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9 11:04:57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篇(1)

近年来,随着大学本专科甚至研究生的扩招,考大学已经不再是过独木桥,难度系数已大大降低,稍具学习基础的学生都更愿意考取高等学府,所以中专招生的素质每况愈下。毫不讳言,现在中职生的现状是:(1)整体综合素质都在下降,文化基础差。近几年来,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如此。笔者教学十几年的经验显示,按标准教材、教学计划、大纲组织教学,基础理论课大概只有30~40%才能跟上进度,有些课程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还没有这个比例。专业课如《单片机》、《PLC》更是只有几个学生能听懂和应用;(2)对学习不敢兴趣,毫无上进心。课堂教学中,稍好的班级有约40%多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缺少积极向上的动力;稍差的班级更是大部分学生都趁教师不注意偷偷玩手机;期末考试成绩约有35~45%的学生达不到合格要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专业各相关课程的知识呢?笔者发现,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穿插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名人趣事和引入一些幽默有趣的比喻等方法,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课堂引入精彩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在上《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时,涉及到很多单位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如电流的单位安培是法国科学家、电压的单位伏特为意大利科学家、频率的单位赫兹为德国科学家等,很多学生都记不住这么多不同的单位,有时好不容易记住了又混淆了。对于这种情况,笔者采用适当讲解一个名人小故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伏特,携带着他的“伏特电堆”电池(汽车上的蓄电池)隆重出场,笔者利用几分钟时间给学生介绍了伏特发明伏特电堆电池的过程,第二节课又给学生以幽默的语调讲解了伏特做青蛙实验的趣事。学生一下子被这么精彩的故事开场吸引住了,一堂课就在愉快的故事氛围中拉开帷幕。再如磁场学开始时,笔者介绍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热爱科学、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历经数年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史实。在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时,用赞美和喜悦的表情,恰如其分地把教材内容的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基础上,提高思想认识,锻炼自己意志,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技的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听课的乐趣,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意志越坚强,越能克服消极情感并越能产生积极情感,陶冶和培养高尚的情感。

二、应用形象幽默的比喻,吸引学生注意力

中专的特定的专业课内容大部分是从高等教育专业课中简化而来,这对于只有初中文化基础的中职生来说,显然起点高难度大,更何况现在多数中职生连初中知识都只知一二,跟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欠缺了最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和积累的高中阶段。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专业各相关课程的知识呢?笔者发现,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应用形象幽默的比喻,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比如《电子线路》中,学生接触到的一个全新的元器件二极管,比较难以接受的,尤其书上的理论就是枯燥地用图像显示二极管的工作状态要分为四个区域——正向死区、正向导通区、反向截止区和反向击穿区,如何理解和记忆这四个区域,并熟练应用到各种电路中,是电子线路的基础。笔者运用比喻的方法,将二极管比作学生教室的一扇门,施加正向电压就相当于从门正面推门,施加反向电压就相当于从反面推门;导通就是门开了,人可以通行,截止就是门推不开不能通行。这样解释之后,学生都觉得很容易理解,也理解了二极管这个新的元件;继续详细分析,问学生是不是刚满周岁的小孩子轻轻一推,门就能推开呢?学生微笑说当然不能,要有足够合适的力气才能推开门。这个足够合适的力气就是二极管的门槛电压Uth,只有正偏电压大于Uth二极管才能导通,如果小于Uth,二极管就工作在正向死区,也不能导通。反向同理,笔者用正常的力度去反向推门,门并不动,这就是反向截止区,但如果笔者找一个壮汉,用力踹门,门就会被毁坏,这就是反向击穿,这时二极管就坏了,学生都很轻易地理解了二极管的工作原理,记忆起来也变得容易多了。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篇(2)

