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1 10:28:18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篇(1)

1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简况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主要指医疗、防护、保健及卫生用途的纺织品,有 200 多类产品,其中高性能医用纺织品占10%。近年来,我国医疗和卫生领域对纺织材料的需求潜力巨大,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但也逐步暴露了诸多限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问题。

2000年之后,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2009年产量达到 59.5 万t,2010年产量预计超过 70 万t。目前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医疗防护用和卫生用纺织品,而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外科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纺织品及体外过滤用纺织品则大部分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额已经超过 60 亿美元。

2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据调研反馈,目前国内使用的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大多质量参差不齐,品种和型号单一,价高质低,功能性和舒适性俱差。在医疗用纺织品方面,医疗系统仅对产品供应商有一定的认证,缺乏统一的材料和产品采购标准、认证办法和配送管理体系,并缺乏质量监管机构。我国医院以采购非一次性用品为主,一次性用品也仅限于口罩、帽子之类的常规产品,一次性隔离衣和手术衣、一次性防护服的使用率低。大部分科室、区域还是使用普通棉布防护衣,只有在传染病区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才会使用一次性防护服、防护镜及医疗橡胶手套,且使用率不高。由于缺乏品牌战略意识,我国卫生用纺织品的大部分高端市场已经被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品牌占领,装备水平先进的国内企业为这些品牌供应原料,较差的企业则在狭窄的中低端市场内打恶性价格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2.1标准和规范制订工作严重滞后

标准工作滞后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据统计,目前和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相关的现行标准共计 32 个,其中仅有 3 个是在2003年非典时紧急制定的国标,其他均为医疗系统制定的行业标准,且多为产品标准或术语,直接有关纺织品的标准不超过 12 个。另外,还有正在制定的两项医疗用纺织品国家标准。国际上采用的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标准超过 60 项,且主要为材料测试方法,以及对产品通用要求的标准规范。因此,如何根据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详细的标准工作规划,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相关标准基本上以卫生系统为主导制定。由于医疗系统制定的标准术语和纺织系统的习惯多有不同,在标准的使用和术语的统一上存在较多的不衔接之处。因此,纺织系统应加强材料和测试方法的行业标准制订,并推动医疗系统制定终端产品的通用要求和应用测试标准,做好材料和产品的标准对接。对一些普及性较广的大类产品和关键的重点产品,应主动配合医疗系统推出成套部级推荐性标准,甚至是强制性国标。

缺少材料采购指南和使用规范,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医疗系统对于不同危险环境没有对防护级别要求进行成套的标准评估,医院采购和使用防护用纺织品多凭经验执行。目前我国医院的采购工作通常由医政科或设备科来执行,由于产品标准和材料认证要求的缺失,采购时只能通过查验“三证”(生产执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2.2认证工作阻碍行业健康前行

由于缺少标准和使用规范的技术支撑,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的认证相对空白,特别是医疗用防护产品审批认证机制混乱。普通棉布防护衣和普通非织造布防护衣为一类医疗器械,可由市级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审批;一次性和多次性医疗防护服属二类医疗器械,由省级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审批,但是对于材料和产品的相应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并未认证和规定。目前国内医疗用纺织品的流通渠道复杂,优异产品使用成本昂贵,更多的产品存在优质不优价现象。另外,医疗用纺织品的产品信息跟踪管理和售后服务水平低,也给交叉感染医疗事故埋下了隐患。

我国生产的大量高档医用手术衣、口罩等产品出口经国外权威检测机构认定和包装之后,高价返销回国内,流通环节的延长大大增加了最终用户的成本,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阻滞和隐患,更抑制了高性能产品在国内医院的推广。例如,我国作为世界一次性手术衣的生产大国,很多从国外进口的手术衣其实是由我国制造而成,而医院采购价格远高于出厂价格。

2.3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薄弱

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大多数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受规模实力和发展背景所限,科研投入比例相对较小,大部分企业存在产品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受标准、使用规范和市场采购体系等现实问题的影响,多数创新实力强的大企业被迫远离国内市场,这也是国内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综合竞争力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托科研院所、检测中心、认证机构、信息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调整医疗用纺织品或卫生用纺织品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及其综合经济效益,摆脱高档产品依赖进口和中低端产品恶性竞争严重的局面,已成为当务之急。

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储备和配送机制不健全。国内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基本是企业自产自销,缺少能与多家企业具有稳定联系的物资检测和配送机构,产品调度不畅,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生产供应易出现混乱局面。此外,国内各部门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对重大疫情的监测预警与信息交流不畅,使得储备品种与数量难以满足应急需要。

2.4政策法规引导和保障机制缺失

有关医疗职业防护法律法规制定的不明确和个人防护保障机制的缺失对我国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的需求影响很大。卫生部了《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医护人员在诊疗和相关工作中的个人防护作了规定,但是除《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规定了防护用品的质量性能要求、穿脱顺序和戴用有效时间外,其它法规没有对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要求提出具体规定,更没有对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的标准化要求。

3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发展空间和趋势

3.1市场发展空间

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2002 ― 2010年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 20%,出口增速超过 29%。但我国医疗用纺织品的综合技术性能尚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尤其在外科用植入性纺织品和体外过滤用纺织品方面,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另外,国内医院、卫生机构的应用尚未真正打开,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应用都有待大力拓展。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在组织再生、骨骼填补再生、创伤治疗、生物粘合剂、放射治疗、透析和过滤、美容外科等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全球矫形外科修复材料和制品市场的增长率达 26%,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材料、血液净化材料、药物缓释材料也呈高速增长的趋势。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份额约占全球市场的 2%,据预测,今后 15 ~ 20 年间,该产业将以 15% 以上的速度增长。

