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08 17:38:40

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

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篇(1)

油茶作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但产量却不高。其中,由害虫造成的落花落果是影响我国油茶产量的重要因素。在众多种类的害虫当中,油茶毒蛾(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华中地区最为常见的油茶害虫,其幼虫被称为油茶毛虫、茶辣子、毛辣虫,以油茶叶为食,群集为害。

近年来,现代农业渐渐向着计算机化、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化的方向迈进,这就使实现油茶害虫的自动识别和计数变成可能。图像特征提取就是将图像的视觉特征进行数字化,是实现昆虫图像自动识别和计数的基础。本文将以油茶毛虫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形态学、生物学等角度出发,分析国内外针对类似昆虫特征提取的现有方法,为提取油茶害虫特征探索较为快捷、准确的方法。

1.颜色特征

颜色特征是在图像检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视觉特征,主要原因在于颜色往往和图像中所包含的物体或场景十分相关。常用的颜色特征提取方法有颜色直方图、颜色矩、颜色集、颜色聚合向量以及颜色相关图等。利用颜色特征可以有效地识别颜色丰富、有明显对比、生命周期内颜色信息稳定的昆虫。

1.1 现有昆虫颜色特征提取研究现状

刘芳等利用R、G、B、L这4个颜色的一维直方图,结合红、绿两种颜色和色度的二维直方图来提取蝴蝶的颜色特征,通过对正反两面的特征图表数据的分析使用神经网络实现对蝴蝶的自动识别。准确率可达95.2%。但缺点在于不同颜色的蝴蝶可能也有类似的特征统计数据,因此有必要结合颜色特征的空间位置来提高识别率。

1.2 油茶毛虫颜色特征提取研究

油茶毛虫头部呈黄褐色,背线呈暗褐色,亚背线、气门上线棕褐色接近黑色,密生黄白色长毛。如图1所示:

图1 自然环境下油茶毛虫图像

对油茶毛虫图像颜色特征进行提取,首先需将RGB图像转化为与人眼视觉相近的HIS空间模型,I分量与颜色无关,因此剔除I分量。根据观察油茶毛虫的颜色,本文提取出红、白、黄、黑这4个颜色的H值,通过多次试验得出每个颜色相应的H值如表1所示。

选取这四种颜色之后,就对这四种颜色提取其5种形态特征,分别为面积、周长、宽度、高度。经过试验,各颜色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面积为颜色所对应的像素点的个数;周长为颜色对应的边缘的像素点的个数;宽度为颜色水平方向上对应的像素点的个数;高度为颜色在垂直方向上对应的像素点个数。

普遍来讲颜色特征对于图片视角、方向的、尺寸的依赖比较小,鲁棒性比较高。但是单凭颜色特征是无法对油茶毛虫进行识别的,首先油茶毛虫的图片识别在野外环境拍摄会受到光照影响,其次油茶毛虫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生长期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的特征来提高识别率。

2.纹理特征

纹理是指图像中形状较小、有规律排列的图案,一幅图像的纹理是在图像计算中经过量化的图像特征。纹理特征描述图像某一区域的表面性质,是一种统计特征。图像的纹理特征具有丰富性、稳定性和旋转不变性,对噪声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更加有助于昆虫识别。

2.1 现有昆虫纹理特征提取研究现状

关于昆虫的纹理特征提取,常见的方法为利用Gabor纹理特征描述子来进行纹理特征提取,但是该方法结果参数会随着角度的改变而改变,进而影响最终识别效果。因此,有其他研究者提出一种与角度无关的AIGabor滤波器提取昆虫图像的纹理特征,再用SVM算法对5种蝶类进行识别。将Gabor与AIGabor纹理提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IGabor的昆虫识别算法可以克服图像分辨率、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识别率更高。

2.2 油茶毛虫纹理特征提取研究

昆虫纹理提取的常用方法是以灰度级空间相关矩阵作为基础共生矩阵。图像中连续、共线、具有相同灰值的像素点个数称为图像的游程长度。灰值游离矩阵是用来检测图像像素点在特定四个方向上灰值(1~8),游程长度(1~256)为像素点串出现的次数,这里就使用灰值游离矩阵来对油茶毛虫的纹理特征进行提取。

将油茶毛虫图像提取0o、45o、90o、135o四个方向的短游程长度L1、长游程长度L2、游程长度的百分率P和灰度值的不均匀度量D,这些值都是可以直接反映线性纹理的情况。经过对油茶毛虫三幅图像进行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纹理只是物体的表面特性不能完全反映油茶毛虫的本质属性,只利用纹理特征也是无法获得高层次图像内容的。颜色特征不同是基于像素点的特征,而纹理特征是对多个像素点的进行统计计算,因此可证两者具有离散性,在模式匹配中,这种区域性的特征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不会由于局部的偏差而无法匹配成功。因此,可以结合使用来作为油茶毛虫图像的识别基础数据。

3.结语

油茶毛虫特征提取使用多特征综合,这样可以提高识别率,但是缺点在于简单将多种特征综合在一起,纹理特征与颜色特征之间具有相关性,会影响计算机的处理速率。因此,还是需要使用优化算法来实现特征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识别率和计算机处理速率。

参考文献

[1]刘凌,泽桑梓,季梅.中国油茶林害虫和螨类及其天敌研究综述[J].西部林业科学,2013,42(1):42-45.

[2]Liu F,Shen Z R,Zhang J W,Yang H Z.Automatic insects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olor characters.Chinese Bulletin Entomology,2008,45(1):150-153.(in Chinese)

[3]Qiu D Y,Zhang F Q,Zhang H T.Study on extracting agricultural pests’color features.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2004,25(1):30-32.(in Chinese).

[4]Christophe Biernacki.Initializing EM using the properties of its trajectories in Gaussian mixtures[J].Statistics and Computing.2004(3).

[5]JUN T.A Color Imag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Region Growing.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0.

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篇(2)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145-02

禅宗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是一种传入中国的国外文化,它在唐宋之际,与我国当时的儒家、道家思想相结合,并完成了向中国思想的转变,形成了最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与此同时,禅宗文化还促成了三教合流,为我国美学的第二次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播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其清淡雅兴的特色,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玄学家们更是将茶文化看作是一种精神象征。禅宗文化与茶文化在本质上而言,具有紧密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此外,禅宗文化对茶器的设计也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饮茶精神,并以茶文化的清新特质散发着优美的特质,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下面,我们就结合我国的禅宗文化和茶文化,谈谈其对茶器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将禅宗精神赋予其中,提高茶文化的价值。

一、禅宗文化的概述以及它与茶道的关系

禅宗起源于古印度,作为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后,发展成为了中国禅宗,后来经过多次改革,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我国的禅宗文化体现着佛教的特性特征,慢慢受到了统治者的拥护,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

众所周知,我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世界上制茶最早的国家之一,茶道在中国具有独特的内涵意义,代表着人的精神气韵,所谓的禅茶一味就是文化传承的产物。另外,我国的禅宗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也不仅如此,它该代表着“饮茶之道”,也就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正心修身,将美学特征融入其中,强调茶德、茶艺精神。随着我国文化的传承发展,我国的茶文化也讲求更高的境界,强调“味”与“心”的有机结合,并且注重生活之礼仪。与此同时,我国的禅宗文化对当代茶器设计也产生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对茶器外观样式、外形设计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体现着茶器的美学特征。

二、禅宗文化对当代茶器设计的影响

第一,禅宗美学观与现代设计美学观的相通性分析。设计美学从属于艺术美学范畴,属于人类上层建筑,在漫漫的历史时间里,人们不断对于美的认识和总结,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的哲学体系有许多,也诞生了五色缤纷的风格流派。游趣,可以称之为一种状态或者态度。“禅宗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在活泼的生命中,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中,去体验那无限的、永恒的、空寂的宇宙本体。” 禅趣,是出世的洒脱与不羁洋,解脱的满洒和无忧无虑的淡然。两者合二为一,在茶器的设计中得到了运用,许多游玩图案的茶器也是由此而来。

第二,禅在当今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在设计中,对禅宗思想应用最多的莫过于日本,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上,体现了一种质朴的简洁与宁静,让作品呈现出一种雅致高洁的格调,形成了独特的东方韵味和独特的东方美学观,平静优雅而自然。除此之外,近些年,茶器也开始关注禅宗文化的运用,将器具外形的设计、图案的绘画与设计相结合,让人们在虚与实,有和无中感受世界的美好。

三、禅在茶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先从造型元素入手,运用比较圆润的造型线去阐述此产品,饱满而稳重。另外在材质上考虑使用陶土材质,亲切不冷漠,拥有温和且质朴的纹理,材料本身真实的袒露,不刻意的去改变,苟求材料原本的自然美感。在色彩上考虑黑白灰色调或运用饱和度比较低的彩色,色调淡雅而不张扬。在实现的过程中,对于造型线和形态关系就行草图推敲,软件深化,用一种简洁的方式来表现禅意的那种空灵悠远的味道,使物具备除物质形态之外的意识因素。

现如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作用于茶器设计也就成为了大势所趋。具体而言,它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用到了Rhinceros、Keyshot、3DMax、Photoshop以及AI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在对方案进行建模以及后期处理后,计算机辅助设计全部服务于设计,从设计出发去进行虚拟实现,进而展现出茶器设计与禅宗文化的完美结合,并在其中添加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入新科技设备,真正做到禅宗文化与茶器器皿的合二为一,做好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工作。

