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23 09:48:29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32-01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前提是要改变当前写作能力课程教学方法,将实用性融入到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实践写作能力。

一、将基础单一的写作课程改变为写作系列课程

在我国高校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设置中,往往针对写作的就是一门课程,课程多为设置在大一第一学期,课时量少的有限,学生写出来的作品更是难以达到汉语言文学专业人员应有水平。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质量,深化学生写作能力,高校在写作课程设置上就要摒弃单一基础写作课程模式,将单一写作课程转变为大学四年都有的习作系列课程。如大一阶段课程设置为基础写作和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奠定写作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写作思维运行,写作结构生成,写作语言的巧妙运用等写作基本方法,为以后写作系列课程奠定基础。应用文写作则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办公、文秘等日常实用文体的写作技能,为学生毕业从事相关办公室工作打下良好的写作文字功底;大二时写作课程进一步提升为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新闻写作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新闻写作基本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新闻、编辑工作服务。文学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掌握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著作的写法以及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要领,提升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更陶冶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大三阶段为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的验收课程,掌握从选题到终稿的各个步骤,学会在写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课程的设置为毕业论文以及毕业后实践工作服务;大四写作课程针对就业导向继续安排相应教学工作。从大一写作课程贯穿至大四,使学生学期由浅入深,既具有阶段性特点又不失连续性特点,随着写作范围的扩大,学生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汉语言专业学生要树立自我写作意识,写作能力强,毕业之后成为各单位争抢的“笔杆子”,做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

二、改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教学方法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传统一成不变的单纯讲授式或是填鸭式。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教学成功的案例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作品范例教学法。将名家的作品范例与写作课程有机结合,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摇身变得生动而有趣,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加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直线上升。如将古今中外的大家文学作品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分析大家写作方法,是学生真正深入到文学作品本身,充分领略到文学作品的灵魂,感染文学灵性魅力,学生的情感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其文学鉴赏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对写作理论的学习更会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新闻写作的教学更要选取大量优秀新闻作品同学生进行阐释,加深学生对新闻写作基本原理的理解。应用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更要在教学中分析经典范围,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规范学生写作方法。

采用多种写作课程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随着我国高校多媒体设备在近几年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汉语言文学专业也要抓住这一契机,彻底改变“一个讲台,一本书,一个老师,一节课”的历史,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声音、图像感受写作课程耳目一新,在学习中充满新鲜感,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增加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实践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的途径除了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深化改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写作的实践训练。单纯的课堂教学实现不了根本的写作能力提高,根据写作课程设置的阶段性,让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写作实践练习。如大一的基础写作课程,学生每次课后必须完成写作任务,老师逐一进行点评,并将写作成绩作为当年评优考核关键科目,使大学生自主强化写作基本功。大二的新闻写作训练,我们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多做新闻写作练习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新闻媒体投稿,一经录用给予物质奖励等方法。大三开展课程论文写作训练,对于所学课程要求多篇论文,不同视角写作形式考核。学生通过大量写作训练,潜移默化的将写作理论转化为自身的写作能力,切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有效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评估体系

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有效、客观的写作作品评估体系。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但是没有对其作品进行评估,那么写作也只能流于形式。有效地对学生写作作品进行评估,可以使写作教师随时了解其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这更是对学生写作方法、技能的有效帮助,学生通过评估随时改进自己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在评估方式上,学生写完作品时要对自己的作品先期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写作学习小组讨论、互评,最后与老师评价意见相结合,这种评估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自觉做好作品修改,升华自我文学鉴赏能力。

总之,以社会需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目标,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课程改革,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组织多种多样的课下写作实践训练,使学生的个人写作素养和写作兴趣在写作能力培养中得到极大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最终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篇(2)

关键词:

预科汉语;教学评估;调查分析

一、引言

一个好的或者说成熟的教学模式自然需要经过规模性的、反复的教学实验验证后形成。①教学模式五大要素之一的教学评估正是确保整个教学模式系统科学的重要环节之一。②教学评估理念最早是由弗里德里希•泰勒(FrederichTaylor)提出,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有关教学评估的目的、理论根基、内容、方法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学评估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在其不断的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渐达成共识:一是评估不仅要关注评价对象的外显行为,更要关注对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评价;二是评估的功能不仅是为了改进教育行为,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三是实现评估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强调主体之间对评价结果及其价值的认同,把评价对象的自我反思作为评价的重要方式;四是强调评估的多元化,即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内容多元化、评估方式多元化、评估结果多元化。③客观、科学、成熟的教学评估体系对于推进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评估是教师、教学管理者和教学决策者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变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教学评估像一面镜子,它能使教师和学生看到教与学的成绩和不足,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对教与学及时加以改进。④文章借鉴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已有成果,以新疆五所本科院校为被试对象,从评估主体、评估方式、评估效果等几方面入手,调查分析了目前新疆预科汉语教学模式中的评估现状,发现目前各高校的评估正处于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步实现了评估的科学化、定期化和规范化,但也存在评估形式单一、重终结性评估轻形成性评估、重教师评估轻学生评估、重评估形式轻评估结果反馈等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能为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尽微薄之力。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访谈和随堂听课的被试对象为新疆5所本科院校,即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和喀什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及授课教师。被试学生473人;被试教师95人,其中汉族教师77人、少数民族教师18人。

(二)调查手段本调查采取随堂听课、访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内容均围绕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展开。问卷调查分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学生问卷发放485份,回收有效问卷473份;教师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三、新疆预科汉语教学评估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对新疆五所高校的预科汉语教学评估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各高校的评估正处于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中,评估工作主要在每个学期末进行,评估数据也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评估的参与者不仅有教学的管理者,还有各任课教师、专家教授和学生的参与,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们在评估体系现状调查分析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评估形式单一,专门针对听力、口语、写作等某一门课的评估几乎没有。各高校普遍采用的评估做法是期中、期末发放调查表,而且调查内容大同小异,评估形式多以终结性评估为主。