一次性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将是重要的应用趋势。重复使用型手术服经消毒处理后,其阻隔过滤病菌的能力会下降,同时,在洗涤过程中也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在美国,90% 以上的医院选择一次性医疗用品,主要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将更多地采用非织造材料,手术室用非织造布产品等高档次、开发领域巨大的医疗非织造布产品因其科技含量高、利润可观而成为其中的发展重点。目前,世界各国对医用非织造布产品的开发正在提速,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不惜花费巨资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据悉,仅德国目前就有 17 家纺织研究机构在进行医用产品的研发。未来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的研发将更多地关注材料的防渗漏技术、吸附臭味技术,抗菌、防血液渗透、抗静电、舒适性等功能。

我国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市场基本上属于自给型,净出口量呈迅速上升趋势,少量的进出口产品以前主要是跨国公司/港台企业为调剂境内外销售品种而产生的。主要出口产品是纸尿裤、护理垫等,大多是为国外公司做贴牌加工(OEM)。

3.2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医用纺织品中,医用防护、保健、卫生用纺织品类和外科用非植入性纺织品类,量大面广,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并可大量出口,产品开发的重点在于专门用途的功能性产品,提高产品的差别化和性能指标水平。外科植入性纺织品和体外过滤用纺织品大部分依赖进口,产品开发的重点在于特殊的生物医用纤维及其产品开发,目标是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替代进口。

3.2.1高档医用防护材料

全面提升材料的均匀性和产品稳定性,不断降低成本,将是该类材料的发展趋势。如可对SMS非织造复合材料进行“三抗”(抗酒精、抗血、抗油)和抗静电、抗菌、抗老化等处理,提高耐静水压、抗酒精等级和纵横向断裂强力。

3.2.2新型医用敷料

材料高效性、产品高效能、护理高效率代表了新型医用敷料总的发展方向,同时将更注重产品的生物活性和智能性。新型医用敷料的可开发种类包括含银抗菌敷料、生物活性敷料等。产品要求可塑性强、粘附性好、透气透湿性好、抑菌促愈,并有止血、镇痛的功能。此外,还具有能促进上皮细胞、成纤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分裂和胞外基质生长的功效,有效吸收伤口渗出液,干燥后可形成阻挡外来细菌侵袭的物理屏障,为上皮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下游应用产品包括创面用敷料、止血海绵、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纱布绷带、弹力绷带、石膏绷带、创口贴等。

新型卫生材料:将更多地采用生物可降解型、抗菌型、超吸水型等功能性纤维原料,从而提升一次性婴儿和老年尿布、卫生巾、功能湿巾等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在一次性卫生材料中,重点开发面层材料和导流层材料,研究开发材料的可降解性能,提高面层材料的柔软性和功能性,以及导流层的蓬松性和复合化,增强可持续的差动导流性能。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支架材料的降解速率可智能化控制和标准化制备是组织工程产品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支架材料的结构成型工艺与降解特性、与细胞的吸附性能是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解决特殊纺丝、织物成型工艺以及组织器官成型和热定形、生物相容性、功能涂覆技术,开发人造皮肤、心脏瓣膜、人造血管、疝修补片、人工肾、可吸收缝合线、卫生用线等高技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重点突破产品的临床应用技术和生物实验。

4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跨纺织和医疗卫生领域,医疗用纺织品的生产与市场许可需得到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SFDA)许可,生产企业还需要满足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MP、ISO等。在产品标准、使用规范、研发与生产应用等方面的衔接上,需要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沟通,解决依赖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科研课题立项、投资引导上,重点向医用防护用品相关单位倾斜,给予资金支持,致力于对已有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技术改造及新产品的自主研发。

4.2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产品标准体系,对于主要产品的性能,制定不同的分级指标,并对使用范围提出建议,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正确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产品。引导企业按照相应标准要求进行科技开发、组织生产及采购,促进研、产、销、用的良性循环。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篇(2)

全球技术纺织物的消费呈上升趋势。东亚消耗的技术纺织物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美国占全球技术纺织物的23%,西欧占22%,中国达到13%。根据中国无纺与技术纺织物协会统计,2015年年底,中国国内消费将达到465亿美元,技术纺织物的进出口将分别为42亿美元和232亿美元。而中国的技术纺织工业主要依赖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主要出口产品为塑料涂层织物、无纺品、工业玻璃纤维、医疗健康纺织物等等。

中国的技术纺织物出口主要在工业过滤与分离产品方面,年均增长率为13%;其次是工程、交通、医疗和卫生方面的技术纺织物,年均增长为12%,中国的结构改良型技术纺织物年均增长为11%。

中国人正在进入老龄化时代,老人所需的卫生产品增长潜力巨大;其次,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松动,尿布之类的卫生用品也将拉动技术纺织物领域的市场;而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将带动土工技术织物的巨大增长。

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迅速增长的汽车市场对气囊的需求与日俱增。2013年,国内安全气囊织物市场为2894万平米。随着汽车安全的法律要求提高,预计到2018年汽车安全气囊织物的市场需求可望达到4386万平米的水平。

由此可见,中国在技术纺织物领域的成功具有客观性,现有市场的需求也远超产能。而供求鸿沟也已从市场体现出来。在过去十余年间,中国国内的技术纺织物进口一直在增加。

由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越来越高,生产成本也水涨船高,这给中国该领域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首先是,由于中国产技术纺织物价格不断抬高,其国际市场份额不断被印度蚕食。中国前几年因劳动力价格上涨而使印度逐渐获得市场优势,其份额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篇(3)

抗菌,一个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产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抗菌纺织品、抗菌家电、抗菌陶瓷、抗菌建材等一应俱全。实现方式从抗菌剂的添加、天然抗菌材料的使用,到纳米抗菌技术的研究均有涉及。抗菌,这个产业“了不起”!

