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10 16:21:36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篇(1)

一、艺术品市场发展概述

笔者经过对于艺术品市场的深入调研发现,在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文化产业链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艺术体验与感受,同时也是一定的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仅能够为人民带来精神的享受,同时也还有巨大的收藏价值。此外在统计数据中表明,国画市场对于整个艺术品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规划市场的交易额在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额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油画是心境板块,但相对来说我国的国画仍然是处于较为稳定的比重。

二、艺术品市场与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于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经济指标与艺术品市场之间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存在着正比关系,二者密切相关。在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笔者发现,经济市场的繁荣会为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最为直接的表现便是艺术品交易额度的提升,也为艺术品的升值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而当金融市场呈现出较为萎靡的状态时,艺术品市场也会遭到一定的打击,现金流量则会极大的降低。

三、艺术品产业链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繁荣,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总额已经从2009年的1201亿元经过三年的时间逐步上升到了2130亿元。

(一)增加艺术品消费的需求

艺术品产业链的发展为艺术品的消费需求的提高带来了更大的刺激,艺术品产业链的不断繁荣会导致艺术品供给大于艺术品的需求,从而会造成艺术品的价格会降低。在此基础上,由于人们的购买力逐步上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人们在发展过程当中对于艺术品消费的需求的增长逐步上升,反过来又推动了艺术品产业链的发展。根据笔者的统计显示,在2014年的北京一家展览馆中的相关数据,有89%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成交价格在6万元以下,这一项数据表明,当前艺术品市场已经不再是高端的代名词,逐渐的成为平民化人们日常的一种生活需要。清明的价格带来了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二)拉动艺术品投资需求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当中,仍然对于投资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投资的选择也更加丰富。为了更好的提高手中现有资金的使用价值,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艺术品投资日益成为投资者的偏爱。通过对近10年来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额的调查显示,艺术品资产的收益率远远大于股票的收益率,艺术品市场极高的利润,使得许多投资者选择将自己的资产投向艺术品市场,投资需求的增长也进一步推动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三)带来更多的间接效应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仅仅直接带动了投资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其他诸多领域的发展,艺术品市场是凭借着金融资本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其产业链上必然会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例如在艺术金融产业,艺术文创产业等等方面都能够带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與此同时艺术品市场的不断繁荣还推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效融合,提升了我国文化的竞争力,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四、推动艺术品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增强电商平台功能

随着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与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衔接。利用互联网平台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相关的竞拍等一系列交易活动,既能够扩大相应的交易规模,同时也能够带动物流等相关一系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在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不断的加强相关的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够为精英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金融服务平台能够有效的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融入更多的资金。通过建立平台数据库以及第三方的解决系统,从而保证艺术品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改变过去过度投机现象的频繁发生。

(三)加强市场环境建设

不断的完善相关的市场环境,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健康的发展氛围,通过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市场评估以及相应的鉴定机构,保证市场信息的对称性能够为艺术品市场的合理交易以及其他相关事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要保护艺术家的合法权益,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在文化创新方面提出更多的激励政策,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束语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徐硼,罗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财会月刊,2018(18):105-112.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篇(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计量经济学上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开始应用于管理、会计、教育等研究领域,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就我国计量经济学研究工作来看,经过30多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瞩目成果,但是与国外研究成果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和水平上,严重影响到计量经济应用研究的科学性、可靠性。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二、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主要问题

1.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理性认知问题

虽然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取得了瞩目成果,但是,对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缺乏理性认知,在应用研究中还是停留在表面。一方面,对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分析中扮演的角色的认知不到位,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一种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是围绕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对经验数据的深入分析不足,这种错误的认知直接制約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量化”发展,认为计量回归的技术先进程度是衡量文章学术层次的重要表征,在这种人之下,研究学者的研究倾向、方法选择上很容易进入“量化”误区,造成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发展可能产生“非理性”导向。

2.计量经济学研究模型的不合理

在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模型设定是该学科的核心内容,合理、正确的模型设定是其应用研究科学性的保证。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存在模型设定不合理的问题。在模型设计中,不能有效地结合理论与数据,有的建模理念脱离了实践,有的建模理念单纯的以经验数据为主,这种片面性的建模,很难发挥出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模型的真正作用。以经济理论为导向的建模范式为例,这种模型主要根据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建模,然后进行回归分析,这种以单纯的经济理论为导向的模型应用性效果比较差,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3.模型应用研究的技术问题

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受技术因素的制约,计量经济应用研究发展比较缓慢。以时间序列为例,就目前来看,时间序列模型设定时,为了获得更好的统计效果,会在模型中添加滞后项或移动平均项目,然而这种行为是没有经济学理论依据的,当时间序列模型中添加这些项后,回归模型的残差就可能存在时间序列相关,进而使得模型难以准确的反应时间序列动态变化,难以对变量作出准确的评估。另外,在时间序列模型中,误差的计量方法比较落后,在模型计量误差的时候是直接应用DF或ADF一般单位根检验临界值作为残差检验临界值,这种方法可能导致本来不具备协整关系的方程残差通过检验,进而影响到应用研究的科学性、可靠性。

