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陈列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05 10:17:50

科技馆陈列设计

科技馆陈列设计篇(1)

理念创新决定着陈列展览的成败,要使博物馆的陈列能够长期吸引观众、持续发展,就要从理念创新开始,不断创新,不断推出好的陈列,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望。在陈列理念上应放弃传统的观念,要以提高观众兴趣为主要目的,拒绝枯燥的说教;在陈列内容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刻意追求全面、系统,要科学提炼与展示主题相关、观众有兴趣的内容。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博物馆展示艺术设计应在理念创新方面下功夫,制作出精良、好看的精品陈列展览来。博物馆要发展,陈列艺术设计理念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设计理念是博物馆发展的动力,创新才能制胜。

一、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理解

首先,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是博物馆面向社会展示文化、体现研究水平的载体。把文字方案变成形象的陈列展览,需要设计师根据内容方案、展品、场地、设备、材料等基本方面,参考陈列主题、艺术形式、实用功能、多个因素等要求综合考虑才能完成。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不仅只是满足准确有效的表现内容,而且同样具有自身的审美性和艺术价值的追求。诚然,陈列艺术设计应该服从陈列内容,但现代的陈列艺术设计观念决不能局限于满足这点,具备艺术上独特的审美价值,传播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同时也要让观众享受艺术风格之美。其次,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和其它艺术创作最大的不同是它没有统一的模式,不但没有世界模式,即便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也不尽相同,这正反映了陈列艺术设计本身的特点(即风格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因为设计的服务对象不是个人而是市场和社会,这两个因素都因国家、地区而有很大区别,国与国不同,地区与地区不同,社会状况也各异,加之设计对象的范围广泛,从历史到专题的、艺术的、名人的、纪念馆类的等等,对于这样的复杂对象,没有可能形成国际统一的设计风格或形式,因而陈列艺术设计只能因地制宜,因内容设立,因市场需求而发展,并且随时都处在一种为应对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而改变的状态之中。那种希望建立一种稳定的、标准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面临的形式和风格相似、雷同、缺乏个性,需要做新的探索和进行理念创新研究。

二、我国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历史类博物馆在陈列设计方面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陈列理念和方法,进而使我国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步入系统的发展过程。在近现代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领域,影响较为深远的是设计师费钦生先生。费钦生师从刘海粟,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最后一届毕业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他四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不断推进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发展,见证了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多,西方理念的不断传入,我国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方式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推进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理念创新,增强博物馆的发展活力

(一)陈列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观众

以观众为出发点,并以观众的参观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它强调根据观众的心理、生理需求进行陈列设计。陈列者深入研究历史文化,充分发挥博物馆藏品看得见,摸得着,最具感染力和最易见教育效果等特点,设计出适合观众接受的视觉结构和知识结构,用动态化、生活化、戏剧化等手法激发观众能动的理解联想和审美,让观众走进展览,自己感受历史、品味文化、欣赏艺术、增长知识、认识社会,而不仅仅是把文物的价值告知观众。

(二)挖掘文物的人文内涵

文物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具有证明人类所处环境及其状况与变迁,证明人类各种文明史发展的能力,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新的陈列理念,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展览内容和形式的人情化设计上,它也要注重文物的人文内涵的发掘,引导观众对陈列 内容进行提问、思考,让文物的人文内涵真正发挥出来。

(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陈列设计的互动体验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陈列设计领域,尤其在历史类博物馆,设计师力争通过多媒体技术复原历史场景,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在藏品的展示活动中获得体验,当然这种陈列设计也是目前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难点之一。现代博物馆在陈列设计中大量运用的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种交互性设计。多媒体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集文字、语言、音乐和图像于一体,融合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形成多媒体和观众之间交流互动的介质。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大特点,它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营造互动交流的操作环境和身临其境的场景效果,改变了传统博物馆展示信息传达的单向性,使博物馆和受众之间的沟通更为有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当代博物馆陈列设计人员应该认清这样的形势:任何一个陈列展览都不可能永远为观众所青睐,在高新技术的影响下,陈列展览生命周期日趋缩短,如果一个陈列设计者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那他设计的展览内容也终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实践没有止境,创新就没有止境,只有符合时代精神,为适应观众欣赏品位的提高而不断创新的陈列展览,才会具有永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徐鸿斌.以嘉定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视角谈我国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问题[D].南京艺术学院,2014.

[2]青.博物馆陈列艺术探究[J].地球,2014,(10):350-350,324.

科技馆陈列设计篇(2)

[中图分类号]G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036-02

1 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定义和特征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社会需求并具有科研、收藏、保护和展示、教育等功能,是人类创造和运用知识性传承的不可或缺的环节,由此可见,博物馆的宗旨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从设计角度来看,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视觉传达的载体,集中着视觉文化领域的要素,包括展品本身、甄选展品和展示等多方面。陈列是博物馆面向公众传播的主要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活动,它将形态各异的展品个体,借助于视觉的形象手段,有机地进行组合,鲜明准确地表达展览主题和思想内容,从而向观众传播有关文化和环境的物质见证物的信息、思想和情感。

展览陈列设计是陈列的主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陈列设计”的定义是“依据陈列主题要求、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确定陈列风格、总体要求,并运用各种艺术、科技手段有机地组合陈列品的工作”。因此,最大限度地为观众传达知识和信息是陈列设计的要求。陈列是功能、技术和艺术形象的综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因此,展陈设计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它不同于纯艺术创作,而是一种服务于博物馆文化教育、信息传播和审美欣赏的艺术实践活动。展陈设计有着自身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段,具有设计的多维性和综合性等表现特征。

2 博物馆展陈设计创新的意义

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遗产的保存、展示、研究和教育的公众服务机构,其功能和宗旨的实现首先必须借助陈列展览这一主要手段。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趋势和文化多元化的语境下,博物馆功能的实现和完善对展陈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的创新是时代背景和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展陈设计创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上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内部层面上,就博物馆展品而言,展陈的创新能够在各种孤立的文物展品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意义的语境联系,文物的集中陈列展示不仅要给人“观看”,更要揭示展品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只有通过创新的展陈设计来使展品的内涵和意义得到延伸,形成双向交叉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达到陈列展览的最高境界。外部层面上,就博物馆的整体形象而言,创新的展陈设计能够在展品、博物馆和大众之间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塑造博物馆崭新的品牌形象,将公众教育机构的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文化功能,实现博物馆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3 适应市场和观众的博物馆展陈设计创新

博物馆展览陈列必须更加形象地传播信息,帮助公众理解展览的文化、艺术、科学内涵,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实践中运用多种创新手法,完善展陈设计,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目前适应市场和观众需求的展陈设计创新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

3.1 场景设计

场景是体现博物馆展览陈列主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形象的景观、背景和环境展示对文物展品起到烘托和突出的作用,用直观的空间语言和立体语言深化展览主题思想,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展品的丰富内涵,理解展览的精神主旨。场景设计是一种通俗易懂的陈列形式,结合了实体和实景,是多种艺术品类的和谐统一,能够准确地交代文物的特定环境,烘托出主题气氛,实质上是科学与艺术结合、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一种创作。场景设计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同时不能忽略它的科学性。在设计场景时要对社会和自然形态进行严密的考证,不能有与生活和文化相悖的艺术加工,要突出可读性和典型性,才能传达最真实最本质的人文信息。通过仿制的环境和道具,并借助触摸屏、投影仪、三维立体展示等科技手段,再现典型场景,贯穿历史文化脉络的系统介绍,让观众融入场景,获得直观的教育体验。博物馆场景的可读性可通过更为丰富的展示手段,拓展历史文化信息,解读展览主题和展品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年龄、层次和教育背景对观众认知能力的限制,让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更加顺畅。迪拜城市博物馆是运用场景设计对博物馆展陈设计进行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摆脱了常规博物馆完全橱窗式的陈列方式,以场景式展览为主,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调动了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全方位立体展示了城市风貌,零距离的陈列展示设计让博物馆展示和陈列生动和鲜活起来,让观众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感。