多项抗菌成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健康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近年来频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如禽流感、H7N9等,消费者对具有抗菌作用的功能材料需求迅速提高。对此,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抗菌产业分会理事长黄勇表示,开发具有良好抗菌、防霉、防螨等性能的新技术、新材料与新产品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会上,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对近年来在抗菌产业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包括抗菌相关标准的介绍及抗菌、抑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如日本抗菌技术与产业发展、ASTM标准体系与抗菌相关标准、抑菌铜全球推广策略与应用案例、功能性纺织品发展趋势与抗菌技术应用和壳聚糖纤维天然抗菌材料产业化突破与应用实践等。

其中,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家村对抗菌技术应用和壳聚糖纤维天然抗菌材料产业化突破与应用实践,是大会的主要亮点之一。据周家村介绍,海斯摩尔(壳聚糖纤维)是海斯摩尔公司研发生产的功能性健康纤维新材料,具有天然抑菌、快速止血、吸附螯合等功能,还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该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天宫一号”、“神州八号”。使用海斯摩尔生产出来的内衣具备良好的保湿性、透气性、可生物降解、防止静电和促进皮肤微生态平衡等优点,实现了将航天科技穿在身上,将高端科技用于民生的突破。在医疗领域,用这种材料生产出的医用敷料能够起到快速止血、减少疤痕、舒缓疼痛的显著功效,填补了传统医用敷料产品难以满足慢性和复杂伤口治疗不足,赋予了创伤辅料一定的功效,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智利IICC集团公司董事长Nicol Bagnasco 做了“铜离子科技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报告。据Nicol Bagnasco介绍,铜离子科技产品能够24小时全天候抑制致病细菌生长,在两小时内杀灭其表面超过99.9%的特定细菌。实验证明,50次洗涤后,其杀菌率依旧高达99.95%,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健康消毒。能够广泛应用到医疗、家居、纺织品等领域。

IICC-Biotech总经理苏敏告诉记者,铜离子(Cu-Tech)这一新科技是由全球最大铜业巨头Codelco研制开发,IICC-Biotech 公司获得了此专利的全球技术许可。这一专利技术使铜市场及其衍生产品的发展获得了积极推动。它不仅具有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效果,还能够杀灭螨虫。由铜纱线制造的成衣,将使得我们减少与病原微生物菌的接触机会,降低威胁,带来健康。下一步,IICC生物科技将继续扩大铜离子科技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应用,并希望能有更多企业或公司一起合作,加大对铜用途的多样化开发和发展,推动更多具有杀菌性能的产品,服务更多大众消费,让更多人受益,并建立一个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健康和绿色环保的生活。

抗菌纺织品市场空间巨大

近年来各类流行病毒的肆虐,促使抗菌纤维的需求迅速提高,抗菌纤维的生产将成为一个新兴的重要的产业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和经济效益空间。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桂梅表示,产业用纺织品包含16大类,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卫生、水利建筑、交通运输、过滤与分离等多领域。与抗菌产业密切相关的是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例如纸尿裤、卫生巾、湿纸巾、一次性手术服、手术洞单、医用敷料,甚至人造血管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为抗菌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载体。纵然是在今年宏观环境趋紧、各项指标增长滞缓的总趋势下,上半年产业用纺织品利润增长率仍然居纺织工业第一位,生产保持适度增长,经济效益好转,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篇(4)

长江证券分析师认为,此次国务院会议释放的信息对医药行业整体构成利好。一方面。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医保水平的提高从总量上增加了药品需求;另一方面,基本药物制度的公布将有助于消除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论具体内容如何,均有利于减少市场对医药板块的认识分歧。当前医药板块估值相对大盘溢价逐步降低。仅为25%左右,板块投资安全边际提高,存在一定补涨需求。重点推荐西南合成、一致药业、仁和药业、江中药业、天士力。

华泰证券分析师认为,由于我国的经济现状和医疗的公益性决定了医改是“低水平”和“广覆盖”,由此推断出普药、中成药和常规医疗器械是医改的最大受益者。医药股在经历上半年的滞涨后,整体市场溢价水平已经下降。虽然行业业绩缺乏弹性。但行业的持续增长是明确的,整个行业已经逐步显现投资价值,下半年有望强于大盘。建议寻找行业中估值水平相对不高、竞争优势明显且明确受益于医改的上市公司,如普药中的双鹤药业,专科用药中的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中成药中的云南白药、同仁堂、亚宝药业,医药商业中的国药股份等。

申银万国分析师建议积极参与独家品种进人基本药物目录的企业,关注受益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的企业。重点推荐天坛生物(主要的乙肝疫苗生产企业)、华兰生物(乙肝疫苗年内上市)。

行业评判

国泰君安 航运业未来趋势向好

短期内,油轮运价可能有震荡,但随着三季度货运量的回升,预计运价趋势依然向好。沿海煤运市场已初露回暖迹象,预计下半年沿海煤运运价将有所表现,推荐受益的中海发展:预期中国远洋二季度业绩大幅度好转,短期具有交易性机会;中长期看好油轮市场复苏,推荐长航油运、招商轮船。

安信证券 铁路股存在补涨空间

在汕价下滑的背景下,航空、公路的票价打折,而铁路客运的价格相对稳定,导致铁路客运需求量减少。随着经济回暖,铁路客运量将逐渐回升。上半年,铁路股的估值落后于沪深300指数。下半年,运量回升和国铁提价预期对股价有一定刺激作用,存在补涨空间,关注大秦铁路、广深铁路。

中金公司 钢铁股受益需求复苏

房地产复苏迹象明显、确定性增强,将成为下半年拉动钢铁需求的引擎;基建高增长将使钢铁需求具有持续性;汽车业增长的结构化调整刺激钢铁需求:机械行业的好转趋势使板材需求的复苏值得期待。需求的超预期复苏为钢铁股带来投资机会。推荐唐钢、马钢、宝钢、武钢、太钢不锈和鞍钢。

申银万国 食品饮料估值待修复

下半年食品饮料行业预计明显复苏,将推动板块估值修复。而且从行业景气复苏顺序,即先投资品后消费品,先耐用消费品后快速消费品,也该轮到食品饮料行业了,毕竟去年9月至今年5月整个板块已调整了9个月。看好白酒中的茅台、汾酒、老窖、五粮液,葡萄酒中高分红的张裕的长期价值。

中投证券 关注纺织子行业龙头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篇(5)