三、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科学性的建议

1.正确看待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型学科,在现代社会经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正确看待计量经济学。首先,要认识到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理性看待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只有正确认知计量经济学,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其次,要认识到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深入研究计量经济学理论,全面了解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领域,从而更好地发展计量经济学,推动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

2.提高计量经济学研究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

经济社会里,计量经济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而要想推动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就必须合理、科学设定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首先,在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设定中,要有效结合理论、数据,遵循理论和数据相结合的“关系导向”范式,设定合理的模型,保证模型、理论、数据三位一体,确保模型能够全面地反映经济规律;其次,要确保计量模型与经验显示相符,在模型设定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生成过程来建模,从而保证模型设定经济意义上的有效性,确保模型本身与理论、数据相一致。

3.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技术性

提高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技术性是推动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发展的关键,以先进的技术为载体,可以提高计量经济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首先,要正确设定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进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误差项的源生性,模型设定过程中,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以相关数据为依据,以理论为指导,从而保证应用模型的科学性;其次,要加强模型协整关系的检验,明确数据生产过程,采用科学、先进的计量软件来完成计算过程,保证计算结果的科学性,进而推动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科学发展。

四、结语

综上,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加大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现阶段,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水平还比较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方法比较落后。因此,必须深入研究计量经济学,提高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艳. 一部深度反思计量经济学科之作——《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评介[J]. 财经问题研究,2016,(10):129.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篇(3)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处理地理单元( 或由网络连接的个体) 之间空间相互作用效应的学科,它着力解决空间依赖与空间异质两大主题。空间依赖是某一空间单元与其他空间单元的功能性关系,是空间过程与空间( 行政区) 边界不一致的结果。空间异质是空间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它在模型中体现为异方差、因空间变化的系数等。

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发展,空间计量逐渐从边缘发展成为应用计量经济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流,被广泛运用至各个社会科学方面,包括社会学、犯罪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最近研究尤其关注经济学领域,涉及的内容包括空间溢出、城市发展和组群经济、贸易和经济增长等。

本文主要总结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涵义其发展过程,并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未来做了简要的预测。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1、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起源

1979年,Paelinck和Klaassen出版了《空间计量经济学》,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Paelinck和Klaassen全面论述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基本模型,从而标志着计量经济学的诞生。

一般认为,空间计量经济学起源有两个。一个是可以追溯到地理学的定量革命,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著作是Berry和Marble(1968)《空间分析》,并且出现了一些著名学者经典的论文。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定量的地理学家开始研究空间模型的估计问题。第二个起源源于区域科学和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工作,他们把空间效应纳入到模型中。

萌芽期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以莫兰指数(Moran's I)检验方法为主的空间相关性检验、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空间计量模型的基本估计、模型的识别以及模型的识别检验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大量的学者关注模型的识别和模型设定的检验,这一时期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模型设定检验的方法,比如Anselin(1984,1986)提出的非嵌套假设检验。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空间计量时空模型的初步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关于时空模型设定方面的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空间似无关回归模型方面的研究。

2、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是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迅速发展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较,这一时期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范式逐步正规化、严格化,尤其对模型估计量渐进性质的证明方面。这一阶段利用各种检验和估计方法对有限样本性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的模拟实验方法也为有限样本性质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这一阶段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估计和检验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模型的设定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模型设定形式,如空间误差分量模型。在空间计量模型估计方面的进展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在计算速度上的技术改进,另一方面表现为其他估计方法的应用,如贝叶斯方法在空间计量模型中的应用、蒙特卡罗模型(MCMC)和吉布斯抽样在模型中的应用。在空间检验方法的研究方面新进展包括:考虑空间相关性与异方差同时存在情况下的空间相关性检验,稳健形式的LM检验统计量,针对不同模型的莫兰指数统计检验方法的扩展等。随着空间计量经济学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各种统计、计量软件应运而生,已有的统计计量、软件都相继增加了对空间统计的软件包。

进入21世纪后,空间计量经济学作为一种主流的应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被广泛认可。这一时期,空间计量经济学不仅应用于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领域,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劳动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等传统领域。空间计量模型估计方法进一步深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设定也得到进一步地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方法的理论研究进入了成熟期,其标志是为了检验和诊断空间计量模型的各种误设情况进行的LM检验有了突出的进展。空间经济预测研究一直是空间计量研究较弱的领域,21世纪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代表性的研究是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预测研究。

总而言之,这一阶段空间计量经济学发展迅速,在应用计量经济学领域的地位得到了普遍地认可。这一时期,一些主流的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杂志开始刊登关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论文,主流计量经济学教材增加了对空间计量经济学进行专门介绍的章节。空间计量经济学从边缘逐渐走向主流。

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未来趋势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方面,空间计量经济学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些不足之处是空间计量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一,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空间经济学处理空间效应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空间权重矩阵来描述。然而,在目前的文献中,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几乎都是基于作者的主观判断,且没有一种固定的评判标准。因此,如何较为准确地设定空间权重矩阵、检验空间权重矩阵的有效性是空间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篇(4)

2.论多元方法论框架下的计量经济学观

3.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

4.计量经济学局限性研究

5.观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望大数据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