3.2 交互性设计

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如何使观众“身临其境”的进行展示活动的体验,一直是设计的难点。科学研究显示,人们通常会记住阅读东西的10%,听到东西的20%,看见东西的30%,看见并听到东西的50%,说过东西的70%,说过并做过东西的90%。可见信息的传播和教育融合的感官效果越多,留给人的印象就越持久,因此,互动的交流和对话比单向的宣传效果更好。博物馆展示陈列要运用交互性设计,来达到展示手段的创新和信息传播的良好互动。交互式设计的开发和运用是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新趋势,能够弥补场景设计中无法让观众动手操作的不足,在博物馆教育和公众体验方面发挥巨大的能效。

现代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中大量运用的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种交互性设计。多媒体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集文字、语言、音乐和图像于一体,融合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形成多媒体和观众之间交流互动的介质。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大特点,它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营造互动交流的操作环境和身临其境的场景效果,改变了传统博物馆展示信息传达的单向性,使博物馆和受众之间的意义沟通更为有效。多媒体技术在各地博物馆展陈设计应用十分普遍,在引导观众和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信息分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一些科技类博物馆开始开发虚拟技术让观众体验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活动,虚拟技术在国内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中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是对传统设计模式的革新,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和自我的看法,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鉴赏力。虚拟技术的运用也将改变博物馆的传统形象,让博物馆通过新的交互式信息传达和公众教育来帮助人们达到自我实现。

3.3 视觉识别设计(VI)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精品形象和博物馆的整体形象,只有具备鲜明的符号、独特的标志和吸引人的审美感受,才有可能被观众记住。视觉识别系统是理念识别的具体化,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视觉传达形式来传播信息。视觉识别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名称、品牌标志、标准字体和标志色等,可用于包装、办公用品和交通工具等。在展陈设计中导入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系统,通过一定的符号和图案把博物馆展览的精神内涵提炼出来,能够深化博物馆展览主题和定位,集中体现博物馆的整体形象,打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博物馆展览品牌,直接影响观众对博物馆形象的评价,有利于争取观众。同时,带有典型视觉识别符号的博物馆导览手册和纪念品,也能够激发观众对博物馆展览主题和文物的联想和回忆,从而加深信息传递的印象,积极拓展博物馆的文化功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MoMA是纽约现代美术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的视觉识别符号。最近美术馆又对这一视觉识别设计进行了创新,突出了平面图案调色盘的戏剧化效果,可以广泛应用到美术馆的平面广告、海报、灯箱、宣传册等,更具识别性和力量感。目前我国的很多博物馆尚未充分导入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在视觉识别设计方面的探索还有很大空间。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合理准确地导入VI设计,用自己的品牌展览和精品陈列来赢得观众,赢得社会地位和价值,对博物馆的长期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 结 论

博物馆展陈设计是一个独特的设计领域,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具有明确的宗旨,是通过陈列展示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文化教育、学术研究、国际文化交流和旅游观光服务。陈列展览设计水平直接反映了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教育的层次,体现一个博物馆的学术素养和艺术气质,进而彰显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博物馆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收藏和研究的机构,更是一个公众和社会的教育机构,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人和博物馆观众之间交流的直接途径,要运用各种创新的设计手法,借助新技术新成果为人们创造一个更有效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科技馆陈列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268-02

博物馆不仅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也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而博物馆进行陈列展览对传播优秀文化更是有着极大帮助。但是,在实际的陈列展览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对。基于此,本文就博物馆陈列展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一)肩负着对外宣传和自我展示的重要职能

去过博物馆的朋友应该都深有体会,每当我们去博物馆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大的收获,总会拍很多照片带回来,或用于和亲人朋友一起分享,或用于研究和学习,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为什么我们每一次都能够满载而归而且留下很多照片等极具纪念意义的东西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博物馆陈列的东西都是我们平时很难见到更别说亲自接触到的东西,直白的说,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展览品都是一些精髓中的精髓,看了总会让人耳目一新,大饱眼福。一般而言,博物馆用于陈列展览的展览品都是博物馆内最具特色、极具代表性、具有高度参观价值的物品。

1.博物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这些珍贵的文物展示给社会各界观众,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文化的作用。

2.博物馆对外展示自我工作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些展览品都凝聚了博物馆人员诸多的心血和努力才能够被展示在大家面前供我们参观。

(二)完美诠释了艺术性与展览品之间的融合和统一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并不是简单的将博物馆内的物品罗列在展览区内供公众参观和欣赏,相反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且综合的工作,在正式陈列展览之前,博物馆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具体、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对展品的选择、摆放以及展览环境的布局等因素都要进行一一斟酌,即充分考虑到陈列展览的艺术性和丰富性,当然管理人员还要充分考虑整个展览过程中的经费花费、安全保障以及展览品的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陈列展览工作的核心在于将原本就极具参观价值的展览品以一种更具艺术的方式展示出来,带给观众更多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享受,真正意义上带给公众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较之前的展览水平,我们的展览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有待做出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具体而言,我国的博物馆陈列展览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在对展览品的布局和设计上还是拘泥于一些过时的陈列方式,很难吸引观众的眼球;除此之外,当前博物馆陈列展览严重的与展览品的文化内涵脱节的问题,这完全与博物馆的理念和其核心价值相背离,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三、艺术性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运用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追求设计思路上的创新

伴随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博物馆发展往往有紧密的关系,在近十年里,喷涌出现的声光电多媒体技术的融入,让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水平得到飞跃的进步和提升,博物馆不再单一地物品展柜内摆放。在声光电等多媒体辅助下,传达出更多资讯和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往往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设备,亦陆续出现较为被动的问题――设备维护。这一现实问题无疑给博物馆造成一定压力以及影响正常运作。在当代艺术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博物馆策划人员和艺术家都注意到一点,与人为本的原则,如何与人互动,如何将展区、展品主观灌输、呈现给人,成为一个新的话题和博物馆展示的新方向。

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其实上是对于博物馆人文观念的一种延续,通过制造一种“体验”空间以传达观念内涵、历史信息、文物信息。这种展示与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展览和艺术活动相似,以博物馆为平台,传递人文精神的一种机构,它实际上是一种空间的再次组合。博物馆的展示主要是通过空间的组合而进行的。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是通过空间进行的。顺序是博物馆陈列展示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摆放物品的顺序时,可以介入设计师的观念。结合着人的体验,以人为本,对于博物馆中物品的顺序进行再次排列,人们走在其中,从前往后就会有一种新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会很清晰地感受到设计师的思路。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于陈列展示中的科技因素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展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展示的过程中,将各方面因素能够很好地统一和融合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对于设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设计师、艺术家和策划者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思路上还要不断地创新。

(二)充分考虑展览品布局方式的艺术性

博物馆陈列的展览品本身就带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我们在这些展览品的设计和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到注入更多的艺术气息,不断推进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设计的理念创新,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生命力。在其布局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做到充分考虑展品与展厅在形式和空间上的有机统一,同时兼顾展品的色彩和周围环境光线的明暗对比,尽可能创造出一种安谧、温馨的氛围。

(三)凭借一些新型的技术和设备使展览更具艺术性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观赏品位和对于生活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一种时尚、大器、华丽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设计和管理方面我们也可以从人们的这一心理变化入手,尽可能通过凭借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的引入为展览增添一份时尚、奢华的感觉,如:可以将一个静止的文物通过某些手段让其处于有规律的运动过程当中,即可以消除观众的视觉疲劳,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四)运用工艺美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设计

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艺术学科,而是一种包括了很多先进科学技术在内的综合学科,是一种将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的学科。设计师要在整个的设计中贯穿自己的设计思路,就需要对于各种学科进行各方面综合的应用。

首先,设计师要想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中营造出一定主观的空间效果,必须依靠比较科学的设计。只要科学的设计,才能在博物馆的各个细节处,把设计师的思路贯穿其中,才能很好地表达设计师想要的效果。离开了理性科学的设计,任何比较优美的形式也难以表达设计师的思路和意图。

其次,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中还要结合其他的学科。要想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将设计师的观念很好地表达出来,必须对于人物的心理以及设计美学等各方面知识都有广泛的涉猎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设计师的意图很好地表达出来。最后,只有把科学的设计和各种艺术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对于博物馆陈列展示的创新。只有科学的设计,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就会缺少很多美感,也就很难吸引到观众。而只讲求美感,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又缺乏比较理性的指导,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将科学的设计和各种艺术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很好地展现博物馆,从而也能够展现设计师的主观意图。

