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2 15:45:14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1)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接受它,学习它。为了营造良好的小乐器学习氛围,校园和课堂上经常播放一些经典的小乐器演奏片段,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各种小乐器的体会和热爱。并在教学中介绍各种小乐器的发展历史和由来,增强了学生对乐理知识和乐器分类等知识的认知。该阶段为本校开展“小乐器进课堂”的起步阶段,其核心任务是挑选符合条件的学生。首先确定喜欢学习小乐器的学生,在挑选学生中,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习乐器目标明确,有的学生只是觉得学乐器好玩,有的学生不喜欢但家长强迫学。因此在挑选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组建小乐器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孩子的个性特长发展创造条件。具体实施时,小乐器兴趣小组大约40人,学生自带不同的小乐器,如口风琴、口琴。从中又发现了学生的许多才艺,如竹笛、葫芦丝。因为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再筛选也是可行的。

二、开展多种教学方式,逐步制定小乐器教学规划与方案

随着兴趣小组的不断扩大延伸,喜欢小乐器的学生越来越多,大胆推行普及教育。本阶段是本校开展“小乐器进课堂”的发展阶段,具体实施内容如下:在四年级音乐课堂普及竖笛教学,三年级普及口风琴教学;成立陶笛兴趣小组;开展6・1儿童节等多种表演汇报。本阶段卓力开展了多种场合教学方式,首先是课堂教学一对一,可以从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个性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其次是对小乐器特别感兴趣的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一对一,即有针对性地对某种小乐器进行个别辅导,可做到查漏补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三是演出排练辅导,侧重于队员之间的协调,从而使整体演奏和谐统一。

本阶段在教学规划中扩大了教学范围,一至三年级学习口风琴,四年级学习竖笛,五六年级学习葫芦丝。其次是制定了教学方案,确定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曲目和教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以达教学目标。经过音乐组老师的研讨商议,每节音乐课抽出10到15分钟学习小乐器,日积月累,学会了大量歌曲的吹奏。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小乐器类别,经常组织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表演演出,创造音乐文化氛围,让学生沐浴在小乐器演奏音乐的海洋之中,感受小乐器的美妙之处。并不定期邀请一些相关人员做音乐文化知识的专题报告;并组织前往台湾开展校级音乐文化交流及本学特色宣传展示。

三、成立小乐器社团,突显音乐教学特色

随着小乐器进课堂活动搞得越来越有声有色,学校决定成立小乐器社团。教师在各个年级挑选乐感强、演奏好、喜爱表演的学生,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在课堂乐器的基础上,加入竹笛、巴乌、陶笛、排笛等乐器,成立了小乐器社团――乐童社,辅导教师老师每天利用大课间、中午、兴趣课时间,排练经典民歌、中外儿童歌曲等曲目。通过近一年的排练汇报展示,乐童社完善了社团规章制度,形成了独特的且吹且舞的表演风格,正逐步走向成熟,目前社团人数达100人。乐童社已形成训练常规,并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课、观摩课、展示课。

成立乐团是许多学校加强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了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展示了学生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扩大了学校本身对外的影响,对提升办学档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开展教学研讨,提高小乐器音乐教改的理论水平

随着本校小乐器进课堂活动的不断实践和发展,需要通过校际交流和同行评定研讨来不断完善,以找出缺陷和提升理论水平。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2)

笔者结合自己的亲本文由收集整理身教学实践,深深感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有利条件,因此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灵活应用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方法,有机地激活学生的音乐兴趣,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

一、启迪学生心灵,培养识谱情趣

我们开展编儿歌,唱儿歌,在教学儿歌的同时来传授识谱知识。识谱知识的传授本来就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能把歌曲唱好、唱准、唱会,进一步理解歌曲,掌握好乐谱是很重要的,学生必须要懂得乐谱知识。可见,乐谱对于唱歌来说一定是关键的关键了,所以我们完全可将枯燥无味的、难学难记的乐谱知识编成有趣的儿歌,要他们唱好唱会,从而激发他们最大的兴趣。

如教学五线谱我们可编成如此的儿歌: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犹如五线谱;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向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台阶,越上音越高。这样易于学生动手动脑,朗朗上口,易懂易记。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比较幽默地收到事半倍功的良好效果。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最易于感染,他们的好奇心很容易激发,但我们必须要有情有趣地触动他们的心灵,让他尽快产生爱学爱唱的主动性。让他们开口会唱,倾耳会听,养成能歌善舞的好习惯,丰富自己的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赏识学生的心灵美,激发学生的歌唱欲

