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30 10:17:11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1)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58例新生儿黄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第一位为围产期因素( 121例,占 46.90%),第二位为感染因素( 82例,占31.78% ) ,第三位为母乳性黄疸( 36 例,占 13.95% ) 第四位为溶血等其他因素引起黄疸(共19例,占 7.36%)。结论 感染因素、围产期因素以及母乳性黄疸依次是位居前三的新生儿黄疸病的重要病因。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期监护,防止早产及低出生体重,预防出生窒息等产科因素及防止感染、鼓励和促进有效母乳喂养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重要举措;对于黄疸病例首先应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并尽早干预,积极寻找病因,给予积极的光疗,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病因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089-03

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就是新生儿黄疸,其病因复杂,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应引起重视。该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地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5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资料,来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根据病因提出防治措施,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258例,男 132例,女126例;足月儿215例,过期产儿 11例,早产儿 32例;日龄≤2 d 34例,3~7 d158例,8~14 d 52例,>14 d14例。24 h内出现黄疸的 15 例( 5.81%) ,24 h~7 d出现黄疸的215例( 83.33%),7 d以后出现黄疸的 28 例(10.85) 。血清总胆红素值为263.5~425 μmol/L(280.5±51)μmol/L,血清总胆红素>340 μmol/L 30 例(11.63%)。

1.2 诊断评判标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符合《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1]。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会出现以下情况之一:①黄疸在出生后1 d之内出现;②已达到危险因素下及相应日龄的光疗干预标准的血清总胆红素值,或血清胆红素值每小时>0.85 μmol/L,或每天上升>85 μmol/L;③有较长的黄疸持续时间,早产儿超过4周,足月儿超过2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

1.3 方法

入院后即查28项血分析、血糖、母婴血型、CRP、尿分析、大便常规、头颅彩超检查;次晨抽空腹静脉血,直接胆红素、血总胆红素、血清总蛋白、间接胆红素,以及白蛋白、球蛋白、ALT、LDH、AST、ALP采用全血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乙肝2对半、梅毒检测、肝胆脾肾彩超等;根据患者病情有选择性地进行TORCH、有无溶血、头颅CT等检查。根据辅助检查,结合孕母因素、新生儿生产史,包括羊水、胎盘、脐带、产程、窒息、生产方式、孕周等因素,查找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根据病因探究预防措施,评估高危因素,并及时干预,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库建立使用Epidata3.1软件,通过双录入法对数据进行采用;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 相关结果

①统计分析258例新生儿黄疸病因,如表1所示。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第一位为围产期因素( 121例,占 46.90%) ,第二位为感染因素( 82例,占31.78% ) ,第三位为母乳性黄疸( 36 例,占 13.95%),第四位为溶血等其他因素引起黄疸(共19例,占 7.36%);围产期因素中,围生期窒息所占比例最高,共44例(36.36%),其次为早产或低体重39例(32.23%),第三位为剖宫产,15例(12.40%),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应用催产素、产前进行保胎、胎膜早破、过期产、原发病用药等)23例(19.01%;感染因素中,新生儿肺炎所占比例最高,共41例(50.00%),其次为脓疱疹,共19例(23.17%),再次为结膜炎,共8例(9.76%),其他(脐炎、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宫内感染等)14例(17.07%);母乳性黄疸36例中,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22例(61.11%)、母乳性黄疸晚发型14 例(38.89%); AB0 溶血 5例( 1.94%) ; 低蛋白血症等其他新生儿疾病14 例( 5.43%)。

②入院后依据患儿原发病因,评估高危因素,有高危因素者尽早干预,有感染者予以抗感染,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贫血者输血,低蛋白血症者输人血白蛋白,酶诱导剂及予以光疗和茵栀黄,母乳性黄疸早发型者加强喂养,晚发型者停喂母乳。治愈225例,好转 21例,转诊12例,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3 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常为多种病因同时存在,常见于早产儿和早期新生儿,严重者可造成不可逆脑损伤,尤其早产儿,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更易引起胆红素脑病。

该研究分析25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的相关结论:最主要的因素是围产期因素,占46.90%,包括产前进行保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应用催产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胎吸助产、剖宫产、宫内窒息、产时窒息、过期生产、早生产或低体重等。上述诸病中尤为常见的是围生期窒息,所占比例为36.36%。出生窒息或者是宫内窘迫会导致缺少氧气,加速葡萄糖无氧酵解,进而代谢性酸中毒,氧离曲线右移,Hb对氧亲和力下降,在肺部表现为血液携氧减少,继而组织供氧不足,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各种酶活性下降,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功能,引起黄疸[2]。有研究发现,新生儿产后窒息的发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脐带因素、胎盘因素、胎位异常、产程、分娩方式密切相关[3-4],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期监护,及早发现引起窒息的高危因素,及早治疗,预防宫内及出生窒息,一旦发生窒息,积极有效的实施复苏技术,减轻缺氧、酸中毒的严重程度,以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围产因素中,早产因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低血糖、低蛋白血症等容易发生,影响胆红素与血清蛋白联结以及降低肝酶活力。与此同时,这些患儿因为进食少、晚开奶、应用抗生素等导致肠道菌群也逐渐减少,从而增加了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再吸收,进而增加了肠肝循环量,最终引发黄疸[5],且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更易引起胆红素脑病。故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并尽早干预,积极光疗,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围产因素中,分娩方式对病理性黄疸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剖宫产,剖宫产手术麻醉药物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胎儿肠蠕动减弱,胎便排出减少,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而且增加了红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胎儿因为剖宫产导致没有建立完善的首次呼吸功能,产生红细胞也大量压积增高,被破坏的红细胞破不断增加,使得胆红素也不断增加[6]。因此,在分娩期因加强监护加强,降低难产发生率,控制非医学指针剖宫产,以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该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因素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第二位因素,占31.78%,主要疾病有新生儿肺炎、脐炎、上呼吸道感染、脓疱疹、腹泻、结膜炎、臀炎、宫内感染,以新生儿肺炎最为常见(占50.00%),包括胎粪吸入性肺炎。同样,不能忽视脐炎、脓疱疹及宫内感染。病原体分泌毒素或其本身使红细胞的破坏增加、胆红素增多,这些可能是因感染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与此同时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降低,使血清胆红素增加了[7]。此外,严重的胎粪吸入综合征,可并发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缺氧缺血性脑病,使胆红素产生过多。普及孕前优生优育项目的检查,减少宫内感染的几率,加强分娩期监护,减少胎粪污染,普及新法接生,杜绝脐部的感染,加强新生儿的护理,降低细菌感染率,发生感染者,根据感染源,积极抗感染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引起黄疸的第三位因素(13.95%),可分为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晚发型),前者多发生于生后3~4 d,因不合适的母乳喂养方式引起黄疸,由于产妇泌乳不足、哺乳次数少、胎粪排泄延迟、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等引起[8]。后者多发生于生后5~15 d,持续2~12周才消退,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9]。该组母乳喂养性黄疸所占比例相对高(61.11%),对于健康的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采取早开奶、按需哺乳、24 h母婴同室等成功母乳喂养方法,充足的母乳喂养和热卡摄入可减少黄疸的严重程度。目前,尚缺乏对晚发型的母乳性黄疸的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因此,通常情况下都是把引发新生儿黄疸的各种病因逐一鉴别排除后再做出对母乳性黄疸临床诊断。母乳性黄疸也可用试验性诊断,通过黄疸对出生3 d后的新生儿进行血清胆红素监测,如果血清胆红素达到205 μmol/L以上,可试着停止喂养停母乳,利用3~5 d的时间待黄疸消退,胆红素下降到原来水平的50%以上可考虑母乳性黄疸[10],诊断明确,待黄疸减轻后,可恢复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位居前三的主要病因依次是围产期因素、感染因素和母乳性黄疸,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期监护,防止早产及低出生体重,预防出生窒息等产科因素、防止感染、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重要举措;对于黄疸病例首先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并尽早干预,积极寻找病因,给予积极的光疗,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9-122.

