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行业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1 10:08:25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篇(1)

1农机化进入中级发展阶段成为农民增收亮点

回顾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60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49~1980年,行政推动阶段。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增加对农机科研教育、鉴定推广、维修供应等系统的投入,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1981年至“八五”期末,体制转换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制日益放松,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农业机械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九五”初期至2003年,市场导向阶段。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我国小规模农业生产单元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的规模化生产,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初步形成。2004年至今,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购机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工业拉动效应显著,农机工业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从建国至今,我国的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8.22亿千瓦,是1949年8.01万千瓦的10000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95%;每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6.75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021.91万台,是1949年117台的17.3万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2.68%。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增长幅度较快,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2008年底,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5.8%。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机作业领域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机标准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集收获、耕整、播种于一体的机械化复式作业应用范围扩大,农业抢收抢种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通过农具改革,实施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948)项目等,加大了农业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及扶持力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部分“瓶颈”环节技术和技术集成问题的解决。农机工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了从农机生产弱国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支撑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2008年底全国农机制造企业约80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21家,农机工业总产值1915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103.7亿元)的18.5倍。我国农机对外开放领域也进一步扩大,成功地引进、消化、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生产机械和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目前,我国农机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湖人以熟练的打桩操作技术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基建地桩产业市场站稳了脚跟。

2提要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农业机械化带动农民增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抓发展机遇,现代农民抓住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挖'出了一片百姓创业致富的新天地。实施小额贷款和银行按揭贷款,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每年定期举办挖掘机操作员培训,并指派专人跟踪服务,为挖掘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农村民生,提高投入强度,加大推进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折不扣地把强农举措、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农业机械发展与农民增收协同发展。

3充分认识农民增收与农业农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并与贯彻落实省九届六次全委会精神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保持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再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四项工作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搞活商品流通。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工作重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特别要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扩大农村就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刻也不放松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好农村带头人。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保持农村和谐稳定。要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少讲空话,多办实事,扎扎实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典型经验,为农业和农村不断增添活力动力。 要建立完善体现“ 三农” 工作绩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有利机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农民群众早受益、拉动内需早见效。

【参考文献】

1 王明丽.天津市农机化发展浅析[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王林冲.高翔.高永胜.凌小燕.对江苏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6年06期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篇(2)

一、充分认识我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城镇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出现短缺趋势;川西北高原地广人稀,农业劳动力严重缺乏;全省农村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矛盾突出。农业生产的人工劳动力成本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作业的优势明显。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服务并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延伸。

目前我省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很低,发展较缓慢,不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有关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农业机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能力差、农业机械工业与流通业缺少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机械化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认真研究解决。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在实践上有新举措,在工作上有新成效,努力实现我省农业机械化的新跨越。

二、明确我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组织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经济有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选择适宜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内容和发展重点,并保证选用农业机械的经济有效。二是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发展农业机械化要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机结合。三是市场导向、政府扶持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辅以必要的政府扶持政策措施。四是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各个区域、各种农作物、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总体目标是:保持我省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逐步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作物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到**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447万千瓦,年均增长3.5%;农业生产耕整地、播种栽插、收割等主要环节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在“十五”的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年前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三、完善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不断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加强农业机械科研开发。强化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科研开发,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推进农业机械科研、教学与生产、推广相结合,实行产学研联合攻关,突出农机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研究,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开发标准化、多功能、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械。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和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建立具有相应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基地。在平原、丘陵、山区、川西北高原、安宁河宽谷地区建立省级综合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育秧、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农作物收割、秸秆综合利用、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旱作节水、农产品烘干、果蔬保鲜等各类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新机械。

(三)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在川的相关大专院校要根据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县级农机培训、推广机构要狠抓农业机械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机科技的宣传普及。各地要将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工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县级以上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开发资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做大、做强一批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竞争力大的农机工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生产小(微)型农业机械的骨干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尽快提升我省农机工业水平,彻底改变我省农机工业落后面貌,把农机工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奋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

