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指南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8 11:44:06

大学英语指南

大学英语指南篇(1)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10-01

1.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2004年开始,经历十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不少成绩,例如重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等(周慈波,王文斌 2012;王守仁 2013; 黄琳 2014)。2010年以来我国又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教育部高教司于2013年初又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修订工作(以下简称《教学指南》)并于2015年5月进一步补充修订了《教学指南》。

《教学指南》共有9个部分组成包括前言、课程定位与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评价与测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师发展。本文将从《教学指南》中的课程价值与课程设置要求去探索我校英语课程的相关问题。

2.课程价值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急需要了解世界,因此当年学习英语的目标十分明确――通过语言去了解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今天当我们的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当我们的国家实力在不断增强时,当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英语水平大幅提高时,当我们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英语专业而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时,我们开始质疑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在大学开设英语课程?我校作为一所中医类的大学,许多人认为中医和英语的交集恐怕不多,学习英语将来有何用?

也许正是为了解答以上的疑问,与以往的《课程要求》相比,《教学指南》增加了 "前言",说明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教学指南》首先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强调了英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作为中医院校,中医药文化孕育其中,中医药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将我们的中医药文化进行传播是每一个从事、传承中医药知识的人应该思考,应该为之努力的。让中国自己独特的文化被世界去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语言的交流。目前中医的疗效虽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一定程度被认可,但是让我们的中医药文化在全世界范围更广泛的被了解,甚至发挥作用还是困难重重的。作为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有必要去学学英语,通过语言了解世界,通过语言+专业知识去传播中医药文化,造福全人类。

当我国老百姓近年来争相去日本、韩国购买汉方之类的商品时,当我们从德国等发达国家购买回来的药品仔细一看竟然是中草药成分的提取物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作为中华民族使用了几千年的中医药,难道辉煌只能停留于古书的文字记载,或者我们的技术只能停留在难以下咽的汤剂阶段吗?我们需要了解世界的相关发展,再后头去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这同样需要语言为媒介去完成这样的任务。

《教学指南》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阐述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体现为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个基本工具,既满足学生现实需求,也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3.课程设置

《教学指南》既传承《课程要求》保持校本特色大方向不变,又对课程体系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明确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

就专门用途英语而言,《教学指南》首次对其内涵、特点、级别、教学安排等进行了详细说明,表明这类课程已经成为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校自2006年开始为个别专业开设医学英语课程,到2008年之后全校范围所有专业开设了相关的医学英语课程,再到目前进一步将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中,可以说我们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实践中一步步的得到了发展提高。与此同时,由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去解决,例如,高质量的教材问题;优秀的师资问题,毕竟专门用途英语既要老师精通语言又要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课程设置的精细化问题,例如针对不同的专业,我们可以为他们开设针对该专业的医学英语课程,这样可能更加实用。

其次,目前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跨文化交际部分涉及到的课程不是十分丰富。语言的文化属性决定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只是注重工具性,还需要兼顾人文性。《教学指南》指出,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宗旨在于"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外的不同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我们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增加部分这样的课程。

总结:

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来看,即使作为中医药大学我校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很有必要和很有价值的,《教学指南》明确的回复了很多的质疑。从课程体系的要求来看,有些部分我们开展的不错,有些部分是我们需要加强的。

参考文献:

[1]黄琳.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三十年发展状况分析(1983-2012)[J].外语电化教学, 1998,P.45-48

[2]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J] 外语界2016(3)P4-7

大学英语指南篇(2)

在大学英语课时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却在增加。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大学英语教学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在任务重、课时少的情况下,该如何更新教学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进行深刻理解与吸收。基于此,笔者对从以下三方面就《指南》进行解读。

一、从《指南》看听说课的“翻转”

按照《指南》的教学理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过程实现由关注“教的目的”向“学的需要”转变,形成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而在教学方法上,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技术学习,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结合《指南》要求及目前听说课的课时大幅减少的现状,听说课的“翻转”势在必行。尤其是听力的学习,不再是像以前那样依赖上课的时间来锻炼听力,而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在课前进行自主练习和输入,并定时通过QQ等平台与老师交流,反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宝贵的面授课堂的内容并进行针对问题解决的引导与启发,并进而引发进一步的兼顾口语训练的批判思维的思考与讨论。总之,原来主要发生在课堂上的输入过程,前移至课前。学生输入的量不是缩小,而是增加了。并且是在学中探索,在学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到适当的点拨与表达的机会。

二、从《指南》看自主学习监控与测试反馈

在笔者的实践中发现,多年来学生已习惯教师的灌输和安排,加之大学英语是公共课,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所以需要较为有效的自主学习监控。同时教师要对布置的任务进行及时检查,结合小组同伴的监督提醒。这样来推进课前自主学习的进行,以保证面授课堂的效果。在笔者(2015)在所在高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受试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工具性动机为主,对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实用性驱动他们学习;李忻洳(2015)也发现大学生高频次地使用成绩目标唤起策略,即以为达到某一成绩水平来驱动自己努力。根据以上情况,以量化的分值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是学习监控中的重要手段,而且阶段性小测试也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及时的反馈可以让学生不仅仅得到一个分数,而是进而发现自己的弱点,为学生创造“学的需要”和有效途径。目前,许多自主在线平台都会有即答即反馈的自动评价机制,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机器始终无法代替教师的作用,教师应在学生任务或测试完成后,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发现其中的问题根源,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反馈与解答。

三、从《指南》教师任务

《指南》为大学教师提出三大“主动适应”的要求: 主动适应“新形势”、“课程体系的新要求”和“信息化”。课时的巨大削减便是目前的新形势之一,在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转变教学理念的新要求下,教师必须在原有的教学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跟上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将课堂延展到移动网络平台上。在“做”中“学”,在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条件的同时,完成自我的提升与发展。看似削减的听说课堂,似乎削减了教师的舞台。而事实上,教师的台前幕后工作无限延展了。

结语

目前,大学英语课课时急剧萎缩,在似乎被边缘化的表面下,其实其课程的重要性具有事关我国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指南》的解读,本文分别从听说课的“翻转”、听说课的评估与反馈、教师的任务三方面得出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董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以非英语专业新生某班为例[J]. 2015,(12): 18.

