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6 09:10:38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篇(1)

一、认真领会省、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精神

6月17日,省委、省政府在浏阳市召开全省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座谈会。省委张春贤书记在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要求、措施和责任,确保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总的要求是坚持“一个原则、两个确保”,即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杜绝群死伤;确保水库(电站)、尾矿库安全,不垮一库一坝。6月22日,市委、市政府在洞口县召开了全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市政府郭市长就绥宁“6·9”洪灾讲了十个方面二十个问题,并部署安排当前的防汛抗灾工作。市委童书记做了重要讲话,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不垮一库一坝,杜绝群死群伤”的防汛工作目标,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与侥幸心理,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各级各部门务必抓好“六个落实”,即责任落实、防灾落实、测量落实、预报落实、保障落实、整改落实。全县上下一定要认真领会省、市会议精神,尤其省委张春贤书记和市委童名谦书记的讲话精神,对照我县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结合各自工作,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二、正确分析我县目前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山洪地质灾害。应该肯定,全县上下对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越来越重视,科学防控,积极应对,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前段时间气象部门几次预报有强降水过程,我县虽然没有大的强降雨,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我们希望风调雨顺,但必须有备无患。如今年6月24日,简家陇、水东江乡及三都、黄家坝水库等地持续一个多小时强降雨,其中简家陇最大三小时降雨96毫米、杨家冲老百姓房子水浸四行土砖高,冲垮了一些山塘,淹没禾苗、西瓜,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幸好只有一阵子,雨就停了,如果时间再长,那么就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到了险情和灾情易发、高发的时候。因我县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基础不牢,隐患大,所以,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较多。目前全县重点山洪防治区就涉及26个乡镇,103个村,其中市级重点村48个。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25处,其中崩塌1处、滑坡85处、泥石流4处、地面塌陷4处,岩溶塌陷1处。主要分布在两市镇、牛马司、界岭、砂石等矿区以及**、石株桥等花岗岩分布区。二是尾砂坝安全问题突出。我县有邵东铅锌矿尾矿库、高桥铅锌矿尾矿库、金众矿业公司尾矿库、华泰龙公司渣场四座尾矿库,大都存在着坝体稳定性不强,巡坝、放矿工人业务素质不高,无观测设施,无应急救援物质储备等安全隐患。目前,我县已进入主汛期,强降水天气时有出现,对尾矿库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三是水利工程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全县126座水库中存在不同程度险情的有56座,尚有23座没有通防汛公路。中型水库干渠及引水渠共有险工险段132处,特别是三合、炉前、天台山三座水库的引水渠,不但难以发挥防洪减灾作用,而且已成为安全度汛的重大隐患。四是报警设备缺乏与落后。全县48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仅有17个配备了高音喇叭等报警设施,其它31个仅配置了铜锣、口哨等简易报警设施。五是防汛器材物资配备不足。特别是属乡镇管理的小型水库防汛器材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六是非法建房、构筑现象时有发生。在水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内非法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如黑田铺乡大塘村刘富军擅自在左冲水库溢洪道管理范围内非法建房,严重影响该水库的安全运行。七是基层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山区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灾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与水争地、与山争地现象普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解决。

三、扎实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各项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省委“坚持一个原则,做到两个确保”的总体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不溃一库一坝,杜绝群死群伤“的防汛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发动。防汛抗灾工作必须广泛动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要进一步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将防御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宣传到村、组、户,将防灾、避灾、救灾常识送进机关、学校、工厂、矿区等,切实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要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干部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领导干部和党员骨干的应急反应和组织指挥能力。

2、强化防汛抗灾预案的落实。山洪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要求防汛工作必须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不断地总结经验,落实预案制度。防汛预案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力求周密细致,重在可操作性。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按照“零伤亡,少损失”的要求,对险段防守、队伍调度、人员转移、物资调运、医疗救护、治安保卫以及灾后救济、保险理赔等各项工作,制订简洁、明确的操作规程。

3、建立健全预警预报体系。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以为防汛抗灾争取更多的时间。气象、水文、水务、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切实加强雨情自动监测站、人工监测点、水情监测站、气象雷达等预警设施建设,加强实时监测。相关部门要搞好对河流水情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的监测预报,努力提高预报的时效和精度。同时要与各乡镇对自然灾害易发村进行全面排查,对没有预警预报装置的自然灾害易发村,要予以配置好;对已有的要进行维修和完善;气象部门要及时准确气象、水文预报信息,特别是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要进行会商,要随时向社会。各乡镇要加强基层预警体系建设,在手机短信预警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采用电话、敲锣、吹口哨、高音喇叭等快速、简便、可靠的报警手段,形成直接覆盖到每一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乡镇、村、组、户的群众预警系统。

4、全面落实查险处险措施。一是全面排查。各乡镇、安监、国土、水务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对各类水利工程、矿山和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乡镇逐村组逐塘库排查并建档,对严重存在问题的研究处置方案,建立台账,迅速形成排查书面报告。二是抓紧处险。对查出来的险情,不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得存有侥幸心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一时难以彻底消除隐患的要确定应急抢护方案与安全度汛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5、落实防汛物资与抢险队伍。各乡镇要按照分级负责和防大汛的要求,想尽千方百计备足防汛物资器材,并做到专人管理。没按要求备足抢险物资的一定要及时补充备足,并做到管理有序,除编织袋等不易保管的物资可以采取代储的方式储存外,其它如砂卵石、木材等抢险物资一定要以实物的方式储存到位。各乡镇要将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的高频口哨、铜锣等简易实用的预警设施配备到位。各水库要落实好以水管单位为主的专业抢险队伍,以大坝附近村组劳动力为主的常备抢险队伍。中型水库不得少于300人,小一型水库不得少于100人,小二型水库不得少于50人。县人武部预备一支100人防汛抢险机动队伍。抢险队伍人员要造具花名册,并进行培训,建立联系卡,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够拉得出、顶得住、战得胜。

6、认真搞好防御演练。这次会议后,各乡镇要组织搞一次防御演练,对可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村及病险水库下游村进行一次演练,切实提高实战能力。防御演练要做到测报有设施、预警有手段、转移有路线、避灾有地点、安置有方案、生活有着落、防疫有保障、群众受教育。

四、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建设和责任制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篇(2)

