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与科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30 10:23:43

建筑技术与科学

建筑技术与科学篇(1)

建筑是一项既关系到民生问题,有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直接联系的工程,在对一个国家影响十分重大。随着现代化发展脚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快速的发展,达到了与世界同步的水平,为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众多的优秀建筑,也向世界证实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在建筑方面的实力。很多建筑设计都成为了世界的经典,很多建筑技术也是世界的领先水平,为其他国家所羡慕。

我国当前建筑技术的发展及运用现状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的虽然很快,几乎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然而这仅仅局限于建筑的数量和质量,但是这些却是通过耗费了大量的建筑资源来实现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建筑技术的局限性,采用粗犷式的发展方式和落后的建筑技术,导致了建筑能源的急剧消耗,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内建筑行业相关人员科学建筑理念缺乏

由于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相对国外而言起步较晚,很多国内建筑人员广泛的认为建筑行业是一项利润十分可观的项目,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为国家经济建设、为人民百姓谋福利,他们心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的谋取利益,在建筑建设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忽视掉现代建筑的发展需求,他们运用传统的建筑技术和观念,通过高消耗在我国建立起来一座座得大楼,但是他们耗损的能源却是国外建设同样建筑所耗能源和人力物力的几倍甚至上十倍,这种粗犷式的建筑方式对是对我国能源的巨大浪费,这样的结局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我国建筑人员缺乏科学建筑的理念,原始的建筑技术必然会导致能源的加倍损耗。

其次、缺乏专业的现代化建筑技术研发和培训

我国建筑行业的现阶段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国内很多行业存在的通病,那就是对现代化的科学建筑技术缺乏研发的精神。当前我国建筑中重视的往往是对外观和功能的研究,他们认为只要好看和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就是一个合格的建筑,忽视掉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上的应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采用的仍然是以前较老的建筑技术,虽然能满足当前建筑的需求,但是其无论速度还是效率,在现代科学的建筑技术面前都表现出了它的劣势。另外,缺乏对建筑技术的研发,当然也就不会存在对建筑技术人员进行现代化科学建筑技术的培训。我国建筑技术的落后,正引导我国建筑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

最后、现代技术应用缺乏一定的监管

为了保证国家的能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和利用,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关于运用科学建筑技术的法规,然而这些法规对当前得建筑企业却没有丝毫的作用,他们仍然采用他们自己的建筑技术,依然对能源进行疯狂的损耗。这是因为,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政策,却没有人来监督和执行,很多建筑企业表面上纷纷拥护那些法规条例,标识积极配合,运用科学的建筑技术,为保护国家能源做贡献,然而他们在背地里却将其制止脑后,依然奉行自己的政策。因此,缺乏监管也是当前我国建筑技术落后的一个主要现象。

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运用科学建筑技术的几点建议

我国的各项资源已经消耗了太多,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给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多的能源,我们要做的就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筑行业也是如此。需要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得采用现代化科学的建筑技术。下面就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运用科学的建筑技术提供几点建议:

2.1、改善当前建筑及相关人员对科学建筑的理念

要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最首要的步骤就是改变人们对科学建筑技术的观念。无论是国家还是建筑企业都应该将实现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摒弃传统的粗犷式的建筑技术方式,将节能建筑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目标。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必须要意识到能源是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如果国家在某一方面耗费的能源超过其理论用量,则会导致其他行业的能源缺乏,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出现更多的问题。因此,在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最首要的就是要改变人们建筑理念,只有现代化的科学建筑技术,才能更好、更快、更节能的实现现代建筑的需求。

2.2、设立现代化的建筑科学技术研发和培训机构

在缺乏相关建筑家属研发的情况下,国内没有先进的科学的建筑技术,因很多建筑企业只能选择传统的高消耗的建筑技术,这种结果的产生就应该有相关的研究部门来积极的禁止。因此,国家建设机构和建筑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积极的研究现代化的建筑技术,研发出合理的可行的科学建筑技术,并通过试验后开始在建筑行业中实行。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应该对建筑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科学建筑技术的培训,在达到一定 标准后才能允许其上岗。同时设立专门的监督够,严格监控建筑企业的生产全过程,防治运用新技术的过程中出现差错。

2.3、学习外国科学建筑优秀经验

国外的建筑行业起步比我国较早,他们对建筑的追求相对于我国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别。首先,他们追求的是一个舒适的生活起居及工作的环境,很少为了显示某中意义上的高大而建造庞大的建筑;其次,他们追求的是节能和健康;最后,他们追求高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国外建筑行业在科学建筑技术上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国内建筑行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积极的向国外运用的科学建筑技术学习,掌握他们运用科学建筑技术的经验,在结合国内建筑技术状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运用,实现我国科学建筑技术的跨越,为我国建筑的科学性铺上奠基。

2.4、运用现代化节能建筑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中运用最多的就是材料,如何实现建筑材成本和建筑材料的消耗是当前建筑行业中最紧要的问题。很多建筑专业人员一直积极的对着一问题进行探究。传统的建筑技术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上可以说是极端浪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型的建材才来已经被研发出来,包括节能的太阳能材料等,既环保,又节能,因此当前建筑技术中应该广泛的运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实现我国建筑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技术与科学篇(2)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智能化建筑各个系统理念和功能都得到更好的实现和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是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一项新的研究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有着降低资金成本、加快建筑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的优点,且成为建筑中关键的实用技术。

一、智能化建筑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计算机科学技术运用于现代建筑的通信连接方面,科学、合理的分布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已在智能化建筑中应用,使建筑各个系统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在设备和功能方面形成整体智能化的特性,则就是智能化建筑的体现。在智能化建筑中能够将各种智能的系统有机的整合,能够在一个监控平台对全局建筑进行掌控, 将建筑内的信息汇集在一起,展现建筑的智能化优点。

