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发展规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01 14:42:59

智慧环保发展规划

智慧环保发展规划篇(1)

【关键字】光伏发电技术 智慧城市 低碳经济 绿色环保 协同发展

根据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求,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理念,是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既能解决智慧城市能源供给问题,又能解决节能减排对智慧城市的污染题,从而达到智慧城市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

一、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应用的优点:

随着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及利用,导致能源枯竭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碳经济、绿色环保、供给安全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广泛应用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逐渐取代了传统能源的利用。作为现代智慧城市的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能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更多好处。

1、达到智慧城市低碳、绿色环保的要求:因为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转换,能源利用给智慧城市带来零污染,零排放,从而达到智慧城市建设中首选能源利用之一。

2、达到国家节能环保的战略: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自给自足很难达到,主要依赖于进口。在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中,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是我国“十三五”重要部署。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达到绿色发展,节能环保的智慧城市,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紧缺,发到节能环保的战略意义。

3、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是光伏产业生产大国,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远远不及发达国家。从而大部分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国家,由于当前处于经济复苏乏力的环境,欧美国家进行贸易保护,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使之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受到重创,制约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增长。根据国家“十三五”智慧城市经济建设的提出及规划发展,加强了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二、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领域:

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清洁能源的应用涉及广泛。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应用智慧城市之中的居民生活、交通、运输、物流、资源、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

1、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居民主要应用家庭生活用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根据小区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配套相应的光伏发电系统,满足于整个小区的生活用电。

2、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首先,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于城市路灯、智能公交站台、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及人工智能机器人警察等用电设施,大量减少了传统电网输电及城市用电高峰压力。其次,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灵活供电,就地取材,不需要太多的城市电网布线及清洁、绿色环保等优点,能促进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发挥重要角色。

3、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物流及运输方面的应用。在智慧城市中,交通运输是整个城市活力的体现,正所谓有交通运输是整个城市血液运输的关键环节之说。作为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的智慧城市,电动汽车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是必然的。因为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零污染,低噪音,低耗能,能给智慧城市带来节能环保的功能,从而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充电桩为智慧城市电动私家汽车、出租车、公交车及其他公共服务用车等提供电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充电桩不仅满足于城市小区散户灵活充电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应用于大型集中式充电站为电动汽车充电。

4、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学校、医院、公园、政府机构交通道路,娱乐场所等相关领域用电,在这些领域有效解决空气污染及噪声污染,使学习者,工作者,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行学习,工作。

三、光伏发电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的前景

1、因为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能促进我国光伏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支柱,减轻我国就业压力,能源支配紧张,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从而促使我国的环境与经济得到有效改善。

2、作为我国城市“十三五”规划建设,国家在“十三五”期间进行打造低碳、绿色环保的智慧城市。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低碳经济、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目的。当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相当成熟,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我国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最佳选择。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很好的解决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需求,在今后太阳能光伏发电占领能源市场势在必得。

3、太阳能光伏l电解决了智慧城市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重大问题,也使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不断加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将是我国未来能源、经济及城市发展方向的指引。

四、结束语:

智慧环保发展规划篇(2)

一、智慧城市和顶层设计的概念

智慧城市自从被提出得到国内广泛关注,在建设设计领域需要不断提高对于顶层设计规划,提高对于大城市智慧型设计方案,寻找指导智慧程发展方案。顶层设计也称作是顶向的设计模式,主要设计理念和实践之间相互结合,总体规划和设施方案相互结合,确保实践过程中要按照图纸进行施工,避免混乱无章的设计方法,智慧城市是一个新的领域,主要理论指导和纲领是提高城市发展总体高科技内涵。通过对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主要流程、内容和思路研究,需要总结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新模式,分析顶层设计中存在的误区,需要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做出合理设计规划。

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思路研究

1、根据政府管理体制分析,大多数部门对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都提出良好设计管理方式,中央部门也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良好建设意见,根据中央政府信息化发展需要抓对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各级政府对于智慧城市顶层管理,按照部门顶层设计结构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根据职能、流程、系统和标准规范进行综合统筹考虑分析,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分为,功能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信息架构设计和标准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2、功能架构设计方面,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主要是从城市信息化规划视角分析,对于城市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方法,也称作是业务架构设计,属于智慧顶层设计核心部分,建设智慧城市最主要方式,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体现智慧城市内涵,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功能架构设计会涉及到具体技术手段,重点要面向城市发展,设计合理资源管理模式,核心思想就是根据业务需要进行梳理,打破传统的系统界限设计,科学合理对智慧城市功能架构设计,提高对于智慧城市设计业务理解,准确把握好对于智慧城市的技术、政策和资源管理。一般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推动力,在功能设计方面更要提高政府智能管理,及时改善民生服务,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和服务,最大限度实现对于资源合理分配管理。提高政府管理职能,实现政府决策科学性,实现政府信息政策开放性,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之间相互精细化、人性化和高效性发展,促进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设计,根据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对于创新驱动效率提高,同时保证生态环境和智能监测治理水平,推动城市发展的可持续。

2、系统架构设计方面,随着信息时展,城市功能设计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信息系统集合,系统架构设计要从全局出发,提出了满足与功能架构设计需要的合理系统组成,提高系统架构之间合理性,优化了智慧城市和顶层设计之间逻辑关系,保证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高效统一结合。系统架构设计最重点问题就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以公共平台为主要切入点,对接好上下级之间关系,合理建设运营提高信息架构之间设计关系,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骨架,信息是智慧城市发展血液,信息架构设计最主要环节就是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信息管理和表达之间关系,提高对于智慧城市和顶层设计之间科学管理。同时对于顶层设计中最重要问题就是信息架构,需要做到全面梳理信息资源、科学设计合理信息共享体系、运用可操作的信息整合实施指导方法、设计可持续发展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和开放式数据分析方式,提高信息架构设计,根据信息化管理合理指导完成对于数据对接和分析,保证业务部门之间高效配合,提高数据管理。