唱歌最大的作用是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感染。当你在生活苦闷、烦躁时能听到甜美悦耳的一首歌或一曲音乐是最开心的,也是最美的享受,甚至当你最郁闷时放歌一曲也是释放你心头苦衷的最佳方式。所以,唱歌也好,听歌也罢,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爱唱歌是天性,我们激发学生的唱歌欲更是天职。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感受音乐美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凸显真情实感,表现出艺术魅力,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坚定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真乃不易。

首先要我们引领学生高度认识音乐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作用。同时,必须要使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与思想。如果我们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微不足道的,必须把歌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语言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让他们去感受,去领悟,去斟酌,从而激活他们学习的情趣;让他们亲身走进音乐课,走进歌曲世界,走进歌声中,来逐步领略音乐世界,以此来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这才能将我们的学生引入有效的音乐课堂。

如我们教学《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

转贴于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3)

引言:唯物辩证法所包含的一系列的规律和范畴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不分主次存在的,而是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按其固有规律无限发展的。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是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本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合理的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才能更好的掌握和处理好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

音乐是用声音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各个学校都开始实施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因此有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教师说,学生听”,重教轻学,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音乐和创造思维的开发,学生没有即兴发挥的机会,只是按照老师设好的“圈”往里钻。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音乐想象思维的发散以及个性想法的体现。素质教育改革以后,一些科学的、具有前沿性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如果我们在此音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处理好音乐教学过程的几种对立统一关系,避免出现独立性、片面性的问题,将会使音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一、教师与学生的对立统一

教育,产生于人类生存的需要,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条中写道:“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2010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之年。2010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纲要》精神。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从而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

教师,是指狭义的教育者,是教育发展的根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教的地位,承担着教的职责。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学生,是指狭义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学的地位,承担着学习和发展的职责。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启迪学生对音乐的灵感以及服务学生对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需要,而学生的学习则离不开教师的教授。比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儿童歌曲《小鸭子》的时候,学生不会读音乐课本上的简谱1、2、3、4、5、6、7,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各种方法教授和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使他们熟练掌握读法以及其他的一些音乐知识。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二)教师与学生相互对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本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亦是如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既有相互统一的联系又是相互对立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可能会为了能够如期的完成教学任务,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求学生跟上自己的步伐。包括学一些儿歌和简单的音乐知识,教师可能对学生进行强制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而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可能会感觉老师教的内容自己不感兴趣,所以不喜欢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个同学比较重视,其他学生会认为老师不平等待人等等。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赶上其他班级的教学进度,没有循序渐进的按照课堂教学计划,在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的情况下,教授学生《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在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对歌曲的音准把握不好,唱起来音调会不准;在高音的地方会唱不到既定的音高;在节奏上对音符的掌握不熟练等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使得学生不喜欢这首歌曲、因为自己没唱好而变得不自信、学生不喜欢老师等。这些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分歧和矛盾,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师教授为主导与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对立统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处理好教师传授为主导与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关系,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交互过程,使二者和谐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作用,这样,教与学的关系才能和谐,音乐课的素质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一) 以教授为主导作用的发挥

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总理在讲话中提到:“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因此,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重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有自己的创造见解,鼓励学生进行疑难问答。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音乐课堂重点和难点的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扮演了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和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这种角色。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围绕哪几个方面来引导和教授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呢?

1.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是教学任务的领导者,也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制定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要立足当前小学音乐课堂的发展,着眼于未来,既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又要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要保护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火花,珍惜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独立见解,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贯彻到音乐教学的目标中去,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音乐认知和情感都能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2.传授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音乐教师的教法取决于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规律,教师上的每一堂课都应尽量讲究音乐学习方法的传授。例如,在新型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所要教授的儿歌,学生听完以后可以以自由谈论的形式来告诉大家,这首儿歌有什么特点,自己喜欢这首儿歌的哪些方面。学生通过积极的发言,思维得到了开阔,对歌曲内容的基本情绪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通过比较和学生之间的互评达成共识,形成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

(二)以学习为主体作用的体现

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是一个由认知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师应让学生拥有更多地自主学习音乐和自主创造音乐的机会。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作用呢?

