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才培养建议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25 10:45:10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23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Mode

TANG Peng, GONG Sai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He'nan 473004)

Abstract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research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year of increasing employment pressure extremely arduous. In this situation, the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through the trans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which adapts to cultivate both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tudents. The only way to make the school development achieve a new leap forward.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practice; talent training mode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较为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目前我国高校主要有三类:传统研究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新建本科院校,而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在2000年后职业技术学院升本或几所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建立的,其人才培养模式要么是照抄照搬研究性大学的要么还是延续以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和目标比较为模糊,且不太准确,在地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以及社会不断进步的新形势下、在就业压力异常艰巨情况下,如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直接关乎这类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1 目前应用型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1.1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尽管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也并出台了一些举措,要求各级、各类高校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缺乏刚性的举措。因此,许多高校的领导层将其视为可为或者不可为,所以有的高校领导层重视就有许多积极的作为,而有的高校领导层不重视就没有开展。其次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组织权威性专家对已有的培养人才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尽可能地形成权威性意见为各级、各类高校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国家教育部门对评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与要求,缺乏检测方法、评估的具体内容与要求。①

1.2 高校本身

(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准确。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为主,重点突出的是理论知识,培养的能力比较单一,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较差。

(2)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且实践教学薄弱。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组成。但是许多高校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逐渐失去。在高校教学的课程设置中,课程大多以专业性为基础,所以使得专业课程过多,并且时间过长,从而忽视了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局限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再者实验实践或课程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传统的模仿式教学。部分学生的实践学习完全是形式,机械重复完成一届有一界同样的任务的,没有思考与创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设置了障碍。②

(3)实习实训情况及基地建设不足。首先大多数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习实训环节均加大投入,所以在实习时间上有了保障,但理想与实际相差较大。部分高校把学生送到企业后,就当了甩手掌柜,而实习单位也从自身利益出发,学生实习尽可能地以参观实习为主,从而缺乏实践学习,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第二,学校与实习单位只在需要实习时才联系,学生的实习变成企业应尽的义务,对企业也不公平。更有甚者,部分企业把学生的实习当廉价劳动力;第三,承担实习的企业对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性不高,尤其是考虑到企业自身利益和安全等因素,导致实习基地建设困难。

(4)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地方本科高校大多数是2000年后升本或者有多所职业学校合并而成的院校,在这类院校学生人数急速上升,与此同时师资队伍也在急剧增加。许多刚毕业分配的研究生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情况下直接授课,成为了教学一线教师。“师资队伍年轻化”是这类高校的共同特征。这类教师长期所受到理论教育而自身也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因此很难实现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现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象,此外许多高校的教师进校后上岗进入一线直接对学生授课,而没有接受过专业性的校内外培训。③

1.3 社会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应用技术类高校非正统的大学。学技术从事技术工人好像会低人一等。所以即使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学生拥有更高就业率,容易找工作。但是他们仍不愿在这类高校学习,也有部分用人单位在选聘大学毕业生的时候迷信、盲目追求名牌高校和高学历的现象,而忽视对其岗位的适应性与实际操作能力。有的地方高校对转型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和准备,持犹豫、怀疑、观望的态度,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与高职院校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2 针对主要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1)政府行政教育部门的政策、制度的支持。地方政府要把高层次人才培养纳入到地方的全面发展的布局中,立足于区域优势,建立、制定和推动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政策体系及机构,着眼于对顶层制度的设计。使地方本科高校与重点、大型企业共同推进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另外,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本科院发展所需财力、物力的投入,给予政策、制度上的保证。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人才支持,通过好的制度,例如“绿色通道”等方式吸引和汇聚高素质、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制定和完善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培养社会需求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培养“理论基础强、实践能力强、应用性强”等全面发展的,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优化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实现课程模块化设置。专业结构的优化是新建本科应用型高校在学校办学定位的重要体现。通过对专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使传统优势学科与地方经济之间交叉融合产生出新专业。这类专业既满足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建设需要又满足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课程体系建设,对不同专业的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设置,不仅考虑到专业内在的综合性,还要考虑到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教学。学校可以尝试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根据与企业、就业单位协商,对课程的模块化进行设置可以专门设置,针对这些单位所需要的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课程的学习。④

(4)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教学方法研究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规格的关键。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延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多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与灌输,缺少师生的互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通过对教育教学改革、本科核心课程教改立项等方式引起和激励教师不断地改革、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此外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立项来改变固定的考核方式,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不同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式。

(5)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加强和深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的协调作用,让更多的重点、大型企业与高校展开深度合作,高校面对区域性性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同时,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学科专业建设以适应经济该行业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合作是“共赢”的,一方面高校学生在上学的同时增加实践的经验,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自身的发展还可以挑选合适的人才。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共同开发课程和共同编著教材,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团队、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展开合作。⑤

由于实践教学是提高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所以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主要有:不断地更新建设实验室,淘汰陈旧实验设备;通过校企合作让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任实验指导教师任课教师指导,加强和完善实践环节的考核机制,加大实践环节在学分中所占的比重,增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积极性。

(6)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解决普遍存在的只重学历轻实践的问题。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学习和实践锻炼,保证教师都有到企业、行业工作与实践的经历。此外,攻读博士学位和作为访问学者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报告会、研讨会,可以扩大视野,提高学术水平。还可以请企业、行业的优秀技术、管理人员聘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学校最终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专兼职结合、校内外兼有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应用型教师队伍。最后,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学院工作。⑥

3 展望与总结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职业教育和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中必须寻找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道路,途径就是高校转型发展,通过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来培养理论与实践复合型人才,地方高校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把握机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改和完善,努力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

注释

① 陈永斌.地方本科学院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等研究,2014.11.

