较明显,考查虚词的题取消了,出现文言文断句题,再如2015年文言文第6小题考查的是古文化常识题,在阅读人物传记的同时也应多关注人物访谈题型。

(三)注重实效――优讲、巧练、深评

1.优讲

我理解中的“优”就是讲解一道题归纳一类题的做题技巧。而且一道题必须讲透,不能含糊其辞,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以“意象意境”题为例,这类题高考设置分值一般为6分。学生答题找准三点:景(描绘画面)、境(营造氛围,背四字意境词语即可)、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释有提示),三个点,每个点得2分,只要学生动笔写,至少得4分以上。高三语文复习课知识点是有章可循的,比如文言文知识贵在积累,没有太多的方法可谈,古诗词鉴赏除了积累外,重点在理解和方法上,高分作文的写作技巧很重要等等。

2.巧练

练是学生的行为,也是老师的行为。“巧”表现为训练题选择的“巧”和训练中点拨的“巧”。短时间内获得高分,只能从题的分值上入手。在训练时,根据分值写答案。以高考第七题文言文翻译题为例,每小题5分,5分如何获得?学生心里要有数,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句意通顺各占几分,让分值落实到题的每一点上。坚持这样练,学生得分高了,自然就喜欢从习题中获得成就感。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篇(4)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三的语文教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在掌握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应该进入了知识的内化生成和发展创新的学习阶段。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因基础薄弱,往往对语文产生一种难言之痛。高考又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提高语文成绩,难于上青天。不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颇有一定的成效。

一、务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注重板块,以一点带全面

高考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抓分”,为了高考能抓住分,就要狠抓基础知识,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学生是否优秀,要在细微之处见分晓。基础正是细微之处,只要抓牢基础就可以拿高分。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就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老师总结出一些高中学生应该基本掌握的字音和字形,并印发给学生,然后不定期考查其中的内容,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时间长了,学生再做选择题的前两道题时,自信心就明显增强了,正确率也明显提高了。

实际上,适应高考新题型与狠抓基础并不矛盾,很多高考新题型实际上并不“新”,比如高考中新增加的“文言文翻译”和“古诗鉴赏”就是我们平时经常练习的题型,它不过是从选择题演化成了主观题而已。因此,我仍然沿袭了以前的讲课方式,对文言文,我仍然特别注重文言文句式的特点以及词性、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老知识点做认真讲解;对古诗鉴赏,我也是仍然特别注重对诗人的写作风格、诗词背景、描写方法等做分门别类的讲授。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题型的变化实际上对我们的教学带来的冲击并不是很大。

老师要注重板块教学,以一点带全面。比如古诗鉴赏这一板块,我计划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五个板块给学生复习。每个板块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答题方法、基本术语,这一板块训练好了,对现代散文这一板块,语言运用里的修辞等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注重情感,培养学习兴趣;设置障碍,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一直在学生的心目中处于弱势地位,有的学生从来都不重视语文学科,有的认为学与不学是一样的,感觉似乎下了一番苦功夫,好像成绩上也没有明显的进步。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开始逐渐减少,再加上高三的时间紧张,各科的练习如排山倒海般压在学生身上,因此,许多学生就开始逐步放弃语文学科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占领阵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对厌倦语文学科的学生先进行思想疏导,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科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他们明白语文学科也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学科。让学生坚信经过高三一年的强化训练,他们一定能在知识储备、阅读水平、解题技巧以及写作文采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飞跃。而且,语文学科是高考第一科,成绩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到以后的考试情绪,千万忽视不得。学生是明白事理的,只要我们耐心地为他们讲清道理,一般来说,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劝解的。第二步,老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语文课不能让学生做数理化。如果这个阵地都不能占领,要指望学生课后在学语文几乎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必须坚决占领我们的阵地。

三、注重交流,搜集高考信息;适应形势,探索教学途径

高三开学前,笔者认真学习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尽量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积极探索高三语文教学的方法,语文教学的灵魂,探索如何有效地提高我们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汉语言素质。本人特别注重高考动向,搜集有关高考的各种信息,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因为我深知:教学实际上就是一场战争,谁的信息灵,谁就掌握了先机,谁也就有了获胜的把握。准确的信息,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少浪费许多学生宝贵的时间。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谁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赢得了更多的有效复习时间,谁就抢得了主动,占得了先机。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逐步摆脱了“粉尘漫天飞,黑板到处挂”的教学模式。老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还会使学生的兴趣点更加集中,识记只是更加牢固。就语文学科来说,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摆脱单纯靠声音传授知识的单一形式,增加了直观性和形象性。