(一)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一座智能化建筑,其设备数量、设备本身自动化程度以及这些设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组成了设备自动化系统。这些设备包括用于监控整个设备状态的中央监控系统,给建筑内提供水、电、气以及智能照明、智能空调、智能门禁系统、防火防盗系统、影像监控系统、电梯等,同时也包括这些设备正常运营管理系统,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客户进行差异化的调控和科学管理,为客户提供一个舒适(温度、湿度、空气净化等)、便捷、节能、安全的环境。智能化建筑系统及其子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备有符合标准的通信协议接口,为系统不断升级兼容创造了条件。这个庞大的系统包括几个子系统,具有几个基本的功能。

1、科技应用安全监控功能。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建筑安全监控设备方面可以同其他的安全设备联动使用,比如门禁系统,当发现有人非正常进入建筑物内部时,系统就会发出警示,提醒安保人员到现场处理等。当然对重要部位的监控警示, 可以直接与110 报警系统联动。

2、消防灭火报警监控功能。现在智能型建筑都有烟火探测传感器以及自动喷水装置,也就是当烟火探测传感器探测到“烟火”指标超过一定程度时,就自动将信息传给控制中心(包括位置、烟火指标等信息),并自动进行报警,必要时还会开启自动喷淋阀门(消防栓),进行自动灭火。当然这里还有一些系统会联动,比如事故照明电源等监视系统、逃生系统(应急疏散指示路标和路灯开启帮助被困人员离开现场)。

3、实施集中监控功能。公共设施是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问题,其中一些设备包括:A.配电中心的变压器、配电箱、公共设施照明电源、电梯电源、锅炉房电源、水泵电源等设施进行必要的监控;B.对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卫生系统的设备也要进行有效的监控;C. 取暖、通风和空调等设备运行状况的有效监控;D.对电梯的运行情况、锅炉的运行状况以及公用饮水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E.对出入停车场或车库的车辆人员自动管理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

(二)多系统集成化建筑的结构

集成化建筑结构由多个系统组成,结构平台作为系统的总管理端, 负责整个建筑系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中处理的结构之间应有控制和决策方式。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将建筑物智能化进行系统设计展现出科技应有的特征,对总体的设计结构综合信息管理,形成有效的建筑系统之间信息的协调工作。对建筑的方案设计和分布计算技术应用系统做出软件方面的支持,使其能够灵活地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作出合理的分布使用。在智能化建筑中计算机系统中对技术的运用应协调配合,实现共同的功能分配需要。

(三)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建筑中存在组织模式上的差异,早期的数据应用技术已经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要求更新数据库的组织信息形式,保障信息资源结构的完善性。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设计出符合智能化建筑的特征,进行总体的信息系统管理和协调。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管理对数据和程序之间起到相互调节作用,用对等关系将智能化建筑中各方面内容结合。

二、系统集成化模型管理的应用

(一)系统集成技术原理

1、协议转换器解决了网络匹配问题,可以任意把新系统集成到原有的系统中。

2、为解决软件开发与硬件厂商的矛盾,也就是软件操作系统和设备控制系统的矛盾,OPC 标准应运而生,可以完成系统的集成,而且可以进行软、硬件数据读取和录入,并且使各个设备互联互通,提高了系统的开放度和可互操作性。

(二)智能化建筑的关键技术

说到智能化建筑的关键技术离不开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显示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

(三)多系统集成化模型管理应用

对于每个智能化建筑的多系统集成模型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信息的组织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我们将集成平台分为三层分平台:首先就是数据通信,做到互通,也就是标准接口和子系统之间的任务交换;第二层就是分析控制;第三层就是协助决策层。接下来就是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是实现集成平台和整日模型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智能化建筑5A 组成要求,共有包括数据通信设备、保安监控、办公、通讯联络以及火灾隐患应急预警自动操系统接口在内的五大自动化系统接接口类型,并通过集成平台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文件、程序、数据信息的调用以及对等交换。

三、计算机技术与通讯监控系统的应用

1、现场监控单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以达到智能化调节现场环境的目的。

2、区域性监控中心系统。“区域性的监控中心”就是一个中转站,是一个进入智能化、远程化的起始点。它是通过接口接收到控制单元传来的信息,依据标准条件设置数据,对当前信息进行甄别,并对数据进项保存、统计、分析,然后将结果反馈给集中化监控中心。

3、集中化监控中心系统。集中监控中心通过相同的访问来获取相应的区域监控中心反馈数据信息,其形式以文本、图像或声音等进行人机交互,将监控实际对象状态信息和紧急数据真实反映出来,并对分析各种参数进行保存。由另一个访问接口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区域监控中心,来发出控制指令,以实现控制目标的所有设备,并根据需求生成各种报告存档。集中监控中心系统的建设来促进整个监控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并实现智能建筑控制中心实现自动化操作、管理和控制,以改善所有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全面促进智能建筑自动化和集成的水平和程度。

4、计算机技术监控终端。要完成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建筑通信监视应用程序任务,自然离不开先进的监控终端设备,这些监控终端设备包括智能开关、显示屏、电源以及包括温度计、湿度计在内的环境监测设备、温度、湿度控制设备―――空调、通风设备以及控制设备等监控终端。

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智能化建筑各个系统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更好的实现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力的增强, 为城市化的建设起着关键的推进作用, 为智能建筑的发展建设作出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建筑技术与科学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行业竞争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种竞争背景下,显然传统施工技术已不足以满足需要,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崭新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达成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快进程等建筑施工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建筑行业全体人员的责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智能化建筑各个系统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更好的实现和发展,保证了其现代化、高效化和经济化的高标准要求。计算机科技应用主要集中在多系统集成化模型对智能化建筑的管理和对通讯监控系统方面,其优化了智能化建筑的管理、维护和控制,使得其有充分的表现形式。

1、建筑智能化系统概念

所谓建筑智能化,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它应用到了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在建筑行业得到良好应用的有力佐证之一。

当前,由于建筑施工自身复杂棘手的特点,使得施工过程中信息得不到充分共享,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建筑成本。低效、高耗、缺乏可靠性、实用性不强等等关于传统建筑系统的摆在建筑施工人员面前的难题,最终促使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诞生。该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把构成智能建筑的各主要子系统的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从而顺利解决了以上所有难题。

2、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势

为更好利用有限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有必要大力推广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普及,合理利用智能建筑的一体化集成管理能力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工程施工的进度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和控制,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点枚不胜举,仅列以下几条以供参考。