一、认真领会省、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精神

6月17日,省委、省政府在浏阳市召开全省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座谈会。省委张春贤书记在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要求、措施和责任,确保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总的要求是坚持“一个原则、两个确保”,即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杜绝群死伤;确保水库(电站)、尾矿库安全,不垮一库一坝。6月22日,市委、市政府在洞口县召开了全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市政府郭市长就绥宁“6·9”洪灾讲了十个方面二十个问题,并部署安排当前的防汛抗灾工作。市委童书记做了重要讲话,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不垮一库一坝,杜绝群死群伤”的防汛工作目标,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与侥幸心理,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各级各部门务必抓好“六个落实”,即责任落实、防灾落实、测量落实、预报落实、保障落实、整改落实。全县上下一定要认真领会省、市会议精神,尤其省委张春贤书记和市委童名谦书记的讲话精神,对照我县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结合各自工作,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二、正确分析我县目前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山洪地质灾害。应该肯定,全县上下对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越来越重视,科学防控,积极应对,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前段时间气象部门几次预报有强降水过程,我县虽然没有大的强降雨,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我们希望风调雨顺,但必须有备无患。如今年6月24日,简家陇、水东江乡及三都、黄家坝水库等地持续一个多小时强降雨,其中简家陇最大三小时降雨96毫米、杨家冲老百姓房子水浸四行土砖高,冲垮了一些山塘,淹没禾苗、西瓜,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幸好只有一阵子,雨就停了,如果时间再长,那么就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到了险情和灾情易发、高发的时候。因我县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基础不牢,隐患大,所以,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较多。目前全县重点山洪防治区就涉及26个乡镇,103个村,其中市级重点村48个。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25处,其中崩塌1处、滑坡85处、泥石流4处、地面塌陷4处,岩溶塌陷1处。主要分布在两市镇、牛马司、界岭、砂石等矿区以及灵官殿、石株桥等花岗岩分布区。二是尾砂坝安全问题突出。我县有邵东铅锌矿尾矿库、高桥铅锌矿尾矿库、金众矿业公司尾矿库、华泰龙公司渣场四座尾矿库,大都存在着坝体稳定性不强,巡坝、放矿工人业务素质不高,无观测设施,无应急救援物质储备等安全隐患。目前,我县已进入主汛期,强降水天气时有出现,对尾矿库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三是水利工程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全县126座水库中存在不同程度险情的有56座,尚有23座没有通防汛公路。中型水库干渠及引水渠共有险工险段132处,特别是三合、炉前、天台山三座水库的引水渠,不但难以发挥防洪减灾作用,而且已成为安全度汛的重大隐患。四是报警设备缺乏与落后。全县48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仅有17个配备了高音喇叭等报警设施,其它31个仅配置了铜锣、口哨等简易报警设施。五是防汛器材物资配备不足。特别是属乡镇管理的小型水库防汛器材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六是非法建房、构筑现象时有发生。在水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内非法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如黑田铺乡大塘村刘富军擅自在左冲水库溢洪道管理范围内非法建房,严重影响该水库的安全运行。七是基层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山区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灾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与水争地、与山争地现象普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解决。

三、扎实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各项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省委“坚持一个原则,做到两个确保”的总体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不溃一库一坝,杜绝群死群伤“的防汛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发动。防汛抗灾工作必须广泛动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要进一步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将防御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宣传到村、组、户,将防灾、避灾、救灾常识送进机关、学校、工厂、矿区等,切实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要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各级干部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领导干部和党员骨干的应急反应和组织指挥能力。

2、强化防汛抗灾预案的落实。山洪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要求防汛工作必须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不断地总结经验,落实预案制度。防汛预案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力求周密细致,重在可操作性。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按照“零伤亡,少损失”的要求,对险段防守、队伍调度、人员转移、物资调运、医疗救护、治安保卫以及灾后救济、保险理赔等各项工作,制订简洁、明确的操作规程。

3、建立健全预警预报体系。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以为防汛抗灾争取更多的时间。气象、水文、水务、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切实加强雨情自动监测站、人工监测点、水情监测站、气象雷达等预警设施建设,加强实时监测。相关部门要搞好对河流水情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的监测预报,努力提高预报的时效和精度。同时要与各乡镇对自然灾害易发村进行全面排查,对没有预警预报装置的自然灾害易发村,要予以

配置好;对已有的要进行维修和完善;气象部门要及时准确气象、水文预报信息,特别是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要进行会商,要随时向社会。各乡镇要加强基层预警体系建设,在手机短信预警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采用电话、敲锣、吹口哨、高音喇叭等快速、简便、可靠的报警手段,形

成直接覆盖到每一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乡镇、村、组、户的群众预警系统。

4、全面落实查险处险措施。一是全面排查。各乡镇、安监、国土、水务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对各类水利工程、矿山和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乡镇逐村组逐塘库排查并建档,对严重存在问题的研究处置方案,建立台账,迅速形成排查书面报告。二是抓紧处险。对查出来的险情,不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得存有侥幸心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一时难以彻底消除隐患的要确定应急抢护方案与安全度汛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5、落实防汛物资与抢险队伍。各乡镇要按照分级负责和防大汛的要求,想尽千方百计备足防汛物资器材,并做到专人管理。没按要求备足抢险物资的一定要及时补充备足,并做到管理有序,除编织袋等不易保管的物资可以采取代储的方式储存外,其它如砂卵石、木材等抢险物资一定要以实物的方式储存到位。各乡镇要将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的高频口哨、铜锣等简易实用的预警设施配备到位。各水库要落实好以水管单位为主的专业抢险队伍,以大坝附近村组劳动力为主的常备抢险队伍。中型水库不得少于300人,小一型水库不得少于100人,小二型水库不得少于50人。县人武部预备一支100人防汛抢险机动队伍。抢险队伍人员要造具花名册,并进行培训,建立联系卡,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够拉得出、顶得住、战得胜。

6、认真搞好防御演练。这次会议后,各乡镇要组织搞一次防御演练,对可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村及病险水库下游村进行一次演练,切实提高实战能力。防御演练要做到测报有设施、预警有手段、转移有路线、避灾有地点、安置有方案、生活有着落、防疫有保障、群众受教育。

四、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建设和责任制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篇(3)

我市是山洪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设区市之一,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山洪地质灾害。导致山洪地质灾害的的主要因素:一是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全市山地、丘陵、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9.5%,山丘区依山建房较多。二是降雨因素。全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高达1444.6毫米,暴雨集中强度大,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108.9毫米,最大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降雨量分别达172.5毫米、246.5毫米、321.6毫米、511.8毫米。三是人类活动影响。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剧,开山修路、切坡建房,临河建房,人类活动导致山洪地质灾害的影响加大。

山洪地质灾害每年都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严重的时候还会产生人员伤亡。据我市~年灾情统计资料,全市因洪灾死亡24人,其中,山洪地质灾害死亡20人,山洪地质灾害死亡人数占洪灾死亡人数的83.3%。

