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形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26 14:38:26

国际贸易形势

国际贸易形势篇(1)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在近几年来以一个极高的速度不断增长,国际分工也有了进一步深化。首先是国际分段式生产成为主流,据麻省理工学院统计数字显示,全球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300家公司中,其零部件制造的51%、总装的47%、仓储的46%、客户服务的43%以及产品开发的39%均在国外完成。其次国际服务贸易增速与传统货物贸易增长速度相比毫不逊色,因此也成为后者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全球价值链构成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发达国家在当前依然是国际间货物与服务贸易的主体,但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并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同时其所占比重也不断增大,进而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对于国际贸易市场商品结构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并成为国际贸易中一部分最为活跃的力量,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不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贸易组织固有协调管理机制也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助力,贸易摩擦较以往有所减少,就此点来看,国际贸易秩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依然面临严峻的对外贸易考验。

2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进口贸易作用仍未得到充分体现

综合近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数据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存在一定问题。历年来外国外贸出口额大致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但始终无法达到进出口平衡,因此一直存在贸易顺差问题。这说明我国出口贸易依然依赖于原材料、资源和技术等,对于国外优势资源尚无法予以合理的、充分的利用,难以增加出口竞争优势。以2014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将去年同期不可比因素剔除后,其7、8、9月份出口平均增速超过了10%,明显高于2013年全年平均水平。而进口贸易数据则相对低迷,2014年月平均进口水平不足1700亿美元。

2.2 出口贸易结构有一定变化,但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我国出口贸易形式主要为加工贸易,显而易见,加工贸易方式中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使用廉价资源以及劳动力来换取,甚至以牺牲环境这一恶性后果为代价。同时,加工贸易方式下国内大部分企业均为定牌生产以及贴牌生产,严重缺乏自主品牌。因此此种出口方式仅仅能够赚取加工费用,而品牌所创造的无形资产则为他国所攫取。分析国内外贸企业性质不难发现,其主要均为外资企业出口,由此说明我国依然缺乏真正具备自主品牌以及先进技术的出口企业,仍需要借助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推动出口贸易发展,导致外贸出口存在一定被动性,同时也不利于本国出口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3 对外贸易存在较高的依存度,价格贸易条件指数表现出恶化趋势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始终被称为“三驾马车”之一,在GDP中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充分证明了外贸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而就国际贸易发展角度分析而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也可见一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贸易出口比重大幅提升,1995年仅为19.4%,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跃至45%,同时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进口市场表现出高度依赖性。在中国出口贸易中,欧美市场份额所占比重接近40%,这一数据充分证实我国对外贸易过于依赖国外市场。与之相对的则是国内市场发展依然落后,而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国外市场波动始终对我国贸易出口产生直接影响。就贸易条件指数(TOT)分析来看,我国虽然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贸易发展模式造成中长期贸易条件困境,贸易条件指数也表现出恶化趋势。

3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策略

3.1 紧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出口产品附加值

随着全球产业机构以及资源配置格局的新一轮调整,政府与企业应对全球经济形势走向变化予以充分关注,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变外贸发展观念,深入优化对外贸易出口结构,以科学的外贸发展观为引导,对优质进口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推动外贸出口的发展;充分考虑进出口均衡发展,合理控制贸易逆顺差,实现最优化配置国际资源,最终形成“双赢”的科学贸易发展观。此外,政府部门还应为出口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帮助其培养出具备较高核心竞争力的商品,形成自主品牌,通过高附加值产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例如可给予相应补贴来提高出口退税率,推动加工贸易升级或者转型,并延伸至上下游产业,以便于在国际分工中增加我国对外贸易的价值。

3.2 政府与企业应积极进取,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就政府角度分析而言,有关部门应对当前对外贸易法律体系予以不断完善,在以国内进出口企业为管理对象的同时还应纳入在华的外国跨国公司以及外商投资企业,针对其贸易行为制定富有针对性的进出口法规,主要包括进出口额的参照标准以及统计口径等等,以此来对我国对外贸易差额予以评估和衡量,降低贸易摩擦发生率。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相关预警机制、专门机构以及专业贸易人才,针对国外贸易壁垒搜集相关资料,并对国内进出口企业受此发展的影响做出及时评估和反馈,为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导,帮助其做好贸易摩擦的应对工作。

3.3 应不断扩大内需,并对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关系有正确认识

国际贸易形势篇(2)

一、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一)国际贸易对国民的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国际贸易有利于世界上不同产品的交换,丰富我国国内市场消费产品的多样性,满足国民不同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国际贸易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在中国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国际贸易也会使全球不同的文化及价值进行沟通交流,使人民可以学习到多元化的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