四、注重试卷分析,梳理知识要点;规范时间,营造考试氛围

高三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考试频繁。我们绝不应轻视任何一次考试,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课堂测试,我们都会根据题量的大小以及题目的难易为同学们规定考试时间。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营造一种紧张的考试氛围,以期与高考合拍,让学生们经常感受这种限时的紧张的考试气氛,一是可以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好的应试心理状态;另外一个目的也是让学生们注意掌握自己的解题速度,避免因题量稍大而答不完的现象出现。

每一次检测、考试结束以后,进行详细的试卷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哪些问题是学生掌握得最为薄弱的。同时,这些薄弱的环节也为我们确定了以后的教学方向,最主要的是,通过试卷分析,我们可以避开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要点,甩开这些“包袱”以后,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教学中的针对性就会更强,经过反复几次的“甩包袱”的过程以后,最终会使学生达到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的目的。这样的综合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言,在新课程高中语文改革教学浪潮的推动下,高三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连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他们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形成“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技能”的良性循环,定能够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价值观,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张孔义.新课程中学语文实用教学85法.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4.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篇(5)

何谓“衔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所释,它是指“两事物(或事物的两部分)前后相接”,也可以说是“关联”、“接轨”,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结合”。所谓“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指在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语文教学各要素、各教学环节的组合以及作用的方式,使语文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良性运行状态,使学生在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中语文素养能得以和谐连续的发展和提升。

现阶段,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总觉得高中语文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容量大,难度大,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跨度。一些初中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衔接点,加强初高中

语文教学的联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

许多学校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常常要进行摸底测试,大部分同学 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同学们普遍觉得试题难度过大、现代文阅读材料篇幅长、考试时间不够用等,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题、文言文阅读题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等考题,在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而出题老师则觉得题量、试题难度只是高一语文测试的标准,已经很简单了,学生竟是这样的程度,于是老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失望,学生也觉得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相脱节,对自己能否学好高中语文信心不足。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学生自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处于新旧临界点的他们,非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关怀,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尤其是教过高三的教师更要降低教学起点,设计好教学的梯度,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能一进入高一就用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二、以熟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

虽然语文不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它也有自身特有的知识,例如: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体知识、语用知识、阅读知识、口语交际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等,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就难以建筑起语文素养的大厦。这些语文知识学生在初中是接触过的,但比较分散浅显。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可以通过谈话、问卷调查、测试等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储备作为学习高中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以旧引新,以熟带生,促进知识的巩固化,明晰化,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语文知识系统。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过渡的不适应期。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在新课堂中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会觉得初高中语文的学习是有联系的,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便会大大增强。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可以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导入,通过诵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词豪迈的风格,并在理解鉴赏词的时候,把两首《沁园春》进行比较,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作文教学中学到“必修一”的写人写事时,可以联系《背影》、《老王》、《散步》、《羚羊木雕》等初中教材中一些优秀的写人写事的课文,回忆写人写事文章的特点和要求,把高初中有关写人写事的写作知识整合起来进行训练,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会逐步地提高。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多举一些初中学过的例句,如讲到文言句式时,可以举“微斯人,吾谁与归”、“甚矣,汝之不惠”、“莲,花之君子者也”、“一鼓作气,再而三,三而竭”等学生熟悉的句子来讲解,学生重译这些句子,容易找出规律,自然会对各类句式的特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以熟带生”“温故知新”的方法,梳理比较,沟通联系,整理归纳,点拨启迪,有助于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加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步伐。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做好能力层次的衔接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篇(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否贯彻全面性原则,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端正的分水岭。所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好、中、差的三类学生都能受到很好的教育,都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使他们各自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习得、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要克服过去"尖子"教学与"英才"教学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做法的影响。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基础的基矗教师要把小学语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着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二是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全面提高素质不能以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顾学生兴趣特长、压抑学生创造个性为代价,而必须在整体培养和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对学生实施优势教育,把教育者的着眼点从死盯书本与分数的"应成教育"引向研究学生心理特长的素质发展教育,使有某些天赋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为此,教师要找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发展点,来确立他的特长、个性发展的具体方向和目标。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发展个性。

三是学生个体全面素质的提高。全面性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克服以分数为唯一目标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长期效益,对他们终身负责,实施整体培养,使之既能满足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又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处理好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以及一般能力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善于观察,爱动脑子,能说能写,越学越聪明,越学越爱学。