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府发〔〕9号),全市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面积约16960.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9%,涉及全市16个县(市、区、山),154个乡、镇。按照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社会经济情况划分,全市重点防治区涉及12个县(市、区、山),面积4460.1平方公里,人口73万人;次重点防治区及一般防治区涉及16个县(市、区、山),面积12500.7万平方公里、人口155万人。

自年开始,省防总组织实施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至年,在全市9个县(市、区、山)初步建立了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新建自动雨量站185处,自动水位站11个。气象部门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大部分区域的综合监测网,建成了由12个部级自动气象站和183个加密自动气象站组成的自动气象观测网,建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初步建立了市、县逐级指导的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以及短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和暴雨型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成立市、县二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17个,所有县(市、区、山)每年均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年度防灾预案,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并由当地政府,极大地提高了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同时与市气象局联合了《市气象—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指导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分县(市)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台已形成联动机制,暴雨来临,气象与国土部门共同以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传播形式向社会防灾信息,保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快速传递到县、乡、村、组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手中。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总指挥的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地质灾害日报制度,建立了市、县、乡、村、组五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对险情重、危害大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了警示牌,标示了警戒线,落实了专人监测措施,制定临灾处置方法。对所有受地质灾害危胁的群众发放防灾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告知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灾安置地点等有关事项,全面落实防灾责任制,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灾工作督查,全面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县(市、区、山)防汛指挥部建立了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县、乡普遍编制了防御预案,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加强了防御知识宣传;气象部门建立了暴雨型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初步构建了全市一体化的山洪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和服务体系,全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苏荣书记提出的“两个最大限度”为中心,坚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确保一旦发生山洪地质灾害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三、工作思路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排(巡)查,加强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坚持提前转移群众制度,以及加强宣传提高群众防灾意识等措施,全力做好今年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同时,抓紧开展修水县、武宁县、瑞昌市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力争早日发挥作用。推进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力争全市所有山区县(市、区)“十有县”建设全部达标,加强对丘陵山区农村农民切坡建房的管理,使新建房屋不再受山洪地质灾害的影响。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所有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

四、组织体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责任制,健全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体系,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工作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对本地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负总责,落实政府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和部门负责制,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建立和完善县、乡、村、组、户五级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责任体系。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重心在基层,各地特别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要严格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责任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村、到户、到人。要重点落实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为主的联户防范责任制,健全山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三是加强基层防御队伍建设。要加强乡镇防办能力建设,尤其是要固定人员。积极整合水利、国土、气象等部门基层防御队伍资源,实现水库安全管理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气象信息员等“多员合一、一人多责、多部门共享”,并加大培训力度。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在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中的作用,在加强水库安全巡查的同时,发现山洪地质灾害迹象,立即报告乡镇防办。国土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员的管理,确保每个隐患点都有监测人员,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气象部门要加强基层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发挥基层气象信息员在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中的作用。

五、部门分工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各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救灾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气象部门负责灾害性天气预报,及时向本级防指报告灾害性天气预报和实时暴雨信息,及时与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督促指导基层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防御工作。

水利部门做好实时雨情监测和江河洪水及山洪预测预报,做好水库、山塘、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的监督与管理,督促指导基层组织开展水利工程安全巡查,确保安全度汛。

当地政府负责做好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

其它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市防指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认真落实部门责任制,密切配合,形成防灾抗灾合力,构建全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六、防御措施

(一)加雨洪水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

已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9个县(市、区、山)要加强系统的运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加雨洪水监测。气象部门要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和暴雨监测,及时向防汛指挥部报告并暴雨预报和监测信息。水文部门要加雨洪水监测和山洪预报,有关信息及时报告当地防汛指挥部。国土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当地防汛指挥部,并立即采取处置措施,组织转移群众。

(二)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

根据近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特别是年发生的多处地质灾害不在原重点区域,或隐患点。各县国土部门要在原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市国土部门的统一部署再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建立台帐,进一步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汛期加强巡查,发现险情及时预警。

(三)发放安全转移明白卡。县(市、区、山)防汛指挥部根据掌握的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要逐户发放安全转移明白卡,明确转移联系人、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让危险区群众做到心中有数。

(四)及时预警

1.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县(市、区、山)防汛指挥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及时完成防御预案修订、预警平台的维护,根据换届到位情况及时更新有关责任人、联系人信息。当监测到暴雨洪水或接到气象、国土部门暴雨和地质灾害险情报告,达到转移条件时,及时转移预警。

2.手段

一是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向社会公众。

二是利用手机短信和传真、电话通知等多种方式向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向有关责任人、联系人、群测群防监测员、气象信息员预警信息。

三是利用山洪末端预警广播、电子显示屏、铜锣、警报器等各种方式向可能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预警。

(五)响应措施

各级防汛指挥部汛期要坚持24小时值班,加强实时雨水情监测。当气象部门灾害性天气预报时,要密切监视和掌握雨水情。当辖区内雨水情达到预警指标时,要及时启动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预警,有关责任人立即到岗到位。

有关责任人接到预警信息后要立即将预警信息通知有关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责任人和联户防范责任人。联户防范责任人接到预警后,及时通知所联系的群众转移。

发生重大山洪地质灾害,县(市、区、山)防汛指挥部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工作。

(六)宣传培训与演练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关键在防,要加强对群众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防灾避灾意识,提高民众的避灾自救能力。

换届到位后,所有县级防指要及时对新参加防汛工作的乡级防指领导及防办负责人进行岗位培训,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县(市、区、山)要对山区群众编发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公益短信,不断提高防御能力。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篇(4)

一、认真领会省、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精神

二、正确分析我县目前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山洪地质灾害。应该肯定,全县上下对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越来越重视,科学防控,积极应对,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前段时间气象部门几次预报有强降水过程,我县虽然没有大的强降雨,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我们希望风调雨顺,但必须有备无患。如今年6月24日,简家陇、水东江乡及三都、黄家坝水库等地持续一个多小时强降雨,其中简家陇最大三小时降雨96毫米、杨家冲老百姓房子水浸四行土砖高,冲垮了一些山塘,淹没禾苗、西瓜,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幸好只有一阵子,雨就停了,如果时间再长,那么就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到了险情和灾情易发、高发的时候。因我县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基础不牢,隐患大,所以,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灾意识不强。山区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灾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与水争地、与山争地现象普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解决。

三、扎实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各项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省委坚持一个原则,做到两个确保的总体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不溃一库一坝,杜绝群死群伤的防汛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篇(5)

今年以来,县把防御山洪灾害作为防汛抗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特别是在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工作方面,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培训力度之