2.1 办事效率得到强化

传统管理方法使得施工趋于粗放式,施工过程效率低下。而新的智能系统加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技术、通信技术等新要素,通过这些技术构筑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并以此来有计划地缩短施工过程时间,有效配置相应的作业资源,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管理人员各尽其责等具体途径,不仅提高了施工过程的管理职能的结合紧密性,还促进施工作业向高效率、高质量方向发展。

2.2 有效监督各环节

鉴于人力有限以及信息量巨大,建筑工作人员往往难以做到对成本管控、质量建设、施工进度控制等进行有效追踪,也就无法及时掌控现场的施工情况并发挥现场监督职能。但如果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应用到建筑施工行业,即表现为建筑智能化,这些问题便将迎刃而解。凭借着网络技术的高效率、可靠性、准确性诸多优点,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快速整合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极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只需就系统处理信息后得到的结果,工作人员便可以进行对施工的实时动态管理,真正做到有效监督各环节。

3、计算机多系统集成化模型管理智能化建筑

大多数智能化建筑中信息的组织模式都存在差异性的缺陷,特别是早期的产品更是由于结构化的数据文件长时间应用,现在才开始更新成数据库化的文件组织信息形式,但是数据库类型的不一产生信息资源异构性的不足。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手段,按照建筑物智能化的系统设计特征,进行总体的模型框架设计综合各个子系统的信息管理,集成各子系统所负责接口模块间信息的协调和交流。通过对对象进行分步计算,融合进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分布的计算系统关键性软件技术支持,其使得能够高效技术且灵活的面向对象,在多机异构的网络环境之中分布入可重复使用进而加以应用。在智能化建筑中计算机系统总体的模型框架下多子系统协调分工,密切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人性化的功能需要。首先,集成平台作为集成系统中管理者身份,其负责整个系统所有数据的收集工作,完成各个子系统的对象互相通信的处理任务,还要提供集中管理下的控制和决策。集成平台实现综合功能的手段使其三个层次分项平台,第一层是数据通信层,负责最基本的标准接口和子系统对象间交互任务;第二层是分析控制曾,对智能化建筑各项数据分析、整理并进行过滤处理,得到日志、控制信息和报表;第三层是辅助决策层,在数据分析完成之后进行辅决策工作。其次是子系统对象,是实现集成平台和整个模型重要的一个环节,又分为封装、控制和通讯功能。按照智能化建筑系统主要的组成要求,数据通信层建立了设备的自动化系统接入口、保安监控自动化系统接入口、办公系统自动化系统接入口、火灾隐患应急预警自动操作接入口和通讯联络自动化系统接入口五个接入口类型。子系统对象接收集成平台发出的控制信息,根据子系统文件、程序和数据库信息的调用实现自身功能,以对等关系形式交互联络。

4、智能化建筑中计算机技术与通讯监控系统应用

4.1 现场通讯监控单元系统

计算机技术与通讯监控系统在现场以现场通讯监控单元实现职能,其连接各个电源的设备,进行智能化设备调控和环境信息数据采集,还能够接收监控设施的各项具体参数。现场监控单元还承担着数据的上行向区域性监控中心传送收集的各项数据信息的责任,包括参数的设置、环境的变化值和智能化信息要求等。此外,现场监控采集得到的数据完成分析之后要反馈回来控制命令,这些命令受到之后现场设备就要采取主动或者半主动形式的变化加以适应调整。

4.2 区域性监控中心系统

区域性的监控中心通过接入口来接收现场通讯监控单元发过来的数据信息,也可以通过公开的智能化接入口接收相关数据,使用文字、图像或声音等形式导入。系统在接收到真实表现的监控对象信息之后,对当前的状态和接收到的应急预警等信息进行甄别,根据参数设置要求和规律,对历史数据进行保存,统计分析情况类别,反馈信息给集中化监控中心。

4.3 集中化监控中心系统

集中化监控中心同样通过相应接入口获得区域性监控中心反馈过来的数据信息,以文字、图像或声音的形式进行各种人机交流,将监控对象实际的状态信息和应急数据等进行真实表现出来,保存并分析各项参数。分析处理得到的结果通过另一接入口反馈给区域性监控中心,发出控制指令以实现各个设备的控制目标,并根据要求来生成各项报表进行归档。建设集中化监控中心系统便于对整个监控系统集中性的控制管理,继而实现整个智能化建筑的控制中心实现自动化的运行、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各项设备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全面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自动化和集成化的水平和程度。

4.4 监控终端

完成智能化建筑中计算机技术与通讯监控应用任务需要先进的监控终端设备,具体包括智能的开关电源、直流屏和蓄电池组;数字式配电线架;环境监测设备,包括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设备;空调及通风设备监控终端。

结语

通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智能化建筑各个系统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更好的实现和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也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相信我国智能化建筑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景将一片光明!

建筑技术与科学篇(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一步步发展,高层建筑也渐渐依赖着这样的发展展现着自己的独特魅力。中国上海的东方明珠,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现在世界上耀眼的高层建筑美景。因为这些建筑使得这些城市有了一种不一样的美,但是不得不说这样举世瞩目的高层建筑的设计往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够完成,因为它对于技术的要求要比普通的建筑的高很多。

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1.1、高空建筑工作量大

高层建筑和普通建筑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高层建筑高空建筑的工作量大。因为是高层建筑,所以在高空当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材料、更多的技术以及更多的人力才能够完成。当然这个过程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很多,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面对高空施工技术的高要求,同时也要致力于保障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

1.2、高层建筑地基要求严格

就好像是俗语常说的没有好的地基就没有好的高楼一样,空中楼阁永远都没有办法建立,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工程而言,因为楼层建设高度高,所以整个地表层所承受的压力也比较大,这个时候就要求有坚固的地基作为基石。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要大于等于高层建筑的1/12,地基建设使用桩基的时候,一般要求地基的深度要达到1/1的效果,即桩基建设的时候地下要建造和陆地上方房屋高度一致的地下室。简而言之,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地基建设不能够低于5m,超高层的建筑地基甚至要达到20m的深度。但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房屋建造地的土质问题,对于地基的建造而言,这有这至关重要的影响。

