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8 11:44:07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1)

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好发于冬末、初春,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播。2013年3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了1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儿。经过全科医务人员的及时救治和护理。患儿住院11 d后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历介绍

患儿,女,28 d,以“皮肤疱疹4 d”为主诉入院。其母在患儿18 d时曾患有带状病毒感染。患儿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2个针尖样大小疱疹,于当日下午耳部又出现新的疱疹,在当地卫生院求治,按“湿疹”给予外用药物治疗2 d(具体用药)不详,效果差,就诊于县妇幼保健院,按“过敏,病毒疹”给予口服及外用药物,症状无好转。急转入本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2℃,心率:132次/min,呼吸:32次/min,体重:31 kg.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可见脓疱疹,头面部较多,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头颅无畸形,前囟平软,眼脸无水肿及下垂,结膜无充血,可见少量分泌物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局部无红肿,鼻外形正常,无鼻翼煽动,口唇无发绀,口腔黏膜光滑无溃疡,咽腔充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肠鸣音轻度活跃,大小便正常,脑膜症状未引出,双侧巴氏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4×109/L,红细胞39×1012/L,血红蛋白122 g/L,血小板249×109/L,中性细胞比率78%,淋巴细胞比率678%,嗜酸细胞计数14%,PCT006 ng/ml,急性心肌坏死标记物示MYO6 μg/L,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示轻度功能损伤。血培养阴性,疱疹分泌物培养:带状疱疹病毒阳性。尿粪常规正常。诊断: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入院后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阿糖腺苷抗病毒,门冬氨酸鸟氨酸保肝,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维生素增强免疫力。康复新液外用擦洗,百多邦外用消炎等治疗。加上积极的护理干预,做好消毒隔离措施。患儿病情恢复较快。2 d后可见部分结痂。5 d后疱疹全部结痂,未见疱疹。8 d后部分结痂脱落。11 d后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实施隔离措施 将患儿安置在单人隔离室,做到一接触一洗手,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患儿的分泌物,衣物及各种治疗用品按特殊疾病感染垃圾进行处理。将患儿裸放在辐射台上,患儿铺垫的夹被要经过高压灭菌处理。每日更换。严格限制探视,必要时更换隔离衣,戴口罩,帽子。

22 皮肤护理 本科用经高压灭菌的柔软的棉布给患儿做夹被。患儿因皮疹发痒抓挠,及时给患儿剪指甲或戴手套,必要时涂炉甘石。并要3 h给患儿更换一次。随时清理痂皮,更换夹被,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每天用医用棉签蘸取康复新液擦拭全身,等康复新液干后再涂以百多邦软膏,每天3~4次。2 d后疱疹开始干缩,结痂。8 d后痂皮逐步脱落。

23 头面部皮肤护理 患儿头面部疱疹较多,部分已破损,尽量将患儿头发用无菌剪刀剪断。头部暴露,每天用康复新液擦洗,并涂抹百多邦软膏。

24 口腔、眼部护理 患儿口腔黏膜完好,无破损,每天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擦拭患儿口腔黏膜。2~3次/d,同时观察患儿口腔黏膜病情变化。眼部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由内眦到外眦进行擦拭,2~3次/d,并涂红霉素眼药膏。

25 发热护理 患儿入院时低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每4 h测体温一次,及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烧药,给患儿多喂水,并通过静脉补液以保证水分的供给。及时给患儿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时及时调节辐射台的温度。及时更换床单元。

26 饮食护理 患儿住院期间饮食少,易呕吐,要给患儿少量多次喂奶,取患儿半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吐造成窒息。同时遵医嘱喂服双歧四联活菌药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防止腹泻。

27 睡眠护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十分重要的,根据患儿病情需要,给患儿上心电监护,静脉输液等各项治疗操作,合理安排治疗护理流程,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严格限制探视。医护人员要做到四轻。保持病房环境安静。

28 病情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及皮肤的恢复状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精神,尿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严密观察患儿的反应和药物疗效。输液时尽量选择腋静脉穿刺,穿刺针眼要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9 健康教育 管床大夫需详细的向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病情发展,治疗护理方案及预后。并每天有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变化情况用家属手机进行拍照,讲解患儿病情的进展变化。增强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恐惧心理,使患儿家属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治疗。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2)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6-46-03