1.赏识学生,引发他们思考

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真正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发自内心的赏识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探讨,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信任学生,激发他们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会学习”也是“学会生存”的前提。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给予信任和支持,学生才真正有可能成为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次,音乐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学习中去,给学生足够的讨论和练习时间,鼓励学生参与多种有关音乐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享受音乐知识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三、结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个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音乐教师的教也离不开学生的学,师生双方都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正确把握两者间的关系,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正确处理好音乐教学中的教与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实践过程中,音乐教师也将会感到学生越来越有进步,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也将日渐浓厚。通过对立统一规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音乐老师的情感将会得到充分的表现,通过运用自己十分投入的情感、亲切无比的教态以及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感染学生,将会在愉快平等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得到莫大的欣喜和无限的快乐。而对于小学生来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认知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在和谐愉快的参与中将会获得最直接的音乐经验,也将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接受能力,让会使小学生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为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等十一所高等院校哲学教材编写组编[M].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2] 哲学研究编辑部编[M].对立统一规律一百例 ―山海人民出版社,1966.

[3] 杨丽苏.新课程音乐教学法: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 张娟.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王昌逵.小学音乐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郁正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 贵州省教师资格认定中心组编.教师资格考试指南.中学教育学卷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4)

现在,教育界深入研究教育理论,人们都认识到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必须从小学抓好教育,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小学生的全面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只局限于文化教育,更重要的还有音乐、美术、体育等教育。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因而,人们开始注意国际三大音乐教学的运用,其对小学音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概述

(一)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

以人名来命名确定下来的,包括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这三位有名的音乐家,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从而组成了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

1.奥尔夫音乐教学

运用民族乐曲,从而逐步发展为乐器合奏、身体乐器练习、戏剧角色扮演等。

2.柯达伊音乐教学

在歌唱中对节奏、音准和旋律进行学习,从而使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会唱完整的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感和认知感。

3.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

通过“听”的方法,立足于“听”,使学生的身体成为各种各样的乐器,然后用身体把听到的表现出来,通过游戏随时把音乐表现出来。

(二)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重要思想

1.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这三大教学法包括瑞士达尔克罗兹、德国奥尔夫和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三种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任何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把他们看成课堂的主人,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其学习兴致。音乐的首要目的就是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快乐,陶冶他们的情操,学会欣赏音乐,从音乐中提升人格魅力,培养优秀品质。

2.音乐教学融合多种形式和内容

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不单单是对音乐进行学习,还是综合其他学科,需要同其他领域相融合。音乐可以与舞蹈、美术、戏曲等融合,音乐还可以用学生的肢体语言、游戏等表现出来。这三大教学法也正吻合了我国教学改革的目标,它紧紧与生活、社会和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会被我国引用和借鉴,可以在我国被广泛采纳和运用。

3.激发学生进行创新

小学音乐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小学音乐更加具有生命力。这三种教学法把创新融入教学中,都对学生创造力非常重视,这也是广泛运用的重要因素。

二、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运用

当前,我国每个地方都开始重视小学音乐教育,都开设了小学音乐课程。由于各地的音乐基础不同,其发展水平也制约了我国整体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如何运用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主体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提升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水平。

(一)增添小学音乐器材,增设教学内容

在以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人都认为音乐就是“唱歌”和“歌唱”,只要唱的好就是音乐,音乐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唱歌。音乐课堂是非常空洞无味的,很多小学生提不起兴趣。在国际三大音乐教学中,要求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上音乐课不单单是唱歌那么简单,还要与各种乐器相结合,比蛙鸣筒、响板、碰铃等小乐器。这些乐器对于小学生音乐学习非常有帮助,可以使他们增加乐趣,可以从单纯的歌唱中解放出来,不但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还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小学生在音乐的同时,可以去使用这些小乐器,这些乐器带给小学生无穷的乐趣,给他们的音乐课堂增色很多。这就是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才使得课堂如此生动,如此精彩,这都归功于教学法的运用。