1.3、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相对较长

显而易见,一般高层建筑的施工时间要比普通建筑的施工时间长出一倍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是因为随着楼层高度的不断增加,相应的技术要求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就更多,施工的难度就越大,这导致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要花费很大的时间。一般而言高效率的建筑施工技术要求不仅仅要求施工方在物件材料上面进行改革,同时也要求有先进的施工技术理念,可以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安全问题。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求

高层建筑施工施工一般包括基础建设、主题建造以及后期的房屋装饰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施工都是完整而又独立的施工过程,因而施工的过程当中要求要有很好的统筹能力,从技术层面和标准层面严格要求以保证施工质量;同时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还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要严格对待图纸会审以及复核的工作,这是引导整个建筑过程的技术核心,不能存在任何差错,同时要求相应的正确的图纸指导和技术人员实现高层建筑的施工。可以说在没有一个很好的准备工作之前是不能盲目的进行高层建筑施工,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施工技术系统,从模板的安装到混凝土的浇灌,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的要求。

三、高层建筑主要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法浅析

3.1、模板安装技术

高层建筑模板安装的安装顺序是有严格的限制的,剪力墙模板首先要做好钢筋的验收,然后就是墙内止水条的安置以及限位撑筋的安装,这里面的每一个过程都必须严谨的对待。限位撑筋以后就是内侧模的安装、满堂架的模板校正工作、外模及对拉杆的安装以及最后的校正加固。柱模板第一步的工作和剪力墙模板的工作相似,首先就是做好柱钢筋的验收工作,然后就是柱模板的安装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在柱模板间设计剪力撑,并且一定要注意最后的校正工作。梁板模板首先要按照施工图上面所要求的起拱的要求开始安置梁底,然后安置梁板头,墙板模板等。楼梯模板是通过预留的墙体设计进行,所以首先第一个工作就要拆除预留楼梯建设的墙体部分,然后进行画线等工作。

模板安装有一定的要求。两地模板地步安装以后要留置清扫口,等到底模完成吹风机吹或者是用水冲洗等等清洁工作以后,打扫清扫口然后再将其封住。当开始上层楼板的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下层楼板的模板和支撑系统都要保持,不能拆除。针对一些拉杆无法穿透的问题,不能采用拉杆绕弯穿透的方法或者是切割钢筋的方法,而应该在旁边重新找点穿透。后期进行模板验收工作时,不仅要验收垂直度,同时还要在剪力墙的顶口边、梁侧模板边以及整体建筑外缘进行通线的检测。

3.2、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施工首先要进行的就是钢筋的质量检验,对于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以及数量都有严格的要求。钢筋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钢筋之间的拼接问题,特别是在柱、梁板安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梁板底部钢筋铺设是否平坦整齐,柱体钢筋垂直角度是不是正角等等的问题。钢筋的安装一定要注意螺栓的使用,因为这对于整个建筑钢筋施工的安全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一般对于高强螺栓要采用同方向自由传入的方式进行。而对于普通的螺栓则要求要使用至少两片以上的垫片放在螺栓的一端,同时螺栓孔一般不采用气割的方式,对于露在外部的螺栓部分要大于两个螺距。螺栓安装以后就是钢筋工程的焊接和涂刷的工作,焊接工作需要有专业的焊接人员,钢筋的焊接过程不能出现焊渣甚至是弧度的焊接裂纹等等的问题。在涂刷的时候则要求要保证涂刷的表面平整,没有异物、杂质等等的问题。

3.3、混凝土施工技术

因为混凝土施工在整个建筑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在每一个高层建设的之前都会进行混凝土浇筑实验,以此来确定不同的等级的混凝土的搭配比例。只有在实验检测的温度、易溶性、坍塌度等等都符合标准要求的时候才能开始正规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浇筑的过程当中,常常会使用泵来用送混凝土,这样能够节省劳力资源。因而混凝土浇灌过程当中对于泵的养护工作要求十分严格,一般都会选择专门的人进行泵的保养工作,保持泵的工作性能以及工作强度,保证施工过程当中能够很整个建筑工程的进度相适应。混凝土施工使用振捣技术的时候,振动器的震点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进行排列、插棒的工作,避免在后期出现混乱的情况,同时应当遵循从底部和顶部同时往坡度正中方向震动的方式,这样即可以避免遗留,同时不会引起建筑因为受力的变形的问题。

参考文献:

建筑技术与科学篇(5)

每个人的潜意识或意识里都隐藏着自己的情感,艺术就是用创新的手法来唤醒这些情感。越珍贵的情感,也就会产生越强大的作用,从而引起大家内心的共鸣。而科学技术则是利用抽象的手法来准确表现自然现象,表现手法越简单,科学技术就能得到越广泛的应用,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科学创造。设计是将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设计的质量取决于设计者对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知识量。

一、建筑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建筑学是这门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就建筑的设计来说,技术与艺术应当被紧密联系起来。现代建筑的设计应当富有艺术气息,而现代科学技术是保障建筑质量的必备条件,在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技术与艺术应当紧密结合。如果在建筑的设计之中,只注重技术,那么建筑必定缺乏自己的灵魂;但如果只注重艺术,建筑便失去了实用价值。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使建筑在满足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要求的同时,具备独特的艺术美。

1.1技术推动艺术的发展

只有借助一定的技术支撑,建筑物才能够形成,保障建筑设计的基础条件是科学技术。如果缺乏技术,仅依靠艺术,建筑设计将会与实际脱节,甚至遇到艺术无的放矢的问题,并严重偏离建筑发展的轨道。因此,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艺术造诣的提高,要想将艺术构想变成现实,必须借助科学技术的支持。遍观人类建筑的发展史,我们经历了比较原始的穴居和草屋到集美观与实用于一身的建筑的过程,从中不难发现,生产力的发展对建筑技术的推动作用。在建筑技术得到不断完善的同时,人们也渐渐开始思考建筑美观性的问题,并逐渐在建筑设计中加入艺术元素。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又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只有以物质基础作为建筑设计的支撑和依托,才能表现出艺术的价值。