(五)陈列设计要体现时代设计内涵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生活的各方面也处于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对于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最好也能够体现出时代的内涵。要想使得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走在设计的前列就需要不断地把握时代的内涵,并在陈列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体现时代设计内涵。把握时代设计内涵也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本领。在陈列展示的过程中注入自身的观念,其中对于时代设计内涵的把握是不可缺少的。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展,相应地,对于生活方方面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果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和时代脱轨,就很难吸引到观众。因此,设计师在进行陈列展示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时代设计内涵,并将具有时代感融入到自己的观念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一个好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对我国文化的全方面发展将有极大的益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进行,并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对解决,以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带来帮助,从而促进我国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科技馆陈列设计篇(4)

现代博物馆是征集、陈列、典藏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合作编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986年出版)。如果说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窗口,那么,陈列展览则是衡量这个博物馆的科研水平、馆藏实力和工作质量的窗口。

陈列艺术设计是博物馆的一项中心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科学性、艺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广泛涉及到环境学、建筑学、广告学、材料学、心理学、声学、光学等领域,发展成为一门综合学科,有其特有的规律、原则和要求。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应把握陈列主题、创造美观形式、满足实用功能、保障展出安全、力求经济合理这五点作为设计依据的总则,可以有效地指导陈列艺术设计,同时也可以作为评估任何一个陈列艺术设计的准则。

设计的核心是展品和观众两个方面。把文字的内容方案变成形象的陈列展览,它既要充分体现陈列内容的主题思想,又要满足陈列实用功能要求。需要设计师根据展品、场地、内容文案、经费、设备、材料、制作工艺等基本条件和要求来创作完成。在设计实践中,不仅需要运用文物、图片、场景等进行静态展示,还运用电子触摸屏、投影仪、液晶电视、自动语音导览、电动图表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使整个展览动中有静、动中有影有声,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考察近几年国内外现代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技术相对成熟且较为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有如下几类:

(一)、互动展示类:动态图文影像触控系统、虚拟翻书、互动投影系统、多点触控系统、电子签名簿、图文视频点评浏览、趣味游戏/知识抢答等。对于互动展示类技术,其最大卖点在于“互动”的技术特效,观众不只是远距离观看,而是尽量让其融入展览,充分体现陈列艺术设计围绕的核心——“观众”这个方面。

动态图文影像触控系统。通常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主要展品的辅展示手段,同步展示与主要展品密切相关的信息,强化现场观众对主要展品的认知和了解。二是以信息存储库的形式存在,方便观众就某些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查询。此外,如虚拟翻书、互动投影等,对于强化内涵展示并无多大意义。总的原则是:权衡利弊,慎用少用。LED显示屏技术专属新材料概念,有的博物馆陈列用LED平板电视展放历史文献资料片,这与展示手段的科技化无涉,而以历史影视剧作为辅展品的做法,宜深戒之。单纯的互动趣味游戏/知识抢答,适宜在陈列之外划定观众互动区集中展示。

(二)、幻影成像类: 360度/270度/180度幻影成像、全景半景画、魔幻剧场、侧悬浮成像系统、幻像雕塑。

幻影成像,亦可称之为三维全息投影技术。由柜体、分光镜、射灯、视频播放设备组成,基于分光镜成像原理,通过对产品实拍和构建三维模型的电脑数字处理,然后将拍摄的的产品影像和产品三维模型影像叠加进场景中,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景观”与“虚拟影像”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科技与实物、科技与传统手段有机统一的原则。

幻影成像是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现代博物馆陈列较为理想的展示手段,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复原历史、科学与技术、原生态理念等的内在要求,与博物馆馆陈列效果目标高度契合,特别适合运用于贵重文物的多维度虚拟展示,展示丰富的细节或内部结构,也可表现人物等。不需要人们佩戴任何偏光眼镜,在完全没有束缚下就可以尽情观看3D幻影立体显示特效,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配合触摸屏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可以构成了动静结合的全息影像。但在虚拟实物方面,仅当现实实物不复存在,且无相关图照资料可供展示情况下,才考虑利用三维动漫该技术进行全仿真模拟。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亦不乏缺憾之处。如有的博物馆重“幻影”轻“景观”,对景观仅做简单处理,全凭幻影独力支撑。也有的历史类纪念馆因受到场地限制,或出于降低成本考虑,将重大战争题材陈置于几尺见方的微缩布景箱内,通过幻影成像展示,不仅现场体验感远逊于传统的场景展示,甚至基本的陈列信息都难以有效传播,应引起深思。

谈到关于场景半场景画的技术, 该技术特别适合运用于历史类博物馆馆陈列中对战争场景的复原,硝烟、烈火、枪炮声、喊杀声交融一体,技术特效、展示特质均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营造的氛围更贴近历史。自1988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第一个半景画馆《卢沟桥事变》和1989年辽沈战役纪念馆第一座全景画馆《攻克锦州》完成以来,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在全国取得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约有20余个、全景画馆约有10余个。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果运用不当,对陈列环境会造成声光污染。大多数博物馆能够吸取前者经验教训,除弊创新。

(三).虚拟现实类:虚拟讲解员、虚拟人脸变形、虚拟运动/射击、虚拟拍照、虚拟城市/景区漫游。

(四)曲面显示类:环形投影幕、立体影院系列、球形投影幕、智能旋转/摇摆电视展示平台、多媒体故事墙、动感滑轨。

(五)多媒体沙盘类:互动投影沙盘、多媒体沙盘。

随着广大观众知识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高新技手段也顺应时势要求越来越多地运用在现代博物馆的展览陈列艺术设计中。博物馆同仁针对这种现象看法纷纭,下面集取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扼要评论:

观点一,体现科学性。科学性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亦是博物馆陈列的固有属性。但科学性并不能等同于科技性,并不是“博物馆陈列科技含量愈高,科学性就愈强”,这种看法易造成以大量科技产品的简单堆砌模糊了对陈列内在规律的探索。

观点二,增强互动参与性。现代科技将“动态陈列”从设想变为现实,观众的主体意识大为增强。然而,动态陈列与静态陈列一样,仅为博物馆的陈列方式,并非陈列的本质特征,是“动”是“静”,还是“动静相宜”,应结合具体情况而定。

观点三,提升趣味性。趣味性是博物馆陈列的目标之一,但趣味性并不属于博物馆陈列自我规定性范畴,不同观众因年龄、职业、教育背景、文化素质等因素的不同,兴趣爱好亦大相径庭。如何通过高新科技的运用,尽量满足多数观众而不导致顾此失彼,尚待解决。

在各种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堪为成功范例的是由香港康文署和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的展览——“一统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恒国度”,香港历史博物馆艺术设计人员在陈列艺术方面有诸多突破,打破历史与科技界限,充分运用投影、动画、电脑、扩充实境等多媒体技术。展览内容全面准确,严格参照考古和文献资料,注重观众互动,努力给观众全新体验,非常值得我们同行的借鉴。

该展设有850平方米多媒体体验区,辅以六组极具创意及采用先进技术创作的多媒体项目,深入浅出地演绎了秦代历史文化、文物和兵马俑背后的故事,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教育性。(1)、秦人与马(三维动画视像节目):是第一部以马串联秦人历史的视像节目。透过实拍及动画技术,重现秦人先祖由部落到建国,以至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到离世的传奇历程;(2)、发现地下王国(互动性虚拟场景):透过扩增实景技术,让观众置身虚拟场景,与秦兵俑地下兵团、彬彬有礼的御官俑,以及物姿优美的仙鹤互动;(3)、地下兵团的秘密(知识问答):透过简洁的问题与答案,提供秦始皇帝陵与兵马俑鲜为人知的冷知识;(4)、军人本色:(幻影成像)以光影投影在三尊高1.8~2.8米俑模型上,重构秦俑的制作、破坏及修复过程;(5)、飞越秦始皇陵(立体环幕影院):此环节最为瞩目震撼,巨型环回悬浮幕,立体影片采用32台投影机无缝拼接技术和300台高配置渲染机群作巨型包围式投影,将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影像投射在巨型环回悬浮幕上,以超越大型电影院IMAX影片标准解像度播放,以创新科技带领观众踏上奇异旅程,回顾秦陵的建造、焚毁与发掘。营造的立体视听效果让观众彷佛置身于时光隧道中,感悟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的历史沧桑和无穷魅力。这是该项技术在香港乃至中外文物展览中首次运用,是文物展示手法的重大突破和创新。(6)、兵俑工坊:观众在入口拍照区拍下自己的秦俑造型照,通过“拍照取票到达兵俑工坊输入票号投影照片到兵俑模型上”等环节,就可以获取“千人千面”互动体验。观众还可以通过触摸屏为秦俑模型重新添上色彩。