大,人员之多,效果之好,范围之广,是近几年来少有的。据统计,全县共花费20多万元,培训人员1100多人,其中县处级领导8人、乡镇长34人、水库下游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村组长120人。全县80多名水利技术干部参加了培训。在培训工作中,我县基本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是培训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培训活动中,形式最多的是举办培训班。为使培训效果更有效,6月15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袁家镇上大岭村举行了山洪灾害避灾实战演习,县四家领导、县防汛指挥部成员以及各乡镇长,分管防汛、安全生产的乡镇主要领导和重点地质灾害村、病险库下游村支书共计100多名代表观摩了演习。这一场情景逼真的演习,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各级领导干部的防汛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是培训与宣传教育相结合。6月份,县防指积极开展了以防御山洪灾为重点的“防汛宣传月”活动,在日报刊发了《切实做好防御山洪灾害的准备》的文章。同时,县防指举行了防御山洪灾害光盘、小册子、挂图“三个一”发行仪式,发放资料1,000多份。为更好地服务防汛抢险工作,县防办将防汛抢险知识手册2.5万册分发各地。各乡镇也结合培训工作搞好了宣传教育工作。县防指于6月15日召开了全县山洪防御知识培训工作会议,各乡镇主管防汛工作的副职、水管站全体成员、中型及小重点㈠型水库管理所所长、部分易发区的村主任100多人参加了培训。会上,县防指向各乡镇、村、水管站、水库分发《山洪灾害防御知识专题片和宣传图册》1,000多份,包括《山洪灾害防御知识专题片》光碟1只、图片2张。县有线电视台从6月16日起在黄金时段(晚上8点)连续播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电视专题片一个多月。同时,各乡镇组织所有国家干部和村组干部集中观看《山洪灾害防御知识专题片》,有条件的乡镇利用电视台进行无线或有线宣传,山洪易发区更是组织所有干部群众集中观看《山洪灾害防御知识专题片》,各乡镇、村将宣传图片张贴于该村比较集中、醒目且不受雨淋的地方,并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山洪灾害紧急转移预案,与发放的宣传图片一起张贴。同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下到袁家、泮头等乡镇的村组向农户宣讲防御山洪灾害知识,向当地村民发放宣传画30张,宣传资料150份,播放防灾录像2场,直接受训的基层干部群众达200多人。通过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是培训与工作部署相结合。6月15日全县山洪灾害演习结束后,县防指在袁家镇政府召开了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今年防汛抗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上县长黄志荣作了重要讲话。各地通过山洪灾害培训活动,对防汛抗灾工作特别是山洪防御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督促,尤其是在山洪防御责任制的落实、防御预案的修订、预警措施的完善等方面,作了详尽的布置。通过工作部署和督促检查,各地防御山洪的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到实处。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篇(6)

(一)编制目的

(二)预案范围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机构

(二)职责分工

三、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

(一)划分标准

(二)划分情况

(三)危险区基本情况

四、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系统

(二)预警级别与标准

(三)预警程序及方式

(四)预警信息处置

(五)山塘水库险情处置

五、转移与安置

(一)转移原则

(二)转移安置方案

六、抢险和救灾

(一)抢险物资储备和调用

(二)救灾程序

七、附图

附图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范围图

附图2**村山洪灾害危险区转移安置方案图

一、基本情况

(一)编制目的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拦洪设施(山塘水库大坝等)溃决等原因,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其中由暴雨引起的山洪最为常见。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乡(镇)地处**流域上游,域内山高坡陡,峡谷众多,多数村庄和居民房屋沿溪谷分布。由于一些小溪流源头短,落差大,洪水易暴涨暴落,山洪灾害防不胜防。为扎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的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山洪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门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本乡(镇)山洪灾害防御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乡(镇)境内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所有村庄及企事业单位,其中**溪流域的**村和**溪**村为山洪灾害易发区,为本预案确定的重点防御区。本预案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山洪防御工作变化要求,每3-5年进行一次修编。

二、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机构

成立乡(镇)、村两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机构,在上级政府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山洪防御工作。

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即防汛防旱指挥部)

指挥由乡(镇)长担任,缺位时由党委书记代替;副指挥由分管副乡(镇)长担任;乡(镇)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信息监测、转移安置、应急抢险、后勤保障等四个工作组。

2、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由村党支部书记任指导员,村民主任任组长(缺位时由党支部书记代替);下设监测预警、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三个工作队。

(二)职责分工

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1)、制定和完善本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开展预案演练,负责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中的责任落实、队伍组建、物资储备、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

(2)、掌握全镇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及时上报和预警信息。

(3)、督促各村定期对水库、山塘、堤防等险工险段及山体开裂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

(4)、险情、灾情发生前,及时组织危险区群众安全转移避险;出险出灾后,及时组织抢险救灾,落实灾民安置及做好恢复生产,社会稳定工作。

(5)、认真执行上级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的各项工作指令。

指挥:负责全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有指挥调度、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镇总动员等指挥权。

副指挥: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指挥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信息监测组:负责收集与传递县防汛办、气象、国土等部门的各类信息,及时掌握本镇各村反馈的山体开裂、滑坡、溃坝、决堤等灾害迹象,负责本镇区域内暴雨洪水的预警、预报和险情、灾情动态分析,及时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安置组:按照指挥部的命令,负责组织危险区群众按预定的路线转移,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

应急抢险组: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快速、有序地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为工程抢险、群众转移安置提供物资及安全保障等后勤服务工作。

2、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主要职责

(1)、制定和完善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组织群众参加预案培训演练,落实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

(2)、掌握本村山洪险情动态,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及时上报,并向村民预警。

(3)、组织巡查人员按规定对水库、山塘、堤防等险工险段和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点进行监测巡查。

(4)、动员和组织本村群众安全转移避险及参加抢险,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稳定全村工作。

(5)、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防御工程与非工程的建设等工作。

指导员:做好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成员的联络协调,检查督促本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落实情况。

组长:负责全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随时掌握本村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根据乡(镇)指挥部的防御抢险命令和本村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组织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监测预警队:负责本村地质灾害点、危房、危险区、山塘水库的巡查监测工作,及时反馈汛情信息,并按组长的命令预警、报警信号,必要时挨家挨户上门通知。

转移安置队:在收到转移命令后,负责转移本村危险区的人员到指定安全点,转移后做好群众财产的清点保护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工程未出险以前,协同转移队进行群众转移;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抢险救灾。

乡(镇)、村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及责任体系见图。

**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机构人员及联系方式

乡(镇)防汛防旱指挥部

指挥:副指挥:

成员:

信息监测组

负责人:

成员:

转移安置组

负责人:

成员:

应急抢险组

负责人:

成员:

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

成员:

**乡**村山洪灾害防御机构人员及联系方式

**村山洪防御工作组

组长:指导员:

成员:

监测预警队

队长:

队员:

职责:

负责本村降雨观测、山塘水库及堤防安全巡查并预警信号。

转移安置队

队长:

队员:

职责:

负责转移本村危险区内居民到指定安置点,人员转移后转入参加应急抢险。

抢险救灾队

队长:

队员:

职责:

工程未出险前参加本村危险区内居民转移,工程出险后负责水工程抢险。

三、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

(一)划分标准

根据有关规定,按照受山洪灾害危害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

1、危险区:指在10年一遇以下洪水时,易造成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严重破坏的易受灾的危险区域。

2、警戒区:指在10~20年一遇洪水下,会造成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破坏的区域。

3、安全区:指在20年一遇以上洪水才会有山洪威胁的区域。

(二)划分情况

根据洪水调查及防洪现状分析,并结合各村的地理位置,确定本镇的分区如下:

1、山洪灾害危险(重点防御)区:**村、**村。。。。

2、山洪灾害警戒区:**村、**村。。。

3、其余为安全区

(三)危险区基本情况

行政村全村危险区(易发区)警戒区

户数人口户数人口户数人口

合计

四、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系统

山洪监测系统由县、乡(镇)、村分级组网,自动遥测与人工测报相结合,主要监测内容有降雨情况,水库、河道水位,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信息。各村确定1-2人为本村山洪灾害巡查、监测及预警员。

为及时掌握各种信息,规定各行政村负责人、各村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各山塘水库安全巡查员为突发性暴雨、山洪报汛责任人。各报汛责任人要及时报告,即做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人向村防御山洪工作组和镇防汛指挥部报告,必要时可直接向县防汛指挥部报告。考虑到短历时局部暴雨具有突发性和局部性,还需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山洪监测工作,做到一有情况,便能及时掌握。

(二)预警级别及标准

1、预警级别

根据暴雨山洪的特点和防御现状,确定三个级别预警指标,分别为三级预警、二级预警和一级预警。

2、预警标准

凡符合下列条款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一般汛情,三级(橙色)预警:

(1)、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达到70~100mm,或3小时降雨量达到50~65mm,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30~45mm,降雨并可能持续;

(2)山塘水库水位在汛限水位以上,且预报未来24小时有大到暴雨。

(3)镇防汛防旱指挥所认为有必要橙色预警的。

凡符合下列条款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较大汛情,二级(黄色)预警:

(1)、气象部门台风黄色预警(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台风影响,平均风力达到7级以上);

(2)、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达到100~150mm,或3小时降雨量达到65~90mm,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45~60mm,降雨并可能持续。

(3)山塘水库或堤防发生险情的;

(4)镇防汛防旱指挥部认为有必要黄色预警的。

凡符合下列条款中1条或1条以上的,定为重大汛情,一级(红色)预警:

(1)、气象部门台风红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达到10级以上);

(2)、预报或实测24小时降雨量超过150mm,或3小时降雨量超过90mm,或1小时降雨量超过60mm,降雨并可能持续。

(3)山塘水库或堤防发生重大险情的;

(4)局部区域已成灾,且灾情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或镇防汛防旱指挥部认为有必要进入紧急状态的。

山洪预警标准划分表

警报

等级短历时降雨(mm)警报

标志

1小时3小时24小时

三级

警报30~4550~6570~100橙色

二级

警报45~6065~90100~150黄色

一级

警报≥60≥90≥150红色

(三)预警程序及方式

1、预警程序

按照县防指镇防汛防旱指挥部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具体见图示。

2、山洪预警方式

乡(镇)防汛指挥部用电话直接通知到各村,各行政村到各户的预警信号为铜锣、高音喇叭、电话等方式。如有险情出现,由各村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发出警报信号,警报信号设置为:

二级预警时:间断性地敲击铜锣或用高音喇叭人工播音,播音三次,每次三分钟,间隔5分钟,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动员全体村民提高警惕,危险区内人员做好撤离准备。

一级预警时:持续急促敲击铜锣或用高音喇叭连续发出警告,表示险情已出现。危险区人员必须立即按预定路线有秩序的转移到安全区域。

(四)预警信息处置

1、三级预警

(1)乡(镇)防汛办在收到县防汛办的预警通知后,信息监测组立即投入工作,并将信息通知到乡(镇)防指全体成员和相关村山洪防御工作组,乡(镇)防指副指挥上岗指挥,其他各应急组集结待命;

(2)村山洪防御工作组在收到县、乡(镇)的预警通知后,指导员、组长及各类责任人进岗,并将信息通知到危险区农户提醒注意安全防范,监测预警队加强对山塘、水库、堤防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

2、二级预警

(1)乡(镇)防汛办在收到县防汛办的预警通知后,信息监测组立即投入工作,并将信息通知到各村山洪防御工作组,乡(镇)防指全体成员进岗,驻村干部第一时间赶赴联系村,转移安置组、应急抢险组进驻重点防御村庄地段,做好人员转移等一切准备工作;

(2)村山洪防御工作组在收到县、乡(镇)的预警通知后,工作组全体成员和所有村干部立即进岗到位,通知危险区、警戒区内的人员进行转移或做好紧急转移的一切准备工作,巡查预警队对山塘、水库、堤防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24小时昼夜巡查;

3、一级预警

(1)乡(镇)防汛办在收到县防汛办的预警通知后,将信息通知到各村、组、户,乡(镇)防指全体成员进岗到位,启动预案,实施全乡总动员,转移安置组、应急抢险组和有关乡镇干部立即赶往重点防御村庄地段,做好群众转移安置,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2)村山洪防御工作组在收到县、乡(镇)的预警通知后,各应急队和全体村干部挨家挨户到危险区、警戒区内的农户,做好人员的转移安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巡查预警员对对山塘、水库、堤防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24小时昼夜巡查;

4、信息中断时

县、乡(镇)、村信息中断后,乡(镇)政府立即派人赶往相关村,并设法尽快与县防汛指挥部取得联系;各村山洪防御工作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启动预警程序,组织指挥躲灾、避灾、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山塘水库险情处置程序

1、险情种类

(1)二级险情:大坝出现塌坑;大坝出现小范围纵向裂缝;大坝渗漏浸散,暂不会对山塘水库大坝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

(2)一级险情:水库、山塘水位迅速上涨接近校核洪水位,洪水可能漫坝;大坝迎水坡或背水坡出现大面积滑坡;坝体形成漏水通道且水流浑浊,有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溢洪道山体滑坡、塌方,阻塞溢洪道。