② 王超,杨莲红,孙万麟.地方高校新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J].高师理科学刊,2015.1.

③ 秦玮.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人才培养模式浅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4.12.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2)

1 “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思路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企校共同育人的合作机制建设,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1],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现代药学岗位需求,满足医药城企业的用人需求。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学校与中国(泰州)医药城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药学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学校和医药城协调发展。

2 “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模式

2.1 成立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

由中国(泰州)医药城管委会、学校、中国(泰州)医药城相关企业等多方成立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理事会的主要活动形式包括年度全体理事会议和常务理事会议。年度理事会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和审议理事会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及相关资金的年度预算和决算,讨论理事会工作计划、制订和修改共同遵守的理事会章程和学院与理事单位间、各理事单位间合作规则等,促成学校与理事单位间、各理事单位间的合作;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规模和层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提出指导性建议[2]。会议议题主要包括:联合办学、联合人才培养、联合科技教育培训服务、联合科技攻关等方面。

理事会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人力资源合作办公室、科学技术合作办公室以及教育培训合作办公室等5个职能机构。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合作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使用和调配以及接受和管理理事会单位的资金援助、设备捐赠等事务;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协调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相关的方案制订、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生产实训等合作事务;人力资源合作办公室协调校企双方人员交往、师资培养、学生就业等合作事宜;科学技术合作办公室负责科技项目联合申报和承担、横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与应用等事务;教育培训合作办公室协调企业员工培训、员工技能鉴定与考试、培训资源共享等事务。

2.2 建设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

2.2.1 硬件建设 在中国(泰州)医药城租赁房屋,建成能容纳100名学生、100名企业员工培训的教学、生活设施。

2.2.2 软件建设 (1)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的协调下,学校、园区管委会及相关企业共同制定能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符合生产流程的课程体系,编写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的校本教材,建立学生综合考评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考评学生,将学生培养成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学生管理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的指导下,由学校和相关企业共同组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制订管理办法,一起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敬业精神培养、诚信品德塑造,使学生具备将简单事做完美的职业理念,满足企业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不断提升的需求。

2.2.3 建立互惠共赢的公共服务平台 整合学校的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中国(泰州)医药城的产业集群优势、人才优势和研发基础优势,共同建立公共服务体系。设立人力资源信息库、仪器设备信息库、科研课题信息库,为医药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养技术人员[3]。

2.2.4 共建企业专家工作站和教师工作站 在学校组建以企业专家为主体、学校教师参与的企业专家工作站,承担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培养锻炼教师等任务;在企业组建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站,承担科技攻关、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培养双师型教师等任务[4]。工作站由人力资源合作办公室负责管理。

2.2.5 共建企校合作信息管理平台 为了加强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企校合作育人的信息化水平,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合作共建信息管理平台。在现有的校园网络基础上,建设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使教学管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等需要;为企校间合作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供网络平台;为在校生辅助教学提供资源,为毕业生在职进修、行业企业员工培训提供远程培训,为企业开放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企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 “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机制

3.1 完善制度,形成稳定合作机制

由理事会牵头,会同中国(泰州)医药城管委会、学校、中国(泰州)医药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模式的正常运行,逐步形成园区引导、市场运作、校企联动、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

制定落实《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章程》和《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工作制度》。理事会将定期召开会议,会议围绕行业发展状况、园区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途径进行探讨。同时,建立理事会下属办公室,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制度,以确保人才培养基地的健康发展。

3.2 明确责权,构建长效机制

通过实施资源的有效共享,按照互惠共赢原则,各理事会成员单位在履行相应责任的同时行使相应权利,获取相应的利益。调动企校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合作成果,确保人才培养基地能有序、健康、持久运行。各理事单位均为独立法人,在理事会内具有平等地位。理事会各成员之间按照理事会章程签订合作协议,在理事会章程与合作协议中明确各自的权益,以确保合作的长效机制。

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分享到以下成果: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获得职工培训优质资源;在人才培养中获得优秀毕业生;在科技开发中获得新产品、新工艺,优先实施成果转化,获得新的效益增长点;在教育培训中员工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顶岗实习降低生产成本;投资或捐资共建育人平台可 获得好的社会声誉[5-6]。

学校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分享的成果为: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可获得最适用的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开发可提升教师水平、提高社会声誉,获得资金,实现教师培养的良性循环;顶岗实习既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节省教育成本;企业投资共建育人平台,可获得办学资金或设备。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企校通过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合作科技开发,建立完善“双向双主体”的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泽磊. 构建企校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8(13):25.

[2] 蒙忠. 基于大型企业的“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1,20(35):27-29.