3、智慧城市建设同时还要做好标准、安全和保障体系设计工作,运用规范标准、安全策略和人财物管理办法,实现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高效性。切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标准规范,在智慧城市运行中要结合政策法规,形成智慧城市建设规范性和完整性,营造良好智慧城市建设环境,在组织机制、资金、政策、人才管理和技术上做好保障。

三、智慧城市建设顶由杓莆笄

1、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中会存在设计、建设、运用脱节和配合不顺利问题,很多参与者在地方政府、智能部门和企业都是智慧城市推动者,如果缺乏合理动员机制,就会造成极大内消耗问题,导致设计、建设和运营环节出现脱节。地方政府一般都是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委托设计单位进行统筹规划设计管理,要求各级智能部门积极配合进行梳理,高效完成对于智能部门顶层设计建设和运行,在整个智能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高效性。

2、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还存在不能定量顶层设计,需要对于目标清晰认识,保证智慧城市建设高效性和科学性,实现对于顶层设计收集和整理,保证设计思路高效性,提高对于顶层设计规范性,合理提高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规避各种可能存在的缺乏定量问题。

3、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要及时解决重复建设和重复设计问题,在政府管理体制中要实现属地管理、条线管理和多头管理相互结合,避免不同设计思路导致相互冲突问题,要实现条线和各个角度顶层设计相互结合,对于设计中存在差异性问题要及时解决。合理避免施工和设计浪费问题,提高智慧城市建设高效性。

4、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中存在偏向单方信息化问题,侧重对于技术手段应用,忽视了目标对象整体特征,智慧城市建设最关键问题不是技术手段,而是智慧城市内涵建设,需要在建设中实现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效率提高。提高城市居民满意度和智慧城市整体竞争力水平,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和技术手段实现对于建设高水平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技术手段,还要充分运用良好体制进行优化改革,提高城市建设高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环节,要从功能架构、系统架构和信息架构等及各方面做好良好保障,在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要合理避免混乱问题,提高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高效性,避免出现误区,提高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智慧环保发展规划篇(3)

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进入高潮期

据统计,我国规划和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已达36个,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三大区域的智慧城市数量占据了总数的74%。其中,环渤海地区有9个,占总数的26%;长三角地区有11个,占总数的31%;珠三角地区有6个,占总数的17%。此外,武汉城市群、成渝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也已经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从智慧城市在不同级别城市分布来看,一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二级城市有65%开展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三级城市的比例为18%。在笔者的工作中,也看到了像北京的海淀、佛山的禅城、常州的武进等区县也已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趋势判断

首先,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和区县将加入智慧城市建设行列。智慧城市理念之所以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青睐,除了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促成的大趋势,更重要的是智慧城市能够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挤、能源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还能提升应急、安全等城市管理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品牌和美誉度。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还创造了一个巨大的IT市场机会,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企业因某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在该城市落户发展。因此,继一线城市和发达的二线城市之后,其他二、三线城市和区县会继续对智慧城市保持关注,并适时加入建设行列。

其次,已提出规划的城市将进入务实建设期或阶段调整期。2011年一些城市在智慧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陆续了建设的行动计划,并在一些领域着手项目建设。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会集中在基础设施和热点应用上,基础设施如宽带网络、无线城市、物联网基础设施等,热点应用包括交通、医疗、能源、安全生产等。建设过程中,一些较早开始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城市会对之前的建设方向进行局部调整,原因主要在于智慧城市发展环境的快速变化,包括国家政策的逐步明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后续城市的赶超以及热点应用的变化。

进一步明确应用和产业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两大抓手。纵观已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对热点应用和智慧城市产业关注点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建设模式。如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特别强调企业整合服务、企业网络运营、城市智能运行和市民数字生活等四类智慧应用;宁波智慧城市则关注网络数据、软件研发推广、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智慧服务业等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并召开了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简称智博会);而作为智慧城市试点的深圳则提出了智慧产业和智慧城市两大生态系统的理念。2012年智慧应用和智慧产业会进一步明确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两大抓手,“以应用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应用”将会保证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

智慧城市建设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主动对接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智慧城市建设由于其综合性、复杂性、先进性,国家层面目前还没有主管的部门,从目前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授牌的情况也能反映这一点。也正是由于智慧城市的这些特点,预计未来对智慧城市还会是多头管理的情况,但包括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在内的国家部委在2012年会明确各自管理的重点和职责。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应主动对接以上部门的相关部署,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从政策层面保障本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脱颖而出。

智慧环保发展规划篇(4)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和基本原则

1.1 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

随着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进行,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基础设施就是通信设施,比如,现在我们每天用到的宽带、无线、云计算等一些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站在规划国土管理的角度去规划、建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通信基础设施有足够的用地空间,所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新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标准。

1.2 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和基本原则

(1)要注重系统工程,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2)要强调优化配置,构建两型性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统一实现人、物、环境的协同共享、优化配置,以此来发展我们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