肛周湿疹是指发生于周围皮肤,少数可累及会,皮肤浸润肥厚甚至发生皲裂,奇痒难忍的一种皮肤炎症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1]。肛周湿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具有易复发的特点。而婴幼儿皮肤娇嫩,角化层薄,较其他年龄人群更易发肛周湿疹[2]。婴幼儿发生肛周湿疹后,主要表现为肛周皮肤渗液,可见丘疹、丘疱疹或是密集性粟样多形性丘疹,而且伴有明显的瘙痒症状,甚至难以忍受。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对45例婴幼儿湿疹患儿采用复方紫草油外涂患处,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璧山县人民医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肛周湿疹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患儿,男17例,女28例;年龄1~3岁,平均(1.6±1.4)岁;病程8 d~3个月,平均(1.7±1.3)个月;对照组患儿,男19例,女26例;年龄1~3岁,平均(1.8±1.2)岁;病程10d~3个月,平均(1.8±1.2)个月。所有患儿均符合肛周湿疹的诊断标准[3],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对复方紫草油过敏等疾病的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新霉素外涂患处,观察组患儿采用复方紫草油外涂患处,均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4]

患儿肛周局部出现明显湿疹样皮肤病变,如红疹、红斑、糜烂、渗出、结痂、脱屑;患儿哭闹,且部分患儿用手挠抓;伴有头皮、腋窝等其他部位皮肤湿疹样病变。

1.3 方法

两组患儿便后均采用温开水清洗臀部皮肤,拭干,尿布或尿裤勤换洗,每日采用烤灯照射1~2次[4]。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新毒素涂于患处,观察组加用复方紫草油(武汉健民集团随州药业有限公司)涂于患处,并配合相应的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休息护理、臀部护理及烤灯照射护理等[5]。

1.4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患处皮肤恢复情况及患者瘙痒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价标准[5]如下。痊愈:肛周瘙痒消失,皮肤光滑,无鳞屑及糜烂渗出。好转:痒感减轻,局部无渗出,鳞屑明显减少,不影响正常睡眠。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痊愈+好转。同时对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随访所有患儿1年,观察患儿肛周湿疹复况,及1年内复发次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9,P=0.02

2.3 两组患儿随访1年期间湿疹复况比较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3)

【中途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56―02

1 综述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儿童多引起水痘,成人多见带状疱疹。水痘的临床特征是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重症水痘可发生水痘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间质性心肌炎及肾炎等[1]。我院于2012年1月-12月共收治水痘患儿60例,经应用抗病毒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良好。

2 病理

水痘带状疮疹病毒属疤疹病毒亚科,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在外界抵抗力弱,不耐热、不耐酸、对乙醚敏感,在痂皮中不能存活。水痘病毒经上呼吸道侵入机体,在呼吸道粘膜细胞中复制,而后进入血流,到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释放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而发病。水痘常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小儿一般无前驱期症状,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发热1~2日后即进人发疹期。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多数疱疹数日后结痂。有的痂疹愈合后,在正常皮肤上又有新的皮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

3 临床资料

3.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在1-10岁,平均住院15 天;患者多以畏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在38.5-40℃,继而出现皮疹,初为红色斑疹,迅速变成丘疹-疱疹。疱液初清亮后稍混浊,数日后成为痂疹。25例伴肺炎,23例合并心肌炎,3例合并肝炎。58例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及精心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

3.2 典型临床表现

典型水痘临床表现可分几期

3.2.1前驱期

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年长儿可有低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3天。

3.2.2出疹期

发病当天就可发疹,皮疹的性状按红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的演变。疱疹形态呈椭圆形,3-5mm大小,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水痘由清亮变为混浊,泡壁薄易破,瘙痒,疱疹3~4天左右从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愈后多不留瘢痕[2]。

4护理措施

4.1心理护理

因水痘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容颜,同时伴有全身瘙痒的症状,患儿及家属一般情况下都会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心态。患儿由于疾病本身带来的疼痛,家属忧虑治疗效果和费用,会产生急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与心理疏导,与患者沟通,耐心解释病理,使其对水痘有所了解,减轻其心理负担,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4.2 消毒隔离

消毒隔离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且传染性强,接触后的易感者约有80%发病[3]。本院58例患儿安置在隔离室内接受治疗,隔离室室温保持在22-24℃,并通过紫外光照射进行消毒处理,患者家属尽力避免与患儿接触,患儿一般隔离到全部结痂为止。

4.3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意识、面色、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态及伴随症状, 有无呕吐,如有口腔疱疹或溃疡影响进食,应给予补液。随时掌握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及病情的变化发展。观察是否有继发感染,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及护理

4.4 皮肤护理

应特别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服,58例患儿均穿宽松柔软的患儿衣服,被褥床单质地松软,皮肤瘙痒难耐时,可局部使用皮肤止痒剂,或服用少量镇静剂、息斯敏,以保证患儿能休息好。特别是要护理好患儿,保证患儿不要抓破疱疹,特别是面部的皮肤,而引起继发感染,留下疤痕。

4.5 饮食指导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身体情况,指导患儿家属给患儿提供丰富的饮食,对于母乳婴儿,叮嘱母亲摄入营养要均衡;对于哺乳婴儿,应选择营养丰富的全脂奶粉;能独立进食的婴儿,应给予含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饮食,患儿要多吃水果、蔬菜,注意补充维生素[4]。