(一)有关评估主体的调查教学评估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趋势是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在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中,关系评估效果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不仅有教师、学生,还有学校的管理层面,任课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督导者都应作为评估的参与主体,它们之间是责任共同体,只有参与评估的各主体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作用,才能保证评估体系的良性运转,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评估体系的激励、导向、反馈和改进功能。对被试学校师生访谈情况和收集的部分教学资料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五所学校对教师的评估形式丰富多样,“督导、专家、同行、学生”多方参与,评估内容涉及“学生成绩、学历背景、学术科研、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听课记录表、课时量”等等;教学管理者在评估支撑资料管理上也相当完备,有关课程设计的计划、规定、听课记录、会议记录、各种统计表资料,比如学生的课程考试情况、MHK水平考试成绩、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学术科研统计表等等。然而,针对教学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学生的评估,仅有终结性评估形式,即以“单元、期中、期末成绩以及作业和课堂表现”的综合评定为辅并占很少比列,多以与学生预科毕业证挂钩的MHK水平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内容。相对于评估主体中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学生的评估,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参与评估者等方面的情况就相对单一,缺乏科学性。这些都反映出目前预科汉语教学中对教学主体的评估存在“重教师、轻学生”的现象。对教师的评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参与者多元,而对学生主体的评估仅仅集中在考试成绩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对自我学习情况的评估以及同班同学之间互相评估、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反映出对教学评估主体评估方式的不均衡性。在师生访谈中,个别汉语教师表述了自己对学生互评的观点:“互评干嘛,各学各的呗!”从这些言论中反映出,目前预科汉语教学评估中师生对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方式缺乏正确、客观的理解和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取得不但需要课堂传授,更需要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和反复练习,以实现自身语言知识向言语交际能力的转化。⑤形成性评估中学生自评和互评,正是激发学生作为评估主体积极参与到语言学习活动中,在自我评估中能够对自身学习起点、学习目标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策略、能力发展和情感价值变化有一个纵向的评估;在同学互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创设出语言交际的环境,并能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对自身的发展变化形成更客观的认识,更有利于培养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关评估方式的调查科学、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不仅要注重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的结合,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有效结合。终结性评估的优点是效度很高,其不足之处:一是很难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变化,比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策略、学生进步过程等,而这些却是真正影响到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二是它是一个阶段结束后的评估活动,即便反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只能对下一轮的教学改进发挥作用,不能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情况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而形成性评估却能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提供教学活动中动态的、持续的信息,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问卷访谈中有关评估方式的调查结果来看,这几所高校预科汉语教学评估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是以终结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为主,对教师和学生的形成性评估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分析教师问卷题“您所在的学校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的答案,选“学生分数”占60.5%;选“学术科研”占44.2%;“课时量”占34.7%;选“课堂教学过程”占30.2%,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反映出的问题有:一是现实的评估方式中“学生的分数”,包括学生的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成绩是以最大比例作为对教师业绩评估的标准,其次是“学术科研”,而教学中最能体现教与学动态过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位居第四。很显然,目前的评估方式是以注重学生成绩结果的终结性评估为主,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估;二是针对“您认为对课程进行评价应考虑的因素排序”这一问题的作答可以看出,我们的预科汉语教师已经强烈地意识到教学评估更应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课堂教学过程”,而非“考试分数定终身、单凭成绩论英雄”;三是在对“您在教学中是否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这一问题的作答可以看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被调查教师选择“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并在教学中及时改进”占62.3%;选择“按学校要求课程结束写评价分析报告”占17.7%;选择“偶尔进行自我评价”占12.6%;选择“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占7.4%。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汉语课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并能及时反馈到教学中,但没有形成规范性、长期性的文字储备资料。访谈结果显示,目前学校针对教师教学的评估有“督导、同行、专家、学生”多方参与,有的学校是在学期末定期进行,有的学校“专家和督导”评估是不定期进行;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估主要是终结性评估,即单元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最能产生师生信息沟通的形成性评估形式———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最多占学生综合评定的20%。这些都反映出目前新疆预科汉语教学评估工作主要关注的是以学生成绩为评定标准的终结性评估,即便是有“督导、同行、专家、学生”多方参与的形成性评估,也有针对教师的评估,而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估,即“日常学习活动的记录、考察、评价和分析”也多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并未纳入规范性的、硬性的评估体系的标准中。终结性评估侧重结果,而形成性评估则更注重反映教学的发展和变化过程。近年来大量的评估研究证明,形成性评估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并且比减少班级人数和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因此,科学、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不仅应该注重终结性评估,更要突出形成性评估作用,注重与终结性评估的有效结合。

(三)有关评估结果反馈的调查完整的评估体系一般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数据收集与处理、分数与等级评定、评估反馈等环节。反馈是评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反馈环节的评估是不完整、不科学的评估。及时的反馈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监控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得到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发展情况,可以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情感需求,并能适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师生彼此融合、信任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据我们在几所高校随堂听课、访谈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主动与学生聊天、谈心,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及时改进。但是这种形成性评估的形式多为教师个人思考行为,并未形成书面的、规范的系统总结,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随意性,缺乏目标。而作为教学管理者,如能及时获取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就能使教学评估更充分发挥导向、发展、监督、激励作用。从收集的几所高校的教学资料和对任课教师的访谈,我们获知:目前几所学校的教学管理层面有关评估的支撑资料相当丰富,有与汉语教学相关的各种文件、规章、教师职称结构和学术科研统计表、听查课记录表、同行专家督导听查课表、会议记录表、学生课程成绩统计、水平考试成绩统计等资料。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资料多是倾向以终结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为主,而且被访谈教师均反映:同行、专家、督导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估结果是绝对保密的,教师没有办法获知具体被评估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改进教学,要使教师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应该把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然而,现实的教学评估结果教师是很难获取的。那么,教学管理者手中掌握再丰富的评估资料,对教与学的反馈过程也发挥不了太大现实意义,只能流于“表面化、形式化”。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如果认为评估对他们的行为变化有帮助,就会激发出改变教学的热情。反之,则会引起教师对评估的反感心理,这应该对我们目前评估体系发挥的反馈作用有启示意义。教学评估的反馈功能对学生来说,既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及时获知自己目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掌握自己学习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有利于学生的反思学习和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几所高校的被访谈学生认为,参与教师评估就是参与教学评估,可见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到自己在教学评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知道如何对评估的进程和质量真正负起责任,那么就更不必说学生对教学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了。另外学生反映,一般对教师的评估在每个学期末举行,这时学生学期学业、预科毕业结束在即,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在评估中缺乏认真思考,对评估敷衍了事,也就不能提供有效评估信息了。从调查分析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新疆预科汉语教学评估工作在教、学、管理的导向、监督功能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还应进一步强化教学评估结果的有效反馈、激励和促进功能,不要让评估结果流于形式,而是有结果更要有效果。要让现有的评估结果充分被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有效利用,最大化实现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的统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篇(3)

毕业实习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毕业实习形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集中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派教师跟随学生至实习单位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便于管理和检验实习效果。分散实习是按照学校统一的实习计划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分散灵活,但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大学生供过于求。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用人单位缺乏接受实习生的动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冲突等原因,高等学校毕业实习日益困难。在此形势下,课程实践特色不明显,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的一些文科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写作、文化、宣传、管理等工作,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主要进行与文字材料撰写相关的工作,如单位文字材料书写、办公室文件撰写、公司宣传材料书写等等。