[2] 黄可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4):53-54.

[3] 蔡凤娥,万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612-614.

[4] 金翠青.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肌酸激酸同工酶变化与感染分析[J].中华感染学杂志,2011,21(7):815-816.

[5] 朱桂芳,汤利,陈新明,等.新生儿黄疸136例病因分析[J].齐齐哈尔学院学报,2013,34(19):2870-2871.

[6] 雷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70例临床病因分析及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应用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4):66.

[7] 寸丽苹,赵琳,李艳红,等.昆明地区508 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3(3):54-55.

[8] 黄劼.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及诊治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5):779-780.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2)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巩膜黄疸为主要特征的病症称为新生儿黄疸,有资料报道,约有50%足月儿以及超过80%的早产儿具有新生儿黄疸[1]。临床上常用的有蓝光光照、换血、含有茵陈、栀子等中成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2]。本研究从2011年6月~2013年7月,对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采用间歇式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旨在探讨不同光照方式以及联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于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两组患儿在出生体重、胎龄、日龄、性别、病因等多项临床基础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温、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感染者给予抗菌药物,溶血症者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及清蛋白,红细胞增多症者给予换血等治疗;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时,所有患儿均置于治疗箱内,将双眼和外生殖器分别使用黑眼罩和纸尿布进行保护,皮肤距离50 cm;观察组采用间歇式蓝光照射,照射时间为8 h/d,间歇时间为16 h;按照1~2 ml/Kg体重静脉给予茵栀黄注射液10 ml/支,1次/d;对照组采用24 h持续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茵栀黄注射液的给药剂量、方式等与观察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72 h。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估 ①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第24、48、72 h的经皮胆红素(TCB)和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②疗效评估:根据治疗后临床症状和TBIL水平进行分析并评估临床疗效。显效:面目、周身皮肤黏膜黄染消退,伴随症状消失,TBIL水平至正常;有效:面目、周身皮肤黏膜黄染部分消退,伴随症状好转,TBIL水平下降但未至正;常;无效:患儿病情未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现象,临床症状未见好转,TBIL水平未下降。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后第24、48、72 h的TCB水平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黄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两组在治疗后24 h,TCB水平已有大幅度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48、72 h,观察组TCB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和DBIL水平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TBIL和D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共有5例不良反应,其中腹泻2例,发热2例,皮疹1例;对照组中出现12例不良反应,其中腹泻4例,发热4例,皮疹4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可以是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细菌、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败血症、肺炎等疾病以及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遗传性疾病的严重表现,早期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使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4]。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用治疗手段是蓝光照射治疗,其通过光氧化及异构化作用使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双吡咯经过胆汁和尿液更快排出,减少胆红素引起的黄疸症状[5],但有资料报道,持续照射蓝光会损伤新生儿染色体并且会影响新生儿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血清胆红素在光照后4 h后,其各异构体达到稳定水平,当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至100 μmol/L后蓝光照射无法进一步降低其水平[6],因此,目前很多临床医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为了避免蓝光照射时间过长,常采用间歇式蓝光照射治疗,光照8~12 h后,胆红素经过代谢由深部转移至体表而分解,反复循环最终使胆红素水平降低至安全限度。另外,患儿在治疗时的腹泻、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照射时间过长具有很大关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湿热胎毒或湿毒侵淫肝胆至胆汁溢出静脉造成全身发黄,而茵栀黄注射液中药物主要有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功效的药物,有资料显示,其不仅可以增加肝对胆红素的提取、结合和排出的能力,还可以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有效减少未结合胆红素重吸收,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达到治疗黄疸的作用[7]。

本研究中,采用间歇式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的方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后患儿血清TBIL和D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1.0%,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远远低于蓝光持续照射的患儿。因此,在传统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两者合用增强了疗效,不仅可以治标退黄还可以治本,具有临床疗效好、黄疸消退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更易于被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家属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吴水梅,张春兰.茵栀黄口服液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49例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130-131.

[2]唐骏.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4):68-69.

[3]宋志芳.间断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7):767-768.

[4]余小红.新生儿黄疸315例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1):96-97.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3)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Touch Nursing Combined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on Infants with Cholestatic Jaundice/WEN Mei-lian,CHEN H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7):079-08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ouch nursing combined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treatment on infants with cholestatic jaundice(IWCJ).Method:From August 2014 to September 2016,68 neonates with IWCJ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divided them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4 neonat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Ursodeoxycholic Acid for 10 day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touch nursing combined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for 10 days.After the treatment,the icteric index,the score of NBNA,TBIL,perday defecation times, first defecation time and meconium change yellow time of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Result:After 10 days treatment,The icteric index,the score of NBNA and the TBI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42.75±7.35)μmol/L,(12.35±2.74)mg/dL,(39.16±0.31)point respectively,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nfants with cholestatic jaundice; Touch nursing; Ursodeoxycholic Acid; Neonate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of Lianzhou,Lianzhou 513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7.020