二、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规划要求

2.1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适度超前”这些是现代我国对建设智慧城市所提出来的基本原则,由此可见,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网络的承载能力、通信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以及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宽带城市建设。改变传统网络宽带的传送能力,因此,就要在建设DWDM全光设备传输网络时确保其容量(TB级)必须大、可靠性必须高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新建小区和一些楼房安装光纤时,要做到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另外对那些已经安装了光纤的老用户和住楼居民要及时进行改造,确保城市的每一座楼房、每一个住户都要安装最新的网络宽带。(2)智慧公共服务。为了实现城市资源共享,在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时,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3)无线城市建设。加强城市无线网络的建设力度,比如:Wi-Fi无线联网技术、WLAN热点、3G以及最新将要上市的4G技术等。(4)三网融合建设。三网融合建设就是要考虑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广电;二是,电信业务因此,三网融合建设就是将广电、电信业务进行双向推进,最终建设完成的三网融合业务运营模式必须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规范管理这三方面的要求。(5)数据中心建设。加强对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的力度,以便能够形成具有强大处理能力、强大储存能力、稳定性高、应用范围广、布局合理的云计算环境。(6)智慧安居服务。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方面的探索推进工作,为今后全市新建楼宇和社区实行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础。

2.2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要求

智慧环保发展规划篇(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也开始向生态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在世界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智慧城市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提高经济的发展,也能更好的改善目前城市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我国建设智慧生态城市更加注重的是环保问题,并以此建立新时代的智慧生态城市。

1建立智慧生态城市的准则

智慧生态城市是集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数字城市、园林城市等特点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社会状态。所以智慧生态城市的建立要有一定的准则。

1.1符合公共利益

建立智慧城市就需要满足公共利益,关于个体的需求、人与人之间需求、个体与外部之间的联系等都进行相互的协调,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善城市环境。公共利益主要是指通过协调资源,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体现最大限度的公共利益,同时也要实现人和城市之间的和谐,达到人文、科技产业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1.2提高自律

想要保护城市的生态问题,主要还是靠行为的自觉性。在建设智慧生态城市中,要发挥自觉维护的优势,对行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方式进行有效控制,对城市的人口、居民的生活状况等进行合理控制,这样才能实现智慧城市的自律性,从而实现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我们可以通过道德思想对个体行为进行规范,提高人们的自律性,从而实现城市和人的和谐共处。

1.3符合智慧生态

智慧生态城市就是要体现智慧和生态的建设,通过生态思想和智慧理论,实现关于人们的地理、人文、气候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对生态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智慧生态城市体现在城市的持续发展方面,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提供更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城市服务的效率和优势的最大化。

2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的分析

2.1智慧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分析

在2012年的时候,我国建立了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根据这些试点的城市建设情况,可以看出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建立智慧城市需要实现全方面的智能化管理,比如:城市服务、环保、交通、工商业活动、公共安全等方面实现智能反应。只有这样,智慧城市的建立才能更好的存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情况。建立智慧城市同时也需要合理的配置城市的资源,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改进。目前我国已经有将近200多个城市开始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主要面对的问题还是传统城市存在的问题,各种污染现象和交通资源等问题的破坏。建立智慧生态城市就是要实现信息化,将农业的发展、工业化技术、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等,建立智慧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必然,同时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从而提高城市的智能作用。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改变城市的功能和发展面貌,提高城市的便捷性、高效性、宜居性等。

2.2智慧产业建立分析

实现智慧生态城市的建设,提高智慧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生态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创新性的产业模式,减少工业化发展制造的环境污染。可以通过智慧产业链的建设,融合生态产业发展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比如:根据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城乡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加强清洁技术的研发,减少工业污染;发展高新技术型的产业,实现高的附加值等。

2.3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家园,建设智慧生态城市当然也要以人为本。首先在建设生态城市时,要充分融入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整体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其次就是合理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文化、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再则,就是加强资源的利用和控制,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文明。

3积极应对政策

为了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向生态化、智慧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环境建设不断进行机制探究,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改善,为了使其更加规范,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还要大力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加快构建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智慧生态发展模式。同时吸引各种各样的资本,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得到大量的支持。

4结语

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智慧生态城市,也将开辟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现象,现在为了做好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就要强化智慧生态型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且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好推动我国智慧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屈振辉 单位:邹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参考文献:

[1]冯琪.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J].智能城市,2017,(02):213.

[2]徐振强.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协同创新关键路径的思考[J].城市住宅,2016,(03):6-10.

智慧环保发展规划篇(6)

二、编制依据

(一)《湖南湘江新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三)《住建部工信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试点通知》

(四)《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创建要求》

(五)《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六)《长沙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8-2035)》(在编)

(七)《长沙市2050战略规划》

(八)《长沙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

(九)《长沙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十四五”专项规划》

(十)《湘江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十一)《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东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三)《长沙高新区枫林路以南片(含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控制性详性规划》

(十四)规划范围内其他相关已编规划、研究成果以及交通年报数据

(十五)规划范围相关道路施工图及城市交通现状调查数据等资料

(十六)湘江新区核心区智慧交通专项任务书

三、规划范围

研究范围:对湘江新区核心区交通进行统筹分析、研究,重点研究梅溪湖国际新城、枫林路以南片(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区域,面积约为38km2。

规划范围: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二期(东南片),面积约为28 km2。

规划年限:2021 年作为规划基年,规划期限至2025 年,展望到2035年。

四、编制内容和深度

(一)形势研判

结合国内外智慧交通发展态势,分析梅溪湖片区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需求、发展思路。

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技术发展解读

开展交通强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交通、交通信息化等相关的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实施方案的解读,开展大数据、智能网联、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智慧交通融合应用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国内外类似案例分析,总结其优缺点、行业壁垒,以及智慧交通发展战略、建设思路、有关政策支持等内容。

2、梅溪湖片区交通情况分析

开展梅溪湖国际新城交通运行现状调研,梳理分析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公共交通、停车、标示标牌等基础设施内容,总结存在的问题。