1.2艺术推动技术的发展

要想将建筑设计理念变成现实,使建筑设计者的艺术灵感得到充分表达,就必须不断发展新的建筑技术,改进建筑方案。同时,设计者要想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创作理念,并与技术工作者讨论建筑技术,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建筑技术的发展。比如现代人偏好简单大方的建筑风格,而清水混凝土技术恰好能够完美诠释这一风格,从而满足了现代人的风格需要。

1.3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因此,为了充分体现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就建筑设计而言,不仅要提高建筑技术,还应当不断更新美学观念和建筑技巧。比如,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低碳生活方式,以及采用太阳能等可替代能源,并在设计的过程中时时处处体现出现代人的审美观,将艺术与科学技术完美结合起来。

二、现代科学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计数机技术的应用

目前主要应用在在建筑设计中的计算机技术有数字化信息技术、CSCD、CAD技术。首先数字化信息技术是指,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信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比如,SOHO大厦的设计理念中就融入了市场热点和新的生活理念,从而获得了优良的设计效果。在目前的建筑行业,CSCD和CAD技术是设计者必须掌握的设计基础,尤其是CAD技术的强大制图功能。其能够对建筑的平面和空间结构,从技术上进行分析和计算,有助于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除了CAD技术之外,CSCD技术在建筑设计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CSCD技术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能够将信息关系、远程管理和CAD技术三者统一起来。[1]

2.2.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

目前主要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环保技术有太阳能技术、环保技术、墙体保温技术。为了抵抗夏季的太阳辐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都会使用遮阳环保技术,该技术一般都是通过选用一种合适的新型环保材料,来尽可能地使建筑物内的太阳辐射降低。此外,还可以通过能源转换的方法,将太阳能辐射转换成新型环保能源,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利用。太阳能技术之所以能被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的应用范围较广,比如已经投入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太阳能净化器等。将太阳能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不仅能够解决全球的能源危机问题,还能够响应我国关于“节能减排”的号召,是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建筑设计中的风向标。而墙体保温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选用隔热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提高外墙的隔热性能,对建筑物进行保温,降低外界温度对室内热量的影响。[2]

三、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西方现代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中西方文化与艺术有着越来越多的交融,西方现代艺术也逐渐被应用到我国的现代建筑设计之中。我国的许多建筑设计都借鉴了西方的雕塑和绘画手法,从而使建筑体现出了西方艺术的气息。同时,许多建筑设计还将中西方的艺术相结合,提高了我国建筑设计的水平。

3.2建筑设计者的艺术眼光

建筑设计者要想在建筑设计中成功地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首先其自身必具备独到的艺术眼光,并对建筑设计具有独特的理解和创新的理念。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首先必须考虑到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建筑设计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灵感,比如将风土人情及地方民俗等艺术元素添加到建筑设计之中

3.3构成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于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符号信息的构成艺术,由于其具有简洁性的特点,在建筑设计中一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支撑建筑整体结构主要是通过对点、线、面、体的合理运用,而且通过有效利用和分隔建筑物空间,可以丰富人们的视觉效果,将艺术的美感在建筑上充分体现出来。同时,通过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色彩视觉心理,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建筑美的要求。[3]

结论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只有将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不仅体现了当代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而且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 建筑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J]. 山西建筑,2004,30(3):6-7.

[2] 王春. 浅谈设计与艺术美感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J]. 才智,2014,22:355.

[3] 桑永娟. 谈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渗透关系[J]. 科技创业家,2012,23:92.

建筑技术与科学篇(6)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学涉及到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是一门跨越工程技术和人文的学科,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互不相同。本文,笔者从建筑学的学科现状、建筑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建筑设计、建筑的技术性以及未来建筑的发展这五个方面来对建筑学作一个简要的阐述。

一、建筑学学科现状

一般学科分为:“实践派”和“理论研究派” 。两者的分工和工作内容有着互补关系,然而在建筑学的学科领域,分工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建筑师的专业实践是具体的建筑设计,大部分建筑学者或建筑理论研究者的是与建筑师一同从事建筑设计,并没有稳固的科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于是对于专业实践的基础理论研究基本上没有展开。

在我国,建筑学界一向较为轻视理论,甚至于对“理论”的概念都不明晰,所以至今在建筑学界有“不谈理论”之说,否定理论者占相当的比例。任何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定会拟定自己的概念,美是什么?功能与美的关系?环境与形式的关系?等等,这样或许是无意识的,但必定在自己的方案中会体现出明确的“概念”来。这是建筑师无法摆脱的理论制约,在具有创造性和可行性的理论指导下,就一定会出现创新的作品;反之,在沿袭的理论之下,很多建筑师不知如何入手进行设计,也难以给出品评一个建筑的标准,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模仿与抄袭。因此,中国建筑就一直摆脱不了沿袭与模仿。

二、建筑学学科的研究内容

1、建筑形式研究,研究的重点在于建筑的形式和色彩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把研究内容落实到建筑的心理研究的实处,而不能任意地夸大建筑的心理作用,导致建筑设计的主观性。

2、建筑质料研究。质料的研究重点在于不同形式的材料的质感对人的心理方面的影响,质料的心理影响往往是导致审美行为发生的原因。

3、建筑行为研究。虽然这不是对建筑本身的研究,但是建筑中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影响到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空间布局。

4、建筑环境研究。这部分内容着重在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广场和建筑与局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着重从心理因素方面来研究人对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广场和建筑与局部环境的心理趋向。

5、行为心理的研究。建筑学学科的行为心理研究,是研究人对建筑元素和构成等各部分的心理反应,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学科基础。

