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7 16:23:17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篇(1)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9.092

Application effect by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in breast feeding for NICU premature infants JIANG Xi-ying, SHENG Fang-mi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Affiliated Weihai Second Municipal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Weihai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Weihai 264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by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in breast feeding for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A total of 356 NICU premature infa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order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17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ICU nurs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to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Effects of breast 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all obviously higher exclusive breast feeding rate, breast feeding + formula feeding rate, breast feeding rate and breast feeding rate within 7 d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Premature infants; Breast feeding; Feeding intolerance

早a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 我国每年出生的早产儿约占全球早产儿的10%左右, 使早产儿在NICU总住院患儿中的比率明显增加[1]。母乳喂养是减少早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手段之一, 母乳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 还能减少早产儿短期及长期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等并发症的发生[2]。发达国家NICU中普遍进行母乳喂养, 而我国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普遍较低[3]。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56例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探讨系统化健康宣教在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56例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早产儿母亲均符合母乳喂养标准, 早产儿排除胎龄

1. 2 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实施常规的NICU护理,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健康宣教,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成立健康宣教小组并规范制度流程 成立健康宣教小组, 由NICU护士长担任组长, 制定系统化健康宣教流程及制度, 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并组织小组成员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查漏补缺, 制定干预性措施[4]。

1. 2. 2 全员培训 科室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早产儿母乳喂养知识培训, 并通过考核使其熟练掌握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对早产儿母亲进行健康宣教。

1. 2. 3 宣教前评估 由小组组长评估早产儿母亲的母乳喂养能力, 根据母亲自身及家庭情况制定系统化的母乳喂养健康宣教方案。

1. 2. 4 改进宣教课程 增加母乳喂养宣教课程的频次, 并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开展操作多元化课程。

1. 2. 5 扩大宣教对象 从以往的出院早产儿家属扩大到所有住院早产儿家属, 尤其是对刚入院的早产儿家属进行入院后的第1次健康宣教, 扩大宣教对象。

1. 2. 6 宣教后评价 健康宣教后应及时了解母乳喂养情况, 必要时给予再次干预, 并不断改进宣教方式及内容。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喂养方式比较 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母乳+配方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早产儿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研究组母乳喂养率及7d内开始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4.04%、2.25%,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5%、6.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仍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尽管临床上已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死亡率, 但大多使患儿与母亲分离, 难以实现母乳喂养[5]。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高浓度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乳铁蛋白、抗炎物质、低聚糖等营养物质, 因此母乳喂养能有效抗感染、保护消化道黏膜、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保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6-10]。系统化健康宣教要求护理人员成为最佳管理者, 评估母乳喂养能力, 给予母亲最专业的帮助, 不断地完善母乳喂养工作, 有效促进医患沟通, 使母亲掌握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及好处, 增加泌乳量, 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11-16]。本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母乳+配方喂养率、母乳喂养率及7 d内开始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系统化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 减少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⒖嘉南

[1] 刘凤, 韩树萍, 余章斌, 等.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亲母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10): 937-942.

[2] 黄朝梅, 黄倩怡, 谭瑞贞, 等. 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系统化健康宣教效果评价.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16): 1-3.

[3] 李素玲, 张广辉. NICU中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实施方法与效果观察. 中国医学工程, 2014, 13(8):82-83.

[4] 冯淑菊, 景亚琳, 陈杭健, 等. 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协和医学杂志, 2014, 5(4):399-404.

[5] 施卸丽, 徐鑫芬. 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研究进展. 护理与康复, 2015, 14(12):1123-1125.

[6] 张翠凤, 武玲. 采集母乳在NICU中的实施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4):304-306.

[7] 梁玉美, 冯燕妮, 杨松媚, 等. 早期母乳喂养对 NICU 住院早产极低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 右江医学, 2016, 44(3):265-269.

[8] 沈晶.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系统化健康宣教的效果观察. 医药前沿, 2016, 6(20):369-370.

[9] 连冬梅, 王宁辰. NICU中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实施体会. 护理学报, 2013(18):52-54.

[10] 务永勤, 朱智玲, 刘芳.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护理指导的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5(30):230-231.

[11] 阿日贡高娃. NICU 母乳喂养宣教对降低早产儿食物蛋白过敏导致的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性.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5):216.

[12] 陈惠球, 黄晶晶, 李慧敏. 健康宣教及护理配合在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观察. 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3):355-356.

[13] 刘义容, 李玉连, 封大连, 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护理指导的体会. 医药前沿, 2012, 2(20):98-99.

[14] 蒋静, 李开云, 周云, 等. 强化母乳喂养在NICU住院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研究. 重庆医学, 2014(35):4731-4733.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篇(2)

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生长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的物质,而且易于消化吸收,是婴儿最安全、最适宜、最符合其生长发育需要的食物[1]。另外,母乳喂养对减少产妇产后恶露、促进子宫复旧、增进母婴感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初产妇自身独特的特征,如产后身体不适、社会角色骤然改变引起的心理变化及缺乏喂养经验等,对乳汁的分泌及母乳喂养的行为均产生较大的影响,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率较低[2]。为提高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增强产妇对母乳喂养认识程度,笔者对我院近年收治的部分初产妇行产前、产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94例分娩前7d入院待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5.49±6.27)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为(39.06±1.84)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9例,剖宫产35例;文化程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3例,大专37例,高中28例,初中及其以下学历16例;出生后1min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排除发育异常、严重妊娠疾病及哺乳禁忌症等病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前、产后综合护理干预。

1.2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①产前评估 产前了解并评估产妇身体状态、心理状态、条件及对母乳喂养态度等因素,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详细护理计划。

②健康宣教 产前根据患者情况选取多样形式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包括母乳喂养的优势、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和技巧、孕期保健知识、护理方法等。产后根据产妇母乳喂养具体情况,纠正其哺乳的错误姿势等。

③心理干预 入院后护理人员与产妇及家属积极接触,了解其认识误区及心理障碍情况。根据产妇及家属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和疏导,纠正其错误心理,积极鼓励和安慰产妇,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并在与家属共同鼓励、支持产妇积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使产妇在产前即产后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促进乳汁提前分泌。对于产后应用药物产妇更应加强心理疏导、干预,使之正确认识药物的使用并帮助其正确哺乳[3]。

④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便使之与母体接触并含吮,促进新生儿早吸吮、产妇早泌乳及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而后新生儿每2h吸吮一次,以强化其吸吮反射,促进乳汁分泌并增加乳汁分泌量。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护理,热敷并沿乳腺管走形方向进行按摩疏通,每日2次。对于异常的产妇,应增强其母乳喂养信心,并加强护理,如凹陷或扁平者应将牵拉出并巩固立乳反射及泌乳反射;过小者可使用加乳贴,在哺乳过程中逐渐撤掉乳贴,直至新生儿可成功吸吮;过大者则应坚持喂养,哺乳前用刺激新生儿吸吮。