从经济效益来看,2012年1~11月行业内1598家规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897.2亿元,同比增长15.14%;实现利润95.8亿元,同比增长16.22%,行业利润率5.04%。行业的资产负债率52.44%,应收帐款、产成品存货的增速分别为9.84%和6.02%,在纺织全行业中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运行比较稳健。

分产品看,非织造布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很平稳,保持了较高的增速;线、绳、缆带产品的盈利能力最强,利润率达到5.73%;而篷帆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长缓慢,但是利润率依然保持了增长。

受各方因素的影响,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遇到了需求放缓的情况,企业间竞争激烈,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部分企业面临发展危机。未来企业应该转变增长方式,依靠技术、研发、品牌和管理等综合优势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投资趋向谨慎

2012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投资情况比较清淡。从数据来看,行业2012年全年投资348.8亿元,其中非织造布投资146.6亿元,仅同比增长0.59%,新开工项目数下降了37%;绳缆带和帘子布产品的投资额、在建项目数、新开工项目数则全面下降。

投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前几年投资增速较快,积累了大量的新增产能,这些产能陆续投产,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产能。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对于一些单纯扩张产能的项目,行业内的投资趋谨慎。尽管新增投资放缓,但是随着已有产能的充分释放,依然能够保证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

出口微降 主要产品涨跌互现

根据国家海关数据,1~11月产业用纺织品共出口162.4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了0.05%。塑料涂层织物、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篷帆类制品、包装袋、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玻纤制品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业用纺织品,合计金额127.6亿美元,占总额的78.6%。

篷帆类制品的出口数量下降近30%,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主要出口国的出口数量均下降30%左右。虽然出口数量大幅下降,但是由于价格上涨因素,出口额只下降了8.83%。塑料涂层织物的情况则不同,出口数量保持小幅上升,但由于出口价格下跌,导致出口额降低了7.04%。塑料涂层织物和篷帆类制品出口额的下降,使得全行业的出口额出现负增长。医疗卫生纺织品、非织造布和玻纤制品的出口继续保持了量价齐增的状态。

从出口目的地看,美国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国,1~11月对美出口25.2亿美元,增长了1.8%,但是对日本、印度、韩国、越南等国的出口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出口额前10 的国家和地区共出口79.3亿美元,占总额的49%。

亚洲、欧盟和北美洲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最主要的出口地区,除了对北美出口保持了1.16%的低速增长外,对亚洲和欧盟的出口均5%左右的下降,其中对东盟的出口小幅下降0.51%。对非洲、欧洲其他地区的出口额不大,只占全部出口额的12.1%,但是增速均超过了10%;对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速也超过了6%,这些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和上海是我国主要的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地,1~11月共出口132.2亿美元,占总额的82%。江苏和福建的出口额分别增长3.11%,其余地区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山东的降幅接近8%。

2012年我国进口产业用纺织品33.7亿美元,增长0.83%。塑料涂层织物、非织造布、产业用玻纤制品、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和造纸用纺织品是我国最主要的进口产品,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美国和德国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地区,占总额的70%。进口的产品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与出口产品之间存在比较大的价格差。

2013继续保持“双数增长”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篇(6)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在论坛上指出,2009年,中国的棉纺行业经历了太多的艰难,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率先企稳回升、国际经济在过去一年最后几个月的复苏,棉纺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市场需求开始旺盛起来。最终数据显示,全行业销售收入增长了10.5%,利润增长了14%,产业投资增长了7.9%,这是非常向好的数字。

徐会长指出,尽管情况在去年年底有所好转,但是棉纺行业依然存在问题。首先,国际需求还没有展现出旺盛态势。棉纺织品出口在2009年下降了14%。寄希望于出口拉动增长显然不稳妥,只能期待减缓下滑趋势。因此,目前来看,棉纺织品发展主要还是要倚赖内需。可喜的是,近3个月以来,内需的增长迅猛,销售情况向好,尤其是纱产品的销售很好。因此,2010年棉纺行业会进一步复苏,不过出口仍将是我们的大难题。

当谈到行业发展的路线图时,徐会长指出,结构调整必不可少。要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这是总的指导思想。在谈到具体路线时,徐会长指出,首先,要变数量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以质量效益为主的发展方式。其次,要变资源消费型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在行业内推出大的节能减排的动作,推动一些节能设备,包括装备的节电设备。另外,从减排方面共同配合。第三,要变发展单一棉纺为鼓励多种纤维混纺,提高纤维的附加值。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推动先进的装备、工艺。最后,要变落后为先进。按照产业规划的要求,大力淘汰落后装备,实现产业升级。

绝对不抱悲观态度。作为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郑植艺在谈到2010年如是说。他认为,按照化纤行业周期来看,经过2008、2009年两年的调整,2010年按周期性规律就是回升期,加上世界经济目前已经有复苏迹象,而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也会不断得到加强,纺织经济的发展也很明晰,因此,化纤在2010年必将迎来上升期。

在谈到2010年化纤行业的路线图时,郑会长按照时间次序和最终发展结果给出了详细的解读。他认为,首当其冲的是淘汰落后产能。2009年是化纤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最大的一年,一共淘汰137.2万吨,这个力度是从来没有的,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效果非常明显。接下来,淘汰完了以后,由于资本仍还在化纤行业,当务之急则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2009年下半年,行业投资热情进一步的恢复,很明显,发展先进生产力已经成为当前主流。表现最明显的是聚酯行业,目前在上的都是至少日产900吨或者1200吨的项目。当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之后,第三个发展路线就是要进行结构调整。首先是调整产品结构,就行业而言即为差别化率,这一点在2009年提升很快。当产品结构调整完,带来的效果必然是企业和行业的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规模结构和资本结构也会更趋于合理。另外,外资、融资、大型国企当中要特别关注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当然还有区域结构等等。

最后,结构调整根本落脚点仍是在市场竞争力上。化纤行业仍然需要在创造需求上、创造市场上下功夫。目前,我国化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出口量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占化纤贸易总量的41%,年出口已经达到170万吨,我们的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出到发达国家,但资本市场仍然没有走出去。因此,经过此轮结构调整,化纤行业应该以资本市场走出去为纽带,附带技术输出、产品输出,最后的目标是使中国化纤产业在世界化纤产业中的地位与中国的综合国力相适应。