6、建筑历史的研究。

三、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在广义上,它包括了形成建筑物的各相关设计。按设计深度分,有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初步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按设计内容分,有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物理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光学设计、建筑热学设计)、建筑设备设计(建筑给排水设计、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设计、建筑电气设计)等。在狭义上是专指建筑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建筑构造是为建筑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现代化的建筑工程如果没有技术依据,所作的设计只能是纸上的方案,没有实用价值可言。建筑构造作为建筑技术,自始至终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等每个步骤。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首先应根据该工程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技术条件等环境来选择合宜的结构体系,使所设计的建筑空间和外部造型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在技术设计阶段还要进一步落实设计方案的具体技术问题,并对结构和给水排水、供暖、供电、空调设备等工程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各工程项目之间的交叉矛盾。施工详图设计阶段是技术设计的深化,处理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的实施提供制作和安装的具体技术条件。

四、建筑的技术性

建筑的技术性就是表现建筑的结构科学受力分析、建筑材料的特性研究、建筑技术设备研究和建筑功能布局的技术性原则等方面。在建筑技术的这几个组成部分中,建筑的结构科学受力分析和建筑材料的特性研究,已经被归给了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材料工程进行研究,建筑中的技术设备研究也已经被交给建筑技术专业如采暖和给排水等专业。现今,一些当代建筑师,对于建筑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基本上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此一来,那建筑学专业的技术性问题是否就仅剩下建筑功能布局的原则研究了。

可往往在处理建筑功能形式的布局中,设计师首先考虑的是情感和心理问题,技术类的问题只是参考因素,这样一来建筑学理论中的技术含量就被消解了。建筑的领域中,相关的技术问题都被排除在理论之外,谈起建筑学领域的技术含量只是在凭空勾勒,而没有填充或者挖掘出实质性的内容。

五、未来建筑的发展

建筑技术与科学篇(7)

1 引言

最近几十年,我国建筑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并且还带动了别的产业的发展。因此,仔细分析并且深入了解建筑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使得建筑业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

21世纪的建筑技术正趋于一种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然后慢慢地形成了一套健全科学的建筑体系,利用最尖端的科技研究成果,再加上建筑设备与建筑结构等等各方面的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使得建筑产业技术更快的发展。在建国这一时期以来,我国的建筑技术受到了前苏联的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与砖混结构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客观上的一些经济条件、建筑技术要求的限制,建筑主要以基体“建造”的要求为重要目标,其技术方法比较单一,使得建筑的技术方法比较简单导致建筑的最终的建筑形式单调缺乏多变性。目前,由于我国对环境保护逐渐转为重点,并且建筑形态与建筑技术的单一发展趋势,导致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建筑的特色发展,另外与中国广阔的地理环境与经常多变的气候联系在一起,因而多元化的建筑技术就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为要让建筑的形式在符合并且适应当地的气候、地方条件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就要使得建筑技术的要求不断地提高,使得建筑技术日趋成熟。

2 建筑技术的主要特征

建筑技术的技术性

科技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阶梯,而且是建筑发展的阶梯。科学技术的变革,会对建筑造型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使得建筑创作观念和设计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在建筑领域,高科技对建筑建设和建筑观念的形成很大的影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为建筑设计的新思路开辟了更广阔的世界,满足人们提出了不断的发展和建设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并建立一个新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创造了一个新的状态,并最终直接查看技术玫瑰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时代特征[l]。

建筑技术的艺术性

建筑,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从而可知,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建筑技术与艺术紧密相关,建筑艺术以建筑技术为前提,没有技术也就无所谓艺术,艺术性融于技术性之中,随着文明的进步,建筑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必然要追求更高的建筑的艺术性[2]。

建筑技术的综合性

由于建筑涉及多种工艺工程,所以其必然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结果。多种形式的技术的结合,才有建筑的落成。同时由于建筑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门类。因此建筑技术必然是历代科技发展,文明进步的积累。综合应用的建筑活动是多样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科学,技术,艺术和有机国籍。建筑一体化设计不仅是手学习能力,图形,材料,材料科学,身体流,学会学习的能力,如仿生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无线电,历史,法律,绘画,雕塑和设备,是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设计的知识和技能的安装活动。建设活动不仅要遵循科学规律,符合社会行规范和技术可行性,以及文化和审美等多种功能的综合。

建筑技术的动态性

建筑技术总是在施工工艺的矛盾运动的驱使下不断继承、吸收和创新。一方面,建筑技术在纵向的逐步深化,以高精确度,尖,短,轻,薄方向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代表。另一方面,在横向上向来相互独立的各个专业技术子系统,相互依存越来越开始加深。建筑技术横向分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纵向的加深,反过来,纵向深度的增加也必然促进横向的拓展。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应当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建筑工程项目为中心,密切加强合作,扬长避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技术必将随之不断发展,此时,建筑技术将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动态性[3]。

3 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相应发生多样化的改变。人们不仅追求建筑高的使用价值,而且对其高科技性、艺术性和生态环保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呈现出一系列重要发展趋势。

高科技趋势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引起了科技成果在建筑领域的全面地渗透。建筑的高科技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有能力设计与建造以前不能建造的建筑。比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充分了解建筑的结构,同时可以轻易做出修改。新材料的出现,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建筑的安全性,使得人类更加有信心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建造适宜居住的建筑。其二,科技的发展推动人们需求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建筑居住性,而要求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这就是建筑智能化。建筑领域开始逐渐运用智能技术,以实现建筑使用功能、使用设备和技术的变化,进而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高科技赋予新世纪的建筑以新的内涵,建筑的高科技趋势是人类文明继续进步的重要标志[4]。

艺术化趋势

建筑的艺术性是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这在如今的建筑物表现得更加鲜明。在当代,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给予建筑更多的艺术性。追求美感,追求个性已成为建筑领域的时尚。现代的建筑更多的像是一座具有经济功能的巨大的艺术品,它不仅体现建筑师的建筑设计理念,也往往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体现出了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等多重文化内涵,是经济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生态环保趋势

21世纪以来, 环境的持续恶化和资源的短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各种生态环保理念层出不穷。强调低碳环保已成为建筑发展的新趋势。建筑师已接受生物学家们提出的绿色运动概念,设计出“绿色建筑”。所谓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可以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绿色建筑希望达到三个目标:第一,减少建筑物在使用维护中的耗能,缓解能源危机;第二,减少耗能的同时,提供舒适、环保的工作或居住环境;第三,减少城市发展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建筑的生态环保趋势是在人类开始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发展的,也必将进一步发展下去,这对于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有积极作用。