[3] 李洪亮,李永平,张秀琴. 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双向嵌入合作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1,14(4):36-38.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3)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企校共同育人的合作机制建设,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1],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现代药学岗位需求,满足医药城企业的用人需求。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学校与中国(泰州)医药城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药学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学校和医药城协调发展。

2 “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模式

2.1 成立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

由中国(泰州)医药城管委会、学校、中国(泰州)医药城相关企业等多方成立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理事会的主要活动形式包括年度全体理事会议和常务理事会议。年度理事会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和审议理事会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及相关资金的年度预算和决算,讨论理事会工作计划、制订和修改共同遵守的理事会章程和学院与理事单位间、各理事单位间合作规则等,促成学校与理事单位间、各理事单位间的合作;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规模和层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提出指导性建议[2]。会议议题主要包括:联合办学、联合人才培养、联合科技教育培训服务、联合科技攻关等方面。

理事会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人力资源合作办公室、科学技术合作办公室以及教育培训合作办公室等5个职能机构。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合作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使用和调配以及接受和管理理事会单位的资金援助、设备捐赠等事务;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协调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相关的方案制订、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生产实训等合作事务;人力资源合作办公室协调校企双方人员交往、师资培养、学生就业等合作事宜;科学技术合作办公室负责科技项目联合申报和承担、横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与应用等事务;教育培训合作办公室协调企业员工培训、员工技能鉴定与考试、培训资源共享等事务。

2.2 建设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

2.2.1 硬件建设 在中国(泰州)医药城租赁房屋,建成能容纳100名学生、100名企业员工培训的教学、生活设施。

2.2.2 软件建设 (1)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的协调下,学校、园区管委会及相关企业共同制定能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符合生产流程的课程体系,编写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的校本教材,建立学生综合考评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考评学生,将学生培养成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学生管理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的指导下,由学校和相关企业共同组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制订管理办法,一起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敬业精神培养、诚信品德塑造,使学生具备将简单事做完美的职业理念,满足企业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不断提升的需求。

2.2.3 建立互惠共赢的公共服务平台 整合学校的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中国(泰州)医药城的产业集群优势、人才优势和研发基础优势,共同建立公共服务体系。设立人力资源信息库、仪器设备信息库、科研课题信息库,为医药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养技术人员[3]。

2.2.4 共建企业专家工作站和教师工作站 在学校组建以企业专家为主体、学校教师参与的企业专家工作站,承担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培养锻炼教师等任务;在企业组建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站,承担科技攻关、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培养双师型教师等任务[4]。工作站由人力资源合作办公室负责管理。

2.2.5 共建企校合作信息管理平台 为了加强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企校合作育人的信息化水平,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合作共建信息管理平台。在现有的校园网络基础上,建设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使教学管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等需要;为企校间合作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供网络平台;为在校生辅助教学提供资源,为毕业生在职进修、行业企业员工培训提供远程培训,为企业开放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企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 “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机制

3.1 完善制度,形成稳定合作机制

由理事会牵头,会同中国(泰州)医药城管委会、学校、中国(泰州)医药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模式的正常运行,逐步形成园区引导、市场运作、校企联动、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

制定落实《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章程》和《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工作制度》。理事会将定期召开会议,会议围绕行业发展状况、园区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途径进行探讨。同时,建立理事会下属办公室,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制度,以确保人才培养基地的健康发展。

3.2 明确责权,构建长效机制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32-02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十二条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打造有别于其他同类专业的特色品牌,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杭州泰联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网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星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4家IT企业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调研。

一、调研背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商业网站的运营与管理大大加速了市场上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掌握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软硬件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安装、操作、测试和维护能力;网络安全管理能力。网络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成为“紧俏商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正是培养此类人才。

二、调研目的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调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就业前景,掌握企业对网络技术岗位从业人员的数量、岗位、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学历、网络新技术等要求,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调研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规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员人数等。

2.企业的用人需求,包括学历、岗位、数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网络新技术、薪酬等。

3.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情况,包括合作意愿、合作形式、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及建议等。

四、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是IT企业管理人员。在浙江全省范围内的各大城市,选取14家IT企业进行调研,调研所涉及的用人单位有浙江星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万方数据有限公司、杭州泰联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展望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尚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网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科海电脑有限公司、台州弘扬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华飞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慧达驿站网络有限公司和杭州洪铭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本次调研的企业主要是中小规模的民营IT企业。

五、调研方法

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面谈、电话访问或电子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1.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服务的领域包括:网络工程公司、企事业单位。具体单位包括各种IT企业、企业事业单位。具体岗位包括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售前及售后工程师、网站设计师等等。其中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售后工程师岗位需求最大。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5)

校企合作协议书1甲方:______学院

乙方:

为了推动学生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______学院(甲方)与______(乙方)本着互相协作,各施所长,互补所需的精神,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双方责任:

(一)甲方:

1、优先为乙方提供有关专业的新信息,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

2、为乙方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转岗工人提供服务;

3、根据乙方企业的要求,培养我院的优秀学生成为乙方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优先、或择优推荐我院的毕业生;

4、做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

(1)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规定,提前三个月至半年申报实习计划,认真制订实习大纲,指派较好的实习指导老师,于实习前1个月到实习单位共同商订实习实施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

(2)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乙方的保密制度的其他有关规章制度。

(二)乙方:

1、为甲方______学院提供实习基地,委派带教人员指导实习,并对实习提出考核意见;

2、为学生实习、教学参观提供方便。

为支持教育,在实习经费方面按有关规定予以优惠;

3、为学生就餐、休息等活动提供条件;

4、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和劳保用品;

5、提供实习必需的技术资料和样品。

二、组织保障措施:

为认真执行协议条款,双方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乙方任组长,甲方任副组长,定期研究有关协作事宜。

三、协议期限:

本协议有效期为四年,自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年______月止,如需要延长双方另行协商。

四、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另两份分别送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

___年___月___日  ___年___月___日

校企合作协议书2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于___年___月___日就乙方在校学生至甲方实习达成并签署以下合作协议:

一、甲方权利、义务

1、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积极与乙方开展校企合作,为乙方在校的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