新生旱ㄖ淤积性黄疸是指因肝脏内外胆管闭锁或阻塞,肝细胞受损等[1],造成患儿体内胆红素异常升高[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疸[3],排出白色大便,皮肤持续瘙痒,肝脏肿大等[4]。胆汁淤积性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疾病,若不能及时治疗,控制病情,会发展为核黄疸[5],对新生儿的健康危害巨大,会对患儿脑部或神经系统造成破坏,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6]。目前,对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存在多种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抚触护理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探讨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连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新生患儿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胎龄37~41周,平均(38.8±3.2)周。所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在使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增加服用熊去氧胆酸,观察组联合使用抚触护理及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新生儿需符合相关的胆汁淤积性黄疸诊断标准[7],(1)均有不同程度皮肤巩膜黄染。(2)总胆红素(TBIL)>85.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7.1 μmol/L。(3)粪便颜色发生改变。(4)肝脏出现肿大或肝脏质地异常。(5)血清胆汁酸分泌增加。排除标准:(1)患有心肺肾等其他脏器疾病。(2)具有家族精神病史,无法配合治疗。(3)患有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管炎,胆道完全梗塞。(4)肝功能严重衰退者。

1.3 药物治疗 所有患儿均给予补充蛋白质,利尿消肿,静滴能量合剂和肌内注射胆红素拮抗剂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熊去氧胆酸(优思弗,Losan Pharma GmbH公司,进口注册证号:H20100520),20 mg/次,2 次/d,服药10 d。观察组在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服用熊去氧胆酸治疗20 mg/次,2 次/d,服药10 d,同时增加抚触护理,两组疗程均为10 d。

1.4 护理干预 (1)抚触前准备:让患儿处于治疗室内接受抚触护理,室内温度维持在25~28 ℃,保持环境的安静,可适当播放轻柔的音乐。护理人员需洗净双手,将适量的婴儿精油涂抹于手掌掌心,两手相互摩擦,直到双手发热,精油分布均匀。每次的抚触保持在15 min左右,2 次/d。抚触时尽量与婴儿保持目光接触,并对其微笑。(2)脸部抚触:护理人员双手平摊放于患儿后脑,并将其微微托起,从额头处开始,两手大拇指在患儿眉心处向两边轻轻推压,呈弧线形划过,反复4~5 次。然后在眉头、眼窝中间处开始,以同样的手法向脸部外侧推压。在做下巴抚触时,护理人员站于平躺患儿头部上方,用大拇指指腹从下巴中间开始,分别向患儿两耳耳根方向轻抚,反复4~5 次。(3)头部抚触:护理人员用左手稳定患儿头部,右手手指成弯曲状,从患儿前额开始,向头部轻抚。至头顶百会穴处再用手指p揉3~4 次,随后继续沿着颅骨向后方轻抚,如此重复4~5 次。(4)胸部抚触:解开衣物,露出患儿胸部。从两肋侧面处开始,向患儿肩部上方处轻抚,注意期间勿摩擦到患儿。食指和中指合拢,轻揉患儿腋窝处。如此步骤重复4~5 次。(5)腹部抚触:护理人员食指和中指合拢,以顺时针方向,从患儿下腹右侧,经上腹至下腹左侧,圆圈式轻抚,期间避免与脐部摩擦,重复4~5 次。(6)肢体抚触:手部抚触从腋下处开始,一直到手指处,沿着手臂轻轻挤压,并按照方向从上到下轻抚,腿部抚触则从大腿至脚踝处,按照以上同样方式抚触。四肢抚触先后重复4~5 次。(7)背部抚触:对患儿的肩部进行轻揉,随后从颈部开始,沿着脊柱一路向下轻抚,同时向脊柱两侧方向轻抚至臀部为止,重复4~5 次。

1.5 观察指标 (1)观察记录患儿的日排便次数,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2)每天采集患儿静脉血,测量其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3)使用经皮胆红素仪(日本美能达公司)测定患儿额头,胸部,腹部的黄疸指数,2 次/d.连续测量10 d,取其平均值。(4)给予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8](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NBNA包括行为能力(6项)、被动肌张力(4项)、主动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和一般评估(3项)。每项评分有3个度,分别为0、1、2分,满分为40分,>35分为正常,≤35分为异常。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黄疸指数、NBNA评分比较 经过10 d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NBN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9.16±0.31)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71.62±15.87)μmol/L,(16.89±4.69)mg/dL,(36.32±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日排便次数、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经过10 d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日排便次数、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疾病,如未能及时治疗,会给患儿留下不良后遗症[9],甚至造成患儿死亡[10],对新生儿的身体发育和个人健康均有重大影响。关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机制有众多说法[11],医学界一般认为主要是肝脏受损,肝脏内外胆管阻塞[12],引起胆汁淤积,继而引发胆红素升高[13]。由此可见,对受损肝脏的保护和治疗及加快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分解与排出,是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关键所在。

熊去氧胆酸属于亲水性胆汁酸,是一种鹅去氧胆酸的异构体[14]。熊去氧胆酸可以加快内源性胆汁酸排泄,增加亲水性胆汁酸的浓度[15],从而减少肝脏和胆管细胞受到有毒胆汁酸的损害。熊去氧胆酸同时可以使到线粒体膜保持稳定[16],抑制肝细胞凋亡。另一方面熊去氧胆酸能够通过钙途径和蛋白激酶C途径促进患儿体内胆汁分解排出,改善胆酸循环代谢,降低胆红素浓度,对肝脏有着多重作用。

胆汁淤积性黄疸与患儿过度积聚的胆红素关系密切,新生儿体内的胎粪含有大量的胆红素,过多的胎粪无法排除,造成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增高,同时破坏肝肠循环,从而造成黄疸。抚触护理是指护理人员用过对患儿皮肤身体进行科学的轻抚按摩[17],从而达到良性刺激患儿大脑神经系统的一种护理方式。抚触可提升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肠胃的蠕动与消化能力,加快增加胎粪的派出[18],从而降低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浓度。同时其可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19],减少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提高患儿免疫能力,促进患儿身体的恢复和发育[20]。

本研究中,两组的血清胆红素浓度、黄疸指数、NBN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抚触护理和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治疗效果显著,对恢复患儿健康,改善患儿神经系统的作用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原树云,宋令u.间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177-178.

[2]闻建美.早期护理干预促新生儿早排便对黄疸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4,12(11):127-128.

[3]黄国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3):380-382.

[4]黄鸿.间歇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3-14.

[5]李国苍.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48例[J].中国药业,2014,23(4):89.

[6]黄素均.间断光疗及连续光疗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相关性分析与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708-1710.

[7]刘艳,黄志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8):1218-1220.

[8]鲍秀兰.新生儿行为能力和测查方法[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6):441-443.