梳理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软硬件设施、智慧交通发展现状情况,从规划到实施、管控运营模式全方位梳理动态交通运行、静态交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矛盾,总结片区智慧交通的控制要素,并提出片区智慧交通系统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3、智慧交通发展思路和目标

在传统“重建设,轻运营”项目规划建设思路下,现有智慧交通系统缺少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难以提供高品质的社会服务和产品应用。本次规划须以保障项目未来运营服务质量为前提,以运营思路引导项目前期规划建设,形成“规划-建设-运营-评估”闭环式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二)具体方案内容

1、规划分析

梳理相关上位规划,考虑片区交通需运行实际需求,确定片区智慧交通规划定位,研究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需求,确定智慧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架构。

2、明确功能定位及对象

研究片区智慧交通在路网及停车中的功能、作用、服务对象。

3、片区智慧交通系统设计

根据智慧交通基础建设的需求以及智慧交通系统的服务领域,将智慧交通系统的设计分解为(1)区域智慧交通需求分析;(2)智慧交通总体框架设计;(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4)交通视频监视系统设计;(5)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设计;(6)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7)交通信息发布及服务系统设计;(8)、交通标识标牌系统设计;(9)智慧公交系统设计;(10)智慧停车及诱导系统设计、(11)数据传输及通信系统设计、(12)交通信息平台设计等相关系统设计。

4、建设标准与规模

研究分析目前国内领先并且成熟的技术路线,最终选定适合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交通的各个子系统选型和技术路线,提出近期、中期、远期建设计划(2021年-2025年按时序详细铺排具体建设内容),提出建设标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及建设形式。

5、运营及维护

充分考虑智慧交通系统的多样性、兼容性以及信息互通性,提出各系统运营维护方案、相关政策支持以及体制管理建议。并提供可实施的运营方案,涵盖建设、运营主体,运营模式,资金保障等内容。

6、投资匡算

对片区智慧交通实施方案进行投资匡算,评估对应的交通效益。

7、智慧交通规划管控措施及建议

(1)提出片区智慧交通详细规划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后续资金保障与管理、健全智慧交通培训制度、健全新型技术研发应用保障机制等,有序推动智慧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2)提出行业指导政策建议,对标全国先进,突出片区特色,推动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完善,建立、健全本地智慧交通标准规范,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开放监控、管理、服务等核心关键数据,建立数据互通共享机制。(3)提出智慧交通规划条件核发、方案审批等规划环节管控措施建议,确保先进性和实用性。

(三)规划深度

规划文本的编制深度达到详细规划深度,指导具体项目方案设计。

五、规划编制要求

(一)规划提交成果

规划成果必须符合本任务书的规定,并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本次规划研究成果应提交: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图集、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文本应当表述规划结论,内容明确简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划说明书应当对规划文本做出详细解释,并需要详细阐述研究过程以及规划结论的推导依据。图集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与规划文本内容相符。

本规划提供最终成果为《梅溪湖国际新城智慧交通详细规划》成果,纸质报告各10份,光盘刻录电子文档1份。

(二)编制时间安排

本规划计划实施周期为2021年7月15日-2021年11月14日。

序号

工作阶段

工作内容

时间安排

1

启动阶段

项目启动及实地调研,完成现状调研资料收集、问题与需求分析、规划目标、发展思路与策略研究工作

7月15日—8月5日

2

初稿编制阶段

智慧交通顶层设计与框架体系

8月8日—8月12日

3

规划设计(初稿)编制及汇报

8月16日—9月30日

4

补充调研

10月1日—10月10日

5

征求意见阶段

规划设计(征求意见稿)编制

10月12日—10月20日

6

征求并收集各相关单位意见

10月21日—10月25日

7

专家评审阶段

规划设计(送审稿)编制

10月26日—11月4日

8

项目专家评审会

11月5日—11月11日

9

智慧环保发展规划篇(7)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信息消费;感知网络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ramework of smart city top-down design, which consists of guidance system, assistance system, and five functional layer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urban facilities, information facilitie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and application aggregation. In order to fully exploit the potential of the information layer, we should improve the core function of other four layers, give an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maximize the value of informatization through other means.

smart city; top-down-design;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sensing network

智慧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一种城市形态,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促进信息消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能够实现目标导向下的整体规划,以全局视角和整体思维规划和协同各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协调和调动城市的各种元素协同能动,发挥各自优势,致力于共同目标的实现。因此,完善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被认为是实现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目前,部分城市已相继开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工作。但对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本身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立足于城市某一产业或几大领域,变为了产业或领域的规划设计;有的把规划内容集中在信息化设计领域,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的使用和信息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试图跳过必要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凭借信息技术使得城市功能有一个大的飞跃。因而有必要对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本身进行相应的探讨。

1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框架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复杂性,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导下,以城市发展突出问题为牵引,立足城市现实基础,强调城市区位优势,从全局视角出发进行的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设计。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在明确的发展目标指引下,统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民生等多个方面协调发展,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民众等各种力量的积极参与,综合理念、制度、方法、技术等多种元素的协同驱动,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框架是指在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时必须系统性考虑的关键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智慧城市就是在一套明确的指引体系的指导下,在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的保障下的多个城市功能平面的系统性升级,以及这些平面间的相互协同所达到的城市智慧化升级的持续化过程和阶段性成果的集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2 智慧城市指引体系

智慧城市指引体系是指导和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要。各个城市功能平面乃至保障体系的构建或者升级优化都需要服从指引体系所规定的愿景、目标、指导意见、基本原则、整体规划和评价体系。智慧城市指引体系如图2所示。