2、为乙方来甲方实习的在校学生(以下简称"实习学生")提供各岗位培训和实习指导。

3、配合乙方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

4、为实习学生提供符合国家、行业规定的安全工作场所。

乙方应保证学生实习时间内的人身安全及相关权利。

5、对违反甲方规章制度的实习学生,甲方有权将其退回乙方。

对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各种纠纷、突发事件及其它安全事故,依据双方约定妥善处理。

6、实习结束后,由甲方指导人员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给出评价意见。

7、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双向选择原则,择优录用乙方毕业生。

二、乙方权利、义务

1、负责按甲方的要求和条件,选拔合格实习学生,并保证实习时间。

2、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实习方案,明确实习任务。

做好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与实习学生签订实习协议,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

3、负责向甲方提供实习学生的详细资料名册,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并保证该等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负责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引导实习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符合甲方安全生产要求。

5、协助、配合甲方处理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违纪行为、纠纷或其他意外事件或事故。

6、维护甲方的品牌信誉和经济利益,保守从甲方获取的任何商业信息和商业秘密。

7、实习学生非工作时间的人身财产安全由乙方指派的管理老师统一管理,发生纠纷,由乙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三、其他

1、本合作协议期限为年,自__年__月__日起至__年__月__日止。

2、本合作协议各项条款,甲乙双方需共同信守。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责任由双方平均承担。若双方另行达成书面补充协议的,则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约束力。

3、本协议自双方授权代表于首页载明的日期签署并生效。

本协议壹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授权代表(签字):授权代表(签字):

校企合作协议书3甲方:宝清县技工学校

乙方:宝清县诚信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为推动阳光工程在我县的实施,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工作,扩大培训和就业规模,帮助农村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发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甲乙双方本着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积极交流、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可作为乙方的培训基地,按乙方的要求,为乙方培养机加、焊接、电钳、建筑(瓦工、木工、抹灰工、钢筋工、架子工)等技能人才,在乙方需要的时候,为乙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乙方选拔和录用。

二、甲方也是乙方的研发基地,按照企业提出的技术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帮助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甲方还承担对乙方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定期按企业要求进行及时培训,为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者素质提供服务。

三、乙方可作为甲方的实习、就业基地,定期接收甲方学生的实习,在有用工需求时,如甲方学生符合招聘条件,乙方可优先录用甲方学生。

四、乙方应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签订用工合同,并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确保用工的合法性。

五、乙方招用甲方学生应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学习、卫生和文化娱乐条件,并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甲方学生按规定享有工资、福利等基本用工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甲方学生应严格遵守乙方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甲方学生作为乙方的员工,乙方有权按照相关政策、制度进行管理。

七、甲乙双方必须遵守《劳动合同法》中的各项条款,妥善处理劳资双方的劳务纠纷。如一方单方面违约,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

八、其它未尽事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九、合作时间为5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十、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合作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

年月日年月日

校企合作协议书4甲方:

乙方: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高供更大空间,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与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双方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科学技术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等方面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总则

1.通过双方合作,形成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协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办学机制,并使之成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项目开发、信息服务与技术援助的载体。

2.由双方领导、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企合作计划、组织具体项目实施、定期交流互访等工作。

3.在乙方挂牌建立“____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基地”。

4.通过双方参与的、不定期的校企合作工作会议、技术经验交流、科技项目研发、在职员工继续教育、学生岗位实习锻炼、就业指导与人才招聘等方式,建立交流互访合作机制。

二、责任与义务 (一)甲方

1.聘请乙方的有关领导、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为甲方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客座教授,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2.利用技术优势与师生资源,深入企业一线,在项目调查、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与乙进行项目协作。

3.为企业量身订做,“订单式”培养人才。

乙方根据自身用人的实际需要,与甲方共同制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甲方必须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到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使学生经过甲、乙双方联合培养后成为乙方的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的高素质人才。4.按乙方要求以“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 支持乙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职业技术培训。5.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到乙方企业实习的学生的行政事务,并参与教学实习指导,负责实习学生的往返交通和其它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二)乙方

1.乙方利用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对甲方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到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2.乙方选择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中高级技师担任甲方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甲方人才培养过程,参与甲方科研开发、教学改革、教材编制写等工作。

成果产权归双共同所有。

3.乙方可将预研项目及非核心技术工作委托甲方进行调研、研发、制作及编制,以降低成本费用,同时也为甲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锻炼提供平台和机会。

4.乙方尽可能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在同等到条件下应优先安排甲方学生进行实习。

。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有效的合作机制。具体顶岗实习专业和学生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双方协商决定。

5.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的实习内容,组织及指导实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生产安全和岗位操作规程知识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6.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料。

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相关的评和考核。

7.作为甲方的合作单位

三、费用结算

具体根据甲乙双方校企合作项目,如就业推荐与员工培训、订单培养与合作办学、顶岗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合作等方面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做为本协议的附件另行约定。

四、合作期限

合作时间为 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

五、其它

1.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盖章即生效;

2.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宣,可由双方协商约定,作为本协议的附件,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x (盖章)

乙方: (盖章)

代表人:

代表人: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6)

2研究过程

2.1前期研究(2010年6月—2010年12月)的主要工作

2010年上半年,随机调查了多名往届的毕业生,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建议”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是满意的,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建议。一是组建了就业工作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是长期从事高校就业教育工作的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他们与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朝夕相处,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问题,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比较了解,方便开展工作。2010年9月课题组主要成员主编并出版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一书,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通过就业指导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调控自我和发展自我,提高专业兴趣和竞争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魅力技巧和社会技能;同时搭建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信息渠道[3]。二是完成了对现代生物技术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及其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相关单位的调研、国内部分学校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调研。细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内容,生成问卷调查表。其次,列好访谈提纲,对新余市生物技术企业用人单位进行走访,了解他们对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要求,并调查其他高等院校在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切实了解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最后,回收问卷,整理访谈记录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论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并在全国中文核心刊物《安徽农业科学》上发表。三是课题组负责安排了2008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39人)到实践基地实习一个月,并开展了生物类企业的招聘工作。