大学英语指南篇(3)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97

1港区发展亟需高质量商务英语人才

1.1港区发展需要商务英语人才

2013年3月7日,国家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此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部级航空经济发展实验区,同时标志着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建设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根据《规划》,到2025年时,郑州航空港区将成为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以及航空偏好型产业集聚地。进出口额达到2000亿美元。所有这些目标,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和专业的人才保障。从马云投资的“菜鸟网络”在港区启动,到一月后京东宣布建立中原运营中心,继富士康后,微软也正式登陆郑州航空港区,一大批国内外企业争相抢滩郑州航空港区,许多享誉海内外的企业巨头和高端产业也蜂拥而来,随之而来是对人才专业的精准要求,而郑州航空港区的产业结构、国际化营商环境都决定了,有商务英语教育背景的人才为港区人才需求之最。

1.2河南省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大力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必然会进一步推动河南国际商贸活动的巨大发展,这也给河南省商务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河南省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现状却完全不容乐观,特别是省内民办高校。首先,截至目前,河南省只有十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这十所高校分别是: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工程学院、郑州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黄淮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其中只有黄河科技学院、黄淮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这五所院校为民办高校,毕业生数量很少,每年毕业生数量低于1500人。其次,留在河南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人数较少。根据对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2015届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的追踪调查,共52名毕业生,其中自主创业2人,考取研究生3人。其余47人中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的学生16人,约占总人数的34%。留在河南31人,且外贸进出口行业仅有7人,占总人数的13%,其余毕业生流入英语培训机构和房地产等公司。最后,民办高校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毕业生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未很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以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2014届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82人,考过专四27人,通过率仅33%。2015届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52人,考过专四15人,通过率29%。2017(2016届未招收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届商务英语本科学生62人(大三在读),考过专四11人(截止目前仅参加一次考试),通过率19%。学生专四通过率低,说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倍受用人单位质疑。

2港区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

2.1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找出郑州航空港区涉外企业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与河南省民办高校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实际能力的差距。从而发现河南省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做出进一步改正。

2.2调查对象和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调查问卷,走访了美国瑞姆科技公司、澳洲奥瑞克(集团)集成电器有限公司、泰国华彬集团航空运营公司、台达电子、台湾林德物流、汇鸿货运(烟台)有限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和瑞上生物医学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这八家外商独资或者合资的港区企业,对八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现场问卷调研。在走访的基础上,还向港区30家有涉外业务的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发送了电子邮件,收到27封回复。共收回35份有效问卷。

2.3调查结果及讨论

问卷是调查对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和商务英语专业证书的看法,采用李科特五级量表形式,并进行归类汇总。选项“1-5”分别代表:1=极其重要,2=比较重要,3=一般重要,4=不太重要,5=不重要。图1和图2列出了港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和证书重要性的评价,同样按照用人单位所选择的所有“极其重要”的数目从多到少进行排列。

图1专业技能类调查结果图1显示,港区用人单位都认为“商务英语口译”和“商务英语笔译”很重要,说明港区用人单位普遍看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语言功底。“国际商务礼仪”的紧随其后,这说明在涉外商务工作和活动中,了解各国的习惯和做法,尤其是欧美等英语国家,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间商务活动的开展。外贸跟单、外贸销售和国际物流的重要性居中。而国际商法重要性比较靠后,用人单位表示,国际商法牵涉内容专业性强,往往会选取相关专业人才,所以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没有过高要求。

图2专业证书类调查结果图2显示,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排在重要性的第一位,说明港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来说最为重要,这一结果也与图1中用人单位对语言功底的评价性是一致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计算机能力也很看重,并给出了较为详细的量化指标,即熟练操作MICROSOFT办公软件和熟悉互联网使用,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而对商务英语笔译和口译证书的重视程度和表一相同。相较于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对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和BEC证书的要求普遍较低。

3基于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的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3.1规划体现职业特色的民办高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黄河科技学院、黄淮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和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这五所河南省内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民办高校,其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商务英语主干课程和商务英语技能课程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对郑州航空港区所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调查,和河南省民办高校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而新的课程体系将由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实习实训四个部分组成。专业素养课包括: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高级英语语法、西方礼仪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物流、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基础会计、经济学导论等商务英语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口译、电子商务英语、实用文体翻译和商务英语写作等在商务领域中需要用到的语言和沟通技能;专业实习实训课程包括:商务英语谈判、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实训等,学校可以和港区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让企业参与学生实习实训课程的开发和制定,请企业员工进入校园课堂为学生讲解和指导。还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以期实现毕业到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3.2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

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郑州伊赛诺商贸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创建基于工作流程的商务英语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硬件设备,企业提供企业指导师和产品,学生在实训室以外贸工作人员身份学习网站维护、产品开发、联系客户、商务单据制作、外贸函电书写和商务英语口语交流,由企业指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和辅导,实现了商务英语实训内容的全真化,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偏重理论知识、欠缺实践能力的问题。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全方位服务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更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民办高校专业人才培育有重要意义。

在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后,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和郑州伊赛诺商贸有限公司继续通力合作,在伊赛诺公司挂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签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协议规定,企业每年无偿接纳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参与实习的学生和其他公司职员一样,甚至需要从求职、面试开始,企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的理论和技能学习。同时企业和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结束后双向选择,企业可接收受训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直接就业,解决工程与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40157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JQ4098)。

作者简介:丛成铭(1990-),男,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化学;指导老师:董岁明,教授。企业在劳动力方面的运营成本,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3.3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担任商务英语课程类教学任务的教师全部毕业于英语语言和英语教育专业,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存在商务英语学历背景,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几年里也没有经历过商务知识的培训以及学习,对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并不了解。说明外语学院实践教学师资缺失严重,实训环节十分薄弱。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下由专业人士指导来完成,我院商务英语实训指导教师师资匮乏,无法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有力指导,导致学生的实际综合职业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此,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与郑州伊赛诺商贸有限公司继续签订了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互培互聘协议,协议规定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将我院每年不少于十位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驻派伊赛诺商贸公司,进行每年不少于30天的顶岗学习和挂职锻炼,以期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还通过选拔,聘请伊赛诺商贸公司高专业水平的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设计实训课程,并且对学生整个实训过程进行跟踪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N].河南日报,20130408.

[2]“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题发言[EB/OL].[2013-10-30].http:///20131030/n389228440.shtml.

大学英语指南篇(4)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88

Investigation of Contrast between Hainan Rural and Urban

Primary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Situation

WANG Jiaquan[1], WANG Zhengjun[2]

([1]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Qiongtai Teachers College, Haikou, Hai'nan 571100;

[2] Pandan Primary School, Haikou, Hai'nan 571100)

Abstract From the survey of Hainan rural and urban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situation, found pupils and students in rural and the city are similar in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purpose, the attitudes to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cultures, but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rehearsal or review, to spend a day time learning English, family members are not a small gap exists for guidance of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 Accordingly, the present study proposes to cultivate children good study habits, parent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fulfill oversight responsibilities seriously on children, teachers to improve English classroom and innovation is the effectiveness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dvice.