四、结语

其实,无论是茶事还是佛事,都是我们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在当下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我们不能丢到我们的文化传统。在历史文化流失巨大的当下,作为设计人员来讲更应该去追寻属于我们的文化符号。从禅宗文化的角度阐述禅宗对于设计实践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它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学会运用禅理中的智慧去应对我们在设计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一种意识思维的高度凝结。禅宗讲究“无法”,其实也是对于本心重要性的强调,放下执念直面本心,无念无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妙有为用的深奥的哲理来指引人们去思考。禅宗与设计的结合,在设计史上形成很深远的影响。也使这一类的设计找到了哲学归宿,让设计的实践活动上升到了对于禅宗哲学观的理解层面上,并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和设计品格。这也需要现代设计师去重新审视和挖掘它与设计上的可能性,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更美好的设计作品,实现禅宗文化与茶器设计的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篇(3)

关键词:

电视剧;传播角度;中国茶文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电视剧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人们通过收看电视就能够得知古今中外的各种信息,从而增加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必须传承下去。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国内文化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漠视我国传统文化,很显然这不利于国内文化事业的发展。由于电视剧制作单位属于媒体范畴,有着加速信息推广和传播的作用。茶文化通过电视剧的传播,可以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茶文化,从而有利于我国茶文化的繁荣发展。

1茶文化电视剧概述

近年来,茶文化成为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素材。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形成和传播受到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电视剧属于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很多茶区对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十分重视,并以此为平台宣传本茶区的茶文化和茶叶特点,从而提升本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茶文化电视剧有利于茶区文化竞争力的提高,并最终促进茶区茶业经济的发展。四川是我国的重要茶区,然而国内却并未出现以四川茶文化为主题的电视剧,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相比之下,北京不是产茶地区,但其茶文化十分浓郁,很多电视剧中都借鉴了北京的茶文化场景。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产量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大型茶区对于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茶文化电视剧的筹划和拍摄工作。从电视剧题材加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茶文化电视题材囊括古今中外的茶文化内容。当然,茶文化电视剧的取材也受到当今电视剧潮流的影响。比如最近,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收看都市题材的电视剧,因此,以都市题材为主题的茶文化电视剧在所有题材电视剧中是数量最多的。虽然茶文化电视剧的题材涉及范围较广,但是诸如传记题材和军旅题材等题材的电视剧均没有出现茶文化因素。事实上,我国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与社会各个方面都结合紧密,而电视剧筹划人员并未完全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导致国内茶文化电视剧仍旧存在遗憾之处。就电视剧的内容来看,茶文化电视剧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比如爱情、成长、生活、家族以及友谊等。当然,对国内茶文化电视剧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茶人茶事主要是此类电视剧的切入点。也就是说,电视剧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人们阐释什么叫做茶文化,而是借助茶人的事迹和茶事活动进行串联,从而向观众呈现出更加真实生动的茶文化内涵。我国近年来拍摄了很多有关茶文化的电视剧,这些茶文化电视剧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茶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内在魅力。例如,《张三茶庄》借助茶庄的茶事活动向人们展现了国内茶人的精神面貌;国产电视剧《茶花女》讲述了“千两茶”传人的故事,使观众从中体会到革命时期茶人的艰辛;《老铁茶坊》从简单的生活场景出发,向观众勾勒出茶文化的脉络。不同的茶文化电视剧的切入点都有所区别,使观众在收看电视的过程中感受我国茶文化之魅力。

2中国茶文化电视剧传播的现状

虽然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数量较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茶文化宣传的热情低。相反,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支持茶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一些电视剧制作方则选择以茶文化为主题制作电视剧,这些事实都是对茶文化推广热情的一种反映。虽然国内电视剧制作方有着很高的拍摄热情,但是就播出情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茶文化电视剧只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而无法在卫视台播出,因此其受众面可想而知。就众多国产茶文化电视剧来看,其主要受到茶区政府和制片单位的委托,因此电视剧中出现了很多茶文化地域特色,但是这种设计并不能为其赢得国内的广泛观众。茶文化电视剧对于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茶叶品牌的开发。错误的市场定位和盲目的拍摄制作,都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使茶文化电视剧受到观众的认可,制片方和地方政府应该从这一问题出发逐步推动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并在电视剧中将茶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就有利于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从而使此类电视剧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3基于电视剧传播角度的茶文化特征分析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传播,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是情理之中的事。茶文化电视剧不仅受到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同时还会反过来影响到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为了使茶文化电视剧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品味,电视剧制作单位在拍摄电视剧之前就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从而了解观众的真实想法。在某种意义上,电视剧影响着观众对于事物的看法,并间接影响着观众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换句话说,电视剧不仅直接向观众传递着各类信息,同时也达到了心理暗示的目的。收看电视剧之后,观众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电视剧所要传达的内容。就国产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茶文化是其重要创作题材,观众收看电视节目后会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特征。

3.1我国茶文化丰富多彩

从国内诸多茶文化电视剧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国内茶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茶文化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茶艺表演、茶事活动、饮茶历史和茶人精神等,这些因素成为国产茶文化电视剧的重要内容。我国茶叶品种较多,包括红茶和绿茶,还包括黑茶和白茶等。当然,茶人在饮茶活动中会与茶艺活动以及茶事活动相接触,从中领略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饮茶在古代被看作一种高雅的象征,文人雅士的饮茶活动对市民阶级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国茶文化历史名人对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其历史事迹也被作为素材应用到茶文化电视剧中。以电视剧《茶颂》为例,其主要讲述的是近代西南地区的茶马互市历史。在清朝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经济受到英美帝国的打压,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却带领众人在茶业领域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观众在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不仅会对清朝末年的茶政制度有所了解,同时还能够对西南茶区的茶文化习俗有所认识。除此之外,《绿茶情缘》这部电视剧则以20世纪50年代的国内“南茶北引”的事实为背景,山东茶农突破重重困难最终使绿茶在当地成功栽种,从中观众可以体会到我国“南茶北引”的困难和艰辛之处,从而对国内茶叶商品倍加珍惜。

3.2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时代感

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朝代的茶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区别。现阶段,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茶文化事业在国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茶文化电视剧反映了茶文化的深层次精神内涵。就我国目前的茶文化电视剧而言,观众从中可以发现我国茶文化有着浓郁的年代感。比如说,国产电视剧《老铁茶坊》借助简短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当代茶人的精神面貌,这种真实而简单的信息传达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当然,茶文化电视剧《十八香》的主角是一群“90后”的小伙伴,制作人通过展现他们的言行举止向观众传递着当前青少年对于茶文化的传承问题。再比如说,《远方来的茶客》这部电视剧涉及到国外饮茶元素,观众通过收看电视不仅可以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异同,同时还会就目前人们对于茶文化价值的认同问题产生深思。当然除此之外,《功夫茶王》这部动漫主题的电视作品也深得青少年的喜爱。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功夫茶王》既满足了青少年的精神需求,同时还从侧面向他们普及了茶文化知识。虽然茶文化电视剧有虚构成份,但是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茶文化电视剧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我国茶文化电视剧都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使观众感受到茶文化本身的时代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众多茶文化电视剧中,茶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观众通过收看茶文化电视剧可以对我国茶文化特征进行认识和了解。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电视剧制作方应该与文艺工作人员相互合作,提升茶文化电视剧的口碑。我国茶文化电视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有利于我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塑和构建,同时还有利于使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我国茶文化的伟大魅力。

作者:张帆 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会林,受众:艺术创作的起始与归宿———关于电视剧传播与生存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3(5):42-45.

[2]王钟陵.20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及几个理论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3-59.

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篇(4)

随着我国茶叶贸易不断快速发展,茶包装已经从过去的纯粹地包裹、保护茶叶不受损坏、便于运输等常规的物理功能中发展出更多的附加功能。茶包装设计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广告的效应,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消费者挑选茶叶的重要因素。但是,现阶段茶包装设计在视觉上普遍缺乏创意思维,缺乏个性化、人情味以及较好的审美,而过去浮夸的茶包装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审美追求。因此,茶包装设计不仅需要通过创意思维传达茶叶信息,还需要实现情感、思想上的审美需求,体现人文情感。

1当代茶包装设计的基本审美内容

1.1豪华美

茶叶,是我国非常传统的健康文化饮品,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是最好的礼品选择。有鉴于此,很多设计人员在对茶包装设计风格上就不会过于朴素,而强调豪华美感。高档次茶叶结合豪华、大气、并且具有文化特色的茶包装,成为消费者选择茶包装的第一选择。

1.2简约美

由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大势所趋,在茶包装设计中,更为简洁、大方、环保、清新的包装设计更加得到消费者的喜爱与关注。简约美所体现的茶包装特征主要体现在“少就是多”,强调在色彩运用上实现“明快”的效果。因此,在设计风格的风格上更加讲究简单、明确,非常看重简约的美感,由简约而衍生出一种典雅的格调。将简约美的特性结合至茶包装设计中,也更加契合茶叶的文化特性。

1.3意境美

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其心理更渴望除了在茶叶本身上外,获得茶包装设计艺术中的审美。而现代茶包装设计根本目的,旨在利用创意思维将美的形态更好的得以展示,进而提高整体的意境效果,在意境明确的基础上,使客户收获更为高级的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体验,也就是当前非常流行的“用户体验”。一直以来,由于传统文化元素的丰富,我国茶包装设计也十分重视意境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茶叶的文化审美,以实现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最终实现目的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2当代茶包装设计存在的不足