2009年,产业用纺织总量超过700万,增速达到17%左右,速度之快着实有些意外。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理事长朱民儒在论坛上表示,在过去的一年,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的产业用纺织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其中包括口罩、尿不湿等医疗卫生领域重点。另外一个最大亮点表现在国防工业上,产业用纺织品在国防工业中已经越来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理事长表示,2010年,中国必将在产业用行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为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而且已经在国家出台的振兴规划当中有所体现。一些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一些高端汽车的发展,将会给产业用纺织品提供很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的平台。同时,随着国内航天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具备充分的实力把产业用纺织品推向高端。

在谈到2010年产业用发展的路线图时,朱理事长从几大领域来简单予以概括。首先,要将与环保、车用纺织品,以及跟新能源相关的复合材料作为重点领域。其次,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人们的健康水平也有待于提高,因此,医用、卫生纺织品仍然是待开发的很重要的一方面。不管是尿不湿、口罩也好,都是今后会不断增长的领域。另外,随着耕地逐步减少,应用于农业新技术的纺织品也将是国家非常关注的一方面。还有包括防护,已经关乎民生的其他产业用纺织品也将是今后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篇(7)

①育蚕取丝:中国人发明采桑饲蚕,取丝生产精美的丝绸。

②振荡开松:利用弓弦振荡弹松纤维,可免损伤。

③纱支自控:多锭纺纱车上有依靠砝码平衡纱条的张力以控制加拈时卷入纱条的纤维量,从而使纱的粗细保持稳定。

④以缩定拈:发明打线车(土法拈线机)根据纱线加拈后缩短的原理,以缩短量来判定加拈程度。

⑤人工程控:花楼织机上的花本是控制提经次序的程序。拉花工依次提拉?线,经纱便会按预定要求开口,从而织出设计好的花纹。

⑥特殊织品:用彩色丝织成大提花的锦,早已成为美好事物的代称。用轻薄的纱织物制成的上衣,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件重量仅49克,南宋的一件不到17克。缂丝用文字书画作花纹,其欣赏价值几乎达到和超过原作的程度。

⑦缬染技艺:缬是古代防染印花技术。苗族传世的蜡缬品有自然的冰纹,具有特殊的美感。维吾尔族扎经缬,花纹带无级层次的晕,富有特色。

⑧特种整理:广东传世薯莨整理产品香云纱(见莨纱),不怕水,不贴身,是夏天或水上作业人员的良好衣料。

⑨劳动组织:中国自周代起已有规模巨大、分工细密的官营纺织染工场。唐代还按工艺或产品品种分设许多专门工场。

⑩统一标准:中国早在周代已有织物幅宽和匹长的统一标准。 三味书屋

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纺织技术不断形成新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条形码的广泛应用,使得零售商能随时掌握已售商品的详细信息和顾客的需求动态,这对纺织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纺织品个性化、舒适化、功能化、时尚化的潮流,促进了纺织品小批量、多品种趋势的形成。市场的需求加上科技的高速发展,把纺织服装这个古老的传统工业越来越融合于现代工业体系,使之从过去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变成集约化、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专家认为,国际流行的纺织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过程应用计算机化

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控制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纺织服装的各个领域。全球纺织工业普遍采用电子、电脑程序控制,从市场信息到产品的花型设计,颜色、织物结构的设计,到纺纱、织布、染整等生产领域和管理领域都能找到电子计算机的身影。利用电脑工业监测和生产辅助手段,可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增强产品竞争能力, 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据介绍,欧洲几乎70%的服装企业采用CAD( 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日本织造企业的C AD系统覆盖率更是达到 80%。

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

专家把纺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归纳为:高速高产、优质高效仍然是纺织机械发展追求的目标;努力扩大机械的工艺性能,适应市场对纺织品的变化需求;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和环保得到更广泛的关注。目前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国际纺织机械发展的趋势,据介绍,国外几乎所有提花机和大圆机等都已安装了电子提花装置, 采用纹版CAD系统来试制卡盘,改变了原来的机械方法。

纺织技术复合化

纺织技术复合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化学纤维的复合技术和加工技术;第二是天然纤维相互混纺交织交并,以及天然纤维和各种化学纤维的混纺交织交并产品和加工技术;第三是多层织物的复合技术,包括组织结构复合、粘合复合、涂层等。各种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都有自身的优缺点,通过多种纤维的复合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各种纤维的优良 特性,改善织物性能。现在纺织服装面料经常见到三种以上纤维的混纺交织交并,有的甚至达到五、六种纤维的混纺交织交并,这类面料在市场上可以说是身价不菲。

印染后整理技术现代化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篇(8)

(一)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1—8月,消费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比1—7月降低0.2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增速1.4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8.4%。其中,轻工、纺织、医药、烟草等行业分别增长11.7%、10.9%、14.6%、9.4%;与1—7月相比,轻工、纺织和烟草增速分别放缓0.1、0.2和0.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增速略快0.1个百分点。

(二)内销市场运行平稳

1—8月,消费品工业内销产值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7.5%,比1—7月略增0.1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医药、烟草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18.9%、12.5%、21.0%、14.3%,与1—7月相比,轻工和医药行业分别上升0.1和0.3个百分点,纺织和烟草行业分别下降0.1和0.6个百分点。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比1—7月略降0.1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总额达5864亿元,同比增长17.5%,比1—7月略高0.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音响器材3680亿元,同比增长5.1%,比1—7月略高1个百分点;粮油食品、饮料烟酒零售总额达7681亿元,同比增长17.1%,与1—7月持平;中西药品零售总额达3032亿元,同比增长23.8%,比1—7月略低0.5个百分点。

(三)出口小幅增长

1—8月,消费品工业累计完成出货值2.1万亿元,同比增长6.0%,比1—7月略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工业出货值0.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医药和烟草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8.0%、1.2%、5.4%、15.8%,轻工与1—7月持平,纺织和医药分别放慢0.1和0.4个百分点,烟草加快3.1个百分点。