(五)扶持发展农业机械流通业。按规划先导、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方针加速培育一批农机流通龙头骨干企业,并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区域性骨干企业相结合的新型流通企业集团。要把现代农业机械流通及物流体系建设作为各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机械流通行业连锁化进程,支持兴建农业机械有形市场和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将其列入省重点建设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性物流项目,其用地可享受工业用地政策。

(六)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维修业。坚持方便维修、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发展的需要,扶持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管理水平高、服务一定区域范围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中心。

(七)完善基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要区分其公益性和经营性,按“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服务”的要求逐步完善。逐步建立以基层农业机械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专业经营户为基础、农机服务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八)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设置公益性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要明确其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保障工资待遇,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保险机制,确保队伍稳定。

(九)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鼓励发展经营性的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按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扶持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服务内容的农机合作社、农机租赁公司、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和农机专业大户。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及其他形式的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十)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加快电子化信息服务进程,建立高效、灵活的农机信息收集、整理、制度,及时提供有关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

四、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保障农业机械使用安全

(一)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监理人员编制,保证安全监理机构执法必需经费,完善安全监理技术装备,严格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切实做好拖拉机上路行驶的安全监理工作。

(二)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机械鉴定机构的试验鉴定手段,不断提高农机产品鉴定能力,搞好农业机械产品的安全性、适用性和可靠性鉴定。依法加强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维护农机产品使用安全。

(三)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市场秩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要共同配合,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对农业机械产品生产、经营、维修、作业实施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扶持力度,为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政策支持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扶持农业机械化的力度,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农民和农业经营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投入机制。要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引进、研发、示范、鉴定、推广、培训等给予资金支持。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农业机械应该享受的补贴要确保足额到位。

(二)国家银行金融机构应对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维修、流通、物流等行业,对农民和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购机、开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等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

(三)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生产、经营、维修农业机械和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田作业、农副产品加工、农用运输等的税收减免政策。

(四)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土地治理、金土地工程、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涉农项目中要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措施,特别要把农村机耕道路、农村机电提灌站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列入建设内容。

(五)做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服务。公安、交通、农机主管部门要通力协作,按各自职责落实好国家对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免收过路过桥费的规定,做好对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组织引导,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

六、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为发展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农办、发展改革、财政、税务、金融、科技、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共同做好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工作。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篇(3)

关键词:

农业机械;问题;方法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让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业经济也发生了变革,现代化的农业已经逐渐的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如果没有将农业发展好,农业就不能实现高效发展,但是我国农机作业还不成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没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农业机械推广是不能得到进步的,这样就会限制农业机械的发展,本文就是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让农业机械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

1农业机械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推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农业要想得到迅速的发展,追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要重视机械化作业,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但是我国在大型农机推广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1缺乏农机推广意识

农机推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国农业生产部门并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性,这是推广人员在农业机械推广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而农业部门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部门,需要将农业机械的发展放在首位,目前我国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将农业机械推广工作重视起来,这样就造成了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停滞不前,如果农业机械得不到农业部门的推广,那么农民在生产的过程中,就不会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这样对农业生产是极为不利的。农业机械的意识不足是造成农业机械推广难度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作为政府部门没有将农业机械化推广宣传给农民,这样就会影响到农业机械的发展,作为政府部门,在农业机械推广中保障政策还不够完善,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农业机械推广是不会有任何的成效的,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还严重的影响了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积极性,这样就给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1.2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

由于人们对农业机械推广的认识还不足,农业机械推广体系还不完善,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发展的重点,如果没有农业推广体系作为农业机械推广的支撑,就会给农业机械的发展带来难题。我国农业机械推广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农业机械推广体系还不完善,作为农业机械推广人员对农业机械技术还不了解,没有及时的学习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对农业机械的认知还处于较为传统的机械化阶段,对于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掌握程度较低,如果作为农业推广人员对农业机械技术并不了解,是无法顺利进行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如果不能顺利的进行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就会影响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了解,这样农民就不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对农业机械推广有着不良的影响,农业机械技术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对农业经济的展是非常不利的。

