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家庭教育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02 15:58:08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篇(1)

践行师德、携手育人

二、工作目标

“课外访万家”活动,实现“两个全参与”,即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参与、所有的教师全部参与。教师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班级家访以班主任为主,其它科任教师都要参加,覆盖全部学生家庭。学校所在县(市、区)域内学生家庭采用实地家访的形式,县(市、区)域外的学生家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话、信函等辅助形式进行。通过家访,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

三、活动任务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

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与知识;

5、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要求

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突出重点,做到“六回访”;要落实家访内容,做到“六必进”;要讲求实效,做到“六知道”;要遵守纪律,做到“六不准”。

一是实行“六回访”。即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在此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二是实施“六必进”。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三是做到“六知道”。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四是坚持“六不准”: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五、活动安排

建立家访长效机制,开展教师全员定期家访活动,每学期每个学生家庭实地走访一次。今年集中家访活动为期6个月,从2011年6月中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集中家访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下旬)

组织动员。6月下旬,省教育厅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工作部署。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学校组织实施。

分级培训。县(市、区)教育局要开展校长培训,学校要抓好班子成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培训,明确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

(二)推进实施阶段(7月-11月)

1、摸清信息。7月上旬,收录学生地址、家庭情况、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拟定班级家访计划。

2、明确任务。7月中旬,学校结合实际,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制订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

3、开展家访。家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家访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带头家访,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家访后,对学生家庭状况、校内校外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认真填写《家访手记》(样式见附件)。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家访活动结束后,每个家访的教师要写出一份家访情况报告。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

1、工作总结。12月1日至10日,各校对集中家访活动进行自查总结,整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社会家庭育人的特点,提出改进教育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并撰写总结报告报县(市、区)教育局。

2、活动考评。12月11日-25日,各市(州)教育局对县(市、区)教育局家访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县(市、区)教育局对各中小学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情况进行考评、总结。市(州)教育局将工作总结报省教育厅。考评情况将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3、表彰奖励。各市(州)、县(市、区)要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省教育厅将结合对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考核,对家访工作组织得力、成效明显的市(州)教育局进行表彰。

六、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级抓一级,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各市、县教育局要在广大教师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校长要切实负起组织和督查责任,因校制宜,抓好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带头参加家访活动,使家访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有序推进。

2、增强工作针对性,确保活动成效。家访前,教师要精心准备个性化家访方案,切实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家访后,教师要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教师间要做好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同时,做好家访信息的保管工作,注意保护学生及家庭隐私。

3、强化考核环节,建立长效机制。各校要将家访工作情况列入教师师德档案和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师德考评、绩效考核以及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优秀教师、荆楚师德楷模、十佳班主任评选的重要依据。要注意积累有关活动资料,形成家访工作档案,建立和健全家访登记、考核、回访等制度,不断完善家访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总结本次“课外访万家”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将教师家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篇(2)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家长:即父母,是学生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拧绳”教育:

以班主任和家长的专业的观念和要求,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班主任、家长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在修正专业道德、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把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成为班主任和家长教育班主任拧成一根绳,炼出过硬的教育个案的本领,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一整套顺利完成个案教育工作的合作实践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

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研究具有中国特色,这一问题在国外很少有研究。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没有明确设置班主任岗位,虽然也存在着一部分教师承担的职责类似于我国的班主任,但由于没有从行政职能的角度对他们的角色进行明确界定,所以对这部分教师的研究通常与教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国外尚未对“班主任专业化”进行专门研究。

国内:

(1)现实大环境造成了班主任教育“独木难支”,家庭教育“教不得法”,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不协调、学生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突出。

(2)焦作市山阳区研究的“十一五”规划《班主任、家长、学生和谐沟通的研究》课题,取得了较显著的研究效果。

(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研究的《“当代家长”的深化研究与实验》得到了实践和推广。

(4)但对班主任和家长拧绳加强教育学生的教育研究这一课题在目前国内的研究也了了无几。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1)为我校班主任和家长拧绳教育的,找到和谐有力的准绳。班主任以创新思想为指导,家长以家庭教育新理念两条主线拧成一条绳,努力“互相尊重、配合默契”,才能帮助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给子女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为我校加强家长家教的指导式作,发挥家教独特的情感准绳。家长的家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具有反复性,要提高家长家教水平,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育人观点,开展家教指导工作,让血缘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情感作用。

2.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通过班主任的引领,让家长的教育意识增强,加强有形的教育行为,把握教育的时机,把家庭中的一言一行和家庭周围的环境,使班主任和家长有形的教育与无形的潜移默化拧成一股绳,使教育的要求一致,目标一致,氛围一致发展他们健康的人格。

(2)实践价值。一能培养出一支勤于实践、乐于奉献、教育风格鲜明、教育艺术高超的优秀班主任队伍。二能确定家长家庭教育的引导地位,提高他们的家教能力。三能使班主任和家长拧成一条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以班主任教育一根绳,以家长家庭为一根绳、拧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准绳,促进班主任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改变单―刻板班主任独力教育的现象。从而在合力的“拧绳”教育下,班主任耐心与家长沟通,力求家长配合,建立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研究内容