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使师生为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课堂导入的教学功能,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中去,为开展好新课内容教学打好基础。《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学生很喜欢实验,因此,教师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用实验验证理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中涉及很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且与课本理论紧密联系。学生必须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的实验步骤与现象,积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对分组实验要动手操作,保证实验的正确性、科学性,在实践操作中运用原理掌握理论和操作方法,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将知识转为技能。学生在进行实验的同时,要注意掌握工作原理、工作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要首先让学生明确目的和任务,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技能方法,要求学生能独立操作和及时记录报告。这样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从而达到“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电工基础》和其它学科一样,每一章节都有若干个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这些困难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难点,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突破教学难点,为学生学会扫除“拦路虎”,是教学中的常规问题。由于《电工基础》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现象在传统教学的实验中无法展示与形容,因此,仅靠形象、表象和想象学生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例如,在讲解电压这节内容时,其教学难点就是“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教材是把水流比作电流,水压比作电压,抽水机比作电源进行描述的。但有的学生缺乏想象力,有的学生未见过实物抽水机,无法在头脑中把水流、水压、抽水机和电流、电压、电源相匹配联系,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屏幕上观看模拟水流的形成过程,同时看到正电荷从正极向负极运动。教师利用多媒体将电流转换成电荷的流动,将课本中不动的图形变为电荷不断流动的动画,遵循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四、及时归纳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掌握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是《电工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学生自己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帮助学生总结出精练的解题过程。笔者把这种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称为“内功心法”。只有归纳出正确、精辟的“内功心法”,学生才能牢记心底,练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五、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估体系

良好的教育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动力和发展方向起着一定的科学统筹作用。旧的教学评估体制是单一的,仅仅根据考试的卷面成绩对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进行总体评估,这是极为不合理的。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评估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以操作技能为主,约占50%,理论约占40%,学习态度约占10%。其中操作技能以基础能力为主,并要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单纯只靠笔试一考定名次的局限性,使学生彻底地从应试教学中脱离出来,加快技能的发展。

六、结语

总之,《电工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在实施优化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地应用,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时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杰.提高电工基础教学效果方法例谈[J].中国农村教育,2009,2:101-102.

[2]周少敏.电工基础(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篇(3)

从近几年技校招生情况看,生源主要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甚至是中考都不参加的群体。这些学生大多数厌恶数学、物理,自然不喜欢以数理为基础的电工基础。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激发学习兴趣

在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理论接受能力差但喜欢动手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例如在学习一些电子元件时,笔者先发给了学生各种各样的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然后让他们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等这些家庭常用的电器,要求学生在电路板上查找各种元器件,并且引导他们记下这些元器件的型号以及作用。这样不但能方便快捷地掌握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动手能力。

电工基础有很多内容都是配有实验的,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些实验的演示,并且要保证其准确性。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一边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一边设置问题引导他们回顾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到边演边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实验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技校学生就读技校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为了学一门实用的技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太过于理论化,学生感觉不到他们所学的东西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的作用,所以就没办法用心去听。因此,在电工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讲一些学生在生活里面能看到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电流”这个概念,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效果并不好。这时可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水流”“水压”“水泵”等概念进行辅助讲解。在讲解这些物理量之前,可以简要以“水流”为例。自来水的流动都是在水压的作用下由高压的一端流向低压的一端,但如果要让水从水井流向楼顶,这时一定要在水泵的作用下才能实现。从而说明“电流”也是在电压作用下实现由高电位流向低电位的,而电荷只有在电动势的作用下才能实现由低电位流向高电位,这里的电动势的作用就相当于“水泵”的作用。

理论的学习都是为指导实操打基础的。所以,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工科类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讲授“并联电路”时可以联系到教室里面(家庭)的线路布局,进行讲解;讲授“自感”“互感”时,可以联系到教室日光灯里面的镇流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这些实例既取材容易又联系专业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是实在而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针对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电工基础课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做出有区别的教学。比如电子专业、汽修专业等的电工基础的上课内容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突出专业特色。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知道自己的专业课应该侧重学习哪些内容,抓不住学习重点。因此,在上电工基础课时,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与专业课教师一起研究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突出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将电工基础教学内容融入到专业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学习内容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

四、将电工基础课教学内容与实操课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操课。电工基础课作为一门工科类的专业基础课则严重与实操课教学内容脱轨,甚至有些电工基础课教师根本不了解自己所教课程的实操内容,这样很不利于电工基础教师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因此笔者认为,电工基础教师应该主动地联系各专业的实操教师与他们一起讨论实操内容,以制定相应的电工基础课教学内容。这样无论学生是上专业课还是上实操课都能实实在在感觉到电工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的存在,让他们理解电工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篇(4)