2.2中期研究(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主要工作

一是2011年上半年,我们调查了16家实践基地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毕业的所有学生,调查内容有“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等。调查结果显示,16家实践基地的领导对我校培养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是满意的。通过对毕业生综合表现的跟踪调查,所有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都表现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学生们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给用人单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4]。二是对各种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梳理研究的基本思路,确定研究成果的基本结构,制定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负责人撰写了论文《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1年12月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广东农业科学》上。三是课题组负责安排了2009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23人)到实践基地实习一个月,并开展了生物类企业的招聘工作。

2.3后期研究(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主要工作

一是课题组主要成员指导两个小组的学生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课题组主要成员在2012年5月指导20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曾佳同学负责的小组开展的“培育优质新品草莓”项目,参加新余学院教务处组织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已立项并结题。课题组主要成员在2012年5月指导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卢云明同学负责的小组开展的“山地立体农场设计”项目,参加新余学院教务处组织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已立项并结题。二是课题组主要成员指导学生筹建大学生创业团队。课题组主要成员在2012年6月指导卢云明同学负责筹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新余市生态立体农场”,吸收了《动物养殖》公共选修课的学生,获得新余学院第一届创业团队一等奖,医学院因此获得新余学院校级组织奖。三是课题组成员对学生的社会综合素质的提升培训。课题组成员在2012年9月对新余学院二年级开设公共选修课《社会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对各个专业学生进行社会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的就业指导,将研究成果在学校进行推广。四是课题组负责安排了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22人)到实践基地实习3个月,并开展了生物类企业招聘工作的安排。

3存在的问题

3.1就业协议的填写不规范

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就业协议的填写不规范,对毕业派遣证和户口迁移的认识不清楚。今后在就业指导中增加就业协议的填写说明,介绍就业报到证的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它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列入当年国家就业方案的毕业生才有的有效证件。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经验,存在上当受骗、传销等安全问题,希望今后在学生就业指导中侧重强调安全问题[5]。

3.2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针对新余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没有针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学生,希望今后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就业指导要重点介绍医疗器械、饲料、药酒等方面的营销技巧。

3.3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实习时间太短

根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的具体情况的反馈,实习单位普遍反映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太短,无法适应实习单位各个部门的具体要求,实习单位建议学校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调整为6个月。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7)

论文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了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和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对应的知识点,设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供相关单位借鉴和参考。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并且这种应用趋势还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发展。于是,包括政府、军队、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作为高等院校,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培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成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战略任务。

目前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人才呢?而国内的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呢?为此,我们一方面调查并分析了多个典型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跟踪分析了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美国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点军校、cc2005、加拿大dalhousie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国立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当前网络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及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制定覆盖各知识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www.lw881.com

2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

我们对国内外从事网络设备设计、生产的科研院所和厂家的技术人员、从事网络组网工程的系统集成公司的工程师、从事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军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从事网络技术教育的高等院校教师等典型单位及相关工作岗位进行了关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的现状和和发展方向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围绕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目前及未来五到十年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为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且应具有以下五方面的技能。

(1)网络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掌握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络存储、网闸、网关等网络设备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硬件工程师岗位,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等的工作。

(2)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掌握包括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tcp/ip协议、网络安全协议、网络管理协议及其他网络新应用协议等的工作原理、协议标准描述、协议分析与设计、协议实现、协议测试与验证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系统软件工程师岗位,与网络硬件工程师一起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新协议的研发、设计与实现等工作。

(3)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掌握包括c/s模式和b/s模式的网络编程技术、基于网络的m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web系统与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分布处理技术、网格计算与云计算技术、网络备份与恢复技术、p2p网络技术、.net技术、j2ee技术等在内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公司的网络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员与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4)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路由的设计、网络服务的部署、网络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子网与ip地址的规划、综合布线方案、网络施工方案以及网络测试与验收方案设计、论证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组网工程的方案设计与论证、工程实施与系统集成等工作。

(5)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掌握网络设备与系统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网络安全防范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军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网络管理与维护岗位,从事各单位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其中(1)、(2)属于科学研究型人才,(3)、(4)属于工程型人才,(5)属于应用型人才。

3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2002年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两百多所,即使未开设的院校在其计算机专业中也大量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网络工程专业定位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

在各个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之时,正是国内企事业单位网络工程项目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人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侧重组网工程的建设者、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单位对组网的需求增速放慢,同时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工作逐渐被一些大专、职高的学生占据,从而导致按上述定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学生找工作困难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定位太低,网络工程专业只关注了组网工程的建设环节,没有涵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中的全部环节,因而导致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面窄、参与技术研发的后劲不足,进而使用人单位甚至院校本身对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力乃至网络工程专业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建议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学科地位,从原来隶属于系统结构下的三级学科提升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下的二级学科,并更名为网络技术(ni),然后对网络工程专业(或更名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使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覆盖整个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并根据新的定位,研究并制定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指导、规范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提高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4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和行业用户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包括以下五个目标或专业方向:(1)网络硬件设备的设计与开发;(2)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3)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4)网络工程设计、规划与实施;(5)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与评估。