5 讨论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4天左右基本可以痊愈,但由于儿童患者自身免疫差别较大,自身免疫系统差的婴儿可能会诱发水痘肺炎、间质性心肌炎、肝炎、肾炎等,所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时发现患儿病情波动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提供水痘和抢救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石红,石雪松,江智霞. 传染病护理学[M].2版.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75.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4)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孕妇母体经过胎盘流入胎儿的血液循环,致使感染而至新生儿的梅毒。梅毒属于性传播疾病,特别是随孕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所以对孕妇细致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很好配合用药对提高梅毒的治愈率和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尤其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这组先天性梅毒病儿有4个都由其它别的医院转来,男1例,女3例,早产儿1例,足月儿3例。入院天数小于24小时为1例,24小时到48小时为2例,大于72小时的为1例。有2例治愈出院,自动出院的为1例,另1例死亡,死因为多脏器不可逆的严重损害。

1.2 临床特征 这几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主要临床特征,见下表:

1.3 诊断的方法是根据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标准 病儿和母亲梅毒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血清学的检查是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的实验TPHA,4个病儿血RPR及TPHA的检查都是阳性,其中有1个病儿主要表现是四肢肌张力变强,全身都抽搐,腰穿检查的脑脊液RPR是阳性,可诊断为神经性梅毒。

2 护 理

2.1 严密做好消毒和隔离 为不发生交叉感染,必须要做到床边隔离,有条件的医院安排单间,治疗及护理最好放在最后集中进行,在给患儿做静脉输液时,要避开皮肤有斑丘疹的地方,操作要轻柔,不要碰坏皮疹处,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病儿所使用的用品先用1:500的‘84号消毒液’浸泡1小时之后再进行清洗,保温箱,蓝光照射设备使用后要严格消毒,必须紫外线照射1小时,再使用1:200的‘84号消毒水清拭保温箱,病儿尽量要用一次性用品象尿布等,护士也要做好自我保护性隔离,护理及操作一定带无菌手套,接触患儿后用消毒液泡手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严格按消毒隔离措施处理后焚烧,并弄好出院后终末消毒处理工作。

2.2 皮肤的护理 病儿的皮肤护理也很主要,这组4个病儿有2个有不同程度脱皮,1个有斑丘疹,1例出现脓疱疹,由于这些皮疹的渗出物都有梅毒螺旋体的存在,为了防止不发生交叉感染,脱皮及脓疱疹者需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整个身体,每次大约10分钟,每日2次,一共3天。对斑丘疹全身者,用1:50000的高锰酸溶液洗澡后。在斑丘疹处抹上红霉素软膏后,再用单层纱布盖上创面,每天换药2次,最好放到暖箱里,穿单层衣服以便护理操作。注意别忘记头部,加强患儿臀部护理,保护全身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损伤感染,3例患儿经过细心护理,脱皮,脓疱疹,斑丘疹大约3天左右差不多痊愈,未发生感染现象。

2.3 严密观察病儿生命体征变化 对病儿实行24小时严格监护,用多功能监护仪经皮监测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率和呼吸,每隔2小时记录1次,病儿如有水肿,肝脾肿大和呼吸困难,应抬高床头30度角或采取半卧位,每2小时交替卧位,防止局部皮肤受压,如患儿长时间用药,需保护血管,用一次性留置针,一般保留3-5天,这样可以减少病儿痛苦,也减少护士工作量,对有低体重,早产、禁食的病儿,用胃肠外静脉营养,要使用输液泵将液体24小时均匀滴入,且准确记录,严格观察病儿病情变化。

2.4 呼吸道护理这组2个呼吸困难病儿,都是给予吸氧,流量是2升每分钟,并准确记录用氧时间,以防视网膜病变。

2.5 梅毒假性护理 这4例都有假性麻痹,患儿入院都有下肢长骨片检查,都有部不同程度损害。四肢肌张力大,不会放松,牵拉时出现尖叫,护理时动作要轻,这样患儿常会烦躁和哭闹,护理时严密观察全身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5)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冬春季多见,多见于婴幼儿,且婴儿发病率较高, 8个月内婴儿由于受到来自母体胎盘抗体获得保护而很少发病[1]。近年来,麻疹发病数明显增加,8个月内婴儿发病率在部分地区占儿童麻疹发病数的36.4%[2]。婴儿免疫力低下,感染麻疹后易并发肺炎,病情凶险,变化快,对临床护理要求较高。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8月龄内婴儿麻疹62例,经过及时确诊,有效治疗,精心护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8个月内婴儿麻疹62例,男33例,女29例。发病季节:1~3月份41例,4~6月份18例,7~12月份3例;62例均未接种麻疹疫苗。