电子技术基础是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和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包括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两部分,研究的是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通过学习和实践,可获得电子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随着电子技术与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新器件、新技术、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子技术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电子技术学科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练好技术,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含义及意义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模拟电路基础和数字电路基础,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各种单元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使用相关电子仪器设备的能力和电子组装工艺水平,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整个电子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差。目前技术学校的生源大都是物理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对电学的认识很少,现在他们对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差,特别是对电子技术基础课有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感觉,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2.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内容较落后,很多教材都是由大学教材改编而来,理论性太强,就现在的技校生而言,基本上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容易使学生产生放弃学习该课程的念头;教材内容基本上与实际联系不紧,较少反映近年来电子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知识、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与技工学校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3.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方法落后。一些教师习惯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发挥其聪明才智,教学方法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基本采用灌输式,他们不熟悉和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无法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差。

4.评价体系呆板。一直以来,考试内容主要是电子线路的分析计算以及有关名词、术语、概念的记忆;多以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好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怎样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的坏习惯。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

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策略

1.明确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就是确立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前,由于国家教育形势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基础与水平比较低,这一点必须正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点,将学生的基础与水平估计过高,无异于拔苗助长;如估计过低,则造成教育的浪费。正确估计学生水平,是课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要明确教育和培养层次。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特别是用人制度不健全,人才高消费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层次是应用型技术人才。既然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那么,在理论上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不要紧盯着几个重、难点不放,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要兼顾部分学生的进一步求学深造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培养层次问题,决不能只放在嘴上,停留在纸上,必须落实在教育行动上,这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生存。

课程定位,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若定位不准,学校就会失去学生,失去市场,被市场所淘汰。课程定位一定要实事求是,若定位过高,学生便会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若定位过低,贻误学生。

2.合理选择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单调枯燥,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技能的教学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上的应用结合起来。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课堂灌输上,学生没有思考、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也渐渐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只有注意了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而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再例如,在学习功率放大电路的时候可设计一个声音、图像显示的电路,用示波器显示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音乐的波形图像,同时用音箱来播放音乐,当只让一只功放管工作的时候,学生会清楚地看到此时的波形与两只三极管同时工作得到的完整波形的差异,清晰地听到音乐的失真,从而深刻地理解功率放大电路中两只三极管的工作情况。只有这样结合实际,合理删选内容,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从工作原理到具体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课堂教学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新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电子技术基础》的第一堂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首先可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精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激光唱盘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还应介绍电子技术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用稳压器、充电器、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中联结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2)加强合作交流

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现在的教学纲要就要求学生的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要使学生改变以往的被动听的局面,进行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平时在教学时要注意提倡同学之间要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实验课和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内容,对学生分组,提供机会让他们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更重要的是知道合作的力量和精神,这些都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同学之间可自愿找合作者,各组同学在思想和技能上进行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优化教学手段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也应体现出不断的发展进步,而教学过程中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媒体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信息媒体,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多媒体如今已大面积地走入课堂,它可以生动、形象、清晰地展示所要讲授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既省时省力,又有利于教师分析。对于电子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直观地了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知识环境和虚拟实验环境,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教学任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而通过多种多样的资料,自己动手实践,把知识更好地融合起来,从而深化了所学习的内容,学生也不再觉得理论课枯燥。另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使实验教学理论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延长对该课堂有效注意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融入情感教育

缺乏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同其他课程一样,《电子技术基础》也不能用冰冷、生硬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沟通,创造一个和谐、互动的氛围。教师真诚的情感付出,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而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因此,营造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与学生一道,在情感上产生班集体的共振效应,自发做到以班级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誉、个人的进步也就是班级的进步,这不仅对教学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集体观念和责任感的加强,对于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4.完善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理论为主的考试方式,现在,则采用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结合、集中考试与平时成绩评定结合的综合评分方式。通过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结合实验考核,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我们对学生实行多角度考核,主要是问题讨论、课外作业、实验创新、期中试卷、期末考试等不同的角度。另一方面,就是重新设计笔试试题,将试题难度分为四档:(1)基本题占40%~50%,反映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2)中等难度题目占10%~20%,是稍有变化的基本题;(3)难度题目占5%~10%。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灵活性;(4)实验题目占总成绩的20%。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篇(5)

一、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现状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薄弱,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情绪严重。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并有效利用电工基础知识的学生屈指可数。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抄袭作业。他们对老师的授课内容根本不感兴趣。

