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2 11:22:36

文学语言分析

文学语言分析篇(1)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随着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原本单一、规范的汉语语言受到外来语,甚至是符号的强烈冲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新事物的容纳吸收对于丰富汉语语言甚至是文化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网络语言作为语言变体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已经成为80,90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部分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1]陈原先生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中说:“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境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 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2]

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三)网民在聊天室和BBS(电子公告牌系统) 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菜鸟。本文作者将第三类的语言作为本文主要讨论的语料。本篇作者主要研究的是第三类。

二、网络语言的主要类型

美国学者布赖特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中提出了“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的理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本文作者认为归纳起来,这些网络语言可以粗略的分为四种情况:数字、符号组成的网络语言,通过汉字谐音而形成的网络语言,汉语自身分化而形成的网络语言以及汉语拼音缩写和英文缩写所形成的网络语言。

(一)数字/符号组成的网络语言

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由单独的数字组成的网络语言;2、标点符号组成的网络语言;3、由标点符号和数字组成的网络语言。

(二)通过汉字的谐音而形成的网络语言

“表”同汉语中“不”的发音极为相似,因此表被用来表示“不要”,“表太好”其实就是表示不要太好的意思。可爱一词在网络语言中逐渐被“阔爱”所代替,同样上课也渐渐在大学生的谈论中被上阔所替代。 同样的,“老斑”代替了班主任。“灰常灰常”被理解成非常非常替写。

(三)汉语自身分化而形成的网络语言

《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老师说:“语言实际上是一条河,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语言是相互渗透的。” 一些词是人们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重新创造的,譬如网络用语中倒霉不叫倒霉,叫——衰, 单身男人不叫单身男人, “乖”网络语言的逐渐发展,使得这一词的意思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它摆脱以往辈份之间的界限,而普遍的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场合,同龄人之间甚至在用此称呼。

(四)汉语和英语的共同使用形成的网络语言

一类是由汉语拼音的缩写而形成的独特的网络语言,一类是英文缩写而形成的网络语言。还有一种情况是将汉语的字词甚至是符号与英文的语法结合在一起,以期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的说话者的意思。英语的动词ing形式在英语中是正在进行是的标志,这种标志通话会和汉语的字词组和在一起,而形成独特的语言构造结构。例如:恋爱ing, 工作ing,上网ing. 而me2表示 me too,我也是。

三、网络语言的文体学分析

(一)语音层面

网络语言在语音层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数字的语音变化和汉语语音的变化。通常情况下,数字5在网络语言中被当作“我”的代名词,0 则成为“你”的代名词,而4便成为理解为“世”,520 (我爱你)、53770 (我想亲亲你)、360 (想念你)。这种语言的表达能够深受网络语言使用者的喜爱,使得网络语言抑扬顿挫,更具有气势。有一类被称为童语现象的重叠词,如:秀秀(表演) 、东东(东西) 等,使用这些词汇也会增加语言的新鲜色彩,作者认为这种重叠词的使用多表现出一种感彩都因不同语境的变化而能得到合理的解读。

(二)语言形式表达层面

网络语言突破原本单一的汉语语言表达方式,形成了汉字,符号和英语字符同时并存的局面。网络用语与原本的汉语语言符号单个表达比较起来,能让网络语言接收者更容易的感到网络语言传出者传出此信息的时态,更具有形象性。而恋爱ing, 上课ing,这种汉语和英语语法混用的情况也会因语言形式上的不同影响人的感觉。让语言接收者感到动作的延续性和时间的长久性。因此这用语符相互交错使用比单独使用正在上课,正在恋爱这种表达更具有形象性,体现了持久性。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的使用多是谐音和英语的结合,这种语言是特征更多的是被一个群体所共知的,在遇到尴尬的情况的时候,譬如和长辈一起不能自由表达自己言论的情况下,网络语言无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语义转变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词在使用中语义也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青蛙一词,原本是用来指水陆两栖的一种动物,但是在网络用语中此词用来指长相不佳的男性,而蛋白质一词原本是食物中所含有的一种物质词,但是在网络的用法中却被用来指脑袋不灵光。这种通过使用其他词来变现负面意义的用法作者认为可以理解为为了避免某种尴尬的局面,或者说是为了摆脱使用不雅的词的出现。语义的转变通常情况下是与一种情感和语境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网络语言的使用更加具有感彩,生动形象。而“从总体上看,网络语言的语体是口语化的书面体。”[4]

四、网络语言使用者的特点分析

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是一个具有相同社会特征的群体。

(一)我们应该看到,网络语言的使用者能够综合、灵巧的运用符号,数字和英语等符号系统说明网络语言使用的群体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创新性。将英语语言中的词汇渗透到汉语的语言使用中,使其融入到汉语的词汇中,成为潮流词,说明这些网络语言使用者首先是对英语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并且通过这种积累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巧妙的联系在一起无疑是创新性最好的体现。

(二)“网络是开放的系统,网络语境是开放的语境;开放的语境滋生自由的思维;自由的思维必然钟情自在的语言”[5]对于新鲜事物、刺激感的追逐是网络语言使用者的又一特征。网民们创造新词的速度相当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一旦他们发现“词汇系统中的现成词汇缺少了新、鲜感,于是就去临时性的创造出一些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6]。 “囧”字和“给力”是当今网络语言中颇具典型的例子,这种词汇甚至是超出网络用语的范围,在广告、宣传都具有相当的传神作用。 网络语言使用者摆脱单调的语言陈述模式,进行形象化强,多种语符的语言文化创造,体现了他们不拘一格,对新事物的不断追求。

五、结论

本文通过从语音层面,语言表现层面和语义层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出网络语言使用者的特点。虽然网络语言的使用遭到了很多的质疑,有些学者认为汉语的误用,滥用以及和英语的混杂使用破坏了汉语语言的纯洁性[7],但是本篇的作者认为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语言在推动汉语发展,表达传神的意义方面确实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一种语言的产生必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状况,研究语言变体也正是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网络语言理应受到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篇论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特点,揭示了网络语言使用者的一些特征,但是就网络语言的篇章组成,动态的网络语言中并没有进行分析,而这种分析也可以在揭示社会发展变化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戚晓杰.网络语言探微[J].语文建设,2001,(8):14-15.

[2]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3]杨丹,王成键.“闯进生活”的网络语言[N].湖南日报,2004-11-08.

[4]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8.