Key words primary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situation survey; contrast

0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英语作为一种使用最广的国际性的语言之一,它已经为我国广大人民所接受。海南岛从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到海南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海南省旅游委获悉,据统计,2011年1~11月海南接待过夜国内外游客2667.84万人次,同比增长15%,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0.92万人次,同比增长19.1%,预计2011接待国内外游客将突破30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将突破80万人次(周慧敏,2011)。现在国家提出“一路一带”发展战略,海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管辖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在内大片海域,扼守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和今日国际海上商贸的黄金水道―南海航道。因此海南省政府提出,海南要争做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锋(周元、 彭青林,2015)。

以上种种形势的发展都要求海南的下一代必须将作为国际性语言的英语学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和海上丝绸之路服务。学习英语得从小抓起,鉴于此,我们从文献来了解当前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看他人有哪些方面的研究。从文献来看,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策略的研究,例如王平霞(2015)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进行论述,王沙沙(2013)对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唐英(2008)分析了小学生的兴趣结构并提出了培养兴趣的策略。第二是根据小学生所处的地域分类调查,例如杨静(2009)对江苏常熟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赵志霞、 尚粉英(2011)对西北某市的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对策。第三是对小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例如胥昭(2014)对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陈瑞兴(2013)从家庭方面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进行了探讨。但是仔细研读中国知网上的文献发现,海南对于这方面研究特别少。因此本文将从海南农村和城市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的对比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给教育部门或者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或借鉴。

1 调研的开展

为了解海南城市和农村的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我们对海口、三亚、文昌、陵水、乐东、儋州、琼中7个市县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每个市县我们随机1~2所学校,每个学校中选择3~6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来进行调研。我们将市里和县城里的学校归为城市学校,将乡镇上和自然村里的学校归为农村学校。从2015年3~5月,我们发出去问卷630份,收回问卷620份,出去无效问卷20份,共600份问卷,其中农村305份,城市295份。我们的调研涉及到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目的、兴趣、预习或复习、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态度、家庭成员对孩子英语的指导情况等7个方面。

2 调研情况分析

通过对海南农村和城市小学生的调研,我们得到了如表1所示的情况。

2.1 调研结果对比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目的和对英语文化的态度三个方面,城里的小学生和农村的小学生的区别不明显,他们的选择大致相似。例如,学习英语的目的选择使父母高兴、为考试升学、今后使用英语四个选项,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分别为29.1%、25.5%、45.4%和33.8%、20.3%、45.9%,可以说差别不是很明显,将近一半的小学生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了今后使用英语作为他们学习英语的目标,目标定位合理。但是在学习成绩、预习或复习、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家庭成员对学生的指导情况等方面,总体上看城市的小学生要优于农村的小学生。例如,城市小学生的英语成绩,自己认为好和很好(即成绩在80~100分)的学生占到总体学生的47.1%,而农村的小学生则占总体的33.8%,少于城市小学生14.3个百分点;认为自己的成绩差学生当中,城市学生占10.2%,农村占20%,农村高出近10个百分点;对英语的复习或预习情况,选择经常复习或预习的,城里的小学生占总体学生的22.3%,而农村的小学生经常复习或预习的比率占总体的16.4%,少于城市小学生近6个百分点;选择在做作业时复习或预习英语的,城市的小学生和农村的小学生占总人数的65.8%和57.4%,城市的比率高出农村的8.3个百分点,选择只完成作业而不复习或预习英语的学生,城市的孩子占总体的11.9%,农村孩子占总体的26.2%,这方面农村小学生高出城市小学生14.3个百分点;除上课之外,学生每天大约花在英语上的时间,选择在1-2小时或更多时间的,城市学生占52.5%,农村学生占41%,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多出11.5个百分点;选择课后不学习英语学生,城市占总体学生的7.2%,从村占总体学生的18.7%,这方面农村小学生高出城市小学生11.5个百分点;在获得家庭成员对小学生的英语指导方面,城里有30.2%小学生能够获得很好的指导,有50.8%学生家庭成员基本上可以指导,而农村相对应的只有23%和42%,分别少于城市小学生7.2和8.8个百分点,选择家庭成员不能指导英语的情况,农村小学生占35%,城市小学生占19%,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多出16个百分点。

2.2 调研结果的原因分析

上面的结果是从问卷中反映的情况,为何农村小学生和城市小学生在学习兴趣、对英语文化的态度和学习目的方面都大致相同,而学习成绩、预习复习、课后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家庭成员对学生英语的辅导情况等相差较大呢?对此,我们又访谈了一小部分农村的小学生和英语教师。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普遍的观点如下。

农村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不强,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他们知道英语的学习目的和重要性,但是很多小学生回到家学生就看电视,玩玩具或者跟邻居的小孩一块儿玩耍。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这样的情况更突出,小孩说汉语的机会都不多,回家就说他们的方言。

家长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以前要到初中才开始学英语,好多农村家长初中都没有毕业,所以不能指导自己的孩子。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和指导不到位。有很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去城里打工了,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对孩子管理很松弛,监督孩子不到位,很多时候除了方言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或者说不好,英语就更加不能够指导了。在一些农村和乡镇结合部,家里情况会好一点,有的家庭也有了电脑,但是在乡镇结合部,我们问近15名小学生“一般使用电脑干什么?”小学生回答的大致排序是:第一玩游戏,第二看电影,第三听歌,第四聊天,第五看他们喜欢的明星,最后才是用来学习英语或者其他科目。

对于城里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我们也访谈了部分的英语教师。这些教师尤其是市里或县城里的重点小学的教师比较自信,他们反映学校里的学生英语成绩在市县里排名还不错,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还比较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他们对学生的成绩和家庭的指导方面不是很担心,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常常主动向他们请教,有很多的家庭还把孩子送去英语培训中心加强训练或者请家庭教师辅导。在市县的一般小学里,当谈到有些学生成绩不好时,多数英语教师认为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很重要。他们反映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家长管得比较严的孩子,认为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孩子英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3 建议

根据上面农村与城市小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英语成绩、复习或预习情况、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家庭成员的指导情况等四方面,农村的与城里的学生有不小的差距。从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中得知,其差距的造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是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回家,不是先忙着做作业,而是忙着看电视、玩玩具、玩游戏等。这就是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表现。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因为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弱,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家长的引导不到位,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宠爱迁就、监管松散。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2 家长认真地履行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监督责任

农村的很多孩子的父母到城里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这样的情况很多是由于生计所迫。但是他们应该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留一个家长在家里,实在没有办法的必须去打工的父母在去城里打工之前要给孩子拟定学习计划,要求孩子按照学习计划,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监督下学习一段时间,然后父母才去城里打工。这样爷爷奶奶就能够按照先前的计划较好地监督孩子的学习了。同时父母要经常电话联系孩子和教师,关注孩子的教育进展,发现孩子情况不对时可以在周末抽空回家了解情况并加以矫正。通过教师、孩子、爷爷奶奶和孩子父母的共同努力,孩子的英语学习有望得到提高。

3.3 教师应该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并创新对学生学习的监管方式

英语的学习在我国属于外语学习,要通过自然习得的方式去学习英语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英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还不多。因此,英语教师提高英语课堂实效性显得非常重要,课堂教学目标如果能够当堂课实现,那么将给孩子课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很多的孩子在课堂没有好好听讲,回家出现不会读英语单词和课文以及不会做家庭作业的情况,这样其实是教师英语课堂的实效性没有很好地达成的体现。同时英语教师应该创新对学生的监管,督促他们回家读英语。例如,学生在英语早读的时候,英语教师可以进到教室里加强英语的带读,加强对班上英语成绩差的学生的指导和布置读书任务的检查。

3.4 发挥邻里的人才优势,共同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一般来说,在农村也好,城里也罢,周围邻居里面都会有懂点英语的人。农村有一些的家庭现在有两个孩子,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邻居或者自己家庭里年龄大的高年级学生辅导年幼的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应该是具有可行性的。而现在的问题是,家长没有将这些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没有将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好。很多时候我们见到的情形是邻里之间大孩子领着小孩子玩游戏、捉迷藏。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将兄弟姐妹的学习习惯培养好,把邻里关系搞好了,自己的孩子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邻居的孩子也可以帮忙。年龄大的孩子在教年龄小的孩子读英语的时候,他们自己在英语方面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本文是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海南小学与幼儿教育研究基地课题“小学差异化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NSK(ZX)14-17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慧敏.海南今年接待过夜游客预计突破3000万人次[A/O].新华网 - /t...2011-12-30.