2.1一味重视包装,放弃茶叶价值

部分设计人员往往只一味地滥用茶包装的材料,用尽一些可以用到的高科技的“材料”以及先进的“工艺”,最大限度上、单方面地利用外在的设计包装来激发客户的购买欲,以达到最大化的效应。随着工业设计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对高科技材料的复合使用,茶叶市场上已经涌入了各种形式的豪华茶叶包装。尤其,一些中低档的茶叶,在茶包装设计上也往高档的路线上走。茶包装在色彩搭配在美学上,不仅没有体现出起码的创意,而且非常混乱、杂乱无章,一味地强调表面上的华丽,形成买椟还珠的尴尬境地,和茶叶本身的价值属性与质量极不相符。由于匮乏设计的文化理念,茶包装设计一味地曲意迎合,最终破坏茶叶的价值。

2.2模仿痕迹明显

现阶段,茶叶市场中的茶包装设计对色彩的运用,可以说没有规律可言,主要以鲜艳、夺人眼球的“大红”“大紫”来呈现。这也就进一步偏离了茶叶独有的清幽、安宁、典雅的文化风格。毫无疑问,这主要归咎于茶包装设计片面地仿照其他的销售包装。需要肯定的是,有许多出色的包装销售设计理念都是值得设计人员学习与借鉴的,然而,这也并非意味着可以完全去模仿、生搬硬杂。

2.3缺乏个性化设计意识

当前,茶叶包装设计,其设计的样式通常是大同小异,茶包装的图案、和文案描述都非常单一、僵化,并未针对茶叶特有的属性,而展开个性化的创新思维包装,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心理。有些茶叶品牌会不假思索地复制其它茶包装图片,对于茶叶本身的品质宣传并没有着重介绍,因而在市场上缺乏一定的辨识度,尤其是在一些茶叶城中,随处可见的茶叶包装都大同小异,附加值不高,给用户造成一种“大众”、“流俗”的印象。

3当代茶包装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应用

3.1茶包装设计的传统图案创新

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设计资源。当代茶叶市场的创意思维包装设计也普遍追求一些非常传统、民族化风格非常强的效果。然而,不难看出,市场上的茶包装设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基本上沿用的是传统图案、水墨山水、书法字体的结合。但是,在绝大多数的茶包装设计中,传统图案的选择非常陈旧,无法体现时代感,进而不能激发消费者基于审美兴趣的购买意识。在一些传统图案的运用中,不仅不能用到文化精髓,而且包装设计仍显俗气。在现代化创意思维推动下,各个民族不能避免暂时地丢弃传统文化而正视现代化,之后又重新审视自我,回归对传统的继承。在表达民族性的传统图案选择上,绝不可利用单一的传统符号进行盲目的堆砌。设计人员可以从一些传统图案中的纹样提取其精华,之后再充分运用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工艺与办法实施重新整合,再以非常新颖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极大地满足茶包装设计的文化性,也满足了消费者本身的个性化需求,使茶包装设计不仅具有典雅的气质,也拥有时代的特征。

3.2重视茶叶与茶文化的融合

整体来看,现代茶文化设计创意思维发展进程,是基于东方文化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进化为一种充满了现代化气息的茶文化。因此,在茶包装的设计环节上,一定要充分重视在文化的背景下实施具体设计。换句话说,设计人员无论是从创意思维上抑或是到实际的包装造型结构上,都需要一目了然地显示出茶叶这一传统商品的文化地位。有鉴于此,现代的茶叶市场上的包装,可以充分运用包装技术上的诸如造型、色彩、装饰等各个程序来设计具有文化意味的艺术设计。如上述所提,关注茶包装的意境之美,强化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审美属性。不仅如此,创意思维茶包装设计中所蕴含的茶文化属性,在表现手法上也需要做到不拘一格,以实现包装功能和意境传达的统一性、一致性,使得包装设计从最初单一的现实实用的需求,提高到一种比较深刻的文化需求。在确保物品价值不遭遇外界破坏的基础上,提供消费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也能更好地展示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大限度上体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创意思维与独特属性,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以及文化超越。

3.3重视生态美学的运用

设计师在对茶叶实施基于创意思维的茶包装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承茶叶原本所存在的“绿色”“生态”的气质,也需要充分展示茶叶的价值特色;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的每一个单元上最大限度上展示出物品本身具有的“绿色”的属性,即生态美学。优质的包装不仅具有很客观的珍藏价值,更可以借用包装重复使用,不仅极大地节约了包装成本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好地弘扬了茶文化。如今,随着环境危机的态势愈发严重,现代人已经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对改善生态环境的空前重视。在各个行业产业、各个领域的市场中,“绿色生态”的包装样式,早已经被市场证实能够获得购买者的青睐,在确立市场竞争地位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故而,设计人员应当积极地学习“绿色”设计的技术,并恰如其分地复合到包装设计中,以此来更好地融入国内外茶叶消费的需求。创意思维的茶包装材料选择上,不仅要降低费用,也应当尽可能地降低包装产生的垃圾对环境的破坏,以更好地提升市场声誉、引导客户、满足客户对茶商品自身的价值需求与审美需求为重点。并且,对茶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境力求卫生、安全,以此为基础来开展茶叶的绿色包装设计。在保证包装材料防潮功能、隔绝空气、保鲜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在选材层面上应尽量择取部分可以被很好降解的、可以反复利用、并且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复合型材料。例如,竹材料等。在茶包装设计中应当尽量选取一些适当的容器,并对其实施现代化科技处理,以消除在生产中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是民族属性非常明显的商品,充满文化元素。有鉴于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将自身的视域集中在我国的本土文化中,囊括传统文化的精华并结合现代化的工艺予以辅助和实现这一设计。在茶包装设计上,设计人员还可以合理的运用美学的平衡,重视外在与价值的和谐统一,更加完美地契合不同消费者不同层面上的情感需求。强调风格化的设计,丰富设计魅力。在茶叶素材的择取上,例如体现这一茶叶产地风光,抑或是想要强调茶叶属性形态等都一定要紧密围绕在茶叶自身价值上展开设计定位,以此避免给消费者造成浮夸、表里不一的恶劣印象。惟其如此,方可使消费者对茶叶企业的商品以情感上的信任与肯定。

作者:刘文华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莎.符号学原理在药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25(12):124+196.

[2]万文瑞.基于中国绘画元素的茶包装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12(18):112-115.

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篇(5)

关健词: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地方特色产品;文化转译

1 坭兴陶茶具及产品包装概述

坭兴陶古朴典雅、历史悠久,受国人饮茶习惯及茶文化的影响,作为钦州地方特色产品的坭兴陶茶具,深受两广文人墨客偏爱,但其产业发展在近现代历史中却较为尴尬。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提出和发展,加上钦州市政府的着力推介,以及坭兴艺人与陶瓷学者的积极参与,坭兴陶产品名称在业界逐渐获得好评,但与同居中国四大名陶的宜兴紫砂陶相比,坭兴陶在品牌建设及形象塑造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坭兴陶茶具属于易碎品,其包装涉及物理学、材料学、经济学、美学、心理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需依据陶瓷产品的形态及属性采用相应的包装材料,根据特定的设计要求,创造新的包装实体,它既要服从于陶瓷商品的储运条件和销售方式的需要,又要与商品有机结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钦州坭d陶茶具属地方特色产品,兼具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其包装设计也应吸收海涵钦州乃至广西本土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民间艺术、民俗民风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文化形式特征,从文化转译视角,开发具有较强地域可辨性的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以提升坭兴陶茶具的魅力价值,加强坭兴陶茶具在陶瓷行业的独特地位。

2 对坭兴陶茶具包装中文化转译的理解[1]

现代包装设计是将材料、形状、结构、颜色、图形、文字、排版式样及其他辅助设计元素与产品信息结合起来,从而使产品更适于市场销售的创造性活动。包装的目的是对被包装物进行运输、分配和仓储,为其提供保护并在市场上标示产品身份和体现产品特色:一方面能保护被包装物的形态、质量、性能,并能方便开启使用、生产加工、仓储保管、信息识别、陈列展示与包装废弃物的分类回收等;另一方面能体现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加商品附加值,体现企业的品牌信誉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且保护生态环境等。

坭兴陶茶具包装作为文化转译的载体,不是对文化进行简单的传输和转移,而是在转译的过程中如同一系列折射现象,将原有的文化与新的文化打开、接纳、重构成新的形式,并产生新的意义,而最终传达给受众的,是为实现对被包装物的保护功能而选用的包装材料,以包装材料为载体所呈现出的包装形态、依据包装形态设计出的包装装潢等物质实体,和通过物质实体传达给受众的精神愉悦。而文化转译视域下的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是以上述物质的和精神的信息传达为基础,向受众转译为塑造企业形象而策划、设计的统一的图形、色彩、文字、文案等品牌文化,及为满足保护生态环境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关于绿色包装设计行为;通过包装形态和包装装潢传达出的被设计师挖掘、整理并重新设计的视觉化的地域特色文化;通过包装材料、包装形态及包装色彩和文字的配置,塑造的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和、敬、清、寂”的茶道文化等。由此可见,探讨关于文化转译视域下的坭兴陶茶具包装,可为坭兴陶茶具包装实体的设计研究提供基本参照。

3 文化转译在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中的表现形式

3.1 基于品牌文化,研发适合的独特包装形式

对于消费者来讲,最有力的品牌辨识度莫过于独特的产品包装形式。研发适合本品牌的独特包装形式,并保持该品牌旗下各系列坭兴陶茶具包装的独特性与同一性,对于坭兴陶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塑造、推广和发展,并在同类产品中具备有效的身份识别起重要作用。