智慧城市的愿景是为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更幸福。创新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和高效城市是城市发展的4个具体目标[1-9]。为了实现上述愿景和目标,首先应确立指导意见和基本原则。指导意见主要起到对发展目标的确定和采取哪些主要措施的指引的作用,也包含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理念。指导意见之外,必须确立一些基本原则并按照其所订立的核心要旨指导智慧城市的各项建设工作,才能保证建设目标和建设效果都符合智慧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

为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应进行整体规划和评价体系的制订。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是基于城市现状、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目标开展的全局性整体策划工作。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规划,达到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目的。智慧城市规划涉及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建设范围、建设周期、总体架构、建设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内容。而如何评价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是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和居民是城市的服务对象,对建设效果具有最终的评价权。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把握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决策,也能对建设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估,找出不足之处予以改善,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和健康地进行。

3 智慧城市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保障体系服从智慧城市指引体系的指导,从体制机制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运营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等多个层面支撑和保障城市的多个功能平面的功能升级和相互协同,确保智慧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做详细讨论。

4 智慧城市功能平面

从智慧城市发展目标的角度审视,城市由5个功能平面组成:资源环境平面、基础设施平面、信息设施平面、科教文化平面和应用集群平面。它们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系统。城市的智慧化意味着这些系统的本体提升和相互协同后的整合提升。

4.1 资源环境平面

资源环境平面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和成长、城市赖以运行和发展的物质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根基。

从城市到智慧城市,资源环境平面首先面临自身本体功能的建设和完善,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通过合理的城市密度和城市空间规划、可再生能源体系和区域冷热电三联供能源利用体系建设、发展高产值低能耗的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大楼、绿色工厂、绿色因特网数据中心(IDC)等绿色单元、实施公共设施节能减排、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倡导和鼓励绿色消费、构建高效的资源再生循环网络、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加强环境监控保护、建设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

在完善本体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促成资源环境系统效能提升。建立健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监测和评价体系,构建城市范围集中能耗统一监管系统,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可管和可控。构建泛在环境监测感知系统,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现状,形成实时和历史的城市环境监测全视图,完善污染治理监督体系,辅助城市环境管理和整体规划。

4.2 基础设施平面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类。基础设施平面主要指前者。

基础设施平面首先应进行自身本体功能的建设和完善。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历史欠帐,不解决这些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例如,地下管网设施系统性改造、公共交通出行设施的优先发展、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完善、城市照明系统的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和存量治理、危险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监控体系、城市消防体系的完善等。

在此基础上,借助各种信息新技术和信息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在传统基础设施上增加感知、交互、智能判断等能力,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实现传统基础设施的精细化管理、效能提升和全程全网协同。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帮助实现传统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完善,使其使用价值最大化。

4.3 信息设施平面

智慧城市的信息设施平面本身面向城市居民直接提供服务,实现人与人的通信以及人与物的通信。信息设施平面也服务于其他功能平面,实现这些平面中信息化构件的互联互通、资源环境平面的效能升级、基础设施平面的能力升级、科教文化平面的能力提升和应用集群的协同整合[10-11]。

(1)建设全覆盖的深度感知网络

城市应采取配套措施在市政配套上鼓励诸如平安城市中的视频感知网络、资源环境系统中的环境感知网络等这样的行业感知网络在覆盖范围、感知内容和精度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并实现受管控的感知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发展群体感知技术实现感知任务分发与感知数据收集,完成大规模复杂的社会感知任务。考虑将市政建设与感知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形成城市范围内的数据采集、信息感知和信息的包含终端设备通用物理加载平台和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降低需要广泛布放感知终端的智慧城市应用的部署难度。

(2)构建泛在高速智能通信管道

以光网城市为核心,融合2G/3G/Wi-Fi/LTE等无线技术形成的无处不在和无缝覆盖的高速信息智能管道,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心之一。高速信息智能管道由移动通信网络、Wi-Fi网络、公众集群通信网络、有线宽带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等组成。依托现有通信网络,进行网络的宽带化、智能化、泛在化建设,包括部署城市光网,4G技术升级,以及建设智能通信管道等。

(3)打造信息服务高效云设施

智慧城市依赖的信息系统基于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构建。采用服务器虚拟化、云存储、云计算承载网络等技术建设多种形式的云数据中心设施,在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物理资源的共享和业务处理能力的动态弹性扩展,实现资源的集中复用,实现资源的绿色节能运行模式[12]。

(4)提供开放的信息服务平台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其目标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合并同类项”,即将多个信息系统重复构建的部分合并到一个“公共平台”中。从而实现通用功能的“基础设施化”,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总体成本。第二种是“整合多系统”,即从数据共享和交换、系统协同等角度出发,建设公共平台,集成数据或应用。基于中国城市“信息孤岛”的现状,以及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现状,智慧城市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最迫切的任务是实现数据的整合和系统的协同。

(5)发展专业化信息外包服务

专业公司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构建共享的专业化维护平台和专家队伍完成信息技术服务,可以充分体现专业分工效率,减少客户开支,改善客户服务效果。实践证明,政府信息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减少开支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小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降低信息化成本,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4.4 科教文化平面

教育、科学和文化是城市的重要功能,更是促进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平面。与此类似,联合国成立了专门的教科文组织。

在本体建设层面,建设完善的教育体系保障城市人才集群、保障多层次人才队伍的形成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尤其需要通过教育体系优先发展智力资本、构建吸引人才和集聚人才的城市环境;发展多层次科研体系促进创新目标实现,构建多元化的科研体系,鼓励企业对于科研的积极投入;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注重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弘扬,造就鲜明城市个性,弘扬先进城市精神,鼓励先进文化产业发展。

在科教文化体系自身本体功能的建设和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科教文化发展水平,取得更好的效果。科教体系采用诸如在线培训、远程教育和开放大学、超算中心为代表的公共研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知识共享和团队协力。而公共数字文化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对于消除数字鸿沟,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4.5 应用集群平面