(二)国际贸易对企业的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的最重要主体就是企业,企业是沟通国际贸易的桥梁和载体。通过国际贸易,企I可以在全球寻找最佳的公司地址、最佳的原料产地、最佳的产品市场,这样可以使企业的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通过国际贸易,可以让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好地自由流通和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学习和引进其他国家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国际贸易中,每一个企业不仅要跟国内的企业竞争、还要跟国外的企业进行竞争,这样的话迫使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有利于企业的自我完善,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也从整体上提升整个国家的企业竞争力、优化整个国家企业的结构。

(三)国际贸易对国家的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是一国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有利于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国际贸易使全球成为一个市场,可以使贸易自由的往来,可以自由地交换所需生产要素和产品,可以优势互补、资源配置,可以加速国内过剩物资的外销,同时可以进口国内缺乏的产品。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全球各国生产要素自由地流向更有价值的地方,可以促使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合理地配置,提升生产要素的利用价值,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国际贸易,国家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比如海关的进口关税等税收。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加强各国之间的国际联系,有利于国家间关系更加密切,有利于促进经济地发展。同时,通过国际贸易还可以传播不同的文化及价值,有利于文化多元化,有利于拓宽国民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进行中华民族的文化输出,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二、国际贸易的新形势背景

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经济贸易在全球各国进行发展,生产要素也通过全球市场进行自由流通和配置,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全球所有的企业,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也是全球化的市场。而全球经济也从原来的单一模式变为多元模式,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明显,比如欧盟经济体、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说明了全球化经济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贸易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些都是国际贸易的新形势,这也给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国际贸易新形势,我国对外贸易既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新形势背景下,国家制定更好的国际贸易发展政策方针,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

三、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自由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各国的生产要素流通更加自由,生产要素会自由地流向最需要它、最有价值的地方,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及使用率。国际贸易的对象和主体范围越来越大,国际贸易不仅局限于实物产品,而是同时拓展到服务、技术、投资等方面,而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跨国企业也越来越多,从而促使国际贸易更加自由化。

(二)全球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也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借鉴,引进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化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通过全球化市场,寻找最佳的生产产地、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分享全球的市场,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市场,占领最有优势的市场,扩大自己的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地优化内部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有利于优化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国际贸易全球化地发展。

(三)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的发展模式也逐渐转换为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发展模式,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促进国际贸易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与商业合作伙伴及客户更好地联系,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结语

国际贸易形势篇(3)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国际贸易有利于世界上不同产品的交换,丰富我国国内市场消费产品的多样性,满足国民不同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国际贸易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在中国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国际贸易也会使全球不同的文化及价值进行沟通交流,使人民可以学习到多元化的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

(二)国际贸易对企业的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的最重要主体就是企业,企业是沟通国际贸易的桥梁和载体。通过国际贸易,企?I可以在全球寻找最佳的公司地址、最佳的原料产地、最佳的产品市场,这样可以使企业的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通过国际贸易,可以让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好地自由流通和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学习和引进其他国家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国际贸易中,每一个企业不仅要跟国内的企业竞争、还要跟国外的企业进行竞争,这样的话迫使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有利于企业的自我完善,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也从整体上提升整个国家的企业竞争力、优化整个国家企业的结构。

(三)国际贸易对国家的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是一国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有利于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国际贸易使全球成为一个市场,可以使贸易自由的往来,可以自由地交换所需生产要素和产品,可以优势互补、资源配置,可以加速国内过剩物资的外销,同时可以进口国内缺乏的产品。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全球各国生产要素自由地流向更有价值的地方,可以促使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更合理地配置,提升生产要素的利用价值,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国际贸易,国家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比如海关的进口关税等税收。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加强各国之间的国际联系,有利于国家间关系更加密切,有利于促进经济地发展。同时,通过国际贸易还可以传播不同的文化及价值,有利于文化多元化,有利于拓宽国民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进行中华民族的文化输出,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二、国际贸易的新形势背景

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经济贸易在全球各国进行发展,生产要素也通过全球市场进行自由流通和配置,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是全球所有的企业,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也是全球化的市场。而全球经济也从原来的单一模式变为多元模式,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明显,比如欧盟经济体、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说明了全球化经济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贸易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些都是国际贸易的新形势,这也给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国际贸易新形势,我国对外贸易既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新形势背景下,国家制定更好的国际贸易发展政策方针,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

三、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一)自由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各国的生产要素流通更加自由,生产要素会自由地流向最需要它、最有价值的地方,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及使用率。国际贸易的对象和主体范围越来越大,国际贸易不仅局限于实物产品,而是同时拓展到服务、技术、投资等方面,而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跨国企业也越来越多,从而促使国际贸易更加自由化。

(二)全球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也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借鉴,引进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化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通过全球化市场,寻找最佳的生产产地、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分享全球的市场,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市场,占领最有优势的市场,扩大自己的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地优化内部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有利于优化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国际贸易全球化地发展。

(三)信息化

国际贸易形势篇(4)