目前,电工基础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依然是多年应试教育模式。“黑板+粉笔+实验”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和只在课内时间完成试验任务的试验形式不利于操作技能的培养;学与用脱节严重。有的内容学的用不上,有的内容学了不会用,有的要用的内容没有学。现代技术教育提出“由科学向技术教育回归”,强调科技服务于工程实际和社会。如果课堂内容偏重于理论性、学科化,忽视技术应用内容,必然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造成学校与社会脱节,违背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形成原因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

电工基础需要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动手实践的双重能力,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对书本上的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没有了解,动手技能得不到锻炼。学与用脱节,学习就会没有目的和目标,就不会有学习动力,积极性自然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自然不会对电工基础这门课产生兴趣,上课就会觉得无聊,不会听老师上课,课堂如“一潭死水”。只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被调动起来,那么老师的水平再高,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再先进,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2.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一些教师会把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沉闷归咎于知识点太抽象。确实,很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光靠嘴巴说说,在黑板上写写公式就会变得不抽象了吗?肯定不会,没听懂的还是没听懂。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恐惧心理,最终放弃这门学科。单独地看是对这门学科的放弃,长远地看会对学生起连锁反应,今天放弃电工基础这门课,明天就会放弃其他课程。长此以往,就会对所有课程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三、对策研究

1.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甚至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创建相关网站。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边学边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之有用。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尽管学习基础较差,可能不太爱学习,但这不代表他们智力就不行。相反,其中有很多聪明的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改变教学思路。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启发式教学,避免“填鸭式”。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处理教学内容,多讲、细讲、精讲基础知识,少讲或不讲高深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课前5分钟,教师先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以问题的方式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本知识,找到问题答案。

3.立足实际,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结合电工基础书本上的知识点,将知识点和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身边,学了马上就能用到,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不会对本门课程有畏惧心理,课堂上自然不会再和别人说话或玩手机,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自然不会再沉闷。

4.根据学生理论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增加实训项目。

理论肯定会抽象、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安排包含相关内容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动手能力。

5.改革考试模式。

电工基础是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必学的基础课程。要把他们培养成熟练的技术工人,采用义务教育考试模式不可取。可将考试分为三部分:

(1)笔试。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不能放过,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要多讲、精讲。笔试部分就考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2)必选实验、实训项目。考核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实训,教师注重观察学生的操作流程。

(3)自选实验、实训项目。考试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项考核由学生自选,相信学生会更感兴趣。

最后将这三部分按比例折合出总分就是学生本学期电工基础的总成绩。

总之,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才会打造出高效课堂,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篇(6)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一直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两种教育模式,各有利弊。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主要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而且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职业教育更倾向于培养专才。但是,专才的成功培养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录取学生的标准比较宽松,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偏低,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少,非常不利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都是电工电子技术,但所用的教学大纲没有侧重点,基本相同,这使得因材施教很难实施。最重要的是,许多学校对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缺乏重视,许多实验课程、实习教学都没有落实,多数只注重形式、忽视内容,学生参与实验和实习前后的操作水平没有实质性地提升,考试只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低,考核机制不完善。此外,在学生就业方面没有相关政策支撑,多数学生毕业后不会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在机电类学校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电学相关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对于中职高专类的学生,底子差,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主要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学生,需要教师充分对课程理解,消化,通过具体例子分析,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大量的学者和专家对高职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面展开。根据个人授课经验总结,电工电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学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① 建框架,学概念,打基础

好多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就一股脑的开始讲授新课,至于为什么要学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这门课究竟是讲什么的,好多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开始上课的时候,没有必要第一堂课就开始讲课,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就像盖楼一样,先把建设大楼所需的图纸,材料,资金等必须物品准备好,这样盖起楼来,就可以得心应手。就像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可以细致的把这门课程先分为电工技术部分和电子技术部分。电工部分我们可以分为电工基础,电路分析,安全用电;电子技术部分可以分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新型电子技术部分。每个大的框架,结合具体生活的例子在给学生仔细剖析,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电工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框架,要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怎么样去学,怎么样才能学好,以消除学生在高中时期对物理的恐惧心理,更好的投入到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我们学习的知识很实用。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篇(7)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6-0068-03

《电工基础》是高职院校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电工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支持。该门课程理论基础要求高,与实际应用差距大,对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大,学习兴趣不足。把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引入到《电工基础》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1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任务型教学的含义