1.探索班主任和家长拧绳教育的资源利用与开发

通过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座谈、家长接待日、校讯通、学校网站以“家校联系册”、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和谐关系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家庭教育组织形式,指导家庭教育。

2.探索班主任教育和家长教育的方式方法的创新

以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德育资源调查和学生道德现状、需求调查,创建“书香校园”书屋和“书香之家”,促进“学校班主任――家长家庭教育”资源开放、互动和共享,加强班主任和家长教育合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家庭为支柱、班主任为总控的“拧绳”教育。

3.探索制定一套适合家长学习特性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帮助家长们掌握如何教养子女的各种技巧的方法和形式,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注重科学的教育方式,指导家长如何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做一个当代好家长。

(三)研究假设

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引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拧成一股有力的教育准绳,充分开拓更广阔的家庭教育空间,做好教育工作。

(四)假设拟新点

“班主任和家长拧绳”是一个新提法。引起了教育届广泛的关注。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调查案例――研究现象――分析过程――撰写故事――总结经验”的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中学习、查阅国内外有关班主任当代家长的深化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资料,结合我校家长的特点,研究此课题。

(2)行动研究法。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建立了《家校联系册》,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家校联系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家长认识自身在教育上所存在的不足,同时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教育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素养。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篇(3)

1、班主任的任免:班主任由校长根据班主任任职的基本条件任命;不称职的,可撤销或免去其班主任职务。

2、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学校分工政教处负责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管理。

3、班主任的待遇:班主任在任职期间,学校规定月发放岗位津贴80-120元。

4、班主任的培训和奖励:

(1)学校每学期对班主任培训一次。学校还为班主任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2)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一学期举行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

(3)每学年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表彰会,学年评选优秀班主任,评选上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成绩突出者推荐上级表彰奖励。

5、建立班主任档案作为考核晋级,评定职务,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二、班主任工作常规

1、开学报名注册时,收齐学生的“家庭报告书”、“假期作业”和“社会实践调查表”等材料,接收学生报名注册。

2、开学后两周内,编定学生座位,选好班干部。

3、开学后两周内,订好本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法纪教育、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班风、学风建设,家访及转化后进生,主题班会,周会课计划等)。

4、常规工作要求:

(1)上好周会课。每周星期一下午的周会课,要认真准备并上好。

(2)开好主题班会。要求每月一次,做到有备课,有教案,有主题,有创新,有效果,有记录。

(3)家访。要求每生每学期最少一次,形式可上门访、、电话访、家庭报告书等。

(4)转化后进生。要求建立档案,做到教育、家访进步、效果等都有记录。转化率达95%以上。

(5)文体活动。除参加学校、年级组织的比赛外,班内组织文娱、体育、科技等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3次。

(6)社会实践活动。初中学生每年不少于三天;高中学生每学年不少于七天(包括社会劳动)。

(7)总结工作:①每学期期中考试后,要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并向政教处汇报班内情况。②每学期结束前写好学生评语,填好家庭报告书,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填好班主任工作情况汇报表,写好专题总结或论文,放假离校前发出家庭报告书,上交所有材料由政教处验收。学年结束时,除做好每学期结束必做的工作外,还要进行学生学年德育考核,认真填写学生德育档案,并准时上交政教处。

5、完成学校其他临时交办的工作。

三、教师家访电访制度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直接沟通的重要形式,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全校教职工都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家访。为此,特作如下要求:

1、家访的意义。家访是“三结合”教育的有效形式。全体教职工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要克服家访只是班主任的事,与已无关的思想。

2、家访的目的。家访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情况,通过互通情报,掌握学生的动态,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3、家访的内容。要克服过去只有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才家访的错误认识。这种“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告状式家访应当废止。家访中,教师应当向家长如实全面汇报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只讲缺点和错误。通过家访,教师不仅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同时,也可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

4、家访的形式。家访的形式可以直接登门访问,也可以书信、电话联系以及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进行。

5、具体要

(1)家住县城的,班主任尽量直接上门家访,乡镇的可用其它形式进行。但不论采用何种形式,每个学生家访一学期不少于一次,各年级一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

(2)采用家庭报告书形式的家访,在开学时应收回家庭报告书,并检查有无家长签回意见,如空缺的应及时补做这一工作。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篇(4)

教育档案中的家庭社会背景包括父母的工作单位、职务、家庭成员、家庭收入等情况的介绍,注明父母是否在身边、父母教育态度等内容。在与众多家长交流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中职学生日常家庭教育管理以母亲为主的较多,这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父亲工作较忙或者是懒于管理,更有个别家长对孩子的学校教育丧失信心,认为教育过程仅是一个年龄成长过程,对孩子的规划多是毕业后怎么办,这些特殊情况在教育档案中要详细记录。当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配合时,要结合教育档案中的家庭社会背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教育档案的分级管理与隐私保护