[9]张学梅,王冬宁,杜冬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77-178.

[10]徐秀芬,胡小霞.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627-2629.

[11]王红,张玉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07.

[12]刘圣@,黄志华,董琛.婴儿胆汁淤积症110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8):585-589.

[13] Robie D K,Overfelt S R,Xie L.Differentiating biliary atresia from other causes of cholestatic jaundice[J].Am Surg,2014,80(9):827-831.

[14]赵冬梅,蒋丹娜,安红军,等.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073.

[15]胡r,周红,黄菊枫,等.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11-14.

[16]郑曲波,邹越前,程涛,等.熊去氧胆酸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的影响及意义[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0(1):41-43.

[17]孙会青,李传行.抚触治疗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08-109.

[18]齐卫敏.早期游泳和抚摸护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3例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4(6):370-371.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10-02

Analysis of neonatal jaundic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LAN Haiying, XIA Aihong, TANG Lihua

People's Hospital ofGuiyangCountry in Hunan Province, Guiyang 424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and neonatal jaundic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May 2009 68 cases of our newborn cases of jaund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each group of 34 cases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conventional therapy gave early feeding, swimming and touchingnursing. Compa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 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body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Early intervention to increase birth weight, lower bilirubi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rate.

[Key words] Newborns jaundice;Nursing intervention;Early Care;Lessons learned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且迁延难愈,病理性黄疽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导致新生儿死亡,存活者也多留有后遗症[1]。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也十分重要。2006年1月~2009年5月本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新生儿黄疸68例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儿68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均符合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32例,就诊时日龄为24 h~35 d,平均(14.0±3.5)d,出生体重为2 100~4 500 g,平均(3 250±650) g,胎龄平均为(38.6±3.2)周。早产儿6例,足月儿62例,入院时间接胆红素为(IBiL)196.6~490.8 μmol/L,平均(290.1±45.3) μmol/L,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222.0~538.2 μmol/L,平均(318.5±26.8) μmol/L。黄疽出现时间≤24 h 1例,2~7 d 30例,8~14 d 16例,15~28 d 21例。表现为黄疸逐渐加重或持续不退,巩膜、周身皮肤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将该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在患儿病因、性别、日龄、胎龄、血清胆红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新生儿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出生行常规处理后给予开塞露5 ml注入,捏紧周围皮肤1~2 min。12 h开始喂2.5%葡萄糖液,每天3次,每次10 ml,共3 d。对照组80例进行常规处理后,行纯母乳喂养,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后,给予全身抚触15~20 min,尤其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加速胎粪尽早排出。游泳可通过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消耗能量多,肠蠕动加强,同时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使食欲增加。观察两组每次胎粪排出时间及量、胎粪变黄的时间,并在出生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

1.2.2 黄疸测定因经皮测黄疸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存在正相关关系[1],额部和胸部经皮测黄疸值与血清胆红素吻合度较好[2]。第4天采用国产JH20-1B经皮胆红素测量仪监测,取额部、胸部平均值。测量值最高读数为22,最低读数为5,以额部、胸部平均数12为界定值判断黄疸发生率。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显效:治疗5 d后,面部、全身发黄全部消退,患儿吃奶、睡觉均正常,血清胆红素<119.7 μmol/L。②有效:治疗5 d后,面部全身发黄大部分消退,患儿症状明显缓解,病程缩短、血清胆红素为119.7~171.0 μmol/L。③无效:治疗5 d后,面部全身发黄无消退,病情改善或加重[3]。

1.4 数据分析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均为胎便早排,且都在60 min内排出,对照组只有8例早排,第1次胎粪排泄量明显高排较多,低排量新生儿减少。第1次胎便早变黄新生儿明显增加,且都在正常变黄时间内变黄。第4天黄疸指数偏高的出现例数,观察组只有4例,对照组有7例。两组第1次胎粪排泄时间及胎粪量见表1。两组胎粪变黄时间及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两组比较,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高,其病因复杂,按其病因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系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不久后出现的黄疸,多在出生后2~8 d发生,无其他全身症状,近年来,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且活性高,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肠道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胆红素不易排出,进而导致黄疸[4],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一旦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就会引发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损害。

新生儿水疗是一项良好的健康保健项目,欧美国家20世纪60年代即兴起婴儿游泳,近年来,这一技术推广到新生儿时期。我国开展新生儿游泳较晚,最早是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于2002年10月开始。新生儿游泳是母亲子宫内羊水生活环境的延续,有利于新生儿和婴儿心理的发展。 由于新生儿游泳在水中活动量大,水的浮力、水压及婴儿的运动使呼吸加深,肺活量加大,心血管耗氧量增大,从而使代谢增加,此外游泳刺激副交感神经使胃泌素、胰岛素及胃酸分泌增加,故婴儿易出现饥饿,且食欲增加。同时,腹肌收缩, 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在出现黄疸时,要耐心呵护,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即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每日6~8次,再次喂养之间适当补充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至于母乳性黄疸在停用母乳3 d期间,母亲定时挤奶,仍保持乳汁通畅。新生儿则增加人工喂养次数,奶液的配制一定严格按配方稀释,防止奶液过浓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胆红素排出,奶液过稀会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1]罗泽明,欧明才,沈蓉文.单纯光疗与配合利胆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疽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6(1):41-42.

[2]徐华娟.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624-4625.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5)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ouch nursing combined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treatment on infants with cholestatic jaundice(IWCJ).Method:From August 2014 to September 2016,68 neonates with IWCJ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divided them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4 neonat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Ursodeoxycholic Acid for 10 day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touch nursing combined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for 10 days.After the treatment,the icteric index,the score of NBNA,TBIL,perday defecation times, first defecation time and meconium change yellow time of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Result:After 10 days treatment,The icteric index,the score of NBNA and the TBI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42.75±7.35)μmol/L,(12.35±2.74)mg/dL,(39.16±0.31)point respectively,which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nfants with cholestatic jaundice; Touch nursing; Ursodeoxycholic Acid; Neonate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of Lianzhou,Lianzhou 513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7.020