文学语言分析篇(2)

[关键词] 语言;比较;相似性;区别

语言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对语言的熟悉之甚以至于经常把它视作理所当然,并对其产生了很多的误解。关于语言的研究,语言学家索绪尔对语言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并对它们进行了区分,为现代语言学及研究奠定了基础。他认为“语言”是抽象的,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是个人被动地从社会接受来的,是一种社会行为;相反,“言语”是一种个人行为,是个人对语言系统的应用。换句话说,“语言”与“言语”是抽象与现实、一般与个别、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乔姆斯基也提出了自己的“语言”理论,他把语言分为句法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

电影的出现,引起了电影界和语言界对电影语言的争议。早在1972年克里斯丁麦茨就在欧柏林大学生电影会议上提出了电影是否是一种语言的令人困惑的问题。贝拉巴拉兹,匈牙利著名的电影理论家,他曾把电影艺术比喻为一种语言,他认为,电影是“一种新形式的语言”。可是,人们把电影说成是一种语言,却鲜于接受任何语言学的教导。电影这种语言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语言到底存在怎样的区别?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比较

文学被称为语言,电影也被称为语言,既然二者都是语言,一定在某种角度与传统的文学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似性。

从电影的观众看电影的过程与读者阅读文学文字的过程来看,两者实际上都是一个语言的交际过程,并且导演与观众,作者与读者是互为前提的。文学作者写作的过程是用编码的过程,读者阅读是解码的过程。作者与读者之间要想有沟通,前提条件是作者的编码与读者的解码共同使用代码。电影的导演制作影片与观众观看电影也是相同的道理。

其次,在创作上,电影和文学也有着相似性,二者都强调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合乎逻辑的故事情节,内容要求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例如,小说《呼啸山庄》展示了一个畸形社会下的性格畸形的人物希斯克利夫,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小说展示了希斯克利夫的“爱——恨——复仇——人性的复苏”的生活写照,同时小说的主题“恨,是爱的异化”得以凸显;电影《加勒比海盗》成功地塑造了威廉这个人物形象,威廉极具骑士精神,英勇、有正义感而又不失谦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在创作倾向或文化指向上,二者都以某种程度和样式出现,在语言的形式上虽表现各异,但都顺应社会当时的各种思潮,因此,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都出现了现实主义流派,现实主义流派以及后现代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是受了西方的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影响,主要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创作上追求内涵和风格的独特性,如人性的异化,表现手法的荒诞化意识流等特征,现代主义真实、客观、典型地再现现实生活的要求,对现实生活以及人物真实的心理进行刻画;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抛弃了合理叙述现实生活的做法,代之以情绪和感受的自由表现,甚至以情绪的自由宣泄来换取故事的真实性和连贯性,作品游走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后现代主义的电影的特点可以归结为“突出情绪,弱化情节”。后现代主义受到非理性主义、解构主义、虚无主义的影响更甚,在此引导下,后现代主义则更倾向于无我性和“非原则化主张”思维方式、艺术体裁和表现手法的多元化。实际上,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很模糊的而且又是非特定的文化概念,不宜将其归为某一。后现代主义的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前卫,甚至有些离经叛道,因此后现代主义的电影例如,根据玛格丽特杜拉的同名小说改变的电影《广岛之恋》,记录了到日本广岛拍电影的法国女演员与一位日本建筑师之间短暂的恋情,而女演员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爱人,心理念念不忘的却是在家乡内韦尔同一个纳粹士兵之间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并因此而陷入痛苦,本以为时间可以冲淡记忆,但记忆却成为难以控制的潜意识,这部影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发现,以“时间”和“精神”为主题,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

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之间也存在较多的差异。

其一,在构成要素上,二者有所不同。文学语言是用文字这一人工符号组成的,其语言单位是抽象的代码(除了象形文字),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素和音素。现代电影语言系统却是用自然符号构成的,没有最小信息单位,电影语言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摄影形象、影片的言语、电影的音乐、剧本等。电影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通过镜头对观众产生影响的,因此,电影语言从实质上讲是一种视听语言。另外,虽然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都有语法,但它们的语法有别,文学语言的语法从单词出发,然后划定词类、分析句子形态和语义、语用;电影语言的语法从镜头出发,拍摄全景并进行剪辑。最后,两种语言在构成要素上的区别还在于形容词的使用,文学语言处于刻画人物、场景,使用较多的形容词;电影由于影像画面的出现,就取消了形容词的使用。

其二,两种语言的风格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修辞策略上。文学作品,不管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其语言都讲究文学修辞的使用。文学作品的作者在写作中常常综合使用比喻、夸张、象征、讽刺、反语、双关等修辞手法。对于电影语言,爱森斯坦是很早就对早期电影中隐喻和象征的。作为前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先驱人物,爱森斯坦认为电影的修辞性体现在蒙太奇上,认为蒙太奇即是“隐喻”,即是“象征”,上下镜头之间的关系是修辞性的,是隐喻性的和象征性的,爱森斯坦的隐喻的喻体更多情况下并不是场面本身的视觉元素,他认为喻体的选择与文化所指有关。爱森斯坦的隐喻和象征,需要观众有充足的知识和一定的文化背景,这就增加了他观点的晦涩性。有声电影出现之初,影视的隐喻和象征由于人们忙于用声音叙事而曾经被人们忽视。当时意大利新鲜事这样的代表人物柴伐梯尼甚至提出“我们反对隐喻”的论调。直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巨匠安东尼奥。他认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通常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安东尼奥电影中选定的空间和场景具有象征的或其他的意义,比如,他的电影《奇遇》中荒无人烟的西西里岛、《红色沙漠》中大片的灰色厂区、《夜》中米兰城市里空无一人的街道,这些画面都象征、映射出城市的冷漠。由于无法使用文学语言中的比喻词,电影中的隐喻多是通过场景、色彩、服装、道具和音乐实现的,例如电影中黑白颜色的使用,通常用来表现黑暗和死亡;而彩色意味着光明和希望,观众可以通过色彩深切地感受影片的基调。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就是如此,电影从开始部分到纳粹结束,导演使用的只是黑白色镜头,象征了犹太人生活的黑暗时代,当纳粹投降,犹太人走出集中营的那一刻,银幕突然换为彩色,彩色的使用体现了犹太人走出死亡阴影、走向光明的心境。电影中还用联想、夸张、示现、排比、空白等修辞,在风格表现上可以加强表达效果,但都是通过图像和镜头来实现的。镜头作为修辞手段,使得影片表达的文化可以跨越其表现的文化受众的局限性,使其文化更具认可性,观众也可以同时找到文化价值的归属感。另外,摄像机的机位也是电影语言的风格要素。摄像机角度的俯视、仰视或平视对观众感知的影响不同。通常的规律是,仰视常给人际关系以压力,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平时角度给人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和自然。

其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电影语言多用于叙述和说明,它的工作机理主要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和主观思维活动,也就是说,电影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它的变化和运用都在忠实于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或者说是在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所以电影语言通过感知就可直接到达观众;而文学语言则多是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方式融合在一起。它需要概括性的抽象的理解才能到达读者。此外,对人物的表现程度,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也有差别,文学语言可以通过文字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电影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却只能停留在表象、外部。

其四,两种语言存在的状态不同。文学语言是静态的,讲求文字叙述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其存在的空间是两维的,具有严密的线形,是线性的;电影语言的空间不仅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是三维的,是立体的。因此电影语言连贯性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一连贯性是由光波和声波体现,而且是动态的,因为视觉和听觉都在随着镜头运动故而缺乏了文学语言那样的长期的稳固性。

其五,二者的传播机理不同。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都在发挥着相同的社会作用——传播信息。不同的是文学语言传播是在作者与读者之间通过文字视觉感受进行的,电影语言的传播是导演与观众间通过光波和声波进行的。