1.3农民掌握的农机技术较为落后

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农业机械化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没有将农业机械化推广做好,农民对机械化程度的了解就少,而农民作为农业机械的使用者,无法正确的理解农业机械的作用,严重的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现在农民对机械化的了解还比较少,很多的农民都没有掌握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知识,如果农民对机械化生产没有足够的认识,农民是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的,如果农业生产还采用传统的方式来生产,就会影响着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步伐,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农业机械推广的策略

2.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加强对农机推广的重视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农业也要实现现代化发展,为了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利用。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应加强农业部门对各种新技术推广和普及的意识,从而使得农业生产过程可以逐渐实现现代化、高效化。另外,各种新的农业机械的推广也会涉及到农机,因此也需要加强对农机推广的重视。针对当前农业机械推广的投入不够的问题,应加强解决。由于我国农民的收入不高,农业机械的推广应尽量做到免费。同时,当前我国在推行农业机械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各方面的投入,比如人才队伍的投入、推广人员的福利保障等,以稳定、壮大农机推广队伍,使得农业机械的推广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加强完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和制度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应加强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和制度的完善。农业机械推广的监管力度不够,是造成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想保证农业生产过程实现现代化生产,则需要构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体系和制度,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的落实。比如对于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责任进行确定,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使得各项推广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再比如对于农机人员,应引导他们多下乡,给百姓提供一对一的帮助,使得百姓可以掌握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

2.3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农民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力量,当前很多农民新技术的认识不够,是导致农机推广受到阻碍的原因,对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使得农民能够对新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定期给他们宣讲各种新技术,并指导他们对各种技术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也可以引导一些意识比较先进的农民在当地举办培训班,对各种技术进行宣传,配合农机人员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使得农业机械可以惠及更多的人。同时,也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得他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从而能够掌握高效的方法给农民推广各种新技术。对此,农机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各种新技术,并且要学会提炼其中的要点,简明扼要地将其传授给农民。此外,农机推广人员要及时给农民灌输先进的生产理念,确保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顺利进行。

3结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现代化生产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农业机械是保证农业实现现代化和高效生产的一个要因素。但是当前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推广的制度不够完善、农民的意识比较淡薄等,这些都会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受到影响。对此,要积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推广,使得农民能够接受更多现代化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意识,落实各项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作者:许佩东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安镇农机技术推广站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篇(4)

关键词 :农业 机械化 经济 发展 影响 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化就是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业活动的效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替代传统的畜力或人力生产,从而提高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使用鼓励政策和补贴,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农业机械的科技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把农民从繁重的耕种生活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为了更好的发挥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

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篇(5)

1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1农业机械化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随着农业发展结构性变革的进行,新的农业生产主体已经逐步由原来的个人和小农户,逐渐转变成大型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机构。在这种规模化的农耕需求中,必然要求农业种植方法从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耕作方式向机械化耕作方式发展[1]。但很多地区却存在着土地划分不合理,机械利用的效果不高的情况。在这种因素影响之下,导致一部分农业种植户对大型机械化劳作缺乏信心,从而降低了机械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1.2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农业机械化广泛实施的一项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很多的中小型农业生产者缺乏必要的农业机械发展资金,使得在更新机械以及推进农业机械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即时的生产方式转化,从而降低了机械化效果。目前,很多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都为农业发展专门设立的贷款帮扶服务。但由于很多机构贷款流程繁琐,贷款额度小、周期短,使得很多农业生产者无法有效运用这一服务措施,资金投入问题仍然无法有效解决。

1.3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不到位

随着各种新型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相关的技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现阶段对于新型农业机械的技术服务人员的培养不能满足需求,使得农业生产者在使用新型农业机械的过程中,对于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掌握不充分,易引起农业耕作中的机械使用问题[2]。对于农业机械使用的维护和维修等需要,也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服务,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者的机械化体验,阻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有效途径