教育档案采用分级用户管理模式。班主任为最高权限用户,对学生用户、科任教师用户、其他学校管人员、家长用户等所有用户的信息可以查看、采集,并进行系统整理。学生对教师有关心理、言行等方面的负面评判、处理策略等内容是不可看的,对其他信息是可查看的,同时也被要求写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及想法,查看这些信息对其也是一种鞭策。科任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注意事项及班主任所作出的预警,并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事件。其他管理者只能查看基本信息、提示和记录其所处理的一些事情。通过分级用户管理模式保护了学生的一些个人隐私,同时要求所有用户不能泄露或者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不得揭短。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篇(5)

我在农村学校“问题学生”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学校“问题学生”德育教育的案例,主要是结合班主任在工作中对遇到的“问题学生”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案例,其中包括成功案例也包括失败的案例,通过整理分析、归纳、提炼这些案例的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整体全面地分析“问题学生”,实施对策分析、实施学校、家庭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分析做好准备。每类案例从“问题学生”的主要表现、事件调查、教育过程、效果评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纪律方面比较懒散,有违纪行为

主要表现在行为懒散、喜欢我行我素,有违反学校纪律的记录,如拿小叉戳伤同学、聚众打架、在宿舍内做饭。经过调查,这些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和孩子相处时间少,缺乏相互沟通,缺少关怀和教育。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从小就对学生比较纵容和溺爱。一方面通过在校教师和班干部对“问题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加强监督,促使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利用班级班风的力量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家长也很配合,愿意花时间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各个方面有比较明显转变,基本没有大的违纪现象,但仍然存在一些小的违纪问题。

二、学习方面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

主要表现在无心上学,上课搞小动作,睡觉;不交作业;无视教师的话语。经过调查,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时间管理缺乏,无法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有抄袭和敷衍的情况。父母无暇管理,由其他亲戚监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差,但有想提高学习成绩的愿望,根据自身情况,规定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制定单元目标,同时“软硬兼施”,如果单一采取无条件的包容或者单一的严惩则无法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能基本完成学业任务,提高成绩,愿意与教师主动交流。

三、单亲家庭学生成绩下滑,违反校纪

主要表现在学生成绩下滑;经常迟到、旷课、私自离校;与社会人员玩得较多;经常发呆,一个人呆在教室或者校园的一个角落;作业经常不交;上课睡觉、讲话。经过调查,这些学生父母亲一方去世,父母一方工作原因很少管学生,家庭管理松懈;结交社会的人员,不想上学,急切地想踏入社会;家长不愿意配合学校教育。爱是育人的根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是人类花园里最娇嫩的、最脆弱的花朵。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学生一起进退。学生生病了,教师亲自为他买药、煎药,用师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感化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教师要采取批评教育、多谈心、多鼓励的教育手段,从思想上入手,解决认识问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询问学生心中的想法,然后一起分析、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和家长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方式和思路,取得家庭教育的突破。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有了较大的改变,旷课现象减少了,迟到和私自离校现象基本没有了,虽然学习还不是不太认真、课堂开小差的情况还存在,但是只要不断引导,学生就一定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四、有网瘾,喜欢打游戏

主要表现在经常拖拉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做事懒散,遇到困难就逃避。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均不愿意开口。经过调查,这些学生喜欢打游戏,经常出入网吧;父母是农民,以种田为生。学生趁父母出去下田地,就会溜出去打游戏。在家也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对他的表现无能为力。或者父母经常给零用钱,少则一元多则十元,而且有求必应。针对此,第一,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保持双方教育的同步性,保证实施效果的最大化;第二,要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以班级中优秀学生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三,要把握孩子特点,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目标引导,同时也要采取聊天的形式,减少教育性对话;第四,要加强注重宿舍巡查,避免学生出校去网吧。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上交及时,喜欢请教同学和老师,成绩有所提高。

五、心灵有“惑”

主要表现在性格倔强、固执;易冲动;有逆反心理;生活自理能力差。经过调查,这些学生的父母知识文化低,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使学生形成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动脑筋,我行我素,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父母特别溺爱。年龄在同班同学中偏大或者最大。

针对此,第一要利用常规做法辅导一个学期,最后有所提高和好转,但是还不稳定,学生行为变化不明显。第二要策略调整,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一定范围内放大,并给以表扬;并将这种闪光点发展为他们的优点,并将其尽可能地迁移到学习、生活等方面。通过以上两个措施的实施,虽然在开始教育效果不明显,但是要善于分析原因,并结合实际及时调整教育措施。并要注意因势利导,不能为了教育评价标准而抹杀学生的特点。