20件必看文物观赏区。展区以红和黑为基调,以饱满而富有韵律节奏的形式设计和简洁优美的说明文字,观众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式及QR码取得更详细的展品资讯。以多媒体、立体雕塑、悬空陈列等为辅助手段,多角度地诠释了展览的主题和主旨。让观众循序渐进地关注、享受、感悟、赞叹展览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由此可见,多媒体科技手段运用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中有许多好处:(1)展示内容广,一目了然的手法可以充分体现展示内容的特点。 (2)设计手法精湛。整个展示过程不落俗套,既有在传统展板上的创新,又有基于充分体现现代高新科技成就上的互动;既有场面宏大的模型,又有制作精巧、竖向布局的小模型;(3)展示手段先进。大量运用高科技展示手法,集声、光、电、互动项目、三维动画、影视等现代视觉效果之大成,结合趣味性、互动性与知识性,寓展于乐,实现了与观众的“互动革命”。(4)科技含量最高。对参观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通过其互动、参与、感受、体验等手段,有利于观众即时了解更多陈列信息并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但凡事具有两面性。时下多媒体沙盘呈现“大而全”的发展势态,此种现象值得商榷。一般来说,博物馆陈列适用沙盘展示的题材较为单一(大多为地形地貌的展示),需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相对简单,过多使用高新科技手段,反而会引发内涵与形式的巨大反差。多媒体演示很难替代人们去欣赏一件伟大的绘画或一枚恐龙化石,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到文物展品本身为主体,不能喧宾夺主,辅助形式过度的泛滥和不合理的铺张浪费。在运用高新科技的同时,大量技术设备暴露在陈列现场,这些设备无论是外观还是材质,无不洋溢着现代文明的气息,这与博物馆陈列精心营造的历史氛围格格不入。解决方法有二:一是在前期设计过程中给予应有重视,尽量避开观众视野;二是在制作过程中,对设备外形进行艺术化掩饰,使之与陈列造型、陈列环境和谐共处。

因此,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的运用和选择上,应当抱慎重、谨慎的态度。一要了解多媒体技术在陈展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范围,针对需要,选择适宜的多媒体项目作为辅助展示内容,努力使技术手段、设备和所要表现的历史文化内容、总体展览形式和环境之间和谐。二要避免选择尖端技术和处于试制阶段的技术,应采用可靠、安全和操作简易的成熟技术和产品。三要重视监理专家的作用。监理专家对技术含量、技术超前年限的估计、技术价格的比较等方面有较高的权威性,在实际操作中可采取两组专家的运行模式:一组专家是以监理专家为主;另一组是以制作方专家为主,用以论证可行性和完善工作。

综上所述,博物馆陈列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共性规则是:对多媒体技术要有正确的认知,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既不盲目跟风,亦无需排斥抵触,根据不同类型陈列的本质属性、内在要求,选择最适宜的科技手段,应成为实践中的基本准则。创新的意识需要推陈出新,但更需要恰如其分,因为艺术设计的创新只是一种手段,目的还在于使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的整体水平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要自始至终考虑观众的实际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媚俗迎合,而要坚守本色,锐意完善,终将赢得观众的尊重和认可。

现代博物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精华进行数字保存和整和,为社会公众提供管理、展示、教育、科研等全方位服务,是中国古老文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陈列艺术设计师必须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加强艺术修养,提高专业设计能力、管理组织能力,方能在这迅猛发展的领域,创造出新时代全新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科技馆陈列设计篇(5)

引言

革命史陈列馆在一个城市或者地区当中有着标志性的象征作用,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汕头市的红色文化的继承和象征,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发展窗口,见证着汕头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性变化。目前,各行各业的学者采用历史与理论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理念发展过程及设计理念进行研究,这对于陈列馆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陈列馆通过对革命资料的大量收集和整理,运用图片和文字以及动态视频等形式,全方位的向观众展示还原革命历史事件,从而使观众接受革命的传统教育,以达到向观众传递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的正能量的目的。

一、革命史陈列馆动态陈列理念的概念

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所谓动态陈列,是指博物馆中的展品以运动的形式向观众演示历史,还原历史人物,事件,让观众亲身参与,现实操作,以获得切身的体验。荷兰著名博物馆学专家冯・门施曾经指出:“博物馆的物是信息的载体,动态陈列中展品所负载的信息,需要观众触摸和操纵展品,参与到动态陈列中来,实现与展品的互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在展品运动中接受所传递的信息。”诚如其所言,博物馆、陈列馆在动态陈列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力、热、电、光、声等高新科技手段,给厚重、晦涩、难懂的各时期历史文物披上了现代的外衣,使展览增添了更多的诠释手段。这种陈列形式是相对于静态陈列而言的,而静态陈列仅能够被动的让观众参观,单一的传递某种信息,无法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无法让观众主动去获取信息,无法给观众以切身的体会和感悟。动态陈列设计在革命史陈列馆中的应用,改变了观众和陈列馆之间的关系,观众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在还原了的历史场景下,历史的创造者。动态陈列,其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传统意义上的陈列基本是以“静态陈列”为主。但是从现在博物馆现实看,静态陈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动态陈列”是相对于静态陈列的一种陈列方式。它的特点是在运动中向观众演示某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或某种功能,而改变原来在静态中参观、感受某种信息的状态。动态陈列演示中大都需要观众参与进来,自己触摸,自己操作,亲身实验。美国已故学者弗兰克・奥本海默在《科学博物馆基础理论》中曾说过:“人类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虽然有些机构利用科普性的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但是这些努力虽然很有价值,但因缺乏辅助设备而难以奏效。”那么推而广之,在历史博物馆,要想让观众深刻的理解历史现象。如果只让观众看而不给观众感受体验的机会。那么观众参观博物馆与阅览书籍没有什么区别。动态陈列设计正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将图像,声音,实物等等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原革命场景,使得观众在面对厚重的史实之时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时展至今,在革命史迹陈列馆,要想让观众深刻的理解革命史迹,必须让观众动态的去观摩并参与。如果只让观众看而不给观众感受体验的机会,那么观众参观革命史迹陈列馆与阅览革命书籍真的是没有什么区别。

在陈列设计中,借助辅助工具配合藏品进行动态展示,藏品展示环境的动态演示,观众与藏品及藏品所在展示环境之间的动态接触与交流,这些都是动态陈列艺术涉及的方面。让观众在这种动态的环境中体验参与文化交流的愉悦,这是动态陈列理念的目的所在,也是“以人为本”原则在博物馆陈列工作中的最好体现。

二、陈列馆的动态陈列理念的基本要求

1、为了深入分析理解以及把握陈列馆的具体动态陈列理念及其参观者和管理者的个性特点,陈列方案构思之前,应该对于革命史陈列馆的的基本资料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仔细研究动态陈列理念的计划书,最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计划落实。例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其对八一南昌起义的陈列设计中,就采用场景加绘画形式加一体现。前景中的环境布置和人物雕塑与背景画自然衔接和过渡,结合声、光、电、视频演示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风采。侧面墙上的液晶电视循环播放相关的资料片。画外音解说向观众讲述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同时,利用灯光、音效的变化体现所要表达的效果。是一个舞台剧的效果设计。

2、陈列馆的动态陈列理念应与相应的环境相符合,遵循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利用环境,例如利用红色革命基地发展设计革命陈列馆动态陈列理念,使革命历史与当地现实相结合,增加陈列馆的吸引力。因此,在设计陈列馆陈列方案的时候要注重对环境的深入而科学的研究探索。