3.2 基于绿色包装原则,研发低碳、可持续性的包装形式

在进行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之初,应考虑在其生命周期中提高资源使用率,增加循环使用功能,降低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对生态的保护[2-3]。研发低碳、可持续的坭兴陶茶具包装形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可回收、可降解、无污染的包装材料;(2)在完成合适的包装结构及尺寸大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3)设计供消费者循环使用的包装形式,在循环使用中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4)减少或降低包装印刷材料的用量,且尽量使用环保颜料。

3.3 基于现代科技文化,引入智能包装技术

传统的商品外包装,需要标识商品的品牌名称、产品规格、成分含量、烧制温度、使用说明、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常规信息,如此繁多的文字信息无疑给包装装潢设计带来较大局限,在包装印刷阶段,也增加了印刷材料的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早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若在坭兴陶茶具包装中引入智能包装技术,并以智能手机、互联网予以读取[4]:如通过QR二维快速反应码,追溯坭兴陶茶具的生产企业、品牌文化、产品种类等信息;通过RFID标签附着在坭兴陶茶具包装上,让消费者在近距离内无需用手机进行光学扫描接触,便能够通过无线射频识别获取坭兴陶茶具的相关信息等。通上述过智能包装技术的引进,将给坭兴陶茶具包装装潢的突破及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给坭兴陶产业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革新。

3.4 基于地域文化,设计具有广西地域及民族特色的包装形态[5-6]

钦州地处南海之滨,是广西最早接触外来文化影响的地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多个民族。在中原文化的主导下,源远流长的壮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在外来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同生共进,形成独具广西民族传统特色的地方文化,并鲜明地表现在人们行为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中。坭兴陶茶具作为广西民俗文化的产物,其包装应体现广西地域及民族文化特征,此种体现不应停留在表层文化元素图式特征的模拟与展示,更是对文化精神的深层探究,并将此文化精神贯穿在包装理念树立、包装材料选择、包装形态塑造、包装结构创新以及包装装潢设计的整个过程中。

4 文化转译视域下的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

文化转译视域下的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应在充分尊重坭兴陶茶具特性、地域特征和消费需求的前提下,依据第二部分即文化转译在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中的表现形式,设计出理念绿色环保,结构科学合理,能够体现广西地域及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包装实体。“布陶”是笔者本着对坭兴陶茶具的热爱和对其包装设计的些许见解,在文化转译视域下为钦州坭兴陶茶具设计的实验性的系列化包装形式,在满足包装保护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凸显坭兴陶茶具本体及承载于坭兴陶茶具实体的文化意蕴,并将此意蕴以文化转译的形式呈现,希望为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4.1 生态文化的转译

“布陶”坭兴陶茶具包装,选择了瓦楞纸板、牛皮纸、半透明粗纤维和纸、棉麻布等包装材料。一方面,所选纸张和纸板易于降解,亦可循环使用;另一方面,棉麻布材质的居士袋形式的手提袋和展开后即成茶巾的茶杯卷布、茶壶套,不仅降低包装废弃物的产生,还为消费者在以后的使用中提供方便;第三方面,包装内部以手揉半透明粗纤维和纸的本色与肌理进行装饰,作为内包装的棉麻材质的茶壶套以刺绣工艺呈现装饰图案和品牌名称,只有外包装瓦楞纸盒外包裹的牛皮纸上印刷了必要的图形、文字等产品信息,避免了大量印刷颜料的使用和不必要的人工浪费,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4.2 茶文化的转译

“布陶”坭兴陶茶具包装,从材质的选择(牛皮纸、棉麻布)到色彩的搭配,以及包装形态的设计:外包装瓦楞纸盒与盒外包裹的牛皮纸同属于卡其灰色,居士袋形式的手提袋的浅咖色,牛皮纸上印刷的品牌标识与其他产品信息的褐色,内包装棉麻布的茶壶套和茶杯卷布本身的淡绿灰,以及茶壶套侧缝中缝制的白图灰底的品牌标签和茶杯卷布上刺绣的白色品牌图章,无不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从包装的物质层面塑造“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崇尚自然、朴素、归真的美学理念和具有唐宋遗风的“和、敬、清、寂”的茶道基本精神。

4.3 人本文化的转译

作为产品一部分的包装实体,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已经为其买单,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看似精美的包装,在完成商品交易后便成为包装废弃物,这不仅给环境增加负担,也给消费者造成浪费。“布陶”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将外包装手提袋以居士袋的形式出现,内包装分别以茶壶套和茶杯卷布(展开后即成茶巾)的形式参与到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中,也参与到消费者日后对坭兴陶茶具的使用过程中,这不仅为茶壶主人提供方便,而且良好的材质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布陶”包装实体所呈现出的自然、朴素、归真的美学理念也为其主人的饮茶品质提供保障,并营造清静、恬淡、寂寞、无为的饮茶及修行环境,使其获得心理和精神上的升华。

4.4 品牌文化的转译

在商场、超市的茶具专卖区域充斥着各种品牌不同的同类或相似的茶具产品,这些具有地域特色且制作精良的陶瓷茶具,其包装设计虽有高端大气之作,但大部分因为缺乏个性而不易于品牌的识别。基于此,“布陶”坭兴陶茶具包装从材质的自然性,形态的人本性,色彩的朴素性、图形的地域性和文字的民族性等方面强化产品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加上外形酷似茶杯的二维码的独特设计,诠释有心的茶具包装设计所应具备的特质。在给该品牌旗下的不同系列茶具产品赋予个性的同时,统一品牌共性,既将被包装的坭兴陶茶具与其他同类产品划清界限,为产品品牌的提升做足准备,又为日后与消费者长期的接触中强化品牌印象创造条件。

4.5 地域文化的转译

“布陶”坭兴陶茶具包装的内包装,即茶壶套底部、茶杯卷布(茶巾)尾端,外包装的瓦楞纸盒外包裹的牛皮纸的上下部和居士袋形式的手提袋的下方,或以刺绣,或以印刷呈现的图案,皆选择了具有广西地域及民俗特色的壮锦绣样,回纹、水波纹、小万子、团花,以及广西民间生产劳作和节日风俗等情景定格,以多元、多向、多角度的思维模式展开对以上图像或抽象或具象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既可求其观,又能别贵贱的壮锦图样和绣法,以及以书法图章为品牌标识的艺术形式,满溢着浓浓的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增添了坭兴陶茶具的历史厚重感,而包装本身也无不流露着与人的亲切和自然,从情感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5 结语

坭兴陶茶具的宣传与推广承载着增加地方文化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重任。面对坭兴陶茶具包装表现形式单一、品牌意识不足、缺乏产品文化特征与地域特色等现状,“布陶”坭兴陶茶具包装从产品属性、品牌推广、消费群体定位及销售终端特性等多方考虑,紧抓坭兴陶茶具本质特征,深挖坭兴陶茶具文化意蕴与本土特色,在满足保护产品、便于储存、方便运输、促进销售等包装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包装转译绿色包装原则的生态文化,与茶具紧密关联的茶道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包装灵魂的品牌文化和孕育坭兴陶茶具的地域文化等。期望通过文化转译视域下的钦州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与同道人士作专业层面的探讨,同时期望此探讨结果可为坭兴陶茶具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周杨静. 地域特产包装设计的文化转译[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5(4):174-177.

[2] 李洁, 王勇. 绿色生态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 2014, 35(4):5-8.

[3] 芮雪莹. 自然化包装设计理念[J]. 美术观察, 2011(11):113-113.

[4] 徐萍. 基于功能材料的智能包装艺术化表现形式探索――以食品智能包装设计为例[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5] 林丽. 论包装设计中地域特色的传承[J]. 包装工程, 2013(18):85-88.

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篇(6)

013年底,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中有“聚焦中学历史课堂”单元,其中,由全国历史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叶德元老师设计并执教的四川义务教育历史地方课程《可爱的四川》之《浓郁的民俗文化》一课,内容丰富,鲜活生动,恰似四川饮食的“麻辣”风味,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课后的课例研讨和晚间的“学术沙龙”活动中,本节课得到普遍认可与好评,但也有教师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和质疑,其中,有两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其一,总体上是一节好课,但遗憾的是上得“浅”了一点;其二,本课只讲了“民俗”,而没有讲出“文化”。

与会论者的评价与看法,当然各有自己的视角和道理,其中有的认识,笔者在听课观摩之初也有类似感觉。然而,反复回味本课教学过程,特别是认真拜读了叶老师本课教学设计的详细文本之后,笔者思忖再三,生发了些许新认识、新思考。现扼要赘述于后,以与授课教师及与会者分享。

一、适度为宜无须求“深”

课堂教学的深、浅,通常是相对的。执教者应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的层次和难易度。而就本节课的初中学段、四川地方史的民俗文化教学课题而言,笔者认为应以适度为宜,不必盲目追求难度,甚至适当地浅显一些更为实际。

首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和教学,应定位于基础。义务教育历史程标准,特别是2011版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的课程性质与定位。这里,笔者认为尤其应关注课程的人文性和基础性,因为它们集中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质与教育定位,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因而,义务教育的历史课程应该围绕基础来设计教学,通过基础性的教学,达成基本素质要求即可,教学及评价标准切忌过高。这是由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从初中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及能力水平考量,历史教学要求也应以基础及适度为标准,不能要求过高、过深。应突出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故事性、情境性、生动性,注重于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对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直观的历史事物的感受与体验,而少些高深学术理论、抽象晦涩概念的解读与机械灌输。