⑤并发症干预 产妇产后易出现涨奶、皲裂及乳腺炎等并发症。因而,产后应鼓励产妇坚持喂养,加强产妇正确喂养方法及挤奶方法指导,指导其早期进行母乳喂养,喂养过程中勤哺乳,双侧交替喂养,若产妇出现涨奶,则先喂养新生儿让涨奶一侧。

1.3泌乳量判断标准

奶量除可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外,可剩余者为泌乳量足;奶量恰可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无剩余者为泌乳量中;奶量不能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者为泌乳量少;标准手法挤压乳汁无乳汁溢出者为无泌乳。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得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喂养情况比较

研究组母乳喂养39例,人工喂养2例,混合喂养6例,母乳喂养率为82.98%;对照组母乳喂养24例,母乳喂养率51.06%。研究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852,P=0.0120.05)。两组新生儿喂养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喂养情况比较[n(%)]

2.2两组产妇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比较

研究组平均泌乳时间为产后(35.41±7.63)h,对照组平均泌乳时间为(54.92±10.15)h。在泌乳量上,研究组泌乳量足及泌乳量中者分别有36例和6例,5例泌乳量少;对照组泌乳量足及泌乳量中者共20例,27例泌乳量少。研究组泌乳时间及泌乳量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t=21.068,P=0.007;χ2=11.741,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产妇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比较[n(%)]

3讨论

研究认为,母乳喂养不仅可满足新生儿营养需要,而且在其出生后9个月内与婴儿智力发育密切相关,还对培养新生儿社会情感意识具有重要意义[4]。但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产后疲劳疼痛、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不能快速适应角色转变等原因,不能尽早正确进行母乳喂养[5]。本研究中,通过对初产妇进行产前评估制定详细护理计划、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产后护理及并发症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诸多可能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予以干预,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促进其尽早泌乳、尽早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对于部分行剖宫产初产妇,因产后疼痛明显,易出现焦虑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反应,抑制催产素的分泌,而使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延迟且乳汁分泌量减少,因而,行剖宫产初产妇术后除加强心理疏导干预外,必要时还需镇痛治疗。另外,护理除前述干预措施外,及时疏通乳腺管对产妇护理及新生儿吸吮具有重要意义。有些产妇由于乳腺管堵塞可导致乳汁分泌不良、肿胀、相对缩短,导致新生儿吸吮困难,产妇胀痛。具体方法为护理人员将拇指、食指放置于患侧乳晕两侧,其余三指扶托,拇指和食指以适度力量将内乳汁挤出。

参考文献:

[1] 陈小霞.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7):592-593.

[2] 孙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750.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篇(3)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喂养 疗效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gravity feeding combined with non nutritive sucking, prone positioning and touch therap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preterm infants with feeding

Feng Yuqiong

The First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Guangdong 5160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feeding.Methods:70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ere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3,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used gravity feeding combined with non nutritive sucking,prone positioning and touch therap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nursing care,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intermittent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we compared the feeding and tolerance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including nasogastric tube indwelling time,recovery birth body time and mass sufficient enteral feeding up to 418.4kJ/(kg・days) time.Results:The nasogastric tube indwelling time,recovery birth body time and mass sufficient enteral feeding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it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Feeding;Curative effect

早产儿,因其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喂养中常常产生不耐受情况,从而造成新生儿营养滞后和生长发育滞后[1]。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较,早产儿发育迟缓,存在一个追赶的过程[2]。因此,如何通过人为干预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早产低体质量的危害是优生优育的一个重要问题[3]。而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喂养状况,对该类新生儿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4]。本文对我院新生儿科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一组进行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另一组则进行常规间断鼻饲喂养,旨在比较两种干预方式对早产儿喂养的疗效,考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的喂养效果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将本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早产儿70例,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6小时以内住院,出生时质量1.2~2.0 kg,平均体质量(1.32±0.31)kg;胎龄27~34周,平均胎龄(30.2±0.51)周。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断式胃管喂养和静脉营养,出生后的1分钟和5分钟的Apgar评分均高于8分,排除了先天性遗传病患者、先天性的消化道畸形者以及没有呼吸支持治疗的患者。70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被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两组新生儿患者的性别、出生体质量、身长、胎龄等基本资料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新生儿均取得其家属同意,并与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方法:(1)喂养方法: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喂养后俯卧位和腹部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并将3种护理措施组成循环护理方案,贯穿于研究组早产儿喂养护理过程中。a.重力喂养:利用奶液自身重力顺着胃管流入胃内的喂养方法。奶量:第1天1~2 ml/次,l次/2小时,每天增加2~4ml/次。b.非营养性吸吮:在每次重力喂养之前给予患儿吸吮消毒过的无孔橡皮奶嘴5~10分钟,刺激吸吮,直到能经口足量胃肠喂养热量达418.4 kJ/(kg・d)时间为止。c.喂养后俯卧位:即喂养后采取俯卧位,每次喂奶后采用专业的卧垫为患儿抬高头部,角度为15°,持续1小时(所使用卧垫已经获取国家实用的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分别为ZL2008 20113714.3和ZL2008 30113331.3)。该类卧垫结构为:能使得早产儿能够在暖箱中舒适安全的保持俯卧,使用前需将适宜温度的水灌入水囊袋,并置于卧垫底部处的双层布套内,随后把卧垫置于预热好的暖箱中,依据患儿身长将头部固定针头放置于卧垫的合适部位,当患儿仰卧时,枕头凹口处朝向床垫内侧,俯卧时候则朝向外侧,以保证患儿的安全。d.腹部触摸:患儿进食后30分钟,由经婴儿抚触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腹部抚触按摩,下一次喂养前,采用掌心抚摸的方式持续5分钟。②对照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用注射器经胃管间歇注入喂养配方奶;奶量:第l天1~2 ml/次,1次/2小时,每天增加2~4 ml/次,直到能经口足量胃肠喂养热量达418.4 kJ/(kg・日)时间为止。⑵监测指标:主要包括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达418.4 kJ/(kg・d)时间等喂养情况,以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和呼吸暂停等不耐受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结 果

两组喂养状况比较:研究组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达418.4 kJ/(kg・d)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比较:研究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残留和呼吸暂停的喂养不耐受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胃肠排空缓慢,神经调节功能不健全,胃肠道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患儿在喂养中存在许多困难,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而常规的间断鼻饲(IBG)和持续鼻饲(CNG)等喂养方式还存在争议。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均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喂养方式进行了研究,但因地域等差异造成没有得到统一的广为认同的结果[5]。为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供应,促进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患儿,临床上常采用间断胃管喂养和肠道外静脉营养喂养。间断胃管喂养是通过注射器将奶液注入胃内,容易造成肠腔壁压力短时间增加,刺激胃黏膜,增加患儿喂养不耐受程度,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而重力喂养是利用奶液的自身重力作用缓慢地连续地输入患儿胃腔,减低患儿胃的负担,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成熟。

在本研究中,对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与间断鼻饲喂养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发现,研究组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的体质量时间和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重力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及抚触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并提高早产低体质量儿在喂养时的耐受性,减少喂养并发症,缩短胃管滞留时间和静脉营养时间,使患儿尽快地过渡到经口喂养方式从而进一步地促进患儿生长发育,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以及操作容易、简单、无创伤,护理效果明显,明显优于传统的间断鼻饲喂养,值得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小坚,陈鲜威,刘江勤,等.持续鼻饲喂养与间断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评估[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2):49-52.