其六,两中语言的通用程度不同。各国、各民族的语言系统都有可能不同,因此文学语言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不具备普遍的可接受性。电影语言却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语言,与绘画、雕塑等有较多的共性。

最后,对两种语言作批评时所用的标准不同。

文学语言的批评主要是运用语言学、文体学、形态学、语用学等理论对各种文学类型的作品(诗歌、散文、小说)及作品中的选词、修辞、韵律(主要对诗歌)、原型模式、创作结构、文化方面等进行或现象分析、或理论阐释的评价。电影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汲取其他艺术形式的优势为我所用,使用意识流的手法、表现主义的场景、各种风格的音乐、绘画、雕塑等题材、元素和技巧,还由于电影语言的视、听特点,电影语言的评论多采用文化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尤其是美学原理对电影语言中的文化、声音、镜头、风格、光影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虽然对电影语言的研究也涉及语言研究,但多是针对人物台词,剧本语言等口语化的、叙事性的语言,在电影语言系统研究中所占比重较小。

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的关系

文学语言的研究为电影语言奠定了基础,电影语言研究从文学语言研究中汲取了许多营养,甚至有人认为这两种语言“文学在先,电影其后”(比埃尔盖斯诺瓦的论断,刊登于《电影》杂志),D罗泼斯还发表了《害了文学病的电影》(刊登于《电影》杂志),认为文学与电影互相危害。更多的人的观点是,电影若想成为一门能与文学相媲美的独立的艺术,就必须有自己的语法,具有形成风格的元素。总之,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关于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之间的对比仅是文学研究与电影研究领域的一角,但我们希望电影可以从文学研究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使电影创作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文学语言分析篇(3)

1,2,3,4,5,6,7,8,9,0,这十个符号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它们表示了全部的数,书写、运算都十分方便。这10个符号常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却是印度人创造的,只是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这是印度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这一贡献的意义也可能是今天的人们不易觉察的。但是,18世纪一位法国著名数学家曾说过:“用不多的记号表示全部的数的思想,赋予它的除了形式上的意义外,还有位置上的意义,它之如此绝妙非常,正是由于这种简易得难以估量。”

关于“位置上的意义”,指的是数字的进位表达。比如说724,它实际上是7×100+2×10+4,可是它只需简写成724就明白了。此外还有空位的问题,假若有个数字是7×1000+2×100+4,那该怎么写呢?现在我们是很容易回答了,不就写为7204吗?可是,在最初的数字符号系统中是没有0这个符号的。有的用一个点来表示:72•4有的用一个方格来表示;有的干脆就拉开一点写,表示空一位;……但这些写法的不准确、不方便是显而易见的。直到使用了0这个符号,问题才得以解决。而0这个符号比其他符号的出现晚了好几百年。如果年看72004这个数字,我们能更清楚地体会到0这个符号的特殊意义。

数学的简洁不只表现在数字符号上,还表现在其他符号上,表现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表现在它的逻辑体系上,总之,表现在思维经济上。

数学符号有许多种,除了前面提到的数字符号外,还有代数的符号,通常用英文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在笛卡儿时代,以英文字母的开头几个表示已知数,如a、b、c、…,以英文字母的最后几个代表未知数,如x、y、z,或以a、b、c、…代表常数,以x、y、z代表变数。现在,这已不是固定的了,在某种约定之下,a、b、c、…也可代表未知数,也可以表变数,x、y、z也可以代表已知数,也可以代表常数。还有一些特殊的常数,如π,e。还有另一些表现数量的符号,往往是其他类型符号的组合。

数字研究的对象已不只限于数,还研究形,表示三角形,表示四边形,表示圆。

数学研究的最一般对象是集合,而表示集合的符号常常用英文字母的斜体,如A、B、C、D、X、Y、Z等。某些特殊的集合又用特殊的符号表示,例如,用N表示自然数集,而实数集则用R表示,N与nature(自然)一词有关,R与real(实的)有关。特定的集合组成空间,空间有时用S表示,S与space(空间)一词有关,但也用其他字母表示空间。这些符号的运用使得数学语言变得简练。

还有一类符号是表示关系的,通过种种关系起联结作用。常用的如等号=,近似等号≈,全等号≌或。还有不等号≠,<,>,<<。∥表示平行关系,表示垂直关系,与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蕴涵关系等等。

还有一大类是关于运算的符号。+,-,×,÷是四则运算符号。是开方运算符号,sin,cos,tan是三角运算符号,lim是极限运算符号,d,是微积分运算符号。表示若干项乃至无穷项求和,表示连乘(若干因子或无穷个因子),!表示阶乘,,是集合论中的运算符号。映射是比运算更普遍的概念,f,g,h等常被运用作映射符号。

微积分是英国人牛顿和德国人莱布尼茨彼此独立发现的,牛顿和莱布尼茨使用的微分符号却是不同的。牛顿创立了微分符号,比如说的微分用表示,可是牛顿的这一符号对于高阶微分并不方便,并且不宜于表现微分与积分的关系,因而实质上并不十分科学。相比之下,莱布尼茨的符号在这两方面都比牛顿的符号更加科学合理,它反映了事物最内在的本质,减轻了想象的任务。诸如这样的优美的式子,是在莱布尼茨符号下才能出现的。而英国人却以牛顿为自豪,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他们长时间固守牛顿的符号,使英国数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所以,数学符号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数学语言的质量,影响着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

2、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数学语言非常简洁精确,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科学语言的基础。

从宏观来说,人们常以“成千上万”来研究多,再多就是“百万”、“千万”了,更多则是“亿万”。可是,数学能作出更简洁也更明确、更有力的表示,比如说,1025、286243这样巨大的数字,一般语言就说不太清楚了。

从微观来说,日常语言之中,“失之毫厘,廖以千里”,用一毫一厘来形容微小,还有形容体积之小的,时间之短的,距离之近的。但是,没有比10-15,10-45这样一些表达更能说明问题,它也更简洁、更明了。

[a,b]仅由a、b、[]这三个数学符号表出,但如果比用一般语言描述就成为“大于或等于a,小于或等于b的一切实数的集合。”除去标点还得需要20个符号,其中18个汉字。

若对任何使得对任何n,m>N,有,则数列有极限。这是著名的柯西判别准则。如果要用一般语言是无论如何也表示不清的,

作为有理数、无理数、代数数、超越数、实数、虚数之间关系之一的式子,是各种数的大统一。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是这样的简洁、明晰。

数学语言有其独特之处,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是普通语言无法替代的,而且它构成了科学语言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科学门类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这不仅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简洁,而且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精确及其思想的普遍性与深刻性。

我们看看下面几个式子,就能明白物理学是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的。

F=0

F=

F=

第一、二两个式子分别表达的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三个式子说的是万有引力定律。

惯性定律说的是,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或静止)状态,然而简洁的数学式F=0(C是常数)表达了定律的实质。

第二定律说的是,力与质量和加速成正比,数学式子F=表达了这一点。当质量是常数的时候,式子可写为F=,又可用a表示加速度,因此牛顿第二定律又可以表示为人所共知的形式F=ma。