任务型教学是继交际教学思想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途径,并逐渐成为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它把应用的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知识。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设计出各种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1.2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是当今世界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1]。建构主义是学习过程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又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论充分关注学习者及学生如何依靠原有的心理结构、经验结构和自身信念来建构知识体系,着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情境性、社会性。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只是知识的简单性转移,它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建构的过程,把所学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思想,从而实现其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同时认为,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把知识装入学习者的头脑之中,更加重要的是针对所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重视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者自己独特的个体经验、已经拥有的能力以及学习者自身理解的个体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2)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学习者对任何事情都具有自己的认识,碰到问题的时候会通过以往的经验系统,依靠自身的认知能力形成自己个性的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传授知识的生长点,采取引导的方法使他们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和经验。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兼顾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和传授者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应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高级伙伴和合作伙伴。并且,教师还需要成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理论的积极促进者,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住学习者良好的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知识的体系和意义。

2 《电工基础》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2.1 设计任务的阶梯性

《电工基础》是电类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并且是其接触最早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其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目标确定后,任务的设计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在任务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并且随着任务的递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使高职学生在初始阶段就打好专业基础。

2.2 设计任务的实际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完成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任务的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运用语言模拟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从事的各类社会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相结合。《电工基础》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把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作为教授新知识的载体,把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任务型教学中设置的任务需要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要求教师充分使用各种手段、条件或媒介,设计出各种各样实际的任务,用来深度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真实且自然的社会生产生活情境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电工基础》这门课设置在高职学生的第一学年,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可以使《电工基础》的教学轻松有效。

2.3 课堂任务的有效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是为学生学习知识服务的。教师设计的课堂任务必须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提炼性,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任务中学习和掌握应学的知识。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需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考虑多方面的因素[2]。包括学生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对主题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等。《电工基础》课堂任务的设计一定要适合高职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水平,既需要使学生联系起所学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又需要扩充出大学需要掌握的电路专业内容。课堂任务的设计要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需要完成什么、怎样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去做,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需求效果。有的课堂任务由于任务交代不清,学生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有的课堂任务只是追求形式,没有考虑学生的自身能力,学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还有的课堂任务花样过于繁多,影响了知识理论的整理、归纳、总结和练习等环节。一课时结束,学生搞不清楚学到了什么,弄不明白来龙去脉,导致了无效的课堂输入。

2.4 教学内容的延伸

教学内容的延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扩展和延伸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扩充信息量。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将课内及课外所获得的知识理论应用于课堂,扩展和丰富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指的是设计延伸性的课堂任务,通过延伸性的课堂任务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电工基础》的课程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对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课堂的理论学习过程完毕后进行相关延伸任务的布置,学生课堂之外去讨论、分析和设计电路,然后回到实验课和实践课上再进行验证。教学延伸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3],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助合作精神等。

3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的应用

根据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结合《电工基础》教学的实际经验,以电阻的串并联内容为例介绍一下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中的应用。

1)确定授课内容。依据授课计划并通过课程标准分析确定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电阻的串并混联及等效变换[4]。

2)基础知识的讲解。课堂讲解直流电路中电阻的串并联特征及等效变换公式,让学生回忆起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

3)引出相关任务。根据所学知识点的要求,将本次课程的内容分为以下3个任务:(1)磁电系多量程电流表、电压表量程扩展的基本原理;(2)磁电系多量程电流表、电压表线路图的识读;(3)万用表原理图的识读。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水平选择任务进行完成。

4)自主学习阶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完成相关课堂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学习研究电阻串并联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分析计算各个量程的实际组成,从不同侧面加深对电阻串并联的认识与理解。

5)小组讨论阶段。在个人自主学习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电阻串并联知识点的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对讨论中的观点加以评判和进行个别辅导,在讨论过程中给学生布置设计任务,教师指定量程由学生课下设计完成。通常讨论应包括以下内容:(1)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如多量程电流表如何设计;(2)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如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扩展有何不同;(3)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多量程电流表的设计方法,并掌握电阻串并联分压分流的知识点;(4)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并把优秀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百分比,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任务中来。(5)对课下所做的设计,学生可以在实验课上进行验证,实验课上提供元器件及相应的电表供学生进行连接和测量,以此来验证设计的正确与否。