2、险情的发现与报告

(1)巡查员按照《水库大坝巡视检查制度》要求,对山塘水库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险情后,立即向村负责人报告;

(2)村负责人接到巡查员的报告后,立即到现场查看,确认险情后立即向乡(镇)防汛指挥部和县防汛办报告。

(3)乡(镇)负责人接到村负责人报告后,根据山塘水库下游人员情况及险情有可能对下游造成影响时,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人员转移、疏散和抢险工作。同时,立即向县防汛指挥部和水利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制定应急抢险方案。

3、预警程序

(1)、当水库、山塘大坝发生重大险情,有可能溃决时,用电话或口头通知下游各村、分片负责人及相关单位责任人,各村及分片负责人逐级通知到每户村民,必要时采用爆竹、打锣、广播等进行预警。

险情为二级时,通知群众做好转移准备,当有关专家分析判断为重大险情并继续发展时,立即组织实施人员转移;险情为一级时,立即组织水库下游人员转移。

(20、解除警报

经过抢险,使大坝转危为安,不至于溃决时,由山塘水库大坝现场抢险指挥解除紧急状态。

五、转移与安置

(一)转移原则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篇(7)

【正文】

一、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

根据中山镇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容易引起山洪灾害的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重点村有:桂花社区、谢岩村、汉王社区、李山村及前锋村。中山镇合计7个山洪灾害危险区,分布于5个行政村,设置避险安置点6个,具体分布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中山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序号

乡镇

山洪沟名称

危险区

受威胁人口

避险安置点

1

中山镇

长地遍河

桂花社区9组

10户39人

桂花社区9组谢恩学家

2

中山镇

王沟河

谢岩村8组

18户89人

谢岩村村公所

3

中山镇

王沟河、汉王流域

汉王社区6组

11户31人

原爱国村村公所

4

中山镇

小刘沟

汉王社区7组

12户38人

原爱国村村公所

5

中山镇

洞背河

李山村2组

10户36人

李山村村公所

6

中山镇

周水碾桥

前锋村6组

7户 28人

谢岗

7

中山镇

前锋大桥

前锋村3组

18户52人

前锋民宿

(一)主要暴雨洪水过程

中山镇暴雨主要集中在7至9月。

(二)山洪灾害发生情况

2021年中山镇自汛期以来未遭受山洪灾害。

二、应对措施与成效

(一)防御应对措施

1.汛前防御准备

全面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我镇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切实贯彻落实了以镇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洪责任制,并把镇领导负责制贯穿到防汛抗洪工作的全过程。汛期来临之前,镇防指充分抓住汛前有利时机,组织各点位行政责任人、点位责任人带队,对全镇各山洪灾害点;水库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防汛准备工作落实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度汛。

2.安排部署情况

在汛期来临之前,我镇共落实了沙袋200个、救生衣15件、救生圈10个、救生绳15根、喇叭10个、强光电筒10个等防汛物资储备。组织对《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各类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制定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将防御图和明白卡发放至受山洪威胁的各农户手中,切实提高各项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监测预警情况

我镇依托微信群、电话等,建立了由县到镇、镇到村、村到组、组到户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根据县上预警信息,当遇有超警戒雨量时,镇及时通过微信群、电话、广播等预警信息,村、组防汛责任人再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规定的预警方式向危险户预警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4.提前转移避险情况

自5月汛期以来,中山镇共计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83人、集中安置人口0人、分散安置人口283人。

5.监督检查情况

中山镇成立由书记、镇长担任指挥长,分管水利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各包村领导任各村山洪灾害点行政责任人。镇防指通过明白卡、山洪预案图等,将镇各山洪灾害点行政责任人、监测巡查责任人、预警转移责任人、点位责任人等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防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中山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防汛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牢固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汛减灾思想,坚持加强监测预警、强化责任落实、科学合理调度,坚持提前转移群众、及时抢险救灾,使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一)检测手段单一

山洪灾害因突发性强,来势迅猛,加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导致单点暴雨多发,破坏力较强,往往防不胜防。

(二)地理位置特殊

洪雅县中山镇为丘陵山区,沟壑众多,山高谷深,地质结构疏松,人口分布不均,人口活动区域扩大,从而加大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难度。

四、下步工作安排及意见建议

(一)下一步工作安排

总结回顾今年我镇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全年的山洪灾害防御总目标。在今后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扬长避短,努力做到在思想上一丝不苟,在责任上一环不漏,在措施上一抓到底。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抢抓时间,狠抓落实,确保安全度汛。

(二)意见建议

1.山洪防御工作方面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篇(8)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210-01

原州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地跨东经105°28’-106°30’,北纬35°34’-36°38’,土地总面积3506平方公里。区域主要地貌类型为土石低山、黄土丘陵和河谷平原地貌类,海拔1450-2700米。境内地势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气温季节性反差大,自然条件恶劣。自古以来,干旱、冰雹、霜冻、雨涝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灾能力脆弱,极易成灾。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突发性强、危害最重、损失最大、影响最广、发生最为频繁的属山洪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从解放初到20世纪末50年间,原州区境内共发生致灾性山洪灾害18次,占36%,其中溪河洪水13次,山体滑坡2次,泥石流3次,分别占26%,4%和6%。以上灾害共毁坏农田256.3万亩,冲毁倒塌房屋窑洞21147间,死伤大家畜4162头,羊只32694只,死186人,损失惨重。每年因暴雨诱发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山洪地质灾害给当地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1 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

1.1 山洪灾害的基本特征

山洪灾害主要是指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及人为条件下,由强降雨而引发的溪河洪水、滑坡和泥石流三类。山洪灾害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具有分布不均匀性。原州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45mm,区域变化大,由南向北从550 mm递减至351 mm,且年内分配及不均匀,全年主要降雨集中出现在7-9三个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左右,并且90%以上以暴雨的形式出现, 区域内从南向北地形条件的差异导致各流域出现的洪水形态各不相同,所以由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引发的山洪灾害也呈现不均匀分布。

2)具有地域特性。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呈现地域特性,导致由降水所引发的山洪灾害的类型具有地域特性。在区域南部土石山区主要是泥石流和滑坡易发地带;中北部川区及黄土丘陵区是溪河洪水和滑坡灾害易发地带。

3)具有人为性。山洪灾害的发生与人为的自然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人类掠夺式的垦荒、滥砍乱伐森林、侵占河床、河道采沙等活动的加剧,大量植被被破坏,生态环境脆弱,造成山洪灾害频繁发生。

4)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由于域区年降水量的70%集中在7-9月份,并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由暴雨引发的溪河洪水、滑坡和泥石流也呈现出突发性和隐蔽性。其特点是洪峰流量大,泥沙含量多,暴涨暴落,历时较短,上游大、下游小,洪峰突出,难以防范。