万有引力定律说的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存在,其大小与两物体质量之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式子F=又是多么有力地刻画了这一思想。

3、数学语言的通用性

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相比,它具有无民族性、无区域性,它世界上唯一的通用语言。

数学语言是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它与一般语言是相通的,而且可以说是以一般语言为基础的。一般语言掌握得如何,直接会影响数学语言的学习。但是,一般语言学得很好的人也不一定能掌握好数学语言,它们毕竟有差别。

一般语言具有民族性、地区性,一般语言与民族、地区文化有极密切的联系。不同地区语言的差别可以很大,这种差别主要指符号及法则体系的不同。例如,英语与俄语,不仅符号表示的差别很大,而且语言规则的差别也很大;至于汉语,它与英语、俄语的差别更大,从书写来看,汉语是方块字,从读音来看,英语、俄语是拼读法,语法的差别也特别大。

就是同一民族,书面语言完全相同而发音很不相同的情形更多,例如同讲汉语,北方与南方就有很大不同,北京话与广大话很不相同。而且,目前世界上的语言就多达2500—3000种,其中仅美洲语言即有1000多种,非洲语言也近1000种。100万以上人口使用的文字则只有140种。这140种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20%;其次是英语,约占6%;再次是俄语、西班牙语、法语,使用这五种语言的人占世界人口的40%以上。

但数学语言没有地区性、民族性。全世界因为地区之不同、民族之不同而有二、三千种语言(远远超过全世界国家的数目),可是,全世界的数学语言只有一种。

这种语言符号,全世界的中学生大学生们都认识,同一种书写、同一个含义,只是读音一般有所不同而已。

从以上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构成数学语言的数学符号科学、简洁,而导致数学语言具有不同一般语言的特殊性,也就是具有科学性、简洁性、相通性。对数学语言的研究,不仅能促进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而且也能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正因为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那它在数学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矗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2、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各种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

3、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映象,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4、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练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特效。

5、掌握数学语言,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语言美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种内在的美,表面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

接下来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数学要求,谈谈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首先,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二是将数学语言译为普通语言。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注重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教学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3.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学生初次接触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这两步设计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摘要: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简洁性、相通性,所以,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对数学语言的研究必将对数学本身及数学教育的发展,乃至对人类文明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学符号数学语言科学简洁相通

参考书目:

1.张楚廷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文学语言分析篇(4)

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语言得以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表现出不同于其他语言的鲜明特征。本文将在分析网络语言发展背景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于汉语言及文学两个方面的影响,并对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规范利用网络语言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网络语言发展的背景与特征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化时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它的发展依托于网络空间的构建并以现有语言为基础,其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却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网络语言发展的背景1.网络语言的发展以聊天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网络语言的产生主要发生在人们在网络空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各大聊天媒体的发展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网络的出现带给了人们交流上的便利,如:隐私化、匿名化、自由化等。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愿望也趋强烈,因此,各大具有聊天作用的平台相继出现,一类是专门的交际聊天应用平台如QQ、微信等;另一类是在其他办公或娱乐app中拓展出的聊天功能,这些都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2.中外文化的融合交流也是网络语言兴起的重要背景。随着经济与网络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和信息的融合与交流越来越紧密;这种中外文化的融合交流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方面,网络语言中包含着外语的因素,比如,许多流行的网络语言是以中英结合的方式呈现的;另一方面,国外社会中发生的热点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可以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成为网络语言的素材。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1.网络语言具有数字化特点。首先,人们会根据数字发音的一些特点寻找数字与汉字字眼相契合的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在一些语境下用数字的发音代替汉字的发音。例如:数字“5”在发音上与汉字“我”相近,数字“2”在发音上与汉字“爱”有相似点;再如,人们用数字“886”的谐音表示“拜拜了”的意思。其次,除了利用谐音这个特点,人们还会从数字书写特点或数字的意义上对一些汉字或事件进行指代,代替原有文字的使用。比如数字“1”在字形上类似于一条竖棍,在意义上有着“孤独的”“个体的”意思,便被人们用来形容单身的青年男女,双“11”也因此成为一个单身青年的节日。2.网络语言具有中英文结合特点。从音节的角度出发,不同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意义其所需要的音节是不同的,人们为了发音的便利,有时会借鉴别的语言,与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网络语言就是一大体现。如中国人在表达“把持住”“坚持住”这个意思时,需要用三个音节,但借助于英文“hold”便可以少发一个音节,因此,中英文结合下的“hold住”便应运而生了,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之一。除此之外,人们在表达一些想法或情感时,会选择用一个英文单词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感受,比如“amazing”“surprise”等,这样的表达有时会比中文更形象,更具有感染力。3.网络语言具有趣味性特点,便于记忆和传播。无论是利用数字的谐音还是中英文结合等,网络语言的使用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语言的灵活性与丰富性的特点;同时,这些趣味性的语言也因为新奇、有趣的特点更容易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有意地去使用,进一步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传播。例如,网络上流行的“凡尔赛文学”一词,是指通过先抑后扬、自问自答或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贵族生活的线索”,用一种幽默戏谑的方式来表达一种“尴尬”的态度,语言风趣幽默。网络语言之所以容易被人们接受甚至人们也乐于传播网络语言的原因是由网络语言自身的趣味性等特点决定的。4.网络语言具有非官方化、民间化特点。网络语言的出现来自于网民的自发行为,网民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现有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创造,从而完成一个新词或短语的创造。从使用主体上看,网络语言主要是作为口语使用,一般不会出现在官方场合所使用的书面语中的。5.网络语言具有短时性特点。对于网络语言这种新事物,人们会出于求新、求异等原因使用它。因此,随着对这个词的使用热度下降,人们开始逐渐淡忘。网络语言层出不穷,但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并长久融入人们语言体中的则很少。6.网络语言的创造和传播主体均以青少年为主。网络的参与主体覆盖各个年龄段,但真正创造并且传播网络语言的人群主要以青少年为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青少年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容纳能力较强,善于较快了解和接受新鲜事物,当然也包括对语言的使用;其二,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探索能力,对于信息获取的渠道较广,因此,总能最先捕捉到网络发展的动向,对于社会热点也能较快把握。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理解:汉语言,即汉语作为一种语言所体现出的语言本身作为一种交际工具代表的沟通作用以及语言本身的特质;文学是指建立在语言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进行一定的组织和构建来反映作家的思想。而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无疑对这两个维度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积极影响1.网络语言尤其是一些网络词汇的出现有利于丰富词汇储量,扩充汉语词库。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语言亦是如此。一种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其语言的包容力和不断产生及创造新词的能力,只有这样,这种语言才能长盛不衰地存在于人们的语言体系当中。网络语言的发展无疑为新的词汇和语素的产生提供了动力,使得语言的发展做到了与时俱进,能够反映社会中出现的最新事物和现象,并将其纳入语料库中,从而丰富汉语语言素材。2.网络语言通过语言重组的方式,有效提升了表达效果。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和交流人们的意见和想法。有些时候,单一语言在情感的表达或语意的传达上总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就需要借助于其他的语言进行完善,或是外语或是数字等,如“拜拜”与“再见”相比,多了一些幽默和风趣的意味,而“再见”则显得有些严肃与正式,“拜拜”等词的长期使用,已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能够大大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二)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发展的消极影响1.从对个体影响的角度来说,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偏离语言规范的问题,对青少年语言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些网络语言过于随意和娱乐化,甚至不符合语言规范。例如,“耗子尾汁”一词来自“好自为之”的谐音,虽然充满了趣味性,但不免会给青少年传播这样一种观点:即使用错别字也是一种正常的甚至是求新的作法。这样就会使青少年对汉字产生错误认识。青少年对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需要规范、正确的引导,一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会对青少年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青少年对汉语言系统的认识和学习。2.网络语言的发展会对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我国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汉语是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的瑰宝,对于汉语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对此,我们应当树立且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流行网络语言的传播中出现了许多因为追求娱乐化而对汉语进行错误解读和使用的现象。比如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淦”这个词的错误理解和使用中,忽略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水入船中、涂泥,造成人们对于“淦”一字的误解。除此之外,人们从字形的角度出发,认为“叕”一字由四个“又”组成,也代表着“又”的意思,便把其作为一个比“又”程度更深的副词来使用。对于汉字的错误解读还有许多,这些案例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三、网络语言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文学功能和价值,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以下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文学发展的积极影响1.网络语言所反映的事件成为文学反映的对象,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素材。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网络空间发展的产物,凭借着众多的关注人群和传播迅速的优势,能够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做出较快的回应和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网络语言承载着一定的反映社会现象尤其是热点事件的作用,而这种现象和事件能够更快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成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或原型,促进文学的发展。2.网络语言可以增强文学的趣味性和创造性,为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网络语言有着比普通语言更为幽默、风趣的特点,受到读者们的青睐。作家的创作需要面对读者,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读者的阅读趣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家的创作方向,使作者在语言风格甚至是内容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原有的文学风格上进行进一步探索,促进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的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学的创造性。3.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能够弘扬社会正能量。网络语言能够快速地对社会现象作出回应,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点与看法,起到舆论导向的作用。如对于网络上曝光的一些不公平社会现象,网民通过在各种媒体平台上发言,形成一定的舆论势力,一方面遏制事态的恶化,另一方面也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二)网络语言对于文学发展的消极影响网络语言追求娱乐化的特点涉及文学作品时会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恶搞和消解的后果。例如,网络上流行的对文人的恶搞风气、对于优秀文学作品如古诗词等的随意改编与再造,都造成了文学的消解,影响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承。