二、整体教学的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总是互相联系的。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的整体教学也是这样,它与各类课文、非重点训练项目及其它语文基本功,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讲读课文的关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习得、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以讲读课文为主要凭借,它起着范例、引路的作用。诚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现代教育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虽不是同步与成正相关的,但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如果离开了知识系统,这等于失去了学习新知的基础和阶梯,独立的发展也就变成"无本之木"。只有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成为学习的手段。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结构越是带有规律性,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和思维积极加工而获得的语文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学生语文的整体认知的水平越高,就越能迅速地将捕捉到的语文知识信息纳入系统,并能保持"待用"状态,随时根据需要来激活检索、提取信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分组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正是基于这种基本思想。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讲读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重点训练项目的学习方法。

二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非重点训练项目的关系。重点训练项目的是动态的、变化的,在这个单元是重点,到下一单元就可能转化为非重点项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已经受过哪些重点项目的训练,特别要注意那些与新的重点项目有密切联系的旧的训练项目,把新旧项目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与训练,以巩固学过的重点训练项目,并为学习新的重点项目铺路搭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理解新的重点训练项目,顺利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在教学这组课文时就要自觉地联系本册第三单元的《怎样选择材料》这个重点训练项目,要求学生回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讲读课文详写的是哪些内容?略写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教学讲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再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是怎样进行"详写与略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新旧知识有机有效地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稳固的认知结构的系统和推进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与充实,以构成重点训练项目训练与所达成的知识链条。

三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其他语文基本功的关系。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必须以字词句段篇训练为基矗阅读教学训练的内容是训练语言,即训练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理解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以此为例,让学生形成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凭借课文内容,训练语言运用,把原来单纯的理解训练转换成表达训练,让学生把理解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英雄跳崖"一段,写得比较详细,表现出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这段可先让学生阅读,在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转换,再造人物形象。如启发学生用第四段中"带着......带着......"的句式填空:"五位壮士昂首挺胸,带着,带着,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这样的练习具有综合效应,既可帮助学生认识五壮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又练习了运用语言,集发展认识、发展思维、发展语言于一身,确有"一石三鸟"之效。

四要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教育研究表明:语文教学单靠课内传达信息是很不够的,难以高速度、高效率地提高语文水平。进行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要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来达成重点训练项目的目标,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品格修养、认识能力、情感意志、阅读习惯等良好素质的整体发展。信息论告诉我们,信息刺激对于认识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广阔的信息刺激背景,努力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外、校内外的语文学习活动,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学习领域,引导他们广泛阅读,广泛交往,广泛习作实践,开拓学习渠道,充实他们的知识系统,锻炼他们的操作系统。用知识的广度来加强认识的深度,用扩展的认知视野来改造狭隘的认知结构,这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优化整体组合,达成重点训练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教学的层次性

重点训练项目的目标达成,除了具有相关性,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一个训练重点项目,需要经过三个教学层次方能告一段落。

第一个层次是训练方法的指导。

如前所提,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要落在讲读课文的"肩上"。讲读课文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方法。例如,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在讲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讲读课文时,教师要抓装壮"字,让学生读书与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具体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详细写?同时带着书后第2题默读课文分段,并圈画重点词句,而后组织学生讨论,并通过对关键句段的朗读与揣摩,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

讲读课文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是怎样体现重点训练项目外,更要渗透学法指导,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与习惯,为其学习阅读课文和今后独立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运用与巩固

从讲读课文学到的读写知识。阅读课文是由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凭借。它与讲读课文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和运用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训练转化为技能,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练习在讲读课上学到的有关重点训练项目的知识。

如教学《劳动的开端》,先要复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的读写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详写?而后让学生带着书后第2题默读课文,并指出详写的内容是什么?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深入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同第一次挑煤有什么联系?与题目"劳动的开端"又有什么联系?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写出第一次挑煤经过的提纲,并组织交流与评议。这有助于检测学生对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掌握的情况如何。

第三个层次是总结与提高,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读写例话"是介绍读写方面的知识短文。它的任务是介绍本组教材的读写知识点,即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这是自学内容,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先让学生阅读"知识短文",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后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或写作训练的实践。如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详写与略写、为什么要详写与略写的知识之后,就可让学生分析近期的习作,组织学生讨论。对达到了详写与略写目标的习作要指出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对详略不当的习作要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使文章重点突出。还可让学生自己命题,编写习作提纲,指明详写与略写的内容。