[2] 周元,彭青林.海南要争做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锋[N].海南日报,2015-03-07.

[3] 杨静.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基于对常熟市农村小学的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4] 赵志霞,尚粉英.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功教育,2013(18):163.

[5] 王平霞.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J].学周刊,2015(2):152.

[6] 王沙沙.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2013(12):155.

大学英语指南篇(5)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当前,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了实施步伐,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河南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力求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对外合作领域和空间不断拓展,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水平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

F·Vaillancourt 指出,如同通过工作经验或通过诸如数学和历史学科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一样,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这种人力资本又不同于知识和技能,它既有先习得的母语也有后习得的第二语言。语言作为人力资本之一,能使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这表明语言就是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成为获得其他人力资本(知识和技能) 的资本。这是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之一。就外向型企业而言,不使用英语就无法实现同世界交流,更无法走到世界前列。因此,从语言经济学角度说,英语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河南省与其他国家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需要运用到英语的农业技术、钢铁、汽车、环保等行业的高端部门都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得区域内对英语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将成为大学公共英语及行业英语的教学模式调整和发展的契机。这使得区域内的高校英语教育目标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英语人才需求的对接尤为重要。

二、区域英语人才需求对高校英语教育的反观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多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河南对诸如翻译、外经外贸、会展、涉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英语人才的需求迅速提升。掌握一定的英语同时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持续走红,熟悉外国法律、金融,具备市场分析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外贸企业争夺的焦点。

然而,目前河南英语人才现状不尽如人意。英语人才总体数量不足,人才队伍整体实力较弱,缺乏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缺乏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熟悉和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管理人才。比如,由于翻译人员的数量不足,目前大多数翻译工作由各高校英语院系毕业生或大学英语教师来完成。这些翻译人才在英语知识方面堪称优秀,但因欠缺翻译工作中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造成单科性翻译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而且地区分布不均匀,这严重制约了河南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这说明,河南的英语人才已经难以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1998年,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然而,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仍然未能在人才培养方面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2006年3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外语教学长期存在费时低效等问题,不少学生外语能力还停留在中低端水平,同声传译人才和书面翻译人才等高端外语人才仍然严重缺乏,某些小语种人才仍然稀缺。2007年3月2日,《光明日报》发表张炳阳的《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一文,该文指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表现出三个趋势:对高端外语人才(如同声传译和书面语翻译)的需求,对既有专业又懂外语的“双料”人才的需求,对小语种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三类外语人才正是经济社会发展所严重缺乏的,因而成为社会外语人才需求的迫切目标。

对大学生而言,其学习英语的收益分为直接收益和预期收益。直接收益为非货币收益,体现在英语学习给他们的学业、精神生活带来明显的变化,如通过各种考试或通过语言的学习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流等。预期收益是与经济价值联系在一起的,其经济价值表现在: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某项工作,从而取得经济效益;人们依靠语言从事某项职业或参与某种活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语言在劳务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取得经济效益。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英语能力的提高对人们的就业及收入将产生重要影响,这便不难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英语不仅在对外合作交流以及学习借鉴国外信息和成果方面,而且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性和应用越来越凸显。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没有足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大部分高校仍采用分级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结果,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只能在低水平的必修课程里重复学习,这种内容的重复引起部分学生自满、懈怠, 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学习效果较差。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只是强调专业性,学生技能相对单一,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虽然部分院校已在本科阶段对英语专业划分了如国际贸易、旅游等不同侧重的专业方向,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增加几门相关方向的课程而已,缺乏系统的教学管理和实践应用。

三、河南高校英语教育目标的适应性调整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无论是传统的第一产业农业,还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第二产业工业,或是第三产业的广阔领域,生态农业技术、高精尖工业技术、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发展模式的建立与维持,旅游、文化、商务服务、公共卫生的内外交互式发展等,英语教育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改革课程体系,强化课程体系的人文性和复合性,坚持“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为主、金融和商务专业知识为辅”的原则,尝试对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做相应调整:一是改造现有的英语技能课程;二是增加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加强课程体系的人文性;三是改造金融商务类课程,强化课程体系的复合性。对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与其主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或双语教学,而第二外语的选修也应在所有专业中进行推广,而不是仅限于英语专业学生。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可以采取与他校合作,多个学校共享教学资源。同时,为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应在进行分级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教学。以中原工学院为例,新生入学后根据英语成绩,编入三个不同级别的英语起点班进行大学英语学习,同时还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设了外教口语、英语视听、涉外礼仪、英美文化、基础英语翻译、多学科背景下的英语翻译、新闻英语及其翻译、语言与文化等五级、六级选修课和第二专业商务英语等一系列课程。这样,既保证了大学英语学习的延续性,也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能够真正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另外,建立特色专业的培养机制、开展社会公共英语服务、加强校企合作也是重要的应对举措。在现有专业基础上,增加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有针对性意义的专业,特别是理工科和管理类专业,采取一门专业加一门外语的培养模式,搭建职业发展平台,提供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为防止人才流失,作为特殊人才给予优厚待遇,并采用阶梯竞争化任用。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社会的各个行业都越来越多地需要英语人才;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资源富余,但被闭锁在“象牙塔”内,公益性的团体和个人的英语需求得不到满足。根据这一现状,可由政府规划,在高校中设立独立的英语咨询服务部门和公益性的培训机构,为公共行业的对外发展和社会民众英语素养的提高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同时也为各行业储备了人才。高校在培养英语人才时,要努力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精通英语、外贸和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应积极开展校企联合,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和区域资源。从市场人才需求状况看,无论需要何种人才,英语能力都成为应聘者必备的条件。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努力开展高校与各类大、中、小型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和区域资源。第一,高校与企业间开展的项目交流合作可以促使高校根据本区域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区域英语人才,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针对性,同时也加强了英语学习在市场运用中的具体性和实用性;第二,这种合作可以为学生开辟更多的英语交际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避免学生在寻找实习场所时的盲目性和无组织性;第三,参与企业合作项目可以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学习体会市场运作机制,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市场运用效果。高校也可聘请企业界人士担任校内学生导师,与当地的企业合作设立实训基地,安排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实现“零”距离上岗。