(四)利润增幅行业不同

1—7月,消费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8248.5亿元,同比增长14.3%,比1—6月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医药、烟草等行业的利润增长分别为16.6%、-1.0%、18.4%、26.3%;轻工行业与1—6月持平;纺织行业利润仍是负增长,但增速与1—6月相比回升0.1个百分点;医药行业比1—6月略高0.6个百分点;烟草行业比1—6月略低0.7个百分点。

二、突出问题

(一)出口环境更为严峻

我国消费品工业产品出口受到需求萎缩、竞争加剧和贸易保护等三重制约,外贸形势更加严峻。根据海关快报数据,1—8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1620亿美元,同比下降0.7%,增速远低于同期全国商品累计出口增速(7.1%)7.8个百分点,较1—7月(海关快报数据)下滑0.5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均下降0.7%。与此同时,受我国综合要素成本上升、周边国家纺织竞争力提升等影响,国际市场部分采购订单流向东南亚国家。

(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篇(9)

当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加速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使其更快迈向市场化,所以就中长期而言,其影响将是正面的。在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它也对中国许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严峻的挑战。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内商品的价格优势将会逐渐消失,同时由于技术与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会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首先,以往那些严重重复建设的行业和企业在市场开放后,会受到市场竞争机制更加严厉的惩罚,预计相当一部分企业要重新选择发展方向,还有一部分企业会被淘汰。其次,由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不少行业和产业还是空白,如果我们不尽快发展,国外企业就有可能长驱直入地抢先占领市场。最后,加入wtd以降低关税为主要代价,中国目前一些质次价高的产品会更快地被淘汰,而这样的产品又多集中在就业较为集中的传统产业。具体到工业领域,加入wid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会各不相同,其中,既有受益的企业,也有炮受冲击的行业。

总体分析看,短期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企业将会受益,但在目前“通货紧缩”形势下受益的空间有限。如轻工。工艺。食品。家用电器。中低附加值机电等产业可保留或获得一定发展机遇。有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无疑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 wto与中国纺织工业

加入wto,对纺织业的影响可能是双向的。我国是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纺织业特别是化纤行业深受西方国家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加入wto,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将使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深受其惠。特别是到2005年全面取消配额,我国纺织服装业将可以进一步扩大出口,有人测算,届时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可以从现在的15%上升到30%。但是客观他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纺织业的影响可能是双向的。

目前中美双方在纺织品及其他市场准入和法律协议等问题上仍然有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上,中美双方分歧的焦点主要在于,美国坚持对中国维持十年的纺织品进口配额制,而世贸成员国已签署多边的“多种纤维协定”,将在未来五年内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配额限制。中国须额外延长五年,并不公平。

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纺织品行业对出口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纺织品亦是出口第二大品类(从1986年至 1996年一直居于首位,l996年机电产品出口首次超过纺织品而居中国外贸出口首位),占中国外贸出口额的2成左右。业内人士一般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在谈判中取胜,那么中国亦能在五年内取消出口的配额限制,未取消前的配额增长率亦会不断提高,有利于中国纺织业扩大出口。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实际上配额限制仅仅是2000余种非关税壁垒中数量限制的一种,其取消配额限制对于我国这样的纺织品出口大国来说固然有利,但这绝不意味着诸如美国这样的纺织品主要进口国会放开国内的纺织品市场。虽然配额取消了,但还有许多符合wto规定的非关税壁垒存在,以保护国际贸易“有秩序”地发展。即使没有配额限制,其他非关税壁垒依然可以有效地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如原产地规则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保护国内纺织市场非常有效的非关税壁垒之一。以美国的原产地规则为例,它主要是针对中国和一些发展中的亚洲出口加工国而制定的,是非优惠的原产地规则,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之内的国家则是此规则的主要受惠者:墨西哥已经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纺织品服装的第一大供应国,而在墨西哥输美成衣中,则极少使用北美以外的面料。所以,纺织行业知名人士估计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可以促进中国纺织业出口一成以上。

从国际问竞争力的比较和纺织业的分布看,由于中国纺织劳动成本低廉,较具竞争力的是服装的出口,其次是针织。棉麻纺织和丝绢织品出口,而毛纺织。染整。化纤和纺织机械等出口则相对处于劣势。后者之所以处于劣势,主要是因为,世界新的纺织业发展,已经出现了争相应用高科技的趋势,而在纺织的上游行业如化纤业还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对规模经济要求甚高的行业,这方面,中国却相对显得劣势。

此外,我国不仅是纺织品的出口大国,也是纺织品的进口大国。1997年我国的纺织品进口额为:122.7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1998年略有下降但仍高达110.12亿美元,其中面料占60亿美元。所以纺织品的进口对我国纺织业也有较大影响。1997年我国就曾单方面降低了包括纺织产品在内的诸多种类产品的进口关税。(从面料角度来看,加入wto对我国成衣业很有利,但对于面料企业来说却是利空;从成衣进口角度来看,对我国的中高档成衣生产企业将形成较大的冲击)。因为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国外进口的成衣无力在低价格市场同我国众多的服装企业竞争,而只能抢占中高档市场,而这将严重影响尚未完成产业升级的中国成衣业。

因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纺织业的影响可能是双向的,一方面在下游纺织品领域,由于中国劳动力便宜的优势仍能保持,配额数量增长和配额制的最终取消,以后多边永久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将促进纺织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在中国产品相对处于劣势的上游产品,如化纤等则可能受到外国进口产品的更大规模的冲击,这方面的准备是不能不做的。

三、 wto与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它为工农业。交通运输。国防。高新技术和人民生活提供原材料和最终消费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化学工业是在种种严密保护下得以发展的。许多产品市场是在多重保护下获得的。加入wto之后,原来实施保护的市场将随之逐步消失,而代之以激烈竞争的新的国内国际趋同的市场。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化学工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是理所当然的。