新生?旱ㄖ?淤积性黄疸是指因肝脏内外胆管闭锁或阻塞,肝细胞受损等[1],造成患儿体内胆红素异常升高[2]。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疸[3],排出白色大便,皮肤持续瘙痒,肝脏肿大等[4]。胆汁淤积性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疾病,若不能及时治疗,控制病情,会发展为核黄疸[5],对新生儿的健康危害巨大,会对患儿脑部或神经系统造成破坏,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6]。目前,对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存在多种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抚触护理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探讨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连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新生患儿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胎龄37~41周,平均(38.8±3.2)周。所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在使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增加服用熊去氧胆酸,观察组联合使用抚触护理及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新生儿需符合相关的胆汁淤积性黄疸诊断标准[7],(1)均有不同程度皮肤巩膜黄染。(2)总胆红素(TBIL)>85.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7.1 μmol/L。(3)粪便颜色发生改变。(4)肝脏出现肿大或肝脏质地异常。(5)血清胆汁酸分泌增加。排除标准:(1)患有心肺肾等其他脏器疾病。(2)具有家族精神病史,无法配合治疗。(3)患有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管炎,胆道完全梗塞。(4)肝功能严重衰退者。

1.3 药物治疗 所有患儿均给予补充蛋白质,利尿消肿,静滴能量合剂和肌内注射胆红素拮抗剂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熊去氧胆酸(优思弗,Losan Pharma GmbH公司,进口注册证号:H20100520),20 mg/次,2 次/d,服药10 d。观察组在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服用熊去氧胆酸治疗20 mg/次,2 次/d,服药10 d,同时增加抚触护理,两组疗程均为10 d。

1.4 护理干预 (1)抚触前准备:让患儿处于治疗室内接受抚触护理,室内温度维持在25~28 ℃,保持环境的安静,可适当播放轻柔的音乐。护理人员需洗净双手,将适量的婴儿精油涂抹于手掌掌心,两手相互摩擦,直到双手发热,精油分布均匀。每次的抚触保持在15 min左右,2 次/d。抚触时尽量与婴儿保持目光接触,并对其微笑。(2)脸部抚触:护理人员双手平摊放于患儿后脑,并将其微微托起,从额头处开始,两手大拇指在患儿眉心处向两边轻轻推压,呈弧线形划过,反复4~5 次。然后在眉头、眼窝中间处开始,以同样的手法向脸部外侧推压。在做下巴抚触时,护理人员站于平躺患儿头部上方,用大拇指指腹从下巴中间开始,分别向患儿两耳耳根方向轻抚,反复4~5 次。(3)头部抚触:护理人员用左手稳定患儿头部,右手手指成弯曲状,从患儿前额开始,向头部轻抚。至头顶百会穴处再用手指?p揉3~4 次,随后继续沿着颅骨向后方轻抚,如此重复4~5 次。(4)胸部抚触:解开衣物,露出患儿胸部。从两肋侧面处开始,向患儿肩部上方处轻抚,注意期间勿摩擦到患儿乳头。食指和中指合拢,轻揉患儿腋窝处。如此步骤重复4~5 次。(5)腹部抚触:护理人员食指和中指合拢,以顺时针方向,从患儿下腹右侧,经上腹至下腹左侧,圆圈式轻抚,期间避免与脐部摩擦,重复4~5 次。(6)肢体抚触:手部抚触从腋下处开始,一直到手指处,沿着手臂轻轻挤压,并按照方向从上到下轻抚,腿部抚触则从大腿至脚踝处,按照以上同样方式抚触。四肢抚触先后重复4~5 次。(7)背部抚触:对患儿的肩部进行轻揉,随后从颈部开始,沿着脊柱一路向下轻抚,同时向脊柱两侧方向轻抚至臀部为止,重复4~5 次。

1.5 观察指标 (1)观察记录患儿的日排便次数,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2)每天采集患儿静脉血,测量其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3)使用经皮胆红素仪(日本美能达公司)测定患儿额头,胸部,腹部的黄疸指数,2 次/d.连续测量10 d,取其平均值。(4)给予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8](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NBNA包括行为能力(6项)、被动肌张力(4项)、主动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和一般评估(3项)。每项评分有3个度,分别为0、1、2分,满分为40分,>35分为正常,≤35分为异常。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黄疸指数、NBNA评分比较 经过10 d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NBN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9.16±0.31)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71.62±15.87)μmol/L,(16.89±4.69)mg/dL,(36.32±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日排便次数、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经过10 d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日排便次数、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胆汁淤积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疾病,如未能及时治疗,会给患儿留下不良后遗症[9],甚至造成患儿死亡[10],对新生儿的身体发育和个人健康均有重大影响。关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机制有众多说法[11],医学界一般认为主要是肝脏受损,肝脏内外胆管阻塞[12],引起胆汁淤积,继而引发胆红素升高[13]。由此可见,对受损肝脏的保护和治疗及加快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分解与排出,是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关键所在。

熊去氧胆酸属于亲水性胆汁酸,是一种鹅去氧胆酸的异构体[14]。熊去氧胆酸可以加快内源性胆汁酸排泄,增加亲水性胆汁酸的浓度[15],从而减少肝脏和胆管细胞受到有毒胆汁酸的损害。熊去氧胆酸同时可以使到线粒体膜保持稳定[16],抑制肝细胞凋亡。另一方面熊去氧胆酸能够通过钙途径和蛋白激酶C途径促进患儿体内胆汁分解排出,改善胆酸循环代谢,降低胆红素浓度,对肝脏有着多重作用。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3-0085-03

The Observ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Neonatal Jaundice/ZHAO Jian-qi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33):85-8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jaundice.Method:86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chosen.86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arly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and 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linical related indicators were taken for comparison and research.Result:(1)The differences of the level of intervention after 1 day of the neonatal jaundi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2 d,3 d,4 d,5 d,the level of the routin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Neonatal jaundic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Nanchong,Nanchong 637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3.040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黄疸是属于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1]。既往文献[2-3]报道中显示:针对新生儿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对于改善新生儿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促进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以便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依据,笔者所在医院在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对相关护理方案和措施进行了尝试,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对其临床护理干预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病例均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选本次研究的患儿共计86例,男66例,女20例;平均体重(3.64±1.34)kg,最重5 kg,最小2.5 kg;患儿母亲平均(26.45±5.44)岁,最大34岁,最小21岁。采用随机表数字法将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两组均43例。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例)

平均体重

(kg) 患儿母亲平均年龄(岁)

男 女

早期干预组(n=43) 33 10 3.66±1.35 26.35±5.55

常规干预组(n=43) 33 10 3.55±1.32 26.55±5.33

字2/t值 0.0000 0.3820 0.1704

P值 1.0000 0.7034 0.8651

1.2 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 常规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 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实行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并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干预[3]。