1 .1世界经济止跌回升.增速缓慢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消费和投资逐渐升温,世界经济开始从衰退走向复苏。 2009年初,世界经济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欧元区gdp更是大幅萎缩9.6%。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二季度美国、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回升,韩国经济触底反弹,国际贸易降幅收窄,但仍高达两位数。进入三季度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回升明显,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印度、巴西等国回升势头也较强劲。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相对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均实现了正增长。世界经济基本上被确认见底回升。

中国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较高增长,第三季度增长率超过8%。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均有所企稳并出现回暖迹象。 虽然目前金融危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已经停止了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开始有所回升,但是我们却不能对其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储蓄率大幅上升,消费需求严重下降;同时由于缺乏新的盈利机会,加之目前全球普遍产能过剩,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很难大幅回升。因此,虽然经济开始回暖,但是其复苏的过程也是缓慢而曲折的。imf估计,未来四年之内,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回稳但仍旧脆弱。

1 .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各国产业带来重创,失业问题随之加剧,全球就业问题异常严峻。2009年,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26年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为欧元区诞生来最高;日本9月份失业率为5.3%,亦为十年来最高;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也令人担忧。高失业率将直接影响消费一一失业者无力消费,未失业者基于对未来的忧虑而不敢消费,进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速度。 高失业率严重的同时,通胀预警也时刻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都采取了规模空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利率分别降至0%一0.5%} 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地区和国家甚至直接向市场注资从而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在经济低迷时过剩的货币供应和较高的流动性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但是当经济逐渐复苏时,这些内容则会因为政府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和抑制工具而转化为通胀压力。届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进退两难。

1 .3贸易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严重下滑,各国贸易竞争加剧。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需难以拉动,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大对外出口的决心。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强硬措施以期有效争夺国际贸易市场,一些国家甚至不惜大幅贬低本币币值、采取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提高

本国产品竟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除了争夺市场,各国亦希望通过促进本国产业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加速经济复苏脚步。这势必使其更决绝的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但是在如今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互相关联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顾自的采取贸易措施。所以,表面上各经济体会呼吁抑制甚至消除贸易保护,但实质上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就使得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会以更新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且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阻碍。

2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2 .1贸易额度下降.降幅趋缓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整体贸易环境趋紧。2009年全球经济回暖,但全球国际贸易总量仍处于下滑趋势。这一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较为良好,但外贸出口仍下降16%,然而相较金融风暴正劲之际,我国的外贸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2跃居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康擦增加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9%的,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自主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外贸易处在粗放增长阶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种凭借数量型扩张取胜的粗放增长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全球整体需求下降和各国内需难以带动等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刺激,外贸竞争力日益强劲的中国也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将逐渐好转,中国的外贸前景看好。但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也将随之而更加复杂,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重。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2.3老牌合作伙伴贸易关系趋紧,贸易对象格局改变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值达236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66%,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将影响总体的外贸形势。然而目前欧盟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欧元区的货币稳定难以确保,而且由于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政治问题也在各成员国内频发。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2009年,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2010年,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厉。 中国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形势也都不容乐观。奥巴马政府出于减少国内失业率以及2010年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压力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经济陷人严重衰退的日本则更是大大缩减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另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也越来越频繁。仅2010年起就有韩国、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对中国的马铃薯、西服、高碳锰铁、榨汁机等多种产品施行禁运、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中国与老牌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 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中非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非洲的贸易关系发展保持着较好势头。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1062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85%。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与非洲、澳洲等国家贸易关系的促进,中国的外贸环境会逐渐好转,且新的贸易格局也会逐渐形成。

3未来的发展措施

3.1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拓宽贸易口径 中国加人wto近九年的时间内,清理、修订、废除了数千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有效地实现了国内法律法规的配套。然而我国法律的修正并未趋于完善。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需要创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建立稳定、透明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的鼓励政策等。通过规范国内竞争规则促进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国外竞争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竟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可能采取诸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隐性保护策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需严格制定细致、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我国贸易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拓宽贸易口径,增大进出口额。

3,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虽然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目前我国仍以粗放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设计,没有龙头品牌,产品质量和设计都还比较欠缺。当前我们还主要靠规模优势来赢取市场,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国各地区纷纷依靠本币贬值和出口补贴等手段来加大本国产品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因此自主研发、提升质量、重视国际认证,全面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才一是保证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的有效途径。

国际贸易形势篇(5)

    2008年,潜伏已久的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全面爆发,掀起金融市场的狂风巨浪,贝尔斯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土崩瓦解,aig直面流动性危机,房地美、房利美巫待注资……这场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经济,使其遭受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并且很快蔓延至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直至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巨大浩劫。时至今日,全球经济体已经挺过这场风暴的中心,逐渐过渡到“后危机时代”。