1.2 临床表现 (1)前驱期: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热程5~12 d,随着皮疹消退,体温很快恢复正常,并伴有咳嗽、流涕、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等症状。(2)出疹期:所有患儿均出现皮疹,在病程的第3~7天开始出疹,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24 h内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上肢,第5天延至下肢及足部。皮疹为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在发疹前24~48 h出现口腔麻疹黏膜斑,80%患儿累及整个黏颊膜并蔓延至唇黏膜,于出疹后1~2 d迅速消失。(3)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合并支气管肺炎31例,喉炎16例,心肌损伤15例,无合并脑炎病例。

1.3 结果 62例患儿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5~14 d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临床护理措施 目前尚无麻疹的特殊治疗方法,所以护理尤为重要,良好的护理有助于康复,减少合并症。

2.2 隔离与病情的密切观察 对患者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 d,有合并症者延至疹后10 d。密切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 d。麻疹合并症较多且严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出疹期如皮疹未出透、疹色暗紫、持续高热、咳嗽频繁加剧、呼吸急促、发绀、肺部湿啰音增多,为合并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尚可致心功能不全。患儿出现频咳、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为合并喉炎表现。患儿出现嗜睡、惊厥、昏迷为脑炎表现。出现合并症时,可使患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改变,及早的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救治重症患儿的重要环节之一。

2.3 防止高热和惊厥 麻疹有“热3 d,出3 d,退3 d”之说。在前驱期,即出疹前3~4 d体温逐渐增高达39~40℃,而在出疹期体温可上升到40~40.5℃。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应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不能形成对流),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衣物不可穿的太多,以免大量出汗,引起感冒。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对于麻疹患儿,一般不主张用退热药,因为过早降温会影响皮疹的出透,可体温过高,患儿又易出现惊厥症状。体温在39.5℃以下时做一般处理,超过39.5℃,可以遵医嘱使用少量退烧药或行温水擦浴,但切忌冷敷或酒精擦浴,以免毛孔闭合,毛细血管收缩,影响透疹,导致合并症。而且降温过快,也可导致大汗淋漓,甚至虚脱。所以,降温后的一般维持体温在38~38.5℃即可。

2.4 全身皮疹的观察和护理 当呼吸道症状及体温达高峰时患儿开始出现皮疹。皮疹首发于耳后、发际等处,为2~4 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而后迅速到颈部、胸背、四肢及全身,并陆续增多融合成片。皮疹由淡红散开,逐渐密集呈鲜红色,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2~3 d后当鼻尖、手心、脚底均见皮疹时即为出齐,一般第5天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第7天消退。在出疹期间,必须保持被褥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出汗后及时更换床单,皮疹骚痒应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继发感染,可涂擦炉甘石洗剂;若皮疹退后,皮肤干燥,可涂液体石蜡润滑皮肤,嘱家长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如疹未出透,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之出透。在保温情况下,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d,腹泻婴儿注意臀部清洁。

2.5 眼鼻分泌物的处理 麻疹病毒可引起结膜炎,使患儿流泪、怕光,眼内分泌物增多。此时,室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强光刺激,用0.9%氯化钠溶液或温开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晚期可涂抗生素眼膏,可加服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鼻中有鼻痂的,应用温开水软化再用棉签蘸水清洗以及时清除,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6 饮食护理 高热可消耗大量体能,而食欲下降、呕吐又使营养素的摄入量减少。所以注意营养和水分的供给。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蒸蛋等;经常更换食物品种,少量多餐,注意多喂开水及热汤,利于排毒、退热、透疹。喂奶、水时应将婴儿抱起,斜卧于喂食者怀中少量频喂,防止呛咳,同时注意温度适宜,喂食后轻拍小儿后背,促使空气排出。腹泻患儿可食用米汤和脱脂奶粉,多吃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补充大量水分,禁食含纤维多的食物。

本组均为8个月以内的婴儿,且患儿全身遍布斑丘疹,输液时穿刺难度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精湛业务技术,实际操作时必须有爱心、耐心和信心,谨慎穿刺,注意保护静脉血管,我们对51位患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达98%,减少了反复穿刺为患儿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利于输注药物和紧急抢救。使患儿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在做皮肤试验时,结果观察要谨慎,因为小儿皮肤比较娇嫩,受到某种刺激后,正常皮肤上会出现皮疹造成假阳性结果,这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前提下不要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2.7 健康指导

2.7.1 管理好传染源:麻疹患者是本病惟一传染源,对麻疹患者设立隔离病室,对接触者隔离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宜暂停接送,并不接受易感儿入托,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便能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隔离治疗。

2.7.2 切断传播途径:如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0.5 h,医务人员需洗手,更换外衣或在室外间隔至少20 min后再接触易感者。