四、研究意义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曾指出,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人才培养最终应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英语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英语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并且往多语化方向发展。作为人才战略的一部分,英语人才的培养可称得上是河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拥有高水平的英语人才队伍不仅是河南整体对外形象的一个缩影,而且影响了河南在对外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因此,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英语人才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的迫切需要。 笔者基于建设区域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从高校英语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了如何利用本省高校培养大批适应和服务河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等英语人才。河南省高等院校英语教育需要审时度势,着力反思与改革,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积极探索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为实现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N].河南日报,2011—10—09.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大学英语指南篇(6)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5-0022-05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学者们已经就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问题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幼儿英语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兴趣”;〔1〕教育者要根据课程的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统筹安排英语教学活动,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教育者在设计和组织英语活动时要考虑环境对幼儿英语学习的关键作用,为幼儿创设尽可能真实有趣的英语学习情境〔3〕……这些幼儿园英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原则既符合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又符合我国汉语儿童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对教育者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幼儿英语学习的效果不仅受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情感动机以及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4〕还与教师的指导思想、英语水平、教育方法等密切相关。幼儿能否主动、有效地参与英语学习活动,能否在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习得英语语言技能,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幼儿园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研究者也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双语幼儿园的两个英语活动案例,旨在探讨目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英语教学活动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案例一:Leaves are falling down(小班)①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1”和“许多”,并能积极参与活动。

2.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

活动准备:

1.树叶若干,篮子一个。

2.一位教师事先藏在二楼的窗户下,负责扔树叶。

活动过程:

1.“one”和“many”游戏。

教师和幼儿围成半圈坐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正对教学楼二楼的窗户。

教师出示树叶,对幼儿说:“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了。看,一片树叶落下来了。”

教师喊:“one leave.”一片树叶从二楼窗户边落到地上。幼儿欢呼雀跃。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喊:“one leave.”又有一片树叶落下来。幼儿非常开心。

教师捡起几片树叶问幼儿:“How many leaves?”幼儿不明白教师的意思,只是重复教师的话:“How many leaves?”教师说:“让我们数一数。one,two,three,four,five.”

教师喊:“one leave.看!”一片树叶落下来。教师又喊:“many many leaves.”几片树叶一起落下来。幼儿兴奋地伸出双手接树叶。

教师告诉幼儿:“喊one leave,就落下一片树叶;喊many many leaves,就落下许多树叶。”

2.捡树叶游戏。

教师要求每个幼儿捡一片树叶。有的幼儿没有按指令完成任务,捡了两片树叶。

幼儿将捡到的树叶放进教师准备的篮子里。教师问幼儿:“How many leaves?”幼儿没有回答。教师告诉幼儿:“one leave.”只有一两个幼儿模仿教师的回答。

教师请幼儿看收集在篮子里的树叶,问:“有多少树叶?”幼儿没有回答。教师又带领幼儿反复喊:“many many leaves.”

教师捡起一片树叶,问:“How many leaves?”幼儿回答:“one.”教师告诉幼儿:“one leave.”

教师捡起几片树叶,问:“How many leaves?”幼儿回答:“one leave.”教师又举起一片树叶说:“不,这才是一片树叶。How many leaves?”幼儿模仿教师的话:“How many leaves?”

教师捡起一片树叶,问:“有多少树叶?”幼儿没有回答。有的幼儿仍在捡地上的树叶。教师说:“one leave.”幼儿重复:“one leave.”

教师捡起五片树叶,问:“有多少树叶?我们数一数。one,two,three,four,five. five leaves!”

3.树叶落下来游戏。

教师边唱英文歌曲,幼儿边扮演树叶,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当歌声停止时,教师说:“one leave.”幼儿相应地捡起一片树叶;教师说:“many many leaves.”幼儿相应地捡起许多树叶。大部分幼儿没有按指令正确完成任务。

案例一是一个英语与数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教师希望幼儿能够“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然而从活动的实际效果看,幼儿表达的效果不好。例如,在捡树叶游戏中,教师要求每个幼儿只能捡一片树叶,但是有的幼儿捡了两片树叶;每次幼儿捡树叶后,教师问幼儿“捡了多少树叶”,幼儿不能用英语来表达“one”和“many”两个数量,只有在教师提示后才会模仿教师的回答。在本案例中,幼儿并不理解“one”和“many”的真正含义,教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够敏感,制订的目标过高。小班初期的幼儿虽然能背数到50~100,但会背数并不等于已经掌握了数概念。小班初期的幼儿并不理解数的真正意义,不理解“许多”是由许多个“1”组成。要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教师要在之前的数学活动或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数知识的学习,作为本次活动的铺垫。没有相关的认知基础,甚至没有掌握“one”和“many”的中文意义,幼儿不可能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

在案例一中,教师试图创设“喊――树叶落下来”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感知‘1’和‘许多’”,“掌握并表达‘one’和‘many’”,但是由于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外在形式,一味追求活动的新奇性、趣味性,没有强调指导幼儿认知“1”和“许多”,导致本次活动的实际教育意义降低。虽然活动气氛很热烈,幼儿参与了活动,很兴奋地用英语喊出“one leave”和“many many leaves”,但是让幼儿真正感到好奇和兴奋的是“喊――树叶落下来”这一现象,幼儿并没有掌握数学概念“one”和“many”的真正意义,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每当教师问“有多少树叶”时,幼儿都无法作出正确回应。很显然,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恰当处理活动形式与活动意义的关系,没有根据幼儿情况灵活调整活动计划,导致本次活动的实际效果与教师的期望不一致,幼儿的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案例二:Pumpkin and Jack-O-Lantern(大班)

活动目标:

1.使用英语描述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

2.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气氛,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四周的墙壁上装饰南瓜、巫婆、蝙蝠、黑猫、鬼、骷髅、黑蜘蛛等。

2.南瓜形状的纸板每人一个。

3.教师事先用南瓜形状的纸板制作“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

活动过程:

1.学习句型“They are the same”和“They are different”。

教师采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大小不同的蝙蝠,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句型“They are the same”。

教师出示“Pumpkin(南瓜)”和“Jack-O-Lantern(南瓜灯)”,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句型“They are different”。

教师引导幼儿区分和表达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

2.制作南瓜灯。

教师出示“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请幼儿说出它们的英语词汇。

幼儿制作南瓜灯。教师巡回观察,并问幼儿:“你想做哪种表情的南瓜灯,高兴,悲伤,恐惧,还是生气?”

全班幼儿每人制作一个南瓜灯。

3.“trick or treat”游戏。

教师请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幼儿手提自己制作的南瓜灯,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与他们玩“trick or treat(恶作剧,还是款待)”游戏。一些幼儿对这个游戏感到陌生,只是跟着教师唱“Trick or treat.Smell my feet.Give me some thing good to eat”,但没有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只有部分幼儿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玩游戏。游戏在进行1分半钟后结束。

在本案例中,教师不恰当的指导语影响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教师的指导可以避免使学生陷入定势模式,从而为他们带来一定的成功。”〔5〕教师作为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指导与建议对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会产生重大影响。有时因为教师一句不恰当的指导语,幼儿可能会失去思考、创造的机会。在本案例中,制作南瓜灯环节应该是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好时机,但是教师不恰当的指导干扰了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兴趣。教师在巡回观察时规定了幼儿只能从“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表情中选择一种表情制作南瓜灯,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不利于幼儿学习用英语表达更多的表情词汇。