    这场令人谈之色变的金融危机一度使世界经济低迷,公众信心丧失,在与之周旋抗衡的过程中,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贸易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据世贸组织(wto)统计,2009年世界贸易总额下降12%,降幅为60年来之最,而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一方面面临极为不稳定的经济大背景,另一方面又因为贸易竞争力的增加而承受着来自其他国家日趋强劲的贸易保护压力。这就要求我们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求出口贸易新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 .1世界经济止跌回升.增速缓慢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消费和投资逐渐升温,世界经济开始从衰退走向复苏。

    2009年初,世界经济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欧元区gdp更是大幅萎缩9.6%。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二季度美国、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回升,韩国经济触底反弹,国际贸易降幅收窄,但仍高达两位数。进入三季度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回升明显,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印度、巴西等国回升势头也较强劲。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相对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均实现了正增长。世界经济基本上被确认见底回升。

中国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较高增长,第三季度增长率超过8%。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均有所企稳并出现回暖迹象。

    虽然目前金融危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已经停止了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开始有所回升,但是我们却不能对其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储蓄率大幅上升,消费需求严重下降;同时由于缺乏新的盈利机会,加之目前全球普遍产能过剩,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很难大幅回升。因此,虽然经济开始回暖,但是其复苏的过程也是缓慢而曲折的。imf估计,未来四年之内,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回稳但仍旧脆弱。

1 .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各国产业带来重创,失业问题随之加剧,全球就业问题异常严峻。2009年,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26年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为欧元区诞生来最高;日本9月份失业率为5.3%,亦为十年来最高;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也令人担忧。高失业率将直接影响消费一一失业者无力消费,未失业者基于对未来的忧虑而不敢消费,进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速度。

    高失业率严重的同时,通胀预警也时刻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都采取了规模空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利率分别降至0%一0.5%} 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地区和国家甚至直接向市场注资从而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在经济低迷时过剩的货币供应和较高的流动性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但是当经济逐渐复苏时,这些内容则会因为政府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和抑制工具而转化为通胀压力。届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进退两难。

1 .3贸易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严重下滑,各国贸易竞争加剧。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需难以拉动,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大对外出口的决心。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强硬措施以期有效争夺国际贸易市场,一些国家甚至不惜大幅贬低本币币值、采取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提高本国产品竟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除了争夺市场,各国亦希望通过促进本国产业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加速经济复苏脚步。这势必使其更决绝的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但是在如今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互相关联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顾自的采取贸易措施。所以,表面上各经济体会呼吁抑制甚至消除贸易保护,但实质上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就使得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会以更新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且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阻碍。

2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2 .1贸易额度下降.降幅趋缓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整体贸易环境趋紧。2009年全球经济回暖,但全球国际贸易总量仍处于下滑趋势。这一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较为良好,但外贸出口仍下降16%,然而相较金融风暴正劲之际,我国的外贸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2跃居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康擦增加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9%的,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自主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外贸易处在粗放增长阶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种凭借数量型扩张取胜的粗放增长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全球整体需求下降和各国内需难以带动等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刺激,外贸竞争力日益强劲的中国也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将逐渐好转,中国的外贸前景看好。但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也将随之而更加复杂,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重。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2.3老牌合作伙伴贸易关系趋紧,贸易对象格局改变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值达236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66%,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将影响总体的外贸形势。然而目前欧盟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欧元区的货币稳定难以确保,而且由于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政治问题也在各成员国内频发。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2009年,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2010年,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厉。

    中国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形势也都不容乐观。奥巴马政府出于减少国内失业率以及2010年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压力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经济陷人严重衰退的日本则更是大大缩减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另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也越来越频繁。仅2010年起就有韩国、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对中国的马铃薯、西服、高碳锰铁、榨汁机等多种产品施行禁运、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中国与老牌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

    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中非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非洲的贸易关系发展保持着较好势头。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1062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85%。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与非洲、澳洲等国家贸易关系的促进,中国的外贸环境会逐渐好转,且新的贸易格局也会逐渐形成。

3未来的发展措施

3.1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拓宽贸易口径

    中国加人wto近九年的时间内,清理、修订、废除了数千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有效地实现了国内法律法规的配套。然而我国法律的修正并未趋于完善。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需要创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建立稳定、透明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的鼓励政策等。通过规范国内竞争规则促进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国外竞争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竟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可能采取诸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隐性保护策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需严格制定细致、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我国贸易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拓宽贸易口径,增大进出口额。

3,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虽然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目前我国仍以粗放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设计,没有龙头品牌,产品质量和设计都还比较欠缺。当前我们还主要靠规模优势来赢取市场,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国各地区纷纷依靠本币贬值和出口补贴等手段来加大本国产品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因此自主研发、提升质量、重视国际认证,全面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才一是保证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的有效途径。