第三,本课四川地方“民俗文化”的课程内容,也决定了教学难度的适度和适宜,无须追求深度。地方史(含地方民俗),通常是作为中国历史整体的一个补充,其基本内容也大体为当地人所熟悉、了解,而地方史的教育目的往往又重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国情教育及至爱国主义教育,因而在具体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和处理上,也应控制住难度;再者,地方民俗文化内容的教

学,本该更加生动直观、通俗易懂,尽可能使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和感悟,这也决定了教学不必追求过大的难度和深度。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认为作为义务教育地方历史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一般不能定位太高、要求太深。叶德元老师的这一课,课堂上创设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展示了极其丰富的四川民俗文化,在紧凑、火爆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体验和感悟,就教学内容的数量与深度而言,与初中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水平大体匹配,因而,教学设计与实际施教的难易度、深浅度是基本合适的。

二、讲好了“民俗”就讲出了“文化”

下述认知应该是笔者与历史教育同仁的共识:民俗本身就是文化,甚至可谓最原生态的文化;而历史本身当然更是内涵深邃、外延宽广的厚重的文化。民俗者,民间风俗习惯是也。特定地域的民俗,无论是地方礼仪、传统节日、饮食服饰、民间工艺、民间传说、典故轶事,甚或姓氏生肖,等等,都由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造就,且通常有其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因而民俗无不蕴含着文化,无不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笔者认为,讲授地方民俗文化的历史课,只要把“民俗”讲好、讲透、讲到位了,“文化”也就自然渗透其中了。民俗味道越浓,文化味道也会越足。故而,笔者以为,历史课无须刻意给学生解读抽象、晦涩的“文化”概念。否则可能使本来简约明了的初中历史课堂变得僵化、呆板、繁缛、琐碎,冲淡了重点,增加了难度,也往往会脱离主体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考量,审视本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四川民俗文化之“民俗”的教学,已然设计得很好,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也可谓上乘。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挖掘课程资源,精心整合设计,呈现了典型而丰富的民俗内容。整堂课几乎囊括了四川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茶的民俗与文化,戏冠天下与川剧文化,成都小吃与川菜文化,“耍”在四川与庙会、花会文化等四大板块,涵盖了四川民间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还涉及四川的方言、绘画,以及由这些民俗所映衬出的四川的风土人情,甚至是四川人的性格特征,等等。听了这节课,使人在短短40分钟时长内,从民俗视角快速游历了驰名天下的天府之国,品尝到品类具备、色香味俱全的四川民俗盛宴大餐,令人大开[界,深受感染。丰富而充实的民俗内容,成为本节课获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其次,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创设了鲜活生动、极富感染力的民俗情境。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的理念,灵活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营造出就在身边、就在课堂的“民俗文化”。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形式包括:引用了包括民谚、歌谣、辞赋等在内的丰富的文字材料,直观而生动的民俗图片视频;教师用四川人特有的性情禀赋(局部使用四川的方言)进行有声有色的讲述、描述、讲解;民俗文化实物展示;教师的即兴示范、表]、]示;设计专门的学生活动环节,让学生亲身模仿操作和体验感受等。其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教师将民俗器物、民俗艺术品、民俗技艺等直接亮相于课堂,营造出最为生动直观的民俗教学情境。例如,讲到四川绵竹的年画时,教师现场展示绵阳年画的实物,还将自己珍藏的一幅年画带到课堂,作为奖励发给课堂上表现优异的学生;在进行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四川茶民俗、茶文化教学时,教师带来了四川当地真实的长嘴大茶壶,进行倒茶技艺的]示,并请学生进行模仿体验;带来了一套“盖碗茶”的茶具,逐一讲解“茶碗”“茶盖”“茶船”的造型、功用及各自的讲究,“茶盖”不同的摆放形式和位置所代表的不同含义等;用四川方言方音的朗读与说唱,除了师生一起朗诵民谣、辞赋之外,在讲述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时,教师即兴]唱了“高腔”和“灯戏”两个声腔,有板有[,惟妙惟肖,引来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在讲到川剧脸谱及绘制技艺时,教师利用课

前空当时间,将学生练习绘制的川剧脸谱拍下来,在课上直接用于教学,令学生意外、惊讶和欣喜,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

就是这样,教师在创设的生动情境中,带着一群四川孩子尽情地“耍”,用融融的川味情调渲染着川味的课堂,将四川的地域民俗、风土人情,]绎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浓郁的川味民俗情境之中,真切地感受和体验了四川民俗文化。

第三,适度联系、引申与拓展,恰当揭示了四川民俗的文化内涵。本课教学,未见对“文化”概念的孤立讲解,但在许多具体民俗的讨论解读上,却都很好地揭示和渗透了“文化”的内涵。例如,在导入部分展示绵竹年画时,指出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它“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揭示了绵竹年画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在国内绘画艺术领域的地位;在讲到“川茶”时,教师分析到:“作为‘国饮’的茶文化据考就发祥于蜀地,历尽沧桑而不衰,且在川西生发出‘茶馆文化’一支来。”因而,“有人把川西茶馆同巴黎的酒吧、维也纳的咖啡馆相提并论”,揭示了川茶与“国饮”的渊源关系,甚至在“饮”文化上的“国际影响力”;在讲述“茶馆”的功用时,教师引述事例和茶馆中的生活场景,系统地归纳出“摆龙门阵”“民间会社联谊”“民间法庭”“社会文化娱乐场所”等四大社会功能,很好地挖掘出了茶馆的“文化”内涵。

第四,“川味”个性的教师风采与教学激情,烘托了四川民俗课堂的浓郁氛围。本课的设计和执教者,有着良好的综合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课堂调控驾驭自如洒脱,极善与学生沟通互动,特别是富有四川人乐观、幽默、火爆、泼辣的性格禀赋,激情澎湃,活力四射。四川的青年教师,以四川人的性格禀赋,带着一群四川的孩子们尽情地“耍”,“耍”出了一堂浓郁川味风格的民俗文化课堂。

总之,本节课堂已经将四川“民俗”渲染得热烈、浓郁、鲜活、生动,因而说它没有讲出“文化”来,显然难以成立。当然,民俗文化之“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民俗本身,既然是历史课,还应蕴含于民俗背后的历史之中。

三、民俗文化之“文化”蕴含于

历史之中

下述认知也应是历史教育同仁的共识:大凡民俗,尤其是传统的风俗习惯,往往有其发生发展沿袭变革的过程,因而民俗必定无法与历史截然分割。而凡可称为文化的或物质或精神、或微观或宏观东西,又都无不蕴含着历史。

民俗文化的历史课如何讲出“文化”来?假如认为本课讲“浅”了,那么怎么“深”一些?如何适当调控其深度?笔者的观点是:讲出了历史味儿,讲出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性、特点,也就凸显了民俗的文化味儿。就是说,以文化命题的历史课堂,无需过多考虑“文化”概念本身,而只要教学设计和施教很好地体现出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属性,也就能很好地显现出其文化的特质。

从《浓郁的民俗文化》一课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涉及相应的历史元素特征。例如,在讲川剧之“蜀戏冠天下”时,教师选用了自己拍摄于上海世博会四川馆的一幅照片――即1957年在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说唱俑”――取材典型,图片表现的形体动作和神态寓意,活脱脱反映出古代川人“说”“唱”艺术的鲜明风格特点,而这至少可以上溯到东汉时期,因而很好地印证了“蜀戏冠天下”,自然地体现了川戏民俗的历史属性,也揭示了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在讲述川剧的四大派别时,适当地铺垫了明清时期政治变革、社会经济状况、移民政策等历史状况,很好地体现了历史时代特征及历史的变迁等。

又如,在讲“川菜”中最具特色的“回锅肉”时,选择和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为鼓舞士气、战胜饥寒,邓小平围绕四川回锅肉组织“吹牛俱乐部”,带领红军进行精神会餐,坚持走完长征的历史

传说故事,既有趣味性,又渗透了情感内涵,也增强了教学的历史色彩;在讲猪肉的做法在四川有“上百种花样”时,教师引领学生一起用四川话朗读《猪肉颂》,当学生被诙谐的词句引逗得忍俊不禁的时候,教师点破这首词为著名大诗人坡所作,并自然而然地引出大名鼎鼎的“东坡肘子”, 巧妙地点出了川菜与历史、与历史名人的渊源。

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篇(7)

民间艺术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精美的剪纸艺术还是精致的壁画工艺,抑或是精湛的雕刻技艺都是对民间艺术符号的不同阐释。从文化角度来说,民间艺术符号是从丰富多彩的民俗中分离出来的,其将大众化的民俗标志简化为不同形式的艺术符号,使其以艺术的形式而长存并在无声中诉说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因而,民间艺术符号又是一种信息传达载体,其因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与信息传达功能成为了设计行业的新宠,为茶叶包装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

1民间艺术符号概述

1.1民间艺术符号的产生

民间艺术符号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以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生活为原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符号,并且每一符号标志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物质生活水平以及文化认知程度。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间艺术符号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民俗艺术符号也有所不同,但却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人类意识文化的产物。