2.1在农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充分考虑机械化发展

由于目前的农村结构转型,使得传统的小块土地耕作实现了区域性的联合。在进行土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中,要充分的考虑目前的农业机械性能和特点,使农业耕作区域的划分情况能够充分发挥各种新型农业机械的工作效果。

2.2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

各地区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补贴力度和范围,从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于农业机械的接受程度和意愿。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农业机械使用补贴等方式,有效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另外,要加大金融机构对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范围和效率。在农村信用社以及农业银行中设立专门的农业机械贷款服务窗口等,并简化贷款流程,使农业生产者可以有效的使用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进行机械购置[3]。金融机构还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提高农业贷款额度和使用期限,使得农业生产者在资金使用时能够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政府部门可以为农业生产者的贷款承担一定的担保责任,并补贴贷款利息,从而减轻农业机械采购贷款压力,增强农业生产者使用新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2.3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增强技术服务水平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篇(6)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47-04

一、导言

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政府已经将发展农业机械化列入国家支持政策,提出走符合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近几年来,有关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理论支撑。

(一)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制度的历史变迁

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从建国后开始的,伴随着制度变迁发生了重大波折。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市场需求机制为基本特征,农业机械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个体农民拥有和经营农机数量迅猛增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活力。当改革的设计目标还远远没有定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上时,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一系列实践清晰地走在市场化道路上,承包制中的农机户是最早的市场活动主体,农机经营服务一经诞生即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买自用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已被打破,初步形成了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个体私有私营农机为主导的历史时期。农民成为农机投资与经营的主体(林万龙,2007)。

(二)农业机械的功用

农业机械是在农业生产中代替人力和畜力来进行农业耕作的现代化装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传统农业的劳动强度,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另外,农业机械在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现在的购机者主要将农业机械作为资本品投资购置,用于提供作业服务来获取收入,增收致富。另外,农机的购置还满足了购机户自身的生产、生活需求,如完成自己的农田作业,甚至将运输机械还作为交通工具使用,成为生活水平的一种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农业机械在农民中所拥有和使用的程度已成为农民致富、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手段。这些都说明了农业机械在我国具有多功能性这样一个独特的特点(2005,侯方安)。

(三)与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性颇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农村剩余劳动的转移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如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原有农用机械化水平、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程度等因素影响了农机的户有户营发展水平(陈升,1986)。杨敏丽等学者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显著相关,农机化作业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约1个百分点(杨敏丽,2003)。祝华军利用农机净值建立估计模型得出了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同农业劳均农机净值和劳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的结论,即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农机净值增加1元,则全国将有11万农业劳动力被农业机械替代出来(祝华军,2005)。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将进行分析。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与变量设置

(一)数据资料的选取

在样本指标选取上按照全面性、简洁性、可操作性原则,参阅国内相关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选取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选取时段为1983~2006年。这是因为安徽凤阳地区极少数生产队从1978年年底开始试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的大范围推行是逐步实现的。1980年1月。全国只有1.0%的村庄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1980年12月为14.4%,到1983年底,97.7%的村庄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林毅夫。1988),因此,本文认为1983年是我国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时间分界点。

本文数据均取自历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并进行适当处理,其中,2006年的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供的统计数。同时,本文认为在这个时期以1996年为分界时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式和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的影响,本文也有意考察这个政策变化的影响。

(二)变量设置

本文在度量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时,选取了劳均土地经营规模、农民可支配纯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转移比率、农业机械产品价格、政策变化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1 被解释变量――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本文关注的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这一概念,对其测算是一个关键,农业部根据耕整地、播种和栽植、收获、粮食、植保和灌溉机械化程度计算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学术界通常取前三项作业机械化程度,按其权重其平均值,但是,这种方法误差很大,业界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计算也颇复杂。考虑到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产环节差异太大,对机械化要求不同,在此不直接测算各项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而是采用亩均农业机械总动力(PAM)的高低来反映农机化发展状况,其高低可以直接测度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这里不考虑农业机械从事非农生产和用于农民生活中的比重,而假定本文所界定范围的农业机械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2 解释变量。农业机械的使用目的直接决定其发展的一些因素选择。改革开放前,农业机械以规模经济技术因素投入。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强度,影响其增加的因素显然不同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成为一般的资本品,私人投资成为主体,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从事农机作业服务,获得收益,增加收入,而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目的是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生活舒适性。因而,农民的收入等个体因素均会对农业机械投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里设定农机作业价格、作业成本以及单位面积作业收入不变,综合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计量分析中考虑以下几个:

(1)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本文以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均经营耕地面积(PFL)来反映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据有些研究和作者的调查表明,地块平均大小(即耕地细碎化程度)比该指标还要小,更适合用在此处分析,但是系统的统计资料并不完整,无法使用,因此,本文借PFL来反映土地经营规模,规模越大,越能充分发挥农机作业的规模效应,降低单位作业成本、地块间转移成本和交易成本。从农业机械发展的总量上看,一些学者预计的由于受到户营耕地细碎化对农业机械化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似乎并没有出现,其中原因值得

研究,难道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背离基本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自然规律”?

(2)农民受教育水平。本文使用农民人均接受教育年限(PFE)反映受教育程度。农民接受教育时间越长,对新技术和信息了解越多,掌握越快,更易于推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会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RPFI)的提高,使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主要经济指标,生活舒适程度的提高创造了对农业机械技术的需求,推动着农机作业服务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带动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民更加有经济能力投资购置农业机械来开展服务,获得过多的收入。

(4)农业机械产品价格。这里取机械化农具定基价格指数(FIP)来反映其影响,该指数越高,农民增加农业机械投资的可能性会越少。

(5)劳动力转移数量。农业劳动力转移越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推力越大,本文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率(RLT)来考察其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6)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文中采用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即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相对比重与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所有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之间的比例这一相对数值来比较研究农业劳动报酬的差别。同时,对其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7)有关政策的变化。虽然1983年后农业机械的生产和销售取消了计划经济下的调拨配给制度,并已按照市场化运行,但是农业机械作业所需的柴油、生产所需的钢材等原材料还维持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价格双轨制状态,因此,该时期内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还维持以物资调拨、平价供应隐性补贴的形式。补贴数据与力度无法按照经济指标来获取统计数据。而市场化改革后,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以财政资金为主但资金分散杂乱,本文认为,此研究期间的国家支持农业机械化的力度不变,本文以1995年为界线设立政策变化虚拟变量(D1)进行检验。

除上述因素外,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发展速度和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如GDP的增加,改善了农业机械生产和作业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政府采取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考虑到与农民人均收入的高度线性相关性,这里仅以RPFI变量进行考察,以避免引进严重的多重共线;国家整体水平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使更多品种型号和更高质量的农业机械得以设计生产,农业生产的需求得以满足,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于农业机械研发方面的投人数据如R&D投入强度没有相关历史统计对比,而且基础理论研究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滞后期难以量化,故本文对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归入随机误差项。

各变量含义及预期影响方向见表1。

三、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模型构建

本研究使用全国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以探究以上解释变量因素可能对农业机械化造成的各种影响及其水平,以及它们中间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首先对亩均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PAM)和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经过取滞后期m=1,2,6分别检验,可以看出,PAM不是引起CAP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是,CAP是引起PAM变化的Granger原因,因此,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中不宜排除CAP。本文采用了普通多元线性单方程形式进行回归分析。

(二)估计结果

本文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进行估计,并使用Newey-West异方差自相关一致协方差方法校正参数估计值的标准差,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除了农民人均接受教育年限(PFE)和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这两个变量外,其他变量都达到了1%和5%的显著水平。但是,农民人均耕地面积(PFL)这一变量的符号与预期并不一致。