2.7.3 提高易感者免疫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达90%,接种对象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在接触麻疹后,应于5 d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起到预防作用,但效力仅能维持8周,超过6 d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仅用免疫血清球蛋白者,其临床表现可变为不典型,仍有潜在传染性。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6)

结果:患儿药疹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取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

结论:本组病例各种对症护理措施可促进重症药疹患儿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重症药疹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53-02

重症药疹是严重危及生命的药物反应,常见的重症药疹包括剥脱性皮炎型、多形红斑型和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是指药物经口服或注射等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的炎性反应。重症多型性红斑型药疹属于重症药疹中的一型,患者全身情况严重,短时间内进入衰竭状态,粘膜损害广泛而严重,广泛累及口腔、鼻、咽、眼、尿道、和呼吸道粘膜,发生大片组织糜烂和坏死,出现严重的毒血症状,如果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2012-05月2013-06月收治21例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护理,病人痊愈出院。21例均是本院入住观察室患儿经临床确诊,根据患儿发病前有明确的用药史、发病与用药的时间关系、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等,按《临床皮肤病学》[1]的标准确定。其中男14例,女7例。其中10岁5例。有癫痫病病史3例,其余无重大病史。致敏药物中解热镇痛药7例,抗生素7例,苯妥英钠3例,吃海鲜4例。其中剥脱性皮炎型9例,多形红斑型7例,大疱表皮松解型5例。自发病到正规治疗时间1-10天,平均约4.5天。经住院治疗及护理,平均13-15天痊愈。出院时未留疤痕,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1.2治疗方法。停止使用致敏或可疑交叉致敏药物[2],控制病情发展,促进皮肤愈合,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早期、足量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适时补充胶体液、血浆、白蛋白、维生素等。

2护理

2.1加强基础护理加强翻身,每2~3h更换1次,避免局部受压,促使创面干操,防止褥疮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高热患儿禁忌使用解热镇痛剂者可在局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物理降温。对癫痫患儿要做好抽搐发作时的护理,并加强病情观察,控制癫痛的发作可减少其表皮脱落。并做好肝、肾、心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败血症、低血容性休克、血糖过高等并发症的护理。

2.2严格消毒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陪护人数,严格控制探视人数,尽量安排患儿独住一室。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天用0.05%含氯消毒剂清洁地面,每天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2次,每次半小时。使用一次性尿布,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并用温开水清洁会阴、臀部。床单、被套采用高压灭菌,污染后及时更换。瞩患儿家长勤剪指甲、勤洗双手、每日更换清洁衣物。备专用听诊器、体温表等医疗用品。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戴无菌手套,手套一用一废弃,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防止交叉感染及医院感染[3-5]。

2.3皮肤护理。因患儿皮肤易破溃感染,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拖、拉、撕、拽等动作,以减少患儿疼痛及皮肤黏膜的损伤,保持舒适,床整。固定护理人员,集中操作,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对于小水疱,应让其自然吸收,勿使其疱壁破溃;对有大中水疱者可用无菌干燥注射器针头将疱液抽出,并保持水疱壁的完整,小疱让其自行吸收;对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者,给予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涂喷表面。皮损处可涂霜剂起到保护、作用。全身给予暴露疗法[6]。对已干燥结痂的皮肤给予鱼肝油软膏涂抹,以保护新生表皮,防止裂口;会有损伤者,需保持会清洁、干燥,经常翻身。

2.4口腔护理。重症药疹患儿口腔黏膜严重溃烂,口唇易发生出血、粘连。口唇皮肤破裂出血致使患儿张口困难时,可在双唇敷上软膏纱布起到软化、去除痂皮的作用,便于张口。如遇霉菌感染时可涂制霉菌素液。对口腔黏膜溃烂、咽喉肿痛、有脓性分泌物者,即给予华素片含化服(对碘过敏者禁用),以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口腔护理2-3次/天,饭前、后用用2%苏打水漱口,以达到杀菌和清洁口腔的目的。用消毒石蜡油或金霉素眼膏涂口唇,以减少疼痛、出血和防止粘连。如果发生霉菌感染,用1%制霉菌素悬液漱口[7]。

2.5眼部护理此组患儿有不同程度畏光、结膜充血、眼周糜烂,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两次,布妥霉素、爱力滴眼液交替滴眼,达到消炎及保护眼角膜作用,每天3次。每晚睡前用氧氟沙星眼膏点眼,防止上下眼睑粘连。并观察角膜有无溃疡及穿孔,防止失明。

2.6饮食护理 重症药疹因皮损面积较广泛,每天会有大量的表皮脱落和液体渗出,丧失了大量的血浆蛋白[8]。因此要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加强排泄,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种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普食。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7支持疗法因粘膜有损害及疼痛,患儿进食困难,加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体液大量的丢失,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低血容量性休克,应及时补充能量、电解质、维生素等,必要时给予新鲜血浆、白蛋白。