和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吉首大学文学院作为老牌院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和非师范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院里制定统一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计划,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自主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附件材料(即实习期间的成果)等。从院内近三年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看,与汉语言师范专业的集中毕业实习相比较,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每届毕业生人数都是50人以上,人数较多,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联系到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因考研和考公务员而不愿进行毕业实习。第二,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目的认识不清,个人毕业实习计划和安排混乱。第三,从提交的毕业实习材料看,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日志填写敷衍了事,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目的。第四,因全部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管理难度大,难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现在还没有可行的分散实习调控机制和评价机制,毕业实习效果难以评估。因此,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毕业实习难度大,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不清。院内管理难以到位,对分散实习的调控和评估不足。

二、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的形成原因

首先,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动力不足,导致实习难度加大。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使大学生实习机会减少,实习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人员调度充足,没必要也无心接纳实习生。实习单位担心接纳实习生会扰乱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计划,占用单位资源,造成单位信息外流等等,也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盈利个体的公司、企业、单位等都追求利润,觉得接纳实习生对他们而言毫无利润,因此,也拒绝接受实习生。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实习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之下,汉语言文学“万金油”专业与理工科、职业指向明了的专业学生相比,落实实习单位更加困难。

其次,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当地经济欠发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再则因为学科特点所限,学校对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实习投入不够,重视不够。与实践性课程较多,实践操作环节较强的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化工、临床医学等理工科专业相比较,像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课程实践特性不明显,专业实践效果不明显,实践环节缺乏可操作性,专业实践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该类专业的基础实验室配套、实习基地建立、专业实习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专业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再则,从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自身主观原因看,该专业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够,毕业实习目的不明确,平时缺乏实践操作动手操作的锻炼等,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不理想。该专业学生认为,与理工科相比,他们实验课程少,实践环节少,文字工作实践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不理想。因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认为处于游离状态,实习日志、实习材料随意杜撰,实习效果的评价难以尽如人意。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要准备毕业论文,为毕业找工作做打算,毕业实习态度要么不认真,要么挑剔,对毕业实习敷衍了事。 转贴于

三、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对策

1.提高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重视。在院系发展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把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纳入其中,为该专业实习积极创造条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改革中,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日常办公软件应用、资料查找分类、公文书写、活动组织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培养知识过硬、能力可靠的人才。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开展调研,不断探索和改革该专业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找工作的关系,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为避开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冲突,吉首大学文学院将从2009级开始在大三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以确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2.整合资源组建近便专业实习基地,灵活调整实习形式。将学校资源、院系资源与当地资源进行整合,为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组建近便实习基地,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如吉首大学文学院已经在当地团结报社、电视台、校报、校电视台为新闻专业建立了专门的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很多学生毕业实习问题,又为平时的课程见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亦可在当地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建立近便实习基地,以便接纳部分毕业生实习,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在近便实习基地的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实习形式,方便院系管理和及时调控实习进程,监控实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地方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争取与政府、单位就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使得单位、学校、学生三方互利互惠。

3.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是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毕业实习圆满完成的基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与用人单位需求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字功夫,为他们的毕业实习提前打好基础,为就业增加砝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本科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铺垫。通过实习,可以检验我们学习的效果,提前进行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为就业做预演。在实际生活当中,毕业实习的就业功能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学院应提早将毕业实习种种必要性告知学生,对需要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前做好准备。

4.规范毕业实习管理,采取适当的调控和评估机制。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制定、日程与人员安排、过程监控、效果评估、实习反馈与调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习过程的监控、实习效果的评估、实习的反馈与调整很难落到实处。就吉首大学文学院来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集中实习较为圆满,毕业实习早期的计划安排、实习过程的检查、实习效果的评估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实习日志撰写工整,实习反馈畅通,实习后学院总结评价工作到位。但汉语言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监控、实习效果评定难以落实。针对汉语文学非师范专业的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院内可派老师指导(5-10人配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需随学生前往外地实习单位驻点,但必须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条件下,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联系。学生实习返回后,由院内统一的实习成绩评定小组通过看实习日志、实习材料、学生答辩和材料展示评定学生成绩。用行动肯定学生的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必由之路。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可行的实践教学操作模式、寻找专业实习的可行途径,对维持该专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刁晶辉,祝钧.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五个对接[J].北京教育,2008,(4):68-70.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篇(4)

毕业实习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毕业实习形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集中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派教师跟随学生至实习单位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便于管理和检验实习效果。分散实习是按照学校统一的实习计划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分散灵活,但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大学生供过于求。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用人单位缺乏接受实习生的动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冲突等原因,高等学校毕业实习日益困难。在此形势下,课程实践特色不明显,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的一些文科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写作、文化、宣传、管理等工作,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主要进行与文字材料撰写相关的工作,如单位文字材料书写、办公室文件撰写、公司宣传材料书写等等。

和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吉首大学文学院作为老牌院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和非师范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院里制定统一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计划,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自主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附件材料(即实习期间的成果)等。从院内近三年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看,与汉语言师范专业的集中毕业实习相比较,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每届毕业生人数都是50人以上,人数较多,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联系到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因考研和考公务员而不愿进行毕业实习。第二,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目的认识不清,个人毕业实习计划和安排混乱。第三,从提交的毕业实习材料看,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日志填写敷衍了事,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目的。第四,因全部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管理难度大,难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现在还没有可行的分散实习调控机制和评价机制,毕业实习效果难以评估。因此,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毕业实习难度大,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不清。院内管理难以到位,对分散实习的调控和评估不足。

二、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的形成原因

首先,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动力不足,导致实习难度加大。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使大学生实习机会减少,实习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人员调度充足,没必要也无心接纳实习生。实习单位担心接纳实习生会扰乱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计划,占用单位资源,造成单位信息外流等等,也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盈利个体的公司、企业、单位等都追求利润,觉得接纳实习生对他们而言毫无利润,因此,也拒绝接受实习生。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实习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之下,汉语言文学“万金油”专业与理工科、职业指向明了的专业学生相比,落实实习单位更加困难。

其次,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当地经济欠发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再则因为学科特点所限,学校对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实习投入不够,重视不够。与实践性课程较多,实践操作环节较强的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化工、临床医学等理工科专业相比较,像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课程实践特性不明显,专业实践效果不明显,实践环节缺乏可操作性,专业实践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该类专业的基础实验室配套、实习基地建立、专业实习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专业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再则,从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自身主观原因看,该专业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够,毕业实习目的不明确,平时缺乏实践操作动手操作的锻炼等,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不理想。该专业学生认为,与理工科相比,他们实验课程少,实践环节少,文字工作实践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不理想。因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认为处于游离状态,实习日志、实习材料随意杜撰,实习效果的评价难以尽如人意。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要准备毕业论文,为毕业找工作做打算,毕业实习态度要么不认真,要么挑剔,对毕业实习敷衍了事。 "

三、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对策 2.整合资源组建近便专业实习基地,灵活调整实习形式。将学校资源、院系资源与当地资源进行整合,为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组建近便实习基地,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如吉首大学文学院已经在当地团结报社、电视台、校报、校电视台为新闻专业建立了专门的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很多学生毕业实习问题,又为平时的课程见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亦可在当地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建立近便实习基地,以便接纳部分毕业生实习,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在近便实习基地的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实习形式,方便院系管理和及时调控实习进程,监控实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地方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争取与政府、单位就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使得单位、学校、学生三方互利互惠。