在案例二的最后环节,教师组织幼儿玩“trick or treat”游戏。这是幼儿与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互动的环节,教师希望在模拟真实情景的游戏中让幼儿“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气氛,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但由于一些幼儿对游戏感到陌生,所以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没有作出积极回应,只是跟在教师身边唱歌,游戏活动仓促结束。这是因为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幼儿对隐含在教育活动中的多元文化的感悟,导致幼儿对异国的万圣节活动感到陌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活动,体会不到活动的乐趣。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教师虽然具有将英语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整体的理念,但在将理念转化为实际教育行为方面存在欠缺。案例一中,教师试图整合数学活动与英语活动,但是在制订活动目标、组织活动实施方面存在欠缺,没有制订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高有限;案例二的教师试图将英语活动与主题教育整合,但是未能使幼儿在中文主题课程中获得足以支撑英语学习的经验,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幼儿园缺少合格的英语教师,缺少英语与中文主题整合的课程教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对幼儿的多元文化导入等都会导致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中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提高教师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质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运用能力。

一、培养合格的幼儿园英语教师

目前,一些双语幼儿园拥有专职英语教师,但人数不多,这些专职英语教师不得不轮流负责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英语活动,有时难免会顾此失彼,不能根据各个年龄班幼儿的特点科学设计和组织英语活动,无法科学设计和开展整合双语课程。有些幼儿园从园外聘请外籍教师、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培训机构教师等来担任英语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训练,很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与组织英语活动,更谈不上开展整合双语课程。他们只是将英语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教学,无法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角色。因此,要提高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迫切需要培养合格的幼儿园英语教师。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是有效实施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主动、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幼儿园要对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学前教育院校还应该重视幼儿园英语教育后备力量的培养。学前教育英语方向学生是良好的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师资源,他们既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技能,是担任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合适人选。学前教育院校应加强对学前教育英语方向学生的培训,加强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专业学习,提供英语教法培训,锻炼学生的幼儿英语与主题活动整合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们成长为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幼儿园英语教师提供机会。

二、研发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的课程教材

一些幼儿园已开始进行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的尝试,但这种整合正处于起步阶段,要么是整合单词、儿歌、歌曲、对话等不同形式的语言内容,要么是整合各种活动方式,要么是将英语作为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的一种语言补充,还难以实现科学整合。例如,在计算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英语数数,“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our class?Let’s count!”或者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用英语发口令,如“Attention! Left, right, left. Turn right!Turn left!”因此,如何将英语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整体,以同一主题架构中英文课程,使英语教育内容尽可能与当前课程内容相配合,使幼儿在中文主题课程中获得的经验成为他们英语学习的支撑,这成为研发幼儿园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课程教材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幼儿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生活经验开发大班的“小小美食家”主题活动,围绕主题开展我喜欢的美食(了解食物的中文名称)、美食的另一个名字(学习食物的英文名称)、我会做美食、开美食中/西餐厅等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和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I like……”“Here you are.”等简单的英语对话,还可以丰富和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使英语活动和主题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然而,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开发科学的幼儿园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课程不仅需要研究英语活动与主题活动各领域如何渗透,更要关注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及生活经验的连接,这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组织既懂幼儿园课程又懂幼儿英语教育的专家,带领幼儿园英语教师一起研究和开发科学的幼儿园英语与中文主题活动整合课程教材,为幼儿园英语教师设计和实施科学的英语教学活动提供载体。

三、注意必要的文化导入

语言是社会和文化的表现和承载形式,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不脱离文化而存在的,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6〕因此,要学好英语,离不开对英语语言所代表和承载的文化的了解。对于外语教学中单纯教语言不教文化的现象,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W.E.Lambet有这样的见解:“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7〕

幼儿园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认识到英语活动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让幼儿学习语言的同时进行文化知识的同步传授,适时向幼儿介绍与语言学习有关的符合幼儿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展幼儿的视野。在进行文化导入的同时,教师更要注意启发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因为“成功的双语教育表现在其教育对象拥有一种理想的文化人格,包括对两种文化的协调互补和文化价值的多元宽容”。〔8〕教师应有意识地比较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启发幼儿发现不同文化之间诸多的相通性和特异性,提高幼儿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从而提高幼儿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幼儿多元价值观的萌发。

参考文献:

〔1〕〔4〕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0,248-255.

〔2〕〔3〕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94,412.

〔5〕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8.

大学英语指南篇(7)

本文拟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以河南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环节管理与实施为例,着重进行“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一、“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一)可行性分析

1. 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调整工作已经开始并在相应年级试行实施

2007年,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大环境下,河南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领导和相关责任教师对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革,突出了实践环节的比重,除了进一步强化《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课程的实践环节,还在《综合英语》、《英文阅读》、《英汉翻译》、《英语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明确了≥30%的实践比重,尤其是对《英语教学法》、《英语课程教学论》、《英语测试》、《微格教学》等教育方向实践课程,提出了“理论指导、实践中心”的教学思想,并付出实施。2011年起,又将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期延长为半年,有效保障实习实践环节的实施。

2. 教育实习基地保障

自2000年起,河南教育学院先后在郑州回中、郑州23中、郑州58中、郑州61中、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郑州47中、金水三中、金水四中、郑州八中东校区、聚源路小学、心怡路小学、郑东实验小学等设立教育实习基地,每年输送大量实习生,为教育专业毕业生真正走入中小学课堂、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外国语学院已经与郑东实验外国语、郑东实验学校、心怡路小学等进行了“双导师制”对接;同时,为了适应高考及基础教育英语改革需求,外国语学院正在和一些英语培训机构,如新东方、联大、阳光、新奇等,协商实施双向导师、定向实习等合作项目。

3. “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2013年5月,河南教育学院启动了“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项目,其中,英语教育专业与郑东外国语、心怡路小学等实行双向导师联系;2014年3月,新增郑东实验学校为双向导师联系基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河南教育学院和基地中小学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堂听课、观摩、指导,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课堂指导、实践,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环节渗入到全程教学中等具体实施方案。

(二)改革内容

“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突出英语教育专业特色,将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起来,并运用到教学全过程,突出校内、校外共同指导和实践,加大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采用符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实践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实践课程核心化、技能具体化、方法多样化、训练全程化,从而使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的有机整体。(潘金林,2010)具体内容如下:

1. 调整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细化各门主干课程实践比例,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比例不低于30%、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比例不低于45%,专业实践课程实践比例不低于80%,突出实践环节全程化;

2. 构建“双导师制”,实行校-地协同共建,使中小学一线教师走入高校课堂,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和方法的指导,同时有效保证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能有机会接触中小学实际课堂,亲身体验,促进高等教育实践环节与中小学教学环节相结合。

(三)实施方案

依据前期调研成果和教育厅实行校-地同创共建的文件精神,根据河南教育学院“双导师制”实施办法,在外国语学院和郑东实验外国语、心怡路小学等实行双导师指导,强调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堂,通过观摩、指导、实践等环节的实施,将实践全程引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进一步调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大各门主干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让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堂,进行实地指导;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实地观摩和指导。通过加大实践环节、延长校内外教育实习期限等,实现“双导师制”背景下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四)改革目标

2013年外国语学院参加“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双导师”项目教师2人,联系中小学2个;2014年参加该项目教师增至3人,联系中小学3个;下一步,河南教育学院将加大校地合作共建基地建设,争取增加8-10名“双导师”,增加4-6所中小学基地,将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具体目标如下:

1. 调整英语教育专业校内外实习计划,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分别进行2-4周的校内外实习实践;

2. 延长大三教育实习期限,尤其是校外实习期限;

3. 在现有校地共建试验区的基础上,拟增加郑州八中、经纬中学、聚源路小学等为实验基地,为“双导师制”的实施提供后台。

4. 促进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程,对相关课程进行观摩、指导,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关章节的讲授,并对高校主干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督导。

5. 促进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和指导,并带领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

6. 在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教学实践搭建平台。

二、“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一)特色

1. 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校-地协同、共建“双导师制”。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厅“双导师”制、校-地协同共建文件精神,着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和中小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强化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环节,通过双导师基地建设,将中小学教师引进高校专业课堂进行观摩、实践、指导;将高校教师引进中小学课堂进行理论指导和实践观摩,将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贯串教育教学全过程。

2. 突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校-地共建,将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环节贯串全程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自主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演练。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正走入中小学课堂的实践机会,并通过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指导,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3. 以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利用观摩、访谈、问卷、实践等形式,将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创新

1.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立足校-地协同共建,以“双导师制”的实施为契机,加强高等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英语教育专业实践环节贯串教育全过程。

2. 以河南教育学院“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背景,将“双导师制”引入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拟构建理论指导下的、突出校内外实践环节的模式,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3. 有利于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突分体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就业机率。

4. 有利于基础阶段教育改革。“双导师制”的实施,促进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走入高校课堂,为其理论提升建立了平台,通过与高校教师理论、实践的沟通,也更有利于其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引介入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并为其进行相关教学改革、科研提供有利支持。

三、“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意义

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而作为改革主要内容之一的英语课程改革更是势在必行。以“双导师制”为背景,在英语教育专业实行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强化校内外实习相结合,将实践环节融入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必由之路。其意义在于:

1. 调整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践环节,将教学实践细化到各门主干课程的讲授当中,理论联系实践,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操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素养。

大学英语指南篇(8)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076-02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目前的英语教学很多是脱离社会文化的,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与英美国家的人进行得体的交流。针对这一问题,社会语言学为我们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解决方法。因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就是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主要研究课题是语言与社会文化及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研究语言的变异性。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理论对外语教学中的外语使用理论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外语使用理论对外语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一、社会语言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社会语言学为:“研究语言和社会多方面关系的学科,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诸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等)的角度去考虑语言。”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语言学分支。通过研究社会和语言的交互作用,试图通过社会文化现象分析一套言语行为,并通过语言使用现象说明社会结构及其内在机制问题。社会语言学作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涉及范围甚广的边缘学科,即是指联系社会因素,即社会阶级、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种族等来研究语言的学科。它把语言看作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把探讨语言规律如何与社会因素相联系作为基本任务(张颖,2006)。

二、社会语言学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Fasold(1990:269)就指出:“社会语言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学上出现的问题。”社会文化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反映了社会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社会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运用,突出交际能力,反对脱离社会文化研究语言。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有足够的该语言所在的社会文化知识;而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也会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导入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英语的听、说、词汇、阅读及翻译等的教学有较大影响。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虽然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它对英语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语教学也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产生了一些比较现代的教学方法(高正衡,2006)。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应该应用社会语言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试图探索出适合该地区的英语教学策略。

三、社会语言学对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1.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由于受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经济条件的影响,该地区缺乏专业的合格的英语教师。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设备存在较大的不足。大部分学校仅仅只有录音机这个唯一的英语教学设备。部分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等英语教学设备也是名不副实,长期的闲置无人管理。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且教材部分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缺乏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以上诸多原因导致云南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存在困难。

2.提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教学策略。①课堂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使语言同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云南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对外来文化了解甚少,他们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在上学之前几乎为零。他们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遇见一些和本民族文化差距较大的英语文化,对这些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将有利于他们很好地学习英语。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与学习有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是必要的。了解英汉差异,可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帮助他们自然地接受英语文化。教师在讲到“My family”时就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外语中的人名和汉族人名、本族人名的区别,还可以介绍一些外国的家庭教养方式。在讲到“Festivals”时可以介绍英语国家的重要的节日来历和庆祝方式让学生理解,并和本民族的节日进行比较,在本民族节日区间介绍一些与这些节日相似的英语国家的节日。在讲到禁忌语时,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人一般忌谈年龄、婚姻、收入、物品价格、死亡、贫穷、衰老、发胖等话题,帮助学生表达时更接近英语的表达习惯。②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自信心。稳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每个民族都有的,只是表现的形式和强度不一样。同样,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也有一种对本民族的认同感,所以才能较深地理解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对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生来说,学习英语仍需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要想提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水平,还必须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察觉和认识学生对英语的情感态度并对这些情感态度进行反馈。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独特性,在语言上的障碍,在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是时常发生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移情。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③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主导、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英语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中。要解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学习英语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对教学内容有所删减和选择。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如情景教学法、支架教学方法、自然教学法等。充分利用校园中可利用的一切素材,创设校内英语学习环境。在教室创设英语角,组建英语兴趣小组,提供各类英语学习材料。并定期开展活动。④创设听说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基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语种多样的语言环境,为学生创设适宜的英语听说环境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具有很大的价值。民族地区学生大多讲自己的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并且学习普通话和英语,所以存在着三语和多语现象,这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一定阻碍。营造宽松的听说心理环境,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对民族语言的保护特点及在英语听说上的害羞、紧张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英语听说训练时允许组内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在回答问题时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相对于站着会感到更自然。在听说训练课前允许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为学生提供可使用的录音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有学习、模仿的对象,减轻焦虑感。在交际中创设听说语言环境。如在圣诞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节日期间举行适当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当前云南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要求英语教师和相关部门不仅要看到所教授的英语语言本身,而且要看到与语言相关的社会因素: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地域特点,交际者的社会、年龄、性别特点,所要完成的交际任务,在云南少数民族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英语文化,了解英汉差异,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营造良好的听说环境,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等这些有效教学策略的使用对提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将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Fasold. Ralph.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0.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崔刚.谈谈英语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6):18-20.

[5]胡瑾.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状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3).