[2] 静,杨丽琛.综合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99-101.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篇(4)

[中图分类号] R47;R17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4-70-03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法,是保障婴儿健康的基本措施。随着母婴同室的开设及母乳喂养的广泛宣传,大多数初产妇能很好的进行母乳喂养。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部分初产妇在产后一周内不能正常的进行母乳喂养,严重地影响母婴健康。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对影响初产妇产后一周内母乳喂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60例,为2007年2月~2009年6月在我院产科生产的初产妇,年龄20~29岁,孕37~41周,其中剖宫产80例,经阴道分娩180例(其中会阴切开缝合90例),生产后母婴均无异常,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母乳喂养困难,住院期间全部实施母婴同室,住院时间为4~10d。

1.2母乳喂养困难的表现

产妇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拒绝给新生儿哺乳,用奶瓶喂奶,未按需哺乳;产妇愿意给新生儿哺乳,新生儿有饥饿感,但不含接母亲,或含接后不吸吮,或撅嘴吸吮,哺乳时新生儿大声啼哭。

1.3母乳喂养困难原因

260例母乳喂养困难产妇中,缺乏哺乳知识和技巧 60例,占23.1%;产妇惧怕疼痛55例,占21.2%;产妇受限49例,占18.8%;产妇凹陷25例,占9.6%;产妇乳汁不足30例,占11.5%;新生儿错觉41例,占15.8%。

2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原因分析

2.1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

初为人母,初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医护人员又不及时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和支持,有的产妇经过哺乳尝试暂时失败后,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表现为:未按需哺乳;产妇抱婴儿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吸吮时母亲感觉疼痛,母亲因疼痛减少或停止哺乳。

2.2惧怕疼痛

剖宫产或会阴切开的产妇,惧怕哺乳时牵拉切口引起疼痛;有的产妇惧怕婴儿吸吮时疼痛,惧怕婴儿吸吮时刺激子宫收缩产生宫缩痛,而停止哺乳。

2.3产妇受限

剖宫产产妇术后需去枕平卧6h,且产妇腹部切口置有沙袋,身上带有输液管,留置有尿管,部分带有氧气管,使产妇活动及受限、母乳喂养困难。

2.4产妇凹陷

有凹陷的产妇,因凹陷而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尤其是经过哺乳尝试暂时失败后,往往认为自己不能进行母乳喂养,从而放弃母乳喂养。

2.5产妇乳汁不足

①产妇生产时,体力消耗大,因疲劳或会阴切开、剖宫产术造成切口疼痛,使产妇不能充分休息;部分产妇产后食欲减退,营养不足,从而影响乳汁分泌。②部分产妇生产后,因婴儿性别不理想而心情沮丧,以致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功能,使催乳素分泌减少,泌乳量减少。

2.6新生儿错觉

部分产妇或家属认为产后3d内尚无乳汁或乳汁不足,用奶瓶给新生儿喂养代乳品。使用奶瓶喂养时,新生儿不用费力就可吸吮到乳品;当产妇给婴儿哺乳时,婴儿不吸吮母亲或婴儿不用力吸吮母亲,因吸吮不出母乳而放弃吸吮母亲。

2.7缺乏医护人员支持

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或缺乏母乳喂养知识,未对产妇及时进行评估、指导、帮助,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3护理对策

3.1做好产妇心理护理,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态度真诚、和蔼,主动和产妇及家属沟通,取得产妇和家属的信任;并及时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的好处,说明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佳食品,是其他任何代乳品所不能替代的,母乳喂养婴儿是母亲的天职和义务;并向其说明乳汁分泌与产妇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乳汁分泌,而且利于产妇产后身体恢复。

3.2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通过在产前、产时、产后适时地向产妇口头宣教,向产妇发放母乳喂养知识小册子,并在病区走廊和病室放置母乳喂养宣传版面等措施,使产妇和家属了解、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树立母乳喂养的意识和信心,为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宣教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早吸吮、早接触等的好处,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挤奶手法,如何保持母乳充足,什么是初乳、过渡乳、成熟乳,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等。

3.3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

生后半小时内就让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开始吸吮母乳(剖宫产术者,婴儿娩出后婴儿脸与母亲脸相贴或让产妇抚摸婴儿,术后回病房协助产妇让婴儿吸吮母亲),以增加母子感情,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乳汁分泌。以后实行按需哺乳,即让婴儿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在上自由地吸吮,只要婴儿饥饿时或母亲奶胀时就喂哺婴儿;母亲奶胀时,若婴儿在睡眠中,应推醒婴儿吸吮母乳。

3.4指导并协助产妇正确的喂哺婴儿

护士经常深入病房,把正确的喂奶姿势及技巧教给产妇,协助其母乳喂养,如哺乳时,在产妇背部、腿部及抱婴儿的手臂下适度地垫软垫,减轻产妇的紧张疲劳感,使婴儿和母亲三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防止母亲压迫婴儿鼻部影响婴儿呼吸,防止婴儿头部和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婴儿含接吸吮母乳时,将大部分乳晕吸吮住,嘴呈“鱼嘴状”,压迫刺激乳窦分泌、喷射乳汁;哺乳结束时,用食指轻轻向下按压婴儿下颏,避免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而引起局部疼痛或皮肤损伤。因新生儿胃成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1],所以,每次哺乳后,将婴儿抱起轻拍背部1~2min,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嘱产妇及家属,不随便给婴儿进食其他食物或饮料以免影响有效吸吮。同时,经常观察评估产妇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喂哺方法,避免因喂哺姿势不正确而造成新生儿含接困难和病的发生。

3.5疼痛护理

向产妇解释产后子宫复旧引起的宫缩痛和婴儿吸吮母亲引起的宫缩痛属于正常现象,勤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利于恶露排出,利于身体恢复,以解除产妇喂哺婴儿的顾虑。对剖宫产产妇,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疼泵镇痛,并妥善固定放置管道,哺乳时避免腹部伤口受压引起疼痛。同时,控制剖宫产率和会阴切开率。

3.6做好护理,防止皲裂

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洗(禁用肥皂水),保持及清洁卫生。对皲裂者,哺乳前,湿热敷和3~5min,同时按摩,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易被婴儿含吮;先在损伤轻的哺乳,以减轻对另一侧的吸吮力,并增加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的时间。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并使干燥,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丰富蛋白质,能起修复表皮的作用[2]。于下次哺乳前擦洗干净,以保护。产妇奶胀且婴儿不吃奶时,用“C”形手法挤出多余乳汁或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同时避免受压。