3.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是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毕业实习圆满完成的基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与用人单位需求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字功夫,为他们的毕业实习提前打好基础,为就业增加砝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本科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铺垫。通过实习,可以检验我们学习的效果,提前进行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为就业做预演。在实际生活当中,毕业实习的就业功能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学院应提早将毕业实习种种必要性告知学生,对需要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前做好准备。

4.规范毕业实习管理,采取适当的调控和评估机制。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制定、日程与人员安排、过程监控、效果评估、实习反馈与调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习过程的监控、实习效果的评估、实习的反馈与调整很难落到实处。就吉首大学文学院来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集中实习较为圆满,毕业实习早期的计划安排、实习过程的检查、实习效果的评估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实习日志撰写工整,实习反馈畅通,实习后学院总结评价工作到位。但汉语言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监控、实习效果评定难以落实。针对汉语文学非师范专业的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院内可派老师指导(5-10人配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需随学生前往外地实习单位驻点,但必须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条件下,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联系。学生实习返回后,由院内统一的实习成绩评定小组通过看实习日志、实习材料、学生答辩和材料展示评定学生成绩。用行动肯定学生的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必由之路。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可行的实践教学操作模式、寻找专业实习的可行途径,对维持该专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篇(5)

自主学习理论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是国外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研究课题。自1981年,HenriHolec的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出版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逐渐成为语言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Little认为,自主学习不是新的教学方法,而是学习者自己把握学习的能力:“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即一种超越、批判性的思考、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Littlewood则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并影响其行动的意志和能力。外在的、形式上的完全的自主学习成功与否,取决于学习者绝对意义上的独立能力。学习者自己确立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进度,选择相应的学习材料、手段和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内在的自主学习注重学习者在多大程度上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责任,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决策、如何评价学习过程的。至于自主学习是否能影响到学习成绩,有学者认为二者没有既定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标准成绩测验中居前3%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上存在极大差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自主学习研究,主要以少数民族学生和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关注自主学习理论对汉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关注影响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关注网络教育环境下留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当前,学界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已经从理念探讨过渡到具体的实证考察,由此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科学地评估语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国内外语言教学界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是有争议的。比如,由自主学习的多维性结构而导致评估时所选取的因素有所差异:Nuan提出从五个层次即“意识、参与、干预、创造、超越”构建自主学习;而Benson则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构建自主学习。前者将学会语言作为终点;后者将自主学习作为途径,其终点是自我解放,实现人本潜能。由于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需要通过外部的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估,但内在能力并不会随时等同于外在行为,甚至行为表现不能真实反映自主性水平。在此研究背景下,研究者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各有不同:如张立新、李宵翔将自主学习能力理解为学习策略使用能力,其调查问卷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四个方面;张殿玉将自主学习能力理解为自主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据此进行构建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估量表也各有千秋:林莉兰编制的量表包括动机、元认知策略和学习行为三个方面;闫莉编制的量表共含19项,主要考察学生课堂内外的计划和监控能力。胡杰辉设计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则涵盖了动机、信心、目标内容、学习策略知识以及计划、评估、监控技能等几个因素。上述研究都是以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的,而汉语言本科留学生作为外语教学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鲜为学者关注。本文旨在充分考虑评估对象的特殊性,借鉴当前外语教育中的评估经验,从评估原则、评估方法两方面,对汉语言本科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估提供一点参考建议,以提高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评估原则

在课程论领域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则被看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论,是学习者所具有的自我管理学习行为的一种能力。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是汉语学习者终身学习和语言发展的基础。从某种角度来看,来华留学生更具有自主学习的条件,因为他们习得第一语言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自然会将汉语变成一种独立的参照系统,建立一些新概念或自己尚未接触到的概念,调整或修正部分概念。这为汉语教学中进行学习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先天条件。来华留学生中以成人居多,且具备母语学习的经验和学习策略,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和策略。通常,留学生来到中国,他们生活在目的语国家,自然会对汉语持“容忍、友好的态度”。为了在目的语环境中更方便地生活,为了更好地融合在目的语社会中,他们尽可能在各种场合中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有了这样的学习动力,他们对学习任务都会采取积极的态度。

同国内学生相比,来华留学生有其特殊性。首先,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母语背景和所受的教育背景有很大差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都不同。以拼音为母语背景的学生在汉语听说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于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而后者在汉语阅读和写作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又优于前者。徐彩华研究发现:母语背景在学习早期影响了学生对汉字分解的速度,汉字文化圈的学生的分解速度更快一些。其次,由于汉语是来华留学生学习的直接手段和工具,因此汉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的课堂态度或者学生在华的生活习惯也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正是留学生群体的教育特殊性,使我们要意识到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要不同于中国学生。评估原则要建立在充分考虑群体特殊性的基础上,通过评估去发现并弥补留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欠缺之处,从微观上对具体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评估,而达到促学的目的。评估中要遵循以下原则:创造性原则。自主学习的目的不是对学习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学生创造性地发展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完成知识的再创造;自主学习也不是学习过程的简单复制,而是学生在管理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并改进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技能。外语语言能力体现在对内容的表达上,在交际意愿的驱动下,学习者自主创造的内容更容易与语言能力的发展融合起来,从而促进语言准确流利地使用。因此,自主学习的目的,应是将外语学习与学习者内在的思想内容紧密结合,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相反,如果学习者只是将语言能力的发展完全依托于他人创造的内容上,缺乏内在的交际意愿,势必会影响其语言学习的效果。开放性原则。自主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和教材等条件的限制,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价,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加上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个人学习背景、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汉语水平、学习情感因素和认知风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自主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多元综合原则。《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2002)规定的汉语教学目标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国际社会需要、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汉语专门人才。我们在评估时要遵循多元综合原则,即自主学习不仅是对汉语知识和汉语技能的自主学习,也是对跨文化汉语交际知识和交际能力的自主学习,同时还包括学生汉语学习的心理品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多元综合原则有利于我们获得全面、可靠的评估信息,也有利于引导汉语学习者全面发展,形成持久的汉语自主学习动力。

三、评估方法

自主学习既可以看成是一种事件或活动,又可以看作是一种能力,因此,对于自主学习的评估既是对一种学习活动的评价,也是对一种学习能力的评价。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为教师收集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或倾向相关联的信息资料,为教学提供可靠的学习信息。自主学习的评估是伴随着汉语教学活动出现的,而留学生作为汉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评估方法的运用上要充分考虑评估主体的特殊性,实现评估方法和评估层次的多样性。本文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评估。