(二)提高学生兴趣,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中有过这样一个游戏――叫人名。当问了小学生的音节数不一样后,就让他们不停叫喊,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学生掌握不同节奏,又使学生明白多声部的发音。这样的活动使课堂充满了艺术氛围。小学生最喜欢游戏,一提到游戏他们就会乐得合不拢嘴。在音乐课堂中融入游戏,会使课堂变得与众不同,会使课堂异常兴奋和活泼。比如,小学生在学校过生日的时候,音乐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小学生为其精心制作生日礼物,并带来全班学生为其唱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you”,虽然生日歌非常简单,但也充满了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小游戏,使学生兴趣激发出来,自主去创新,去开拓,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去聆听音乐的真谛。

(三)利用自身实际,关注学生心理发展,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在小学阶段,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特征,因此从当地实际出发,不能拘泥于这三种教学法。每个地方都能孕育出最美的音乐,小学生在当地土壤中同样也会受到启发,得到灵感。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的艺术形式,五彩缤纷。教师在教音乐的同时也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要大胆去唱,不要拘谨;要敢于登台表演,要有勇气。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在当今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也开始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我国也广泛传播并运用到教学中。我国要根据实际,把这三大教学法充分根植于大地上,使它具有共性,但又与众不同,做到推陈出新,开拓创新,这样三大教学法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开出灿烂的花朵。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5)

一、符合儿童的天性,能培养儿童的性格,塑造儿童的人格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脱离了音乐的特性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只让儿童聆听音乐和学唱歌曲。其实在教学中会经常发现当儿童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聆听音乐,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这表明儿童天生就具有表现音乐的能力,随着聆听音乐进行身体律动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新课标分析小学阶段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为上好奇、好动、好模仿;情感上易兴奋、激动;对具体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意志品质较薄弱。此阶段的儿童可塑性比较强,在这一阶段通过舞蹈律动,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儿童的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身心也能够得到协调性发展。教师与学生在舞蹈律动的合作互动中,会使儿童感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为自己能够独立创造舞蹈律动而感到骄傲,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儿童的自信心,也从中懂得配合与尊重他人。比如,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组织一堂节奏训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前的空地上划上4个大圆圈,每个圆圈里站一位儿童,此时的节奏为“哒、哒、哒、哒”,然后在一二三四的预备口令中四个儿童可以自己随意变化组合,坐在下边的儿童用“哒”读出所变化的节奏。如第二个圆圈里的儿童随着口令跑到第一个圆圈里,节奏就变成“哒哒、空、哒、哒”等,随着节奏熟练之后,可以增加儿童的数量,但是圆圈的数量不变,这样节奏就更为复杂丰富。这样台上儿童不停地创造节奏,台下儿童根据台上儿童的变化读出节奏,非常直观。结合儿童“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的课堂教学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乐理知识能够更大地引起儿童的注意,也会很快地感知和理解复杂的节奏形式,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快速反应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能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兴趣是开启儿童注意力阀门的钥匙,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能够刺激儿童多层次的感官感受、多维度地开拓儿童的审美视野。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儿童都表示他们很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音乐课,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给儿童呈现的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让他们随着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到的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讲解、仅靠聆听所得到的音乐印象深刻得多。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心情舒畅地体验音乐,不仅能足以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提高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儿童的音乐素质,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小学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和戏剧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儿

童想象和扮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孩子们可以带上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如小英雄彼得、老爷爷、小鸟、鸭子、大灰狼、猎人等角色,并让儿童根据在生活中所理解各个角色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儿童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动物形象及戏剧性的角色扮演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的积极性。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6)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在对教材的钻研和音乐情感内涵的挖掘还不够,不善于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

升华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对艺术体验与实践要求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在音乐基本技能、音乐人文与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方面,还不够紧密;音乐知识拓展方面尚嫌不足,有时缺乏音乐性和艺术性;在对音乐情景、欣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还缺乏深入、全面的归纳与提炼。

(二)教师音乐教学基本功缺乏。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伴奏,范唱,形体表演启发学生审美,以至于有的音乐课音乐性不强,学生没有在教师示范下的活动,因此学生的情绪体验十分苍白。

(三)学生活动留于一般,缺乏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缺乏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品味、模仿、表现、创造音乐的方法。例如,有些音乐、艺术作品,需要反复的聆听、观察,通过教师引导,促使学生发现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蕴涵的审美意蕴、体验艺术的表现形式,并逐步获得艺术的感受提高鉴赏力和创造力。