6.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

7.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发展前景

8.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

9.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

10.计量经济学中的潜变量模型:一个方法论角度的考察

11.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12.计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的若干新近发展及展望

13.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14.计量经济学精确性研究

15.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

16.中长期负荷预测的计量经济学与系统动力学组合模型

17.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

18.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应用

19.基于WinBUGS软件的贝叶斯计量经济学

20.再谈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研究

21.中美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22.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

23.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24.国外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回顾、进展与述评

25.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

26.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计量经济学教改方案研究

27.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综述

28.本科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教学效果实证分析

29.健康计量经济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在我国卫生领域的应用展望

30.关于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1.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32.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33.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及其展望

34.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比较

35.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及其反思

36.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37.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及小而精案例探讨

38.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39.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40.中国计量经济学发展之路

41.基于计量经济学的陕西省建筑企业经济分析

42.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分析

43.计量经济学研究范式:批判与超越

44.关于计量经济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

45.论PBL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各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

46.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

47.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

48.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

49.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50.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改革探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51.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研究

52.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扩展及其决定因素——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

53.计量经济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

54.国内计量经济学的文献计量分析

55.打破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迷思

56.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57.计量经济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58.《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最小二乘法”的教学方案研究

59.应用蒙特卡洛方法辅助理解计量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基于Eviews程序设计的两个实例

60.本科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61.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特性

62.案例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探讨

63.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分析的整合

64.财经类高校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65.注重应用能力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及反思

66.《计量经济学》本科课程“三维”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67.对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68.应用型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以三亚学院国贸专业为例

69.诺贝尔经济学奖、计量经济学与现代贝叶斯方法

70.我国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与探索

71.计量经济学高级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体系研究

72.从本科毕业论文看《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方向

73.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74.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视角下的线性回归模型——再议线性回归模型的设定

75.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汇率预测的综述

76.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7.论大学本科教育中计量经济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78.关于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探讨

79.灰色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80.基于“学、拓、化”架构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探索

81.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术文献可视化分析看计量经济学的演进

82.《计量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刍议

83.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衔接问题探讨——以计量经济学为例

84.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非均值模型:一个方法论角度的理论综述

85.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86.本科学生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87.计量经济学实证项目的设计与案例分析

88.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

89.网络环境下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90.合约计量经济学研究综述

91.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新思考

92.计量经济学在中国服务业生产率测度中的应用

9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

94.研究型大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95.简述现代计量经济学及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96.关于案例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的研究

97.结合应用软件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初探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篇(5)

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理念,以此来指导工作和实践,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责任审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四种意识的强化上:一是大局意识。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置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找准审计定位,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路,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二是发展意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质就是要促进发展、保障发展、服务发展。要着重在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思路推动发展上出好主意、在用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和要求检验发展上当好参谋、在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举措和提升发展水平上当好助手。三是服务意识。经济责任审计要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努力实现由审计具体经济责任人(领导干部)向善于谋全局、当高参转变;由满足于做好眼前审计项目工作向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积极做好超前服务转变,不断拓展经济责任审计服务层面,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创新意识。经济责任审计本身就是审计工作创新的结果。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也依赖于进一步的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创新,不断破解工作难题;要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上下功夫,有新作为;要实现由单一的财政财务收支为主的传统型经济责任审计向以财政财务收支和绩效评价相结合为基础的具有现代审计特征的经济责任审计逐步转型,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观执政治国环境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二、改进业务管理,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

一要改进审计计划管理。我们对市、县两级2006年、2007年经济责任计划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查,发现11个设区市只有宜春是每年年初由市委、市政府下达审计指令,确定审计项目计划。99个县(市、区)中由党委、政府下达审计指令或由组织部门一次性长期委托、审计机关自行安排的只有13个县(市、区),由审计机关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的只有6个,其余80%都是临时委托的,很多是大批量集中委托,这必然造成审计走过场。所以要建立以审计计划管理为龙头的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管理体系,否则审计风险无法防范,审计质量无法确保。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由无计划逐步到有计划。这需要审计机关加强与有关部门事先的沟通、协调,争取在排定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能先确定一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数量;第二步是由临时计划到长期计划。这主要依靠增加党委、政府下达审计指令项目的数量,或者有关部门增加一次性长期委托项目的数量;第三步是由被动计划到主动计划。这主要依靠大力推行任中审计,压缩审计时段,均衡审计工作量,实现监督关口前移。改进计划管理,还必须改进审计对象的管理。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也要坚持抓重点的原则。可以尝试学习广东的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在审计制度广泛覆盖的前提下,按照领导干部所在岗位重要性程度、履行经济责任大小、掌管使用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产数量多少等适度分类,从而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一般性审计对象区别对待,在工作重心上有所侧重。

二要深化审计内容。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人格化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上,更要重点关注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具体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和监督权的情况,引导和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深化审计内容,着重关注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中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如就业、社会保障、房地产开发、城镇拆迁补偿、企业改制、教育收费等;要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化审计内容,着重关注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如土地转让、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要围绕“五个统筹”的根本方法深化审计内容,着重关注领导干部在把握全局、搞好统筹兼顾上的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问题。当然,深化审计内容并不要求每个审计项目、每次审计都面面俱到,任何时候都要根据现实的审计力量和工作要求,做到突出重点,确保审计质量。