1.横向评估:评所处维度横向评估主要是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较,通过评估确定该生在整体班级或同级水平的学生中所处的维度,从而区分学生不同的自主学习能力,用来处理整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横向评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书面形式提出问题,调查项目由调查目的来决定,以评估对象作答的方式收集资料。比如,为了了解留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可以设计类似的问题:“你认为谁应负责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你明确你在学习中的需求及学习目的吗?关于学习(某个语法项目),除了课堂老师讲解外,你还使用了哪些方法学习?”等。通过学生对具体项目的作答,来比较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也可以帮助教师横向了解学生在某个具体项目上的情况。问卷调查法在对团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估时有着高效、客观、统一的优势,这是由于一般为匿名调查,可以让被评估者能更放松、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态度。但这种评估方法也有不足,评估者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有时不能全面反映被评估者的自主学习情况。此外,被评估者的作答也会受到项目询问方式的限制,使反映的情况与真实情况有一定的距离。同时,由于被评估者是用汉语进行作答,汉语作为被评估者的外语,受其汉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评估作答结果也会有所偏差。试卷测评法可以用于某个具体语法项目的评估,通过答题的正误判断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外语教学比较注重交际能力,外语学习者只有与母语者真正的互动,才能产生交际需要,并将其转化成内生的表达动力,达到促学促用外语的目的。教师可以设计一套交际任务,让学生去执行,并根据实际交际情况对某些交际行为进行判断,从而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地在实际生活中与母语者进行交流。外语学习者跟母语者对话时,互动中的结构启动不仅可以促进外语的运用,还能巩固已学过的语言结构,同时由于对话过程伴随着丰富的语境,能帮助学习者理解进而学会新的语言结构。这种评估方法收集到的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或倾向方面的信息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除此之外,采用在一定时间内对个体的外部行为表现或活动进行观察的方法,也能很好地评估个体之间的差别。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是经常交往、互动的伙伴,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估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地位。教师观察到的行为,既能反映出学生做了什么、回忆起什么,也可以把学生的行为与任务条件联系起来,还可以弥补其他自主学习测评中的不足。教师能从外部以及学生之间的行为中较为准确地评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长期观察,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方便因材施教、个别对待。

2.纵向评估:评发展程度现代教育评估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对所评估对象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而不只是针对结果的评价。结果来自于过程,评估从过程入手,会更有效地促进理想结果的产生。所以,教学质量评估的对象是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即教和学统一的全部活动过程及各方面所产生的结果。纵向评估强调把学生的汉语自主学习过程作为促进学生个体汉语能力发展的工具,评估不是一时的、平面的,而是长期的、立体的。在汉语自主学习的不同学习阶段,为其提供不同类型的评估服务,使汉语评估能真正促进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不只是停留在区分留学生不同等级的学习能力上面。纵向评估的目的是为汉语学习者和教师提供连续的反馈,调节汉语教学活动和过程,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档案袋评估是实现纵向评估的一个良好的评价方法。据章木林、宋红波的研究,档案袋评价是一种个性化的、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动态的发展性评价方式,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表现和反应,也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和反思,强调评价对教学的反馈和促进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档案袋评估方法,就是用动态研究的视角去跟踪并记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变化规律,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进步和变化,也更能从微观的角度折射出学生的动态变化曲线。但是,外语课堂档案袋评估的实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要想设计明确、可信、有效的任务和标准不仅费时费力,还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在自主学习的评估中,还可利用访谈法,当前采用的主要是结构化的访谈形式。一般要求研究者首先确定好需要考察的自主学习的维度或情境,然后再设计相关问题,最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如纽约市立大学Zimmerman$MartinezPons的“自主学习访谈表”和“学生自主学习结果评定:教师用量表”就采用了量表的形式进行访谈,交谈中包含一些开放的问题,用于评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一研究方法显示出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留学生自主学习评估的一个范式,在自主学习的测评研究中值得借鉴。访谈法能更深入、更准确地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对信息的归纳、分析要求较高且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涵盖了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心理和自主学习行为等要素。而自主能力测量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工作,汉语言本科留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评定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除了采用量表获取一些基本信息外,还可以运用观察、访谈、档案袋等其他评估方法,多方位搜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相互印证,增加评估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篇(6)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积极、稳步和有效地推进我市语言文字工作,使语言文字工作能更好地适应和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打造*文化“新名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主要措施

(一)积极推进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

高度重视城镇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城镇语言文字工作评估。2009年,全面做好*市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评估验收;2010年对龙游县、江山市,2011年对常山县、开化县开展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努力形成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农村,带动全社会的语言文字工作新格局。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基础作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将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纳入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要求,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培训工作作为教育教学和师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继续开展教师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把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用教师的必要条件。做好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将普通话水平等级合格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建立校园用语用字督查制度。积极开展各级各类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将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促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加快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行业语言文字工作

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全市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领域工作人员的普通话和规范用字培训与考核。人事部门要继续将普通话和规范用字列入公务员培训内容,使全市公务员达到规定普通话水平等级,不断提高规范用字的能力;党政机关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使普通话真正成为公务员的会议用语、公务用语和交际用语。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电台、电视台、报社及其主管部门要将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纳入行业管理和考核内容,加强业务培训和基本功训练,并把普通话水平达标和用字规范作为招录本行业从业人员必备条件之一。商业、交通、文化、卫生、旅游、铁路、民航、银行、保险、证券、邮政、电信等窗口服务行业,应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作为企业(单位)文化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把普通话水平达标和用字规范列为对直接面向服务对象的人员和特定岗位人员的考核内容。

(四)进一部加强社会用字规范管理

根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规定,下列情形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各类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招牌、标语(牌)等牌匾用字;各类公文、公务印章、信笺、信封、档案、合同、广告、公务名片、票据、报表、宣传材料等用字;各类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用字;各类企业名称,国内销售的商品名称、包装、标志、说明等用字;各类电子屏幕用字;各类汉语文教材、讲义、讲稿、试卷、板报、板书等用字;各类证件、徽章、旌旗、奖状、奖牌等用字;广播、电影、电视等用字;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处方、检验报告等用字;电子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等用字;公共场所用字,建筑物及其他设施面向公众的用字;山川、河流、岛、礁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以及路名、街名、巷名、站名、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等名称用字;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使用规范汉字的其他情形。

新作手书招牌或者为公共场所题词,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已有的题词和手书招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的位置配有规范汉字。人名用字提倡使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汉语拼音方案》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拼写和注音工具。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汉字的领域,可以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各类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招牌、标语(牌)、广告牌等牌匾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对规范汉字加注汉语拼音的,应当加注在汉字的下方。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使用外国文字名称的,应当与规范汉字同时使用。公共场所用字,建筑物及其他设施面向公众的用字,确需使用外国文字的,应当与规范汉字、汉语拼音同时使用。