1.2.2 早期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 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早期干预措施和方法:(1)当新生儿黄疸出现之后,应嘱咐产妇或亲人让婴儿晒太阳,来消退黄疸,与此同时,还应观察婴儿的大小便,若有问题,及时制定治疗方案;(2)反复评估,尤其重视喂养这一方面,应采用科学、适宜的喂养方式;(3)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正确的游泳、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喂养方法等;(4)为产妇及家人进行演示、讲解,并发放图片资料,其内容包括科学的育儿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康复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卫生指导等。同时,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若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则应按照实际情况给予其甘油灌肠;可进行适度的光照来消退黄疸[4]。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2)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上午洗澡后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测定。测定的部位均选择在新生儿前额正中右眉上方0.5~1 cm处。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工具均为PEMS 3.1 for Windows 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不同时间的黄疸指数比较

干预后1 d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2、3、4、5 d,常规干预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显著高于早期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比较,早期干预组患儿的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 h

组别 第1次排便时间 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

早期干预组(n=43) 5.27±1.71 28.34±1.11

常规干预组(n=43) 18.77±3.22 60.43±2.33

t值 24.2809 81.5332

P值 0.0000 0.0000

3 讨论

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严重影响[5]。所以,对于医学领域而言,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指数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既往文献[5]研究和报道结果证实:早期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指数,从而有效的消退患儿的黄疸,并且相关临床护理操作方式极为简单,并无任何不良反应,效果极为显著,值得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来说,胎便当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是正常新生儿的10倍。如果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那么则会增加患儿的胆红素,从而出现黄疸。早期干预组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让新生儿能够摄入足够的能量、蛋白与充足的营养,快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从而排出胎便。据相关临床研究和调查研究显示:与常规干预组相比,早期干预组新生儿第一次排出胎便及胎便转黄的时间更早,(P

进一步总结临床研究和报道结果后,发现,新生儿可通过游泳来消退黄疸。水温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加速胎便的排出、促进新生儿肠胃蠕动[8],增加其食欲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指数。

按照临床相关报道和文献[9-10]研究的结果分析:抚触是一种有效且简单的技术,通过对新生儿感官与皮肤进行良好、温和、科学的刺激,来增加新生儿神经的紧张性,来增加胰岛素、胃泌素以及肠道激素的释放量,加速肠胃蠕动及人体的吸收能力,降低胆红素指数。此外,通过对新生儿抚触,可促进其肠道菌群正常生长,增加尿胆原,来降低胆红素水平,消退黄疸。

综上所述,在临床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干预的相关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相比较,采用早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可显著的改善患儿的黄疸现象,是临床应用于护理实践的理想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朴梅花,张慧.重视新生儿黄疸出院前评估及出院后随访[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11):641-643.

[2]徐双云,王洁洁,郑武田.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218-219.

[3]柳文菊,黄娥,谢良才.新生儿黄疸尿液与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配对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206-5207,5213.

[4]胡江,李晓原.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研究进展[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16(4):385-388.

[5]朱桂兰.新生儿黄疸178例中医抚触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4(6):38-40.

[6]袁坤,孙静.外科弹力网状绷带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5):1790.

[7]施旭红,林海芳.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62-3763.

[8]高宗燕,钟丹妮,刘义,等.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G71R基因型对广西地区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46-649.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7)

【关键词】 新生儿; 总胆红素; 总蛋白; 白蛋白; 前白蛋白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新生儿期6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多数黄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1],患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引起患者皮肤、黏膜及巩膜发生黄染。胆红素的代谢需要白蛋白的参与,使之成为水溶性胆红素-蛋白的结合物运送至肝脏经胆汁排泄,所以根据《儿科学》中新生儿黄疸的定义把不同胆红素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2]并对TP、ALB、PA进行检测分析,以期能发现各组之间蛋白水平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足月产,排除肝内梗阻等器质性疾病,出生日期1~7 d。所有新生儿均进行TBIL、TP、ALB、PA的检测,并根TBIL浓度不同将新生儿分为三个组:低

1.2 方法 仪器采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试剂由迈克公司提供的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检测试剂。每天对以上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过程中,ALB、TBIL均能较快的反应临床症状,是比较常用的检测指标,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3]。TP由ALB与球蛋白(GLB)组成,其增高或降低均与ALB、GLB的变化有关,本文中其变化同ALB相一致,从图1中可看出,胆红素浓度高时,其TP的散点图向高值区聚集,这可能在发生胆红素血症时肝脏代偿合成增加存在一定的联系。从不同浓度TBIL分组对TP散点图来看,高浓度组TP点以高浓度侧聚集为主,而低浓度组TP向低值处集中,见图1。根据实验结果均值来看,高胆红素组其TP、均值均高于中、低胆红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A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ALB的前方,其半衰期约12 h,所以检测标本应新鲜快速检测。临床上测定PA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有较高敏感性。当肝功能障碍时,合成减少,可以对患者肝脏是否发生损伤做出诊断,还可以反应患者肝脏疾病的发展程度,同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评定依据[4]。本文在不同浓度下P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结果均偏低(64.47±22.05),说明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完善所致。目前对不同胆红素是否影响前白蛋白结果的研究不多,并且高胆红素浓度下PA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为新生儿的TBIL会受到新生儿生理以及病理因素的影响而增加,血液中大量的ALB与间接胆红素(IBIL)接触后会被肝细胞内的丙种色素受体摄去,血浆PA因此会被分离,所以在临床的观察中并不会发现血浆中PA水平有明显改变[5],这与魏红[6]所报道相一致。

ALB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及与各种配体结合的作用,半衰期为20~25 d,从ALB散点图2中可看出,高浓度组ALB点以高浓度侧聚集为主,而低浓度组ALB向低值处集中,见图2。高胆红素时ALB增高,原因可能是胆红素与ALB未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致使体内浓度增高。根据统计结果分析,高TBIL组与低TBIL组及中TBIL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图1 不同TBIL浓度TP散点图

图2 不同TBIL浓度ALB散点图

图3 不同TBIL浓度PA散点图

总之,对不同TBIL浓度下对3种蛋白的检测均有互补性,PA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肝功能不全,比ALB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15],在高胆红素时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A更能及时、敏感反映肝细胞的合成功能,是反映肝脏细胞合成蛋白能力更好指标。但是ALB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6-18],因为ALB联合蓝光光疗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所以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对新生儿黄疸患者3种蛋白检测结果,做出及时的评估和干预,及时通过治疗、预防。避免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安青,洪涛,黄春芬,等.高危因素联合经皮测胆红素对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1):99-100,107.

[2]沈小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5.

[3]余楠.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预测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11(4):556-557.

[4]陈淑芬,金福顺,陈远洋.血清前白蛋白检测指标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1,11(17):44.

[5]汪洪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前白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8):70-71.