四、整体教学的探索性

在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的这块"领地"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求、去发现。笔者以为,探索的重心是:着力于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提高,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努力以高效益实现"减负"与提高质量的统一。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是探索整体教学如何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和认识能力及发掘教材内部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爱学,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表现,使学生乐学。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篇(7)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好、中、差的三类学生都能受到很好的教育,都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使他们各自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习得、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要克服过去"尖子"教学与"英才"教学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做法的影响。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基础的基矗教师要把小学语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着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二是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全面提高素质不能以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顾学生兴趣特长、压抑学生创造个性为代价,而必须在整体培养和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对学生实施优势教育,把教育者的着眼点从死盯书本与分数的"应成教育"引向研究学生心理特长的素质发展教育,使有某些天赋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为此,教师要找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发展点,来确立他的特长、个性发展的具体方向和目标。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发展个性。

三是学生个体全面素质的提高。全面性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克服以分数为唯一目标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长期效益,对他们终身负责,实施整体培养,使之既能满足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又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处理好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以及一般能力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善于观察,爱动脑子,能说能写,越学越聪明,越学越爱学。

二、整体教学的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总是互相联系的。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的整体教学也是这样,它与各类课文、非重点训练项目及其它语文基本功,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讲读课文的关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习得、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以讲读课文为主要凭借,它起着范例、引路的作用。诚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现代教育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虽不是同步与成正相关的,但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如果离开了知识系统,这等于失去了学习新知的基础和阶梯,独立的发展也就变成"无本之木"。只有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成为学习的手段。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结构越是带有规律性,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和思维积极加工而获得的语文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学生语文的整体认知的水平越高,就越能迅速地将捕捉到的语文知识信息纳入系统,并能保持"待用"状态,随时根据需要来激活检索、提取信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分组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正是基于这种基本思想。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讲读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重点训练项目的学习方法。

二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非重点训练项目的关系。重点训练项目的是动态的、变化的,在这个单元是重点,到下一单元就可能转化为非重点项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已经受过哪些重点项目的训练,特别要注意那些与新的重点项目有密切联系的旧的训练项目,把新旧项目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与训练,以巩固学过的重点训练项目,并为学习新的重点项目铺路搭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理解新的重点训练项目,顺利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在教学这组课文时就要自觉地联系本册第三单元的《怎样选择材料》这个重点训练项目,要求学生回忆《舍身炸暗堡》这篇讲读课文详写的是哪些内容?略写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教学讲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再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是怎样进行"详写与略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新旧知识有机有效地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稳固的认知结构的系统和推进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与充实,以构成重点训练项目训练与所达成的知识链条。

三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其他语文基本功的关系。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必须以字词句段篇训练为基矗阅读教学训练的内容是训练语言,即训练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理解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以此为例,让学生形成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凭借课文内容,训练语言运用,把原来单纯的理解训练转换成表达训练,让学生把理解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英雄跳崖"一段,写得比较详细,表现出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这段可先让学生阅读,在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转换,再造人物形象。如启发学生用第四段中"带着......带着......"的句式填空:"五位壮士昂首挺胸,带着,带着,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这样的练习具有综合效应,既可帮助学生认识五壮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又练习了运用语言,集发展认识、发展思维、发展语言于一身,确有"一石三鸟"之效。

四要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教育研究表明:语文教学单靠课内传达信息是很不够的,难以高速度、高效率地提高语文水平。进行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要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来达成重点训练项目的目标,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品格修养、认识能力、情感意志、阅读习惯等良好素质的整体发展。信息论告诉我们,信息刺激对于认识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广阔的信息刺激背景,努力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外、校内外的语文学习活动,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学习领域,引导他们广泛阅读,广泛交往,广泛习作实践,开拓学习渠道,充实他们的知识系统,锻炼他们的操作系统。用知识的广度来加强认识的深度,用扩展的认知视野来改造狭隘的认知结构,这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优化整体组合,达成重点训练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教学的层次性

重点训练项目的目标达成,除了具有相关性,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一个训练重点项目,需要经过三个教学层次方能告一段落。

第一个层次是训练方法的指导。

如前所提,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要落在讲读课文的"肩上"。讲读课文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方法。例如,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在讲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讲读课文时,教师要抓装壮"字,让学生读书与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具体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详细写?同时带着书后第2题默读课文分段,并圈画重点词句,而后组织学生讨论,并通过对关键句段的朗读与揣摩,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