文字必须字形完好,不得出现残字、漏字现象;文字必须书写工整,易于辨认;汉字横行书写由左至右,竖行书写由右至左,汉语拼音书写只能由左至右;如需使用外来文字,应当上为中文,下为外文;使用成语、词语不得滥用谐音字。

违反上述规定使用不规范汉字的,一经发现,由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有关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一律清除不规范用字物品。要进一步加强广告用语用字的监管,实行广告问责制,广告用语用字不规范的,追究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进一步推行等级达标和持证上岗制度

*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国家公务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水平,其中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语文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普通话专职教师和汉语语音教师应达到一级乙等;新闻媒体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三级乙等以上,其中播音员、解说员、导游、话务员等公共服务岗位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师范类专业中文专业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等,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毕业生达到二级乙等。

对国家公务员、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新闻媒体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实行持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对公共服务行业的播音员、解说员、导游、话务员等特定岗位人员,逐步实行持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对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中文字幕机操作人员和校对人员,公共服务行业和印章、名称牌、招牌、广告等设计制作人员,逐步实行经规范汉字培训测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制度。对相关专业的在校中职类学生,实行持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毕业制度。

四、工作要求

市语委各成员单位、县(市、区)语委及相关部门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统筹规划、分级管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对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建设和规划管理工作,切实抓好本部门、本单位和本系统的语言文字工作。同时,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做好全市语言文字工作。

(一)宣传部门要做好规范用语用字舆论导向,以增强公民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文明办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二)市语委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各单位的用语用字规范化工作,制定全市语言文字工作规划和制度,对用语用字规范的培训和水平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市语委办主要负责对汉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社会应用进行调研、监督和管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规划并指导用语用字规范的培训和水平测试工作;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管理和考核工作。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主要负责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组织工作。

(三)教育部门负责做好教育系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纳入对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目标考核。

(四)人事部门要把普通话水平达标和使用规范汉字作为公务员录用的基本条件之一;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作为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公务员在公务活动和工作过程中用语用字规范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五)文化、广电、新闻部门负责对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的宣传;配合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做好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宣传;及时报道市内外语言文字工作新动态;实行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记者、演员和其他出镜人员持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上岗制度;提高编辑、记者、文字录入、校对人员、中文字幕机操作人员等的文字应用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广播影视节目、剧目、广告、文化活动等用语用字规范化和出版物用字规范化的审查、监督和管理;重视语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六)财政、物价部门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保证全市语言文字工作所需经费并列入部门预算,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的各项收费政策。

(七)民政部门负责全市各类地名标志牌的汉字、汉语拼音和外文使用规范化工作,会同语委做好地名审音定字等工作。

(八)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群众性活动和社会监督员、志愿者活动,促进公民“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意识和水平的不断增强和提高。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篇(7)

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推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和支持先进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各级各类学校为基础、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主要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各级政府统一领导,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筹协调,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语言文字工作格局。但是,对照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市语言文字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不断推动我市语言文字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明确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市初步实现“普通话基本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基本建立起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浙江省实施办法》相适应、比较完善的配套政策体系和依法监督管理机制;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更加优化。

(二)基本思路: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提升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并发挥带动辐射作用,逐步向农村地区扩展和延伸;继续以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领域,实现整体推进;以目标考核量化管理、普通话水平测试、组织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基本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常规管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浙江省实施办法》为依据,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推进依法行政;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加强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提高语言文字工作整体水平。

三、突出工作重点,加大依法推进力度

(一)依法推广普通话

重点抓好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的普及普通话工作,使普通话成为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用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和集体活动用语,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和采访用语,话剧演出和电影、电视剧用语,汉语文音像制品、有声电子出版物用语,各类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的工作用语,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语。

通过推广普及普通话,使人们在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下列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等级要求,尚未达到的,所在单位应当组织其参加培训和测试: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汉语语音教师达到一级乙等,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达到二级甲等,其他教师达到二级乙等;师范类中文专业毕业生达到二级甲等,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毕业生达到二级乙等;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达到一级以上;影视话剧演员达到一级乙等;国家机关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组织工作人员达到三级甲等,经省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属特殊情况的,不得低于三级乙等;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达到三级乙等以上,其中播音员、话务员、解说员、导游员等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二)依法推行规范汉字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都要树立依法使用规范汉字的观念,增强自觉使用规范汉字的意识,使规范汉字成为国家机关的公务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字,汉语文出版物用字,影视屏幕用字,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招牌用字,广告、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用字和在本地注册网站的网页用字,商品包装、说明用字,各类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用字。

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重点规范出版物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和计算机用字。党政机关、学校要带头使用规范汉字。公共场所的标志牌、宣传标语和广告用字,必须规范完整。新作手书招牌或者为公共场所题词,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已有题词和手书招牌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应当在适当位置配有规范汉字。与文字应用关系密切的从业人员要把学习文字规范知识、提高文字应用规范化水平作为业务进修的常规内容。

(三)依法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语委关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目标管理和量化评估有关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中心城区(含吴兴区)争取2008年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三县和南浔区尽快启动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准备工作,争取2010年前全市所有县区政府所在地城市全部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四)依法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

在继续认真组织完成好教师、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市级机关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的同时,积极推动培训测试工作向县区、乡镇党政机关公务员和社会其他窗口行业拓展。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测试员队伍建设,严格测试工作规范和标准,确保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五)依法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各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大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同时,要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浙江省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对违反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的行为,依法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和严肃查处,促进全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扎实稳妥地推进工作,增强全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社会氛围,提高全街道普通话水平。按照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要求,努力营造浓烈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积极引导各村、各社区开展自查自纠,增强用语用字规范意识;积极支持语委工作,在检查社会用字、推广普及普通话等方面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基础作用,为确保我街道在这次评估中能顺利通过,进一步推动街道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街道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目标是:年以前我辖区范围内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做到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校园语言,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主要工作用语和服务用语;实现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对语言有特殊要求的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达到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实现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文字政策和文字应用管理的法规和规范标准,使社会主要领域的用字符合国家及主管部门规定的法定的要求。要重点规范出版物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和计算机用字,堵源截流,标本兼治。街道、村、社区要带头使用规范汉字。公共场所的标牌、宣传标语和广告,要做到文字规范、字形完整。手书的招牌凡使用了繁体字的,必须在明显的位置再配放规范标牌。要把学习文字规范知识、提高文字应用规范水平作为业务进修的常规内容,逐步做到持证上岗。进而实现我街道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制度化、应用规范化,街道与各村、社区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显著增强;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三、评估内容、任务分解及标准

评估内容为语言文字管理工作和国家通用文字的使用情况,具体要求见《第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分解表》(见附件)。

按照《<江西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实施细则》执行。评估总分值260分,其中综合管理不低于45分,各重点领域(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主要服务行业)得分应不低于该项总分的70%。评估分为先进、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先进标准为总分的90%以上,达标标准为总分的70%以上,得分低于总分的70%为不达标。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7月-10月)。