2.8护理注意事项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出入量,以及有无发热、中毒症状,并且每日观察皮损的变化情况,包括有无新发红斑、水疱,原有水疱是否破损及其范围和程度,原糜烂面是否有感染迹象,新鲜组织创面有无水肿、糜烂及血液循环不良,口腔、鼻咽、眼、及肛周粘膜有无充血、糜烂及溃疡。

3讨论

重症药疹临床过程凶险,严重者可导致全身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且病程长,因此制定有计划性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十分重要。通过上述病例实施的护理措施,其中严格实施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对此类疾病至关重要。加强饮食护理,药物治疗也是防止感染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增强患儿和家属的自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多方面、多手段治疗护理方法,使患儿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7-258

[2]王侠生.重症大疱型药疹研究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4):256

[3]谢小健,崔燕萍.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5B):1285-1286

[4]梁冬梅.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4C):1068-1069

[5]刘艳娟.1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的护理[J].安徽医药,2012,16(10):1540-1541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7)

1 临床资料

实施干预措施的310例新生儿男181例,女129例;出生体重2300-4550g;出生1分钟艾氏(Apgar)评分8-10分,均无窒息及其他合并症。

2 对参与新生儿护理的护士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门诊及住院后宣教 做好孕期及产后饮食指导,对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护士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单及口头说教的方式,告知孕妇孕期常食辛辣刺激食物及虾、蟹等易致敏食物新生儿易发生毒性红斑;避免接触异物如吸入花粉、屋尘螨、香水、异常气味、及动物羽毛等。有学者认为母体胃肠道吸入某种过敏源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诱发新生儿红斑;产后避免食辛、香、热物,避免脾胃积热达于肌肤。

3.2 病室环境 室内禁止摆放鲜花以减少过敏源;病室内必须阳光充足,每天通风换气两次,30分/次,以刺激皮肤的血液循环,刺激汗液蒸发及热量散失,增加新生儿舒适感。室温冬季保持在20-22℃,夏季26-28℃,必要时使用空调控温,使室内温度恒定。室温过高时热效应可导致皮肤角质下汗液潴留,潴留皮内的汗液刺激皮肤引起红斑的发生[2]。

3.3 体温管理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变化,因此对新生儿加强体温管理,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定时监测体温,体温保持在36-37.3℃之间;哺乳时包裹不宜太厚,减少哺乳时劳累出汗。

3.4 皮肤护理 新生儿衣被、沐浴用具专用;医务人员接触婴儿或针对新生儿操作时应洗手;避免捂盖过多;避免使用纸尿裤;睡眠时尽量侧卧,左右变换体位,避免背部、臀部长时间压迫;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皮肤涂粉,保持皮肤干燥。

3.5 衣物选择 新生儿衣物选择质地柔软的纯棉制品,避免化纤对皮肤的刺激,衣物包裹的多少与成人所穿衣物进行比对,新生儿稍厚于成人即可。包裹及穿着衣物过多时,可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汗液潴留于皮内刺激皮肤引起红斑。因此,积极指导家属做好新生儿护理,使新生儿处于最佳状态。

4 结果

本组新生儿310例,经过护理干预,新生儿毒性红斑发生14例,发生率4.5﹪,明显低于以往报道数据。

5 讨论

新生儿毒性红斑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据报道发生率30-70%[3]。可能由于母体分泌激素经胎盘或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或因患儿胃肠道吸收某些致敏源引起变态反应[4]。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抗病力差,如过度保暖、多汗浸渍及化学刺激,易诱发新生儿红斑。因此早期干预预防毒性红斑的发生尤为重要,应引起临床护理人员重视。

参 考 文 献

[1]任建华产科病房新生儿毒性红斑原因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17.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8)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69-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及早控制病情,预防重症发生至关重要。做好手足口病的筛选工作,对重症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2]。襄阳市2011年3月发病人数是去年同期的3倍且出现死亡病例,为此2011年4月襄阳市全面启动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四级应急响应。我院作为二级医疗机构,设立了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一旦出现确诊病例及时转至市传染病医院为定点医院,传染病医院负责统一收治确诊病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由三级医院进行救治。现将我院儿科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4月-8月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成立以来,共接诊发热皮疹小儿3229人次,其中隔离水痘患儿18人次,确诊隔离并转送手足口病患儿74人次,年龄4月至6岁,散居儿童发病41人次,幼托儿童31人次,学校2例。未出现一例重症及死亡病例。

1.2 门诊护理流程

1.2.1 完善手足口病护理应急预案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科就诊人群实际情况,在近三年手足口病疫情防控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预案,配合省市卫生局和医院防控小组,学习我院传染科、急诊科医护专家有关传染病和急救护理方面的经验建议,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做好手足口病救治工作,制定我科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护理工作流程。