3.3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逐渐加强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但是民营企业无论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上还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都是无法与国企比拟的。然而中小企业因其灵活性、创造性、对发展机会强烈的渴望程度而对经济促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与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优厚资金实力的国外企业、机构合作,招商引资,同时增进企业自身实力,不仅可以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国内就业和扩大外商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成效。

3 .4优化行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快速稳健进步

国际贸易形势篇(6)

2008年,潜伏已久的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全面爆发,掀起金融市场的狂风巨浪,贝尔斯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土崩瓦解,aig直面流动性危机,房地美、房利美巫待注资……这场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经济,使其遭受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并且很快蔓延至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直至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巨大浩劫。时至今日,全球经济体已经挺过这场风暴的中心,逐渐过渡到“后危机时代”。

这场令人谈之色变的金融危机一度使世界经济低迷,公众信心丧失,在与之周旋抗衡的过程中,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贸易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据世贸组织(wto)统计,2009年世界贸易总额下降12%,降幅为60年来之最,而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一方面面临极为不稳定的经济大背景,另一方面又因为贸易竞争力的增加而承受着来自其他国家日趋强劲的贸易保护压力。wWW.lw881.com这就要求我们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求出口贸易新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 .1世界经济止跌回升.增速缓慢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消费和投资逐渐升温,世界经济开始从衰退走向复苏。

2009年初,世界经济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欧元区gdp更是大幅萎缩9.6%。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二季度美国、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回升,韩国经济触底反弹,国际贸易降幅收窄,但仍高达两位数。进入三季度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回升明显,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印度、巴西等国回升势头也较强劲。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相对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均实现了正增长。世界经济基本上被确认见底回升。

中国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较高增长,第三季度增长率超过8%。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均有所企稳并出现回暖迹象。

虽然目前金融危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已经停止了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开始有所回升,但是我们却不能对其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储蓄率大幅上升,消费需求严重下降;同时由于缺乏新的盈利机会,加之目前全球普遍产能过剩,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很难大幅回升。因此,虽然经济开始回暖,但是其复苏的过程也是缓慢而曲折的。imf估计,未来四年之内,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回稳但仍旧脆弱。

1 .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各国产业带来重创,失业问题随之加剧,全球就业问题异常严峻。2009年,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26年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为欧元区诞生来最高;日本9月份失业率为5.3%,亦为十年来最高;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也令人担忧。高失业率将直接影响消费一一失业者无力消费,未失业者基于对未来的忧虑而不敢消费,进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速度。

高失业率严重的同时,通胀预警也时刻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都采取了规模空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利率分别降至0%一0.5%} 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地区和国家甚至直接向市场注资从而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在经济低迷时过剩的货币供应和较高的流动性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但是当经济逐渐复苏时,这些内容则会因为政府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和抑制工具而转化为通胀压力。届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进退两难。

1 .3贸易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严重下滑,各国贸易竞争加剧。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需难以拉动,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大对外出口的决心。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强硬措施以期有效争夺国际贸易市场,一些国家甚至不惜大幅贬低本币币值、采取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提高本国产品竟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除了争夺市场,各国亦希望通过促进本国产业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加速经济复苏脚步。这势必使其更决绝的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但是在如今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互相关联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顾自的采取贸易措施。所以,表面上各经济体会呼吁抑制甚至消除贸易保护,但实质上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就使得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会以更新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且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阻碍。

2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2 .1贸易额度下降.降幅趋缓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整体贸易环境趋紧。2009年全球经济回暖,但全球国际贸易总量仍处于下滑趋势。这一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较为良好,但外贸出口仍下降16%,然而相较金融风暴正劲之际,我国的外贸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2跃居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康擦增加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9%的,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自主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外贸易处在粗放增长阶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种凭借数量型扩张取胜的粗放增长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全球整体需求下降和各国内需难以带动等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刺激,外贸竞争力日益强劲的中国也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将逐渐好转,中国的外贸前景看好。但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也将随之而更加复杂,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重。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2.3老牌合作伙伴贸易关系趋紧,贸易对象格局改变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值达236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66%,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将影响总体的外贸形势。然而目前欧盟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欧元区的货币稳定难以确保,而且由于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政治问题也在各成员国内频发。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2009年,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2010年,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厉。

中国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形势也都不容乐观。奥巴马政府出于减少国内失业率以及2010年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压力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经济陷人严重衰退的日本则更是大大缩减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另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也越来越频繁。仅2010年起就有韩国、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对中国的马铃薯、西服、高碳锰铁、榨汁机等多种产品施行禁运、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中国与老牌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

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中非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非洲的贸易关系发展保持着较好势头。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1062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85%。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与非洲、澳洲等国家贸易关系的促进,中国的外贸环境会逐渐好转,且新的贸易格局也会逐渐形成。