三要改进审计方法。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在审计方法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也有很多独特之处,而且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方法也必须不断创新和改进。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行政事业审计、投资审计、企业审计等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做到在做其他专业审计时,带着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为以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同时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广泛运用其他专业审计的成果,争取做到事半功倍;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广泛运用专项审计调查的方法,适度简化审计程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要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的特殊作用,化解工作阻力,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要提升审计技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广泛引入计算机开展辅助审计,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技术含量。

四要改进审计评价。经济责任审计难就难在审计评价上。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审计机关目前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上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规避责任;二是责任不清;三是责任笼统;四是表述不准。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没有明确、系统的考核指标和指标体系。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得以逐步改变。中组部下发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去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了注重实绩、本质、民意和操作性的考核市县政府的“六大考评体系”,该考评体系由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社会稳定、民生工程、政务环境六方面50多个具体指标组成,从而使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这其中,有很多指标可供经济责任审计作评价借鉴之用。要通过不断改进审计评价指标设置,逐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控制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特别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控制问题,逐步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切实防范审计风险。我们认为,当前仍然要坚持能审什么审什么、审计什么评价什么的原则,不能无限度地放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外延。要研究怎样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控制办法,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有很多的特殊性,在法理依据和审计程序、内容、方法、要求、报告等方面与其他专业审计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就其广度而言,已经涵盖了其他专业审计,所以切忌照搬照套其他专业审计中使用的质量控制“一百条”规定。当然,其他专业审计中已经实践并且证明是成熟有效的控制环节、控制点等,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中还是可以借鉴、参考的。

三、抓好整改督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

干部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在考核评价、提拔任用干部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仅仅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要高度重视被审计单位纠正、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反馈和整改督查工作机制,有效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切实纠正存在的问题;要在审计中始终坚持对领导干部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正确履行经济责任进行指导、帮助、教育;要对审计资料进行深入、全面挖掘,注意进行综合分析,在向委托部门提交审计结果报告之外,多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有真实情况、有原因分析、有改进对策的审计建议和信息;要逐步扩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透明度,尝试进行审计公告,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的结合。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篇(6)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正在迅速的增长,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作为强有力的一种工具,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的延伸到经济学中,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合理的融合和利用,对我国国民增长的每一个环节的分析和评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相关的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对其变化、发展的规律,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相关的经济学模型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证明,利用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之间的配合,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这也是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

一、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之间的关系

要想将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就要先了解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白,在经济学领域中,任何的经济项目都是存在着不可预测的变化,然而统计方法作为经济学领域中变化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客观了反应了经济项目的变化,对其重要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收集和的分析。相关人员在对经济学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了解当前的经济情况,对其经济的发展进行的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并分析它的发展方向。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动态经济和静态经济。在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分析的过程中,利用动静集合的形式,对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在根据以往的数据和信息等形式,进行客观的反应,对其经济的发展进行的综合的分析和处理,从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征和方向,进行一定的分析和预测。

在经济领域分析的过程中,数量经济方法也是经济研究和分析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和计量,对经济的投入机型的一定程度上的增长,利用数量经济方法的变化规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中。在经济领域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利用的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经济投入的分析,并对经济活动的变化进行一定程度上预测,利用其规律,回归到原本的公式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

二、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融合和应用

(一)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的融合

在传统经济GDP的分析模型中,可以对其中的经济指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统计,相关人员对其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进行一定程上的融合与应用。在分析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首先应当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利用传统经济学中的GDP的模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对其经济指标也机型的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研究。在分析的过程中,影响传统经济GDP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的融合与应用,就是众多因素的一种。在分析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利用的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中的系数,对其经济的变化和增长趋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测。

(二)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的应用

相关人员在进行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样两种形式对相关的经济数据和信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处理。但是,在利用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分析的过程中,多少都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误差。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的人员在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初始的经济分析模型。但是在建立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在建立的过程中,消除一些外界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其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与我国进出口的税率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也给在经济分析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误差。由于我国的经济正在迅速的发展,因此在经济信息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相关而对人员应当将其范围,进行不断的扩大,并且将各种因素要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经济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应用的过程中,对经济的分析和计算也较为准确的。但是在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在我国经济发展预测的过程中,对发展的方向进行一定的搜集和分析,同时,在经济分析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利用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等。充分利用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手段,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本对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的融合和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在经济领域中进行的一定程度上分析,寻找经济变化的规律,并客观的反应出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赵玉晗. 统计方法与数量经济方法的融合及应用研究[J].林区教学,2013.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篇(7)

物流经济批量是近年来形成的,针对物流发展研究的一种经济学研究概念,这种概念是研究物流发展总体趋势以及在经济学上意义的重要手段。

1.1经济批量

“经济批量”economiclotsize,又称“经济订货批量”,指在保证生产或销售需要的前提下,从耗费成本最小这一目标出发所确定的每批材料采购数量或产品投产数量。在确定材料采购或产品投产批量时,既要考虑材料采购费用或产品投产生产准备费用,又要考虑材料、产品保管费用。在实际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利用经济批量进行生产和销售以及仓储计划的规划,进而实现材料消耗最小化,即在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下实现生产量的最优化,达到实现最大化效益的目的。在进行经济批量的核算和使用的过程中,经济数学的应用相当广泛,它不仅被用于经济批量的合理计算以及后期的整理核算,还被应用于经济批量的整体规划以及生产、销售等计划的制定和规划中。