首先,我国化工产品将受到市场开放的冲击。许多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原料路线不尽合理,许多生产装置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许多产品成本高。质量低、用户服务跟不上,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价格和质量优势,很容易受到价廉质优的进口产品的冲击。比如聚氯乙烯是我国生产的主要塑料产品,因生产技术落后,成本较高,每吨约3800元~4000元,而国外同类产品只售其十分之一。按我国现行关税率进口,则只需3100元左右/吨。若加入wto后关税税率降低,则价格还要下降。其他许多化工产品,特别是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都将面临这类情况。第二,化工基本建设面临新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一些急需的化工产品企业,项目建设周期长,建成投产时市场早已变化,效益难以发挥。譬如为了提高施肥效果,改善氮、磷、钾肥比例,采用矿肥结合的路子发展磷肥,利用国内钾资源发展钾肥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国际市场供求情况和价格变化考虑,则有进一步评估之必要。据估算一个矿肥结合年产18万吨的磷胺厂,需基建投资10多亿元,建设数年后投产。每年仅贷款利息就约l亿多元,加上设备折折旧,每吨磷胺按生产成本就要增加近千元,国内售价则要1100元/吨~1300元/吨,而国际市场每吨仅售150美元~160美元。又如我国可溶性钾资源有限,要发展钾肥生产不得不考虑到采掘处理矿石难,能耗大,成本高。但国际市场上钾肥货源充足,售价不高,显然对我国钾肥生产的效益产生明显影响。再有重要石化产品乙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第三,在我国化工产业还存在着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知识产权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极为复杂的问题。乌拉圭回合谈判己制定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定。这个问题与我国化学业关系非同小可。我国化工科技事业尽管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所限,不得不以仿制方法来推动,化工50个品种中, 95%属于仿制;染料300多个品种,80%是仿制的;生产彩色胶卷所用的,100多种化工产品,国产化率仅6%,许多新兴领域,由于起步晚,约60类别产品尚属空白,精细化工目前生产约3600个品种,属于仿制或低档产品约97%~98%。前面提到的农药新品种开发,从新化合物合成到产品上市要经过化合物合成、筛选、毒性研究、大田试验、环境代谢、残留研究等阶段,需要化学、化工、农业、生物和医疗等各方面相互配合共同研究。而我国从前在进口农药新产品中有选择地仿制,则即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大量经费。加入wto后,有关知识产权规定对我国起到约束作用,化工科技开发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四、 wto与医药工业

医药业历史悠久。它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因而它被称为“永不衰落的产业”。而现代医药业,产生也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却成了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医药工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它与传统中医药一道,为保障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国医药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12亿人口的现实需求远不能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长期以来,我国忽视了医药业很突出的特点,即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其他工业行业无法比拟的。其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药业同其他行业一样,被统得过死,管得过严,企业根本没有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以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功能逐步发挥作用,我国医药工业走出福利事业的误区,开始踏上了市场经济竞争的征途,此时加入wto,将有助于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首先,加入wto,特别是有关wto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必将加快我国医药工业以仿制为主走向自主开发道路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医药业的迅速发展。到目前,我国医药产品的生产一直以仿制为主,医药自主开发体系尚未形成,加之管理水平低下,致使医药工业发展水平提高缓慢。对知识产权实施保护,促使我们尽快转向自主开发为主,加快创制新药。另外,保护知识产权对于促进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更高的保险系数,使国外医药企业放心与我国进行合作。目前像西安杨森。天津史克等中外合资企业就是范例。还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也保护了我国自己的科技人员,有利于促进医药工业领域的科技人员改进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努力研制新型药品的积极性。其次,加入wto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我国西药尽管总体水平不高,但也有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中成药是我国医药的出口拳头产品;还有医药器械中的普通设备和手术器械竿中低档产品己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竞争力的。加入wto后我们的这类产品就能比较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但是,我国医药工业也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我国医药工业从无到有,逐渐实现广大人民能以较低廉的开销用上安全有效的药品,其中技术方面最主要的功绩就是仿制外国药品。当然,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仿制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建国以来,我国生产的西药有3000多种,99%是仿制的。近年来生产的873种西药中,97.4%是仿制的。而如今加入wto与国际市场接轨,就必须按国际规则办事,这个规则就是wto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这对我国医药工业将是最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西药,工业底子薄。负担太重,而中药品发掘开发除少数药品外,绝大多数的现代化进程缓慢,拖了整个医药业的后腿。由于政策上的原因,我国医药业从福利事业转轨时间太短,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人员素质也不高。总体生产水平大致落后国际先进水平20年,因此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一旦加入wto,国外高质量药品涌入,势必危及国产药的市场,进而危及整个医药行业,高、精类的诊断。治疗设备同国际水平相比差距极大,许多高技术产品国内不能生产。我国每年花在进口这些设备上的外汇就达数十亿美元,约占国内医疗器械产值的三分之二。现代医药工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高科技产业。开发一项新药,一般耗时10年左右,国外耗资1亿美元,国内至少也要2亿元人民币,否则无法完成筛选、病理研究、药理分析、临床实验这一系列不可缺少的复杂程序。而近年来,国家每年专用于新药开发的资金却很少,困难之大不言而喻。医药产品是一项特殊的商品,国际卫生组织为确保药品质量而制定和执行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国际上都把是否实行gmp看成药品质量有无保证的先决条件。而目前我国医药生产企业除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骨干企业外,能达到该标准的为数不多。这不仅制约了国内药品质量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我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

五、 wto与汽车工业

根据wto有关条款规定,加入wto后,“幼稚产业”将在一定期限内受到保护,轿车工业在我国当属“幼稚产业”,一般认为可获得5年~10年的保护期。当然,保护必须有透明度,应该以关税作为主要的保护手段。专家预测,轿车进口关税的削减幅度在2000年前可能达到60%至80%,加入wto后5年降至50%至72%,8年后降至30%至46%,10年后降至20%至38%。加入wto越晚,实现幅度内下限的可能性越大。