3.7及时纠正新生儿错觉

耐心开导产妇和家属不用橡皮,不喂婴儿其他食物。教产妇喂哺时用轻触婴儿嘴唇,诱发婴儿觅食反射,在婴儿张口的瞬间迅速将母亲塞入婴儿口中;对张口不吸吮者,把塞入婴儿口后,帮助母亲挤压乳晕,使母乳流入婴儿口中,促使婴儿产生吸吮动作。经过上述方法,41例错觉婴儿均得到纠正。

3.8纠正产妇凹陷

护士及时对产妇进行评估,发现有凹陷者,即进行伸展、牵拉练习,或用自制简易吸引器,利用负压吸出凹陷的,吸出后,用洗净的手牵拉,保持5~10min,反复多次,每日5~7次,直到凹陷的不再回缩。也可将吸出后,用手牵拉,顺势将放入婴儿口中,利用婴儿强有力的吸吮吸出凹陷的和乳晕(婴儿饥饿时效果更好)。凹陷不明显者,帮助产妇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婴儿会自然吸吮。不能因婴儿最初几次没吸吮到奶就放弃母乳喂养。

3.9保证产妇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供应产妇充足的营养

为产妇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探视;产妇养成和婴儿同步休息的习惯,每天累计睡眠不少于8h。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不低于12550kJ)、高蛋白食物,少量多餐,忌无盐或低盐饮食;鼓励产妇多食汤类,多食蔬菜水果,多食含铁、钙的食品,如菠菜、海产品、动物肝、瘦肉等。

4结果

经过采取以上措施,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得到有效解决,除哺乳禁忌外,我院产科初产妇产后一周内均能实施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由85%提高到100%。

5讨论

5.1母乳是婴儿天然和最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

母乳具有无菌、温度适宜、永不变质、易消化吸收、喂养方便、物美价廉的优点;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可增强婴儿抗病能力,能保护婴儿免得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炎和腹泻。母乳喂养利于婴儿生长发育,母乳喂养是婴儿最有效的喂养方法。

5.2母乳喂养利于母子健康

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交流,利于培养小儿良好的品格,增长智力;产后立即母乳喂养,可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有助于产后恢复;母乳喂养能抑制排卵,延期月经复潮,具有避孕作用;而产后一周内的母乳喂养成功决定以后的母乳喂养。

5.3母婴双方具有神经生理反射功能

尽管垂体催乳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但以后乳汁分泌很大程度依赖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当新生儿在生后30min内吸吮时,由传来的感觉信号,经传入神经纤维抵达下丘脑,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致使垂体催乳激素成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吸吮动作能反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从腺泡通过导管排直乳窦而喷射出乳汁,表明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不断排空,也是维持乳汁分泌的一个重要条件[3]。婴儿早吸吮、不定时频繁的吸吮母亲的是刺激乳汁分泌的动力,乳汁越吸越多,而且边吸边分泌;早吸吮、勤吸吮可促进乳汁分泌,保持足够的乳汁。

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原因,以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最常见,指导喂养技巧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至关重要,护士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宣教、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上。

总之,护士在产前、产时、产后适时地向产妇耐心细致地宣教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与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并取得家属理解和支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基础;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加强营养等是泌乳的关键,对保证产后纯母乳喂养,促进母婴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护理、纠正错觉、纠正内陷是保证母乳喂养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崔焱. 儿科护理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篇(5)

随着围生医学和新生儿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低体重及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得以大大提高。但由于在围生期糖皮质激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和呼吸机的使用,以及院内感染的影响导致这些患儿出现了肺部病变,对氧气依赖,医学上将其定义为慢性肺疾病,许多患儿在喂养的过程中更易发生spo2波动的缺氧表现。如不加强护理,会导致吸入性肺炎和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等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急患儿儿生命[1]。本文收集了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的40例慢性肺疾病患儿,现将喂养时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25例,女15例;胎龄26~30周,体重(750~1100)克;所有患儿都被诊断为慢性肺疾病。

1. 2 喂养情况 21例患儿已全部经口喂养,13例患儿部分经口喂养,6例患儿胃管喂养;1例无创正压通气,3例低流量鼻导管上氧。

1. 3 结果 38例患儿均在喂养时没有SPO2后出院,2例患儿父母自买制氧机及监护仪要求出院,一月后随访,2位患儿能脱离氧气喂养

2 护理

2. 1 基础护理

2.1.1 注意保暖 极低体重儿由于体温中枢发育不全,导致体温升降不定。由于体重过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以及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差,体表散热大于产热。汗腺功能不足,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因素影响,设置层流病房的温度在24-26℃,防止环境温度过低使患儿体温偏低,从而导致患儿喂养主动性欠佳。四小时监测体温一次并予以记录,根据体温合理使用保暖箱,早产儿包被。减少不必要的沐浴,可予温毛巾擦浴保持皮肤干净。

2.1.2 预防感染 极低体重儿免疫功能较差,抵抗力低,因此监护室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预防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观察患儿的肤色,四肢末梢温度,有感染征象时及时报告医生。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保持皮肤完整性及清洁。

2. 2. 喂养时护理

2.1.1 喂养方式 选择正确的喂养方式,评估患儿的吸吮力。早产儿经口喂养,必须具备正常的吸吮、吞咽功能以及呼吸肌的协调运动[2],整个喂养过程才得以完成。如上述三者缺一,均可造成患儿经口喂养时的无效吸吮、吞咽不及引起的呛奶或呼吸肌运动引起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绀、呼吸困难等一系列喂养困难的情况[3]。经口奶瓶喂养的过程中,选择合适型号的奶嘴,倒立时奶一滴一滴的滴出,防止奶流速过快,患儿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1];滴管喂养适用于有吞咽功能的早产儿,不要求吸吮和吞咽动作的同时参与,应用范围较广[4]

2.1.2 喂养时机 有研究指出,进食前的觉醒状态与吸吮能力呈正相关,如果早产儿处于睡眠、烦躁或哭闹状态,将会影响吸吮、吞咽及呼吸活动,无法完成进食。因此要让有经口喂养的患儿处于觉醒或者相对清醒的状态,摸摸耳垂,或者抚触后进食。

2.1.3 喂养的 仰卧位吸气时肋弓内陷影响肺扩张,同时腹腔内容物压迫膈肌,阻碍肺容量的增加,使呼吸效率降低;仰卧位时颈部屈曲,可能致上气道梗阻,易发生梗阻性呼吸暂停[5]。传统的喂养即喂奶后取仰卧位,将头侧向一遍,由于胃呈水平位,容量小,使馆贲门括约肌松弛,早产儿幽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且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差,极易溢乳及胃食道返流[6]。俯卧位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俯卧位可改善通气/血流比,减少肺内分流,死腔量/潮气量比值小于仰卧位,而肺泡有效通气量大于仰卧位,从而增加肺氧合[1]。Casado Flores等研究表明:俯卧位可明显改善患儿的氧合和肺功能,而这种改善将影响患儿的生存率[7]。文献报道床头提高15°的半卧位是减少返流的最佳,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卧床喂养的患儿,喂养时抬高床头30°一40°,取头偏向一侧的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喂养后保持床头抬高30°-60°[8]。胃管喂养:胃管可刺激咽喉部,兴奋迷走神经和妨碍唾液等分泌物吞咽,从而诱发胃食管返流易引起呼吸暂停,必须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缓慢胃管内喂入