六、家庭教育单一、粗暴

主要表现在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恐惧感;学生成绩不理想,自卑感强,不愿意与学生主动交往。经过调查,这些学生家长对孩子成才愿望强烈,但往往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学生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家里从来不做家务,自理能力差,值日生工作不会做,与她一起值日的学生免不了说她懒,她觉得没有面子,不愿意与学生交往。

针对此,我利用游戏活动,创造交往的条件;指导家庭教育,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

最后学生上课能举手发言而且声音较大;家长也反映学生学习主动,主动帮家长做家务;下课后能与学生交往、做游戏了。

我从纪律方面、学习方面、单亲家庭学生、有网瘾的学生、心灵有“惑”、家庭教育单一粗暴六个案例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每个类别的案例又从问题学生主要表现、事件调查、教育过程、效果评估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对策分析方面主要采用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主要方法;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作出了许多主动的选择,将师爱作为第一选择;家庭教育方面主要突出转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思路、将班主任工作和父母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的工作理念和思路。这些教育效果的取得和学校整理实施系列教育活动是分不开的。如:“文明礼仪、感恩活动”、“关注心灵、快乐成长”、“校园主题活动”、“学校开放日”、定期召开家长会、“集中家访”等活动。这些案例和学校教育活动,为全面实施德育教育和问题学生分析,采取措施,以及为最后的实施、效果评估都提供了很多的有益探索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石磊.关注农村“问题学生”,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临汾日报,2006,12,21,第三版.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篇(6)

单亲家庭主要指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及未婚先孕等等。据有人调查统计单亲家庭的学生连续十年来都呈上升趋势,由20%上升到30%,甚至高达40%,因此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关注及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运用补偿理论可以适时地调整单亲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现状。补偿是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过程不全相同的发展过程。在补偿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和心理因素。人的家庭因素是补偿的载体,为补偿过程提供了可能性。教育因素是补偿过程能够进行的外界条件。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个案的自然状况

小A,女,为某校的学生,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和校级学生会干部,多次获得优秀干部证书。A同学的成绩很不理想,一学期的课程能及格的也不过两科。刚入校的第一学期,偷了同宿舍同学的两百块钱和同学的衣服。难以让人相信的是她的妈妈还帮她来欺骗大家。为此同学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她干脆自己搬出了宿舍,更是很少去班级听课,班主任多次打电话让她来班级听课,她答应后却也不见她到班级,有时候去了坐不了十分钟,有老师还在讲课,她不管不顾就直接推门走开。最后担任的各项职务都被取消了。

二、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1、父母离异,导致了她敏感自卑

在该案例中,A同学没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受爷爷奶奶的喜欢,让她感觉到自己的不幸,平日里忙碌的大人根本没有时间来管教她来关心她,让她感觉到很孤独,同时很容易染上坏习惯,到了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学生的背景是很复杂的,同学之间也并不了解彼此的情况,尤其是关系一般的同学也不会和别人去说自己的故事,本来就比较敏感的她,和其他同学比起来,就会有很大的自卑感,甚至会有嫉妒的心理,很难做到和其他同学和睦相处。

2、无人关爱,形成了她叛逆又极端的性格

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在孩子需要用钱时给孩子钱,除了钱之外,别的却不能满足孩子,孩子犯了错父母觉得有愧疚感不仅不会批评反而还会护着孩子。在她妈妈得知她偷拿别人的东西后,不但不去批评孩子,还帮着孩子想办法如何欺骗同学和老师,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孩子这种坏习惯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更加的猖狂,日渐一日的就养成了孩子叛逆、极端的性格。

3、长期的无人管教,导致她自由散漫目中无人

无人管教自由散漫,不会去征询他人的意见,完全不顾后果似地,因为他不用为别人考虑,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在案例中A的做法,就让很多同学对她疏远了,不但不会同情她,还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么一个人。

4、家庭贫困,同学之间的攀比,让她更加自卑

A同学的不幸让她觉得无法和其他同学相比,更加重的她的自卑感,无人关爱不算加上贫困的生活条件,每次去要生活费都是那么低三下四才能要来,自己也没有能力挣钱生活时,干脆顺手牵羊,直接拿同学的东西来用,她想这样会比较简单得到的也轻松,就是这样的心理让她接连几次都犯了错误。

三、采取的措施

1、 建立学生档案

学校在学生入学时要建立一份详细的学生档案,适时更新以便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以及生活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学生,方便日后的管理。

2、 安排一位优秀的班主任

配备一名即细心又耐心的班主任,有相当的人格魅力,能够带动大家并以他为榜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经常跟单亲的孩子交流和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他们缺少家庭关爱的同时能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老师对他们的爱,老师能够承担起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

3、 发挥班集体的力量

班级建立关爱小组,每组由班干部负责,定期了解组内成员的状况并及时报告给老师。同时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问题学生参加,让他们体验到班集体的温暖,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在和其他同学搞好关系的同时,他们的不良情绪也得到了改善。多一层关爱,他们会更健康的成长。