1.2.2 成立科室护理小组 护士长为护理方面负责人,科室院内感染护师为小儿发热门诊组长,小儿发热皮疹及导医分诊台均选派儿科经验丰富的护士,明确职责。落实各项工作,设备,物资,急救药品仪器,消毒仪器,药品等耗材配备,人员排班、调控等,将2008年以来有关手足口病所有文件、学习培训资料集中在小儿发热皮疹门诊室醒目位置供医护人员随时学习参考及正确执行上级政策。准备随时接受省市部门检查督导工作。

1.2.3 全员技术培训 全科护士认真组织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医院有《医疗简讯》每周通报手足口病疫情的相关信息,学习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传染病防治法》、《湖北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医疗救治预案》等。重点培训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及救治护理技术。随时学习襄阳市手足口病防空办公室文件,主要内容有:市中医院中医药推荐方案、手足口病首诊负责制、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预检分诊登记表、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确保护士熟练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流程,提高护士早期发现及时配合医生有效治疗患儿的能力。

1.2.4 储备必需的救治药品、物资、仪器,确保随时使用 发热与疱疹门诊有醒目的标志,就诊流程指示标识,设置独立的候诊区、诊室,专用厕所,专用洗手消毒设施,快速手消毒剂,体重秤,血压计,体温计,快速血糖仪,退热药,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氧气等急救设备。良好的设备配置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是提高EV71感染重危患儿救治成功率的基本保证[3]。

1.2.5 分诊台护士预检分诊制度 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严格按规范运作 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门诊设置明显的“手足口病就诊流程”标识,在医院门诊大厅处设分诊台及登记本,所有发热或皮疹患儿由分诊台护士查体温、预检皮疹情况,引导发热出疹的患者自觉到发热门诊就诊,及时发现并配合医生按程序规范转诊至市传染病医院;如发现有重症或高热患儿,及时报请我院专家组会诊专人护送转诊至指定三级医院治疗。

1.2.6 发热皮疹诊室护理 配合医生执行首诊负责制,协助落实门诊登记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加强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切实“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措施,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救治能力,加强信息沟通,及时通报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完善诊疗记录,建立项目齐全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患儿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消除患儿及家长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院防治工作。

1.2.7 加强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规范消毒隔离措施 重点加强儿科门诊、急诊、儿科和新生儿病房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1.2.8 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全科护士对小儿家长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积极收集资料,配合医院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宣传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处方等,宣传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政策,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医院内交叉感染。

2 结果

预检分诊发热皮疹患儿中,及时准确预诊分诊,未出现一例重症病例及院内感染事件发生,防止了辖区内疫情的蔓延。以上做法既保证了积极诊治手足口病患儿,又使日常工作正常进行,有效应对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安全。

3 体会

3.1 方便了患儿就诊 开设小儿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进行分诊分流处理,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制

3.2 严格疫情报告管理 无漏报错报误报

3.3 强化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我科护士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手足口病急危重症相关知识,院感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传染病知识及护理技能。

3.4 物资筹备齐全 多科分工协作并密切配合 在医院各级领导带领下,药剂科、总务科、消毒供应室、急诊科、感染科等科室密切配合协助和支持,保障了发热门诊的顺利运转,同时加强了领导和各科室之间的学习沟通合作,有利于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3.5 完善的应急机制 各类文件制度齐全,在科室运行过程中,合理调配资源,医务部是保障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 小儿水痘 辨证施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40

水痘是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临床以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全身症状轻微为特点,冬春季节多发,6~9岁小儿多见,属中医学“水痘”范畴。

风热夹湿证的辨证施护

主证:发热轻或无热,鼻塞流涕、咳嗽喷嚏,1~2天出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疹点稀疏,此起彼落,以躯干为多;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施护原则:清热解毒利湿,方药银翘散加味。

施护措施:①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自发病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②对本证水痘透布时期,应卧床休息,室内空气流通,但不宜直接吹风,注意避风寒,防止复感外邪;③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辛辣、荤腥发物;④注意观察患儿热势、舌苔、脉象的变化以水痘之形态、色泽和分布情况;⑤可用鲜芦根30g,板兰根20g,生甘草3g煎水代茶饮用,以祛邪解毒;⑥配合针刺合谷、大椎、曲池血海等穴,多用泻法;⑦中药汤剂宜温服。

毒热炽盛的辨证施护

主证:壮热烦躁,口渴欲饮,面红耳赤,疹色紫黯,疱浆混浊,分布较密,伴有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或红绛,苔黄燥而干,脉洪数。