3、陈列馆设计方案应具有个性,带有时代性气息。革命陈列馆陈列时既要突出结构、构造等技术方面的要求的同时,还要表现出历史的沉重感,给人造成视觉冲击。把陈列馆的设计方案落实为具有现代美和历史感双重结构的,时间和空间相映衬的一般审美设计。尽可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例如:1927年9月29日,红军部队到达永新三湾,主持召开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部队将原三个团缩编成一个团,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一级,营团设党委,连以上设立党代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其对三湾改编这一场景进行布展时,采用复原枫树坪的环境气氛,着重营造枫树坪原址的气氛,反映改编的过程和党支部在军队中的作用。在主题墙面前放置一块可以让观众点击触摸的三个主题按钮,并在主体墙面上用背投屏幕同步展现三个主题画面,内容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改编的过程和党支部在军队中的作用,告诉人们我们党在这里对军队的建设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改编。

4、陈列馆的方案设计理应考虑到费用的问题,要尽可能的降低花销,选择实行经济可行而且能够达到效果最优的方案。

三、充分认识陈列馆的性质与功能定位

陈列馆发挥什么样功能定位作用取决于该陈列馆的根本性质。举个例子,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对于历史革命者的风雨历程和发展轨迹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定位,从正面和侧面俩个方面反映我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历程,使革命史陈列馆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红色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所以说,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因其独具特色的独特功能而成为了为革命历史做宣传的专题性陈列馆。

另一方面,陈列馆的部分可以按照革命历程分成几个部分,最大可能的还原历史真相,严谨、全面地展示革命党人在革命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其对我们今天的重大影响,生动的还原革命历史英雄人物的不怕艰苦、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例如汕头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的展示内容主就通过对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史迹的划分,清晰明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艰苦过程,并结合以图片、视频、文字以及实物还有历史场景的大致还原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重大了历史事件和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人物的流芳百世的英雄事迹。

四、动态陈列理念的作用和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中,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历史科学的不同形式和种类必须在运动中体验才能够认识。动态陈列理念真是从这一理论之中衍生出的新的认识。关于动态陈列应用方面极有代表性的国内博物馆简单介绍2个例子:

1、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余平方米,有7个展厅和一个影视厅,文献、实物、图片和辅助展品近600件,建立之初以静态陈列为主,后几十年来,馆内陈列先后作过四次修改。1987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和修改,采用图、文、物、声、光、电动态陈列表现手法,并制作了逼真的仿实景物和塑像,还原历史事件的原貌,全面介绍井冈山的斗争历史,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井冈山军民的英勇业绩。

2、红军长征纪念馆。1996年9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建成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陈列革命文物,并修复了区苏维埃遗址,新建了上山公路、餐饮娱乐设施和停车场。1998年11月,该馆被命名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景点熔革命文物、历史文物于一炉,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巧妙的运用现代科技,将自然风貌和长征历史结合在一起,参观者可以如同红军战士一样体验长征路上的真实生活,是动态陈列的成功典范,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

从这些例子和上文对动态陈列理念的论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动态陈列理念对革命史陈列馆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1、动态陈列的展品,有些是无法搜集到的非现成文物或标本,而是为了向人们展示某一现象,事件,运用科学技术并结合艺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设计创作出的展品。这种展品是我国革命历史的见证物,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也可以转化成为文物。

2、革命史陈列馆的的存在意义在于进行直观的革命教育和革命历史的信息传播。从信息的观点看,观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在静态陈列的展厅中获得的仅仅是视觉体验,而在动态展览中,获得的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全方位的体验。动态陈列的展品其传递信息的功效大大增强。

3、在动态陈列中,观众不再是客观的旁观者,而是陈列的主动参与者。所谓“贵在参与”,人的自主意识结合现实操作带来的兴趣和感悟要远远强于观看。

五、结论

从某个角度上来看,陈列馆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漫长历史的缩影,从陈列馆入手去,对于了解一个国家的过去和现状分析以及未来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观者在参观陈列馆中的文物资料和场景还原的时候,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浏览历史的艰难坎坷。从侧面讲,这也是了解历史之精髓之关键。革命史陈列馆通过对文物的展出、浏览等环节实现现代人们与历史人物的直接对话,而且革命史陈列馆在记录革命历史和见证革命精神以及继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方面起着极大地推动促进作用。革命史陈列馆是一个将革命史的纪念性和现代的教育作用融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个方面,在启发群众爱国精神和继承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有着积极地影响。

参考文献:

科技馆陈列设计篇(6)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是向观众进行宣传教育主要手段,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陈列展览反映了博物馆文物收藏,文物保管的价值。体现了博物馆科研成果的水平,是整个博物馆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而博物馆陈列的基本要素一般可分为三点:陈列内容,陈列形式,陈列空间。陈列内容主要是主题和文物;陈列形式是指艺术设计;陈列空间即是陈列室。具备了这几个要素,博物馆的陈列才能展览。具体而言,主题是陈列的灵魂,是陈列的指导思想,只有鲜明的主题,才能办出时代强,感染力大,富有特色的精品陈列。文物是整个陈列展览的基础,是主题赖以表现的依托,一个陈列展览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对文物的研究程度和表现形式上,所以展出的每一件文物都要有深刻的内涵。

陈列是博物馆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它集中反映了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体现了博物馆藏品,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是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终合成果,也是衡量博物馆质量高低的重要手段。博物馆教育是集注实物展品的科学,艺术陈列进行形象直观生动的感性教育。观众同藏品陈列一样,是构成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因素。博物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主要就是为观众来服务。

然而,陈列展览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博物馆的藏品资料,陈列讲座,学术报告,讲解工作和服务设施,都是为观众设置或举办的。观众即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又是它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的一个主要方面,需在为观众服务的效果中体现。博物馆进行社会宣传教育,服务的多种形式中最基本的是陈列展览。我们在组织陈列展览时,要明确主题思想和主题范围,因为主题的确定又在于能准确引导观众,要使它既能反映本馆藏品的实际,又具有时代特征,做到陈列与环境,内容与形式,设计与制作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统一。做到这些年前提是要求我们对社会了解,对观众的行为进行相关的研究。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藏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向人民展示科技进步是同文化遗产紧密相连的。它既要展示和传播当代的最新信息,又要展示和传播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要把这两者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并反映在陈列展览中,让大多数观众能看懂。

为什么说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也有个精品创作的问题哪?

其理由有三。首先,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传播自然或人文遗存的特色行为,是通过人对物的组织和展示来完成。这种组织和展示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可谓是展览创作的形态特征之一。其次,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内部功能终合运动的成果,具有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的双重过程。任何一个陈列展览的最后完成,都必须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是科学与艺术在同一契合点上融合的结果。这种高度的统一和融合,可谓是展览创作的形态特征之二。再次,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面向社会的直接作品,其设计者的思维行进过程,必须经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甚至多向思维终合运动的过程。这种带着鲜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可谓是展览创作的形态特征之三。举办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博物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起的作用的主要体现。长期以来,我们的博物馆都存在展览内容陈旧,展览形式单一,展览观念滞后以及缺乏现代的科技手段等原因而导致门前冷落车马稀。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陈列宣传三大职能。丰厚的资金,宽敞的展示空间及丰富的展品,在一个精品陈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实践已证明,经过文博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粗粮细作和苦心经营,小型陈列展览也同样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

科技馆陈列设计篇(7)

随着经济文化日益发展,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游览、观光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在注重自身各方面信息传播的同时,还需要把人们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放在重要位置。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大众展示各种藏品、研究水平的桥梁,折射出博物馆工作者的科学艺术劳动。在新形势下,还基层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管理问题不断显现,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时俱进,转变已有的观念,加强文物陈列设计管理,提高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断促进我国基层博物馆文化事业向前,满足社会大众新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概述

对于博物馆来说,陈列设计展览是向社会大众展示各种藏品的重要通道,文字方案便是文物陈列展览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整个展览流程中,陈列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中,要以博物馆为媒介,以展品、陈列内容为导线,整体规划陈列内容,优化陈列方法,实现统一完整的陈列设计形式。在设计过程中,要以陈列内容为导向,更好地呈现文物特色,独特的艺术形态,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被社会大众接受。同时,还需要融人创新元素,不要局限于传统陈列模式,合理布局,充分显现主题,文物具有鲜明特色,打造高雅的艺术品位。就陈列设计而言,陈列大纲编写、陈列设计艺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陈列大纲编写属于内容编写阶段,主要是处理文物内容结构。而陈列设计艺术主要是提炼此次陈列主题,、传播陈列的文物信息,实现与大众的互动交流,比如,文物的摆放、展馆环境,陈列主题与目标是其核心内容,运用各种手段渲染文物展品的社会、文化等背景,帮助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这些展品。