2.1.4 奶方 提倡母乳喂养,并且加母乳添加剂;没有母乳时予高能量配方奶。

2. 3 病情观察 非喂养时加强病情观察,关注患儿呼吸情况,注意有无感染的前驱症状;喂养时予专人护理,观察氧氧饱和度的变化,不能及时恢复的予暂时停喂,必要时充氧观察,并考虑是否要更改喂养方式;喂养后予侧卧位,密切关注有无反流现象。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有无水肿,肤色,心率,注意是否有贫血表现。

2. 4 出院前指导 加强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出院前嘱其来院,予床旁一对一母乳喂养指导。相关研究表明喂养比奶瓶喂养的婴儿往往能够维持更高的氧饱和度[3]。评估条件,必要时增加保护器,保护器可以让婴儿嘴唇在吸吮的间歇期不会滑落下来,可以使婴儿喂养时达到吮吸、吞咽和协调性的全面进步[9]。

3 小结

慢性肺疾病患儿喂养的护理强调基础护理时的预防感染,喂养时的个性化专人护理,即使发现病情的变化,加强病情观察,出院前做好院内院外喂养的衔接,提倡床旁指导母乳喂养,才能使患儿尽早的恢复,没有相关并发症,治愈出院。

参考文献:

[1]赵婧.早产儿呼吸暂停诊治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3):23-24.

[2]彭文涛,魏珉.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37.

[3]张玉 早产儿转换为经口喂养的策略为经口喂养的策略[J].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3).24.

[4]宋才好,何燕.经口滴注喂养和鼻饲喂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J] .安徽医学,2009,30(3):21.

[5]张婉玲.呼吸干预改善新生儿经口喂养困难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1,(17):19.

[6]徐润香,姚黎明等.两种对控制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发作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4).40.

[7]孙秀春.72例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44-45.

[8]Sridhar S,arguello S ,Lee HC.Transition to oral feeding in preterm infants.Neoreviews,2011(12)141-147.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篇(6)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妇产科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没有产科并发症,身体健康水平较理想。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79例。在观察组中,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7.38±3.16)岁,孕周37~42w,平均孕周(39.65±1.33)w,新生儿体重3000~3800g,新生儿平均体重(3500.87±268.37)g,出生Apgar评分7~9分,平均Apgar评分(8.26±1.13)分,住院时间3~5d,平均住院时间(3.78±0.56)d。在对照组中,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29±3.58)岁,孕周36~41w,平均孕周(38.73±1.05)w,新生儿体重3300~4000g,新生儿平均体重(3432.87±289.35)g,出生Apgar评分7~10分,平均Apgar评分(8.37±1.25)分,住院时间3~5d,平均住院时间(3.17±0.14)d。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新生儿基本情况等基础资料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将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告知给产妇,包括母乳喂养手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前情况进行评估,并将母乳喂养的优点和重要性告知给产妇及其家属。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尽早进行吮吸,鼓励产妇根据新生儿的情况进行哺乳。手术结束后2~4h,产妇饮用米汤汁。待产妇的肠胃功能恢复后,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多食用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多食用汤汁类食物,促进乳汁分泌。

由专职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对产妇进行护理时,设置2名专职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给产妇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并指导产妇充分休息,保证产妇每天的的睡眠时间有8~10h。手术结束后,专职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尽早进行吮吸,并让产妇以环抱式的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且每次产妇哺乳时,尽量排空。专职护理人员需及时清洁产妇房间,保证产妇洁净,温度、湿度适宜。专职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了解产妇的需求,耐心地指导产妇应用正确的哺乳方式喂养新生儿,鼓励产妇积极应用抚摸、目光、语言等方式与新生儿沟通,加强产妇哺乳信心。专职护理人员及时教会产妇正确抚触新生儿的方法,鼓励产妇多抚触新生儿。手术结束后1d取下尿管,专职护理人员帮助产妇下床活动,并指导产妇合理饮食。

1.3判断标准 产妇给婴儿2次哺乳间,婴儿有满足感,小便超过6次/d,大便若干次,新生儿丢失生理体重的情况明显改善即为达到纯母乳喂养标准。母乳喂养婴儿后,婴儿大小便的次数较少,新生儿丢失体重情况明显,或使用代乳品即为未达到纯母乳喂养标准。观察产妇手术结束后24h、48h、72h的纯母乳喂养情况,记录纯母乳喂养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4h、48h、72h的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

3讨论

母乳喂养能够为婴儿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有助于婴幼儿的发育。相关研究指出,母乳喂养婴儿能够有效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降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减少幼儿肥胖症的发生[1]。产妇应用母乳喂养的方式喂养婴儿早期,尽早吮吸、接触有助于提高泌乳素水平,使产妇尽早泌乳。母乳的量与婴儿的吮吸情况有密切关系,新生儿吮吸产妇时,会对母体内的泌乳素和催产素的分泌过程产生刺激,进而促进乳汁量的提高[2]。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后,手术麻醉、疼痛、限制以及术后禁食等原因,会使产妇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焦虑、紧张等情况,直接影响了母乳喂养,使得母乳喂养率较小[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24h、48h、72h的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柳德睿.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8(06):640-641.

[2]周建红,伍克立,李明霞.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及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3,11(08):1315-1316.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篇(7)

[中图分类号] R174.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c)-0132-03

Research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 postpartum successful breastfeeding

ZHANG Hongying

Delivery Room,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dingshan City,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Pingdingshan City in He'nan Province,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ccessful factors of postpartum breast milk-fed. Methods 400 natural childbirth lying-in wome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0, who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20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ferenc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obstetrics nursing.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sufficient breast milk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7% and the percentage of pure breast milk-fed was 91%; the percentage of sufficient breast milk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5% and the percentage of pure breast milk-fed was 63%. There were sia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nditions of sufficient breast milk and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in two groups (all P < 0.01). Conclusion Proper nursing interference can increase efficiently the quantity of breast milk lactation and the rate of pure breast milk-fed meanwhile.[Key words] Nursing interference; Breast milk-fed; Research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具有营养均衡全面、清洁卫生、恒温方便、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等优点[1]。母乳喂养在孩子生命中是一个最好的开端。一部分孩子由于没有适当的母乳喂养而死于腹泻、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疾病;更多的孩子由于没有母乳喂养而患有不应有的疾病,所以母乳喂养非常重要。因此,为了促进产妇的早期泌乳,增加母乳喂养的信心,本文通过临床实践,对如何提高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和纯母乳喂养率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1~12月4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年龄23~39岁,平均31.5岁;孕周37~42周;新生儿Apgar评分为7~10分;新生儿体重2 400~4 200 g。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30岁;孕周37~42周;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新生儿体重2 450~4 150 g;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评分、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介绍产后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方法;观察组给予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有经验丰富的护师对产妇进行产前、产后全方位的母乳喂养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2.1 重视产前宣教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中所含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的消化和吸收,生物利用率高[2];母乳能提高婴儿免疫功能,抵御疾病;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蛋白和免疫细胞,有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纤维结合蛋白、双歧因子等;母乳喂养能明显降低婴儿腹泻、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率;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牙齿的发育和保护;婴儿与母亲皮肤频繁接触,母婴间情感联系对婴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有重要作用。母乳喂养有利于防治产后出血,吸吮刺激催乳激素产生的同时,促进缩宫素的产生,缩宫素使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哺乳者的月经复潮及排卵较不哺乳者延迟,利于产后恢复,利于延长生育间隔;母乳喂养能降低产妇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通过科教宣传纠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观念,使孕妇与其家属能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从而使孕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心。