3未来的发展措施

3.1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拓宽贸易口径

中国加人wto近九年的时间内,清理、修订、废除了数千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有效地实现了国内法律法规的配套。然而我国法律的修正并未趋于完善。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需要创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建立稳定、透明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的鼓励政策等。通过规范国内竞争规则促进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国外竞争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竟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可能采取诸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隐性保护策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需严格制定细致、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我国贸易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拓宽贸易口径,增大进出口额。

3,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虽然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目前我国仍以粗放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设计,没有龙头品牌,产品质量和设计都还比较欠缺。当前我们还主要靠规模优势来赢取市场,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国各地区纷纷依靠本币贬值和出口补贴等手段来加大本国产品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因此自主研发、提升质量、重视国际认证,全面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才一是保证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的有效途径。

3.3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逐渐加强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但是民营企业无论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上还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都是无法与国企比拟的。然而中小企业因其灵活性、创造性、对发展机会强烈的渴望程度而对经济促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与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优厚资金实力的国外企业、机构合作,招商引资,同时增进企业自身实力,不仅可以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国内就业和扩大外商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成效。

3 .4优化行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快速稳健进步

国际贸易形势篇(7)

一、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对外贸易领域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以前所固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若干新问题也浮出水面,形成了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局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趋缓,个别行业出现衰退趋势

中国外贸形势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此后逐月进出口总值持续负增长,且跌幅不断加深。就行业来看,我国纺织与成衣产品所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迹象。

(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

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阻止外来的竞争,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日本已经颁布了相关的规定,在2009年3月1日起对出口到日本的医疗保健器械实行新的标准,不仅要求出口商具备ISO13485的认证,还需要进口商也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欧盟在2008年10月也出台了最新的玩具安全指令,该安全指令在玩具的设计、标识、生产、进口商责任、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实施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又面临着严峻考验,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想方设法阻止中国低价产品的进入,无端指责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与低价格是政府补贴的结果,要对这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结果专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迅速增加。这使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更加困难。

(三)世界市场需求锐减,产品价格下跌,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创汇能力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各国经济发展普遍放缓,有一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还呈现出经济衰退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相当数量企业倒闭,还有大量企业经营萎缩,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国内外需求不足。由于世界范围内需求不足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世界市场产品和劳务价格也随之大幅度下降,这给我国产品的出口和劳务的输出带来了严重困难,使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大大削弱,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所以,从长远发展战略来说,我国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应该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以内需为主也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内市场十分庞大,而且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我国已是世界最大的市场,是世界上所有跨国公司的首选目标。外国尚且千里迢迢来开发我国的市场,我国岂能舍近求远。因此,为减缓经济摩擦增长的趋势,我国应当调整我国需求结构中内需与外需的比重,通过积极地扩大内需,来保持宏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二、新国际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整顿外贸出口顺序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企业完全依赖市场,不可避免地会跟风随众,盲目生产,导致产品过剩、无奈被动出口的局面。为了克服这种不良结果的出现,政府应该积极地承担起对企业宏观调控的责任,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技术,引导企业生产产品的换代升级,制定各种奖惩制度来鼓励企业生产市场急需的产品,压制企业生产市场已饱和的产品。国内竞争企业低价竞销出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出口秩序混乱。因此,加强对出口秩序的规范,设置合理、有效的出口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并强力执行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准入制度,是减少对我国反倾销指控的有效措施。政府应从两方面入手来整顿外贸出口秩序,一是配合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出口配额等行政手段对出口进行管理,合理调度企业的出口规模;二是加大对外贸企业的监督力度,避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加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标准正日益成为设置技术贸易壁垒的关键手段,在世界贸易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我国却在这方面处于严重的劣势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我国应加快技术标准国际化步伐,尽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得在国际技术标准中的发言权。

(三)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中国在对外贸易战略上一直奉行“出口至上”的思想,对外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并始终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出口至上”引发出口高速增长,对一些国家的国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结果遭致进口国保障措施等贸易壁垒,引发国际经济摩擦。而且“出口至上”战略还恶化了贸易环境,不利于长期对外贸易,应该早日摒弃。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出口好,进口不好”的错误观念,淡化出口作用,适当重视进口作用。同时,要看到中国国内市场也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被公认的需求增长最快、潜力也最大的市场。参考文献:

[1]王萍.贸易战略与案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4).