二、新形势下基层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管理措施

1.优化利用辅助展品。就基层博物馆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文物展品都具有鲜明的连续性,而是处于孤立、零散的状态,但如果单独展示那些文物展品,将很难展现它们自身具有的历史价值,不利于社会大众更好地文物展品的文化、历史等背景,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面对这种情况,在文物陈列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辅助展品,来彰展现心文物展品的内在价值。要结合展馆的实际情况,全面而客观地分析非连续性文物展品特点,把握好展馆空间色调,合理选择辅助展品,比如,图表、模型、沙盘,营造出和谐的展馆氛围,实现参观者和文物展品的互动交流。比如,在陈列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遗址复原、场景模型,配上适宜的文字加以说明,这样参观者便能更好地了解文物展品各方面的信息,比如,出土时间、历史价值、社会背景。在此过程中,文物陈列设计管理也得以优化,能够充分展现基层博物馆的特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2.利用图片展览。基层博物馆建筑规模并不大,有些县市地区并没有独立的馆舍,严重阻碍阵地性陈列文物展览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自身的运营效益。在此过程中,基层博物馆可以采用展览文物图片的方法,举办文物图片流动展览,开展“送展下乡”活动,主要是因为高质量文物图片和实物传递具有等效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展览缺陷,更好地呈现基层博物馆的价值,文物展品主题。基层博物馆必须充分意识到图片展览的重要性,透过文物图片,县城、乡镇群众也能更好地了解历史文物,能够正确认识历史文物,清楚文物自身的价值,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此外,由于文物图片展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需要明确此次文物展览主题,采用多样化的文物展览形式,可以在展示本地文物的同时,融人部级重要文物元素,丰富基层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的内容与形式,吸引广大参观者的眼球,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满足参观者精神文化诉求的同时,也能引起政府的重视,高度重视历史文物展览,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了解基层博物馆生存环境,从不同角度大力支持基层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优化文物陈列设计管理提供有利的保障,充分展现馆藏文物自身的价值。

3.优化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在优化基层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管理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优化利用各种现化的数字技术,注人更多的科技含量,提高文物陈列设计管理水平。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浪潮中,各种现代产品应运而生,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随之,文物传统陈列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客观要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需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数字化技术与多媒体手段,利用等离子大屏幕电视系统,优化设计陈列文物,在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文物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基层博物馆的特色。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基层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加强文物陈列设计,采用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比如,讲解、引人多媒体,进一步补充说明文物展品,延伸它们的内在意义,注重文物陈列设计创新,实现历史与当代科技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周金金.浅析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口].黑龙江史志,2014,。1:184+186.

科技馆陈列设计篇(8)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创设是一类准则化活动。在创设阶段,造型较为简单,线条也较为粗放,通常并不存在冗余的修饰,构造性、准则化的陈列空间是目前创设的常规组成元素。通常来讲,陈列设施由三类基础种类的柜台构成,就是立柜、核心立柜与桌柜。而协助展示的设施展板或屏风也相应增多。准则化活动创设观念的影响较为显著,不仅在地区上没有国界,并且沿用至今。例如美国的佛利尔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大部分博物馆现在依然沿用准则化创设的陈列柜来展览藏品,这也是博物馆展示创设中无法取代的基础陈列设备,之后在此基础上实施对应的创设。

二、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创设研究

1.要遵照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创设的准则

(1)搞清楚博物馆的首要任务博物馆并非库房,其功能不仅是保存自然物或有着历史意义的实物,其是特别的文化部门,要向参观者展示文物,对民众的教化功能极为突出。这就需要明确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创设任务,避免无目的性的设计。第一步,博物馆内应有参观展览的氛围。该展示环境的首要元素包含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创设、光照创设与各类辅助工具的创设等,为藏品的陈列展示奠定基础;第二步,要挑选最佳的空间展示方案。相异的展示方案所取得的展览功效是不同的。优选展览方案,能够让民众体会到直接的、更有艺术氛围的鉴赏空间;第三,在陈列空间展览过程中,应保证安全性。在博物馆展览的藏品价值极高,并且有些还是无价之宝,均为证明古时候文化的文物与样本。所以,在陈列空间展示设计阶段需要权衡到安全性。(2)权衡到博物馆陈列空间的特性,优选展览创设方案相异的博物馆陈列展览空间的界定并不相同。通常,展览空间应体现综合性、艺术性、历史性与科技性。对相异的陈列空间,其设计方案也并不相同。例如,综合性展示空间在创设阶段,要权衡到变通性与多元化的设计准则,必须以主旨为核心进行整体的展览。再例如,对艺术性的陈列展示空间,其展览的大部分均为图画或墨宝、手工作物等。在陈列空间创设阶段应权衡到其单独性,并且要对观赏者形成视觉的冲击。

2.把握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度

相异的陈列展示空间的比率、大小等会为观赏者带去相异的感觉,合适合规的空间比率会让观赏者觉得舒服。而较为广阔的空间,会让观赏者感觉到严肃庄重。所以,需要科学管控内部展示空间的比率,应让博物馆陈列空间看上去恰到好处。例如,在陈列展示空间的创设阶段,从博物馆的入口端走入后,假如创设的长度方位等比例失调,则空间会被人为延长,观赏者就会产生一类间距感。相异的创设给观赏者带去非同一般的感受,假如可以权衡到观赏者的感受,创设恰当的空间比值,则能够凸显展示空间的特性。所以,在陈列展示空间创设阶段,应注意空间联合的主次顺序,应形成立体感,确保其延续性。

3.把握陈列空间尺度的顺序改变情况

空间尺度的顺序改变是讲,通常对博物馆的藏品的内部关系进行解读,从而完成创设。这给观赏者打造了舒适的观赏氛围,这就需要在陈列空间展示创设阶段,权衡到空间的改变情况,之后形成有节奏的尺度序列,如此才可以让观赏者与博物馆设计者产生共鸣。例如,为了获得雄壮的效果,要对空间尺度实施垂向方位的高度拉伸;为了获得广阔的观赏效果,要对空间尺度实施水平方位的高度拉伸。自然,还能够使用相异的空间状态,带给观赏者非同一般的观览感受。例如,把整体的陈列空间规划为环形的八边形空间,让观赏者感觉藏品是集中放置的。如此,能够凸显处于核心方位的藏品;再例如,将整体的陈列空间创设为线状,如此能够构成特定的空间秩序,引导观赏者参观藏品。

4.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创设要使用当代信息化科技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览创设应紧跟时展的潮流,应把目前较为风行的音视频科技、电脑科技等引进到空间展示创设中,如此方能够紧抓观赏者的眼球,提升藏品的鉴赏价值。另外,还能够让陈列空间更具层次感,最好是引入三维技术。例如在一些文物的历史进行表现时,假如使用字词无法有效描述,那么讲述会变得更为苍白,并且会让观赏者形成审美疲劳。而假如运用多媒体科技,让观赏者在浮光掠影中领略藏品的魅力,这样就可以清晰地表述,让观赏者对所藏物品的了解更为直观。

5.陈列空间的展示创设应权衡到与观赏者的相互交流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览创设需要馆内工作人员与观赏者进行交流,如此才能够凸显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广而告之。并且,这也是博物馆提升馆藏魅力的方法。例如,权衡到观赏者对玩味性的文物的观赏需求,要使用陈列空间来营造观赏文物的氛围。笔者的意见是,在展览馆内,应布置模型,并透过多媒体科技展示事物形成的过程,让观赏者体会到不一般的观感,让其的参与度得以提升。

6.重视陈列空间的热烈气氛的打造

陈列空间气氛的打造无法脱离光照单独存在。所以,在空间创设阶段,需要用到光照设施。在权衡到整个空间的光亮度的同时,应参考相异藏品的特征,明确相异藏品的照明效果。应确保藏品光照的匀称性。尤其在使用自然光阶段,在晴天应考虑到阳光的直射并布置挡板等。

科技馆陈列设计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40-03

“实践教学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是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既包括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1]

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博物馆工作,博物馆工作需要具备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所以博物馆学专业培养的不是匠人,而是能够进行理论和研究方法创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人才。高校博物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是单纯的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消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建立与课程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学习、研究、生产劳动能力共同培养的“三对接”实践教学模式,是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深化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方向,有益于实现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