1.2经济批量的优劣

经济批量是指假定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实现产出最优化的一种经济概念。它强调在保证销售量前提下的生产最优化,忽视了产品的自身特性,比如稀缺性的特点,同时也没有考虑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费用。经济批量的一大优势在于其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销售以及供给情况,从而使得其在进行生产成本最低化考量时必然要优先保证销售的存续,从而避免因过分降低成本而导致的生产短期性提升造成的短视现象。

1.3物流经济批量

将经济批量的概念应用于物流管理,形成最优化状态下的物流体系,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趋势有利于物流行业整体成本的降低以及物流业总体的发展。物流经济批量要求在最小化的运行成本条件下,合理设置仓库存量,以及进出货物的总量,实现最优化的环节设置。物流批量包含仓库存量、在途货物、进货进化以及出货计划等方面。通过合理配置各环节的货物量,实现运行成本最低化以及运行收益最大化。

2经济数学与物流经济批量

物流经济批量在进行其规划和各环节配置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计算和统计相关信息,进而实现数据化的分析,通过分析预测相关环节的最优化存量,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收益最大化。

2.1统计

在物流发展和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相当多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分析物流企业发展规律以及物流运行规律的最要资料。通过分析物流数据进而预测物流发展的趋势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经济数学通过统计分析实现了这一功能。统计即通过对散乱数据进行整理和一定形式的处理,进而使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序排列,进而方便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提炼。经济数学通过利用数学相关理论实现数据分析以及数据信息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物流企业发展预测的准确性,进而降低成本,实现最大化的配置。物流行业的货物吞吐量以及进出货物的季节性、空间性因素往往可以通过对物流企业历年数据以及物流行业的历年数据来体现出来。实现物流经济批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于实现物流配置的最优化,而这个最优化的实现需要物流分析数据为支撑和依据,也可以说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物流经济批量实现的可能性。经济数学中的统计知识和工具在对物流数据进行统计的同时,实现了数据层面的分析,利用数据的对比分析以及同一数据的差异化分析,实现对于物流数据的整体把控和对于未来数据的正确预测。统计往往与概率以及函数分析综合应用,通过概率以及函数的知识和工具进行必要的规律摸索和研究,进而提炼出物流行业发展的规律,实现物流各环节配置的最优化,节省运营成本,实现物流经济批量。经济批量是一个全局性的概念,这一概念需要统计数据的支撑以及分析数据的提炼。因此,可以说统计是经济批量运行的基础,也是物流经济批量存在的基础,没有准确而翔实的统计数据,经济批量无法实现和运行,统计是物流经济批量实现的首要工作。

2.2分析

分析指的是利用经济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整理,形成规律性的总结和汇总。物流行业存在的大量数据经过统计后,形成大量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中蕴含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实现物流合理配置,进而实现最优化的经济批量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提炼这些信息需要利用经济数学工具进行必要的分析。利用经济数学工具分析物流数据主要通过函数以及微积分等工具实现。函数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在一定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函数总结,进而实现函数形成,总结出相关规律,进行必要预测。函数分析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完整性和客观性,其数据来源于物流数据,分析过程来自于标准的经济数学工具,这些信息保证了整个分析的完整性和客观性,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数学的发展,利用经济学相关函数对于物流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函数,应用于物流配置的最优化对于物流批量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分析中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推倒,可以使对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的表达更简洁、清晰,经济数学分析确实比单纯的文字表达更富逻辑的严密性、精确性,比形象的图形表达更多的变量,可分析更多复杂的问题。因此,运用经济数学的手段进行物流经济数据分析,对于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合理配置自身运行各节点最大化收益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分析手段主要有数理分析、统计分析以及计量分析等,而统计分析则是进行物流经济数据分析的主要手段。统计经济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以统计资料作为论述现实经济变动过程的手段,对经济的变量数值求解,并验证经济理论的真伪,通过对统计资料的搜集、分析、图示,来验证统计结果。

2.3预测

经济预测指的是与未来有关的旨在减少不确定性对经济活动影响的一种经济分析。它是对将来经济发展的科学认识活动。经济预测不是靠经验、凭直觉的预言或猜测,而是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靠的资料、精密的计算及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所作出的分析和判断。这样的预测是一种分析的程序,它可以重复地连续进行下去,目的是为未来问题的经济决策服务。为了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需要由预测提供有关未来的情报,使决策者增加对未来的了解,把不确定性或无知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并有可能从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最优决策。物流经济批量中利用经济数学手段进行必要的预测,实现有计划的规划各环节配置,进而实现最优化运营,减少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收益率。经济数学条件下的预测不是主观的臆测,而是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利用经济数学中的函数以及一些其他手段进行的有针对性的预测。这个预测的整体水平是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一般而言,经济数学的预测是基于计量经济以及函数基础之上的。利用经济数学的函数统计分析手段得出相应的函数之后,就可以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模拟数据进行函数演算,进而推导出相应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据这种趋势推算出各环节的合理配置,进而完成物流的经济批量计划,实现物流最大化收益与最小化投资。在现有的物流企业数据基础上得出的规律性的函数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建立在这个函数基础上的,利用固定数据推导的模拟规划其客观性将得到大大提升。预测应注意两点,一是现有数据要尽量翔实和准确,这样得到的函数才能符合实际情况;其次,函数推导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客观事实进行推理,不能夸大或者缩小,避免出现预测失真,进而影响物流企业批量经济的实现。