(四)教师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在教学资源与知识点的结合上把握不够,没有深入地、多角度地挖掘教学资源的教育内涵,在联系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比较牵强生硬,有的在利用学生资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顾及不够。因此教师在利用资源的适切性和有效性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缺乏审美感。尽管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设计,运用多媒体,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节奏平缓,缺乏起伏变化,有的过多的使用媒体,使音乐教学缺少了生动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六)抛开音乐讲人文,是教师常犯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还并不真正理解音乐人文的价值、学习的目的。殊不知,音乐、艺术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审美,对音乐人文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人群(音乐人)的生活、学习、思考、创造、奋斗、追求的心理路程,体验作品蕴含的人文思想,感悟作者生活的时代、创作的背景,探寻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与贡献,学会在音乐欣赏中思索、联想,让学生透过心理去审美,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境界。

(七)教师取代学生思考和发言,也是常有的现象。尽管教师们一致认为,传统的一言堂不可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脱离不了传统的羁绊。当代教育实践的研究认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发言次数比例应大于5:1,教师的发言着重发挥引导和梳理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而不要让学生对着教师讲。如果教师的发言过多,学生就会有选择地说出某些观点去迎合老师,这样就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

二、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励教师更新音乐教育理念

(二)推动教师努力研究媒体手段

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教学信息量大,审美感观上,视觉刺激较强。运用网络,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更高的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实践。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音乐的范围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广阔的音乐环境,凭借网络创设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

(三)励教师把创作与活动走进音乐课堂鼓

根据教学主题发散出去的创作与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亮点。教学设计是否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师生的创作活动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伴随自制的音乐效果,生动地表现了学生所思、所想以及学生身上蕴涵着的创造力和表演才能。注重学生创作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作,通过体验创作过程及分享成果的喜悦,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教室里上演出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四)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的改善,对培养学生互、社会性情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以培养和释放。

(五)音乐的综合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

1.培养想象力:在教学中设计的个性化选择,扮演音乐家、音乐竞赛;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7)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喜欢哪个老师,就喜欢他教的那门课。“因为有了你,我才爱学习。”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不爱学生莫为师”,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切实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用真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学生有了心事教师能了解,学生有了困难教师能帮助,学生有了喜悦教师能分享,学生有了进步教师能鼓励。教师对学生时时施以爱心,时时给予关心,这样当学生感到老师的真心关爱,使学生的情感满足时,学生就会以十倍的热情去爱戴和尊敬自己的老师,就会以十倍的信心和快乐投入学习。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创造快乐的学习心情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传统智力理论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其主要观点是:所有学生都是聪明伶俐的,只是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确是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们有个人的选择、独特的观点和兴趣爱好,作为老师,没有理由不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带着微笑走下讲台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以听者、组织者和好伙伴的身份指导音乐活动,以平等的心态和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行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狂”“歧”“异”的表现,不用“标准答案”束缚学生,不用“对错”“好坏”评判学生,始终保护、鼓励和欣赏学生,让学生敢说、敢唱、敢想、敢演、敢做,把课堂推向师生愉快合作的平台。“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音乐学习中教师与学生要“教学相长”,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就会完全放开。

三、创设优美的课堂环境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听觉环境的优美。教师要把音乐教室布置得幽雅、艺术化,充满童趣和美感并富有音乐特点。设计各种与音乐有关的生动的卡通画、可爱的小动物及跳动的音符、拟人化的音乐记号贴在墙上,在钢琴上摆放精美的艺术画或一束美的野花,并根据授课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道具放置在教室。让学生一进音乐教室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精神为之一振,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以喜悦的心情面对音乐课。

四、以活动为载体进行趣味教学

音乐是“动”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得重要条件。”小学阶段儿童天性活泼、热情,贪玩好动,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和模仿力强,善于用形体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动”就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

教学时要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通过唱、听、写、奏、演等多种途径,调动学生手、眼、脑、口、耳、脚等多种器官参与,让音乐学习与游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绘画、乐器演奏等音乐活动有机结合,使教学活动形象化、游戏化、趣味化,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

五、组织兴趣小组,拓展自然空间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予肯定的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组织音乐学习兴趣小组以学习为动力,可以大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掘学生音乐潜能,以便更好的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此,在课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合唱队、舞蹈队、竖笛队和鼓号队,定时学习、排练,并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演出,在“有趣”的前提下不知不觉向“乐趣”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童心和童趣,让学生在喜悦的收获中品尝和展示快乐,给学生开发出一片健康快乐的音乐天地。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8)