一、与课程知识学习相对接的“课程实践”

“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兼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特性,尤其是关于藏品管理、展览设计、观众调查、展览讲解、博物馆参观服务、文物保护等方面,在这些环节上必须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接触博物馆实体的机会,以及对相关博物馆工作的体验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该学科的感性认识,才能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比较中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2]利用校外博物馆与文物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组织课程实践教学和实验性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课程实践的开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的总体设计,明确每一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注重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基地实践的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有机整体。”[3]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开展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项目。教师作为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的指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负责进行教学的课堂进度设计和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策划组织教学项目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负责参与具体实践活动,完成教师拟定的项目任务,从而达到对课程学习内容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思考。

博物馆陈列设计是博物馆学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陈列理论和方法,其中关于陈列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掌握撰写陈列大纲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自己独立撰写一份陈列大纲,实现对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项教学目标的实现,可发挥校外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结合博物馆举办的具体展览,将其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在观摩和分析博物馆陈列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陈列大纲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课程实践围绕如何撰写陈列大纲进行,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4]

项目教学的实施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确定项目任务、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实施、项目完成结果的评估。确定项目任务要遵循三个原则:实效性,即项目任务必须能够被学生感知,并与实际相结合,可通过操作来完成。多面性,即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运用多元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由项目带动学生多元思维。延展性,即项目任务的设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扩展,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的思考。项目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组建项目小组,项目的实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作为指导者,从旁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结合项目计划实现的效果组织项目评估,由教师制定评估标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

以“撰写博物馆陈列大纲”的项目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步,向学生明确项目教学的任务,即以具体博物馆的藏品为资源,策划并撰写一份文字表达的主题陈列大纲。第二步,布置项目计划。这个步骤包括将参加项目学习的学生以4人为单位组建项目小组,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陈列大纲的撰写;组织观摩考察博物馆陈列,教师结合具体的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考察和研究博物馆中的某类收藏,作为提炼主题、策划陈列的资源;指导学生项目小组完成一份主题陈列大纲。第三步,项目实施。首先,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包括对藏品历史、艺术、科学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陈列主题和策划陈列内容框架;策划设定用以说明藏品价值和陈列主题的辅助展品(包括陈列标题、部分、单元、展品的说明文字,以及图表、沙盘、绘画等科学或艺术类的辅助展品)。其次,观摩学习,带领学生考察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分析一个具体陈列的特点,并结合该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再次,分析和研究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由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一份某类藏品的登记卡,学生根据登记卡上的藏品信息、藏品图片,并到博物馆展厅中具体观察展出的此类藏品,运用文物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知识,撰写藏品说明,并提炼一个陈列主题,设计陈列内容框架。最后,基于藏品研究撰写陈列大纲,包括标题―部分―单元―藏品组合―藏品和辅助展品的说明文字。第四步,学生展示项目完成情况,由小组成员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陈列主题和陈列大纲的构思特点,以及撰写陈列大纲的程序。第五步,教师组织项目评估,评估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制定各项评估标准及得分标准。(1)陈列主题突出且新颖,并能够高度概括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30分);(2)陈列大纲内容框架充分体现主题,各类文字表达精练、有感染力,达到雅俗共赏(30分);(3)展品组合关系紧扣主题(20分);(4)辅助展品的选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分)。以上各项评估包括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讲评三个方面。

师资历来是教学组成的一个至关重要部分,建设与培养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保证。博物馆学陈列设计的课程实践教学,除本校主讲教师外,还可以邀请博物馆资深的陈列设计人员,以其设计的陈列内容为案例,进行技术操作方面的具体讲授。高校博物馆学教师和博物馆陈列工作者的教学队伍组合,可以达到教学相长,丰富教学队伍成员的知识水平并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授课。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建立对专业知识的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识,进一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二、与科学研究相对接的“申请与实施‘大创计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造力、创新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创业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储备。目前国内各高校除了组织学生申报省、教育部的训练计划,学校本身也提供这方面的训练项目,供教师指导学生申请。探索研究实际问题,并开展创新研究是“大创计划”的宗旨。“大创计划”是通过资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等院校应将该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大创计划”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鼓励与现实紧密集合的项目选题。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未来要进入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工作,“大创计划”项目的选题和实施都必须以文化遗产保护、遗产价值传播的博物馆发展现实为考察对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项实际问题的研究,需要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解决,是一项高层次思维活动。“高层次思维不是简单的感知、记忆、复述或应用,而是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的,付出持续心理努力的,需要发散、研究判断和反思等认知活动的复杂思维,它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判断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5]

教师在指导“大创计划”这项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可采用“基于问题式教学”理论。“基于问题式教学”主要包括设置问题情境、组建问题研究小组、启动问题、进行问题解决、研究成果展示和评估等环节,是一个由问题的提出、分析思考、解决、评估解决效果构成的高层次思维训练过程。由于“大创计划”需要项目团队通过答辩才能够结项,“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项目完成的质量,并顺利通过答辩。

博物馆学的理论完全来自于对博物馆具体实践的研究,通过对现实博物馆活动的考察,提炼问题进行申请,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并通过成果评估的反思活动,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是“大创计划”的指导实施流程。例如围绕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大创计划”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也是博物馆机构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这项功能的实现决定了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博物馆能否履行好“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使命,提出“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的“大创计划”选题,指导学生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为博物馆设计科普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方案应用到博物馆教育工作中进行效果检验,最终完善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现以本人曾指导过的部级“大创计划”“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为例,具体阐释问题研究的过程。第一步,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考察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考察内容包括:观众对展览吸引力的评价、观众对展览内容的理解程度、博物馆教育学习活动内容、观众参与活动后的评价、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需求。在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思考问题:博物馆如何开展科普教育。第二步,形成研究小组,对问题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自发地组建“大创计划”的研究团队。第三步,启动复杂的问题,设定项目研究课题: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策划与展开――以某个博物馆为例。第四步,解决问题。(1)访谈:组织学生与实践教学基地博物馆的教育部门工作者访谈交流,包括对从事这份工作的体会,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教育工作者与参观学习者的关系;开展与观众的访谈,面对面地了解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2)调查:组织学生运用博物馆教育学理论和学习心理学理论设计一份“观众参观学习需求与体验”调查问卷,并在博物馆中发放给观众,进行回收分析;跟踪参观学习行为,组织学生在博物馆中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进行跟踪了解,并倾听参观者的交流。第四步,完成研究。包括:课题研究组利用研究所积累的图文资料、影像和语音资料制作课件,汇报研究过程;为所考察的博物馆编制“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开展指南;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第五步,研究成果评价及完善。包括观众评价,组织学生将设计策划的教育项目,在博物馆的支持下开展学习活动,观察观众参与过程的行为、情感变化,并在观众参与后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习者的体验和意见、建议;指导教师点评;小组自评;在观众评价和教师点评基础上,进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的修改和完善。

三、与生产劳动相对接的“专业实习”

所谓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实习,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它是学校和社会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提供的就业实习机会,是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一条纽带,为学生未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履行岗位职责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岗位意识,了解岗位价值,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是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能否获得和提升岗位操作技能的水平,是由工作者的岗位意识强弱,对岗位价值是否具有科学认识所决定的。博物馆学专业实习,学生将被安排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从事某个岗位的具体工作。为了使学生通过专业实习获得良好的技能训练,树立岗位意识,培养对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热爱,专业实习过程中需要组织岗位技能培训和操作技能考核。通过在博物馆中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可以使实习学生很快熟悉工作岗位的特点、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见表1)。通过岗位操作技能考核,可以刺激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操作要领,强化岗位意识和建立科学的岗位价值观(见表2)。

表1 博物馆藏品库房管理岗位技能培训流程

表2 博物馆藏品库房管理操作考核

参考文献:

[1]翟慧卿.对完善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J].经济师,2010,(1).

[2]刘俊勇.博物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辽

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9).

[3]张秀鸯.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5,(2).