国际贸易形势篇(8)

1 .1世界经济止跌回升.增速缓慢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消费和投资逐渐升温,世界经济开始从衰退走向复苏。 2009年初,世界经济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欧元区GDP更是大幅萎缩9.6%。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二季度美国、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回升,韩国经济触底反弹,国际贸易降幅收窄,但仍高达两位数。进入三季度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回升明显,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印度、巴西等国回升势头也较强劲。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相对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均实现了正增长。世界经济基本上被确认见底回升。

国际贸易形势篇(9)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产生了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贸易摩擦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除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威胁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内部自身经济结构和体制方面也存在不合理,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新形势下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一些新特征

1.我国多年来一直是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新形势下反倾销、特殊保障措施已是我国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2.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输入产品要求非常严格和苛刻,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增大。

3.当前,我国贸易摩擦呈现出案件数量不断上升,摩擦形式多样化以及摩擦对象不断扩大的现状,贸易摩擦所涉及领域在进一步扩大。

在新形式下,我国已经逐渐意识到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影响,并积极采取了预警和应对策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出口贸易多元化,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二、中国国际贸易摩擦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外部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影响因素

(1)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受到“中国”等论调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古老的东方,一条巨龙正在苏醒,同时,我国经济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不断扩大,并在不断改写在我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与比较优势。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一些西方国家故意散播“中国”,混淆公众视听,损坏中国形象,从而增加了中国面对的贸易摩擦。

(2)一部分国家对中国市场经济持有偏见。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已经有些年头,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依旧没有被一些国家承认,在“反倾销”案件调查时,经常会对我国采用“替代国”这一歧视性的制度。

(3)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影响严重。国际贸易摩擦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各国的自我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在全球经济贸易时代,一些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还会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中一些不甚明确的规定大做文章,为自己谋取利益,设置贸易壁垒。

2.我国内部本身的经济结构和体制方面的影响因素

(1)巨大的贸易顺差。随着国外市场的开辟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保持着贸易顺差,此外,我国际贸易过分地集中在少数的国家与地区,长期且巨额的贸易顺差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更多贸易摩擦的发生。

(2)商品结构单一,市场过于集中。出口猛增和市场十分集中的产品,通常是产生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对象。大规模的商品出口会给进口国带来很大压力,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进口国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壁垒设置也在所难免。

(3)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国家标准中有近四成超过10年没有修改过,而国外很多标准则是三到五年修订以此,我国许多标准较为陈旧,食品检疫等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商品市场与技术进步的需求。

三、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宏观战略和微观措施

1.实施宏观战略,完善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加快贸易体制创新

(1)完善国际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与应对机制。中国需要参照有关国家比较成熟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贸易具体情况,较快建立国际贸易预警机制并不断升级与完善。我国从政府到行业组织再到外口企业,要认真分析国际市场经济形势,再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制定应对措施,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不断完善细节,提高我国抵御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

(2)深入研究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协调。 在国际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形式日渐多样化的背景下,我国专家学者应当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并善于将贸易摩擦案例整合到一起,参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寻找我国的制胜点。同时,我国要积极参与到国际谈判中去,使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以及贸易壁垒标准制定方面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更好地维护我国权益,提升我国在国际经贸市场上的地位。

(3)加快对外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我国经济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而存在,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对外制度的调整与创新,让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经过历练,不断成长。我国需要逐步开放国内市场,但不能是采用财政补贴扶持企业发展的形式,我国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扩大内需,积极保持国际贸易的总体动态平衡。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会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就要充分发挥巨大国内市场的优势,积极扩大内需,并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战略。这样的宏观经济战略可以增强我国经济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减少我国经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积极保持国际贸易的总体动态平衡,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2.实行微观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

(1)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之所以能够占据优势,很大一部分是源于我国低廉的社会劳动力优势,这些出口企业生产的商品科技含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附加值较低,很容易将我国推向全球化产业链的最低端,也很难维持出口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我国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扩张,整合优势资源发展优质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大量任用创新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人才,促进企业产品的自主创新,增强品牌意识,推进出口多元化,全面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2)适应国际多元化需求,不断调整出口市场格局。多元化的国际市场需求给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我国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打造结构优化和层次合理的多元化产品格局,在不断巩固和发展现有出口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我国在潜在市场以及新型市场中的份额,深入分析国际市场多元化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实现出口商品的差异化。我国企业要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绕开国际贸易壁垒,减少经济损失,保证我国经济效益。

(3)增强出口企业凝聚力,打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当前中国国际贸易摩擦形式多样,涉及的商品类型和领域不断扩展,国际贸易摩擦已经逐渐由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时要充分考虑为贸易伙伴国创造利益,以减少民间壁垒,国内企业要在扩大出口的前提下,积极创新营销模式,努力在出口输出国当地建立各类商品的分销体系。中国企业可以雇用商品输出国的人力资源,解决一部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以此减少当地居民对我国企业的敌对意识和仇视情绪,积极打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在全球贸易形势下,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的交流中去,积极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据理力争,来保护我国利益。目前,我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在经济交流中面临着诸多贸易摩擦,因此我国必须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使“中国”不攻自破,并积极运用外交手段,消除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敌对情绪,从而减少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王耀宁,张强.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策略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1).

[2]高维新.直面贸易摩擦,我国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商业研究.2010(07).