2.4仓储存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篇(8)

物流经济批量是近年来形成的,针对物流发展研究的一种经济学研究概念,这种概念是研究物流发展总体趋势以及在经济学上意义的重要手段。

1.1经济批量

“经济批量”economiclotsize,又称“经济订货批量”,指在保证生产或销售需要的前提下,从耗费成本最小这一目标出发所确定的每批材料采购数量或产品投产数量。在确定材料采购或产品投产批量时,既要考虑材料采购费用或产品投产生产准备费用,又要考虑材料、产品保管费用。在实际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利用经济批量进行生产和销售以及仓储计划的规划,进而实现材料消耗最小化,即在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下实现生产量的最优化,达到实现最大化效益的目的。在进行经济批量的核算和使用的过程中,经济数学的应用相当广泛,它不仅被用于经济批量的合理计算以及后期的整理核算,还被应用于经济批量的整体规划以及生产、销售等计划的制定和规划中。

1.2经济批量的优劣

经济批量是指假定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实现产出最优化的一种经济概念。它强调在保证销售量前提下的生产最优化,忽视了产品的自身特性,比如稀缺性的特点,同时也没有考虑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费用。经济批量的一大优势在于其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销售以及供给情况,从而使得其在进行生产成本最低化考量时必然要优先保证销售的存续,从而避免因过分降低成本而导致的生产短期性提升造成的短视现象。

1.3物流经济批量

将经济批量的概念应用于物流管理,形成最优化状态下的物流体系,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趋势有利于物流行业整体成本的降低以及物流业总体的发展。物流经济批量要求在最小化的运行成本条件下,合理设置仓库存量,以及进出货物的总量,实现最优化的环节设置。物流批量包含仓库存量、在途货物、进货进化以及出货计划等方面。通过合理配置各环节的货物量,实现运行成本最低化以及运行收益最大化。

2经济数学与物流经济批量

物流经济批量在进行其规划和各环节配置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计算和统计相关信息,进而实现数据化的分析,通过分析预测相关环节的最优化存量,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收益最大化。

2.1统计

在物流发展和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相当多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分析物流企业发展规律以及物流运行规律的最要资料。通过分析物流数据进而预测物流发展的趋势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经济数学通过统计分析实现了这一功能。统计即通过对散乱数据进行整理和一定形式的处理,进而使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序排列,进而方便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提炼。经济数学通过利用数学相关理论实现数据分析以及数据信息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物流企业发展预测的准确性,进而降低成本,实现最大化的配置。物流行业的货物吞吐量以及进出货物的季节性、空间性因素往往可以通过对物流企业历年数据以及物流行业的历年数据来体现出来。实现物流经济批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于实现物流配置的最优化,而这个最优化的实现需要物流分析数据为支撑和依据,也可以说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物流经济批量实现的可能性。经济数学中的统计知识和工具在对物流数据进行统计的同时,实现了数据层面的分析,利用数据的对比分析以及同一数据的差异化分析,实现对于物流数据的整体把控和对于未来数据的正确预测。统计往往与概率以及函数分析综合应用,通过概率以及函数的知识和工具进行必要的规律摸索和研究,进而提炼出物流行业发展的规律,实现物流各环节配置的最优化,节省运营成本,实现物流经济批量。经济批量是一个全局性的概念,这一概念需要统计数据的支撑以及分析数据的提炼。因此,可以说统计是经济批量运行的基础,也是物流经济批量存在的基础,没有准确而翔实的统计数据,经济批量无法实现和运行,统计是物流经济批量实现的首要工作。

2.2分析

分析指的是利用经济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整理,形成规律性的总结和汇总。物流行业存在的大量数据经过统计后,形成大量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中蕴含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实现物流合理配置,进而实现最优化的经济批量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提炼这些信息需要利用经济数学工具进行必要的分析。利用经济数学工具分析物流数据主要通过函数以及微积分等工具实现。函数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在一定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函数总结,进而实现函数形成,总结出相关规律,进行必要预测。函数分析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完整性和客观性,其数据来源于物流数据,分析过程来自于标准的经济数学工具,这些信息保证了整个分析的完整性和客观性,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数学的发展,利用经济学相关函数对于物流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函数,应用于物流配置的最优化对于物流批量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分析中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推倒,可以使对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的表达更简洁、清晰,经济数学分析确实比单纯的文字表达更富逻辑的严密性、精确性,比形象的图形表达更多的变量,可分析更多复杂的问题。因此,运用经济数学的手段进行物流经济数据分析,对于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合理配置自身运行各节点最大化收益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分析手段主要有数理分析、统计分析以及计量分析等,而统计分析则是进行物流经济数据分析的主要手段。统计经济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以统计资料作为论述现实经济变动过程的手段,对经济的变量数值求解,并验证经济理论的真伪,通过对统计资料的搜集、分析、图示,来验证统计结果。