1.2.2 做好心理护理根据产妇各自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通;护士应在谈话的态度、方式、语音、语调上下功夫,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告诉产妇母乳喂养不仅不会影响体型,还有利于恢复体型[3];克服产妇焦虑、不安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产妇迅速从分娩不适和疲劳中恢复,提供母乳喂养和婴儿护理知识;对产妇的积极行为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加产妇的自信心,保持心情愉快,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母乳喂养一定会成功。

1.2.3 舒适的环境环境应安静、舒适、整洁、通风,室温18~20℃,相对湿度50%~60%;保证产妇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每天睡眠保持在7~8 h以上,充足的睡眠以利于乳汁的分泌和产后康复;指导产妇做肢体舒展、按摩和深呼吸,使其心情和肌肉放松,进入舒适、放松的睡眠状态。

1.2.4 饮食护理指导产妇产后1 h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指导产妇多食高热量、高蛋白、多汤类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大麦及其制品;母乳不足者,猪蹄炖烂吃肉喝汤。

1.2.5 正确的喂奶哺乳前,母亲应清洗双手并用温开水清洁及;母亲喂哺婴儿时要舒适,肌肉要放松;可取坐位或侧卧位;取坐位时两肩放松,坐椅要有靠背,不宜过高;孩子的头与身体呈一直线;孩子的脸对着,鼻子对着,抱着孩子贴近自己;每次哺乳后,应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1~2 min,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

1.2.6 正确的婴儿含接姿势教会母亲诱发婴儿觅食反射,让婴儿嘴张得很大,将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婴儿下唇向外翻;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下颏紧贴,面颊鼓起呈圆形;有节奏的吸吮,并有“咕咕”的咽吞声,母亲有下奶的感觉,婴儿吸空一侧后,再吸另一侧。

1.2.7 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产后半小时开始哺乳;乳汁分泌的早晚与婴儿早接触、早吸吮有密切的关系[4];早吸吮可促进下丘脑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使早下奶;早吸吮可强化婴儿吸吮能力,分娩后婴儿的觅食反射最强,是婴儿练习吸吮的好时机;哺乳前不要给婴儿喂母乳以外的食物或奶瓶、橡皮作安慰物,以免婴儿产生错觉。

1.2.8 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母婴同室有利于母子感情的建立,便于按需哺乳,早开奶;母亲是婴儿最细心、最好的护理者,可向责任护士学到婴儿的护理知识;鼓励产妇按需哺乳,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和婴儿24 h在一起,吸吮和按需哺乳;废弃定时哺乳,哺乳量减少,不能及时排空内乳汁,缺乏足够的吸吮和刺激,使反射性泌乳素及催产素释放终止,乳汁形成及分泌减少[5];坚持夜间哺乳,不限时间,不限次数,哺乳的时间及频率取决于新生儿的需要及乳母感到奶胀时。

1.2.9 皲裂的处理哺乳前湿热敷3~5 min,挤出少许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新生儿含吮和大部晕;哺乳时先吸吮皲裂程度轻的一侧,以减轻对另一侧的吸吮力;哺乳结束时,用示指轻压婴儿下颌,等婴儿放下后再把婴儿抱离,切忌强行拉出;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和干燥。

1.2.10 扁平或凹陷的处理采用伸展练习法,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两侧,慢慢由向两侧方向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向外突出,再用示指和拇指捏住轻轻向外牵拉数次;确实无法将牵拉外出者,应使用人工,将人工内空气挤出,吸于乳晕上,产妇的中心对准人工中心,婴儿以正确吸母乳方法吸吮即可。

1.2.11 乳胀的处理哺乳前湿热敷3~5 min,并按摩、拍打、抖动;频繁哺乳,排空;哺乳时先喂奶胀明显的一侧,因为饥饿时婴儿的吸吮力最强;当婴儿不能有效吸吮或婴儿一点都不肯吸奶时,要帮助产妇将乳汁挤出。正确的挤奶方法: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晕上下方,用大拇指和食指的内侧向胸壁处挤,必须挤压后方,这样就能挤在乳晕下方的乳窦上;有节奏地挤压及放松并在乳晕周围反复转动手指位置,以便挤空每根乳腺管内的乳汁,双侧交替挤压,挤出的奶用小勺喂婴儿;如果很胀痛,可用吸奶器吸引乳汁,使舒适至肿胀消失为止。

1.2.12 乳腺炎的处理关键在于预防,哺乳前后及时清洁;凹陷者,及时矫正;每次喂哺时尽量将乳汁吸空,并注意口腔卫生。发生乳腺炎时,如感染不重,全身反应轻微,一般不停止母乳喂养,而且还要勤喂奶,勤吸吮,尽量把里的乳汁吃干净;当乳腺炎局部化脓时,患侧应停止哺乳,并以手法挤奶或吸引器将乳汁排净,保持乳腺管通畅,用小勺喂婴儿。

1.3 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72 h乳汁分泌情况及母乳喂养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标准[6],乳汁充足:喂奶时听到孩子的咽奶声,小儿24 h排尿6次或6次以上,并有少量多次或大量1次质软大便,两次喂奶之间婴儿很满足,很快乐。喂奶前丰满,喂奶后柔软,喂奶时母亲有下奶的感觉。乳汁不足:在母乳喂养后婴儿仍哭闹不安,给予配方奶粉后有满足感,大便较少,较柔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中纯母乳喂养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产妇中乳汁分泌充足,占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这说明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和纯母乳喂养率。见表1。

3 讨论

3.1 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通过对孕产妇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产前健康教育,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好处,使孕产妇下决心实施纯母乳喂养,并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产后半小时内母亲与婴儿皮肤接触,半小时内早吸吮;实行24 h母婴同室,促进乳汁分泌;产后早开奶,按需哺乳,想吃就喂,勤吸吮,促进乳汁分泌[7]。

3.2 提高了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

通过对产妇热情、关怀、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哺乳技巧指导,提高了产妇对产褥期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母乳价廉卫生,营养丰富,对家庭来说经济、方便,同时也省力、省时,又使产妇身体恢复较快,使产妇和家属更放心,更满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8]。

3.3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连续性护理的优质服务要求护理人员自身必须具有丰富而全面的专业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护理人员全面、细致的母乳喂养的观察与护理,从而提高了自己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整体素质。

总之,通过对产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易于接受和坚持纯母乳喂养;消除影响母乳喂养和乳汁分泌的不利因素,消除顾虑,变被动为主动,家属也从医护人员的指导中获得了知识,并能够给产妇提供正确协助,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增强了新生儿的免疫力;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融洽了护患关系,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好处。因此,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母乳喂养成功至关重要,值得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解丽丽.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33-34.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82.