[6]魏红,范广来,仲跻霞.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前白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157-2158.

[7]刘艳龙,刘铁莲.血清白蛋白、非结果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20-1121.

[8]余木焕.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3):125.

[9]黄敏.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374-376.

[10]刘烽,杜燕.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49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7(13):63-64.

[11] Erdem S S, Kurban S, Altunhan H, et al. Ischaemiamodified albmin levels in newborn jaundice before and after phototherapy[J]. Cell Biochem Funct,2011,29(6):521-525.

[12]谭倩文.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24.

[13]郑卫娟.58例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7):78-79.

[14]赵瑞斌.加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73例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244.

[15]牛会晓.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13,33(2):93-94.

[16]庞新丰,乔静.新生儿不同类型黄疸与CRP,前白蛋白相关性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5):107,15.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8)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分娩的新生儿10900例,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0例,其中男300例,女200例,男女比例1.5:1,黄疸发生率4.6%。早产儿250例,足月儿200例,过期产儿50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金汉珍主编《实用新生儿》第2版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①出生后24 h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 μmol/L;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6 μmol/L,早产儿>225 μmol/L[1]。500例均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入院即抽取患儿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值及间接胆红素值并逐步进行病因学检查,如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超敏CRP、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血培养、血清学抗体检查(ABO溶血、Rh溶血)、G-6-PD测定,优生优育五项、甲状腺功能测定以及头颅CT或MRI、听力筛查等检查。

1.3 分析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的关系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和过期儿(P

2.3 高胆红素血症与妊娠合并症诸因素的关系,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重、妊娠合并症、分娩过程使用催产素、母乳喂养不足诸因素关系非常密切。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这与早产儿肝酶发育不全有关[2] ;围产因素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时缺氧等影响肝酶对二磷酸尿核甙葡萄糖醛酰的形成,使胆红素的代谢发生障碍;母乳分泌不足,开奶延迟,母乳喂养方法不当使新生儿低血糖、酸中毒,这些均影响肝酶对胆红素的代谢;新生儿早期感染,使肝细胞受损,体内酶活力下降,同时加重红细胞的破坏。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病因可查。因此,了解和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病因与规律,以便临床观察过程中,做到早期预防、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3.1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分娩的新生儿10900例,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0例,黄疸发生率为4.6%,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资料显示,非感染因素占首位,非感染因素中以围产因素致高胆为主。围产因素主要包括病理分娩,围产缺氧、药物影响,高危妊娠及高危儿等。高危妊娠、早产、窒息等可减低肝酶的活力和影响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使用催产素可引起胎儿血液低渗状态,导致红细胞破坏,胆红素生成增多。

3.1 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孕期及产程监护 对孕早期积极做好卫生宣教,使孕妇主动参加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预防早产,指导孕妇掌握自我保健方法,对高危孕妇做好产程监护,减少难产的发生。

3.2 如何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影响新生儿黄疸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围产因素。目前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黄疸出现早,因此①加强围产保健,尽量避免能引起黄疸的围产因素;②加强喂养促进排便是减少新生儿黄疸预防高胆的有效措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固然重要,预防也更为必要;③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及产后感染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3.3 不滥用催产素,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催产素与新生儿高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随催产素剂量增加而增加,本组资料也表明这一点,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应掌握使用指征,合理使用催产素,尽量减少使用剂量。

3.5 护士与孕产妇、新生儿接触机会多,往往最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早提供咨询及健康指导,对减少有害因素,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致残率有很大意义。现代的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知识,还要掌握新生儿疾病的预防知识,熟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有关因素,并能运用护理程序迅速地对高危孕妇、新生儿做出评估、判断,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才能保证母子安全、健康、减少不良后果。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9)

产褥期是母婴疾病高发期,社区护士进行产后访视,为产妇及家属提后康复,新生儿喂养,及预防保健知识,及时发现母婴健康问题。访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省市级医院住院分娩,产后在西湖区西溪街道所属各社区产后休养的256例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及护理服务。产妇年龄为21~40岁,其中初产妇242例,经产妇14例;顺产129例,剖宫产及阴道助产127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8例,高中(中专)66 例,大专以上 172 例。

1.2 方法

1.2.1产后访视人员的要求 指定接受过社区护理岗位培训和计划免疫、母婴保健培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丰富的健康教育经验、优良服务态度、良好沟通能力的专职护理人员为产后访视人员。

1.2.2 产后访视时间的安排 产褥期到产妇家中访视3 次,第 1 次于出院后 3 d内,第 2 次于产后第 14d,第 3 次于产后第 28 d,必要时随时上门服务。

1.2.3 产后访视物品准备 访视卡、体温计、听诊器、护脐带、消毒液(如 75% 酒精、0.5 % 碘伏)等 。

1.2.4 产妇方面访视内容 ①评估产妇生命体征、精神状态、休息、饮食、睡眠、大小便及全身感觉等情况。②检查的胀满程度,乳汁分泌情况,局部有无红肿、硬结,有无皲裂或内陷。③检查外阴有无红肿、腹部或会阴伤口愈合情况。④检查宫底下降程度判断复旧是否良好,局部有无压痛;观察恶露的量、色、味。⑤评估产妇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⑥评估产妇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抑郁及产妇的支持系统(丈夫、家人的关心帮助情况)。⑦评估产妇的家居环境是否安全舒适。

1.2.5 新生儿方面访视内容 ①观察新生儿面色、皮肤、颈部有无包块,生殖器有无畸形、脐部有无感染和出血、脐带是否脱落。测量体温、呼吸、心率、体重、身长、头围。②了解喂养方式、观察新生儿吸吮情况、询问大小便次数、颜色和量。评估哭声、睡眠情况。③评估新生儿的家居环境是否安全舒适。④了解预防接种情况(乙肝、卡介苗)。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3.1产后访视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向产妇和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是婴儿最天然的营养食品,它经济、方便、科学、有效、抗菌又营养丰富,且易被婴儿吸收[1]。对乳汁不足的产妇,指导产妇加强营养,多进食肉、禽、鱼、蛋、豆制品。对凹陷或扁平的产妇,指导哺乳前湿热敷并按摩,以刺激泌乳排乳,婴儿饥饿时先吸吮有缺陷的一侧,哺乳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同时指导产妇做伸展练习法[2]和吸乳器定期吸引。婴儿吸吮时切忌使用橡胶,以免引起错觉给吸吮成功带来更大的困难。可用吸乳器抽吸或手工挤奶的方法挤出乳汁,然后用小勺喂养,但在喂养前必须让婴儿先吸吮母亲的。对乳汁淤积,胀痛的产妇,指导产妇增加哺乳次数,哺乳前湿热敷3~5min,随之轻柔按摩,手以"C"形握住,先往胸腔压,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住乳晕,挤出部分乳汁使乳晕软化,使婴儿正确含接和大部分乳晕,以便有效地吸吮[3]。喂哺时先喂乳胀明显的一侧,因为饥饿的婴儿吸吮力量最强,利于吸通乳腺管。对皲裂的产妇,哺乳时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时让婴儿口唇包裹整个和部分乳晕,在哺乳结束时不要从婴儿口中猛力将生硬拉出,轻者可继续哺乳,注意的清洁,保护创面。严重者采用玻璃乳罩或橡胶乳罩间接哺乳或将乳汁挤出用小勺喂养婴儿,使能够得到短暂的休息。