智慧城市的应用集群平面是针对特定领域、服务或特定目标实施的应用的集合。既有应用可引入信息新技术等智慧化元素提高智慧程度,新的智慧化应用也在不断形成。

智慧政府应用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贯彻服务型政府理念,强调创新方法,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帮助实现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智慧民生应用以民众服务为目标,从公共服务入手,实现居民生活更安全、健康和便捷,实现信息化服务随时随地获取;智慧产业则是指大力发展符合效率更高、消耗更低、响应更快、质量更好的城市发展目标的城市产业。

5 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挥

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中,信息化,即信息技术和信息设施价值的充分发挥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顶层设计中,在重视信息化的作用的同时,尤其要注意不要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不要唯信息化,而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价值。

(1)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科教文化和应用集群本体的完善

从城市的功能平面角度看,提升城市智慧化的工作分成3类:

・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科教文化和应用集群平面的本体技术的提升、主体功能的建设和完善。

・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科教文化和应用集群平面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功能的升级和效能的提升。

・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科教文化利用信息服务设施平面实现管理对象的深度感知和反向控制、信息化构件的高速实时互通、云设施使用、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

后两类工作都属于信息化范畴。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提升城市智慧化目标至关重要。这也成为很多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切入环节。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是城市成长为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但仅仅具备这个要素,智慧城市无法持续发展深入。这是因为第一类工作对智慧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样至关重要。

(2)统筹规划基础信息工程建设

智慧城市中的信息工程以深入的感知、频繁的信息交互、多源数据的集成和融合、异构系统的协同等为突出特征。在各种信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其发展规律,注重统筹规划。例如,对于涉及到数据和协同两个层面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由于其跨部门的特点,往往需要经历多个实施阶段: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城市公共数据集独立存储、即时同步和对外开放;跨系统业务流驱动。对于泛在高速智能通信管道,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政府应在财税和政策等层面积极扶持;政府在小区宽带进入和无线基站建设选址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市政设施、公共设施向宽带建设开放。

(3)信息化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单纯的信息化不足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价值。顶层设计中应提倡采用多种举措使得信息工程价值最大化,让信息技术更有效提升城市智慧。例如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架构设计方法论,通过方法论确保信息系统构建的成效;政府数据开放助力政府解决社会难题,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公众的数据创新应用,充分发掘政府公共数据的附加价值。

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如果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和管理方法的革新有机结合,则能够进一步提升实施效果,甚至带来突破性的变革。某些情况下,先进的管理方法能够贯彻执行,还需要配套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支撑。缺乏这种支撑,新的管理方法可能无法落地。在这样的情形下,信息技术是必备的使能因素。例如,数字城管体系中的网格管理模式与城管通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13-14],新加坡交通管理体系中中心区拥堵收费方法与专用短程通信(DSRC)和储值IC卡的有机结合[15]等。

6 结束语

从全球的实践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实施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让顶层设计成果成为各方认可的行为准则,避免将顶层设计局限在信息化主管部门层面,而是让相关方都参与到顶层设计工作中来,形成充分反映各方诉求的综合方案,体现系统整合思路和全局思维,让各个项目之间形成系统协同效益。

其次,顶层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群体的认知、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实践检验的结果,乃至各个发展节点的具体目标等会对顶层设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保持阶段性稳定的基础上,顶层设计应保持相应的弹性,允许不断有更新加入,以完成必要的调整,满足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城市发展的需要。

最后,如何将顶层设计的成果贯彻到后续的智慧城市实施工作中是发挥顶层设计价值的关键。其中的重点应考虑将事权、人权和财权的相匹配,以及发展目标和绩效考核的相匹配,进行相应的制度性安排。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 智慧城市之路――科学治理与城市个性 [R]. 中国电信, 2012.

[2] . 物联网与城市建设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3] 吴余龙. 智慧城市 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建设之道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4] IBM. 智慧城市的愿景 引领城市通向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R]. IBM, 2011.

[5] 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 打造智慧城市 奉献美好生活 [R]. 中国电信, 2012.

[6] 刘文玲. 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发展模式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0(4):11-13.

[7] JOHN F M. 规划全球城市 内生式发展模式 [J]. 城市规划汇刊, 2004, 5(4):1-3.

[8]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智慧城市上海发展报告(2012) [R]. 新华社, 201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改委.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R].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改委, 2011.

[10] 张佰成.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与应用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11] 王家耀. 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方案及推进战略研究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12] 李翼.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探讨 [J]. 邮电设计技术, 2013,30(6):6-9.

智慧环保发展规划篇(8)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34-02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城市病”问题。同时,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建设也逐渐从以往的工业型向智慧型开始转变;各种网络和云服务无处不在,不断的提升城市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建设逐步走近人们的视野。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面对不断爆表的PM2.5的数据,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智慧环保的同步发展,智慧环保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智慧环保的建设,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环境污染的防控能力。

1 智慧环保的概念及体系

智慧环保是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相互融合的概念。“智慧环保”是“数字环保”的拓展,是通过将感知层的各种感应器装置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以监控环境对象的实时数据及影像,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对相关环境问题进行上报,然后通过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及影像以及公众上报的相关问题及时的传输到操作平台,转发给各类终端设备,最后操作平台将汇集的信息及影像集中在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建立大型的资源库,从而实现数据的储存、分析、整合及共享,同时当数据出现异常或者限值之后,可以自动报警,提醒出现污染源的企业和环境管理部门加强控制及监管。智慧环保系统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整个系统构架包含有3个层次,第一层是感知层,第二层是网络层,第三层是应用层。具体构架如图1。