何为改革?没有困惑、苦恼,甚至彷徨,说明改革还未真正起航;没有问题和挑战,说明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争论、甚至反对声,说明改革还没有触及问题的要害;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制度重建,一定冲击文化传统,一定触及人的心灵。传统单一枯燥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升,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教学变成主动参与,这让我们的音乐课堂顿时充满活力,气氛异常活跃,让人深陷其中,不忍下课。在庆幸新课程理念带来的欣喜成果之时,我们发现了它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应该更加努力,认真研究、探索,不让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成为每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值得深思的紧迫性问题。

一、如何进行小学音乐基础性教育

对于小学音乐的基础性教育,我们应该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因材施教。新课程改革后,把音乐与故事及游戏相结合,并适当利用多媒体,多元化实施音乐教学,成为课堂的必需品。改变枯燥是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行动,借此让学生在音乐课堂玩起来,使他们融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境中去切身感受。这样寓情于理、寓理于情和寓情于境,寓境于情能让他们对歌曲的含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正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1.低年级的游戏音乐教学法

正如在开始小学低年级《时间像小马车》的教学之前,我会先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时间像什么呢?”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然后开始引出当天的教学课程――《时间像小马车》。而对于《时间像小马车》的教学,首先,我选择先给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视听享受,这时候多媒体就要发挥作用。比起机械地学唱,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多媒体教学就显得生动而有趣。等歌曲表演视频播放完毕,这首歌曲在同学们脑海中已经有了大概的印象。这时我会让同学们看一下时钟。然后,让同学们把桌椅挪到边上,空出一块地,让他们排成两排。开始教他们骑马扬鞭的姿势,以及边扬鞭边双替踏地的动作,这个动作就好像马儿在奔跑。接着,我清唱,他们跟唱。等学生歌曲练熟点了,开始播放多媒体的伴奏,并让他们把唱歌跟动作一起跟上。听着他们清脆的歌声,看着他们灵活的舞步,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带给音乐老师成就感呢!一堂课下来,学生对于这样蹦蹦跳跳、唱唱闹闹的场景显得十分适应,气氛活跃,也配合得极好。瞧,音乐停了,他们都还在那边骑马扬鞭似的欢乐地跳着,个个小脸笑得跟朵花儿似的。末了,我特意留了5分钟时间,又让同学们看了一下时钟,告诉他们这堂课就要结束了,对比刚才看时钟的时候,时间是不是过得很快呢,就像今天的课程一样――《时间像小马车》,同时告诫他们要好好珍惜时间,不然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溜走了,什么都没剩下。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唱这首歌,而且还让他们懂得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意思及道理,更让他们乐于接受,音乐教育的目的便已经达到了。

2.高年级的联想音乐教学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蹦蹦跳跳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他们需要更高层次的锻炼,这便是开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我在教《牧童》这首歌时会提前让学生根据他们所想象的、心目中的牧童形象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并告诉他们答案不是唯一的,鼓励他们描绘与众不同的牧童形象。这个布置让我和同学们收获颇多。课上,同学们纷纷奉献了自己收集的资料。有纯文字的,有图片的,有视频的,还有同学们联想到的相关歌曲的。我先选择了图片的展示,其中有清清的河水边,牧童一手牵着牛儿一手调皮拨弄莲花,尽显童真无邪的可爱画面;有在云雾缭绕的深山牧童骑在牛上若隐若现的墨水画图片;还有在广阔的草原上,牧童一边牧羊一边读书,满脸严肃似乎在思考问题的图片等等。然后由于时间关系,我还选择了学生觉得有相关联系的歌曲《放牛班的春天》给学生欣赏。同时就学生为何选择所共享的图片做了答记者问式的采访,这样的形式可比提问效果好得多。就拨弄莲花的图片,选择该图片的学生觉得他对于牧童的形象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样调皮可爱的画面;选择深山牧童的学生觉得,以前的小孩子很可惜都没书读还要帮忙放牧,自己有这个机会应该要好好读书;而选择草原牧童的学生是因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选择了这样的图片……同学们因一首歌曲而引发的看法、想法并且还联系到了自身的情况,这已经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的过程了,更是获取知识、情感培育与体验的过程。