4、 和他们的家庭建立联系

学校定期的举办一些活动,如关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类似于亲子活动的一些比赛,让孩子和父母都一起参加,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对孩子的家长进行教育,让家长认识到在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改变他们对孩子教育的办法。在家校合作的情况下,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的问题,我想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5、 学校要建立咨询机构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去咨询,得到心灵的发泄机构,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就像他们的避风港一样,能有这么一个人听他去诉说,有的时候事情说出来心理也会很舒服。

6、 对学生要进行法制教育

考虑到有的学生岁数较大,直接教育难免会比较尴尬,可以对他们进行社会教育,给他们看一些录像,读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举一些犯罪受罚的例子来弥补父母对他们进行的那部分缺失的教育。

四、启示

在本案例中只是提到了这一名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同时其他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可能还会存在其他的各种问题,如早恋、打架,上网成瘾、吸毒等等很多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日后所关注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像大海上行驶的一架孤舟,需要有人来做他们的向标,他们还是祖国的未来,做好这个领航人,对他们多一份爱,多一份指导,他们才能顺利抵达航线,社会就会多一个栋梁。

参考文献:

[1]刘爽,徐静.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和教育对策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2010(4):34-35.

[2]吴锦武.单亲家庭问题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教师,2010(5)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篇(7)

我校最突出的问题学生,就是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造成的心灵扭曲的孩子,新市民子女也同样是这种情况。老师该如何对症下药呢?下面我谈谈我们学校的做法。

一、专家多引领,师生共成长

1.让教育第一线的德育工作者为我校老师传经送宝

我校历来关注特殊学生的教育,邀请过曹国庆校长、周丽萍校长、德育带头人芮永红老师、班主任闵振宇到我校做班主任工作经验讲学,通过专家引领,提升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育人能力。

2.让育人有专攻的心理咨询老师为我校学生做心理疏导

上学年,我校初一(4)班有父母离异、重组家庭,有厌学情绪、叛逆情绪的学生相比其他班级多了一些,班主任在工作中感觉压力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邀请了市少年宫徐彩萍主任对初一(4)班做了团体心理疏导,观摩的老师感叹徐老师心理辅导到底不一样,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教育效果好。

二、巧借社会力量,给心困生阳光

1.借林老师团队之力,使学生幡然醒悟

上一学期,我校初三一位学生有严重的叛逆和厌学情绪,班主任多次家访也无果,后来我就向林老师团队的徐彩萍老师求救,按照徐老师的指点把家长先带到徐老师身边沟通,帮助家长找到问题的症结,母亲的溺爱、父亲的暴力让孩子的心灵扭曲了,家长按照徐老师的指导和孩子沟通,挽救了这位学生。上学期心理剧的评比,我就以这个学生及家庭为原型写了心理剧《我该怎么办》,拍摄完成后我在每次的家长会上都放给家长看,告诉全校的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要注意什么?

2.借心理医生之力,帮学生拨云见日

在和心理老师的多次交流之后,我了解到不是所有的心困生都可以疏导成功的,严重的心理疾患需要医生用药物治疗,上学期,我校建议两位学生接受了心理医生的疏导或治疗,目前情绪稳定。

三、加强校内研讨,提高育人能力

1.利用校内心理咨询老师对心困生疏导、对班主任指导

我校心理咨询室由孙敏老师负责,她在学生心理疏导方面肯钻研,帮助班主任对心理问题学生悉心疏导。同时在平时工作中对班主任进行师生谈话沟通技巧指导。

2.利用班主任例会对班主任加强育人能力的培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他的好奇,他在成长中的各种尝试,他犯下的过错,都可以通过教育来包容和接纳;教师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呈现出来,指引学生形成良好心态。在班主任例会上,我们让班主任观看高金英、任小艾、魏书生的视频讲座,让班主任从他们身上寻找教育智慧。

3.个案研究,寻找规律

在班主任会议上我把全校心理问题学生的个案和班主任一起探讨,成功的案例中班主任是怎样做工作的;没有成功转化的,我们哪里需要改进和避免。班主任就发现有时任课老师过于急于求成,对学生的作业要求、纪律要求提得高了一些,导致学生在困难面前又动摇了,对于这些问题,利用教师例会,教育全体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配合班主任做好心困生转化工作。

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增强家庭育人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家庭。”在社会还缺少对家庭教育进行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学校对家庭特别是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进行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开家长会时,我们播放了台湾曾仕强教授等专家的家庭教育讲座的视频。很多家长看了以后深受启发,请教班主任怎么到网上寻找这样的视频。同时请身边优秀的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经验。班主任对不同类型的家庭进行不同教育方法的个别指导。

特殊学生的教育,我们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坚信“爱心”能让每个孩子的心田都沐浴阳光。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篇(8)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孩子成才,不少父母不惜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他们要求孩子积极上进,学有所成,但是很多家长们在重视对孩子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的素质教育。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指导家长进行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