四、有效控制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及文学发展的影响

文学语言分析篇(5)

笔者细读浙江省2014年至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卷,发现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中的语言赏析题的一些特点:设题于文本的核心处、矛盾处、细处;重在考查学生品读语言的能力。其命题理念新、方法灵活,值得一线语文教师研究参考。笔者以浙江省近年的中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语言题为例,结合肖培东老师的课例,谈谈中考现代文学作品语言题的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选择有品味价值的句子进行赏读

2016年“浙江省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指出:“品味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命题和教学中,学生品味有价值的语言,才能提高语言敏感度。以衢州卷为例,选用的语句不仅能体现小说人物丰富的情感、刻画出人物形象,而且表达上各具特点。2014年第6题: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爬树的男孩》)[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跟我来。(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也没吐出”“才吐出”是安德烈在不同环境中相对立的言行表现,发生在人物身上相对立的表现必有它存在的原因和价值,借此触摸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就把握住人物形象。2015年第6题: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写出[甲]在表达上的好处。(《特雷西的单车》)[甲]母亲说,特雷西,特雷西的单车。特雷西是我的儿子。[乙]母亲说,我儿子的单车。“母亲说,特雷西,特雷西的单车。特雷西是我的儿子。”这句话是母亲用来回复外乡人的疑问“谁的单车?”语用的基本规则就是简明,然而多余的话语正是小说人物情感的外在表现,推究这一点,母亲的形象也就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语言咀嚼,破解了里边的玄妙。这样的语言训练,已经进入到较高的层面了。”再看杭州卷,选用的语句用词各有特色,能帮助考生理解作者情感或者把握人物特点。2015年第10题:阅读下列句子,简析加点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继父》)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用词的精妙体现在句中加点的叠音词、短语上,“柔柔软软”传达出父亲对“我”的情感,“抹眼泪”表达出母亲对父亲的情感。命题人选用这些耐人寻味的句子,考查学生理解作品是如何运用语言的,以及这样运用语言的效果是什么。“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对作品的思想情感的体验、理解与对语言的品味是密不可分的。”课堂上,教者引导学生选出表现文本核心情感或思想的语言进行赏析,不仅引领学生往文本纵深处走,而且“学生对语言的体会过程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肖培东老师教学《春酒》一课,他领着学生寻觅“支撑你这种情绪的文字在哪里?”紧扣文本情感品读语言,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文字滋养。学生找出“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感受出“‘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用蜜蜂做比喻,表现出作者非常喜爱喝春酒,也表现出作者喝春酒时的可爱”。肖老师循着学生体会出的作者喜爱春酒的情感,步步追问。学生读出包含深情文字或平淡词语背后的味道——儿时的欢愉,邻里乡亲的质朴浓情,母亲的慈爱宽厚。品读这些语言,学生走进了深情、真情的琦君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在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有价值的语言,应该是既能体现作者独特体验,又能代表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借助这些语言,深入语境,在羚羊挂角、似无痕处觅得言语特殊的光色,来培养孩子们对语言灵敏的嗅觉。

二、品味语言关注言语形式的整体性

叶圣陶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近年的文学作品赏析题从词语锤炼、修辞运用这些常见、常用的言语形式开始逐渐转向句式选用、语调安排、标点揣摩、语体辨析等更彰显文学作品特质的言语形式。由此可见,各市命题者对于语言赏析题命制视野越来越开阔,命制角度趋于整体性。2016年衢州卷第7题: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节选自《简•爱》第十三章)(1)“让爱小姐坐下吧。”他说。(将加点处改为“爱小姐,坐下吧”是否合适?简述理由。)(2)“先生,你小箱子里不是有件礼物要送给爱小姐吗?”(阿黛勒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此题已经从当下“加点词语的品析或修辞、描写的赏析”拟题的窠臼中跳出,彰显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多样性。第(1)题抓住语序变化后的差异,要求学生体会说话人的态度、思想、情感。第(2)题抓住人物特定的语言,要求学生把握语言对于表达人物情感,推动情节的作用。2016年宁波卷第7题:本文的开头有两种不同的译文,你觉得哪种译文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的特点?请说明理由。(《满足的人的衬衫》)A.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B.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很疼爱他,视若珍宝。可这个王子总是郁郁寡欢,整天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文体或作家不同,言语形式自然不同。出题者依托童话文体,考查学生理解童话语言形式的能力。这和2015年台州卷第6题考查学生“了解并体会海明威语言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道指向言语形式整体探究的语言赏析题,启发我们,欣赏语言不应零敲碎打,而是注重整体。“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走上几个来回’就强调了语言品味的整体性,不能是零零散散的,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肖培东老师的《孔乙己》课例,从关键词,句式和标点引领学生品读语言,关注鲁迅小说语言整体特点,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形式中走进文本的内核,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品读孔乙己被打得最悲惨的叙说文段,老师抛出问题:你看鲁迅在写这段对话时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此段用了一连串的问答,语气急切,表示掌柜等人对孔乙己毫不关心,关心的是孔乙己被打的故事。接着老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急促对话中人们对孔乙己冷漠之情。老师又借助朗读细品掌柜说的话“哦!”和喝酒人最后说的一句话“许是死了。”叹号和句号所起的作用。“要使语文教学回到语言,首先是语文教师自己要重视语言,要能看到课文里的语言现象。”我们分析总结出文本的语言特点并以此拟题或在课堂上设问,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怎样写的”,从而把握作品“写了什么”以及“好在哪里”,并获得文字的涵养和文体感悟,建构起语言知识体系。文学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名片,教师引导学生对这样的名片细致品析,学生不仅能感受语言的无尽张力、文学的非凡魅力,而且通过文本的某一种语言特质的认识和学用提升语言的敏感力和包容力。这样看来,浙江省近三年中考现代文学作品语言题为教师强化对现代文作品的认识,梳理文本中有用的语言知识,适时教给学生,做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编.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75.