[3]王桂云.对238例产褥期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0,9(4):85-86.

[4]谷聚爱,秦爱华,王志芹.母乳喂养与产前母乳喂养健康宣教最佳时间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7):81.

[5]朱丽萍,董秀萍.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6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母乳喂养培训教材[M].北京:新闻出版局,1999:12.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篇(8)

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对早产儿的急救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其中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早产儿给予科学的肠内营养是保证患儿生长发育安全的物质基础,若出现营养障碍则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为此尽快给予肠内营养,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1]。为此本文将探究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

1.2 方法

1.2.1 加奶策略 对出生后存活下来病情较为稳定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12 h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病情较不稳定新生儿,于出生后延迟24~48 h给予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配方奶为辅,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的胎龄和体重按时进行喂养,对体重1300~1500 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18 ml/(kg·d);对体重1500~2000 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36 ml/(kg·d)[2]。若新生儿在喂养1周后,无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则在在往后的喂养中,每天增加奶量15~20 ml/(kg·d),直至达到150 ml/(kg·d)。

1.2.2 喂奶耐受性观察 喂养期间应观察新生儿的胃部残余奶量,在每次喂奶前,对新生儿用注射器抽吸,检查胃部有无奶液潴留发生,若潴留奶量低于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可将潴留奶液再次注回胃部,并对新生儿给予预期每次的给奶量;若留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应减量喂奶,或停止喂养1次。在对胃部抽吸的过程中,若发现有血液等异常情况,应停止喂奶,并排查病因,对症处理[3]。同时也应观察新生儿有无腹胀,测量时固定早产儿腹部某一部位和测量时间,若腹围增加1.5 cm时,或腹胀有张力则需要适当减小喂奶量,对排便困难的新生儿,可用温度适宜的盐水灌肠。观察有无呼吸暂停,排查呼吸暂停与喂养有无关系。为避免出现胃食管反流,应取俯卧头高脚低,并适当减少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血糖、喂奶量、排泄量、体重变化[4]。

1.2.3 护理 早产儿以俯卧为主,适当采取仰卧位交替。通过俯卧尖山胃潴留、降低腹胀、预防胃食管反流,促进呼吸器官发育,平稳呼吸和心率等益处。同时,应将头部抬高30°,头高脚低更好地预防胃食管反流[5]。

1.2.4 胃管管理护理 早产儿在长时间的肠内营养支持中,早期喂养阶段需要一定时期的胃管喂养,为此应做好胃管管理护理。早产儿常会自主将不固定的胃管拉出,因此常会反复插胃管,增加插管感染机会。为此应加固胃管,采用弹性胶布于鼻唇沟处固定胃管,并在每次胃管喂养之后,用1 ml的温开水清理口腔和胃管,以免因胃管造成感染[6]。

1.2.5 腹部按摩 喂奶30 min后,医护人员手指并拢,掌心轻轻触摸新生儿的腹部,以肚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按摩时给予适当压力,保持缓慢匀速运动,4次/d,5~10 min/次。通过对新生儿腹部按摩,增强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7]。

2 结果

60例早产儿中,1周内拔管直接正常哺乳有28例,2周内18例,3周内9例,死亡5例,存活率91.67%,死亡率8.33%。存活新生儿喂养耐受性好,出院时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体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并症得以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36±2.3)d;死亡新生儿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死亡。

3 讨论

早产儿出生后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新生儿较差,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其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喂养措施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诸多优势,使胃肠道直接接受营养,以此稳定内环境,增强肠道组织细胞发育,促进分泌胃肠黏膜酶,提高胃肠道结构和消化功能成熟,从而及早建立经口喂养。而且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还可减轻肠黏膜萎缩,降低肠道通透性,提高抵抗力,有利于胆红素在粪便排泄中排出,预防内毒素位移[8]。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最好选择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含有适合早产儿多种氨基酸,加速胃排空,且有利于早产儿器官和神经组织的发育,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9]。

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低血糖等情况发生。这些喂养并发症多与喂养方式不当、早产儿吞咽反射迟钝或不全,及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低下所致[10]。为此,在对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应对早产儿及早给予母乳喂养,给予最佳喂养护理,增加喂奶耐受性,并做好胃管管理护理,预防感染,同时给予腹部按摩,增强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11]。

本文研究中,60例早产儿经过积极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存活55例(91.67%),死亡5例(8.33%)。存活新生儿喂养耐受性好,出院时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体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并症得以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36±2.3)d;死亡新生儿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死亡。早产儿的抢救存活率与有效的监护呈正比,其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给予相应护理,使早产儿得到最佳的营养支持,以此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效果,稳定生长,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陈湘红,杨春柳.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6(17):347.

[2] 林格芳,汤淑斌.早产儿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出院时体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4(13):362.

[3] 韦艳姬.早产儿胃肠喂养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4(8):203.

[4] 丁宗一,刘喜红.2010版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建议和早产儿营养需求建议介绍[J].中华儿科杂志,2010,9(10):154.

[5] 刘加云.早期建立胃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13):314.

[6] 马云红,黄洁.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2(3):236.

[7] 贺晓萍,蔡小红,马云红.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7(16):358.

[8] 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5(8):126.

[9] 陈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167.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篇(9)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99―01

母乳喂养是一个自然的、传统的喂养方法。纯母乳喂养4-6个月婴儿的患病率比人工喂养婴儿的患病率低2.5倍,因患腹泻致死的人数要低25倍。我院产科对95例存在母乳喂养问题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重点的关注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2年11月在我院分娩存在母乳喂养缺陷的初产妇95 例,年龄18-35岁,阴道分娩64例,剖宫产31例。文化程度:小学14例,初中32例,高中24例,大专16例,本科9例。均无母乳喂养禁忌。

1.2影响母乳喂养原因:产妇精神因素:信心不足、情绪过度紧张、怕羞或认为哺乳会使体形改变而拒绝;哺乳姿势掌握不正确,不能进行有效吸吮而使用其他喂养方法;受陈旧观念影响,产后营养不合理及对初乳认识不足,认为产后3天才开始有母乳,3天内不进行母乳喂养,失去了早吸吮增加乳汁机会;、疾病,孕晚期未进行保健,导致喂哺困难。