1转变家长教育观念,遵循家庭教育规律

1.1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一样重要,教师和家长都应该重视。但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令人堪忧,不少家长思想认识不够,希望孩子成才的同时,又用老旧、陈腐甚至错误的观念教育孩子。一些家长姑息溺爱,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盲目迁就,这些行为既伤害了孩子,又影响他们的成长,使得子女逐渐养成自私、蛮横、虚荣等不良习气。而有些家长又过分地依赖学校,认为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的教育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就是教育得好等等。这些都是家庭教育观念的缺失。

1.2通过沟通完善家长缺失的家庭教育观

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一片茫然,社会上也缺少正确引导家长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的机构。这时,班主任就要从观念入手,多和家长沟通,正确引导家长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理念,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1.3鼓励家长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一些家长希望班主任针对自己的子女提出立竿见影的家庭教育方法,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根据孩子自身所涉及到的问题,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运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分析症结所在,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引导。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处在模仿认知阶段的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用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孩子。

2多观察、多了解,要全面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

2.1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才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许多家长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不够,错误认知根深蒂固,总是凭借老的经验教训教育孩子,思维空间局限,教育理念落后。而一些不注重品德养成,持有“成绩第一”思想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容易有负面影响。比如很受媒体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孩子已经铸下大错,而家长却仍然没有认识到错误的根源,竟然还为孩子做无罪辩护。再如17岁考进中科院的神童和他妈妈的故事,这就是典型的“成绩第一”的家长,完全不注重孩子的生活能力,导致年轻的神童被中科院退学,而作为母亲却一度认为孩子退学丢人,这是怎样的教育误区。如果这位神童的历任班主任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对这位母亲进行及时的纠正引导,这位神童也不会艰难地去适应生活。

2.2针对不同家庭情况,制定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案

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气质性格、职业、年龄等都各有异同,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基本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对家长进行普遍性家庭教育理念灌输的同时,结合每个家庭特点,分类、分层次进行指导。比如:对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家长,班主任可以从教育理论方面和家长共同探讨,让家长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纠正自己在理解家庭教育上的偏差;而对于那些对孩子失去信心放弃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把孩子的进步及时反馈给家长,告诉家长适当地鼓励孩子,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跟偏袒溺爱孩子的家长交流时,要进行单独谈话,并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的失误之处;对于那些动辄打骂孩子的家长,则先要告诉他们与孩子平等的沟通才是关键;对于文化水平略欠缺的家长,班主任可以从实际着手,运用一些生动的教育案例,跟家长共同探讨,这样家长更加容易理解家庭教育的真正内涵。

3通过各种形式与家长密切沟通,相互学习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联系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班主任和家长也可以随时进行沟通,以对学生的关爱为基础,客观的阐述各自对孩子了解的信息,讨论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避免老师和家长之间出现矛盾。由于教师和家长分属不同社会角色,知识、思想、经验、认知可以互补,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有利因素。

4结束语

班主任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家庭教育指导是新形势下班主任的职责,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不断探索、学习、与时俱进,组成教育同盟,家庭教育效果才能有所提升,才能逐步完善和改进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宗标.浅谈班主任应如何指导家庭教育[J].科技信息,2011,(5):696.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篇(9)

由于我国中东部经济和西部经济之间差距日益加大,不少农民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收入,选择到城市务工,这也造成了很多农民无法近身照顾儿女和关心儿女,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村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也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至关重要。

一、 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年纪大多在15周岁以下,这个年纪正处于成长期或者叛逆期,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加之常年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导致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大多数存在心理方面问题。在孩子成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家庭起到的作用往往远远超过学校带来的影响。而留守儿童本应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关爱被生生切断,大多数留守儿童常年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这很容易造成这些孩子性格偏激、心理素质较差、精神脆弱,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孤僻、内向、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和交往、狂躁、缺乏安全感、逆反心理过重、自卑等等问题。

其次,留守儿童在校成绩一般比较差。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和管理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导致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在课后的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些学生对学习态度散漫、心不在焉、消极被动,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敷衍了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学生回家后大多沉迷于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交友之中,很少付出时间认真完成作业,根本没有养成应有的良好学习习惯。加之留守儿童在个性上内向或者孤僻的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新课程的速度较慢。一些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即使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或者具备很高的学历,也能够赚到不少的钱,在物质生活中也很满足,他们上不上学并不重要。

最后,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存在很大问题。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对子女存在歉疚和补偿的心理,并选择用物质补偿的方式来弥补常年不在子女身边的遗憾。在一年仅有几次的见面中,他们经常花费大部分时间满足子女物质方面的各种需求,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导致这部分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渐渐扭曲和变质,他们往往物质至上、享乐最大,拜金主义思想倾向非常严重,世界观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好逸恶劳、好显摆。而作为替代家长教育的监护人大多数时候对这种现象不闻不问,他们觉得孩子只有不犯大错就可以。缺乏父母即使监督和管教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表现为无组织性、无纪律性、对学校规章制度视而不见、旷课、早恋、沉迷网络等种种问题。更有甚至,部分留守儿童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流氓青年相勾结,严重败坏学校风气、损害个人健康发展。