[2]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3]郑桂华.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建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文学语言分析篇(6)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体裁自身语言高度凝练性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教学必须充分重视言语层面的分析、阐释和解读。所谓的诗歌言语层面,指的是诗歌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其言语系统。

《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学习提出如下要求:“诵读古代诗歌,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无论是诵读诗歌,还是提升审美情趣,首先面临的是诗歌的言语层面问题,这是诗歌作品的最表层,只有真正掌握了诗歌的言语层面,才有可能对诗歌作品的内容思想体悟透彻。在这个意义上,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言语层面分析,就成为诗歌教学工作展开的基础性工作。就中学语文诗歌言语层面特点而言,至少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诗歌言语的内指性;二是诗歌言语的心理蕴涵性;三是诗歌言语的阻拒性。学生掌握了诗歌言语的基本特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掌握诗歌内容。

一、诗歌言语层面的内指性

诗歌言语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就普通言语交际而言,主要指向外在的客观现实世界,换言之,用于日常交际的言语遵循客观性和逻辑性原则,言语所指有着明确的可以被再次验证的现实对象,因此,普通语言与外在世界的对象关系一般被概括为外指性。

而作为文学语言系统的诗歌言语则与之相反。诗歌言语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并不遵循客观性和逻辑性的原则。文学言语构建的世界是一个虚拟的艺术世界,一方面,艺术世界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经验,折射和反映了现实生活的规律。另一方面,艺术世界又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而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概括。因此,诗歌言语并不遵守客观性和逻辑性的原则,在这个意义上,诗歌言语层面区别日常生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的内指性。

以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典诗歌杜甫的《春望》为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在这首诗歌中,杜甫诗歌言语特点的凝练厚重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沉郁顿挫之风跃然纸上。但是仅仅这样向学生灌输诗难以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够抓住诗歌言语特点的内指性特征细细分析,那么就能够引发学生对诗歌言语、思想等更多的思考。在这首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显然是内指性的语言,因为客观世界的鲜花并不会因为诗人个体感情的激动感慨而有所变化,空中的鸟儿也不会因为诗人不幸的家国变故、悲惨遭遇而有人类的情感。但是,阅读该诗,我们却可以发现这两句完全不符合客观性和逻辑性的言语,恰恰是整首诗最经典的语言,不仅鲜活地勾画出了诗人在当时悲愤沉痛的情感,而且语言的新颖别致令人震颤,这正是诗歌言语内指性特征的必然结果。对此,学界指出,杜甫的这两句诗,明显地违反了客观真实的原则,但是,因为它不是外指性的,而是内指性的,也就是说指向诗歌定的情境,它所表达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客观实在事物,而是这些事物在人们内心情感世界即心理时间和心理空间里面引起的体验,只要符合诗意逻辑中显现的人类体验的真实就行了,而不一定再受到外部世界的局限,所以它们成为经典佳句。[1]同样,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及《行路难》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等经典语句,也都借助内指性的特征展示了诗人绵延无限的愁思情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诗歌言语层面的心理蕴涵性

文学言语既然指向内在的情感世界,必然与诗人主观情感纠结缠绕在一起。与普通言语交际功能不同,诗歌言语不仅在于传达一种信息,而且通过负载一定的情感引发读者内心世界的波动,以此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增加读者与诗人之间情感的沟通,由此形成诗歌言语层面心理蕴涵性的特征。

以李白的诗歌《行路难》为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饱含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但是,作者并没有通过直白的说教形式加以表达,而是把情感蕴涵在诗歌言语中,通过为我们展示“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具体动作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从表面上看,这些言语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言语一样,但是,在本质上,这些言语已经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其中的悲愤、压抑和焦虑被展示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打动读者内心,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关键之处。

再以曹操《步出夏门行》为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诗歌的言语层面蕴涵了作者当时特殊的情感,该诗创作于作者平定北方之后,正值踌躇满志之时,诗人以极度乐观自信的心态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当时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为了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野心壮志,他依然以壮士之心践行着个体的理想,该诗熔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当然,这种心理蕴涵层还体现了时代大众的心理。建安以来,天下陷于兵火战乱之中,黎民涂炭,作为政治家的曹操,心怀平定天下的野心既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志向和理想,又反映了普天下大众渴望早日获得安定幸福生活的心理,正因如此,曹操在诗歌中表达出来的踌躇满志甚至是野心不仅没有引起历代读者的反感,反而获得了普遍的赞赏和肯定,由此成为了该诗中的经典佳句。

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使诗歌语言描写的是静态的景观,实际上也蕴涵着诗人主体丰富的情感,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情愫。例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关雎》一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全诗看起来写的是纯粹的景观,但是,语言流淌之处无不浸润着追求爱情的渴望,可以这样说,该诗言语层面包孕着无比丰富的心理世界。

三、诗歌言语层面的阻拒性

诗歌言语追求凝练简洁,这是从诗歌语言炼字的层面而言的,如果从诗歌言语形式新颖的角度来说,陌生化和阻拒性则是基本的要求。所谓的陌生化和阻拒性本来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提出的概念,强调文学作品语言和现实之间应该保持足够的距离,认为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通过不断扭曲语言使得现实生活陌生化的过程。要言之,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语言的“自动化”现象,作家创作就是要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为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这种言语可能不符合语法规则或者逻辑,由于打破了某些语言的常规习惯和规范,甚至不容易被人所理解,却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使得文学作品能够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2]