对模型估计的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受到农民人均纯收入(RPFI)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比例(RLT)的显著影响,且都有正向影响关系,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期一致。农民收入提高了,一方面代表着农民生活水平上的提高。农民租用农业机械代替人工完成部分农田劳动的愿望也会随之增强,而且也更具有经济的负担能力;另一方面,农民收入的提高使的农民有经济能力购置更多的农业机械为自己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开展对外作业服务赚取更多收入。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越多,意味着在相对稳定耕地上从事生产的劳动力越少,越需要更多的农业机械来完成更多的农业生产环节,推动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受到农业机械销售价格水平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讲,机械价格越高,租用农业机械的价格也会高,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民对其反应越敏感,会较少购置和租用农业机械,这也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因此,价格水平(FIP)对农业机械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理论预期也相一致。

3 从理论和经验认识上看,农民文化水平(PFE)越高,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有利于购置和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但从估计结果看,这一影响不很显著;同样不很显著的还有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CAP),理论认为该指标越大意味着农业生产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会越高。农民从种地中获得的收入比例越高,会从根本上鼓励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但估计结果仅在10%的水平显著。

4 农民人均耕地面积(PFL)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构成显著的负向影响,这是与理论预期方向不相一致的一个变量,也与众多学者一致认为的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观点似乎矛盾。但就我国农村现阶段的具体发展状况和农业机械功用而言,这一结果具有现实性。因为农民购置农业机械一方面为他人提供作业服务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大量的小型农业机械,如小四轮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等主要是农民自购自用,有的兼用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因此。这一结果说明农业机械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已经出现。

5 本文对于政策变化(D1)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的估计结果也是显著的,表明农业机械化对政策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四、结论与启示

从本文对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与对相关政策的启示一并总结如下:

第一。农民收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增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内在力量,国家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尤其是种粮农民的收入也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篇(7)

农业的机械化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机械来代替人力的生产过程,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农业机械不仅能够加强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土地产出率,还能解放大量的劳动力,在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所以说,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本文从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重点研究了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措施。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给农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一)生产效率的提升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就是利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来替代传统的人力和牲畜力,进行播种、施肥以及各种各样的农耕工作,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还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另外,通过先进机械化工具的使用,还能提高复种的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率。机械化设备在喷洒农药、播种以及施肥时,能够准确把握工作时机,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加强劳动生产的效率。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说,农业机械化是最关键的基础,所以非常适合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加强经济效益的提升,还能在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另外,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后,还能充分解放农民的双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而且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三)规模效益的呈现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上升,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作业量,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机械损耗,促进了农业生产活动和机械化规模效益的完美结合。通过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运用,起到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的作用。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先进的机械设备能够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转变,而且在农业规模化的基础上,还能对农业生产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所以说,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上升以及规模化的实现,能够切实减少农业的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措施

(一)实现机械化的创新和发展

在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科技含量高、效益高、能耗低等,如果能够对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合理的使用,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还能加大机械化设备的工作量。所以,要想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一定要加强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使用,对设备的结构进行改造,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有效增长。另外,我国政府还可以针对农业机械制定相关的政策方案,将先进的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结合在一起,实现机械化的创新,同时还应该实施奖惩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激励,使其与实际的农业生产需求相结合,做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相关工作,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再有,农业机械化的自行研发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应该同时进行,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和研发手段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创新和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上升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还起到了推动性作用,但是,在我国一些农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仍然没有实现全面的机械化。要想利用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让农村地区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明确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捷性,从而提高农村农业生产的效率,实现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重点关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补助和政策支持,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添加机械化的设备,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按照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建立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由农业走向市场的一条必经之路,而且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机械化的作用能够将非常零散的农户经营与农业的服务市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等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农业机械化的提升。要想建立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一定要不断探索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途径,对机械化服务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变的机械化。所以说,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对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个地区的农民一定要对其引起重视,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高产出,还能解放大量的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一定要从实现机械化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实现农村经济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赫.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山西农经,2016,06:65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篇(8)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科技是能够有效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农业经济要想发展就需要不断的优化我国的农业机械,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而农业机械制造业的进步与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需要强大的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如今,现代科技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机械制造业当中,农业机械作为机械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发展成就,新的农业机械被制造出来并且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 数字化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1.1 智能CAD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CAD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图形来对设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辅助的一种技术,在建筑工程和机械产品的设计中经常被用到。此种技术由于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对大量的文字与图片信息进行存储,能够为设计人员的工作提高巨大的帮助。然而,由于传统的CAD技术很难对符号进行推理,不能很好的满足设计人员的需求,因此新型的只能CAD技术被研发出来[1]。职能的CAD技术不仅能够对集成的设计进行分析,还能够在复杂的系统内对产品进行设计,因此,智能CAD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用于对农业机械进行设计与分析。智能CAD技术不仅能够使农业机械设计过程更加简化,而且还能够实现设计过程的无纸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设计的工作效率,提升了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2 CIMS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CIMS是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简称。CIMS技术通过计算机硬件以及对现代管理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综合运用的方式来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人员、管理、技术这三大生产要素优化的一项综合性的生产技术。对有效的优化企业的信息流、物料流并使其有机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CIMS技术还能够对优化企业整体、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2]。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也越来越高,我国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制造业的重视也不断增加。为了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使其在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得到应用于落实,以发挥科学技术对我国生产的来动作用,我国实施了863计划。随着863计划的不断实施与深入,我国的对CIM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制造作为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CIMS技术的推动下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为扩大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的产业规模、新型农业机械产品的开发、农业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CIMS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产业中的应用,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更为深入和彻底,有效的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速度与效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3]。