国际贸易形势篇(10)

1.1关税及非关税壁垒

由于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不断降低关税,甚至一些地区已实现零关税,关税壁垒的影响已经较小,所以目前影响自由贸易区成员间贸易状况的关键因素是非关税壁垒。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出口受技术性壁垒的影响每年平均损失90亿美元,是我国农产品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我国自由贸易区内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东盟为例,研究显示,其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具有负效应,其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和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SPS)通报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出口额将下降0.146个百分点[2]。另外,由于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之间还没有统一的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导致双方在检验检疫方面极易产生分歧,这给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也带来障碍。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由贸易区成员越来越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各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维护人类安全为由,设置了一系列限制或禁止进口的措施,制定了很多农产品安全标准,而且安全标准不断提高,这成为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此外,自由贸易区各成员方还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实施了各种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及各类贸易救济措施等非关税壁垒,也会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情况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1.2政治环境

国际贸易应建立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之上,政治环境对国际贸易有巨大影响。应该说,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很多都是地缘国家,、资源开发等问题,很容易使地缘国家之间发生摩擦和冲突。比如,近年南海问题一直没得到有效解决,其间既涉及政治问题,也涉及经济问题,甚至牵涉到美国和日本的利益,各方利益的交织使南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就南海问题,我国与作为东盟成员国的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之间时有冲突,而这类冲突一旦扩大,必对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发展产生威胁,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造成不良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规模会缩小,进出口成本会增加,南海问题的存在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长期不利影响,特别是海上的经贸合作。

1.3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总的来看,政府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决心是很大的,党的十报告等文件均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目前,中国在建自由贸易区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有10个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实施,与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还未生效;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6个,涉及22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谈判。新的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实施后,通过降低关税等贸易优惠措施,可以预期中国与自由贸易区成员的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而且,伴随新的自由贸易区成员加入,还可能带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

1.4农产品供需状况

农产品供给不但包括其数量,还包括农产品的供给结构、供给成本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农产品供给能力受土地资源、气候条件、自然灾害以及科技进步水平、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农业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有优势,而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方面处于劣势。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制约以及在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动植物卫生安全检疫方面的不足,决定了我国农产品品质较差,知名农产品品牌较少,影响了出口能力。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合作社发展薄弱等方面,决定了我国的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此外,劳动力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生产成本上涨使农产品出口低成本、低价格的传统竞争优势受到削弱,农产品出口价格上升。农产品需求包括数量、结构及其品质等诸多方面。农产品需求主要受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实际可支配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振,欧债危机持续加深,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导致农产品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国外需求减少是中国农产品出口减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需求来看,随着国内经济较快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购买能力也不断增强,消费层次提高,国内居民对优质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提高;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加强,促进了优质进口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2自由贸易区项下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形势展望

基于上文对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未来自由贸易区项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中国农产品贸易和自由贸易区整体贸易中的地位将继续保持稳定,农产品贸易结构也将保持稳定,但安全消费将提升自由贸易区项下中国农产品贸易质量,不过,农产品贸易逆差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2.1进出口贸易将保持增长态势,进出口国别集中度仍然较高

总体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与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发生政治冲突等突发负面事件的可能性并不大,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外市场农产品供需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重大转变,而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在稳步推进,且有望取得重大进展,在自由贸易区各项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中国自由贸易区项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不过,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的影响,我国自由贸易区项下农产品出口贸易将保持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而由于我国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将继续增长,自由贸易区项下农产品进口规模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从国别集中度来看,2014年伴随新的自由贸易区成员加入,其必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对东盟等农产品进出口大国的依赖程度将有所降低,但整体来看,国别集中度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2.2在中国农产品贸易和自由贸易区整体贸易中的地位将继续保持稳定

未来一段时期,如无特殊事件发生,我国与已有10个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的农产品进出口额在我国全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自由贸易区全品类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保持不变的可能性较大。与冰岛和瑞士之间的自贸协定将正式开始实施,和这两个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以瑞士为例,在农产品方面,瑞士对中国960多种农产品实施零关税,约占中国对瑞士农产品现有出口的76%。还有403种农产品对我国进行部分降税。这样,中国的水果、蔬菜、蜂蜜、食品和糕点等出口面临更加优惠的待遇,出口有望增加,但整体来讲,自由贸易区项下农产品的进出口在整个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自由贸易区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不会发生大的变化[3]。

2.3出口结构基本不变,但安全消费将提升进出口产品质量

农业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在肉类、水产品和蔬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有优势,但在大豆、棉花、小麦、稻米、食用油籽和油菜籽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则不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因此未来我国在优势产品的出口方面仍将继续保持优势,而劣势产品则仍将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此外,安全消费越来越重要,国内外消费者对健康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大,尤其是优质乳品的需求量将不断攀升,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大量进口质优价低乳制品的趋势仍将继续[4]。与冰岛的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其水产品的进口量也有可能增加。

上一篇: 初中数学学习感悟 下一篇: 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