6)学习效果评价。效果评价需要包括小组对个体的评价以及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1)自主学习的能力;(2)协作学习过程中所做的贡献;(3)满足意义建构要求的程度。设计出的评价方法要使学生不会感受到任何的学习压力,能够积极的有兴趣的去进行。针对课程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表格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7)强化练习阶段。依据小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结果,为学生设计一套具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材料和练习的设计既要能反映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合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通过材料学习和强化练习可以纠正原来的片面理解或者错误认识,最终达到符合教学要求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本次课程布置一些关于电阻串并联的电路分析题,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有了课上的实际任务做基础,学生对电路分析题就不再感到枯燥,做题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法。

4 总结

任务型教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把教学与学习内容与今后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引入到《电工基础》的教学中,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应学的电工基本知识和技能,加强了课堂学习活动的实用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提高兴趣,掌握实用的《电工基础》知识内容。高职院校教学应该面向生产应用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5],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上是笔者将任务式教学模式应用到《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和教学同仁们进行交流,以便探索出更好的教学策略,为高职院校《电工基础》的教改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伍新春,秦宪刚.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篇(8)

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电气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大量的用电设备被使用,用电设备的维修行业也随之兴起,而现在的生产模式相对于原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动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取代了原有的单一生产模式,生产设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采用的继电控制方式由于其高耗能,体积大等缺点已经被淘汰。PLC是可编程控制器的英文缩写,它综合了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控制灵活,并且当生产过程需要改变时还可以随时对程序进行修改,所以PLC在我国工业被大范围的应用,因此说在维修电工实训的教学中加入PLC应用教学很有必要,对今后PLC的发展也十分有意义。

一 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普遍较低

技工教育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很早已开设,但在教学环节中加入PLC应用课程的步伐却很缓慢,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基础水平不高,本来在初高中的学习基础就较差,加之学习能力不强,在学校的理论教育中有着抵触心理,于是学习效果差,造成知识匮乏,而且PLC还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电气基础知识,而现在技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增加了PLC教学的难度,增加了授课教师的负担。再加上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安全意识淡薄,在动手实践环节造成了设备的损坏,这会给学校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也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技校学生的电气基础知识唾待提高。

2.课堂内容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造成在技工教育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中加入PLC应用教学课程困难的原因不光是技校学生专业基础差,学校的安排的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模式的陈旧也是一方面,目前使用的有关PLC维修电工的教材内容冗长,缺乏新意,还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一些实验课都是机械的重复书中提供的实验步骤,学生很难理解实验的本质和原理,在电工实训过程中,学生只需按电路图连好实验线路,把书中的电脑程序输入到PLC之中,点击运行即可,这样的教育毫无意义,学生在实训之后不可能增长任何的技能,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没有帮助,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种古板陈旧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变。

3.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密切

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是一门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光有理论的学习还远远不够。但学校安排的电工理论知识的学习课时远多于实训课时,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实践不重视,并且在实践环节中由于人多设备少,大多数的实践课程也都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采取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方式来完成,这对于学生的实践学习帮助不大,没有亲手操作的环节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造成了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设备的操作不是很熟练,在校期间的所学也会遭到用人企业的怀疑,这也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 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大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力度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我们首先要从学校教师水平方面抓起,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理论知识,这样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感和信任感,然后要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内容,不能操之过急,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手段更能增加学生的信心。在一些基础知识课程中,教师不要因为内容较基础就一略而过,如与门、非门、或门的含义和使用情况,理解逻辑代数中的逻辑或、逻辑与和逻辑非的原始概念。还有一些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方面的知识,还有电路的基本元器件的使用原理,比如电阻,电感,电容的作用,还有戴维南定理,基尔霍夫定理等。只要熟练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对以后对PLC的学习就会更加容易了。

2.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

原来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授课模式死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改进和调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趣味性较强的短片,课堂上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在PLC编程序的课程上,精心准备例题,如基本指令和梯形图设计的例题,让学生回忆以前课程中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控制环节来进行梯形图的设计,梯形图是一种图形语言,其中不仅使用了继电接触器控制中的继电器串并联技术,还有继电器触点、线圈等图形符号,还添加了很多功能强大的指令,而且这些指令使用也十分灵活,再结合微机的特点,简化编程过程。一个程序调试完一定要让学生连接至接触器等输出元器件再带动电机,学生会直观看到电机在运转。学生对这种比较直观易懂的图形编程方式也十分欢迎。所以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PLC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维修电工实训中的应用更是如此,如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根本不可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为PLC与计算机和设备的关联密切,所以在实践环节要让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最好是带学生去生产现场实习,边学边动手操作,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篇(9)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discussion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Gao Yan, Yang Jie, Gao Fe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in the non—electric disciplines. Designed to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comprehensively. The practice of cour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ive Excellent", including excellent teachers, excell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aterials, excellent teaching guide, excell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xcellent teaching system in experiment,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Five Excellent"