二、 班主任如何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

(一) 针对留守儿童建立独特的档案

班主任要了解到班级里哪些同学是留守儿童,并针对这些同学建立独特的档案以随时随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档案中应该将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构成情况、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和地点、家庭电话和被委托的监护人的情况等等,并随时跟踪留守儿童信息,如果出现变化,及时更改档案。建立好档案之后,班主任要根据档案记载的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情况开展个性教育和关爱教育。班主任要认真和彻底的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建立档案是基础工作,班主任应该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 班主任有效落实家访制度

如前文所述,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父母关爱严重匮乏。为了做好补偿教育工作,班主任有必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家访制度,将家访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工具。在家访工作开展之前,班主任应该做好万全的准备,在家访的过程中随时进行笔记和记录,在家访之后要善于总结,利用好每一个家访的机会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并和监护人或者看护人进行细致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并对他们的家庭教育提出具体的要求。另外,班主任要定期和孩子在外务工的父母取得联系,定期告知他们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要及时通知父母,双方共商对策、共同探讨,做好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 班主任应该重视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可以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需求的基础上,与心理老师合作,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良好的心理辅导工作一方面能够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教师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更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每一个人都是感情动物,如果教师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自然能够取得学生的爱戴。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之中,教师可能只是多看学生一眼,多给他们一个鼓励的手势,学生便会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他们会觉得自己在班级中是受到欢迎的,渐渐学校和班级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温暖能够弥补孩子小家温暖的缺失。这样学生才能够安心学习、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对孩子隐私的保密,切忌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伤害。

(四) 班主任可以组织结对帮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班主任要做好资优生和班级干部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和留守儿童结对学习,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扶助。班主任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帮扶活动,让班级同学在学习上帮助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爱护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如果能够感受到同龄同学带来的友情的温暖,那么他们的性格也不会走向内向和孤僻的道路,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起他们好好学习的信念。

参考文献

[1]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代教育论, 2010

中班家庭教育教案篇(10)

一、目标任务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教师队伍作风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范办学。将2021年定为办学行为规范提升年,将基本办学行为作为立校之本。依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办学行为规定,逐条逐项对照标准找差距、改问题、促提升。

2.坚持问题导向。多渠道听取民意,查实找准突出问题。自始至终着力解决问题,以整改行动开局起步,以问题整改完善提升注入动力,以整改成效交出答卷。

3.坚持精准发力。聚焦工作细节,精准提升,分类包保要精准、逐人施策要精准、家访备课要精准、问题整改要精准、家访成效要精准、学生信息要精准、家校沟通要精准。

4.坚持领导带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活动,亲力亲为,上级带下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线教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主要内容

(一)、办学规范大落实

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方案,落实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管理规章制度。

1.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格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鲁教基函〔2021〕9号),科学划分学校招生片区范围。对于招生片区范围有调整的,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提前进行研判分析,综合制定工作方案预案。严格按照公布的招生片区或范围进行登记入学,不得通过笔试、面试、面谈、考察或擅自附加其他任何条件招生,不得跨区域、跨范围招生,不得在开学前后采取考试方式分班。

2.严格落实办学条件标准。通过均衡师资配置,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全面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消除大班额。严格按照规定班额招生,坚决杜绝新入学年级产生新的大班额现象。

3.落实五育并举。坚持德育为先,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全过程,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筛查、识别和干预机制,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升智育水平,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实施教学,确保全部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因材施教。强化体育锻炼,保护学生视力健康,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运动会,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确保学生达到体质健康合格标准,掌握1至3项运动技能。增强美育熏陶,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全员参与的校园艺术展演活动,培养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劳动教育课时,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建立学生值日制度,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4.严格规范日常考试。一律不得组织入学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普通班或快慢班,全面推行零择班、阳光分班。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全面实行等级评价,不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及排名。

5.加强作业布置管理。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年级统筹作业布置。平均不超过90分钟,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

6.加强学生手机管理。落实“济宁市学生手机管理规定”,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7.加强学生睡眠管理。初中生应达到9 小时;初中一般不早于8:0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8.规范教材教辅和进校园读物管理。坚持在国家和省定目录内选用教材和教辅,坚持“一科一辅”原则,不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订购教辅材料。不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不得强迫学生和家长购买课外读物,严禁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9.严格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课程设置要求,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要保障开全开齐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等课程。

10.严格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机制,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完善学校安全责任清单,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及时整改各类问题隐患。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设安全教育课,落实“每日一提醒”“1530”安全警示教育制度,每月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推进“法治进校园”,加强预防欺凌宣传教育,持续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并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微信群等形式,经常向家长宣传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的情况。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推动专职保安员、封闭化管理、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配备、护学岗建设“4个100%”达标。