3.2产后访视有利于提高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 产褥期是产妇身体恢复的重要时期,由于照顾新生儿的经验技能不足及受错误思想观念影响,有的产妇月子里不洗澡,产后恶露刺激又注意会阴清洁,不能经常更换卫生巾,导致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有的产妇由于室内不通风,活动少,饮食不均衡,产后抵抗力低,易患感冒;有的产妇进食蔬菜太少加上喝水少、活动少易发生便秘、痔疮;有的产妇因担心家属或他人照顾不好新生儿而担心焦虑,事事操劳。因此,社区护士上门产后访视时应予以耐心开导,针对产妇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上门心理辅导。对产妇及家属作如何科学做月子进行健康宣教。教会产妇和家属饮食调理、个人卫生、康复锻炼、照顾新生儿的方法和技巧。

3.3产后访视有利于提高照顾新生儿的能力 新生儿抵抗力低,如果照顾者经验不足易发生窒息、肺炎、脐部感染、臀红、鹅口疮、面部湿疹等问题。①窒息的防护指导:新生儿包裹不要太严实,尽量多露出头颈。睡觉时睡婴儿床,不与成人共一个被窝。每次喂完奶后,竖抱起新生儿轻拍后背,即可把咽下的空气排出来,且睡觉时应尽量采取头稍高右侧卧位,以预防溢乳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侧卧位,可预防奶汁误吸入呼吸道并由此引起的窒息。为了防止宝宝头脸睡歪,应采取这次喂奶后右侧卧位,下次喂奶后左侧卧位,这样要比仰卧位好,且可避免误吸奶汁到呼吸道的危险发生。若发生呛奶,应立即采取头俯侧身位,并轻拍背,将吸入的奶汁拍出,并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口唇有无紫绀,有无痛苦表情。如情况危急应立即就医。新生儿沐浴应在哺乳30min~1h后才能进行。②脐带脱落延迟与护理。脐带正常情况下1w便可脱落,访视中若发现脐带脱落延迟情况,应分析原因是产妇及家属护理不当、局部潮湿不易干燥,还是脐带粗大,结扎位置太高等。访视中应叮嘱产妇产后2~3d 脐带每日需要用 PVP碘棉棒擦脐窝、脐周2次,与脐带残端接触的衣物、尿布等必须保持洁净、干燥,发现潮湿要及时更换。要特别注意避免大小便污染。如一周后脐带未脱落,应当剪脐以便伤口早日愈合。脐窝结痂后,务必等它自行脱落。痂皮脱落后,如果脐窝处有少量浆液状分泌物,可以每天用PVP碘擦洗。③新生儿红臀、湿疹的护理。新生儿红臀、湿疹原因为尿布洗涤不当或更换不及时、包裹过紧过厚及室内温度过高等。护理时应注意臀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大小便后臀部予温水清洗,用软毛巾拭干,涂抹护臀霜,严重者可用红霉素软膏涂抹或湿润烧伤膏涂患处。勤换尿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防止室内高温潮湿。④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产后2~3d出现全身皮肤发黄,头面部、颈部、躯干、腿部及口腔粘膜比较明显。5~7d达高峰,10d左右逐渐消褪。若黄疸程度深、范围广或持续半月不退或退而复出应怀疑病理性黄疸,建议让患儿及时就医。对生理性黄疸指导产妇增加喂哺次数,促进胆红素排泄,对于母乳性黄疸,需要暂停母乳喂2d,1w后黄疸症状无明显减轻者,建议及时就诊[4]。

3.4产后访视有利于提升社区护士角色的认同,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社区护士在产后访视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和处理需要多方面的医疗知识:如产褥期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喂养、护理及病情观察,疾病的预防康复等知识,需要社区护士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社区护士对这些问题的把握和理解,有利于提升社区护士角色的认同。同时,也能得到产妇及家属的肯定,提高产妇及家属对社区护士的满意度。

4 体会

4.1开展社区产后访视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产后访视可以看作是医院住院分娩的延伸,使产妇和家属逐渐适应生产后的家庭变化,通过产后访视教会产妇和家属科学的饮食,康复锻炼,个人卫生、新生儿合理喂养,预防接种和计划生育知识。及时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少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

4.2社区护士的沟通交流能力是保证产后访视成功的重要前提。社区护士应有较高的礼仪修养,社区护士深入家庭与产妇和新生儿密切接触,不但要衣着整洁,还要注意洗手戴口罩,患呼吸道感染和皮肤炎或其他不宜与产妇和新生儿密切接触的疾病期间可换她人上门。上门服务时应热情礼貌,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各项操作严格按流程和规范执行,注意细节和人文关怀,重视心理护理,赢得理解和信任。

4.3社区护士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产后访视成功的关键。随着社会发展,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社区护士的综合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群众健康保健日益增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邓宝平,邱彩凤,张秋霞.孕期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 求医问药 2011.9(10):509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篇(10)

2结果

2.1、B超检查异常在B超检查中发现异常新生儿187例。由表1可知,B超检查发现,200例新生儿中颅脑损伤比例为93.5%。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最多,占异常中81.28%,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9.10%,脑水肿3.74%,脑梗塞约2.67%,其他3.21%。2.2、颅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将新生儿中颅脑损伤可能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如APGAR评分、窒息、早产、出生体重(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黄疸、低血糖由表2结果可知,新生儿的APGAR评分在8分以以上的比例最高,达到81.00%。评分在4到7分和评分<3分的新生儿分别为15.50%和3.50%。根据表3中颅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统计中可以发现,引起新生儿颅脑损伤的因素较多,如孕期母婴疾病、窒息、早产、出生体重(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黄疸、低血糖等因素都与新生儿颅脑损伤密切相关,且各危险因素多合并发生。

上一篇: 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 下一篇: 土地地籍测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