课程建设是近年来教育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新措施,是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核心力量。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认清精品课程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对于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以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我校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虽然这门课程的内容不深,难度要求不高,但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是工科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小组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持久、多层次的创新与改革,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作为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并构建培养高素质任课教师的完整体系:首先,通过综合素质考核(主要是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考核),选出课程负责人领导课程建设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其次,轮流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明确当今的行业信息以及企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使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随着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而不断更新。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和技能鉴定,加强专业教师与外校教师的交流和联系,提高学术水平。鉴于此,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已逐步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引进优秀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离不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时安排,选择优秀的教材,精选教学内容,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效果。首先,教材必须涵盖全面、浅显易懂、思路清晰;其次,教材应图文并茂,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教授的知识,也方便学生进行预习和自学。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由秦曾煌教授主编的《电工学》教材。该教材基于最基本的电气专业知识,内容系统、知识全面、深入浅出,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紧密,既保证了学科的完整性,又囊括了该教学领域的新技术成果,更注重满足教学需要和市场对知识的要求,是一套优秀的教材。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涵盖电路原理、电磁场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检测技术和控制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学生构建完整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体系;强调上述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使学生对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相关电气现象,能够运用该课程理论知识做出简单合理的解释。所以,该课程以讲授上述领域的基础知识为主(尤其强调对电路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对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仅在课堂上介绍其基础理论,而强调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认知这些知识;邀请优秀技术人才对该专业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知识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3 创新教学方法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篇(10)

《电工基础理论》是高职院校电子电工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涉及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学生往往感到难学,教师常常反映难教。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太积极,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面对这样一门难学的课程,他们往往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于是,面对“消极”的学生,教师就逐步成为教学的“主演”,在课堂上“一言九鼎”,而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也变得死气沉沉,毫无朝气。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努力的教师,只有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让学生“头疼”的《电工基础理论》课程变得轻松,从而切实提高《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的成效。下面,笔者具体谈几点提高《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重视课程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电工基础理论》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重视课程的引入,在课程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电工基础理论》的第一次课时,务必要依托教材的前沿部分,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总体概况、学科特点以及本课程在学生今后的就业中将发挥什么重要作用等。同时,教师在介绍本课程时,不能只是抽象地介绍,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阻碍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例来向学生证明本课程的实用价值,或是演示一个趣味性强的小实验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直观认识。这样,学生在第一次课就对《电工基础理论》有了充分的认识,充满了好奇,学习热情油然而生。

二、优化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电工基础理论》课程中涵盖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常常因其晦涩难懂而无法深刻理解和掌握。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例如,在教学“电流的概念”时,我就用了对比法,将“电流”与“水流”进行类比,从“水流”形成的条件:①要有水;②要有高度差。从这两个条件出发,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条件:①要有自由电子;②要有电位差。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记住电流的形成条件,且不易忘记。此外,在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有效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易于掌握重点知识。

三、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在高职院校《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设法使学生精神集中,并保持积极的情绪来参与教学,从而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例如,在教学“并联谐振电路”一节内容时,我就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将一个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接上一个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再与一个小灯泡串联的电路,同时保证电源电压不会发生变化。然后,将电源频率从小逐渐调大,学生会发现灯泡由亮慢慢变暗,当到达某一时刻时,小灯泡变得最暗。接着,将频率逐渐增大,学生发现小灯泡从暗慢慢又变亮。在这个探究情境中,学生都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维也活跃起来。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索此问题的本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四、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电工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学习该课程的有效方式之一,很多理论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来巩固。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一些实践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使他们在“做”中学,在“做”中巩固。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电磁感应”一节内容是《电工基础理论》课程中的重点,在教学内容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安装“日光灯电路”,让学生在动手中比较“镇流器接与不接,不同的实验现象”,进一步掌握和理解“镇流器”的作用。学生在亲自动手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其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总之,在高职院校《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摆在首位,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实践环节,让他们体会学习知识的价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理论 下一篇: 农村道路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