11.严格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将教师签署的《拒绝有偿补课责任书》在学校、班级醒目位置公示,在学校门口设置有偿补课举报电话公示牌。对所有在职教师进行全面排查,一经发现,立即制止,严肃处理。对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力、出现严重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二)、突出问题大整改

1.整改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落后,教师流动性大,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整改教育精准扶贫方面的问题。对适龄儿童失学辍学的,要及时有效地组织劝返;严禁残疾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不到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未资助或未资助到位的现象发生。

3.整改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严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乱收费、强制或变相强制、指定订购教辅材料,收取赞助费或赞助物品、对转出学生收取管理费等现象发生。根治学校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

4.整改家校沟通方面的问题。整治学校、教师未按规定进行家访,或以电话访、到校访代替登门访,沟通方式少、频次低、态度差、实效性差,家校沟通机制不畅通,家长的意见、建议得不到及时反馈、教育政策和学校工作未能及时充分地传达给家长,家长对学校和教育工作存在误解等现象。

5.整改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整治学校存在的安全“一岗双责”责任制不完善,安全制度及安全档案还不标准、不健全、保安配备不足,物防、技防配备不达标,防火、用电、校车隐患整治不彻底。

6.整改教师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职教师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对学生尊爱关爱程度不够、敬业心不强、备课不充分、上课不认真、课后辅导不及时、作业批改不全面、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7.整改教师纪律约束的问题。学校对教职工纪律约束不严,教师通过课堂或网络等公开发表不当言论。

(三)、教师全员大家访

1.健全工作制度。学校要建立“校长带头、中层示范、育人导师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家访工作机制。落实家访工作方案,开展家访培训。结合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推动非班主任教师对所联系学生和所任教学科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家访。明确家访工作的周期和次数,实现每名学生每学年内至少接受一次入户家访。

2.做好访前准备。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明确家访目的,精心设计家访内容。要通过任课教师及班级同学,广泛收集学生在校情况,包括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参与活动、学业成绩、同学相处等日常表现。对于特殊情况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家访策略。根据家长的工作和居住状况,提前与家长商定家访时间。

3.科学设计内容。家访时要全面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情况,给予学生发展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特别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勤俭节约、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引导,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要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向家长介绍学生取得的成长与进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家长一起商讨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4.落实普遍家访。家访方式应根据实际,尊重家长意愿灵活确定,注重集中家访与日常家访、全面家访与重点家访相结合,加强家校沟通。在此基础上,灵活选择家校沟通方式,班主任每年入户家访一次。

5.突出重点家访。在对全体学生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筛选重点家访对象,“一生一案”制定重点家访工作方案。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对学校有个性化诉求的家庭等,要列入重点家访对象,每学期至少入户家访1 次。必要时,应邀请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联合家访。

6.客观做好记录。家访记录是学生成长档案的组成部分,反映教师育人的痕迹,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家访人员要及时整理家访记录,通过多种形式对家访效果进行持续追踪,评估家访效果是否明显、改进措施是否落实,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培养方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家访管理、创新家访形式、做好家访记录,努力实现家访高效化、实效化、科学化。

7.保护家庭隐私。家访是对学生和家庭的深入了解,对于学生身心疾病、家庭收入、父母婚恋等相关隐私必须严格进行保护,不得在任何场合随意议论学生家庭隐私。在作为家访案例介绍或典型经验交流时要隐去学生家庭隐私信息。

8.守好廉政底线。家访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延伸,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家访工作人员要带着真心、爱心和耐心走进家庭,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爱。家访教师要廉洁自律,不得向家长推荐、推销教辅材料或其他收费服务,不得收受或索要财物,不接受家长的吃请,时刻保持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9.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各校要认真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方案,以育人导师为主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组,明确家访注意事项、时间节点、责任分工和家访内容,提高家访质量,覆盖学校所有学生。

四、实施步骤

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一)启动实施阶段(6月16日-7月6日)

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三大活动”方案,召开全校“三大活动”动员会,对“三大活动”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指导家访培训;开展自查自纠,制定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整改时限等。

(二)整改落实阶段(7月7日-8月31日)

“三大活动”推进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凝聚家校合力;加快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学位资源,确保招生入学工作有序进行,不产生新的大班额,做好家访工作。

(三)集中冲刺阶段(9月1日-10月31日)

以育人导师为主体,以学科老师为补充,分类别进行重点家访,进一步细化措施,家访前充分备课,确保家访对象信息精准。

(四)巩固提升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进行查缺补漏、完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形成一系列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性成果。同时,制定下一年度家访方案,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方案,助推家访工作常态化的进一步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对本单位“三大活动”的领导责任。

(二)精准制定方案。结合校情、生情,细化落实措施,明确办学规范,精准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每项工作有人负责、每个学生都有老师包保、每个问题都能跟踪到底。

上一篇: 安全隐患风险辨识 下一篇: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内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