2 数控机床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就十分迅速。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数控机床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领域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由于数控机床技术是由外国所研发的,因此我国的数控机床技术主要是由国外引进的,数控机床的机型种类较少,产品系列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生产与发展的需求。再加上我国现有的科学技术力量有限,不具备对数控机床的零部件进行开发制造的工艺能力,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产业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4]。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必须要努力对数控机床这项技术进行攻坚,研究数控机床的制造工艺,使我国能够形成系统化、模块化的数控机床产业,以满足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需要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3 虚拟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虚拟制造的热加工工艺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在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和成形制作时,往往由于其工艺难度较大而导致加工的失败,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制造业工作效率的提高。虚拟制造的热加工艺由于能够利用虚拟技术对机械的样机进行数据模拟与物理工艺模拟,并对机械产品的形成过程进行动态仿真,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制造的加工成形的成功几率。而将虚拟技术的热加工工艺运用到农业机械制造业的生产中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金属材料加工的难度,提高机械制造生产的工作效率,优化农业机械产品的性能与质量,在提高材料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农业机械制造业的经济效益[5]。

除了上述的应用方法以外,人们还可以将虚拟制造的切削和冲压加工过程仿真工艺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进行应用,以提高农业机械制造业产品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可加工性,并对其加工方法进行优化,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其对社会生产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对其加以重视和应用。而农业机械制造作为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必须在其发展中重视起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其设计、制作及生产工艺,推动农业机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才,邓在京,文友先.我国农业机械CAD的发展思路[J].农业机械学报,2004,15(1):104-106.

[2]李梦群,武,孙厚芳.21世纪的机械制造业[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11(3):45-47.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篇(9)

自从开展现代农业建设以来,我国在现代农业建设上主要取得了以下的成就:(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逐步的改善;(2)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的提高;(3)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4)农民的收入在稳定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5)农业产业化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在现代农业建设中还主要面临着以下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农业生产的资源性矛盾越来越严重,并且随着农业的发展,没有综合考虑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的生产规模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仍然较为狭小,劳动的生产率需要进一步的得到提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都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其水平仍然较低。农民的整体素质仍然较低,并且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都是选择的外出打工,家里的都是老人,难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在很多地方对农业的投入还较少,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当前的很多科技成果都没有能够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在制度、正常以及市场环境上还存在严重的不足,没有足够的制约能力。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在稳步的提升,特别是高性能、大马力与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一直都保持有较为高速的增长,农机装备的机构得到明显的改善。随着科技与交通的发展,很多地区的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机械耕田、播种、收获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明显的增强。 在我国农业生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一直都是一个是否严重的问题,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农业机械跨区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摸索,使得农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效益得到稳步的增长。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而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需要农业机械企业与工业的大力支持,我国在农业机械工业发展上相当迅速,建立起了各种农机项目示范区,兴办了合资企业,扩大了对外资与各种技术的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国家还制定出了优惠的进口税收政策,这些都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我国在农业机械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因为地区差异,我国地区之间的农机化水平严重的不平衡。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量较多,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相当快速,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将则是相反的情况。从当前所拥有的农业机械来看,存在较为严重的老化问题,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换代,并且大多数都是拥有的运输机械,而农田作业机械则较少,并且农机配到的机具较少,配套的比率低,因为环境的限制,很多地区都只能使用小型机械,而无法使用大中型机械。