2 智慧环保体系构架的建设

2.1 智慧环保感知层的建设

智慧环保的感知层是智慧环保体系的基础,但是却是整个智慧环保体系中的最重要的一层。首先,在智慧环保感知层的建设应该是至上而下的,政府领导层应该对全国的感知层的建设有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统筹建设,否则势必会出现跨区域之间的环境问题。比如,长江上游城市的污染源,但是污染更多的却是中下游的城市。其次,通过政府领导层的顶层设计可以更合理的利用各部门目前已有的各种资源。比如,在目前已有的路网监测系统中添加环境监测系统设备,在通信系统中的利用GPS的定位系统,将监测到的环境污染源定位到具体的位置具体的单位。最后,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利用移动终端随时监控各类环境问题。总之,通过顶层设计,整合原有资源,增加新的监控及感应装置,充分利用公众移动终端设备,最终形成天空地协同监控系统,从各方面监测各类环境,从而获取全面地第一手环境监测数据。

2.2 智慧环保网j层的建设

智慧环保的网络层是整个智慧环保体系中的枢纽,主要是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及影像以及公众上报的相关问题及时的传输到操作平台,转发给各类终端设备。网络层的建设首先要整合目前已有的宽带网络、无线网络、通信枢纽等。其次,扩大环境监控中的网络层的覆盖面,不管是一线的大城市还是偏僻小山村亦或是人烟稀少的原始森林,都应该要有标准的环保网络覆盖,以方便各类环境数据的传输。再次,针对开发适宜的移动终端App,以方便公众及时参与监督、上传、上报各类环境问题。最后,在整个网络层的建设中,还要注意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国家信息的安全性,个人隐私的保密性。总之,通过整合资源,扩大覆盖面,使公众便于参与,最终形成无处不在的网络传输系统。

2.3 智慧环保应用层的建设

智慧环保的应用层主要是操作平台将汇集的信息及影像集中在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建立大型的资源库,从而实现数据的储存,分析,整合及共享,同时当数据出现异常或者限值之后,可以自动报警,提醒出现污染源的企业和环境管理部门加强控制及监管。首先,应用层应该要有大型的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的储存、分析及共享,同时建立相应的门户网站及移动终端App软件,为各部门以及各类人员查找相关数据提供方便,同时也方便企事业单位通过门户网站办理相关环境审批备案手续。其次,在应用层里面当数据出现异常濒临限值时,能够及时的追根溯源找到相应的出现污染源的位置及单位,给予相应的预警,一旦超出限值就发出及时的警报提醒相关企业及部门注意监管。并且,对数据进行不同密级的设置,以实现数据的网络安全,同时可以设置不定期的检查制度,以实现突击检查。最后,应用层能够为领导的奖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根据不同的环境状况制定最佳的环境风险应急处理方案。

3 智慧环保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智慧环保的建设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整个体系的构建应该是至上而下的,应该有一个顶层的方案,否则做出来的就是一个局域的、片面的东西,也不能够实现对原有资源的整合。其次,整个体系的构建不只是一个环保部就可以完成的,应融合交通部,规划部、林业部、工业部、通信部等多个部门,只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分工与配合才能够建成智慧的环保体系。最后,智慧环保的建设需要公众的共同参与,只有公众参与度高的项目,建设出来的项目才是适合公众需求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否则只是闭门造车,华而不实。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环保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才刚刚起步,智慧环保的建设就更加任重而道远。但是,智慧环保是未来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智慧环保的建设涉及到多个系统部门,只有在政府的科学合理的规划下,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增加环保网络覆盖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进智慧环保的应用,从而真正实现智慧环保,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杨学军,徐振强.智慧城市背景下推进智慧环保战略及其顶层设计路径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4(6):22-25.

[2]韩璐,郅二铨,于会彬.智慧环境平台总体构架及构建路径探讨――以沈阳经济开发区智慧环境平台建设为例[J].环境保护,2015(6):54-55.

智慧环保发展规划篇(9)

智慧城市的建设途径

智慧城市是利用智能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通过全面感知、互联互通、信息智能处理,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智能管理。实现政府、企业、家庭和居民智能化,确保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高效率与人民生活的高质量,确保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科学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极大地推进高度文明和谐的智能化社会的进程。建设智慧城市有以下几种路径。

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设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主客观条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制定近三年的规划和行动计划,进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设计。根据全国、全省一盘棋来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位,因地制宜地明确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选定恰当的建设途径和切入点。

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和基础性工作。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基础性工作,建立一把手为首的领导小组和组织指挥机构,组织各级领导及干部学习培训,统一思想,提高领导创新能力,依照中央大部制及南方城市改革经验,大力地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地营造智慧城市建设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根据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分步实施计划,量力而行,慎重确定试点工程项目。

加强智慧城市软硬环境建设。首先要建设宽带、泛在、光纤网络的基础设施,抓紧建设基于物联网、云计算、SOA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城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积极进行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认真开展为企业和公众的信息服务。

大部分城市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为今后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积极开展智慧政务,推动电子商务及企业信息化、城市管理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家庭信息化,政府要用智慧政务带动城市信息化逐步向智慧城市发展。

建设智能工厂、智慧企业。中央国有企业要带头建设智能工厂、智慧企业,市政府应该组织本市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智慧企业试点工程,实现设计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控制、智慧制造,企业的人财物资源智能调度管理、经营智能决策、开展智慧商务,供应链智慧管理,对客户进行智慧服务。

条块结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智慧城市典型应用工程攻关,树立样板,并逐步进行推广。中央部委与试点城市条块结合,卫生部、交通部、工信部、住房建设部、科技部、教育部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组织有关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安防、智能社区等关键技术及产品联合攻关,积极组织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及向一批试点城市推广。