1、召开迎评工作动员大会,传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迎评工作。

2、组织街道、各村社区干部职工学习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文件,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3、发挥宣传栏、人力宣传的作用,同时在上海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组织好全国第三个推广普通话周活动。

4、根据迎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迎评工作方案,成立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落实责任领导和语言文字专(兼)职工作人员。

5、各村、社区上报迎评工作计划、工作人员名单,上报普通话培训测试人员名单。

(二)培训测试阶段(年11月至年12月)

1、统一组织对街道、各村、社区干部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确保参训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

2、结合上级要求,组织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塑九江形象”活动,以喜迎国庆60周年为主题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和书法比赛活动。

(三)自查整改阶段(年1月—年2月)。

1、各村、社区对照《<江西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实施细则》,逐项自查,找出差距,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2、动员全社会力量对社会用字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各有管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对检查出的问题逐一整改到位,并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各类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执照、票据、报表、说明书、电子屏幕、商品名称、宣传资料、宣传广告、商品包装及说明文字等能正确使用规范汉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等不规范用字。

3、组织专人对各单位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检查,并根据初评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

4、根据语言文字工作法规制定街道、各村社区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办法。按要求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试评复查阶段(年3月)。

1、街道机关、各村、社区及上海路步行街通过自查确认达到合格标准,具备接受评估条件后,街道将组织专人进行模拟评估。

2、街道机关、各村、社区做好评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要求做好迎评宣传工作(制作宣传展板、宣传标语、灯箱广告、宣传资料等),高标准完成档案资料装订工作。街道组织专人对各村、社区进行一次检查,报送自查自评报告。

(五)接受上级评估阶段(年4月)。

1、配合区里做好迎接省、市语委检查评估准备工作(自查自评总结,向上级提出评估申请)。

2、接受省、市、区语委检查组反馈意见进一步整改。

五、评估范围与对象

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范围是:街道机关、各村、社区、上海路步行街。

评估将通过定点和随机抽取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受评对象,采取听汇报、查阅档案资料、走访座谈、实地考查等方式进行。具体安排是:

(一)村:随机定点检查村、黄土岭村、螺子山村。

(二)社区:定点检查大楼社区、大院社区、北商城社区、铺社区、长虹社区、濂溪社区、德化社区。

(三)上海路:所有店面

六、工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篇(9)

1.口译测试的理论

根据Bachman的交际测试理论,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生理心理机制是语言能力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语言能力由篇章组织能力及语用能力组成。策略能力是在实际的交际当中使用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语言运用的重要部分。生理心理机制是指学习者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自身的神经和心理活动过程,如在接受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主要调动的是试听技能,而神经肌肉技能负责语言的产出。与以往的测试理论相比,它更强调通过语言交际的任务设计语言测试的任务。根据现代翻译理论,口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用口语的方式听到的(或读到的)语言信息由原语转换成目的语,要求是准确、快速,目标就是传递并交流信息(梅德明,2000)。口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用Bachman的交际测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口译测试的目的

口译测试旨在检查学生译员掌握的口译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了解学生译员的错误类型,选拔优秀的学生,进行口译资格认定,开展口译的科研工作,比较多种多样的口译教学材料的好坏,及时发现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

3.口译测试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现阶段大家采取的口译测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成绩/课程测试(achievement test)、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诊断测试(diagnostic test)、潜能测试(aptitude test)和编班测试(placement test)。不同目的的口译测试有着不同的测试内容。例如,课程测试的内容主要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设计,试题侧重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数字转换等阶段性目标(冯建中,2005:55,56)。除此之外,资格证书考试属综合性口译测试,考查应试者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口译各种技能技巧和心理素质能力。目前市场上受欢迎的口译考试包括口译资格证书水平考试,三种目前国内知名的分别为:上海市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首次推出“十大紧缺人才工程”之一的口译资格证书考试(1995);厦门大学组织实施的“英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2002);国家人事部、中国外文局组织进行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2003)。

4.口译测试内容。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层次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口译课主要是讲述口译的背景知识,传授口译的理论及训练口译技能,从而让学生学会口译的基本技巧,进行记忆训练、概述训练、笔记训练及公众演讲技巧训练,从而能流畅、准确地进行英汉汉英双语对译。本研究针对的测试属于英语专业本科口译结业课程/成绩测试。因此,测试应在全面测试学生连续传译口译能力的基础上给予连续传译口译技能以更多的权重;语言/知识能力,心理能力(或职业素养)也应占一定权重,可以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合理分配权重是考虑到测试评估的目的和测试对象的实际水平,使最后成绩体现本科阶段口译教学的教学特点。

5.口译测试评分标准

近年来,口译研究者们致力于将上述各种口译评估准具体化、系统化,以增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口译质量评估手段客观化、科学化。根据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陈菁设计并制定了“口译量化评估表”,蔡小红提出了口译质量测试的六个标准,包括可信度(reliability)、可接受度(acceptability)、简明度(simplicity)、多样性(variety)、迅捷度(promptness)和技术性(technicality)。由于口译测试实施过程中评估对象不同,六个标准的权重也会跟着变化,蔡小红根据口译训练的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口译评估标准,使用不同的参数和权重比。

6.口译测试现状

然而,现实的问题之一是我国口译教学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有不少高校口译课教师对口译评估与测试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缺乏足够的认知与了解(冯建中,2005:54),导致在进行口译测试时,信度、效度、真实度、区分度、操作性、考试反拨后效等各项口译测试指标与合理的口译测试标准存在很大差距。

7.建议

作为口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口译测试与评估是获取口译课教学的反馈信息,评估口译课教学质量和改进口译课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鉴于我国口译教学和口译测试的发展现状,为了更好地根据各种口译形成结果改进口译教学方法,笔者认为我国的口译测试应坚持综合立体的发展方向。在相关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全国本科英语口译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揭示本科英语口译教学综合立体的评估体系的构想机制与模式和实现路径,将本科英语口译的评估体系上升为一种更具理论性的口译教学改革方法,与现行的口译评估体系进行比较,论证综合立体的评估体系的构想机制与模式,进行应用性理论创新,为我国本科英语口译教学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1)测试方式多样化

在评估方式上,应采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做法。在形成性评估里,主要包括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量化考核:口译汉译英和汉译英各不低于200个有效小时;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实习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课程考试;水平考试;口译(联络陪同)实践,并撰写口译实践报告;毕业论文。