1.3护理方法

1.3.1产前准备:在孕期及住院期间以书面宣传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乳中所含营养物质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生物利用率高;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蛋白和免疫细胞,母乳喂养能明显降低婴儿腹泻、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率;吸吮时的肌肉运动有助于面部正常发育,且可预防因奶瓶喂养引起的龋齿;母乳喂养时婴儿与母亲皮肤频繁接触、母婴间情感联系对婴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有重要作用;母乳温度适宜,喂养婴儿方便[1];告知产妇母乳喂养不仅不会影响体形,还有利于恢复体形,克服产妇焦虑不安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1.3.2产后指导: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由产房护士负责早吸吮指导,剖宫产的新生儿由责任护士负责在母亲返回病房后进行早吸吮指导,尽最大努力促使首次吸吮成功。新生儿刚出生的30分钟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及吸吮,为母乳喂养奠定了基础。不给新生儿母乳以外的食物或奶瓶、橡皮等做安慰物,使新生儿形成清晰的吸吮记忆和反射,有利于乳汁分泌。在产后的2小时内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了解早接触、早吸吮的重要性。正确母乳喂养姿势的指导,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并用温开水清洁及,肌肉放松,可选择坐位或侧卧位,一手拇指放在上方,余四指放在下方,将和大部分乳晕放入新生儿口中,用手扶托,防止堵住新生儿鼻孔,保持充分有效吸吮。让新生儿吸空一侧后,再吸吮另一侧,哺乳后戴合适棉质乳罩。实行母婴同室,有利于母子感情的建立。坚持日夜哺乳,按需哺乳,哺乳时间及频率取决于新生儿的需要及乳母感到奶胀的情况。

1.3.3饮食指导:顺产后1小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剖宫产术后6小时可进食少量米汤、鱼汤等汤食,禁食糖、奶类,排气后可进半流食,排气后可进普食。食物应富有营养、足够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水分;多饮汤食,如鸡汤、鱼汤、猪脚汤等都是帮助下奶的食物,且要少量多餐;禁食含有麦芽及神曲的食物或药物,以防退乳。产妇要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放松,疲劳和紧张会影响下奶的过程和奶水的供应,并养成和婴儿同步的作息时间,才能保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才能充分泌乳。

1.3.4护理:乳胀多因过度充盈及乳腺管堵塞,哺乳前热敷3-5分钟,并按摩、拍打、抖动,频繁哺乳、排空。皲裂时哺乳前湿热敷3-5分钟,挤出少许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于新生儿含吸和大部分乳晕;哺乳时先吸吮皲裂的一侧,以减轻对另一侧的吸吮力;哺乳结束时,用示指轻压婴儿下颌,等婴儿放下后再把婴儿抱离,切忌强行拉出;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和干燥。扁平、凹陷者,由责任护士在矫正凹陷时,每示范一个动作后将其简要的原理及要领告知产妇,鼓励积极动手效仿。指导产妇揉捏颈部,刺激泌乳反射,使突起;或采用十字法牵拉,反复数次,使突出。如若仍不能使突出者,可使用辅助,即用清洁的辅助薄膜紧贴产妇的,让新生儿充分含接辅助,通过吸吮将母亲及大部分乳晕吸入。经过多次喂哺后,凹陷纠正后即可去除辅助[2-3]。

1.3.5重视产后回访:产妇出院前必须掌握正确的含接姿势,正确处理乳胀,掌握挤奶方法,方可出院。责任护士在产妇出院后第3-7、第15、第30天、各做1次电话回访,询问母乳喂养情况及健康指导,必要时上门访视。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 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本组产妇影响喂养因素的变化见表1。

2.2 本组产妇产后回访新生儿喂养情况见表2。

3 讨论

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具有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因素。通过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产后针对不同心理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进行耐心、细致、具体的母乳喂养指导就能使母乳正常进行。同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产妇对产褥期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母乳喂养对家庭来说经济又方便,又使产妇身体恢复加快,新生儿的吸吮可促进产妇缩宫素的产生,使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哺乳者的月经及排卵延迟有利于产后恢复及延长生育间隔。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4]。

产后访视的普及,使医护人员走出医院,步入家庭,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鼓励并指导产妇及时参与健康护理,使产妇得到准时有效的帮助,解决各种健康问题,让产妇、新生儿真正受益,提高了产褥期保健质量,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知识需求,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5-6]。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82.

[2] 梁伟珍,朱峥峥,应莉,等.增强凹陷效能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1A):46-48.

[3] 雷明,黄海燕,周婉平,等.缺陷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0A):50-52.

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篇(10)

母乳喂养;心理障碍;问题;护理干预;成功率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最适合婴儿的生长发育。目前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本文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2月至10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000例,住院期间全部实行母婴同室,住院时间2~7 d。

2 结果

1000例产妇中18例由于心理因素不愿喂哺者,经疏导教育后成功喂哺达100%;163例扁平或凹陷者,成功154例,占94.5%,未成功9例,因产妇身体素质差,家属不愿配合;皲裂25例,经处理2~5 d痊愈,成功率达100%;乳胀354例,于产后2~3 d发生,经处理后1~2 d乳胀消除;母婴分离者110例指导挤奶手法,按时排空,成功保持泌乳功能。

3 护理干预

3.1 产前 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喂养时间和次数,喂养姿势和技巧以及相应的护理等[1]。同时纠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认识。比如:有些产妇因害怕影响体型,拒绝哺乳;有些产妇认为乳汁少,怕新生儿吃不饱,产后即用奶粉代替。有些产妇觉得不胀,就不会有奶等等,上述对母乳喂养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低[2]。因此,开展产前健康教育,纠正产妇错误认识,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使其家属和孕妇建立产后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心。

3.2 产后 早接触,早吸吮。足够的乳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前提,尽早频繁的刺激是促进泌乳的有效措施[3]。因此,产后30 min内,除母乳喂养禁忌证外,均由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与母体进行皮肤接触,并让新生儿早吸吮母亲,并再次宣教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产后由责任护士具体的讲解及指导母乳喂养有关知识。包括哺乳的正确姿势,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24 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判断婴儿需要及是否饱足的技巧,以及护理技巧。

4 针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措施

4.1 扁平或凹陷的处理 注射器吸法:根据直径大小,选用10~20 ml注射器1副,切除注射器前端及部分,将注射器直接罩在内陷的上,抽吸活塞,能够明显看到被吸出来,并保持负压1 min。重复多次,使突出。

4.2 乳胀 嘱产妇增加哺乳次数,采取正确喂哺姿势,喂哺前,热敷、按摩、拍打,如果很胀痛,婴儿不能有效吸吮时,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使舒服一些后再喂哺。

4.3 皲裂 指导产妇采用正确的吸吮方式,婴儿不能只吸,应吸入及大部分乳晕,喂乳结束后,可用示指轻压婴儿下颌,待婴儿自然松口后慢慢取出。哺乳后将少许乳汁涂在及乳晕上,让暴露自然干燥,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有丰富蛋白质,能起到修复表皮的技能。

4.4 母婴分离时如何保持泌乳 教会产妇挤奶方法:操作前热敷、按摩,洗净双手擦干,将大拇指放在乳晕上,其他手指放在对侧,向胸壁处有节奏地挤压和放松,把乳汁挤出,或者使用吸奶器排空,告诉产妇及家属挤奶6~8次/d或更多。

5 小结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智力,减少婴儿患病率,这些优势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开展产前和产后护理干预,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重视产前检查中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

参 考 文 献

上一篇: 有机合成的前景 下一篇: 煤矿安全生产会议内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