1.2民间艺术符号的特征

1.2.1象征性

民间艺术符号是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中渐渐演变而来的,其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因子,每一民间艺术符号都散发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光,也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蕴。“擎天一柱”、“三足财神”以及“陵道神羊”都是民间艺术符号的典型标志,精致的纹饰与奇特的造型以及精巧的工艺,在民间艺术符号的史书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擎天一柱又叫华表柱,一般立于大型建筑群之前,其周身以云龙纹为底纹,上部插以白色的雕花石板,其顶部则立着龙头神兽,造型宏伟壮观,既象征着皇家权威庄严不可侵犯,又将古代先进的雕刻艺术烘托得淋漓尽致。陵道神羊是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吉祥物獬豸为原型而创作的,其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独角、龙首、狮尾、牛身,因其善于判断明辨是非而成为了“法”的象征,一般放置于法院门口,陵道神羊的别致造型以及暗含的法制之寓意使其成为了民间艺术符号的标杆。而三足财神则是以少了一条腿的蟾蜍为原型雕刻而成的,其以金色涂满全身,头顶八卦、背披北斗七星,嘴叼两串铜钱的模样呈现在大众眼前,象征着财源滚滚富贵吉祥之意。总而言之,每一民间艺术符号在形成之初就被赋予了相应的文化意味,寄寓着人民大众的美好愿望。

1.2.2民族性

民间艺术符号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其与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地理因素息息相关,并且沾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的浓厚气息。所以,民间艺术符号的民族性特征也显现出来了。而民间艺术符号也因其独特的东方造型和色彩因子,在世界艺术符号之林中熠熠生辉,备受推崇。中国结、剪纸、泥塑、木偶、竹编以及皮影都是我们民间艺术符号的物质化体现,并打上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烙印。同一民间艺术符号在不同地区所呈现出的艺术特征也有所差异,但却都在无形中折射出我们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璀璨光芒。例如,中国结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编织方式,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其颜色与图案造型都会有所不同,红色、蓝色以及黄色的中国结所寄寓的象征意义却都是大同小异,都预示着吉祥富贵之意,变化多端的编织手法以及精巧别致的图案造型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艺术品味。

2民间艺术符号在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文字符号

文字是包装设计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语言,而随着文字艺术的发展,文字书法也成为了包装设计中的艺术表达形式。茶叶作为中国的形象代表,其包装设计自然也应该与其气质相符。茶叶包装设计也以文字符号为切入点,结合茶叶的清新朴实之质,利用汉字的空间组合形式、方形结构以及书法艺术对茶叶包装进行了风格化的定位设计。众所周知,我国的文字符号造型复杂,横撇竖直、方方正正的结构形式,颇具韵味。茶叶包装设计中也引入了民间艺术符号中的文字意象之美,例如,西湖龙井的茶叶包装设计以“龙”字为着手点,将龙纹图案作为茶叶包装的主要背景,并以艺术字体的形式将“西湖龙井”进行放大化展现,从而既凸显了西湖龙井在茶叶中的“霸主”地位,又提升了茶叶包装的品味档次。另外,茶设计师也会利用不同汉字的空间组合形式以及其结构特征,对茶叶包装设计进行整体布局,以凸现茶叶包装设计浓郁的中国特色。

2.2图案纹饰

民间艺术符号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图案纹饰也是其艺术符号的一种。每一历史时期均有其特定的图案纹饰,商周时期的青铜图案、秦汉时期的织锦图案、唐代的唐三彩陶器图案、宋代的缂丝图案、元代的织金锦图案以及明清的景泰蓝图案,虽各有不同,但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符号的典型代表。其中,图案纹饰这一民间艺术符号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亦是屡见不鲜的。例如,五云山的信阳毛尖其包装以青铜图案中的云纹和几何纹为基本元素,利用意象形变的原理,在包装上描摹出了层层叠障的五朵云,并以遥相守望的姿势将云的舒展之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既烘托出了五云山信阳毛尖的高雅之气,又营造了一种宁静怡人之境。总而言之,图案纹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元素其造型多姿多彩,对于茶叶包装设计而言可谓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2.3水墨元素

水墨元素不同于其他民间艺术符号,一墨一汁,一点一染尽显中国风。而水墨元素也因其所渲染出的深邃意境以及独特的人文魅力而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设计之中。茶叶包装设计对于水墨元素的应用更是数见不鲜,笔墨元素点染下而形成的空灵意境对于淡雅的茶文化而言具有鲜明的衬托作用。例如,福建乌龙茶的包装设计,以浓墨与淡墨渐变的形式泼洒出乌龙茶水浸泡的样子,并以大笔如椽之势勾勒出茶壶的形状,然后又以滴墨的形式将“茶”字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来,而乌龙茶的隽永之质也被深沉的水墨元素阐释得淋漓尽致。此外,“计白当黑”的水墨元素设计手法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也是极为普遍的,设计师通常会运用画中留白的手法,将茶文化内涵与文化艺术韵味渗入到交融的水墨中,并以虚实相生的表现方式,将茶叶包装进行留白处理,突出茶叶包装的风格定位,从而使其与水墨元素实现相得益彰的融合。

3民间艺术在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中的展望

3.1深入挖掘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审美文化意识也逐日见长,大众的消费理念从传统的物质消费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转变。通俗来说,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其不仅仅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更多的是其所包蕴的文化价值。具体而言,消费者不仅要求茶叶包装能具备保护茶叶的基本功能,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是,纵观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虽然引入了民间艺术符号这一元素,然而设计师却没有从根本上对茶叶与艺术符号进行文化艺术内涵的深层分析,更没有将茶文化内核融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进而导致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陷入了名不副实的尴尬境地。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应该以茶文化内涵为立足点,根据民间艺术符号的不同特色,将其图案纹饰、书法艺术以及水墨元素渐渐地渗入到茶叶包装设计中,并以不同茶叶的不同人文属性,对艺术符号进行选择性的撷取,使茶文化内涵、艺术符号标志以及茶叶包装设计三者在融合中实现统一。

3.2积极引入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手法

民间艺术符号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才形成了灿烂多姿的艺术符号。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传统文化却呈现日渐没落的趋势。尤其是当今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连民间艺术符号的表达形式都不甚明了。所以,茶叶包装设计师应该结合现代艺术设计的手法对茶叶包装中的民间艺术符号进行创新性设计,以此吸引大众的眼球。首先,设计师应该以优秀的包装设计为借鉴,从中汲取先进的设计经验,利用民间艺术符号中的特色因子,对茶叶包装进行个性化设计,使其从琳琅满目的包装中脱颖而出。而后,设计师也应该率先引用时尚潮流元素对茶叶包装进行突破性设计,以当下流行的颜色与材质甚至图案造型为蓝本,将民间艺术符号进行改编应用,从而使茶叶包装设计更加贴近大众的审美需求,进而在无形中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弘扬。

3.3践行低碳节能理念进行绿色环保设计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而随着人文主义的觉醒,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抵触,现代人开始思考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相处方式。于是,低碳节能的环保理念开始盛行,绿色设计也应运而生。因而,设计师在利用民间艺术符号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应该以茶叶包装材料的安全环保属性为出发点,选取能溶解对环境无害的材料,摈弃传统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同时,设计师也应该以践行适度设计原则,反对过度设计,结合茶叶包装的特色,采撷相应民间艺术符号对包装进行简洁化设计,坚决摒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浮华设计。另外,设计师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茶叶包装进行简约设计,使同一茶叶包装适用于不同的茶叶物质形态,进而设计出携带方便、安全环保、便于回收的茶叶包装。

参考文献

[1]李承华,董德丽.谈民间美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几点启示[J].美与时代,2004(8):58-60.

[2]李玥.关于我国民间美术符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1X):101.

[3]张林燕,姚文婷,姚屹东.中国民间美术符号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24):60.

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篇(8)

写意水墨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其以独特的视觉语言阐述着中国民族设计语言,在世界设计史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到了21世纪的今天,写意水墨元素用线的书法性和墨色的多变性,使写意水墨类包装设计制作风迅速成长,写意水墨在乌龙茶包装上的设计数量在快速增长。写意水墨由三个方向做分析,从美学上来探讨,水墨是一种高度自我又融合着高度忘我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较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形式。

一、写意水墨的原生态与民族风探析

从原生态上来探讨,原生态写意水墨元素通常以粗犷、豪放为其情调,以其干笔和枯笔做其基调,遵循这写意的构图远离,进行这层层渲染,勾勒出“迹简意深、彩墨交融、巧拙夸张”的特色风格,体现着生命的原初意义,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写意水墨来源于最原始的形态,却又高于最原始的形态,民族风角度,写意水墨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特色的体现,写意水墨元素以民族特色、民族精神为文化根源,将水墨文化作为设计元素应用于包装设计中,从而更加明确包装设计的指向性,开辟一条更为个性化、民族化的包装之路。

写意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所产生出的思维方式,写意分为大写意与小写意,所谓大写意,则为独特的造型馆和境界观,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小写意,更倾向于水墨画法写物象之实。

写意水墨手法中,意、力、韵、趣,则为用笔四要。通过运笔使水与墨的相互作用产生于有别于其它画种的特殊的视觉效果,并在动态组合中显现其构成关系。书体中的提按、顿挫、疾徐、裹散,讲求骨法、粗细、浓淡、干湿、刚柔、滑涩、中锋为主的审美特征,成为中国水墨画用笔的基本规范要求。浓淡干湿、疏密聚散、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构成因素形成独有的形式多样的特点。