(2)测试内容真实化

还要注意评估内容真实化。在口译实际中,Bachman和Palmer把将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定义为给定的语言测试任务的特征与目标语言使用任务特征的吻合性及一致性。Bachman和Palmer特别强调在语言测试中,语言的使用与非测试条件下语言的使用应该呈现高度的一致性,这便要求我们做到所选材料的真实性问题。要选贴近市场的素材,比如政治条款、法律条文、商务合同、公司介绍、产品说明等,要选用那些口头讲话稿。在课堂教学时,播放录像优于播放录音。测试环境还要真实,面试优于语音室录音,应邀请外教等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尽量提供完整的语境,让学生做译前准备。也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因为口译市场也在变化,例如远程可视翻译、电话翻译、网络翻译等。还可以举行一年一度的口译大赛,提供面对观众和大型场面的锻炼机会。

(3)测试标准科学化

教学评估主要是检验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能力多元动态的特征,就需要制定科学动态的标准来评估。具体来说,口译课学生应该具备复述一般难度的英语新闻和英语话语的片段,其准确率应该达到90%及以上;掌握译前准备的方法,掌握英汉数字、英汉短时记忆、公众演讲等口译技巧与技能;掌握口译中常见的英汉双语话语的类型;掌握英汉双语的笔记技巧;具备担任一般场合下(导游,访谈,解说,演讲商务谈判)等联络口译能力,译文相对准确,语法错误较少,无明显错译或漏译。要重视文本内因素(传统静态)漏译、误译、语法错误、表达错误、原文理解的准确程度、译文的流畅度、语域风格的恰当性、背景知识的广泛性、术语表达的规范性、表达达意顺畅。还要注意文本外因素(动态),比如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掌握各类翻译工具和软件、读者和听众的接纳度、社会效应和时间控制。

本文是适应时展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将口译技能理论、口译教学理论和本科英语口译教学现状相结合,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能指导本科口译教学评估的系统、完整的应用性理论,将填补国内口译评估理论的空白,达到国内相关研究的先进水平。本文希望为本科英语口译评估的深化奠定基础,丰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Bachman,Lyle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蔡小红,曾洁仪.口译质量评估研究的历史回顾[J].中国翻译,2004(3),49-54.

[3]陈菁.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J].中国翻译,2002(1),51-53.

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篇(10)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评估;结业成绩;评估成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目的

教学成绩是评价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高校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计算机课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上。所以对师大本科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评估成绩和结业成绩做一系统性的分析,必将有助于我校计算机课程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 对象:内蒙古师范大学2001――2003级18个院系的394名全日制本科大学生。

(2) 研究材料:2001―2003级18个院系计算机公共课评估成绩(windows, word, excel, PowerPoint, Internet, E-mail及总成绩)和结业成绩数据。

(3) 研究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类比较及非参数检验( Wilcoxon Test)。

3结果分析

(1) 各年级成绩分布比较:如表1所示,计算机评估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即2003级学生的成绩低于2002级,2002级低于2001级。分析原因可能是大学的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时间也大大增加,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较多接触和应用计算机,因此,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比较熟悉。

(2) 各院系成绩分布比较:如表2所示,在全校18个院系中,8个院系的平均成绩低于全校平均分数(77.5分),这8个院系分别是历史系旅游学院、美术学院、蒙古学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政治经济系,就学科分类而言主要集中在音、体、美和蒙学院。其他10个院系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全校平均分数。

(3) 卷面情况分析:如表3所示,除了windows和word两种试题的及格率在90%以上,且平均分几乎接近题干分(最高分)外,其他试题的及格率均在及格以下,平均分离题干分较远,特别是Internet的得分率只有57%。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windows和 word,对这两者的操作及相关知识了解较多;而在其他方面应用少,了解也较少。同时反映了学生上网技能的缺乏。

(4) 结业成绩和评估成绩的显著性检验:首先用P―P图(如图1)对结业成绩和评估成绩的数据分布情况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发现两者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所以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 Test)的方法对结业成绩和评估成绩进行了相关两因素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如表4和表5所示,P=0.0001各院系的评估成绩和结业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访谈方式了解到本次评估考试成绩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任课教师的精心辅导,以及大多数学生的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鉴于以上原因,学生在考试中大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5) 不同授课语种成绩分布比较:为了了解不同授课语种的学生在计算机考试中是否有差异,我们以授课语种为变量考察了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的学生的计算机评估成绩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对于评估的总成绩蒙语授课学生在各分数段的分布比较均匀,而汉语授课学生大多集中在良(80-89分)以上分数段。一方面是因为在本次抽样中汉语授课学生的人数要远远多于蒙语授课的学生,另一方面与汉语授课学生相比蒙语授课的学生可能较少接触计算机,对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了解得不多。另外,蒙语授课的同学们的起点相差不是很远,所以呈现出一种均匀分布。而汉语授课学生有来自城市的,可能较早接触计算机,也有来自农村的,他们对计算机的接触相对少一些,所以在计算机的成绩上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

为了对上图作具体的分析,以数字来说明问题,我们对不同授课语种的学生在不同成绩等级上的频数分析,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蒙语授课学生的评估成绩在中(70-79分)以上的占50.6%,汉语授课学生中以上的占80.3%。

为了对上面所体现出的差异作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对不同考试语种的学生在不同试题上的得分作了详细的考察。结果如表8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授课语种的学生在各种试题得分上的分布情况是: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同,但平均分表现出较大差异,例如蒙语授课的学生在各试题得分上的平均分均低于汉语授课学生,尤其是Internet上的平均分差异更大。

(6) 特殊专业Internet成绩分布:基于以上分析中不同授课语种的学生在Internet中变现出的差异,对本校外语、计算机、蒙学这几个特殊专业与其他专业的Internet成绩做出如下分析,见表9。

从表9可知,除计算机专业外,外语专业在Internet这一试题的得分上与其他专业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即外语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因其专业的开放性而更多地接触Internet,也没有充分地利用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蒙学专业成绩较低的原因可能与他们接触网络较晚有关。计算机专业的平均分很高,只是他们专业性的一种体现。

4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计算机评估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

(2) 在这次计算机文化基础本科教学评估中我校学生成绩普遍较好,总成绩平均分为77.5分。

(3) 在六种试题中Windows和Word的得分率最高而Internet的得分率相对较低。

(4) 结业成绩和评估成绩都不呈正态分布。

(5) 蒙语授课学生的得分低于汉语授课学生,尤其是Internet的平均分差异更大,可能是多数蒙语授课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晚,且使用较少的缘故。

鉴于以上的分析结果,提出如下三条建议:

(1) 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加强信息资源利用的教学。在现代社会,如何去获取知识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在网络信息如此便捷的时代,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我们就会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和别人产生差距。

(2) 适当加强对蒙语授课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根据学生的内部条件更好的运用外部条件使学生得到提高,做到因材施教。

(3) 教学管理部门应使用更好的教学评价方式,制定适合蒙语授课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创造“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得到不断地提高,同时,又不会导致教师对工作的懈怠。

参考文献:

[1] 张文彤,闫洁. SPSS统计分析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扬晓明. 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the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ZHAO Xi-wu, ZHU Li-bo

上一篇: 茶艺礼仪基本知识 下一篇: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