建筑技术与科学篇(8)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类生存面临着深刻的环境危机,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城市化的建设当中,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理念新的要求与特征。而在生态建筑理念基础上融入智能化的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也成为时代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最新体现,这样的生态智能建筑具有深刻的内涵特征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支持,所以,为了更详细的了解这种形式的建筑,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一、生态智能建筑的内涵

生态智能建筑并不是简单意义上在生态建筑中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就可以完成的,是在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良性循环体系下的,拥有着“绿色”环境标志与“智能”技术支持的新型的生态建筑系统。可以说,生态智能建筑就像是一个被赋予了生命的建筑,它是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的支持下,拥有网络信息技术、优化集成,并且突出智能、可调节的重要特性,能够与环境有机融合的建筑物,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精密合理的设计下,拥有一个有序的循环系统,在建筑内外空间以及能源的利用上,都体现出节能环保、高效无污染、健康舒适的特点,达到一种生态的平衡。而这样的生态智能建筑实质上体现一种“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观念,目的在于达到建筑与人、环境的有机统一,使建筑冲破传统“物质”的限制,被赋予新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不过,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智能建筑限于人类现有的经济、技术水平在现实中并不能够别建设出来,它还是一种理论意识上面的存在物。而现在一些被标榜为生态智能化的建筑实质上尚未达到真正的生态智能建筑的内涵与标准,不过,随着人类经济、科技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将这样的生态智能建筑真正的建设出来。

二、生态智能建筑的主要特征

生态智能建筑这样的建筑观念在提出的时候就是有效结合了绿色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两种建筑理念,目的就是为了在不断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健康性的前提下,提高建筑自身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主要的特征包含有双重性,具体概括出来有:

首先,具有强烈的生态性。生态智能建筑其实就是生态建筑的一种发展延伸,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强调建筑的生态性,将建筑形成一个有效循环的生态系统,建筑内外的系统运转都像自然生态环境一样,秩序井然,而且尽量达到无污染、高效低耗,保持建筑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不会对环境造成重大伤害,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具有先进的智能化技术支持。生态智能建筑是一个与时代接轨的建筑理念,并不是为了生态环境而完全否定科学技术的功效,让人类生活倒退去保证自然环境,它是在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生态平衡的理念。而他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建筑内部其实是一个网络信息化覆盖、高科技控制技术手段的集成,保证人类生活环境的舒适与环保。

第三,具有可持续性。因为生态智能建筑发展的主题就是为了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它的出发点就是可持续发展观。所以,生态智能建筑在建设的时候,无论是采用怎样的高科技手段,都是在不断的降低能耗,维护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比如采用太阳能等技术手段,就是为了在建筑内部运行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自然的破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等,这些都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四,多学科、多目标的综合。就像之前所说,生态智能建筑是有机的结合了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双重的建筑理念,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很多学科,比如生态环境学科、建筑学科、经济管理、科学技术、法律等等。而建设的目标也是多重优化,参考各种相关因素,将技术、经济、生态环境、管理等都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系统,来进行整体优化,实现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三、生态智能建筑的主要技术形式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态智能建筑所运用到的技术已经涉及的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为了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创建更加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而目前生态智能建筑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还是欧洲,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含有:纳米技术、光电转换技术、光学纤维技术。不过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新技术、新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态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去,而为了更加形象生动的对这些技术进行简要的解析,我们就举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维多利亚保险公司总部大楼,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它在建设的过程中有效的结合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技术,初步完成了生态智能建筑的主要标准。而它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套基本成熟并且十分可靠的技术系统,主要技术手段体现在建筑的智能化玻璃幕墙和置换式的新风系统上面。它的智能化玻璃幕墙主要是采用双层玻璃墙,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安全因素,所用的玻璃是特制的,对雷达波的反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而置换式的新风系统则是在形式设置与材料上面下了双重功夫,完全符合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对之后的生态智能建筑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

其次,在国内深圳市的蓝牙水晶也是现阶段生态智能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之一。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日照遮挡、建筑容积率等相关问题,并将生态节能放到了设计环节中重要的部分,采用了十种生态智能的高科技技术手段来维护建筑的高质量。其中,涉及到光电转换技术与光学纤维技术的技术系统有:高效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智能采光照明系统、隐蔽式外窗遮阳百叶以及第三代窗箱式装配玻璃幕墙等等。

总而言之,在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经济、科技不断的发展,人类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开始逐渐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建筑建设中去,体现出节能高效、舒适健康的智能生态化的时代特点,而集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高科技手段创设出来的生态智能建筑理念开始成为人们建筑设计未来前进的方向,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筑技术与科学篇(9)

一、建筑技术概述

作为一门科学,建筑技术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媒介技术、建筑结构与工艺、建筑构造与工艺、建筑气候及其所处环境、建筑安全防护、建筑设备系统以及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内容。其中,建筑气候主要是日照、温度、降水、风以及湿度等,它们会直接对建筑结构的功能、结构等造成影响;虽然建筑生态技术理念早已提出来了,但在建筑技术的教育上,对于该学科的重要性认识有着明显的不足,实际上,真正的建筑生态学科体系建设仍然处于长期的缺失状态。近年来,虽然我国建筑行业正在迅猛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规模大、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再加上建筑行业市场的垄断或半垄断局面,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生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较之于世界发达国家,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具体施工,在精细化与科学技术的重视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建筑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也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建筑理论和技术。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对我国建筑行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注意到这些信息的平衡,没有注意到发达国家依然将建筑技术作为一项非常重视的科学,只是一味地强调建筑形式及其功能,反而忽略了内在本质。从实践来看,由于当前建筑市场非常大,部分从事建筑技术的研究者和教育者早已转从建筑设计,这使得我国的建筑技术研究队伍发生了严重的分化,缺少后进力量之补充。实践证明,原本科技创新应当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建设浪潮迅猛开展的同时,而建筑技术科学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对建筑行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这就是导致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功能和质量差、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严重以及使用寿命短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造成我国大量重点工程项目不得不聘请国外专家和设计公司予以指导的重要原因。通常认为,传统技术和地域技术建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反映当今建筑行业地方主义的发展趋向,它提倡的是地方建筑形式与环境的需要,进而促使建筑结构的形式可以发挥实地气候、社会条件以及地基方面的优势。由于该技术模式对集约化程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经济性。目前来看,在地域广阔、风俗繁杂、民族多样的地区,更应当大力地提倡对传统技术与地域技术的关注。