[4]刘俊勇.博物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辽

科技馆陈列设计篇(10)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文化,祖先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陈列是文物博物馆的主要工作之一,直接对博物馆的整体工作有着影响。所谓博物馆陈列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博物馆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附属展品,按照某一艺术形式组合,向游客展现自身文化价值。要想使游客对文化有深入了解,则必须设计良好的陈列方式。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及人员的配合。下面对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法进行详细探讨,以望对后期文物陈列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博物馆的陈列都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通过借助高科技的形式对陈列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探索,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博物馆陈列方式的改变,也使博物馆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更加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在社会视觉艺术不断发展进步以及灯光等艺术形式的冲击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人类视觉艺术的改变也影响了博物馆陈列形式和理念,博物馆陈列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观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社会的文化水平和鉴别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观众已经对传统的文物陈列方式不满意。观众行为在博物馆文物的陈列中展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尽量能够满足各个阶层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对于博物馆的文物陈列来说,由于承担了比较多的叙事要求,所以对博物馆的设计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过于借助于声光科技,不仅会影响了文物陈列的庄重性,同时也破坏了博物馆宁静的展览氛围,使参观者不能用心的去观察文物艺术。因此在文物设计的创新中,应当根据文物的形式选择合适的陈列方法,最终通过最好的形式表达出陈列的主题。如果过分的强调声光技术,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了降低了文物的审美趣味。

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博物馆的陈列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历史博物馆都通过创新设计来重新确定自己的定位,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同时也是博物馆业务在新形势下得到新的发展和进步。不少历史博物馆通过创新设计方法,举办具有高质量的陈列展览活动吸引了不少观众。但是也有不少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方法落后,导致陈列形式枯燥,不能有效的吸引人民群众的眼光;缺少个性和艺术外观,观众对于博物馆陈列的第一印象就是感官,所以加强博物馆陈列创新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创新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法

博物馆要为观众服务,因此在陈列设计时要了解观众的文化和心理需求。对于现代的观众来说他们的爱好不同,具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思想。博物馆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是文化的教诲者,而是成为了一种历史文化启迪、提供知识甚至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历史博物馆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介质,对于培养人们群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博物馆具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因此在进行陈列设计时应当将最有价值意义的文物提供给观众。博物馆展览需要考虑到大部分人民群众的感受,当陈列的内容观众不懂、不理解,那么观众也就难以接受。通过创新设计的方法,使展览好看,这样才能表现出博物馆设计的想象力。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创新陈列设计理念。博物馆良好的陈列效果主要来自于设计理念的创新,通过创造出既能够表现博物馆个性和主体,而且又能吸引参观者、拉近和观众的展厅,不仅达到了文物陈列的效果,而且也扩大了博物馆的人流量。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不管是展现文物还是强调科学艺术的博物馆,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在良好的氛围中使观众感受到文化艺术的美飞,丰富了参观者的精神世界。由于博物馆具有历史、艺术的价值,其文物的陈列设计方式也影响了博物馆参观者的心理和行为。历史博物馆的内容陈列不仅是设计者的工作,同时也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将自己对文物的理解应用到陈列设计中,从而真正的突出文物的价值。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突出文物展览的历史、科学价值,还要突出文物的审美和环境的统一。因此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和室内的装修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能够体现出博物馆在文物收藏、展示以及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功能。时代的发展变化赋予了图书馆更多的功能和任务,如果历史博物馆仍然按照传统的陈列设计方式,将容易造成陈列内容呆板、没有个性,也就不能提起观众参观的热情,影响了博物馆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当加强对历史博物馆文物陈列内容的设计研究。

坚持采用“以人为本”理念。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能够实现陈列者与观众的平等对话,通过以“物”为中心的陈列可使观众置于文物欣赏氛围中。长期以来,以“物”为中心的陈列理念隔离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互动”,被动的接受说教,极易让观众感觉疲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博物馆望而却步。因此,实现“以人为中心”的陈列设计理念可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思想,实现与观众的平等对话,激发观众对文物的研究。其次,以人为本从观众出发,以观众的参观效益作为最终目标,可让观众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及文化,增长知识,认识社会。最后,可帮助观众充分发掘文物的人文内涵,培养文化素养,最终让文物的人文内涵真正发挥出来。如:南阳市博物馆就以南阳历史上最为繁荣的东汉时期作为切入点,将南都及帝乡作为历史文化背景,充分发挥出馆藏文物的优势,并相应配备有“召父杜母”、“张仲景民间行医”的蜡像,使得南阳博物馆徐徐余生。在陈列设计上应明确传递途径,采用有效的知觉传递出艺术。如音乐采用旋律节奏,美术采用色彩等表现情感,而博物馆陈列着则通过文物实现与观众的交流,最终与观众实现情感交流及共鸣。

2、创新陈列设计内容。在博物馆的设计创新中要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博物馆的文物陈列是为社会不同文化层次的全体观众服务的,博物馆不是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因此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参观者的需要,实现为观众服务这一社会化的文化功能。如果博物馆在文物陈列设计中只是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好评,但是却不能将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中的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有效的传递给观众,那么博物馆展览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和价值。在陈列设计的创新中,应当准确的把握好文物陈列的内容和主旨,达到博物馆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为了使博物馆能够有效的吸引社会大众参观,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新的服务功能,并且借助于新媒体的形式来展现文物。在文物的陈列中,可以通过博物馆主题的名义以特定的时间段展示出博物馆的优质展品,从而吸引观众展览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设计思想和方法上,可以选择多用途、灵活化的陈列形式,通过定期的更换陈列内容的专题或者缩短陈列的更新日期等,使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能够以新的的面貌来面对观众。在文物的陈列设计中,还可以通过设计现场展示区的形式拉近观众和文物之间的距离。例如通过开辟雕版印刷术展示区,加深观众对文物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复制传统的文物让观众亲自操作,为观众达到了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文物展览的趣味性。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应当围绕着展览的主题和陈列的内容展开,通过展示和提取相关的资料,将文物艺术展现或者用加工、创造的方式应用到陈列出来。在博物馆文物的陈列设计中应当能够突出展览的内容,并且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将相关的艺术、文化元素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博物馆文物内容陈列设计不是文物简单的陈列,热情通过巧妙的形式再现人类历史文化的长卷,展现出历史的变革,使观众能够通过一定的文物环境来感受历史,感悟文化和人生。通过在有限的空间里,利用文物的陈列设计来展现出文物的艺术光芒,这也是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思想,是现代历史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发展的潮流。

3、创新陈列展现形式。在博物馆的文物展品中主要是历史上的工艺品,可以在陶瓷馆中建立专门的陶瓷制作场地,让观众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在石器馆中可以将考古学的方法引入到陈列设计中,通过让观众尝试石器打造量体验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这种生动、活泼的陈列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吸引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同时也得到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好评。动态展览的陈列发生通过向观众演示自然现象、或者文物的某种功能,在动态演示的过程中使观众能够自觉的参与到其中,通过触摸、体验,丰富了观众的观赏形式。在这种新颖的文物陈列设计中,有效的提高了观众参观文物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增强了文物的观赏性,充分的体现出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应当首先确定好展览的主体,然后是组织相关的文物展品。文物作为历史博物馆展览的灵魂,应当充分的借助文物来进行展览设计。通过突出文物的艺术特色、材质等陈列主题,是陈列设计的重要方法。通过以某一个系列的文物来作为主题,按照文物年代的先后顺序来展示文物,可以使观众从整体上欣赏到文物的艺术美。这种文物陈列设计方式不仅满足了观众对某一文物的好奇心,同时通过观赏也获得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满足了观众的文化需求。在历史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设计中,还应当重视历史文化的展示,这也是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的重要意义。在历史博物馆的文物陈列中可以考虑到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形式来展示文化,充分的表达出特定文物的主体思想。在这种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文物文化内涵的挖掘,并且通过升华主体的形式来引导观众投入到观赏的过程中,这种内容设计方法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特别是当序厅的整个设计都展示其陈列的内容时,能够给观众带来比较强烈的视觉感受。在文物的内容设计中,还可以增加和观众互动的内容,使观众能够参与到其中,使观众能够对文物获得更好的实际感受。

三、结束语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化的展览区域,是社会文化存在的特殊形式,为了充分的发挥博物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应当考虑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需要,特别是贴近社会大众文物展览形式会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应当加强对博物馆文物设计创新的研究,通过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提高观众参与博物馆展览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博物馆为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招.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的有效创新[J].中国科技博览,2012,(12):4-4.

[2]贺嘉鸿.博物馆展览的陈列设计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2):256-256.

上一篇: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下一篇: 经济学的几大原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