写意水墨表现形式不拘于形,洒脱自然,呈现的水墨效果也是独特、凝炼、含蓄、超越的有机物化形态。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浓墨的线条,饱满酣畅,整体形象神完气足;淡墨的线条,清爽秀丽,翩鸿惊鸿,宛如游龙。还有墨分六色,即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基于儒、道、释文化思想基础上的水墨艺术,装饰性上构成了“超以象外”的民族视觉形态。

二、乌龙茶包装概述

茶类包装是产品特性、品牌理念、消费者心理的综合反映,装饰性的视觉效应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茶包装是最佳实现茶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有效方式,其作用在生产、销售、消费和收藏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茶类包装功能是保护商品的完整、传达商品的信息、功能、销售及其功能以外的附加值,茶包装具有着茶品牌商品信息和传统艺术感的双重性。

包装设计的重要功能便是引起购物者的注意,诱发他们购买的欲望,通过对乌龙茶市场调研,由结构特征来分析,茶叶包装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模式,除铁盒、纸袋、纸盒、塑料袋等的包装外,雅致的木质包装、细腻的陶瓷包装,已进入市场,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金属罐包装防破损、防潮湿、密封性极强,一版用镀锡薄钢板制成,形状多为方形或者圆柱形,盖子有双成盖子和单层盖子两种。青茶以乌龙茶为代表。茶叶是干性产品,有着自有的特性,其一,容易吸湿受潮从而产生质变,对空气中的水分、异味的吸附也极强;其二,在光、湿度、氧气、水分等因子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微生物,直接导致质量的变化,所以在存放茶叶的时候,用什么器皿,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茶叶的包装多为锡制茶叶罐、马口铁制茶叶罐、陶瓷茶叶罐、纸制茶叶罐,主要分为小包装和礼盒包装,小包装主要用于沏茶。

三、写意水墨元素在乌龙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外形、色彩、构图和材料是乌龙茶包装设计的四大构成要素。

1、外形尺寸要素。外形要素就是产品外在的形状,它包括了展示面的大小,比例,尺寸,纹理和形状。

2、色彩要素。写意水墨色彩是最佳突出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的要素。恰到好处的色彩既能美化包装的造型与图形的切合,还能使得产品的定位有所体现。在设计中,整体风格以黑白清淡色调作为基础,将当今的朱红、青绿色彩做以点状装饰,并从包装的分类进行色调把控。在元素提取上,将圆形、流水、流云、晕染的黑色水墨造型进行高度整合,作为包装的背景色块进行提炼概括。

3、乌龙茶包装结构要素。乌龙茶包装构图是将产品的名称、LOGO、使用说明、生产批号、净含量、保质期等组合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构成产品包装的整体效果。着重以突出产品名称为主,最常用的构图有垂直构图。对角式构图、聚集式构图等类型。

4、包装材料要素。乌龙茶材料要素是指产品外观上特殊的纹理及材质感,通常是直接影响商品包装的视觉效果。根据水墨写意绘画中纸张的选用,在茶的商品包装中,选用带有水墨元素的宣纸作为包装素材。并配合不同的材质和肌理,彰显出不同的视觉效应。

四、设计的评估和完善

水墨艺术简约的画面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简捷,寓意丰富,妙在以极少的要素表达最多的信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清新雅致,以写意的手法进行大范围的水墨渲染,运用了白色和翠绿色,黑色文字为主题色,造型恰到好处,乌龙武夷名茶的包装设计为了与茶名相呼应,采用了茶叶的自身造型为主要设计要素进行设计,使整个设计在茶名与茶文化中找到了平衡的支点,进行包装,采用了中国传统采茶女的形象和水墨写意风景作为主题进行包装设计,古色古香的牌坊遇上袅袅飘香的乌茶,既突出了茶叶文化的源远流长,也传承了传统水墨文化。

要设计出优秀的水墨风茶叶包装设计,首先必须具备超前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适应现代人茶叶包装的需求。水墨写意风格的乌龙茶包装,正弥补了这一缺陷。文化味道极浓郁,“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被表达的淋漓尽致。黑色的水墨,红色的印章,用线的书法性和墨色的多变性,粗犷豪放的山水风景,勾勒出“迹简意深、彩墨交融、巧拙夸张”的特色风格,体现着生命的原初意义。红色条边呼应正面的红色印章,长方体的造型不再仅仅只是长方体,使得礼品之间的馈赠更加意义化、韵味化、传统化。

结论

茶包装设计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它要把设计者的意愿和消费者的审美喜好准确的表达出来。写意水墨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何让两者更好的融合以及更好的走进消费者的审美视觉中,是当今包装设计的风格核心。水墨元素如何立足于乌龙茶包装设计,首先还是要以本土特色文化为研究重点,通过与客户间沟通,融合相互建议。选择最恰当的包装结构,并辅之恰如其分的水墨元素,最终让商品包装为商家创造更高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篇(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提高,现今,在少数民族不断汉化,各民族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凤庆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间音乐已失去了其原生态的色彩,其音乐形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变异。

1.早期采用的佤族音乐

1990年,凤庆茶道文化的音乐早期以佤族茶道音乐为主,通过佤族歌舞音乐形式直接引用于茶道表演,体现佤族民间单一音乐风格,以此传播佤族民间风情,乐器主要有佤族民间葫芦笙,常用的乐曲有佤族小葫芦笙吹奏曲《小半翻》(见谱例1)。

这首《小半翻》为2/4拍节奏,速度较为轻快,全曲都围绕上述谱例反复吹奏,旋律简洁,和音简单明了,整首曲子音程跳动幅度不大,最大音程跳动不超过5度,运用了打音和颤音,如第2小节就出现打音(如谱例中的“丁”字符号,此为打音),吹奏时根据指法的方便,用某一音或某二音来衬托旋律音,形成和音以加强节奏感。

在第7小节中的“duo”上面出现虚指颤音,吹奏时右手大指在底按音孔上快速连续开闭,这样旋律听起来就更加动听,再次显出轻快地感觉。该旋律音乐形象鲜明而集中,好听、易记。

2.当前使用的佤族音乐及其变异分析

(谱例2)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凤庆茶道文化中的音乐也发生了变异。谱例2小葫芦笙吹奏曲《小半翻2》便是根据谱例1《小半翻》改编而成的,通过改编,两首曲子在节奏上有了明显的区别,谱例2乐谱的节奏型比谱例1乐谱的节奏型更简单,谱例1中出现的颤音,谱例2中并没有出现,这就突出不了佤族小葫芦笙的特色,倚音也少了很多,只是单音进行,没有了和音,在原来的基础上显得更加简单化。

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佤族民间器乐的吹奏,现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且与早期的音乐相比,音乐的形态变得更加明了,音符的时值不再丰富多样,节奏型更加简单,在背景音乐中,加入了许多电子音乐。同时,现在,凤庆茶道文化中所使用的音乐也吸收了白族歌舞的音乐成分,至于这白族歌舞是否来自民间?是否传统?还有待于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虽然,现在凤庆茶道文化中所使用的音乐,吸收了更多民族的表演形式和音乐成分,但是,难以突出各民族的风俗,已没有了“凤庆茶道文化”特色的存在。虽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也在逐渐转型,但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失去了更多地方的传统特色。

佤族民间音乐由保存的音乐形态从中心特征的某些方面加以改变(可能不是完全改变),那么即使这些乐器,演奏的还是原来的乐曲,还是在茶道文化音乐中使用,但无形之中其音乐形态已经变化了,中心特征的变异,导致音乐形态的变迁,在传统的音乐中也产生了变异。20多年以来,佤族的音乐形态从封闭的,不开放的跃迁到社会主义阶段,社会形态的重大变化必然对其音乐产生影响。

结论

看到佤族音乐在凤庆茶道文化中发生的变异,我们不得不想到其他民族的音乐也会随之产生变异,面对现实,对凤庆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应该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呢?

本文认为,至少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大对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挖掘整理研究的力度,这就要求对音乐工作者进行专门地培训,懂得更好地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

二是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政府行为显示出非常的重要性,即由政府部门带头,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指导对民族民间文化财产的鉴别与选择,就像博物馆一样,择定有保存价值的多种民族民间乐队以及深怀绝技的老艺人进行重点保护,每年给予一定的给经济支持。最好是茶文化艺术团、研究所能够选择一些民族民间的乐种,乐队进行重点地扶持帮助,参与进去,建立自己的基地,更好地对其所保存的音乐传统进行挖掘整理研究,使其摆脱目前自生自灭的状态,并逐渐巩固这些阵地,可以有效地阻止荒漠化现象的进一步加剧,专业音乐工作者在不断汲取民族民间音乐的同时,努力把传统音乐的精髓,富有成效地运用于音乐创作之中,成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新传人,使凤庆民族民间

乐的传统得以更好地延续。

对于凤庆茶道文化中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一是应该保留传统,以此体现凤庆茶道文化音乐的特色;二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创新。继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统,包括利用现代手段对传统民间音乐的记录、凤庆茶道文化中的音乐代表着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层积淀,就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来说,则是传统音乐文化中心特征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遗产存在的现实意义,尽可能将其经原生态的方式加以保存。

参考文献:

[1]项阳《论制度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系》,《音乐研究》2004年第1期。

[2]冯文慈 《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逆向考察》,《音乐研究》 1986年第1期。

[3]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简述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篇(10)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解读

目前,对于农产品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来自于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文件中,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农产品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具体优惠政策见下表。

以上税收优惠政策是针对农产品普遍适用的优惠政策,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些针对特定农产品的优惠政策,如《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37号)、《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75号)等文件。