三、实现现代农业经济与农业机械发展的有机结合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篇(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设计的工具和方法也越来越多,为农业机械设计提供了保障。农业机械设计与我国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设计水平和效率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近年来,仿生学原理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于农业机械设计而言,仿生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强化机械的实际操作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1仿生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所谓仿生设计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建立在技术系统上,通过对生物系统某些原理的实验性模拟、构造,从而设计出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法[1]。农业机械设计就是研究与农业机械相关的设备,农业机械设计与我国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农业而言,机械设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保障,而机械设备作为一种产品,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机械设备不仅注重功能性,同时也注重设备的整体造型的美观性。而农业机械设计中应用仿生学,通过生物仿造,对农业机械进行模拟,可以对农业机械的功能进行优化,同时,通过仿生设计,还可以赋予农业机械新的生命象征,通过各种素材的搭配,可以设计出符合多功能性、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机械产品。

2仿生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1外观上的仿生设计

对于农业机械而言,机械外观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机械的使用性能。就当前农业机械来看,主要是集中在产品的使用性能上,而忽略了产品的外观形象设计,以至于设计出来的产品缺乏亲和力,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比较机械,没有很好的感觉体验。而仿生设计的应用可以改善农业机械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能使得农业机械的外观更加美观、形象,使得人们使用的过程中倍感亲切。在农业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应用仿生设计,将农业机械通过仿生技术进行模拟构造,一方面可以对农业机械的使用性能进行测试,另一方面可以对农业机械的外观进行优化,以达到人们审美标准的需要。

2.2功能上的仿生设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会逐渐发现其他生物的一些功能远远比人类要强,从而促使着人们去对这些生物的功能进行研究。而仿生设计在对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等所具有的典型的仿生物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产品的突破和创新。而仿生设计的核心就是仿生技术,通过仿生技术,设计人员在进行农业机械设计时,可以将生物界中的某些独特功能应用到农业机械中去,从而改善农业机械功能,满足农业作业各方面的需求[2]。

2.3材料上的仿生设计

在农业机械设计中,不仅可以对农业机械的外观和功能进行仿生,同时还可以对农业机械的材料进行仿生[3]。农业机械材料的选用直接关系到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才能被人们认可。在仿生设计中,可以通过观察生物的结构和构造来更好地设计相应的机械。对于生物结构而言,有的生物结构非常精巧,这种精彩特质与材料直接相关,在农业机械设计时,设计人员选用生物材料来进行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如土壤动物的脱土原理,在进行仿生设计时,设计人员就可以将这种材料应用于犁体中,从而减少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黏土,进而提高农业作业效率。

2.4机械控制性能的仿生设计

随着计算机基础的发展,农业生产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要实现农业的自动化生产,农业机械就必须实现智能化控制。通过仿生设计,可以实现对农业机械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控制,通过智能化控制,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生产的均匀化作业和精准化操作[4]。

3结语

现代社会,农业机械化作业已是大势所趋,加大农业机械设计对推动农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仿生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仿生原理和仿生技术的出现为农业机械设计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对农业机械设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仿生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农业机械的功能,同时还能改善农业机械的外观,实现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控制,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作者:谢勇中 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波,高丽霞.仿生设计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2(11):30-32.

上一篇: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 下一篇: 高效沟通技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