三、生态技术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无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生物之间以及生存的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作用,通过物质循环、信息交换以及能量流动,共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整体。对于建筑自身而言,它也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结构从无到有,再到无的整个过程,应当看作是生态环境的给予。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造、投使和拆毁,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质。实际上,生态问题就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而在建筑领域的根本解决途径主要还是新技术的研发。这些新技术主要表现在建筑造型、建筑功能以及装饰等方面,最终目的是通过这些表现手段使人们对生态观念加强重视。

进入2l世纪后,未来能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比如太阳能、水力资源以及风能等。在太阳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系统来监控供电、供热水和供暖系统的运行情况,自动调设太阳能面板的方位角度,自动清洗面板灰尘,自动加温加水,从而使生态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展到建筑行业之中。近年来,生物学家与生态学家推动了绿色革命,将生态学与建筑学等学科有机地相结合在一起,强调生态效应的整体性,它主要是利用了构造技术、结构技术、材料技术以及设备技术,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进行的生态技术创新。生态技术的本质在于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同时为现代的建筑结构注入新的人文色彩,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生态建筑技术

生态建筑技术在国外早已有所发展,而且某些比较先进的建筑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之中,效果非常明显。目前来看,我国生态建筑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需要积极的探索,并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之上探寻和发展符合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生态建筑技术。生态建筑技术,主要侧重于建筑技术的实际适宜性及其高效性。它是通过先进的建筑设计手段,精心地设计出建筑结构的细节,提高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减少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从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此外,还要有选择地借鉴施工地建筑传统与技术,从而使建筑技术体现人文色彩。实际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中,并不是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越复杂越好,应当避免一味追求高技术节能环保的误区。新的生态建筑技术使用时,最先考虑的应当是维护与维修性能,并不是将那些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和技术都应用于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去。实际上,生态建筑技术应回归到建筑结构的使用价值上,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性。生态建筑技术的本质要求是要让生态建筑设计的需要与生态环境有效地结合,从而提高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

结语:总而言之,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生态建筑技术的本质要求,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生态技术革新。

参考文献:

[1]葛盛. 关于生态建筑的认识与思考 [J] .山西建筑,2007(05).

[2]李捷.浅议住宅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13).

[3]周燕来.略谈适宜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 .四川建筑,2011(05).

建筑技术与科学篇(10)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优化建筑施工质量以及进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只有依托于施工技术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技术应用成效。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为建筑工程后续环节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前提。建筑工程是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是重要的指导。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设计变更的出现,切实督促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方案来科学开展施工作业,需要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另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以及成本管控。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施工周期,施工企业以项目运营及拓展等为盈利方向,只有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及时将建筑工程交付使用,施工企业才得以投身于下一个施工项目中。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不断推动技术应用的更新换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施工效率,节约工程建设时间。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成本控制。建筑工程往往是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的综合性工程,包含着多元化的施工环节和工序,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较高的成本。基于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全面优化技术应用,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提升和优化建筑成本。

2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举措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过程中,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成效,科学提升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因此,有必要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多措并举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成效。

2.1积极实施施工图纸会审,充分明确技术负责人职责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是重要的参考。施工人员只有充分明确施工图纸的意图,全面详细的分析与解读施工图纸,才能有效开展施工建设,也才能把握建筑工程项目的侧重点以及关键点。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整体保障建筑工程有序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全面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当设计单位制作完成施工图纸后,施工企业应该同专业人员来进行技术会审,及时发现与甄别施工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遗漏,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安全。与此同时,在施工图纸的会审过程中,应该积极回归实践,全面开展现场勘查以及测验,科学对比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匹配程度。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的建设主体,只有他们充分明确施工意图,充分理解设计方案,才能够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有序进行,同时也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图纸会审过程中,除行业专家、设计人员等外,还应该邀请施工人员代表来共同进行会审工作,全面研讨施工图纸的可行性程度以及相关标识、比例、尺寸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全面强化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充分明确技术管理负责人。在实践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应该与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全面审慎分析设计图纸的技术内容以及相关标准,将设计图纸的意思完全理解清晰后,进行科学的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作为施工技术的主要负责人,还应该在工作实践中重点检查与判断各类数据、值域等是否符合标准。当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或者施工流程时,技术负责人应该予以精准把关,以此来整体提升技术应用以及管理成效。

2.2夯实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施工过程技术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成效,应该注重在施工过程中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以及施工复杂程度不断增大的今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方向也在不断拓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多元化的技术应用。只有强化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开展成效。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等只有全面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的快速开展。为提升技术交底的成效,可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建构信息化模型,以3D立体的效果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参与人员能够充分明确施工流程、施工重难点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全面优化施工工艺的质量管控。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实践中,施工工艺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施工工艺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之中。如何优化施工工艺的应用成效,不断推动施工工艺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加强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加强施工原材料的管理,不断提升和优化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技术管理工作,还应该科学优化施工进度以及成本的管理。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该做好科学的技术处理工作,实现技术应用与成本管控的高效融合。在成本管理中,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应该本着高效节约的科学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成效。

2.3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整体优化技术管理成效,不断提升施工技术应用质量,必须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应该积极创新技术管理理念,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以及各项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决策,合理地组织与发挥,有效地控制与调节。另一方面,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施工技术人员是主体。只有施工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能够自觉将施工技术应用到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提升技术应用成效。因此,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还应该切实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全面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切实优化他们的作业能力以及技术素养。

3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向。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效,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以及建设质量,必须做好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全面加强施工图纸的技术会审,不断优化施工过程的技术管控,全面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整体提升技术人员素养。

上一篇: 工业经济态势 下一篇: 室内环艺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