从现有的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来看,优惠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产业链条的上游,即生产(种植、养殖)、初加工环节,并且对农产品和农产品初加工范围有明确的界定,而对深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少有优惠。因此,针对从事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充分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国家对农产品生产(种植、养殖)、初加工环节的税收优惠,合理安排组织生产,事先做好纳税筹划,减轻企业负担。

二、案例分析

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如何利用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减轻企业负担,关键在于要充分利用现有针对农产品生产(种植、养殖)和初加工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本文以茶叶加工企业为例进行说明。

茶叶从种植到加工制成成品卖给消费者,大致经过茶青(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和嫩芽)、毛茶(经吹干、揉拌、发酵、烘干等工序初制的茶)、精制茶(初制毛茶的基础上再进行精细加工而制成的茶)几个阶段,作为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到的就是茶叶生产链条的最后一个产品――精制茶。根据财税[1995]52号文,茶青、毛茶属于初级农产品,农业生产者自产自销的免征增值税;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86条,茶叶种植项目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依据财税[2008]149号文,毛茶属于农产品初加工范围,免征企业所得税。下面以案例来阐述茶叶加工企业纳税筹划方案。

[案例]假设A公司为一家茶叶加工企业,为了精制上好的茶叶,该公司拥有自己的茶场,打造了茶叶种植、初制、精制全产业链条,保证了成品茶叶的品质。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2015年全年销售精制茶叶不含税收入 1 000f元,用自产毛茶加工精制茶,产品销售成本600万元(种植、初制阶段成本400万元,精制阶段200万元),种植、初制阶段成本中含化肥、农药等成本100万元(不含税),企业期间费用100万元。精制茶适用税率为17%,化肥、农药等适用低税率13%。假定城建税7%,地方教育费附加2%。

全年A公司应纳增值税=1 000×17%-100×13%=157(万元)。

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157×(7%+3%+2%)=18.84(万元)。

在不考虑纳税调整的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1 000-600-100-18.84=281.16(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281.16×25%=70.29(万元)。

纳税筹划方案:对公司业务进行拆分,将A企业分别设立两家企业,分别为以茶场为基地成立业务为种植、初加工的企业B和精制加工企业C。假设不考虑企业分拆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B企业生产的毛茶市场售价为600万元(不含税),相应成本不变,即种植、初制成本仍为400万元(不含税),其中化肥、农药成本100万元(不含税);C企业为精制茶加工企业,从B企业按照市价600万元购入毛茶加工制成精制茶对外销售,精制加工成本不变仍为200万元,对外售价为1 000万元,原有A企业期间费用100万元在B、C企业分摊,假定B企业为60万元,C企业为40万元。

B企业由于生产的毛茶属于农产品初级产品,免征增值税,这样B企业购进的化肥、农药等成本的进项增值税就不能抵扣,要计入成本,这样B企业的销售成本为400+100×13%=413(万元)。

B企业增值税为0,相应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也为0。

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情况下,B企业应纳税所得=600-413-60=127(万元)。

由于B企业从事茶叶种植与初加工业务,根据《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规定,B企业从事茶叶种植项目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茶叶初加工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这就要求B企业对种植项目、初加工项目分段核算,分别计算各项目的所得。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文也提到“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项目的,应分别核算,单独计算优惠项目的计税依据及优惠数额;分别核算不清的,可由主管税务机关按照比例分摊法或其他合理方法进行核定。”本案例中,采用简单的比例分摊方法,假定种植项目所得占比60%,茶叶初加工项目占比40%。

则B企业应纳企业所得税=127×60%×25%×50%=9.525(万元)。

C企业为茶叶深加工企业,其产品不享受税收优惠,但是其原料为初制茶,来自农业生产者自产,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按照买价的13%作为进项税额抵扣。

C企业应纳增值税=1 000×17%-600×13%=92(万元)。

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92×12%=11.04(万元)。

假设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应纳税所得=1 000-600×(1-13%)-200-40-11.04=226.96(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226.96×25%=56.74(万元)。

纳税筹划结果:增值税税负减少157-92=65(万元),降幅41.4%;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减少18.84-11.04=7.8(万元),降幅41.4%;企业所得税减少70.29-9.525-56.74=4.025(万元),降幅5.7%。

通过将A企业进行拆分为B企业和C企业,即茶场(种植和初加工)和深加工厂两个独立的法人,可以充分享受税法给予农产品的税收优惠,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政策思考

上述纳税筹划的结果是在假定企业分拆不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基础上,事实上企业通过分拆设立两家企业的方式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同时人为地割裂了市场机制形成的农产品全产业链条,不利于农业产业规模的形成。基于此,笔者对我国现有的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思考,存在以下不足:

(一)农产品初加工产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范围不一致

针对农产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农产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初级产品,具体范围见《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财税字[1995]52号);而针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指的是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其中农产品初加工项目范围详见《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财税[2008]149号)和《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农产品初加工有关范围的补充通知》(财税[2011]26号)。可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农产品初加工产品范围的确定依据的是不同的文件。笔者仔细比较了这几个文件,发现增值税和所得税关于农产品初加工的定义都采用了描述法和列举法(含正列举和反列举),两者在表述上不尽相同,在具体产品上也存在错位现象,如:增值税优惠中原木初加工是指将砍伐倒的乔木去其枝芽、梢头或者皮的乔木、灌木,以及锯成一定长度的木段,明确了锯材不属于本货物的征税范围;而企业所得税优惠中对林木产品初加工定义为“通过将伐倒的乔木、竹(含活立木、竹)去枝、去梢、去皮、去叶、锯段等简单力口工处理,制成的原木、原竹、锯材”,明确锯材属于初加工农产品。以上的错位现象在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还存在。究其原因,是两者依照的税收优惠文件不同,增值税依照的税收优惠文件还是1995年制定的,至今仍沿用,很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相较而言企业所得税优惠中的农产品初加工规定更为合理。由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农产品初加工产品范围的不同,一直困扰着纳税人,也给税收征管带来困扰。

(二)农产品初加工产品界定不尽合理

尽管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中都对农产品初加工有了具体的规定,在特定的产品中,仍存在一些争议。比方说茶叶,茶叶精加工的工艺主要是筛分切细,风选、拣剔、拼配以及干燥等工序,而毛茶(初制茶)的加工程序为通过对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和嫩芽进行杀青(萎凋、摇青)、揉捻、发酵、烘干、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按照现行的税法规定,毛茶属于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初加工项目,享受增值税和所得税的优惠,而精制茶则不属于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初加工项目,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从生产工艺及最终产品来看,精制茶选用的原料属于茶叶采摘后的粗茶片(毛茶),加工后的茶叶没有改变茶叶的内在成分,精制茶归属为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更为合理。

(三)税收优惠范围过小,仅限于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r产品加工企业为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只能将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分拆设立不同企业,阻碍了农产品企业全产业链条的市场形成。如案例中提到的精制茶加工企业,为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就必须将企业一拆为二,一个从事种植和初加工,一个从事精制加工。这种产业的分工合作不是市场机制引起的,而是税收优惠政策引起的,因而并不能带来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反,由于农产品企业的特殊性,做大做强的企业需要控制整个产业链条,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针对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而言,本身加工业务并不复杂,并不需要将初加工业务车间独立出来,人为割裂了农业产业链条的连续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了社会运营成本。究其原因,在于税收优惠仅限于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目前,我国农产品增值税税收优惠适用的范围是1995年制定的《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企业所得税优惠适用的是2008年制定和2011年补充的,相较于WTO《农产品协议》适用农产品范围要小很多,WTO 所指农产品范围更广,既包括初级产品,还包括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如啤酒、黄酒、奶粉等)。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税收优惠范围过小。

(四)税收优惠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出台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都是税收豁免或者税率优惠方面的,这种优惠形式更多体现为对农业的照顾,而非激励。要促使农业的发展,我国应出台更多针对农产品企业的税收激励措施,可以促进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农产品企业所得税优惠中,应更多采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间接优惠措施,促进农产品企业利用税后利润来进行资本积累,有利于农产品企业投资增长和技术进步,加速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形成品牌优势,带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

(五)税收优惠环节不全面

目前,从我国出台的关于农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来看,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和初加工环节,而农产品深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却鲜有税收优惠。在流通环节,仅针对蔬菜和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征收增值税。现有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强调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不利于农产品的流通。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也仅限于农产品生产、初加工项目。农产品的生产(种植、养殖等)、加工、流通是一个产业链条,而税收优惠仅限于生产、初加工(简单加工)环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了享受政府税收优惠,就必须人为地将生产、初加工环节从企业分立,人为地割裂了农业产业链条,不利于农产品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结论

尽管我国出台了许多农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就需要将初加工业务和深加工业务分立,分别设立两个公司,人为地割裂了市场对于农产品产业链条的整合。此外,现有税收优惠政策还存在农产品相较于WTO中农产品的定义偏小、优惠形式单一、优惠环节不全面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希望政府出台更多关于农产品优惠的政策,扩大农产品优惠的范围,丰富农产品税收优惠的形式,将税收优惠环节延伸到深加工、流通环节,进而促进农产品企业向高附加值企业的转变,拉动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S].国务院令第512号,2007-12-06.

[2]国务院.增值税暂行条例[S].国务院令第538号,2008-11-10.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S].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2008-12-18.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S].财税[1995]52号.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S].财税[2009]9号.

[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S].财税[2008]149号.

上一篇: 电力负荷分析 下一篇: 食品安全战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