发展智慧教育,提高各级领导、管理干部及职工的智商、智力和智能。建立和完善智慧教育培训体系, 通过多种渠道强化教育培训,把继续教育形成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不断地提高领导干部、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智商及智能,通过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复合型及高层次人才,加快建设智能化技术展示体验中心,全面展示智能技术、产品、应用和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网站,加强智能技术及应用的科普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全民的智商和科学文化素质,智慧的人力资源是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保证。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措施

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宏观指导,建立部市协调机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关部委颁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文件,组织部市有关单位专家研究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范及总体方案参考文本。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与协调作用,建立健全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合力。结合我国城镇化的实际进展情况,研究制定国家智慧城镇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全国集中组织智慧城市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国产化软硬件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有计划地加大国家对智慧城市发展资金的投入,建立智慧城市发展专项基金,各地区提供配套资金,支持智慧城市发展所急需的关键技术研究、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及各类智能化软硬件产品的集中开发与商品化、应用示范及推广等工作,力求减少重复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条块结合,资源整合,研究解决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网试点中的难点以及关键技术问题,加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交流,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及资源浪费。

产学研用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可推广的慧城市各类智能化应用典型:如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医疗、智慧企业及智慧社区等示范典型,树立智慧企业、智慧医院、智慧社区及智慧城镇的标杆,总结典型的建设方案,并积极组织推广。

智慧环保发展规划篇(10)

对城市进行有效规划,使得城市内部经济和环境状态提升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来说是分成重要的,因此这就需要对我国现行社会发展中的智慧城市建设起到高度重视。这种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传统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本质上促使我国社会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在对传统城市规划和智慧城市进行比较清楚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规划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有很大的不同,对于现在社会上实施的只会城市建设来说其能够有效完善我国城市规划水平,对提升我国城市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分析了解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

对于城市来说,其不仅仅是人们日常居住地,还是人们进行工作和其他事项的综合区域。因此要想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都有一定提升,就需要对城市进行有效的规划,这样对促使我国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传统的尝试建设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中了解到采用传统的技术方法进行城市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这就需要需在原有的技术规划水平上结合一定信息化技术,并将现在社会上存在信息技术全面运用到城市现实规划中,促使我国智慧城市的形成,有效促使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而且在目前我国人口处于一个不断增长的状态,这就需要在有限的区域内部根据人们自身需求创建合理有效的智慧城市,提升人们日常生活丰富性。另外在对智慧城市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其自身对于提升人们日常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智慧城市能够有效促使城市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传统的城市规划就是指利用一系列的工具和理论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部署,保证未来的城市建设能够在时代的进步中一步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要求。而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感知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多种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完善我国的城市规划,不断地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2 浅析城市规划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规划之后进行施工时的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智慧城市规划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就导致这项城市建设规划并没有在我国受到的很高的程度。在规划完成之后进行现场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对这项建设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会导致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并没有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施工,但是这项工程不能得到合理的管理,对于提升工程自身质量也存在很大的阻碍。针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应工作人员在你进行智慧城市施工的时候对整个工程涉及的制度准则做到全面遵循,这对于以提升城市规划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高要求

要想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顺利实施,就需要对城市自身具备的各方面因素都做到全面的考虑。但是在目前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城市环境和质量的建设,而忽视了城市内部居住者对智慧城市提出的要求。这就导致智慧城市在建设完毕之后各个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严重阻碍我国智慧城市的继续发展。在进行智慧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据这种的土地和人口分配并没有全面实施,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对智慧城市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智慧城市规划之前需要对城市内部各项因素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按照城市内部各项因素进行有效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

2.3 对于公共的利益和私人利益不能很好的平衡

土地所有权在进行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行状态下进行的智慧城市会化设计规划往往忽视了对土地所有权建设,这就导致在进行智慧城市设计规划中土地作有权问题大幅度出现,对整个设计工程的顺利实施也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针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共用土地和私有土地进行有效分割,并保证这两者之间能够达到平衡的状态。在涉及法律规章的时候还要求相应人员按照法律规章进行权益分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性降到最低。

3 明确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作用和影响

在进行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对整个城市的现有状态进行详细考察,还需要对其内部居民需求有一个全面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保证在完成智慧城市建设之后,城市的整体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都有一个上升的趋势。另外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绘画的时候还需要将城市和乡村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在发展城市中心的同时对城市周边区域的发展也起到同样重视。在实践研究中还清楚发现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其对我国城市规划也会产生一些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下笔者就针对于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论述。

3.1 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城市内部涉及的信息技术手段也有很大的改善,也就是说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整体规划也得到很大的创新,能够运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促使其内部规划更好的进行,有效提高我国社会城市自身发展建设水平。

3.2 影响就是智慧城市能够将传统的城市进行革新和补正,让原本一成不变的传统城市有了新的元素,变得更具有时代性,让传统的城市魅力值急剧上升。

3.3 影响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对编制单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业务类型和业务量上,一座城市的发展有更加正规的队伍监督着,那么城市规划的方向就不会有太大偏差。

3.4 影响城市规划师。智慧城市是一种高要求的建设模式,所以对于城市规划师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要想保证我国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但是由于智慧城市在我国发展时间还很短,这就需要对智慧城市会化建设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中了解到要想保证智慧城市建设顺利实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整个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居民需求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能符合社会需求。另外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还需要对其建设质量做到有效保障,进一步促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更加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璐,吴宇迪,李云波.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对比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5).

[2]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12(9).

上一篇: 光伏产业前景 下一篇: 常见税务筹划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