5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

为了达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教学计划中除了数学、物理等公共学科领域外,还需要包含以下知识领域(各领域涉及到的知识点由于篇幅关系,在此未列出):(1)电子科学与技术;(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4)信息安全技术。

6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围绕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五模块组成: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实践模块。首先通过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然后根据专业方向或自己将来准备从事的工作岗位选修相应的课程;最后通过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起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作用。具体来讲,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网络硬件设备研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电工与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工程、计算机接口与控制、vlsi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硬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制造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硬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2)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计算机网络、internet协议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系统软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系统软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3)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网络计算技术、分布式系统导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以满足行业软件公司软件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4)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工程、信息系统集成、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程控数字交换原理、接入网技术、网络性能评价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工程规划、技术方案设计与评估、组网工程实施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5)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评估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性能评价、网站设计与维护、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信息安全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7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计划

在制定实施计划时,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依赖关系、各学期课时量平衡关系等问题。同时,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四学年秋。另外,为了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我们建议第四学年春不安排课程教学,如果需要可以适当安排2~3次专业讲座。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学分、总课时、实验课时、考试课时及教学安排。

8小结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8)

中 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一直以来是困扰专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会计行业企业、同类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深度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以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着眼于不同类型的调研对象,力求更全面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调研结果

通过对会计行业企业、同类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深度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如下: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根据调研分析,我校会计专业应主要面向深圳市及周边地区的小微型制造、流通和服务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收银、出纳、会计、仓库管理和会计文员等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能,兼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财会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途径。根据调研分析,我校会计专业应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三)课程体系建设。根据调研分析,我校会计专业应构建“理实交替,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如下页表1所示。

(四)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调研分析,我校会计专业应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岗位能力变化,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内容。与企业合作,利用会计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实行“理实交替”的教学模式。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内容与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效果。

(五)师资条件。根据调研分析,我校会计专业应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教研成果丰硕,理论扎实,年轻、富有创造力,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师资配备上,应符合下页表2要求。

二、对策与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培养财会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同时,建议针对部分学生毕业升学的需要,在人才培养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中、高职和本科的专业衔接环节中采取“相近对接”的模式。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做好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

(二)人才培养途径。建议实施“双境培养,理实交替;双基为本,岗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境培养,理实交替:为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建议会计专业努力构建校企通道,在学校、企业两个环境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学习活动。积极推行“基础学习、职业认知、专业实习、职业体验、深入学习、顶岗学习”六层推进的理实交替培养方式,按照融合渗透、工学多次交替,有效实现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培养人才。

双基为本,岗证一体:在人才培养中,建议以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根本,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尤其专业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使学生毕业后同时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成为真正的能力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表,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建议我校会计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开发以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技术基本能力、职业技术专长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四个模块组成的专业“课程包”。全面推行“双证”制,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纳入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课程对接岗位,达到“一专多能、一生多证”的目标。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9)

按照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振兴工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贯彻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和脱贫攻坚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稳定五大工程。我县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有:一是实施紧缺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二是实施中专毕业生回引计划;三是实施人才智力援助计划;四是实施高端人才引育工程;五是实施人才在职提能工程;六是实施青年人才储备工程;七是健全人才分配评价机制;八是改革编制岗位管理机制;九是建立人才优先发展实验单位机制;十是强化人才发展优先保障机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实施紧缺人才定向培养计划

1、定向培养高校毕业医学生。依托国家实施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面向全省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招生学制3年或者5年,学生入学前签订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毕业后颁发临床医学或中医学本科毕业证书。本科学生毕业后按规定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结束后到县本级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定向生毕业后直接到我县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服务年限不少于6年。

2018年与高校签订专科定向培养医学生共9名,签订本科定向培养医学生5名;2019年与高校签订专科定向培养医学生2名,签订本科定向培养医学生4名。

2.定向培养医学专科生项目。组织临床医学专科专业的在岗人员到上级专科学校脱产带薪学习,学制3年(含理论学习2年,临床实践1年)。学生入学前签订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毕业后颁发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证书,学习结束后返回岗位至少服务6年。实现专升本学历提升和专业技术能力提升。

2018年派出8名临床医学专业的专科医生赴省医科大学脱产学习,目前已经完成理论学习,2人在市人民医院、2人在市人民医院、4人在州人民医院实习,预计2021年5月完成学习项目。2020年派出4名临床医学专业的专科医生赴医科大学脱产学习,预计2023年完成学习项目。

3.乡村医生定向委培项目。为提升乡村医生服务群众的能力,我局组织50周岁以下、未具备医学中专学历的在岗村医,到卫生学校接受农村医学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学制3年。其中,理论学习两年,毕业实习半年,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辅导半年。理论学习采取集中面授、定点定时视频学习与平时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毕业实习采用本岗位实践与到乡镇卫生院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由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安排。

共选派了19名(2018年选派8名、2019年选派11名)村医骨干到卫校进行中转学历再教育,19名村医均完成学历提升。

(二)实施中专毕业生回引计划

4.考核招聘“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政策实施,我部门2018-2020年共接收6名“三支一扶”支医人员和1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按照文件要求,向县财政为“三支一扶”人员支医追加一次性安家费3000/人,其中2018年招聘的2名“三支一扶”支医人员在2020年9月服务期满,2年考核均为合格,按照相关文件及政策对为两位同志办理转正手续,由州人社局直接招聘为我部门在编在岗人员。