二、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寓教于乐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9)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在课堂上兴致盎然,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愉快。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画面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除此之外,我还常常用优美的音乐、生动的故事,以及脑筋急转弯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很快地平复下课时的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

音乐之所以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和艺术的特性,是由它构成的材料、呈示的方式、接受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正是它们决定音乐艺术独立存在的方式,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音乐的这一特殊性规律,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有最大的能动空间,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和时机进行点拨,让课题“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与教师共同感受音乐,参与学习与表演,形成互动的局面。我们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意识和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开阔视野,陶治情操,提高修养。

三、把握课堂主阵地,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有限的时间要效率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要进行有效讲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高潮。

2.要进行有效提问。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使提问和解答相结合。教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四、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创造性的教学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讲究学生的“参与”和“创造”,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这就要求教师解放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读谱知识,认识五线谱时,可给学生编儿歌来学习:“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就这样让学生边唱谱边在手上找出各音的位置,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有时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设置认谱和唱谱游戏,让学生尽可能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

五、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和自由创造的机会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篇(10)

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提高人才素质是我国迈向21世纪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决策。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②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③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④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总体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首先从唱歌方面来说:①学习中外优秀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独立地、有感情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②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提高与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声音和谐、均衡,能够理解指挥的意图;③在小学基础上,进行唱歌基本技能练习,提高歌唱表现力。了解保护嗓音的常识,防止喊叫和用嗓过度。其次从欣赏方面来说:①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②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常见的音乐体裁。再次从器乐方面来说:①根据不同条件,可选学简易的乐器。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乐器;②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方法;③提高演奏表现力,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单乐曲。最后我们从识谱技能的掌握来说:①在小学基础上,继续学习简谱或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②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听辨节奏、旋律和视唱乐谱的能力。

二、我们在音乐课堂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然而今天我们反思课改以来的音乐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习的几个月实习时间,发现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1.音乐课的内容设计虽形式多样,但缺乏目的性

教师们应该想一想,每一个教学环节你想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图有虚名,摆花架子,不管教学每一个环节的目标达成的怎样,最后草草收场。如:音乐欣赏课,在引导学生学习与聆听的环节上学生还没有静下来,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师就急于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去表现,结果影响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适得其反。

2.歌曲的学唱,教师应该清楚学生完的怎样,或怎样来完成

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歌曲歌词与旋律所包含的美的情感表达,挖掘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得音乐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动情,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好音乐教学任务。

三、根据当今音乐教学中的现状,结合音乐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对其加以完善与补充

1.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要想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明确音乐教师虽然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但是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无限主体转化为有限主体,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地位,给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和发挥潜能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

2.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教学气氛

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为学生终身音乐学习打好基础。从教育的本质上看,音乐教学中不但要注重音乐实践的结果,更应该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过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

(1)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种类不断丰富。要想使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运用并服务于教学,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操作相关技能与使用方法,还应该掌握或初步掌握一些音乐软件的使用和音乐课件制作的常识。教师在选择使用录音带、光盘、电脑软件时,应该精心挑选,细心操作,将最优质的声音效果与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美妙、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2)音乐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因此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生活化、形象化,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每个学科之间横向联系,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全面发展。

第一,音乐与美术课相结合,可以增加了音乐课的活力。如:我在教初二年级上册的《青藏高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描绘出歌词中所表现的场面和意境。同学们兴趣很高,有的学生画出自己站在青藏高原上;有的画青藏高原周围的风景等等。同时我又及时调及一些青藏高原的风景图片供学生们观赏,再进一步调动学生绘画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学习歌曲,不但加强了各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而且也达到了教歌育人的目的。

第二,音乐与语文课相结合。今年我在盐城某个中学担任临时老师时涉及到初一《渴望春天》一课时,我就结合季节顺其自然激发学生对春天事物、人物的变化进行观察、歌颂,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也感受到了语言的美。

3.刍ぷ鹬匮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

我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改掉往日的沉闷与被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活泼与开朗,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查找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动手制作小头饰、小道具,制作打击乐器,编写小音乐剧本,扮演不同的角色,认识了五线谱,学会了简谱。学生愿意上音乐课,喜欢音乐课。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趣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就是音乐教学的最佳手段。目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让我们乘风破浪,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深化改革,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 地理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下一篇: 中医学基本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