讲读课文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是怎样体现重点训练项目外,更要渗透学法指导,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与习惯,为其学习阅读课文和今后独立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运用与巩固

从讲读课文学到的读写知识。阅读课文是由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凭借。它与讲读课文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和运用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训练转化为技能,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练习在讲读课上学到的有关重点训练项目的知识。

如教学《劳动的开端》,先要复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的读写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详写?而后让学生带着书后第2题默读课文,并指出详写的内容是什么?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深入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同第一次挑煤有什么联系?与题目"劳动的开端"又有什么联系?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写出第一次挑煤经过的提纲,并组织交流与评议。这有助于检测学生对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掌握的情况如何。

第三个层次是总结与提高,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读写例话"是介绍读写方面的知识短文。它的任务是介绍本组教材的读写知识点,即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这是自学内容,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先让学生阅读"知识短文",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后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或写作训练的实践。如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详写与略写、为什么要详写与略写的知识之后,就可让学生分析近期的习作,组织学生讨论。对达到了详写与略写目标的习作要指出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对详略不当的习作要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使文章重点突出。还可让学生自己命题,编写习作提纲,指明详写与略写的内容。

四、整体教学的探索性

在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的这块"领地"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求、去发现。笔者以为,探索的重心是:着力于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提高,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努力以高效益实现"减负"与提高质量的统一。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是探索整体教学如何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和认识能力及发掘教材内部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爱学,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表现,使学生乐学。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篇(8)

语文教师要认真去解读《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命题制卷的依据,它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出台的,新课程下的语文试卷着力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到底如何,以及语文能力的情况,比如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作为今后语文考试的重要方向。同时,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乃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情况。在语文知识点方面,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所考查的分值占百分之二十;在阅读方面,分值占百分之四十,其中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约占全卷的百分之三十、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占全卷的百分之十。考查学生习作能力,占分值百分之四十。语文试卷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包括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图表题、写作题等。在语文试卷的难易度上,也明确指出百分之六十的较容易题,百分之三十的中难题,百分之十的较难题。语文教师认真解读了考试说明,才能抓住语文复习的要点,较好突破难点,立足于语文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这就是语文复习教学的方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语文教师要精心制定复习计划,落实好具体的复习目标。做任何事情,预先都得设计好过程,否则,毫无头绪,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预先几个方面去思考:

1.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的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情况,以及学生具备了哪些语文方面 的基本技能。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有所不同,比如学生对生字、生词的积累情况,以及它们的读音、字的形状、字的本义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语文教师将全班学生具有同等层次的划为一类,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才能去制定学生的复习目标。

2.语文教师要依据实情把握复习的重点与难点。首先,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标与考试说明认真分析课本,帮助学生归纳本期学生在生字与词语,以及这些字词的音、形、义;各种类型文体课文的作者,名字是谁,在什么样的年代,是何许人士,作者的思想以及对当时形状的认识与观点,其作品有何历史意义;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模仿,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等等,教师较好地梳理出语文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链,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起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其次,语文教师要抓住复习的重点与复习的难点。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标明确单元教学的重点,特别是要求学生训练的,结合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情况,去落实好复习的重点,凡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就可以不再组织学生去复习,凡是学生尚未掌握,或者掌握得不太好的语文知识,作为重点复习;如果有些语文知识学生难于理解,学生难于掌握的语文知识,列为复习的难点。同时,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目标,分层复习教学”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篇(9)

二是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全面提高素质不能以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顾学生兴趣特长、压抑学生创造个性为代价,而必须在整体培养和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对学生实施优势教育,把教育者的着眼点从死盯书本与分数的"应成教育"引向研究学生心理特长的素质发展教育,使有某些天赋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为此,教师要找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发展点,来确立他的特长、个性发展的具体方向和目标。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发展个性。

三是学生个体全面素质的提高。全面性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克服以分数为唯一目标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长期效益,对他们终身负责,实施整体培养,使之既能满足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又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处理好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以及一般能力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善于观察,爱动脑子,能说能写,越学越聪明,越学越爱学。

二、整体教学的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总是互相联系的。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的整体教学也是这样,它与各类课文、非重点训练项目及其它语文基本功,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讲读课文的关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习得、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以讲读课文为主要凭借,它起着范例、引路的作用。诚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现代教育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虽不是同步与成正相关的,但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如果离开了知识系统,这等于失去了学习新知的基础和阶梯,独立的发展也就变成"无本之木"。只有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成为学习的手段。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结构越是带有规律性,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和思维积极加工而获得的语文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学生语文的整体认知的水平越高,就越能迅速地将捕捉到的语文知识信息纳入系统,并能保持"待用"状态,随时根据需要来激活检索、提取信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分组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正是基于这种基本思想。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讲读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重点训练项目的学习方法。