5)灾害损失的严重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为破坏植被、侵占河床沟谷和在行洪区安家落户,侵占洪水通道,严重影响正常行洪;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条件越来越好,安居建筑投资越来越高,一旦遭遇较大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成倍增加。

1.2 山洪灾害的成因

由于大量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抗灾能力减弱,加之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从而极易导致泥石流、滑坡和溪河洪水等灾害的发生。

1)泥石流的形成。区域内交错分布的土石山区和丘陵区地形坡度大,地势陡峭,许多地方基岩外露,且为多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中细砂岩互层、表层风化强烈,风化后的大量岩削与松散的地表其它固体物质在暴雨作用下随水流一起流动而形成泥石流。

2)滑坡的形成。区域内大多黄土丘陵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随着沟道的下切,地形被分割成无数相对独立的梁峁,切面多垂直,悬空高度大,下切沟底达到不透水层,而黄土降水下渗速度快,持水能力强,随着持续降雨,不透水层以上重量逐渐加重,渗水达到不透水层后汇集并沿其陡峭的表面流动,大大降低了抗滑能力而失稳,形成大面积滑坡。

3)溪河洪水的形成。溪河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及其支流上,清水河流域是当地主要设施农业基地和农田基本建设区,由于主河道与两岸河谷阶地高差相对较小,一般只有1-2米,而河道的汇流面积大多在几百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之上,暴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加之近几年来人为活动大量侵占河床,使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易形成溪河洪水灾害。

2 灾害防御措施

2.1 工程措施

区域内现有中小型水库26座,总库容3.2亿m3,有效库容0.99亿m3,水保骨干坝22座,建成各类引水渠道720条1562km,砌护656km,砌护率4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6.8km2,其中建成基本农田125万hm2,造林83.2万hm2,种草42.3 万hm2,治理小流域50条,兴修基本农田64万亩。

山洪灾害防御的直接有效措施就是进行水土保持和流域治理,按照“陡坡封育、缓坡治理、沟道拦蓄、除险加固”的方式,对25°以上的荒山陡坡实行封山育林,禁牧还草;将15°以下缓坡地全部改为水平梯田,以减少径流削减细沟和重力侵蚀;对流域内一些主要沟(河)道采取修筑护岸、护堤、谷坊、涝池、丁字坝、淤地坝、拦水拦砂坝、种树种草等措施,拦蓄坡面流失的洪水和沟道常流水;对建设年代久远,防洪减灾和灌溉效益低下的水库进行加固扩容,提高拦蓄能力,以有效减轻山洪灾害的发生。

2.2 非工程措施

2.2.1 完善防洪减灾应急预案

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在长期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套简单而有效的山洪灾害预警体系。每年汛前都要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修订和完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预案的编制注重科学合理、重点突出、部署周密、可操作性强。预案要求由地方防汛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形成各乡(镇)一把手负总责的行政首长负责制,负责抢险物料的储备和抢险队伍的组建,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有组织的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2.2 加强山洪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力度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各种宣教形式,向公众特别是山洪灾害易发区群众广泛宣传防御灾害的基本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认清灾害现状,防治形势及防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心理防范和险情应对能力,使干部群众从思想上统一认识,积极参与,形成群策群治的防治体系。

2.2.3 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措施、技术和手段,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指挥调度等防御手段的自动化处理,以提高防御山洪灾害指挥决策的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减轻洪灾带来的损失。

2.2.4 加强抢险队伍建设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篇(9)

1、引言

望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间的斜坡地带,地势总的倾斜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山区丘陵、盆地(坝子)和河谷阶段相间分布。东西部岩溶地貌发育较典型,以石灰岩峰丛山地为主,西南为非岩溶地貌,呈立体状展布。全县地层岩性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分布最广,其中,碎屑岩占全部岩性的72.4%,县境各地均有分布。境内沟壑纵横,群山高耸,山谷相间,河溪交错的地貌景观十分分明。

土壤类型有红壤、红褐色土、黄壤、黄棕壤,石灰土、水稻土六个土类,其中,红壤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部以外的大部地区,是该县的主要土壤类型。全县土壤侵蚀面积占43.8%,喀斯特面积占49.1%,石漠化面积占6.5%。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良。笔者认为,提到地质结构并非无关。便于阅者参考并有兴趣者分析,为何该县近几年来洪灾如此频繁发生。主要原因何在?共同探讨,寻找减灾良策。

2、望谟县暴雨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

2.1.1灾害损失特征:灾害发生频繁,经济损失大,往往伴有人员伤亡。据资料统计,在1959―2011年这近53年间,该县共发生洪涝灾害240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6246.3万元。因暴雨洪涝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共造成死亡202人,失踪43人。

2.1.2时空分布特征,该县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每年的5―8月。尤其以6月发生最多,占总次数的34.3%,7月次之,总次数的21.2%。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范围广,县内西北部的打尖一带东北部的乐旺镇,中部的复兴镇、新屯镇和北部的打易镇等,是洪涝灾害多发区,其次是西南部的油迈乡(平卜)。

2.1.3时代特征,从灾害发生时代特征来看,2000年以后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远比1959年-1980年的要重。尤其是近几年来,特别是自2006年“6. 12”至2011年的“6.06”特大山洪灾害,六年出现五次暴雨山洪灾害。因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沿河两岸谈水色变,一旦有雷雨交加,就是一个不眠之夜。

3、望谟县暴雨洪涝灾害的防御

3.1建立有效的防御洪涝灾害的联动机制

3.1.1加强开展防治洪涝灾害的宣传教育力度

由于山洪和地质灾害突发性强,成灾快,特别是乡村人员居住分散,交通和通讯不畅,因此,人们的自我防灾意识非常重要。从近33年来造成人员伤亡的洪涝灾害个例来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应有的防灾意识和必要的防灾知识。因此相关部门要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点宣传山洪灾害的突发性、破坏性、毁灭性,普及防治洪涝灾害的基本常识,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灾的自觉性,增强人们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尤其要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和灾害隐患地区的宣传力度。

3.1.2,制定防御和治理洪涝灾害的规划:县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国土、水利、防汛、环保、交通、气象、农业、林业、水文、通讯、电力等相关工作部门,制定洪涝灾害防御和治理的工作规划,明确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积极联合开展山洪灾害监测,预测预报系统建设。通讯预警系统建设,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躲灾避灾方案,积极探索避灾躲灾的有效途径。