施护原则:清热凉营解毒,方药清胃解毒汤加减。

施护措施:①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时间自发病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②室内空气宜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③饮食宜进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忌食辛辣、油腻、海腥之品。发热期多饮水,并用绿豆汤代饮料或用胡萝卜、荸荠、竹叶卷芯、鲜芦根等各30~60g,煎水代茶,频频喂服,以清热解毒,促使邪毒排池;④壮热烦躁,可口服小儿回春丹3~5粒或肌注柴胡注射液2mL,以防惊风发生;⑤若大便干结,可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用。以清热通便;⑥若患儿牙龈肿痛或口舌生疮,须做好口腔护理,进食前后用银花甘草水含漱,口腔破溃者,用绿袍散或锡类散涂擦,3~4次/日;⑦要保持皮肤清洁,勤剪病儿指甲,勤换内衣裤,防止抓破水痘,骚痒过甚和疱疹尚未破溃者用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涂擦,若痘疹破溃者,用青黛散撒布患处,或加麻油调成糊状外敷,以清热收敛;⑧绝对卧床休息。被褥应柔软,衣服不宜过紧,穿衣和盖被均不宜过热过厚,以免加重水痘骚痒,影响睡眠;⑨中药汤剂宜温偏凉服。

讨 论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疤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水痘传染性强。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的用物间接待染。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10)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大多数6~18天,接受过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3~4天,起病比较急,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麻疹黏膜斑。患者体温逐渐增高达39~40℃,伴有头痛、咳嗽、喷嚏、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结膜炎表现。大部分患儿在口腔第一臼齿相对应的双侧颊黏膜上出现0.5~1mm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同时也可伴有精神萎靡、纳差、腹泻呕吐等。

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增至40~40.5℃,全身毒血症状加重。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逐渐延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到手心、足底。多在3天出齐。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稀疏分明,压之褪色,直径2~4mm,而后皮疹增多加密,相互融合、成片,呈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同时有米糠样脱屑及棕素沉着。

有一定免疫力的呈轻型麻疹,症状轻,皮疹轻而淡,疹褪后无色素沉着、并发症。免疫力低有严重继发感染的呈重型麻疹,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常有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喉炎、脑炎、心肌炎等。

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

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与皮肤出疹及黏膜感染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高热消耗增多有关。

潜在并发症:肺炎、喉炎、心肌炎等。

有传播感染的可能与呼吸道排出病毒有关。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按呼吸道隔离,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保持病室安静、避光、温湿度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2次/日,每次30分钟,但要避免对流风直吹,以防受凉。给于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若体温>40℃伴有惊厥或过去有高热惊厥史者可适当降温,温水擦浴或遵医嘱服用小剂量退热剂,减少盖被,一般体温退至38℃左右即可,忌酒精擦浴、冷敷,出疹期禁用激素作为退热药使用,以免影响皮疹出齐及体温骤降引起末梢循环障碍。

皮肤、黏膜护理:①保持皮肤清洁,在保温情况下,条件允许,每天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禁用肥皂,以减少对皮肤刺激。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无碎屑。盖被轻软,衣着宽松柔软,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服。腹泻患者注意臀部清洁。②勤剪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防止抓伤皮肤继发感染。若皮疹瘙痒,可涂5%碳酸氢钠溶液或炉甘石洗剂。③观察皮肤出疹情况,并根据出疹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皮疹将起时,可在温暖的房间行温水擦浴(水温40~45℃),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皮疹的透发;褪疹后皮肤干燥可涂擦油类或液状石蜡滋润皮肤,忌用激素类止痒药。

五官护理:①眼睛护理:室内光线要柔和,灯泡用灯罩罩住,并悬挂帘幔,避免强光刺激患者的眼睛。及时清除眼部分泌物,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0.25%氯霉素眼液或眼膏,可加服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②鼻部的护理:保持鼻腔清洁、通畅,及时清除鼻痂,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湿润后轻轻擦涂,再涂少量石蜡。鼻塞者清理鼻腔后滴入0.5%~1%麻黄碱,3~4次/日。切勿挖鼻。③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常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液含漱,2~3次/日。婴幼儿可于餐后饮水,以保持口腔清洁。口唇或口角干裂者局部涂甘油或4%硼酸软膏。④耳的护理: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

并发症的护理:①并发支气管炎、肺炎护理:除按一般护理外,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加强巡视,防止肺水肿、心衰的发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②心肌损害的护理:有心肌损害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测呼吸、脉搏、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必要时心电监护,检测心肌酶谱,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③合并喉炎的护理:呼吸困难者宜取平卧位或头部垫高,颈部热敷,氧气吸入,尽量使患者安静,尽量减少体力消耗。雾化吸入3~4次/日,在吸入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④并发消化道症状护理:出现腹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大便性质、量的变化,严格记录出入水量,对腹泻频繁除补充水电解质,给予收敛止泻药物。

上一篇: 大学英语指南 下一篇: 水资源管理改革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