中国古典诗歌对言语陌生化的追求早已有之,在诗歌鼎盛的唐代,韩愈就倡导诗歌创作中“不袭前人一字一句”、“惟陈言之务去”,宋代的江西诗派也对诗歌言语追求苛刻到了极致。这些从本质上说,都是言语追求陌生化的结果。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言语的表达上,上下句之间并没有非常顺畅的逻辑关系,甚至是一种令人费解的因果关系链接,但是,这种一反常规的言语表达却大大突出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感情,以及对友人声名远播、光洁照人的充分肯定。这样大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歌言语层面的陌生化和阻拒性特点不仅体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现代诗人创作的诗歌,也鲜明地彰显这个特征。以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全诗优美得令人心颤,其中的经典佳句阅读起来唇齿留香:“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几句诗在言语表达上已经打破了常规的语法习惯,形成了一种阻拒性的语言,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延长了读者阅读感知的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非自动化,甚至是反自动化的活动,从而提升了诗歌作品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效果。这正是来自于诗歌言语层面追求陌生化和阻拒性特点导致的结果。再如,郑愁予《错误》一诗中的“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一直被读者津津乐道。究其原因,诗人在这首诗中不仅巧妙地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拟声词技巧,让作者内心表达的模糊暧昧的情感一下子变得明亮、清脆、透彻、澄明起来,由此产生了一种陌生而奇异的审美效果,而且“美丽的错误”这样的词语组合,完全违背了普通言语表达的规范和常规,属于陌生化和阻拒性中典型的文学化的“矛盾修辞法”,非常耐人寻味。

文学语言分析篇(7)

语言是人类思维与情商的表现形式,对于人们的生活交往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今天更要求人们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语文作为学校教学科目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语言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有效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要明确语文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对语言文字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语文实践的教学,促使学生提升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深入的了解语言的魅力,最终达到语文语言实践教学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语言实践教学的必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不断发展,世界向着全球一体化迈进,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起来,交往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能力。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的重视教育对人们的教化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只有接受了教育,人们才能应用到生活中去,我国古代王阳明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说法,认为教育与实践要协同发展才能达到效果。

语文一直都是我国教育中的重点科目之一,各种级别的考试都离不开对语文的考核,导致现在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过程中,从语言实践转变成为了语言训练的方式,不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完全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中对实践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新认识语言实践教学的含义,分辨语言实践与语言训练的差别,才能在课堂上加强语言实践教学。

二、小学语文语言教学实践的要求

我国的语言文字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汉语言不仅融合了音乐的韵律,美术的造诣,还能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所以我国的汉语言文字在国际上很受欢迎,因为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对他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对汉语言魅力的独特感受,增加对汉语言文字传播的责任意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一定要变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语言实践教学。比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表演周杰伦的歌曲,体会语言的韵味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依靠自己渊博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语言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语言实践对学生学习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做起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三、小学语文语言实践教学的内容

语言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有效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语文教学行为的目标,把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基础,不能只追求学生考试成绩而进行语文教学,在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根本上做起,让学生能够对语言进行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语文的专业水平。想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再对语文进行灵活的运用。

首先是阅读的教学,因为学生只有大量的阅读文字,接触语法的知识,才能提升语言实践运用的能力,我们现在很多阅读的教学课程很不规范,脱离了语言教学的目标,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其次是口语教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能力,才能在生活中做到应用自如,但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忽略了口语教学的作用,不能深入的进行口语教学实践,语文教师要是不能进行口语教学的有效实践,就会让学生出现抵触心理,害怕交流,所以,语文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的口语实践能够随时进行,让学生感受到口语的作用和交往的意义。

四、小学语文语言实践的策略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加强语言实践的教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结合国内外成功的教学案例,突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多元化的语言实践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的都是教师会在上课前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预习,搜集资料、课下思考和复习等,都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从整体进行考虑,认识到小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要通过一些积极措施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进行更好的实践教学,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常可以设置一些字谜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文章的阅读中去,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思想,运用自己理解的情感去朗读,教师要给予学生的朗读一些建议与鼓励,提升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取得优异的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语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与运用能力。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课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语言教学形式进行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语文教师要注意案例与语文知识点的结合,感受各种语法的作用和使用效果,切实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对小学语文变革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加强语言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掌握的程度,增加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语言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有效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文学语言分析篇(8)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123-02

在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英语作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英语作文不但可以对学生的语法、词汇以及造句方面能力进行考核,还可以考验学生对文章段落的组织能力。在部级别的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英语作文占据15%的分值。但是现阶段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弱,一个体现就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未能较好地完成试卷中的写作任务。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3个高职班的作文为例,分析高职学生英语作文中常犯的语言错误,提出教学建议。

一、英语作文语言错误分析

(一)错误分析理论。错误分析理论最早是由著名学者Pit Corder提出,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常对所犯下的错误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对错误的来源进行判定的基础上尽量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1967年,Corder提出关于错误分析理论的五个步骤,即对错误样本进行收集、对错误情况进行确认、对错误进行分析、对错误进行解释、评价错误。从前人对于错误分析理论的研究可看出,错误分析理论的实现最大作用是改变了对错误本质的理解,并且将会更好地避免错误再次发生,进而形成一套非常有效的错误分析方法。

(二)学生作文中常见的语言错误。通过对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进行统计,发现语法错误最严重,其次是词汇错误,再次是中式英语。

1.语法错误。句子的时态、语态运用不当是语法错误中最常见的。例如想要用英语表达“假如我不上大学,那么就永远都无法离开家乡”,学生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无法形成英语的虚拟语气,他们会写成“If not I must go to college, I may leave my family never.”还有比较明显的例子是“If without them, I will be not so happily and healthy.”这些句子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没有将文中的主句和从句进行调整,可以改成“If I did not go to university, I would never leave my home.”和“Without them, I would not be so happy and healthy.”此外,对于副词,英语和汉语有着一定的区别,例如汉语中经常用副词来表示今天、下周以及昨天等时态类型的词语,但是英语中的副词是另有含义的,需要有动词的配合来作出相应的变化,例如“My parents worked in the fields and we are very happy.”中,最明显的错误是语句中的前后时态不一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的英语作文中有些句子是不存在动词的,例如 “My mother like all the women, very kind.”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的妈妈像所有的女人一样善良,但是该句存在语病,由于缺少了系动词导致句子失去了原本的含义,假如对该句进行翻译就会变成我的妈妈喜欢所有的女性,然后非常的善良。因此可以将之改为“Like all the women, my mother is very kind.”

2.词汇错误。词汇错误主要包括单词拼写错误和措辞错误。由于学生英语基础不牢,因而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单词拼写错误的情况。词汇很重要,是写作的基本要素,假如学生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在写作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表达不得体或者无法表达自己思想的限制,进而造成英语作文中的各种错误,例如“Computer games can improve people's spiritual life.”这句话中的“spiritual life”在一般情况下表达的是比较抽象的事物,学生要想表述精神生活则需要用“recreational activities”。

3.中式英语。中式英语句子大多数是受中式思维影响的产物,有的则是按中文字面意思直译。典型的中式英语句子如下。(1)My English level has improved.(2) I can't follow English teacher said. (3)The next day,you will have no spirits. (4)We carefully discussed the problem.