2.3预测

经济预测指的是与未来有关的旨在减少不确定性对经济活动影响的一种经济分析。它是对将来经济发展的科学认识活动。经济预测不是靠经验、凭直觉的预言或猜测,而是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靠的资料、精密的计算及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所作出的分析和判断。这样的预测是一种分析的程序,它可以重复地连续进行下去,目的是为未来问题的经济决策服务。为了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需要由预测提供有关未来的情报,使决策者增加对未来的了解,把不确定性或无知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并有可能从各种备选方案中作出最优决策。物流经济批量中利用经济数学手段进行必要的预测,实现有计划的规划各环节配置,进而实现最优化运营,减少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收益率。经济数学条件下的预测不是主观的臆测,而是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利用经济数学中的函数以及一些其他手段进行的有针对性的预测。这个预测的整体水平是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一般而言,经济数学的预测是基于计量经济以及函数基础之上的。利用经济数学的函数统计分析手段得出相应的函数之后,就可以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模拟数据进行函数演算,进而推导出相应的未来发展趋势。根据这种趋势推算出各环节的合理配置,进而完成物流的经济批量计划,实现物流最大化收益与最小化投资。在现有的物流企业数据基础上得出的规律性的函数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建立在这个函数基础上的,利用固定数据推导的模拟规划其客观性将得到大大提升。预测应注意两点,一是现有数据要尽量翔实和准确,这样得到的函数才能符合实际情况;其次,函数推导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客观事实进行推理,不能夸大或者缩小,避免出现预测失真,进而影响物流企业批量经济的实现。

2.4仓储存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篇(9)

关键词 :数学内容;改革;会计专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经济理论正经历着巨大的转变。作为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和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有效的数量分析方法的数学学科受到了变革的考验,多年来财经类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用到了数学知识,特别是会计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报表、财务管理、经济学、统计学、审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和税收基础等课程中也用到了数学知识。目前,财经类高等职业学校数学内容的设置是统一使用同一本教材,采用同一种教学进度,不分培养目标和专业,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数学课程究竟讲授哪些内容才能适应财经类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发展的需要,这对于一个从事财经类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老师来说逐渐认识到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学是以真实的外界现象和过程,以抽象的数量关系形式反映客观规律的。在经济研究中,数量关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利用数学方法的重要领域。由于在经济领域中数学理论的渗透,在经济理论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了很多学科:弹性经济学、经济计量学、数量经济学、运筹学等以及在经济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经济数学,无论是新兴学科还是边缘学科,都有数学理论的实现。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数学内容。

一、弹性经济学

弹性经济学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莱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它继承发展了古诺关于弹性理论的思想萌芽,并综合利用了杰文斯等人的边际分析,萨伊军人的生产费用论,明确的提出了弹性的概念、分类、定义、大小情况和影响因素、而且用几何和微分的方法推导出了弹性的计算公式,用图形表示了弹性的大小的变化规律,从此,弹性理论的微观体系形成。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集成了马歇尔的弹性分析方法,将它用于分析国民经济总量问题,创立了关于有效需求和弹性分析,提出了总需求、总供给弹性、工资弹性、利息弹性、生产弹性、就业弹性、有效需求的预期价格弹性、有效需求的货币数量弹性等一系列概念、定义及其计量公式,使弹性理论逐渐成为一个较完整的弹性经济学体系。目前弹性理论已经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弹性经济学包括的数学内容主要有微分理论、弹性系数及计算公式函数。

二、经济计量学

经济计量学是运用现代数学和统计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经济关系为国家参与调节经济、加强市场预测分析以及合理组织生产、改善经营等经济活动。所以经济计量学带有很大的实用性和方法论的实质,它是经济学理论和经济统计学的结合并运用数学的统计的方法对经济学理论所确定的一般规律给予具体的和数量上的表示,它是使一定的理论性的经济规律具体化。其主要用于一般商情的研究和预测、市场分析、规划理论。一般商情预测和研究包括的数学内容有供给函数、需求函数、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微分理论;规划理论包括的数学内容有线性代数、线性规划。

三、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它既是边缘学科,又是方法论学科,它是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在质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通过探讨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更有效地揭示各种经济规律的学科。它包括数理经济学、投入产出经济学、经济预测学、经济统计学、经济优化理论、经济决策学、经济系统论、经济控制论和经济信息论等。它主要用于进行经济结构分析,进行经济预测,为优化决策服务,为实现管理现代化服务,主要的方法有投入产出法、计量经济方法、最优化方法等。具体内容有高等数学、统计工具、计量估计、经济模式。高等数学包括的内容有函数、弹性、极值;统计工具包括的数学内容有随机变量的分布及统计假设检验、点估计与区间估计;计量估计包括的数学内容有单元回归方程式、多元回归方程式、非线性估计、投入产出分析等;经济模式包括的数学内容主要是投入产出分析。