我国承诺加入wto后将对汽车制造业关税水平作出最大限度的让步,汽车进口关税将在2005年以前由目前的80%-100%降低到25%,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更下降到10%,并且在2005年将取消汽车进口配额(对于发展中国家,可以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生效后的8年内,以渐进的方式取消出口补贴,但不能提高现有补贴水平)。

对汽车工业而言,失去关税和非关税的双重保护,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但就国内汽车生产的品种构成看,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威胁最大的是轿车工业,因为我国的中型卡车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随着中国争取加入wto进程的步步推进,众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心中腾生出隐隐忧虑。即:中美协议削减汽车及零部件的高额进口关税,使中国的汽车制造者未来必须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包括通用、大众汽车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通用汽车公司是中方合作伙伴之一,上海汽车有限公司的一位官员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削低关税壁垒后,对汽车业的冲击比其他行业要大。中国汽车业面临两个问题:技术指标不过硬、生产规模较小,因此很难使汽车的生产成本降下来。根据中美谈判协议草案,2005年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将从l00%降至25%;汽车零配件关税从50%降至10%。对于规模较小的汽车制造厂来说,完全开放市场对其冲击更难估量。

中国轿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轿车工业竞争力不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起步晚,尚未形成经济规模。1998年,国内最大的轿车厂年产量为23万辆,全国轿车年产量51万辆,这还不及国外一个中等轿车厂的规模。第二是劳动生产率低下。国外大的轿车公司人均年产轿车为20辆左右,中国人均不到10辆。第三是开发能力低。目前国内8大轿车厂家生产的几十种车型,仅有两种是“纯国产”品牌,其余均为引进车型。8大轿车厂家中的多数不具备整车开发能力。第四是质量上不具有竞争力。国内现有的几十种车型,绝大多数是国外80年代的产品,90年代的产品仅有3种。而轿车的生命周期只有10年左右,在不具备整车开发的情况下,品种竞争处于劣势。第五是价格上的差距。桑塔纳轿车国际市场售价不足9000美元,而国内市场售价为11万元人民币,价差3万多元人民币。

那么造成中国轿车工业竞争力低下的症结是什么呢?首先是中国轿车工业错误的定位造成轿车生产一直局限在很小的规模上;其次是条块分割的经济体制制约了汽车工业在全国的生产和销售扩张;再次是与轿车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相关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缓慢制约了汽车的规模化生产。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加入wto后将对中国的轿车工业产生积极影响的一面。首先加速轿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一批低素质的轿车企业将有停产、转业、破产、倒闭的可能。在价格和质量上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将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而失去保护,在竞争中被淘汰。其次促进中国与国外汽车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国外大的汽车跨国公司己有多家在中国轿车行业投资或经营,如德国大众公司、美国福特公司、通用公司、克莱斯勒公司、法国雪铁龙公司、雷诺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日本本田公司、大发公司、铃木公司等。与这些大的跨国公司合作,使我国的轿车企业熟悉了现今世界通行的国际规则,学习他们的经营理念与实践操作。我们只有今天当好这些跨国公司的合作伙伴,明天才可能与他们并驾齐驱并超越他们,因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大门永远是向能够焕发潜力的强者敞开的。再次锤炼先进轿车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轿车企业与外国同行的竞争直接化,所以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整体素质、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管理文化和经营战略都要有新的动作,增强实力和竞争地位。最后将会促使国家出台宽松的购车及用车配套政策。轿车要发展主要寄希望于轿车进入家庭,而轿车进入家庭必须要改变购买、使用过程中税费过重的状况。

医用纺织品市场趋势篇(10)

全产业链企业齐亮相,凸显协同发展趋势

产业用纺织品对纤维性能和装备差别化的特殊要求,需要行业与原料和装备制造业紧密合作,协同进行差别化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此次CINTE16主办方在上下游相关产业参展商的选择方面进行了适当范围的扩大,展会期间,涵盖产业用专用设备及配件、专用原料及化学品、非织造布及制品、其他产业用纺织品卷材及制品、功能面料及防护服装,以及研发、咨询等相关产业的参展商齐聚展会,凸显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与创新的趋势。

原料与设备是决定最终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随着国内高性能纤维原料及产业用纺织品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造”原料与设备正在逐步发展壮大。E5展馆内聚集了我国主要产业用纺织品设备和原料生产商,展出了其最新技术发展成果。

从产品应用范围来看,此次展会涉及医疗与卫生、交通运输、过滤与分离、安全防护、土工与建筑、结构增强、航天航空、农/林/渔业、绳/带/缆、包装、隔离与绝缘等十几个广泛的应用领域及不断拓展的新应用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过程中,“集群效应”已经凸显,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自强化机制在集群内形成“优胜劣汰”和“优势互补”,刺激企业创新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主力。“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刚刚被授予“中国绳网名城”的山东滨州惠民县、“中国环保滤料产业名镇”江苏省阜宁县、“中国过滤布名城”浙江省天台县等产业用纺织品重要集群也集体参加了此次展会。

汇聚科技创新成果,把脉行业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体现了行业特点和创新方向。“十三五”期间,随着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之纺织基功能性材料和多功能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以及仿真综合测评系统的不断完善,产业的技术水平将上升到新的高度。王天凯在参观展会时指出,创新发展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一大特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的更新换代,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产品也将不断走向高端。

为此,CINTE16主办方还特辟创新展示专区,重点展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包括全碳纤维电动汽车、高强力大幅面国旗、天宫二号玻璃纤维电池板、高温滤袋、火箭用发动机尾气喷管、舒适型消防服、智能土工布等创新产品。国内首个民用防护口罩标准GB/T 3260 ― 2016也在创新展示专区进行了展示宣传,使观众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日常防护口罩产品及选用方法。另外,展会现场还举行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二五’创新成就奖”及“第四届‘金三发’杯全国大学生非织造产品设计及应用大赛”颁奖典礼。这些创新产品不仅展示了我国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技术进步,更显现了未来行业向更高科技含量发展的趋势。

同期活动精彩纷呈,国际交流合作气氛高涨

上一篇: 海洋污染的现状和治理措施 下一篇: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知识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