(三)实施人才智力援助计划

5.实施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通过开展临床进修行动、远程教学行动、专项培训行动、组团帮扶行动、设备规范使用行动、管理帮扶行动、师带徒行动等,打造一支愿担当、有能力、留得住、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每年选派部分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专业技术骨干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帮扶指导。

2018-2020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温江区卫健局、隆昌市中医院先后共派出61名医务人员支援我县,共签订三方协议书51份,师带徒协议书105份;累计接受资金支持109.3万元,援助资金到位后,我局认真履行行政监管职能,遵照财经纪律严格资金监管,将资金用在刀刃上,支援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设备的购买、人才培养培训、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

(四)实施高端人才引育工程

6.深入推进“百千万康巴英才”等工程。积极申报“百千万康巴英才”、“省”、“国家”、“基层卫生优秀人才”等项目,培养高端人才队伍,2018-2020年,共向国家、省、州、县推荐高端和优秀人才150人次。各医疗机构积极发掘有潜力的技术人员,任命为中层干部,一方面鼓励了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也对各医疗机构业务推动起重要作用。

(五)实施人才在职提能工程

7.开展干部人才能力素质提升。依托东西部协助工程,我局选派优秀的临床医务骨干人才到广州市挂职,2018年选派2名临床医生、2019年选派2名临床医师和2名护理人员、2020年选派2名临床医生,共派出8名。

8.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全员培训。为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能力,采用线上学习、在岗自学、医疗机构内部制定学习计划、集中举办内部学习、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修等方式开展培训。2018-2020年共选派进修培训人员40人次,线上学习已达全覆盖,开展全员在岗培训400余次。

9.“9+3”学历干部提能培训。为提高“9+3”学历干部能力素质,我局派送“9+3”学历干部参加专题培训班,2018-2020年共派送培训人员32人次。

10.开展“一村一医”提能培训。2018年,134个行政村有65名村医,到2019年134个行政村村医全部配齐,2020年2个安置点,洛若镇及色柯镇5个社区均配置乡村医生。

由县局组织开展每年一次为期一周的“一村一医”提能培训,结合实际制订合格村医培训任务,对全县所有在岗村医开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合理用药、中西医适宜技术等培训,实现每个村有一名合格村医。选派高职称、有技术的师资为村医授课,培训形式采取理论培训+技能操作同时进行。2018年培训65人,2019年培训134人,2020年培训142人,除县局组织的统一培训以外,乡镇卫生院不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大大提升了村医服务群众的能力。

(六)实施青年人才储备工程

11.培养青年人才。通过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选派35岁以下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赴对口单位接受中长期脱产进修学习,制定考核任务,对进修学习期满人员进修双向考核,2018-2020年共选培储备40名青年人才。

(七)健全人才分配评价机制

12.“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我县医疗机构卫生专业(不含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甘卫发〔2019〕48号)文件规定的评审条件的人员,按照个人自愿原则实施双定向执行,截止目前,暂无符合条件人员。

(八)改革编制岗位管理机制

13.调整初、中、高级岗位数量。2019年初,我局统筹同一级别医疗机构编制数量,按照比例重新设置岗位,高级职称岗位占比数量增加,使我县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都能享受岗位聘任,切实解决了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晋升问题。

(九)建立人才优先发展实验单位机制

14.医共体建设。整合县人民医院专业技术人才、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资源,带动乡镇卫生院医疗发展,自2018年县人民医院与翁达镇卫生院建立医共体关系起,翁达镇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依托县人民医院技术和资源下沉,在医疗服务、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取得突破性成效,并着手准备创等达标工作。2020年11月,翁达镇卫生院完成创“一甲”卫生院自评和初评工作,下一步将请州级专家组验收评审创等达标成效。

15.强化全科医生转岗基地建设。2018年,县人民医院成功申报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结合藏区实际情况,打造出本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实践基地,设图书室、模型室、培训室、学员宿舍等场地,为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全科医生。2018年至今共接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共13名。

(十)强化人才发展优先保障机制

16.开通高端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县人民医院为引进的高端人才建立了就医“绿色通道”,设置高端人才就医“绿色通道”醒目标识,为高端人才提供优先就诊、健康咨询服务。

17.政务服务优先。充分发挥窗口服务职能,提供“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站式答复”的服务效能模式,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的卫生健康政策咨询、相关业务办理等服务。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通过实施紧缺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计划,一方面充实了我县医务人员紧缺的现状,另一方面提高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二是通过实施人才智力援助计划,为打造了一支愿担当、有能力、留得住、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三是通过健全人才分配评价机制、改革编制岗位管理机制的实施,稳定住了现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四是通过强化人才发展优先保障机制,大大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主要体现:三年来,通过人才振兴工程工作的实施,各医疗机构在创新业务上下功夫,各科室医疗、护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方面更是有了明显的改观。急性心肌梗塞治疗零的突破;首列胸腔镜探查肺修补术、髋关节置换术新业务;开展ct、心脏彩超、宫颈脱落细胞检查等适宜新技术;通过签订师带徒协议,请外援指导、派出去学、三基三严考试等多种方式,医护人员资格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门诊量逐年上升,从以往的2万余人次上升到5万余人次;微创手术已步入正规化、常规化,现目前微创手术率达到50%;进一步强化了医院重点专科普外科建设。县妇计中心住院分娩和剖宫产均实现两个零的突破,住院病人逐年增加;在2018年县妇计中心成功创建了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巩固二乙成果,产科执业规划调整、建立健全产科、儿科急救工作机制和管理组织;开展了产科、儿科急救演练及危重孕产妇评审、畅通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全面启动了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等工作。乡镇卫生院创等达标工作的启动实施也走在全州靠前位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的提升,切实实现了把技术留在高原。