(三)错误原因分析。对上述英文写作的错误案例进行分析和整理之后,不难看出现阶段高职学生英语作文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贫乏、学生受汉语思维的束缚、教师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等。

1.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贫乏。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缺乏主要表现在词汇量不够以及语法错误两个方面。现阶段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英语知识较少,因此不可能用完整的英语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此外,Ellis认为错误是普遍存在的,并且错误还是具有系统性的。因此,英语作文中的语言错误(包括语法错误)主要导致的因素有过度概括、省略语句以及过度迁移等方面。具体说来,就是无法识别介词、动词以及冠词的用处。虽然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语言系统,但是由于教育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英语语法的理解不全面,经常会出现对英语语言过度概括的现象,例如对于believe、think系列词而引导的宾语从句来说,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将句子否定形式置于从句中,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如“I think that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s not good for the students.”

2.学生受汉语思维的束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由于受汉语传统思维的影响,且英语和汉语的语句构成存在一定的区别,现阶段高职学生在英语作文中主要存在的错误是在不管词性、语法、时态的前提下,逐字按照汉语的方式进行翻译,进而就会在英语写作中出现大量错误。例如“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our country has happened great changes.”

3.教师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英语学习的教学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初级阶段的教学误导了学生,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只要写得好、说得快就可以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对学生的口语表述以及书面试题进行调查,可以看出仍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英语课程设计方面,由于传统式教学的普遍运用,过于强调语言的输入,因而相对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建议

通过对英语作文语言错误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英语作文的教学,纠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语言错误,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牢固掌握英语基本语法知识。高职英语教学过程是非常系统和全面的,在基础语法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听说能力的训练。语言转换在写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生必须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差异性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讲解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及时对比和总结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学习,学生有意识地积极使用英语常用的表达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有兴趣去钻研客观题,而对于动笔类型的题,则缺少积极的态度。越是这样,英语教师则越需要通过造句、语法分析以及实际的写作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

(二)摒弃汉语思维。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有着与其他语言不同风格的表达方式,因此,有必要认清汉语和英语的区别之处,加强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例如对于语态,用汉语表述的“停电”,在英语中就会变成被动语态,就是“a power failure”,可以理解为电被停了。此外,还有“点火系统被水泡坏了”,用英语表示为“The electrical system had been killed by water.”

(三)收集典型例句。收集经典例句有助于学生将汉语和英语中的语法以及结构进行对比,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对其进行直接的运用。收集英语中的典型例句是一种积少成多的行为,进而达到量到质的飞跃。同时,学生还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写作习惯,在写作时多用脑,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职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主要存在语法错误、词汇错误、中式英语三种语言错误。Corder指出,对学习者的错误分析主要作用有向教师提供教学信息、向研究者提供如何学习的信息以及学习者对错误分析的判断。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英语作文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存在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错误分析可让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尽量不再犯用词和造句的错误,并且按英语语法和语句顺序进行书写。总之,英语写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英语写作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考验了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接受能力。要快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需要从英语的基础语法入手,在遵循写作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进行写作训练。同时,教师需要加大教学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发挥最有效的教学效率,主要可以从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练习。还要尽可能摆脱英语传统教学的束缚,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最终达到提高输出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束定芳.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问题[J].外国语,1994(5)

[2]Richards, J. C. Error Analysis: 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4

[3]Carl James. Error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蔡龙权,戴炜栋.错误分类的整合[J].外国语,2001(4)

[6]戴炜栋,束定芳.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问题[J].外国语,1994(5)

[7]胡荣.中介语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1998(3)

[8]文秋芳,郭纯洁.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现代外语,1998(4)

[9]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3)

文学语言分析篇(9)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良好语言的运用对促进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还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因此,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与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这一学科的有效实施一定要建立在规范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这是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所应该具备的特点。只有小学语文教学具备了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实效性才能够真正地得以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要符合语言的基本规律,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师语句和词语运用的科学、正确上,只有语言是科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所传达的思想才能够保证准确无误。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该具有艺术性

教师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语言丰富,语言技巧娴熟,语言的情感丰富,让学生在教师语言的熏陶下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教学的魅力,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艺术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语境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空前的高涨,学习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文学语言分析篇(10)

语言文字训练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张志公先生曾言:“用了语文这个名称,表明在这门功课里面要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如何在备课中挖掘出课文中有价值的“点”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通过何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是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命题。

一、训练方法

1.质疑课题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值得深究与玩味,从中可感悟出作者的深刻用意,提炼出我们需要的东西。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开课便可直接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简介背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找到答案。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凸显。

2.推词酌句法

课文篇篇是经典,词句凝练,看似平凡却实含深意。品析这些词句,既可欣赏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又能感悟文中的情感,受到人文的熏陶。如教学《搭石》第二自然段,学生读后教师问:“读着读着,哪些词语让你非常感动?”学生列举出“放下”“找来”“搭上”“踏上”这些动词。接着,教师转住一个“踏”字顺势引导:“这个小心的踏,几个来回地踏,踏了还踏的踏,踏出了这位老人怎样的形象?”学生答:“踏出了老人的善良!”“踏出了老人的助人为乐!”在一问一答间,老人的形象愈发鲜活了。这就是挖掘字词含义的魅力。

3.填补留白法

课文时有语意未尽、含而不露的地方,教师可抓住这些“点”引导学生生发想象,通过说、写训练学生的思维、想象、说话与写作能力。如《火烧云》第三自然段,作者列举了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颜色词,最后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教师可让学生先琢磨一下作者的炼词方法:ABB式、半半式、“水果或蔬菜”颜色词式。再启发学生说出更多描写颜色的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造词能力、内心的情感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自然学得兴趣盎然。

4.巧借插图法

课文中形神兼备的插图是对文本内容的再现,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一定要巧妙地利用。如《巨人的花园》一课,品悟完课文后,教师可启发学生:“请看插图,巨人的脸上笑开了花。同学们,好好地观察这幅图,谁能把这美丽的场景、幸福的画面生动地描绘下来,甚至写出巨人的后传。”这一设计不仅是对文本的升华,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运用原则

有经验的教师在细品课文后,能运用以上方法挖掘出多个语言文字训练点来。而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只注重工具性丢弃了人文性。那么,到底要选择哪些“点”来训练呢?教师须依循以下原则:

1.选择重要点原则

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编者都安排了工具性与人文性方面的教学目标,能落实目标的“点”就是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安排有这方面的教学环节,而巩固旧知的训练项目可少安排。如《去年的树》一课,我们可挖掘出好些训练点:再现鸟儿与树依依不舍的分别场面;在鸟儿找到树后“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此时它仿佛在心里说着什么呢;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心里又在说什么呢。

2.“双性”原则

有些训练只是单纯的语言训练,而有些训练是文章的“眼”,既关乎工具性,又融合了人文性。面临二者时,教师当然要选择后者。如《去年的树》一课中,最后的高潮部分有两处可展开想象,如说说鸟儿会说些什么。通过想与说,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地感悟到鸟儿与大树间深厚的情谊,懂得朋友间应像他俩那样珍惜友情,信守诺言。这便是人文性的体现。

上一篇: 人体工程学内容 下一篇: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