四、运筹学

运筹学是用定量化方法了解和解释运行系统、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它把有关的运行系统首先归结成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求得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系统运行最优方案。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运筹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广泛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种基础理论和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和工具。运筹学所包括的数学内容比较广,有数学规划、微积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决策分析等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每一门建立在经济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学科,每一种经济数学方法都包括了很多数学理论和方法,这些内容总结起来说有初等数学的结论,有高等数学内容,也有当今数学发展的新理论。可以看出数学知识在经济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就财经类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看,都没有完整的概括了经济领域中的数学内容,只有简单的微积分学和线性代数的最基础的知识,根本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经济发展来看财经类高职大致需要四大部分数学内容:(1 )微积分学与常微分方程的基础知识;(2)线性代数基础知识与线性规则;(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先进的会计电算化和统计软件,以便财经类专业人员特别是会计专业人员具备使用软件工具的能力。就目前财经类高等职业学校数学课时来看,根本不能够完成上述四部分的内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待于我们财经类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结合本学校的特点来进一步的探讨,本人认为,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财经类专业人才特别是会计专业人才,必须改革现有的数学课程体系和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单轨制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只有采取多轨制数学教学模式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又具有技术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魏权龄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数量经济学,2008-6.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篇(10)

数量经济学是以现代经济理沦为基础。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及其计算工具。通过对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描示经济运动内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690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政治算术》的出版。1933年美国经济计量学会的成立段《经济计量学》的出版,是它正式置身于经济学科舞台的开端。5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及计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量经济学的繁荣,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成了计量经济学的时代”。数量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作为我国经济学的两大新兴学科。在研究中广泛采用了现代经济理论的成果和经济教学方法,并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特征,因而具有了其他经济学科难以替代的优势。

一、我圈数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经济理论的数量化研究不仅可以使人们对已经揭示的经济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还有助于人们从研究某些经济现象中揭示未被认识的规律。因此, 它能起到较为精确地反映客观经济过程, 定量地分析、预测和论证经济过程的运行和发展趋势, 并推动经济科学向前发展的作用。这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友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我国自五十年代起就已纤开始注意建立和开展经济数学方袂的研究卫作。建国初期, 经济学界曾肴手把数学方法(主要是线性代数)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研究中, 而在宏观经济分析及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中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及其工具, 则己经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事了。大体来看, 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主要阶段:

(1)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左”的错误倾向和“”指导思想的失误, 经济生活遭到破坏,造成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局面为了挽救这一局势,中共中央在1962年明确提出了调整经济的指导方针当时, 许多经济学家认识到有必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经济效益及经济核算等重大理论间题。因此, 我国数量经济学在研究刚刚开始起步的阶段, 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积累与消费、速度与效益、农轻重等重大的比例关系, 并为当时经挤的调整与稳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2)19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重建、繁荣阶段。这一时期, 数母经济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科李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开始走向正规的研究和发展阶段。从此, 它开始受到关注, 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直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我国1979年3月正式成立了中国数量经济学会,1982年建立中国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近几年来, 我国已公开发表的数量经济学方面的文章己达到1000多篇,1981年我国开始编制了146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原国务院技术拚究中心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对2000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多层次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和预测。

二、我国数量经济学发展的现状

不可否认, 近年来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 客观地考察和分析纵观其发展进程。我们认为其结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1)从理论构造看, 经济理论数量化发展到今天, 最终未能导出一个严格而又为大众接受的理论体系。

(2)从应用方向看, 我国数量经济学过于侧重对全国和地区的宏观经济计量的研究, 而忽视了开展企业(尤其是大型综合性企业)经济计量的研究。因而,经济计量方法作为短期预测技术的作节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水平较低。

(3)从研究的方式看, 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偏重这一学科所采取的方法, 而忽视了数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不仅如此, 在运用和建立数量经济学方法时, 重引进、吸收和借鉴, 轻发挥、创新和改进。

三、我国数里经济学发展的方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既要学习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 更要以马克思全义的科学作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我国数量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数理科学。因此, 在发展和完善这一学科时,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作指导, 结合本国国情, 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关系, 使它具有中国的特色, 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服务。

但目前, 我们在把数学用于理论经济学研究的现阶段,己经突出地感到缺乏适合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充分成熟、发达和系统的函数形式及其内容。虽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许多函数形式及其内容有许多地方也适用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 甚至有的地方用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比用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更为合适, 但是, 庸俗经济学的任务是要美化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函数形式及其内容毕竟主要是替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而建立起来的, 所以它根本满足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发展的需要。总的来看, 科学发展到今天, 马克思主义数量经济学正沿着三个主要方向发展:第一,借鉴西方的研究经验, 利用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中现有的函数形式及数学模型或在此基础大进行形式上的“改进”或“修补”;第二,扩大在解决具体经济问题和任务时产生的数学手段的使用范围;第三, 为适应经济科学的发展和经济实际的客观需要,已经开始出现专门为阐明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原理以及为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它们而建立的工具。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数量经济学的第三个方向。

因此, 我们认为, 从现实出发, 上述第三方面, 即为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原理以及为进一步发展和研究它们, 从而建立起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函数形式及其内容, 是我国数量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上一篇: 光合作用特点 下一篇: 农村养老的定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