四、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技术人才培养建议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90-03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组建和施行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因素,第三方评价制度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所以由此看来,完善的第三方评价制度的建立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体系,缺乏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本文的撰写正是在高职院校所面临的这一挑战背景下进行的。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现状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包括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众多高职院校已初步形成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人才培养管理工作规范,教学信息反馈及时,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建立了常规制度。教学常规制度是用于规范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运行方式的一类文件。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来看,制定了如《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规范》、《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范》、《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资格认定条件》、《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办法》、《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设办法》、《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阜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教学优秀奖评办法》、《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材建设规划》等。这些制度规定告诉我们教学工作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遵循这些法规制度,争取做到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落实教学计划,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2.建立了教学检查制度。高职教育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教学,即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贯穿着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尤其是在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和期末考核中。为了保障教学检查工作的落实,学校的教务和质量监控保障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检查制度,每学期都会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开展常规检查和重点检查,了解教学的进程,全面检查教学质量。同时,也很注意对学生能力考核的程序、方法、效果等进行抽查,把好质量关。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次教学检查工作结束以后,都会及时汇总情况,并及时撰写公布“教学检查情况通报”,报告典型事例,提供可以借鉴学习的先进经验,提出值得研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工作,并做好督促整改。

3.建立了评议制度。评议制度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评价的一般常用方式,其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对授课老师的讲课进行评议;二是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状况进行评议;三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评议。高职院校的评议制度是有益的举措,借助评议制度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有助于保障体系的建立,以求能够保障教学质量。评议可以由学校质量监控保障部门组织开展,也可以由院系组织开展;既可以在期中进行,也可以在期末进行。

4.建立了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工作需要建立反馈制度,要有独立的信息反馈体系。高等职业院校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学校的教学监控保障机构,采用检查后、课后及时交流、书面反馈、座谈会交流等方式,与被评价的对象进行交流与沟通,充分听取被评价人的工作思路。这样可以促使被评价者进行有关的调整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少第三方评价。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是许多高职院校信息反馈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所做的信息反馈,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主体管理部门,这样一来就失去了信息反馈的话语权,造成反馈主体单一、反馈价值失真等问题;而作为被反馈的一方则缺少自我评价,缺少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缺少来自于第三方的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评价。由于评价反馈的主体不够多元化,这样最终会导致信息源局限,其结果很可能失之偏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课程设计的原则也是将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让学熟练掌握为主,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方评价的参与可以更好地将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安排,特别是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接轨。

2.评价目标模糊。现行的常规制度,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和教师管理上,对于学生参与评价、评教、以及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并没有做明确的规定,部分学校制定了比较详细全面的教学常规制度,但各部门之间的整体性、协作性并未很好地发挥作用,教学院系主要目的是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要求是管理,院系的问题并不一定能在院系内部进行解决,需要更高层次的管理部门出面协调;而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也不一定符合教学院系的实际情况,未必能得到贯彻落实,这都为教学质量埋下了隐患。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检查一般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这些检查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运行,但是有许多方面多为形式,没有发挥实际功效。比如学生评教,不论是座谈会还是网上打分,主要就是给任课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反映出来的结果大多数是以分数的高低来显示,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分析整理和解决落实,所以没有很好地表明实际情况,学校也只是对分数高的教师进行奖励,对于分数靠后的教师进行约谈或惩罚,至于中间部分的教师,评教对他们而言无任何的影响和意义。高职院校的评议制度大多数是等级制,以学校专家、同行互评、学生评教等形式进行,评议结果主要是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级。对于评议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对于评议不合格的教师则会给予惩罚或者批评。至于评议过程以及评议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没有专门的部门或者专业人员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将评议演变成了一种变相的教师考核,违背了评议的初衷。

3.评价反馈落实不佳。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机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反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作出调整,保障教学的质量。而现实是,有不少学校反馈的信息流于形式,质量没有保证,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评价信息大多以分数或者等级的形式来给予教师认可,学生反映的教学意见、要求和建议,甚至包括对教师的肯定意见都被管理部门选择性地忽略了。反馈信息缺少条理性的分类、整理和总结,只是简单地将数据和等级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在这些孤立单调的数据和等级评定中,得到实用的信息。这种做法还会起到误导作用,例如教师可能会将学生给自己的分数和等级与师生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同时,由于教师只知道总分数,难以从学生反馈的评价信息中找出教学的薄弱环节,也就无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第三方评价制度的构建

阜阳职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皖北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在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中,丝毫不占优势,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就成为了决定学校发展命运的重要环节。第三方评价制度的构建和运行就成为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

1.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共建评价制度。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方向则是以市场为导向。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广泛调研论证,对于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毕业生跟踪调研等方面与企业广泛开展合作,通过校中厂、厂中校、项目化教学、分阶段培养等形式探索共建评价机制。校内外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均要将市场、企业的评价标准纳入其中,并作为教学质量监控考核的重要环节和依据,从而完善第三方评价的主体。

2.积极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加盟。第三方评价机构进驻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在目前的高等教育领域已被许多本科院校普遍使用,但是在我国的高职教育领域,使用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机构的院校还不多。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有着许多优势,它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外,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形式来对学校的教学、就业等方面做出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并且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校可以找到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可以了解省内甚至全国的高职类专业竞争情况,为下一步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迫切需要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加盟。

上一篇: 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 下一篇: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