二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非重点训练项目的关系。重点训练项目的是动态的、变化的,在这个单元是重点,到下一单元就可能转化为非重点项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已经受过哪些重点项目的训练,特别要注意那些与新的重点项目有密切联系的旧的训练项目,把新旧项目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与训练,以巩固学过的重点训练项目,并为学习新的重点项目铺路搭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理解新的重点训练项目,顺利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在教学这组课文时就要自觉地联系本册第三单元的《怎样选择材料》这个重点训练项目,要求学生回忆《舍身炸暗堡》这篇讲读课文详写的是哪些内容?略写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教学讲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再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是怎样进行"详写与略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新旧知识有机有效地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稳固的认知结构的系统和推进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与充实,以构成重点训练项目训练与所达成的知识链条。

三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其他语文基本功的关系。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必须以字词句段篇训练为基矗阅读教学训练的内容是训练语言,即训练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理解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以此为例,让学生形成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凭借课文内容,训练语言运用,把原来单纯的理解训练转换成表达训练,让学生把理解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英雄跳崖"一段,写得比较详细,表现出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这段可先让学生阅读,在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转换,再造人物形象。如启发学生用第四段中"带着......带着......"的句式填空:"五位壮士昂首挺胸,带着,带着,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这样的练习具有综合效应,既可帮助学生认识五壮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又练习了运用语言,集发展认识、发展思维、发展语言于一身,确有"一石三鸟"之效。

四要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教育研究表明:语文教学单靠课内传达信息是很不够的,难以高速度、高效率地提高语文水平。进行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要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来达成重点训练项目的目标,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品格修养、认识能力、情感意志、阅读习惯等良好素质的整体发展。信息论告诉我们,信息刺激对于认识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广阔的信息刺激背景,努力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外、校内外的语文学习活动,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学习领域,引导他们广泛阅读,广泛交往,广泛习作实践,开拓学习渠道,充实他们的知识系统,锻炼他们的操作系统。用知识的广度来加强认识的深度,用扩展的认知视野来改造狭隘的认知结构,这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优化整体组合,达成重点训练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教学的层次性 重点训练项目的目标达成,除了具有相关性,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一个训练重点项目,需要经过三个教学层次方能告一段落。

第一个层次是训练方法的指导。

如前所提,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要落在讲读课文的"肩上"。讲读课文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方法。例如,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在讲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讲读课文时,教师要抓装壮"字,让学生读书与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具体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详细写?同时带着书后第2题默读课文分段,并圈画重点词句

,而后组织学生讨论,并通过对关键句段的朗读与揣摩,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讲读课文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是怎样体现重点训练项目外,更要渗透学法指导,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与习惯,为其学习阅读课文和今后独立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运用与巩固

从讲读课文学到的读写知识。阅读课文是由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凭借。它与讲读课文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和运用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训练转化为技能,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练习在讲读课上学到的有关重点训练项目的知识。

如教学《劳动的开端》,先要复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的读写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详写?而后让学生带着书后第2题默读课文,并指出详写的内容是什么?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深入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同第一次挑煤有什么联系?与题目"劳动的开端"又有什么联系?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写出第一次挑煤经过的提纲,并组织交流与评议。这有助于检测学生对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掌握的情况如何。

第三个层次是总结与提高,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读写例话"是介绍读写方面的知识短文。它的任务是介绍本组教材的读写知识点,即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这是自学内容,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先让学生阅读"知识短文",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后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或写作训练的实践。如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详写与略写、为什么要详写与略写的知识之后,就可让学生分析近期的习作,组织学生讨论。对达到了详写与略写目标的习作要指出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对详略不当的习作要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使文章重点突出。还可让学生自己命题,编写习作提纲,指明详写与略写的内容。

四、整体教学的探索性在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的这块"领地"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求、去发现。笔者以为,探索的重心是:着力于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提高,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努力以高效益实现"减负"与提高质量的统一。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是探索整体教学如何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和认识能力及发掘教材内部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爱学,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表现,使学生乐学。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篇(10)

中学语文课教学实行宏观控制和单元教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一、宏观控制的基本内容

上一篇: 化学中的数量级 下一篇: 风险管理技术风险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