3.1.3建立健全防御洪涝灾害的责任体系。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部门防灾责任制和基层防灾责任制。山洪灾害从形成到发展,其预见期极短,而且极有可能因交通或通讯设施遭到破坏而与外界失去联系,因此,防灾避灾工作不适用常规指挥方式,而必须由最基层一级直接按照预案实施组织指挥。最关键的是在县及乡镇、村组一级应建立严密及严明的防汛责任制,如建立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责任制。

3.1.4加强洪涝灾害跨区域的联防工作: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洪涝灾害的联防工作,加强与上下游县如上游的紫云县乡镇的联系,建立有效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信息互通机制,在山洪防御工作中形成合力。

3.2加快实施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建设

(1)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巩固和加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做好水土保持,努力改善生态环境。(2)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工程等建设步伐。(3)对受山洪和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要抓紧实“移民搬迁工程”。

3.3积极开展洪涝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3.3.1做好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日常监测。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山洪和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的排查工作(特别是每年的5-8月),做好地质情况的监测,加强日常巡查。

3.3.3加快落实,实施《望谟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是县水利局委托(受权)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一套相对较为完善的防御山洪灾害的系统工程。该《方案》的第6部分即:新建水雨情自动监测站点情况:“望谟县已建成自动监测站点共计46个,结合2011年洪灾为弥补站网点设的不足,考虑到望谟县山洪存在区域小、发生快,推进时间短,小流域降雨,暴雨集中,区域发生等特点,结合危险区域控制等原则,本次新建自动雨量站13个,自动卫星雨量站5个,自动卫星水位雨量站1个。即加上原有46个监测站点共计65个监测站点。

参考文献

[1]《贵州气象》2010年第4期,石昌军:黔南暴雨洪涝灾害情势及防御

[2]《望谟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1年8月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篇(10)

中图分类号:TV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形地貌、地质结构

巴彦县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麓接壤的平缓地带,小兴安岭余脉以马蹄形坐落在县境东南部。地势起伏多岗坡地,少陵河、漂河中下游、泥河沿岸及松花江一级阶地较为平坦。整个地势是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海拔110—564.3米。根据地貌特征,全县分为6个类型区:1、低山丘陵残山区;2、低山丘陵边缘坡岗地;3、波状缓坡漫岗地;4、松花江阶地(或平原);5、河谷滩地(河套地);6、沟谷滩地(甸子地)。

巴彦地层除低山丘陵残山有中生界、古生界地层披露外,绝大多数被新生代第四系地层所覆盖,组成物质基本是第四纪洪积松散堆积物,覆土为0-80米不等。

东部的低山丘陵和西南部的残山地带,多数是深成酸性花岗岩等侵入岩类出露。亦有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出露,其中分布在骆驼砬子山、大顶山一带为古生代二迭系下统土门岭组:分布在青顶子山、双鸭山、少陵山、大顶山一带为古生工二迭系穆棱组和宁远村组,分布在大顶山等地的为中生代白垩系下统陶朱淇河组和泉头组等,除个别的陡峭的外,基本上埋藏于第四纪垩沉积物残积物下,土层较薄,一般在1米以内。

灾害损失及山洪灾害成因

我县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及典型山洪灾害。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暴雨洪水,一般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一旦爆发山洪,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几年来,虽然没有山洪爆发,但是受山水冲刷和侵蚀,土地流失相当严重。造成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县的降雨量集中,主要在6 一8 月份,并且雨量大;二是近年来采石、采沙、烧窑取土、伐木等建设与生产活动,对土地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三是化肥、农药对植被破坏相当严重。

我县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及典型山洪灾害。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暴雨洪水,一般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一旦爆发山洪,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几年来,虽然没有山洪爆发,但是受山水冲刷和侵蚀,土地流失相当严重。造成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县的降雨量集中,主要在6 一8 月份,并且雨量大;二是近年来采石、采沙、烧窑取土、伐木等建设与生产活动,对土地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三是化肥、农药对植被破坏相当严重。

灾害损失

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黑龙江省山洪灾害致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高强度暴雨高强度降雨是暴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特殊的地形地势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在高山、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多种地貌聚集地区,地势水平梯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陡坡。特别是山地面积较大的地区,高低起伏较大,坡陡谷深,地表切割作用强烈,部分土壤自身抗蚀能力弱,有利于产汇流。产生的洪水流速大,涨势猛,冲刷严重,破坏性大。黑龙江省在国内虽属少雨省份,但却常发生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就局部暴雨而言,有的暴雨极值已接近国内及世界最高值。 年 月日站日雨量达220.7mm,其中30min降雨量为100mm,接近国内最高值。

(2)复杂的地质结构复杂的地质构造是发生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山丘区抗蚀性较弱的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特别是岩石受到强烈的风化后,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易形成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山区地形对于其上空的降雨云系,既可促其发展,也可促使其逐渐消失淡化。当一个降水系统移近山区时,如山体坡面与云团的走向正交,可促使云团沿坡面抬升,使尚未形成致雨的云团,加速向致雨趋势转化,迎风坡还可导致雨强的加大和暴雨持续时间的加长。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良好的地面植被可起到固土保水作用,对于山洪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减缓降水入渗和流水对地面的冲蚀,减少山洪的发生与危害,反之则会加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原因。频繁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对自然的破坏和索取,植被破坏加剧了洪灾的发生,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库容减少,也使下游河道淤积抬升,降低了调洪和排洪能力;缩窄河道,改河造地等人类的生产活动加剧了山洪灾害,增加了险情。例如:毁林开荒、采矿、修路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淤积了河道,影响了河道行洪能力,加剧了山洪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的严重性。

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以及长期以来重用轻养,植被草场严重退缩,水土流失在区内程度不同的发生,流域上游山区,降水丰沛,土地条件差,植物种类单纯,极易形成暴雨径流,造成坡面冲沟,地表径流带泥土随水入河,由于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整体效益。

二是防洪设施少,缺少整体堤防工程规划设计,防洪能力低,防御大洪水能力差。

三是防洪意识差,防洪标准低。现有的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且防洪投入资金整体规模偏小,投资严重不足,筹措渠道窄。

四是防洪工程大部分都是“”、“”期间的产物,防洪标准低、工程不配套,主要建筑物破损严重。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对部分工程进行了整修加固,防洪能力有所提高,但这些防洪工程的根本状况没有改变,抵御大洪水能力相对不强。

编制依据

(1)《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

(3)《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4)《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5)其它相关标准、规程、规范、管理办法建设目标与任务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的划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的确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责任制组织体系建立、防御预案编制和完善以及宣传培训演练等。

预警指标的确定

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水雨情监测

上一篇: 农业生态经济 下一篇: 稀土矿采矿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