大学英语指南篇(9)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就成了关乎国家建设的重要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变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全国各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考。自2010年湖南省高考英语采用新课标教材的试卷以来,引起了来自湖南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专家对试卷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指出试卷难度有所下降,这对万千考生是个好消息;试卷结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衔接紧密,完全符合考生的考试心理;试卷选材比较新颖,紧跟时代特点,贴近现实生活。总体来说,新课标试卷完全展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考察,注重英语在各种语境的运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一、高考英语试卷的题型能力指向分析

湖南省高考英语试卷结构主要分为听力理解、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阅读填空、阅读简答、写作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能力指向,旨在考查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下面笔者将对试卷结构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一)听力理解的题型分析

根据试卷结构的难易程度分析,听力理解这部分试题放在试卷的第一部分,足以见其难度指数,应该是偏低的。如果考生提笔就觉得试题较难的话,将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抵触感,会影响接下来的答题。就历年湖南英语高考真题来说,听力录音的语速适中,难度较小,发音较标准。材料的选取方面也很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及时地对材料进行概括,然后进行答题。设置的问题都较简单,易于理解,如: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湖南卷.2013)

A pan B. Carrots C. Tomatoes

听力理解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以便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学以致用,掌握好英语这门世界性语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单项填空的题型分析

根据湖南省历年的高考真题可知,单项填空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语法知识,题目较平和,很少有故意设置陷阱影响考生思路的情况。具有来说,语法分布较全面且合理,题目设计都有较强的目的性,重点突出,语境较真实,基本涵盖了主要语法:情态动词的考察、谓语动词的使用、时态辨析等。如He___ sleep, although he tired to, when he got on such a hunt for an idea until he had caught it.(湖南卷.2013) A. wouldn`t B. shouldn`t C. couldn`t D. mustn`t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情态动词的使用。

单项填空主要考察学生对语法的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不同的时态和短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巩固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便于以后进行流利的语言交际。

(三)完形填空的题型分析

综合历年湖南省高考真题来看,对完形填空这一部分的考查力度较大。湖南省高考真题试卷的完形填空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看学生在生活中对语言基础知识方面的运用,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意理解能力、辨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第二部分为语篇填空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语感和理解判断能力。至于题材方面不定,如2013年湖南省高考真题的此部分完形填空是一个说明文,说的是“一种特殊材质的足球”。该题目比较灵活,不易把握。

二、新课标理念下高考英语的教学建议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听、多交流,敢于开口说话。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纠正发音,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逻辑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高考英语听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还能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提高知识的实用性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大纲,在课前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提前搜索相关信息,进行自由讨论,然后跟大家一起分享,最后评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教师在课题选材时,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如“TV”,教师在确定这一课题后,可以先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影视明星或影视作品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并用英语整理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再利用完善的奖励评价机制对全体学生的表现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优秀学生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再对其他表现不甚突出的同学加以鼓励。

上述这些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如果能科学合理地运用到高考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去,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在小组讨论和情境教学的模式中,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逻辑性,增强对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缓解高考的压力,轻松提高英语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现阶段的高考制度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高考题型对学生的能力指向都是非常清晰的。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能力指向,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模式,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主动尝试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进行全面有效地提升,增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看的综合学习素质。全国各高校通过高考这一制度对这些学生进行选拔,从而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瑞. 阅读理解测试中的难度因素探索[J]. 英语教师. 2012(03)

[2] 鲁子问. 高考英语题型能力分析与教学建议[J]. 2009(05)

大学英语指南篇(10)

1.引言

英语学习焦虑是指由语言学习过程的特点引起的、与课堂语言学习相关的一系列由自我感知、信念和行为等构成的明显的忧虑和恐惧感(Horwitz,2001:112)。英语学习焦虑通常与英语学习的成果评价有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害怕交际、害怕考试、害怕负面评价。外语学习焦虑感是造成学习差异的主要情感因素(Ehrman,2003:313),它对英语学习的正评价,即学习过程、考试成绩、英语交际能力、自尊心、自信心等都有负面影响。为降低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对英语学习的负影响,防止新生因英语学习焦虑增加而造成成绩不断下滑,以及英语学习困难生现象的出现,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明确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状况,并尽可能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因此,笔者对西南政法大学2014级新生进行抽样调查,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进行对比研究,基于降低英语学习焦虑这个问题提出,教师应承担主要责任的认识,对英语学习焦虑值高的学生进一步进行消除和缓解的干预策略研究,旨在提高英语教学的效能。

2.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比较研究

2.1研究方法

2.1.1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以Horwitz(1986:125)等设计的五级量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为依据。问卷分为个人信息和焦虑问卷两部分,一是个人信息,包括年级、性别、年龄;二是焦虑问卷,共33道题,包括口语焦虑、负面评价焦虑、考试焦虑、外语课堂教学焦虑四个方面。采用Likert5点计分,5分代表极度焦虑,1分代表无焦虑,其中2、5、8、11、14、18、22、28和32题为反向计分题目。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感越强。

2.1.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的西南政法大学2014级大学新生进行抽样,包括英语专业的41名新生(来自外语学院)及非英语专业的125名新生(主要来自法学院和刑事侦查学院)。本调查发放问卷166份,收回166份,有效问卷166份。在整理了问卷的原始数据后,借助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

2.2结果

2.2.1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比较: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显著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见表1。

表1 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对比结果(x±s)

2.2.2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不同类型外语学习焦虑的对比:英语专业学生在负面评价焦虑、考试焦虑、外语课堂焦虑三个指标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但在口语焦虑方面,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见表2。

表2 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不同类型外语学习焦虑的对比(x±s)

由此,笔者认为西南政法大学2014级新生中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显著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且焦虑主要表现在负面评价焦虑、考试焦虑、外语课堂焦虑三个指标上。因此,在降低英语学习焦虑这个问题上,教师应承担主要责任的认识,笔者进一步进行缓解和消除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干预策略研究,主要在于改革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并引进新的教学评价手段。

3.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显著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原因分析

笔者所在的西南政法大学的2014级新生中,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显著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有其特殊的背景。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西南政法大学是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首批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该大学的法学院和刑事侦查学院是广大高考生的第一志愿首选院系,成为大批高分考生追逐的目标之一。多年来,该大学外国语学院招收的英语专业新生大部分是由其他专业录取空挡后调配而来。相对于王牌专业的新生,他们是高考成绩偏低且在录取中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因此,英语专业新生在初入学时,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对陌生的大学学习环境、英语教师教学方法和英语学习内容不能很快适应。相比而言,这部分学生个性与自尊心较强,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明显,但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很关注外界对他们的评价。因此,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他们惧怕失败,更惧怕来自同学和老师的负面评价。Jane.A.(2000:103)认为对负面评价越恐惧,学习焦虑感就越高。

笔者对西南政法大学2014级新生高考时的英语成绩进行抽样分析,发现其中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高考成绩较而非英语专业新生要低。因此,非英语专业新生是基础相对较好的优秀语言学习者。Oxford.R.L(2005:359)等认为优秀语言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特质是接受挑战的能力,同时,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胜任感强,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独自陷入焦虑和挫折等负性情绪中。另外,笔者发现小部分英语专业新生是理科高考生,这部分学生通常擅长逻辑、推理思考和抽象思维,对需要做大量记忆工作的英语学习并不擅长,英语能力相比文科生弱,因此焦虑感较强。通常理科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于学习策略的运用较少,而且理科学生课内外阅读量受到一定限制,背景知识相对缺乏。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帮助理科生扬长避短,减轻学生焦虑程度,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

4.结语

外语学习焦虑感是造成学习差异的主要情感因素,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高校专业英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焦虑问题的探讨,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缓解、改善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轻松愉快的外语学习氛围。笔者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显著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且焦虑主要表现在负面评价焦虑、考试焦虑、外语课堂焦虑三个指标上。基于这一研究结果,笔者将进一步改革目前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并引进新的教学评价手段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消除和缓解英语学习焦虑的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Ehrman M E,Leaver B L,Oxford RL.A brief overview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System,2003,31:313-330.

[2]Horwitz E K.Language anxiety and achievement[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1,21:112-126.

上一篇: 养殖业行业特点 下一篇: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